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江北区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8 17:1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江北位于宁波市区西北侧,东南临甬江与江东区相望,南濒姚江,与海曙区、鄞州区衔接,东北毗连镇海区,西接余姚市,江北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二、半浦民间故事  
半浦村(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直辖慈城(卫星)镇。位慈城西南部,姚江之滨,三面环水,距慈城约6公里。南有“灌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据交通要冲,是代表性的渡口古村,故家大族历世聚居,兴文重教,名人辈出,仕宦不时,曾先后修建颇具中央特征的府第宅院。  
旧时半浦民谣:半浦大中央,三庙六祠堂,一阁一庵一义庄,村中新学堂,古渡畔姚江。桥像砚台村似岛,深宅大院真不少。其中一阁就是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寒村(邨)家族的“二老阁”藏书楼,往常,昔日“二老阁”仅存遗址,而“二老”文化犹与阁后的小池、古井同存,在老人们的故事和孩童的歌谣中久久遗留。  
中国自古就有祭奠祖先的习气。但有选择地祭奠祖先兼及祖先师友的却不多。慈溪鹳浦(现慈城镇半浦村)的二老阁、二老堂,初衷是留念祖先及祖先师友的,二老阁又是兼珍藏续草堂遗书遗著,则是情亲开展的结果。郑梁早就想建堂记念二老,但沒有施行。郑性正遇续草堂(梨洲先生藏书室名)藏书失火,收得残存部份后才算计施行父亲的愿望,建造祀念祖父及梨洲先生的阁舍。藏书,则是二老阁第二功用,只是“庋於其旁”而已。后人晓得二老阁,多想作藏书楼,是由于全谢山(全祖望)的《二老阁藏书记》影响太大的缘故。三篇《二老阁记》反被吞没不闻了。  
二老阁由黄宗羲再传弟子郑性为尊父郑梁遗言,留念二老黄宗羲、郑溱所建,二老阁始建于康熙六十年(1721),次年因闹饥馑而辍工,于雍正元年癸卯(1723)落成。王崇炳为记,其匾为邑人冯帝賚所书。二老阁建造在书带草堂之东南,座北朝南,为二层楼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阁前有明堂,阁后有池塘,围墙北面即半生亭,栽竹木花卉,是郑梁游咏之所。楼上中间供奉黄宗羲、郑溱及郑梁栗主(神主),左右两间贮藏黄氏遗书三万卷,楼下架空,珍藏郑氏遗书两万卷。其时,四方学者访求南雷之学多至半浦,二老阁在学术界享有盛名。  
三、骨木镶嵌  
宁波骨木镶嵌是民间工艺与家俱、建筑相分离的一种装饰方式,嵌涵盖门类较多,适用性很强,包括传统家俱、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采用牛骨片、木片等为原料用钢丝锯锯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用黄鱼胶粘结嵌入花纹,再经打磨雕琢,髹漆而成。在制造办法上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种。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习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不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厚多彩。  
大约隋唐时,宁波呈现了骨木镶嵌工艺品。明末清初,铜锯丝的应用,木嵌的开展,红木原料的进口,促进骨嵌疾速开展。经过木雕、实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几个过程,骨嵌艺术最终构成固定作风,很快在宁波地域民间家俱上普遍应用。当时的宁波地域,简直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骨嵌家俱来装点生活。宁波的骨嵌产品除畅销省内各地外,还大量销往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传播极为普遍。  
清乾隆中叶,宁波骨嵌技艺进入鼎盛时期,骨木拼接胶合技艺赢得了“天衣无缝”的赞誉。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呈现大中型工场。《鄞县通志》记载:“雕嵌工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技精练,奏刀工致”,并赞誉“天衣无缝”。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呈现大中型工场。现存于宁波博物馆的骨木镶嵌“千工床”,制造于1864年的精品,能够说是集骨木镶嵌技艺之大成,是现存的传统手艺之珍宝。新中国成立后,请回嵌镶老艺人恢复和试制骨嵌产品,主要代表作品有红木镶嵌大地屏《群芳雅集》、博古组合橱《西湖春泛图》等。  
四、风筝制造技艺  
风筝,最早称“木鸢”、“纸鸢”,制成后系上绳子,随风放上高空,相传是我国春秋时期公输般创造的人类最早的“航空器”和“侦查器”。五代时在纸鸢上系竹哨放飞,因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又称“风筝”,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西风一夜风筝急”的赞语。但我地多俗称为“鹞子”,有民谚云:“正月嗑瓜子,二月小顽(孩)放鹞子”之说,故此风筝也就成了一种民间玩具和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千百年来,无论哪朝哪代,制玩风筝者都十分普遍。本区庄桥街道是民间制造风筝比拟集中的中央之一,不但很多家庭会做,还有民间组织,所制造的风筝无论是技巧上,还是外型上,质量极高,特征明显,在近年来参与的镇级和市级的竞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和制造技艺奖。  
风筝制造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却蕴蓄了许多科学道理在里面,否则,你制造得再美观也放不上空中去。它首先要取好材,普通用韧性较强的竹片或竹条,按照风筝图形扎制好骨架,然后用薄纸或绢等轻薄资料糊贴成型,最后用颜料和其他辅助资料将风筝描画和扎制完成即可放飞了。风筝称号取决于外型,各种动植物、人物以至器物都能够被作为制造的题材微风筝的称号。如今当地的许多小朋友也正在学习这项制造技艺,传承不存在问题。  
五、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造技艺  
年糕,作为谢年祭奠的供品,含“年年高”的意义,就像南方视馒头为“发”、北方视饺子为“元宝”一样,被列为宁绍地域的食点之首。相传是大禹治水后,给浙江百姓带来实惠,大家就用他老人家整好的水田上结出来的粮食做成糕祭奠。初叫米糕,由于祭奠的目的是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改称为年糕了。  
宁波制造年糕历史长久,至少在北宋曾经有用米粉做糕的记叙。其办法有两种,一种为干粉年糕:把粳米渗透后沥干,搗或碾成粉末,再把粉蒸熟,捣密,搓生长条,压制成扁形即成;另一种为水磨年糕:把粳米渗透后,带水磨成糊状,再沥干,蒸熟,搓生长条,压成扁形。水磨年糕的滋味好,但工序复杂,普通家庭只做干粉年糕。直到清咸丰年间,宁波慈城创立“冯恒大”副食店,一位姓陈的香干师傅突发奇想,把做香干的工艺运用到做年糕上,这种年糕晶莹剔透,光滑如肤,口感大不一样,从而大进步了冯恒大的名望。2004年12月,冯恒大胜利制造了长5米、宽12米、高30公分、重2.3吨的中国之最大年糕,创下世界吉尼斯记载。  
制造年糕也是家庭或家族的一次聚会,每个人都有岗位:老人烧火、女人修粉、专人蒸粉,壮劳力捣粉、摘年糕团、搓年糕条,孩子压年糕印,码年糕。还有专做花色年糕的,把年糕团搓成猪头型、鱼型、元宝型等等,再用剪刀剪出眼耳鼻、鳞片等,供祭奠时上供。  
