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南丰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31 19:5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南丰县地理位置概述  
南丰县,座落于江西省东南部,抚州市南部,国土面积1920平方公里,辖7镇5乡1场。南丰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等发展战略叠加区。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南丰县常住人口为271888人。南丰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已有我们繁衍生息。建县于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南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效区,森林覆盖率达77.58%,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军峰山、国家4A级景区桔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国家湿地公园傩湖等众多景观,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南丰蜜桔起到1700多年栽培史,自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就为皇室贡品,被斯大林誉为“桔中之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南丰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江西省十佳宜商县级城市。  
二、南丰县道教文化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道教始祖张道陵十八世孙张洞宣,从贵溪龙虎山来到南丰石仙岩开山建观修炼。后来南丰各处兴建道观20余座,当中的清修观、石仙观、灵都宫、长安观、南台道院、妙灵观、紫霄观、军峰炼丹观等,均被世人称为道教洞天福地。南丰道教由此盛兴。  
南丰道教分“全真”、“正一”两个教派,教徒统称“道士”。全真派道士出家居道观,修炼真形;正一派的道士不出家,居家设有道坛,或应地方所请祈祷一方平安,或为丧家做道场超度亡灵。  
南丰祖庭文化,首推石仙观,系南丰道教天师张洞宣修炼之所。该处岩内面积约400平方米,殿宇依岩而建。此处地属丹霞地貌,风光绮丽,是一个优雅清净的修行地方,是全市唯一一处天师道观。  
三、南丰香钹  
“南丰香钹”是《中国戏剧曲艺词典》中编选的江西曲种条目之一。原释义由刘之凡执笔撰写。赣东南丰民间流传的香钹,是解放后挖掘整理,重新编演的曲种。这一说唱艺术,来源于“军山进香”祭汜活动中的“谒仙”(又称唱仙)。军山,座落于南丰西陲,与宜黄交界,由军山大帝“汉长沙王吴芮伐南越驻军于山”(见清同治《南丰县志》)而得名。上建“三仙祖师”庙宅,“每秋至则拜谒者,竖旌幢,鸣金鼓,长歌互答,晓夜不绝,多至自千里外”(见《琴城稗记》)。这种庙会时,拜山朝庙者成群结伴,手托香托,口唱赞歌,逢镇过市,踏歌而行,所谓“谒仙”(也叫做“唱仙”)。  
“谒仙”由一人领唱头(前)句,余者随声附和,伴之以铜钹“叮、且”之声,藉以美满声调,整齐步履。民间艺人借鉴“谒仙”形式而创新出独具一格的曲艺,便取名为香钹。其艺术造诣之深,实令人赞美不已。香钹作为一种曲艺,白构成以来,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  
(一)初期是单口表演,只限于在逢年过节(或大户人家婚寿喜庆)时,艺人手持铜钹,走村过堡挨门挨户念上几句如“香钹进屋,长财发福”;“手拿香钹圆又圆,贺喜东家买良田,上买良田到广昌,下买良田过建昌”(现南城县,原为府治所)之类的彩词。那时是光说不唱的;  
(二)中期,为适应常常性演出和扩大听众面的需要,香钹除保留原有的彩词外,有的便由光说不唱改为以唱时调小曲为主,击钹伴奏,形式上演变成为无伴奏的走唱。  
(三)自从一些闲散的戏剧艺人加入香钹队伍,便将一些如《梅鹊报春》的民间传说和《彭祖上寿》之类的戏文改为说唱,用扬琴、二胡伴奏,表演形式由走唱改为坐唱。最终经过整理又借用了地方戏剧中的《下南京》等唱腔,改作唱曲;同时,揉合了南丰《和合》的鼓、钹敲击技艺,伴奏也增加了两面不同形音的皮鼓、笛、三弦等,以丰富钹的表现力。唱时,鼓钹作前奏,先唱四句开场词,再说唱正曲,最终添上一段尾声结束。当中首尾有固定的唱词,中段正曲依题而异,并插入衬词,衬句,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格式。唱时一人主唱,三四人附和,从而使后期的香钹构架更为完整。  
唱香钹又叫“打香钹”,由于初加入伴奏乐器时用的是扬琴,和原有的钹都是轻敲细打,故有此称。用黄铜铸制,直径约3市寸的钹,在全曲演唱中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和特殊效果,由主唱人执掌,指挥快慢,渲染情绪,加强气氛。曲调舒展明快,中段音乐和唱腔,稍趋缓慢平稳,适于叙事。数板时以钹沿轻击,代板敲打节奏,结尾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全曲宜用在表现赞扬,喜庆欢快的情绪。  
打(唱)香钹不管唱什么内容,所有曲目常常开头先以“手拿香钹敲起来,敲得百花满园开(攻为敲得红花遍地开),花开长流水(改为花开春常在),荷花斗水开(改为百花向阳开)”四句,艺人们称作“书帽”或“曲头”、“曲帽”。第二段是包括叙事、描景、抒情的情节完整的“身子”,又叫作“曲心”。结尾唱词是重复“曲头”,名为“收场”,也称“曲尾”或“收桩”。全曲唱词中以“荷花斗水开(百花向阳开)”作为衬句,用“呀”、“吔”、“嘞”、“呃”、“个”、“啰喂”为衬词,藉以补助语气。演唱时的吐字发音是模效南丰地方戏曲的方法,使唱腔与语言密切相联,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自六十年代起,南丰香钹陆续创编的《贫下中农心向党》、《喜迎知识青年回乡来》、《毛主席带兵进康都》、《当年红军回康都》等一批新节目,参加省地文艺汇演,均获奖励和好评。
  
四、石邮傩舞  
石邮傩起源于己于1410年(明永乐8年),吴朝宗(吴良臣之子,即太尹公)解职返乡时迎回二十四神像,购嵊头山乐姓屋址修建傩神庙。吴朝宗回乡时,带回八位艺人教傩。石邮村以经济上依附于吴姓的八位杂姓弟子学跳,组建吴氏族傩班,由东、西房二十四位头人一起治理,几位年长者主事。傩班八弟子只负责跳傩和举办仪式,依入班先后为序,分称大伯、二伯、三伯至八伯,大伯为乡傩掌班人,八弟子中一人去世,依序升任,并从杂姓弟子选择一人为八伯。傩面具共十三枚:开山(两枚)、纸钱、雷公、钟馗、大鬼(两枚)、小鬼、傩公、傩婆、一郎、二郎、关公。  
石邮现有傩神殿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座落于村西孝子里,背北面南,前有空地,暂时为搭台演戏的地方,八字门面,楣上横匾题名“傩神庙”,两旁是石刻神像。门柱有“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楹联。两侧演墙折处,配有寓意“爵禄封候”、“平巡吉度”的石幡条屏。演墙沿上端是“天官赐福”等四幅戏文的石雕。斗拱两头饰以朱雀,门梁屋脊三对“头”东西相望,更添了几分神庙风采。门墙两侧各有一道耳门。山墙正中绘有八卦图,墙前砌神坛,安十一尊傩神立像,上有0,供藏傩面,神坛上前沿挂绿色绸面傩神太子的横幛,坛前是傩神太子金帽红袍的坐像,齐腰处有横香案,前接大供桌,桌面除摆供品外,有香烛与烛台。神坛左(东边)塑土地神,右(西边)安太尹公。  
