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荣成市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0-03 11:0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荣成市地理位置概述  
荣成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介于东经122°08’—122°42’、北纬36°45′—37°27′之间,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曲长达491.9公里;辖3个区、12个镇、10个街道,面积1526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荣成市常住人口714211人。早在新石器时代,荣成就有我们聚居。西汉始置不夜县,属东莱郡。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先后两次来荣筑桥立祠、观海祀日,汉武帝也曾前来拜日主。  
二、荣成市文化事业  
2020年,荣成市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77万册。博物馆1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院1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1处,省级14处,威海市级6处,荣成市级45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5个,威海地级非遗项目37个,荣成级非遗项目111个。  
2021年,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80万册。博物馆1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院1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1处,省级14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5个。  
三、秦始皇东巡传说  
秦始皇东巡的传说诞生于荣成市成山头区域。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长1.5华里,南北宽5华里,是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被誉为“亚细亚—太阳启升的地方”,又称“中国的好望角”。日前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自1997年由位于成山角下的西霞口村获得经营开发权以来,无论是景区建设、文化景点爱护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工作,都做出了踊跃奉献。  
成山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山东半岛沿海风景线的靓点。齐景公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至于琅邪。”文中的朝儛,指的就是成山头。在神祉崇拜的远古时期,成山头又被誉为日主神的居住地。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先后两次登临成山头,在成山头留下相当多历史古迹和遗址,如始皇东巡时的左驿道、秦代立石、射鲛台、祭坛遗址、望海台遗址等,先后出土了玉璜、玉圭、玉璧、铭文瓦当、踏步砖等文物,民间也所以流传许多相关秦始皇的精彩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秦始皇与立驾山、千军石、饮马池、成山棘子——倒勾变直勾、成山矮松、李斯碑、召石山、秦桥遗迹、秦始皇威贬屎壳螂、夫人山、成山庙里排座次、始皇羞见读书人等。这些漂亮的传说,成为荣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口口传的活态化传说,起到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有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非常对传承、研究古文化、秦文化有着重要的效果。这些传说也反映出胶东一带的地方文化、区域风俗、人文风貌等特点,在胶东沿海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表达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爱憎分明的思想品质。同时,这些民间传说作为人民群众的一种艺术制造,在民间文化交流、研究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然而,跟随时代的变迁,这种古老的传说,在传播途径与传承意识上受到冲击与冷落,亟需得到全面的爱护和传承。  
日前,我们已在荣成市范围内确定了一部分秦始皇东巡传说的传承人,确认了相关传承人的地位,在传承人方面做好爱护工作;已经整理、出版了《荣成传说》、《成山头大观》等书,为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成山头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已将相关传说的详细景、遗址进行了确认及有效爱护。  
四、赤山明神的传说  
威海赤山是赤山明神传说的发祥地,相关赤山明神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在荣成、文登、威海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乃至在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影响。  