六、宁波面塑技艺  
作为中国的民间手工技艺,面塑(也叫面人)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封演著的《封氏闻见记.六》中有“玄宗朝海内设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膜,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帐之属”句,新疆等地考古也发现有面塑制品残存,由此可见其承传至今的时期之长。且经过传播,全国各地也构成了各自的制造流派,有家传也有师承,至今不绝。  
所谓的面塑,就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料和防腐剂,捏制成各种小型人物或动物外形,用于供祀或礼品。其中糯米粉,有较强的粘力和韧性,面粉有柔弹性与交融性,彩料主要是色泽艳丽。制造流程为:拌粉,用水把糯米粉与面粉按比例拌成团状;加彩,用不同颜料和防腐剂揉和进面团;发酵,在一定温度下经10小时以上发酵;制造,按请求凭图案或想象捏制出各种人物或动物。制造工具有拌粉桶、揉粉板、盛彩盘、剪子、固定面人或作配料用的小木棒或竹棒等。制造时要控制的特性为“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制造人物则考究“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  
该技艺现有丁逸儿传承,有关部门将予以扶持和协助,列入维护项目。  
七、江北区结婚风俗  
1、传统习俗:在新婚的当天早上,有信佛的家庭请下菩萨,请下本人祖先。  
2、新床被子:在被子里放置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蛋等等,寓意早生贵子。  
3、喜烛茶具:在新房中放置一对喜烛,以及相应的茶具,寓意洞房花烛。  
4、放置鞭炮:在新娘来洞房前放置好鞭炮,百发鞭炮能够排放成爱心的图样,寓意兴隆兴旺。  
5、桂圆蛋羹:准备桂圆和鹌鹑蛋供当天的来客食用,寓意着团聚美满。  
6、准备麻袋:在新娘下车到洞房的这段路中,需求男方的亲戚用麻袋交替引路,寓意代代相传。  
7、毛巾:新郎来迎娶新娘的时分,进门擦脸需求运用,洗去一路风尘,寓意将来美妙生活。  
8、上轿饭:需求准备一碗米饭、一块红烧肉、一条鱼,新娘出门前坐在母亲的腿上,让福气比拟好晚辈喂饭,寓意着年年有余。  
9、子孙桶:在子孙桶上面放入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并放入五个鸡蛋,寓意多福多寿,需求女方兄弟在新娘进洞房前拎进洞房。  
10、香炉:用纯铜打造的香炉,内燃香料,在新娘出门时携带至洞房,寓意新娘会给夫家带去兴隆之意。  
八、江北区丧葬风俗  
做寿域  
旧时,富家老年人多择地做寿域,域内放“寿砖”、茶壶、油瓶(称“寿油”)各二。墓碑“寿域”两字涂以红漆,以示空穴,日后进柩则改涂黑漆。做寿域须择双日,以初十为吉日,自己不可在场。  
送终  
病人弥留之际,家眷环侍床前目送,小辈要跪在榻前。也有长子扶父趺坐,俗谚“知道死,爬起坐”,谓坐着死去,死者坐化,灵魂可升夭。送终以子女到齐为“福气好”,倘有儿子尚在途中未赶到,有为临死者灌参汤,以持续时辰。待一断气,俗谓咽下最后一口“海底痰”,家眷方可嚎哭举哀。旋即燃烧锡箔纸钱,谓之“送盘缠”。  
浴尸  
老人逝世,孝子撑伞、挈桶至水井或河边焚化纸钱并汲水,用新毛巾擦抹死者,谓“买水浴尸”。普通是儿子浴父尸,女儿浴母尸。也有在河埠头或向井中丢下一个铜钱,佯装打水,佯装为死者沐浴者。浴毕,为死者梳发整容,修剪指甲,换穿寿衣,亦有临终前换上寿衣。  
移尸  
由长子捧头,幼子扛脚,移尸于中堂或堂前间的木板床上。鄞县一带称“移板头”,慈溪叫“歇床”,宁海谓“晾板头”,余姚称“摊板头”。移尸过天井,则要撑伞遮住,谓尸不见日。移尸时眷属跪送不许哭,防泪水滴尸。移妥,于死者脸上盖一块白布,俗称“盖面白”。脚后点油灯一盏,谓给死者照明,俗称“脚后灯”。洪塘一带(今属江北区)在死者脚后还放一磨盘,在磨孔内插上一杆大秤,秤钩吊麻袋,袋内装五谷。停尸后眷属方可哭啼,并将死者睡的席子及其他杂物燃烧于三岔路口或河埠头,俗称“燃荐包”。  
报丧  
亦叫报死讯。报丧者标识为倒挟一把雨伞,低头赶路,途中不与人谈讲,到要报之家,将伞柄朝下放置门外,以示凶信,告知扼要状况及入殓日子即走。乡间有的中央,待报丧人一走,即在大门口砸碎一只碗或一张瓦片,意示“百病消散”。  
守灵  
孝堂悬孝慢,设祭桌,摆灵位(神位牌),焚香燃烛,做“灵前羹饭”,由尼姑涌经,念伴打醮,与各地相同。孝子等眷属,卧在尸侧草荐(草垫)上,谓之“陪尸”,到“大殓”(落材);再轮番守灵,直到“出丧”。  
破孝  
死者眷属裁制孝服,谓之“破孝”。给来吊唁亲眷分白布裁制孝服,谓之“散白”。孝服有区别。孝子孝孙穿麻衣,着蒲鞋,腰束草绳,头戴“三梁草冠”,孝孙于帽沿扎一块圆形红布,以示孝中有吉,侄子辈戴“二梁草冠”。嫡亲,男者“白帽头”圆顶,远亲方顶。女眷戴孝兜,状如披风,有长有短,女儿、媳妇所戴最长,普通女眷亦戴白包头。族内本家晚辈穿麻衣,同辈则穿白衣。  
大殓  
亦叫入木、入殓、落材。人死后停尸时间分为三日、五日、七日,俗称“几日排场”。普通择单日、拣潮涨时辰大殓,故俗谓“看潮水落材”。普通用稻草灰铺棺材底,富家用石灰,上铺灯芯碎沫,俗称“灯芯眼”,摊上材席,放置头枕、脚搁,称“元宝枕”。由孝子捧头扛足,帮助者四人抓起兜尸被的四角,纳尸入棺,俗称“落材”。尸脚须碰着棺材板,并要说一声“兢兢业业”。尸四周放24包或32包石灰,俗称“包头”,死者生前所爱的器玩,连浴尸时剪下的指甲、趾甲用纸包好一并归入。忌放镜子。然后依次叠盖眷属亲友所送“重被”,由执事者两人一呼一应,盖一条要喊一声是某人所送(好像今日报送花圈者名单)。一人一手拿升(米升),另手拿斗(米斗),向棺材内佯装倒物,边“倒”边呼喊:“黄金一升”,另一人答:“有!”继喊“乌金一升”、“白银一升”,然后“黄金一斗”、“白银一斗”,均以“有、有、有”应之,俗称“金、木、水、火、土,三斗三升足”,谓可让死者安心入木。相传宁波俚语“骗侬落棺材”出典于此。最后一条重被为孝子或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盖棺前,揭开“盖面白”,谓“见亲人”,使亲人最后一见。合棺盖敲梢钉封棺时,亲人须抚摸棺材,谓可减轻死者“疼痛”。殓成,眷属嚎哭,并围棺拉成圆圈,绕行数周。最后做“入木羹饭”,孝子孝眷亲友分批跪拜祭奠。贫家即日或次日出柩,富家择日出殡,并系好绳索、备好棺杠,俗称“安定杠”(以防万一失火即可抬出)。陪灵、祭奠与各地同。  
出殡  
俗称出丧。普通人家灵柩上盖条红被面或红毡条。贫家出丧两人抬出,称“独龙杠”。富家灵柩罩以柩套(贳器店有贳),有“独鹤朝天”、“五鹤朝天”,有“珠龙”(称“玻璃”杠)柩套,龙首前伸,龙尾后现。抬柩者有4人、8人,多至16人,称“阔绰天平杠”。灵柩上路前,丧家请有位置者“题主”,在神主牌位“王”字上先用朱笔加点,再用墨点黑成“主”字,典礼颇繁。题主毕,起棺,抬柩出门,门外孝子须跪着进酒三杯,执事者高呼:“醮——杠!”哭声骤止,醮杠者念醮杠词。鄞县白岳乡昔日醮杠词云:“日出东方一点红,棺木放在大路中;四亲八眷呕(叫)带拢,亲男亲女送侬终。”“生也空来死也空,生死好像一梦中;生是百花逢春发,死是黄叶落秋风”等等。随后,高呼:“开肩,升炮!”百子炮、炮仗齐放,鼓钹大作,称“引路炮”。抬棺上路,富家多以“方相”即“开路神”为前导,两只大灯笼,左右两面“引路幡”各写“魄归窀穸”和“魂返家堂”。出丧敲锣有定规,匀锣敲9下,接紧锣4下,合称“十三记锣”。中有一人提小灯笼,放小炮仗,分“地路纸钱”。随后有人提纸扎为仆婢状的童男童女及其他冥器。女婿手捧神主牌位,坐“魂轿”内。再是“像亭”,亭内悬遗像。其后是灵柩,孝子孝孙孝侄等披麻戴孝,手扶两尺“丧仗棒”,在孝帐内躬身而行,也有不置孝帐,则随柩躬行。送葬亲族殿后。灵柩过桥,孝子先过桥跪迎,还要呼一声“过桥啦!”待柩过再起行。途中逢亲友祭奠,称“路祭”,则歇柩受祭,孝子叩谢。  
入域  
