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铜鼓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25 16:46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铜鼓县地理位置概述  
铜鼓县,隶属江西宜春市,位于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东南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界浏阳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状。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下辖6镇3乡4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当中山地占87%以上,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属典型的南方山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铜鼓县常住人口为116418人。铜鼓是秋收起义的爆发地和前敌委员会所在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也一度把军政首脑机关设在铜鼓。铜鼓是全国43个纯客家县之一,全县70%的人口都是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造就了源远流长、别具特色的客家山歌、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浩吉铁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南昌—铜鼓高速公路、铜鼓—万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20年十月九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二、铜鼓县文化事业  
2018年末,铜鼓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万册,县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  
2018年末,铜鼓县有电视差转台4座,卫星地面接收站30个,电视覆盖率达98%;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达82%。  
三、铜鼓县人文环境  
江西省铜鼓县是个客家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独具匠心。有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风独具特色;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还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誉为最起到代表性的歌神,成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铜鼓县盛行着撰写和张贴对联的风尚。无论是讨亲嫁女、祝寿过年、同学聚会、开张庆典、宗祠祭祖等等都少不了要张贴对联。  
在铜鼓县温泉镇发觉有商周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汉墓证明,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我们生息。唐代之后,开始有了文化启蒙。  
四、铜鼓县本地方言  
铜鼓本地方言主要是客家话,分布在县城及丰田、排埠、二源、石桥、温泉、三都、西向、大塅、古桥等乡镇。少数人说赣语,分布在带溪、棋坪、高桥、幽居、港口等乡。  
五、铜鼓县客家山歌  
铜鼓民歌有民间小调、号子、山歌、灯歌、风俗歌等数种。以“山歌”、“小调”为主,表现的是客家人社会生活、田间劳作、上山砍柴、谈情说爱等各个方面。在音乐上保留着较为纯正的客家语言本色。  
铜鼓客家山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上山有茶农的《打鼓铲山歌》、下河有筏工的《滩歌》、妇女在家纺线有《车车歌》、孩童游戏有《螃蟹歌》、传授知识、倾吐喜爱、打趣取乐有各种格调的《盘歌》。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曲》“山歌”的唯一例曲就是铜鼓急板山歌《卖余粮》。  
清光绪年以来铜鼓就有汉戏、花鼓戏、采茶戏、地方歌剧等,非常是铜鼓客家山歌剧尤为明显。客家山歌音调铿锵粗犷,节奏紧凑明快,经常见到的“急板山歌调”有板有眼,连唱带念,一气呵成。  
第一部山歌剧《绣红旗》自1977年创编以来受到群众欢。此后,陆续创作出一大批作品《黑姑投军》、《花缘》、《福星》等。2006年由山歌剧《绣红旗》改编的电影《红旗飘飘》搬上荧屏在中央电视台六套播出。  
六、铜鼓棋坪客家狮(第四批省级)  
铜鼓县座落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示,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建县,自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672年)由闽、粤、赣南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铜鼓便有了特有的客家文化。  
铜鼓境内峰峦叠嶂、建国前交通不便、客家人为了爱护自我并更好地和本地人相融合,历来就有着崇文尚武的家规族训和精神看重。  
“铜鼓棋坪客家狮”源于清康熙年间棋坪黄泥客家游氏族先,一位名万迨,字预吉的财主。其妻王氏一直未生育,家里长期受到山贼抢劫,后一武艺高超的卖艺客班借宿家中一月有余,王氏选中当中一熊姓女客,赠艺班重金,纳其为小,后山贼多次来劫经被熊氏打跑,一日山贼获信熊氏外出后,下山杀了财主,熊氏归家后肝胆俱裂寻山贼尽数灭之,并招集青年族人习武,编排舞狮表演,名扬“宁洲八乡”。  
“铜鼓棋坪客家狮”每年农历初一于祠堂内请神、拜狮、起蘸,十五日勾灯结束。其间每到一村先寻一开阔地表演。情节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降狮(三僧伴舞风趣幽默,狮有熊狮、眼狮、闷狮等动作);另有叠花架;十八般武艺对练;杂技表演等。全套表演人数十四人,时间约二小时左右。表演结束后由悟空引狮至各家送福、送喜。  
“铜鼓棋坪客家狮”把狮由“怪兽”化为“神兽”的情节融于舞蹈、武术、杂技、戏剧等多样性表演之中,并较好地构成地域性相承。  
七、铜鼓漫画  
铜鼓位于赣西山区,群山环抱。在这近似隐者的居处,漫画艺术却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铜鼓也被全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命名为全国36个“基层漫画团体”之一,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漫画艺术之乡”,2003年三月四日,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画之乡”。  
