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隶属
江西省
吉安市,位于
江西省中部、吉泰盆地中心、赣江流域中游,东与峡江县、吉水县、吉州区和青原区为邻,南和泰和县接壤,西与永新县、安福县毗连,北与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交界。吉安县总面积2117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吉安县常住人口为46.95万人。
吉安县,是中国革命老区,有“将军县”之称。曾获全国文明县、全国绿化榜样县。2017年十月,
江西省政府批复允许吉安县“脱贫退出”。2019年十二月,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高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21年,吉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3.38亿元,同比增长9.3%;财政总收入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7.2%。
二、吉安县文化事业
2020年末,吉安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共演出145场次,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站19个,电视转播台1座,有限电视节目83套,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共开展送戏下乡163场,送电影下乡4768场,观众约50万人次。举行2020迎国庆中秋文艺晚会、吉州窑“金秋古窑”嘉年华等文体活动8场,非遗宣传、文物爱护、全民阅读等宣传活动100余场,开设文化服务中心治理员、书法、声乐、美术、中国舞等免费培训班14次,培训人员1200余人。
元朝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于此,相传意取“吉泰平安”之义。
四、吉安县庐陵文化
吉安古称庐陵,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主要分为士文化、农文化、工文化等三个方面。庐陵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有的时候甚至影响文化潮流的前进方向。在
江西,则是赣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五、吉安县特色节日
起牙
农历正月初二“起牙”。旧社会,商店店主设宴招待伙计、雇员学徒及亲友,志一年开张鸿发。后废。县人仍杀鸡宰鸭祭祀赵公元帅,祈求大发大福。
磐瓠节
农历正月初八日为畲族磐瓠节。是日畲民聚集祠堂,祭祈磐瓠祖图,由年长者主持团拜,领唱《祭祀歌》,讲述磐瓠传说和畲族来历。
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旧时,县人多自初一至初六持斋礼南斗,名谓“六皇斋”,后少见。初六日晒衣物,仍沿旧俗。
园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园牙”。旧社会,店主筵请雇员,决定第二年续雇或解雇。逆意者去,顺意者留,很多店工于是为停工失业而提心吊胆,后废。
六、吉安灯彩
鲤鱼灯
鲤鱼灯
吉安灯彩,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人们的节日喜庆中,起到助兴效果。普遍流传各地的有彩莲船、蚌壳精、草龙灯、高跷、孔明灯等。流传在吉安县境内的主要有鲤鱼灯、东方巨龙(原名箍俚龙)和东园龙。
鲤鱼灯
鲤鱼灯,流行在
吉安县固江乡,起源于该乡泸水旁市民以打鱼为主要职业的棚下村。年节夜里戏耍,表达年年有余,跳跃龙门的愿望。灯队以1尾鳌鱼为首,后随3条金线鲤鱼、6条红鲤鱼、末尾一只小虾。均以竹篾扎身架形体,首尾可转动,再贴金色纸,并加彩饰鳞片,体内置有发光照明物,下端装有擎举长柄。
东方巨龙
东方巨龙,起源于
吉安县新圩乡世代有篾匠相传的栗塘村,龙身共9节,长24米,由1100多个篾箍连结而成一体,外贴大红色纸鳞片,各层部分重叠,以一条绿筋连接各龙节通体,节内各置干电池照明。
东园龙
东园龙,流传于吉安县永阳镇东园村,起源于唐朝末年。正月初十日夜里表演于村镇。竹篾扎龙,饰色纸、布,共11节,每节有供握擎的举把。程序分天桥、地桥、踏腕站、散打四个阶段,均与武术动作结合,以举龙叠罗汉构成高潮。
七、吉安方言
吉安县本地方言主要是赣语,其次是客家方言,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天河镇、官田、敖城、指阳、东固、富田等乡镇。
八、生产习俗
播种
春播时,线香三根,用纸钱三包在香头上,用线扎好,插在秧田角上,鸣爆,祝告社稷之神,祈保秧苗不烂,长势非常好,然后将已发芽的种谷播下田去。合作化后,此俗已废。
牛出行牛乃农家之宝。春节后,第一次牵牛出栏,须在龙头绳上批红布条或红纸,点燃香烛,插在牛桩边,鸣爆后,将牛系在桩上,祈求春牛茁壮。多数农家仍沿用此俗。
建房
乡村建房,请风水先生下罗盘定基地。地基中放一方桌或扶椅,上置一盛满米的米斗,米上插三根香,套上红纸封套,套正中写“盘古氏神位”。此谓之“立盘古位”,祈求“开山辟地,长发其祥”。平基、上门盘,奠磉墩,都得送给泥工红包。缮架、上梁,给木工送红包。择吉日上梁,大宴宾客。梁木染红,书贴“福星高照”,屋柱书贴“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对联。梁正中挂上装有万年青、小铜钱、沉香、米的小荷包,意祈“万年常青”、“金钱满堂”、“香气四溢”、“代代五谷丰登”。入夜,擎梁,房主杠梁木,敲锣打鼓,遍游四周。天亮前,木工将梁木安上屋顶,托盘向下抛包子,边抛边唱吉祥赞词。主人在下接包,称“接金接银”,观众抢捡包子,称“齐家发达”,此俗仍存。
烧窑
解放前,私人装窑烧制石灰、砖瓦,须设宴请窑师坐首席,开火日行祭窑礼,窑壁专奉赵公元帅和李广先师神位,并以雄鸡冠血点滴,焚香化纸,将鸡头插上窑门,窑师口念祝祷词:“先师坐东朝,弟子今开窑一盅雄鸡酒,叩请先师到,有事弟子在,蒙师多关照。”念毕,才可点火烧窑。此俗今废。窑主人改为打米糕或设酒宴,改善窑师伙食,答谢助力人员。开小煤窑者,除袭用此俗外,另在窑口贴上对联,鸣爆,以求平安吉利。
洒血钱
农家杀猪,必燃香放鞭炮。在大门口对天杀,称“祭天”。对着牛栏杀,称“祭姜太公”。猪血洒一些在纸钱上,称“血钱”。将“血钱”贴在栏门边,又将猪尾巴煮熟,供谢神明,意求“六畜兴盛”。
禁约
民间禁约乃爱护生产,维护乡村,集体利益的一种有效措施。对乱伐山林柴茅、鸡鸭猪牛危害稻田菜园,任意在库塘网鱼、毒鱼,小偷小摸,污染环境卫生等等,都得立禁。民主选定约长,民主制订禁约条文,张贴于祠堂门口或要道墙上、树上。禁地插上禁牌。约长于村头巷尾鸣锣三天示众。犯者,按约文规定处罚。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者,加倍处罚。此俗,众古至今皆然。
九、生活习俗
送莳田饭
春插期间,女给娘家幼年弟妹或子侄,外婆给幼年外孙,相互送莳田饭。礼品多为豆腐、豆芽、韭菜和煎熟的荷包蛋。意寓儿童偠腰健体壮,易长易大。初婚,娘家给女家送莳田饭,送豆芽或豆腐、菜,由女家分送给村邻吃,称“享众”。县北路片盛行。
送肚礼
女初孕,娘家向女家送肚礼,宴宾客,将猪肚切成肚片,猪肉切成肉片,糯米和豆豉、盐煮成粥,一鲁(大)碗粥铺上4片肉,1片肚,按门户送给村民吃。孕妇必吃肚尖,寓“胎健产顺”。沿袭未减。
庆三朝
旧社会孕妇临产,设香迎接褓衣娘娘保平安。儿童出生的第三天,扎3套纸桥纸马,送去江、河边焚化,称“送褓衣娘娘”,此俗今废。三朝日,盛行办三朝酒,酒宴丰盛。三朝过后,亲友给产妇送肉,称“开斋”,母子接至外婆家玩,称“走满月”。
做周岁
儿童出生一岁,外婆家送礼祝贺“长命宝贵”。主要礼品是摇篮或摇桶、衣物,还有面塔,馒头塔。旧时,还送项圈,手足镯,百家锁等金银首饰。婿家用轿迎外婆,宴宾客,宾客贺礼多属童衣、童帽、童鞋或布片。儿童称“寿仙公”,母亲抱着敬天地,拜外婆,称“暖寿”。
庆寿
人到60岁称“花甲之年”,70称“古稀”,80岁称“耋”,90岁称“耄”,100岁称“期颐”。百岁少见,富有或小康之家,平常是花甲、古稀、耋、耄之年,设宴庆寿。女儿寿礼重,送寿被、寿馒头、寿帐、寿衣、寿鞋、寿烛、寿香和长鞭炮。面和馒头用托盘垒成塔形,供奉天地。另以馒头“享众”。拜寿仪式盛大,寿堂张灯结彩,悬挂金色“寿”字,寿星图、寿轴和“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拜寿时,“寿星”坐太师椅,男左女右,子女和晚辈亲、朋依次礼拜。礼毕,吃寿面喝寿酒。穷人少做寿。80年代起,县人爱庆生日,每逢生日,无论老少,吃一顿寿面或寿糕,以作纪念。城镇时兴买生日蛋糕插上蜡烛,邀伙伴跳、唱助兴,庆贺生日,也有在电视台点歌祝贺的。
