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定南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22 14:55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定南县地理位置概述  
定南县,江西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边陲,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中央苏区县、东江源区县、赣粤边际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平安县。总面积1321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定南县常住人口209914人。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割信丰、龙南、安远七堡建县。截至2021年十月,定南县下辖7个镇。县政府驻历市镇。定南与广东山水相连,自古就是赣粤两省的咽喉要地、商贾要道,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赣粤高速、宁定高速、京九铁路和238国道、358国道、535国道穿境而过,赣深客运专线设定南南站,北上有始发列车,构成了集高速、高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交通网络。截至2020年八月,县境内设有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足球训练中心。  
二、定南县文化事业  
定南县加快建设定南县青少年宫、老年宫、影展中心、宣传文化中心、体育馆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以发掘客家文化为重点,做好文化普及工作。2018年,定南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9.12%。广播人口覆盖率99.36%。截至2018年,定南县有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  
三、定南县文化爱护  
定南县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定南瑞狮”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赣州市全境于2013年一月被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爱护实验区。  
四、定南县名字由来  
定南座落于赣州市最南端,与广东交界,因其位于江西最南端,扼江西广东咽喉,“岭表之所谓长治久安实赖其他”,故名定南。  
五、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起到食用、药用、瘦身、可防止经常见到疾病价值、定南客家“第一菜”美誉的“定南客家酸酒鸭”(又名酸辣鸭),其制作技艺在定南县域内传承了800多年历史,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枝独秀。  
定南客家酸酒鸭的制作技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当地饲养的瘦肉型菜鸭,杀后净毛清膛洗净;2、将鸭放入锅里煮熟,但不得蒸煮太久,以保其色、香、味俱全;3、起锅后,将熟鸭切成块状,摆放于盘中;4、将准备好的姜末、辣椒末、蒜末、食盐和当地盛产的纯正糯米酸酒等佐料放之碗中(俗称酸辣碗)搅拌均匀,随鸭肉一并上席;5、吃法:可将鸭肉粘佐料吃,也可把佐料倒入盘中拌于鸭肉吃。若能与灰水粄、鸭蛋汤皮骨等定南客家碱性糕点同时食用滋味更佳。  
早在南宋时期,定南客家人就有吃“酸酒鸭”的习惯,它以其独特的酸辣口味、重要的历史、药用、疾病防止和保健价值等特征伴随定南客家祖祖辈辈传承至今,早已成了定南民间习俗。该制作工艺现也早已普及千家万户。  
六、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酸菜(俗称‘擦菜’)的制作技艺”始于南宋。因为定南气候原因,决定了当地人喜吃碱性米制食品,而定南客家酸菜起到开胃、消食、生津止渴、价廉味美、经济实惠价值等特征,故对人体肠胃能具有酸碱中和效果,有助于健康。所以,客家酸菜早已成为了定南客家人一日三餐的主要小吃精品。该制作技艺在当地祖辈相传了800多年历史,早已成为了当地民俗。  
现在远销赣、粤、闽、港、澳、台等地区的定“南客家酸菜王”就是将定南客家酸菜倒进锅里,加上适量的高级植物食用油—茶油,按比例配以适量的食盐、大蒜末、辣椒、一些蔗糖、香料等,用温火炒熟,达到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酸味纯正、口感脆爽等特点,“定南客家酸菜王”便制作成功,然后将其打包、装箱,销往各地。  
七、定南客家哭嫁习俗(第三批省级)  
哭嫁(哭嫁实为客家女出嫁时的嫁之哭歌),是当地婚嫁习俗中客家方言与曲调(哭调)合一的独特民间习俗文化表现形式。该形式传承至今800多年历史。是客家女出嫁时深刻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亲友邻里感情的重要文化载体,并在当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为增进美满社会的发展具有了重要效果,因而,现在仍延续着该优秀传统习俗。其方言、曲调对研究中国唐宋时期中原文化(一般话)艺术起到历史参考价值。  
按哭嫁的传统习俗,客家女在出嫁前,有七天的“哭嫁期”。出嫁日,红衣绣鞋,由亲舅或族中多子多福长者牵着客家嫁女出闺门、进厅堂拜别祖上、父母,便与父母相拥嚎哭。这是特殊啼哭,是向亲友哭诉离别之情。此时,新娘边哭边唱“哭嫁歌”,歌词内容一是哭父母,于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哭兄弟姐妹告别手足情深;三是想到自我很快就要嫁到夫家,深怕自我难于适应新的环境而痛哭。这时,父母、亲友会随之流泪,嘱咐新娘归门后,抛去娘家娇气、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勤劳耕作。依照习俗,新娘在上轿前,其家人、亲戚要给新娘拿上轿钱,即“扎腰”。所以,新娘哭得越长久越动容,上轿钱就越多。俗话说:“新娘不哭、娘家冇福,新娘越哭越吉福禄,”就是这个道理。  