发展历程  
80年代,跟随全国漫画创作的复苏,县文化馆的美术干部认识到“这就是铜鼓美术的期望,它广泛的阵地和制作简便等特色全部能够打破山区美术发展的局限”,继而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创作,从此一棵艺术的种子便根植于大山中的这片土地。  
10余年来漫画在铜鼓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漫画精品叠出,队伍发展到60余人,作品见诸全国20个省市,数10个地市级报纸。  
社会各界热衷于扶持漫画的发展,相当多企事业单位投资举行专题漫画展60余次,展出作品5000余幅。这些让百姓喜闻乐见的漫画很好地鞭挞了假恶丑、颂扬了人间真善美,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增进了铜鼓漫画群体的成长壮大,顾建民、徐玉新、廖平平、石琪、陶建军等60余人被省漫画学会、省新闻漫画研究会汲取为会员,1990年六月宜春地区漫画学会年会迁至铜鼓文化馆内。  
1990年江西省漫画学会年会暨首届江西省漫画理论研讨会在铜鼓举办。1991年与《宜春日报》联合举行全省“铜鼓杯”漫画大赛,共收到全省各地来稿600余幅。1992年与《江西日报》联合举行铜鼓“龙门杯”全国漫画大赛,共收到四海八方来稿100余幅……  
未来趋势  
正如中国著名漫画家缪印堂所说,铜鼓有一支高水准的漫画创作队伍。县文联顾建民在1996年全省漫画协会改选中当选副会长。铜鼓漫画现已构成农民漫画、企业漫画、校园漫画并进的势头。  
八、铜鼓七鲤抢虾(第三批省级)  
铜鼓县座落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示,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建县,自康熙年间(1662—1672年)由闽、粤、赣南等地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铜鼓便有了特有的客家文化。铜鼓境内山川秀美,民风纯朴,节日喜庆之际,喜耍灯彩,县内现有灯彩20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有“七鲤抢虾”等。  
灯彩“七鲤抢虾”源于一则民间神话传说。南海龙王七个公主化身为金鲤私出龙宫到海面玩耍,和虾兵冲突,于是鲤虾追逐,后鳖将军化为渔翁收复鱼虾至龙宫问罪。灯彩“七鲤抢虾”表演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由鱼虾追逐、鲤鱼戏虾两场景而成,后一部分渔翁撒网、鱼虾被捕两场景组成。均通过舞蹈动作和队形变换连成一体。鲤鱼、虾等道具形象逼真,表演活灵便现,音乐、唱腔皆由客家山歌调及客家话演译,地方色彩甚浓。  
1954年春参加南昌分区汇演获二等奖,1985年六月被省民舞协会摄像存挡。  
九、铜鼓跳觋(第三批省级)  
铜鼓县座落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示,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建县。铜鼓境内峰峦叠嶂、山川秀美,民风纯朴,位于文化多元交汇点,境内自康熙年间(1662—1672年)由“闽”“粤”“赣南”流入大批客家人至铜鼓,在铜鼓构成了一种祛病请神而用的跳觋。  
跳觋是一种非僧非道的舞蹈,舞者男扮女装,穿戴凤冠霞披、手执师刀、天王尺、海螺、牛角,铜交唱之、蹈之。为其伴奏的乐器有小堂鼓,大、小钹,大、小锣和大、小唢喇,表演程序视详细情况而变。  
十、铜鼓太平灯(第三批省级)  
灯彩“太平灯”源于一则民间故事。从前有6男2女强盗,来一富裕人家欲行劫,户主已识其底细,但未识破,而是设宴招待、留宿。强盗不忍下手,天亮离别时,户主还赠其8担银两,规劝改恶从善。强盗们后依言,从商发了大财。某年的八月十五日,8人扮成耍灯人,每人挑一担银两来富裕人家耍灯,用灯摆出“天下太平”字样,结束后留下银担而去。  
灯彩艺人创太平灯,8人表演,男6女2,分成高、中、矮三等。扮头目的两个是高个子,摆字时站高处。两位矮个子摆字时处低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为“圆场”与“云步”。手端花灯,随步伐节奏上下摆动,变换多种姿式,队形有“大圆场”“双龙戏水”“串麻花”等,摆字内容随职业而变。“五谷丰登”“一本万利”“天下为公”。摆一字唱一曲,以二胡、笛子、盘子花伴奏,舞蹈时不唱,管弦乐停,以打击乐伴奏,时起时伏,所唱与摆字内容能够相异,常用的小调有“贺新年”“贺新郎”“十杯酒”“下盘棋”等,常用曲牌有“得胜令”“八板头”等。  
十一、铜鼓渔樵耕读(第三批省级)  
灯彩“渔樵耕读”又名“春牛花灯”,源于湖南的送“春牛”。三都镇张以发在送“春牛”形式上进行了改造、充实,用竹篾扎成牛头,牛尾状,蒙上黑布或黑纸系在身上,每至一家便唱几段花鼓小调,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盛的基础上,增加了“渔翁”“樵夫”“农夫”“读书郎”组成“渔樵耕读”灯彩,后又加了一旦一丑,配上民间小调,载歌载舞,一旦一丑为灯彩主角,一问一答,各角色有鲜亮性格特色,丑角才思敏捷、灵巧淘气,旦角聪颖坦率、热情活泼,渔翁驼背拐脚、滑稽可笑,樵夫农夫插秆打浑、风谐诙谐,读书郎文质彬彬、纯朴敦厚,各角色均有各自规定的舞步。  
表演中常用民间小调,唱词均用铜鼓本地话,起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十二、铜鼓客家山歌  
铜鼓客山歌是赣中艺术园中一朵奇葩。纂表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迁铜鼓后,客家山歌便在铜鼓广为流传。  
铜鼓客家山歌大都反映山区人民的劳动、生活、风俗人情和男女爱情。因为客家人晚于本地人入迁,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开山垦田,辛苦劳作。他们的社会地位簋低。不但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榨,并且还要受族权的压迫和本地人的排挤,生活非常贫苦。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常用山歌来发泄胸中的悲愤。如:“要崖(我)唱歌唱唔(不)成,有穿成苦瓜棚;结头打成千百只,油污刮得三斤零。”这首歌就反映了当时客家人的生活境况。情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客家人身居“客”位,又居住在僻静的山区,为了生存,不管男女都得从事户外劳动,再加上客家人生性耿直,便少了些封建意识的束缚,青年男女就多了一些交往结识的机会。在田间山头,青年男女常以山歌来表达自我的心声,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如:“细妹送崖过山塘,塘里一对好鸳鸯;鸳鸯若唔成双对,前世烧了断头香。”“生要为死要恋,哪怕官司打眼前,十场官司九场打,打了官司还要恋。” 采纳一问一答形式的盘歌,表现的内容簋广,时节节气、花木虫鱼、日月星云等等,或盘或猜,极富情趣。如:“唱歌师呃老贤尊,崖打山歌问伲登(你们),新打米筛几多眼?斗米泊酒几条槽?对门黄牛几多毛?唱歌师呃老贤酋,介(这)只山歌崖知音,新打米筛算蔑唔算眼,斗米泊酒算酒喇算糟,哪有闲情算牛毛?”  
