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兰陵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2-01 16:4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兰陵县地理位置概述  
兰陵县,从属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介于东经117°41"—118°18",北纬34°37′—35°06"之间,地处山东省西南,东与临沂市罗庄区及郯城县交界;东南部的庄坞、长城、磨山与郯城县相连;南部的南桥镇、兰陵镇、长城镇与江苏省邳州市毗连;西部的下村、鲁城、新兴、兰陵与枣庄为邻;北部的下村、车辋、大仲村与费县接壤;东北部的矿坑、仲村、神山与罗庄区相依。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会济南225千米,至临沂42千米,至费县52.5千米,至枣庄52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72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兰陵县常住人口为145.9万。兰陵县初建于春秋时期,是山东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初为鲁国次室亭,公元前380年,被楚国占领并初置兰陵县邑。抗日战争时期兰陵是著名的反动老区。新中国成立后兰陵县撤销。2014年1月8日,中国民政部同意并批复苍山县复名为兰陵县。截至2021年10月,兰陵县辖2个街道、14个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兰陵县兰陵路东段。  
二、兰陵县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兰陵县打造省级示范村19个、市级35个;建立青年社区27个、乡村幸福院63处。培优塑强文化乡风。建成文体广场909处、新时期文化理论站1024处,建立“蒲公英超市”160家、“蒲公英夜校”200所。  
截至2021年末,兰陵县组织展开荀子文化节、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公益电影放映及惠民演出4万余场次,柳琴戏《祖国不会遗忘》等作品入选山东省大众艺术优秀文艺作品。新建改造村级多功用运动场、社区健身广场618处;举行国度级气排球竞赛等多项省级以上赛事。  
三、兰陵县节庆风俗  
春节:腊月“扫屋”除旧,辞灶、接灶,做新衣、办年货、添碗筷(寓意添人口)。蒸年糕(谐音“年高”)、做豆腐(谐音“都福”),元旦贴对联、上年坟,磨眼插竹枝、桃枝、松枝,元旦守岁,喝团聚酒(年夜饭),过年吃素馅饺子(一年图个清净),拜年,初二叫闺女(俗说“初二三,好日子,家家叫妮子”),初五为“五日”,不动针线。初七叫“鬼节”,吃渣豆腐,叫“喝鬼脑子”等等。  
元宵节:也叫正月十五。吃元宵(俗称吃汤圆子),有的吃饺子,蒸十二属相的面灯,四处照照。放各种各样的烟花等等。  
春龙节:也叫二月二(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把石灰、草灰洒在地上,成一个圆圈,里面放上粮食(寓“五谷丰收、粮食满囤”之意)。“吃虫”(炒豆、煮豆、炒玉米花等)。  
端午节:小孩手系五色线,吃粽子、煮鸡蛋(煮时放核桃叶、车前草等)、煮蒜等等。  
中秋节:也叫“八月十五、仲秋节”。俗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安定”。吃月饼,吃石榴、吃团聚饭等等。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思亲聚会,乡村现也多称老人节。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吃腊八粥。辞灶:腊月二十三辞灶。也叫过小年。烧香、烧纸等。 
 
四、兰陵县婚嫁风俗  
旧时兰陵县的嫁娶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习气,普通历行说亲、送柬、下聘、迎娶等环节。先是媒人提媒,父母依照“门当户对”的准绳,经过互相理解中意后,请人依照十二属相、阴阳五行合年命八字。适宜后,便决议选择吉日“下聘传柬”。  
下柬也叫订亲、过红。男方备好四色定亲礼(肉、鱼、粉条、点心及首饰、衣料等)捐赠女方,“柬书”写明男女年庚、家长与媒人姓名,双方交流做为联姻的根据。叫“一张红纸刮进门,到死也是你家的人”。  
男方向女方告知婚期,称“递大柬”或“下日子”。男方备好鸡、鱼、肉等礼品及衣料,并附“迎婚贴”,上书新娘冠笄、坐帐、开面、梳妆、下轿的面向时辰,与“嫁女客”所忌属相等事宜。女家接“大柬帖”后,着手准备嫁妆。除喜床外,其它家具均可陪送。贫穷人家为一柜、一桌、一对座床三件;普通人家为一柜、一桌、一对座床、上下八仙五件;富有人家为大八件、小八件。内装被褥嫁衣、化装品、果盒等,被褥四角钉有铜钱、栗、枣、花生等谐音不祥物。双方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以钱、物为礼品相赠,男方为“看喜”,女方称“添箱”。男方整理新房按一定程序由“全美人(即夫妻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铺床设帐,床下垫新砖,裹红纸,放铜钱,床上铺整秫秸,伴有麦秸、秫疙瘩,寓谐音之意。并于婚前一天送给新娘出嫁时所穿红棉衣裤,仍备四色礼品。  
吉日早晨,新娘对镜梳妆,精心装扮,按择定时辰上轿。女家用轿抬新娘,车拉“送女客”,鼓乐成队向男家送亲。新娘在男方大门前,按择定方位下轿,沿铺好的毡、席进家,鸣炮奏乐。进门后,在预定的香案前,举行结婚典礼,拜天地、拜爹娘、夫妻相拜、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坐帐后,新郎要当众给新娘挑去蒙头红子。好逗的小辈抓紧新郎、新娘相聚的机遇,停止闹房。晚间新郎新娘吃宽心面,行合婚礼,称喝交心酒,洞房外小辈、妯娌等听房。次日,女家瞧客。三日新郎、新娘在人引导下分拜姑、伯、叔,晚辈给磕头礼。六、九日回新娘回娘家探视,叫“过对九”。蜜月完毕,娘家迎新娘回门探亲叫“过对月”。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订婚不讲彩礼,结婚不坐花轿。初期有鼓乐队,后多为自行车相送。变革开放以后,新娘行坐由拖拉机、汽车再到轿车,送嫁队伍愈加气度,婚礼典礼日繁,新房摆设由女方陪嫁为主转换为男方筹办为主。  