柩至墓域,先祭山神土地,祈神庇佑。孝子率送葬者先左后右绕墓域三圈,然后启墓门,用芝麻杆、点心食品烘墓穴,谓之“暖扩”。纳柩于域,有藏墓志铭(石或砖)者,掩封墓门,覆土墓顶,焚冥器、草冠等于墓侧,倚丧仗棒于墓前。送丧者普通半途即回,至亲送至坟山。回程循原路返,进丧家门须逾越门前熄灭着的稻草堆,俗称“燂草马”。送丧者分开丧家不须辞别,丧家也不送别。待丧事后孝子择日坐素轿分赴亲友家“谢孝”,按亲疏、位置、人情不同送谢帖和谢礼,普通不入被谢者家。  
做七做周年  
接死者亡日算起,每隔七天做祭奠羹饭,谓“做七”,其中以头七、五七、七七为大七,亦有逢单作大七。五七则谓死者在“望乡台”,有不吃家乡饭之说,由女婿祭奠。至七七,称“断七”。在“七七”四十九天中,如遇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重,称“重七”,须补做一次,延至做百日、做周年,至三周年止。  
做阴寿  
即为亡父亡母做寿,亦自五十岁起每逢十做寿。寿堂陈素色,阴寿寿宴称“做十头”,至满百岁而止。  
招魂  
死于他乡,或死于“飞来横祸”,无尸骨可归,家人以衣服饰为人状,置于竹竿上摇摆,望空遥祭,谓之“招魂”。也有做“衣冠冢”者。  
50年代后丧事从简,迷信渐除,市区、县镇倡导火葬,火化率进步。丧事以追悼会、向遗体辞别取代,近年也有按逝者遗愿不予举行。但在某些乡村、山区,旧时丧俗复行,坟墓越做越好,丧事大办,耗资颇多。  
九、江北区春节风俗  
和其他中央一样,江北区人过大年离不开的也是一个“吃”字,老江北区正月初一早餐多吃“新年汤圆”。但各个中央又有所区别,旧时镇海等地大户人家吃红枣汤或桂圆汤,意为“红火得早,富贵团聚”;宁海吃新煮米饭,全天吃素;余姚吃豆茶,用赤豆加汤团、年糕、糖煮食,意为“头头逆流,团团聚圆,年年高”。  
江北区人过年少不了年糕。年糕有着“年年高”的美妙寓意,过去一到过年时节,老江北区简直家家户户都要本人做年糕,年糕普通有条装还有花色两种。有些人家会烧青菜年糕汤,挨家挨户分,在每碗年糕汤上,还要放上两块白煮的五花肉。  
老底子江北区人吃年夜饭很考究。年夜饭上的菜普通不能少于十二样,意味一年十二个月平安全安、顺顺利利。普通人家里都要备一个“暖锅”,也就是火锅,素日里不用,只在元旦夜端出来。吃“暖锅”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暖锅热火朝天,有“团团聚圆,红红火火,暖暖和和”的寓意。  
暖锅是老江北区年夜饭的“重头菜”,锅里普通放“三鲜”,就是肉丸、蛋饺和熏鱼。那时的蛋饺形如元宝,有“大吉大利、来年发财”之意。往常不少老江北区家里仍然持续着过年必吃“暖锅”的传统。  
除了年糕和“暖锅”,老江北区的年夜饭席上还有一道保存节目,那就是鲞冻肉。这道菜做的时分十分考究火候,是用黄鱼煮化了以后,融在猪肉里,让猪肉变得晶莹剔透。更重要的是,这道菜不是吃现煮的,而是要打冻了再吃,“冻”是这道菜的一大亮点。  
除了吃以外,老江北区过年的规矩还有很多,特别是正月初一的时分,“不汲水、不清扫、不乞火、不动刀剪、不串门、不待客、不洗濯、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主妇全天休息,家人未昏即眠,不点灯火,放关门炮后,不得出门”,以为这样夏日可免虫害,俗称“安定夜”。  
另外,老江北区大年初一这一天,还不得喝粥、不得泼水,人们以为喝粥和泼水代表财物进不了门,会像水一样流走。  
正月初一,江北区人说话也格外当心,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有的老一辈传下规矩,以至连“你怎样起得那么早”都不能说,由于“早”音同“蚤”,“长蚤不吉利”。当然,要是家里的小孩一个不当心打碎了碗盏,家长就要马上说一句“岁岁(碎碎)安全”,用吉利话将坏事故成好事。  
十、江北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一)慈城白茶  
慈城白茶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特产。三勤村不只海鲜有名,而且出产的“慈城牌”白茶更是远近出名,06年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宁波市知名商标等一系列荣誉。  
宁波市江北绿茗白茶有限公司主要消费“慈城”牌白茶,该茶采用珍稀茶树——芽叶白化异变茶树幼嫩茶叶加工而成,外形纤秀卷曲。白色芽叶采自气温22℃以下时萌生的春梢,栽培上选择高山低温地带和有机化形式。是纯自然、无污染的茶叶珍品。氨基酸含量高出常茶一倍以上,茶多酚含量低于常茶一倍以上。茶色有“三奇”,鲜叶呈雪白色,干茶镶金黄色,叶底呈乳白色;茶品有“三极”,汤极翠、叶极鲜、香极高,称上百茶之尊。  
公司基位置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面积1000亩,远离城区,大局部处于低山地带,生态环境优越。绿茗白茶有限公司对茶叶消费栽培有长久的历史,积聚了丰厚的经历,制定了《白茶消费流程和技术规范》,严厉按Q/LM01-2002规范消费加工。  
2001年获浙江省“龙顶杯”金奖,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二)慈城云湖竹笋  
产自慈城镇云湖水库一带的竹山上,笋味鲜美,笋质嫩白色,组织幼嫩,滋味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丰厚。一年四季均可产笋,春有春笋,夏秋有鞭笋,冬有冬笋,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特产。  
(三)宁波水蜜桃  
被称为“瑶池珍品”的水蜜桃在奉化已有500多年历史。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命名奉化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因而奉化水蜜桃可称国度级名果。奉化水蜜桃以“玉露”为优,玉露有早晚两个品系,又以晚玉露最优,在每年的7至8月上旬成熟。玉露水蜜桃肉质柔软,浆液多,又名之为“琼浆玉露”,有芳香。奉化水蜜桃的主要产地在长汀、溪口和萧王庙。  
(四)三鲜宴面  
三鲜宴面,是宁波十大名点之一。  
制造三鲜宴面,需选取蛋黄面或优质上白面,以鸡丝、肉丝、火腿丝或笋丝经爆炒制成盖头备用。将面烧熟后,浇上三丝盖头即成。  
三鲜宴面具有面滑而软韧,三丝颜色艳丽,汤料鲜洁,味美可口的特性。  
(五)虾肉馄饨  
主料:面粉  
辅料:虾仁、猪肉馅、紫菜、虾皮、香菇、鸡蛋、榨菜、葱、姜、香菜调料:盐、酱油、香油、料酒烹制办法:  
1、猪肉馅中参加虾泥、香菇、葱姜末、鸡蛋、盐、料酒、香油、酱油搅拌平均,逐一包成馄饨;  
2、碗中放入紫菜、虾皮、榨菜、葱花、香菜、盐、酱油、香油,待馄饨煮熟后倒入碗中即可。  
(六)慈城印花糕  
慈城印花糕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特产。“印花糕”的馅是由炒熟的黄豆粉、米粉、松花粉、芝麻等经混合搓拌而成的。  
慈城印花糕由来已久,是慈城著名的“三块板”(年糕板、印糕板、金团板)之一,家家户户做糕点不只仅是地道食用,更多是为了各色各样的民俗活动,例如喜事、丧事、祭奠、踏青,又或是逢年过节。印花糕原料大多因地制宜,松花粉、米粉、黄豆粉兑上香甜的糖汁,撒上点芝麻糅合而成,然后在印模中逐个揿实、刮平,最后将印糕版敲打几下,“微型浮雕”就从印模中脱颖而出。花卉果实活灵活现,动物夸大变形,人物栩栩如生,宛如生活百态。所制印糕甜而不腻,所含营养丰厚、易于吸收,不失为一道安康美食。  
慈城印糕里有着丰厚的并且渐行渐远的民俗文化,倾注了千年来质朴的老百姓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和神往。  
(七)慈城杨梅  
慈城杨梅是慈城镇发现的新种类,已得到专家的初步确认。其色泽艳丽、味甘如蜜、含之生津、回味幽香。不只营养丰厚,还具有止咳生津,协助消化,益肾利尿,除湿去寒,解暑沙痧等成效。该杨梅较普通荸荠种杨梅明显大,且稳产丰产,大小率不明显。果实除鲜食外,还能够加工成果汁、果酒、果干、蜜饯、罐头号。所制的“烧酒杨梅”是宁波民间特产,其酒红艳甘馥,久藏不坏。  
(八)豆沙八宝饭  
