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古称庐陵、吉州,是
江西省辖地级市。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
吉安”。吉安下辖2区1市10县。全市总面积2528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
吉安市常住人口为446.9176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2021年吉安地区生产总值为2525.65亿元,同比增长9.0%。吉安境内有佛教圣地——青原山,产生了禅宗青原派,吉安所以名扬海内外。吉安座落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揽罗霄山脉中段,据富饶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赣文化发源地之一。吉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庐陵风光半姑苏”、“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美誉。吉安有革命摇篮井冈山、武功山、羊狮慕、白鹭洲书院、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文天祥纪念馆、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快阁、槎滩陂等著名景区景点。吉安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榜样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榜样城市、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城市、全国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城市、外商投资最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吉安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二、吉安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
吉安市共有艺术表演国有团体11个,文化馆、群艺馆14个,美术馆2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14个。年末全市共有县广播电台11个,电视发射台1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国家一级图书馆:吉安市图书馆、吉安市青原区图书馆、吉安县图书馆、新干县图书馆。
三、吉安历史文化
1、人文环境
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城庐陵历史悠久,苏东坡曾做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这里文化发达,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仅考取天下第一多的进士和数量众多的状元,并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
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在持久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起到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2、本地方言
吉安话别称庐陵方言,属于赣语吉茶片。赣语吉茶片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地区。
吉安话可分两个小片:吉安小片包括吉州、青原、吉安县、吉水、峡江、泰和、万安和永丰;永新小片包括遂川、安福、永新、莲花、井冈山市以及湖南省的攸县、茶陵、酃县。一起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不合二为一(宁冈例外),古清去和古浊去今合为一个调类(宁冈、茶陵、酃县例外)。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永丰县潭头、龙冈、君埠等乡;
吉安县天河镇、前岭、官田、敖城、指阳、东固、富田等乡;泰和县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圮、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万安县顺峰,涧田、宝山、武术等乡,占全县人口40%左右;遂川县除泉江镇、瑶厦、珠田、年源、雩田、枚江、盆珠乡说赣语之外,全县其余20多个乡都说客家话,客籍占全县人口的2/3。井冈山市黄坳、下七、长坪等乡和罗浮垦殖场的大井、朱砂、罗浮3个分场,客籍约占全市人口的40%;永新县坳南、曲江乡。原宁冈县的睦村、茅坪、大陇、白露、荷花等乡镇。
四、吉安民俗风情
吉安民俗风情,既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又融入了当地百姓的智慧、技艺与品德。除了延续中秋烧瓦塔、端午插“艾旗蒲剑”等传统元素,除了“下元霄”的奇特习俗,还有不胜枚举的亮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戏一歌一舞一灯一节”这“五个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一戏,指的是
吉安采茶戏。它的雏形是三角班,即由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成的班底。其内容丰富、曲调朴实、旋律婉转、唱腔通俗,表演载歌载舞,极具特色的矮子步、拐子步、裙子功、扇子功等花样叠出,扣人心弦。吉安采茶戏有丰富的吹奏曲牌,大多来自吉安戏及民间器乐曲。这些年创作演出的《远山》、《乡里法官》先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歌,指的是客家山歌。吉安客家人分布广泛,客家山歌即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大体分六种: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五句板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作为红军后代的井冈山客家山歌“百灵鸟”江满凤,还演唱了电视持续剧《井冈山》主题曲《红军阿哥你逐渐走》,并亮相央视“星光大道”,轰动一时。
一舞,说的是永新盾牌舞。它是集音乐、舞蹈、武术、杂耍及造型于一体的传统舞蹈艺术,分为四角阵、长蛇阵、
八字阵、黄蜂阵、搭牌、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等八个阵式,主要表现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拼战厮杀的激烈场面,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大型活动,好评如潮。
一灯,便是吉安鲤鱼灯。其舞蹈花节精美灵动,变幻繁复;其灯形美观,奇特的鱼鳞压花工艺美仑美奂,堪称灯彩之乡的典范。它由一只威武雄壮的鳌鱼灯作头,一只淘气活泼的青虾灯为尾,五只金丝鲤灯,八只(或十只)红鲤灯居中。鱼的眼、腹、尾部皆装置灯珠,夜里表演,尤为壮观。它曾参加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颇受欢迎。
一节,可不是平常的节,而特指流传于安福南乡片的传统节日——吃新节。其吃新的日期通常在“小暑”与“大暑”之间,视禾熟情况,择日吃新。吃新时伴有祭祀、耍龙灯、打火把、游垅、唱山歌等民俗表演,引人入胜。吃新,不但仅能表示农民劳作之后,对快要收获时的无比欢跃之情,更重要的是一种促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间和睦团结的传统习俗,可谓吃出了一种热闹、一种情调、一种美满!