酒宴
县内婚丧喜庆,均办酒宴,结婚宴,嫁女宴各2餐,均宴门户。第一餐吃糖熬肉,第二餐吃曲肉。旧时,吃米糊,猪肉不煮熟,切成墩或片,用小杆串起来,每串4两,分给女宾,此俗已废。丧宴,也宴门户,上七下八(葬前宴7碗菜,葬后宴8碗菜)。喜庆宴,名目繁多,诸如:肚礼、三朝、周岁、满月、上梁、做寿、香屋、行聘、纳聘、元宵、朝拜、菩萨生日、参军、升学等。跟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酒宴越办越多越丰盛,实属铺张,北路片兴宴10大碗,东路片8大盘4小碟,喝家酿糯米酒。城镇兴10大盘,多至16盘,喝瓶装酒。县内盛行不衰。
十、亲谊习俗
父慈子孝
旧社会,父不慈,子不可不孝,人子事亲,除服劳奉养外,父母之命,无论正确与否,必恭听恭行。父母劳动而子安坐,子饱食而父母啼饥、子暖而父母号寒,恶语骂父母,任意打父母,宗族乡邻必群起斥之,甚至绑在梯子上赴祠堂杖责。解放后,兴民主,讲道德,子能够言父过。父母对子女悉为教养,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虽有少数虐待父母者,必受社会责备或法律制裁。
人多分烟
县内有四世同居,五世同居的美谈。现在,三世同居者少,二世甚至父子之间即行分居。其因素较多。有经济问题,有婆媳关系问题,有姑嫂或妯娌关系问题,不可以同灶生活。问题发生后,平常要请舅父和家族调解分居。
亲疏厚薄
“一代亲,两代表,在代四代就不晓”。此谓县内之戚亲疏关系。一代泛指六父(祖父、父、外祖父、舅父、姑父、姨父)、伯、叔及襟兄弟等直属血亲,往来紧密;二代属表亲,礼尚往来;三代以后,戚谊疏远,通常少有往来或断绝往来。朋友之间感情深厚者,也结成兄弟或亲威往来。亲威之间,喜则往贺,丧则往吊,过年则往拜,疾病则往问候,备物以赠送,设宴以招待,亲亲戚戚,敦厚之风,古今皆然。
十一、称谓习俗
长辈
曾祖父称老公公、老爷爷、太公。曾祖母称老婆婆。曾外祖爷称老外公,曾外祖母称老外婆。父亲称爸爸、阿爸。妈妈称母亲、姆妈。岳父称丈人、爸爸,岳母称丈母、母亲。伯父称大伯,伯母称奶奶。叔父称叔叔,步母称婶娘、婶婶、嬷嬷。舅父称舅舅、舅公,舅母父舅娘、舅母。姑父称姑公,姑母称姑姑。大姨父称大姨公,大姨母称大姨。姨父称姨公,姨母称姨娘。
平辈
兄称哥哥,嫂称大嫂、嫂嫂、嫂子。弟称弟弟、老弟,弟妇称老弟嫂。妻兄、嫂称哥哥、嫂嫂。妻弟、嫂称老弟、老弟嫂。妻兄弟夫、妇或照儿女称舅公、舅母。姐姐、妹妹称呼不变。襟兄弟相互称姐夫、妹夫。表兄弟称表兄、表弟、老表。表姐称表姐、表妹。平辈之间,也有直称其名。
社会
见老人称公公、爷爷、婆婆、老人家。见父辈称大伯、叔叔、奶奶、婶婶。见平辈称老哥、老兄、老表、表嫂。见姑娘称妹妹、姑姑。见青少年称小弟弟、小妹妹。见教师称老师。见工人称师傅。见干部称官职。无官职者,姓前加老字,商人姓名加先字。个体户和承包办经营者称经营业主。解放后时兴同志、老同志、小同志。
十二、交际习俗
跪拜
清以前,平民见官长,下级尊上级,晚辈礼长辈,都跪拜。解放后废。
鞠躬
民国时期,交际礼盛行脱帽鞠躬,行礼时,揭下帽子,双脚并立人字形,双手插直,毕躬毕敬,腰弯60度左右。今废。
握手
今亲朋相见或辞别,伸右手互握。生人相见,经人推荐后握。遇尊长或上层人物,对方先伸手,再相握。如戴手套,须脱下手套握。握手不避男女之嫌。
招呼
同事、朋友或熟人碰面,相互微笑点头,或问候“您好”、“您早”、“工作尽快”、“吃过饭吧”等,以示礼貌。
作客
进门尊称长辈,与平辈一一招呼。就坐端正,吃饭不过饱,用菜就近夹。不随地吐痰,不东张西望。辞别主人,要打招呼。
接客
顾客进门,主人笑脸相迎,接置携带东西,请坐后敬茶敬烟,询问顾客家属好。顾客在场,不看钟表,不打骂儿童,幸免下“逐客令”之嫌。
交谈
发话时,目光汉高祖对方,有条不紊,把话说完,忌东捡萝卜西捡姜。听者频频点头,发“嗯”、“唔”之音呼应,不随意打岔,不让小孩多嘴。赞成对方观点称“高见”,纠正对方思想用“建议”,陈述自我见解用“愚意”。
让路
同时进、出门,先宾后主,先长后幼,犯忌抢走。狭路相逢,少让老,大让小,男让女,健康人让残疾人,轻担让重担,行人让汽车。自行车让劳动车,大车让小车,货车让客车。不然,即属失礼。
文明用语80年代起,提倡文明用语:“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十三、吉安县婚俗
议亲
旧社会,男女婚姻全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人不可以自主。议亲又曰“问名”。女家出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
出八字”),男家请算命先生“
合八字”,“
八字”上有所谓不吉利的“冲克”,退回“八字”作罢。如无“冲克”,再由女家出礼单(名为婚约书,实为讨价书),男家回礼单(不价)。双方意见统一,即可定亲。议亲时,还讲究门当户对,同姓不婚,对年龄“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男大七发,女大一煞”。议婚时,男女不见面,全凭媒婆弄虚作假,常导致婚姻悲剧。解放后,议亲,只沿用礼单,余俗全革除。
定亲
经推荐人征得双方允许,便可定亲。解放后,乡村定亲方法有二:1、照相。男女青年进城拍打订婚照片,给女青年购制时新衣物和生活用品2。、看人家(又名“看屋”)。女青年邀请家庭亲属去男家“看人家”(实为探家产、相女婿),男家“无米也要打三下空碓”,需要以泡茶、点心、正餐(俗称“一炮三响”),盛宴招待。女青年向男方亲属长辈,依次行见面礼,得红包,又称得“脚牯钱”。女方来看人家者,都由男家给“打发”(赠送礼品),对父母“打发”衣料,其他人“打发”毛巾或鸡蛋。
行聘
六礼之一。旧社会,讲究“三茶六礼”。“三茶”指“大礼饼”、“小茶饼”、“散子”(油酥食品),用来标门户、请客,称“享众”。“六礼”指“问名”、“定亲”、“行聘”、“通期”、“迎亲”、“合卺”。行聘又称“过礼”,今多于“看屋”的第二天进行。男方按照“礼单”所载,过一半礼物给女方。礼品上贴红纸,象征吉兆,盖有子的柏叶,象征“子孙发达”、“万年长青”。男青年向女方亲属尊长行拜见礼,得红包。女家给男青年回聘衣帽鞋袜,象征“立地”。女鞋和男鞋一并回聘,鞋中都装鸡蛋,象征“成双成对”、“多子多福”。参与行聘的人,都受女方毛巾、鸡蛋“打发”。
通期
又称“起媒”、“通日子”。男家预选婚期后,送往女家定妥,男家将所有聘礼送往女家,以备完婚。
出嫁乡村嫁女,陋习尚存。吉期凌晨,鸣爆“开面”(美容)。天亮后,妈妈赔嫁娘大哭,意谓“哭发”。饭后摆香案“拜堂”,由兄弟领嫁娘先拜天地,后拜祖先,再依次拜亲属尊长,称“辞嫁”。迎亲香车接进厅堂,司祝者给嫁娘脸上点胭脂,边点边祝:“一点天长地久,二点地久天长,三点早生贵子,四点夫妇齐眉,五点工世其昌”。然后由“命好”的新人将嫁娘抱上香车,过“三花灯”,脚不沾地,送出门去。出亲后,嫁娘忌回头,寓“一心一意”。
嫁妆
谚云“有钱人赠钱嫁女,中等人将钱嫁女。下等人卖儿卖女”。嫁女酒宴所需,全由男方供给,分别在于嫁妆之厚薄。富有者,金玉锦绡,累箧边箱,桌椅床柜,日用器皿齐全,嫁妆之厚,远超礼金,此所谓“赠钱嫁女”。小康之家,将男方聘礼金备办嫁妆,虽赠不多,这叫做“将钱嫁女”。贫困户生活艰苦,男方聘礼,早已用于生活所需,嫁妆简陋,草草将女嫁出,平常说是“卖儿卖女”。当前,跟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县人为女备办嫁妆,有图强争胜之风,平常可见四套被子四个箱,藤椅沙发,电视机,电风扇,收录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多有备办。以至组合家具,席梦思床,洗衣机,彩电,电冰箱也慢慢风行。嫁妆之厚,远越旧社会。
迎亲
迎亲工具,民国以前,用四人抬的花轿,后期也实用马。解放后,用自行车、汽车。迎亲前一日,男家向女家送“尝脑担”,担里必备新娘用的披纱(或红布球)、胭脂、水粉;扎嫁妆用的红绳;辞嫁用的香烛鞭爆;祠堂例收的报堂礼;掌判(俗称“堂脑婆”)、司祝、制嫁妆的多种工匠,必得的利司(红包)等女家回给新郎的装郞衣物。夜晚,男家敲锣打鼓祭轿,称“带轿”。新郎随队亲迎,至新娘家,需要先向岳父母下礼(跪拜四拜)。女家检查“台盒内”(供厨师用)、“坐轿鱼”各项利可很多,才鸣爆“接轿”。司祝点完胭脂,才可把新娘迎走。
拜堂