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赤山明神威镇四海,法力无边,守护乡土,福佑大千,功德无量,乃华夏北方庇佑之神。“始皇并六国,于嬴政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东巡成山,以求长生不老之药。途大病,李斯遽祈明神,旋无恙。”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新罗(今韩国)“海上王”张保皋为发展海上贸易,在赤山建立了法华院,并保佑张保皋成就了海上大业。唐文宗开成三年(八三八年),东瀛天台宗三世座主圆仁(慈觉大师)随遣唐使赴唐求法数载,曾三赴赤山拜谒。归途中,于沧海屡遭劫难,幸明神显灵,方化险为夷,且保全经典数百卷。圆仁归国,遂以赤山明神为天台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后同门安惠秉承其遗愿,于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赤山禅院”。而后,赤山明神渐为东瀛等国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区域。至今,日本、韩国等寺院仍多供奉赤山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苍生。  
自唐朝以后赤山明神作为中国北方海上爱护神深受沿海渔民的供奉,赤山明神护国佑民的故事千百年来更是广为传颂,这些漂亮的传说,成为荣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赤山久远神话传说和中韩日三国文化,亟需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全面的爱护。  
五、荣成渔民号子  
荣成是渔业大市,有着几千年的渔业生产历史。勤劳勇敢的广大渔民在长期与大海、大风、大浪的抗争中,在繁重的生产实践里,接连不断制造出了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渔民号子。它作为渔民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古老歌谣和精神号令,在荣成沿海区域广泛流传。渔民号子既有鼓励情绪、调节精神的效果,又有指挥生产、协调动作、统一行动的功效。  
跟随时代不同,渔民号子接连不断发展和变化,由最初简单的音节、无调子的形式,逐一演变为有调式和唱词,且内容丰富的渔民号子。非常是在50—70年代,渔民号子最为兴旺,其音乐性、节奏性、有用性与生产劳动密切相连,构成了气势雄浑、喊唱交替的荣成渔民号子,并在渔民们的新老交替中一代代流传下来。  
荣成渔民号子,共分三大类型。  
第一类:拼命号子(也称生死号子)。用于海上遇到风暴、顶风逆流或者在遇险救急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类:自由号子(也称通常号子)。用于拉大船、蹬船、拉网时使用。第三类:抒情号子(也称欢乐号子)。多用于渔船收港的时候,其旋律优美,流畅欢快,带有显然的歌唱的风格和浪漫色彩。  
荣成渔民号子明显的特点:一是协调生产、鼓励情绪的有用性;二是形式内容的丰富性;三是喊唱交替、即兴发挥的灵便性;四是用于劳动生产的广泛性。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马力渔船取代了简陋的木帆船,先进的机械化作业代替了原始的人工捕捞生产,海上作业的人们已不再需要用渔民号子来协调操作,渔民号子慢慢退出渔业生产的历史舞台。而今会喊唱渔民号子的渔民已大多是70岁左右的老者,年轻人差不多不会喊唱,因而,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在慢慢消亡。  
六、荣成渔民开洋、谢洋节  
山东省荣成市院夼村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十分独特,每逢谷雨的节气,深海鱼虾便会遵循季节洄游的规律涌至院夼村南的黄海近海水域,当地所以流传着“鱼鸟不失信”、“谷雨百鱼上岸”的说法。院夼渔民将海上渔业生涯的平安和丰收寄予在东海龙王身上,特挑选谷雨日祭海,以表达虔诚之意,祈求龙王的庇佑。山东日照沿海一带的两城镇、石臼所、裴家村等沿海村镇自古即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当地传说农历六月十三是海龙王生日,届时渔民们聚集在龙王庙举办祭拜活动,同时安排来年的渔业生产。这种祭拜海神的习俗构成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渔民人舟平安、渔业丰收愿望的详细显现。  
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村的上网节又称“祭海”,是当地渔民的隆重节日。上网仪式在明代永乐年间初见规模,后逐一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活动,传承至今。周戈庄上网节活动多在每年谷雨前后举办,快要出海作业的村中渔民带着虔敬之心祭祀海神,以祈平安丰收。  
渔民开洋、谢洋节是传统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心理、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必要采取措施,爱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海洋民俗。  
七、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海草房民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从秦汉至宋金时代,它的制作技术有了进步,构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到元明清时代,成为繁荣发展阶段,奠定了荣成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础,成为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  