五、永新盾牌舞
盾牌舞是流传在江西永新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它集武术、杂技、舞蹈与音乐为一体,动作粗犷、雄健、彪悍,队形变化多样,起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战斗气势。
据永新县志记载“在明朝以前,盾牌是境内流行的一种武术器械,供习武防身所用”。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藤牌总说”第十一节记载:“以藤为牌,虽不可以御炮火,而夭石、枪刀皆可蔽,所以代甲胃之用。”是一种古代士兵操练演习阵式的训练方法。对照南塘村吴氏族谱记载:“盾牌相传汉始,丙辰年(明正统元年1436年)吴氏第九代简易公落住永新南塘村,已传二十九代。”距今约七百余年,与县志记载相符。也有人认为盾牌舞起源于清代,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一部分流落到此地的太平军将士为了防身自卫,经潜心操练而成。随后,当地一些尚武群众将它加以提炼提高,慢慢演化成一种既具观赏价值又可以健身娱乐的民间舞蹈。
盾牌舞有一套传统的、颇具庄严和悲壮色彩的表演形式。其风格特点为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表演时要掌握“推、挡、搭、架、逼、闪、跌、滚”
八字诀,习练前有一套令人肃然的仪式,舞者要在族长的带领下杀雄鸡祭祀祖先牌位,其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出生男儿”,显然是古代士兵出征前祭祀仪式的遗风。盾牌舞的主要内容表演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变幻莫测,共分八个阵势,即四角阵、长蛇阵、
八字阵、黄蜂阵、龙门阵、荷包阵、打花阵和收式,动作粗犷、雄健,队形变化奇特、壮美。盾牌舞的音乐也独具匠心, 采纳民间打击乐伴奏,绕场子时常击[翻鸡毛]鼓点,有的地方加入丝弦乐和吹奏乐,当中有种“呐子”的音乐,声音尖细、高昂,极具穿透力。盾牌舞的音乐吸取灯彩中的唢呐曲牌[锣腔]、戏曲中长音加花的[南路散板]和国术中的快板锣鼓等,跟随情节的发展,时如急风暴雨,万马奔腾;时如丽日和风,信马由疆;时如小桥流水,莺歌燕舞,加上表演过程中接连不断响起的铿锵的短刀响环声和演员们“嗬嗬”呼喊声,为整个演出营造了无比激烈的气氛。
盾牌舞在永新一带家喻户晓,曾有“不练盾牌不是男子汉”之说,非常是元宵“出灯”必不可少,深受民众爱慕。它是赣西南山区民俗民风的一个历史缩影,表现出激发民族斗志和凝结团结的精神。其队伍庞大,阵式有序,起到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她又是全民健身娱乐的体育竞技。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解缙故事
解缙故事在解缙生活的明代就广泛流传,出现了解缙故事专集《汇校正解学士诗选》,该书无作者姓名,是整理口头讲述的刊本,书中记载了“对竹”等故事。
这些故事现实性较强,民间语言丰富,脍炙人口,寓教于乐,流传广泛。在表现方法上,一是大多数结构简单紧凑,但又生动有趣。如题诗,写对子就属这种。二是富有传奇性。这类故事占的比重较大,情节设置起到强烈的戏剧性,语言辛辣幽默,经常把恶势力、丑恶现象作为讽刺的对象,凸现出解缙滑稽而又犀利的个性。三是起到神话色彩。如称解缙为仙鹿下凡,而又及时回到天庭,就是一例,想象丰富,情节奇异,强烈地表达出创作者的非常好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文人搜集整理的解缙故事,在《江西日报》《山海经》和《历代文人故事》等书报刊上发表,还有专著《解缙及其传说》《解学士传奇》《奇才解缙》《皇儿解缙》《解缙传奇》等出版。)近些年以来,吉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中心加大普查与整理力度,广泛搜集到了相当多流传在吉水乃至全国的解缙故事,当中有《白鹿下凡》《“个”字》《辩卷中举》《凉州词》《智取臭虫》《解缙作客》《解哑谜》《高梁为何不抽穗》等100多篇。
七、吉安中秋烧塔习俗
中秋烧塔,是汉民族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而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的中秋烧塔,有别于吉安、赣州、粤东、闽南等地。除经常见到的烧塔外,还有祭月、耍龙灯、对山歌、唱小调等仪程,民俗内涵丰富,节日氛围浓厚,独具匠心。安福中秋烧塔始于明末清初,至今300余年。
元朝未年,社会动荡,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蒙族统治者,为了敲骨吸髓,严格治理汉人,规定五户一甲,甲长必为蒙人。各级达鲁花赤沆瀣一气,狼狈为0。甲长仗势欺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甚至连科举考试也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几等。相传:有一汉人穷书生,对蒙族统治强烈不满,为了排解心中郁闷,每日写三张字条,发泄对蒙族统治者的愤恨。不知不觉十年寒窗中,写下的字条装满一大箱。一天先生发现了书生的秘密,拿起字条一看,上写着:“八月八,烧宝塔,杀家鞑(蒙古人)”,吓得魂飞魄散,急令书生将字条烧毁。书生无可奈何地将字条倒在地上,准备点燃,蓦地一阵风将字条吹得无影无踪。不久,各地都从天而降写有“八月八,烧宝塔,杀家鞑”的字条,朱元璋一看时机成熟,以猛火为号,举办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
由于蒙古人的帽顶子像宝塔,火烧宝塔,就是火烧鞑子,送走瘟神。为了纪念推翻蒙族统治,百姓年年举办烧塔活动。
柘溪村刘氏先祖在外做官,于明末清初,带回此俗,至今300余年。
中秋烧塔是为纪念汉人八月八烧火为号,举办起义,推翻元朝统治而构成的习俗。早年,安福东北乡等很多乡村在中秋这天,还有摘下嫩南瓜,插上香,用竹杆撑起老高,口喊:“八月八,火烧鞑,养猪只只大……”的奇怪风俗,当为史上民间百姓表达对元朝统治者的切齿痛恨之情的沿续。后人们将八月八烧塔与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并,成为中秋节的节日民俗项目之一。烧塔、祭月同时进行,以取红红火火、赶走瘟神,岁岁平安、迎来太平之意。
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安福四乡都有烧塔的习俗。“0”破“四旧”时,曾遭禁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自主权,生活水平接连不断提高,开始追求高层面的精神文化生活。安福南乡片陈水流域的6个乡镇,陆续恢复了中秋烧塔习俗,但在安福县的东西北三乡,中秋烧塔习俗则彻底消逝。
八、陶母教子故事
陶母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妈妈,以教子有方、宽厚待人著称,与孟子的妈妈、欧阳修的妈妈、岳飞的妈妈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市南村(今新干县金川镇),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从小跟妈妈学习纺纱织布。湛氏十六岁那年,被吴国扬武将军陶丹纳为妾,生陶侃。几年后陶丹病逝。因为时局混乱,家道中落,湛氏只好携陶侃回新干娘家,以纺织谋生,供陶侃读书。童年时的陶侃贪玩,读书不必功,湛氏用织布梭子启示陶侃,使其明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道理,陶侃从此非常珍惜时间,发奋苦读,终于成才。
