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隶属于
山东省
济宁市,座落于
山东省
济宁市西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6°20′,北纬35°24′,东西宽16千米,南北长47.5千米,总面积838.56平方千米。嘉祥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天干冷,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嘉祥县辖3个街道12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嘉祥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嘉祥县常住人口为700149人。
嘉祥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析巨野、任城二县地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前418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
山东西路济州。嘉祥县境内新石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日菏支线、日东高速、济菏高速、327国道穿城而过,西邻“京九”铁路60千米,东邻“京沪”铁路40千米。
二、嘉祥县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嘉祥县共有文化馆(站)14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4个,剧院1处,数字影院2处,公共图书馆1处,馆内藏书8万余册,乡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覆盖率区别达到100%、100%。各级文物爱护单位57处,当中,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爱护单位24处,县级文件爱护单位16处。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全部村居开通有线电视传输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三、嘉祥县历史文化
武氏墓群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座落于嘉祥县城南15千米纸坊镇武翟(宅)山村,是东汉末年武氏家族墓地前的一组石刻艺术品,有石阙、石狮各1对、汉碑2块和武氏祠汉画像石44块。汉画像石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其雕刻方法主要是“减地阳刻”法。
曾子庙
曾子庙:座落于县城南17.5千米满硐乡南武山之阳,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参的祠庙。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曾参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封为宗圣曾子,曾子庙故又称宗圣庙。曾子庙建筑宏伟,是
山东省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青山寺
青山寺:座落于县城南8.2千米的林木葱茏的青山西侧,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惠济公庙原名焦王祠,据旧县志记载:“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县(今河南陕州区),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东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焦王祠始建年代无考。据元东昌教授赵衡正《重修惠济公庙碑记》记载:“庙左有汉建宁元年(168年)碑,碑毁无考,右立晋永安颂,文字剥落难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焦王为宁应侯;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为惠济公;次年,重修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扩建,始具现存规模。因祠庙座落于青山,故群众习称为青山寺。
四、嘉祥跑竹马
跑竹马起源于古时的青少年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古时有扎制竹马让青少年骑着玩耍的传统。随后汲取了一些传统的戏曲、曲艺表演艺术的唱词、音乐、服饰等,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舞蹈。
日前这个项目在我县只流传于嘉祥村。据当今的传承人李发祥推荐,其师父尹义山告诉他,嘉祥村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了这个项目,已经传承了200余年。按照嘉祥的风俗,正月十二是小年,每年的正月十二和元宵节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嘉祥村的村民为庆祝新年,都要在场里或者一个大院子里表演跑竹马,全村的男女老幼在共同热闹一番。