座落于荣成市港西镇的巍巍村,是海草房民居历史较远、保存较好、数量较大的海草房民居古村落,有着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制作工匠及苫匠,并代代传承至今。  
海草房民居制作整个过程有70多道工序,所有 采纳民间手工技术,不含所有机械成分。制作工匠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合称“四匠”,当中苫匠是最为重要。  
制作主要流程如下  
一、备好石头、黄泥、木料、海草、贝草等基本原料  
二、打地基、定门位、摆门枕石、垒墙体、安窗体、上房梁  
三、苫海草屋顶。  
1.做好理草、铡草、润草、和泥、扎脚手架等准备工作。  
2.做檐头。用海草和贝草按规定尺寸相间苫好、刹实,做出“三层檐”式样。  
3.苫房坡。苫匠侧坐屋顶,一层海草一层贝草由下向上苫,要求刹紧均匀、整齐划一,外软内实。需要手功、腿功、眼功三者协调一致,才可以完成一次苫草动作。  
4.封顶。通常屋顶需拔起1—2米高,中心要坚固结实,能顺雨水抗风,收顶后用草泥压住,使海草的胶质与草泥黏合在共同。  
5.淋水拍平、剪檐。把苫好的屋顶淋上水,从上到下用拍板理顺海草,拍平房坡,最终把房檐海草剪齐,整个房屋制作完成。  
海草房民居无论从外部的建筑风格及手法,还是到内部的结构和有用性,全部分别于现代全部民间建筑。它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及风土民情,对研究沿海民居的建筑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及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起到深厚的工艺价值、美学价值、民俗价值及利用开发的价值,这些都构成了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需要全社会爱护和认同。  
八、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是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的故称蠓子虾酱。蠓子虾生活在沿海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威海、荣成、烟台、青岛等沿海海域,当中在荣成市沿海镇村分布广泛,如虎山、成山、俚岛等乡镇,都有相应数量的蠓子虾海域。  
蠓子虾酱的生产工艺在战国时期构成雏形,在秦汉时期分出步骤并基本确立,到元明清时代蠓子虾酱制作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阶段。大清雍正年间荣成蠓子虾酱被登州知府作为地方特产贡奉朝廷,便被赐为宫内御品,从此蠓子虾酱经当地渔民精制后定期上贡,成为御膳中的一道美肴。据荣成县志记载“荣成县沿海有蠓虫虾,经海边唐家村唐氏夕永制作上贡,并传到他乡”。能够断定,当年登州知府上贡朝廷的蠓子虾酱由唐家村唐夕永制作,并因唐氏家族搬迁将此工艺传到其他乡镇而漫延开来。后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唐氏后人将传统蠓子虾酱进行工业化生产。现有的“金盛泉”蠓子虾酱制作工艺、食用方法正是从清朝中期被保留或承传下来的。  
“金盛泉”蠓子虾酱简洁配方,保持了蠓子虾酱的原汁原味。其制作工艺如下:  
第一步推虾:即用推网把浮到岸边的蠓子虾捞上来。推网,两根三、四米长的木棍,在三分之二处交叉。前三分之一处用蚊帐布为网,作成兜状。网的前沿置木棍顶端,同时与左右棍两端相连。后三分之一的交叉处,为推网人推网的发力处。推虾时,推网与腹部紧贴网后交叉处,用力前进。  
第二步洗虾:把网放在海水中约十至二十厘米,用穴网以打旋的方法搅动盛在网中的蠓子虾,让其飘起来并顺势飘进网的另一端,网内的蠓子虾漂完后,一手把住横木上举,网兜离水,另一手持小瓢,轻拍网衣,将虾集中在—起,用小瓢舀进别在腰间的袋子里。洗虾不可以用淡水,捞上来的蠓子虾也不可以接触淡水。  
第三步腌虾:将洗好的新鲜蠓子虾拌上20%至22%的粗海盐及0.2%的白酒,放入事先清洗干净并沥干水的坛罐或陶缸中,每日早晚要用木棍搅拌两次直到发酵结束,在入缸一星期时需要进行一次补盐,通常加入3-5%的精盐。蠓子虾自入缸后一年才可以完成发酵。  
第四步煮虾:将发酵好的蠓子虾酱放在可加热的夹层锅中煮沸,在沸锅后加入5%的酒精。  
第五步灌装:煮沸的虾酱在停止供热后即刻舀出装入已清洗并沥尽水份的包装瓶中,灌装数量以包装物标识要求为准。  
第六步杀菌:把灌装好的虾酱瓶放在杀菌锅中杀菌,杀菌时要操纵杀菌锅内的温度与压力。  
第七步是包装:将杀菌并存放两天后的蠓子虾酱擦试干净后贴上标签放入包装盒内,一盒滋味鲜美,口感纯正的蠓子虾酱就做好了。  
蠓子虾酱无论从捕捉方法还是到腌制工艺,全部分别于现代水产加工业的操作模式,它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及特殊饮食,对研究沿海市民的饮食文化、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及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九、荣成市清明习俗  