五、兰陵县出行风俗  
旧时,兰陵一带的达官贵人出行乘坐车马轿,富有人家出行骑毛驴或乘驴车,普通民从出行多为步行。遇有水路,都要乘船摆渡。  
兰陵一带河流众多,许多靠近河流的村庄都设有船只摆渡。摆渡人叫船夫、撑船的。随着桥梁的普遍架设,一些渡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变革开放以前运载较重物什或者带老弱病残之人出行,多借助于独轮车(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独轮车之车轮皆为木质,叫“木车子”;新中国成立后,车轮用橡胶轮胎,用钢珠作轴承,叫“小胶车”、地排车(也叫平板车、平车)。  
变革开放以后,自行车根本上提高。进入21世纪,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代步,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见工具。近年来,私家汽车已走进经济条件好的百姓家庭。间隔近一些的出行除驾私家车外,可乘坐公交车、短途客运汽车等,远一些的出行可乘坐长途客车、列车、高速列车、飞机等。  
旧时出行跟建房上梁一样也要选择黄道吉日,叫“要想走,三六九”。如今出行要恪守交通次序、考究行车平安、反对酒后驾车、疲倦驾车等。  
六、兰陵县寓居风俗  
兰陵一带的民居大都座北朝南,便当采光通风,冬暖夏凉。旧时,富有人家喜欢寓居四合院,大多是青砖瓦房,主屋(堂屋)三间或五间,晚辈寓居;东西屋各为两至三间,低于堂屋,晚辈寓居或做仓库;南屋一至三间,东首做灶房;西南隅为家畜栏、厕所。房屋之间以院墙衔接,大门普通开在正南或东南,有的以南屋作过道屋,也有的建门楼,正对门口处设影壁墙。  
旧的社会条件下,建房时常常请地理先生“卜宅”,叫“看宅子”,并选择“黄道吉日”开工。开工时,燃放鞭炮,条件好的还要祭奠土地公公,念道“天无忌,地无忌,姜太公在此无忌讳。”  
建房有“借山不借水”之说,能够借用左邻右舍的山墙,但新盖房屋的滴水不能直接滴到邻居的地界。要谨慎丈量东邻西舍的屋脊高度,最好是一样脊高,本人低一些没有什么,要是比他人高了,也就是压了他人,会影响邻里关系。  
接下来就是上梁。上梁是建房的重要环节,普通都要举行庆祝典礼,至亲好友都要前来致贺,礼物多是烟、酒、礼金等。上梁时,要事前在大梁中间贴上“上梁大吉”,在杈木上(叫杈手)两侧贴上诸如“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或“鲁班问梁何时上,太公答曰此时吉”等不祥对联。  
变革开放以后,墙体多为水泥、砖石构砌而成,坚脚、墙垛、主梁全部用钢筋水泥浇铸而成,房顶有的打上钢筋混凝土,有的苫上青釉瓦,异常巩固。当今乡村,盖房子是大事,在城市里,买房是大事。20世纪90年代推行住房制度变革后,许多城镇居民普通都要经过购置来处理住房问题。  
迁入新居,要在上张贴“与德为邻”、“择仁而周吾”等红纸对联。亲友邻居带酒、肉、炊具、餐具等礼物前去恭喜,主人备办酒宴招待,互祝家庭幸福,邻里和睦,俗称“温锅”。文化大反动时期,此俗曾废。变革开放以后,“温锅”之风又在城乡盛行。  
七、兰陵县生育风俗  
婚礼当天,新娘一到新郎家门口,婆婆要跑到轿子(婚车)前,敞开衣襟作怀揣状,飞快跑回家,口中念念有词,意义上盼望早早抱孙子。  
婚后不育的妇女,在婆婆或其他女性晚辈的陪同下,到送子娘娘神像前烧香磕头,祷告布施,然后从神像上偷偷拿走一个小泥人,揣在怀里,口中念叨着“跟娘回家”,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把泥娃娃藏到床上,叫“拴娃娃”。  
妊娠叫“有了”、“怀上了”、“有喜了”、“有身子了”、“有身孕”等。怀有两个孩子的叫双胞胎,两个以上的叫多胞胎,一男一女的叫龙凤胎。  
孕妇的饮食有很多忌讳,如兔子肉不能吃,说是吃了兔子肉容易生出豁嘴(兔唇)的孩子;公鸡肉不能吃,吃了公鸡肉,生的孩子可能是夜啼郎;螃蟹不能吃,吃了螃蟹,生的孩子嘴可能会吐沫等等。  
旧时缺医少药,孕妇分娩多在本人家里,请“接生婆”接生,这种接生充溢风险,叫谓“生孩子是没底的棺材”。妇女生一次孩子,就是过一次“鬼门关”。分娩时,不允许人随意出入,特别是男性、儿童、寡妇、未出阁的姑娘家不允许观看。如今产妇都是提早到乡镇、县城的医院等候分娩,医院作为公共场所,以往关于产房的诸多忌讳不可能逐个服从,但医生以外的男性不允许进入产房仍是各地医院的常规。  
产妇在分娩后,三日不下床,一个月不能出屋门或者大门,俗称“坐月子”。在月子里产妇必需用头巾蒙上头,怕吹风。不能出屋走动,不能运用冷水,不能吃生冷食物。坐月子的房间务必保证安静、暖和。不欢送生疏男性进入,制止穿孝者、寡妇等不吉利的人进入。  
旧时产妇在分娩三天下床后,要摆供烧纸磕头,感激泰安奶奶、送子观音、床神、门神、井神、灶神等。新婚夫妇生下头一个孩子,三天后丈夫要带上礼物到岳父母家报喜。旧时生男孩叫大喜,生女孩叫小喜。向邻里报喜叫“出红子”、“挂红子”。男孩红子挂在大门左侧,挂红布、栗子、枣、书本、弓箭。女孩“红子”挂在大门右侧,其它与男孩相同,普通不挂弓箭,或只挂弓不挂箭。  
女孩生后第9天,男孩出生后第12天,外祖母及舅姨等亲友携小米、面、红糖、鸡蛋、袄面及童衣童帽等来恭喜,称“送米糖”。众人吃过喜酒后,要赏给婴儿“见面钱”,“添喜钱”。婴儿的奶奶赏的垫底,姥姥(外祖母)赏的盖顶。  
满月这天,主人家通常做一锅小米饭,当地称为“黏粥”、或“小米黏粥”(称大米做的米饭为“大米黏粥”),盛入碗中,连同红糖一同送给年长的邻居品味。  
婴儿出生一百天后,全家要举行庆祝,叫“过百天”,也叫“过百岁”。婴儿过百天时,婴儿的姥姥或舅母要为婴儿做马褂和百天裤,俗称“穿百天裤”。姥姥、姑、姨赠送糕点、衣物、长寿锁等“寿礼”恭喜,叫“过百岁”。  