跑竹马是一种群体舞蹈,日前留存下来的仅仅有《昭君出塞》这一个舞蹈作品,整个作品表演时间为一个小时。该舞蹈由八个表演者骑着八匹竹子扎制而成的马和一个为王昭君牵马的马童一起进行表演,还有还有5-14人的伴奏乐队。骑马的八个表演者为三女五男,通常由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扮演。王昭君为主要角色,还有两个女角是女武将。男角中有一个护送昭君出塞的1,其余四个是护卫的士兵。整个舞蹈要变换八种阵势,区别由八个表演者领舞,每个表演者都有一段唱词,唱本现在还保存着。马童通常由十几岁的儿童扮演,在每个阵势开始时牵即将场,表演一些翻跟头等动作,马跑起来时马童就退场了,下一个阵势再牵即将场。
乐队只用硬乐伴奏时至少五个人,乐器有鼓、锣、大(跋)、小(跋)、铜板各一个。软硬乐同时伴奏时,硬乐同前,软乐至少四个人,最多九个人,乐器有笛、笙、二胡等,笛子为主奏乐器。伴奏音乐最早不详,随后主要 采纳柳子戏的戏曲音乐。
舞蹈角色服饰 采纳传统戏曲服饰,王昭君着公主服,其他角色区别着文官服、武将服、士兵服。道具主要是竹马,以前请篾匠扎制骨架,现在使用的竹马的骨架是请编簸箕的匠人扎制的。骨架扎好后,要请扎纸艺人糊制马头、马身,马头最重要,用剪好的彩纸糊上,要做出马鬃的样式。马身下面要做一个裙围子,能够用纸,也能够用布料。跑竹马的时候,表演者站在竹马中间,竹马挂在表演者的腰上。日前保存着八个竹马的骨架。
五、高记羊汤
高记羊汤,品鲜质优,羊吃百草,食其有百味,鲜美味全,其风味独特,羊汤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脾,并且羊肉附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羊肉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疾病能力。
美食类型:鲁菜
六、麒麟传说
山东省
济宁市的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麒麟之乡。嘉祥县是麒麟发祥之地,也是古圣贤孔子的故里。麒麟传说在这里流传了千百年,不但有着丰富的传说内容,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文化,体现出人们追求幸福、追求吉祥的心理和愿望。在2008年,麒麟传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古书说它“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罹罗网”。
麒麟传说主要流传在山东省嘉祥县、巨野县及其附近周围地区。据《春秋》及其三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获麟,获麟之地就在嘉祥。金皇统年间嘉祥置县,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县城西现在还有麟冢和获麟台遗址。
嘉祥县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800多年前武氏墓群石刻祥瑞图第一石上刻有麒麟,其榜题标明麒麟为仁兽义兽,规劝人们遵守仁道。
【传说内容】
麒麟的出现往往被看成是圣贤降世的标志。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麒麟的故事传说。如“孔子泣麟”和“麒麟吐玉书”的故事。《拾遗记》说:“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就是说在孔子快诞生的时候,麒麟出现,嘴里吐出一块方帛,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哀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圣人孔子便诞生了。
《左传》中记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这说的是鲁哀公十四年,武城的一个老农赶着一头黄牛耕地的时候,黄牛生下一个小犊,不像猪,不像牛,头生独角不是鹿,身上长鳞不像龙,是个四不像,四不像刚生下没大会儿,就站了起来把犁镜和犁铧头给吃了下去,老农担心,请四不像到别的地方去,四不像点点头、摇摇尾,就走了。四不像就是麒麟。在那一年,鲁哀公到武城以西二十多里的大野打猎,把那只麒麟射死,但不晓得这是一只什么动物,于是请孔子前来辨认。孔子看到是一只麒麟,非常心疼地说:“这是麒麟,是仁兽啊,现在这么混乱,你怎么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呢?”说完便失声痛哭,从此搁笔,不再编《春秋》了。不久孔子就逝世了。不过,即使这么,世称“麟凤龟龙”四灵之一的麒麟,能在武城地面出现,人们认定还是一种极好的兆头,便取其嘉美祥瑞之意,将武城更名为嘉祥。
据古人的思想,麒麟出现在嘉祥县,解释嘉祥是一块吉祥宝地。麒麟传说饱含着中国人憧憬、追求吉祥幸福的精神理想,因而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浮而不衰。
嘉祥县被称为麒麟之乡,麒麟传说在嘉祥的流传已有千百年的历史。麒麟传说在嘉祥县不但妇孺皆知,耳闻目睹;并且嘉祥与麒麟的深刻渊源还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嘉祥县的县标是麒麟,城区重要位置都摆放着麒麟石雕,有的主干街道也因麒麟而得名,嘉祥县有名的红皮大蒜据说是由于当地的土地上沾染了麒麟的鲜血而变成红皮……这些都透射出人们爱慕吉祥、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这种影响深入到嘉祥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衍化为一种民俗特色和文化想象,这种现象被专家学者称为吉祥文化。吉祥文化以麒麟传说为基础,以吉祥为内核,与民间风俗、民间艺术密切地结合在共同,表达了人们对实现自我理想和目的的信念与愿想。
【传承意义】