用优质糯米为原料,淘洗洁净后蒸熟,再用白糖拌匀、蒸熟。在蒸碗内先放猪油,再把枣、葡萄干等多种果品平铺于上,然后铺上一层已蒸熟的糯米,中间挖个小孔,参加豆沙,再加一层糯米,上屉蒸熟,倒扣入盘,上浇桂花浓糖汁即成异香扑鼻、喜闻乐见的豆沙八宝饭。  
豆沙八宝饭,是宁波的传统名点。豆沙八宝饭,是由糯米、豆沙、枣泥、果脯、莲心、米仁、桂圆、白糖、猪板油等原料配合制成。糯米补中益气,豇豆有“补肾豆”之称;枣泥有调和百药之成效,对人的安康短命极有裨益;莲心有强心作用,米仁有健脾补肺的成效,桂圆则是人所共知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由8种原料组成,不只营养丰厚,延寿益年,且醇香甘美,别有风味。制造豆沙八宝饭工序非常考究。先要把豇头掏洗洁净后煮熟捣烂去豆皮,加猪油白糖,炒至水份将干时备用;把糯米淘洗洁净后煮至软硬适中,趁热拌上猪油和糖。盛八宝饭的碗内要先抹上一层冷凝的猪油,使之勿粘于碗,然后排入各色把戏,豆沙加在中间,再覆上糯米饭。这样,豆沙八宝饭就做成了。在冰箱内能够放置数日而不蜕变。豆沙八宝饭在食用前,须蒸熟后扣在大盆中,便可食用。其特性是,五彩缤纷,绵糯油润,八宝多味、甜香可口。八宝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糖类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是人们非常喜欢的点心。  
(九)虾肉烧卖  
主料:  
面粉500克,蒸熟糯米饭250克,夹心猪肉250克,虾仁150克。  
辅料:  
青葱5克,生粉5克,鲜汤50克,黄酒、精盐、酱油、白糖、熟猪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  
①面粉中分3次参加沸水200克,揉匀揉透后,搓成细长圆条,分红40份,待凉撒上干面粉避免粘连。每份搓圆揿扁,并用擀面擀杖擀成圆形烧卖皮,中心略厚,周围稍薄呈荷叶边形,皮子直径约7厘米。  
②猪肉切成小丁,加少许黄酒、酱油渍片刻,拌上生粉待用。熟猪油50克入炒锅烧至六成热,爆香葱未,下肉丁炒至泛色,加上精盐、白糖、味精调味,倒入熟糯米饭炒匀,淋上50克鲜汤,调味后炒至略干,盛起作馅。  
③烧卖皮平摊在手掌,放上馅,随手捏紧使之直起,并在齐口处咯用力捏紧,若有馅心挤出,可揿按入内,口子略为张开,上放一二只虾仁,即成烧卖生坯。  
④生坯次第排放于蒸笼内,中间不需留较大空距,上屉后用旺火蒸约10分钟,见饺皮呈玉白色半透明状即成。  
特性皮薄馅鲜,肥糯软口。  
(十)三丝宴面  
三丝宴面,是宁波十大名点之一。  
制造三丝宴面,需选取蛋黄面或优质上白面,以鸡丝、肉丝、火腿丝或笋丝经爆炒制成盖头备用。将面烧熟后,浇上三丝盖头即成。  
三丝宴面具有面滑而软韧,三丝颜色艳丽,汤料鲜洁,味美可口的特性。  
(十一)水晶油包  
产品称号:水晶油包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香甜可口  
产品简介:水晶油包:用上白面粉为原料,经发酵而成面团,并加恰当的碱揉匀,以去皮的肥厚纯板油掺和白糖,加果仁、瓜子仁、糖瓜条为馅,蒸熟后晶莹剔透,一咬就可见油包内板油馅热,溶如水晶,香甜可口。  
产品历史:水晶油包,是宁波十大名点之一,水晶油包,以赵大有糕团店制造的最为著名  
(十二)菜蕻年糕丝  
原料:年糕400g、菜蕻200g调料(味):绍酒、味精、猪油各适量。  
制法:  
1、将年糕切生长5厘米、宽0.3厘米的粗丝,菜蕻切丝。  
2、锅入底油,放入菜蕻翻炒片刻,放入年糕、绍酒、精盐、翻炒、放入味精略稍即可起锅。  
特性:白绿相间、软糯适口。  
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15.2g脂肪6.4g糖136g钙124mg胆固醇37mg热量663kcal  
(十三)慈城年糕  
慈城年糕消费历史长久,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伍子胥在慈城作战。他临死前对部下说:“假如国度有灾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粮食。”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军包围,城中缀粮已饿死不少人,这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就去挖城墙,挖了三尺多深,果真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结果打了胜仗。原来是当年伍子胥在慈城督造城墙时,已做好了屯粮防饥的准备。从此以后,每逢过年慈城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年夜饭就吃年糕汤来留念伍子胥。  
慈城年糕以选料考究、精工制造著称,年糕洁白如玉,润滑润口,大小分歧,煮而不糊。它用优质晚粳米洗净后,用水浸泡3—4天或一周,用水磨成粉,压去水分至不干不湿之恰如其分,粉碎后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或舂或轧成大小平均的条状年糕。  
年糕的食用办法:用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还有:汁水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元旦夜的必备食品。烹饪办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以前贮藏条件不好,所以许多居民将年糕切片后晒干贮藏,食用时用水浸上二天即可。亦有以水浸批量者,竟能保鲜数月之久。  
宁波一带民间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人们还用年糕印板压成“五福”、“六宝”、“金钱”、“如意”等等外形外观,意味“不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则做成“玉兔”、“白鹅”等小动物,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与方式的圆满分离。知名名牌有塔牌、如意、义茂、冯恒大等,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域和国度,深受国外宁波帮的喜欢。  
(十四)双嵌麻团  
原料:糯米粉250g、麦淀粉50g、糖25g、猪油25g、甜黄豆粉200g、甜芝麻粉200g、芝麻粉200g。  
制造:1.将250g糯米粉加50g麦淀粉和25g糖拌匀,参加300g水搅拌成糊状,上笼蒸10分钟。  
2.将蒸熟的面团,揉匀后下剂,分别包入甜黄豆粉和甜芝麻粉,然后滚上芝麻粉即可。  
特性:口味麻香,甜润合一,质感软糯。  
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106g脂肪175g糖442g钙2433mg胆固醇23mg热量3767kcal  
(十五)宁波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非常长久。据传,汤圆来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幽默。由于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域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风俗。  
说道宁波小吃和特产,大家第一个都会提到宁波汤圆,特别是对外乡人提及。至于咸蟹、泥螺之类普通是宁波人自美之物,名气远远没有宁波汤圆来的大。而往常,宁波汤团宁波人提的少了,吃的也越来越少了,至于宁波汤圆非宁波人消费这样的“新闻”早已对宁波人没有了触动。但最近由于“三陪”做的多,迎来送去的多了,答复宁波汤圆这个宁波“特产”的问题一多,突发奇想,宁波汤圆和宁波人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呢?  
