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郯城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2-01 16:2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郯城县地理位置概述  
郯城县为从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接壤,南临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县、河东区、罗庄区、兰陵县交界。是山东省南大门、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域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郯城建置始于夏商时期的炎国,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秦朝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改称郯城县。郯城曾长期作为郯郡、东海郡和徐州刺史部等州郡治所,是古徐国文化的发源地。郯城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有“鲁南粮仓”之称,被评为全国粮食消费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园林县城、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等称号。2020年,郯城县辖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114个乡村社区、11个城市社区,616个村,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郯城县常住人口为885156人。  
二、郯城县文化事业  
截至2005年,县城有文化馆歌舞厅一处,图书馆一处,藏书量达7.5万册,县城中心影剧院一处,可包容观众750人,民办文娱场所一座。乡镇有文化站17个,乡镇文化中心11处,乡村文化室780个,乡镇电影队17个,郯城县有省级文物维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维护单位53处,古墓遗址维护点105处。郯城县有调频电视发射台1座300瓦,其中乡镇2座各20瓦,乡镇有17处播送站,有线电视台1座。200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科普工作示范县”。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完成了村村通播送电视目的。截至2020年,县城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各一处,县文体中心、文化中心各一处,大型文化广场6处。设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效劳中心125处,设置率到达100%,乡镇电影队27个。郯城县有国度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维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维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维护单位42处,未定级文物104处,共163处。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强省建立先进县”“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县”“山东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鲁南五大调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调、郯马五大调,是盛行于山东省南部的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地的传统民歌套曲。因集中盛行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马头一带而得名的郯马五大调。2008年,临沂市郯马五大调与日照市同类项目兼并为鲁南五大调入选第二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南五大调(郯马五大调)集中盛行于郯城县的郯城镇、马头镇,尤以马头镇的战争街、成功街等村街传唱的人最多。郯马五大调这一传统民间音乐历史长久,其中有些曲牌如满江红、淮调、大寄生草等远在13-17世纪(元明两代)就有了,但关于其来源,众口一词。有人以为是在明朝时从云南、贵州等地传来的,又有人说是在17-19世纪(明清时期)从江苏的扬州、灌县一带传入的。从其题材、曲调、演唱方式剖析,它和清代盛行于扬州一带的扬州清曲非常类似。因而,有专家以为五大调从江苏一带传入的可能性较大。  
据考证,鲁南五大调(郯马五大调)传入郯城的主要途径是水路交通和商贸活动。郯城县马头镇坐落在沂河岸边,17-19世纪(明清时期)是一个商业重镇,商贾众多,店铺林立,与江浙一带的商贸联络非常亲密。据专家推断,是众多的客商把苏浙一代的传统民歌带到了马头镇,并与当地习俗文化相分离,构成独具特征的郯马五大调。郯马五大调一经传入便遭到大批青年的追捧,他们纷繁学唱、演唱五大调,并自发成立了玩友社、乐合班、同乐会等班社;当地的商家和士绅也很喜欢五大调,他们以为五大调比拟高雅,有堂会、各种庆典的时分也请郯马调艺人去演出;当地的一些文人学士更是对五大调非常关注,好多人为五大调填上了新的歌词,这些歌词内容反映了当地的习俗民情、老百姓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理想。就这样,郯马五大调在马头镇一带得以开展,昌盛起来。  