麒麟传说是由民间劳动人民口头制造的故事,传播的主题也以民间百姓为主。千百年来,因为不同的传播者不同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所以会对传说的内容进行不一样的在加工,因而,麒麟传说常常有着一不一样的内容。
总而言之,麒麟传说是扎根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朴素情感和丰富想象力的体现,不但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还起到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我们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特殊价值。
七、鲁西南鼓吹乐
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器乐,它以嘉祥鼓吹乐为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
济宁、枣庄、菏泽三市及附近周围地区。鲁西南鼓吹乐主要依赖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而存在。
依照传统习惯,民间将以一支唢呐为主奏,另配以笛、笙、小镲、鼓等乐器者,称“单大笛”(唢呐,当地俗称大笛);以两支唢呐为主奏,另配以小镲、云锣、汪锣、乐鼓等乐器者,称“对大笛”。另外,还有以锡笛为主奏的乐队和“咔戏”乐队等。
在长期的传承实践中,鲁西南鼓吹乐构成了丰富的曲目家族、多样的调类系统、精湛的演奏技艺、数以百计的民间乐班和数以千计的鼓乐传人。代表性曲目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一枝花》、《大合套》、《风搅雪》、《抬花轿》等,曲目总数在三百支以上;代表性演奏家有任同祥、贾瑞启、袁子文、魏永堂等,代表性乐班仅嘉祥一县就有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家班”,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的“赵家班”和以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当中,杨家班的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曹家班演奏时音色纯正,柔和甜美;任家班演奏时音色璀璨,感情细腻;赵家班演奏时音色宽厚,高昂璀璨;贾家班演奏时音色清脆,激荡起伏。一个时期以来,这五大班社带领其他鼓乐传人活跃于当地民间社会生活中,争奇斗妍,各领1,深得民众爱慕,并使嘉祥成为誉满中国、举世闻名的“唢呐之乡”。
鲁西南鼓吹乐风格独特,质朴豪放,高亢激昂,起到较高的艺术价值,得到专家和广大群众的爱慕。鲁西南鼓吹乐这种普及面较广的民间艺术,经过专业文化工作者长期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已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婚丧嫁娶活动中的演奏,逐一扩展到大型节日联欢、开业庆典、参军升学、丰收喜庆等场合的演奏,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具有了一定的效果。
八、嘉祥县结婚习俗
说媒
旧时婚俗,实行包办婚姻,男女结合,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媒人为男女双方说媒,讲究门当户对、男女般配,俗谓“媒人是杆秤,掂掂两头—般重”。旧时说媒由媒婆推荐,男女双方及父母均不见面。现在由人推荐男女双方见面相亲。21世纪,相当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不必媒婆说媒。
定亲
旧时缔结婚姻经媒婆说媒,男女双方允许后,由男方找人看男女
生辰八字有无冲克(俗称
合八字),如“命相”无违,即选定吉日,送写有男方父母
姓名、男方
姓名、长次、
生辰八字的庚帖(俗称定亲贴),同时为女方买耳手镯簪子等礼品,由媒人将定亲贴和礼品送给女方。女方允许后,向男方回定亲贴,俗称“换书”。“换书”后亲事就算定下来了,并起到法律效力,俗谓“只要红贴下,经官动府也不怕”。
谢媒人
对推荐人的酬劳,主要是设宴招待,宴席通常都是较丰盛的,非常是要有鲤鱼,所以,当推荐人还有“吃鲤鱼”的别称。宴请媒人要准备两条鲤鱼,第一条可小一点,端上后媒人只象征性地吃点鱼身上的佐料,便端下去了。传说如划破鱼体,这桩亲事就要“好事多磨”,出现波折。第二条大鲤鱼端上后,方可大吃大嚼,但习惯上只能吃―面,不可以使鲤鱼翻身。
旧时不送节礼。现在定亲后,每年春节、中秋节,男方要到女方家里送节礼,春节的节礼比中秋节的重一些。节礼通常包括:30斤以上的整块猪肉、红公鸡两只、烧鸡四只左右、酒两箱以上、苹果一箱以上。男方有―个同辈的陪着一块去送节礼,俗称“挎篮子”“背篮子”,要会说话,但相貌、人才不可以压过男方。男方到女方家里以后,女方首先要给男方喝鸡蛋茶,然后设宴招待,俗称摆席,由女孩的父亲、叔叔、伯父陪顾客。自由恋爱或经人推荐的,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里探望老人时也有此风俗,如给男方喝鸡蛋茶或鸡蛋白汤,则表明女方父母允许,如不给男方喝鸡蛋茶,则表明相不中男方。
陪嫁
旧时闺女到了一定年龄,家里就要为其操办嫁妆。嫁妆的数量与质量,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富户人家还有陪送土地者,谓之“梯己地”。嫁妆主要由父母操办。有的陪嫁多到被褥八铺八盖,衣着几十件,甚至更多。20世纪70年代起,嫁妆往往由男方操办,婚前送往女家,结婚时再送回来。80年代以后嫁妆趋向高档,包括家具、家用电器、摩托车等。
送时书
