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隶属
江西省
赣州市,座落于
江西省中南部、
赣州市北部,东与宁都县接壤,东南与于都县相邻,南与赣县区相连,西与吉安市万安县交界,西北与吉安市泰和县为邻,北靠吉安市永丰县、吉安县。全县面积3215平方千米,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03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2021年末,兴国县户籍人口85.87万人,当中乡村人口63.46万人,城镇人口22.41万人。兴国县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置平阳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兴国县拥有319国道、238国道、356国道、泉南高速公路、兴赣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兴泉铁路、昌赣高速铁路,构建了连南贯北、承东启西、铁海联运、客货兼备交通格局。境内富含萤石、钨、煤、金、稀土、石灰石等20各种矿产资源。
二、兴国县名字由来
北宋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
三、兴国四星望月习俗
兴国客家人菜谱以鱼为先,讲究“年年有余”的吉兆。兴国人民逢年过节、操办红喜事和迎接招待宾客的筵席上“四星望月”必不可缺,由于它意味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这一饮食习俗世代相传、始终不变,并且辐射到附近周围县市,影响赣粤闽客家地区。
制作方法
“四星望月”因毛泽东命名后,声名远播,而其烹任也极为讲究。鱼要新鲜,切成薄片,拌上精制薯粉待用。先在竹蒸笼里垫上几片青菜叶,再铺上粉干和芋片,大火蒸熟后,再将鱼片铺面,浇上一层辣椒、生姜、芝麻擂成的糊汁,盖好,旺火蒸8分钟,即可起锅上桌。笼盖一揭,热气腾腾,浓烈香味、辣味扑鼻而来,使人口舌生津、食欲顿开。
历史典故
毛泽东一生嗜辣,喜欢吃红烧肉的生活习惯,人人知晓。但毛主席亲自命名一道菜为“四星望月”却鲜为人知。那是1929年四月,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县的古龙岗,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陈奇涵、胡灿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相当憔悴。于是,陈奇涵等人决定请毛泽东打个“牙祭”,吃一餐兴国客家的传统菜“蒸笼粉鱼”。这天晚上,毛泽东在桌边坐定,见桌上油炸花生米、竹笋炒肉和炒鸡蛋等四碟小菜围着一个大小尺余的竹蒸笼,颇感惊诧。揭开笼盖一看,才明白原来是一道菜,他夹块鱼片一尝,又鲜又辣又香,颇合他的嗜辣口味,不由得兴致勃勃地吃起来。毛泽东吃了一阵,撇下筷子,问道:“这菜叫个么子名字?”胡灿说:“家乡菜,没啥名字,就叫粉蒸鱼。”陈奇涵笑着说:“在皇宫什么菜都有一个美丽名字,今天这道菜,毛委员您看叫什么名呢?”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是该有个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顺’嘛!”少顷,他用手中竹筷指着蒸笼比划着,饶有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又指着四个盘子说:“这是四个星星啰!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毛泽东不愧为诗人、政治家,起个菜名,都给予漂亮浪漫的色彩、严肃而深刻的内涵。从此,兴国县这道客家风味菜载入了中国名菜谱,还走上了中南海的国宴席。
广泛流传
近些年以来,跟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星望月”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亮相,还带到了台湾、香港等地。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名肴佳菜何止万千,但和中国革命历史相连的名菜,“四星望月”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兴国县红色文化
兴国县是中国苏区榜样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也是红军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该县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兴国县总人口23万,参军参战的达9.3万余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中华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曾称赞兴国人民制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榜样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兴国县境内毛泽东曾举行过“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的潋江书院以及将军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毛主席作长冈调查纪念馆等是该县红色历史印迹的见证处。兴国县还流传有《十送红军》《马前托孤》《将军故事》等兴国山歌和革命故事,产生了《兴国,兴国》《长冈七日》《少共国际师》等一批红色影视作品。