石邮因傩舞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石邮傩舞历史悠久、古朴神秘,傩舞仪式包括“起傩、演傩、搜傩、圆傩”四个环节,用舞蹈形式表演的八个傩舞节目按顺序为:开山、纸钱、雷公、傩公傩婆、跳壶酒、跳凳、双伯郎、祭刀。跳傩动作古朴稚拙,神奇诡秘,给人一种凝重、深沉、神秘威严的感觉。跳傩内容和形式有其独特的传承方法,数百年亘古不变,正是这种虔诚的情怀,保持了傩的纯粹性,保持了傩的原汁原味,因而被人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近几年,石邮傩班频频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展演,也接连不断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石邮村观傩和考察,中央、江西、天津电视台及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都拍了专题片。2005年六月石邮傩班在“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中外傩艺术展演中又获金奖。  
五、南丰蜜桔栽培技艺(第一批省级)  
南丰蜜桔源出乳桔,因南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雨量丰沛,土质松软,是南丰蜜桔栽培得以周而复始的理想地理条件。唐代以前,南丰已出产朱桔。唐宋以来,南丰蜜桔被历代朝廷列为贡品,故有“贡桔”之称。  
经过千年哺育,虽出自乳桔,南丰蜜桔却起到新的性状,味更甜美,高糖低酸,香气浓郁,在桔中独具特色,所以称为“蜜桔””。作为一种优良的柑桔品种,南丰蜜桔长势强劲,树高3.5—4.5米,冠径5-6米,通常成年树株产75-125公斤,最高株产达625公斤,经济寿命可达70年以上。  
南丰蜜桔四月开花,十一月果实成熟,果重25-50克,果实扁圆,形状端正,色泽橙黄,肉质娇嫩、籽少汁多、果皮薄滑,起到浓郁的芳香味。在长期的栽培中,因为芽变和自然杂交构成了大果系、小果系、桂花蒂系、早熟系等诸多品系。  
南丰蜜桔优良的品质与传统的栽培技艺紧密相关,如在育苗嫁接过程中,新中国成立前主要 采纳靠嫁接法、实生法和压果法,后采取春天切接法,秋天小芽胶接法,生殖数量大,成活率高。建园挑选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南坡低丘地带。栽培过程中主张稀植,以春天栽培为主,秋天1春(十月中下旬)秋植为辅。栽培中起关键效果的是土壤和肥料,传统的作业方法是每年培肥塘泥若干,并追施人畜粪尿。现代的治理方法略有改进,首先是深翻改土,熟化土壤,定向植沟,填埋有机肥料,土壤表层种植绿肥。南丰蜜桔在防治病虫害上,主要采取人工捕杀、以螨治螨技术,并辅以适量的农药喷杀。  
南丰蜜桔营养丰富,周身是宝。除食用外,它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桔皮理气健脾、化痰;桔络通俗化痰,顺气治血,还能治咳嗽、胸肋闷痛等疾病;桔核理气、散结、治疝气;桔叶及青皮疏肝解郁,破气散结等。另外,它还是上等加工原料产品。  
六、南丰泥炉制作工艺(第二批省级)  
南丰泥炉为江西省南丰县生产的传统陶器日用品,系选用优质泥料,经精制烧炼而成,品种有1-4号盖炉(又称炭炉)、1-3号一般煤炉、1-7号柴炉、100型及120型蜂窝煤炉四大类。南丰泥炉 采纳优质粘性泥土,土质灰白细腻、无砂粒、不易开裂,炉体式样美观,泥炉表面光洁、色泽乳白、承受力强,炎热的天气不裂(800℃),经久而耐用,配有花、鸟、人物、山水等装饰图案,工艺精致,设计科学,火力强、升温快。以盖炉为例:其结构有炉托、炉身、炉门盖、炉面大盖、小盖五个部分。炉托呈园形、隔热效果,防火星掉在桌面;炉身呈八方形、上大底小;炉门盖型不一,有扇形、方形、腰子形等;炉面大盖为八方形,调节温度、操纵火力,正中是八方形小孔;炉面小盖亦为八方形,与大盖相吻合。当全部炉盖盖好后,密封极严,炉火即熄。该炉分为4种型号,1号炉最大,4号炉最小,3号炉高19厘米,炉面直径对角线19厘米,炉底直径对角线13厘米,炉桥上容炭深6.5厘米,炉桥下通风孔深4.5厘米。  
南丰泥炉因为制作工艺讲究,造型美观,结构科学合理,加上炉底通风,锅面离火近,热能利用率可达70%以上,既节能又方便,很快便进入了百姓的平常生活,并慢慢发展成一种较大规模的手工艺产业。南丰泥炉厂早期集中在县城,1987-1998年为高峰期,扩展至十几家,跟随产品畅销慢慢扩展到梓和、市山、莱溪、洽湾、桥背、八都、黄家、渡头、大坪嵊、石子山等地。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接连不断提高,引进了液化气沼气等清洁燃料,泥炉产品销售量逐年下降,日前仅仅有石子山、大坪嵊、原陶瓷厂、渡头四个个体制作点和县泥炉厂。  
七、南丰妆迎(第三批省级)  
南丰妆迎活动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风格古朴粗犷。在巡游队列中,通常以神铳和蟒锣开道、凉伞档伞彩旗乐器后来,各种神话剧中妆扮人物的迎盘(轿)紧接,“三仙真君”的神轿坐阵中间,多种民间古乐声、鞭爆声、欢呼声惊天动地,气势浩大。南丰“妆迎”在文献详细记载中有三次,即清咸丰四年(1854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八、南丰傩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起到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具有了增进效果;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提高,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相当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跟随“乡傩”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2005年底,全县有130多个傩班,2000多个民间艺人,保留了100多个起到原生形态特征的傩舞节目和100各种、2000枚傩面具,加上不同风格流派的傩伴奏音乐、服饰道具等,构成独具特色的南丰傩文化。仪式舞主要有石邮等地的“驱疫舞“和上甘等地的”搜除舞“;娱乐舞则有近百个传统节目,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南丰傩舞包括俗自然爱护区“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等各种形态的面具舞。班队多以自然村为单位,艺人均为农民。每年春节“起傩”,走村串户演傩舞,娱神娱人,祝福纳吉。  
南丰傩文化的丰富厚实,导致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南丰傩也成为研究中国傩文化的一个热点。自1991年以来,已有数十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南丰观傩和考察。中央电视台,江西、天津电视台及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等相继拍摄傩文化专题片。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江西“傩舞之乡”,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南丰傩面具雕刻(第三批省级)  