表现方式  
鲁南五大调(郯马五大调)的演唱方式有坐唱和群唱两种。坐唱盛行于郯城等地,演唱者一人或二人,伴奏以三弦为主,其他乐器如二胡、柳琴等可有可无、可增可减,演唱与伴奏者围桌而坐,其演唱方式相似普通曲艺。群唱时数人至十数人不等,大家围拢一同或横排为两行,局部演唱者手持乐器,边演唱边伴奏,有的吹,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打。郯马五大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箫、笙、四胡、三弦、琵琶、月琴等。有时兴起还会敲起酒盅、碟子、碗等,不只声音洪亮动听,而且姿式漂亮、方式生动、别具一格,颇有茶余饭后自娱自乐的意义,参与演唱的多是渔民和农民。郯马五大调的题材内容较普遍,有反映普通社会生活的,有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但最突出的还是表现生分手怨、思郎盼夫的,它的歌词典雅秀丽、描写细腻、辞藻讲究。  
主要特性  
五大调的体裁、内容多样化,从各个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风土人情及历史典故。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歌演唱方式,其节拍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方式歌颂自然风光和友情,遭到人们的普遍欢送,被当地人誉为“咱老百姓的雅歌细曲”。郯马五大调固然遭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许多人买菜也哼哼,干农活也哼哼,但是郯马五大调不同于普通的民歌,曲子非常高雅,不是用来随意哼哼的,最好还是在客厅里坐下来认真地唱。演唱时,歌声婉转迂回、起伏跌宕,让听者很快就能沉醉在美好的旋律中。  
四、郯城木版年画  
郯城木版年画来源于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成功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丰衣足食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出卖,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抢眼,极具渲染喜庆氛围功用的年画一经面市就取得热烈的欢送,不只生意红火,沙沃村更是倾村前来拜师学艺。在原有的根底上,沙沃村人分离本地的地域特征,一代代新陈代谢,很快就把沙沃村开展成为远近出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局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集散地。民间年画俗称喜画,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福新年吉庆,战争安宁,曾经是中国民间最提高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年末,苏北鲁南及中国多数地域都有张贴年画门神及对联的风俗,以添加节日的喜庆氛围。年画因过年时张贴,并且年年改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观赏之用,故称年画。  
五、郯城门笺  
郯城挂门笺制造始于明末年间马头镇小马头村,由于是大众性消费制造,会制造的人很多,确切的传承谱系很难认定,目前还在制造这项艺术品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马头镇万高册村一带。日前,文化部门走访搜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凿刻艺人,第一代:张乐祥、张乐付、张乐栋、张道明;第二代:张道奎、张道宽、张道岭、张道芝、张道坤;第三代:张乃苍;-:张慕新、张慕宗、张慕江。13个人,4代人的历史记忆见证了门笺凿刻的兴衰,见证了生活气息里萌发的艺术气度,地地道道的马头味。“2011年春节,寒风中门楣、窗楣上会继续摇曳着门笺!”马头镇有这样一种沧桑的声音。  
2008年“郯城门笺”作为民间艺术载入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木旋文化  
山东从来被誉为“齐鲁之邦”,而沂蒙文化更是齐鲁文化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欲观一国民之俗,文化是其窗与扉”降生于临沂市郯城县樊埝村的“木旋玩具”正是一朵表现了沂蒙艺术文化风采的奇葩。  
木旋玩具的历史能够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是一个集民间绘画和手工技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以丰厚的颜色,特别的纹饰,生动表现了人们憨厚的审美和美妙的生活祈愿,集形、色、声、动于一体,是乡村民俗和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作是,木头旋出来的民俗技艺。而今天我们满怀神往的来到非遗传承地——樊埝村,想要从中感遭到木旋玩具那共同的魅力。走进小院,最抓人眼球的就是那一抹抹鲜活的颜色,以红、绿、黄为主,并以墨线为其筋骨,就像每一个人物形象的木旋,在以墨线“开脸”后才为其赋予了生命。  