定婚期时男方向女方送时书,女方允许则婚期就算定下来了,定下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婚礼只能提前举办,不可以推后举办。时书都会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咸亨清惠”等吉祥语。
婚礼
婚礼前一段时间,男方要布置新房,下请帖。接近结婚,男女双方的亲友都要送些礼品,俗称“添箱”。礼品包括衣料、被面、被单、礼金等。婚礼前一天下午,男方要到祖林磕头、烧香、敬酒、放鞭,然后到家庙给列祖列宗磕头,没家庙的到主家磕头。大门、屋门要贴红喜对,大门两边各放—块红纸包的砖,上系—棵连体葱。
旧时结婚,分大娶、小娶。
大娶:多为富户或有权势的人家 采纳。迎娶前,先由“打冲马”的小子身披红绸带,打马先走,通知沿途亲友,准备给新郎披彩带,戴红花,接受新郎礼拜,通知女方做好准备,再返回男家。迎亲队伍出发时先放三响炮,然后出发,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打着旗牌伞扇,沿途吹奏唢呐,路遇桥、庙、河、路口、大树、坟墓则燃放鞭炮。新郎坐着官轿,后面跟着花轿。其后有人抬着两盒、两坛,盒内装有猪肉、鱼和―挂猪心肝,坛内装酒,外挂猪肉―块,名为“辞娘肉”。还要有一个小男孩抱一只公鸡,带还有一件催妆衣,热热闹闹前去迎亲。女方留下鱼、肉、酒,而将猪心肝返回。传说,如留下心肝就会给婆婆留下心事。新娘上穿催妆衣顶婆家带去的“蒙头红”,由兄长从闺房用椅子抬到花轿上。迎亲队和回来不可以走一条路,意思是不走回头路。
花骄到门口,新娘下轿以前,先由两童男或两妇女打着火把围轿转三圈,名曰“燎轿”意为“驱邪镇妖”。然后由新郎的嫂或婶母把新娘抬进院内。
结婚仪式在院内举办。桌上放有香炉,一个木斗,斗外吊一铜镜,俗称“照妖镜”。男方父母坐在桌子两旁,新郎新娘站在前边,由宾相执礼,先念贺词,“黄道吉日,日月生光,新人到此,万事吉祥”。然后在宾相“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主持下,完成“拜堂”的仪式。将新娘抬入洞房,先脱掉催妆衣,由男方嫂子念着:“催妆衣,满床拉,满床拉,当年生个胖娃娃”。再与新郎喝交杯酒,坐帐。由一妇女撒枣、花生、栗子,谓之“撒帐”,意思是“早立贵子”。这活动,俗称“合卺”。
婚礼毕,即请宾客入席,俗称喝喜酒。席间新郎由父亲领着逐席劝酒两次。也有父母、新郎新娘各劝酒一次的。参加喜宴者要送喜礼,除礼金外,还有送被单被面、毛毯、衣料、小家具者。喜宴的席数与质量,因各户经济情况不同,多分是“四盘六”、“十个盘子”,现在多为“巧十三”、“二十个盘子”。
小娶,新郎不去女方迎亲,只是由一顶花轿或马车将新娘接来,迎亲人员少的,通常无唢呐、仪仗等,俗称哑巴轿。喜宴规模较小,宾客少的,其如世纪孔年代后结婚,形式与过去大致类似,但花轿已经绝迹,多用汽车迎娶,尤以用小轿车为排场。结婚时高悬音箱,日夜播放戏曲。
挂门帘。合卺后,由娘家人先与主人道喜,再将新房内门帘挂上。这是旧时结婚仪式不可少的一项程序。
闹洞房。举办完结婚仪式,新娘进入洞房,亲戚邻里要和新娘开些玩笑,俗称闹洞房。也有恶作剧的。尽管俗说“三天之内无大小”,但长辈和兄长参与者则甚少见。
听房。婚后头几个晚上,有听房的习惯,一些人刷在窗外偷听新人的私房话,以作闲谈笑料。如遇风雨天或有的家庭与人不睦,无人听房,家中长辈也要在窗外放—扫帚等物上置衣帽“听房”。迷信说法,无人听房,则会引鬼入室,可给新人带来灾难。
道喜
婚后第二天的上午,邻里中关系较紧密者,去新郎家表明祝贺,谓之“道喜”。主人要准备较简单的菜肴款待,道喜者象征性地喝一两杯酒便散去。
接三天
将出嫁的闺女第一次接回娘家,俗称“接三天”。有的在结婚当天,即由娘家将新娘接回,第二天再送往婆家,俗称“短三天”。多数地方则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接闺女,俗称“长三天”。有的还将新郎―起接去,这天女方家里要设宴招待新郎,新娘的姐夫也都参加,新旧女婿会面。宴罢,新娘要先起身,新郎后来,返回家中,也有当天不走,第二天再双双回家的。有的新郎当日返回,新娘第二天再回婆家。
祭祖
新娘第一次走娘家回来,便由嫂子或婶子领着去祖坟祭奠,还要祭灶、添锅。之后,便逐门给长辈磕头,长辈则要给“磕头钱”。数额多少,视支系远近,略有差别。新娘则赠以自我织的兰方格手巾。
会亲家
结婚后第四天,男方宴请女方家长,谓之“会亲家”,亦称“谢妆奁”。此俗流行在孟姑集、马村一带。
接六送九
婚后第六天,娘家将女儿接走,第九天送回。
住对月
婚后第十二天,娘家将女儿接走“住对月”,到第二十八天送回。新娘子在这期间,要合婆家的人做鞋、袜、衣、帽等。
九、嘉祥县饮食习俗
1、马集烧鸡:马集烧鸡构成于清朝末年,创始人为马集镇马集村人马登榜。是山东省嘉祥县妇孺皆知的饮食文化品牌,产地为嘉祥县马集镇马集村。因其香酥可口、滋味鲜美、风味独特,可与道口烧鸡、德州扒鸡和符离集烧鸡相媲美。
2、双凤黄焖鸡:双凤黄焖鸡创始人为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双凤村人刘贵连,1998年,刘贵连在开设传统炖鸡店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创制了起到独特配方的双凤黄焖鸡。黄焖鸡以其肉质鲜嫩、浓香四溢、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流行鲁西南,成为嘉祥地方名吃。
3、马村闫家煎包:马村煎包由嘉祥县马村镇人闫惠平创制而成,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初期,闫惠平以马村包子的制作工艺为依据,经过长期揣摩实践,调整配料,提高制作过程,行成了与众不同的配方,马村煎包口感鲜嫩无比。天津狗不理包子总经理高先生曾特意来访过马村闫家煎包,品尝后也赞不绝口。
4、朱楼炸鱼:朱楼炸鱼构成于清朝末年,创始人为嘉祥县梁宝寺镇朱楼村人朱志金,清末,朱志金老人自山东邹平县启东台子镇学得炸鱼手艺后,又经过自我的研制与配方,最后构成了自我的独特技艺,因其最初的制作和销售地在梁宝寺镇朱楼村,故而得名“朱楼炸鱼”,早在解放前就已驰名于鲁西南地区。