南丰傩面具雕刻产生于汉朝,发展于唐宋期,繁荣于明清期,雕刻艺术流传至今。南丰傩面具雕刻以古朴深厚,造型生动,手法细腻等特点著称。  
面具是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南丰而言,更是傩的象征,没有面具就不成为傩班。面具在驱傩仪式中是神祗的载体,在傩舞表演中则是角色的打扮。南丰傩面具雕刻为南丰跳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了极具重要的效果。  
南丰傩面具雕刻分为九个步骤:选材取料、烘干、初坯定形、刻初坯、修光、刮灰、上漆、装饰附件。  
明代以前,南丰傩面具雕刻艺人无资料可考。明代后,南丰傩面具雕刻艺人主要有两家:一为舒家,一为杨家,均以雕刻傩面具为主要职业。杨家武相刻得好,舒家文相刻得好。  
南丰傩面具的角色众多,选型奇妙,千容百态,异彩纷呈,面具的神情及其冠饰起到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指向。其造型有:神兽结合型、人物肖像型、动物人格型。  
南丰傩面具雕刻有艺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借鉴收藏价值,对于开发南丰傩文化旅游产业极具潜力。  
因为手工雕刻傩面具技术难度大,花费时间长,年轻人多不愿学,故南丰傩面具雕刻现已后继乏人;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所以出现了在职人士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  
十、南丰跳傩  
傩舞是“跳傩”的主要表现形式,原为祭神驱疫的仪式舞蹈,后发展为娱神娱人的傩舞。南丰傩舞流传于江西省南丰县180个村庄,传播面广,是民众爱慕的民间舞形式。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几经演变,清初傅太辉《金砂宋氏傩神辨记》载:“汉代吴芮将军……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可见汉时南丰一带已有跳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南丰跳傩汲取了戏曲、木偶、灯彩、武术等各种表演技艺,变得更加世俗化、娱乐化。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跳傩在民间依然传承,延续着其草根文化的命脉。  
南丰傩仪结构复杂,由跳傩仪式、杂傩仪式等构成。跳傩仪式由起傩、跳傩、驱傩等基本程序构成;杂傩仪式有“跳竹马”、“跳和合”及“跳八仙”仪式三种。南丰傩仪中的舞蹈形态众多,现保留82个,当中包括单人舞《开山》、《钟馗》、《财神》、《哪咤》,多人舞《跳判》、《傩公傩婆》、《对刀》,技巧舞《演罗汉》、《观音坐莲》、《普贤骑象》及舞剧节目《西游记》等。南丰跳傩面具造型各异,千容百态,有180种之多,当中包括驱疫神祗、民间俗神、释道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等。其所用道具法器名物众多,主要可为五类,兵器军具类包括斧、刀、枪等,法事器具类包括铁链、桃剑、棕叶等,灯烛炮杖类包括火把、蜡烛等,食物供品类包括三牲(肉、鱼、鸡)等,生活用具类包括手巾、镜子、酒杯等。南丰跳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民众的爱慕。  
跟随经济全世界化和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南丰跳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民俗生态依托渐失,艺人队伍后继乏人,傩班渐减。有鉴于此,急需加以爱护扶持。  
十一、南丰县过节习俗  
正月:立春,以春牛首红白色占水火灾祥,以芒鞋跣足占雨旸寒燠,用细生菜作春盘、造春饼召故旧(李灏《志稿》)。  
元宵:造元宵灯,剪诸色楮为鳌山、绣毬、走马灯,四围拖带,又以牛膏燃烛着柳枝,名曰火树。剪彩扮故事,谓之“迎灯”。(李灏《志稿》)  
二月:惊蛰,用秫谷、爆米作花,以石灰置础杀虫。(李灏《志稿》)  
三月:“上巳”,俗以抝风、抝雨、抝晴占胜负,又云:“三月三脱了寒衣穿汗衫”。学人间有出游者。(《府志》)  
清明,携三牲、纸锭扫墓,作饤郊食。(李灏《志稿》)  
社会醵钱为会以祀庙社,今聚族为会亦曰清明。(李灏《志稿》)  
大家发觉,当中许多记载出自李灏《志稿》,所以又必要对李灏做个简单的推荐。李灏,清江西南丰人,字柱文。乾隆元年以生员荐试鸿博,未中。后官永宁训导。有《易范同宗录》《问茝堂集》。同治《南丰县志》收录有李灏《四书疑问》三十六卷、《周易说研》六卷、《尚书考质》二卷、《诗说活(话)参》二卷、《春秋求中》六卷、《礼经酌古》三卷、《茝堂类稿》一卷及《续志稿》六卷。民国《南丰县志》所载李灏对南丰岁时节日民俗的记叙,即来自其《续志稿》。  
春节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季。  
“春牛”是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用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古时习俗,在“立春”日要进行迎春仪式,由人扮成主管草木生长的“句(gōu)芒神”,鞭打春牛;由地方官吏行香主礼,叫作“打春”或“鞭春”。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向有残冬出土牛送寒气的习俗,《周礼·月令》冬之月,命有司“出土牛以送寒气”。随后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季,盛于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季。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立春和春节在民国以前是同一天)。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恩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随后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南丰人在这天也要用泥捏纸粘做成一头春牛,然后在“春牛”肚子里装上五谷。“打春牛”的活动开始后,等“春牛”的肚子被打破,人们会将流出的五谷分吃,期待会迎来一个丰收年。这也叫“打春”。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南丰人还要在牛头涂上红白二色,观其颜色的变化预测一年的吉凶祸福,还有还要以赤脚穿草鞋方法占卜一年的旱涝灾害。这些都是在公共地方举办的活动,至于在家里要做的就是作春盘,造春饼,叫上几个老朋友,吃一顿迎春饭了。  