阴历三月初三。清明前夕,本有寒食节。据说是纪念介子推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吃冷饭,所以称为寒食。介子椎是山西人,冷食习俗便在山西传播开来。为表明虔诚,竟有断火一个月的,人多患病,严重影响生产和健康。曹操发觉后,严禁冷食,这样,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都在清明这天过。不过,荣成有些地方这天蒸“鸡头”,不摆鸡的翅膀和尾巴。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俗称“鬼节”,是三大冥节之首,与七月十五、月日合称三大冥节。荣成扫墓祭祖比较盛大。男主人端着香纸盘子,盘上除香纸尚有酒、菜,女主人则挎着供品篮子,子女们打着锨,来到祖坟后,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荣成讲究死者为大,对逝世的长辈,一跪三叩首;对死去的同辈,一跪一拜。男性们拜完,执锨为祖坟培土,以防夏季雨大漏水,谓给祖先修屋。而此时妇女们则伏坟痛哭,以示对先人的哀悼和怀念。清明扫墓都在午饭前,午饭则聚在长子家同食,以加深手足之情和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清明前后,风和日丽,桃红柳绿,阳气上升,既是郊游的好口子,又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每到这天,亲友结伴郊游,谓之踏青,民国年间,踏青在荣成教师、学生中非常盛行。青少年们便在未耕的春白地上放放风筝,互相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高,而姑娘小伙子则打秋千。荣成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拣根树权,拴上绳子,一人坐在秋千板上,—人在后面推,这种秋千安全平稳,是小孩和姑娘们玩的。第二种是踩秋千。两旁竖起高杆,顶部固定一横木,横木下拴秋千绳。打秋千时,手往后带,脚往前蹬,越蹬越高,非常危险、刺激。有的时候两人相向合踩,秋千飞起更高。当然,踩秋千除青年小伙莫属。第三种叫“悠打秋”。这种秋千,需架子,四周固定,中间立一竖木,顶端置十字横木,每根横木拴秋千绳。打秋千时,四人同上秋千,架内人力推动,靠离心力将四根秋千绳旋起。这种秋千危险异常,胆小者不敢一试。  
清明,对于妇女和青少年,尤显重要。这天,境内各地都捏面燕儿,是妇女们大显身手的时机。蒸面燕的含意是什么,无从查知。但有一点能够肯定,那就是迎接春季,迎接燕子重新归来。荣成沿海,清明这天必见对虾,数量虽少,每网仅仅有两二只,但却不空。同海上一样,清明这天,空中必能见到燕子。所以,荣成有句俗话叫“鱼鸟不失信”!对儿童们来说,清明是个求之不得的节闩。早年间,农民的花费靠小麦和花生,一年到头吃白面的次数很少,清明不仅能够吃白面饽饽,并且妈妈们给每个儿童都准备一个小斗儿。中午饭后,妈妈们分燕,每个小斗里先放一只大燕,叫“老母子”,然后放进同等数量的小燕儿。这些小斗归儿童们自我全部,自我保管,愿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大人们绝不干涉。有许多家把面燕穿起来,系在“格登棒棒”拼成的十字上,缀上五色布条吊在顶棚上,作为装饰品,风—吹,燕子晃动,似乎飞了起来,  
清明节的活动,除秋千、风筝消逝,其他都保留下来。非常自抗日战争胜利后,每到清明,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都组织群众祭扫烈士墓,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固定形式。  
十、荣成市结婚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至今,人们普遍把男婚女嫁当做人生大事,极为重视。王连镇峨石山清末举人姜海峰,写过—部《士庶婚礼考》,对古代士大夫阶级和一般白姓的婚礼,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婚媾乃人伦之始,合好两姓,上可事宗庙,下可纪后世,正是由于它关系到我们自我的发展,所以婚礼既繁琐又郑重。在古代的中国,不但士大夫通行六礼,即使一般百姓也要照“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进行,只是礼的繁简有些差异罢了。荣成位于边远,也在山东治下,但却一改“齐俗不亲迎”的做法,严格按照六礼办事,只是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  
“说亲”、“送柬”、“送表里”、“送闩子”等名称所代替,整个婚礼大体分三个阶段。  
提亲  
俗话说:“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仇。”过去男婚女嫁,大都偏早,女的超过十八岁不订婚或未结婚,不但女方自我,连她的父母也会受到人们的讥笑。男的超过二十未结婚,也会招致种种非议,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婚事。所以,当父母的生出儿童以后,便留心儿童的婚姻。民间农家结娃娃亲的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指腹为婚。提亲这个阶段,包括说媒、合婚、过小帖三部分,相当于古礼中的“纳彩”、“问名”。  
说媒俗称说亲。从前男婚女嫁,都是家长包办,通过媒人说合,将合两姓之好,所以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造婚姻关系,首先要遵从同姓不婚以及特殊规定(如关曹两姓不婚的社会习惯),然后考虑是不是门当户对、年龄般配等。说亲通常是男方主动,遣媒提亲,媒人在男女婚配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荣成乡间的媒人,都不以此为业。  
相反,人们把帮助别人缔结婚姻看做是“成人之美”,是行好事,行善事。这种人说媒实话实说,不遮不盖,做媒人只牵线搭桥,成与不成是两家当事人的事,跟媒人没有利害冲突:事成之后,男家或送套衣料,或送个猪头吃。境内较大的集镇就不同了,有特意以说亲为业的媒婆。这些人腿勤嘴勤脑瓜灵,“能把死人说活”。因为她们把说亲当做职业,平日广为交流,积蓄应婚男女的多种资料,如年龄、丑俊、品格、家庭状况等情况,不必主家交代就主动出击,为人牵线保媒,事成之后能够得到丰厚的谢礼。所以,这些人保媒大都心存欺瞒,添枝加叶,况得两家没有了主意,稀里糊涂地应下,往往导致不良后果。荣成民间谚语就有“当媒婆的两头瞒,不瞒成不了姻缘”。所以,古代把她们列入“六婆之列”。说成亲事后,她的任务也完成了,主家另请两位最好有功名的男人当大媒,因大媒名字写在帖上,所以,又称“红媒”,电就是书面语言的“蹇修”。说媒提亲这个过程,古代婚礼称之为“纳彩”。  
