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
江西省
赣州市辖县,万历四年(1576)建县,取名长宁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寻邬县,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名寻邬改为寻乌。寻乌县座落于
江西东南部,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南接广东省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全县国土面积2351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寻乌县辖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寻乌县常住人口为280219人。寻乌是客家聚居地、客家的摇篮,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正式纳入客家文化(赣南)生态爱护实验区。寻乌是一个起到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
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篇章。2019年四月二十八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寻乌县退出贫困县。2020年十月九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二、寻乌县客家文化
寻乌是客家摇篮,境内所有是客家民系,民风比较淳朴,党群、干群关系美满。2013年一月六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允许在
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爱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爱护区,是指在
赣州市辖区内设立的以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非常好、起到重要价值和鲜亮特色的客家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爱护设立的特定区域。
三、寻乌县红色文化
1927年冬,刘维炉、刘维锷和古柏等组织农民起义。1928年三月二十五日,古柏等领导了寻乌贫苦农民攻打寻乌县城国民党县衙,这就是寻乌有名的“三·二五”农民起义。失败后,在黄沙保持斗争。1929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到寻邬时,红4军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第21纵队,古柏任政治委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同年十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员会军事委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五月所作的江西省寻乌县的乡村经济调查报告。当时中国共产党已在江西、福建的边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认清中国乡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乡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了这个调查。1930年六月五日,毛泽东作完《寻乌调查》后离开了寻乌县城,和朱德、古柏带领红四军往闽西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下午2点左右扎营在剑溪村,毛泽东和古柏选住在石壁下的剑溪区苏维埃政府,朱德住桅杆下的剑溪区党支部。2点半左右,毛泽东在古柏的配同下进行了剑溪实地调查,并在剑溪区农会主席刘隆宝的组织下,把村里的文人、老人叫到剑溪桅杆下党支部给毛主席问情况。毛泽东问得最多的人是刘翰元,刘翰元是村里的儒商,毛主席听完他推荐乡情后想引导他参加革命,结果刘翰元表明不参加所有党派组织,只想安心经商服务乡邻,所以毛泽东在《寻乌调查》刘翰元的名字后面加注了三个字“不中用”。在问剑溪寒地的代表时,毛泽东了解到剑溪和寒地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最终毛泽东把“寒地”重新改名为“汉地”;交通问题由农会主席刘隆宝回答,他是木匠出身,常常过乡过省做工,所以他把剑溪礼齐到福建民主和沥塔泥经项山下广东的路线都跟毛泽东具体说了遍,毛泽东也一一记本子里。之后,在农会主席刘隆宝的要求下,由古柏主持剑溪区会议,正式成立了剑溪区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毛泽东在《寻邬调查》中写道:“在所有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邬党的书记古柏同志。”
四、寻乌县民俗文化
解放前,因为寻乌位于僻静山区,文化事业十分落后。解放后,寻乌人民本着汲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宗旨,踊跃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制造性地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文化设施接连不断健全和提高,文化艺术大放异彩,在满足全县人民不同层次的多种文化需求方面,历代流传的文艺活动有龙灯、舞狮、迎故事、鲤鱼灯、竹板歌、采茶舞、汉剧、杂技、民歌等。截至2010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剧院1个,文化站15个;采茶剧团1个。
迎故事活动是寻乌一带特有的民间娱乐方法,它是用戏剧人物造型,以2个以上小孩化妆成某出戏中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由数人抬着的一种活动。“迎故事”活动来源不明,活动时间各异,是寻乌群众十分爱慕的一种活动,每次举行时,数十里外的群众携男带女前往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根雕艺术是以七分自然之奇和三分人工之巧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作的造型艺术。因其起到千姿百态、独一无二的审美特征而显得高雅华贵,是人们美化生活、馈赠友好、永久收藏的艺术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林木繁茂、树种齐全的资源优势奠定了我县发展根艺的厚实基础。跟随根艺创作理论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技艺水平的接连不断提高,寻乌根艺定会冲出赣南,走向全国,跨人根艺的先进行列。
书法艺术和诗词教育寻乌2007年在全县推行“写字教育”工程,举行了以“果欣杯”为果业品牌推广模式的两届“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诗词教育进校园活动深入推广,寻乌已批准为“赣南诗词教育基地”和“江西省诗词教育基地”。