五、兴国县文物古迹
截至2014年四月,兴国县共有各种战斗遗址、革命旧址和名人旧居100余处,遍布全县近20个乡镇、200多个村庄。红色景点以“一院”(潋江书院)、“二馆”(将军馆和革命历史馆)、“六园”(作风园、调查园、兵工园、名人园、烈士园、将军园)、“七大革命旧址”(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旧址、中共
江西省委旧址、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江西军区旧址、长冈乡调查旧址、中央兵工厂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医院暨红军军医学校旧址)为代表。其他人文类景点还有
三僚风水文化景区、朱华塔、大圣禅寺等。
六、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轮唱、“三打铁”等多种形式,基本格式为七言四句,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结尾一句“同志哥”(或心肝妹)相呼应为其最大特征。兴国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爱护、研究、解读兴国山歌,发掘其精华,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2006年,兴国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国县也凭借“兴国山歌”成功入选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七、端戏
端戏俗称蚊帐戏,设备简单,只需戏箱一只,戏架子一个。戏箱上扎有铜锣、小鼓、大钹等乐器,演奏者主要是用脚来控制它们,而双手则要腾出来控制两个甚至多个木偶。表演者吹打唱样样齐全,器具主要有唢呐、鼓、小锣、大钹、铜锣、木偶,表演时原则一个人,也可两人。
八、方言
兴国县主要方言为客家话。
九、三僚堪舆文化(第二批省级)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
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
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就达36人。三僚也因之而成为中国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朝圣”和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三僚村曾、廖两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孙,代代相传。全村至今有数百村民,长年以风水地理为业,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和港台海外,堪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堪舆文化既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人居和丧葬习俗。它把人一生的平安健康、吉凶祸福,子孙后代的发达兴盛,与人的阴居、阳宅建筑环境紧密联系在共同,透过这一民俗现象,人们将窥测到客家民系生息、迁徙、繁衍的生存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因而起到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另外,杨公学派把风水地理中的“形”和“气”融为一体,强调阴阳平衡,注重山水、树木、阳光、空气等附近周围环境的自然、美满、协调,因而,在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学、水文气象学乃至美学、社会学上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十、兴国篆刻(第四批省级)
兴国篆刻,是流传在兴国地域刊刻技术的总称。它以石材、竹木等为主要原料,以刻刀为主要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技术。在兴国广为流传,至今至少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兴国篆刻在其发展的历史脉络上,有着显然的风格倾向,前期主要是为刻板印刷而作,后期多为艺术或有用1。和其他地方的篆刻一样。起到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明显了镌刻中自由的艺术表达,于方寸之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文人及一般民众的爱慕。
兴国篆刻是兴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它携带着的多层次文化信息,是古代印刷术历经沧桑而幸存的活标本,它表现了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合一的审美取向,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是重要的特征。
兴国篆刻,是勤劳智慧的兴国人民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成功例证,是民族信仰、精神与情感、亲和力和凝结力的特殊艺术载体,也是人际交往和学术、艺术交流的有效方法,有着对人物和书画作品的凭信和品鉴效果以及很高的审美、收藏价值。
十一、兴国瑞戏(第四批省级)