说到作春盘、造春饼,这也不是南丰特有的节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春盘”的形式之一,是人们把多种新生的鲜嫩蔬菜盛放在盘中,互相馈赠。如杜甫《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苏轼诗作中更是有“青蒿黄韭簇春盘”“喜见春盘得蓼芽”“蓼芽蒿笋荐春盘”等描述。  
惋惜,今天的南丰看不到以上那些景象了。但从一些文化遗存上能够看出南丰在每年立春这天的节日习俗。例如立春这天,大家都会去查看一下立春的详细时间,提前准备好香和爆竹,买好一兜带根新鲜白菜,用一个小花盆装点泥土,把白菜栽进去(现在市场上有现成的栽在小盆里的白菜卖了),这就叫“春菜”,然后放在阳台上或家中的某个地方,快接近立春的时间,全城家家户户焚香点烛,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全城,很奇异的是,立春时间一到,风都变得柔和起来了,人们就感觉是他们的虔诚把春姑娘接到了人间,这个在南丰就叫“接春”。现在南丰禁放烟花爆竹,所以接春的爆竹声少了许多,有些少量的爆竹声,也是一些电子爆竹,短缺真正爆竹的气氛,接春是滋味自然淡了许多。还有南丰有一种叫“春卷”的菜,其做法是在蛋皮里包上馅,然后放锅里用油炸熟装盘。它不是南丰本土菜,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是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不过这种菜已不唯在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通常要卷菜而食。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恩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天、祈盼丰收之意。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为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另外,很多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立春这天吃了,家里能够随时做,成为一种四时菜肴,很少有人会想起它原来跟立春相关了。  
“扮故事”是许多地方迎神赛会中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是仅次于春节的盛典。每逢扮故事,当地常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场面之隆重,令人震撼。所谓“扮故事”是指“以人物、布景、道具,经过精心设计,高度集中,缩编成历史故事,配合以锣鼓乐队,在乡间巡游展演”。“扮故事”以两位6岁左右的幼童为一架,扮着某一历史上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表演某一故事,如哪吒闹海、七姐下凡等。由于南丰将“扮故事”活动称之为“迎灯”,估量是取其火树银花,灯饰辉煌的特色而命名,所以“扮故事”活动应当在晚上进行。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我县于2007年、2015年举办的“妆迎”活动,实际上就是古时南丰元宵节夜进行的“扮故事”。古时南丰的元宵节节日气氛十分浓厚。除了吃元宵、猜灯谜等活动外,人们还要制作各色彩灯,将其堆叠成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称为“鳌山”。用五色丝绸扎成绣毬,装点街市和门面,各式各样的走马灯比比皆是,四周悬挂着彩带,又用牛油点燃柳枝,称为“火树”,能够想见,晚上的南丰县城是何等的漂亮祥和!特别值得一提是元宵节这天还有一项大型活动——“扮故事”。  
现在南丰元宵节的文化遗存仅剩吃元宵,用传统方法制作的元宵也很少见,大多数是从超市买了煮了吃,少有仪式感。有些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买一些精巧的小灯笼给小孩玩,也算增添了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最近几年,政府会在县城的一些公园广场制作一些大型彩灯,有的时候还会安排跳傩和猜灯谜活动,使元宵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至于二月的惊蛰日用秫谷(俗称高粱)在锅里面用沙子炒成爆米花吃,将石灰撒在柱子和屋基下以防虫蚁,这种习俗已经没有了;三月的上巳节,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的“三月三”,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随后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办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就叫“曲水流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也有记载。古时南丰并没有这种文人雅士的活动,只是有的文人会出去游玩。现在在南丰只留下一句气候谚语“三月三脱了寒衣穿汗衫”能够让人们记得还有一个上巳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南丰方言中俗称“挂纸”,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古时南丰人在这天要带着“三牲”(分“大三牲”和“小三牲”两种,“大三牲”为猪、牛、羊,“小三牲”为鸡、鸭、鱼)和纸扎的金锭或银锭到坟山上去祭奠自我逝去的亲人。所带的“三牲”应当是“小三牲”,“大三牲”携带不方便。这天,许多人会凑钱在共同吃一餐饭,南丰人叫“吃清明”,随后这天的聚餐演变为宗族聚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明节还被给予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组织青少年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春游和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等。现在清明节依旧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南丰传统习俗中,清明有“前三后七”之说,意思是清明的前三天和后七天都属于清明节,在这十天中都能够祭祀先人。不过南丰人不是带三牲去扫墓了,通常都是草纸、香烛、爆竹,还有一些冥币或金银锭,有些讲究是人家也会带上水果等食品。以前仅仅有家里的男丁才有资格上坟,现在男女都能够了。而且跟随殡葬和祭祀风俗的改革,上坟也不可以烧纸了,带上一束鲜花寄予对亲人的哀思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吃清明”在有些乡村的宗族里还有这种习俗。不过南丰清明节还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清明草糍粑”。清明前,野外会有许多清明草,南丰人把它叫作“攮蕻草”。许多人会去采摘一些嫩而壮的清明草回家,剁烂,把糯米粉与米粉约6:4用热水和成面团状,把剁烂的清明草拌到面里,能够加点盐。然后将准备好的馅像包汤圆一样,把一团面捏成碗状,加馅,捏合,搓圆或压扁。最终放在锅里用油煎熟即可以吃。  
十二、南丰县嫁女儿是娘家自我出钱办酒席吗?结婚有哪些风俗?  