婴儿出生满一年,要让孩子抓周,也叫“终身日”。抓周时在筛子、筐子的里面,或桌面上摆上各种具有意味意义的物品,让婴儿随意抓取。看婴儿先抓之物来占卜将来,预测婴儿长大后的性情、兴味和职业。男孩通常放秤、书、算盘、钱币、账本、玩具、馒头号,女孩子则放锅铲、勺子、剪子、尺子、算盘、化装品、馒头号。  
旧时,在周岁这一天,假如男婴被算命先生算着“命贵”,不易养活,则需在后脑勺上留一小辫,扮成“假丫头”,用以消灾避难。小辫子要留到12岁时才干剃掉。  
八、苍山门笺  
苍山县过春节贴门笺的习俗曾经考证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了。苍山门笺普通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  
苍山门笺的中心花纹内容多以不祥语或图案组成,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民间风俗,分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形形色色的门笺中,以长城镇冯村的套色门笺最为知名。套色门笺作品以花卉、虫鸟为主,用意味、谐音寓意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妙生活的美妙愿望和追求。  
2008年“苍山门笺”作为民间艺术载入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沂蒙印染  
沂蒙地域的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名噪一时。苍山、莒南、临沭一带至今还保存着古老的印染作坊。  
那些散落在山野村闲的古朴草屋,分发着长远的芳香,以一种怀旧的情怀支撑着这项艺术,将蓝印花布的美深深地播种在沂蒙大地上。蓝印花布的颜料为靛青,是从一种叫蓝草的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稳定,色泽素雅。战国时曾任兰陵令的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种朴素的沉静而缓舒的蓝色,配上不祥的神秘而瑰丽的图案,比蓝天里飘逸的白云还要纯洁,比大地上绽放的花朵还好深情。这至高无声的艺术言语,最能代表沂蒙儿女聪慧和发明生活的热情。蓝印花布的图案多以七点花鸟基调,构造用小点、短线、小块面组成,形似猫爪,又似梅花;有的采用轱辘线等传统纹样。  
彩印花布多以大红、绿、桃红、紫、黄五色套印,构造饱满,颜色绚丽。  
十、苍山民歌  
苍山县民歌历史长久,源远流长。据《苍山县志》记载,在苍山传播较为普遍的传统民歌59首,新民歌17首,儿歌9首。  
苍山民歌和其他中央的民歌相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苍山“土话”歌里唱,苍山人问对方吃饭没有,不说“吃饭了吗”,而是说“吃饭了呢”,这个“呢(读音为ni)”在苍山话里什么都能指代,歌里也这样唱,如《绣荷包》里唱道“显显你的手艺呢。”  
“绿豆绿来红豆红,谷子小麦正桩粮,俺家民歌是颗兰花豆,嚼着喷香嘎嘣响,含铁含钙还润胸腔。山东民歌出临沂,临沂民歌出苍山。”  
苍山县古时属鄫国,春秋战国时群雄并起,列国纷争,苍山曾属鲁,此后又属吴、越、楚。正是这样的地域国界的格局,使苍山文化既有鲁文化儒家的正统性,也有楚地遗风,同时受吴越文化的影响,构成的苍山民歌既有齐、鲁的粗暴,也有吴、越的坦率多样性。  
若要理清苍山民歌的脉络,先从儒家巨匠荀子说起。荀子曾两为兰陵令,后免官居兰陵,治学于此,为两汉文化的辉煌奠定了根底。他的《成相篇》、《赋》首开我国说唱文学和赋的两种文学之先河,民间说唱艺术深受其熏陶;从历史角度剖析,隋唐以致宋代,由于运河的开凿、海上交通和一些内陆码头的树立促进了文化交流。不难了解,许多外地民歌小调传入苍山,苍山的一些民歌小调也传入外地,这为苍山民歌的开展与繁荣发明了重要的条件。  
要说苍山民歌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叫贾仲明。贾仲明系元末明初戏剧家,后移居苍山兰陵,便世代定居下来,成为地地道道的兰陵人。据传,贾仲明在世时苍山民歌到达了巅峰。贾仲明天性明敏,博学多才,喜欢吟咏。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他曾为侍从,与汤式、杨讷等人并受宠遇。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贾仲明尤精于戏曲、隐语的制造。他所做乐府、传奇极多。骈丽工巧,广为传播,为时人所敬服。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贾仲明之词,如锦幄琼筵。”贾仲明著作颇丰,他所作的杂剧见于著录的有十六种:《上林苑梅杏争春》、《丘长春三度碧桃花》、《正性佳人双献头》等。这些杂剧作品,对日后苍山民歌起到了很重要的自创作用,同时对苍山民歌的开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对近邻淄川清代蒲松龄的俚曲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清末由于统治者的糜烂,沂沭河终年失修,致使洪水经常众多,“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四大哨,捎带二郎庙”,人们迫于生计,只好携儿带女远走他乡,身背花鼓以讨饭为生。为讨得一勺残汤剩饭,便逐门挨户,随编随唱,这对苍山民歌的丰厚和繁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苍山民歌开展至清宣统年间,在兰陵一带呈现边唱边舞的舞蹈歌曲,演唱方式、作风、内容都发作了变化,俗称“玩社”;从1955年,省艺术馆苗晶、萍生来苍普查、发掘和整理。1978年、1980年《山东民间歌曲选》中载苍山民间歌曲11首。  
苍山民歌内容丰厚,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讴歌爱情和劳动为主,在抨击为富不仁的同时,也讴歌勤劳英勇的肉体,以传统伦理为主线,鼓吹“忠、孝、仁、义”,并劝诫人们忘利重义、诚信为本、改恶从善、戒赌戒色等等。  