兴国端戏,又称蚊帐戏,是流传在兴国樟木、东村、长冈等潋水东河两岸起到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戏曲。在老幼寿诞、婚丧喜事、佛法庙会、春节元宵等民俗活动中,都会有端戏演出。
兴国端戏,起到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渊源与提线木偶大致相同,坊间流传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的说法。在千百年的流传、演变中,慢慢构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支派。相传,某年间,宫庭举办一次文艺会演,各执事杂役均需拿出节目参赛。当中,有一位“伙头军”,仓促间只能一人独自演出,于是手端木偶,集生旦净末丑包括乐队于一身,反而大获成功。故端戏艺人称自我的祖师为“伙头军”。因为端戏艺人集各表演行当于一身,且“民以食为天”,伙头师傅不做饭,其它人就要饿肚子,所以,历来都把端戏称为“戏王”,端戏师傅一登台,其它门类的艺人都要停锣歇鼓,让其先行演出。端戏在兴国,己有很长的历史,据长冈乡石燕村年逾八旬的邓承蕊师傅家传已有四、五代的情况来看,端戏在兴国至少已有百余年。
兴国端戏除起到木偶戏的通常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端戏设备简单,人员精干,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论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便调度完成。端戏剧目丰富,文学性强,题材有人情戏、公案戏,宫廷戏、武侠戏,也有长书大传本的历史戏,另外还有艺人自编、口口相传的讲书本。其音乐大都唱西皮快慢板、二黄等祈阳腔,风格雅致、古朴、纯真,自成流派;它集民间文学、木偶表演、戏剧曲艺、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且艺人身兼数职,表演形式极富特色,起到很高的艺术和民俗文化价值。
十二、兴国提线木偶(第三批省级)
兴国提线木偶,是流传在兴国均村一带起到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戏曲。在祝寿、丧事、庙会、过年、闹元宵等重大民事和民俗节庆活动中,都会有木偶戏演出。在庙会当中,通常先敬菩萨,再敲锣。然后,由五官,八仙出台闹场,再由东道主挑选木偶戏的正本,开始演出。
兴国“提线木偶”起到悠久的历史。就其起源,据说与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相关。其时,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他的军师陈平出谋划策,用木头制作美人的模样,在城内唱戏,高祖刘邦以此得以脱身。刘邦登基后,感念"木偶美女"于国有功,赐每尊"偶人"以贵妃、贵人等称号,并将这些木偶作为国宝珍藏在御库中。到汉文帝时,乐府仿造傀儡,在宫廷演出,还作为迎宾聚会和敬神驱邪仪式,而后流传于民间。故坊间流传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的说法。
兴国“提线木偶”剧目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木偶戏”剧本有单本、连台本、折子戏等。在现存剧目中,有的从民间说唱本改编;有的由历史小说、演义以及民间传说故事改编;也有的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诙谐风趣,唱词优美生动。
兴国“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粉彩细腻,神韵含蓄,栩栩如生,堪称民间工艺珍品。偶头天庭宽阔,下颌丰腴,眉目修长,特别是旦角头型,鼻头浑圆,嘴唇小巧,温和秀媚,楚楚动人。兴国“提线木偶”的脸谱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如文角、旦角多用平眉,构图精致,线条圆熟,给人以柔和、飘洒之感。武角多为“纵眉子”,成为倒
八字形,线条简练,笔锋遒劲,给人以英武果断之感。
兴国“提线木偶”的线工极其繁复奇异。木偶的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区别为五到十二根不等,甚至有多至二十余根。通过提线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给予木偶以鲜活的生命,不仅能够摹仿真人的简单动作,甚至还能够作卸帽子、脱衣着、搬椅子、抡杆子,单双闪官翅等多种特技动作,令人眼花缭乱,赞美不已。合理的线位布局、严谨的线规程序和精妙的控制技艺,构成了兴国“提线木偶”表演细腻逼真、动作惟妙惟肖的艺术特色。
兴国“提线木偶”的腔调独特,旋律幽雅,情韵深沉。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经过艺人接连不断的精心雕琢,兴国木偶以祁腔为基本曲调,融汇当地民间流行曲艺唱腔,慢慢构成了“激越奔放”的艺术风格。它擅长抒发剧中人物大方悲壮的情感,易于表达兴国劳动人民善良豪爽的气质。明末清初经过几代艺人的改革,又糅进了悲楚凄怆的成分,更加哀婉动听。其唱腔分为本调和乱弹调两大类。本调述说性强,无论唱、白,都在音乐间歇中进行,只用铮子击节,听起来十分清晰响亮。擅于表现细腻缠绵、如泣如诉和愁忿怨怒的情绪,多用于小生和小旦。乱弹调则茁壮有力,用于生、净角演唱,适于表现人物内心激烈、动荡的复杂情感。伴奏乐器以唢呐、二胡为主,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声腔高亢,跌宕多变。说白以“江南官话”为主,俗称“傀儡调”,有的时候夹杂兴国地方方言,间或帮腔,全曲有腔无字。曲牌多沿用宋、元曲牌名,如《甘州歌》、《缕缕金》等。
