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平原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2-11 16:2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平原县地理位置概述  
平原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从属德州市,东和东南与临邑县、禹城市接壤,西和西南与武城、夏津毗邻,南与高唐为邻,北与德城区、陵城区交界。平原县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整,地形自西南向东北迟缓倾斜,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习尚候,四季清楚,日照充足;行政区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平原县辖王凤楼镇、前曹镇、恩城镇、王杲铺镇、腰站镇、王庙镇、张华镇、王打卦镇8个镇,三唐乡1个乡,龙门街道、桃园街道、德原街道3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原县常住人口419088人。  
二、平原县称号由来  
西周初,为齐国西境之下邑,城址在现王庙乡张官店东,因地处平原而名为平原邑。
  
三、平原县文化事业  
自2015年以来,全县文化建立有了量的打破和质的飞跃,完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级有社区综合性文化效劳中心”的建立目的。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是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认定的国度一级馆,具有对外免费开放窗口14个,每天免费开放8小时。平原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余册,共有包括图书借阅室、国学讲堂在内的8个免费对外开放窗口,年接待读者16000余人次。全县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12600余平方米,图书34800余册,电脑200余台,文体文娱器材300多件,具有文艺队伍近600支,年组织活动1500屡次。与此同时,经过并转和新建,全县175个社区和94个省定贫穷村建立了村级综合文化效劳中心,掩盖率达100%,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内部建有多功用文体活动室、儒学讲堂、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配有日常展开文艺活动所必需的锣鼓、乐器、灯光和声响等设备。  
平原县先后三次发布县级文物维护单位27处。到目前,现有6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全县可挪动文物数量到达327件。  
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维护30项。其中《刘备在平原的传说》《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西河大鼓》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斗虎》《管辂的传说》《恩城鸽子会》《恩城签子馍馍加工技艺》《戴家口河灯节》《平原义和团的传说》《撼天擂》等10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县级非遗项目有:《平原民歌》《崔家林的传说》《铁拐李偷锅的传说》《水务七十二井的传说》《琵琶湾的传说》《千佛塔的传说》《平原民谣》《四根弦》《西坊子武术》《平原民间游艺》《张万仁面塑》《通德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等项目。现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名录维护体系,各级名录均得到有效传承和传播。列入德州市市级传承人4个,分别为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任万平、刘备在平原的传说传承人张洪春、西河大鼓项目传承人马士海、牛斗虎传承人刘凤奎。  
四、平原县宗教信仰  
截止2019年3月,平原县有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四大宗教。信教大众6429人,其中伊斯兰教信教大众3267人,基督教信教大众3089人,道教信教大众28人,佛教信教大众24人,天主教信教大众34人。我县现有宗教团体3个,分别为县伊斯兰教协会、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县道教协会。合法宗教活动场所99处,其中清真寺15坊,基督教堂1处、基督教固定处所80处、道教固定处所1处,佛教固定处所2处。宗教教职人员33人,其中伊斯兰教阿訇9人,基督教牧师1人、长老5人、传道员14人,道教乾道1人,佛教比丘2人。  