八、定南客家服饰(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服饰”源于唐末两宋时期,因为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民经过先后五次的大迁徙,南迁来到定南,同时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原市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接连不断交融之后,随历史进程,构成了独具定南客家文化特色,起到客家吉祥文化理念,所以,起到穿戴有用价值的定南客家服饰穿戴习俗文化形式,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独秀。  
“定南客家服饰”主要包括客家女人的衣着、帽帘、头帕、围裙、少年青少年戴的花帽及吉祥肚兜等。该穿戴习俗表现形式皆讲究文化内涵,即“吉祥”二字,同时也表达了长辈对子孙平安幸福、如意吉祥、长命百岁等美好祈愿。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节增添诸多的喜庆祥和的热闹气氛。  
“定南客家服饰”因起到其历史的传承性特征,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特征、有用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性特征,所以,“定南客家服饰穿戴习俗”实物起到相当重要文物收藏、历史人文研究价值。  
九、定南挑积(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是专治小儿消化不良、虫积疳积、腹胀便秘、焦躁咬手等小儿疾病的医治方法。  
“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疗法简朴,医师先将患者双手十指洗净擦干,用75%酒精(古时用烈性白酒或滚水)消毒灭菌,再区别将患者食、中、无名指、尾指用三菱针(古时用缝纫针、刺猬针或碎瓷片等)连刺四指撑面1、2指关节横面中点,再挤压针孔见一些淡黄色积液(俗称:疳饭)或一些血即可,再结合中草药口服(疳积草)效果更佳,视患者病情轻重,重者可在3-5天后再挑刺,便可治愈。  
挑积疗法源于中原针炙学,于南宋中原汉民南徙时传入定南,当时因医疗条件落后,故定南客家中医先辈总结了一项专治小儿疳积的传统疗法即“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其手法简朴、效果明显,配于中草药服用辅肋,疗效极佳,传承已至今800多年历史,日前,“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疗法乃在当地民间盛行。  
十、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制作食用灰水粄的习俗。因为其香脆可口,柔软而有韧性,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韭菜、大蒜,食用时佐以米酸酒、姜末、辣椒,因而吃后能具有壮阳补肾、健胃消食、软化血管、驱除风寒感冒之功效。故成为定南客家民间最常食用的特色小吃及走亲访友馈赠之佳品。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源自南宋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战火连天,大批北方、江淮难民迁徙赣南,到达定南后,发觉这里气候四季阴湿多雨、瘴气袭人,很容易得伤风减冒和风湿类等疾病。而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勤劳智慧的定南客家先祖接连不断摸索,便利用南方的主食大米磨浆后加入碱性灰水、菲菜、槐花等做成了定南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定南客家灰水粄”。因为定南客家灰水粄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韭菜、大蒜等配料,而且在食用时伴以定南当地特产的糯米酸酒、姜末、辣椒,所以在食用后对人体能具有壮阳补肾和治愈疾病等功效。所以,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一直传承至今,已800多年历史,仍显其勃勃生机。  
十一、瑞狮(第二批省级)  
瑞狮是定南客家每逢年节喜庆家家户户都指望瑞狮登门送瑞纳祥的民间传统文艺表演形式,距今900多年历史,该文艺形式早已成为我县客家民间文化习俗。  
明·隆庆三年,我县历市镇砂头村舞狮艺人、武秀才张赞香对“定南瑞狮”表演形式进行了较大改进,以《西游记》中“沙和尚引狮”为故事情节,以“进门狮、会狮和“四大引”(即:单引、双引、三大引、四大引)为表演形式,以“三下丢、七星板”等曲目为节奏,增添了大盘罗鼓,其舞蹈以跑跳投、蹲缩窜、滚摆蹬等动作,摹仿狮子多种姿态,时而惊慌闪躲鞭炮遁逃不止,时而冷静、试探、偷听鞭炮,千姿百态,舞姿潇洒,惹人爱慕,将“定南瑞狮”表现得淋漓尽致。  
瑞狮造型取南狮、北狮精华为借鉴,以崇尚客家奋进精神为理念,制造了抽象的“定南瑞狮”形象。非常是狮头造型:正面顶部有一王字,意为王者风范;额头前凸,聪慧透顶;眼睛暴出,眼眶铁线金描,神态雄威;鼻如悬胆,财气冲天;狮口大开、门牙威露,驱鬼避邪;给人以聪慧睿智、慈爱勇猛之感。背面上方绘有龙凤,意为龙凤呈祥;中部绘有八仙宝物、八仙题诗,彰显激发了客家儿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理念。  
十二、传统服饰(赣南客家服饰)  
“定南客家服饰”源于唐末两宋时期,因为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民经过先后五次的大迁徙,南迁来到定南,同时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原市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接连不断交融之后,随历史进程,构成了独具定南客家文化特色,起到客家吉祥文化理念,所以,起到穿戴有用价值的定南客家服饰穿戴习俗文化形式,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独秀。  
“定南客家服饰”主要包括客家女人的衣着、帽帘、头帕、围裙、少年青少年戴的花帽及吉祥肚兜等。该穿戴习俗表现形式皆讲究文化内涵,即“吉祥”二字,同时也表达了长辈对子孙平安幸福、如意吉祥、长命百岁等美好祈愿。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节增添诸多的喜庆祥和的热闹气氛。  
