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兖州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0-05 09:5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兖州区地理位置概述  
兖州区,山东济宁市辖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西区别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隔泗河和孔子故里曲阜毗邻,介于北纬35°43′17″—35°43′17″,东经116°35′21″—116°45′01″之间。总面积5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兖州区共辖4个街道、6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兖州区常住人口为540662人。兖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为州、郡、府治所,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军事重镇、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  
二、兖州区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兖州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表演地方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8.6万册。全区有线电视用户7.8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  
三、兖州区名字由来  
兖(yǎn)州(古作“沇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兖州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兖州的“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  
四、兖州区民风民俗  
兖州有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法等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法,塑造了兖州先民遵守规范、敬畏权威、严谨认真、诚实淳朴的品行。还有,兖州在地缘上属于鲁文化区域,鲁文化也能够称为儒家文化,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个人的品行修养和道德提高,端信,正是这种风气和精神的概括。  
赶府门  
赶府门,在兖州就是赶庙会,也是农历大年初一直到正月十六。解放前后,兖州城里不设庙会,只赶府门,府门指的是明代知府府署、民国年间兖州县台衙门,门前有一片空地,好比当今的小广场,解放后改为县政府所在地,随后转交部队使用,部队走后又转为东方中学、实验小学。府门是兖州过年最热闹的地方,府门前,有卖多种小吃的,有卖多种玩具的,有卖针头线脑的,也有花船、龙灯、狮子、高跷等。  
五、柳下惠的传说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本姓展,名获,字禽,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的时候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随后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事迹】  
下惠尽管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论语》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尽管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识是说,自我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由于保持了做人的原则。假如一直保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被黜免的结果;假如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能够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国语》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怎么样措辞,才能够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假如做好小国的模范,小国假如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可以预防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无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明了批判。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我齐国在军压境,你们担心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担心呢,君子是不会担心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何。展喜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的始封国君太公曾一起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能互相残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假如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假如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判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却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地制订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才可以受到后人的祭祀;另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当加以祭祀。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晓得它为何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柳下惠推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而事实证实了他的推测是对的。这件事不仅解释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因素。  