5、高记羊汤:高记羊汤馆创始于一九九三年,历经二十余年不懈努力,高记羊汤已经成为嘉祥县代表性的特色名吃被冠以为“鲁西南第一汤”的美誉。高记羊汤创始人高润传先生将莱芜羊汤移至于嘉祥,并接连不断潜心研究,钻研羊汤工艺,最后构成了高记独特的羊汤风味。
十、嘉祥县名人
冉求
冉求(前522~前?),字子有,春秋鲁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少孔子29岁。冉求在孔门弟子中列政事科。曾为鲁大夫季孙氏宰。卒后,葬于黄垓乡黄垓村东北隅。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前512~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鲁国武城(今嘉祥)人。孔子弟子,少孔子39岁,七十二贤之一。
曾参
曾参(前505~前435),鲁国南武城(今嘉祥)人,字子舆。少孔子46岁,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是孔门“四大圣贤”之一。
郗鉴
郗鉴(269~339),字道徽,晋高平(今嘉祥)人。出身贵族,世代为官。至其叔父郗隆,因参与“八王之乱”父子皆被害,致使郗氏家景衰落。
十一、嘉祥县著名景点
(一)嘉祥青山景区
青山景区座落于
济宁曲阜机场西北3公里(嘉祥县城南6公里),风景秀媚,林泉茂美,山青水秀,有“四寺、两庙、四泉”,素有“小岱宗”之称,是祈福纳祥、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掩映于青山西麓苍松翠柏中的千年古刹青山寺,是周武王所封诸侯国焦国君王的神庙,常年香火接连不断,钟磬长鸣。法云寺始建于唐代,因有“天下神数法云”之说而得名。寺内佛像均属缅甸玉雕,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是日前中国唯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构建最完整的玉佛寺庙。
地址: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青山风景区
(二)萌山公园
萌山座落于嘉祥县城东北部,有萌山、横山、独山三个山头,习惯统称萌山。萌山主峰海拔115.6米,占地120公顷,峰岩秀拔,层峦叠嶂,壮丽多姿。萌山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有风格迥异的亭台楼阁,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精美遒劲的摩崖石刻,幽深静谧的山洞,清澈甘甜的山泉,构成了萌山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优美的自然风景。
地址:济宁市嘉祥县萌山路附近
(三)云泊湾湿地庄园
云泊湾湿地庄园,位于风景秀媚的“鱼米之乡”嘉祥县金屯镇南3公里105国道路东,南接中国“大蒜之都”金乡,东临微山湖,距济宁市区17公里、济宁机场5公里、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南”出口200米,处于济宁南拓的济宁发展带,是集高科技生态农业、渔业、林业、生态旅游、度假观光、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综合园区。
云泊湾湿地庄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物产丰富、风景秀美,极具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日前,公司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山东省林业龙头企业”、“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济宁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济宁市旅游业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址: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南3公里105国道路东(济徐高速“济宁南”出口南200米)
(四)东方左岸景区
东方左岸假日小镇座落于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中部,总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整体规划分七期实施。景区以花海观赏、林荫绿地打造为基底,以轻奢氛围营造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特色,以康养度假项目为核心,打造鲁西南首席轻奢康养度假小镇。景区自2016年九月开工建设,于2018年五月一日一期正式对外开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客流量达115万人次,日客流量最高达4.5万人次。
东方左岸假日小镇是一处以花海种植与观赏为特色的轻奢康养产业主题小镇。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纸坊镇东方左岸·假日小镇
(五)丹凤山生态园
丹凤山生态园占地200余亩,座落于嘉祥县卧龙山街道雷山村北,毗邻济宁、巨野、金乡、梁山,是一座现代都市人的世外桃源,园区交通便利,距曲阜机场、日东高速、嘉祥火车站仅十几分钟车程,园区集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为主背景的旅游观光度假、文化娱乐、休闲养生、会议、演艺、生态餐饮、商务住宿、泳池洗浴、养老公寓等为一体的旅游文化生态园,是嘉祥附近周围区域唯一的多元化生态旅游景区。