首先,宁波汤圆外观洁白圆润,白显现其耿直,圆润温和显现其灵敏而不板滞,我置信宁波人对这种洁白、耿直、灵敏的品性一定不会推托。而假如有人觉得圆润温和就好欺负,大口将其咬开吞咽,宁波汤圆内中的猪油热馅一定会给他以极大的经验,宁波人不是好惹的,呵呵。  
表面清新洁白的宁波汤圆的内心是漆黑的芝麻,反映出宁波帮泛舟商海的“心慈手软”,美味宁波汤圆(11张)非有此“黑心”无法达成如此成就。真是映托了宁波汤圆馅子不只要黑还要黑的发亮的内涵。“黑心”并不是宁波商道的专美,是商道的必然,而宁波商道的“黑心”和宁波汤圆的“黑心”的背后,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它不但黑,而且要黑的发亮,最重要的是——黑的要“甜”!这就是宁波汤圆关于宁波的重要之处吧,也是宁波帮源远流长的所在。  
原来世间万物是那么的相通,一奇。  
制造办法  
亦称宁波猪油汤团。浙江传统名点。主要作料为糯米、黑芝麻、猪油、白糖、桂花等。采用吊浆技法,将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将黑芝麻熟研末,参加猪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馅心;以水磨粉为皮坯,包入馅心搓圆,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特性是,色青丝光,糯而不粘,皮滑馅润,滋味香甜。90年代以来,还新创“麻蓉汤团”、“速冻汤团”等新种类,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域,深受欢送。  
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外形。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外表润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管,最好现做现下了吃。如今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呈现在商店里。  
特性  
宁波汤圆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  
相关典故  
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当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妇。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夺取反动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心惊胆战的。由于“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称号的来历。  
诗句: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知何夕?团聚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制造办法  
原料:  
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50克、猪板油80克、绵白糖100克、糖桂花15克。  
制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猪板油去膜绞碎加糖制成馅。  
2.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团,下剂,包入馅心,制成汤团。  
3.锅中加水烧开,倒入汤团,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  
特征:软、糯、甜、香。  
宁波汤圆行业协会  
2010年5月28日,宁波汤圆行业协会召开成立信息发布会,宣布宁波汤圆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协会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申请“宁波汤圆”集体商标。  
十一、江北区著名景点  
(一)慈湖公园  
慈湖公园位于著名的慈湖中学对面,公园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是市民漫步休闲的好去处。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民权路  
(二)奇E国少儿职业体验城  
奇e国位于宁波江北庄桥奇艺国创意园区内,占地1.6万平方米;它具有真实的街道、路灯、建筑,以至还有飞机和港口;3-15岁的儿童具有并开发着这里的一切,他们像成人一样在这里工作着,并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它援用国际盛行的体验式教育办法,培育孩子们简单适用的社会生存才能并正确引导孩子们的职业观念。  
奇e国具有近63种社会职业供小朋友体验,他们能够成为医生去理解医院的操作流程、能够成为-员坐着消防车去灭火、能够成为交通警察指挥道路次序、以至能够驾驶飞机或车,还能当模特享用明星般闪烁的觉得。  
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嵌入式儿童教育形式——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充溢了猎奇与模拟求知欲;永久的游戏——满足每个孩子对成人的世界的梦想和猎奇;全球通用的教育形式——契合教育开展的规律,契合青少年本身开展的深层次需求。  
理想和文娱的分离,协助孩子们了解和管理他们正在生长的世界;鲜明的教育态度,在寓教于乐中鼓励孩子,并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生。  
地址:宁波江北区宁慈公路689号(奇艺国创意广场)  
(三)孔庙  
孔庙是用来祭奠中国巨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中央。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规划完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表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规范。1997年被浙江省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四)慈溪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立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持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五)刘家祠堂  
该祠堂系宋太常寺刘勉故居,父纯庵。子孙四世一门,是明代刘姓大族的宗祠。三开间梁架高大,进深九界用十檩。  
明间抬梁式,正贴为王架梁,上置西瓜柱,支三架梁,中间置脊瓜柱,蝴蝶木,瓜柱皆粗壮,三架梁与五架截西呈椭圆形,柱头上置圆斗,开十字科,正贴之前二界用双步梁方斗十字科及单步梁,后全柱与老檐柱间用双步梁,方斗小字科及单步梁,后金檐柱间额上皆有平故枋。边贴施中柱。梁下普遍施丁头拱,三架、五架梁下丁头拱特宽。两山墙之封檐墙上部还保存俭朴而富有特征的曲线。还保存局部古式瓦当(上有数道水波纹,下为阴阳桃纹)。檩子粗壮,屋顶硬山式柱础呈珠形。柱础最大的腹径在中间。围墙底部皆用条石,东北山墙间有嘉靖年间石碑一块。  
此祠是宁波市仅见的明代祠堂建筑,是研讨古建筑的重要材料。  
(六)莫驸马宅  
该宅座落在慈城莫家巷25号  
莫驸马,不说其姓氏,据传为从余姚徙慈城,东西莫家巷皆为原址,考余姚志,宋诏熙年间(1190——1194年)官居中书舍人其侄纯庆,元丙辰状元驸马,或其后嗣徙居于此。  
该宅五开间,正贴施中柱,幽静十办,柱间或单步梁,或以单步梁、童柱、双步组合,前柱用小八角柱,丁头拱近似蝉肚式雀替,其建筑是明代特征和明时作风。明间为泥地,次梢间为地板,上饰薄天花板,正贴之前第二、三界,双步梁下均有五扇门板,以通次间,这是与大耐堂不同之处,在第二柱后有六扇板门。后天中有一小花坊。是保管较好的明代建筑。  
(七)世恩坊  
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座落在慈城永明路口原德星桥之北。  
明嘉靖乙已(1945年)监察御史高邱为进士周翔、周文进、周镐立,名世恩坊。  
周翔,字鹏举,由岁贡人监,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江西道监察御史,绰著风茂。  
周镐,字促京,翔四世孙,父文进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知光山县(今属河南汝阳)。镐登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官开部郎。  
该坊三开间,通西阔7.96米,明间阔3.8米,次间阔2.08米,中柱高5.92米,两边柱高4.46米,石质分青红二色,以青石保管较完好。柱截面呈小八角形,高浮雕、透雕手法,枝法娴熟,做工精密,平面感强,外型逼真,全坊分别雕有丹凤朝阳,双狮舞绣球,双龙枪珠,凤凰牡丹、白鹤云彩,麒麟卷草等。慈城现存表坊中,以此坊雕琢最佳,对研讨石构件建筑有重要意义,1986年5月,公面为省级文保单位。  
(八)姚镆故居  
姚镆故居是明代的故居,『慈奚县志』卷四十四居址下,植本堂,县西南一里尚书,姚镆所居,原为宋姚榛所建,自宋神童正子后世居于此。  
植本堂用木硕大,正贴抬梁式、童柱、鹰咀式,但雕琢局部及柱砖显然属于清以后作风,整个建筑有些不三不四,疑心其能否后代改建(实为明代重建)应用了旧材。原来堂内有很多神主牌,并有(植本堂)明嘉靖十七年间十八兵都尚书姚镆主的匾后楼为姚镆书房有宋匾一块白底黑字『梯瀛』,并有藏画。  