“定南客家服饰”因起到其历史的传承性特征,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特征、有用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性特征,所以,“定南客家服饰穿戴习俗”实物起到相当重要文物收藏、历史人文研究价值。  
历史渊源  
定南客家服饰穿戴习俗源于唐末两宋时期,因为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民经过先后五次的大迁徙,南迁到定南,同时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艺术带到这里。在与当地原市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接连不断交融之后,构成了定南客家文化特色。定南客家服饰,既起到客家吉祥文化理念,又具穿戴的有用价值。传承至今,800多年之久。  
1990年版《定南县志》中有记载:“清时男性中少数戴铜顶毡帽,多数戴布顶瓜皮帽。民国时期,少数官绅、文人戴礼帽,通常男性戴锁口缕叽帽,棉帽或以蓝布长巾扎头。通常妇女裹黑色皱纱,蒙黑布头帕。少数妇女发间插入银质装饰品,青少年多戴绣花帽,逢年过节或赴圩作客时改戴银铃绣花帽。  
主要内容  
定南客家服饰,是客家服饰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定南的青少年花帽。定南客家服饰图案朴实精美而又寓意深刻。客家人爱好用红、粉、绿、黄等明艳的色彩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从年轻到年老的女人都爱好把袜底、帽子、背带绣成漂亮的艺术精品。该穿戴习俗表现形式皆讲究文化内涵,即“吉祥”二字,同时也表达了长辈对子孙平安幸福、如意吉祥、长命百岁等美好祈愿。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节增添诸多的喜庆祥和的热闹气氛。  
2021年五月二十四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申报的传统服饰(赣南客家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十三、定南民间故事--黎氏鼎定公与长富定兴围  
座落于定南龙塘镇长富村锦背自然村的“定兴围”,为当地黎氏鼎定公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所建,距今约250年历史。“定兴围”坐南朝北,面宽44米,纵深28米,面积1232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面朝远处三案笔架峰,其风水格局上佳。同时寄予他对子孙们求官求财的美好愿望。黎氏鼎定公建成此围,因祈望围内子孙“兴盛发达”,便取己名“鼎定”之“定”,取“兴盛发达”之“兴”,遂将围屋取名为“定兴围”。  
相传,黎氏鼎定公因建围,特请来烧瓦师傅、木匠师傅和泥水师傅三人前来承建。三人得到了房东的热情招待;但这三人有个嗜好:都喜吃动物的内脏,鼎定公熟知其好,而每到初一、十五做牙祭时却不见这些美味佳肴,心存不快,建围时大做其手脚。实际上,三位师傅不知,房东已把这些他们爱好吃的东西做成了腊味,待工程竣工时再送给三位师傅;他们晓得后,感动不已,便将所做手脚一一纠正,围屋就此一帆风顺,人丁兴盛、富贵如意。  
现在走进“定兴围”,其围屋大门的徽派风格造型、上厅龛盒祭台吉祥花纹木雕物件、厢房屏门“四季瓶安”的镂雕艺术、轩梁上“松鹤延年、龙凤吉祥”的镏金飞彩雅韵和各门楣上的山水风景绘制等高超木雕艺术的制作与表现形式,无不彰显出黎氏鼎定公祈望围内子孙“兴盛发达”的美好期许,彰显出其当年东家的富有,更充分表示了鼎定公当年与三位师傅浓郁美满气息氛围。  
解放后,该围黎氏后代出有大学生若干,有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名牌大学生,当中有博士学位一人。总之,该围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都是客家先辈们价值观、人生观、审美取向和勤劳智慧的真实写照。  
十四、定南民间故事--黎氏一熹公与龙塘长富四角围  
龙塘长富四角围,由黎氏一熹公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193年历史。此围坐西朝东,面宽47米、纵深35米,面积1645平方米,其外墙青砖磨砌铺栋、四炮楼、硬山顶,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是集家、堡、祠、内院、水井、外坪等功效于一体、县内不可多得的客家方围。  
相传:龙塘长富四角围建造者黎氏一熹公,平日以打猎为生,家中养有一条聪慧智慧的猎狗,一日进山打猎,行至半路,忽觉猎狗并没有尾遂,便直呼猎狗其名,猎狗应声大叫,常常不到身前,一熹公心里纳闷,便回头追随狗声而去约130米,突被猎狗咬住裤角往旁边草丛中扯,一熹公随猎狗再行约50多米,蓦地发觉一大箱金银珠宝,便偷偷带回家中。一熹公偶得横财,一夜暴富,顿时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大财主。然一熹公生有四子,因长子英年夭折,故长孙自然成了祖父最亲最疼爱的人,日日朝夕与共。一熹公为防长孙以后无人关照,不但不让其他三子接近自我的钱房银柜,分家时更明一份暗一份地把大部分财产分给长孙。直到一熹公死后,长孙就将其钱财用于长富四角围建造,历时四年有余建成此围。后经180多年的家族兴衰,由原来长孙一户发展至今200多人的大族人家,可谓是人丁兴盛、心想事成。  
而最主要的是一熹公长孙建造的“龙塘长富四角围”以其悠久历史、独特的建筑形式、传统的客家围屋建筑理念、科学的围内结构、丰富的木雕艺术,起到其重要的客家围屋历史研究价值、较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9年被列为我县第一批客家围屋重要文保单位。  
十五、定南民间故事--九曲新围的传说  
座落于天九镇九曲村的廖氏新围,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距今424年历史。围屋前宽44.3米,进深32.4米,占地面积1435.3平方米,此围呈“囬”字形平面结构,为三进四厅、六井四炮楼悬山顶围屋,属典型的珠江流域黄土夯实、集家、堡、祠、内廊、外坪功效于一体的客家方围。  
相传:九曲新围风水宝地,坐西朝东,建于北南走向九曲河西岸的山腰墩上,背靠青山龙脉,下有东江绕围(因此围的“官腰玉带”);新围大门隔河东望,可见朝阳日出,远峰笔架连上四案。故有:“九曲新围为人丁兴盛、文贤辈出风水格局”一说。  