丹凤山生态园配套设施先进,治理规范科学,基础建设合理,置身绿树碧檐相掩映中深有“曲径通幽处、画在景中展、人在画中游”之感,构成一幅美满动感的立体山水画,是东方经典传统文化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
地址: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雷山村北
(六)岳飞纪念馆
孟姑集镇岳楼村岳飞纪念馆景区,座落于嘉祥县孟姑集镇驻地东1.5公里处。距离嘉祥县城15公里。内有岳飞纪念馆、岳氏祠堂支祠、岳峰秀故居等,是济宁市廉政教育基地、济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风家训教育基地。
景区称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物爱护单位(省级)
地址: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
(七)九顶山中国养生城
九顶山中国养生城座落于山东省西南部,曾子故里、麒麟之乡的嘉祥县纸坊镇境内的九顶山风景区,西侧为252省道,东侧在建的旅游道路嘉山绿道从基地穿过,直达嘉祥机场。同时,基地-济徐高速、日兰高速、327国道、105国道,构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项目距济宁曲阜机场2公里,距济宁主城区仅16公里,济宁南外环西延至嘉祥仲山,直达养生城北门,开车仅需15分钟。距嘉祥县城仅4公里,嘉祥洪山路南延至养生城北门,开车仅需5分钟。项目大部座落于纸坊镇辖区内,包括马集镇、嘉祥街道部分区域,西侧至S252省道,东至九顶山山脉东侧山根,北至嘉祥南环路,南至九顶山山脉最南端山根,向西跨过南卧龙山脉,向西南方至五岭山。该区域为山凹地带,附近周围有钓鱼台山、小黄山、卧龙山、九顶山山脉、凤凰山山脉,钓鱼台山海拔203米,九顶山山脉海拔182米,小黄山海拔130米,凤凰山山脉海拔165米,山谷地表海拔44-51米,山坡地海拔54-91米。
项目规划设计以“山水、园林、明月”为设计主题,强调“山水、园林、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的四大设计主旨,定位打造集“医疗养生、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农业观光、中医保健、酒店会务、综合商务、生态居住”等功效为一体的高端养生养老新型生态城镇社区。
地址: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嘉山绿道6号
(八)曾庙
曾庙座落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23公里南武山南麓的曾子故里。
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重建后的曾庙当时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次年,又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明-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东巡按金洪因庙制简陋,秦请扩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庆年间,曾庙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孙五经博士曾承业秦请重修,当年九月动工,年底竣工。此次重修,奠定了当今的布局和规模。清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年间多次进行修缮。
曾庙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至今保留了鲜亮的明代建筑风格。曾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通长23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正、左、右三路,共三进院落。主要建筑物30余座,殿、庑、亭、堂70余楹。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更显肃穆壮观。
曾庙大门外建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为四柱三楹石质建筑。中坊为四柱冲天式,上饰承露宝瓶和朝天吼,上镌“宗圣庙”;西坊镌“一贯心传”,皆为遒劲的楷书大字。中坊外是一座宏伟的照壁。宗圣门是曾庙的正南门,为三间悬山式建筑,长12.08米,宽8.06米,高7.5米,门扉六扇,阀阅六只,绿瓦履顶,饰螭吻,跑兽。在三坊、照壁的衬托下,显的气宇轩昂,庄严肃穆。宗圣门内为第一进院落。院两侧“景圣门”和“育英门”东西相对,均长9.5米,宽6米,高5米,为三开间悬山式建筑。戟门是曾庙的二门,长11.8米,宽8米,高7米,建筑形式与宗圣门相同。古代,宗圣门、戟门仅仅有在重大祭祀活动迎神时开启,平常前往曾庙竭拜的-人等只能从景圣门、育英门及戟门两侧的角门出入。
宗圣殿位于中路第二院落的后部,是曾庙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18.85米,重檐九脊歇山式,高15.35米。大殿飞檐挑角,雕梁画栋,下檬三踩斗拱,上檬五踩斗拱,繁华似锦,宏大华丽。四周回廊中,22根水磨石柱,门前两根平雕云龙,其余平雕荷花、牡丹等,技艺精湛,意境新奇。前面20扇,后4扇门窗,镌扣成梅花锦式,巧夺天工,精美秀媚。顶履绿瓦,大脊游龙蜿蜒,跑兽千姿百态,螭吻,仙人栩栩如生。殿中望板,彩绘盘龙,八角藻井中,雕龙含珠,其势欲腾,殿门上悬“道传一贯”巨匾一面,遒劲的楷书大字为清雍正皇帝御笔亲书。大殿正中透雕龙凤的神龛中,祀曾子彩色塑像,冠冕衮服,双手执圭,独具儒家宗师风范。两侧有他的弟子子思和再传弟子孟轲陪祀。