五、挑积(第二批省级)
寻乌位于赣南边陲,座落于江西最南端,俗称“江西南大门”。又云:“江西九十九条河,仅仅有一条通博罗”。流入广东,供香港饮用水的东江,其发源地就在寻乌。
寻乌位于僻静山区,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老悠久的民间传统医术-挑积,就在这里无间断地持续传承至今。他们一直秉承“治病救人、方便百姓”的祖训,用古朴的草药疗法为百姓的健康服务,口碑很好,影响较大。此医术已传入赣、粤、闽附近周围各地。
清咸丰、光绪年间,“挑积”传承者陈桃的0陈发香、陈善璠利用祖传医术从事“挑积”行业,在当地起到一定的声誉。陈桃从小受到影响,继承祖业,利用业余钻研“挑积”技艺30多年,并将此医术传授给陈昱华、赖彩凤等人。
“积”,又称“疳积”,此病多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面黄肌瘦、高热不退、心烦口渴、食欲减退或嗜异食等病症,多由饮食不当或腹内有寄生虫等原因导致,医治方法以健脾、消积、驱虫为主。“挑积”是中国古老的中治疗病手术,源自远古的石器时代,由砭石、放血疗法发展而来。文字记载于《内经》中的《灵枢·官针篇》。其实它属于针炙的一种疗法,用瓷锋在手掌的鱼际穴或指缝穴上,刈开针眼般大的小口,挤出皮下脂肪,然后用止血粉,包扎好小伤口,适宜服一些草药,简单便捷、效果明显,几天后就可治好疳积病,很受一般百姓欢迎。然而,由于疳积病的种类许多,需要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学问精深,非一日之功。可是,因为“挑积”行业一直处于非爱护状态,历年来相关治理部门对此莫衷一是,认为“挑积”是“土家伙”,“档次”不高,且廉价 廉简,经济利润低。同时因为西医的快速发展造成商家不看重、相关部门对“挑积”这一医术不够重视,不列入正规医疗范畴,应其流散于社会,自生自灭。据确切调查,在赣、粤、闽边区存在的“挑积”医术传承者已经屈指可数,难以寻觅,已至濒危阶段,而非濒危之边沿了。
“挑积”作为一项民间医术,一种民间文化,千百年来一直造福于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因为“挑积”简单可行,医药费用低廉、无所有副效果而备受群众欢迎。所以挖掘和爱护好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战略价值。
六、寻乌上灯习俗
客家地区每到春节期间,都要举办“赏灯”、“吊灯”活动。客家人以“灯”通“丁”偕音,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元宵期间,凡是哪家上年添了丁的,都要在自家祖祠里吊上一盏精美的大花灯,请村里有尊严的老人,抱一下男孩,并把他的名字正式写进族谱里,男孩就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之后摆下酒席,宴请全村的男丁前来喝酒。而“赏灯”是与女儿童无关的,她们也没资格在族谱里占一席之地。
上灯习俗内容有请花灯、升灯仪式、暖灯仪式,赏灯活动十分盛大,要举办“上灯”、“暖灯”等仪式。上灯有传统仪式:第一天,新灯升至厅堂三分之一的高度;第二天,升至三分之二的高度;第三天,升至梁的最高处,固定好,准备挂一年。明年再添新丁,就把灯放下来换新灯。
上灯仪式:正月十三至十五,上午十点前,各添丁主家早已来到村中祖祠,摆上贡品(鸡、猪肉、鱼、豆腐、肉圆、茶点等)点燃香烛,换上写有“福、禄、寿、添丁、发财”精美灯笼,上堂祖牌边贴上新丁姓名,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列祖列宗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是”(即红包)表明祝愿。此后由几位主家合请舞狮队和乐队围着供桌,为首之人手拿五面三角朱色小旌旗,带着鼓乐手和狮子,和着鼓点、踏着步子,走“n”型左三遍右三遍后,面朝祖位念叨祝词和唱礼,三拜之后,各主家按续燃放喜庆“添丁炮”,为上灯仪式结束。中午,主家请全族人开怀大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宗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
寻乌上(赏)灯习俗是寻乌甚至客家民俗特色的体现。相当多乡土习俗都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但寻乌上灯习俗却是经年不变。
七、寻乌县饮食习俗
1、寻乌蜜桔:寻乌蜜桔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寻乌蜜桔起到皮薄、色鲜、果型好、质脆化渣、清香无核、风味浓厚等特点。1996年,寻乌县被国务院相关部门授予“中国蜜桔之乡”的荣誉称号。
2、寻乌香薯干:小型化、优质化、彩色化和营养化是寻乌香薯的主要特点,按口感可分为粉甜型、软甜型、水果型等几个种类,起到不同的口感。
3、寻乌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最具特色的客家菜之一,也是中华传统名菜之一。寻乌梅菜扣肉其特点在于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吃了软烂醇香。
4、寻乌酿豆腐:酿即指在一种原料中夹进、塞进、涂上、包进另一种或几种其他原料,然后加热成菜的方法。寻乌酿菜最为出名、敢称头牌菜的就是家家户户过节必煮的酿豆腐。
5、寻乌月亮巴:月亮巴全称月亮花生巴,是客家美吃了一,以其形如“满月”而得名。月亮花生巴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调味品、灿米粉、鲜花生仁、经加工成型后,在油锅中煎炸而成,有酥、松、脆,香气郁雅风味独特。
6、寻乌黄粄:寻乌黄粄是寻乌的一道特色小吃,是用禾米做的粄,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黄粄起到健脾消食的效果,吃法很多种,可切成小块,洒上一些白糖吃;也可用葱、姜、香菇、盐等配料制成香气扑鼻的酱料,把黄粄蘸着这酱料吃。
八、名人
潘任
寻乌潘氏祖先,南宋兵部尚书,死后葬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乌石岗。
李桂英
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科长,军区军事工业工会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山东青岛疗养院副院长。
曾征
少将,任军委炮兵山东周村高炮训练基地副司令员,空军第一航空预科学校校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第三军副军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顾问,1964年兼任青海省体委主任。
刘建华
历任中共赣西南区党委第一书记,赣州军分区第一政委,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谢应茂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作委员。
九、寻乌县著名景点
(一)寻乌调查旧址
寻乌调查纪念馆是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的简称,座落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马蹄岗上,是国家文物爱护单位。