梯瀛梯,有明显的明代作风,西开门,左右梢间为置梯处,柱用材较粗大,东檀两间相连,可见木材之大,正贴施中柱,前三界,后四界,分别用双步梁,单步梁,瓜柱为简单的方短柱式,梁不作月梁形,中档头置园斗,施十字科,檐柱为小八角柱,有侧脚为宋建筑特征,相应之柱砖为方形的莲座或其他皆为,珠式柱础檐柱,头置方斗,末见华拱,丁头木号,演化为塞子状梁架间之防墙,以编竹为芯,外抹谷壹泥,二次间之栏樯用骨龙砖,侧面为26×45厘米,明间为泥地。次间为地板,如今楼上东次间,窗前还有一排木栅栏,椽上铺有玺砖,瓦当牛有一局部带水波纹,下部为双桃托叶,可能为清初遗物,屋顶硬山式。  
前堂堂东原有台门,前有西只合肃球之石狮迄鼓石,依据现有建筑方位,有关文献记载此乃姚嫫故居,无疑,西厢房三开间门窗为宋代大格子窗。  
(九)贞节坊  
该坊为明菜建筑,系明万历年间侍读冯有经“母节”于朝,受旌旗表而建,为冯母明嘉靖甲子举人冯瓒妻刘氏立。  
查光绪志载,冯有经,字正文,父王替寓居顺天,嘉靖四十三年(1565年)举人,早卒,母刘氏守节抚之,登万历十七年(1590年)进士,庶吉士,历庶子兼侍读,后告归。  
该坊单天间,面阔2.98米,柱高4.12米,用高浮雕与透雕,枝艺、高超、造形、逼真。平板枋上刻卷草下缘刻莲瓣枋。南上额枋刻双龙枪球,中额刻字,下额双枋透雕双狮舞绣球两侧各一龙头。北面上额枋为丹凤朝阳与郑草。二柱间中一面作丁头拱,平板坊上置六坐斗,中间二斗为匾额,上书“贞节”作聘华拱,象鼻状。  
此坊北为唐式台门,俗呼“冯太史房”,门顶改建门两旁有八字墙,方砖斜砌。一开间,荫墙是明式作风,这是一处明万历后期的值得珍爱的古建研讨材料。  
(十)周氏全恩堂  
著名就剧演员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祖辈世居慈城,是书香门第,后来家道中落,其父周慰堂,少而好京剧,后下海在春仙班当二路旦。旧社会以娼优为贱业,被周氏族人逐出宗祠,后周信芳在沪成名,周慰堂嘱其另起造造祠堂,遂于是1925年出资5000元建“全恩堂”。前有台门,中间为堂,后有楼房左右厢房。  
如今仅存台门,全恩堂,后天井,楼房、左右厢房均被撤除。堂内有“重建全恩堂记”民国十四年吉立,撰文者周毓分隔,高194公分,阔81公分,总字数642字。  
禁条碑是民国十四年立碑,高41公分,阔81公分,共132字,该祠座落在慈城鼎新路如今由文管会专管,但台门仍未修复。  
依据事实,“全恩堂”称为“周信芳故居”是名实不符,应称为周氏宗祠“全恩堂”,周信芳故居在鼎新路有一块屋基地,是租给江阿三种植,现为酿造厂造了商铺。  
(十一)冬官坊  
明代建筑,位于慈城民主路26号,同清代恩荣坊仅一米之隔。  
明弘治已末进士,工部主事赵谏所立。  
该坊单开间,面阔56米,二柱,断面为小八角,用青、红两色石质筑成。二柱与平板枋为红色石,上下额枋与填枋板为青石,平板枋的正背面皆刻三角纹与云纹。上额枋的正面高浮雕孔雀牡丹,两侧为方纹,反面高浮鸳鸯莲花。  
填坊板上横刻“弘治已末进士赵谏”正背字样分歧。  
下额枋之正面高浮雕双狮舞乡球,两侧雕龙夹相对,反面高浮雕双麒麟抢宝珠,两侧为查对之龙夹,中间填云气纹,下额枋之两端各置透雕之卷草纹省替以烘托。  
冬官坊系明代中期牌坊的代表作。  
(十二)大耐堂  
位于宁波市慈城镇三民路5号的大耐堂,以其高宋徽宗赵传御笔『大耐堂』巨匾而得名。  
大耐堂三开间通面宽13.87米,进深11界,共五檩平身科,明间四攒,一斗六开,有雕花的驼峰,有替透雕花纹,云纹明快。柱础有分鼓式和木质形两种,墙面以芦荟作芯,外抹谷壳拌泥,前廊为船蓬轩,柱头施十字科,连乐厢房总建筑面积368平方米。  
从大耐堂的建筑年代来看,宋徽宗生母故居东翼楼,外观层面相连。而其实唐宋梁柱不连,宋石础又比唐代高起。  
1986年,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视察慈城古建筑时,曾对大耐堂等古建筑察看以为是原明代之前之建筑。可见,大耐堂很可能为宋代建筑。  
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第四批省级文物维护及调整局部省级文物维护单位的通知』,发布慈城明清古建筑群8处之一的『大耐堂』为省级文保单位  
(十三)程氏庆余堂  
程氏庆余堂,清代。位于慈城镇蔡院巷7号,是宁波市江北区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于一九八六年发布并成立。  
程氏庆余堂系清乾隆五十五年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后嗣所建(1731),距今266年。在祠前廊西墙上砌有乾隆五十五年"建造程氏庆余堂碑"。该碑高189公分,宽74.5公分。硬山式为清前期建,甚柱不楚刻花果柱雕琢尚有明时作风,为近代建筑所稀有。  
该堂是一座三合院,门楼居东,厅堂朝南五开间,明时抬梁式,用五架梁战争梁,脊瓜柱为鹰嘴形,童柱裙瓣呈圆舌形,梁下有随梁坊,置隔架科两架。前廊为轩,抱头梁前部呈鼻形,四前檐柱为瓜棱形,省替刻花。轩和门楼刻卷草,夔龙纹和寿字。  
此建筑规划完好,构造完好无损,又有碑记载确切的建造年代,是一处清朝乾隆晚期宁波建筑的代表作。  
(十四)校士馆  
校士馆——折射古代科举制度全景  
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大方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依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空中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规划: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作风。  
慈城校士馆是古县城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她代表了一个时期、一个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全景,为我们及后代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经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根本制度。它开创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昌盛于明、清两朝,废弃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开展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根植于中国的土壤,是中国古代一部挑选人才的机器,它在清代光绪31年(1905年)被废弃,但在现代的考试制度中,我们依然能触摸到科举的强脉余音。目前我国的高考、中考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方式上也与科举有一定的关系,而且继承了科举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准绳。科举制度不只是“科举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认识今天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坚持考试选才的意义所在。  
慈城校士馆作为展现科举考试制度全景的历史文化场所,溶学问性、欣赏性、文娱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使科举遗存在当代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十五)慈城清道观  
慈城清道观历史长久,是江浙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据县志载,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后废。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由道士叶景虚重建,时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请尚书楼鑰题匾额,观名为“列仙游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道士王智静将临近“至道”“崇寿”两宫并入,改称“清道观”。建国后,清道观保管完好。文革中被撤除。  
作为慈城古县城维护开发建立的重要工程,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资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筑资料,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原清道观的建筑格局及作风停止大量考证的根底上,恢复了山门、仪门、雷祖殿、东岳殿、东岳退居殿、戏台、玉皇殿、三清殿、关圣殿、十王殿等建筑。建筑质量及艺术皆到达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及资料停止古建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清道观内配置的主要神像雷祖、东岳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及三清等皆为优质桧木精雕而成,清漆淡彩,代表了目前木制神像的最高程度。  
清道观的重建没有停留在对传统道观的恢复和修缮,更着眼于对中国传统道文化肉体内涵的发掘和展示,力图表现时期肉体。老君台上的青铜老子像,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院首任院长吴为山教授的代表作品,采用笼统的造像手法,表现老子作为人类巨大思想家、哲学家深邃、高远的神韵。老子像四周所配大地景观,以最简约地道的现代资料黑色钢管为根本元素,排列组合成相似迷宫效果的蜿蜒途径,空中配以纯洁的白色石子,黑白二色组成整个景观,寓意“道可道,十分道”“大道难求”,同时又暗合老子所崇尚的“水之德”的意境,大气磅礴,意境深远。老君台上又布黑色的祈愿棒丛,取林的意象,意味道体以外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祈愿棒可系祈愿丝带,游观者的祈福之愿可在浓厚的道的氛围中得以升华,完成人与场所的互动效果。  