殿前附建月台,高1.5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3.8米,四周围以雕工精巧的石栏,是祭祀活动的场地。古代,每年春秋两季次丁日,都要在这里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
东西庑座落于宗圣殿前,东庑原祀有曾子弟子阳肤、公明仪、公明高、公明宣、孟仪的木主;西庑祀有乐正子春、沈犹行、单居离、公孟子高、子襄的木主。
寝殿座落于宗圣殿后第三进院落中部,为五脊歇山式,原祀曾子及夫人公羊氏塑像,1966年倒圯。三省堂为曾庙东路建筑,与宗圣殿院平行。正南门为“慎独门”,典出曾子“故君子必慎独也”之语。三省堂是为纪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而建,院中原有三省堂、斋居所、神庖等建筑,清末倒圯。
莱芜侯祠为曾庙西路建筑,与宗圣殿院平行,是供奉曾参之父曾点的祠堂。正南门为“咏归门”,典出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门”之语。莱芜侯祠大殿“莱芜侯殿”为五间歇山式建筑,三踩抖拱,顶覆绿瓦,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米,高8米,殿中祀曾点彩塑。殿前附有月台。殿后原有曾点寝殿,早期倒圯。殿前报功祠与崇德祠东西相对,均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报功祠祀曾子长子曾元及妻高阳氏,崇德祠祀曾子次子曾申及妻颜氏。
中兴亭座落于戟门左前方,两檬歇山式建筑,为曾子六十二代孙曾业于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为爱护“重修宗圣庙碑”而建。巨大的“重修宗圣庙碑”,具体记述了明万历七年扩修曾庙及翰博中兴的经过,曾氏后裔称此碑为“中兴碑”,称碑亭为“中兴亭”。1966年,石碑、碑亭均遭破坏,1985年修复了石碑。
乾隆御碑亭座落于宗圣殿正前方。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御书“宗圣曾子”赞,派-到曾庙祭曾立石。乾隆御碑原保存在三省堂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曾子六十九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毓尊迁立于宗圣殿前,并建亭爱护。碑亭为重檐攒尖式,覆黄瓦,七踩斗拱,堂皇富丽,1966年遭破坏。2003年,由曾宪梓博士捐资修复。
涌泉井为曾子六十九代孙曾毓尊于乾隆四十九年为纪念曾子“事亲至孝”,父亡“泪如涌泉”而建。井旁立石碑一座,上镌“涌泉井”三个楷书大字。
2006年曾庙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九)武氏祠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座落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致,是中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武梁祠为单间歇山式,现存6石,即“武梁祠画像”3石,“祥瑞图”2石,“武家林”断石柱1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排列40余则历史故事,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多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16石,即原“前石室画像”12石,“后石室画像”4-5二石,“孔子见老子”1石,供案1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通常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17石,即原“左石室画像”2-9八石,后石室画像1-3与6-9七石,残脊石1,花纹条石1,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当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当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导致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这批珍贵文物的爱护和治理,在此专设文物保管所。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高到当今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爱护室。1972年将旧墙壁中的画像拆出移入阙室陈列。1981年蒋英矩在进行全面考察后进行了配置复原,提出了“后石室”并不存在的确证。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座落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致,是中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
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武梁祠为单间歇山式,现存6石,即“武梁祠画像”3石,“祥瑞图”2石,“武家林”断石柱1石。
