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安远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22 14:3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安远县地理位置概述  
安远县座落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南部,位于长江水系赣江上游和珠江水系东江源发源地。截至2019年末,总面积2350平方千米,下辖8个镇和10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安远县常住人口为346435人。安远县辖10乡、8镇,151个行政村。安远是客家民系聚居地,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县内居有汉、畲、回、满、壮、高山6个民族。在明代中晚期,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茶区构成的采茶歌、采茶灯表演逐一发展成为了赣南采茶戏。  
二、安远县历史文化  
安远文化底蕴深厚。明朝大学士安远县知县宋濂在安远开风气之先,其提倡的儒雅、好洁、自信、笃学、好客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安远九龙嶂是赣南采茶戏发源地。明朝中期,安远茶农在茶叶生产、贸易过程中创作了集歌舞于一体的采茶灯,清代中后期逐一发展成为赣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赣南和附近周围省市。1979年赣南采茶戏被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茶童戏主》。传统剧目《睄妹子》、《补皮鞋》、《钓拐》、《老少配》历演不衰,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史化遗产。21世纪初,安远县采茶文化迎来繁荣的春季,先后整理创作出采茶扇舞、采茶健身操等采茶文化产品。  
楹联文化厚积浦发,中国第五个、江西省首个“中国楹联之乡”的安远,处处布满着浓浓的联韵,构筑起安远国学文化的家园;南乡大堂音乐流传于安远南部,是一种源流失考的在红白喜事上吹奏的佛教音乐,喜则欢快、璀璨、悠扬,哀则凄切、悲凉、忧伤;有200多年历史的五节瑞龙,地方色彩浓郁,给人民带来美好的祝愿;原建于北宋绍圣四年的无为寺塔六面九层62米,巍峨挺拔,高耸入云,见证了安远佛教文化的繁荣;鹤子郭氏汾阳堂简朴大气,雄浑厚重,是安远起到秦汉时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永镇长廊瓦桥凝聚了安远先民杰出智慧和高超建造技艺;东生围、丹林围、恒豫围等一批客家古代围屋体现了客家建筑的独特风貌,被称为汉代坞堡活化石。县内尊三围革命遗址是土地革命时期唯一以客家围屋作为战场工事的历史遗存。红色的土位于处展现着安远人民勤劳、勇敢、智慧、自信的精神风貌。  
三、安远县生产习俗  
县内生产习俗因土质、气候、资源因素,南中北片多有差异。全县粮食种植以水稻为主,番薯、玉米次之。塘村、双芫、高云山、三百山、鹤子、天心等乡镇山林面积较大,蜜源丰富,养蜂业久盛不衰,香菇、木耳、笋干等一直为有名的传统农副产品。全县粮食作物普遍莳双季水稻,冷水田、沙质田,一季中稻占主导地位。天心、长沙、重石等乡镇的沉积沙质土壤,不耐旱,上半年以种植早稻为主,下半年各种植耐旱作物。  
四、安远县正月种竹习俗  
  “立春”后,天气温度回升,笋芽萌动。“春分”大量出笋。“谷雨”笋难成竹。因为正月笋芽尚小,移动种竹时,笋芽不易伤害,若小心起竹小心栽种,通常当年种竹当年可出笋,易成林。县内种竹,多择正月。被移栽的种竹,又称祖竹。祖竹应选准头年生的母竹。从竹杆由下向上,第一节竹枝,若是一支,是公竹。有两支,乃为母竹。起竹时,竹根不得少于两市尺,尽可能带土,爱护根系。切梢时,保留五节竹枝,切口尽可能留长竹筒,装满水塞紧杂草。种植时,竹根摆放,应按原来朝向,放上基肥,回土踩实,倒一桶水,搭上三脚支架,定根促长。前述为苗竹的栽种。苦竹、班竹、麻种等竹的栽种方法亦然。 
五、安远县鱼塘搭放习俗  
“乌流鲩”防水獭  每年“春社”前,渔农购买鱼苗时,都会选购若干尾“乌流鲩”(青鱼)搭放防水獭。水獭为鱼类主要天敌。鱼塘搭放了“乌流鲩”可起防獭的效果。据说,“乌流鲩”不吃草,习惯池塘四周回游。当其游过的地方,表皮的分泌物散发水中,獭闻而生畏,逃之夭夭。于是,鱼类得以爱护。  
六、安远县添犊与买牛习俗   
当母牛快要添犊时,主人会加倍注意,有些小心的农户,会看护助产。当牛犊产下后,胎盘要即将拿开,防止母牛吃掉。由于母牛吃下胞衣以后,会断少奶水,不利小牛生长。小牛“三朝日”,主人会带上三牲、香烛拜社观,祈求社观保佑。同时,还会让母牛歇息一个月,谓为“坐月”。“坐月”期间,加强母牛的营养,让其吃糖酒稀饭等精饲料。满月以后,每日早晨团好饭团喂小牛,谓为傕膘。当耕牛买回之后,主人也会于“三朝日”拜社观,并在社观旁边的树上系上一根牛绳,拜请社观协助看牢,防其逃走,早日落栏。  
七、安远县后龙山、水口边种竹木习俗  
 屋场后面称为后龙山,前面或左右的河道或池塘,称为水口。后龙山和水口习惯为村民共有。后龙山,通常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禁山令,长期封山育林,不同意所有人擅自砍伐,否则会依禁令处罚。水口边,多栽树木,通常以黄竹为多。由于黄竹生长紧凑蔸大,便于固堤,加上生活取之方便。鉴于以上习俗,屋场的门前屋后古树、翠竹蔚成风景林带,为居住环境平添了几分幽雅。有些地方的古树还成其标志。  
八、安远县春社不做田习俗  
“春社”距“立夏”约个半月,还处于早春,气候偏寒。“春社”日,非常是遇风雨天气,农事再紧不做田,让耕牛歇息。依照常识,做田耕牛,必定发热出汗,若遇风严寒雨,牛易伤风感冒。故有春社不做田一说。  
九、安远县惊蛰炒谷花习俗  
“惊蛰”为万物萌动季节。“惊蛰”过后,应对早稻浸种育秧。为了降低虫害,清除虫源,大凡“惊蛰”日,县内农民会将种谷、玉米混和,置锅内用细沙热炒,爆裂开花,指望禾米丰熟。  
十、安远县食新习俗   
乡村早稻收割新谷登场后,为庆丰收,农民家家备办酒宴,邀请亲朋好友聚餐,称为“食新”。南片雅称做禾堆。宴席丰盛程度,不亚于逢年过节。  
十一、安远县做下山习俗  
与“食新”相近,是木梓下山后举办的一个仪式。经营油茶山的人在寒露和霜降期间,会请“木梓客”采摘油茶。采摘完毕,主人宴请宾客,称为“做下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多数油茶山改种果树或荒废。做下山也慢慢降低。  
十二、安远县开工祭神做牙祭 习俗  
 凡烧砖瓦、炭薪,或进山做香菇、砍伐运输、建筑、开山做工程、采矿、专业锯板、水运竹木、兴建庙堂茶亭等开工日或逢农历的初一、十五日,村民皆会买乳狗或鸡祭山神、土地神(社公)、河神、天神,祭衰恶神恶鬼,求神灵保佑一帆风顺,人身安全。然后聚餐,以示庆贺,俗称做牙祭。  
十三、安远县居家饮食习俗  
 县内市民的主食以米饭为主,一日三餐,晚上加班吃夜宵。早餐通常不炒菜,城镇市民多吃包子、面条、粉干、烫粉、米果、三鲜粉、豆浆等;乡村市民因受条件所限,早餐大多为粉丝、粉干、稀饭等。中晚餐较为讲究,经济条件通常的,副食有什么吃什么;经济条件好的,讲究荤素匹配,重营养,一荤一素一汤一干菜,吃饱吃好。遇有婚嫁、做寿、搬迁等喜庆节日,主人会在正餐前端上米果、粉丝、艾蛋等食品供宾客食用,俗称“吃茶”。  
大甑饭,快要米洗净,倒入大锅,煮成半熟捞起滤干,盛入饭甑急火蒸至盖缝出气无水,或吃了无硬心,解释生米已变成了熟饭。此法煮饭,人多人少适应,去除了米汤不糊嘴,不干不烂,香甜适口,称为“大锅饭”。  
焖饭,即用锅将生米煮成半熟,端锅倒去米汤加盖,拔除灶火,用余热傕熟。这么煮法,多无锅巴,握之成团,松手蓬散,饭香扑鼻,香甜适口,口感甚于饭甑所蒸米饭。  