然而伴跟随时代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再加上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冲击,看“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受众越来越萎缩。近十多年来,兴国提线木偶,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更谈不上有人会学习这种手艺了。现有的提线艺人大多步入古稀之年,某些木偶的制作技艺和演出技法己基本湮灭。“提线木偶”应对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境界。
十三、兴国鱼丝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兴国这片古老的土地,青山连绵,河网密布,“七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馈赠我们丰富的山珍水产。中国有名的珍贵鱼种“金狮红鲤”即产在兴国。兴国红鲤体型大、全身红色,背部明艳美观,两则金黄,肉厚骨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即可以吃、药用,也可观赏。兴国的草鱼一样产量丰富,肉质鲜美。“兴国鱼丝”即是以草鱼和鲤鱼为主要原料。
兴国鱼丝有一小部分名—“与你相思”。很久很久以前,兴国县有位聪慧的女子,嫁给了一位船工为妻。由于丈夫常常出门在外,为让他不贪恋外面的繁华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干的方法,以鱼肉和薯粉为原料,精心制成鱼肉粉丝,并取名为“与你相思”,让丈夫带着在路上食用。丈夫每吃到鱼丝,就会想起家中的娇妻,所以,常常按时回家与妻子欢聚,决不留连在外。左邻右舍的女性们,纷纷向船工妻子取经,兴国鱼丝的做法也流传开了。
全由于“鱼丝”与“余思”谐音,意即我思念你。所以,至今兴国老表出远门,家人都要煮碗鱼丝饯行,表达“游子在外,永远思家”之意。旅居海外的同胞回乡探亲,回去时也要带上几包鱼丝,以便常常品尝到家乡特产,寄予怀故思乡之情。
十四、名人
兴国著名人物古有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宋代理学诗文家李潜、李卿、李仆父子兄弟七进士,明代史学家吕复,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清雍正重臣礼部侍郎王思轼,近有美国决策科学会议主席、泛美大学教授李电白博士,美国加州州立科技综合大学终身教授范新亚以及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姚名达等。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人。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之一,号小钟,始创行楷秀媚体。景龙年间参与平定韦氏乱,功拜中书令,封越国公,赠太子太傅,绘像列祀将相功臣“凌烟阁”。
邹复胜(1837年—1900年),原名自福,字云松,兴国人。以军功获一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诰授建威将军。光绪九年任越南等处洋务督办,次年中法战争爆发,与广西提督冯子材共同大破法军于镇南关,取得清末中外战争的首次大捷。
李占椿(1839年—1919年),号寿庭,兴国人,参与平捻、平回、与太平军作战,积军功官居一品,任两广总督,率自强军随刘铭传收复台湾。中日甲午海战后,日寇取道山东攻北京,李占椿率兵15营北上勤王,挫败了日寇阴谋。
陈奇涵(1897年—1981年),兴国县五里亭乡人。1919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姚名达(1905年—1942年),字达人,号显微,兴国人。北京清华国学院毕业,中国目录学、史理学创始人,著《目录学》等书16部。抗日战争期间任
江西中正大学教授,组织师生战地服务团,亲赴前线,在新干县与日寇搏斗中英勇牺牲。
肖华(1916年—1985年),兴国县潋江镇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声琨,男,汉族,1954年十月生,
江西兴国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
十五、兴国县饮食习俗
1、兴国鱼丝:韧劲好不易断、口感顺滑、鲜嫩可口,可做早餐煮着吃、也可做主食款待顾客。
2、灰水米果:灰水米果最初是用柴火灰和米粉混合蒸制而成,所以便叫作灰水米果。沾辣椒汁或者拌糖吃,美味可口。
3、艾米果:艾米果需要采摘到人工种植或野生的艾草,待艾草煮熟后与米粉(米碾制的类似于面粉)擀制而成,做成类似于饺子状,里面能够根据个人爱慕包竹笋和腊肉、腌菜、蔬菜、肉类等。
4、仙人冻:仙人冻类似于艾米果制作过程又差别很大,制作仙人冻需要采摘到人工种植或野生的仙人草来,待仙人草煮熟后于米浆共同倒入锅内煮并不停的搅拌,待搅拌棒有拉丝状后即可出锅,冷却后即成型了。
5、黄元米果:兴国黄元米果,又称为年糕,是将采摘黄栀子加入浸泡过的香米碾制的米浆入锅内翻煮成糕状盛出进行类似于擀面似的揉搓,扎实成型后将其蒸熟,熟后可拌辣椒汁或拌糖吃。
十六、兴国县著名景点
(一)宝石仙境风景区
兴国县宝石仙境风景区座落于兴国城北13公里处,景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系京九铁路旅游线上一个独具特色的集丹霞地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区内自然构成宝石寨、八仙岩、东(西)井、宝石仙境、世外桃源、梦幻西天、凤凰岭、天鹅湖等八大景区120多个景点。还有文天祥开府抗元屯兵留下的大量遗迹,海瑞夜宿客栈旧迹,邓小平红七军军部驻地,二战工事残壁等历史人文景观至今保存完好。