行“合卺”礼,香车入宅,仪式开始。新娘下车,双男童执烛引郎。郎至,与新娘并立,三跪九叩首,拜天拜地拜祖宗。拜毕,新娘新郎相互行鞠躬礼,饮交杯酒,揭面纱进洞房。司厨备好三牲,敬过天地后,新夫妇在乐声中出洞房,依次拜见父母和亲属尊长,再回洞房吃“鸡头米饭”。
哄房
婚日入夜,厅堂上灯光辉煌,鼓乐齐鸣,宾客共饮哄房酒。酒后哄房闹新娘,新娘居中央,面朝上厅接受亲友洪房。三天无大小,人人皆秉烛向新娘赞诗,诗句多属庸俗。每赞一句或一首,新娘得向诗赞者跪若干下。好兴者,说笑话,耍滑稽,让新娘给点米吸烟,逼新娘照子女对人称呼,逗引观众哄堂大笑,往往闹至深夜。
回门
新婚第二天,娘家送竹椅、火炉和香油。俗称“送油”,寓“安家”。并迎请新夫妇回门。夫至岳家称“轿客”,妇返娘家称“返复客”。旧进回门,夫妇坐轿,现存回门,多坐自行车。新娘的车由娘家备,新夫妇接回娘家,一样要跪拜天地祖先和亲属尊长。盛筵后,双双送返,并以礼物“打发”。
十四、便亲婚俗
男女简单成婚,俗称“便亲”。旧社会此俗在穷人之间流行。
童养媳
童养媳俗称“童年媳妇”。贫家姑娘从小被出卖或无偿赠给人家做小媳妇,饱受卑视和压迫。有首歌谣:“童养媳,实在苦,年小重活样样干,馊粥冷饭吃一肚,挨打挨骂真正苦!”到了成婚年龄,多数不拜堂,不宴客,便与男性同居成婚。此俗现已法定禁绝。
对换亲
两个穷汉,均有姐妹未嫁,互换姐妹成亲,称“对的亲”。嫁妆微薄,酒宴从简。此俗,民国期间流行,解放后少有。
亲转亲
近亲结婚称“亲转亲”。通常是舅母女,姑母子或姨表之间成婚。因为属亲属,可相互照应,婚礼从简。此俗,旧社会流行,解放后,县人懂得近亲结婚会影响后代发育不好,痴呆等后果,加之法定五代之内不准结婚,此俗已少见。
叔接嫂
弟娶兄之妻称“叔接嫂”,兄娶亡弟称“弟妇就伯”。双方故意,经人撮合,便可同居,或先同居后“享众”。解放后,虽有所见,但要办婚姻登记手续。
入赘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称“入赘”。男方俗称“上舍”、“嫁老婆”。女家称“招郎”、“讨公”。通常由女家办酒拜堂成亲。旧社会,地位低,需要改与女家姓,被人辱为“撑门棍”。今有国家法律爱护,赘婿不受卑视,也不必改名换姓,和亲并生子一样奉养岳父母,有遗产继承权,入赘婚姻虽不多,但也已成常俗。
填房
妇人丧夫。男子丧妻,均可改嫁或续娶,二者都称“填房”。此俗至今尚存。但在旧社会,穷妇丧偶,另嫁男性,被人藐视,爱人咒骂。出嫁之日,未天亮即行,若人遇上,视为不吉利“倒霉”。这是封建余毒,今已不存。
偷结婚
解放前,定亲后男女都到了婚龄,男方无力举行婚礼,以请吃东西或做事为名,将女子诱至男家强行同居。男子常给女家做事,博得岳父母爱慕,偷偷摸摸与女子同房。称“偷结婚”,又称“偷吃冷饭”。发觉怀孕,生米煮成熟饭,岳父母只得简备嫁妆,简办酒宴,草草将女嫁出。解放后男女恋爱,也有未婚先孕者,很不足取,受到社会舆论责备。
抢亲
解放前,姑娘企图赖婚,或寡妇,或失身姑娘往往被穷汉抢到家中,草草成亲。抢亲是男方暗地抢女方。抢前,一定要向当地地痞送礼,以免他们干涉。同时,要在女家附近物色“坐探”,盯住女方行踪,以防扑空,通常在傍晚行动,由男方带领一帮人,手持绳棒,蓦地“偷袭”,执住女方,女方左邻右舍需要回避,不得干涉。有的寡妇同时被两伙抢亲者争夺,发生斗殴,弱者落空,强者夺去,女子被抢至男家,便劝诱成亲若反对,便强行奸污,迫使顺从。有的女家有势力,通过诉讼较量,可要回抢之人,并责抢者给挂红,鸣爆赔礼。有的女子无奈,被迫自尽,也有的姑姑本情愿结婚,但遭父母或公婆反对,男女私约,通过抢亲,达到成婚目的。解放后,抢亲之俗已绝迹。
十五、自由婚俗
恋爱
男女青年自我议婚。有经推荐人推荐相爱的,也有相互倾慕,尽在不言中的。经推荐的,多属双方不相识或接触少,以至通书信或约散步、逛街、游公园等形式,相互了解后双方满意,感情慢慢加深,最终结成终身伴侣。有的青年男女不讲道德,同时与几年对象相恋,叫“三角恋”。男女相恋已久,蓦地变心,一方另有新欢,另一方被抛弃,叫“失恋”。失恋者思想不通,往往导致悲剧。平常男女恋爱,男女在工作或劳动中,常常接触,建立感情,产生爱情,情真意笃,永结良缘。
订盟
订盟即是定亲,男女青年互赠心爱的信物,合拍订婚照片,互表“海枯石烂不变心”等誓言。
婚礼
婚礼简便。汽车迎亲,新夫妇佩戴红花,订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父母)致祝词。夫妇相互鞠躬,并向父母及长辈致敬,然后与亲朋握手言欢。有的青年夫妇旅游结婚免行一切旧婚礼。1970年长塘乡宣传婚事新办,组织四对青年夫妇身穿劳动服,头戴草帽,手执禾镰,举办集体婚礼,成为美谈。这种婚礼多属城镇知识青年所为。
旅游结婚
男女双方议定结婚日期,领好结婚证。不举办结婚仪式,向家庭父母言明或所在单位申请婚假俩人旅游结婚。返回后,有的备宴请客,有的给亲友送喜糖,示已结婚。
十六、吉安县丧葬习俗
送终
病人临终前,子女媳妇及孙辈必速集中身旁,送别死者。但病人临终,女儿须避开,谓“女不养不得老,送不得终”。病人死后,立香案于脑旁,称“点灯”(脑头灯)“照路”。儿孙跪着烧纸钱,称“送盘费”,死者垫铺草须烧掉,称“烧铺”。此俗古传今沿。
整容
又名“装尸”、“装殓”。由殓者给遗体洗脸、梳头、揩身、穿衣。遗体眼睛张开的由亲人摸合,使之瞑目。用棉纸裹头,在眼、耳、口鼻等处烧开孔眼。装衣成单不逢双,通常装三件衣着,一条裤子,一双鞋子,用禾草绳并绑难双脚板。殓完,将遗体安放门板上,置于厅堂,接受家庭亲友“相望”(向遗体告别)。
入殓
遗体入殓(入棺)多取傍晚,殓者将遗体抬进祠堂,路经邻户门口,邻人用粗糠薰烟并扫之,称“薰煞”。棺底垫石灰、禾草灰防腐,复以棉布托尸。遗体置入棺中,死者头要正中,不得偏左偏右,称“分径”。为保持头不偏斜,用直系亲属贴身衣衫塞紧,称“塞棺”,寓“后代并发”。以甑皮垫尸脚,便于亡灵登“望乡台”、“关照后人”。殓毕,盖棺,钉棺。今沿。
卜葬
老年人病故家中,称“寿终正寝”,丧家须请风水先生下罗盘择坟地、定向,并将丧家大小生辰合“冲克”,卜定吉时入棺、起殡、登山、落土。穷人或年岁少的人死,请堪舆不卜葬,三天之内旁祖坟安葬。
开吊
旧社会,官绅及富户尊长亡故,盛行开吊。通常开三天或七天,即在吊日接丧礼祭亡灵。有的开乡吊或都吊,按受一乡之人或都之人吊唁,并筵之。此俗挥霍甚巨,今废。现在,小康之家,盛行先一天设灵堂,开家祭,第三天安葬。
告东方
葬日先一天早晨,丧家合眷披红挂彩,跪拜东方太皞神,乐队奏乐,礼生司仪,长子或长孙戳血点主。木主上书写亡者“王”位,以指血点“王”头成“主”。然后,亡者亲属对血点一一呵气,再在血点上盖墨。寓“亡灵受精气,可佑后裔蕃昌”。今保留在出殡祭奠时点“主”。
祭奠
出殡前的礼仪,分家祭和客祭。(1)家祭,家祭仪式盛大,早上杀猪开奠,而后举办朝奠、午奠和晚奠。灵堂设灵台、香案。灵台上供奉木主、遗像,摆列祭菜(四荤四素)、斋饭和茶汤。晚餐后,家祭开始;二礼生分列香案左右司礼,鸣爆,乐队擂鼓三通、鸣金九叩、发号三声,孝属披麻执杖从帏内匍匐出。入帏内行绕棺礼,礼生三歌《蓼我诗》,歌声哀切,听之悲痛。孝子继诣灵台前,四跪四稽颡毕,掇嚼前俯,礼生在小乐声中悲读家祭文。接着,孝属一一诣灵台前,敬饭敬菜献茶汤。礼毕,孝属全入帏。客祭时,孝子对长辈入吊,在帏内答拜。(2)客祭,来吊宾客,均得送吊礼:挽联或花圈、香烛爆竹、三牲。挽联按亲疏厚薄,依次挂灵堂。家祭的,即行客祭,主祭者,头披白布,在香案和灵台前三跪九叩首,礼生宣读悼词后,礼毕。(3)其它,出殡后,途中行路祭、桥祭、登山祭,意在憩扛抬,祈亡灵安全登山。今袭旧俗。
戴孝
父母死,儿子戴的龙冠上必吊有籽棉,寓“嗣孙绵延”,身穿白长衫,腰系麻布草绳,脚蹬草鞋或麻鞋。儿媳一样披麻穿白,头扎麻丝。夫亡,妻戴白。妻死,夫不戴孝。祖父母死,孙男孙女头披白布手执杖,鞋尖上贴白布,孝布上贴红纸,以示父母吉利。家族晚辈或亲戚,由丧家发孝布,女和女婿都发五尺,其他均发二尺五寸,吊者将孝布披于头或系于腰,束于臂。孙子执引魂幡。平日,孝属臂戴黑纱志丧,至倒七日缷去。沿旧。
落葬
灵柩登山,女儿解索,向扛抬者赠解索利司。利司厚薄,随家封赠,无定例。落葬后,鸣三遍锣,俗称“赶龙”。复土后,孝属兜几坯黄土回家,俗称“兜金兜银”。沿旧。
回灵
孝属缷白披红,引魂幡行前,“龙木”(棺木)行后,说是引亡灵回家,设案祭祀。沿旧。
倒七
丧事终结称“倒七”。从死者终日起,每隔七天为一七,自头七至七七,逢七纪念。平常倒三七或五七。倒七之日,请道士念经超度亡灵(今渐少),焚化灵屋(由女儿备)、纸箱、“摇钱树”下大哭。俗传所化的“财产”,亡灵易收到。沿旧。
打道场
由道士念经作法,“游十殿”。祈求阎罗天子免处亡灵罪行。解放后,此俗早废,今又有所兴。
守孝
父母死古有孝子守墓三年,今废。今之守孝,孝子在倒七期内,不理发,不参与喜庆。同年不婚不嫁,不办所有喜庆。春节对联用蓝纸,多书“守孝三年易满,思亲百世难忘”。
火葬
解放后,火葬在城市慢慢兴起。人死后,将遗体送殡仪馆火化,取骨灰置于盒内,埋入土中或存放家中。葬礼多开追悼会,悼念死者生平,吊者佩黑纱或白纸花志哀。