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排列40余则历史故事,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多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
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16石,即原“前石室画像”12石,“后石室画像”4-5二石,“孔子见老子”1石,供案1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通常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17石,即原“左石室画像”2-9八石,后石室画像1-3与6-9七石,残脊石1,花纹条石1,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当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
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当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导致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这批珍贵文物的爱护和治理,在此专设文物保管所。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高到当今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爱护室。1972年将旧墙壁中的画像拆出移入阙室陈列。1981年蒋英矩在进行全面考察后进行了配置复原,提出了“后石室”并不存在的确证。
(十)富山国防教育基地
富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在纸坊镇区域内距县城10公里,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坐落山区环抱之内,总占地500余亩,先期,分ABC三区,先期建设了CB区,总体规划是以农耕、国防、体育运动文化项目为主,兼具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体验为方法,以感悟为目的,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所以,让团队和学生们在体验中了解国防,热爱祖国,增强对大国的自豪感和自信感。同时是团体和学生在体验中构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B区现已为AAA景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济宁市普法教育基地、济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区、中共嘉祥县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嘉祥科普工作站;嘉祥新社会阶层联合会基地。
富山CB区占地300余亩,规划设计融合了国内同行业的长处,创新和颠覆了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只观看不运动风格的模式,特点是“动”字在前,以体验为主的农耕和军事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可以同时接待660人同时用餐,营房住宿可安排500余人。在这期间来自省、市、县政府、军分区等领导赋予大加赞扬,肯定了富山项目是国内唯一创新更具互动体验性的研学游教育实践基地排头兵,达到功效完备,成为政府人员、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研学游教育实践基地,年可接纳100万人次以上。
富山打造以下三大板块:
1、A区体育运动板块:含国际A级卡丁车赛道;足球场,篮球场、人工滑板冲浪池等;附加少儿运动体验、丛林飞跃、环山漂流等项目。
2、B区国防教育板块:以军事训练、格斗特训,行进中射击、巷战对抗、军营拓展、红蓝双方阵地对抗,重型武器展(布属了大型运输飞机、大炮、坦克、战斗机)等“国防实战技能知识教育”为主的课题;附加爱国主义和普法教育长廊、科普和普法教育展板;室内外游泳池、丛林穿越等项目。
3、C区农耕文化板块:栽培,园艺、养殖、农耕、垂钓等课程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系列。
富山三大课程板块,逐一构建完成了我富山项目的实践课程体系。
富山户外拓展基地奋斗目标是成为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研学游实践活动的“大本营”,搭建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在这里通过开展多种运动体验和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构成对自我、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认知,提高自我的整体素质,报效祖国的必备能力等综合素养。
富山是一种以综合实践教育为目的,是传统拓展训练的一种演变,以独特创意和训练方法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学生扩展到军人、政府机关、工商业团体等;更是集军事教育、体育运动,科普教育和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教育品质区,更是国内最具特色体验为主题的多项高科技教育基地,致力将成为中国体验式研学游教育活动基地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