景区以高兴镇老圩村的天鹅湖为中心,山水相连,向四周延伸,约30平方公里的范围,分为通天岩、腊石寨、天鹅湖、宝石寨(天井架)、石湖山、船岩、茶头窝、岩子前等8大景区140多个景点。特色鲜亮,互相连接,象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林图”;碧波荡漾,明净如镜的天鹅湖;茂竹修林,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烟雾缭绕,香火接连不断的通灵寺、松音寺等,令游人流连忘返;圣僧峰、神龟奔月、双狮戏球、驼峰、回音壁、八仙屠龙谷等自然景观栩栩如生;墨竹林、倒芭茅、天井架等动人传说至今流传;百丈泉瀑布,一泻千尺,成为镶嵌在宝石仙境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正如明代探险家徐霞客所描绘的那样:月照丹霞如宝石生辉,云绕灵石若翔龙吐雾,身临幽谷象梦游仙境,声贯峭壁似钟鸣鼎沸。
还有文天祥开府抗元屯兵留下的大量遗迹,海瑞夜宿客栈旧迹,邓小平红七军军部驻地,二战工事残壁等历史人文景观至今保存完好。宝石山相传由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亲口所命。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护送皇太后经过兴国,被元军围困,遂登山筑寨而守。因为皇太后捧着玉玺,连登数峰,都感到地动山摇,难以立足。直到登上一座“一夫当关,万夫未开”的险峰仙人顶时,方才安稳不动。文天祥赞曰:“真乃宝石山也!”遂为山名至今。
天福山道坛。天福山东侧有一个岩窟,岩内过去有一个真空道的道坛,清代末年开坛,民国年间曾经非常热闹,许多人到那里去治病疗养。真空道是在墙上写一个大的“道”字或“静”字,信徒面对着该字作摔手运动。这种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确定为--,禁止了,政府把天福山的房屋捣毁了。
狮子岩座落于台山的灰岩峰南侧,灰岩海拔401米,山南山北皆有岩窟,山北叫灰岩,属中寨的范围,山南叫狮子岩,是一个天然内凹石岩,状如雄狮开口,故名。岩深处有20余米,宽在50米以上。高约四、五米,岩缝很深,与山后中寨的灰岩石窟相通,只能猫狗之类小动物可钻过去。狮子岩内有泉水,名观音泉,水质清澈,当地村民信奉泉水能治病。
八仙岩,系天然石窟,非常宏伟。岩下是一个很窄的峡谷侧身岩。相传古代一条孽龙来到宝石仙境,欲把这一片景区深入海底,做他的龙宫花园。遇到八仙聚在此岩下作法,将孽龙诱入侧身岩卡住后,将其征服。后人给此地起名为八仙岩。
船岩以石峰雄奇见长,首先是一群峻峭突兀的石峰,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这些雄峰形状有像人的“圣僧峰”、像骆驼的“驼峰”、像大象的“象鼻峰”、像海龟的“龟峰”、像宝塔般的“扠子岽”等等,宝石仙境的山峰最壮观的部分就在船岩。
(二)兴国县革命烈士陵园
兴国烈士陵园座落于兴国县汽车站旁,内有烈士纪念塔、纪念亭、英名碑、广场、飞机陈列馆等建筑群。烈士纪念塔建于1957年,高18米,三级四面,砖混结构,塔顶为2米高的五角星,巍峨宏伟。烈士纪念馆1957年建于鸡心岭,1977年迁入现烈士馆内,由门厅、灵堂和五个展堂组成,占地1401平方米,展出兴国23000多位著名烈士的生平、照片和部分遗物,并建有著名的马前托孤、宁死不屈、洗衣队员、江善忠跳崖、过雪山等艺术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间为英烈群雕,回廊镶满镌刻全县23179位烈士的英名的碑石。
1995年一月,2001年七月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
(三)潋江书院
潋江书院座落于潋江镇楼街,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庭院式建筑,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阁等组成,占地面积4903平方米。1929年四月,毛泽东作为红四军-表在这里传达了0六大会议精神,并在此主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1930年至1934年,书院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雕梁画栋的潋江书院,座落于兴国县潋江镇横街,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朱门丹窗。建于乾隆三年(1733年),占地面积4903.8平方米。依山造形,五重递进,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宫和崇圣祠组成一个建筑群。由低而高,阶梯次,设计严谨,布列有序,气势恢弘,宏伟壮观。
牒楼式门楼,坐西向东,以取“紫气东来”之意。歇山顶门头,脊的两端,吻兽相向倒立,中有雄塑宝瓶。其下为红底蓝字的横额,-“潋江书院”,云纹图案饰边,左绘“梅兰”,右绘“竹菊”。
跨进门楼,是宽敞余坪,可以接待千人。四周栽有8棵松柏,两株玉兰,朝北,登13级台阶为门厅,硬山屋顶,高为二层,共有四间。中为大门,红石门框,和合木门,书有红底蓝字“秀汇双江”横额嵌于门首。横匾左右区别为“北秀山河映双江”、“东汇泮水起人文”山水图。门前竖一对圆木丹柱。
入门厅,可见小四合院式的花圃。圃内奇花异草,芬芳四溢,峡谷侧有玲珑墙相隔。穿过花圃走道,上五级石阶为讲堂,共三间,硬山屋顶,脊有堆塑“丹凤朝阳”。飞檐之翘卷上,诗画相间,雅趣盎然。前为船篷顶檐廊,四根木质丹柱,红石鼓墩为基,支撑船篷,堂前左右为对称的木栅栏围屏,中堂三墙而无门,左右为花格门窗厢房。左右各一耳门,堂之东侧有学舍6间,两侧9间。
穿过讲堂,则是天井,上两级台阶为科厅。雕花绣朵,描龙绘凤。四角各一丹柱支撑硬山屋顶,四周均系花格长窗,前开和合门,门槛过膝,状若“大花轿”。厅内陈设黑漆书箧10多箱:史册、精华、蕴玉、简帛、翰林、国粹等。