又据廖氏族谱载曰:“万历年间,新做应高公坟及钦公坟(在大石堡营场湾,美女抛梳形)地坟时,地师说:‘因我家有事,急须回去’叮嘱主人带领众嗣孙,打进筋看见大白石为止,暂等待时机;如遇有鲤鱼上树、马骑人、带铁帽的人路过时,及时进筋则大富大贵也。有一天上午,打进筋井看见了大白石,主人按地师说的等待良时;当天下午傍晚时刻,大白石蓦地裂开,泉水潮涌而出,空中现出满天通红,霞光灿烂,五颜六色,恰如黄龙吐珠通常,众嗣孙看得出神,一位老人说:‘奇怪,奇怪!蓦地路上有人手提鱼仔,背着小马崽和头带铁锅的,这正是名师所说的贵人来了,三者到场,快,快快,快,进筋!’大家一齐动手把筋骸抬进去,不到片刻,一切景象都已消逝了。事后不到几年,新围一位媳妇,身怀三胞胎,生下一个红脸、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婴儿,有人说:‘确是三将军再现世;但是未过满月,三婴已丧矣。于是,大众议论纷纷,说此事识破天机,我等虽住九曲河畔,但终非大海,哪能养活这么大鲸?惋惜!惋惜!真乃惋惜也!’”。  
九曲新围人口最多时曾有200多人居住,史上出过五品官,新中国成立后出有县团级干部,由此,实践证实了“九曲新围为人丁兴盛、文贤辈出风水格局”的历史之说。  
十六、定南民间故事--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  
老城镇黄砂口老围,由黄氏南山公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距今448年历史。此围面宽60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该围属五栋六纵四厅十一井、中大门两边各一小门的典型黄土夯筑悬山顶方围,这围、这村是我县历史上出有最多秀才的地方,故有“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之说。  
相传:黄氏南山公生性善良、纯朴、好客、为人慷慨,史前来到此地,以搭草寮放鸭婆为生。某日,一风水先生云游四海、寻龙探脉,路过此地,并在他家小住几日,得到热情招待。为酬谢主人的大方,临走时对主人说“此处乃风水宝地,如能在此建围,以后必有大富大贵”。从此,黄氏通过多年辛勤积蓄便在此开基建围,历时8年有余建成此围。  
更有传:黄砂口老围,外形如虎,围屋坐西朝东,背靠猛虎扑食龙脉,围屋的左、右砂山一前一后如猛虎两爪,形态威猛逼真,又有背靠龙家带印、美女照镜说;此围建于山腰墩上,下有溪水绕围,谓之官玉带;大门正对老城文昌阁与远处笔峰的文风格局;且大门为虎头形状,其上方左右虎眼挂有灯笼两只,每逢年节或初一、十五晚上灯笼发灯时,大门朝向一里外的黄砂角猪形围内所养的猪必嚎叫不止,因素是此围虎气生威之故,猪被惊扰生恐等现象。故以上风水文化格局构成了黄姓子孙思想理念精神动力与阳刚之魄,而使黄砂口老围人文昌盛、才贤辈出。  
根据相关推荐和族谱记载,史上,从老城镇黄砂村黄氏老围分出去的黄氏子孙区别在赣州市、南康市、信丰县、岿美山镇、广东和平县等地繁衍生息,多达四万人之多。四百多年来,他们特别注重习文尚武的传统理念,以至于出去读书、经商、做官的人都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逢凶化吉。所以,黄氏族谱中有如下记载“南山公重视子弟教育,后代子孙科甲显宦甚多。学宫成绩高等者多属公之后裔子孙,孙一娄一恒兄弟同科入邑庠,一娄,清顺治拨贡,授监军推官。一壁,庠生,广东南雄府千总。中仁,恩贡,广东南雄府保昌县训导。志上,广东和平千总。中亨,廪,诰封武德将军。中槐,赣镇后营千总。允爵,康熙戊辰联捷武进士,两广督标中军守备、嵩台大司马左军统帅,诰封武德将军。国梁,两广督标中军事务。允载,岁贡,南丰县训导。四琦,太学生,奉正大夫。恒红,清雍正癸卯第三名举人,联捷武进士,广西柳州提标左营中军守备,护理提督军门大厅参府事、江南宁波卫千总、淮安卫戍备。吉芬,乾隆庚子科文进士,四川奉节县、福建永定县知县;乾隆四十五年与朱昕、刘霖同篡修“定南厅志”。恒忠,康熙庚子拉武举人,江南宣洲卫千总。恒济,乾隆丙子科文举人,乐安县训导。黄砂口锡光,字心友,一门三举人;次子正琪,嘉庆戊寅科文举人,福建长乐、宁化、清流等县知县,福建恩科同考试官;道光五年,与父亲锡光和厅同知赖勋、丁春霖等重修“定南厅志”;三子正瑛,道光辛卯科文举人,推选知县正堂;正瑛之孙开先,举人,上犹县七品知县。炳焕,拨贡,安徽后选州判、省议员。黄敏,北京朝阳大学毕业生,民国中央军委军法处中将处长兼审判长。鹤龄,五品衔,信丰硕。冠三,日本东京都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兴国县知县。炳英,女,圣约翰大学毕业,上海市委机关干部学校校长,中央监委和国家教委委员,《红旗》杂志。炳英之子晓辉,美国博士,公之裔孙为作育人才,用文艳文正公遗产和捐资,于民国初年创办起私立天艳小学和私立文正小学,哺育出很多人才,故有“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之说。  
十七、定南民间故事--缪氏祖妈与水西黄屋围  
老城镇水西村的黄氏黄屋围,由缪氏祖妈提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7年),距今186年历史。围屋坐西朝东,前宽约42米,纵深30米,面积1260平方米,平面建筑构图呈“眀”字形,属两进三厅四井四炮楼、珠江流域黄土夯实悬山顶客家围屋。  
据当地黄氏长者口述:清·道光年六年(1827年),老城镇水西村的黄氏祖公娶来天九镇宾光村缪氏为妻(以下尊称:缪氏祖妈),缪氏祖妈过门后,看到夫家人多屋少,生活环璄差的现状,又因老城镇水西村位于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偏远山区,常常有山匪草冠入村掠侵,心里很是着急,心里盘算着需要在最短时内觧决住屋等问题。遂趁端午节回娘家探外家之时,根据娘家天九镇宾光村老屋厦围屋模样简单绘制了图纸,回到夫家,筹算夫家所存积蓄和自已私房钱的多少,便和夫君与家公、家婆一起商议决定做屋建围,因地至宜、量力而行,实施建造水西黄屋围。围屋建了三年后,因为工程资金不济,便邀约同族堂兄出资一起完成。因为此地风水环璄主管旺丁格局,围屋建好后,围内媳妇连年孕出双胞胎,短时家族人丁大发,出现人尖屋现象。故又在短期内集聚了雄厚资金,在河对面再建了一座水围,但因当时受当地徐氏大姓一坟风水祖地的影响而受阻,只得在该建好的水围基础上,续建四座炮台的龙椅屋,才得以解决当时人多屋少的问题。近200年来,围内一直丁财两旺,由此围迁出移居的黄氏子孙多达600多人,史上还出有文、武秀才、处级干部和百万富翁若干,通过子孙们的不懈努力与抗争,最终,徐氏哀落,被迫迁居它处,现在,此围黄姓子孙有近20家已在县城开基做屋、繁衍生息。  
十八、定南民间故事--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的传说  