土地革命时期,铜鼓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中用山歌这一动工为当时的斗争服务。如:“红军一来晴了天,穷苦人民笑连连;五荒六月有饭吃,寒冬腊月有衣穿。”歌颂了红军拯救老百姓的功绩。“要吃柑子把树栽,要饮泉水把井开;穷人要想把身翻,快到红军队伍来。”号召人们投身革命,参加红军。“不怕敌人逞疯狂,穷人骨头硬似钢,鸟铳梭镖联合起,胜过敌人机关枪。”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还有,还有大量的送夫送子参军,劝白军投降,努力生产支援前线,展望未来的山歌。这些山歌为苏区的革命斗争起了踊跃的宣传效果。  
建国后,山歌紧紧配合社会主义建设,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如《卖公粮》:“鸡口头禅三遍天正光,生产队里送粮忙,全村社员齐出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担的担来,推的推车,呢哩呀啦,嘻嘻哈哈,送粮队伍出了庄,崖心里高兴把歌唱。”表现了丰收后,农民喜卖余粮的欢乐情景。再如:“崖老汉生来爱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新人新事编歌唱,唱满九埂十八坡,唱得老汉乐呵呵。”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热爱。  
铜鼓客家山歌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比兴,在山歌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选情郎》:“园中桔子越蓄越热越见红,对面妹子越长越大越爱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天仙样,织布纺纱,绣花桃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样样行,年正十八有嫁人。”“天上起云横丝横,又象落雨又象晴,有心想同哥子连,又怕打坏哥名声。”“买张白纸裱冈匆(窗户);蜘蛛结丝在肚中,燕子做巢泥塞口,新交知己募作声。”比兴,使山歌艺术形象更为鲜亮、详细、生动。衬词,在山歌中的运用也很明显。如《螃蟹歌》:“正(呀)月(哪)思(哇)想(呀)螃蟹(咯)歌,一只(咯)螃蟹脚(呀)子啷当,丝呀个子嘟当,啷当啷当丝呀喂子哟),小妹妹(呀)你猜一猜(喂)。”句中衬词能够调节音节,增强句子的跳跃性,句末衬词能够加强歌词的语气;游离于歌词内容以外的较长的衬词则为山歌增添了很多情趣。衬词的运用提高了山歌的表现力,丰富了歌词的音乐性。垛四字句是急板山歌特有的艺术手法。如《选情郎》中:“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织布纺纱、绣花挑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卖余粮》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担的担来、推的推车、呢哩呀啦、嘻嘻哈哈。”垛四字句,无一定限数,可由编者或演唱者自由发挥。垛四字句,长于叙事,用于急板山歌中的第三、第四句之间,有板无眼,由慢而快,连念带唱,一气呵成,构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因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客家山歌受外来影响少的,基本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起到一种粗犷豪爽的“野味”。客家语音跌岩起伏,跳跃性大。客家山歌的音调依据客家语言的语气、语势装饰美化,保持着纯正的客家音乐语言,而产生撼人的声腔艺术。  
铜鼓客家山歌有二句板、五句板、急板等各种形式,以急板和二句板盘歌最具特色。急板山歌从五句板发展而来,由五个乐句构成,基本只用二个音:2、6,音调高昂、节奏明快、情绪热烈。二句板盘歌,是二句式四句头结构的山歌,曲调悠扬婉转,旋律优雅,能表现丰富细腻的感情。  
铜鼓客家山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六十年代,铜鼓山歌手曾参加了八省(市)的巡回演出,《卖余粮》由中央电台灌制成唱片,根据山歌曲调改编的歌曲多次选入对台广播。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县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山歌、小调、曲牌,还专程前往客家山歌之乡――广东梅县学习。在此基础上先后创作演出了起到浓郁乡土气息的山歌戏《黑姑投军》、《绣红旗》、《福星》等,在全区和全省的会演、调演中获得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十三、铜鼓包圆制作技艺  
铜鼓包圆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铜鼓包圆是铜鼓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的代表,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香芋、蕃薯粉精制而成,佐以腊肉、冬笋为馅,也有以芝麻、糖为馅。形有如水饺而无褶,体有4—5个水饺之大。铜鼓包圆纯手工制作,柔软爽滑、色泽晶莹、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其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聚糖等,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特别是红薯粉含人体不可以合成抗癌防辐射的硒元素。在中华食系中有着其独一无二的特色,2001年在首届南昌美食烹饪大赛上获“南昌名点”称号,2003年在第十三届中国厨师节上获“中国名点”称号。包圆就是“包一个团团圆圆、美满幸福”这是客家人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和祝福。  