魁星阁座落于拜厅之后,比拜厅高五级石阶,攒尖阁顶,顶有“双龙戏珠”彩图。四柱八角,角系铜铃,俗称风铃,风吹铃响,反衬幽静。书有“魁星阁”三字的横额,挂于阁顶和阁棚之间。顶棚澡井,俗名果合顶,或花轿盖,饰以“鲤鱼跃龙门”浮雕。阁基为条石垒砌,两侧围以红石栏杆,石柱上塑石狮,昂首相望,憨态可掬,栩栩如生。魁星阁,原为供奉魁星菩萨之处,状似应变亭,四壁透风,内栽6株仙人掌,长达20年,亭亭玉立,状如香烛。近年间花开四次,均是白色,冰清玉洁,实属罕见,甚是喜人,被称为“吉祥之兆”。
魁星阁二层阁棚下有一手持朱红毛笔,屈腿单立的魁星菩萨造型,意表“魁星点斗”。阁棚为三层,飞檐翘角,碧瓦朱槛,嵯峨挺拔于青天之下,鹤立鸡群于书院之中,为最高层建筑。
魁星阁后即文昌宫,两者前后紧连,唇齿相依,中间接出一条人行道,旧为“文昌帝君”之供奉处。文昌宫,亦砖木结构,硬山屋顶,中堂顶棚有八角形藻井,雕花斗拱,上下五层花板,凹面为浮雕“龙凤呈祥”。六根红石大柱立于宫中,当中前廊石柱上原镌刻兴邑传胪学士钟启峋以“兴国”撰写的嵌字联一幅:“兴我小邦,示其文德;国之善士,简在帝心”。宫中堂两侧,各配楼房,上下两层共二间,厢房前还有软扇耳房。
宫的前部为船篷顶檐廊,其东西两端各一耳门,直通屋外。
崇圣祠座落于文昌宫左侧,有耳房纡通,中隔余坪,砖木结构,歇山屋顶,重檐翘角,红墙丹柱,双开花格大门,四根木柱支撑着顶棚,檐廊正中顶棚绘有“麒麟吐玉书”之彩画;中堂正中顶棚为藻井,其凹面为“双狮滚球”浮雕,侧为四向五屋,流云翘桥,山水画配诗。正厅天花顶棚其上绘有四幅对称彩图:一曰“蜂(封)猴(侯)拜象(相)”图;二曰“二鸭(甲)传芦(胪)”图;三曰“金鸡报晓”图;四曰“雀(爵)鹿(禄)蜂(封)猴(侯)”图。耐人寻味。
楼房前14米,屹立一座三门石碑坊,上刻龙头、狮身、花卉、卷云、面鼓……雕工之精细、线条之流畅、图案之隽秀,堪称石雕石刻艺术之精品,令人叫绝。
潋江书院建筑艺术精湛,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现代革命意义,它是1929年四月毛泽东的故居。当年毛泽东在此写下著名的《兴国县土地法》,从此有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澎湃怒潮;有了十万兴国男儿如鬃发怒耸的雄狮,呼啸着跟毛委员当红军闹革命;有了著名的兴国“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制造第一等工作的榜样县”。
潋江书院,宛如一颗明亮的明珠,一座永恒的丰碑。
(四)兴国通天岩
赣州的通天岩是江南最大的石窟旅游胜地之一,唐代就被开掘的石窟寺。然而在兴国也有“通天岩”的天然景致就鲜为人知了。兴国的通天岩座落于高兴镇,距县城7公里。兴国“通天岩”藏身于绵延数十里的丹霞地貌地段之中,因其天然的岩洞和隘口而成为了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红军的战场。兴国通天岩的入口处就在公路旁边,路旁一座近年立起的牌坊,书写着“通慧寺”三个大字。隐藏在山体,依山而建的通慧寺始建年代是南宋末年。相传,通慧寺的建立还源于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文天祥率军队撤离赣南往广东方向时,为了作战方便,临时将一些行动不便的将士遗孤留在了岩洞内,而且依着岩洞建了一座房屋掩护他们,让当年寂寞冰冷的山岩里冒出了炊烟,延续了生命的气息,常常在幽静深邃的境地中寻找无为无我、修身养性的佛家人又在旧址上建起了这座通慧寺,通慧寺的几间房屋全都隐身于通天岩之内,只需一堵墙,一扇门就成了一间房子。
兴国的通天岩还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光滑的主峰下有一条垂直的、凿了孔仅能容一只脚站立的台阶,这条台阶就是当年红军为走捷径站岗放哨之用而开凿的。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用多种方法沿着红军的足迹去跋山涉水,去感受体验红军的精神。渺小的我们在这硕大的石峰前,在这块布满着革命先辈精气神的英雄土地上,油然升腾起一种制服自然的豪迈和勇气,我们四肢着地攀上了岩顶。
站在通天岩之巅,对兴国党史颇有研究的胡玉春先生向我们指点着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遗迹。这里,曾经布满着战争的烽火硝烟,有红军挖掘的道道战壕,有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中-军队轰炸的累累弹坑。这块文天祥和红军将士们挥洒过热血和生命的疆场上,曾经由于战争导致了满目的苍痍和荒芜,导致了兴国县水土的严重流失。今天,站在通天岩之巅,我们却宛如登临绿色的浪巅之中,昔日战争的痕迹已被青松绿水覆盖,战争年代制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兴国榜样县在制服大自然的伟大工程中,又夺得了“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持示范县”的荣誉称号。
(五)兴国冰心洞
灵山冰心洞风景区。距县城10公里,与丹霞湖相邻。灵山海拔461.2米,原名“玉山”,因山岩中有金观音、金香炉各一座,“求神甚灵”而更名“灵山”,古代有兴国第一胜景之称。景区内有竹笋峰、仙桃峰、-石、芒锤石等奇峰异石;狮子岩、读书岩、仙女潭、角石寨、猴哥寨等人文景观;清静观、三官殿、亲光寺、飞来佛、三皇宫等寺观;冰心洞还是1928年四月,0兴国区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的“冰心洞会议”革命旧址,芒锤石是“死到阴间不反水,爱护0万万年”的江善忠烈士跳崖之处。图中所点的泉水处(第一图的泉水),真可谓是阴阳相交而出的泉水,由于上面的山并不高,而此处的泉水却常年不息。这里还有两仪,四象,八卦的象,都很活灵便现。景区里的角石寨是当年红军储存物资的后方办事处。读书岩是唐朝“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隐居深谷读书的地方。整个景区方圆十里,峰峰有岩,岩岩有寨,构成一个风景奇特的景区。