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所以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间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可以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同样,所以不可以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什么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能够开门,我不可以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解释,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寒冷,突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着盖住她,一直到第二每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死后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则招收生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死后,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烈女传》)展禽故谥为“惠”。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爱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爱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评价】  
柳下惠挑选保持“直道而事人”,最终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减少自我的理想,尽管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传》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让柳下惠下台,列为臧氏执政的“三不仁”之一,表明责备。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看重,《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由于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忘记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感觉很愉快;他认为自我和所有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所以,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能够成为“百世之师”的。  
【柳姓始祖】  
据唐朝的《元和姓纂》记载:“周公孙鲁孝公子展,展孙无骇以王父之字为展氏,至展禽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于河东,河东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孙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后人鲁孝公有个儿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用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所以有了“展”姓;随后展禽以柳下为食邑,于是展禽的后人开始以“柳”为姓氏。柳氏在秦国兼并诸侯国之后则迁居到河东(今山西永济),然后从河东分散到其他地方。  
《元和姓纂》是根据当时存在的私家姓氏谱谍编撰而成的,可见在唐朝时柳姓族人就认为柳下惠是他们的得姓始祖。随后河东成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是河东人,所以人称“柳河东”。  
【年表】  
公元前720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时,火光入室,文鸟鼓励,禽生于鲁地。  
公元前715鲁隐公八年,禽六岁。其父鲁大夫司空无骇卒。  
公元前701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娶妻姜氏。  
公元前695鲁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岁。远行归,夜宿郭外。时天大寒,有一女子趋讬,恐其冻死,乃令坐于怀中,以衣覆之,至晓不乱。  
公元前694鲁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岁。仕鲁参末议。  
公元前693鲁庄公元年,禽二十八岁。仕鲁上大夫士师。一仕。  
公元前692鲁庄公二年,禽二十九岁。黜士师职。一黜。同年。生长子  
公元前691鲁庄公三年,禽三十岁。其母卒。  
公元前687鲁庄公七年,禽三十四岁。春三月,复用为士师。二仕。  
公元前685鲁庄公九年,禽三十六岁。黜士师职。二黜。  
公元前684鲁庄公十年,禽三十七岁。生次子。  
六、兖州花棍舞  
兖州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打发出沙沙声响,所以又名“沙拉叭子”。  