一天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没有什么款待朋友,心中焦虑。妈妈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款待好你的朋友。她悄悄剪下头上的长发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喂范逵的马。范逵事后感叹:“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经人引荐去外地做官,临走时,湛氏拿出一个包袱给陶侃让他带上。陶侃到任后打开包袱,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土布(俗称“河布”),陶侃领悟了妈妈的良苦用心,随后他在仕途上不负妈妈所望,做到正直为人,清白为官,世代赞誉。
陶侃在寻阳做鉴察鱼梁官吏时,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妈妈。妈妈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谴责陶侃,说“你做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送给我,不仅对我毫无裨益,竟然增加我的忧虑。”
教子惜阴、截发筵宾、送子“三土”、封坛退鱼乍等陶母教子故事,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展示了古代贤母湛氏善良敦厚、正直无私的高尚品德。陶母教子故事,从魏晋开始流传至今,在其故里新干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近些年以来,新干县宣传文化部门编写了《陶母传奇》、创作演出了《陶母截发》,四集持续故事《陶母传奇》在吉安电视台《庐陵时闻》中播讲。
九、井冈山全堂狮灯
井冈山全堂狮灯,俗称全堂狮子,由龙灯、舞狮、拳术、棍术、器械、对练以及盾牌舞等七大项目组成,配以锣鼓、唢呐等乐器伴奏,由16人一起完成表演。它既有赤手空拳的武术套路;又有千奇百怪的武术器械,表演步法、手法和队形,纷繁奇妙,变幻无穷,至今仍遗存着古朴原始的民间武术风貌,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全堂狮灯”是流传在井冈山东上乡虎爪坪村的传统武术竞技项目,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堂狮灯以少林洪家拳为基础,狮、龙表演与武术穿插相结合,展现了盾牌与刀枪棍棒为主的硬实功夫,是当时强身健体、抵御猛兽与观赏表演的传统技艺。
据《宁冈县志》记载,虎爪坪村习武之俗始于清道光三年(1824年),一少林俗家弟子卢能昌落难来到虎爪坪村的深山老林里,以烧木炭和采草药为生,经村民三番五次盛请,才出山收徒,传授各路武术,始成全堂狮灯,历代相传。
全堂狮灯的传统表演与节庆习俗息息相关。正月十五日,全堂狮灯在师傅的带领下,入祠堂祭拜祖先神灵和村中族老长辈后,方可在村头、场院及各户厅堂等地表演。主要表演项目有龙灯(俗称“三节龙”)、舞狮(又称“顶狮头”)、拳术套路表演、棍术套路表演、对练项目、器械项目及盾牌舞(俗称“藤牌舞”或曰“破牌”)七大类,当中拳术套路、棍术套路、器械项目均由十人表演。全堂狮灯每一类项目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融攻防格斗与健身娱乐于一身,表演时配奏锣鼓、唢呐,气势恢宏、喜庆热烈。其音乐伴奏用民间吹打乐,曲牌有《开唱锣》《狐狸排街》《高山滴水》《急急风》《闲路锣》《狮子调》《拳棍锣》等。音乐依照舞蹈情节和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一个项目更换一种曲牌。音乐元素对舞蹈作了恰当的烘托。全堂狮灯流传至今已十三代,第六代传人绍宾宗师、第七代传人林贵祥等,都是民间武术名家。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创办的龙市红军教导队,就有来自虎爪坪村的武术学员,他们的武术曾在红军教导队学员中广为传授。新中国成立后,虎爪坪村的全堂狮灯得以延传,先后参加过全省民间艺术会演、全国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十、永新小鼓
永新小鼓原名“唱号音”。小鼓演唱时间和地点自由,春夏秋冬、白天黑夜,街头巷尾、厅堂广场皆可见小鼓说唱,民众喜闻乐见。它的唱腔脱胎于渔鼓,句式和板腔结构同渔鼓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发展变化。曲调跳跃起伏,跌宕多姿,能叙事也可以抒情。其曲调称为小鼓调,属于板腔体结构,又分为平腔(包括平腔小快板)和高腔两种,以平腔为主。
永新小鼓传统表演的段子有三百多个,分为大型连本和小段子两种。大型连台本均为传统曲目,小段子中又分传统曲目、苏区曲目和现代新编曲目三大类。其内容大都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男女爱情、伦理道德等,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具一定的社会教化功效。永新县现收藏有永新小鼓手抄本五本,小段子三十多个。
跟随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永新小鼓的内容、形式等也在接连不断变化和发展,创作成果颇丰。2005年永新小鼓《宝朵接婆》,荣获全国第五届曲艺艺术节精品奖,2007年入选全国第八届艺术节,荣获第十四届“群星奖”。2010年永新小鼓《宝朵招工》入选第九届艺术节,荣获第十五届“群星奖”。
永新小鼓,原名“唱号音”。是江西永新当地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据《永新县志》记载,“唱号音”约产生于清朝乾隆(1740)年间,其祖师爷为出生于1722年的欧阳承相。他略通文墨,不幸因病造成双目失明,被送入“圣恩堂”(永新北门的盲人院)。他在渔鼓说唱的影响下,发挥自我的才华,另辟蹊径, 采纳永新号子、山歌,运用地方方言把他晓得的民间传说、看过的戏文和附近周围听到的现实故事编成小段子,用渔鼓改装成牛皮小鼓(更便于盲人携带、演唱),自敲自唱,走街串户,自谋生计。因为他的演唱很受欢迎,名气大增,很多盲人纷纷前来拜师学艺,于是,这门说唱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永新小鼓自欧阳承相创艺后,经历代艺人心口相传,且只传盲人,不传他人,至今已有十代,传承了270余年。
在1953年前,永新小鼓一直沿袭“唱号音”旧名。1953年四月,永新县文化馆举行第一期盲人艺术学习班,当时的永新县宣传部长张涛(后任江西省文联副主席)在观摩后指示:“永新唱号音很有特色……在全国都是大鼓,唯独永新是面小鼓,就叫永新小鼓吧。”“唱号音”就此改名为永新小鼓,并一直沿用。
十一、永新石灰脑传说
刘沆(994-1060年),字冲之,号庐山,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村人。北宋政治家。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第二名,成为吉安历史上第一个榜眼。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
刘沆为人刚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深得民心。据《宋史·刘沆传》、吕惠卿《刘沆神道碑》、周必大《祀后隆堂本末》以及《永新县志》的记载,刘沆做了好些值得称道的事情,当中最明显的是抑强、排难、救弊、正时、荐贤、兴修水利等。
人们敬重刘沆品德,更对永新人继承刘沆爱国爱民、刚正不阿的精神,一样赋予了极大的钦佩。所以,人们便把永新人统统尊称为“石灰脑”。
十二、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吉州窑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在中国陶瓷史上起到重要地位。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的说法。据《景德镇陶瓷录》记载:景德镇自元朝以来所创的青花瓷,是从吉州窑彩绘中脱颖而出的。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奉献。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