(六)兴国将军公园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赣南十景之一。座落于
江西省兴国县县城南门口,将军大道南端,距兴国县城中心2公里,距
赣州市80公里。属于红色旅游主题公园。兴国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军参战,这些参加红军的兴国儿女们,经过艰难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出相当多革命将领,仅解放初期授衔的将军就有54位,将军数量之多,列
江西之首,全国第二,2002年将军园建成开放。
将军园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大型群雕、休闲广场、将军湖、将军岛等组成。将军广场正中安放由汉白玉石雕刻、高6米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区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征组歌;将军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明显兴国红军县的特色,馆内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了1955年至1964年实行军衔制期间的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生平事迹;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是由0中央宣传部和0江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兴建,馆内分六个展厅,通过高仿真雕塑和声、光、电等现代布展手段,利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图片以及实物、场景、多媒体影视合成等形式,向人们展示当年苏区干部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下,紧密联系群众,执政为民,制造了第一等工作的优良作风,也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题的陈列馆;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榜样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面军旗及79位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围绕而成,三面军旗象征着兴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组建了三个师参加工农红军。群雕长23.179米,象征着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3179名;宽2.3米,高8.5米,象征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3万人口的兴国就有8.5万人参军参战;将军园西南方还区别建有肖华上将和陈奇涵上将二座纪念亭;还有还设有休闲广场和将军湖、岛等景观设施。
将军园是集瞻仰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正在申请国家AAAA级旅游区。
(七)丹霞湖
丹霞湖景区座落于兴国县城东10公里处,距319国道2公里。这里苍山碧水、风景宜人。置身1万多公顷的山水风光,植被繁茂、林木葱郁、碧波千顷、浩瀚无涯、自然气息扑面而至,让您心旷神怡。闲逛于森林幽谷、古木林立、宁静致远、花草夹道、摇曳送迎、幽泉流转、追闹相随;泛舟在碧水湖面、劈波斩浪、逍遥自在、物我两忘、空灵透彻。
景区内丹霞地貌怪异独特,这里奇特排列、怪石嶙峋、活灵便现、举手投足间,您会感叹自然造化之神妙:天门寨古战场会让你梦游-之雄浑;观音坐莲、天子印、仙桃峰、玉笥峰、飞天神龟、出水神龟会让您醉心鬼斧神工之精妙……在这“造化钟灵毓秀”的山水相融之地,您可小憩休闲茶庄,畅饮水上酒吧,品味客家小吃,饱餐野蔬山肴;您可为伊甸族小伙子上刀山下火海助威,为傣族姑娘优美歌舞喝彩,为泰国“人妖”叫奇,为人蛇共舞赞绝;您还可充分感悟水车、砻、磨、擂等所蕴含的客家古朴文明。
(八)均福山森林公园
均福山森林公园。座落于县城西北48公里处,平均海拔800米,有林地1404.6
公项,森林覆盖率达78%。主要景致有:方石岭、龙下瀑布、千年古杉、书泉、唐代石香案、抗元英雄文天祥题匾“永镇江南”、吞吻、铁瓦、大乌山寺、覆苟古寺等。当中方石岭乃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之处,1931年9
月十五日,毛泽东、-率红军也在此歼灭-军第52师,俘虏敌师长以下
5000余人;龙下瀑布高80米,宽30米,飞流直下,水花如碎玉堆雪,仿佛“白练垂空”;大乌山海拔1204.5米,为兴国第一高峰,原名“大雾名山”,明初大学士解蜡入寺,风吹灭灯烛,殿宇黝黑,遂将山名改为大乌山。座落于公园南侧的覆苟山,为兴国县城龙脉发源,故又称佛祖山,天气晴朗时,从山顶可远眺兴国县城。据古代典籍记载,道教的北海仙公齐涓子,在此山一石头书箱中得到秘书12卷,遂登仙籍。
均福山森林公园常年林木葱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年平均天气温度14.5度,素有“赣南小庐山”之称,实为观光旅游的避暑胜地。
(九)兴国金斗山寺
金斗山寺座落于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东南1.2公里处,东经度25,北纬26度18,经县城红军大桥8公里.
