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永春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24 10:0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接壤。介于东经117°41′55″~118°31′9″,北纬25°13′15″~25°33′45″之间。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  
二、文化  
截至2014年,永春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14次,书刊文献外借11.23万册,总流通人数12.61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组织举行展览11个,组织文艺活动28次、培训班10期和公益性讲座14次,共有9.23万人次参与;博物馆共举行1个根本陈列和6个展览,共有3.45万人次参观,其中:未成年人参观2.15万人次。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介福乡获评中国陶瓷之乡。余光中文学馆被台盟中央设立为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白鹤拳电影《极品师徒》入围第四届海丝国际电影节。  
永春白鹤拳是在清朝初年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于五梅山观音寺所创,七娘一日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宿在梁间,俯首振翮,舞脚弄翼,姿势巧妙,心甚异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而过;又以纬尺掷之,复被白鹤展翼弹落;俄而奋腾腾空,冲入霄汉而去。于是七娘感悟之馀,精研不辍,揣摩衍化,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她几经琢磨,创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为“鹤法”。当时永春民间传播许多拳种,在尔后开展过程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融汇一体。太祖中有白鹤拳的技巧,白鹤拳中有太祖的套路,这两拳种又杂有达尊、罗汉、行者的拳法,在理论和练功办法上构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天文特性的技术体系,由于这些人的籍贯多在永春,故也将此拳称为“永春拳”,永春白鹤拳师俗称“永春师”或“永春师傅”。往常,永春白鹤拳,在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度和地域设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及世界各国。  
三、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造技艺  
永春顺德堂老醋历史长久,开创于959年,酿制技艺是在永春传统酿醋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据《永春县志》记载:“早在北宋初期,永春民间就盛行陈酿老醋。”顺德堂老醋开创人颜仁贵沿用了祖传的酿醋技艺和秘方,潜心研讨、大胆理论,终于研制出颜氏老醋新方,声名远扬。明成化年间(1465—1487),颜氏老醋改良酿制技艺,老醋质量提升,深受民间普遍赞誉,并得明宪宗皇帝御笔亲题“顺德堂”,刻匾贬责,从此声名鹊起。  
永春老醋与四川、山西、镇江三地消费的醋并称中国四大名醋,色泽棕黑,醋香浓郁,性温热,酸中有微甘,醋味温和,醇香爽口,回味生津,紫薇鲜美,寄存愈久风味愈佳,享誉海内外。其酿制流程分别为:选用优质糯米泡浸12小时,浸干后蒸煮、煮至米熟透,颗粒丰满,拌红粬后入酿,经三年发酵,陈酿制成永春老醋。醋豆系以陈年老醋为原料,参加优质大豆,浸泡三个月而成。香醋则以小麦皮拌红粬经液态发酵,陈酿后,添加炒煮芝麻而成。  
顺德堂老醋畅销全国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深得赞誉。  
四、永春漆篮制造技艺  
永春漆篮制造技艺历史长久,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载:唐代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永春等地已有竹制家具、竹编农具消费。据《永春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2),西向龙水的油漆匠,把传统产品竹篮和竹盘的胚件放在石灰水中煮后,晾干抹上桐油灰,表以夏布,涂上生漆,制成漆篮,使之巩固耐用,以后逐步改良,在漆篮的提柄、篮盖、篮体上精心装饰图案,雕花绘画,经过30几道工序制造,成为名贵的漆篮。”  
永春漆篮制造有制篮胚(竹编)、灰篮、油漆、绘画、堆雕等5个工种33道工序,是在精致的竹编篮根底上,经特制桐油灰加工,并施以漆、画、堆、雕加工而成的民间手工制品,工种多,流程长,也称竹编篮,有盛篮、格篮、扁篮、盒、盘等多种品类,大小规格50多种。就大小而言,永春漆篮最大的直径42厘米,高72厘米,分4个格层,一对大漆篮可盛100多斤物品,用碗盘装食品,正好摆满一张八仙桌;最小的直径3厘米,精巧小巧,可谓“竹篮盛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  
永春漆篮工艺共同精深,外型共同美观,巩固耐用,古朴厚重,民俗文化内涵丰厚,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制造过程中的原料配制、工艺流程的控制、制造技艺的精细等都有很强的科学性,具有民间工艺科学研讨价值。永春漆篮影响深远,在闽南一带盛行,成为迎神祭祖、寿诞喜事、婚庆嫁娶、拜亲会友等必备的用具或作为捐赠礼品。现已逐渐从闽南传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在东南亚华人华裔和台湾地域有严重影响,成了与海内外华人华裔和台湾同胞交往的佳品。  
五、永春纸织画  
纸织画是永春县历史长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唐初,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造。它的工艺是:先在宣纸上作画,用特制的裁纸小刀裁成一定规格的纸条(宽度小于2毫米)作为经线,再取洁白的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纸条作为纬线。然后用特s制的木织纸机,悄悄细织,织后依据画面着上颜色。规格有长6尺宽3.2尺,长5尺宽2.8尺,长4尺宽2.6尺和长2尺4.8尺等种。它题材普遍,有的表现人们安居乐业,有的展示自然景物,有的反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讴歌男女坚贞爱情,有的织画小说人物。宋至明代,永春纸织画开展较快,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永春已有姓李、施、黄、翁、蒋、王、章、郑、洪、庄等10家60多人从事纸织画制造。光绪年间(1875-1908),永春纸织画远销南洋各埠。永春纸织画历代以来被全国许多博物院、大学博物馆藏。(永春县)  
已有1300多年的织纸画,是我县具有中央特征的旅游留念品,是出访捐赠客商和国际友人的高档文化礼品。  
纸织画是永春县历史长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  
唐初,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造。它的工艺是:先在宣纸上作画,用特制的裁纸小刀裁成一定规格的纸条(宽度小于2毫米)作为经线,再取洁白的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纸条作为纬线。然后用特制的木织纸机,悄悄细织,织后依据画面着上颜色。规格有长6尺宽3.2尺,长5尺宽2.8尺,长4尺宽2.6尺和长2尺4.8尺等种。  