十三、东固传统造像
这是江西吉安境内一项将木雕工艺与民间宗教造像、民间信仰仪式三者结合起来的一项综合性技艺。丹青先生首先需要掌握娴熟的木雕技艺,能绘制和雕刻佛教、道教及民间宗教中的多种神像。神像雕刻完成之后,丹青先生还得亲自主持一系列复杂的“开光仪式”,通过仪式给予那些“木头”神像“法力”,至此造像工作才宣告完成。
十四、文天祥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人,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名传后世。他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建立了蒙古汗国。从1235-1279年,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连续了40多年,南宋终被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制服战争相始终。在强敌入侵,国土沦落,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文天祥毁家纾难,组织义军,举兵抗敌,历尽艰辛,兵败被俘,囚三年而始终坚贞不屈,大方殉国。他的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
文天祥少年、青年时期,曾长期居住、生活在吉安县永和镇的文家庄,少年起先后在吉安县固江镇的侯城书院和吉安城的白鹭洲书院等求学,以后的抗元斗争及兵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都在吉安一带地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故事在吉安民间或口头、或文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起到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传承性。如《拜天马山》,说的是文天祥被贬回乡后,欲拜倒天马山来阻断泛滥成灾的富水河。为何他能拜倒天马山呢?因他是状元公,是文曲星下凡,地神要买他的账。拜了七七四十九天,眼看山要崩了,夫人却急忙来告诉他:元军又入侵了。他一回头起身,便前功尽弃,天马山没倒下去。此则故事带有传奇色彩,表现了文天祥关怀民间疾苦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怀。
文天祥故事主要讲述了文天祥年少志高、发愤进取;热爱家乡、为国尽忠;破除
迷信、惩恶扬善;艰难奋斗、坚贞不屈等内容,大多数以史实为基本内容加以传奇演绎,自南宋末年流传至今,起到鲜亮的民间文学特征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自20世纪80年代始,吉安市县宣传文化部门和民间文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文天祥故事,先后编印或出版了《文天祥传说故事集》《文天祥的故事》《吉安地区名人传说》《吉安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寄予着家乡人民对这位杰出先贤的仰慕与缅怀之情,成为励志教育和激发吉安人民爱国、爱乡的生动教材。
十五、吉安鲤鱼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鲤鱼灯起源于赣南地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随后,兴国移民迁居到吉安县固江棚下村,将鲤鱼灯也带到了棚下,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发展,演变成了吉安鲤鱼灯。
鲤鱼灯组成表演的,是1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祥的鳌鱼,9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1只天真、调皮的小虾。它们亲密地团结在共同,互相咬着尾巴前进,为的是要到达幸福美好的境界——龙门。在前进征途中,它们有的时候迷失方向,有的时候遇上敌人乌贼的侵犯,但在鳌鱼的带领下,它们敢于拼搏,一往无前,终于在漆黑的夜晚走向了光明。动作结构有16个花节:鳌鱼进场、鲤鱼出洞、单拆篾塔、双拆篾塔、斜拆篾塔、双斜拆篾塔、三盏球、漂带、上水翻潭、劈柴、寻食、跳龙门、穿龙门、积塔、团龙、咬尾。鲤鱼灯的主题思想踊跃向上,艺术形象生动优美,抓住水的特性和鱼、虾的生活特征,非常细腻地创编了绚丽多姿的舞蹈动作:时而来回游动,时而上下翻滚;一会儿是嬉戏虾鱼,一会儿鱼跃虾腾,构成了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把生活真实和艺术制造融为一体,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鳌鱼、鲤鱼、虾的制作:以竹篾为主要用料,编扎好外形框架,以前用皮纸糊壳,内点蜡烛,现在改用纱布蒙壳,通体层层迭迭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时,舞灯人穿青色衣着,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红火热烈。
50年代和60年代,吉安县固江鲤鱼灯曾参加过全省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1总理曾接见过演员。当时的中央文工团还将鲤鱼灯带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1984年,在华东六省一市舞蹈节上,经江西省歌舞团移植的鲤鱼灯又获一等奖。
十六、欧阳修故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永丰县沙溪人。他出身寒微,幼年丧父,自小由妈妈郑氏教他识字读书作文。23岁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了平易自然的一代文风,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
今湖北随县是欧阳修少年时期寄居的地方,《随州志》中记载了欧阳修幼年时妈妈用荻茎画地教他习字、他向城南李家借到昌黎先生文集残本阅读、叔父称赞他诗赋文字有如成人等轶事。
景佑四年(1037年)底,欧阳修调任光化军乾得县令(今湖北老河口市)任职两年余。老河口市编的《汉水连天河》中,载有欧阳修保护百姓、除暴安民的传说故事。
皇佑五年(1053年),欧阳修扶妈妈灵柩返乡安葬,在沙溪住了三个多月,期间,文人学士、亲朋好友纷至沓来,产生了“龙王借表”等传说故事,至今在家乡流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反五代体、西昆体、太学体,提倡新文风、提携后进,于是有了“札闼洪休”“脱靴追贤’等故事。他写《醉翁亭记》,易数十字而改为“环滁皆山也”五字,一篇文章也演绎出了生动的故事。
欧阳修一生在外地生活、工作,但千百年来讲述他少年聪颖、母教成才;虚心求教、文采风流;秉公执法、惩恶扬善;胸襟宽广、提携人才;力除时弊、革新文风等以史实为基本内容的传说故事,在家乡广泛流传。这些故事有的是家乡永丰民间口头流传,有的是依据历史记载,在流传中加工改造,而带有传奇色彩,起到鲜亮的民间文学特征。当中很多故事从欧阳修在世时便开始出现于坊间,流传至今已近千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编印的《吉安地区名人传说》中收录欧阳修故事11篇,2008年出版的《吉安民间故事》中收录欧阳修故事5篇。这些故事寄予着家乡人民对这位先贤的仰慕与缅怀之情,是励志教育的生动教材。