清道观已从传统的道教敬神祀仙,道士斋戒礼仪、修身养性的场所,进化为新时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之所。  
(十六)宁波恩荣坊  
位于慈城民主路70号,该坊建于清乾隆41年(么元1776年)向氏后嗣恒升承旨为其祖向腾蛟年立。  
向腾蛟字文赤,顺治18年武进士,历经守备,升江苏泰州游击将军,历官三十年余,年迈告老还乡,乾隆帝惩处其功劳封为尧骑将军下旨建坊。  
该坊为单间歇山顶建军筑,坊高6米、面宽3.5米,用青红二种石料建成,屋面石刻成筒瓦正脊,上有二个鱼形鸡尾,正面上部客枋正中悬一块双龙枪珠匾额“圣旨”二字,下额枋上中间有浮雕一个龙头,北向上部额枋正中也是一块双龙珠,直匾阴刻“恩荣”中间额枋横出阴刻“诰刻三代”,枋北端有“乾隆丙申(1776)孟秋上浣吉旦”之款,南端有“儒林郎候选州同知孙向恒升建”的具署名。  
该坊为宁波市完好的清建石雕牌坊。  
(十七)向宅  
向宅如今慈城镇西民主路与三民路口。已被列为宁波市江北区重点文物维护单位。该宅原为北宋真宗的右仆射向敏中后代,与三民路『大耐堂』东厢房柱的柱看,监民主路木栅大门为向腾蛟恩荣坊,反面为明代赵匙柬冬官坊。主体建筑为大门、正厅、东西厢杰怕四坊又是明代所建。它代官职才有冬宗专又为明弘治柬所借甲,恩荣坊当建于弘治之前,门厅上有『进士第』当为明匾因向氏在清代无进士,全宅石、砖、木雕琢题材作风均属明代在慈城古建筑中亦为保管完好的具有明代民居特征的标本。因而向宅与『大耐堂』唐代石坛,宋代石坛,明代石坛之古建筑应为一个整体的三个时期,实践上属于同一个维护单位。  
当时敏中被称为大耐之才,故宋徽宗为生母建大耐堂,世人称国舅家,又葬母于上岙赵家,重建宋太祖赵匡胤之墓,并赐姓赵,每年扫墓在普济寺前建天仁亭以按龙驾,大耐堂之东厢楼为唐代生母故居,在冬官坊,右侧还保管唐代工部主事石坊,实践上冬官是宋代官职务,可能为向氏所建,明初后氏又建恩荣坊同时建向宅至弘治己末进士赵楝,把高规范工冬官改名赵楝,至靖乾隆年向恒升为其祖向腾蛟将恩荣坊改为"诰封三代"以石质雕琢艺术作风及改动时凿失原石匾,改换新匾用石灰粘合处,都能看出古为今用的痕迹。  
(十八)清风园  
宁波市江北区有个古镇叫慈城,慈城镇是千年古县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从公元738年到上世纪50年代初不断是慈溪县城。这里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沉,自唐宋至明清共出过519位进士、5位状元。慈城廉政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厚。北宋初,张颖出任慈溪知县,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被百姓尊称为“张清清”。张颖离职后,当地吏民在县衙后建“清清堂”,以念其功德、鼓励后人。县衙内廊柱上提示古代官吏廉洁、勤政、爱民的楹联随处可见。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是廉政文化的珍贵资源,具有很高的发掘应用价值。  
盘绕“打造‘清风工程’,建立廉政文化”,充沛应用区域内现有的廉政文化资源,江北区纪委决议以县衙为依托,以“清清堂”为切入点,由县衙的开发运营单位--宁波市慈城开发公司投资300万元在县衙一座相对独立的古建筑内建立廉政文化项目--宁波慈城·中国清风园。项目宗旨是激浊扬清,发扬清廉之气,推进廉政文化建立。在建立中,江北区纪委成立了专家参谋组,约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博物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对文本和设计计划停止重复论证,先后召开大型论证会3次。并组织人员到合肥包公留念馆、苏州况钟祠等景点停止实地调查。清风园建立历时一年半,2005年2月9日举行开园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亲笔为清风园题写园名。  
清风园占空中积1200平方米,与县衙相对独立又天衣无缝,是一个庭院式展馆。院内环境清雅、修竹随风摇曳。清风园以“激浊扬清”为主线,借助壁画、雕塑、实物模型、文字材料以及电子书、多媒体等展现手腕和表现方式,揭露了-污吏的贪心嘴脸及其可耻下场,集中展示了传统清官廉吏的群体风貌,是目前国内首个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主题性廉政文化园。整个展现先抑后扬,警示与发扬相分离,以鲜明比照和视觉冲击来提醒主题。园内主要分鉴壁、历史走廊、“犭贪”雕像、-厅、农民起义壁画、秤、清官长卷、清官厅、古代廉政制度长廊、警钟长鸣等展区。  
鉴壁:进入园内,迎面是一座青铜镜外型的鉴壁,铜镜直径1.2米、厚12厘米、重1.21吨,底座刻有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历史走廊:放置了从秦朝到清朝县令(知县)的官帽模型,地上刻着清代一至九品官员的补子图案。让人们穿过历史长廊,追随历朝兴替的脚印。  
“犭贪”雕像:传说“犭贪”是天界的神兽。它龙头、狮尾、牛蹄、麒麟身,外形乖僻丑陋,不只吃尽了山中的飞禽走兽,而且吞尽了人世的金银珠宝,最后它还想吞食天上的太阳,结果自掘坟墓。要说贪,它可是贪到极致,所以古人痛快就给了它一个“犭贪”的名号。“犭贪”雕像劝诫人们“欲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得寸进尺者必将像“犭贪”一样自掘坟墓。  
-厅:-厅大门是巨型“乾盛大宝”铜钱外型,称之为铜钱门,铜钱门古朴厚重,一眼看去又有几分神秘。待到进得门去,只觉眼前暗淡,半天才觉微光映照着的却是关在牢笼中正在受着历史审讯的五个巨贪的蜡像。他们之中有行贿误国的吴国(春秋末年)太宰伯喜否,有“一手援立三帝,无法无天”的汉代拔扈将军梁冀,有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花石岗”祸首朱面力,有广开贪贿之门的明朝大奸臣严嵩,有“天下第一贪”之称的清朝大-和珅。他们位高权重,却谋一已私利,就像传说中的巨犭贪只知猖獗地掠取财富。每个蜡像前都装有一台电子书,书中是巨贪们的斑斑劣迹。  
三十二抬大轿: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在奔父亲丧葬礼时乘坐的奢华大轿复制模型。大轿要三十二个轿伕来抬,里边有卧室和客室,还有两名小僮服侍,护从队伍前呼后拥,局面庞大。张居正留给后世的经验是追求享用,讲排场,朴素糜费也是一种糜烂行为。这位被后世称之为“救时宰相”的政治变革家在其死后,反对派就以其生活作风为口实,攻击他的人品及其掌管的变革。结果,张家被抄,其长子自杀,张所任用的官员被罢免殆尽,招致变革失败。  
农民起义壁画:由于封建官员的-糜烂,加深广阔劳动人民的灾难,引发了我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  
秤:寓意为老百姓心中装着一杆秤,历史也是一杆秤。-污吏究竟经不住广阔人民和历史的“称量”;清官廉吏将被人民和历史永远铭刻、世代传颂。  
清官长卷:选取了杨震“四知”却贿、羊续“悬鱼拒贿”、吴隐之不惧饮“贪泉”、“六尺巷”等清廉故事30个,用壁画方式来表现清官清、正、廉、明的根本质量。  
清官厅:选取了9位有代表性的典型清官停止重点展现,他们是循吏模范黄霸、强项令董宣、护国良相狄仁杰、忧国忧民范仲淹、包青天包拯、铁骨刚峰海瑞、一代廉吏于成龙、两袖清风张伯行、民族英雄林则徐。每位清官都塑有一座铜像,铜像旁的电子书贮存了每位清官的文字、图片、影视材料等,可供参观者检索查阅。墙上装置着一台多媒体显现屏,滚动播出着全国廉政公益广告获奖作品和江北区纪委制造的廉政动漫短剧。清官厅的中心是一个小庭院,内有挺拔直立的假山,傍植修竹。假山上镌刻着“高风亮节”,这四字正是清官甘贫乐道、刚正不阿、廉洁营私等品德的概括、肉体的浓缩。  
古代廉政制度长廊:展现了自秦朝至清朝的历代廉政制度。  
警钟长鸣:是一座仿古铜钟,钟内装着感应安装,参观者只需一触摸感应按钮,就会发出洪亮的钟声。钟声绕梁,随着清风飘送。铜钟后是巨幅书法作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钟上镌刻着“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等铭文。一声声洪钟警示人们:反腐倡廉建立任重道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共产党人只要坚持“两个务必”,树立完善教育、制度、监视并重的惩防体系,推进民主法制建立,明史知理,以史为鉴,才干有效预防糜烂,才干一直坚持同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络,才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清风园出来,县衙一处有“清流行”廉政书画作品展,陈列着各级指导、著名人士参观清风园后留下的书画墨宝和照片,成了清风园的补充。  
“建园难,办园更难。”江北区委及区纪委高度注重清风园教育功用的发挥,特别是近年来不时创新工作载体和教育方式,在如何进一步发挥清风园的教育功用、效劳反腐倡廉建立上作了不懈努力。江北区纪委以清风园为基地,展开了“慈城廉政游”、名人采风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约请方成、邵燕祥、流沙河、熊召政、王春瑜等文化名人参与廉政文化活动,活动中文化名人题词作画、签名赠书、开设廉政文化专题讲座。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为故土的清风园题写了“激浊扬清”。因历史小说《张居正》而获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熊召政在参观清风园后即兴赋诗:“一点民膏千点血,自古贪廉证兴亡,几许清官撑社稷,虽死犹存翰墨香”。宁波市作家协会声誉主席李建树在游后感言《清风园沉思》中写到:“古往今来,总是有那么些为官者,一旦利益当前,脑中就会放松警觉,胸中就会被铜钱填满。胸中没了丘壑,贪贿作弊全来,而且是‘前赴后继’,全然不知汲取经验为何事——这样的人,假如早来清风园走一走,多来清风园看一看,或许就会猛醒,晓得手中的这个权终究是谁给的,自已又该怎样用了。”  