五、平原老豆腐  
平原老豆腐作为传统名吃已有数百年历史。  
其特性:多味佐料精心熬制汤料,豆腐洁白亮堂,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乾隆皇帝下江南过平原时,品味后赞不绝口,下旨命老豆腐艺人入宫廷御膳帮厨,从此才有北京老豆腐。  
德州及周边不少县市,均挂平原老豆腐招牌以揽生意。  
六、红脸烧饼  
红脸烧饼源于元代,属蒙人草原及西夏区域独有的马背餐食文化,传入中原已有数百年历史。  
红脸烧饼因形得名,圆则为红脸烧饼,亦名关公烧饼。长则称马蹄烧饼。  
其做法:用土坯或砖盘垒灶台,架上大锅,锅沿高出灶台面4-5公分,铁锅翻扣,灶眼在下,灶口在上。  
先将面发好后揉成团,木杠压扁,用双手拍打成圆月状,再用手背托起贴在穹弓锅的内壁上用木炭暗火烧烤。烤熟后黄中透红,香酥可口,色味俱佳。  
由于是烧烤制品,耐贮存。其弓形外形叠撂后正好凹凸相依,用铁丝或绳线穿起,很合适马背骑射携带。  
民间婴儿到周岁时有抓周习俗,放上红脸烧饼,抓到则寓意长大做官。  
农历六月六日接出嫁姑娘回娘家,最考究的礼品是红脸烧饼,一说是对翁婿仕途的期盼,二说是适逢雨季,捐赠红脸烧饼不易发霉。  
红脸烧饼现仍有传承,特别是发源地于庄一带,其制造者仍沿用传统工艺,风味不减当年。  
七、岗子刘驴肉  
清乾隆年间,岗子刘村一郭姓村民,除农耕外以宰杀家畜卖肉为生,由运营生肉逐渐开设熟肉店。本村一刘姓村民同郭是亲戚,在店内干活,学得加工技艺后特地从事驴肉加工,成为岗子刘驴肉的传承人。  
驴肉也称鬼子肉,据传,驴前腿内侧不长毛处是驴的夜眼,因而又叫鬼子肉。  
岗子刘驴肉加工办法共同。选用肥壮的驴,饮足盐水拴在木桩上用鞭抽打,让驴急跑转圈出汗,这样宰杀的驴肉色泽鲜艳,无淤积血块,肉质松懈通透,易于入味。宰杀放血切块后用清水浸泡,使残血浸出,然后摊晾,待血水淋干后,参加沙仁、丁香、肉豆蔻等十余种佐料下锅,开锅后把浮沫抛出,然后放上铁箅笼,把肉压在铁箅子的水面下,文火浸泡闷煮,先用小火煮半小时,再用大火煮2---3小时,多半熟时改用小火煮半小时,闷泡10个小时左右,肉烂捞出即可。其做工最根本的准绳是,该进去的东西全部进去,该浸出来的东西全部浸出来,经过上述办法做出来的驴肉,色泽鲜艳,滋味鲜美。目前,岗子驴肉仍在制造,佳誉久享。  
八、牛斗虎  
“牛斗虎”是由武术牛虎拳开展演化而来,传播在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一带。  
公元1854(咸丰四年)年腰站锅培口村村民王仁,参与了安定天国安定军,在李开芳将军手下当兵,学会了牛虎拳套路,安定天国毁灭后,王仁回到原籍腰站锅培口村。此时盗匪横生,村民深受其害,王仁便在村内汇集青壮年收徒传艺,办起了“武对子社”,王仁被推为武对子社教习。向人们传授“牛虎拳”。他们看庄护院,护卫乡邻,从此村民再未受盗匪之扰,“武对子社”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后来,乡亲们为留念“武对子社”对村民的庇护之恩,便用竹片、胶、纸扎制裱糊成牛头,在牛头上涂上黑、红相间的颜色,脖子系串铃,用黄布扎成牛身子,用黄绒布制成黄色的虎衣,牛头和虎头上配以黑色花纹,由人穿戴起来对打,以示对“武对子社”练成牛虎拳的留念。1899年经锅培口村村民李友亮标准套路,并把牛头越做越大,构成了具有共同扮演作风的“牛斗虎”舞蹈。  
“牛斗虎”舞蹈,采用一牛、二虎、一牧童、六武士为主阵容。  
“牛斗虎”是一种模仿动物形体习性动作的民间舞蹈,牛的主要动作有吃草、0背、肩扛、角顶等。虎的主要动作有扑、跳、闪、窜、滚、缩、尾扫等。“牛”的扮演气势磅礴,动作刚毅,粗暴剽悍,以进攻为主。“虎”轻盈矫健,蹿、蹦、躲、闪,以防为主。“牛”“虎”相斗招式紧凑,锣鼓铿锵有力。  
“牛斗虎”扮演多在春节、元宵节、庙会等喜庆节日举行,传播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在当地有着深沉的大众根底,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经典艺术。“牛斗虎”被列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刘备在平原的传说  
东汉末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曾两度在平原做县令、国相之职,刘备在平原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  