十七、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庐陵(赣中)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重要分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在布局、结构、构造、装饰上的一起特点,但又结合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构成了自我独具特色的做法,如天井院式的建筑布局、鹊巢宫式屋顶、清水砖的马头墙、鎏金木雕装饰的木构架等等。
十八、峡江打蚌壳
“打蚌壳”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舞蹈,该舞蹈始于明朝,至今约四五百年。相传舞蹈起源于当地流传的一个古老而漂亮的《蚌壳仙子》传说,并与一年一度庆贺新春佳节、祭祀赣水龙王及祖先神灵等相关,表达了人们歌颂美好爱情、憧憬幸福生活、祈盼赣江水面平静无水患、年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等美好意愿。
该舞蹈以民间锣鼓唢呐吹打乐伴奏,所用曲牌为《打蚌壳》,一段音乐多次反复,节奏明快,悠扬流畅。表演时,配以情绪、节奏富有变化的锣鼓点和唢呐声。蚌壳舞步优美,俏皮灵便,渔翁风趣幽默,百折不挠。舞蹈内容带着神奇色彩,表演又滑稽有趣,观看演出时,群众喜气洋洋,笑声接连不断。
峡江打蚌壳舞蹈经历了明代、清代、民国等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至民国时基本定型并达到鼎盛高峰期。新中国成立后以后,与之关联的祭祀活动等彻底消亡,而打蚌壳舞蹈作为珍贵的民间艺术而保留了下来。
十九、青原箍俚龙
箍俚龙是流传在青原区新圩镇栗溪村的民间灯彩,始于元代,至今600余年。因其灯体是由1000多只篾箍连缀而成的,故而得名。
箍俚龙为九节,无彩珠。其表演通常是“双龙并进”,即两条龙同时表演。各为九人,一人持龙头,一人持龙尾,其余持龙身。出龙时,前面有牌灯、花灯、鲤鱼灯等多种彩灯开路,伴有民间吹打乐。整个表演过程分巡场、咬尾、单穿花、双穿花、摆字、绕柱、盘王七个花节。表演行进、穿花、绕柱时形似巨蟒,威武雄壮。表演盘王花节时,龙头居中,龙身至龙尾盘结成一个大螺旋体,尤如蛇之休息,只见龙身抖动,而不见表演者,每每到此,观众拍手叫绝,气氛达到热潮。
箍俚龙曾更名为“东方巨龙”。是由于1958年首次对其挖掘整理复排时,在传统“天下太平”等摆字花节基础上,尝试摆出“东方巨龙”四字花节。因其符合箍俚龙身躯壮硕、气势非凡之特点,受到普遍认可,遂将其更名为“东方巨龙”。1984年,开展民舞普查、编撰《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时,吉安县文化馆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和该龙灯的结构特点,依旧 采纳其“箍俚龙”之原名。
二十、吉安名人
唐宋至明清,吉安市科举进士近3000名,状元、榜眼、探花52位(状元20位)。吉安市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达5万余名。开国将领147位(后因籍贯变更实为145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开国将军数量排名第一的地级市。
历史名人
欧阳修
刘沆
杨万里
胡铨
周必大
文天祥
杨士奇
解缙
陈循
聂豹
陈文
彭时
邹元标
罗洪先
萧镃
王直
罗钦顺
尹直
欧阳铎
欧阳德
行思
许合子
江万里
郭子章
龙文彬
胡广
孔平仲
许仪后
胡梦昱
何心隐
邓剡
林增志
石文庄
宋齐丘
谭添麟
罗韬
欧阳守道
邹守益
颜钧
曾安止
刘敬躬
舒翁
刘辰翁
周忱
杨邦乂
李时勉
刘球
何昌言
陈诚
邓光荐
刘同升
王炎午
陈文
尹昌隆
罗泌
政治名人
曾庆红
康克清
谭启龙
李作鹏
余秋里
王恩茂
肖望东
张銍秀
郭林祥
梁兴初
刘西元
张国华
刘晓江
李水清
吴富善
周彪
曾山
王造时
黄洁夫
王建国
龙新南
邓典桃
肖钢
陈洪生
李立
马辉
江燮元
陈正人
刘卫芳
卓雄
欧阳洛
刘俊秀
周兴
黄欧东
胡立教
王道邦
贺敏学
戴文贤
吴晓军
科教名人
萧蘧
萧庆伦
龚鹏程
王梓坤
游效曾
曾安止
涂子沛
萧公权
工商名人
彭晓峰
段永平
刘经纶
周扶九
其他名人
龚智勇
解振辉
尹卓
金一南
刘峙
贺子珍
二十一、吉安的哭嫁习俗
哭嫁是指女子出嫁时的一种哭唱仪式活动,也是一种传统婚姻习俗。据《礼记·曾子问》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战国时期,赵国公主嫁入燕国做王后,其妈妈赵太后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待女儿出嫁后,赵太后是“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返’。”相传这是随后长盛不衰的
哭嫁风俗之起源。
吉安古代民间婚俗主要有六道程序。第一是定亲,双方父母将
男女生辰八字配对,
八字不合,一切免谈。第二是看人家,既然
男女生辰八字相合,便在媒人推荐的基础上,女方亲人到男方家会面走访,互相打听对方的家境和人品,若双方都中意即定下亲事。第三是行聘,男方向女方送彩礼,约定为儿女亲家。第四是迎亲,待瓜熟蒂落之际,双方摆酒宴成亲,男方称作“讨新妇”,女方称作“嫁娘酒”。第五是拜堂,男女双方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然后正式结为夫妇。第六是回门,女子出嫁后第三天,小夫妻回女方家探亲。
吉安人的
哭嫁通常没有固定的唱词,多是触景生情,运用比兴手法,随编随唱,腔调多是与当地山歌有较紧密的联系。内容是哭诉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感谢兄弟姐妹的关心,感念对家乡的依恋,同时也为自我快要逝去的欢乐少女生活而悲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迷茫与不安等。哭嫁顺序有一定的讲究,需要是先哭祖宗,后哭在世之人;先哭自家,后哭外戚;先哭父母,后哭姑婶;先哭长辈,后哭晚辈。有些地方还把女子的哭艺怎么样,作为衡量其才德的标准,通常要做到语言妥当,表现自然,感情真诚,句式灵便。
哭嫁活动往往是从结婚目前两三天就开始。平常是妈妈挑选某个房间或者某个角落先哭起来,这样哭有两个因素:一是伤心。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女儿快要远离,要到还有一个陌生家庭去生活,从此天各一方,做妈妈的内心确实是不舍和难过。二是迷信。“临嫁不哭,外家必败。”
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女儿出嫁时需要要有人哭,并且越多人哭越好,俗称为“哭发”,寓意是祝福。听见妈妈的哭声,女儿通常会主动跟过来,抱着妈妈共同痛哭。过了一会儿,妈妈会先止住哭声,叮嘱女儿:“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过几天,你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婆家不比娘家,不可以由着性子来。在婆家要孝敬公婆,尊重丈夫,与邻居搞好关系。人要勤快,不会做的事要逐渐地学着做,不可以给娘家丢脸。”女儿常常一边继续轻声哭着,一边聆听妈妈的教诲。
少数地方的哭嫁也有固定唱词,并按照哭祖宗、哭爹娘、哭兄妹、哭叔舅、哭媒人、哭梳头、哭上轿等顺序来哭,不可以乱哭。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也有新娘和陪哭姐妹们的即兴创作。到了结婚日早上起来,哭嫁习俗进入高潮。哭嫁堂往往设在堂屋大厅,灯火通明,正中设有桌案,备有茶水和糖饼等。仪式开始后,出嫁女子由本家伯婶或嫂子从闺房中搀扶出来,鞭炮一响,新娘先向祖宗牌位跪下,行礼磕头,再面对父母双膝跪地,抱着妈妈的脚号啕大哭,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女儿哭词比如:“娘把女儿当枝花,一尺五寸抚养大。花了钱来费了心,女儿哪忍离开家。”“油菜打花满垅黄,我怎舍得爹和娘。生来是女要出嫁,离家离亲很心伤。父母劳碌多受苦,养育之恩永不忘。”
面对女儿的哭诉,妈妈马上哭起来。哭词比如:“女儿出嫁我伤心,到了婆家要慎重。孝敬公婆天样大,敬重丈夫海样深。祖伯叔姑要恭敬,侄儿侄孙一样亲。不信请看屋檐水,点点落地不差分。”“夫妻吵口莫记仇,床头打架床尾和。夫妻好比同林鸟,相亲相爱到白头。”众亲人均是千叮万嘱,亦悲亦喜,亦哭亦教。