座落于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公路边的“井坑口曾氏六角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距今133年的历史。此围座北朝南,前宽26米,纵深38米,总面积988平方米,平面结构呈“冒”字形,“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由前院三厅五井四炮楼与后栋花楼两炮楼组成,为单门河石灰砌悬山顶、集家、堡、祠、内廊、外坪等功效于一体的客家六炮楼方围。  
相传:清·光绪初年,因当时老城至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到九曲码头一路是定南--广东龙川、广州等地主要的陆路与水运经济交通要道,而天九镇天花村西隔老城县城60里,东距九曲码头又有10里之遥,故天花井坑口常常草寇出没、横行乡里,当地曾氏宗亲曾多次商量在附近建围欲在现避土匪搔扰抢夺。一日,有一路过此地的风水先生,行至现“井坑口曾氏六角围”地基处,立于面朝正南方对旁者曾氏说:“此处风水尚好,若在此建坐北朝南的围屋,其大门朝着直来的河水必可大富”。这么,更激增添了曾氏宗亲在此建围的信心,于是,即将请来设计师博,将围屋设成防御能力最強的炮楼四层、房屋三层的六炮搂围屋(又名:六角楼)。并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秋月开始建围,因为建围心切、资金充足,结果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便把“井坑口曾氏六角围”顺利建成。事后,还特请来客家民间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鲤嫲龙等文艺形式隆庆乔迁。之后的133年来,围内的曾氏宗亲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人丁兴盛,再也没遭过山匪草寇的搔扰抢夺了,很快便凭着开设天花圩集市的区位优势和曾氏人多矢众等优势,他们勤劳耕耘、努力经商,于是,天花村很快就成了漂亮富足的家园,更有了“天花市、曾霸圩”一说。觧放后,该围多出读书人、经商者居多。  
十九、定南民间故事--三姓结义共建团龙围  
龙塘镇忠诚村墩上的团龙围,是由当地胡、郭、钟三姓结拜兄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同建,距今208年历史。此围前宽43.3米,纵深43.3米,面积1875平方米,忠诚团龙围背靠西面草牛山形,大门北朝广远开阔的六案猴岽山,墩下南流的两小河在此交汇,可谓“只见财来,不见财走”的聚财格局尤如“官腰玉带”,寄予了他们对子孙追求富贵的美好祈愿。  
相传:忠诚村墩上团龙围,是当地胡氏、郭氏、钟氏三姓从小共同长大、桃园结义的金蘭三兄弟一起筑建。建围之初,三兄弟一直想一起合建一所围屋以延续胡、郭、钟三姓子孙世代共好,便合计看好这方宝地,请来风水先生堪舆建围选址,先生观址后,喜道:“你们三兄弟早就看好这块宝地,若要建围,按理围屋需背靠西面草牛岽龙脉,厅堂正东,大门朝北,保定你们世代共好、子兴孙旺、宏图富贵”。三兄弟听后甚是欢跃,欣然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初冬聚款、筹料、备图开始建围,经过五年艰难努力,顺利建成三姓团龙围,于乔迁吉日,在大门之上书有对联曰“两水合流居接团龙绵世泽,三姓共建莺迁华屋振家声”,橫披为“世代共好”。  
忠诚村墩上团龙围,经过210多年的风雨春秋,由当初的三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人,当中,还出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充分验证了风水先生的预言。而三姓结义共建团龙围的美好传说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颂,为当地的美满构建与安宁起到其历史意义,由此,2009年忠诚团龙围被列为我县第一批客家围屋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二十、定南县过节习俗  
农历年二十五日起  
腊月二十五日,是客家地区“入年架”的日子。“入年架”后,客家人都聚精会神筹备过年事宜。家家户户进行大扫除,室内室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添置年货准备过年。接着一连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炙酒、买年货、做年糕、煎油果、炸肉丸、卤鸡鸭等。  
年二十八、二十九  
到年二十八、二十九,家家贴春联,贴门神。从这天到年初三或年初五晚上各家点灯照明到天亮,俗称“点年光”。  
年三十  
年三十为统一“敬祖公”的时间,家家户户挑着竹装的三牲、斋果、酒、菜等,到祖祠祭祖。  
年三十当天,“老嫩大小”都会穿着新衣着,村子里锣鼓喧天,鞭炮放得非常多。一家老小团坐一桌吃“年饭”,饭后还要给小儿童发“扎年钱”。  
年初一  
在客家地区,正月初一凌晨打开大门,有的地方又称接财神。过去每年挑选吉时,现多以零时为准。大门一开,鞭炮声马上响成一片,万爆齐鸣此起彼伏。人们竞相欢叫,热闹非常,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天还未亮,到处燃放鞭炮,人人说好话,互相道贺。一早,金狮队敲锣打鼓,串村过户,到每家“拜新年”。  
年初二  
年初二,是客家人转妹(娘)家、探亲访友的一天。家家热情待客,处处谈笑自若,说不尽新年快乐。  
年初三  
客家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三为“穷鬼日”,这天不走亲戚。客家人常说“初一初二不洒扫,初三大扫除”,说的正是年初三大扫除“送穷鬼”的风俗。  
年初一和年初二最近两三天,即使居室、庭院的地面堆满厚厚的爆竹屑、烟头、糖果纸等垃圾,也不可以扫地。客家人认为在最近两三天内扫地,会扫走家中的财气。仅仅有年初三那天,才会把垃圾彻底干净地清扫出去。这是过去传统的客家人期望摆脱贫穷的愿望。  
年初五  
初五日,俗称“出年架”,表明年已过完了。客家俗语“年过初三四,各人打主意”,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准备投入生产或出门谋生了。  
跟随外出工作的人更多,在一些地区,原定清明祭祖的风俗会被提前到春节期间,人更齐更热闹。比如,在部分客家地区,称年初五为“开小正”,意为这天开始走出节期,能够开展家族祭祖活动。  
年初七  
年初七,客家人素有吃“七样菜”的习惯,尽管不同的地区七样菜不大相同,但都是用它们的谐音来图吉利、平安。  