回答1:不是的,是双方家都要出钱办自各的酒席,是区别办的。  
回答2:女方那边的亲戚有一次会亲,然后就是结婚。  
十三、南丰县喜丧习俗  
古时南丰人的婚丧嫁娶,那也是很值得了解一下。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汤来贺(1607—1688)《风俗议》中有一句:“先年吾邑嫁娶备极奢侈,今幸稍悛矣”。他是南丰人,生活在明末,距今大约三百七八十年的样子。诗人看问题有其独到的一面,不是一针见血,就是充满感性。据他了解,他以前的年代南丰人的婚嫁“极奢侈”,一个“极”字,到底到了什么程度,能够想象一下。在他生活的年代“稍悛矣”——略微有了点改变。这种改变又是什么样子呢?他又说:“予观六十年来,冠礼,久废矣。祭礼虽略行而多讹谬,至于婚丧,则似重而实非,奢侈僭踰,将何所底?”他说,南丰人那时的婚嫁似乎很看重,实际上只是做表面功夫,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面子,超出了自我的本分。这与前面说到的南丰人的行事风格也确实很吻合了。最终他叹息到“将何所底”——究竟什么时候会结束?  
《府志》还记载了古时南丰婚嫁中还有烦琐的礼节:“冠礼久废,唯女子于归时尚有冠笄之礼,婚尚有六礼之遗”。即女子婚嫁需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环节,谓之“六礼”。  
几百年之后的南丰,其婚嫁风气是否不像古人那样讲排场好奢侈了呢?似乎没有什么改观,除了“文革”期间之外,攀比之风气依旧很严重,只是在形式上没有古时那么复杂而已。《文化南丰》2020年第一期彭燕霞的《小巷婚礼变奏曲》中就说到,七十年代的婚嫁讲究四大件:高低床,大衣柜,木沙发,桌子;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四大件”就变成黑白电视机,录音机,落地电风扇,缝纫机;九十年代初期就是彩电、冰箱、摩托车了和金银首饰了,聘金已到几千元;进入二十一世纪,没有房子娶不到媳妇,聘金高达万元,也不讲什么几大件,男方自我家里看着办;现在聘金已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金子不是买首饰,是论斤算,房子更是硬指标,迎亲的车队浩浩荡荡,婚庆仪式中外合璧五花八门。假如办酒席,县城一些大的酒店要提前数月预订,假如要退而求其次,女方肯定不高兴。喝喜酒的随礼也越来越高,现在喝一次喜酒的随礼最少也要二三百,高就不封顶了。并且南丰喝喜酒是两餐,可是附近周围的县城都是一餐,不晓得为何南丰人独要这样。也许还是像汤来贺说的:“吾乡信鬼而好巫”。南丰人很迷信,由于南丰的白喜事(丧事)喝酒是一餐,所以谁也不想把婚嫁的喜酒办成一餐。把婚嫁办得盛大一点本也无可厚非,这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这么攀比,通常有儿子的人家还真的不晓得怎么去把媳妇娶进门。  
古时南丰人也有纳妾的,据《府志》载:“纳妾不成礼,谓之奔俗,非无子者鲜纳妾,亦风之美也。南丰买妾入门,则女党群觇之嫡死,间有使妾继室者必告祖庙,见宴族戚,如新妇礼,乃为正,非是则乡党不齿”。那时南丰人纳妾是不举办婚礼的,并且只是没有生儿子人家才纳妾。一旦妾进了门,妾的亲戚朋友都会指望原配早点死去,假如有朝一日妾要成为继室,那就要祭告祖宗,还要请客,像新婚一样举办婚礼,假如不这样的话就会被人瞧不起了。  
对于丧葬,汤来贺也有他的感受,他在《风俗议》中说:“丧致乎哀,岂取耀乡里哉?为人物花草以矜其富贵,皆陋习也。昔有葬亲以纸为二十四孝若迎赛,然人皆鄙之,至今犹以为笑,又如排列祭品过于丰隆,其可谓致哀乎?近期程山诸弟子昌明理学,稍有复古之机,而一邑犹未偏也”。他认为一个人家里有了丧事,应当是很哀伤的,怎么能够以此在大家面前张扬呢?有的人家扎一些人物花草等祭祀用品来表明自我很富有,都是不好的习惯。过去还有更甚者,用纸扎成二十四孝人物像迎神赛会一样,似乎很盛大,实际上让人讥笑。再说祭祀用品那么丰厚,就表明很哀伤吗?从汤来贺批判南丰在丧葬方面的奢侈能够看出,当时南丰丧葬方面的不良风还是很盛的,好在随后明清之时理学家谢文洊(1615-1681)提倡古礼:“丧事自程山以古礼倡,而后知用殓”(《府志》),丧葬风气才有了点好转,但全南丰大部分还是照旧。  
没有想到的是,南丰这个地方,古时办丧事,亲戚朋友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去送礼。据《府志补》记载:“死丧相助,古道也。南丰近郊皆不受馈遗,其始自富室倡之,转相效慕,遂以成俗”。只是随后有钱人率先这样做,人们就相互效仿,以至于成为一种习俗。  