竹筒饭,做法是取两头有节的竹筒,一头保留竹节,另一头挖一小孔,将米倒入灌进适量清水,架火烧饭,待香气扑鼻,取出竹筒破开,随心吃用。此法烧成的饭,吃了别有风味。  
“钵仔饭”,做法是用陶钵盛米加入清水,然后放入锅内蒸熟,此法简单方便,定人定量。伴随生活水平上升,新炊具接连不断应市,县内市民煮饭改为高压锅、电饭煲。煮饭省时少力,新鲜、卫生、清香,令人食欲大增。城内高档酒家饭店,有归真返朴,怀旧追踹的重操“钵仔饭”作业,颇受食客青徕。  
十四、安远县喜庆饮食习俗   
县内南部、中部、北部喜庆饮食习俗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差异。相同的是,菜肴皆以猪肉、鱼肉、禽肉为主料,豆腐、蔬菜为辅料。菜肴数量,中片和南片,通常十碗四盘或八碗四盘。中片十碗四盘上菜的顺序是假燕、禽肉、酥鱼、红烧肉、鱼丸、猪肉皮、猪肉丸子、什锦菜、海味,四盘为炒猪肉片、炒禽内脏、油炸大块鱼、炒海蛰片。跟随生活水平的接连不断提高,常以烧皮肉、红烧猪蹄、红烧狮子头,取代传统的大块猪肉。席间,边吃边上菜,下道菜上桌,撤去前道菜。南片十碗四盘为假燕、炸鱼、禽肉、鱼丸、红烧猪肉、蝴蝶鱼、肉丸、汤丸、豆腐炸鱼块、杂脍菜,四盘为炒猪肉丝——炒海蛰皮 ——炒鱼块——炒肠杂。南片的丰盛筵宴,往往以约2斤的整块熟猪肉取代红烧肉,谓之炆碗。席间,持续上菜不撤碗。北片筵宴,以大块红、白猪肉和油煎豆腐条为基本菜肴,辅之其它蔬菜和佐料,菜肴数量以十二或十六碗居多。20世纪80年代,县内女宾赴宴有分菜回家的传统。因“菜”与“财”谐音,在乔迁新居、房屋竣工及祖坟告竣时,约定俗成不带菜回家,意为不带走主人的财气、财富。筵宴酒水中北部多以酿制水酒、蒸制米酒为主,南片以“吊酒”上台为多。20世纪80年代后,啤酒、白酒和饮料慢慢走上喜庆餐桌。  
十五、安远县丧事饮食习俗    
故人出殡后的第一餐,不上荤菜,以豆腐、节令蔬菜为为主,菜肴碗数逢单,俗称吃“斋饭”。故人葬后即入土为安,依照喜事之俗操办筵宴,大宴宾客,筵宴菜肴和婚、寿、喜、庆一个样,以鱼肉荤菜为主,其它蔬菜为辅料,俗称“做好事”。  
十六、安远县居住习俗   
境内市民多为客家民系,大都聚族而居,住房款式起到客家建筑特色。住房结构多为四扇三间、六扇五间、上三下三、上五下五。四扇三间、六扇五间的房屋款式在乡村最为经常见到,皆为双层楼房,纵向有四面或六面墙体,一排三间或五间,居中1间略大为厅,两边房屋成对称罗列,款式紧凑慷慨,通风透气,采光好。上三下三样式,上下两排平行,每排三间,上排、下排居中一间为厅,称上、下厅,两厅之间置天井采光,天井两侧设廊,上厅设屏风和神龛,下厅前墙设大门。上五下五样式与上三下三样式相同,只是房间数量更多而已。县内北部市民喜建一巷两排房,俗称“渡水”。样式为两排房相对,中间有天井,门檐下设廊,廊设楼梯,分上渡水和下渡水,上下渡水楼廊相通,外围部分设吊脚走马楼。20世纪90年代中后,乡村旧有的四扇三间、六扇五间、上三下三、上五下五样式慢慢淘汰,被别墅式楼房所取代,城镇市民则住分层式楼房或独立式别墅,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建筑用料由钢筋、水泥、火砖代替了原来的土砖木料。  
堪舆风水
县内市民建房、办厂、造坟有堪舆做风水的习惯。建房讲究要背靠青山有来龙,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两侧包抄,前有溪流曲水,远有案山,视野开阔。曲水环屋而出,谓为顺水,出口忌正对或斜对房屋。若溪流向外延生,谓之反水。所以多取顺水。两侧包抄,宜左高右低,向内回拢,避开右边高的白虎向,取左边高为衬龙。向外则冠反沙,反沙为相克。朝向以座北朝南居多,冬暖夏凉。  
十七、安远县祭祖敬神习俗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境内市民有敬祖敬神的传统。届时,通常由各户家长或老成男女,备上“三牲(猪肉、鸡肉、鱼肉)”、水果和香蜡烛,在先祖牌位和神坛前敬奉。这么例行敬祖,是让后代效法不忘先祖神灵,让祖宗积阴德于后裔,求神灵保佑平安。  
十八、安远县庆“三朝”习俗  
 小儿童出生后第三天为“三朝日”。这天,接生婆会亲临“月子房”,看望母婴,了解她们产后的身体素质,视情换药,同时用艾苗、姜苗烧水,帮儿童洗澡,用熟红蛋轻滚婴孩头部、胸部等部位,换上外婆送来的新衣着、裤子、帽子和袜子,主人给接生婆送上红包。“三朝日”,主人皆备办佳肴,酬谢前来“送三朝”的亲朋好友。盛大的邀请宾客范围更广,筵宴规模更大,甚至请乐师奏乐庆贺。热闹处,母婴会露面见客,接受吉祥赞语。  
十九、安远县过岁习俗  
儿童一星期岁时,会以不同的形式庆贺,谓之做“过岁”或“对岁”。这天,相关亲戚备礼到堂,做外婆的更是满挑礼物前往,礼物通常是全套童装、裹裙、红背带、鸡蛋等食物和童车。周岁以后,境内城乡市民有过生日的传统,年年生日年年庆这种情况在城镇较为盛行。有的逢一才会庆贺一番,这种情况多见于乡村。  
二十、安远县生日习俗  
 六十一岁以后做生日称为做寿。这种寿庆,非比通常。由于,作为寿庆其本人,年过花甲有的功成业就,名满一方,有的数代同堂,儿孙颇有出息。“三朝”“过岁”和“做寿”,因地域习俗相关,车头以南的中片和南片时兴做“过岁”和“生日”,每岁即庆。北片则时兴“三朝”。  
娶亲、生子、建房称为人生三大喜事,需要大庆一番,筵席需要办得慷慨风光。除外嫁女、三朝、满月、生日、对岁、十一星期岁及做寿都爱好大摆酒宴庆贺。20世纪80年代以后县内每年考取大专院校的家庭盛行升学酒宴。  
二十一、安远县依辈分命名习俗  
境内市民各姓氏成员的冠名,古代由名和字组成。单姓取名,以三个字为多。复姓取名,多为四个字。不论单姓复姓,各皆依辈分确定,字通常不依辈分。名当中的“辈”,各姓氏多放在“姓”后的第一个字。一个辈代表了一个世系,“辈”按纵向前后定尊卑,越往前,其“辈”序越高,越往后,其“辈”序越低。高者为尊,低者为卑。同一辈中人丁多者为盛,少者为弱。女人通常不标明所序的辈分也不入族谱,不入碑。  
二十二、安远县修族谱习俗  
 境内市民以姓为单位修族谱,自古有之,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局限接近的几个屋场,有的涉及一个县,有的涉及几个县,有的跨省,有的全国联修,并牵涉海外。境内市民各姓的族谱续修,次数多者,未超十次,普遍六、七次。安远各姓的族谱,“文革”视其为“四旧”,毁弃甚多。20世纪80年代,各姓氏修谱之风再起,县内各大姓均成立修谱理事会负责组织、撰写、汇编。族谱载入姓氏源流、始祖生殁、墓葬遗像、后裔支派、世系(字派)吊线、分布、迁徙、名人轶事、鸿丁、配偶。同时载入修谱理事及赞助名录。  
二十三、安远县节令习俗  
县内市民有相当多节庆,习俗各异。时间最长、最为盛大的是“过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过“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结束。一过冬至,城乡市民开始陆续做香肠,制腊肉,做“炒果”,煎豆腐,搞卫生,做过“年”的多种准备。“小年”前后,在外工作的匆匆归家团聚。春节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挂对联,贴门神。喜炮声时隐时现。娱乐庆典的打马灯、唱花鼓、三脚班、舞龙狮等团队走村串户,活跃于城市乡村,迎春接褔。春节期间族人亲朋好友喜互拜新年,祝福平安发达。已出嫁女儿大多在此期间回娘家看望父母兄弟姐妹。年初二,新婚闺女偕新郎必然要回娘家探望父妈妈族,谓之“转门”。转门新妇婿在转门期间受到岳父亲族最热情的迎接招待和礼遇,女婿转门必坐首席无可替代,转门接餐的酒席盛大热情,由岳父家族从亲到疏逐家先后承办,岳父承办第一天转门接餐摆宴依次后推。元霄节,将新春庆典推向高潮,挂灯笼、观花灯等娱乐节目,年复一年。元霄节的晚上,鸣喜炮,放焰火,城镇乡村此起彼落。正月十四、十五两个晚上,由十几二十几甚至几十人组成的“香火龙”,在唢呐、喜炮、锣鼓声中,游街串巷,走乡入村。所到之处爆竹相迎,拱手道贺。  
小年   