待哭嫁仪式快要结束时,男方的迎亲队伍便已经到达,于是众亲友抬嫁妆的抬嫁妆,引新娘的引新娘,各自忙碌起来。按照古时习俗,父亲是不可以送女儿出嫁的,那时往往回避于某角落,伤心地含着泪水,既有对女儿出嫁的不舍,又有对她未来生活的祝福,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
二十二、吉安丧葬习俗
丧葬风俗在本地土籍人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山区群众一律以土葬形式,主要是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山中土地资源丰富。在
丧葬中,大致分为:奔丧、入殓、守灵、安葬等四个程序。
奔丧:俗叫“报丧”。老人死后,孝子身穿素服,头脚(鞋、帽)用白布挂号,表明有丧事,先报家庭(本村)来看守尸体(守夜);再到主要亲戚各家报丧。由主要亲戚和家庭长者商定封棺(入殓)、做“倒地饭”等相关事宜。
入殓:俗叫“封棺”。入殓前应备好棺、椁,棺是外甑,椁是内甑(俗叫逍遥床),椁是很少人准备的,棺木是不可少的。假如是女的,需要经过外婆家检查棺木和衣着等才可以入殓。入殓前的衣着,通常称男单女双。在做“倒地饭”时,商定安葬时间等一切相关事宜。经济十分艰难的家庭,则不做“倒地饭”。
守丧:也叫守灵。封棺后家族回去,孝子亲自守灵,寝苫枕块(仪礼、丧服),不可以离开灵堂,有人来吊唁,随时跪拜酬谢。
安葬:通常择期安葬。有些特殊情况,不择吉期,三日内安葬,叫做"三日无忌"。旧社会安葬,通常都要做道场。做道场时,道场程序、道法由道士自作主张,很少人知情。孝家只备灵屋、库箱等物烧给亡人。祭礼有大祭、小祭之分,大祭要三讲三读,请有知识的人士若干,俗称“礼生”。假如“点主”、“告东方”更须请有资望、有政治地位的人来主持,在本地有声望的族长公等才可以举办。小祭只请二、三人即可,这种形式为一般人家所采纳,旧社会安葬后,孝子需守孝三年,谓之守丧,筑墓室而蜗居。
解放后,进行了殡葬改革,土葬革除了相当多陋习,不论何人,只开一个追悼会,以寄予人们的哀思。
二十三、吉安节日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庐陵(吉安)各县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从“小年”到“除夕”,春节序幕慢慢拉开。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是小年。这天,各家略备酒菜,全家欢聚。小年前,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扫尘”,扫除一切污秽之物,干干净净喜迎春节;二是“送灶”。小年前夜,家家用碟子盛上茶叶、大米、红枣和糖饼放在灶上祭祀灶神,又称“糊司命”,祈求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
农历十二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为“除夕”,也叫“大年三十”。上午大人带着儿孙上祖坟,杀鸡、烧纸钱祭祖。在厅堂大门外贴大红春联和年画,猪圈、牛栏、鸡笼也贴上写有“六畜兴盛”、“金鸡报喜”的红纸,表达心中的美好期望。下午设丰盛家宴,又叫“团圆饭”,合家团聚。在外地不可以回来的亲人,家长也为他摆一副餐具。饭后,洗澡更衣,大人给小辈压岁钱。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炉边“守岁”,至深夜,家长放鞭炮封“财门”。
正月初一凌晨、第一件事是男主人开“财门”。大门打开,放长鞭炮,迎接财气涌进。接着朝日出方向走几步,口中念着“出行大吉、四方得利”,祈望一年事业有成,招财进宝。开财门后,全家吃新年饭。饭是昨天剩下的,莱通常是4个素菜:一是芋头,寓意家有“余”财;一是芹菜,寓意“勤俭”发家;一为豆腐.寓意家庭“富裕”;一是青菜,又叫大菜,寓意新年发“大财”。吃过新年饭,小孩、男性先后出门给村里长辈拜年,平辈见面,互致祝贺。大都说些“恭喜发财”、“步步高升”、万事如意”等吉祥词。乡村有祠堂的,全村大小在祠堂聚会,各家备有酒菜、茶点团拜聚餐,共度新春佳节。初二开始,出村给岳父母和亲戚朋友拜年。习俗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姑丈。”意思是初一在本村给本家、本族拜年;初二女婿给丈人拜年;初二、初四给亲戚朋友拜年。拜年时,主人以茶点、烟酒款待,赠给小孩“压岁钱”。准备出龙灯的村子,龙灯狮耙开始演练,然后走村串户拜家门,贺喜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宵节,也叫‘灯节”。晚上,家家户户要“散灯”,就是在屋内各处,点燃蜡烛或油灯,象征光明。合家吃汤圆,又称吃“元宵”。有的县还有灯彩表演。民间灯彩中,吉安县固江的“鲤鱼灯”独具一格、泰和螺溪的“虾公灯”、遂川珠田的“五龙下海”、万安县的“麒麟狮象灯”很有特色;古水盘谷的“鳌鱼灯”,黄桥等地的“百节龙灯”也堪称一绝。
正月十六日到二十日为下元宵。古代,有的地力盛行“闹下元宵”,十六日“送船神”,就是村里人挂起彩色的画纸船,请道士念经,“禳灾纳福保太平”。中午,抬着福主、财神菩萨,举着旌旗凉伞,敲锣打鼓,放鞭炮游街。晚上灯火明天,至月终才结束。此俗现已基本废除,但有的乡村仍有吃“元宵酒”的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传统大节。早晨,家家门窗插上野艾、菖蒲,称“艾旗蒲剑”,用以“驱邪”。早餐要吃“五子”和田螺。“五子”是棕子、包子、鸡子(蛋)、蒜子、油果子;吃田螺,据说可保一午不生疮毒。大人还饮雄黄酒,小儿在肚脐搽洒雄黄酒,胸前佩挂彩色丝线织成的多种形状的小香包。有的农家还在端午节这天挖车前草晒干收藏做药,用雄黄酒浸蒜子储存,可作外搽消毒用。
午后,村里人齐心合人汲干井水,取尽杂物,撒石灰消毒。靠近江河的村镇,要举办龙舟竞渡纪念活动,以示打捞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龙舟竞赛由青壮男子参加,他们身穿红衣,头裹红巾,齐力划桨,船上锣鼓铿锵,两岸观众呐喊助威,场面十分热闹。至今,万安等县已将划龙舟列为县内—项体育竞赛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也是传统大节。常言道“穷端阳,富中秋”。中秋节正赶上收获时节,又是合家团聚的日子,除中餐有鸡鸭鱼肉外,晚上还有月饼、柚橙、花生、糖果等。一家人及亲朋好友围坐共同,对着皎洁的圆月,品茶,吃水果、点心,谈笑风声,情趣横溢,尽享天伦之乐。
中秋之夜,青少年爱在空地用碎砖石及瓦片叠架起一座下大上尖,外圆内空的“宝塔”。待到明月升空,用稻草、茅柴作燃料,在塔内烧火.熊熊火舌从瓦片的空隙中喷出,瓦片烧至通红时,又撒谷糠、喷陈醋、浇烧酒,谷糠堵满空隙,陈醋散发浓香,烧酒燃起蓝色的火焰,青少年们还唱着“烧塔烧得红、养猪三百五;烧塔烧得白,养猪没尾巴”的儿歌,激励大人们赞助买洒和醋浇塔,引得观看者欢呼雀跃,夜深才渐渐散去。
安福乡村,中秋节晚上还放火灯。火灯又叫“孔明灯”。火灯用篾丝或细铁丝扎架,外面糊上较薄的白纸,灯顶为锥形,灯身为圆柱形。灯的底部放置吸了油的草纸或旧蔑缆一类燃料,点燃后,燃料产生的热气马上把一盏盏灯送上高空,抬头看去,像星星一样璀璨。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饮酒、采茱萸、常菊花等。有的地方在这天蒸糯米酒,称“重阳酒”,滋味醇美,不易变质。现在,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敬老节”,相当多地方在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构成了新风尚。
二十四、吉安饮食习俗
1、吉安炒粉,是
江西省吉安地区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吃起来香气扑鼻,滋味可口,常吃不厌,深受大众爱慕。
2、土鸡汤,是吉安一道十分有名的汉族名菜,在当地说十分的受欢迎,土鸡汤的主要食物就是用的当地散养的土鸡,然后匹配多种滋补的调料,烹饪而成,不但肉质十分的鲜嫩,口味十分的鲜嫩,还有十分明显的滋补效果!