我们有感于像汤来贺、谢文洊这样的文人名士在几百年前就起到勤俭办丧事的思想观念。假如不是随后那些富人发起丧事“馈遗”之风,南丰的丧葬风气估量不会留下那么多是恶俗陋习。记得七十年代初,由于还处于“文革”时期,南丰的丧葬仪式很简单:打水没有响器,入殓打几挂爆竹,出殡时也没“棺轿”。改革开放之后,丧葬仪式又开始复杂化。响器开始是唢呐二胡笛子锣鼓等民间乐器,随后有了西洋乐器组成的仪仗队,以前仅仅有国家领导人逝世才奏的哀乐也走进了一般百姓家。讲排场的人家土洋结合,既有民间乐器又有西洋乐器,到了出殡那天,土洋共同上,你奏你的《将军令》,他奏他的《葬礼进行曲》,煞是热闹。实际上正像汤来贺所说:“然人皆鄙之,至今犹以为笑”。不但这么,整个丧葬仪式还全程录像。帛金也在接连不断变化。20世纪70年代去贺终只要买两捆草纸,随后讲究一点的还会合伙买个花圈,九十年代以后就流行去贺终时买太空被加一个花圈,有的丧家所以而收到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太空被。这还是贺终的帛金,还有丧家还要请客,以示酬谢亲友,众亲友则还要另送上一份帛金。20世纪70年代是三五块,现在是通常是三五百。由于响器扰民,早几年,政府不同意出殡奏乐了,有的人家只请民间响器在出门的时候吹一下,上了路就不吹了。南丰的丧葬过程中还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按照南丰民间习俗,死者要在家安放五到七天,这段时间就要有人在遗体旁日夜看守,称之曰“守灵”或“坐夜”。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守灵的地方成了暂时麻将馆,日日夜夜有人在那里打麻将,搞得丧家和亲友都不堪重负。自从南丰实行了火葬以后,打麻将的天数缩短了几天。从去年开始,遗体都要运到殡仪馆去,这种因守灵而打麻将的现象才有所消退。但随之而来的是墓价的昂贵。死者也有等级,这种等级以墓的大小和其所处的位置来确定。占地面积小、位置又僻静的墓至少也要几千元,占地面积大一点、位置又好的话,那就是几万元、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都有。昂贵的丧葬费用,对于南丰通常的家庭来说,真的能够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在同治《南丰县志》中,有一段对南丰风俗文化的描述很故意思,看了以后会对古代南丰人有一个总体印象:“南丰自设县以来,唐有游茂洪、独孤汜诸贤令善政及人而民务农工,宋有曾文定兄弟倡兴文教而士勤学问,风气和平,故其人多秉清淑。农工商贾各安其业,簪缨韦布各循其分,耕氓尤勤力作,播获之时,荷插如云,故野无饥夫。妇女以纺织习勤,城乡皆是,虽殷富巨族莫不鸣机丙夜,习以为常。此风至今犹未替也,仕宦至显达无异。儒素礼下之家,拥厚资而不敢妄为玩法,细民之尊官长,顺令而易使,比屋絃诵,儒风犹盛。妇人女子亦多明诗书、达礼仪,挚孝异烈,时时震发期间,以故遭逢变乱而蹈白刃骂贼殉难,尽室沈溺者不下万人。盖其气节之士互相激励于平常,故闺壶亦知重名节若此焉,惟自道光之季,宦游归里者极林下之盛,居处服食偶异,平常而齐,民遽相仿效,渐形侈靡,故富厚不及邻封,此则习俗之浸失者也。至于丧葬之事,务为奢易,婚姻之时多重财贿,昔儒有云:嫁娶之礼俭则婚者以时矣,丧祭之礼约则终者掩藏矣。侈于殡埋之饰,民遂至不葬其亲,丰于资送之仪,民遂多不举其女,《盐铁论》所谓送死殚家、遣女满车者,厚之之过,其流必反至薄之矣。宋史载,孙觉知福州,其俗婚丧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五。然则导民善俗,固长吏师帅之任,而高明之家,乡里所矜式,崇羔羊素丝之风以为倡劝,尤所赖于巨室华宗也,若夫岁时伏腊,率与他邑无异,无烦赘述矣”。这段话有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自唐宋以来,地方官员通常都有非常好的政令,农工商贾各安其业,加上曾巩兄弟在民间树立了非常好的学习模范,读书人也都勤于学问,南丰人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给;  
第二、大家都遵纪守法,恭敬地方长官,即使有钱的人家也不例外;  
第三、民间有非常好的学习风气,就是女子也知书达理,到处都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  
第四、南丰人把气节看得很重,以至于在遭到外敌入侵时宁死不屈,所以女子也十分注重名节;  
第五、从道光年间开始,在外地做官,随后归隐家乡的人带来了一些不良习气,吃穿住用都不一样,大家开始仿效并相互攀比,奢侈之风渐起;  
第六、婚丧嫁娶越来越奢侈,以至于因安葬死者而耗尽家产,嫁女因需要陪嫁过多而不爱好养女儿造成溺婴;  
第七、民间风气需要引导。地方官员要通过政令的颁布来移风易俗,同时官员和那些有名望的人家都要为地方非常好风气的树立做出模范。  
十四、南丰县饮食习俗  
1、南丰水粉  
南丰水粉又称线粉、出筒粉,是江西南丰传统的特色小吃,属于大众化早点食品。水粉滋味鲜美,细如银丝,淋上不同的汤底,端上桌来,趁着热气腾腾,用筷子挑起几根,轻吹两下,呲溜一下吸入口中,真是美哉!  
2、南丰油炸纸包  
油炸纸包是南丰宴席上和家庭的常用菜肴。原料为南丰特产豆腐皮、馅(能包饺子的馅都能够)。制作时,先备好馅(可荤可素);然后取豆腐皮一切为二成扇状三角形;再将馅心放入卷起包好,用淀粉封口;最终锅中放油加热至六成时,放入纸包,炸至金黄色起锅滤油,一只一只地整齐排码在盘中上桌。成菜的纸包,色泽金黄、形状美观、口味酥香。  
3、南丰清汤  
南丰清汤是江西抚州南丰县的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其选料讲究,做工精细,主料宜选上等白面粉和新鲜前胛瘦猪肉(即"活肉"),要求皮薄汤鲜,成品醇香扑鼻,鲜美可口。  
4、南丰炒粉  
选用炒粉专用的粗粉干,入味且不糊,加上本土的南丰腌菜匹配,滋味酸爽不腻,可作为主食又可做夜宵,差不多是南丰人民吃不腻的一味小吃!  