相传古时鲁南多灾,灾民沿街乞讨,惭愧难当,遂改求乞呼唤为“唱门儿”,并以“花棍”击节,发展而为“花棍舞”,边唱民歌边舞蹈,歌同多为家乡味十足的民歌内容。所以至今花棍舞伴奏音乐仍用《八仙庆寿》、《画扇面》、《绣花灯》等民歌曲调。  
花棍舞的风格,如同兖州人的性格,刚直豪爽,于凄怨忧郁中透出粗扩豪放。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节奏明快,跳跃性强,旋律时而委婉细腻,时而刚劲奔放,充分表现出鲁南人民在困苦人生道路上的倔强不屈、豁达向上的精神。  
七、兖州区丧葬习俗  
穿衣  
病人快要咽气(或咽气后),即由亲邻帮助穿送老衣。衣裳需要是双层夹衣和棉衣,扣子全用带子代替。咽气后,快要遗体放在堂屋当门的一张床上,俗称“上灵床”,意为寿终正寝。死者脸上盖“蒙脸纸”,双脚用苘束住,袖内放“打狗饼”。灵床前放一张桌子,其上放“长明灯”、“倒头饭”,大门旁放置“隐身草”。同时将内装纸钱并写有死者名字和住址的纸褡子烧掉。  
报丧  
人死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派人到各亲戚处报丧,俗称“送信”。女儿、女婿、姊妹等至亲,接到报丧后马上前去吊孝,通常亲朋则在下葬当天前去吊唁。  
戴孝  
老人去世,子女和近门晚辈要戴白帽,穿白大褂。儿子腰间要系一束茼,耳上系棉球,俗称“披麻戴孝”。根据和死者的关系远近,孝服有所不同。丈夫去世,妻子也要穿孝;妻子去世,丈夫则不穿孝。  
设灵棚  
人死后,棺木放在堂屋当门,两旁铺上麦秸,子女跪守东西两旁,谓之“守灵”。发丧时在堂屋门前搭一棚子,俗称“灵棚”。内置一桌,其上摆放祭品及灵牌或遗像。近支男人晚辈在棚内两厢跪棚。  
入殓  
先由子女给死者净面、梳理。棺底铺草木灰,然后将遗体放入棺内,谓之“入殓”,又称“成殓”。钉棺盖前,由死者老娘家的人(死者系女人则由娘家的人)验看,俗称“观殓”。钉棺盖时,由死者老娘家的人(死者系女人则由娘家的人)砸第一锤。俗称“引钉”。  
扎纸  
老人去世,子女要为其扎纸楼、纸人、纸牛、纸马、纸轿等,入葬后焚烧。吊唁。老人亡故,遗体安放3天,俗称“撂三天”;也有遗体安放7天的即“一七”发丧。正式吊唁在下葬前进行。亲友带着祭品、锡箔、丧幛、礼钱等前往吊唁,俗称“吊丧”。祭品有“三牲一案”(鸡、鱼、猪头);“三牲供”(鸡、鱼、肉);“腥供”(一块肉);“荤供”(油炸供品);“果供”(几样糕点),果供最重者为13样糕点,俗称“十三色”。丧幛为8尺左右的布料,其上挂以简单悼词,如“风范犹存”等;如死者系女人,悼词多为“驾归瑶池”等。吊唁活动由礼相大傧指挥,俗称“大执”。吊唁者分批进入灵棚向死者牌位或遗像行“三跪九叩”礼。祭奠时,守灵儿女嚎啕大哭,唢呐伴奏哀乐。  
宴客  
发丧之日,顾客到齐,祭奠完毕,便宴请顾客。俗称“喝豆腐汤”、“喝杂菜汤”或“吃酸馍馍”(有的地方举办葬礼后宴请宾客)。孝子依次到丧宴前叩头,谓之“安饭。”  
出殡  
宴客后,即发引:由长子或长子孙执幡率孝子在前,灵柩居中,通常由16人拱抬,徐徐前行,女孝子后来,男女孝子均执“哀棍”,在哀乐伴奏下嚎啕大哭。灵柩行至街心停放,棺前置一方桌,其上摆放祭品及死者牌位或遗像,亲友依次祭奠行“四拜礼”。谓之“路祭”。祭毕,灵起时,长子或长子孙由两人架着将面前陶盆摔碎,谓之“摔牢盆”。送葬途中,男孝子依次在前,女孝子及至亲将灵柩送至墓地,其他亲友停送。  
安葬  
灵柩抬至圹穴,孝子嚎哭,唢呐伴奏,棺木徐徐放入圹穴,放正后,上至亲墓祭。如死者系女人,还要征求娘家的意见是悬棺祭或落棺祭。祭毕,孝子将哀棍投入圹内并围圹穴走一圈,边走边撒土,以示掩埋,然后由忙丧的人埋葬,上筑坟头。  
入葬后,死者的儿媳抢先兜一兜土往家里跑,传说谁先跑到家里,日后会有福气。孝子到家后只哭三声,葬仪即告终止。  
谢执  
入葬后第二天,孝子要设宴款待大执客、男执、女执、大帐等为丧事操劳的人,俗称“谢执”。孝子见到人,不管辈分高低,都要磕头。俗语“孝子头,满街流”。如死者系女人,谢执的第二天,孝子要有带着礼品去看望老娘家的人。  
圆坟  
安葬后第三天,孝子要去坟地烧纸致哀,并将坟头筑大,俗称“圆坟”。七祭。安葬老人后,每逢七日要去坟地烧纸祭奠,直到第五个“七日”为止。当地有“七七”不烧纸,“八七”不上坟之说。当中“五七”较为盛大。百日还要举办一次最为盛大的祭奠。还有,还有“一七”不烧纸,“二七”不上坟的说法。  
周年  
死者安葬后一、二三周年,其子女和主要亲属去坟地烧纸祭奠。持服。老人去世,子孙要穿白鞋,扎白带,帽沿白边,留“百日头”,全家老幼不穿红着绿,3年之内不办喜事,过年不早起,不贴红对联,旧时持服3年,80年代已缩短1年。  
60年代,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原有坟头已被铲平。70年代,实行火化,棺材已被骨灰盒取代。盛行花圈,纸人纸马已不多见。90年代,旧俗抬头,扎纸之风曾一度盛行。  
八、兖州区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不可以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相当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天,回娘家的女儿需要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而且在娘家吃午饭,但需要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挑选这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平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吵。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由于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相当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经营业主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所以也不适合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拂晓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并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由于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累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制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居民爱好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期望科考状元高中。