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郯城木旋玩具,更是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表现主题大多与当地的民间传说有关,虎头棒槌上面的虎头图案,寓意辟邪驱害,表达着人们对虎的崇拜和敬畏,内装玉米、大豆、沙砾等摇摆起来哗哗的响,其创作灵感来自“东海孝妇”的故事,传说于公手执葫芦做的棒槌一路摇摆着进京告御状,终于沉冤昭雪;燕车和老和尚打鼓则是与发作在古代郯城的马陵之战有关。这些传统木旋意义特殊,但是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樊继美,并不拘泥于此,在其根底上更是交融了创新元素,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背着医药包的红军,生动形象的西游系列,正如康有为所说“安定之世无所尊,所尊者工之创新器而已。”而这正是樊继美作为非遗传承者,以终身据守一艺,以初心致匠心的荣耀任务。  
六十年岁月,不时打磨着樊继美和他的木旋,而一块真正的好玉,经得起琢磨,经得住考验,经得过岁月的锤炼,而木旋正是这样一块好玉在樊继美耐烦的雕琢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无独有偶的珍宝。  
如今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沂郯城县的郯国古城,郯城被一条沂河、一条沐河拥在怀中,坐拥大片肥美土地与自然环境。这里历史长久,人杰地灵,首任郯国国君,就是“鹿乳奉亲”,“孔子师郯”的主角--郯子。他好学通礼、仁善奉孝,引领了郯国民风开展。古城复原了郯国的宫殿和高大楼宇,巍峨壮美,那么今天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吧。  
郯王宮地块总占空中积约116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4637m,郯王宫地块分为郯王宫城和宫前广场等局部,涵盖郯王宫殿建筑群、郯王宫城建筑群和朱雀门建筑群等三组建筑群。  
郯王宫城主题建筑作风为仿汉代建筑式样,建筑屋顶多采用庑殿式屋顶、汉式板瓦、檐口装饰木椽、斗拱等木构件组合而成,整体颜色为传统栗壳色和米白色为主。  
郯王宫城城门包括四组单体建筑。东西两侧两个阙楼,中间一组朱雀门,阙楼总高约为19.4米。朱雀门由4个阙楼组合而成,总高约为22.88米。郯王宫城坐落于南北中轴线上,有九组建筑单体以及两座连廊组合而成,分别为:应门、郯王宫、东西北侧三个边门、四个角楼、两段连廊。应门为城楼建筑,下部城门,上部城楼。  
它以古郯文化为灵魂,汉唐建筑为骨架,苏州园林为肌体,复建郯国宫殿、郯子庙、社稷坛、帅军台、东海郡守府、一向书院、于公祠、文昌阁、魁星阁等历史文化建筑,郯国古城深入反映了当地文化元素,让郯城长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传承与活化,让存在记忆中的历史变成理想,让更多的人有了理解历史的窗口与平台。  
七、郯城县结婚风俗  
郯城县男婚女嫁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主要程序示是:  
提亲  
媒人提亲也叫“说媒”。提亲后父母双方互相理解,若中意则请人查男女“八字”,按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若不相克便选择吉日“下聘传柬”,订下终身。男女不见面,全由父母包办。男女青年只好“听天由命”,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嫁给当官的是官娘子,跟着杀猪的是捋肠子”之说。  
送书子  
也叫“定亲”。双方肯定联姻后,男方备好“定亲礼(衣料、首饰、现金等)”捐赠女方。书子上要写明男女年龄、家长和媒人姓名,双方交流,作为联姻根据。又称“传柬”、“过红子”。  
送日子  
依据男女双方的命相,查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俗称“送日子”。将新娘的冠笄、坐帐及上下轿的面向、男女送客的属相等事宜皆书其上。双方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便以钱物为礼品相赠,男方称“送礼”,女方称“送填箱”。  
结婚  
也叫“娶媳妇”。结婚前几天选择吉日,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些新娘嫁衣、鱼、肉、鸡等物名曰“送催妆”,以示结婚日期将到,要按时发嫁。男方繁华特殊,布置新房,张贴对联和“双喜”,请厨师办酒菜。新娘发嫁有尽早之俗,普通有两个男大客,又称“送客”;陪嫁女客一名,又称“看轿的”或“称车的”,多是新娘的嫂子或姐妹。新娘穿嫁衣,戴花冠,头脸盖着“蒙头红”,下轿后,被两名架媳妇的妇女扶着,男前女后系红绸子,名曰“领红”,踏红毡或红席入门庭,拜天地,入洞房。撒栗子枣,寓意为“早立子”。撒栗子和大枣者边撒边说:“先撒栗子后撒枣,大的领着小的跑。”意多生儿女。新郎踩床后,要大口吃鸡蛋,旁白:“大口咬着黄,日子过的强。”夜间新郎、新娘同吃“宽心面”,喝“合婚酒”。邻里男女不分老少入洞房“闹房”。洞房内夜以继日不熄灯,谓之“长明(命)灯”。新郎新娘合房前,由男方的弟弟到洞房送“尿盆”,边送边说:“我为哥嫂送尿盆,嫂子为我早生侄。”新郎新娘入睡后,还有人在房外偷听里边的动静,谓之“听房”。  
八、郯城特产与美食  
郯城琅琊草编制品  
琅琊草俗称黄草,是用京夂的叶子加工而成。  
清泉寺优质矿泉水  
产于郯城县马陵山的深山密林中。这里谷深林茂,景色秀丽。矿泉水从古清泉寺左近红色岩石的裂隙中涌出,清彻透明,口味甘冽。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优质自然饮用矿泉水,可与崂山矿泉水媲美,可作为瓶装矿泉水和配制饮料用水停止长期稳定的开发。  