刘备坐平原期间,颇有政绩,他十分注重理解百姓疾苦,同时又心存“匡扶汉室”的大志,在平原任职期间,他初步构成了“人和”与“恤民”的思想根底。他重学兴教,倡导礼仪,惩恶扬善,安定社会,为平原的百姓在战乱中求得了一个短暂的养精蓄锐的时机。在平原民间,至今传播着许多故事称誉刘备懂民情、顺民意、合民意、爱民、恤民思想。刘备在平原百姓中的口碑很好,许多关于他“扶奖农桑,开展商贾”的故事也世代传播,象民间传播的《试守平原令》、《巧种罗汉钱》、《偶植盘龙柳》、《仁德感义士》、《惜才收赵云》、《首善孝行街》、《育英办义学》、《倾城送长亭》等故事,至今尚在民间广为传播。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传颂着刘备怜恤百姓疾苦,注重开展经济、公平诉讼、稳定社会次序,重学兴教的思想如今仍有积极的理想意义。平原经济的开展使刘备武装了本人。“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候”。能够说平原是刘备走向全国,创建霸业完成“匡扶汉室”政治志向的新起点。  
2000年7月,由平原县委、平原人民政府编纂的《刘备在平原》一书刊印出版,当代哲学家、史学家任继愈先生题写了书名,著名作家邓友梅欣然题诗“千年古城平原,历史脚印斑斑。玄德曾掌郡政,故事传播民间”。  
2002年10月和2004年9月,张洪春的长篇传奇小说《刘备坐平原》和民间故事集《刘备在平原的传说》相继出版,极大地丰厚了故事的可读性,使刘备在平原的传说和故事愈加喜闻乐见,并得到了愈加普遍的传播。  
十、管辂的传说  
管辂(公元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县管庄村(今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尚家庙村南。清康熙年间马颊河决口,管庄村被吞没,村民迁址尚家庙建村)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方技之士,他通晓周易,知晓天文地理。擅长占卜和射覆之术,通晓鸟语。他可以应用阴阳之术,察看自然现象以揣测事物吉凶,是历史上著名的占卜巨匠,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尊奉为祖师。管辂著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占算书》1卷、《五行杂卜经》10卷和《鸟情逆占》1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死后葬于今平原县西南周家寨村西,尚家庙村以南。  
管辂的著作现多已失传,但是关于神卜管辂的许多传说轶事在全国各地民间广为传播。具有代表性的有《赵颜求寿》《管辂射覆》《自算自命》《郭恩宴客》《喜鹊报讼》等。这些经典的传说故事在《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辂别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有记叙。《三国志》作者陈寿把管辂对周易的认识和运用与华佗的医术、杜夔的声乐列入到了相同的高度,管辂的弟弟管辰曾为其兄作《管辂传》,内有一段话对我们认识管辂无足轻重:“(管辂)又自言当世无所愿,欲得与鲁梓慎、郑裨灶、晋卜偃、宋子韦、楚甘公、魏石申共登灵台,披神图,步三光,明灾异,运蓍龟,决怀疑,无所复恨也……。辂处魏、晋之际,藏智以朴,卷舒有时,妙不见求,愚不见遗,可谓知几相邈也。世人多以辂畴之京房,辰不敢许也。至于仰察星斗,俯定吉凶,远期不失年岁,近期不失日月,辰以甘、石之妙不先也。射覆名物,见术流速,东方朔不过也。观骨形而审贵贱,览形色而知生死,许负、唐举不超也。若夫疏习尚而探微候,听鸟鸣而识神机,亦一代之奇也。向使辂官达,为宰相大臣,膏腴流于明世,华曜列乎竹帛,使幽验皆举,秘言不遗,千载之后,有道者必信而贵之,无道者必疑而怪之。”  
管辂的故事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即有典籍的记载,又在民间广为传播,在当今易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在管辂故土周边的村庄多数人都顺口能讲几个管辂锦囊妙计的故事。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珍宝,管辂是历史上著名的易学巨匠。增强对管辂传说的研讨,有利于发扬传统文化,把周易文化由理论到认识,再理论、再认识。从而带动整个周易与应用理论完成质的飞跃,而不时推进易理应用的开展。  
《管辂的传说》被列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一、鲁北木板大鼓  
鲁北木板大鼓来源于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原恩县)一带,平原县一带盛行,广为说唱。  
鲁北木板大鼓来源于元、明时期的“词话”,构成于清乾隆年间。东昌府秦和义为生活所迫,跟随德平县一位朋友学唱大鼓书,后来自立门户。木板大鼓第一代传人秦良玉(艺名秦和义)在说大鼓书的根底上,汲取沧州大鼓、河间大鼓的精髓并停止了创新,添加了以木板为主道具,加以鲁北方言说唱兼具扮演,独成一家一派,时称“秦家门木板大鼓”。秦和义收徒王平(即王德平),师徒商议后改称“秦门王派木板大鼓”。民国时期,因木板大鼓盛行于鲁北一带,故而又称“鲁北木板大鼓”木板大鼓传播至今已有300余年之久,传承13代,是鲁北地域独具特征的扮演方式,深受城乡各阶级观众的爱好。  