古寺名为金斗山寺,传说三面环水,在汉魏时就有卢禅师云游至此,谓其为佛家风水宝地,于是上山坐禅,悟成佛道,九年后不知所综.后人于卢禅师学佛处名为卢禅岩,至今卢禅师学佛的洞壁上石锈卢师坐禅像尚在.唐玄宗时期建护佑寺于此,唐末国师杨救贫师徒登山卜形胜,喝为睡狮形,有九座形肖狮子的山头,一旦九头识字先后醒来,成为九狮过江,必定贵气冲天,多出武官定国.后有有人在半山建银排寺,元时毁,至清乾隆年间,有榔木钟姓长者邀集多方信士,筹资于山顶重建,更名为金斗山古寺,文革又毁,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重新修建.古时民间传说,先有燕子窝南山庙,后有泷下金斗山,至宋初南山庙观音到了灵山洞中,谓飞来佛.而后金斗山香火兴盛,附近周围先后有18座大小庙宇。
金斗山寺来龙发祖于枫边的龙头山,大乌山,方山岭,小乌山,宁山寨,灵山,至花龙尖,燕子窝分支到金斗山,直至香炉峰下泷下水.
山脉的走向真是气势恢弘,而又多似动物形状,俗有九狮八象七凤凰之谓,是形式风水家"乐不思蜀"之所,即使杨救贫再世,也未必能够一一形容得了.而金斗山的十六景和相当多传说,更能使人心旷神怡,如:顺告石,香炉峰,仙龟拜佛,风车纽,孩儿石,九曲十八湾,卢禅岩,出米岩,菜园岩,珍珠泉,相爷石,九鲶开眼,九师过江,蛇颈,插鱼洞,龙下水.而九鲶眼(清代邹军的祖坟)附近周围又有八景:石门,老石窝,八角亭,白竹滩,铁线关门,老鼠沿江,万寿宫,九鲶开眼.古人有诗赋赞曰:天光下戴,地德上承二十八宿列九天,纵横照射,七十二山分奔驰,起伏恢弘,脉络循环,独论尊卑,奇峦峻拔万千峰,列土木金分左右,观龙楼宝殿,惟仰灵山,察星体钟灵,竟然金斗.
据民间传说,
风水大师赖布衣在
三僚拜师曾十七公艺成返经兴国时,亦曾登上金斗山相度县城风水,留下地钳佳句曰:香炉顶挂天池,丹灶云居幽谷.大象宿于中旁,仙凤飞乎上尉,蜂腰渡峡,日月扛夫,鼓角威仪,抡旗并束,观峰峦之叠叠,千山悉是奔随,验潋岁之茫茫,万水成归入局.若是乎,地既灵於其前,人必杰乎厥后.诰轴文塔面对,他年金榜提名,云天金幛频敷,异日斗称福厚.嗟乎,敌后蚕精英,鬼神守护。
(十)兴国通慧寺
江西赣州市兴国县通慧寺座落于赣南兴国县高兴镇境内,距离县城7公里,全寺均隐身于通天岩内,寺内神龛、神台、香案、供桌都是依山凿成。通慧寺相传始建于南宋末年,文天祥率宋军撤往广东时,将一些难以带走的将士遗孤留在岩洞里,建了这座寺庙掩护他们。清代著名史学家张尚瑗先生登临通慧寺,遥望群峰突起的宝石仙境,捻指细数,得峰数36座,欣然在石壁上题下“对嵩岩”三个大字,嵩者,数目36也。
(十一)兴国普惠寺
普惠寺座落于江西省兴国县城东南,唐中和二年(822年)始建,其后屡有兴废,至民国年间香火甚盛。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普惠寺举办瑜珈显密大会,兴国、于都两县僧尼百余人参加。次年宗仁法师在普惠寺举办恭迎藏经的0会。兴国、于都两县佛教徒及香客三千多人在普惠寺至瑶冈脑一路慢行,街道两旁店铺焚香秉烛,鞭炮不绝。县城市场还停售肉食三天。
1956年,由德森法师资助,将普慧寺加以修葺。次年九月竣工时,法亮、振舟法师一起主持了修葺竣工及佛像开光法会。法亮法师,城冈乡东坑村人。出身贫寒,13岁开始吃斋,15岁出家,先后在县东震寺、赣州光孝寺、浙江普陀寺当和尚。1938年应邀至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1947年去柬埔寨金边市,主持建造了中华正觉寺。1970年离柬经新加坡回到香港,在九龙芙蓉山主持修建虚云和尚纪念堂。后又在大窝岛上建观音堂,定居该处。曾先后为修复普惠寺、法藏寺捐款九万余元。
“文化在革命”后,被破坏的佛寺陆续得到修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爱护。至1985年,兴国县得到恢复的佛教寺庵18处,僧尼35人。融法法师被选为第七届县政协委员。1985年六月二十日,县佛教协会筹备小组在普惠成立,融法法师任组长。次年四月一日举办县佛教界首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兴国县佛教协会。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普惠路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