3、泰和酱菜,是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的地方特色小吃,酱菜种类许多,起到香、甜、酸、辣、鲜、脆等特点。
4、安福火腿,吉安传统美食,皮薄肉嫩、滋味鲜美,入口鲜咸,非常好吃。
5、烟笋烧肉,吉安特色美食,肉味甘美、笋味绵长。
6、带皮牛肉,吉安特色美食,肉质鲜美、回味悠长,口感与平常的纯瘦肉不同,肥而不腻的口感,非常享受了。
7、永新狗肉,是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地区特色小吃,永新人烧狗肉颇有讲究,大体分为烹、烧、炒三种,滋味很好。
8、板鸭,吉安传统美食,肉嫩骨脆、滋味醇厚,在
江西板鸭很经常见到,都非常不错。
9、清炖武山鸡,是吉安特色美食,清新鲜美、酥烂入味,肥而不腻,汤清可口,非常好吃。
二十五、吉安著名景点
(一)吉安天祥景区
天祥景区座落于
江西省吉安县城东当缅山(105国道和吉井公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000余亩,景区内蕴含着红、绿、古三色资源,由文天祥纪念馆、天祥公园和将军公园三个景点组成。天祥景区是为纪念伟大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受文天祥爱国主义精神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而特意兴建的一处景区;距中心城区吉安市10公里、距吉安火车站13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县出入口7.5公里、距井冈山机场29.5公里,距吉安航运码头12公里;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2012年获批全国4A级景区。
天祥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含红、绿、古三色资源,由先后建成的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天祥公园三大景点组成。红色革命历史、绿色民俗风情和古色传统文化在景区内融为一体、互为补充,向世人展示出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起到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观赏游憩价值,为游客提供一方蕴含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商务迎接招待为一体的新天地,使游客更深层次的感受到庐陵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天祥景区内的文天祥纪念馆始建于1984年,1992年元月九日正式开放,现已迎接招待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已成为“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员实践基地”,先后有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我馆参观、指导。馆内分为生平展览区和历程再现区,馆内园路系统已和天祥公园互通,馆内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由南而北,渐次升高,构成一组仿古建筑群,主体建筑为正气堂。该馆的基本陈列是以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在充分展示馆藏文物、图片、文献的情况下,利用艺术手法和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布景箱、幻影成像、模拟手翻书、多媒体影像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民族英雄文天祥重要人生节点和高尚情操。
景区内的将军公园位建于2006年,于2007年八月一日对外开放,与文天祥纪念馆隔路想望。将军公园是在原有的景山公园基础上改建而成,整个园内规划面积为76余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该园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共有六部分:一是大型主题雕塑,即在山体下的绿地上耸立以毛主席的诗句“十万工农下吉安”为主题的大型雕塑;二是塑像园,塑像园以46位开国将军半身铜像为主体,是将军公园的核心;三是浮雕墙,以朱德、彭德怀、陈毅、--、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吉安进行革命活动的典型故事为内容;四是革命英雄纪念碑,是将军公园的中心;五是碑林,以将军手迹、书法和诗词等为内容;六是纪念馆,纪念馆布展以开国将军、新一代将军、吉安县革命斗争的照片、字画、实物、模型等为主要内容。
景区内的天祥公园毗邻文天祥纪念馆,占地面积550亩,当中将军湖水面面积200亩,绿化面积300亩。是集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交流、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商务迎接招待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与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等主要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取名“天祥公园”,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二是吉安县自古便是祥瑞之地,诞生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等人物,以及曾山、--等革命功臣;三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平安、吉祥、幸福的生活。天祥公园按照北山南水,前湖后溪,山环水抱,山水相依的空间构架建设。景点布置以水为中心,环湖而设。从南入口进入,我们能够欣赏到十二处漂亮的景观:云帆阁影、三屿环春、水车雅憩、田园秋实、青洲银鹭、浮光跃金、桃溪幽居、香荷听瀑、水巷古韵、书香竹影、重峦叠翠、正气松风。这十二处景观构成了农耕、手工、民俗、书院和正气五大文化版块,集中展示了庐陵传统文化。
(二)庐陵生态公园
庐陵生态公园是吉安县最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之一,座落于县城富川路以东,赣江大道以北,东昌路以南,2009年一月正式开园,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55亩,按照以人为本,明显生态文化主题的规划定位,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森林资源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将原有的林地进行整合,新增苗木70多个品种20多万株,新铺草坪约1万多平方米。整个公园由主入口、中心廊架、各式景桥、水系等主要景点组成。从入口广场沿玻璃桥延伸至山脚,与两侧的大银杏树及各式花草构成公园主入口景观;通过登山小道进入景区,穿行于园中山林茂盛处的各式景桥,移步易景,引人入胜;公园西南侧的水体设计成为开阔静态的水面和狭长动态的水流,巧妙利用地势变化构成多个跌水小瀑布,空气清新、绿色满目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公园内繁华似锦、鸟语花香、凉快宜人,是吉安县最起到生态意义的城市活动绿地、生态绿洲,一处人与自然美满相处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三)吉州窑遗址
吉州窑坐落在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赣江江畔,距吉安市约11公里.遗址长2公里,宽1公里.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星罗棋布;一条条用匣钵和窑砖砌成多种图案花纹的长街古道纵横交织;瓷片和窑具遍地可见,俯拾皆是.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古东昌县的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称“吉州窑”.,吉州窑是中国极负盛誉的综合性窑场,也是全国古代黑釉瓷生产中心之一.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列为国宝.该窑产品当年曾远销海外,世界相当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纷予珍藏.1982年和1984年,在吉州窑遗址上相继建立“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窑瓷厂”,研制和生产多种仿古瓷,行销国内外.
吉州窑遗址:乘车路线:在吉安市区乘吉安——永和镇公交车
(四)梅塘资国禅寺
座落于
江西省吉安县梅塘乡龙须山麓,为禅宗圣地青原山的重要道场之一。始建于唐,至今1200多年,历经多次大火焚毁与重修,现寺院面积约5000平方米。
寺院座西北面东南,依次为山门、功德池、钟鼓楼、大雄宝殿,殿内大佛高约6米,为
江西第一大佛。资国寺几经兴衰,唐、宋、明、清均曾重修,2000年重修了宏伟气派的山门及围墙,2002年重建了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和如来佛(铜像)十八罗汉安厝,此后,又修复了清光绪年间的地藏殿,建成了千手千眼观音殿、天王殿、天冠弥勒阁等建筑。
(五)文天祥纪念馆
文天祥纪念馆是
江西省最大的一所历史名人专题纪念馆,座落在文天祥的故乡吉安县城东,处于105国道与吉井公路交汇点上,距京九铁路吉安站仅12公里,距井冈山站和井冈山机场均为2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文天祥纪念馆占地8公顷。主体建筑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文天祥纪念馆以五个展室、120米展线,通过文献文物、图表、雕塑、碑刻和复原实景等形式,分为六大部分完整推荐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业迹。
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竹葱郁的山岗之上,前监昌赣公路,依形就势,气派非凡。进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过监安桥,登上47级石阶,便是宏伟壮丽的文信国公殿。此殿为二层楼阁,红柱黄瓦,挑角飞檐;底层中央为文天祥塑像。馆舍为四合院结构,中为天井,四周长廊连结文山阁、四贤祠、竹居、状元楼、诗碑楼等。馆内陈列有文天祥生平及其遗物、手迹、著作等,还有当今名人的书画作品。文天祥墓在吉安县富田乡,距吉安市约50公里,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修建。1982年、1983年经政府两次拨款修葺、立碑。-
地理位置
文天祥纪念馆座落于
江西省吉安县城东昌赣、敦永公路交叉之文山公园内,距吉安市约10公里,建于1984年。
文天祥纪念馆1992年元月九日(文天祥就义709周年)正式向游客开放。处于105国道与吉井公路交汇点上,距吉安市约10公里,距京九铁路吉安站仅12公里,距井冈山站和井冈山机场均为20余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高塘出入口12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文天祥纪念馆是
江西省首批兴建的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1995年被
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文化部、民政部、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六部委命名为中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赣文化精品旅游景点。国家A-旅游景点。