客家地区流传一句俗谚:“吃了七样菜,各人做零星”,意味着吃了七种菜,就要开始干活了,所以年初七吃“七样菜”,实际也是年后的一种开工仪式。  
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过正月半那天像过年一样,以三牲敬神祭祖,人来客往,吃丰盛的菜饭。  
二十一、定南县饮食习俗  
1、灰水板:灰水板是纯绿色食品。在老家,每逢亲戚家办喜事,作为亲戚都要做好灰水板配同其他礼物共同去恭贺。  
2、汤皮:赣南农家常吃的一种待客零食,由纯米浆倒在竹簸箕上做成烫皮晒至半干,然后放在炒热的沙中加热至熟。板干,成品呈片状,入口脆酥,凉置则柔韧,香味独特,是客家人待客和自我食用的可口点心。  
3、炒东坡:取猪大肠洗净切成段,用本地的一种特殊酸菜即醋果子作为主配料,再加其它佐料爆炒面成,色泽素雅,滋味酸美,人口滑嫩,是一道颇具地方风味的佳肴,因食用时耐人咀嚼,意味深长,犹读苏词,故称炒东坡,俗称为醋果子炒大肠。  
4、鱼饼:鱼饼是赣州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菜。做法是将草鱼去皮剔骨,剁成肉茸,加入薯粉和适量的盐水,用手接连不断的搅拌,使之产生韧性,然后用小勺舀入滚油锅内炸成乒乓球大小即成鱼饼。  
5、软汤皮:以大米加水磨成浆,置于簸箕内,搪成薄浆,入锅内蒸熟即可食,可随意加佐料或置浆内共同蒸熟。或伴熟搪皮吃,也可将熟搪皮切成小块或丝条,晒干备用。丝条多用水煮,俗称水搪皮或搪皮丝。  
二十二、定南县著名景点  
(一)九曲长滩  
定南县九曲---长滩风光游览区古语云:“江西九十九条河,仅仅有一条通博罗”,这条河就是定南县的九曲河。九曲河是定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与发源于安远三百山和寻乌鸡笼嶂,同为东江之源,由于河道流经博罗湾时呈“九”字形,故名九曲河。进入游览区,但见烟波浩渺,山峦叠翠,白帆点点,四季如春,宛如进入桃源仙境。其主要景点有天成桥、客家山寨、月光岛、亚热带原始植物群落、九曲电站和长滩电站。  
(二)4A景区.九曲度假村  
定南明骏九曲生态保健旅游度假村座落于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河畔。毗邻赣粤高速、省道定广(路段),省二级公路直达度假村。距定南县城约18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会务、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1999年八月建立并取得相关批准。2009年获批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蓝天的高远,白云的飘逸,竹海的神秘,江河的秀美,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天然画卷。这里便是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快乐天堂——明骏九曲生态保健旅游度假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九曲度假村是1998年十二月由江西明骏(香港)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国内首家集生态保健、体闲旅游、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度假村。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2009年二月一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告,九曲度假村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九曲度假村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度假村座落于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九曲河畔,距离县城18公里,距离深圳320公里,距离广州338公里,有粤港澳“后花园”之美称。  
九曲度假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九曲河为东江之源,九曲度假村依山傍水,景区占地面积近3千亩,森林覆盖面积达80%,年均天气温度19℃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5%,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0万个/立方厘米以上,比城市多50—100倍,是天然的大“氧吧”。  
九曲度假村风景如画,设备完善。有望江亭、同心树、养生湖、千米峡谷、东江飞瀑、河道漂流、钟楼、青少年娱乐城、小猪表演、九转相思径、客家围屋等主要景点,每个景点均融入生态保健的理念,既巧夺天工,又美满自然。有独具匠心的客家吊脚楼群,有提供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清风饭庄,有烧烤场、露天篝火会场、休闲保健娱乐中心、会议迎接招待中心等,是休闲、保健、疗养、度假、办公的最佳地方。  
九曲度假村以生态保健为主题,以客家文化为特色,以流金岁月为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构造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魅力。自创建以来,度假村持续荣获“首届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度假村”、“中国旅-业十大影响力品牌”、“2006年度百姓爱慕的‘江西百景’”等殊荣。  
有诗为证:九曲山庄座岭中,围龙古屋展新容。竹楼简朴镶金玉,场馆珠辉绕绿从。戏浪驾舟男女勇,弯弓跑马壮青雄。养生湖里翁妪乐,百鸟鸣春童稚拥。健康产品延年寿,世外桃源逸兴浓。  
景区名称:江西明骏实业有限公司九曲度假村简称九曲度假村  
2地址: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九曲度假村  
(三)定南九曲河  
九曲河是赣州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  
以下是描写江西定南县九曲河的文章:  