合婚通过媒人往返推荐、说明,男女两家都有缔结婚姻的愿望时,麻烦也就来了。首先是家长与子女间的矛盾,由于是父母之命,子女往往有自我的想法。儿子期望娶个俊媳妇,父亲往往骂道:“说媳妇是过日子,不是拿她当画贴。”“只要贤惠,莫看颜色。”儿子爱好高个儿,说什么“爹矬矬一个儿,娘矬矬一窝”,父亲反唇相讥:“高人不如矮人有智谋。”父子争执一番,仍然不可以签订婚约,需要请算命或阴阳先生合婚,也就是看看这门亲事是不是合乎要求。合婚的内容包括男女双方的生育、命、生辰八字相克还是相成。男女双方的生肖首先要求相对。合婚十二生肖的口诀是:  
白马怕青牛,羊鼠—旦休:  
蛇虎如刀锉,猪猴不到头。  
金鸡怕玉犬.兔龙泪交流。  
生肖相克,再好的条件也不可以成亲,也不用再合下去。假如生肖相合,再推双方的“命”是不是相合。所谓“命”,就是根据双方各自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属的天干地支为依据,构成按“五行”命名的“命”,即金木水火十命。按“五行”相生相克,看命是不是相合。命合,则“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否则,则“五行”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自然是好姻缘,但不可能都那么顺畅,这就要看相克所对应的“五行”,只要不是相克的如金克木,排除木命,换成火土亦可成婚。这就是“五行”中的相侮。即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侮虽不如生,但优于克。经过生肖、命的推算以后,还有最终一道关口,即生辰八字的冲与合。所以说,合婚是非常复杂的,通常要请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来推算。不过,也有一套口诀,假如没有这会口决,他们有的时候也会抓瞎。牛辰八字,讲究六合六冲,合则古,冲则凶。六合是:寅亥、卯戊、辰未、戌木、巳申、子丑。六冲是:寅申、卯酉、子戊、丑未、辰戌、己亥。生肖、命、生辰全部相合为人吉,二项相合为中吉。一项相合为小吉,全不相合则不成婚配。这在古婚礼中叫做“问名”、“卜吉”:  
过小帖又称“换庚帖’’或“传红帖”。经过合婚,生肖、命及生辰不相违者,即可签订婚约,这就是“过小帖”,也就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意图的书面协议,类似当今的“草签”,不可以算做正式文本。过小帖,首先,由男家请人用红纸写上求婚之意,并写清男方三代及其生辰八字,所以,又叫“红帖”、“庚帖”或“求婚帖”。女家接到投帖后,要写回帖,即“允帖”或“允婚帖”。亦要写清女方的生辰八字。过去,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帖上不可以由当事人具帖,需要以家长的名义具帖。有祖父的由祖父具帖,父丧由长兄具帖,父丧又无兄弟者由伯、叔具帖。也就是说具帖人论辈分,有辈高者不让低者;论血统近者不让远者。对长辈称大德望,平辈称大姻望,晚辈称大懿望;对长辈自称眷姻晚,平辈自称眷姻弟,晚辈自称眷姻爱。  
(父亲为子求婚)  
忝眷弟薰沐端拜  
启  
德望翁老兄先生大人阁下:  
不揣寒微,仰攀高门。  
伏承冰言,敬求  
金诺。  
并将小儿三代命名开列于后,恭呈  
钧鉴。  
三代讳  
曾祖XX、祖XX、父XX  
年庚命名  
学名xx行XX  
现年XX岁,生于XX年XX月XX日吉时  
长命富贵金玉满堂  
X年岁次XXX月X浣吉期  
假如女方允许,亦山其父代女回帖允亲。允帖的格式是:  
忝姻眷弟xxx薰沐端甫拜  
启  
大姻望翁亲家先生大人阁下:  
不弃葑菲,仰攀  
高弟愿籍鸿音,谨遵  
台命。  
遂将小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恭呈  
钧鉴。  
三代讳  
曾祖、祖、父  
现年岁,生于年月日吉时  
好合二姓,永偕百年。  
年岁次月日浣吉期  
男方“眷弟”而不加姻,“德望”而不加大,皆因求婚而尚未获准,所以不便贸然称“姻弟”。女方允婚当然可称亲家,眷弟上加“姻”。女只列年庚而不开命名,皆因藐视妇女所致,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妇女有氏而无名,因而不列命名。“过小帖”后对男家有约束力,男家通常不许悔婚;对女家约束力不大,女家能够进一步考察,如不满意,同意悔婚,社会上亦承认这种做法的合法性,俗称“羞男不羞女”。  
“过小帖”尽管属于“草签协议”,但其关系重大。它的重点在于年庚和行几,能够预防男女双方由媒人在年龄上弄虚作假,或者出现“姐妹易嫁”的现象。但民间有的时候图省事,和“送柬”合二为一,结果闹出许多笑话,也使喜事引出悲剧式的结果。崖头大町有家张姓人家兄弟三人,老大老二在家务农,老三在京城挑水,家道挺殷实的。所以被女家看中,托媒婆说亲。媒婆到男家直夸:“闺女长得好,聪慧、伶俐,不笑不说话儿,那张脸啊,粉嘟嘟的跟鸡蛋清似的。”男家听了当然高兴,便问媒婆:“闺女多大?”媒婆回说:“大不了一两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女方大两岁不算大,没“过小帖”就直接“送柬”。第二  
年,男家十九岁了,准备“送日子”结婚,结果发觉女孩才三岁。找媒婆,媒婆说:“俺说得清清晰楚,闺女大不了一两岁嘛。不是吃奶的儿童,脸能粉嘟嘟?”“送柬”以后不可以悔婚约,当闺女十六岁结婚时,新郎倌已经年满三十了。所以,“过小帖”是非常重要的,双方都能够进行考察,加深了解。  
订婚  
订婚,是男女婚姻进入实质性阶段,并通过“柬帖”加以固定和约束。男女双方再也不可以像孩童时期那样玩耍、嬉闹了,要学得规规矩矩。非常是女方被人视为“有了人家的人”了,婚前幸免随便出入,走路也要稳重,免得被人视为张狂。订婚也分三个过程,即“送柬”、“送表里”、“送日子”。  
送柬荣成通称送柬,也有叫“传启”的。送柬,是在过小帖之后,男女两家均无异意后进行的。柬帖分三部分,由外函、内函和名签组成。外函红色,形同信封,长约二十七厘米,宽约十五厘米,正面套印金色吉祥图案,如龙、凤、双喜等,所以,又称龙凤帖。龙帖供男方使用,印有蟠龙;凤帖供女方使用,印着一双飞风。男帖正中写“天作之合”,女帖正中书“文定厥祥”字样。内函与外函等长,宽为外函的四倍,按“M”形折叠成四页,右开中间两页之前页,书写五行。男方写:  
敬修  
赤笺;  
恭候  
金诺  
右启  
后页上方写冰人(亦称蹇修)的名字。所谓冰人,不是媒婆,而是另请的大媒,亦即红媒,由有功名或有影响的男人二人担任。写冰人的名字要并立整齐。下端落款。格式为:  