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假如这每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办隆重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很多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而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可以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许多,所以娘家不用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款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  
九、兖州区名人  
江公,经学家,史佚其名,是汉武帝时期的经学博士。  
陈汤,字子公。军事将领,被封为关内侯。  
储光羲,唐代著名诗人。进士,任过县尉一类小官。  
毕再遇,字德卿,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开禧二年(120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中,他任主将,被封左骁卫将军,武功大夫,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兼扬州、淮东安抚使。  
范淑泰(1503—1642),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24岁中举,次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吏科左给事中等职。  
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是清代著名的循吏和学者,其著作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诸领域,有《空山堂文集》9种101卷。  
牛梦英,字卓然,别字眉村。祖籍济宁。清代人,其上代牛黉明末做了鲁王女婿(俗称“郡马”),移家兖州城内钟楼街,后又于城南今牛家楼村建了别墅,成为“滋邑望族”。梦英少有文名,二十岁考秀才第一。  
王景禧(1867—1932),字燕泉,号石荪。光绪十六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著作有《金石释文》《知吾所好斋金石文史考》等各种。  
傅星伯,现代著名国画家、地方文化名人,傅星伯在兖州市家喻户晓,他的画派代表人作“鹰”成为人们最珍爱的艺术品。  
十、兖州区饮食习俗  
1、兖州壮馍:兖州壮馍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的特色小吃。兖州壮馍其“味”之香、其“劲”之足,非亲口品尝,难知味道,真是越嚼越香,越香越嚼,香在口里,美在心里。  
2、兖州馓子:馓子是兖州的城乡经常见到的一种面食小吃,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是许多兖州在外的游子最思念的家乡美味。  
3、兖州胡辣汤:在兖州的名产名吃中,首屈一指的要算胡辣汤了。兖州人爱喝胡辣汤,这种习惯,也不知沿袭了多少年,胡辣汤可说是“隔坛十里香,一闻就要醉”,胡辣汤味美、口辣、色清。  
4、兖州沫:上个世纪兖州沫膏惟刘氏一家独营,后虽有别家仿做,但因为原料不全或制法不当,较刘氏沫膏均显逊色,现在兖州做沫膏的也越来越少,这种传统小吃也快要失传。  
5、麦子煎饼:麦子煎饼是兖州的主食。传统做法是将麦子淘净泡透后,在石磨上磨成沫子,把沫子摊在烧热的鏊子上,通过抿、刮等工序,待煎饼黄而不糊的时候,揭下来,这种薄如纸的煎饼就做成了。煎饼做法有十几种,加上油、盐、葱花做成咸煎饼,加上芝麻做成芝麻煎饼,加上辣椒做好辣椒煎饼,加上豆腐鸡蛋做成菜煎饼,在工艺上改变一下,揭下来的煎饼放在鏊子上再烙一下,做成脆爽的酥煎饼。  
6、干饭锅:干饭锅是兖州的地方名吃,实际上做法和济宁的甏肉干饭类似,一碗干饭上面浇上一些五花肉炖成的菜,到兖州的朋友能够品尝一下。  
7、兖州大烧饼:兖州大烧饼是山东兖州的传统名吃,是外圈厚、内芯薄,中间抹糖浆粘芝麻,烤制起来,薄的内芯酥了,厚的外圈正好熟了,内芯吃起来香甜酥脆,外圈吃起来松软可口、脆软相同、相得益彰、脆的更脆、软的更软。  
十一、兖州区著名景点  
(一)兴隆文化园  
兖州“兴隆文化园”是以佛教文化资源为基础,集名寺、名塔、演艺、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文化产业重点园区。  
园区以现代手段,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思想为核心理念,环绕现代礼佛、佛文化游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与修心休闲等主题项目,整个园区被划分为西、东、南三大功效区,区别实现“文物展示、礼佛祈福”,“游乐体验、演艺演出”,“度假休闲、养心禅修”三大功效。西区“礼佛中心”涵盖高达118米灵光宝殿、静心园、观音园、兴隆塔、兴隆寺;东区“体验中心”8万平米室内大型佛文化主题公园,实现“由人到佛”的互动体验,室外“菩提剧场”上演实景演出“菩提东行”;南区“禅修中心”湿地景观氛围静谧,禅修、休闲,自在体验。  
兴隆文化园将成为中国首个实现佛文化“极致体验”的主题旅游景区,泰山问道、曲阜拜孔、兖州礼佛将成为山东省新的“儒、释、道”黄金旅游线。  
地址:山东·兖州滨河北路兴隆文化园  
(二)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景区  
兴隆庄煤矿坐落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孔孟之乡,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兴建的山东兴旺拓展训练中心是日前山东省设施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自然环境最优美、安全性最高的大型专业化基地。被山东省体育局、体育总会指定为山东省拓展训练基地和攀岩训练基地。到2006年底已培训学员20000余人,导致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受到广大学员的统一认可。中心还与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有广泛联系和紧密合作,能够进行学习型组织及相关治理理论培训。  