农历十二月廿四送灶神,过小年。二十三子夜,家家燃香烧纸送灶君回天府,祈求灶君上天向天神奏善事,多降吉祥。小年过后为纳了年阶,至除夕,诸事讲究顺利,行动须慎重,讲话求吉利。家家打扫卫生,置办年货、炸豆腐、做年糕、冻米糠等,亲戚友人相互馈送年礼。  
除夕   
 为一岁中最大节令,人称年关。农历十二月三十(月小即廿九)为大年日、除夕日,正月初一为春节。因是年关交替,所以此节令无人不器重。境内市民过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是洗刷门窗、整理环境、打扫屋宇、清理餐器等,搞好环境卫生,多数人选在腊月十五日,用竹尾扎成长扫,将厨房、正厅、房间里外打扫一新。二是庆祝丰年,食、穿、用基本上样样要齐全,年前大办年货,用具添置一新。三是合家团圆,无论外出多远会在年前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同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年画。大年夜,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年初一男女老少穿着一新,相见皆讲好话,拱手相贺。除夕夜和年初一的晚上,持续两夜照长明灯,意为驱鬼避邪,年年平安,事业辉煌。  
春节   
年初一,户户摆设香案,点烛焚香放爆竹,祈求一年平安发财。挑选“大利”方向走动几步,谓之“出行”。早、午餐多数人吃素。民间艺人开始走村串户表演舞龙、舞狮及灯彩。家家做米果茶点,相互请茶敬酒。国家机关团体举行团拜,组织慰问值勤的干部职工、公安干警、武警官兵。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兴吃元宵(汤圆),意为新年圆满结束。晚上家家放烟花、焰火,直至深夜。  
清明节  
 在“清明”当日或前后,对始祖和系祖的陵墓进行维修、清扫,祭醮。祭醮用的鸡,不必母鸡,必用雄鸡。祭坟周围撒纸钱。以家庭为单位,对已故亲人的坟地,区别扫墓。乡村挂纸醮坟,在时间上,尽可能避开“寅”日,由于十二地支“寅”之生肖为“虎”。人与虎为相克,以这种推。祭坟少不了宰牲杀鸡,有虎也有碍阴人领祭。建国以后的“清明”节,会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到烈士陵园进行奠扫纪念,久习成俗。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宗族、姓氏为单位,由族人长老牵头集资清明祭祖之风颇盛行。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有端午大似年的说法。节前,亲戚朋友之间相睄,亲戚馈赠蒲扇,用于驱蚊纳凉。家家户户采摘配制端午茶、做蕉叶粄、包粽子,家家户户备办佳肴。在大门小门插艾叶,房屋四周和内室墙脚及床底下均喷雄黄酒,以防毒蛇。用多种香料配上一些雄黄,做成小香包,让小孩佩带,谓之避邪。用草药熬水洗澡。端午节后天气趋热,大人小孩能够下水游泳,小儿童能够剃光头。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每年的这天祭祀亡灵,会以团体或个体进行。团体多以屋场为单位,邀请和尚,吹鼓手,做道场为亡灵颂经。是日下午“烧纸钱”。所谓“烧纸钱”,将列祖列宗和各户亡灵的钱包和全部祭品,于厅厦大门外统一焚烧。建国后,因无公堂田公堂山经济实体,团体“烧纸钱”活动自然停止。但七月半“送钱”习俗一直保留。若某人已故且入葬。“春社”的“拦社”又已履行,那么,亡灵生前的直系亲戚,会将冥纸、阴币、纸制衣帽等祭品,装入钱包、冥箱、冥笼内,并携一篮米果、粑和一只“青头水鸭公”,送到亲戚家里,焚烧寄哀,谓之“送钱”。通常烧钱时先宰杀鸭子,将血滴于钱包封面,让亡灵领取血包。祭后鸭子,亡灵家眷不可领用,让来人带回。“送钱”所送祭品,因时势之故,今人不限古习,还会让“阴人”享用“阳人”生活方法,经焚代赠给其以“电视”、“冰箱”、“洋楼”等纸质仿制品。  
中秋节   
俗称团圆节。节目前亲友相互馈赠月饼,节日夜备佳肴盛餐合家团圆欢聚。饭后在庭院设香案供桌,向明月供献月饼瓜果,合家拜月赏月。月朗星稀,亲人间、朋友间座在桌旁,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一边讲故事,小孩喜唱“月姑姐、月秀姐,请下姐姐排年纪……”的歌谣。中秋是团圆节,月要圆,吃的月饼、柚子、桔子也要圆,寓意团团圆圆。  
重阳节   
旧时乡老结伴登高,饮酒赋诗,插菊花、朱萸。现时兴炸薯包、芋包和会餐。  
立 春  
 旧时,立春日贴“迎春接福”楹联或贴“春”字,立春时分焚香点烛,鸣放爆竹,祈求一年平安吉庆,称接春。知县到社稷坛接春,在田中犁田一圈,并由侍从刈青一担带回,名日踏青。现时,在立春时分鸣放鞭炮以示春季来到。  
春 社   
又名“官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官社日。祭祀土地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二十   
是日在路旁烧香烛,供米果,祈求蛇神约束众蛇不侵人畜。  
立 夏   
立夏日家家做艾叶米果或备丰盛菜肴聚餐。  
六月六   
是为“天贶节”,传说是土地晒银子的日子。在此日翻晒冬衣等。农家备酒菜食新米,名日“食新”。设香案摆上几串成熟的稻穗、豆子和菱角等物敬奉米谷神。  
十日朝   
农历十月初十,做米果、备酒菜庆丰收。  
冬 至  
 旧时,村间聚众“谢冬”,也叫“谢社”,供祭品答谢社稷神恩。  
二十四、安远县社交礼仪  
婚嫁礼仪  
 婚礼已趋向文明。但通常娶嫁庆典都要择选日期,称为“拣日子”。吉期确定之后,向亲朋好友发出请柬,布置好婚房,备办必要生活用品。然后用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将新娘接回,举办婚礼。婚礼由德高望重的尊长或择一位先生主持。通常的程序是,(一)新娘到时,鸣放鞭炮,奏乐宣布婚礼开始,(二)新婚夫妇向尊长、亲友行鞠躬礼;(三)新婚夫妇互行鞠躬礼;(四)单位领导、尊长、来宾讲话,致贺辞,新婚夫妇致酬谢讲话;(五)娱乐活动。(六)婚宴。(八)礼成。新式婚礼形式多样。参加婚礼者,送上红包或礼物。新娘归门时,女方派若干人陪送。有的青年履行结婚手续后,之外出旅游代为婚礼。有的不旅游,不宴请,履行结婚手续后,迎接新娘进家门。  
旧式婚嫁礼仪程序繁琐,县内各地礼仪形式各异,然而以下程序基本相似。  
(1)议婚阶段。先由媒人牵线,来往推荐情况,撮挪说合。双方允许,男方向女方索取庚帖,称为“八字”。即女方将女儿童的出生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组成,写于红纸上。男家认为双方八字相合,请媒人与女方商定聘礼款项。款项包括聘金、物资及其它。  
(2)定婚阶段。男女双方约定聘礼后,进入定婚阶段。青年男女互换信物(凭据)。男方要向女方送上部分聘金(长金礼,即货币)、三牲及其它聘礼。中片和北片称为“兜饭”,现称睄节(补睄端午或中秋节)。“兜饭”时,男方还要向女方的相关亲眷捎上礼物。“兜饭”后,婚事为正式定下。  
(3)归亲阶段。男方将择定归亲日期,红纸写好交媒人送入女家。女方有无异议,给回帖由媒人转男家。归亲前两三天,男方应将所定聘礼送到女家。归亲的前一天女家举办筵宴,男家由接亲执事和乐队,以马灯、彩童引路,抬着衣物食品等来到女家。女家迎进厅厦敬祖后,翌日,将衣帽、鞋袜、糕饼、妆奁,让男家随接亲抬去。出嫁前夜,新娘由“引凤”为其开笄,用丝线绞去脸上汗毛,剪齐额发,修整眉毛,俗称开面。当天晚上,母女皆哭。第二天,新娘浴后,身穿礼服,头盖乌云帕,由乐队、花筒簇拥,一对男女挽扶大哭步入祖堂,拜别上轿。到了村口,双方同时点回花炮归家。接亲到家,长花炮相迎。轿置祖堂大门米篮,待新郎开门后,有对多子多女或儿女双全夫妇,将新娘引入祖堂,撒下子孙豆,更衣拜堂。此时,先生几唱赞语,与一长者红蛋相交。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后,拜祖宗、拜天地、夫妻对拜,后来进厨君,见父母和亲友。北片另有一俗,相见时,新娘给亲属一双“上贺鞋”,对方给新娘子喜钱。此时,普遍设宴,规模数台至几十台不等。酒至半巡,还有抹花脸助兴之习。凡赴宴者,送礼、送红包,各人自便。筵宴结束散客,男家谢媒,一封谢金一桌菜,并由新郎为其背伞送一程。马上,媒人回赠红包,于是各自归家。  