1930年五月,毛泽东同志为了纠正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观点,进一步了解中国乡村的现实状况,曾经在这里开展了为期20天的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并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在这两篇著作里,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观点,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构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开始构成的标志之一。
3开馆信息200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马蹄岗上花团锦簇、鼓乐喧天,我县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举办了开馆仪式。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之上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作兼秘书长杨胜群、中-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原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作石仲泉、原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刘建华,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毛泽东研究组组长汪裕尧、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毛泽东研究组副组长冯蕙、古柏同志的亲属古益民、市委副书记罗春涛、市人大副主作杨金云、市政协副主席潘其乐等出席开馆仪式。县四套班子在家领导,各乡镇负责人,县直各单位,省市驻寻单位负责人参加开馆仪式,刘上洋、杨胜群、石仲泉、刘建华、罗潘叶勇摄潘叶勇摄春涛、杨金云、潘其乐、魏运亭、马玉福为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开馆剪彩,县委副书记李伟平主持开馆仪式,县委副书记张克喜在开馆仪式上作了讲话,他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前来参加开馆仪式的中央相关部门和省市领导、各位来宾表明热烈的欢迎,张克喜说:1930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此后,写成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这两篇光辉著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的著名论断,这对当时党内盛行的照抄照搬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的错误倾向是一种有力的回击,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进行的伟大实践,不但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以及独立自主的根本观点,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式,在寻乌这一块土地上孕育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是历史给予寻乌人民的光荣,寻乌决定对毛泽东《寻乌调查》旧址进行重修,对原红军医院旧址进行重修目的就是要充把这种宝贵的政治历史资源,并在马蹄岗建立一个全县乃至全市、全省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纪念馆的开馆是寻乌党的思想政治建改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得有力地推进寻乌党的建设,并为实现寻乌经济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作风保障。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前身为寻乌革命历史馆,为有效地爱护国家重点文物,充分发挥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效果,今年上半年我县投资30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整体改进维修,包括重建原《红军医院》改建《寻乌调查陈列馆》,维修《寻乌调查旧址》和充实革命历史资料,重建后的纪念馆基本恢复了原貌,革命历史资料也比以前更丰富,充实。
开馆仪式上,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兼秘书长杨胜群还代表中央文献研究室向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捐赠图书,副县长何世林代表纪念馆接受捐赠。
2013年五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发布寻乌调查纪念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二)寻乌革命烈士陵园
寻乌县革命烈士陵园,座落于城西镇山路17号,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赣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烈士陵园内有著名古柏烈士纪念碑和“三.二五”暴-动浮雕,烈士纪念馆陈列3256名烈士事迹,构成馆、碑、园、林连成一体的瞻仰圣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迎接招待县内和外地前来瞻仰人数3.5万人次。
寻乌县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坐北朝南由原省委书记白栋材同志题词,园内有古柏烈士纪念碑、古柏烈士铜像、古柏烈士生平、“三.二五”暴-动浮雕等。
1953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新建成立寻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年新建一厅四室陈列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设五个展室,保存了3256名烈士事迹资料,当中版面展出了45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潘叶煌寻乌县项山人,[1902-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随同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团参加秋收暴-动,后奉命返回寻乌开展革命活动,会同古柏等共产党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冬,成立中共寻乌县支部委员会,任支部书记。1928年三月,参与领导寻乌暴-动,与古柏共同负责县城方面暴-动的组织工作。暴-动失败后,率队突围不幸被俘牺牲。