十四、客家冬至祭祖  
客家冬至祭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客家人十分盛行祖宗崇拜,对历代祖宗,非常是始祖,大都建有祖祠,以作纪念,春祀秋祭,年年接连不断。每年冬至,全族汇聚祠堂,祭奠祖宗,追宗溯源,谦议族规。客家祭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铜鼓,在与本土文化和附近周围客家文化的交融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祭祖文化。铜鼓客家人在祭祖时要祭八所,八所指鼓乐所、牺牲所、毛血所、酒樽所、焚燎所、浣洗所(浣器所)、香案所、食案所,客家人祭祖的物品所有包括在八所之中。  
十五、转运鼓  
该作品由一面铜制的鼓和基座构成,鼓高15.48厘米(含基座),象征着铜鼓县1548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鼓内心的周长19.13厘米,象征着铜鼓在公元1913年建县;鼓宽宽度为14厘米,象征着14万勤劳纯朴的铜鼓人民。“铜鼓”正中为“福”字,表达了铜鼓县是伟人毛泽东遇难呈祥的福地的意义,展示了“中国红色福地”的旅游品牌形象;上方有“红色铜鼓、鼓励中国”字样,游客来到铜鼓就是体验“鼓励精神、走向成功”的“转运”之旅。  
十六、铜鼓土创造纸技艺  
铜鼓土创造纸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铜鼓县位于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柔,雨量充沛,霜期短,四季分明,因地势较高,森林面积广,天气温度比邻县低1—2摄氏度。全县境内处处是重山竹林之地。铜鼓明清时期就已充分利用山林毛竹纤维细密的特性加工制作土纸。伐竹后剖篾、水泡、制浆、过滤、细浆、成纸。在制浆过程中多 采纳石槽、石臼等原始捶打和水车动力等方法进行。  
十七、铜鼓土法榨油技艺  
铜鼓土法榨油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在铜鼓历来就实用特殊的榨油容器进行土法榨油的技艺,茶籽经多个强日暴晒后用后去壳,后用锅将菜籽倍去水分至熟、研碎,放入榨器中,榨器用径约一米的一整段大圆木制成,中有10余公分的空腔,榨器平放悬离地面半米,空腔放禾秆垫入后放研碎的茶籽,再插入圆木另用一圆木悬于空中,呈钟摆式,利用水车产生动力启动大碾盘运转撞击空腔中的圆木,加木尖再撞击,在压力下榨出油来。这样榨出来的油保留了它的本身营养不流失。  
十八、铜鼓榨笋技艺  
铜鼓榨笋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铜鼓榨笋技艺是乡村市民必备的一项技艺,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春笋制做,制作好的笋干在加工之后成为一道佳肴,清脆爽口、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其榨笋还能在包装之后成为独特的铜鼓特产。  
十九、铜鼓撑酒制作技艺  
铜鼓撑酒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撑”意为关上门后再加一斜撑重复加固,在酿造撑酒时用酒粮与酒曲经过三次叠加,共同混合发酵。每至九月初九日,使家乡良米蒸酒,谓之“蒸新年酒”,待到各家办喜事或春节亲朋好友相互走访时,主家迎客除了果品就是一人一碗撑酒,品酒话酒,相互问候。  
铜鼓撑酒的口感甜,是米酒中的上品,若佐以山葡萄、野生姜、杨梅、猕猴桃等山野果汁更是营养丰富,有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功效,延缓人体衰老,属纯粮酿造的保健酒。  
二十、铜鼓“戴家龙虎斗”酒酿造工艺  
铜鼓“戴家”酒酿造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由本地温柔米酒加入白酒二次发酵而成。龙喻为白酒,辛辣之感。虎喻为米酒,口感甘甜。一龙一虎掺合在共同经过二次发酵之后,其味口感浓烈、入口柔绵、酒劲绵长,酒附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营养素更是易于人体汲取,少量饮食有益保健。  
二十一、铜鼓县丧葬习俗  
当铜鼓县的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择吉日举行丧事。假如死者为女人,则需要待舅家人员到现场亲自检视入棺,才可以安葬。丧事办得繁简与否要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清贫之家只请“濮摩”开路,一切从简;富有之家讲排场,除了开路、堂祭以外,还要举办“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古代凡遇丧事都要砍杀数头牛羊祭供,大办酒席宴请宾客,丧期长达三、五天。停柩期间,丧事之家一律素食。出丧之后才可以开荤。  
下葬前二天,寨邻亲友送礼凭吊。视其亲疏送幡文、酒、鸡、钱及小猪。女婿和舅家要送香亭、纸马、祭幡。孝子着长幡孝帕,穿草鞋,系麻丝。当外家舅爷来到时,孝子们拄孝棒于柩前跪迎,来者将其扶起。是夜,敲铜鼓,吹唢呐,打竹筒,举办治丧仪式。届时,村寨男女集于丧家门外,各持尺余长竹筒刷把。两人一组交叉对阵,一人执木棒敲粑糟为拍,有单打、双打、三打、五打至十二打不等,声调铿锵,整齐美满,有条不紊。又于灵柩前悬挂数面铜鼓,有节奏地敲击,同时用竹竿敲楼板相应,曰“打铜鼓”。唢呐队是女婿所请,有一至数对,整个村寨笼罩在悲声之中。  