5、南丰蛋菇  
蛋菇是南丰县本地一道传统佳肴,家家户户过年过节或请客聚会,餐桌上都会有一盘蛋菇。之所以叫蛋菇,是由于蛋肠经过菜刀切割后,在烹饪时放入锅里的沸水中,它朝一边鼓起,形状像蘑菇而得名。  
6、南丰鱼丸  
南丰家喻户晓的传统名菜,也是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佳肴。以草鱼为主料,以薯粉、山粉、葛粉或蕨粉为配料烹制,味鲜、嫩滑、爽口。  
7、南丰乌米糕  
乌米糕是江西省南丰县,广昌县的传统节日食俗,用糯米和大叶乌梅树的叶子为原用料做成。这种黏性很强的乌米糕,好像吃下去很难消化,然而不然,由于糯米经乌梅叶汁的催化,吃了竟然健脾胃、通肠道。  
8、南丰灌芯糖  
南丰灌芯糖是一种经典的传统小吃。小圆条管状的白色糖果,即为"灌芯糖",顾名思义,是将馅芯(如炒熟的芝麻或炒熟的黄豆磨成粉末或炒熟的面粉),灌人用麦芽发酵熬成的糯米糖(即麦芽糖)中,以手工反复拉制成长约1.5寸的小圆条管状的白色糖果,即为"灌芯糖",俗称"灌'熟'糖"。它皮薄松脆、味甜香浓,入口即化,是南丰县的一项地方特色糖果。  
9、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又称南丰蜜橘,富含氨基酸、硒等40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自唐代开始就为皇室贡品。南丰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少渣、色泽金黄、甜酸适口、营养丰富而享誉古今中外。  
十五、南丰县著名景点  
(一)麻源三谷丹霞地貌景区  
麻源三谷属丹霞地貌景区,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引人入胜。现主要景观有老人峰、绣球石、龟峰、合掌岩、华子冈、灵谷山、廪山、铜山、卷石岩等,于2004年七月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二)白舍窑遗址  
时代:宋  
白舍窑遗址座落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南白舍村西南侧红土山岗上。有古窑遗址32座,窑体堆积物20余座,绵延2公里,窑旁遍布瓷片、窑具、垫器、匣钵、炭灰等,遗存丰富,窑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对门排等处。时代为宋至元。2013年五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白舍窑是宋元时期“江西五大名窑”(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赣州七里镇窑、白舍窑)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兴旺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趋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白舍窑以烧制白瓷、青白瓷而著称,另有白色泛黄、胎质较精糙的白瓷和少量影青瓷。制作工艺精湛,有“瓷中之玉”美称。窑瓷种类多为平常生活用品,不乏精巧高档瓷器,如莲花瓣温酒壶,弧形葵口划花碟、茶盏等,还有青釉台灯、粉盒、瓷枕、堆塑瓷俑、佛像、祭祀供器、墓葬器等。  
(三)康都红色旅游景区  
康都红色旅游景区座落于南丰、建宁、黎川三县交界处,属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辖区,距南丰县城30公里,距建宁县35公里,距黎川县城37.5公里。康都村古时为南丰去建宁和广昌的必经之地,它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也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康都村成为南丰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来到康都打土豪、分田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攻占建宁时,红军进驻康都,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六月初移驻康都后,直到六月下旬才离开,在这期间为指挥红军和地方工作,召开了著名的“康都会议”。  
“康都会议”是指1931年六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南丰康都圩召开的会议,它包括三次前委会和一次前委扩大会。这几次会对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的开拓,对红军队伍的建设和红军争取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都有重要意义。  
至今,该景区还保留着相当多革命遗迹遗址,主要有:“康都会议”旧址、中国工农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旧址、红军医院、红军标语、康都乡苏维埃政府、红军战壕、防空洞、红军江西军区第四分区指挥部旧址。  
(四)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含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电台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家大屋))座落于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近现代史迹。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爱护单位。  
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六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袁国平、谭政、蔡会文、宋任穷、古柏、郭化玉等16人参加了会议。“康都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决定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加强红军和地方武装建设,征集资材,节省开支,以保证军需,会议还研究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战区问题。“康都会议”对开拓建(宁)黎(川)太(和)根据地,红军队伍建设和争取第三次反“围剿”胜利都起到重大意义,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在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经济上奠定了胜利基础,在中国军事史和革命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  
在康都村,至今保留着红军遗留下的相当多革命遗址遗迹,主要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旧址、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标语、康都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战壕、防空洞、红军江西军区第四分区指挥部旧址等。南丰县划拨专款进行康都会议旧址建设,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维修了“康都会议旧址陈列室”,整理和装裱了会议文稿资料和标语,新建了红色旅游新村。日前,“康都会议”旧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迎接招待游客2万余人次。  
红军宣传标语:“打倒土豪劣绅,一切土地平均分配”,尽管历经70余年,但字迹仍清楚可见。  
(五)康都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同志旧居:  
座落于太和镇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  
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六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袁国平、谭政、蔡会文、宋任穷、古柏、郭化玉等16人参加了会议。“康都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决定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加强红军和地方武装建设,征集资材,节省开支,以保证军需,会议还研究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战区问题。“康都会议”对开拓建(宁)黎(川)太(和)根据地,红军队伍建设和争取第三次反“围剿”胜利都起到重大意义,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在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经济上奠定了胜利基础,在中国军事史和革命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  