苍山民歌体裁普遍,大致分为劳动号子、秧歌、花鼓调、儿歌以及各种盛行小调。特别是传播在广阔乡村的各种民间小调,它的数量很大,约占整个苍山民歌的89%左右,无论在音调、曲式还是在唱法上,构成苍山民歌共同的作风。  
苍山民歌中有倾吐人们的美妙心愿和纯真爱情的“放风筝”、“大踏青”、“绣荷包”等,旋律调和,漂亮动听;有形象生动,愉快生动的“纺棉花”、“摘大桃”、“走娘家”等,富有情味,亲切感人;有诙谐幽默的“老俩口顶嘴”、“大实话”、“劝夫五更”、“小秃闹房”等。这些民歌均来自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在传播中不时加工得到丰厚进步。  
“花鼓调”在苍山倍受老百姓溺爱,世代相传,不知传了几代,演化出许多剧种。如苍山、郯城、临沂及苏北的徐州、邳州、新沂等地的柳琴戏,安徽蚌埠的泗州戏,菏泽的两夹弦,青岛胶州、潍坊的茂腔,以致湖南、湖北、安徽的花鼓戏,这片花鼓的自然区普及大江南北,简直有半个中国大。  
新中国成立后,苍山创作的民歌主要表现了翻身做主的劳动人民自在欢乐的快活,对理想和建立重生活的追求,以及纯真的爱情和生活习性等。详细地说:当家做主的劳动人民,积极消费,多打粮,援助社会主义建立,争取社会主义早完成,如“歌唱大消费”;以人伦道德为主线,提示人们以诚信为本,不要利令智昏,如:“背信弃义”……  
无论如何,苍山民歌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请求和愿望,具有激烈的理想性和战役性。它与神话、传说、故事、戏曲、说唱、平话、谚语、歌谣等,组成了一个完好的民间文学体系,在坦率、细腻、深切、漂亮、抒情之中,尽显百姓真情。苍山是名不虚传的民歌之乡。  
十一、兰陵民间艺术  
兰陵县的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历史长久。它是由手工匠人在极端粗陋的消费条件下制造的,是一种集体的、传统的艺术,显现了劳动人民鬼斧神工的艺术才智,凝结了非比寻常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审美价值。它和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歌等姊妹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生动逼真的皮影戏  
皮影艺术是剪纸工艺与戏曲艺术的严密分离,当地称为“影子戏”。皮影戏在我国来源很早,传说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经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制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映照在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影人,很像死去的李夫人,十分快乐,这可能就是我国皮影戏的雏形。清初时期,兰陵一带已开端盛行,赢得了人们的喜欢和欣赏。  
皮影戏最初是用素纸雕琢成形,后来采用羊皮或驴皮制造,先把皮子刮薄,雕出形象,再染色和罩油,然后经过灯光映照,在幕上映出皮影人的形象。皮影人普通高约一尺,身上有若干关节,用胡琴的琴弦绞连,接上三至五根的钢质细杆,扮演者在幕后支配。经过灯光投影,十分生动和逼真。音乐的伴奏和歌曲,也都是中央特征的民间声调。皮影雕镂精致,颜色鲜明,描写出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主要着重于夸大人物的眉、眼、鼻、嘴和胡须等。其纹样装饰,男性多用龙、虎、云和水等,女性多用花卉、云微风等。涂染用色有红、绿、黄、蓝、黑等,又分深浅层次,文武小生、旦角、白净及其他扮演白脸膛者,用透雕;黑头、红净和花脸等,则都用半透雕。由于是在平面的布幕上停止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而皮影人物大多为侧面外型。兰陵的仲村、贾庄、新兴等乡村至今还保存着这类戏班。传播的剧目有《西游记》、《八仙过海》和《三国故事》等。模具外型生动,刻绘漂亮,便于携带,适合活动性演出。  
精密雅洁的刺绣  
刺绣工艺在我县有丝绣、挑花、割花等方式,在枕头顶、鞋面、鞋垫、儿童帽、小兜兜等服装物品上,用五色丝线刺绣的各种图案,小巧剔透,富有神味。这些物品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了无限美妙的颜色,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良好的愿望和追求。每逢农贸集市,你若散步街头,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被那些美不胜收的刺绣工艺品所吸收:一对绣有鸳鸯戏水的枕头顶、一只手绣的五彩荷包会激起你纯真感情,一顶颜色鲜丽的儿童帽、一个嘴脸夸大的布老虎,或许又让你置身于童年的天真、欢乐之中……特别是那饶有幽默的虎头鞋,更是别具一格,引人瞩目。旧时,幼儿周岁或华诞,父母总要(或请人)替本人的孩子做双鞋,鞋头绣上一只虎头,俗称“虎头鞋”。虎为“百兽之王”,民间有穿虎头鞋壮胆、避邪的风俗,又有祝福孩儿长寿百岁的说法。虎头鞋非但做得讲究,而且“虎头”也是想象多变:有红丝绣的“龙头”,绿丝绣的“凤头”,黑丝绣的“猫头”,还有“狮子头”等。外型漂亮而生动,虽经变形夸大,却很逼真,颜色艳而不俗,绣图娟秀而有乡土风味。  
古朴素雅的民间印花布  
民间印花布这种工艺,在我县分蓝印和彩印,以蓝印传播最为普遍。蓝印花布是防染办法印制而成的。印花版过去采用油纸刻制,现大多改为塑料。用豆浆、石灰、蛋清等混合成为涂料,透过印版刷在白布上,晒干后再用靛蓝停止煮染。染出的布呈蓝底白花,古朴素雅,富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兰陵这类染坊较多,简直普及各乡镇,印染品各式纹样达数百种。长城村老艺人翁羽,祖传七代开染坊,现仍存印花版六十余块;卞庄镇驻地七十六岁的杨玉田保管多年的四块兜兜印花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专家们所赞扬。我县还有一些特地镂刻印花版的民间艺人,大仲村镇的王思凡刻制的印花版,刀法划一利落,纹样清爽细腻,屡次承当了上级工艺部门交给的刻制任务,具有较好的工艺程度。  