十七、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大年初一”。节前,家家户户用长柄扫帚掸掉楼板及四周墙上的灰尘,清除屋前门后的水沟污垢,寓掸除“晦气”。同时,人们剪指甲、脚甲,理发,洗澡,拆洗被褥和擦洗器皿,贴春联,以示除旧迎新。节日拂晓,鸣长鞭炮,争开“财门”。天亮后,人人穿戴一新,走家串户,相互恭贺,谓之“拜年”。团体、单位和少数村庄举办“团拜”。整天,人人歇息玩乐,不扫地,不动刀,不淘米,不提水,不泼水,不讨债,不打人,不骂人,不食汤饭,取意吉利。初二日起,亲戚之间,相互拜年,互以茶点,酒筵招待,直充元宵,火烧门栏纸(横批),春节方告结束。
起牙
农历正月初二“起牙”。旧社会,商店店主设宴招待伙计、雇员学徒及亲友,志一年开张鸿发。今废。县人仍杀鸡宰鸭祭祀赵公元帅,祈求大发大福。
磐瓠节
农历正月初八日为畲族磐瓠节。是日畲民聚集祠堂,祭祈磐瓠祖图,由年长者主持团拜,领唱《祭祀歌》,讲述磐瓠传说和畲族来历。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宵,二月初一为下元宵。元宵日,盛行散灯,放爆竹吓老鼠,吃汤圆,观灯舞,龙灯,花灯较普遍。固江的鲤鱼灯独具风格。还有放烟花,扮故事,踩高跷等游戏,今少见。“游神”活动,唱吉祥语,今废。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县人依然俗,门插艾旗蒲剑,饮雄黄酒,寓“驱邪防疫”,吃“五子”(粽子、包子、鸡蛋、蒜子、油果子)。粽子品种有牛角粽、四角粽、绿豆粽、火腿粽。江河边赛龙舟,以悼屈原。旧时,妇女采金凤花染指甲,小儿以灯火炙腹,以雄黄搽七窍(防病),今废。
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旧时,县人多自初一至初六持斋礼南斗,名谓“六皇斋”,今少见。初六日晒衣物,仍沿旧俗。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旧社会,家家户户盛扎纸衣纸币金银锭,贮箱焚化奉祖先。还有七月三十日盂兰会,俗称“鬼门关”,请僧道作法,为祖先求超升。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入夜,家家户户以瓜果饼饵行拜月礼,俗称“赏月”,吃月饼,象征“合家团圆,生活安定”,小孩仍有烧瓦塔取玩乐之俗。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旧社会,文人学士选名胜登高,赋诗取乐。初一至初九,民间多持“九皇斋”,敬北斗,延年益寿,今废。机关、团体、企业,多有组织离、退伍老人登山旅游,以示尊老。
园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园牙”。旧社会,店主筵请雇员,决定第二年续雇或解雇。逆意者去,顺意者留,很多店工于是为停工失业而提心吊胆,今废。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旧时,县人盛
祭灶神,祈求“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今废。今县民过小年,多以佳肴为庆。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末日(二十九或三十日)为除夕。家人团聚,晚上丰盛以庆。是夕,厨房积薪蓄水,盖碗于甑,以示丰兆安详。厅堂灯火辉煌。炉火明旺,人们欢娱达旦,称“守岁”,守待来看兴盛。今除夕更热闹。看电视、做饺子、放花爆。合家围炉欢聚。
十八、时节节日
立春
县人有“接春”之俗。书写“春到太平,迎春接福”联,碟盛米,鸡蛋竖立当中,春到而不倒,即鸣爆迎春。
春社
旧时,女买冥钞,备牲礼,上父母墓,今废。改为上元宵尝灯。
惊蛰
惊蛰季节,乍暖乍寒,县人称“冻惊蛰”。习以石灰点屋柱脚和鼠洞,边点边念“点惊蛰,点银蛰,点得害虫笔笔直”。意为消灭虫害和鼠害。
清明、冬至
县人有扫墓习俗。在旧社会,县内宗族皆有公祭,礼仪盛大,祭品丰盛,今废。扫墓之俗,今仍流行。清明扫向前,冬至扫向后,扫墓时,燃香烛、烧纸钱,鸣鞭爆,供牲品,培土,插纸钱于墓上为标记。学校学生扫革命烈士墓,献花篮、花圈,鞠躬致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立夏
夏日劳动强度大,易神疲而包瘦,故立夏日,县人有兴食盐蛋、粉蒸肉。
大暑
俗云“大暑脚下割一半禾。”县人有打米果庆丰收之俗。
白露
白露过后,天气温度慢慢下降,害虫慢慢降低,县民多将稻谷机成为贮存,称“冬米”有料。
十九、新定节日
解放后,公历新节日有“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三·一二”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青少年节,“七·一”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节日。机关单位,群众团体,升旗、扎匾,按节日内容,出刊或集会庆祝。
二十、祈福禳灾
朝拜
旧社会,县人以村或姓为单位朝拜,有三年一小朝,五年一大朝,也有年年朝,由香头或管首视收成而定,多选秋收后进行,所朝菩萨有地藏王、福主、灵官、财神、康王、雷神等。先日,几百人、上千人举旗帜,擎凉伞、銮驾,几套锣鼓,送菩萨登高山寺庙换袍,称“加封”。翌日早上起来迎菩萨回村。沿途及回村后,爆竹漫天响,称“吵菩萨”。菩萨就位后,道士登坛发“太平文书”,祈佑“家家清洁,户户太平”。解放后,破除封建
迷信,县民自觉废除“朝拜”。土改及“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多数菩萨俱被焚毁,1982年后又有些村庄塑雕菩萨祀奉,遇菩萨生日,还有打米果,宴客“吃菩萨”之俗。
念经
旧社会,县人
迷信僧道念经。人生病,念“消灾经”。人死后,念“超生经”。小孩病了,烧香许愿,病愈后,念“寿灰经”。新屋落成念“归土经”。祈求老人和儿童长寿,念“长寿经”。此俗,今已少见。
持斋
旧社会,一些善男信女,迷佛持斋,说是“不修今世修来世”。常年持斋称“长寿斋”。初一、十五、初三、十三、二十三,这五天持斋,称“花斋”,九月初一至初九持斋,称“九皇斋”。斋日不吃荤,见生必放,见死必救,“不求今生快乐,但愿来世幸福”。此俗已废。
装天灯
人生病,久治不愈,装天灯禳灾。在家门口朝天放一椅子,椅上置油灯一盏,用甑口盖麻筛,早晚插香敬天神,三日或七日,打米果散灯。米从邻户讨来,称“千家米”。米果散给邻人吃,称“散灾”。此俗仍有所见。
拜观音
俗传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三姐妹生日,县内民户习打米果供奉,持斋修身,祈求儿童平安。久婚不孕者,祈祷观音送子。今仍有所见。
二十一、预卜吉凶
求签者登寺庙祷告菩萨,手摇签筒,将摇出的签字注文进行说明,预测吉凶祸福。今少人信。
坟地和
宅基地,旧称“阴阳两宅”。富户为农业恒盛,尤讲究“
风水”,若大门对着大树和烘坑,门上须挂镜子,趋邪避煞。墙上嵌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使凶神恶煞回避。后龙山的树木花草,不准采伐,山面不准乱挖,称“爱护
龙脉”。
墓葬须在家庭祖坟前,葬在祖坟后,称“欺祖”无发望。男墓两边不准都葬女墓,说是“两阴隔一阳,专死少年王”。此俗今已无人相信。
鸡啼
黄昏鸡啼,旧时认为将会发生火灾,须用水浇鸡身求化解。如母鸡啼,更认为要出事故,即把鸡头斩下,以示消灾。
眼皮跳
认为眼皮跳是祸福将临的
预兆。谓“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左眼跳,酒肉到,右眼跳,灾祸到。右眼跳,红纸贴眼皮,逢凶化吉。
作梦
旧时认为作梦有与现实相反的
预兆。梦捡钱,梦退水,会退财;梦造房,会烧房;梦捉鱼,会生产;梦脱牙,会死大人;梦出血,会见喜;梦阴人,会添丁;梦烧屋,梦涨洪,会发财等等。
喜鹊叫
民意认为喜鹊叫是好
预兆,有“喜鹊叫,喜事到,喜鹊飞,贵客临”之谚。
乌鸦、屎誉叫民意认为“乌鸦叫、屎雀叫,祸要到”。遇者必咒:“老鸦叫,叫四方,有事别人当,老鸦嘴生疮。屎雀叫,烂牙锆,屎雀飞,烂翼俾,屎雀走,烂脚趾。”并“呸!呸!呸!”连吐三口痰沫。
火笑
旧时,民意认为炉火呼呼叫和灯芯结花,都预示将有贵客到。
喊魂
人有病,
迷信者认为是失了魂,把魂喊回来,病就会逐渐好。通常是妈妈或妻子门外喊,或向灶膛里喊,或朝天门喊,喊声:“××回来睡!”内一人应:“回来了!”喊魂者随手抓几个石子,边喊边回至病人身边,把石子放于病人枕边,并在病人额上吻三下,寓“魂回来了”。此俗旧社会盛行,今仍有所见。
夜啼郎
夜里小儿啼哭不止,