拓展训练科目:断桥、空中抓杠、越障背摔、绝壁、天梯、魔砖、缅甸桥、雷区取水、爬高空软梯、攀岩、集体走木鞋、过沼泽、平衡木、有轨电车、胜利逃生墙、孤岛求生、高空钢丝、定向越野、团队建设等100余项。  
(三)牛楼花海彩田景区  
牛楼花海彩田油菜花基地,座落于去往曲阜的崇文大道两边,座落于泗河特大桥的下方,占地约2000余亩,现已打导致以油菜花为主的各种花卉游园景观,成为鲁西南地区融“花海、彩田、湿地”为一体的特色景区,规划印象泗河、梦幻花境、阡陌人家、艺术大观、金色河谷、花海寻芳“一-带五核”六大主题景区。  
(四)顿丘游园景区  
顿丘游园景区座落于新驿镇漂亮乡村示范片区,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以民俗文化、农业生态开发为宗旨,集旅游休闲、民俗展览、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该景区是以新驿镇漂亮乡村建设工作为基础,创新“漂亮新驿•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的起到平原地区特色的漂亮乡村示范片区。顿丘游园漂亮乡村景区充分挖掘顿丘故城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了集古代历史文化展示、乡村民俗文化体验和群众休闲娱乐等多功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规划建设了顿丘文化区、民俗展示区、蚕艺馆、民俗驿站、形意武馆、休闲健身区等多个景观片区。构成了起到民俗文化特色、生态风貌完整、农家气息浓郁、田园风光秀美的漂亮乡村文化旅游走廊,让游客能够在游玩中感受乡村景色,体验民俗文化,回味乡愁记忆。  
地址: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  
(五)成长湾青少年独立世界  
济宁地区惟一一家特意服务于青少年的乐园,包括青少年各种服务项目,整体设计按照2/3比例打造的高仿真微缩青少年城市,拥有严密规划的街道设计、模拟社会规则活动场馆、真实有趣的体验道具。有医生、消防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等60各种社会角色,到场青少年能够自主挑选爱好的职业进行体验。  
地址:济宁市兖州区扬州路89号  
(六)孟里老家乡村旅游景区  
孟里老家乡村旅游景区座落于山东兖州,北依泰山、南临微山湖、西靠水泊梁山、东临孔子故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起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小孟镇孟里老家景区在2016年八月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漂亮乡村建设示范区,入选山东乡村旅游金光大道(精品线路),景区内的苏户采摘园被评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苏湖农家乐被评为山东省四星级好顾客家农家乐。孟里老家景区秉持“绿色、生态、田园、慢生活”的理念,明显采摘、垂钓、农家乐、种植体验等乡村旅游要素,配合慢骑、登高观光、科技体验等多色元素。每到假期和周末到景区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地址: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苏户村、梁家村  
(七)滨阳古驿乡村旅游景区  
滨阳古驿乡村旅游景区座落于新驿镇漂亮乡村示范片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以农业生态开发为宗旨,集旅游休闲、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该景区是以新驿镇漂亮乡村建设工作为基础,创新“漂亮新驿•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的起到平原地区特色的漂亮乡村示范片区。景区内整合了“漂亮宜居村庄”何村、“金牌农家乐”滨阳庄园等现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高吴桥文化、茶棚文化、驿站文化、顿丘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整片区规划、全镇域推进、全景点建设漂亮乡村,构成了生态风貌完整、农家气息浓郁、田园风光秀美的漂亮乡村文化旅游走廊,让游客能够在游玩中感受乡村景色,体验农家风味,回味乡愁记忆。景区在2015年济宁市组织的漂亮乡村建设现场观摩评比中,以第二名的成绩在济宁市15个县级漂亮乡村示范片区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济宁市级漂亮乡村示范片区,并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2015年度全市漂亮乡村建设先进市级示范区”称号。  
地址: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  
(八)渔夫农庄生态旅游区  
渔夫农庄生态旅游区座落于兴隆庄街道,是集四季花海观光旅游、城市近郊农业休闲、生态农业养殖等于一体的综合大型农业生态庄园。旅游区以古九州文化底蕴及江北生态湿地地貌为基础,保持生态优先,配置适合丰富的植物花海景观,结合水韵资源,规划建设花海参观、采摘、徽派课堂、有机农业体验四大板块,打造古九州生态、娱乐、观光的乡村休闲旅游风景区。  
地址: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  
(九)兖州市博物馆  
兖州市博物馆座落于市城区文化东路,从火车站广场乘汽车3分钟。市博物馆馆藏丰富,有自大汶口文化至明清历代文物3500多件,当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近百件。  