在康都村,至今保留着红军遗留下的相当多革命遗址遗迹,主要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旧址、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标语、康都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战壕、防空洞、红军江西军区第四分区指挥部旧址等。南丰县划拨专款进行康都会议旧址建设,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维修了“康都会议旧址陈列室”,整理和装裱了会议文稿资料和标语,新建了红色旅游新村。日前,“康都会议”旧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迎接招待游客2万余人次。  
(六)南丰橘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立足于世界桔都对接果品种植、加工生产、贸易物流、桔都生活的旅游发展需要,以桔产业为轴,“千年桔文化”为核心,以绿色生态为环境基础,以低碳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市场导向,以“桔文化产业集聚旅游区”建设为引擎,生态优先,爱护第一;文化引领,树立品牌;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依托旅游开发,激活经济发展,构成旅游产业集聚;提高城市品位,构成“以线串点,点线成片”的“一心一环六区”旅游发展格局,实施“一、二、三”并举、“旅、商、城”并进的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转变(即推进旅游发展模式由景观驱使向目的地驱使转变,推进旅游发展动力由“资源驱使型+资本驱使型”向“创新驱使型+产业驱使型”转变)打造:国家4A级景区、江西旅游强省的重点项目、中国著名风情风物旅游胜地、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  
(七)国安风情园  
国安风情园以“世界桔都、休闲南丰”为理念,集“宜游、宜居、宜品、宜购”为一体,南丰首个集购物、餐饮、休闲、住宅、娱乐、旅游、观光、商务、酒店,含桔都之窗、国安风情商业街、十二生肖创意广场、太阳天使、国安酒店等景点的“一站式”桔都生活区。展示南丰厚重人文、奇秀风景的桔都之窗;西班牙式风格独特、业态鲜亮丰富的商业街;制造性地将实物感官与人体姿态、风格服饰有机结合的十二生肖创意广场;形态可掬、俏皮可爱的太阳天使;奢华典雅欧洲宫廷式建筑风格的高档国安假日酒店。置身当中,慵懒的空气中,飘动着悠闲的气息,洗净身心的倦怠与疲乏。  
国安风情街总长1.5公里,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充分展示欧式巴洛克风格,布局有地方特色商品购物、传统非遗文化体验、知名品牌连锁商城、各式美食美味总汇等专区,是展示“世界桔都、休闲南丰”独特风情的核心休闲区。  
十二生肖广场,具化十二生肖形象,制造性地将实物感官与人体姿态、风格服饰有机结合,并通过精湛的大理石石雕工艺予以展示,给传统的十二生肖注入更亲和、更灵动的全新观感。  
太阳天使,由汉白玉石雕而成,晶莹剔透的喷泉水幕下,手持法器、守护一方、寓意阳光的小天使们或攀爬、或玩耍,形态可掬,俏皮可爱。  
国安假日酒店是由国安集团精心打造的又一家集客房丶餐饮丶会议的至尊商旅酒店,拥有客房数近300套。酒店运用雍容华贵的欧式建筑风格,融合浪漫多元的西方古典文化,将欧式风格与中式风格有机结合,成为一家拥有特定主题定位的商务旅游酒店,打开一种至尊商旅的全新的形式,无论您是商务停留,还是休闲度假,南丰国安假日酒店都将予您一个美妙的旅程。  
(八)南湾农庄  
南湾农庄,是一个集农业风情、种植文化、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庄园,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AA级江西省乡村旅游景点,是您度假的理想之地,是桔都度假区之代表。座落于琴城镇艾源村,昌厦公路旁,距县城6公里,面积530亩,农庄基础设施提高,您可体验大型农家土灶南丰特色菜肴,蜜桔采摘尝鲜,生态休闲垂钓,山地自行车健身,甲鱼观赏拾蛋,傩舞表演,时节蔬菜采摘品尝,体验农家趣事等游乐项目。  
(九)洗马桥庄园  
洗马桥庄园距县城约15公里,环境清雅幽静、空气自然清新,建有蜜桔采摘园、蔬果基地、竹林观赏区、垂钓区、种植区等休闲体验项目,既能够欣赏独特的桔园风光,又能够体验到采摘和垂钓的乐趣,还能品尝到农家特色饮食。置身当中,人与自然美满共存,阳光微笑、绿色心情与您同在!  
(十)琴台文化街  
仿古街是南丰桔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当中一个板块,是立体式全方位展示宣传南丰地方文化、扩大南丰对外影响、成为南丰地方文化体验基地、南丰旅游产品展销基地、南丰地方文化研究基地、南丰文化休闲基地。  
整个景区 采纳的是徽派建筑风格,在景区内比比皆是以南丰蜜橘为主的Logo,是用南丰拼音首字母作为地理标识,寓意县域大面积被桔林覆盖,是名副实际上的世界桔都。景区融入南丰蜜桔文化、名人文化、古傩文化、美食文化、瓷窑文化等元素打造了三个片区,区别是A、B、C区3个商业街区。商业街A区为南丰特色美食街、B区为南丰特色旅游商品街、C区为旅游服务中心和南丰艺术展示馆(包括摄影艺术展示馆、瓷艺术品展示馆、傩文化展示馆、书画艺术展示馆)。  
(十一)戈镰石仙人洞景区  
戈镰石景区位于白舍镇池渡村,距县城约30余公里。这里农舍炊烟袅袅,牧童笛声悠扬,群山环抱,绿竹掩映,鸟语花香,景色怡人。南丰县将戈镰石景点和丰富的田园文化、古朴的傩舞文化、多彩的蜜桔文化与游玩休闲的方法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廉政内涵,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寓教于景,着力将其打造为廉政文化教育体验基地。  
仙人洞位于白舍镇鄱阳村,又称“紫灵山”,距县城29公里,昌厦公路旁。主峰东傍旴江,南连梯田桔海。这里有一处奇妙的洞穴,东西一径穿石而过,两边洞口的两性状物阴阳奇石真是鬼斧天工,民谚:“顺向而入为人,逆向而入为仙”。  
(十二)桔温泉  
桔温泉座落于南丰县付坊乡石咀村,温泉出水温度为68摄氏度,日出水量可达2000吨,水质澄明清澈,四时不竭,富含硫、硒等矿物元素,起到沐浴、祛病、保健等功效。景区正建设宾馆、洗浴中心、会务中心、露天游泳池、别墅区、休闲长廊、钓鱼池等设施,将成为赣东南首选、江西省知名的温泉旅游示范区。  
水汽布满氤氲,水温亲昵皮肤。在和风习习的春日,去桔温泉感受净身清神、化骨柔肌的舒爽吧!  
桔温泉出水温度68摄氏度,日出水量1200吨,水温常年恒定在68℃——70℃,富含氟、锂、锶、硅、钙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常泡温泉,能够清除疲劳、祛病强身、美容养颜、反抗衰老,起到非常好的保健效果。  
这是全国第一个与地方特色农产品有机结合的主题温泉,景区硬件出众,高品位建设有星级宾馆、高等级会务中心、露天广场、别墅等设施。在桔海中放松身心,在休闲中体验桔文化、桔产品、桔饮食,仅仅有到了南丰,到了桔温泉,才可以让您有别样的感受!  
(十三)南丰仙人湖  
仙人湖是原生态淡水湖泊,生态资源类型多样、天然造化,融山、湖、林、泉、观于一体,集大地灵气与传统文化底蕴于一身,游客能够在体验、欣赏众多自然景观中享受休闲、游览的无穷乐趣。  
(十四)曾巩文化园  
曾巩文化园座落于江西南丰县,是集纪念先贤、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和爱国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地方,建有牌坊、唐宋八大家浮雕、曾巩大铜像、曾巩广场等。  
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因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平易简朴,谨严明洁,平实透辟。如《寄欧阳舍人书》、《墨池记》、《救灾议》等篇,立意高远,颇具写作技巧。历代知名文人均予曾巩高度评价。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说:“醉翁(欧阳修)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朱熹称道:“人之为言,必当这么”。​曾巩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整理古籍,编校史书。《战国策》、《新序》、《说苑》、《列女传》、《陈书》、《李太白集》等,都经过其校勘。​  
​旅游线路:​  
1、南丰县城——环城南路——曾巩文化园(自驾直达)​  
(十五)曾巩祠  
曾巩祠座落在洽湾镇桃源村,遥望军峰,依山傍水,风景秀媚。  
​该祠始建于宋天佑年间,曾毁于战祸,明中叶时重修。大清康乾盛世时,清王朝为看重儒家思想,弘扬历史名贤风范,由朝廷投资,曾氏后裔协办,进行大规模扩建。后又损毁,现重修一新。​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