它题材普遍,有的表现人们安居乐业,有的展示自然景物,有的反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讴歌男女坚贞爱情,有的织画小说人物。  
宋至明代,永春纸织画开展较快,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永春已有姓李、施、黄、翁、蒋、王、章、郑、洪、庄等10家60多人从事纸织画制造。光绪年间(1875-1908),永春纸织画远销南洋各埠。  
永春纸织画历代以来被全国许多博物院、大学博物馆藏。  
六、永春青狮  
永春青狮传承历史长久,是永春民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常见于“割香”、“迎神”、“社火”、“谒祖”等活动中。狮是英勇和力气的意味,有史以来舞狮就寄予着人们驱魔避邪、保佑人畜安全、纳福迎祥的美妙愿望。持久以来永春在民俗活动里都有舞青狮的风俗,以祈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美妙的意味。  
永春青狮的传承与永春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永春的拳师多几少都会一些舞狮的技艺,永春青狮的技法在闽南的舞狮技艺中独树一帜、“文武双全”,除了有“泉州刣狮”中的“武狮技法”,还有有别于其他狮法的“文狮技法”,“文狮技法”是永春青狮特有的一种技术,以“礼”为主,考究“三拜九叩,闻香嗅烛”等。  
永春青狮的传统面谱也比拟特别,有着青面、红眼、剑眉、黑须与獠牙,额头画有火焰外形的“王”字。闽南地域最具威名的舞狮是“青狮白眉毛”,此为南少林舞狮中的万狮之宗,勇于承受种种应战,舞狮人身怀绝技。永春的青狮依据武艺的高低不同,分为“乌狮”、“青狮”和“青狮白目眉”几个等级,以青狮兼画白眉毛的青狮队武艺为最高强。闽南地域都传播一句俗话:“青狮白目眉,要打任你来”,意即谁敢以“青狮白目眉”出阵,就必需经得起各路武林高手的应战,并且能战而胜之,否则舞弄“青狮白目眉”的打狮就不是普通的比套路,而演化为真刀真枪的大比拼,以至有生命风险。正因而,民间即便武艺高超者也不敢随便舞弄“青狮白目眉”。  
永春青狮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及人文价值。但是却濒临失传,必需加以维护传承,使其继续发扬光大。  
七、永春民间故事  
马氏真仙  
相传很早以前,时值中秋佳节,月圆风清,天上适逢蟠桃盛会。天宫众仙,汇集瑶池,为王母娘娘祝寿。玉皇大帝的第三爱女,赴会路过南天门,忽见人世桃源地界,一道灵光,直上九霄。出于童心猎奇,三公主步出天门,细细欣赏,竟留连忘返,冒犯天规。次日早朝,南天门守将上奏玉皇。玉皇震怒,是时太白金星赶忙出班启奏:桃源地界,将有瘟疫之灾,可令三公主下凡,以救百姓,将功补过,了此俗缘。玉皇闻奏,沉吟不语。太白金星知玉皇有怜惜之心。复奏曰:桃林场马家,累世阴功,可令三公主前往投胎,又令公主之婢,投胎杜家,为马家媳,与公主作伴。另下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暗中维护,则可万无一失。玉皇准奏。  
却说古桃源驿西去六七里,有马文忠府第。马家世代忠良,为官清正,乐善好施。是年三月十七日吉旦,生下一女,端庄秀丽,玉质琼姿,举家大喜。其女生时,金光兆瑞,瑛花吐馥,故取名金项,字余玉。马小姐自小机灵过人,天文天文,琴棋书画,无不知晓,尢精医术。年十三,偕嫂杜氏,上山采药。行二十里,但见马德山奇峰插天,祥云旋绕,松鹤相亲,芝兰竞秀,石烛钟灵,好一派人世仙境!是以留连忘返,遂萌修道之志。  
马小姐十五岁那年,乡间瘟疫乍起,疾病蔓延,庶民遭难。小姐生性慈善,遂央求双亲应允,偕嫂上马德山结茅修道,采药为乡民治病,医术通灵,药到病除,犹如华佗再世,未经旬日,瘟疫敛迹。乡民皆以为神仙下凡,十分感谢!  
马小姐十七岁时,其父受奸臣陷害,含冤入狱。小姐得知,急到岩下掏蜜洞,获得石乳十八担,领十八勇士,星夜上京献蜜,为父鸣冤。皇上品石乳如啜甘露,嘉其忠孝,遂赦马文忠无罪,且册封小姐为“和丰公主”。时值中秋,马小姐忠孝美名,被传为佳话。  
翌年,马小姐出落得婷婷玉立,她才貌双全,皇帝意欲为她招驸马。马文忠得知此事,急归家与爱女商议。公主无心富贵,又恐圣命难违,心生一计,请父亲身焚府第,率领全家遁迹他乡,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马公主嫂杜氏,在百丈岩炼成三身化境。是日屈指一算,知圣旨将下,其嫂杜氏,应得蛇形天子地,便让嫂往东去镇正穴,并告之曰:“若见向天烛火起时,又闻溪流吼三声,实时坐化。”马公主也沐浴斋戒,寂然登仙。  
是日差官奉旨,来到桃林场,见马家焚烬,遂上百丈岩访马公主。但见祥云霭霭,神烛煌煌,千鹤拜舞,百里芳香,知公主已成正果,急回朝复旨。皇帝闻奏,感慨不已,遂下旨建马氏庙,命名“公主殿”;并将马氏真身,装佛奉祀。此事传开,乡民震慨,投工建庙,积极争先。马氏庙建成,海内外游客结队参谒,香火日盛,冠绝永邑。千百年来,虽历经沧桑,然得乡民维护,现镇殿的仙妈,仍是马氏的正身。杜氏仙妈另由乡民主庙奉祀,取庙名“水吼宫”,香火千秋不替。  
“隐隐青峰画不成,烟云来去岂无情?蓬莱三岛谁曾适,醉此莺声共鹤声”。百丈仙山,人世奇境,传奇益盛,妙趣盎然。  
三显真仙的来历  
马公主得道之时,皇帝嘉其忠孝,下旨建马氏庙而显赫四方。此第一显也。  
不久,皇后临盆之时,不幸难产,宫中太医一筹莫展,皇后母子生命垂危。皇上心急如焚,只好默祷上天,祈求母子安全。祷毕未及一刻,只听“哇”的一声,生下太子,母子安然。祈祷如此灵验,皇帝心想必有缘由,遂问皇后,后曰:“当时见一白衣仙女,手捧一杯甘露,令妾饮下,片刻即产太子。妾问仙子仙山何处,但云‘马氏’二字,转眼不见。”皇帝知是公主显圣,此第二显也。  
又有一回,金銮殿起火,合理危殆之际,忽见一白衣仙女,手执定扇,从云头降下,连扇三下,大火即灭。众宫人赶忙跪拜,抬头时见仙子飘但是去,宝扇却留在地上。宫人急将宝扇拾起,献与皇帝。皇帝开扇一观,有诗一首:“父皇收义女,三扇报君恩。百丈仙人府,何劳万乘尊。”皇帝即知又是公主显圣,龙颜大悦,再下旨用七宝铜铸“圣旨”牌,敕封公主为“三显真仙”,差官把两幅金匾送到百丈岩,马氏身后备极恩荣。此第三显也。  
施琅四上百丈岩  
施琅(一六二一~一六九七年)晋江衙口人,清初靖海侯、福建水师提督。一六八三年即康熙二十二年,在统一台湾发挥重要的作用。永春民间传播着施琅四上百丈岩的生动传说。  
托梦  
有一年,施琅母亲病重,施琅四处问药都未见成效。一日,他听说永春百丈岩马氏娘娘施药普济众生,甚是灵验,托嘱妻子照看好母亲,本人专程赶到百丈岩,其时天色已夜,当夜在百丈岩住宿,睡中入梦,他梦见马氏娘娘要他宽心,病十日内即可康复,正要问施什么药时,天亮了。他赶忙披衣到寺堂焚香叩救赐药,一位和尚急匆匆走过来说:“敢问施主可是施琅大人?”施琅点头称是,和尚取出九包草药,教他如何煎制,须臾间不见了。施琅赶忙忙把药带回晋江,依样画葫芦,服过三贴药后,母亲病已有好转,再服三贴已能下床,最后服完三贴,母病即已康复,一家人非常欢欣,皆称马氏仙药灵验。  
向天烛  
施母病好之后,叫儿子要抽时间专程到百丈岩道谢。因当时操练水师忙碌,一拖就是半年。一个暑天中午,施琅躺在屋后龙眼树下纳凉,不知不觉睡着了,并且作了一个梦,梦中的人事物醒来依然记得清分明楚。第二天,他率领几个弟兄,依梦所指,风尘仆仆来到永春,讯问有没有一座雪山岩,那里是不是火山口,当得到肯定回答时,他非常诧异,同梦里所说完整吻合。于是他请人在雪山处查找一块火成岩石,其状其貌均按梦中所述,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山顶上的一个槽里找到它,同他梦中所见一模一样。可是,这么大的石头怎样搬动呢?他请来能工巧匠,用木框架好,下山用推,上山用拉。说来奇异,几吨重的石头像遵从人意似的,下坡滚动从不出轨,上坡时突然变得轻如羽毛,只需几个人拉便可顺利登山。这块石头搬动了三天三夜,终于依梦所托登上百丈岩寺。中午时分,石头不偏不倚下落在马氏庙前,随后下了一阵西北雨,将石头清洗得干洁净净,民工们像洗了一个淋水澡,不时地喝彩雀跃着。一会儿,雨停了,大家这才看清这块巨石底部大,顶部小,像一台蜡烛。突然间,石顶金光闪闪,听凭风吹雨打都不会熄灭。后来人们把巨石叫向天烛,也叫神烛!  