眷姻晚暨男姻婿  
顿首拜。  
名签写对方姓名,如对方高一辈则写“大德望翁亲家大人阁下”,将名签夹在内函“右启”落款中间,名签外露内函一些,装入外函。女方的柬帖同男方一样,只是中间八个字的写法不一样。男方征求意见,由女方答复。所以,女方通常写为:  
谨遵  
台命  
甫此  
复奉  
也有写:  
愿效  
秦晋  
永结  
百年  
下面落款同男方格式。  
柬帖每一行的总字数求双不求单,若出现单数可将姓氏去掉,只写名字,同时每行字要尽下不尽上,除非为尊重对方另开头起行的,通常都要尽下端,罗列整齐,如下面有余地,可将“拜”字最终一竖拉到底,还有,还需用“尘死病乐哀”五个字逐行逐字反复对比柬帖上的字,假如柬帖上的最末一字恰与“死”字相碰,则把“顿首拜”改写成“顿首百拜”。  
柬帖传递,荣成概属差人传启,亲翁之间、翁婿之间均不照面,通常是由媒婆和—位懂得种种礼仪的男人为代表,手捧柬匣,去对方家传启。柬帖放在柬匣内,并附上简单的订婚礼物。男方付给女方的礼物是:银手镯一对,耳环一对,红头绳八尺,银元两枚以上,但不可以出现单数。女家收下柬帖后,将自家的柬帖放进柬匣,并回赠男方礼帽一顶,鞋袜各一双,宽二寸长二尺擀好的面条坯两叠,毛笔一支,墨一锭,由去人带回。男家设简单宴席款待传启人及亲中长者,并由男家将女家附上的面坯切成宽面条煮食。自此,婚约即生效,并起到效力,如一方赖婚,另一方可持柬告诉。男女双方生死病残均无反悔。婚前如女方早亡,也需将尸体送给男家,由男方择地葬埋,待男方死后,再行起灵与夫并骨。若男方早亡,女方不得另适他人,俗称“望门寡”。达到婚龄后,由男方择下迎亲吉日,用一只公鸡,头戴红彩放在花轿之内,将女方娶回守节。这在古婚礼中属于“纳吉”,由此可见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送柬之后,男女双方都开始了婚前的准备。现代婚姻,虽不讲送柬,但这一关还是要过的,乡村说是“看地方”,即女方到男家实地考察。男方家长则备面条款待,女方留下喝面就表明允许,不喝面则婚事告吹,所以,俗称“喝面”。  
下聘礼荣成男女订婚以后,男家要向女家下两次聘礼,即俗称“送彩礼”和“送表里”,“送彩礼”与“送表里”的差异,在于“送表里”不需征求女家的意见,而“送彩礼”却需要征得女家的允许。假如女家不允许,不接受“彩礼”,那么,男家只能取消此次聘礼,改由“送表里”代替。  
“送彩礼”俗称“送年猪”。在婚前的一年或半年以内,男家差媒人问女家“吃不吃猪子”。女家需要根据自我的家景和家族亲朋的经济条件,决定吃与不吃。“吃猪子”是不可以白吃的,女家吃了猪子需要准备嫁妆。而不吃猪子能够只备被褥衣着等不陪送嫁妆。不过,这多是贫苦人家不得已为之。但凡有点能耐还是要吃猪子的。不吃猪子不陪送嫁妆,闺女出门子后往往被人瞧不起,说她来了个“光身人”,连点嫁妆都没有。而妯娌们感觉她占了男家的廉价 ,不但受到冷落,往往会所以导致家务纠纷。所以,在—般情况下,女家大都允许“吃猪子”,即允许送彩礼。  
“送彩礼”是非常盛大的。踏进腊月以后,男家选个吉口,宰杀一头大肥猪,去掉内脏,不剥皮,用滚水烫后煺净猪毛,整个肥猪通体洁白,然后用颜料染成红色,并在猪头上挂上红色彩绸,再附上四至八升小麦,大米一二升。小麦大米能够混算,以成双数。然后,用骡子或马驮着送到女家,女家只收不回。女家收到“彩礼”后,即卸下蹄头,将猪肉割成长条,分送家族近支及亲戚朋友。亲朋及本家收到肉后,都把准备好的贺仪送到女家,俗称“添箱钱”,从此,女家开始准备大件嫁妆,如箱子、柜子、桌子、椅子、杌凳、盆架、炕琴等木制家具。所以,这也是一种互助,多家帮一家打发闺女,他们的贺仪往往几倍于猪肉的价钱。  
“送彩礼”之所以挑选傍年靠节,并俗称“送年猪”或“拜年”,是过去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那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很苦,平常很少吃肉,仅仅有在年节时才吃一点。平常“送彩礼”,无疑增加了女方亲朋的负担。而傍年靠节“送年猪”,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届时,女家将肉分给亲戚朋友,省下他们办置年货的吃肉钱,把肉钱变成贺仪的一部分,皆大欢喜。凡送过彩礼的,通常不再单独“送表里”,而是将“送表里”合并到“送日子”那天共同进行。假如不送彩礼的,“表里’’得单独送,以符合古婚礼的“纳征”。需要解释的是,送彩礼所附的小麦和大米,既包括好口那天的耗费,也包括做嫁妆匠人的食需。至于“送表里”所附的小麦则为“归宁”时烙饼所需。当今的聘礼与过去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通常是金首饰,如戒指、项链等。即使在乡村,最少的也是一副金耳环;见面钱少则六百,多则上千。  
送日子境内叫“次期”,大概是占婚礼“请期”转音吧。送日子是双方最终敲定结婚的日期,所以男家要把女家缝制结婚穿用衣着、被褥等所需布料,一并送到女家,所以,又叫做“送表里”。送“表里”忌送成品、缎子等犯忌的物品,所有是各色布料。俗话说:“娶个媳妇百尺布,嫁个闺女不拘数。”同时把结婚的日子通知女家。  
送日子好送,关键在于“择好日”,或者叫“看好日”。由于挑选一个好日广是十分不容易的。“择好日”以女方为主,首先要选一个吉日,由媒人到女家讨取女方的生肖生辰八字。女家用红纸写上“坤命x相x月x日x时生人”。假如过小帖则不用讨坤命。男家根据女家的生肖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择定结婚的利月吉日,从生肖挑选行嫁月,即属鸡、兔的选正月和七月;属猴虎的选二月、八月;属蛇猪的选三月,九月;属龙、狗的选四月、十月;届牛、羊的选五月、十一月;属鼠、马的选六月和十二月。根据生肖,这几个月都是行嫁的利月。所以,行嫁口诀为:“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和狗,羊牛五十一,鼠马六十二,,”这只是按生肖挑选的利月,但要挑选一个吉日则更难。选女子日,首先要避开“阴将日”、“阳将日”和“阴阳俱将口”,只能挑选“不将日”。“阴将日”伤妇,“阳将日”伤夫,“阴阳俱将日”夫妇俱伤,在一个利月里,不将日仅仅有那么几天,能不可以合成婚嫁吉日还要看女方生辰八字能否符合属命、阴阳八卦和九官方位,亦即皇历上所标的“建满平收、除危定执、成开避破”十二字而定。