沂蒙煎饼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从运用的原料方面分类,又可分红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滋味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即可食用。经过晾干,叠生长方,可寄存半月到一个月之久而不蜕变。  
郯城板栗  
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草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佳誉,栗子滋味甘美、香甜,营养价值高。  
郯城银杏  
银杏俗称白果,是郯城名特产,栽培历史长久,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特有的宝贵树种。据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县志中,银杏被列为重要特产载入“果之属”,在《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里也有记载。  
郯城马头吊炉烤牌(潮牌)  
吊炉烤牌,因制造时用吊炉烘烤,故而得名。它两面焦黄,正面撒满芝麻,香味四溢,酥脆可口,配其油盐、花椒、葱花等佐料。  
糁  
糁,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艺精密复杂,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说苑·杂言》中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黑咸菜(辣疙瘩)  
辣疙瘩、硕头菜、雪里红、萝卜缨或者萝卜、地瓜和洋姜等入缸内腌制,菜盐比为10:1,加足水,漫过菜即可。过完阴历正月即可捞出晾晒至干,俗称挂卤。这时将缸内菜汁滤进来渣,入锅内煮开杀菌盛出。大锅内底部反扣一大瓷盘,后放花生米或黄豆适量,再把干咸菜摆放其上,后把菜汁倒入,如不够,可加凉开水。大火煮开小火煳,经一昼夜煳制,就煳出又黑又香的黑咸菜来了。将其装入洗尽晾干的罐盆内,倒入熟油封顶,用盖子或塑料布扎紧封存。食用时,勿用手拿,不可沾生水,以防发霉长毛,可用洁净筷子夹出即可。  
盐豆子  
盐豆,俗称“老盐豆”有叫“臭盐豆”,在超市有售名曰梅花豆。是鲁南地域每家每户,在冬闲时,用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  
高桩馍馍  
高桩馍馍,是马头镇的又一小吃。它质白面软,很有筋骨,从外面揭开一层皮,可时断时续不断揭到里心。吃到嘴里松软筋道,甜度适中,只要鸡蛋粗细,高约15公分左右,故得此名。  
庄户沫水  
最主要口味和特性:蔬菜原汁原味,幽香四溢。一年四季皆可制造食用。是一种纯自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含磷脂是一种自然营养活性剂,是聪明大脑的重要物质。磷脂还可增加。主要资料构成:当地产黄豆、花生米,以及当地出产的山野菜、蔬菜等。豆沫的制造办法:先将豆子和花生米碾成粉或糁子,或磨成糊。详细地说,就是添水烧开,然后将洗净切好的菜放入锅中,再捞出滤水放在一边。然后将豆沫糊或糁子糊添水烧开至滚沸,然后再放入准备好的菜,放少许盐,依据个人口味而定。依据请求,能够制造成稠的,用筷子叨食;也可制造成稀的,用小勺舀着吃。  
凉粉  
凉粉,汉族食品。盛行于全国各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制造办法:将绿豆粉泡好搅成糊状,水烧至将开,参加白矾并倒入已备好的绿豆糊,放凉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状。调以酱油、醋、芥末而食。  
油茶  
油茶是临沂人民的传统小吃,宋朝末年油茶从西部回族传到沂州之地,为半流汁食品,宜早食。马头供销食品厂消费的油茶质量上乘。制法:面粉炒熟呈浅黄色,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炒酥碾碎,葱姜切丝用花生油炸酥;炒面加葱姜丝、花生油、香油搓匀再下其它各料拌匀即成。食法:油茶放碗,参加白糖,沸水冲拌成稠粥状即成。  
腌韭菜花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里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多在欲开未开时采摘,磨碎后腌制成酱食用,农家多称之为“韭菜花”。  
韭花的制造办法大都是磨碎成酱状,磨制过程中加辣椒似乎也是古法,元人耶律楚材《鹿尾》诗道;“韭菜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姜。”不加辣椒似乎不会“酷辣”。  
九、郯城名人  
郯子:已姓,子爵,春秋时郯国国君。  
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郯人。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著名经学家。  
于定国:(前111—前40)字曼倩,西汉时东海郡郯人。汉宣帝时丞相,封平西侯。  
刘虞:(?-193)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王朗:(153—228)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地理学家、政治家,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  