如今,向天烛依然巍然屹立,金光闪烁,成了百丈岩的一处胜景。  
镇海石  
康熙皇帝要施琅统率水师收复台湾。临战前,施琅又来到百丈岩,当他登上山腰时,猛地看见一只梅花鹿匆匆向他跑来,四下一望也没人追逐。梅花鹿在他身边绕了三圈后,一会儿就不见了。施琅拿起玉石放在施琅手上,然后又绕行三圈,沿山上跑了,一会儿就不见了。施琅拿起玉石一看,只见眼上衣着一条红线,似乎佩带,正面写一个“海”字,反面写一个“施”字,他把玉石揣在怀里,一再揣摸仍不解其意。登上马氏庙,烧了三柱香,抽了三回签,依然不得其解,只见一位和尚通知他:“海战时一定要佩带它”。一天,水师云集海上,一声炮响,千船竞发,向着台湾岛进军。施琅不忘把玉石挂在脖子上,紧贴怀里。临近台湾岛时,郑军万炮齐轰、万箭齐发,海面火光冲天,此时忽然海浪冲天,海水漫进船舱。施琅一面冷静指挥作战,一面亲身烧了三柱香放在船头,忽听“咣啷”一声玉石坠地,施琅忽然明白过来,捧起玉石,高高地举起狠狠地往水中一掷。说来奇异,海浪宁静下去,海水碧波荡漾,水师们一鼓作气,冲杀过去,登上海岸,打得郑军落花流水,最后郑军全军毁灭,施琅收复了台湾,又一次统一了祖国。后来,有人说那梅花鹿是马氏娘娘变的,玉石是镇海石,也是镇妖石。  
收复台湾后,施琅向康熙皇帝缴旨并遭到嘉赏。回晋江后,他专程来到百丈岩叩谢,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咏百丈岩》:一峰高出插青天,百丈崔巍烛样传;真个凌云为天涯,不知何代隐三仙。登临已是虚空上,潦倒无非秀佛前。谢得苏君能醉客,指看桑梓数峰悬。  
郑礼打擂台  
泉州少林寺,在清朝初还很兴。南少林人才很多,住持至善禅师是南少林武功的重要代表人物。为了开展南少林,广交天下英雄,以武会友,泉州少林寺搭擂台比武。擂台搭得很大很巩固,一人外高,但是擂台口并没挂对联炫耀本人的武功,什么“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还是向人应战,什么“双拳敢打世上好汉,一剑横扫天下英雄”。只在台口顶面挂一块“以武会友”的横匾。  
音讯一传进来,各地武林高手纷繁赶来泉州,商讨技艺。永春白鹤拳,是南拳的一个很有特征的拳种,开创人方七娘的头手徒弟,知名的拳头师郑礼,觉得白鹤拳固然在永春一带盛行,还应该行出永春,和各个拳种交流,让白鹤拳在武林中独树一帜,名扬天下。泉州少林寺摆擂台,正是一个好时机。拳师郑礼一方面很想到泉州见识见识,结交天下英雄,一方面又惊南少林藏龙卧虎,功夫深不可测,一旦失手,本人吃亏事小,白鹤拳的威名受损事大,对不起先师方七娘,对不起永春广阔朋友。  
郑礼召集白鹤拳的传人,各地“竖馆”的拳头师,到桃城商议。大家都同意去泉州行一遭。有的说:“方师父创下白鹤拳,还没遇到真正的对手,免惊,包赢输。”郑礼说:“不可轻敌,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的说:“咱先来去泉州散散咧,去擂台脚先看看咧,打会赢咱就上台去,打赢咱就看闹热,不倘起去出头出角。”郑礼说:“咱分开永春去泉州,就是要打擂台,没想打擂台就不倘去。一行去陈埭就是要担蛏,咱若去,不敢上台,不但泉州人看咱没现,咱也没法共永春人交代。”逐一就说:“若这样,只要请郑师兄本人一个去咯,你是头手师,代表咱白鹤拳去打擂台,会输会赢全靠你了。”郑礼说:“孤独靠我一个,势单力薄,孤掌难鸣;逐一皆去,多牛踏没粪,倒缠脚镇手。咱若打会赢人最好,但是也不倘伤了和气,失了感情;打赢人,也不倘漏气,失咱白鹤拳的面子。咱应该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经过充沛准备,白鹤拳的头手师郑礼,带十二个白鹤拳高手,背包袱濩伞,到泉州打擂台。先过小姑山,进入南安县界,沿路游山玩水,参观金鸡桥,旅游九日山,才入泉州西门,又去开元寺看大佛,爬东西塔,然后出东门,到东岳山泉州少林寺。郑礼十三条好汉,从永春到泉州,行去三日,到擂台脚下,徛咧先看他人打擂。  
泉州的确是南少林武术之乡,上台打擂的人一个绍一个,台顶的擂台主也一个换过一个;一场比一场精彩。罗汉拳对猴拳,罗汉拳刚毅有力,猴拳纵跳灵敏,一静一动,非常美观。南少林太祖拳对地堂拳,地堂拳又叫犬地术,倒咧涂脚翻来滚去,按下三路用脚踢、剪、扫,是很难对付的武功,但太祖拳马势煞咧,稳札稳打,正是南拳北踢,棋逢敌手,打得难解难分。还有比家俬,少林棍对双刀,三节棍对长枪,虽然打呀很慌张,都是真刀真枪真功夫,但对头都没伤半支脚毛。打赢的说:“得罪!”打输的说:“信服!”各自退场。  