纪念馆占地120余亩,建筑总面积2200m2。主体建筑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正气堂高大宏丽,重檐翘角,与东西厢房、庑、诗碑有曲廊相接,构成一个大四合院;院中绿树、绿篱、绿草错落有致,与房屋的黄瓦红墙、石栏交相辉映;花香阵阵,鸣鸟伴和低回的古乐声,环境尤为优雅。纪念馆分五个展厅、六个部分,通过文物、文献、图片、图象、绘画、图表、雕塑、碑刻、蜡相等实景布置,艺术地展示了文天祥光辉的人生里程。开馆以来共迎接招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竹葱郁的山岗之上,前监昌赣公路,依形就势,气派非凡。进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过监安桥,登上47级石阶,便是宏伟壮丽的文信国公殿。此殿为二层楼阁,红柱黄瓦,挑角飞檐;底层中央为文天祥塑像。馆舍为四合院结构,中为天井,四周长廊连结文山阁、四贤祠、竹居、状元楼、诗碑楼等。馆内陈列有文天祥生平及其遗物、手迹、著作等,还有当今名人的书画作品。
总建筑面积1398平方米。广场465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主体建筑、正气堂、配套建筑4展厅。均为砖混结构仿古建筑。正气堂座北朝南,红墙黄瓦,翘角重檐,藻井天棚,棂花窗扇,雕梁画栋,斗拱叠加,临门99级台阶,周围松柏四季常青。文天祥纪念馆
主体建筑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正气堂高大宏丽,重檐翘角,与东西厢房、庑、诗碑有曲廊相接,构成一个大四合院;院中绿树、绿篱、绿草地高低错落,与房屋的黄瓦红墙、白石栏交相辉映;假如是春季来这里一定会是花香阵阵,环境尤为优雅。
正气堂为序厅,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庄严威武。四壁嵌8幅大型壁画,描绘文天祥生平佳绩。序厅设有一全馆整体模型盘,指导游人参观瞻仰。4个展厅,分东西厅,西厢房为书画珍藏厅及文天祥生平事迹展览厅,四周亭廓环抱,馆内有中心花园。文天祥生平事迹共发6个部分展出:1、少年立志,尽忠报国;2、宦海沉浮,忧国忧民;3、起兵勤王,扶危社稷;4、万里羁囚,大方悲歌;5、咏心写史,一代诗豪;6、千古俎豆,万世楷模。展出的展品现共有307件。当中雕塑4件;书画作品103件;拓片7件;照片、图表155件;文献、文物38件。另设有文天祥研究文献档案室1处,珍藏研究资料及名流书画墨宝。文天祥纪念馆1992年一月九日正式开馆,年均迎接招待参观者5.5万人。
公交:乘101、102、103路公交
景点位置
敦厚镇庐林大道51号
(六)吉安将军公园
吉安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开国将军数量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200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时,吉安县在县城东部庐陵大道与吉安大道交汇处兴建了一座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将军公园。
将军公园占地面积80亩,2007年八月一日对外开放。主要内容为主题雕塑、将军塑像园、浮雕墙、碑林和革命英雄纪念碑等:主题雕塑以独具特色的“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事件为内容设计建设;将军塑像园树立了-、梁兴初、梁必业、刘西元、肖望东等46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半身铜像,将军铜像个个栩栩如生,既透出了将军的威严与庄重,又富有亲和力,塑像基座用花岗岩建造,上面刻有将军的生平简介与建立的功勋;浮雕墙取材于毛泽东同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的名句,融入毛泽东、朱德、曾山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造型像来展现革命斗争情景;碑林主要展示了将军诗词手迹以及歌颂将军的诗词等;革命英雄纪念碑造型独特,用“山”的伟岸和众“人”众志成城的信念表达出全县人民对46位县籍开国将军最崇高的敬意;园林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以折线通往各个将军观赏台的路网,喻示着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辛,通过中轴线的运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英雄信念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开园至今,到这里参观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非常是清明、冬至前后,先辈们的塑像前花篮林立,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先辈的仰慕与思念。
(七)横江公塘村葡萄园
1、基本情况:公塘村座落于吉安县横江镇西北角,距吉永公路、吉井铁路1公里、赣粤高速出口约3公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现有农户96户,320人,耕地490亩,山场2000余亩。现建有一个1000余亩的葡萄果园,主要品种是横江巨丰葡萄。
公塘古村自南宋开基在此繁衍生息了八百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古村崇文重教,富于庐陵文化特色。全村曾出文武状元、进士多人。古村现存50余栋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组群完整。村中街巷纵横交织,鳞次栉比,非常是相国第、攀龙第、祠堂、阙式牌坊、广福禅寺、杂货槽坊等建筑起到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公塘古村还起到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曾在此驻扎,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苏维埃政府。村名曾筹措10万大洋资助红军,支持革命。村中设有红军医院,院墙上至今存留红军书写的“治疗白军伤兵”等标语。
2、主要特色:1、依托吉安县“横江葡萄“的品牌优势,在公塘村1000亩葡萄园的基础上,建立”横江葡萄”采摘观光示范基地;2、在葡萄产出季节提供葡萄园摄影观光、葡萄采摘等观光旅游服务,构成集旅游观光、葡萄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文化旅游观光项目。已成为“横江葡萄谷”的重要节点,融葡萄种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新乡村。3、被列为
江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生态旅游示范村”、江西省“优美村庄”、江西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吉安县具有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3、服务项目:每年可接纳游客10.5万余人,可提供餐位15桌、容纳150人就餐。会议室2个、容纳人数300人。有一个50多亩土地的菜园。有10余个水库、池塘,在水库上面配备了游船和100个位置的垂钓场地。
4、行车路线:乘车:大广高速南昌——吉安县出入口沿吉永公路三公里至公塘村入口。
(八)吉安烈士纪念馆
吉安县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从五·四运动以来到党的创建时期、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牺牲的吉安县籍烈士专题性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吉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1978年兴建,1980年七月对外开放,2009年经维修改造,重新陈列布展后,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坐北朝南,四周石栅围廊,区域面积12000多平方米,当中陈列馆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序厅、纪念厅和9个展室。410多米长的展线陈列着罗石冰、曾延生、梁一清、赖经邦、胡海等143位吉安县籍有代表性的革命烈士的遗像、简历,历史照片。陈列烈士遗物、革命文物等1000多幅(件)。花岗岩的碑廊上镌刻着10049位吉安县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的英名,以作永久的纪念。2009年三月,国务院批准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中央财政拨出专款用于纪念馆的维修改造。2010年进行了室外装修、室内陈列布展。重新装修的纪念馆外观雄伟、壮观,陈展设计新颖,手法生动,通过浮雕、历史场景、沙盘模型、电视片、语音播放、多媒体等现代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吉安县的革命斗争历程.
(九)天祥公园
景区内的天祥公园毗邻文天祥纪念馆,占地面积550亩,
当中将军湖水面面积200亩,绿化面积300亩。是集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交流、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商务迎接招待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与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等主要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取名“天祥公园”,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二是吉安县自古便是祥瑞之地,诞生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等人物,以及曾山、-等革命功臣;三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平安、吉祥、幸福的生活。天祥公园按照北山南水,前湖后溪,山环水抱,山水相依的空间构架建设。景点布置以水为中心,环湖而设。从南入口进入,我们能够欣赏到十二处漂亮的景观:云帆阁影、三屿环春、水车雅憩、田园秋实、青洲银鹭、浮光跃金、桃溪幽居、香荷听瀑、水巷古韵、书香竹影、重峦叠翠、正气松风。这十二处景观构成了农耕、手工、民俗、书院和正气五大文化版块,集中展示了庐陵传统文化。
(十)井冈山大学
学校座落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1963年因国家经济艰难停办。1977年恢复办学以来,区别历经了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吉安师范专科学校、井冈山师范学院(2000年吉安教育学院并入)和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吉安卫校合署办学)两个独立的办学主体。2003年七月,经教育部批准,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为井冈山学院,同时筹建井冈山大学,2007年八月,经教育部批准,井冈山学院正式恢复更名为井冈山大学。
学校现有4个校区,校园面积2553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4亿多元,图书馆藏书199万余册,“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
景点位置
江西省,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