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著有《鲍从军集》。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北朝时期梁陈间著名文学家。  
张景华:(1482—1555)字时美,号白溪,明山东郯人。  
刘之言:(1906—1933)马头镇人,鲁南地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开创人。1933年在“苍山暴动”中牺牲。  
彭艳:郯城县王卸村人;现为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讨院院长,海洋智能无人系统配备教育部工程研讨中心常务主任,上海智能无人艇系统工程技术研讨中心副主任。  
李岩岩:中国摔跤运发动,国际键将,世界冠军。  
张九华:武术家、技击家。  
释延鲁:俗名林清华;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  
鲁冰:中国当代童话作家。代表作《小鸟快飞》。  
韩浩月:中文网络知名写手,资深文化评论人,代表作《爱如病毒,喜欢埋伏》。  
魏建玲:笔名灵子。现任《国际商报·财富周刊》主编、商务金融网总编辑。主要著作:《沂蒙情思》;《影响我的60访谈》。  
江文湛:郯城县郯城镇人;擅长中国画。现为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张金兰:郯城县花园乡三捷庄人;著名柳琴戏扮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协会会员。  
刘原生:郯城县郯城镇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度一级美术师。  
刘振亚:郯城县归昌乡人;现任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展协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结合会理事长。  
宋法棠:郯城县花园乡宋窑村人;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原黑龙江省省长、省委书记。  
张玉台:郯城县马头镇大圩沟村人;现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朱振民:郯城县李庄镇朱庄村人。  
孔宪铎:郯城县李庄镇李庄二村人;孔子第72代孙。  
孔祥智: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乡村开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徐成光:男,汉族,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总规划师、综合规划司司长。  
于永生,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山东郯城人。现任山东省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十、郯城县著名景点  
(一)孝妇冢  
孝妇冢位于郯城街道葛庄村。年代为汉。  
孝妇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东外环路旁,是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为汉代墓葬,至今保管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  
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处路南50米,东距孙葛庄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米,周长80余米,这就是至今保管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旁边是她婆婆的坟墓。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座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孝妇冢碑,曰:“纯孝也而蒙不孝之株;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另一座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上曰:“其孝至于上格天心,下慰舆情,使千百年后沾其德泽”。除了清朝立的两座碑之外,当地政府还在设立了一座碑,上面写着“孝妇冢”三个大字。  
解放前,有墓地近六亩,冢前设石桌、石瓶、石香炉等祭奠器物,四周遍植松柏,生气勃勃,庄严庄严。  
东海孝妇的墓与其婆婆的墓合看上去像一个小山坡,山上生气勃勃树木繁多,但山坡中央有20多厘米的空地,像一条小道。墓冢左近的村民传说,孝妇被冤杀后,人们把她的尸首安葬在其婆婆的坟墓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竟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这条小道并非人为踩踏所致,一年四季寸草不生,当是婆媳俩的坟墓合二为一的痕迹。  
1979年12月15日,郯城县人民政府发布孝妇冢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2003年9月,临沂市人民政府发布为市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2013年,孝妇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二)鄟国故城  