迷信者以为儿童受惊失魂,于是用红纸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并写上小孩姓名和出生年月日,贴在交通要道,说是可止儿童哭,今人都不信此举。
看花
人生病,
迷信者认为是鬼作祟,须请阴人保佑。看花,又名“走阴”,就是请巫婆走到阴司去“查花树”,找“阴人”。巫婆在花小姐神灯前,口打呵欠(装神),划手脚(走冥路),一会儿,胡说花树(病人)好坏,好的是某某先人在爱护,坏的是某某家鬼在作祟。又装鬼腔与迷信者对话,恐吓
迷信者请巫婆“驱鬼避邪”,对鬼魅破费“安谢”,并用巫婆的“仙丹”、“符水”给病人治病。此俗甚劣。解放后严禁,今仍有秘密流行。
打铜锣
人生重病,请菩萨镇堂,请道士画符念咒,驱鬼压邪,俗名“打铜锣”,又曰“打谯”。解放后,此俗绝迹。
二十四、丑风恶习
缠足
缠足始于南唐。脚小称“三寸金莲”,为妇中一美,幼女未满15岁都得缠足,裹足时,举步维艰,疼痛不已,须咬牙忍受。本县仅仅有东固妇女,因劳动强度大,未受缠足之苦。清康熙时,曾有禁令,县人多未执行。民车严禁,缠足者少,放足者多。解放后,缠足恶习已绝。
赌博
旧社会,县内赌内遍及城乡,常年不息,处处可见。遇时节节日,盛会庆典,或堂会或个体公开设赌场,有骨牌、纸牌、麻将、押宝等。设赌者抽取庄钱,坐赢不输。迷于赌者,往往输得倾家荡产,卖儿卖女嫁老婆,为非作歹,偷盗抢劫,卖壮丁(卖身当兵)。清代、民国无法禁止。解放后,人民政府于50、60年代已禁绝。70年代后期,赌风复起,公安机关严肃执行,对犯赌者区别处以罚款、拘押、服劳役、判刑等处罚,仍难禁绝。
吸鸦片
旧时,城乡皆有烟馆,供人吸鸦片。上瘾者,倾家荡产,本人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劳力会废,短命而死。清朝屡禁不绝,民国时期,本县成立禁烟分会,登记烟民1874人,全送新安戒烟所强戒,此后逐一降低。解放后,严禁吸、种,鸦片在全县已绝迹。
娼妓
旧社会,娼妓公开。民国时期,县城妓女分“扬州帮”、“袁州帮”、“本地帮”三等,名分不同,身价有别。豪门公子,殷富巨商,多入“扬州”。中等嫖客,多入“袁州帮”。穷困无赖,多嫖“本地帮”。乡村圩镇的茶楼酒馆,道旁饭店,也有零星娼妓嫖客花天酒地,常染性病,平生受苦。卖淫者,有的以此为业,有的是民女被骗被迫,不得不为鸨儿赚钱,等待时机从良。解放后,娼妓活动又有萌芽,人民政府明令严肃查处。
诘奸禁暴
旧社会,县人诘奸禁暴,终成陋俗。如寡妇怀孕,因口角挟忿自杀,或里人因人斗殴而身亡等。问题出现,无赖倡头鸣鼓聚众,至肇事者家,宰猪杀鸡,张筵大嚼,若事关妇女,其母族则来“打人命”用武力破奸暴之家,泄胸中之忿。犯罪者,往往劫数难逃。解放后,县人受了法制教育,诘奸禁暴,执行法治,皆起诉于法院,由法院依据案情,对犯罪者绳之以法。
宗族观念
解放前,县内民众重宗族,生殁嫁娶必告于宗祠,吉相庆,凶相吊,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同族被他族凌辱,则合群往攻,有“大族为王,小族宁屈”之叹。解放以来,封建宗族思想,仍在一些乡民中残留;事无大小,尊重族、房长;秘密上红丁,修族谱;进行同族串连,称“会族”,重建宗族公祠;发起维护宗族利益的械斗,人多势大,小村小姓受凌辱。另外,争名夺利,口角是非,强者逞强,弱者受侮,由此,乡村仍有宗族械斗发生。
二十五、禁忌
大年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忌猫叫。壁上张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猫儿开口,黄金满斗”。
猫头鹰的叫声:呀呵与“挖坑”谐音,有的时候打“呜呼”,一听猫头鹰叫,即认为快要死人准备“挖坑”的
预兆。人们对此叫声非常厌恶。
深夜,忌狗绕屋发出“吭!”“吭!”叫声,听这毛骨悚然,认为有鬼。
出门办事,忌出门首先遇上妇女,认为“不吉利”。
男性忌在晒有女性裤的竹篙下通行,谓之“背时”。
结了婚的女儿不可在娘家过年,不可在娘家分娩。女儿女婿不可在岳家同床。妈妈不可看女儿生儿童,认为会沾去女方村上的“龙气”。
身死外地,尸体和棺柩不准入宗族祠堂。出葬时,路经邻村,需要奏乐。若进村,进祠堂,全村必遭灾受难。
服丧期间,孝子忌随意闯入邻户,有急事相求,入门前须单下跪。
妇女做客,入门忌带衣兜。
儿童出麻疹忌见生人,忌动响。对儿童须小心翼翼。轻言轻语称“妹妹”。
杀猪忌说“舌头”,要说“利子”,忌说“耳朵”,要说“聪嘴”。
乘船忌说“饭杓”,要称“顺杓”,因“饭”谐“翻”音。
二十六、吉安渔鼓道情
吉安道情,又称“吉安渔鼓道情”。乡村民间俗称为“打嘣嘣”。于明朝万历47年前在庐陵县(吉安县)养济院(圣恩堂)构成,并向吉水、永丰、峡江等地流传开去,是一种起源于吉安本土、至今还在传唱的历史最为悠久、地方特色最为鲜亮、普及程度最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古老曲种。
长期以来,
吉安渔鼓道情均由盲艺人表演。演唱形式大致分为渔鼓曲和胡琴曲两种。 采纳师徒口传心授方法传承。曲目题材广泛,篇幅长短不一。长篇传统曲目堪称鸿篇巨著,最长的《天宝图》等,要唱15天之久。短篇曲目通常在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式。主要传世作品有长、中、短篇传统曲目《梁成辉打案》《开荒记》《孟姜女》《劝世文》等90余个。现代曲目《翻身记》《焦裕禄》《王杰探家》《江姐进山》等近百个。现代曲目中包括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广为传唱的《送郎当红军》《苏区景》等。很多艺人往往还擅长即兴创作,自行编词、配曲演唱一些诙谐幽默、短小精干,并有励志、劝善意义的曲目。吉安道情曲目通俗易懂,其音乐地方特色十分鲜亮,起到较高的文学、音乐和民俗学研究等价值。
日前,吉安县仅存少量吉安道情盲艺人,亟待政府采取措施加以爱护。
二十七、吉安鲤鱼灯舞
据传,鲤鱼灯起源于赣南地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随后,兴国移民迁居到
吉安县固江棚下村,将鲤鱼灯也带到了棚下,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发展,演变成了吉安鲤鱼灯。
鲤鱼灯组成表演的,是1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祥的鳌鱼,9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1只天真、调皮的小虾。它们亲密地团结在共同,互相咬着尾巴前进,为的是要到达幸福美好的境界——龙门。在前进征途中,它们有的时候迷失方向,有的时候遇上敌人乌贼的侵犯,但在鳌鱼的带领下,它们敢于拼搏,一往无前,终于在漆黑的夜晚走向了光明。动作结构有16个花节:鳌鱼进场、鲤鱼出洞、单拆篾塔、双拆篾塔、斜拆篾塔、双斜拆篾塔、三盏球、漂带、上水翻潭、劈柴、寻食、跳龙门、穿龙门、积塔、团龙、咬尾。鲤鱼灯的主题思想踊跃向上,艺术形象生动优美,抓住水的特性和鱼、虾的生活特征,非常细腻地创编了绚丽多姿的舞蹈动作:时而来回游动,时而上下翻滚;一会儿是嬉戏虾鱼,一会儿鱼跃虾腾,构成了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把生活真实和艺术制造融为一体,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鳌鱼、鲤鱼、虾的制作:以竹篾为主要用料,编扎好外形框架,以前用皮纸糊壳,内点蜡烛,现在改用纱布蒙壳,通体层层迭迭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时,舞灯人穿青色衣着,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红火热烈。
50年代和60年代,吉安县固江鲤鱼灯曾参加过全省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1总理曾接见过演员。当时的中央文工团还将鲤鱼灯带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1984年,在华东六省一市舞蹈节上,经江西省歌舞团移植的鲤鱼灯又获一等奖。
二十八、吉安茅田花灯
茅田花灯是在吉安县敖城镇茅田村世代传承的民间灯彩,制作精美,工艺独特,表演人数可多可少,表演空间可大可小,其将舞蹈、杂技等元素融入花灯表演中,花节繁复绚丽,技巧变幻无穷,特别是“灯月水影”独一无二的传统表演景象,极具艺术观赏性。