(4)书(盒)和对子。旧时嫁娶,为助雅兴,男方去迎亲时,去一书盒。盒内所装,皆为红纸礼单之类,当中有一比对联,这比对联为上联。有的还将上联另书花轿门右边。要女方回书(回对子)。所回对联,要依男方对联之意、联律、组词、音步、平仄、对仗合拍。女方所回下联(对子)一式两款,一款放入男方书盒,一款墨书于花轿门左侧,与右侧对联成对而归。若男方出现违背联律,或女方所回对子谬误百出,或难于配对,受罚不算,还被笑话。  
(5)闹洞房。归亲当天晚饭后,娶亲东道摆上茶果,或者上酒上菜。参与者,多为年轻人,也有老者坐阵,以防出格。比较文明的闹法是:边吃边谈,边炮制闹的新花样。平常是请出新娘和新郎给大家筛酒、唱歌、跳舞、推荐恋爱过程甚至要新人当场亲嘴,同吃一颗糖,同喝一杯酒,同抽一支烟等。闹暖房时,若新人羞于洞房不出,参与者则要想办法以胡琴、箫管、花筒、鞭炮、吟诗作对等,到洞房门前三请四请,直到请出为止。  
(6)转门。翌年春节后,娘家会依年前去柬的日期,派人将新婚男女请过去,称为“转门”。转门后回的时间,普遍在元霄节的次日。南片和北片有些地方于元霄之前。转门时,除岳父家宴请外,岳父本房眷亲也会宴请。同屋场较疏人家则备茶点相待。转门时,新郎处处座上客,新娘随陪。新郎新娘返家前,向岳父家庭发请柬,并为亲眷家小孩送去若干闹元霄的烟花等玩物。回时,所接餐亲眷家家挑上礼物,将新娘新郎送到家门。同时其岳父必定前往,并要打发红包、稻谷和其它的贵重礼物。岳眷来后,男家以礼相待,通常岳父会留宿几天,其它眷客当日回去。岳父返家时,婿家也打发其相当礼物。  
做客礼仪   
走亲戚、访亲访友,在安远皆称做客。客至,主人热情迎接招待。顾客坐定,主人将食物如粄干、花生、花豆、蕃薯干、水果家常特产上台,顾客就席小吃。紧接着一碗粉丝,两个荷包蛋盖面,每人一碗。此道待客,俗称“食茶”或“食点心”,且通常不上酒菜。来客者,其为首次来的小孩或年少女子。主人会在大门外,点放冒烟小火堆,让其跨火入门,意为“避邪”。临别时,主人打发红包、衣物、玩具之类。做客时间有讲究。探望病人当择上午饭前,月尾和下午不去。送“过岁”,通常择月之上、中旬。赴宴做客,宜用餐前赶到。俗语“做客莫在后”。用餐不粗鲁,吞吃无声,每碗菜去筷,当挟面前处,不可以从别人筷子上方伸去,更不可以插入碗心翻菜挑吃。否则,人谓无教养。饮酒吃菜,按侍酒人套路,礼让行餐。人家筛酒当停筷。不超量饮酒,不跨台要菜。同时,用餐、散席也当循“安席炮竹”、“散席炮竹”响后为好。首席未坐定,未离席,其余宾客将稍等为雅。入席时,与主人拱手道贺,离席退场,主宾握别或拱手道别。做客讲究仪表。大体穿着时新或整洁,容貌修饰得体切时。民间宴席 主席设置,颇有讲究。一律以纵向罗列,不论纵行几台。上序一台为主席。主席左为1 2。若纵行三排,中排序一为主,余二排为次。次序排定为,1为首,类推定位是6 4 1 2 3 5或5 3 1 2 4。若纵行两排,为4 2 1 3。每台下首为3 4或2 3席。两侧为陪席,当中一人服侍筛酒、接菜、递烟。不管何种酒宴,不容忽视主席和首席的确定。礼仪疏忽,引发非议。甚者,起哄闹事。首席设置,通常为:嫁娶首席:舅公。小孩三朝:外公,但老外公、老舅公不可以坐,嫁娶亦然。洗尘接风首席:所接对象。升学首席:启老师。拜师出师首席:业师。建筑首席:木匠或铁匠。丧葬首席:亡人生前外家。做寿首席:通常寿者本人。官场首席:级别高者。姓氏或屋场、房族未请外宾的酒宴首席:字辈高者或德高望重者。转门首席:被请女婿。  
礼仪红包   
 婚、丧、嫁、娶、建房、造坟等,除给相关人员正当的工资酬劳外,还要给礼仪红包,称为“利市”。“利市”钱包多包少,因地因时代不同,各有差异。“利市”钱不讲价,以地域习俗而定,有种说法,凭东道慷慨,拿得出手。“利市”钱,皆用红纸包好,绝对不可以用白纸。“利市”金额不适合元、十、百的整数,得衬上逢2、6、9的零钱,谓有“出头”。为好事逢双、高升、久久长,若以1、3、4、5、7做出头数,为不吉利,意为逢单,“4”谐音为“死”、“7”谐音为“绝”。所包“利市”若“4”和“6”两组成,也算违俗意为“四六货”不成器。给“利市”钱的时间,因事而定。艺人的给法,通常在做某事之前,或刚动手之际。给做顾客,通常在临别时。给“利市”钱,通常由东道主履行。“利市”受领方,须当即施点头礼,回敬吉利话,给主人“好兆头”。建房“利市”大体有“起脚”、“安大门”、“上梁”等,给的对象,平常为木工、泥工、地理。告竣做圆屋酒时,木工在大门正中“长生角”瓦首处钉“五色布”,泥工也于此处提壶筛酒于瓦槽,标志“大进水”,地理手握雄鸡呼赞(有些地方,木工、泥工也例行呼赞)。鞭炮停后,主人以米盘托“利市”呈于对象,并领受吉利话。  
睄年、睄节  
  每年的端午、中秋和春节,城乡市民在亲戚之间、致亲好友之间有彼此携礼相睄的传统。睄节的礼物,通常有三牲、水果、糕饼之类。另外礼品中通常应有的时候令特征的东西。睄端午节,应有粽子、蒲扇。所去之家,若有小孩,应备个香包,女儿若头年或当年嫁过去,还要备个麦笠(草帽)。中秋节,少不了大月饼,对方若有老前辈,通常又会送上若干好糕好饼,以示尊老。建国前建国初睄年,因贫困,少有鱼肉,普遍用一壶猪肉汤代替“三性”这是常规的睄年睄节。通常是晚辈睄长辈,下级睄上级,朋友之间相睄属礼尚往来。女儿归门后的第一个年节,通常是父母睄女,并备有猪肉、鲜鱼和善鸡,第二年则为女儿睄父母,礼物相似于父母睄女。首次相睄礼物的接纳,北片有俗语“母睄女,拿来看;女睄嫒,领一半”,意思是说母睄女的礼物不可以接收,女睄妈妈的礼物只能收一半。中、南片地区仅限于母睄女,睄的目的是告诉人家,嫁过来的人是有外家、有父母,欺负不得的。但是随后又构成了女照样睄母的习俗,意为孝敬。  
二十五、安远县禁忌习俗  
逢年过节禁忌   
节令禁忌颇多。如不可掉筷子、破餐器、倒油瓶、说不吉利话语等。年初一白天,当家人不可上床睡觉,会崩田堪。初一十五不骂人。正月不取债。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不食荤。八月初一君生日不斋。“分龙日”不挑尿桶。  
语言禁忌   
打霜(降霜)应说“打白露”。因“霜”与“伤”谐音。人故,不可以说“死”应说为“多谢”或“谢世”“升天”“仙逝”等。下票忌说落票,雅说“落米”。水运排筏之人,称筷子为“串条”“排篙”,忌说筷子。忌喊“浑号”“绰号”。北片、中片“生崽”,俗说为“讨饭佬”,生的是女孩,应说“千金”或“讨人家格”。小儿童长得“美丽”、“体胖”应说“很绳(丑)”“很瘦”。死人出殡日,不可以说“埋死佬”,应说“做香火”。  
出行禁忌   
 五人三姓莫行路,三十六人别过渡。初三、十三、二十三,路上有钱莫去拿。做客七莫去八莫归,妪翁做客当日归。路上不捡鲤,水中不捡麂。年初一不出行。双方归亲偶然相遇,向高处避让者为吉利。进山从事砍运者,出门前若生口角并咒“死”、“绝”、“翻”、“跌”、“断”、“破”字眼,宁愿歇息一天或在家从事其它劳作。路上遇狗交配,吐口水避邪。成年男子不进妇女月子间。七月半俗称“鬼节”,夜不出行。  
丧葬禁忌   
依历书不择“带路日”“带路时”,否则出殡行葬,死者会带走生人的财运。生者忌碰触故人耳朵,碰了触了死人会做鬼闹事。故人入棺,生人当节哀,忌抱棺抱尸痛哭,古谓主凶。出殡时,抬棺或其它人被棺材头碰撞主衰。路上遇送葬宜远避,忌正面相碰。大雨淋孝子,伤孝子元气。行孝期间,孝子不进他人家,古俗百三十天内不理发。做坟送茶,忌送包粄、花生、蕃莆籽,行餐菜不上酿豆腐。做外属奔丧,忌用孝竹殴打孝男孝妇。做完葬事,和尚不留宿。  
嫁娶禁忌  
 攀亲重异姓,忌本姓本族男女结婚。“八字”宜相生、忌相克。定聘红纸,整张只能对开不适合切断,带白边也得保留,谐白头到老。归亲忌“带路”。忌者,带走女家财和运。新娘拜别忌不哭,回亲人数忌逢单。忌由两块布做成的“长花鞋”,“打落衣”、“乌云帕”应黑布做成,陪嫁箱笼所装东西少了“糕仔”更忌。“糕仔”谐音“教崽”,意于归后生儿育女,有教养有出息。结婚后,夫妻来娘家做客,不可以同房。忌在娘家生儿童。  