下葬前一夜举办堂祭。堂祭分家祭、宾祭两种。家祭是儿子女婿等凭吊;宾祭是通常亲友的祭吊。堂祭宣读祭文,缅怀死者生平,寄予哀思。用素菜九道供奉。过去孝家要做素、荤两莱,现在是孝家做素菜,女婿做荤菜。堂祭之后,将灵柩移于门外长凳上停放。吉日出殡,孝子跪拜于前,铜鼓、唢呐、铁炮、鞭炮、恸哭声交汇一片,灵柩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而行。开挖墓塘,先由“濮摩”杀一只雄鸡在已选好的墓地上,称为“播土”。墓塘挖好,用朱砂在井内画八卦、龙及房屋等,撒糯米,再杀一只鸡滴血于井内,称为“请地脉龙神”。待灵柩抵达,井内烧纸钱,孝子跪拜,称为“暖井”。移柩入穴,封土垒坟。若杀牛宰马,则将牛头或马头供奉墓前。  
在铜鼓县还保留有石室墓葬的风俗。挖好墓塘后用厚石板镶成井坑,放进棺材,盖上大石板,石灰浆灌,然后封土。外围又用石头垒坟。出殡后第三天.孝家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祭,烧化香亭、纸马,称为“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合家备祭品到墓前祭扫。  
二十二、铜鼓县饮食习俗  
1、易老四腊肉(米粉肉):易老四包装腊货系列产品及老表米粉肉,是铜鼓民间客家特产。 采纳科学方法,引进先进设备,结合一百多年悠久历史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2、冬笋腊肉:冬笋腊肉是铜鼓县人民极为爱慕的时节菜。隆冬时节,冬笋上市,取其肥嫩者与腊肉合烹,别有风味,此菜腊肉香软,冬笋鲜脆。  
3、海辉包圆:几百年来,在客家人当中就流传着吃包圆,盼团圆的传统,用“包圆”招待尊贵的顾客和团聚的亲人,或过年过节一道佳肴。  
4、糌粑: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水,捏成团状即可。  
5、玛曲酥酪糕:将提取过奶油的乳白色淀粉晾干,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酥油、白糖,做成圆形,将其放入笼屉内蒸熟即可。  
二十三、铜鼓县著名景点  
(一)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省级文物爱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省十大红色景点”之一。座落于铜鼓县城定江东路。红色旅游景点。秋收起义纪念馆建于1976年,占地4300平方米。1987年,曾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原中顾委副主任-同志为该馆题写了馆名.今年是秋收起义80周年,我县投入了300多万元对该馆进行了重新修缮.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专题陈列馆。现拥有馆藏文物15329件,馆内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军旗猎猎;第二部分沙洲阅兵;第三部分排埠思索;第四部分引兵井冈;第五部分星火燎原。陈列展出了部分珍贵文物,并 采纳了现代先进的声、光、电等场景再现和写实雕塑,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恢弘历史。  
地址:宜春市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  
(二)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  
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座落于秋收起义发源地——赣西北铜鼓县,总面积1051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境内山清水秀、森林郁郁葱葱,既有群峰争艳,又有流泉飞瀑点缀其间,生态环境非常好。  
公园由四大景区组成,区别是天柱峰景区、铜鼓石景区、大沩山景区、龙门崖景区。当中以天柱峰景区最为著名,开发也较成熟,有开放时间限制且需要门票;其他三个景区尚未全部开发,所以是全天开放,游览无需门票。铜鼓石景区有一座高十余米的巨石,形如铜鼓,巨石峭壁上刻有“铜鼓石”三字,较为出名。  
天柱峰景区  
游览天柱峰景区需要乘船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船只荡漾在九龙湖上,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之相依,能够欣赏到两岸绵延12公里的水上丹霞地貌,这里峰险、水秀、石异,是人少景美的旅游胜地。  
进入景区后由九龙湖码头上船,到达天柱峰码头,欣赏有“修江第一峰”之称的天柱峰,也是公园的象征。天柱峰三面环水,宏伟挺拔,屹立于景区中央。座落在天柱峰山腰岩洞中的灵石庵是一座千年古庙,香火接连不断。通往山腰的石径两旁树木郁郁葱葱,绕过一井清泉后就到了灵石庵观音殿,来此烧香祈福,祈求观音娘娘的保佑。  
沿着天柱峰码头旁的栈道至观音晒鞋景点,山上有一巨石形似女子绣鞋,相传观音娘娘曾被美景吸引来此观光游览,却不慎踏入潭中,便把绣鞋放在山石上晒。天柱峰的左侧是仅次于它的第二座石峰——象鼻山,它侧看酷似大象的鼻子,惟妙惟肖,是摄影的好去处。  
离开天柱峰码头前往瀑布码头,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栈道行走,沿途森林密布,空气清新。路边是赣西北最大的瀑布群——天柱飞瀑。天柱飞瀑由九条瀑布组成,他们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水声响彻云霄,声势浩大让人叹为观止。  
天柱峰景区不定期会举办帐篷节、千人篝火联谊等户外活动。  
非常提示  
最佳旅游时间: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柔,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夏天气候凉快宜人,在最热的七月,平均天气温度在23-25摄氏度,是避暑的理想胜地。  
地址:宜春市铜鼓县东南部  