鄟国故城位于郯城县泉源乡前城村。年代为东周至汉。2013年,鄟国故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三)庙山新城遗址  
庙山新城遗址位于郯城县庙山镇新城村。年代为宋。2013年,庙山新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四)于公墓  
于公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西外环内侧。坟墓封土高大,占地二亩多。相传于公死后,人人思念,凡路过之人,都自动兜土添坟,经年累月,封土越来越多。  
于公墓坐落在郯城县城西约300米处,西距西外环150米,北邻鲁南纸业集团驻地南墙。该墓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40米,中心封土高7米。墓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郯城知县赵节重立石碑一幢,碑文为“汉于公墓”。该墓现保管较完好,于1978年12月被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2006年12月7日,于公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五)马陵山遗址  
马陵山遗址位于郯城县泉源乡、郯城镇、顶峰头镇、红花乡。年代为新石器时期。2006年12月7日,马陵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六)郯国故城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  
《通志·氏族略》云:“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赢胜,少昊之后。”一曰己姓。《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载:“秋,郯子来朝”,昭公问“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答以“我高祖少?白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战国初期灭于越。《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曰:於粤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时当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汉置郯县,唐省县入临沂,宋金因之,元末复置郯城县。  
故城呈不平行的四边形,周长为4670米,其中东墙长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80米,北墙1260米。东墙和南墙已夷为平地,北墙和西墙大局部保管尚好。现存残墙高3~4米,墙基宽35~45米。故城有4个城门,城门以青石构筑。城墙用夯土筑成。在故城范围内深翻土地、挖沟筑渠时,经常出土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残陶片、瓦当、残陶豆等,还出土过秦半两、楚国鬼脸钱及汉五铢,并经常发现缸瓦井,直径为50~70厘米。  
2006年郯国故城作为周至汉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七)郯城马头清真寺  
马头清真寺是苏北鲁南目前范围最大、保管最完好的一所民族寺院,位于马头镇驻地北部,总面积13亩,其中大殿24间,有南讲堂、北讲堂、东对厅、水房、古井亭、门楼、望月楼等建筑,另有“金公施田铭”1幢,大殿北有石碑3幢,其中为乾隆三年“重修清真寺碑记。”马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三年,乾隆三年重修,同治元年建讲堂1座,并建浴池3间。1937年建南讲堂及套房各两间并置办锅炉1台。1983年政府拨款15000元,新建望月楼1座,北讲堂4间,水房4,修古井亭、门楼,使清真寺愈加壮观。  
(八)郯城县孝妇祠  
郯城县孝妇祠坐落在现郯城酒厂南侧,205国道西旁。该祠分南北两部。南为孝妇祠,系嘉庆元年所建,道光五年增修后殿。孝妇祠自前向后为山门、正殿、后殿3个局部。山门系古式、高脊走兽,台阶3级,大门面东、朱门双开,其势雄伟,衬以古郯书法名人朱烺如题写的对联:“六月飞雪天报孝,三年不雨帝鸣冤。”正殿面阔3间,殿前为9级正方型月台。殿中端坐凤冠霞帔,慧眼微开孝妇塑像。殿内布置庄严庄严。祠之前有戏台一座,供每年农历10月15日唱戏祭神之用。该祠占地数亩,今几经变化,建筑全无。  
(九)中共鲁南第一支部原址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于1928年秋在马头战争街第三中学院内降生,支部书记为刘之言。  
刘之言先生(1905-1933),是中国中共在鲁南临沂、郯城、费县和峄县地域的主要奠基者和开创人,是0郯城县委、0临郯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之言1924年参加中国0后,以马头为中心在郯城县掀起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1928年刘之言受聘到马头求是小学(1929年秋为郯城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从此他便以教学为掩护,组织发起进步师生阅读左翼作家的作品,传播马列主义谬误,引见南方农-动和反动事迹,积极展开党的活动。1929年秋,0郯城县第三小学党支部在这里降生(后被称为鲁南第一支部),并开端了一系列大型的反动行动。1933年7月,为减轻中央苏区面临的反围歼压力,刘之言等组织指导了震惊鲁南的“苍山-”,终因敌我力气悬殊,刘之言等人壮烈牺牲。刘之言用短暂的终身谱写了一曲绚丽的篇章,他的肉体鼓励着一代代郯城青年为完成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  