阳光明丽的春季,九曲河畔,山起舞,水欢歌。漂亮的九曲河,张开热情的双臂,笑迎八方客商来。九曲河畔,人潮如云,机器轰鸣。山低头,水让路。高峡出平湖,明珠缀两岸。九曲河畔先后建起了九曲、长潭、转塘三座水电站。“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长富、平岗、长滩、茶园山四座大桥,为两岸人民架起了一座座奔小康的金桥。九曲河通广东,条条竹排下老隆(广东龙川县城),陆路难行,交通闭塞,只靠竹排木船往返广东已成老黄历。京九铁路、定广公路、赣粤高速公路,让封闭的山村与外面精彩的世界相连接。车流、人流、物流,如九曲河,川流不息。九曲度假村声名远扬,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九曲情大型演唱会”上登台高歌,《九曲情》唱响大江南北。山里山外的奇花异卉云集九曲度假村,大江南北的特色鱼苗落户九曲河。红鲤白鲢,青鱼黑鱼,在清澈的河水里游览,嬉戏。竹排像野鸭一样在明镜似的湖面上荡漾,摩托艇鱼鹰通常在水面上飞来飞去。靓丽的客家妹子划船戏水,鱼儿像害羞的少女,摇头摆尾溜进了深潭草丛。瞟一眼穿红披绿的客家妹子,哟,多水灵!真是沉鱼之容,闭月之姿……九曲度假村,山明水秀。翠竹依依,柳丝绵绵。片片竹叶,亲吻着湖面,粼粼波光,如轻歌曼舞。两岸青山,相映在碧波荡漾的河套里。竹楼亭阁,独具匠心,跑马划船,任你游玩。好山好水好风光,游客如云,流连忘返。九曲河酒店,河鱼香喷喷,在城里哪能吃到这原汁原味的美味佳肴。九曲河黄酒甘甜醇香,让你心醉神迷。清清的九曲河哟,酿出一壶壶好酒,酿出了两岸人民甜蜜的好日子。川流不息的九曲河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勃勃生机,滚滚财源。  
(四)定南围屋  
定南围屋(含车步虎形围(含方氏私塾)、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含郑氏私塾))  
定南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一部分,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境内,保存各种客家围屋200余座。定南地区,“围”作为民居,最早见于清初。围屋在赣南大量出现,并构成规模和特色是在清代中晚期。民国后,定南围屋便少建造。  
定南围屋包含车步虎形围、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等,不同于闽西永定客家围屋,定南的围屋明显的是头,即以虎头为门面。所以为虎头围屋,又叫虎形屋。凝结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9年三月七日,定南围屋(含车步虎形围、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  
定南县差不多各乡镇均有围屋,多用生土夯筑墙体,屋顶形式多为悬山,为其他县所少见。定南的围屋,常为夯土墙,屋顶多为悬山。围屋的外墙体,大多常 采纳“金包银"的砌法,表层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一厚,内墙层则垒筑三分之二厚的土坯或生土,这主要是为了加固墙体和出于防御的需要。  
不同于闽西永定客家围屋,定南的围屋明显的是头,即以虎头为门面。所以为虎头围屋,又叫虎形屋。定南的“虎形围屋”是赣南众多的客家围屋中唯一 采纳肖形构思的建筑,是赣南客家建筑文化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个案。赣南全部的围屋前都有一口水塘,主要具有净化污水和应急救火的效果。  
明远第围,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集家、堡、祠、内院和门坪五者功效为一体的赣南客家围。平面呈矩形,面阔62.85米,进深37.54米,占地面积2359.39平方米。围内对称主体建造,前后分三进三厅两井,共构筑住房168间,可住200多人。  
车步虎形围座落于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方屋排,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虎形围外呈方形,坐西北朝东南,前宽40米,纵深33米,背靠虎形龙脉青山,建筑造型为昂首坐视的虎形,大门塑导致虎头形状,并所以而得名。虎形围的建筑设计包含了两层含义:对内,则寓意着围屋的主人虎虎有生气,无往而不胜;对外,则彰显出赫赫虎威,神圣不可侵犯。  
太公八角围为八座炮楼围屋,座落于定南县历市镇太公村新屋塅,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系太公村郑氏先祖万佐公父子所建。太公八角围坐东朝西,面阔60米,进深31.7米,面积190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矩形, 采纳砖木、石木、土木混合结构。太公八角围是一座集家、堡、祠、门坪四者功效为一体的方围,它的外立面为高峻的砖土混合墙。因为围后的山体、门前的良田所限,围屋只能往左右两边发展,所以,八角围正立面建有四座炮楼,后立面建有四座炮楼,均为三层高、二层顶部砖叠涩出檐、玄山顶四坡水结构。整座围屋仅前栋一大门,两边各有两小门,体现出极强的防御功效。围屋中轴线上,分布有上、中、下三座厅堂,上厅是祭祀地方,厅内有下坐鼓形石墩、上顶轩梁的木结构柱6根、若干吉祥花纹木雕窗。在厅的两侧构筑住房136间,可居220余族人。  
(五)定南巽塔  
定南巽塔,俗称矮塔,座落于赣州市定南县老城朝山上。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  
塔建于明代崇禎十年(1637),系八角七层楼阁式塔,用花崗岩砌筑,高十五米,底层西北向辟门,门上石刻横书“青云峰”三字,叠涩出檐。知县钏大成、教谕方立倡建。是贛南惟一明代石塔。先前石塔七层被雷击掉上面二层,剩五层,现塔已维修复。  
古时定南老城有四大景点:一宝塔、二文昌、三台山、四口塘。巽塔周围山一律平顶,山峦连绵却构不成笔架之势。文峰不在,于是便“生”了这巽塔。巽塔于2005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  
(六)文阁亭  
文阁亭座落于定南县老城镇黄砂口村。2018年三月,发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地点:定南县老城镇黄砂口村  
爱护范围:文阁亭东面20米以内,南面20米以内,西面(文阁亭正门)20米以内,北面3米(马路边)以内;面积:1359.4平方米。  
建设操纵地带:爱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文阁亭建设操纵地带各方向与爱护范围一致;建设操纵高度:13米;建设操纵地带面积:1359.4平方米。  
(七)初石桥  