(三)铜鼓县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发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铜鼓石”石刻,是我县最闻名的石刻,我县因其取名,也所以而古今闻名。据《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若剑劈,县诸石屹矗,森若列载,故因其胜而建官司马。”  
“试剑”石刻,明末隆庆年邓子龙书,与“铜鼓石”同一石体,又名“试剑”,下则署“武桥”二字,为邓子龙之别号。  
“潘周过化”石刻,与“铜鼓石”同一石体,明末邓子龙书,是我县重要石刻之一。“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镇压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了,为表现潘周的功满,特在石壁上刻下了“潘周过化”四字。  
此石刻,反映了明末封建王朝与起义农民的一次浴血博斗,解释铜鼓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邓子龙过铜鼓石石刻诗”石刻,明万历五年(1577年)邓子龙书,诗曰:“定江巨石当路傍,有人疑是南山虎,笑汉将军止没羽,乃不贯之何足数。又云此石名铜鼓,上应北辰开帅府,英雄一剑破中坚,撑柱天地镇吴楚,落款为邓子龙书。  
“驻铜剿赤”石刻,系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铜鼓苏区时,国民党19师103团团长庄文枢,驻铜鼓时所写下的反动凿刻。  
“宝山石”石刻,形似棺材,古人皆呼为“棺材石”,沿称甚久,相传外人来铜鼓任官,多生来死去,装棺运回桑梓。所以,县丞戈铭猷,认为事不吉祥,称呼亦恶,乃决定改为宝山石,故在原称“棺材山“的峭壁上,凿刻了“宝山石”。  
“万笏朝天”石刻,距县城一华里处,石如蛋形直竖,高耸入云。一条石阶逶迤曲折,直至山巅。清朝嘉庆丁丑端午,有人在峭壁正面凿刻了“万笏朝天”四字。  
“去思”石刻,民国十四年,县知事彭承苞(南昌人)奉调崇仁、邑人卢日藻等牵头延清石工在县城下仓街尾大道旁石峭壁上凿刻“去思”二字,表明伸民对彭知事的调离铜鼓,长怀想念的深情。  
“改路石”石刻,座落于“铜鼓石”左侧。“万历戊戍季夏铜鼓营改修此路,江头帅延祯助田”。为表彰江头帅延祯大方助田铺路的高尚行为而建立纪念性凿刻。  
“太平天国、天大王”石刻,在“宝山石”上端的半壁上,据《宜丰大事年表》载:“1855年,太平天国五年五月当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克义宁(也叫宁州,含修水、铜鼓、武宁等地)时,经义宁、攻八叠岭、占县城,县乡设官。”此石刻是太平军几经铜鼓,攻占铜鼓后,信手凿刻。  
以上十个石刻点座落于铜鼓县永宁镇帅家坝境内。  
“邓子龙过仙羊寨诗”石刻,明末期间,铜鼓有一支以李大銮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队五七万余人,影响波及整个赣西地区,使明朝惊恐万状,命令江西巡抚潘季驯同巡道周思敬抓紧“征剿”。潘、周派鄱阳守备邓子龙率领重兵向李大銮农民起义军进行大规模“围剿”,在此期间,邓子龙率部在此仙羊寨安营扎寨。并这仙羊寨的峭壁上题刻过仙羊寨诗。“仙羊已去何年许,我来重作仙羊主。呼仙酌酒仙童歌,仙花满壑仙禽语。一笑仙风八面生,仙霞化作千山雨”。落款是明万历七年丁丑冬邓子龙书。  
此石刻座落于铜鼓县温泉镇新塘村境内。  
“别有天”石刻,左落款为“湘卿朱刚伟”五字,朱刚伟是国民党军18师54旅旅长。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他率部驻扎在大塅,到灵石庵观秀胜迹时,羡慕这天然石窟之风景,所以,书写下了“别有天”三字。  
此石刻座落于大塅镇光相村境内。  
(四)邱家大屋  
邱家大屋在铜鼓县排埠镇黄溪村,从县城至省道铜浏公路约七公里路程,向左拐过丰田大桥跨过定江,沿定江支流黄溪逆水而上三公里,就有一个大屋场,这就是邱家大屋。  
邱家大屋是南方典型的客家民居,与客家围屋相同的是同一亲族聚居,不同的是它融入了南方山村特色。原来,南方的客家人最初来源于黄河流域,他们来自遥远的北方,在一个陌生的土地上居住生活,必定会遇到相当多艰难,为了战胜艰难、安宁地生活、建设美好的家园,他们挑选了同一亲族聚居的方法,这也体现了团结友爱、天人合一的文体传统。  
邱家大屋依山而建,外有一围墙围绕。正面是一门楼,威武气派,从门楼进入,是宽阔的草坪,中间是细小而整齐的鹅卵石铺成的道路,直通正厅。邱家大屋建于明末清初,坐南朝北,占地2万平方米,现存房间104间,分前、中、后堂,左右厢房和耳房。堂连堂,房连房,依靠走廊贯穿连接。三处天井将上屋堂和下屋堂相连,使正厅与偏厅并列。据说邱家大屋住户最多的时候,有二十三家,他们是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相敬如宾。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纵情欢乐,展示出一派欢跃、祥和的景象。  
大屋正厅由200来根大小柱子建成,它们构成房屋的柱、梁、枋、门,上面雕绘着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涂上明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几百年过去,历经岁月的风雨,世易时移,褪去的是颜色,留下的却是历史的沧桑。  
邱家大屋建筑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大到栋梁、天井的麻石,小到门窗上的雕刻,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细腻温和,无不体现了主人的细心与苦心。就说天井的麻条石,有的长达丈余,据说是从修水一带购来,并且整齐划一,看得出是同一模具筛选过的。天井中一朵朵六棱花纹,都是由大小一致形状相同的鹅卵石砌成。门楼窗格,雕刻成各式的图案,每一幅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刻春花秋月的寓意春花秋实;刻苦瓜藤、辣椒树、葡萄藤、西瓜秧的,寓意着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这是为了教育后代既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要懂得生活B一幅风顺,要准备接受苦难的考验。还有两扇门的雕刻,暗含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客家人的祖先离家别祖时的眷恋,以及期望在新的土地收获友谊与感情。这些雕刻中,无论花鸟虫鱼、-雪月、人物禽兽,均栩栩如生,意味深长。  