鲁北木板大鼓说唱内容以传统段子为主,有《杨家将》《呼家将》《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包公案》《施公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回龙传》等传统剧目。  
鲁北木板大鼓叙说故事,塑造人物,思想表达情感细腻。说唱统筹,言语表达浅显易懂、诙谐诙谐。扮演生动、夸大。唱腔婉转、漂亮。说唱发声略带鲁北方言,具有“咬字狠,唱音准”的特征。  
鲁北木板大鼓第十二代传人马士海(艺名马德魁)不只能说唱传统书目,还自编自演了《张老汉战马西》《计生标兵》《三夫争妻》。改编的《王奇害母》《郭举埋儿》被安阳艺珠文化传播有限义务公司灌制成光盘,由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发行。马士海于2005年3月年被山东省曲艺协会吸纳为会员,现已成为鲁北木板大鼓说唱艺术的主要传承人。2008年以来,连续七年参与惠民胡集书会,由于功底深沉,技艺精深,深得广阔观众喜欢,屡次受邀参会并被评为优秀演员。著名评书扮演艺术家刘兰芳在胡集书会观看马士海的木板大鼓演出,给予高度评价。  
十二、名人  
管辂  
注释《周易》的著作共20卷,还著有《占箕书》一卷,《五行杂卜经》十卷和《鸟情逆占》一卷  
刘峻  
完成《类苑》120卷,著《辨命论》  
董元度  
著有《旧雨草堂集》八卷  
李振山  
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竹如  
山东省抗战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文化界协会会长  
赵明德  
江西师范学院任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马诚斋  
被航空工业部引荐为中国名人,编入《中国名人辞典》  
张鸿基  
北京航空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郭寿仁  
平原县政协委员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学会声誉会长  
十三、平原县节日风俗  
春节  
春节普通指元旦和正月初一。民间,春节常常从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小年)就开端算起了,不断持续到正月十五。平原县境内乡村保存着过春节的传统风俗。城里的干部职工家庭有的也仿照乡村风俗过节。主要内容有:①辞灶(小年)。“辞灶”,主要是在乡村盛行,就是把锅头上边墙上,供奉张贴烟熏了一年的灶王爷像揭下来,在腊月二十三日中午,祭奠焚化以后,再把新买(俗称“请”)来的灶王爷像贴到原处。②扫房除尘。每逢春节降临,家家户户都要选一个晴天清扫室内外卫生,清洗各种用具等,干洁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③供奉先祖。年三十中午把逝世的先祖等请回家来过年。事前要在正堂屋北墙上挂好家堂,摆放供桌、蜡台、香炉。没有家堂的写上牌位,摆上鸡、鱼、肉、炸货等供品,点香,再把大门口横上一根木棍,到元旦夜,点燃蜡烛或香。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在天井院里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然后端到祖先牌位前,供奉完后全家才开端吃饭。过完了年,初一下午太阳落山前送过世的先祖,有的村庄初二早晨送过世的先祖,到坟上多烧纸,就是多送钱。④春联年画。过去春联是买来红纸本人写或请人代写,如今普通是买印刷好的废品,年三十下午,男人们打好浆子,将一副副对联贴在一切门上,把“福、春”等字贴在影壁墙上、粮食囤上和大型农具上,使节日氛围骤增。⑤燃放鞭炮。年三十中午、晚上人们开端燃放各种鞭炮,为过节助兴,特别是元旦之夜,简直一整夜鞭炮声不时。⑥元旦守岁。人们常常彻夜不眠,此时家人要聚在一同包饺子、拉家常、吃年夜饭,电视进入家庭以后,家家又增加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内容,使节日文化生活愈加丰厚多彩。⑦走亲访友。大年初一清晨,人们早早起来开端相互拜年,互问春节好,家家户户大门敞开迎接新年的朋友。正月初二各家各户便开端纷繁走亲访友。第一站普通是岳父母家(城南、城西初二,城东、城北初四),出嫁的女儿同丈夫、孩子一同,携带礼物,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娘家拜年。若是新婚,岳父母家的院中都要请新女婿,有的则是全村请新女婿。尔后几天要到姥娘、姑、姨等其他亲朋好友家拜年。  
元宵节  