古柏,1906年生于江西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1920年起在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并兼任梅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曾参加进步-。1925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了寻邬第一个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三月参加领导寻邬农民起义,建立游击队。1929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到寻邬时,红4军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第21纵队,他任政治委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同年十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五月协助毛泽东作寻邬调查,毛泽东在《寻邬调查》中写道:“在所有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邬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此后,古柏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先后任中共第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全力以赴协助毛泽东工作。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古柏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所以,与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共同受到错误批评。他保持真理,百折不挠,始终忠实踊跃地为党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保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二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三月六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三)寻乌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寻乌县是东江源头之一。寻乌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546.8公顷,涉及三标、水源、澄江等9个乡(镇),主要包括寻乌水、马蹄河、斗晏水库和九曲湾水库及其附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和绿地,当中湿地面积947.2公顷。
该湿地公园以自然河流、优美水库和河岸林组成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为主体,对于保障东江源水质安全效果重大。
(四)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旧址(角背围拢屋)
角背围拢屋座落于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小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围拢屋座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拢一门楼,正栋前山墙为“三山式”封火墙,面阔三间,抬梁式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侧门楼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台。4根对称木柱、6根对称石柱支撑上中下厅,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四字,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围拢屋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稳定,起到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侧面照非常是门前有日月形池塘在当地极为少见,是我县保存较完整和大型的围拢屋之一,起到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1930年八月十九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0人,当中有中共寻乌县委代表、共青团寻乌县委代表、寻乌县苏维埃政府代表。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赵冠鹏为委员长的寻乌县总工会,并通过了4项决议:一、怎么样组织工人起来斗争;二、发动工人参加红军,扩大红军;三、组织工人支援前线;优待红军条例和慰问工人农民问题。会后还刊发了《工人旬刊》。此后,县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踊跃组织广大手工业工人和雇农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使他们成为土地革命中的中坚力量,在粉碎敌人的“围剿”,冲破敌人的经济--,发展苏区经济,拥红扩红,参军参战等方面,做出了踊跃的奉献。
2012年八月二十七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五)中共寻乌县委旧址
中共寻乌县委旧址座落于长宁镇西井东巷1号,始建于1920年,原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寻乌县委机关驻此,1930年五月,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时,曾在此举办座谈会,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寻乌政治活动的中心。
旧址为土木结构瓦房,座西朝东,面宽15.8米,进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积109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平房,为天主教教堂,后栋是二层楼房,为住房,现已崩塌。