理发师禁忌  
 理婴孩“满月脑”,头发不可以丢在地下,而是应当放在红纸上,让主人带回,或是帮主人当面放于祖堂的大门顶上意为高升。领受主人“利市”钱,回敬“长命富贵”等好话。无赞语人称不吉利。理发后头发散乱地下,其小孩生病,易引发责难,甚至被人冷落,理发职业难于稳操。为老人理发,未经允许,忌剪彩眉。为人剃须,只能站在侧边进行,忌当面剃须。  
木匠禁忌   
木匠为人制作家具,若受伤,血污忌沾木料和已成品的具物上。迷信的说法,容易招惹凶象。做房子的门窗、高度、宽度要过“法尺”(指旧时尺码)的“官”“本”“财”“义”“绝”……,居家门窗,通常合“财”“义”,忌合“绝”“病”“离”……等不吉利的字眼。其它房子的门窗,究竟合何字眼,则依房子的性质和用途而定。制做橱、柜等的“法尺”也然。做“双合”大门,“门神追”无阴阳八卦,内眉中心少“无极”图案,也列为匠忌。  
铁匠禁忌   
不准吃酿豆腐和包子粄。说是锻造的用器夹炭多,难成器,枉成次品。  
和尚禁忌  
 平常,和尚和道士同去人家,为之一忌。凡熟人酒宴请柬,平常委派家眷前往,和尚本人前往赴宴则引发非议。若为故人做道场,“送神”“撤灵”后,不准留宿,小酌当夜出走。临走通常不与主人寒喧“再见”道别话语,由主事人履行礼仪后悄悄离去。和尚和道士通常信守本行,不跨做“地理”“算命”行业,又忌担当婚嫁寿庆等喜事的主事礼生。  
泥匠禁忌   
新砌砖墙,不适合靠物,因砖湿浆稀,若斜靠木棍之类,砖易错位墙易斜,从而影响质量。停工时,工具忌用水洗,只能擦干。说水洗易洗走买卖——无人请。  
裁缝禁忌  
 剪刀利、指甲长的话语,其它场合寒暄无所谓。若在裁缝店,或请裁缝做衣着,当说及剪刀利指甲长,裁缝不悦,是对裁缝巧为偷布的影射。  
屠师禁忌  
 宰小猪、病猪、母猪的屠师厨工,易招惹忌嫌,大凡指这种为不正当的手艺人,由于宰小猪、母猪,损失了猪源。宰杀病猪,导至病源传播扩散,影响生猪生产和我们健康。婚丧喜庆,厨师应一刀将猪杀死。复刀或猪还会走动,被视为宴庆不吉利之忌,当即让主人内心留下伤心阴影。婚庆时,男方去女方的猪肉聘礼,皆为厨师操刀所定。送去女家猪肉,忌含猪嘴下腔、猪肺,且猪尾巴被割掉;例行的“被嫁”、“掌输”、“掌判”等礼仪猪肉,篾穿“背脊”等,皆为大忌。此俗中、北片较讲究。  
做客禁忌  
 去别人家做客,扫地、洗头、茶水乱倒,说不合时宜的话语,都为俗忌。主人敬酒,要起身端杯谦谢,酒席上不可以说食饱了,应说喝醉了,否则为忌。吃点心的面子蛋,除非主人盛情非让你吃掉不可,甚至用筷为你揭烂,通常不适合全都吃光。吃东西时不适合松裤带。不适合将衣袖卷得老高,不可以站起来挟菜。对辈分高者谦敬,对同桌人亲和。忌宴席上说是道非。  
二十六、安远瑞龙(第三批省级)  
瑞龙又称纸龙、五股龙,是江西省安远县中部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民间舞蹈,是一种头、腰、尾五节互不相连的民间龙灯,瑞龙头、尾各一节,腰三节。  
瑞龙通常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表演前要进行传统的祭龙仪式,村民们手执龙灯,敲锣打鼓来到河边摆上供品、点燃香烛、燃放鞭炮、祭拜龙神,进行“拜水开光”仪式,然后到各个村庄进行表演。它的舞蹈动作较简单,舞步以小碎步和跑跳步为主,摆出“天下太平”字样。舞龙的动作内容包括东君赞语、盖水波浪、舞水爪钩、织竹壁、结字、走圆场等几个环节组成。  
据安远县欣山镇修田村民间老艺人杜利民(1911年生)推荐说:“瑞龙在当地流传了十一代,最迟在1800年左右就产生了。”据1993年版《安远县志》:“安远城南有一座九龙山,山高水清,云雾缭绕,盛产甘美清香的九龙茶。九龙山原叫九顶山。相传,古时九顶山下有个穷苦的后生,常独自一人上山砍柴。一天,他来到山中,忽见山顶五彩缤纷,祥云缭绕,九条金龙从云中飞出,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在潭中戏耍,时隐时现,百态千姿。正当他看得入迷时,一阵山风吹来,云消雾散,九条金龙无影无踪,而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九棵翠绿的茶树,迎着阳光随风摇曳。后生感到奇怪,回家后便将金龙变茶树之事告诉乡邻。大家听说后,纷纷上山观看,只见九株茶树亭亭玉立,绿光闪烁。众人便采摘茶叶,回去精心炒制。茶叶芳香扑鼻,闻之欲醉;茶水甘美清香,醇厚无比。于是,人们纷纷相约上山开荒种茶。茶农把九顶山改名九龙山,将茶称之为九龙茶,将潭称之为九龙潭。一传十,十传百,九龙茶的奇闻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马上传旨赣南道台,选九龙茶进贡朝廷。从此,九龙山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清代,安远人依照此传说编创了瑞龙这种民间舞蹈表演节目,并接连不断演绎充实,寓意了龙来生瑞、瑞到增福、瑞气盈门、五福归堂等含义。  
二十七、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源远流长,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构成于明末清初,至今约有四百年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载:“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在九龙茶山,茶农们为了解除劳作的辛苦,为了传递相互的情感和信息,而引吭高歌;茶农们还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的时候,以民间灯彩的形式,走村串户,自娱自乐。于是,“采茶歌”“采茶灯”便应运而生。赣南采茶戏正是在,“采茶歌”“采茶灯”的基础上汲取赣南其他民间艺术逐一构成发展起来的。  
至明末清初,赣南采茶戏已构成了一个有行当、有独特表演风格、有音乐特点的地方剧种,并且还有职业的班社,并先后传至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台湾等地。到解放初期,赣南采茶戏已有传统剧目百余个,有的已失传,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俗称“四大金刚”的四出大戏:《四姐反情》《卖杂货》《上广东》《大劝夫》。还有被人称为“四小金刚”的《睄妹子》《补皮鞋》《钓拐》《老少配》。  
赣南采茶戏音乐丰富多彩,现有三百多个曲牌。其风格特点十分鲜亮,旋律优美抒情,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起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根据其调式、弦路和功效效果的不同,分为“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四大类,简称为“三腔一调”。当中“斑鸠调”更是享誉全国,被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采纳,“长歌”定为《十送红军》的基调音乐。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特别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平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的特色除了音乐外,还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三绝”,即: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另外,“丑行当家”的表演形式,也是一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一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多是一些烟鬼,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慧伶俐的乡村少女、少妇。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多为喜剧。它不靠完整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而是靠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表演唱腔取胜,百看不厌,久演不衰。《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妈妈的爱》等新剧目,区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昔日的山茶花,今天开放得更加烂漫。  