清风园开放至今,先后接待了“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和全国廉政文化现场会的与会代表,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纪检系统同行120余批次、共2000余人,学习参观总人数已达25万人次。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原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等指导先后到清风园视察,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等指导也于2008年新年前后到清风园指导工作。清风园已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已成为江北区廉政文化建立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反腐倡廉教育、党(团)日活动、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理想场所。宁波市纪委把清风园作为干部培训的教育点,市委党校组织的市管干部培训班学员必需到清风园承受一下反腐倡廉教育;与宁波的旅游部门协作,将清风园编入《宁波景区导游词》一书。中共江北区委书记周学锋勉励区纪委的同志说:“清风园是发掘提炼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为当今廉政文化建立效劳的一种探究和创新,是旅游开发与廉政文化建立的有机分离,完成了‘双赢’效果,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希望进一步发挥教育功用,把她办得更好。”  
(十九)姚江运河渡口群  
姚江运河渡口群由半浦渡口、青林渡口、李碶渡口和都神殿组成,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1.半浦渡口  
半浦渡口,座落于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渡头街自然村南端,旧时为慈溪至鄞县姚江两岸水上交通要道,是姚江运河衔接余姚至宁波的主要水上码头。渡口为姚江的北岸,现仅存长约37.2米的堤岸,西侧还保存一条宽约4米的采用巨型条石砌筑成的下水斜坡道,岸上还保存一完好的石灯柱。渡口占空中积约560平方米。  
2.青林渡口  
青林渡口,位于江北区庄桥街道颜家村西南端,南临姚江,东近萧甬铁路桥,西为江北大桥,北靠永宁禅庵,现存古渡口面宽43米,占地约419平方米。渡口东侧现存一埠头,面朝西南,上设如意踏三阶,为一平台,平台呈方形,长3.5米,宽2.6米;平台之下仍有台阶,正常水位只能目测二阶台阶,其他均被江水吞没;渡口堤沿为东西向,自东侧埠头至西侧长度为10米,堤沿置牵缆石四个,相隔间距根本对称。  
3.李碶渡口  
李碶渡口,位于江北区庄桥街道李家村渡口自然村南端,南临姚江,现有渡口凉亭和埠头组成,渡口开埠于清代,持续至1985年。渡口凉亭为三开间,硬山顶,抬梁构造,梁上置圆形短柱支撑月梁卷棚,进深二柱四檩,三间共有柱子八根,均为小八角石方柱;埠头原为阶梯式形制,埠头宽3.1米,岸口至埠头沿口约11米,正常水位时均被江水吞没,阶梯为6米。  
4.都神殿  
都神殿,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湾头地块西北,紧靠姚江,李碶渡口正对面。建于1858年秋,距今已有150多年了,往常只剩下一座七开间的前殿,与它相连的古戏台仍然坚持完好。戏台前的两根石柱上,刻着清代慈溪名士姚黼臣撰写的一副对联,“有声有色莫道逢场作戏载啼载笑无非触境生情”;右边的柱子上,分明地写着这座古戏台的出生年月,“咸丰戊午年秋月”。  
(二十)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原址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原址座落于江北区中马街道外滩社区外马路37号,地处宁波三江口,座西朝东,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始建于1930年,由宁波旅沪人士叶澄衷、严信厚、朱葆三等人发起,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该大楼即作为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的行址,直至解放初。  
现存建筑分东西两局部,东立面又分南中北三局部,南北两侧均为三层楼房,中间为六层楼,西部全是三层单檐楼房,中间置走廊,其正门立面为宝塔形,采用黑色大理石贴就,双扇铁门,庄严庄严,台阶、第二道门面装饰均为白色大理石,内部顶及周围壁围,石膏装饰,具有外来建筑文化特征。  
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原址,是宁波金融及外滩历史变化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维护及研讨价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二十一)姚江水利航运设备及相关遗产群  
姚江水利航运设备及相关遗产群由陆埠大浦口闸、丈亭三江运口老街和姚江大闸组成。2011年1月被发布被第六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二十二)江北岸近代建筑群  
江北岸近代建筑群共有4个建筑组成,分别为宁波邮政局原址、谢氏原址、英国领事馆、浙海关原址。2005年3月被发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1.宁波邮政局原址  
宁波邮政局原址,座落于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街道中马路172号,该建筑1927年所建,当时的鄞县一等邮局改为宁波一等邮局。1931年复改为鄞县邮局。1949年迁至车站路122号新局房。建筑座西朝东,面朝甬江,背靠中马路,是一幢二层外廊式砖混构造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三开间。进深前后间,楼梯居明间,屋顶为四坡顶及人字顶组合,外墙采用青砖和红砖相分离的砌筑手法。东入口装饰爱奥尼柱头。建筑东、南、西三面置外廊,均采用拱券构造。颇具西式建筑作风,是宁波近现代建筑标志性代表。2005年发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2、谢氏旧宅  
谢氏旧宅座落江北区白沙街道白沙路96号。该宅原为甬籍煤炭巨商谢蘅窗住宅。谢蘅窗(又称谢恒昌),名天赐、又名德斗(1875-1960),16岁到上海煤碳行为学徒,后自设煤号投资煤矿,成立宁波旅沪同乡会。发起兴办宁波绍船公司,兴办镇海求精学校七所,在上海参与办儿童福利院,红十字会,四明公所,闸北救火会,捐巨资于宁波四明孤儿院,育婴堂等。抗战迸发后,为上海市抗日援会掌管人之一。后赴重庆,继续运营煤矿业。抗打败利后,任上海煤炭业工会理事长。上海解放后,即为煤业工会重要委员。  
该建筑地处宁波市江北岸,东临甬江,主楼座西朝东,高三层,平面呈凸突形。另有一隶属洋楼与北墙相连,二个单体建筑占地约为530平方米。主楼建筑系水泥、砖、石柱砌成的三层楼房,高度分为明晰三段。墙体用灰色清水砖程度用红色清水砖作距离。正立面中,石质拱卷窗檐口装饰,屋面为四坡顶。该建筑构造合理,规划严谨,宏伟精巧,作风较为明显。建筑颜色采用青、红比照的手法。使建筑更富生机。2005发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3.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原址座落于江北区白沙街道白沙路56号甬江西北岸,建成于清光绪六年(1880),中英不对等《南京条约》签署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指定江北岸一带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英国派驻领事,建英国领事馆。后因在宁波的英国人较少,侨务归上海英国领事馆兼管。1934年6月,宁波英国领事馆撤销,英国驻沪领事毕.约翰逐将该房屋作价转让给当时的鄞县政府作救济院。解放后,英国领事馆官邸和工作人员住房等建筑被撤除。  
现仅存英国领事馆主楼(办公大楼)一幢,座北朝南,面阔七间,占地487.5平方米。四坡顶,红色洋瓦掩盖,平面呈长方形,八根粗大混泥土方形柱支撑上、下两层,前置廊,梁架采用近代西式三角形木屋架。室内有壁炉、拼木地板,顶部为木条泥满平顶,上、下走廊采用水泥磨石地坪,屋基周围铺设条石。该建筑为我市保管较完好的典型英国式西洋建筑,2005年被发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4.浙海关原址  
浙海关原址现存建筑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原浙海关由浙海新关办公楼(现浙海关原址)、浙海关监视驻地(里关)、浙海常关、浙海新关俱乐部组成。原浙海关监视驻地(里关)、浙海常关已毁,浙海新关俱乐部于1927年改为宁波邮政局,现存浙海新关办公楼一幢。  
浙海新关办公楼,位于现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198号,东西走向,三层加0-砖木混合构造,平面呈长方形,两面外廊布置方式,建筑面积1068平方米。通面阔15.10米,通进深18.44米,空中至屋面高16.05米。一层用房平面布置成L形,东面柱廊后设正房三间,曾作为浙海关新关验货员办事处、港务课、检查课办公室;南侧朝东为楼梯间,木盘楼梯,系二层以上的主要出入通道;西南侧一大间为栈房,西北侧为其它管理房。二层、三层曾为浙海关检察长住宅,房间分割与一层根本相同,只是西侧分割成若干小房间。四层为0-,设简易房八间。  
200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2008年辟为博物馆,12月对外免费开放。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