民间蓝印花布的图案构成既具有普通图案构造程式,又有其本身的特性。它多以圆点、短线和小块面组成,最为常见的是以七个小圆点组成图案,大众称它为“猫蹄花”。民间印花布的方式简约、明快、淳厚,富有装饰兴趣,有些酷似汉代画像石。印花艺人把不同方式、不同用处的印花版分别称为花布板、边版、角版和芯子版,印染时可依据需求,大小变化,调理运用,印出形形色色的花布、被面、褥面、门帘、包袱、兜兜等。  
印花布的题材多以梅、兰、竹、菊、牡丹、鸟、龙、凤、走兽等为主,并带有明显的谐音和美妙的寓意。如“富贵盘长”、“福寿双全”、“喜鹊闹梅”、“连(莲)年有余(鱼)”等,用来意味吉庆、安全和幸福。  
印花布的用处很广,它既有较普遍的运用价值,又有一定的审美装饰价值。作为盛行服装,它不只在中国服装史上留下了光芒的一页,而且,至今仍遭到不少大众的喜欢。仅从大仲村镇的两处染坊看,近三年来印染制加工蓝印花布数千尺,这些花布被当做展品、材料、留念品或礼品,简直普及祖国各省市。在一些大城市以至成了盛行的时装,惹起了服装行业的极大兴味和纺织工业的注重。  
栩栩如生的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在我县多以木、纸、布、泥土等为原料制成,以小郭村消费的泥玩具程度为代表。这个村有三百多户人家,简直家家都能做。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穷苦人家养家糊口的重要手腕。他们把本地产的黄泥,经屡次踩砸,泥模成型,晾干烘烧,加以彩绘,停止批量消费。小郭村的泥玩具历史长久,种类繁多,有些恰似出土的唐俑。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泥巴,经过民间艺人乖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戏人物、不祥的寿桃和令人喜欢的胖娃娃。  
小郭村的泥玩具,外部外型完好统一,夸大而又情真,简约而不粗鄙。其功夫主要在彩绘上。彩绘是在泥模的外形上先涂以白粉作底子,再依据需求涂以胶水调出的大红、桃红、翠绿、黄、紫等品色颜料,最后用墨来“提神”。颜色艳丽,比照生动,给人以热烈明快之感,充沛表现了我国彩绘艺术的特性。泥玩具的底部和背后大都显露泥土的实质,乍看似不经意,其实颇具匠心。泥土的赭石色作为红绿的中间色呈现,绮丽中见古朴,腾跃中显稳定,既起到了一种颜色的装饰效果,又突出了泥玩具的质感。泥玩具的背后或底部还大都装有芦哨,悄悄一吹就发出“呜呜”的声响,深受儿童们的欢送。有的卖者,用牛头泥哨还能吹出几个简单而又有节拍的音阶,“多来米、米来多、多来米来米来多”,真是饶有情味,用来招徕生意,可谓别具一格。泥玩具“抱花女”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为专家们赏识。李现志、李玉法父子制造的戏曲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张飞、赵云和童子骑牛,栩栩如生,成为不少珍藏家的藏品。  
五彩缤纷的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工艺品,简直触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乡镇较大的集市都有剪纸出卖。绰约多姿、争相斗艳的枕头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恋人们选购的鞋垫花,应有尽有。朵朵纸花,表达了人们极端丰厚的内心世界。在大仲村集市上,美术工作者们曾见到过一位农家巧妇,她手执剪刀,飞快铰动,干净的白纸上下飞舞,不一会儿,朵朵美丽的鞋花便呈如今人们的面前,并且边剪边唱:“鸡啄白菜狗撵鸡,小孩活到九十一。”招来一些女青年争相购置,局面非常生动感人。每当节日或婚庆嫁娶之际,更是剪纸艺人展现身手的好时机。在那唢呐声声,送嫁队伍招摇过市的时分,人们会发现,每一件嫁妆上都贴上了红色的剪纸纹样。脸盆上有,茶盘上有,镜子上有,连那入时的大立柜的玻璃上也贴上了大红喜字。  
提到剪纸,不能不特别提一下兰陵县的门笺艺术。每当新春佳节,兰陵县一带的城镇乡村的颜色显得格外绚丽。家家户户不只贴有春联,在门楣下还垂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的门笺。它顶风飘舞,火爆兴隆,和春联、门画交相辉映,与冰天雪地、颜色单调的自然环境构成激烈比照,给节日的新春添加了得意洋洋的繁华氛围。这是多么巧妙的表达情感的装饰方式,我们不能不对先辈们无限丰厚的想象力表示敬佩。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它有着长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中央特征,在我省集中盛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市。其外形如小幡,纹饰引人入胜。古代用幡胜表达人们意愿的习俗,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端把幡胜“元旦(即春节)悬于门首,为新岁凶兆”。清初,“元旦贴挂钱”,已与如今盛行的门笺类似。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一千多年的漫长道路。“过门钱”改称门笺,在我省始于1959年,由原省大众艺术馆副馆长叶又新同志命名。他把“过门钱”省去了个“过”字,又把“钱”字换成了“笺”字,二十多年来,已商定俗成。门笺在兰陵县主要在春节时张贴,其他地域也有在婚庆时张贴的。各地张贴的张数和大小也不尽相同。兰陵普通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其次第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红)、五蓝(或紫)”。构造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局部组成。  