郑礼心中有数,将十二个白鹤拳高手分散布置在台脚,本人跳上擂台,双手抱拳大声说:“永春白鹤拳郑礼特来讨教。”少林寺住持至善禅师早已出名永春白鹤拳,也知方七娘和郑礼的大名,就亲身出来,共郑礼稽首:“施主请了!贫僧至善,素仰永春白鹤拳,今日郑师傅登台献技,贫僧有缘讨教,实是福星高照。”郑礼说:“山野村夫,初学几手白鹤拳,巨匠乃是南少林泰斗,郑礼班门弄斧,请巨匠多多指教。”  
郑礼知至善是少林寺住持,功夫深邃,至善不知郑礼白鹤拳的深浅,对头起先都不敢大胆进招,惊显露漏洞。到一格上手,郑礼觉得至善铜身铁骨,防卫紧密,针插不入;至善觉得郑礼的白鹤拳别具一格,双手如白鹤展翅,柔中有刚,变化莫测,在南拳中无独有偶,真能够说是独步武林。双方都很信服对手的武功,来交往往,打去几十回合。  
擂台脚的观众,看见至善禅师亲身落场比武,又看见永春来的白鹤拳与众不同,都大声叫好,共两个喊加油,说今日的擂台最美观,没想说永春的白鹤拳拙凶猛!郑礼在台顶听见人咧谈论,想说见好就收,不可恋战。看到至善双拳出虚招,“双风贯耳”向太阳边撞来,下面猛然起脚出“扫堂腿”扫来,赶紧双手一分,“白鹤亮翅”,格开至善双拳,脚下一点,“白鹤冲天”,跳起来,闪过至善的“扫堂腿”,乘势倒翻,“白鹤归巢”,跳离擂台。至善喝说:“好功夫!”  
台脚白鹤拳的十二个高手,将事前准备好的铁骨濩伞开,郑礼跳到头一支铁骨濩伞顶,“鹤立鸡群”,向台顶至善抱拳说:“巨匠,后会有期!”双臂一伸,亲像白鹤,又飞起来,一支跳过一支,不断跳到外面。台脚的观众为郑礼的绝顶轻功喝彩叫好!十二支铁骨濩伞一支一支合起来,郑礼和十二个白鹤拳传人,到泉州少林寺打擂台,完名全节,回去永春。  
白鹤拳是在清朝康熙年间(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由福建省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别具一格的拳法,称为“白鹤拳”。  
康熙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永春人)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传授郑礼、林椎、姚虎等二十八人,人称二十八俊秀。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五人世称“前五虎”。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后,台湾拳师白戒,到永春再教“寸劲节力”,使白鹤拳法更进一筹。郑宠、林添、郑畔、辜初、辜荣五人世称“后五虎”。  
乾隆、嘉庆年间,林董、郑椎等对永春白鹤拳停止了系统性总结。汇诸大成。着有《拳家正法》、《白鹤仙师传真法》、《永春郑礼叔教传拳法》等书传世,予后世以理论上的指导。  
杨文广跳涧  
在永春县的中部,有一个叫做马跳的峡谷,它是晋江东溪的发源地,又是永春地形,气候的分界限:马跳内多高山峻岭,比拟冰冷,马跳外多低丘盆地,四季如春。有趣的是,峡谷两岸,有两块大岩石相对而峙,一块印着四个马蹄迹,一块印着两个马蹄迹,虽年久月深,但并无剥蚀,可惜后来建公路桥梁时毁坏掉了。古迹固然不存,一个漂亮的民间故事却不断传播着。  
传说在宋仁宗坐天下的时分,交趾国(今越南)国王叛乱,朝廷封杨宗保为平南大元帅,杨文广为先锋,统领二十万大军,前往征讨。他们过江苏,穿浙江,入福建,一天来到永春地界,但见层峦迭蟑,林木茂密。忽然一阵锣响,冲出一伙强者。为首的姓鲍名大登,年约五十开外,生得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子,骑着一匹高头骏马,抡着两把开山大斧,气势汹汹,杀气腾腾。他身边立着的彪形大汉,是他的儿子,名叫鲍世卿,举着朴刀,非常威武。他们欺杨文广年轻,又生得脸自皮嫩,象个大姑娘似的,以为一定没有什么身手,便一齐包抄过来。杨文广一时性起,挥舞金枪,左冲右突,杀得众喽罗呼爹喊娘,逃之夭夭。那鲍世卿不知进退,肩上早已吃了一枪,险些坠下马来。鲍大登见势头不妙,急招呼败兵残卒,沿山凹落荒而逃。杨文广也不追逐,指挥大队人马,继续行进。  
却说鲍大登跑过几座坡岭,惊魂犹然未定,忽闻半空里传来黄莺般洪亮的声音:“父王别慌,小女来啦。”鲍大登抬头一望,见是亲生女儿鲍飞云带着女兵前来挽救,顿时大喜过望,叮咛道:“女儿当心为要。”这鲍飞云年刚十六岁,长得窈窕秀丽,天姿国色,自幼拜过名师,练得一身好武艺,十八般武器,件件通晓。惯使双剑,天下无敌,兼且练就一手飞石,百发百中,要打你的眼睛,绝不会打到你的鼻子上,非常凶猛。她昕了父亲的话,娇嗔道:“爹亲何故出此言语,长别人志气,灭本人威风,难道他是三头六臂不成?”“那小子的确有些手腕,我和你哥哥都不是他的对手,你千万不可轻敌!”  