1986年四月六日被寻乌县人民政府发布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为旧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操纵地带为爱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20米。
(六)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
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座落于寻乌县晨光镇沁园春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北朝东南,面阔三间,二进三厅二厢房一围拢,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整栋建筑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90米。围屋外墙体用河卵石垒砌或用三合土夯筑,门楼门额题有“司马第”三个大字,上、中、下厅用12根对称木柱支撑,中厅天花置一八角形藻井,厅堂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美。围屋右侧建有一座用河石、三合土夯筑而成,高16米,边长15米共五层的正方形炮楼。1906年一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古柏烈士出生于此。
整座故居规模宏大,结构合理,保存基本完整,起到较高的历史、艺术、和革命文物价值。
2004年七月二十九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七)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旧址
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座落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57),原为圳下文昌阁。1929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下山开拓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二月一日到达圳下村宿营,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驻扎,毛泽东、陈毅、谭震林、江华等也居住在这里。二月二日凌晨,毛泽东在此指挥红四军沉着应战,成功地摆脱了尾追敌人的袭击和包围,安全脱险至罗福嶂。
2012年八月,寻乌县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八)罗福嶂会议旧址
罗福嶂会议旧址座落于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罗福嶂。1929年二月三日,毛泽东同志在此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史称“罗福嶂会议”)。会议研究了当前形势,总结了红四军进军赣南以来的经验;决定红四军开往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的根据地——东固地区;会议还决定军委临时停止办公,由前委直接领导军内各级党委;红四军分两部分行动,朱德随第二十八团、特务营活动,毛泽东随第三十一团活动;会议还研究了红四军的整编方法,决定将部队团的建制改编为纵队。罗福嶂会议是在红四军最艰难的时期召开的一次起到重要意义的会议,对于我军的发展壮大起到重要的历史意义。
2012年八月二十七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发布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九)汶口红军标语群
汶口红军标语群座落于澄江镇汶口村邱氏宗祠内。始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一进二厅二厢房,抬梁式悬山顶青砖大瓦房,面宽15.5米,进深20米,6根对称木柱支撑上下厅,廊门由二根对称木柱支撑。1929至1933年,红四军、红七军、红军独立三师、中共寻乌县委、寻乌县暂时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墙上留有相当多红军标语,是寻乌县近现代重要革命旧址之一,对研究寻乌县近现代革命史起到一定的史料价值。2006年九月十七日被赣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为赣州市第二批不可移动文物爱护名录。
2012年八月二十七日,寻乌县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十)圳下战斗旧址
圳下战斗旧址座落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为刘氏宗祠(恭安围)。
1929年二月二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在开拓赣南、闽西新的根据地时途经寻乌吉潭镇的圳下村,并在这里与尾追而来的敌军刘士毅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为开拓赣南、闽西新的根据地,1929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朱德、陈毅亲率红四军3600多人从井冈山出发,经遂川、上犹、大余、安远向闽西挺进,一路上与尾追而来的敌军刘士毅部队且战且走,二月一日,红四军到达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有一块几百亩狭长田垄的寻乌吉潭镇圳下村宿营。当时,毛泽东、朱德估量跟随红军的赣省敌军刘士毅部队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赶到,便及早做了应变准备,根据圳下村的地理环境,毛泽东对军队的驻防作了以下部署:军部和政治部区别驻在田段中间的文昌阁里;红三十一团为左路,担任前卫警戒,驻在田段两面;红二十八团为右路,担任后卫警戒,驻在文昌阁后和大营岗一带;特务营尾随军部。
翌日凌晨,天还未亮,部队大都吃完了早饭,正整装待发,尾追红军的刘士毅部队2个旅4个团共6000多人蓦地向红军发起进攻,并很快把红军部队分割开来,把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军部包围在围子里。负责掩护军部警戒的林彪因为也遭到包围,无法掩护毛泽东、朱德脱险。在这情况十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红军进行战斗,时任政治部主任的陈毅带领红军指战员,勇猛地向前冲,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杀开一条通道,掩护军部向外突围。
天亮时,毛泽东、朱德、陈毅和红军大部队胜利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此次战斗因为双方力量悬殊,红军损失很大,朱德爱人伍若兰在战斗中遭捕(后在赣州被杀害),毛泽覃也身负重伤。
旧址内有伍若兰同志旧居陈列。
2012年八月,寻乌县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爱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