茅田花灯最初灯体较大,B用于表演的,而是一种兼具照明、观赏的悬挂花灯。随后村民将悬挂的花灯取下来,用手提着,加入元宵灯彩巡游队伍,走村串户,恭贺游玩。为方便表演,灯体接连不断改进,渐趋精美小巧。茅田花灯的表演遵循规范、严谨的传统习俗与程式。通常于每年的春节、元宵期间举办庆贺新春佳节、祭祀0神灵、巡游恭贺表演等活动,以此娱乐乡里、联络感情。
茅田花灯的表演花节有:左(右)抛灯、甩灯;前(后)抛灯、甩灯;平抛灯、对抛灯、高抛灯、顶花、胸花、背花、原地或移动圆弧甩灯、左右
八字交叉抛甩及左右
八字高抛灯等花节。表演中多运用弓步、马步、蹲步、歇步、踮步、碎步、云步、搓步、矮子步等步法和穿花、出水、圆场等舞台调度方法。舞蹈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为推动活态传承工作,2009年吉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中心在敖城镇中心小学、
吉安县海尔期望小学等,组建起学生花灯表演队,聘请老艺人手把手地传授教习茅田花灯技艺,并指导编排了茅田花灯舞蹈节目,参加全县民间艺术大赛、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日展演、校园灯彩大赛乃至全省少儿艺术节等活动。
二十九、吉安东园龙
东园龙是一种仅在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东园村传世的龙灯,是“中国民间(灯彩)文化艺术之乡”吉安县最引以自豪的、最为古老的优秀民间灯彩之一。
尚武而又极富创新精神的东园村人,将武术、杂技等融入龙灯表演中,自创了“架天桥”“架地桥”“仰倒牌”“迭腕站”“登高台”等难度极高的精美花节,构成了与通常九节布龙截然不同,融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东园龙。
东园龙是一种隶属于东园村胡氏宗族的风俗龙灯,民俗文化内涵相当丰厚。每年元宵出灯,都要在胡氏总祠等地方举办神秘而庄严的出灯仪式;平常龙灯外出表演等,也要于祠堂焚香设祭,鼓乐鞭炮迎、送至永阳圩街。在东园村,至今流传着“神秘高僧报恩授艺东园村”“堂鼓的传说”等故事。这些古老的神话、传说等,涉及了东园龙乃至吉安各地龙舞的一些传承发展史,为我们考证吉安地区龙舞及其他民间灯彩舞蹈的历史渊源、发展和流传情况等,提供了间隔的证据,起到宝贵的科研价值。
三十、吉安窑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
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是古吉州窑独创的传统制瓷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工序复杂,其成品形态各异,质朴天成,自古享有“木叶无双”“世之神器”之美誉。该项技艺师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釉面装饰工艺的高超水平,在陶瓷发展史上起到重要的地位。
木叶纹黑釉瓷的烧制工艺别具一格,严密科学,堪称陶瓷釉面装饰的一大绝技。原料开采及炼制瓷土经采掘、淘洗、沉淀、炼泥等过程,釉灰用石灰石和植物枝叶迭烧炼制,然后水淘,釉浆用釉灰和附有特殊矿物质成分的陶泥、页岩、风化土等按比例调配而成。坯胎成形后, 采纳本地原料按最佳配方配制坯釉。施釉方法有:蘸釉、荡釉、浇釉、吹釉等。木叶提取天然树叶,采集处理受土壤条件、木叶品种、成熟与否等影响,须根据不同的烧制工艺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采集和特殊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叶片用特殊的方法装饰在釉坯上。细陶或精瓷大多用匣钵盛装入“龙窑”内炎热的天气烧制,燃料以松柴为主,对火候的掌握要求十分高,仅仅有经验丰富的窑工才可以较好地把握住。并且每窑烧制成功的比例极低。烧成后的木叶或呈黄色、或呈褐色、或呈兰绿色,茎脉清楚,妙趣天成。精品茶盏注入茶水,木叶尤如飘动在水中通常,若沉若浮,古朴超俗。
三十一、吉安敦厚元宵灯会
敦厚元宵灯会是灯彩之乡吉安县的一项大型传统民俗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喜庆热烈,带有节日狂欢性质,集祖先俗神崇拜、民间灯彩、武术表演等于一身,内容丰富多彩、地方特色鲜亮。
三十二、吉安干麦船
干麦船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白沙村传统“端阳庙会”的系列民俗活动项目之一。始于北宋,至今约有八九百年历史。
早年,永和白沙一带以种植麦粮为主,每年农历五月是当地麦收季节,村民们举行“端阳庙会”,开展干麦船祭祀巡游表演活动,一为庆贺端午佳节和麦粮丰收,二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祭祀当地崇拜的二王公、康王、青王等众多神灵菩萨,恳请众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麦粮丰收,赣江无水患灾害,江面无溺水事故发生,老百姓能丰衣足食、四季平安、人丁兴盛、福寿延绵等。因与麦子丰收相关,又和“端阳庙会”之水中龙舟赛活动对应,故名干麦船。“干”字取其“水边”之义。
干麦船是一条以竹篾、彩纸等扎制、裱糊而成的龙船。船首是高昂的龙头,船尾是华丽的龙尾。船上以彩纸等扎制了众多人物:两侧船舷共12名橈手,船首立一艄公,船尾为艄母和舵手,船的正中是高大威武的屈原和二王菩萨、康王菩萨等纸扎神祗。《干麦船》由每家每户采一束粗壮饱满的麦穗,插于船舷,或置于船舱,以装饰龙船,并祭献给上天和屈原等众神灵。
展演时,由两人抬着干麦船,与众多由村民们扮演的橈手、艄公、艄母、舵手、头香、尾香、龙头、龙尾、旗手、鼓手、螺号手,以及屈原、康王、青王、开山王等神灵菩萨,在锣鼓唢呐民乐队伴奏乐中,尾随在二王公菩萨神轿之后,浩浩荡荡地巡游。一路上,众橈手持桨,在手持小彩旗的艄公指挥下,模拟划龙舟舞蹈动作;干麦船也配合做出前后府仰、左右摇摆、侧倾等龙船搏风击浪、艰苦航行的动作,且行且舞。进入一些较大的村庄时,还要举办“打灵”“进祠”“祭神”“塞巷”“花楼”“上(下)转江”“唱龙船”等传统仪式或表演。
干麦船的主要祭祀仪式于白沙村二王庙中进行。其他祭祀巡游展演,于巡游途中在白沙村委所属各自然村和附近赣江沿岸一些村庄之间完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初七的庙会期间,方园百里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赶庙会,观看干麦船、龙舟赛和每晚古戏台的大班戏等,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三十三、吉安县名人
周贯五(1902-1987),吉安县指阳乡介富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胡云生(1908-1980),北源乡中胡家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参加了1930-1934年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周彪(1910-1981),原名周生珍,吉安县桐坪乡上浮源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吴富善(1911-2003),吉安县横江镇良枧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袁升平(1912-2003),吉安县富田乡鹜湖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梁兴初(1913-1985),吉安县文陂乡渼陂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彭林(1914-2002),原名彭栋才,吉安县官田乡举洲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罗通(1915-2005),原名罗芬兴,小名文贵。吉安县云楼乡罗家村,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梁必业(1916-2002),原名梁必光晃,吉安县文陂乡渼陂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曾庆红,男,汉族,1939年七月生,
江西吉安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三十四、