门笺的装饰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膛子由花卉、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第二类,膛子由图案烘托着不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由于门笺悬挂门楣下,要接受一定牵拉,因而膛子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需像网络一样严密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构成了一种富有线条韵律装饰特性的艺术作风。  
兰陵门笺全部采用凿刻办法消费。由于产地不同,作风也各有所异。小岭作风比拟精密,西城前的比拟古朴,而长城和冯村两处又以挖补套色取胜。套色门笺,俗称换膛子,是把用五色纸刻的门笺图案拆开,重新搭配组合而成。这种套色办法,使得门笺这一方式愈加绚丽多姿,统一中富有变化,在原来的根底上又有了新的开展。门笺艺术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聪慧的结晶,现已成为剪纸艺术宝库中一枝绮丽的花朵。近些年来,不少美术工作者学习民间传统,创作了许多新门笺,热情地讴歌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指导,被称为是“带花的标语”。  
兰陵县门笺不只在山东省一些地域盛行,有的还远销江苏、河南、安徽及东北一些地域。上级文化和工艺部门对苍山门笺十分注重,屡次前来征集。工艺美术家叶又新同志在论文中称誉它“可与法国野兽派开创人马蒂斯创作的颜色剪纸相媲美”,给予很高的评价。  
十二、兰陵县饮食风俗  
变革开放之前,很多人家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穷困生活。假如遇自然灾祸,人们常常要用野菜、树皮、糠秕等蒸窝窝头填饱肚子。“高粱煎饼上把捧,糊饾汤子照人影”是当时穷苦人的生活写照。在当时的条件下,小麦煎饼、小米糊饾,只要少数富有家庭才干吃上。平常一日三餐,早餐有稀饭、点心、小菜、煎饼。中餐、晚餐考究有干有稀,饭菜相辅。冬季农闲时节一日二餐,饭菜并重。  
变革开放以后,稻麦等粮食产量逐年进步,小麦煎饼、馒头、大米饭为普通民众的主食。旧时农家菜肴以本人腌制的咸菜为主。每到秋后,用萝卜、白菜、辣疙瘩等加盐腌渍,次年清明前后煮制,称为黑咸菜。变革开放以后,菜肴以禽类、蛋类、肉类、鱼类、蔬菜为主。肉、鱼、鸡以熬、炒为主。蛋以炒为主,亦有腌、煮、变,等法。随着大棚菜技术的推行应用,兰陵一带新颖蔬菜四季不时,隆冬亦有新颖黄瓜、辣椒、芹菜等,大蒜、大葱、大姜为主要调味品。  
家中就餐时晚辈坐在上方,晚辈要先给晚辈端碗递饭,菜饭上齐后,要让晚辈或孩子先吃。列席红(结婚生孩子)白(丧葬)宴请时,要请辈份最长或年龄最长者坐首席,饮酒或夹菜要听首席号令,敬酒吃菜要有辞让。  
十三、礼仪习俗  
嫁娶:说亲、相亲、看家、见面礼、下柬子、过红、下福子、下聘礼、送日子、迎亲,填箱(封礼)、四色礼(男方送女方礼物,普通为肉、鱼、粉条、点心);拜天地、入洞房、闹房(闹新媳妇)、过对九(回门,又称长、短趟子)等。大客(kei)、小客(kei),结婚后要瞧客(kei)。  
丧礼:死人,少年叫夭、没,成年人叫走、老。老人死后典礼比拟复杂,有守棂、跪棚、泼汤、上香、三跪九叩、辞棂、行路祭、出棺、圆坟、五七、百日坟、周年等。(行礼、孝衣(帽),因接近长幼而有别,里面大有学问)  
喜庆:生孩子——出红子(男女有别,男箭、女弓)、送米糖、红鸡蛋(大小红之分)、过百日、抓周、祝寿等。  
迁居:“温锅”等。  
称谓  
亲属称谓——曾祖父(老爷爷、老太太),父亲(爹、爷、答、大、爸爸),母亲(娘、妈等)等等。  
社会称谓——年长的称大爷、爷们等,年龄相近的称三哥、兄弟,女的年长的称大娘,结婚的少妇叫大嫂,未婚姑娘叫大姐(识字班、花木兰)。  
十四、名人  
兰陵县有荀子、萧望之、匡衡、兰陵笑笑生、季文子、左丘明、鲍照、萧道成、何逊、王思玷、王鸿祯、王鼎钧、冉闵等名人。  
十五、地名由来  
为留念1933年中共指导的“苍山暴动”,取名苍山县。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予以批准;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同意并批复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2014年1月21日,重新更名为兰陵县。  
十六、兰陵县著名景点  
(一)中国知青村旅游区  
中国知青村旅游区位于兰陵县城西南部,依托“山东建立兵团三师独立营”和白家洼人民公社停止规划建立,一期占地130余亩,在兵团营部旧址根底上,对老场部院内建筑物修复加固。目前已建成中国知青馆、材料馆、陈列馆、知青故居、知青书屋、野营地体验等旅游项目,打造多元化旅游度假地。  
(二)兰陵县博物馆  
兰陵县博物馆位于县城顺河路西段,兰陵国度农业公园北门东侧,建筑面积18000平米,布展面积6000平米,总投资4000万元,与兰陵县历史文化展览馆兼并建立,设有汉画像石、大儒画廊、兰陵翰墨三个专题厅和兰有国香一个通史厅,包括远古、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等九大版块及一个暂时展厅,现有各类藏品10776件,展陈文物1200余件(套),历史文化展项100余处,藏品上至远古史前,下至民国各时期,有着典型的中央特征和较高的考古研讨价值。  
(三)小湖子遗址  
小湖子遗址位于苍山县南桥乡小湖子村,年代为新石器时期。  
1992年6月12日,小湖子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四)宝山前野生动物园  
宝山前野生动物园位于兰陵县西北车辋镇境内,东面毗连压油沟景色区,由山东顺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立,景辨别为四大片区:宝池乐活亲水区、宝山动物观光区、宝盘综合游乐区和宝山休闲生活区,总投资5亿元,占地近600公顷。  
宝山前野生动物园是在野生动物展现的根底上,涵盖了科研餐饮、休闲文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它集放养、圈养、笼养于一体,与周边的生态环境谐和开展,从而构成青山、绿水、动物、人群自然合一的高品位生态园区。  