二十八、南乡大堂音乐为  
安远县孔田镇,古称太平堡。宋乾道四年建东林寺。几经兴废,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于孔田镇上官村再次重建东林寺。东林寺是安远南片最大的寺庙,当时寺内和尚十多人,吹鼓手多人相配套。1952年,东林寺遭火烧毁,和尚四处流散,吹鼓手多为本地人,回家为婚丧喜事吹奏佛教音乐,受民乐的影响,后构成安远南乡民间大堂音乐,有10支曲牌,俗称“十大调”。据考,四海八方均无此乐。  
南乡民间大堂音乐始于孔田镇,以孔田镇为中心,流传到附近周围区域。此乐以唢呐为主,各种弦乐和弹拨乐为辅的民间吹奏乐。现留传下来的仅仅有10首曲牌:1、阴反阳2、倒水莲3、蜻蜓点水4、随手调5、鸦鹊过排6、四大金刚7、赐喜8、三金殿9、普天乐10、乱弹山。  
二十九、安远欣山过火炼(第四批省级)  
“过火炼”又称“下火海”,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一项绝活,源于道教正一派中的混元派红头道士(“阳师”)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在民间的庙堂、宫观进行表演,用来祭祀神灵、驱邪镇煞,祈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它既汲取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先秦的方仙之说,又吸纳了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等学派思想,是道教混元派文化遗产的结晶,因为贴近民间群众生活,不但流传于国内,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盛行。  
“过火炼”是由师傅一人或师徒多人,甚至信教群众代表一起参与表演的一项绝活。表演者也叫“红头道士”(“阳师”),表演时赤脚从长十二米,烧得通红的“火炼”上走过,脚底板却不会烫伤。更为神奇的是,在“红头道士”的带领下,通常的信教群众也可赤脚走过通红的“火炼”而安稳无恙,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  
三十、安远茶篮灯(第四批省级)  
茶篮灯起源于安远县九龙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的原始剧目《大摘茶》的上半段舞蹈表演部分,是反映当时茶农劳动生活的民间歌舞。早在宋朝,安远九龙山一带已是江南著名茶区,茶区里九株非常好的红花茶树远近闻名。至清康熙、雍正年间最盛,九龙茶被取作贡品,每年阳春三月,赣、粤、闽等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茶女采茶时爱好联唱《十二月采茶歌》,受当地马灯、龙灯等民间灯彩的影响,增加茶篮、纸扇等道具,于是采茶歌与当地民间灯彩相结合,演变成了歌舞结合的民间灯彩—-采茶灯,也称《茶篮灯》。《茶篮灯》就是当年茶农们所制造的一种最原始的歌舞表演艺术,热情好客的茶农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歌舞迎接招待各地茶商。在广阔的茶乡中,“采茶歌”和“采茶灯”成为了广大茶农的重要文化活动。经过历代艺人接连不断的演绎,吸取外界养分充实提高,由《茶篮灯》发展成为起到简单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采茶小戏”,表演时由于人物仅仅有二旦一丑,所以俗称“三角班”,它是采茶戏最早的戏剧模式。这种由茶乡民众制造的茶味芳香的歌舞小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很快受到广大客家人民的青睐,慢慢在我县各地流传开来。  
三十一、安远欣山上刀山(第三批省级)  
“上刀山”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源于道教正一派中的混元派红头道士(“阳师”)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在民间庙堂、宫观表演的一项绝活。用来祭祀神灵、驱邪镇煞,祈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上刀山”在明朝时由雄十四郎、雄十四娘传入安远,在清朝和民国时最为盛行。“上刀山”表演者叫“红头道士”,也称“阳师”,不但流传于国内,东南亚相当多国家也很盛行。  
安远欣山“上刀山”,汲取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先秦的方仙之说,又吸纳了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等学派思想,慢慢构成了以鬼神崇拜、神仙方术与古代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道教思想,东汉末年构成有组织的宗教,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上刀山在明朝时由雄十四郎、雄十四娘传入安远,在清朝和民国时最为盛行。当时因为科学欠发达,老百姓常常遭受瘟疫疾病、蝗虫损禾、干旱洪水、庄稼欠丰等多种灾害,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安远各地的民间庙堂由庙会牵头,百姓募捐,举办三天四夜、五天六夜、七天八夜不等的斋蘸法事,最长的叫“打万缘蘸”,时间七七四十九天,每日中午进行“上刀山”表演,表演时祈求风调雨顺、驱瘟断煞、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上刀山”是斋蘸法事的热潮,最精彩的时刻。直到“文革”时期“上刀山”1禁演,红头道士(“阳师”)也受到很大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民族宗教,安远“上刀山”表演再次在各地民间庙堂出现。  
三十二、安远县著名景点  
(一)东江源·三百山温泉旅游度假区  
东江源·三百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座落于三百山镇虎岗村内,距离三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仅6公里,都隶属于三百山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整个温泉度假区作为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配套迎接招待中心,拥有温泉度假山庄、热泉河酒店、热泉河汤谷、东江源餐饮娱乐区、客家民俗文化广场、高尔夫练习场、休闲运动区、停车场及在建的星级宾馆、休闲娱乐中心、会议中心、滴水别墅区等大量服务和景观配套设施。其设计理念融入了浓浓中国各种市民特点、优点和客家风格,并充分利用原生态的地形、地貌、山体,制造性地将原生态的清澈无所有污染的河流引入并贯通整个度假村,构成有山、有水、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园林式的温泉度假村是旅游、度假、会议和培训的理想地方。  