定南县唯一的一座古廊桥初石桥(也叫柱石桥)座落于鹅公乡柱石村。柱石村原来属于乡级建制,2001年撤乡并入鹅公镇。  
柱石村距定南县城38公里,南连广东省和平县。初石桥是当年赣粤古驿道交通要冲,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已有137年的历史。初石桥长16米,宽5米,由于它是定南县最早建造的单拱石桥,故名“初石桥”。能够想象,以桥得名,无论是以前的柱石乡还是今天的柱石村,以前的名字都应当是“初石”二字。  
初石桥桥基及桥面用桐油和石灰浆混合剂黏合砌马石条而成,牢固如磐;在桥面周遭用10根朱漆镏金的木柱搭建起两地通商交往时遮阳、防雨、小憩的游廊。  
初石桥是定南县唯一仅存的桥亭结构建筑物。从建造之日起,这座集桥、廊、楼、宫等功效为一体的初石桥便成了造福千秋的通衢要道。今天,柱石桥依旧漂亮完好地屹立在柱石河上,成为赣粤边境上一道自然与人文美满相宜的传奇风景。  
爱护范围:以初石桥东桥头为基点往东4米(马路)以内,北方向2米以内,南方向12米至2层土木民居,西桥头为基点往西4以内,北方向12米以内,南方向8米至2层土木民居;面积:711.2平方米。  
地点:定南县鹅公镇柱石村  
爱护范围:以初石桥东桥头为基点往东4米(马路)以内,北方向2米以内,南方向12米至2层土木民居,西桥头为基点往西4以内,北方向12米以内,南方向8米至2层土木民居;面积:711.2平方米。  
建设操纵地带:爱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初石桥建设操纵地带与爱护范围一致;建设操纵高度:10米;建设操纵地带面积:711.2平方米。  
(八)丰背赣粤湘边纵队驻地旧址  
粤赣湘边纵队驻地旧址座落于定南县岿美山镇丰背村古地叶屋。  
1945年十一月,东江纵队第3支队转移到九连山区进行游击战争,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成立了中共九连山区工委。部队为便于活动,对外改称为九连山人民自卫总队。陈泽平、张新各率1个中队先后进入定南三亨的古地、古坑、丰背、棉被埂、板埠、左拔、溪尾等地活动。1946年六月,东纵主力北撤山东烟台,留下吴毅、王彪、林镜秋、陈实棠等57名指战员秘密转移到定南三亨的古地,成立了中共九连山区暂时工作委员会,吴毅任书记,同时成立粤赣边人民义勇总队,分成3个小分队分散隐蔽。当中第3小分队由吴毅率领,在三亨的古地、古坑、丰背、棉被埂、五花嶂一带活动。1947年春,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九连山区工作委员会,严尚民任书记。1948年十二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决定成立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中共九连山区工委升格为中共九连地委。1949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简称“边纵”)正式成立,由活动在粤赣湘边的革命武装统一整编而成。粤赣边人民义勇总队改编为边纵东江第2支队,郑群任司令员,钟俊贤任政治委员,黄中强任政治处主任。支队领导住在古地叶屋。东江第2支队成立后,仍以三亨为主要活动区域,一直保持到1949年八月定南解放,才所有撤到广东境内。  
为弘扬先烈们的光荣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粤赣湘边纵队”卓绝的革命精神,定南县人民政府和岿美山镇人民政府斥资200多万元对古地东江第2支队驻地旧址的房屋、道路进行了维修和重建。现在,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定南县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由于和布衣山谷密切地连成一个整体,又是休闲度假和旅游的好去处。  
粤赣湘边纵队驻地旧址系土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部分崩塌,已做简单修缮。  
地点:定南县岿美山镇丰背村古地叶氏老屋围19号  
爱护范围:“丰背粤赣湘边纵队驻地旧址”大门(东面)外延28.6米,后墙(西面)外延0.5米,左墙(北面)外延0.5米以内,右墙(南面)外延0.5米以内;面积:2223.5平方米。  
建设操纵地带:爱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丰背粤赣湘边纵队驻地旧址”建设操纵地带与爱护范围一致;建设操纵高度:7.5米;建设操纵地带面积:2223.5平方米。  
(九)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  
地点:定南县岭北镇龙头村肥丘组191号郭氏围屋  
爱护范围:“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大门(西面)外延4.7米至水塘边,后墙(东面)外延1.8米至土木民居,左墙(南面)外延2米至土木民居,右墙(北面)外延15米至2层土木民居边;面积:1613.8平方米。  
建设操纵地带:爱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建设操纵地带各方向与爱护范围一致;建设操纵高度:6米;建设操纵地带面积:1613.8平方米。  
(十)莲塘农民协会筹备处旧址  
地点:定南县老城镇老城村莲塘城内下黄街西花厅37号  
爱护范围:“莲塘农民协会筹备处旧址”院门(东面)外延1米至民居边,后墙(西面)外延0.6米,左墙(北面)之外墙为界,右墙(南面)之外墙为界;面积:830.4平方米。  
建设操纵地带:爱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以“莲塘农民协会筹备处旧址”建设操纵地带各方向与爱护范围一致;建设操纵高度:7米;建设操纵地带面积:830.4平方米。  
(十一)车步农民武装暴-动-总指挥部旧址  
地点: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新屋下村民小组钟氏古民居老厅  
爱护范围:“车步农民武装暴-动-总指挥部旧址”主体建筑大门(北面)外延0.6米,后墙(南面)外延0.5米,左墙(东面)外延0.6米,右墙(西面)外延0.6米,院门四周之外墙外延0.6米;面积:396.2平方米。  
建设操纵地带:爱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车步农民武装暴-动-总指挥部旧址”建设操纵地带各方向与爱护范围一致;建设操纵高度:7米;建设操纵地带面积:396.2平方米。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