平原县的元宵节,自古至今都十分繁华,突出的是正月十五观灯。如今,每年元宵节这一天,全县都有上万人进城,舞狮子、牛斗虎、踩高跷、扭秧歌、打腰鼓、擂大鼓、跑旱船等各类扮演盛况绝后。各乡村晚上都有挂灯笼、放鞭炮的风俗。民间都有吃元宵的传统风俗。寓意全家人团团聚圆,平安全安,不祥如意,幸福美满。  
打囤  
正月二十五太阳未出之前,用本人家做饭烧的草木灰,在院中和门外,撒成1个连1个的大圆圈,叫打囤,在边上再画上1个梯子,用纸包上五谷杂粮,用砖压住放在中间,意为祈盼歉收年。  
龙抬头  
二月二,传说这一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冬眠睡醒后抬头的日子。广阔乡村,每逢二月二这一天都有炒黄豆的风俗,叫“燎蝎子爪”,相传这样可一年风调雨顺。这一天还有用草木灰打“连环囤”的习俗(把钱压在囤中间,意为年景好,钱收的多),中午吃黄面窝窝,叫“盖囤帽”。  
寒食  
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寒食早清明节一二天。  
清明节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天县境内城乡各界人士都要祭祖上坟,展开祭奠活动。变革开放后祭祖活动较前提高,反映了人们不忘祖先、继承传统文化、追求社会调和的心理。当地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清明节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有的人家要迁坟或给逝者立碑。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五月节、重五节、龙舟节,当地普通称为端阳节,俗称“五月单五”。2008年国务院规则端午节作为重要传统节日,放假1天,使人们在这一传统节日中过得愈加开心,增加了节日氛围。  
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道教文化的产物,佛教文化中这一天称“盂兰盆节”,在境内俗称“鬼节”。县城居民在这一天黄昏都要对故去的先辈的坟墓祭扫、烧纸、行孝,百姓仍普遍奉行七月十五上坟的风俗。  
中秋节  
最传统的一种习气就是吃“月饼”。节日氛围浓重,简直成了与春节同等重要的节日。  
十月初一  
祭祖节黄昏时分上坟,以表达儿女对亡人的思念,有的还糊纸衣纸裤一块烧,使亡者无虑寒衣,这一风俗在当地传播很厂。家居乡村的,天一黑由男性带着去自家坟地烧纸祭奠;家居城里离家较远回不去的,就天亮时分在城外十字路口冲自家坟中央向烧点纸,表示一下祭奠的心情。城里烧纸的人员不像乡村,有很多女性参与。  
腊八节  
腊八节是当地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多要喝“腊八粥”。腊月初八是冬季最冷的时分,乡村有“腊七腊八,冻死叫花”(乞丐)的俗语。腊八粥主料有糯米、小米、麦仁、红枣、莲子、核桃仁、红豆、花生米,有的还在粥中加上冰糖、红糖、白糖,这种腊八粥越喝越有滋味。城乡居民不少的在这一天要腌腊八蒜,先买来一些食醋,盛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放入一些蒜瓣,放置十余天即可食用。  
十四、平原县丧葬风俗  
上庙祈神  
人“倒头”上了棂床后,随即上庙。第一趟庙由孝子去上,意义是人死了,赶紧向阎王爷报到。之后,至出殡再赶6趟纸。前6趟庙由亲男至女,孝子贤孙去上即可。出殡当天启灵之前上一次大庙。这次上庙的队伍就壮大了,人员上增加了至亲和院中亲门近支;方式上,孝子手拉哭丧棒,队伍的前头有一人端着木制托盘,内放纸、香和供品,以极慢的速度率队前行。上庙一来表现家族大小,二来表现子女孝心如何。子女哭得越痛心,替逝者折罪越多,孝心越好。  
陪灵守灵  
逝者咽气前,要先穿好寿衣,抬到棂床上,意义是“不能光着身子走”,这时棂床在正堂屋内东西方向放置。待咽气后,再将棂床调至南北方向,意义是“寿终正寝”。床前放一供桌,设烛台一对,摆供品若干。陪灵人为孝子贤孙,包括儿女、侄孙及院中亲门近支,出殡那天还有外甥、妻侄等人参加。男的跪在棂棚两侧,女的在正堂屋内棂床或棺材两边。来了男客由男陪跪哭,并一同叩谢。来了女客则由女的陪哭,这时,女陪都要到院子里对来客逐个叩谢,以表敬意。守灵人由儿孙亲为,日夜守护,担任灯长明、续香火、烧纸钱、换供品,兼防鸡鸭狗猫侵入等不测事情的发作。人死后,肯定了丧期和葬期,即由总理事布置报丧。值得留意的是,每到一家,报丧人不能进大门,在大门外招呼主人或由他人代叫,告知亲戚某人某月某日去逝,某月某日出殡,愿亲戚前去增光。  
架孝行祭  
出殡那天,启灵之后,长子走在前面,次子、三子等紧随其后,由侄、孙、叔伯兄弟或表兄弟架着儿子的一臂,一同前行。儿媳、侄媳、孙媳则由娘家嫂子、弟媳、婶母架孝。出了门的闺女、孙女则由本人的儿媳、婆家侄媳或妯娌架孝,俗称“架胳膊”。行走次第为男的在棂前,女的在棂后。长子打幡,长媳兜罐。启灵前由孝子到席棚恳女婿,又叫“恳祭”。把棺材停放在大街正中,孝子夹道分列,祭品有闺女的迎门祭和侄女、孙女的看签。迎门祭为蒸熟的面人、佛手、寿桃等;看签则为点心之类。祭礼有四拜礼、七拜礼、九拜礼和二十四拜几种。  