(二)安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建设时期为国捐躯2192名烈士,启迪后人,1963年三月,安远县人民委员会拨款在县城北侧“无为塔”东侧山坡上兴建革命烈士墓,墓宽7.75米,座高1.04米,中间为拱形照壁,高5米,正中塑“永垂不朽”右上角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烈士”字样。  
1977年县拨款在烈士墓前中心兴建烈士纪念碑,碑高15米,宽7.06米,厚5.25米。1983年县政府又拨专款建烈士陵园,增建了陵园大门和凉亭等实施。  
日前“无为塔”公园和烈士陵联成一片,并把烈士陵园重新改建、维修,现在烈士陵园内设施焕然一新,园内苍松翠柏,绿草成阴,道路宽畅,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和缅怀先烈游览观光的胜地,我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方。2009年被评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安远龙泉湖  
座落于三百山西北部的县城东北郊。总面积0.33平方公里,林茂山幽,山下湖水碧波荡漾,历来是游客踏青揽胜,登高怀古的好去处。1943年,蒋经国先生曾在此避暑三个月,在龙泉山道观手书“行怡避暑”字匾。主要景物景观有龙泉书院、龙泉湖、九曲桥、湖心亭、游泳池、龙泉湖宾馆、万寿宫等。  
(四)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座落于江西省安远县中南部的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鹤仔镇和三百山镇境内。东江源湿地公园即是国家生态环境功效爱护区,又是香港民众饮水源头,生态意义和政治意义都非常重大。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于2008年十一月十九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安远县东江源的西源--镇江河及其支流符山河和古坊河以及附近周围的滩涂生态系统,规划总面积2675.7公顷,当中自然湿地面积547.0公顷。  
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座落于江西省安远县中南部的凤山乡、镇岗乡、孔田镇、鹤仔镇和三百山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56″~115°34′00″,北纬25°00′07″~25°07′00″之间。  
(五)安远永镇桥  
永镇桥位于江西安远县西部的新龙乡永镇村,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该桥桥长38.5米,面宽4.33米,桥上与房舍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它在石质桥墩上架于杉条木,多层横跨桥孔,而别于通常石拱桥,是中国古建木作技术在石拱桥中的巧妙应用。此桥远眺彩虹飞渡,近看亭阁生辉,为秀媚的山水增添了奇妆异色。  
永镇桥属长廊式木构瓦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2台2墩3孔,墩、台用花岗岩条石、石灰沙浆砌建。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俗称鹅胸)。墩上用三排杉木纵横交织组成悬臂梁。桥面用杉木条纵向平铺。悬山顶二坡双重檐长廊,长29.8米,出檐0.9米,距桥面2.6米,屋脊距桥面4米,中开间上檐升起1米,正脊两两端设飞椽鸱尾,背墙设神龛安放欧阳融六雕像(已毁),前墙设圆形天窗,长廊两侧设杉条板栏杆。桥两端建边长3.35米的方形砖木门斗,门斗内台背部建9级石阶登长廊门额书正楷“永镇桥”3字。  
(六)赣州永兴山禅庵  
又名隐几山禅庵,座落在安远县中部的车头乡官溪村东面海拔800米的永兴山官溪嶂半岽上。那里山清水秀,林木繁茂,环境幽雅,是天生一处建禅庵的好场地。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官溪叶氏村民为供奉出家修行成正果的先祖叶明宗0师,特选此地兴建禅庵。清嘉庆六年(1801年)知县毛鲲特为禅庵题匾云:“灵山法炬”。教友叶光敏题匾云:“真正南无”。  
永兴山禅庵座南朝北,中为两栋大厅,由上下栋组成上三下三传统房式,与两侧排房连成一体,总长28米,宽16米,占地面积448平方米。左边排房为居室,右边排房为厨房,中间大厅为硬山顶土木建筑,盖沟瓦,正脊中设宝葫芦,两端饰倒立鲤鱼,垂脊饰翘角镇兽。大厅是殿堂,上厅正中设神龛,安放叶明宗0师塑像(原为明宗金身,于咸丰八年被毁),两侧墙壁上各设神龛两个,每个神龛内置神像6个,为二十四星宿神像。天井檐左侧大梁下悬挂一口大锌钟,右侧大梁下却空空如也!有道是,自古以来,禅庵殿堂内都是左钟右鼓,为什么这永兴山禅庵右边却不设置大鼓呢?因素何在?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乾隆年间,有一知县特意慕名前来参观游览永兴山禅庵,进得殿堂来,他也象其他香客一样,走道神台前点烛烧香,然后向明宗佛祖三跪三拜,谁知当他拜完第三下时,全身象是被钉在拜毡上一样,无论他使劲全身力气,也无法站起来,使他感到好生奇怪,于是自我在内心寻觅自我是不是有冒犯佛祖的行为,想来想去,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出因素,最终他回过头发觉自我脚上穿着一双牛皮鞋时,才大彻大悟,佛祖是吃素的,我却穿着牛皮鞋这荤东西,怎么不冒犯佛祖呢!所以该罚自我站不起来,方显明宗法师的灵验。但当他抬起头往右侧梁上看时,见梁下放置一面牛皮大鼓时,马上脱口而出:“那鼓皮不也是牛皮做的吗?”他的话音刚落,只听“邦”的一声,大鼓破了。此时,知县也就能站起来了。自发生这件事后,此禅庵就再也不在右厢梁上设置大鼓了。  
禅庵西侧150米处建有一幢二层楼房的书院楼,总长18米,宽9.5米,占地面积171平方米。1933年安远县苏维埃政府曾在此楼设立暂时办公点,禅庵正前方右侧30米处建客搂两座,可供百余人住宿。禅庵下面山林路侧,建有永兴亭一座,亭侧有清泉一口,可供游人香客饮用。为使人们能驾驶汽车、摩托车和骑自行车前来观光,饱尝禅庵美色,减轻香客艰辛,现已开通官(溪)铁(山)公路,可直达永兴山禅庵门口。新开通的环山公路,宛如奔腾的长龙,穿梭在密林之中,时隐时现,为禅庵增添了几分秀色。  
永兴山禅庵,自始建至今300多年来,也象其他宗教地方一样,屡经兴废,历经沧桑,既有着曲折辛酸的经历,也有着相当多漂亮动听的传说。有史可查的清同治版《安远县志》“杂类志仙释”一节载:“清叶明宗,龙头堡官溪人,隐于‘隐几山’修真炼气,谢绝尘缘。康熙三十年一夕坐化,先是戒其乡人,勿是棺殓。。至今形如蝉蜕,后人即于其坐化处,建庵祀之……咸丰八年,被发递焚毁,今塑木像”。在当地村民更有相当多神奇动人的传说。现仅摘录一个叙述如下。相传明宗法师隐居“隐几山”修真炼气期间,曾云游四方普渡众生。有一年的夏季,他云游至赣县茅店乡下阁村,发觉该处久旱无雨,大地龟裂,禾苗干枯,眼看农作物将颗粒无收,农民心急如焚,特设坛请明宗法师求雨,他满口答应,毅然端坐莲花台上作法,任烈日暴晒,专心求雨。是日,果然甘霖大降,明宗0师依旧端坐大雨之中,当水足雨止时,明宗大师已终成正果。赣县乡民无不感恩戴德,决意要留明宗金身,就此兴建佛堂奉祀,可是安远车头官溪村民,则决心要将明宗金身迎回故里,双方争持不下,一时难解难分,这时有人建议,将法师金身置于河中船上,由法师自择,若船往下走,则归赣县,若船往上行,则归安远,结果众人只见船逆流而上,于是安远车头官溪村民遵祖意迎金身归。而赣县茅店村民则香花炮烛,夹道相送。这一传说直到现代还在赣县和官溪村民中广为流传。  