据说邱家大屋的第一任主人叫邱高会,十八岁成家立业后,便开始筹划邱家大屋的修建。大屋初具规模时,其子十八岁,建成时其孙也已成人。历经三十余载的精雕细刻,终于建成充满气势和财势的邱家大屋。只是历经岁月的风雨洗涤,沧海桑田,人来人往,到今天已是人去屋空,昔日的繁华褪化成寂静,当年的精美失去了光彩和颜色。只是周围的变化,衬托着邱家大屋的默默无声,和那一段逝去的故事,在墙垣上留下的点点斑痕。  
(五)仙姑坛旅游度假村  
座落于江西省铜鼓县南部1公里处仙姑栋顶。仙姑栋海拔1400余米,栋顶为好丰、万载、铜鼓三县交界处。仙姑坛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咸丰八年,为砖石台梁式结构建筑,三进式,一进和三进是封火山墙,规模虽小,仅200多平方米,但全庙碌灰筒瓦,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制作十分精致,坛内供奉着何仙姑塑像。大门的前十米处有一口八角形“天花井”,上题:仙泉涓涓,饮者万年。古井水质纯洁,爽口甘甜,终年不竭,附近市民都称它为“仙姑井”,井水则为“仙水”。每逢夏历三月初七仙姑诞期,三县信徒都慕名而来。  
慢步仙姑坛风景区,使人心旷神怡,那三仙瀑布更是镶嵌在仙姑坛风景区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进入景区山门,踏上林荫小道,沿着潺潺溪流而上,步行三分钟,只见瀑布似三条玉带,从崖顶中间倾流而下,在峻壁峭崖上喷珠吐玉,宛如仙女挥舞银链.仰望之,象银蛇挥;细听之,拍击峭崖的轰鸣声,似仙女们在欢歌笑语,演奏出一曲曲沁人心脾的美妙乐章;如遇上晴天,上午八.九点钟左右,当晨曦透过云层,穿过山峦密林,映.射飞流直下的瀑布时,  
赤橙黄绿青蓝紫,宛若云霓天下娇,一幅壮丽奇异的彩虹呈现在您的眼帘.  
相传,那年大旱,小溪绝流,民不潦生,张.何.李三位仙姑禀奏玉帝,下凡来到人间,解救民众,站在峭壁峻崖上挥舞洁白的玉带,倾刻大雨铺天盖地,飞流直射泻,三条洁白的玉带变幻成三股奔流不息的瀑布,不但缓解了旱情,还为后人留下了这迷人的景观.人们为了纪念张.何.李三位仙姑的功德,就取名为三仙瀑布,留传至今。  
地址: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钓鱼村白石组  
(六)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  
旧址座落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发布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盂冬月转为书院,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行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  
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随后,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部。  
1927年八月,一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第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并书写了“南昌暴-动”等大量的革命标语。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挥笔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奎光书院是铜鼓县最早期的一处高等教育地方,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爱护较完好的一处重要革命标语旧址。  
(七)铜鼓秋收起义阅兵广场  
阅兵广场为占地面积40亩的滨水地带,项目总投资近2200万元,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阅兵广场的设计主题为红色印象——这是一次体验红色和绿色的旅程,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和自然的美满对话。  
阅兵广场主入口处有三面红旗迎风招展,-“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三面红旗前树立着三尊铜像,他们区别代表着秋收起义部队的组成部分。在纪念林园里,屹立着一尊毛主席铜像,生动的再现了1927年九月十一日早晨,毛泽东在铜鼓县城大沙洲检阅部队宣布起义,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反动派的情景。  
沙洲阅兵标志着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的军事生涯,此次阅兵是我军历史上的首次阅兵。毛泽东检阅部队后,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向浏阳白沙进军,由此便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铜鼓县城大沙州所以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进军井冈山,解放全中国的光辉起点。  