祭毕,由孝子将一瓦盆重重地摔在捶布石上,意义是打碎阳间用的锅。一盆摔下,围观者蜂拥抢祭,谁抢的多谁有福,吃了短命。一边抢祭一边抬棺。男在棺前三步一前走,二步一回头,这叫“迎材头”。  
盖棺定论  
将尸体由棂床抬入棺内叫入殓。抬的办法是由长子抱头,其他子女兜着褥子悄悄放入棺中。男性头顶棺材头,女性脚抵棺材尾,意味着“顶天立地”。之后开光,开光人用新棉絮在碗内沾一点清水,顺着死者的两眼由内向外轻擦一下,将棉絮塞入死者的两耳。入殓时棺材底铺黄色褥单,身盖白单,俗称“铺金盖银”。殉葬品除口含珠、耳戴环、手着镯外,死者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东西,如手杖、健身球、化装盒等一并装入。这些工作完成,开端观殓。参与观殓的人除儿孙外,男的有其亲兄弟姊妹,女的有娘家亲人参与。死者亲属围在亡灵四周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即平常所说“见最后一次面”。一切妥当,盖上棺盖,钉上银钉。钉银钉时,孝子要口诵“亲人躲钉”,以免伤及死者的灵魂。这时孝子孝眷等亲人要大哭,恸哭,撕心裂肺地哭,由于现已“盖棺定论”永诀亲人。  
圆坟烧七  
出殡第二天圆坟,即用土添坟。坟头大小是人丁兴隆,日子好坏的意味。以后每次上坟时都要添土见鲜,以补流水冲蚀。“烧七”是民间办丧事时超度亡灵的法令。传说阴曹地府有十殿阎君,这十殿阎君是特地审理死者的神。行善者到天堂,作恶者下天堂。每殿阎君审理亡灵需时7天,十殿阎君审理终了共需70天。所以儿孙们在老人亡故后,每7天烧纸哭祭一番。烧完“十七”为“尽七”,但普通都烧到“五七”即可。三七、五七上坟时除儿女子孙外还有至亲加蒙。特别是“五七”,除烧纸外还要扎纸花,做新衣,上大供。这样孝子眼哭干,泪流完,纸烧尽,用哭声泪水为逝者折罪,并祈求阴槽地府诸神“高抬贵手”,让逝者顺利越过鬼门关,尽快抵达天堂。  
十五、平原县  
1、签子馒头  
签子馒头又称签子馍馍、尖馍馍、高桩馍馍、矮桩馍馍、杠头馍馍等,山东省汉族传统名点,来源于山东平原县恩城镇。签子馍馍软而有劲,香甜可口;好的签子馒头弯成圈,皮不裂肉不时,签子馍馍是插在签子上蒸熟而成,所以叫签子馒头。  
2、平原王记老豆腐  
平原县老豆腐远近出名,不只加工户众多,更因口味共同、老幼咸宜成为群众早餐首选。最为知名的当属“王记老豆腐”制造的老豆腐,精选优质大豆加工而成,配上特有秘方熬制的卤汤,以其豆腐洁白亮堂、嫩而不松、油而不腻,卤汤辣而不呛、油清而不淡、有肉味而不腥等特性,深受广阔消费者喜爱。  
3、平原乳鸽  
平原乳鸽是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的特产。平原乳鸽肉质鲜嫩,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健美食品,再加以十几种名贵中药材精密加工,具有味美肉香,食而不厌,健脾开胃,益于安康等特性,实为优质滋补、保健之食品。  
4、平原大锅饼  
平原大锅饼,形如满月,烤花平均,芝麻敷面如繁星点点,醇且甜美滋味沁香,是平原特有的名吃。  
5、北侯西瓜  
北侯西瓜是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镇北侯村的特产。平原县“北侯西瓜”的种植曾经有30多年的历史。因当地共同的沙质土壤,使产出的西瓜个大、皮薄、含糖量高,颇受消费者的喜欢。  
6、北任扒鸡  
北任扒鸡用于传统工艺选饲养十周左右的童子鸡作为主料,加配十几种名贵调料,经蜜水浇灌,素油烹炸,精工扒制而成。色鲜味美、肉质鲜嫩、五香脱骨、咸淡适中、回汉皆宜,是高蛋白低脂肪性营养食品。  
十六、平原县著名景点  
(一)琵琶湾公园  
琵琶湾公园位于平原县城中心,安全大街南侧,文化南路东邻,是在原督府营村、东关村及县农业银行、盐业公司、农业局等拆迁的遗址上树立起来的。之所以叫琵琶湾,是由于湾的外形如琵琶,湾侧有一甜水井,周边居民生活用水都取自于此,当井水被居民集中打取水位降落时,井内泉水的滴答声犹如琵琶弹奏,而得名。琵琶湾周边有龙门楼、张良辟谷桥、三步两眼井等历史遗址,并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及动人的传说,是平原县最富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地理景观区域。  
琵琶湾公园于2009年完工,总占空中积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由上海中建立计院以生态建立和提炼中原汉文化特征为切入点,依照“自然生态、知性溯古、休闲生动、写意风情”的理念停止规划设计,构成“一湾、两环、四区、八景”景观规划。一湾指琵琶湾;两环是以南北主园路构成东、西两个作风不同的环水景区;四区指西北文化艺术庆典区、西南商业民俗风情区、东北历史文化旅游区、东南市民健身休闲区;八景指画桥烟雨、霞衬桃园、杰阁远眺、云凝古渡、晓钟鸣梵、长堤桃李、龙湫响应、古城蔼影。  
琵琶湾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集观光、旅游、游戏、健身、购物等多种游乐类别为一体的多功用、综合性的活动场所。  