园区内放养着142个种类、2000多头(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极端珍稀的白虎、黑虎等珍稀野生动物。  
猛兽区惊险刺激,有非洲狮、东北虎、花豹等,水禽湖里波光潋滟,成群的鸟禽嬉戏追逐;草食动物区里群兽徜徉,有梅花鹿、黇鹿、骆驼等。  
大型动物扮演场里有精彩的演出,气势恢宏,局面壮观。各种珍禽异兽在相应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中自在活动、生息繁衍。  
园区现有白鸽广场、小动物乐园、跑马场、鸵鸟苑、亚洲动物区、非洲动物区、灵长馆、猴山、孔雀苑、扮演场、猛兽互动区、禽鸣长廊、山顶游乐场、大型山地漂流、山顶餐厅等,充沛展现了放养动物栖息的自然野性及加强游客沉浸感受。  
游客可惬意地旅游园区,近间隔地和野生动物接近,体验人与动物共享自然调和相处的乐趣,让游客有返朴归真的逼真感受。  
(五)压油沟生态旅游区  
压油沟现代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由山东压油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立,方案总投资4.5亿元。该项目依托压油沟老村落及压油沟水库,占空中积约3000亩,域内种植板栗、核桃、山楂、花椒等各种果树花卉苗木2100余亩,经济林带1700多亩,荒山绿化率达95%。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环境漂亮,这里的民居依山傍水,参差有致,民风憨厚,民俗古典朴拙,乡土气息浓郁,是典型的北方古村落代表。该项目毗连临枣高速公路和206国道,紧靠兰陵县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占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该项目规划建立,遵照“维护为主,合理规划,适度开发”的准绳,以打造原生态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地为中心,分离压油沟村地理地貌及经济开展现状,依照历史开展沿革,力图以“时期穿越”为主线,真实再现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兰陵乡村山里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场景及对美妙将来的期盼,整体项目规划建立依照年代分为五个特征园区。  
在整体项目最北侧,应用自然构成的沟渠水系和蜿蜒坎坷的山势,打造四处梯式水流景观,丰厚旅游资源,更多地吸收游客。在卧龙桥上游区域以仿古为主基调,仿制具有北宋建筑作风的酒坊、茶坊、食店等,开设独具特征的孙二娘酒馆,搭建古戏台,陈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供传统中央戏曲、杂技、武术和茶艺扮演之用,力主复原北宋时期繁华繁华的兰陵乡村山里人生活现象。  
于北山山场南侧至2号桥区域,代表性的反映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生活。深化发掘人民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存,充沛应用旧有房屋,建立能包容多人就餐的人民公社大食堂,辅以“三面红旗”,“毛主席语录”等标志性摆设,伴有播放反动榜样戏等,营造特殊年代的生活气氛,勾起人们对过去那段艰辛斗争、热情-熄灭岁月的回想。开发传承酸浆豆腐宴、压油沟农家炒鸡等物美价廉的群众化中央特征小吃,满足人们饮食多样化需求。开掘土生土长的传统手工制造工艺,开展投资少,奏效快,能率领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具有鲜明农家特征的小作坊,如手工石磨煎饼坊、酿酒坊、酿醋坊、油坊、豆芽豆腐坊等,既能吸收村民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满足游客和周边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借助压油沟水库为依托,从侧面展示变革开放初期兰陵乡村社会经济开展情况。充沛应用山场、水域构成的自然优势,开发建立便当游客小憩的水岸人家、休闲酒吧、音乐茶座等。种植培育广袤的竹林,维护和扩展芦苇的生长空间,着力营造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乡村生活现象,以此为背景呈现兰陵乡村山里人,在党的变革开放政策召唤下,如沐春风,惬意生活,对美妙将来充溢无限神往的幸福光阴。同时,为广阔游客散步竹林、泛舟苇湖、追求绿色、回归自然发明静谧温馨的环境,完成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交融。在水库西侧小脉山场建立具有综合效劳功用的大酒店,集吃、住、休闲文娱为一体,辅以水上垂钓、滨水休闲运动等为游客提供多功用、全方位效劳。规划建立综合性展厅,展现传统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新型农业科技成果,其它如根雕盆景、红木家具、书画艺术等。同时开拓群众书画创作室,备有文房四宝,供游人酒酣耳热时挥毫泼墨,抒-怀。  
在进入压油沟景区主干道南段东侧的石墓子地、小方地域域,重点展现现代农业开展成果。拟对现有的简易蔬菜大棚停止改造晋级,建立抵御自然灾祸才能强,规范化、高质量的专业控温蔬果种植大棚,借助每年一度的兰陵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不时扩展种植范围,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努力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开拓生态种植园、采摘园、农家乐、农事体验等清爽自然、喜闻乐见的旅游项目,供广阔游客欣赏体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新颖美味蔬果食品需求,又能进步农业附加值。  