鲍飞云轻轻一笑,别了父亲,抄小路来到平整的大道上,摆开阵势。  
暂不说她如何在此枕戈待旦,再说杨文广那边,早有探马飞报:“前面一伙女贼,拦住去路。”杨文广闻讯,迅疾跑马上前,但一看见鲍飞云,竟愣了神哪,心里嘀咕道;“古人言,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真实千真万确。看这荒山野岭,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可惜当了草寇。”鲍飞云一看见杨文广,也觉得脸烧耳热,胸口象揣着一只小鹿,蹦蹦乱跳。他俩就这样四只眼睛,成了两条直线,久久地一动也不动,惹得那群女兵都掩着嘴巴,交头接耳。鲍飞云听到后面吃吃笑声,回头骂了声:“死婢。”然后勒马进了两步:“请问来将尊姓大名?”杨文广定了定神,答道:“我是平南大元帅杨宗保的长子、先锋杨文广。你是何人,胆敢拦我去路?”“晤,你就是杨文广?没听说过,我是雪山寨大王的长女鲍飞云。我们这里的规矩,凡官商人等从此路过,都得留下买路钱,你懂吗?”“这山是大宋的山,路是大宋的路,我是朝廷的将领,要过路还得什么买路钱呀?”“哎哟哟,看你多凶呀!亏你是杨府子弟,难道不懂得‘强龙斗不过地头蛇’的道理?你既然要借路过,就该有礼貌,陪笑脸,说好话,何以恃强逞能呢?须知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呀。”  
杨文广年少,血气方剐,听了这些不软不硬的话,憋了一肚子火,于是大喊一声;“少说废话,看枪。”便刺了过来。飞云急架相迎。两人一招一架,一来一往,打了整整三百个回合,杀得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飞云眼看不能取胜,跳出固外,在袋子里抓出一粒石子,手一扬,石子就象流星似的朝文广的心口飞来。文广眼精手快,用枪头一拨,“劈”的一声,石子飞得无影无踪。说时迟,那时快,又有一粒石子飞近,文广伸手一接,抓在手中,哈哈大笑道;“你有几石子,虽然来吧。”飞云见文广如此英雄,不敢再战,还在马上拱手道:“先锋请了,天色不早,各自鸣金收军吧!”  
“原来你认输了!”杨文广坐在马上,自得洋洋。飞云心高气傲,怎肯认输?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待我喝一口水,再来与你比赛!”  
“等你吃一顿饭再来也行,我是连一口水也不用喝的。”杨文广此话原无意说的,不料给飞云一个启示。她心血来潮,计上心来,于是拨转马头:“好哇,今天就与你见个上下。”两人战了数合,飞云佯装战败,望东南方向跑去。杨文广不知是计,紧追不放。到了一个峡谷边,鲍飞云两腿往马肚上一夹,腾空飞了过去;杨文广狠抽一鞭,亦悄悄一跃而过,并留下马蹄迹,“马跳”就由此而得名。鲍氏受降,同时与杨文广成亲,然后随夫出征,在平定交趾国的过程中,立了许多战功。  
八、永春县宗教文化  
永春县是福建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和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等3个全县性宗教团体,有依法注销的宗教活动场所89处(其中,佛教25处、道教42处、基督教22处),信教大众约2万余人。近年来,我县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肉体,坚持“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积极引导宗教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顺应,着力进步宗教工作法治化程度,稳固和开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阵线,为奋力谱写永春绿色崛起新篇作出积极奉献。其中,永春大同基督教堂、永春元宝观被中央统战部、国度宗教事务局授予首届和第三届全国创立调和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九、闽南水仙制造技艺  
闽南水仙系乌龙茶的优秀种类之一,属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芽叶粗壮,产量较高,顺应性较强。闽南水仙茶具有饮后爽口留香,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除烦去腻的成效,是中国名茶。  
闽南水仙最早来源于永春县湖洋鼎仙岩。传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仙溪农民郑世报精心培育胜利。据历史记载,1911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华裔颜穆闻携3万银元回乡投资兴办永春北硿华裔垦植公司,在东关北硿山上种植水仙;1917年,旅居马来西亚蔴坡的爱国华裔李辉芳、郑文炳、李载起等23人集资2万银元,回乡兴办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关虎巷种水仙200多亩,1950年再开垦海龙坑茶园280亩,1953年兴办永春北硿华裔垦植场……目前,东关镇有茶园5460亩,其中五分之四为闽南水仙茶。水仙茶精制产品以永春北硿华裔茶厂消费的“松鹤牌”闽南水仙运营范围最大、质量最佳。永春北硿华裔茶厂建于1958年,是福建省四大乌龙茶出口厂家之一,加工消费的“闽南水仙”、“永春佛手”等系列产品,以“4”字唛号单独成箱出口,畅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台、广东等地。自八十年代起,屡次荣获国度和省、部级乌龙茶评选金奖。成为福建茶叶的名牌产品。九十年代,在日本掀起“乌龙茶热”,乌龙茶被以为有去脂消肥之功,特别是闽南水仙茶,更以其共同的香味畅销日本各地。永春北硿华裔茶厂消费的“松鹤牌”闽南水仙茶,曾获诸多荣誉:  
1981年,一级闽南水仙,获福建省优质产品。  
1982年,一级闽南水仙,获商业部优质产品。  
1988年,一级闽南水仙,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7年,一级闽南水仙,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金奖。  
1997年,一级闽南水仙,获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1997年,特级闽南水仙,获首届中国国际茶会金奖。  
2010年,特级闽南水仙,获上海世博会金奖。  
水仙茶叶外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局部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浓锐,有特有的"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新,汤色浓艳带深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叶缘红点鲜红。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分发。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色橙黄或金黄明澈,香气高傲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经过精选精制的水仙茶,外形呈弯曲状,是典型的“晴蜓头,青蛙腿”;干茶色泽墨绿,茶粒粗壮;冲泡后,汤色金黄,香气芬芳,滋味醇厚;叶底为典型的“绿叶红镶边”,包含熟蜜水香、木质香、多反复合花香。茶汤甘滑醇厚,挂杯香浓郁。不只保存了闽南乌龙以香见长的优点,充沛表现出水仙茶香气“如兰斯馨”的特征;滋味则也较普通闽南乌龙更为甘醇,茶汤色泽金黄透亮,有一种油质稀薄感;且极耐泡,十泡香韵犹在。而在香气滋味中,则透着一股隐隐约约的清爽苔藓味。若与闽北水仙相比,其作风特性从香气来说是“芬芳”,滋味则是“清峻”。  
十、永春高甲戏  
高甲戏是闽南中央戏曲剧种之一,盛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域和台湾、金门及东南亚各国华裔、华人聚居地。音乐曲牌属南音系统。  
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早期只是一种化装游行演出,在民间乐曲的伴奏下作即兴扮演。后来开展成专业戏班,因主要演宋江的故事,被称为"宋江戏"。清中叶,艺人们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扮演方式,再次开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打破了专演宋江戏的局限。清末,又吸收了徽剧、江西腔和京剧的艺术扮演方式,构成了具有共同作风的闽南中央戏曲,始称高甲戏。解放后,1953年永春县政府举行艺人学习班,吸收民间艺人和局部青少年,分离业务学习,排演移植于京剧的《秦香莲》,1953年3月15日正式成立永春县高甲实验剧团。2013年7月15日改名为“永春县高甲戏艺术维护传承中心”,便于高甲戏艺术的维护与传承,进一步标准管理我县民间职业剧团。  
十一、永春南音(民间音乐)  