这十二个字逐月逐日排定,其口诀是:“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避破不相当。”也就是说这十二个字中,仅仅有四个黄道吉日,两个通常的,其他六个皆不可用。即使费了很大周折,选出一个好日,还要看男方父母的年命。假如男方父母的年命遇上禁婚年,即使再好的吉日也只能作罢。如需要按此吉口行嫁则公婆需要回避,婚后三日不得见新娘始可破解。所以,真正挑选一个利年、利月、利日、利时的日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利月吉日选定之后,送亲迎亲及参加婚礼的杂役、禁忌、生肖和吉神的方位就容易定了。凡在申子辰年举办婚礼的,忌属蛇鸡牛的人参加;凡在亥卯未年举办婚礼的,忌属龙鼠猴的人参加,凡在巳酉丑年举办婚礼的,忌属虎马狗的人参加;凡在寅午戌年举办婚礼的,忌属猪羊兔的人参加。其口诀是:“辰子申忌蛇鸡牛,巳酉丑虎马狗,寅午戌猪兔羊,亥卯未龙鼠猴。另外,孕妇不可以参加婚礼,更不可以担任执事。这一切都择好之后,要根据阴阳先生的推算写出婚书,其内容和格式如下:  
谨遵坤命,挑选嫁娶期  
行嫁利月,择于本年x月x日,全吉;娶送男女顾客,忌相,大吉;上下轿,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安庐坐帐,宜用x屋x间;冠戴(即开脸上头),面向方迎福神,大吉;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XX年X月X日  
择定好日子就要下婚书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送日子。送日子由媒人和男家本家的人但排除男方的父亲和男方本人,连同“表里”及八十八斤小麦,八斤八两猪肉,共同送至女家。女家此次设家宴款待来人;媒人的责任已告完成,所以,女家趁此谢媒人。席上吃饺子。饺子熟了以后,首先打一笊篱倒在饭撑子上控净水,然后才能够捞出上桌。家宴结束后,女家要将捞在饭撑上的饺子包好,交来人带给男家,同时要回送八斤小麦,八两猪肉。男家收到饺子要摊开数数儿,假如饺子是单数,预示婚后先生男孩,假如是双数则预示婚后先生女孩。  
“送日子”以后,女方在家候婚,通常不再出门见外人,免得被人议论。  
结婚  
结婚是整个婚礼中最盛大的部分,又称“亲迎”。此前的一切工作,从说媒到订婚,都是为结婚做准备的。按古婚礼结婚就是“亲迎”,齐俗不亲迎;位于边远海隅之地的荣成,却反齐俗而一直 采纳“亲迎”之举,可见受古婚礼影响至深。  
送嫁妆吉日的头一天上午,女家便向男家送嫁妆。过去,荣成送嫁妆讲究人抬,两人抬一件,即使一把椅子也要两人抬。所以,“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嫁妆大都是红颜色,十分鲜明、显眼。因为“送嫁妆”走村串街,招人观看,女家尽可能把嫁妆办得风光。并且荣成是女家跟人送嫁妆,嫁妆办得不风光,娘家人脸上也不光彩。除抬嫁妆人之外,女家通常派一男一女押嫁妆,,过去,女方的嫁妆多是两铺两盖,一对方长枕,一对耳枕,一组箱柜,一张抽桌,两把椅子或两张板凳及脸盆等梳洗工具。现在不同,女方的嫁妆胜过男方的筹备。通常家庭,男方准备家具、床具及床上用品,女方的嫁妆有卧具及平常用品,凡是女方劳动需要的家电用具及家庭娱乐用具全由女方陪送。非常是沿海渔村,女方的嫁妆从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到电扇,从沙发到吹风机差不多无奇不有。  
在女家送嫁妆的同时,男家也在紧张地准备。早上起来起来,就要把庭院打扫干净,粉刷一新的洞房冉擦洗一遍,连彩纸糊好的地方也要掸掸灰尘,窗子贴上红纸剪好的窗花,墙上贴好“百子画”,一切都准备停当,单等嫁妆来到。嫁妆来到后,由男家指挥,将箱柜桌椅安放在预定位置,然后,由娘家押嫁妆的女人和男家不忌讳属相的“全和人”,即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子女、丈夫健在的女人来布置洞房,实际是铺炕。由于此前,男方已将洞房布置停当。铺炕之前,要开女方送嫁妆的箱子,以便取出被褥。此时,女家来人掏出钥匙打开锁,男方的大伯哥或“全和”的伯、叔,一手持擀面杖,一手拉开箱门,用擀面杖在衣物中搅一搅,赶走路上沾来的晦气和不祥之物。婆婆趁此将用红纸包好的银元塞进箱里,谓之压箱。这个风俗在少数村庄延续至今,破坏了喜庆气氛,影响了双方团结。铺好炕,叠好被,在褥子下面放上红枣、花生、栗子等,寓意“早生子”和“花花着生”,或者让小男孩在炕上打滚儿,以求早生贵子。  
男家要给抬嫁妆的人散赏钱,并留下同请来的轿夫共同吃饭。这顿饭通常比较简单,抬嫁妆的人吃完即回去,轿夫则等候新郎去女家迎娶。  
走轿或者叫迎亲。吃过午饭后,新郎装扮得焕然一新,身披红彩,有的还在礼帽两旁各插一朵金花。清时,同意此日头戴红缨秋帽,穿吉服,故称之为“小登科”。然后给族中长者行礼,有家庙者需到家庙叩拜列祖列宗,谓之告庙。下午两点左右,新郎乘轿起程,到女家迎娶,于古日吉时返回。假如路途很远,新郎可提前几天起程。女方起程,也可视路程远近决定,但中途不可以落轿,并且需要赶在吉口吉时到达夫家。所以,过去有钱人家说远亲,沿路每隔二三十里搭座轿棚,安排好轿夫。花轿到达一个轿棚后,等在轿棚中的轿夫抬轿就走,原来的轿夫可在棚中打尖歇息。乡村人家很少说远亲,大都是接近村庄,二十里地就算远的,所以,新郎通常都是在下午动身。过去,非常讲究选定的好日。好日已经选定,不论什么因素是绝对不可以更改的,如严冬大雪封路,需派专人扫雪开路;盛夏大雨倾盆,也需要冒雨而行;如中途有河阻拦,得派人护轿,以防不测,即使新郎偶染重病,或外出因道路所阻不可以按期到达.也不可以改变吉期,可选一童男代迎,俗称“压轿娶”,轿有两乘,—乘叫“雅轿”,一乘叫“花轿”。新郎乘雅轿.新娘乘花轿。两乘轿名称有别,但都是红缎花轿衣、金顶、飞檐、流苏下垂,上缀相当多金属片,亮晶晶的,闪闪发光,打扮得富丽堂皇,花枝招展。起程迎娶时,新郎口含红枣,乘坐花轿前往,寓意早生贵子,雅轿空着跟在花轿后面。有的地方也找小孩压轿,花轿轿顶上放着一面用红彩绸打上十字的筛子,前面插着三支箭和一面铜镜,用以避邪和破煞。在轿的前面,由男家请本家不犯属相的年轻人抬着食盒  