从次入口进入的便是休闲活动区,主要景点为古典园林的古钟广场。广场的中心位置树立着一座1.4米高的古钟,代表着铜鼓14万人民凝结一心,一起祈福铜鼓的明天。古楼正对面一组“铜鼓第-支部”情景雕塑与古楼相呼应。整个广场用材都以仿古用料为主,广场上成排的香樟构成一处绿意清新的休闲空间。  
阅兵广场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右边是定江河,左边是石桥河。她们都发源于大沩山,是修河的源头之一,流经数百里,最后注入鄱阳湖。千百年来,修河九曲萦回、声声不息,始终在流淌着故事,沉淀着历史。  
(八)卢瑞英墓  
卢瑞英号亦乐,字鹤寿(1750-1839年)铜鼓永宁人。武翼都尉为从三品,墓址在温泉镇金星村蠏形屋后。  
该墓高2.25米,宽5.8米,规模雄伟,8柱5碑,牌坊形状。正中主碑书写封号名讳,上方另一横碑有“荣封七次”四字,左碑上刻“四代荣封”,下刻四子名号,右碑上刻“五世同堂”,下刻孙男名号,左右两侧碑刻1600字之墓志;石柱镌二联,内一联因花岗岩风化严重,剥落难辨,外联是“湖灯凌月窟,云路拱无根“。  
卢瑞英为将“奎光堂”改为“奎光书院”的首倡人,此事《奎光书院记》有载,奎光书院是铜鼓最早创办的书院,也是“客家人”的最高学府,该院为振兴铜鼓培养了大批人才。  
卢瑞英有四子,长子必清进士任广东营都司署游击,次子吉临进士即用安微守备,三子必沅进士任广东游击新会参将署澄海顺德协镇护理阳江总兵鸦片战争为国立功,四子扬秀才任广东开平千总。“一母三进士”不单铜鼓是独一无二,且全省甚至全国也是罕见。同时卢瑞英把所学武略、循循善诱,精心传授侄辈,因而胞侄鸿章威进士任直隶大城营守备,朝光乡试解元任广东营守备都司代游击,志勇举人历任修水、宜丰等地千总,所以说他对铜鼓是有巨大奉献的人。  
故其墓对研究铜鼓历史、客家文化和清代中期墓葬结构形制,均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该墓于2006年四月列为铜鼓县第三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九)大莲山福寿寺  
座落于江西省铜鼓县三都镇三都村,距县城14公里。  
大莲山福寿寺坐落在三都镇东北角的大莲山之颠,四周峰峦叠嶂,像九品莲花,福寿寺就修建在“莲花”之上。距三都集镇3公里,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至今一千二百余年。  
据台湾明代版《义宁州志》记载: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开道场于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武民寺)号选佛场,道一尝至分宁武乡之龙崖,栖禅四载,今号马祖崖,过修水口,飞苇而度,今称马祖湖。这一史实证实马祖道一在766—779年开道场于开元寺期间,于769-773年间,曾经到分宁武乡二十三都的龙崖,今铜鼓三都大莲山龙泉埂的龙崖,“山形蜿蜒,似龙头鳞角,须髭俱,其势若张口”,今称马祖崖,在此修禅四年,另从遗存的塔林碑铭记载,马祖曾一度成为福寿寺的方丈,被随后徒子徒孙敬称为十七世恩师。  
因为战争和温疫等因素,福寿寺已损殆尽。康熙末年铜鼓蓝氏徒铜始祖蓝汉文从福建汀州来时,携带福主定光古佛到大莲山,与福寿寺如来共奉。自文革初期起,香火又断绝20年之久,1986年信民自发捐资,修复福寿寺,2003年五月,一诚大师亲授弟子纯源法师到大莲山福寿寺参拜宗祖禅师塔,并聘请马祖栖禅宝地的福寿寺住持。  
大莲山自古以佛面而名山,以山扬佛,丹霞奇峰,峡谷幽径,古代城堡,道场塔林,香藤奇葩,仙迹马祖崖等成为大莲山七大奇观。  
(十)九龙湖水利风景区  
九龙湖水利风景区座落于江西宜春铜鼓县,有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主要以九龙湖为依托而建。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九龙湖山水相依。湖面宽阔、纵深狭长、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最窄处却不到百米。湖叉港湾迂回曲折,恰似游龙戏水。请看正文了解九龙湖水利风景区的详细信息。九龙湖距铜鼓县城32公里,是90年代构成的人工湖,其名称源于九龙埂之山名。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九龙湖山水相依。  
九龙湖距铜鼓县城32公里,是90年代构成的人工湖,其名称源于九龙埂之山名。  
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九龙湖山水相依。湖面宽阔、纵深狭长、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最窄处却不到百米。湖叉港湾迂回曲折,恰似游龙戏水,又如浣溪少女柔美多姿;湖畔丹霞奇峰与茂林绿树争奇竞秀,山影在湖中倒映,游鱼与白云嬉戏,天连山、山依水,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置身九龙湖的怀抱,令人万念俱消、心旷神怡,纵情体味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享受。九龙湖水利风景区座落于江西宜春铜鼓县,有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主要以九龙湖为依托而建。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九龙湖山水相依。湖面宽阔、纵深狭长、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最窄处却不到百米。湖叉港湾迂回曲折,恰似游龙戏水。请看正文了解九龙湖水利风景区的详细信息。九龙湖距铜鼓县城32公里,是90年代构成的人工湖,其名称源于九龙埂之山名。天柱峰、灵石庵、一线天、九龙瀑布等景点与九龙湖山水相依。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