(一)吉安天祥景区
天祥景区座落于
江西省吉安县城东当缅山(105国道和吉井公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000余亩,景区内蕴含着红、绿、古三色资源,由文天祥纪念馆、天祥公园和将军公园三个景点组成。天祥景区是为纪念伟大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受文天祥爱国主义精神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而特意兴建的一处景区;距中心城区吉安市10公里、距吉安火车站13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县出入口7.5公里、距井冈山机场29.5公里,距吉安航运码头12公里;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2012年获批全国4A级景区。
天祥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含红、绿、古三色资源,由先后建成的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天祥公园三大景点组成。红色革命历史、绿色民俗风情和古色传统文化在景区内融为一体、互为补充,向世人展示出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起到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观赏游憩价值,为游客提供一方蕴含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商务迎接招待为一体的新天地,使游客更深层次的感受到庐陵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天祥景区内的文天祥纪念馆始建于1984年,1992年元月九日正式开放,现已迎接招待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已成为“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员实践基地”,先后有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我馆参观、指导。馆内分为生平展览区和历程再现区,馆内园路系统已和天祥公园互通,馆内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由南而北,渐次升高,构成一组仿古建筑群,主体建筑为正气堂。该馆的基本陈列是以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在充分展示馆藏文物、图片、文献的情况下,利用艺术手法和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布景箱、幻影成像、模拟手翻书、多媒体影像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民族英雄文天祥重要人生节点和高尚情操。
景区内的将军公园位建于2006年,于2007年八月一日对外开放,与文天祥纪念馆隔路想望。将军公园是在原有的景山公园基础上改建而成,整个园内规划面积为76余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该园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共有六部分:一是大型主题雕塑,即在山体下的绿地上耸立以毛主席的诗句“十万工农下吉安”为主题的大型雕塑;二是塑像园,塑像园以46位开国将军半身铜像为主体,是将军公园的核心;三是浮雕墙,以朱德、彭德怀、陈毅、--、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吉安进行革命活动的典型故事为内容;四是革命英雄纪念碑,是将军公园的中心;五是碑林,以将军手迹、书法和诗词等为内容;六是纪念馆,纪念馆布展以开国将军、新一代将军、吉安县革命斗争的照片、字画、实物、模型等为主要内容。
景区内的天祥公园毗邻文天祥纪念馆,占地面积550亩,当中将军湖水面面积200亩,绿化面积300亩。是集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交流、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商务迎接招待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与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等主要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取名“天祥公园”,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二是吉安县自古便是祥瑞之地,诞生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等人物,以及曾山、--等革命功臣;三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平安、吉祥、幸福的生活。天祥公园按照北山南水,前湖后溪,山环水抱,山水相依的空间构架建设。景点布置以水为中心,环湖而设。从南入口进入,我们能够欣赏到十二处漂亮的景观:云帆阁影、三屿环春、水车雅憩、田园秋实、青洲银鹭、浮光跃金、桃溪幽居、香荷听瀑、水巷古韵、书香竹影、重峦叠翠、正气松风。这十二处景观构成了农耕、手工、民俗、书院和正气五大文化版块,集中展示了庐陵传统文化。
(二)庐陵生态公园
庐陵生态公园是吉安县最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之一,座落于县城富川路以东,赣江大道以北,东昌路以南,2009年一月正式开园,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55亩,按照以人为本,明显生态文化主题的规划定位,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森林资源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将原有的林地进行整合,新增苗木70多个品种20多万株,新铺草坪约1万多平方米。整个公园由主入口、中心廊架、各式景桥、水系等主要景点组成。从入口广场沿玻璃桥延伸至山脚,与两侧的大银杏树及各式花草构成公园主入口景观;通过登山小道进入景区,穿行于园中山林茂盛处的各式景桥,移步易景,引人入胜;公园西南侧的水体设计成为开阔静态的水面和狭长动态的水流,巧妙利用地势变化构成多个跌水小瀑布,空气清新、绿色满目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公园内繁华似锦、鸟语花香、凉快宜人,是吉安县最起到生态意义的城市活动绿地、生态绿洲,一处人与自然美满相处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三)吉州窑遗址
吉州窑坐落在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赣江江畔,距吉安市约11公里.遗址长2公里,宽1公里.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星罗棋布;一条条用匣钵和窑砖砌成多种图案花纹的长街古道纵横交织;瓷片和窑具遍地可见,俯拾皆是.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古东昌县的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称“吉州窑”.,吉州窑是中国极负盛誉的综合性窑场,也是全国古代黑釉瓷生产中心之一.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列为国宝.该窑产品当年曾远销海外,世界相当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纷予珍藏.1982年和1984年,在吉州窑遗址上相继建立“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窑瓷厂”,研制和生产多种仿古瓷,行销国内外.