(二)张官店古城遗址  
张官店古城遗址位于平原县王庙镇,年代为秦至南北朝。  
平原古城遗址,在往常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的张官店中央,这一带原是黄河冲积平原的一介高埠之地,后因地表变化而又构成了较为低洼的现状。此处又是马颊、笃马、鬲津、鸿沟等九条自然和人工河流聚集的“沼泽之国”。  
早在上古时期,就有“陆终氏”和“有穷氏”的氏族部落在这里混合寓居。在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对新石器的运用,据考古学家推断是公元前四千二百年至三千七百年之间传入黄河下游北岸的。从如今在张官店左近发现的“石镰”判别,公元前三千八百年左右的时分就有耕耘、狩猎于此的百姓。据古代文献记载现今平原左近在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有“有穷氏”“有鬲氏”这两个重要部落在这里生活。依据山东省考古专家,依照在张官店左近发现的“陶片”等古文物审定,平原古城属于商代早期的遗址(公元前16世纪)无疑。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后,管仲对齐国大胆的停止多方面的变革(此时平原正属齐)。据史书记载:“管仲首先对国(都邑)鄙(乡村)停止整理。他本着‘定民这居’、‘勿使杂处’的肉体,在国中分设二十一乡,在鄙处实行邑、卒、乡、县(三乡为一县)属制度。”另据典籍记载:“齐襄公十九年(公元前679年)风沙卫(原齐将)奔高唐,京相璠(史学家)曰平原。”由此而证,平原古城是一个古县郡址之一。  
平原古城的城,建于何年,实难信考。但在公元前284年燕赵伐齐破七十余城,就提到了“城”字。据旧县志记载“斡”封平原王,曾筑三里城、七里廓以设防。如按汉武帝封宣王之弟“斡”应约为公元前130年,为燕赵伐齐之时说的城相近。有人以为“斡”是司马斡,司马斡封王当是两晋(公元260年)前后的故事,与公元前就提到的城相关将近五百年,实难相符。到底城建于何时,尚待细考。  
依据现存的遣址残垣推断,究视具是黄粘土夯打构造。传说是分内外两城,为东西长,南北短的形城池,并不称方园。城墙原高七尺,宽三丈。但城内的街巷,那些邑宰王侯府第,却无迹可寻,更无传说可依。  
2015年6月23日,张官店古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三)德州世纪风农业科技创新园  
德州世纪风农业科技创新园是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人才培训、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技术推行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示范园。园区被农业部定为绿色食品消费基地,中国农科院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特征园区,省财政支农示范项目,德州市“十大兴德工程”及德州留学人员创业基地。  
园区以农业项目为素材,园林化格局为载体,技术展现消费示范为手腕,高科技的现代化大农业消费和清爽漂亮的自然环境鼎力开展农业旅游观光。立足于农业高科技项目,以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作为主要的旅游资源,分离园区的观光、休闲、文娱、健身等功用,既坚持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属性,又具有现代农业的时期气息。  
园区内湖水明澈,柳绿花红,采用园林设计的思想,以传统的亭台水榭阁桥,分离现代的花砖曲径、欧式建筑,交融自然的池水花草风光,给人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愉悦享用。园区量体裁衣,修岸理水,植草种柳,构成了共同的水系湖景。水中鱼虾嬉戏、荷花怒放,水下种以茨实,岸上植以园艺,装点亭台廊榭,使游客入园后,可拂柳听荷,曲桥观鱼,垂钓泛舟,品茗赏莲,不在西湖却有西子风情,未下江南尽览水乡美景。  
地址: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  
(四)调和广场  
调和广场位于平原县城中心位置,安全大街南侧,共青团路以东,北临县政府。占空中积2.8万平方米,原为居民区,环境较差,1997年施行了拆迁,由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停止规划设计,并定名为中心广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夜,举行了中心广场投入运用暨亮灯典礼,成为县城主要景观之一,也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文娱的场所。建成后的中心广场的喷泉、射灯、绿地、高架灯齐全,绿空中积到达了80%。1999年中心广场停止了拆迁扩建,西面拆掉了药联商厦和广场管理办公室,东面扩建至新华路,广局面积也由原来的2万平方米,增加到2.8万平方米。1997年和1999年两次拆迁建立总投资300多万元。2007年县政府投资900万元,对中心广场停止了晋级改造,并更名为调和广场,由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依照文化主题广场设计。从东至西分别为天和广场、人和广场、地和广场,喻意天地人自然万物、人类社会调和开展。  