永春南音乃是作为鼓队舞的伴奏音乐,于隋朝灭陈后,陈后主之子陈镜台及其宗族南奔入闽而传入永春之民间。它是中原最古老的宫廷音乐与泉州闽南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可谓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昌盛于明清。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五十寿诞,因大学士李光地(安溪籍人)授意,泉州府从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选择五位著名乐师(其中黄响应是永春人)晋京献艺,赢得龙心大悦,被敕封为“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曲柄凉伞、银丝宫灯荣归故里,故而南音享有皇室之高尚而备受尊崇。因此,民间的严重庆典与祭奠,南音之嗳仔指(八音)必居程序之首。  
永春南音名师辈出,先后有林庶烟、李尚谦、林正春、李文爆、潘诗度、郑炳彪、刘汉渠、陈锦川、陈锡石等许多著名乐师,开馆授艺,遍及于安溪、德化、永春等地。  
世世代代,南音成为永春民间持久不衰的文艺生活。特别是自1956年永春成立县南音社以来,南音活动更是蔚然成风。  
永春的南音演唱曾被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乡愁·传承》栏目录制、播放。南音清唱被泉州电视台一套《咱厝戏台》栏目录制、播放。由永春南音社创作的南曲《永远跟着共产党》的南音节目,还入选2018年《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此外在省、市举行的许多南音赛事中,永春也取得许多的奖项。  
永春注重南音文化的传承,自1985年创办首期的南音培训以来,已先后创办十多期暑假青少年南音(免费)培训班,培育出的南音人才遍及于泉、漳、厦等闽南语域的南音社团,成为其指导成主干人才。  
2015年,永春还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海内外有43个社团参与,其规格、范围、质量的品位,社会影响力可谓史无前例,在南音界得到极高的评价。  
十二、哭嫁风俗(民间风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是双喜之事。可在几十年前,这里的村民却不这样以为。他们的观念是嫁进来的女,如泼进来的水。他日探亲已成客,从此不是本家人。临别前夕,依依难舍,亲人悲哀,女儿伤心。因而出阁前亲人与新嫁娘都要停止诀别式的“哭嫁”。听说新娘出嫁假如不哭,是对娘家无情,哭的好坏,能够表现新娘的才情优劣。哭嫁并非单纯的嚎啕痛哭,而是以特殊的韵律配上合辙押韵的哭词,寄予了娘家人对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殷殷的祝愿与吩咐,女儿也借此表达了对娘家人的哺育之恩和眷恋之情,抑或宣泄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愤恨,听来情真意切,似悲似怨,如泣如诉,抑扬婉转,荡气回肠,令人为之动容泪落。这时,邻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集聚拢过来倾听,感染之下,也会情不自禁地陪“哭”几句,但哭词的内容却有别于亲人世惜别的凝重,更多的是以山歌对唱的方式,共同回想素日相处的美妙往事,亦庄亦谐,不乏诙谐调侃意蕴,新嫁娘常被逗乐,局面氛围也为之舒缓。  
从人物来分,哭嫁有母女哭,姑嫂哭,哭兄弟姐妹,哭叔伯婶姆……从时间上分,有哭收,和盘,哭拜祖,哭出门,哭换扇……  
十三、针灸(传统医药)  
位于蓬壶一带的针灸推拿中医外治法源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永春县地处山区黛云山脉偏僻山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儿童素体虚弱,多发鼻炎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且当地人民终年劳作,患痛症及寒湿体质者众。林士贵一手祖传膏药外敷,儿童敷贴方补肺益肾,健脾渗湿;女性敷贴方行气活血,温阳散寒;行气止痛方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临床效验。后因体质致病而求医者众,故潜心研讨针法、敷贴等中医外治法,林氏中医外治渐成雏形。至第二代林汉忠,素小聪明,习于私塾,医棋书画,样样通晓,幼背灵枢,成而为师,后感世人身病之苦,遂子承父业,行治疗病。擅长在原有敷贴方根底上总结出林氏探穴取穴法,同时分离外用熏蒸及针灸推拿技术治疗小儿惊风、夜啼、疳积、鹅口疮,治疗中风后偏瘫、颈肩腰腿痛。因其医术高操、医德高尚,为性愿法师之徒、与弘一法师性情相投,结为好友。至第三代林静明,家学渊源,潜移默化,承岐黄衣钵,在探穴取穴根底上构成了特征的并针针灸技术,并标准化构成了林氏中医外治敷贴方。第四代林丽莉,幼承庭训,家学渊源;继而又成为家族首批承受过正轨高等教育、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医。求学于上海中医药大学(1995-2000),承袭沪上名医的学术精髓,2005年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停止硕士研讨生学习,2013年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交流,2015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近二十年在福州泉州等地行医,目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带头人,是福建省中医体质调理学会三个倡导人之一,任首任会长。  
十四、永春东关端午节游龙舟风俗  
一场颇具中央传统民俗特征的  
“游龙舟”活动在永春东打开演  
让当地民众及特地从各地赶来观看的  
游客们大饱眼福  
当地村民陈老伯引见,端午游龙舟是永春县东关镇东关村马甲宫因循多年的传统习俗,源起于明朝弘治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之所以叫“拔龙舟”是由于当时溪水较浅,人们经过沿溪拔缆绳的人力方式行进在航道中。作为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两岸的东关人民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具有特殊意义的拔龙舟活动来祈愿求福。  
由于受历史缘由影响,东关镇拔龙舟民俗活动曾中缀了近50年之久。2011年当地村民重新修建马甲宫之后,这一民俗活动得以恢复,并将“拔龙舟”改成“游龙舟”活动。近年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如期举行这一独具中央特征的民俗活动。  
6月14日上午,繁华的“游龙舟”民俗活动又一次在永春县东关镇东关村举行。上午10时许,当地村民便齐聚马甲宫。中午11时30分左右,在繁华的的锣鼓声、鞭炮声中,马甲宫里的“佛公”被请上装饰一新的龙舟。随后,满载着村民们美妙愿望的龙舟缓缓驶入马甲溪,开端了本次“五月五”游龙舟祭奠活动。  
龙舟驶离马甲宫后,先是驶往武功桥,随后折返驶往终点站永春县东关桥。龙舟先后途经东关村、溪南村、东美村、美升村等村庄时,都会停留一段时间,展开祭奠活动,接纳百姓祈愿。本次“游龙舟”民俗活动来回往复大约3公里多,历时3个多小时。  
陈老伯还引见,举行“游龙舟”民俗活动,除了留念历史名人屈原外,同时也是当地民众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收及清净桃溪,让溪水洁净、让民众安全安康的心愿。  
十五、永春县春节风俗  
1、敬天公  
往常闽南大局部家庭还坚持着过年“敬天公”的风俗,不过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时间也从腊月廿九、三十到初九不等。  
“三牲、五果、六味斋、蜜饯、面线、红鸡蛋、碗糕、甜果、三茶三酒,准备好祭拜的食品,还要点天公烛、烧天公金、挂天公灯、放鞭炮。”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中央,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3、贴春联  
元旦,人们将家里一切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域普通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每年的正月初九为天公华诞。"天公生"是闽台民间一个极为盛大的节日。年初七就开端制米龟、圆、“牵”,蒸发粿、甜粿、咸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当"天"摆上八仙桌。  
没有庭院的,则摆在窗口边。随后摆上十二碗干鲜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红龟粿、面干等。也有些人家供荤菜,那就要双份的五牲,非常盛大。  
敬天公的大红烛是新的,香炉是专用的,烧的纸钱也是特制的"天公金"。"天公金"较普通纸钱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需折成金元宝的样子。  
当一切的供品都摆好后,一家人便开端点香拜夭公。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免。常常由母亲抱着,把点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意味性地拜几拜。  
当母亲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祷告孩子安全长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到了深夜11时,子时已到,便是初九天公华诞,开端烧"天公金",燃放鞭炮。  