以上元村龙王塘水库和上元村山场为依托打造一处现代化农庄,描画将来农庄生活的蓝图,展示兰陵新乡村田园式生活画卷。该园区内有蜿蜒的流水穿过山场、草地,绿荫掩映的老宅,房前屋后的古树,牧场里三五成群静静吃草的牛羊,欧式作风的别墅、花园洋房、风车、秋千、跑马场等,还配有自助厨房、自助餐厅、咖啡屋等,尝美食、品美酒,为游客恣意生活、放飞心情、享用乐趣,发明自然天成、无限美妙的空间。  
压油沟村是山东省重点扶贫村,2015年入选国度旅游扶贫试点村,压油沟生态旅游项目列为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我们盘绕“精准扶贫”这个突出主题,充沛思索带动贫穷户脱贫致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等要素,做好项目带动文章,一对一的停止帮扶。目前,压油沟村常住人口265余人,已有64人被列为重点扶贫对象,我们本着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灵敏安顿就业的准绳,力争经过旅游产业开展,更多的吸收当地农民就业,更好地吸收旅游购物、餐饮文娱、交通效劳等综合消费,增加农民收入,让他们祖祖辈辈过上幸福生活。  
(六)萧氏文化园  
兰陵萧氏文化园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小仲村(原名萧冢村),在这里长眠的是西汉著名大臣,一代儒学宗师,萧望之。萧氏文化园主要由萧氏大宗祠、萧望之墓园、萧望之留念广场、萧何影视基地等四局部组成。  
该景区于2010年6月底开工建立,占地200亩,分三期停止施工建立,投资1600万元,历时16个月建成,主要建立了享殿、东西配殿、思堂、碑亭、御路等工程。萧氏文化园主要经过历史文化遗址遗存和建筑元素的圆满分离,以富有内涵的文字生动的诠释萧氏家族发明的丰功伟绩。萧氏文化园二期工程2014年5月8日举行奠基典礼,主要建立萧望之留念馆、萧望之留念广场、公祭台、太傅园牌坊、钟鼓楼等工程,估计投资1500余万元。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萧望之墓地是中华萧氏宗亲祭奠先祖之地,是传承萧氏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兰陵县依照“维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应用、增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既注重有效维护、夯实根底,又留意合理应用、传承开展,合理开发萧望之墓园,为兰陵文化旅游事业增光添彩。  
(七)庄坞永济桥  
庄坞永济桥,明代,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庄坞乡庄坞村西,庄坞河西村东南,东南、西北走向,逾越武河,原桥碑载:“庄坞永济桥建于明代,至万历四十六年,廷杨世人祖鍏蕃公重修。”桥长72米,宽3.8米,高2.2米,孔跨2.3米,占空中积275平方米,条状块石垒砌,因建筑时竖有六通碑,31个桥孔,俗称“六碑三十一孔桥”,主桥为平立桥式构造,西边桥头有两对精雕青色石狮子,卧立两侧,现只要东桥头有一石狮保管完好。庄坞永济桥,系本次调查新发现,以前未见发布和著录,对研讨古代石桥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八)金鼎御葬林  
金鼎御葬林,明代,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南横山村北。2011年12月月发布为临沂市第三批重点文保单位。墓地东西约100米,南北约80米,散布面积约9600平方米。王守正(1550--1615),兰陵县兰陵镇南横山村人,明万历17年(1589年)科举进士,官至四川守北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使右参议,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二十日卒于任上,享年66岁,死后万历皇帝为了旌表其功德,钦赐“金鼎御葬”。其墓为黄土堆积,呈圆锥状,周长12米,高2米。墓前现存石人一对,万历47年立墓碑一通,坐北朝南,王守正墓碑阳面镌楷书,“皇明顯考中憲大夫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参议府君显妣诰赠恭人杨氏杨氏之墓”正文32字,左侧楷书万历四十七年六字,圆首方座,青石质,高1.95米,宽0.80米,厚0.28米。王守正墓西有其父王思惠墓、四世祖王立墓冢、五世祖王通王享墓。现王守正墓经南横山王氏家族捐款修缮,蔚为壮观,此名人墓,以前未见著录和发布即本次调查新发现。目前,此墓为县境内尚存的明代名人墓,也是临沂市保管最好的明代名人墓之一。  
(九)南吴庄遗址  
南吴庄遗址位于兰陵县长城镇南吴庄村南约200米处,东约150米处为层山至二庙的乡镇公路,西约500米处为苍邳分洪道。遗址呈中间高周围低的缓丘状,东西、南北各约250米,散布面积约62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50米。地表采集的标本有旧石器时期晚期的火成岩打制的舌状器,龙山文化的夹砂黑陶罐残片,商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足,汉代的灰陶罐等。  
(十)王岭遗址  
王岭遗址位于兰陵县下村乡王岭村东北约50米,双河水库东岸,属坡地遗址,东西80米,南北100米,散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采集标本有石核、刮削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是兰陵县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的旧石器遗存。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