吉州窑遗址:乘车路线:在吉安市区乘吉安——永和镇公交车
(四)梅塘资国禅寺
座落于
江西省吉安县梅塘乡龙须山麓,为禅宗圣地青原山的重要道场之一。始建于唐,至今1200多年,历经多次大火焚毁与重修,现寺院面积约5000平方米。
寺院座西北面东南,依次为山门、功德池、钟鼓楼、大雄宝殿,殿内大佛高约6米,为
江西第一大佛。资国寺几经兴衰,唐、宋、明、清均曾重修,2000年重修了宏伟气派的山门及围墙,2002年重建了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和如来佛(铜像)十八罗汉安厝,此后,又修复了清光绪年间的地藏殿,建成了千手千眼观音殿、天王殿、天冠弥勒阁等建筑。
(五)文天祥纪念馆
文天祥纪念馆是
江西省最大的一所历史名人专题纪念馆,座落在文天祥的故乡吉安县城东,处于105国道与吉井公路交汇点上,距京九铁路吉安站仅12公里,距井冈山站和井冈山机场均为2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文天祥纪念馆占地8公顷。主体建筑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文天祥纪念馆以五个展室、120米展线,通过文献文物、图表、雕塑、碑刻和复原实景等形式,分为六大部分完整推荐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业迹。
文天祥纪念馆
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竹葱郁的山岗之上,前监昌赣公路,依形就势,气派非凡。进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过监安桥,登上47级石阶,便是宏伟壮丽的文信国公殿。此殿为二层楼阁,红柱黄瓦,挑角飞檐;底层中央为文天祥塑像。馆舍为四合院结构,中为天井,四周长廊连结文山阁、四贤祠、竹居、状元楼、诗碑楼等。馆内陈列有文天祥生平及其遗物、手迹、著作等,还有当今名人的书画作品。文天祥墓在吉安县富田乡,距吉安市约50公里,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修建。1982年、1983年经政府两次拨款修葺、立碑。-
地理位置
文天祥纪念馆座落于江西省吉安县城东昌赣、敦永公路交叉之文山公园内,距吉安市约10公里,建于1984年。
文天祥纪念馆1992年元月九日(文天祥就义709周年)正式向游客开放。处于105国道与吉井公路交汇点上,距吉安市约10公里,距京九铁路吉安站仅12公里,距井冈山站和井冈山机场均为20余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高塘出入口12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文天祥纪念馆是江西省首批兴建的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1995年被0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文化部、民政部、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六部委命名为中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赣文化精品旅游景点。国家A-旅游景点。
纪念馆占地120余亩,建筑总面积2200m2。主体建筑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正气堂高大宏丽,重檐翘角,与东西厢房、庑、诗碑有曲廊相接,构成一个大四合院;院中绿树、绿篱、绿草错落有致,与房屋的黄瓦红墙、石栏交相辉映;花香阵阵,鸣鸟伴和低回的古乐声,环境尤为优雅。纪念馆分五个展厅、六个部分,通过文物、文献、图片、图象、绘画、图表、雕塑、碑刻、蜡相等实景布置,艺术地展示了文天祥光辉的人生里程。开馆以来共迎接招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竹葱郁的山岗之上,前监昌赣公路,依形就势,气派非凡。进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过监安桥,登上47级石阶,便是宏伟壮丽的文信国公殿。此殿为二层楼阁,红柱黄瓦,挑角飞檐;底层中央为文天祥塑像。馆舍为四合院结构,中为天井,四周长廊连结文山阁、四贤祠、竹居、状元楼、诗碑楼等。馆内陈列有文天祥生平及其遗物、手迹、著作等,还有当今名人的书画作品。
总建筑面积1398平方米。广场465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主体建筑、正气堂、配套建筑4展厅。均为砖混结构仿古建筑。正气堂座北朝南,红墙黄瓦,翘角重檐,藻井天棚,棂花窗扇,雕梁画栋,斗拱叠加,临门99级台阶,周围松柏四季常青。文天祥纪念馆
主体建筑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正气堂高大宏丽,重檐翘角,与东西厢房、庑、诗碑有曲廊相接,构成一个大四合院;院中绿树、绿篱、绿草地高低错落,与房屋的黄瓦红墙、白石栏交相辉映;假如是春季来这里一定会是花香阵阵,环境尤为优雅。
正气堂为序厅,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庄严威武。四壁嵌8幅大型壁画,描绘文天祥生平佳绩。序厅设有一全馆整体模型盘,指导游人参观瞻仰。4个展厅,分东西厅,西厢房为书画珍藏厅及文天祥生平事迹展览厅,四周亭廓环抱,馆内有中心花园。文天祥生平事迹共发6个部分展出:1、少年立志,尽忠报国;2、宦海沉浮,忧国忧民;3、起兵勤王,扶危社稷;4、万里羁囚,大方悲歌;5、咏心写史,一代诗豪;6、千古俎豆,万世楷模。展出的展品现共有307件。当中雕塑4件;书画作品103件;拓片7件;照片、图表155件;文献、文物38件。另设有文天祥研究文献档案室1处,珍藏研究资料及名流书画墨宝。文天祥纪念馆1992年一月九日正式开馆,年均迎接招待参观者5.5万人。
(六)吉安将军公园
吉安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开国将军数量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200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时,吉安县在县城东部庐陵大道与吉安大道交汇处兴建了一座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将军公园。
将军公园占地面积80亩,2007年八月一日对外开放。主要内容为主题雕塑、将军塑像园、浮雕墙、碑林和革命英雄纪念碑等:主题雕塑以独具特色的“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事件为内容设计建设;将军塑像园树立了-、梁兴初、梁必业、刘西元、肖望东等46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半身铜像,将军铜像个个栩栩如生,既透出了将军的威严与庄重,又富有亲和力,塑像基座用花岗岩建造,上面刻有将军的生平简介与建立的功勋;浮雕墙取材于毛泽东同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的名句,融入毛泽东、朱德、曾山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造型像来展现革命斗争情景;碑林主要展示了将军诗词手迹以及歌颂将军的诗词等;革命英雄纪念碑造型独特,用“山”的伟岸和众“人”众志成城的信念表达出全县人民对46位县籍开国将军最崇高的敬意;园林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以折线通往各个将军观赏台的路网,喻示着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辛,通过中轴线的运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英雄信念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开园至今,到这里参观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非常是清明、冬至前后,先辈们的塑像前花篮林立,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先辈的仰慕与思念。
(七)横江公塘村葡萄园
1、基本情况:公塘村座落于吉安县横江镇西北角,距吉永公路、吉井铁路1公里、赣粤高速出口约3公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现有农户96户,320人,耕地490亩,山场2000余亩。现建有一个1000余亩的葡萄果园,主要品种是横江巨丰葡萄。
公塘古村自南宋开基在此繁衍生息了八百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古村崇文重教,富于庐陵文化特色。全村曾出文武状元、进士多人。古村现存50余栋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组群完整。村中街巷纵横交织,鳞次栉比,非常是相国第、攀龙第、祠堂、阙式牌坊、广福禅寺、杂货槽坊等建筑起到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公塘古村还起到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曾在此驻扎,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苏维埃政府。村名曾筹措10万大洋资助红军,支持革命。村中设有红军医院,院墙上至今存留红军书写的“治疗白军伤兵”等标语。
2、主要特色:(1)依托吉安县“横江葡萄“的品牌优势,在公塘村1000亩葡萄园的基础上,建立”横江葡萄”采摘观光示范基地;(2)在葡萄产出季节提供葡萄园摄影观光、葡萄采摘等观光旅游服务,构成集旅游观光、葡萄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文化旅游观光项目。已成为“横江葡萄谷”的重要节点,融葡萄种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新乡村。(3)被列为江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生态旅游示范村”、江西省“优美村庄”、江西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吉安县具有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3、服务项目:每年可接纳游客10.5万余人,可提供餐位15桌、容纳150人就餐。会议室2个、容纳人数300人。有一个50多亩土地的菜园。有10余个水库、池塘,在水库上面配备了游船和100个位置的垂钓场地。
4、行车路线:乘车:大广高速南昌——吉安县出入口沿吉永公路三公里至公塘村入口。
(八)吉安烈士纪念馆
吉安县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从五·四运动以来到党的创建时期、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牺牲的吉安县籍烈士专题性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吉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1978年兴建,1980年七月对外开放,2009年经维修改造,重新陈列布展后,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坐北朝南,四周石栅围廊,区域面积12000多平方米,当中陈列馆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序厅、纪念厅和9个展室。410多米长的展线陈列着罗石冰、曾延生、梁一清、赖经邦、胡海等143位吉安县籍有代表性的革命烈士的遗像、简历,历史照片。陈列烈士遗物、革命文物等1000多幅(件)。花岗岩的碑廊上镌刻着10049位吉安县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的英名,以作永久的纪念。2009年三月,国务院批准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用于纪念馆的维修改造。2010年进行了室外装修、室内陈列布展。重新装修的纪念馆外观雄伟、壮观,陈展设计新颖,手法生动,通过浮雕、历史场景、沙盘模型、电视片、语音播放、多媒体等现代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吉安县的革命斗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