兴隆塔座落于市博物馆内。隋仁寿二年(602年)建,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重修,改为直阁间塔。塔为砖木结构,13层,高54米,为八角楼阁式空芯砖塔,砖叠涩檐,有简单斗拱。底7层塔体粗大,层与层设台阶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拾阶而上。上6层骤缩细小,构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设有石雕栏杆,扶栏远眺可尽览兖州风貌。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地震时上截被震倒,塔体裂缝多处。后经20余年修复。为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十)兴隆塔  
兴隆塔,座落于兖州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沿着塔内梯级能够攀登到第七层的平台上,抚石栏远眺,兖城风物尽收眼底。兴隆塔之始建在隋代开皇(589--600)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突然缩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兴隆塔现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建筑结构  
其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构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班,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塔内有题名碑记6块。  
历史  
旧时每年正月十六此处有庙会。文人骚客,商贾云集,多登塔揽胜,题诗赋文。明代宗藩朱当沔《登兴隆塔》诗云:“高临斗,峥嵘直倚天。铃声闻十里,鹤迹阅千年。舍利前朝化,心灯午夜然。我来登绝顶,举手挹云烟。”更有前人“高入白云,影落灵光;翠色独凝洙水,风声遥应岱峰”之语,“峥嵘塔与白云齐之感喟。俗传夏至日太阳初升,城西三十里的嵫阳山奎星楼其影绰绰可现,霞光蔚成兖州八景之一的“兴隆塔影”。宝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声,古庙松柏,仙人踏歌,灵光生辉,相映成趣,实为齐鲁一大景观。唐、宋、明、清历朝修葺,解放后修缮一新,供人游览赏景。登临其上,怀古察今,意融融,乐陶陶,令人心旷神怡,领会着古城文明神韵和现代化都市风光。  
名称由来  
现座落于市博物馆院内的兴隆塔,高54米,13层,因建于兴隆寺而得名,寺早已毁圯无痕而塔岿然独存。“屼峍高临斗,峥嵘直插天”(朱当沔);“峥嵘塔与白云齐,影落灵光古殿低”(仲宏道),都是描摹其巍然高耸之姿。“影落灵光”句是说傍晚时分塔的影子能够伸到东边三十里外的曲阜(曲阜有古鲁灵光殿遗址),这也是兴隆塔影之称的由来。  
修建时间  
沿塔中梯级能够登至七层平台,这里多少年来都是兖州城的制高点,抚栏远眺,一派苍茫,有人说能看到曲阜的大成殿,这在古代也许不是夸张之辞。明万历元年府志记此塔“隋开皇间建,高十三层,中虚,可登顶颠,有尉迟公修建年月。”清仲宏道诗中有“碧苔渐蚀开皇字”句,与府志所记正合。但《滋阳县志》却记此塔建于仁寿二年(602年)。张驭寰先生的文章(载《故宫博物馆院刊》)亦认因此塔建于仁寿二年,是当时全国第二批建的五十三座之一。张先生大概是未见以上记载,而是根据史籍记载的仁寿元年隋文帝曾令内史豫章王暕宣谕《隋国立舍利塔诏》一事的猜测。还有,《续高僧传》也记有兖州僧法性于仁寿初年诏送佛舍利于兖州普乐寺。普乐寺即随后的兴隆寺。当然,当时所建之塔多为木结构,极易损坏,其后多有重建和修葺。但既考其始建,还是应以所记最早的确切文献为根据。文献中记兴隆塔的修葺,有《寰宇访碑录》中的唐玄宗年间的《僧九定造像记》一石,上有修塔工匠的名字,如“大匠赵守忠,造浮屠匠苏则。”此石及府志所记开皇刻石都已不存,现在塔上最早的刻石是北宋嘉祐八年(1063)三月的一件题名。如“社人张元妻郭氏计家二十口”等。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兖州测绘此塔,在《中国建筑史》上著录云:“山东滋阳县兴隆寺塔,形制颇为奇特。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全塔简洁无赘饰,各层但叠涩出短檐而已。其塔身逐层递减,但最上六层则突然缩减,如以另一小塔置于未完塔上者,盖建至第七层而建筑费告罄,故将上六层缩小欤?塔之建造年代为宋嘉祐八年。”按梁先生断为建于嘉祐八年,显然是根据塔上题名。又,罗哲文著《中国古塔》,亦著录有此塔,云“按现有实物判断,塔应是宋代遗物”。  
塔上碑刻  
以上诸家按碑刻定为宋塔,但塔上又有清代碑刻多块,如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五年、三十九年、五十九年均有题刻,这些题刻多在五、六层上。据《中国地震目录》,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七月二十五日)有过一次以郯城、临沂为中心的大地震,康熙版《滋阳县志》载“震毁房屋,压死男妇多人,兴隆寺塔毁”,是塔毁后二十多年才开始修葺,至康熙末才竣工,前后历时差不多三十年之久,最终毕其功者即前文推荐过的兖州知府金一风。塔上还有许多近代人用锐器刻划的字迹,如“困兖人缪振国北平”;“平原县石信卿于民国十六年(1937)避倭乱于此留念”;“德昌县名西郡浦庄村中井清昭和十三年(1938)五月”;“香川县绫歌郡府中村永秀雄昭和十三年五月六日”等。当中后二者显系日本人。这些虽不是正式铭刻,但亦反映了当时的雪泥鸿爪,是日寇侵华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令人读了颇生沧桑之感。兴隆塔在兖州战役中略有毁坏,八十年代国家拨款重修,现在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塔下建有市博物馆。  
考古价值  
2008年,一伙盗贼挖地道潜入兴隆塔内,挖掘了兴隆塔地宫,-部分文物,并想偷运出国,后经海关查获。兴隆塔地宫就此公诸于世,因祸得福,发觉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家推荐,这一重大发觉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起到重要价值。  
据兖州市文物局推荐,兴隆塔座落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近日,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觉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推荐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因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