十六、永春县结婚风俗  
在古早时,永春嫁女,晚辈会念唱山歌,歌词内容与唱腔独具特征,乡土气息极浓。主要是诉说依依不舍之情和晚辈们再次教育新娘到夫家后如何处置好人际关系及怎样当个好媳妇。随着时期的变化,如今只要少局部中央嫁女还能够看到这样的风俗。说到永春婚嫁风俗那真的是多了去了接下来小编带你们看看永春结婚风俗是怎样走的这个程序。  
开展阶段——探家风  
假如“相亲”胜利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率领下汹涌澎湃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根本状况。回到家后互相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讯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状况。  
肯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假如“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势情曾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拟好说,只需女方请求不是非常过火,普通男方是会承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讨价的(怎样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在英都,聘金普通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则普通在18000元左右,意取不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局部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局部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稳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依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肯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晓得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仪式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局部,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由于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非常考究的,应依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不祥)跟其同睡。  
冲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典礼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典礼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算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如今这典礼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需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便你是满心欢欣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哺育之恩的感谢,否则会被他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翻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听说是能够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考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眷需逃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典礼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端。喜宴的筹办总是非常丰富的,旧式喜宴需求有二十四道菜,如今固然有所变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方: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甘美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分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布置也是非常考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完毕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次第逐一停止,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逐个称谓。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中央晚上还布置“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完毕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新婚第二天拂晓,新郎陪同新娘,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到厅堂,先拜祖先,然后依次与公婆及夫家诸亲属相见(今或提早至婚娶当日下午)。  
新婚第三天,新郎要再陪同新娘,同样由原“牵新娘”的妇人引导,来到“灶脚”(即厨房),让新娘摸摸各种饮具、餐具,并让新娘到左近水井去挑水,这些意味性的家务劳动,目的是让新娘熟习新的生活环境,俗称“落灶脚”,这是新娘进人家庭妇女角色前的一次预演。中午,为新娘上厅堂特设宴席,称“上厅桌”,由夫家女眷及外戚作陪。从此,新娘真正成为夫家的成员之一。这一天还有“探房”的风俗,即新娘的幼弟(堂弟亦可)到姐夫家去探望姐姐,男家一见面即要给这位“阿舅仔”捐赠红包,称“结衫带”。探房含义说法不一,一说是娘家对出嫁到夫家已三天的女儿放心不下,特遣其弟前来探望:有否一堂和睦,起居能否安好?同时,“阿舅仔”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敦请姐姐回娘家会亲,约请新姐夫到岳家做新女婿。由于探房是婚姻双方亲家礼尚往来的第一次感情交流,故宴请“阿舅仔”的筵席力图丰富,生怕款侍不周。  
新婚第五天,新娘先丈夫回娘家,向娘家晚辈行礼请安,诉说在夫家三天的重生活。娘家于中午设宴招待。会亲当日黄昏,还要宴请新女婿,由妻舅或姻叔等主陪,如是午宴,则与会亲一同举行。这是新女婿初次到岳家,且与岳家的主要亲人相识,故宴席极为盛大。散席后,小夫妻要带着引路鸡和长尾蔗,同回夫家。今俗新娘或于婚娶次日天刚蒙蒙亮即回娘家,请新女婿普通在会亲当天下午举行。至此,婚姻仪礼根本完成。看来,婚后的仪礼民俗,其内容以务实为多,比拟贴近理想生活,这对处于人生转机阶段的新婚夫妇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必要。  
婚事过后,女儿与娘家之间有送花及每年均有的数次送节等风俗。在惠安东部沿海一带,旧时有妇女婚后长住娘家之俗。其特性是:新娘出嫁三大后即回娘家长住,每年只要在逢年过节和农忙时,才到夫家暂住几次,其时间一年大约共有十来天。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怀孕的迟早,少者二三年,多者以至长达一二十年。住娘家的时间太短,会遭到人们嘲笑,但时间太长,也会被以为是不光荣的事。假如年岁大了尚未怀孕,其权宜之计即由夫家抱养个孩子,这样便可名正言顺地长住夫家了。关于惠东出嫁女长住娘家风俗产生的缘由,专家学者的说法不一:或日为原始社会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婚俗的遗余;或曰为古代少数民族婚俗之遗留;或以为应从两性分工的经济方面去讨论缘由,等等。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在继续探求。  
新娘到了男方家,通常是要办结婚桌。结婚酒宴,古称婚宴,闽南地域俗名“结婚桌”。它是世界各民族普遍传播的习俗。其始于氏族公社崩溃、私有制产生而引发部落战争之后,成功者掠取战败者为奴隶。被作为成功品的女子,有的被打败者强《为妻室,成亲时,当事者常常备有丰富酒肉酬报同伙们。这就是婚宴的来源。礼记·昏义》记叙:“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曲礼》则说:“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前者说新郎们行礼接新娘入厝后,共食祭礼的三牲,夫妻饮合欢酒,以示相敬如宾,缔结永好,后者言明备酒款待邻里亲朋。合起来则阐明夫妻关系才算正式成立。  