1959年一月至1988年六月的30年中,永兴山禅庵一度被改为安远县肌肤病院,直到1988年七月县肌肤病院才搬迁。1989年十一月,经上级批准,成立永兴山旅游区筹建委员会,组织群众集资对永兴山禅庵和书院楼进行全面维修,使禅庵和书院楼面貌焕然一新,重放异彩。禅庵已成为东江源头安远县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和宗教活动地方。  
1993年一月,安远县人民政府批准永兴山禅庵依法准予登记,并成立了禅庵治理小组。  
(七)安远东源寺  
东源禅寺,原名五里街观音堂,始建于明朝万年历间,至今四百多年。该堂明末清初因兵乱被毁,后由一尼领众修复一小庙。相传该堂主座观音,内宿一尼,衲衣苦修,终年托钵,日中一食。有年大旱,该堂蚊虫成群,尼手持破扇,四处拂扫,口念“扇子送慈风,吹蚊到空中,观音洒甘露,蚊虫往西方”,顷刻,蚊虫嗡拥而出。此后,世人称该尼为慈姑,故民间相传∶“五里观音,普渡众生,百姓有愿,心诚则灵。”  
西元一九九二年秋,在信众的迫切要求下,由善信郭福善、李文星、王圣德、叶全坤发起,后有在家佛弟子唐世宗、王有金、胡细英、黄来秀、叶喜添等人参加,并组成以王有金为首的九人理事会,向十方信众集资,买叶姓土地重建五里街观音堂,一幢三间,中间为殿堂,左右为住房。此后,香火日益鼎盛。因殿堂狭小,不可以满足信众朝拜需要,善信叶柳青先生又大方助地扩建前殿,使该堂建筑面积达一百一十八平方米(当中∶殿堂面积六十八平方米,住房五十平方米)。此地正处濂江河畔,树木葱郁,翠竹碧幽,空气清新,百音和鸣。  
为了复兴安远已断六十多年的大乘佛教,全县佛教弟子迫切要求,请出家和尚主法,经安远县委-部允许,托付郑娟琳居士三上石城如日山普照禅寺,恭请石城县佛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石城如日山普照禅寺住持耀云法师前来安远主法。一九九三年农历十二月二日日,耀云法师带领第十六世法子干广、干雄禅人来到安远,先居莲花寺,一九九五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定居本寺。耀云法师进寺后,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八日经当地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批准,依法正式登记对外开放,并将五里街观音堂更名为“欣山东源寺”。  
近些年以来,东源寺在香港、杭州、上海、广州、赣州暨当地十方居士、信众的大力支持下,建筑面积由一百二十八平方米,扩建为九百一十五平方米,成为安远县佛教重点开放寺庙。现寺内有宝殿一幢,内供四.五四米高观音菩萨一尊,日后加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合为三大士圣像。地藏殿内供有三.六米高的地藏圣像及二.三七米高的道明和尚、闵公两侍尊。还有-楼、大悲阁、藏经楼、僧寮。设有客堂、监院、知客、招客、会计、出纳,住持为耀云法师。  
为了提高佛门弟子的素质,于一九九三年秋开办安远县学佛精舍,佛书借阅室,每逢星期六上午学习日,由顾问欧阳宗益负责此项工作。  
(八)安远县东江源生态观光果园  
安远县东江源生态观光果园位于风景旖旎的东江之源。其地域涵三百山镇、孔田镇、镇岗乡三个乡镇共226平方公里。区内山地面积32.1万亩,规划果园总面积10万亩,分十大基地,即三百山镇仙人峰基地8500亩,天心岽基地9100亩,千金坑基地8860亩,坪岗脑基地3630亩;孔田镇老虎坑基地11350亩,和务基地11600亩,坑子山基地16960亩;镇岗乡杉毛坑基地9680亩,九龙山基地12100亩,黄洞基地8330亩。园内已投产果园达33710亩,幼龄果园达16930亩,2002年开发面积达到26530亩,2003——2005年规划开发面积为22800亩。  
县委、县政府以无公害精品脐橙为发展主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以生态型、精品型、观光型“三位一体”为发展目标,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经营、猪沼果配套”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动、服务推动、干部带动、外商促动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推进东江源生态观光果园的建设。日前,园内已开通果园公路399公里,建设沼气池6160个,进园开发的户数达1.1万户,当中泰国、港粤等外地客商81户。园内已规划农家乐园庄园60处,供宾客划船、垂钓、休闲的山塘水库9坐。至2008年可望所有建成,届时,该园将建成一个果树成荫、果花沁脾、果实飘香、富庶祥和、回归自然的生态观光果园。与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度假公园、客家风情园构成一条交相辉映、相互媲美,让人连留忘返、秀美靓丽的独特观光园区。据相关专家称,该园是日前中国以无公害精品脐橙为主品的规划面积最大、建园标准最高、发展前途最广的生态观光果园。  
(九)永清岩观音楼  
在安远县龙布镇境溪村,仍完整地保留着有400年历史的0-——永清岩0-。永清岩由高近百米,宽百余米的陡崖峭壁构成,自南宋开禧年间(1205年)始建禅庵,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该禅庵曾经无数次毁修,于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永清岩0-又名观音楼,就附着于这高百米的巨型岩石上。据史料记载,观音楼建于明万历丙午年(1606年),为三檐四楼楼阁式建筑,高15米,长2.7米,宽1.5米,占地面积仅4.05平方米。已有400余年历史,历来佛事兴旺,以楼奇著称,倚陡崖而建,从0-下逐层沿木梯而上,仅容单人上下,是江南最小的“袖珍”0-。  
永清岩观音楼远望去宛如一小巧长形木盒附着永清岩上,走近仰望,0-更是悬空飞檐,巧夺天工。据实地测量,这一附石成轩的建筑物高15米、长2.7米、宽1.5米。全楼共三檐四楼,木制结构,逐层架木梯而上,仅容单人上下。0-自下而上,依次为大殿、“文昌阁”、“华严阁”、“观音阁”。观音阁石壁有一深2米、高1米、宽2米的天然岩洞,悬有古吊顶,上面画有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画45幅,题有古诗10首,梁檐也画有人物及动物,上面记载的画师为“于都邑易炳玉”。0-右下方有一高1.95米、宽0.7米、厚1.15米的石碑,碑上镌刻着明朝、清康熙年间的重修碑文。  
(十)磐安围  
座落于赣州市安远县镇岗乡,距安远县城20千米,毗邻国家级森林公园东江源头三百山。村中的市民,绝大部分是客家人。老围村因围屋而得名,村内有大大小小围屋10余个,当中以东生围、尊三围、磐安围最为著名。  
磐安围与尊三围是陈朗庭的两个儿子所建。前者座落于河坝一侧,后者伫于田畴之中。两围与东生围呈三足鼎立之势,互相独立,又遥望相对。此三座围屋,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土围子”。  
老围村大大小小的围屋,“围”住了别具特色的建筑,“围”住了村里人的故土乡思。凭借独特的围屋群、客家文化以及历史人文故事,老围村成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