(十)马陵山望海楼旅游景色区  
望海楼位于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迭,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以此处称为孔望山望海楼,并载入史志。  
在望海楼东南30米处有一块较平整的高台地,原有一座庙宇,称"大奶奶庙",每年在古历3月15日和4月初8日两次逢庙会,南起望海楼,北至黑龙潭,约有2.5公里,五湖四海的人云集于此,摩肩接踵,繁华特殊。  
历代诗人前往旅游都有诗文载入史志。如清乾隆十三年太戊辰科进士王恒到此旅游,赋"海楼云影"七律一首:"山峰削壁壁成楼,楼势穿云最上头,人去海天波渺渺,山街人影日悠悠,烟明九点乾坤静,翠挹三山晓夜浮。似为餮霞凌绝顶,乘风疑是在瀛州"。  
望海楼的南侧有一大片红石海,山石自身就是红色的,层层迭迭,每当夕阳时分,霞光映在红石的上面,好像一大片红色的海洋,格外诱人。  
(十一)神舟古栗园  
神舟古栗园是由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设计,被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县城东侧,现有连片板栗园2.8万亩,是国内平原地域最大的板栗消费基地。园内以50-60年生和15-20年生居多,百年以上古老栗树有10000余株。  
(十二)窦娥墓  
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  
,占地近半亩,至今保管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名垂青史”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千百年广为传播。人们对这个窦娥委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多人或许不晓得,这一动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东海孝妇”,孝妇的原名并不叫窦娥,关汉卿也并非书面讲述孝妇故事的第一人。  
郯城县城南村有条1公里左右长的池塘,叫白血汪,当地人传说这是当年窦娥的冤血汇流而成,池塘左近的村落也因而得名白血汪村。后来人们嫌白血汪不吉利,将村名改成白溪汪,最近几年正式更名为城南村。传说孝妇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她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孝妇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野菜与香油一同产生了毒性,婆婆食后在夜间忽然死去。  
孝妇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孝妇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昏庸的县令决议处斩周青。孝妇被冤杀后流出的是白血,人们把周青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  
(十三)郯城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  
新村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盛产银杏而名扬海外。此地西临滔滔沂河,古迹颇多,“红崖古梅”即为郯国“唐八景”之一,其传说已亘古千年,久不衰也。郯城新村银杏园旅游区位于新村乡政府驻地,东北距郯城县城缺乏20公里。  
1992年建造园林,取名“银杏古梅园”,由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宋法棠题写园名。后以景区内最大的亮点--银杏王为命名根底,将古梅园更名为“银杏园”。景区内古银杏王、松、古槐以及红崖古梅,官竹寺等均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要以古银杏王、古槐、古梅、古寺、古银杏树等古韵浓重的生态人文景观的合理规划,辟建高层次的旅游区,至2000年底初具范围。该园分前门、古银杏、儿童乐园、雕塑群、八卦古阵及官竹寺等六大景区。内有参天古银杏一株,高37米,覆荫亩余,根及数里,有“树中之王”之称,据考此树植于西汉永光年间,距今已达3000载之久,巍然壮观,实属稀有。重修后的官竹寺庙,其建筑古朴典雅,作风奇特,香火旋绕,钟声盈盈。游人至此,如入仙境,恋恋不舍。园林内另辟有休闲岛、人工湖、三十六计、连魂阵等新景点十余处,供游人览赏。该园设计共同、建工精巧,环境幽雅,为人们休憩文娱、观光旅游之胜地。1993年秋,首届中国郯城银杏节在这里举行,尔后几年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名声雀起。每及春秋时节,各地文人骚客汇于此,登高望远,吟诗作画,恋恋不舍,其情其景,难以言表。  
地址: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乡乡政府驻地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