十七、永春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咯摊  
福建永春的一种著名小吃。是一种最会领会亲情的吃法,几个围坐在一同,像吃火锅一样把许多食品放在铁锅里煮。这些食品以煮熟后的猪内脏为主,汤用骨头炖成,同时加上青菜和豆腐、豆干等配料。  
2、润饼  
闽南风味小吃,用很薄的熟面皮包裹蔬菜、肉类所调好的馅料包裹起来,沾料吃。也可油炸,有名“春卷”口味酥脆更美味。普通包润饼时全家到齐一同完成,其乐融融,因而也有家庭圆满的寓意。  
3、糍壳龟  
米龟是一种闽南小吃,是闽南及台湾地域常见的一种包馅米粿品,许多中央是参加红糖做成红米龟,而在永春则参加鼠麴(qū)草做成糍壳龟。  
4、榜舍龟  
永春榜舍龟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造,外形似龟的传统名点。龟皮鲜嫩、龟馅甜美、疏松、幽香,入口甘中略带冰凉、倍觉直爽。产自福建永春。它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历来赢得人们的喜欢,堪与泉州豆沙饼,晋江石狮甜稞媲美。  
5、蓬壶肉羹汤  
永春蓬壶的肉羹汤是一道别有风味的泉州名小吃。其汤汁清甜、鲜香,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咸淡适中,很合适大局部人的口味。  
6、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选用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白糖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酿制,其酿造技术共同。既是质地优秀的调味品,产品远销50多个国度和地域,同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齐名媲美。此醋旧时是民间富户秘传自酿食用,些许作为珍品捐赠亲朋好友。家中一坛老醋常常经年不时地添加陈酿,历经百年,为不祥如意之意味。  
7、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废品条索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橙黄亮堂,具有共同果香,当地大众常用以制造盐茶和柚米茶。  
8、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始种于五十年代初,是爱国华裔尤扬祖先生出资率先引种,仅三、四十年间,它曾经成为一种遍植于千家万户的大宗产品。  
9、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篾香历史长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嗣消费的手工艺产品,它于明末清初于泉州逐渐引进内地并开展起来的,明清时,蒲氏家族逐渐衰落,而永春的蒲氏后嗣,将祖先传下来的制香手艺世代相传至今,并将之发扬光大  
10、岵山荔枝  
岵山荔枝,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特产,种类为乌叶荔枝,以色、香、味俱佳名出名遐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名种,载入《荔枝谱》。其皮薄核小(百分之九十五是焦核),肉厚汁多,滋味清甜,爽滑可口,不只称赞闽南,还出名海外;许多永春籍的侨胞和港澳同胞常择荔香时节返回桑梓,品味这风味共同的珍果。乌叶荔枝,是色、香、味皆美的宝贵水果,含有丰厚的营养物质,即含有多量的糖分、适度的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被人们当作滋补品。  
十八、名人  
(一)古代名人  
留正  
庄夏  
颜域  
庄际昌  
陈普足  
陈晋接  
陈知柔  
留从效  
(二)近代名人  
余光中  
余承尧  
黄永源  
梁灵光  
梁披云  
梁良斗  
尤扬祖  
洪永世  
苏昌培  
林俊德  
林阿绵  
陈英  
周自超  
吴作栋  
林一心  
郑石生  
林连玉  
许昆林  
十九、永春县著名景点  
永春县城区有宋代以来所建的“五星井”(金井、银井、五井、龙井、虎井)。西郊许港为宋代石鼓码头遗址。西部帽顶山寨是清代林俊农民起义军依据地,大鹏山有垂云寺。美魁堂为民国十七年(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横口乡福鼎村时原址。东关镇东关桥(通仙桥)是始建于宋代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康山、九兜山、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遗址,蓬山(五斑山)有普济寺,陈岩山有仙洞。名胜古迹还有桃溪惠明寺、壶永村崇真宫、百丈岩马氏庙、留安塔、魁星岩、乌髻岩、文庙、东溪大峡谷、雪山等一系列生态景区。  
牛姆林  
牛姆林又称姆林山,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它位于永春县下洋镇境内。1958年划为森林禁伐区,1984年树立省级自然维护区,1998年规划建立生态旅游区,面积1000公顷。  
仙洞普济景色旅游区  
仙洞山(福建话:siantong)坐落在永春县蓬壶镇,是泉州道教名山福建省独一的炎帝庙。山上掩盖着一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掩映着一座古庙--炎帝庙,其建于五代南陈末年,有1400多年历史。山顶无极殿是供奉神农氏的另一所在,居此可俯瞰蓬壶胜境,南宋理学家朱熹旅游后写下"千浔瀑布如飞涟,一簇人烟似画图"的绚丽诗句。仙洞山石奇树秀,移步即景:来鹤台、仙人指、藤门、虎关、鸟道、蝠地洞天、神农洞府、静林听蝉等十八景。  
百丈岩景色旅游区  
百丈岩景色旅游区为国度AAA级旅游区,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境内的白鹳山脉南端。山峰称马德山,峰巅的寺庙俗称马氏、马寺。寺前有五彩巨石,酷似向天烛火,因此亦称百丈岩,相传为马氏仙姑修道坐化之所。寺庙初建于宋代,主奉马氏女,俗称马氏仙妈。百丈岩景区位于桃源洞的南部与其相邻。是国度重点景色名胜区桃百丈岩源洞的重要组成局部。景区中心面积26.60平方公里,蕴藏着30余处的名胜古迹。因这里山峰峻拔,悬崖百丈而得名。素有“小泰山”之誉。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姑嫂峰、武士岩、益群桥、骆驼峰、钟鼓峰、步瀛亭、老君岩、新庵洞、天池、三圣殿、剑门关、幽谷、七叠泉、百丈梯田、千年古柏、慈峰毓秀、向天烛、掏蜜洞、公主殿、中殿、前殿、揽胜亭台及蜡像馆等。  
乌髻岩景色旅游区  
乌髻岩又名“灵应岩”,为国度AAA级旅游区,位于永春县城西北40公里的锦斗镇飞凤山。岩称“乌髻”,因岩石有乌石形似古代仕女美髻而得名。初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1300年,是泉南佛国独具特征的著名古刹,又是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市级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  
魁星岩  
魁星岩为国度A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文物维护单位,位于永春县石鼓镇的奎峰山麓,为全国仅有的两处供奉魁星的寺庙之一。魁星岩寺始建隋开皇九年,南宋乾道四年名僧圆觉重建,尚存有重檐悬山式的大雄宝殿、魁星殿、琢于五代的三尊摩崖造像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篆刻等。  
大鹏岩  
大鹏岩,又名垂云寺,位于大坪村正中,建立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50年),传说系大鹏神鸟栖息之所,故建大鹏岩,供奉释迦,该地形称为“云梯”,寺后有“犀牛望月”,“蜘蛛结网”为伴,寺内有奉宪示禁石刻二块,分为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07月,12月所立,寺外有“涤尘”石刻,清同治七年十二月(1868年)12月所立的建筑永春大鹏山龙脉原碑记的碑文,寺边有座清朝国师墓,该岩摩崖石刻被永春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文物维护单位。  
雪山生态旅游区  
雪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腹地,是泉州市母亲河晋江东溪的源头。间隔泉三高速公路蓬壶出入口仅10公里,间隔县城35公里,交通条件便利。旅游区面积19.33平方公里,均匀海拔800米,年均匀气温19.3摄氏度,年均匀相对湿度78%,属于中亚热带气候,终年气候凉快,是休闲避暑的胜地。雄踞于雪山之上海拔1366米的千年古刹雪山岩寺,始建于唐代,范围庞大,殿宇壮观,为佛家胜地。  
云河谷  
云河谷景区位于福建省永春县外山乡境内,距永春县城23公里。主景区面积350公倾,纵深3.5公里。景区内群山如黛,峡谷幽静,奇石林立,瀑布层叠,原生植被繁茂,生态环境原始自然,集奇、险、雄、秀、野、幽于一体,自然景观独具特征,素有“桃源仙境”、“闽南九寨”之佳誉。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