(五)三国文化广场  
三国文化广场位于平原县城东新城区,占地18.3万平方米,其中水面10万平方米,蓄水量45万立方米。湖面周边散布祥云平台、亲程度台、游船码头、商业广场、儿童乐园等。  
广场浸染了共同的三国文化颜色,发掘了平原县独具特征的三国文化,再现了恢宏绚丽的汉魏文化特征,叙事了刘备坐平原的典故传说。雕塑规划以贯串南北大门的中轴线雕塑和环湖散布的群组雕塑两条叙事线索展开。中轴线的雕塑设计突出了平原从过去到如今的纵向开展文脉,以此表现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将来的瞻望。环湖展开的雕塑设计再现了汉魏时期科技、文化、民风的历史画卷,把丰厚的历史学问元素经过心旷神怡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游人构成了亲切自然的互动交流。  
(六)崔家庙千佛塔  
千佛塔位于平原城北2公里、三唐乡崔家庙村东,毗连京沪铁路与101省道,俗称崔家塔。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5年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千佛塔青砖构造,四面有窗,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塔高七层、26米,听说取佛教七级浮屠之意,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塔内逐层均有阶梯,游人可拾阶而上,欣赏田园风光。在建塔同时,重修了弥勒庵(俗称崔家庙)。旧县志有《新建弥勒庵并千佛塔碑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至建国初,庙宇改为村立小学。现庙宇已无存,千佛塔仍在。千佛塔虽历经几百年风雨苍桑,但构造仍然巩固,隽秀挺拔。  
(七)恩城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恩城镇中心小学(原为平原县第二中学)院内。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系德州市人民政府第一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文昌阁古朴典雅,端庄大方,构造精巧,高12米,共两层,座北朝南,整个建筑系砖木构造。下层15米见方,周围用7根红漆圆柱支撑,文昌阁上层12米见方,是12根圆柱和玻璃窗构造的六角形0,每层高2米,两层之间翘檐飞角,翼然如飞。四角雕饰的龙头活灵敏现,栩栩如生。圆顶用绿色琉璃瓦掩盖,尖顶之上竖立着形似葫芦的白色塔尖,下方上圆尖顶,呈金字状,寓天圆中央之意。四周用青砖扁砌高3.5米,上面又有80厘米高的十字花砖垒花墙为正方形。阁内奉有”文昌帝君”,所祀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灵,旧时多为学问分子所崇祀,以为可保功名。西北角有砖筑的角门、门楼,入内便是“马道式”的坡梯,踏步而上,既可凭栏赏景,又可拜谒“文昌”。据恩县志记载:恩城文昌阁清时修茸后,南阁北楼(藏书之用)自成院落,古木参天,煞是壮观,故原恩城文人学士在赶考之前,登阁拜谒文昌帝祈盼鸿运来临。  
文昌阁由于雨侵风蚀、年久失修,阁顶塌陷、壁裂瓦残、漆画斑驳,砖木墙体受损严重。1991年、2005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修茸,使文昌阁又重现往昔风采。游人可拾阶登攀,极目远眺,凭栏咏祷,方圆十数里的村舍、农田,河流、树木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八)千层槐  
“千层槐”原是一株古老的国槐,位于德州腰站镇南北大街上,听说因历代官衙在树千上贴告示,一层加一层,故当地人称“千层槐”。古槐干围约260厘米,干高400厘米,全高约8米,树冠掩盖直径约11米,朝西南一枯杆形如“龙头”;嘴照逼真。对这株古槐的传说很多,有秦始皇病逝后停尸车于树下,至今夏天无蚊蝇的说法,可见这株古槐的生常年代之长远。  
(九)朱庄墓群  
朱庄墓群位于平原县平原镇朱庄村,年代为汉。  
1992年6月12日,朱庄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颊川石桥  
颊川石桥位于平原县龙门街道,年代为明、清。  
2015年6月23日,颊川石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