引路,否则轿夫即使晓得路怎样走,也找不到女家的门。食盒,红色、圆桶形,类似当今的汽油桶,分隔、木制,由二人抬着,用红长纸条封好。纸条上写:某年某门某日亲迎。盒内装着一方肉,俗称“离娘肉”,即在这块肉中间割一道口子,但不通到两头,到女家后由女家分割开来,一块用于吉日早饭包饺子供“上头”和款待宾客用。盒内还装有米、向,均用非常的纸斗盛着,用于“上头”使用。还有还有一条卷好的封条,上写某年某月某日吉封,待吉日使用。食盒架两侧各绑一只红纸封口的酒壶,内盛黄酒,用以喷洒新娘的衣物。  
假如是大户人家或富裕人家,作为前导的则是仪仗和乐队。仪仗人人都要披红结彩,沿途吹吹打打来到女家。到了女家大门口,文武乐器一齐上,谓之“三吹三打”。通常人家不兴此举,只由抬食盒的前导。到了女家,花轿门向喜神方位落定,男领客来到轿前,向新郎一揖到地,请新郎下轿。新郎拱手为礼出轿,也一揖到地,以示道谢与酬劳,,男领客伴新郎至客房拜见岳父后,上茶与点心,稍事歇息,为新郎打尖。然后,男领客伴新郎去女家宗庙拜祖,并叩拜族中老者。  
在新郎告庙拜祖的同时,女家则为新娘开脸。所谓开脸就是用五色线将新娘脸上的毫毛拔去。给新娘开脸的人,通常是新娘的子女双全的婶子、大娘,她嘴咬一根线头,左手扯住一根线头,右手撑开线圈并挽上“劲儿”,贴紧新娘的脸部一紧一松,便将毫毛拔去。开脸时,新娘坐在柳条笸箩里。笸箩里面放一把用红彩裹着的斧头,以示坐在“福”上开脸,又闲笸箩小漏水,取其福运常存之意。同时,新娘要照男方送口子规定的方向开脸。  
新郎到女家宗庙祭祖及叩拜族中长者回来后,仍回客房,稍事歇息即入席,女家亲属作陪。轿夫则在另一处设宴,女家须请人陪,并且一定要伺候好轿夫,使他们吃得中意,喝得中意,请他们多关照:新娘年纪小,身体素质差,求他们抬轿平稳些。假如招待不周,次日下轿,新娘非晕不可。所以,款待轿夫万万不可马虎,一定找一位乖巧伶俐的人当陪客,尽可能使他们中意。女家眷属则在屋同新娘共席,谓之“暖轿”。晚上,新娘举办辞娘礼,做妈妈叮嘱女子应注意的事项。  
迎娶真正的好日,是新郎正式娶回新娘的一天,这天早晨,男家要在住家、洞房及伺候顾客暂借的房屋大门张挂彩绸。彩绸中央簇一朵大花悬于大门正中,两头沿门框左右分开,再在两头再各簇一朵小花,用新的红筷别住,垂向前框下部。贴好门联。贴门联有的非常讲究,如洞房该贴什么,喜主的大门该贴什么,颇多讲究。但民家个讲究,凡是吉庆的词儿,贴哪里都行,如“今日洞房花烛夜,明朝金榜题名时”,“五彩云临门焕彩,七香车拥辔如琴”,“弯凤和呜吕百世,麒麟瑞叶(读“协”)庆千龄”。早饭后,参加婚礼的人们穿戴一新齐集男家,男家由陪客的将来客领到客房待茶,等候花轿的来到。  
女家早饭后,开始给新娘“上头”;上头之前,先用男家食盒的酒,隔着筛子喷洒新娘的衣着被褥等物,以期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上头其实就是古代称之的“行加笄礼”,只不过与婚礼共同举办罢了。笄是女性盘头时使用的簪子,加笄就是给出嫁的姑娘盘头,俗称上头,也就是把当姑娘时的发辫扯散,重新梳理,挽成发髻,插上簪和钗,戴好冠饰、花朵,然后更衣,换上新婚古服。全部这一些,都由父母、子女、夫妇双全的女傧相帮助完成。但女傧相绝对不可以由新娘的姨、嫂担任,即使条件再好也不行。俗话说:“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就是说姨、嫂若当傧相,日子将过得贫穷不顺利。新娘更好衣后,将—块方形、四角各缀两枚铜钱的红彩,俗称盖头,遮住新娘的头、颈、面部。此时,男领客即男傧相将新郎请入二堂。二堂已摆下八仙桌子,桌前放一凳。新郎进屋后,男领客请其坐在长凳左侧,然后男领客进屋将穿戴一新的新娘抱出,安坐在长凳右侧。此后,女傧相把十双新开封的红筷子递给新娘,新娘双臂交叉,两手各接五双撒向地面,寓意两头发得快。男领客拣起两双交给新郎,新郎区别插在左右腿带上。这时,男领客从桌上已备好的木盘中取来一碗饺子、一碗米饭端到新郎面前。新郎将水饺和米饭撒向地面一些,以示祭奠女家祖先。饺子和米饭,都是新郎走轿时用食盒带来的肉、面、大米做成的。新郎祭祖结束,男领客将剩下的饺子、米饭用新郎的手帕包好,交新郎带回,饺子留合卺后夫妻吃饭用,米饭待第三日煮粥用,然后请新郎登轿。  
新郎走出大门端坐在雅轿里。花轿的前轿杆从门框插进院里,门框两边要遮挡严实,不留所有缝隙,预防有人偷看犯了禁忌和生肖。轿内铺垫完毕,由男领客将新娘从里屋抱进轿内。新娘呢,全身穿戴非常整齐,惟脚上穿一双红软鞋,实际是用红布缝的套袜,以此向兄弟和亲朋表示,自我没沾娘家的一点。再将陪送的脸盆放进轿里,预防新娘晕轿。做完这一切再由女傧相检查一遍,看有无遗漏。新娘起码要带两三块手帕,以备路遇别人的花轿作礼物交换。一切无误后,掩紧轿帘,将轿顺出,由轿夫接过,轿头喊声“起轿”,两乘轿便颤悠悠地前进。前进的顺序是食盒在前,此时食盒换上某年某月某日吉封的红封条。雅轿居中,花轿次之,两位男陪客此时变成两位送客,护轿走在最终。食盒里,有女家视新郎走轿时带来的礼物,即米、面、肉月等,等量还回,惟酒用后,在酒瓶里各插一棵大葱,借葱之谐音,祝婚后日子过得富裕从容。假如日子犯白虎,则将肉片悬挂在花轿右边轿杆卜,以飨白虎,免得殃及新娘。  
过去,喜事大于丧事,如迎新吉日偶遇丧事,则暂不成殓,并移尸别处,待喜事完毕后再论丧事。行轿途中如遇官轿,官轿应偃旗息鼓,避让喜轿,官员亦应拱手为礼。如遇发丧之灵柩,谓之“见材”,视为大吉,预示新娘夫妇“白头到老”。假如喜轿与喜轿相遇,由送顾客报知新娘,新娘通过双方送顾客互赠礼物,婚后可当亲戚走动。如路过外祖、姑、姨等所住村庄,应临时歇轿,新娘到亲戚家拜客,受拜者应予压腰钱。沿路桥梁、井台、庙宇等,都应以花红遮避,以免冲犯神灵。通常家庭很难负担花红,改由男家在以上等处遍贴喜字避之。  
过去,送客的称为宾客,是女家安排到男家送亲的人,要双不要单,原是有功名的人担任,使男家不敢藐视女家。随后由新娘的近亲如伯、叔、兄、弟或舅舅担任,其主要任务是护轿,服侍新娘蓦地出现的不适并向男家订好“归宁”的日子,以便做好准备。至于大户人家行轿时,仍然以旗罗伞扇等仪仗及乐队为前导,吹吹打打伴轿前进。  
拜天地是婚礼中最重要、最盛大的组成部分。女家有送亲的宾客,男家就需要在参加婚礼的亲朋中,请德高望重或年长位尊的人担任迎亲客,他们都属于婚礼中的上宾。花轿来到之前,男家派一小孩到村头高处探望。看到花轿以后马上通知迎亲的人。迎亲客率男家亲属出村迎接,首先挽住马缰。送亲客见此连忙跳下马鞍,互道“恭喜”。迎亲客顺手将马缰交给男家晚辈,由其看管马匹。迎亲客伴送亲客在男家门前站定寒喧,待花轿进门后,则去客厅侍茶、入席。而花轿却在街心缓缓而行,谓之“压街”。此时无论是轿夫,还是乐队,都要卖弄精神,各显其能,将婚礼推向高潮。  
花轿来到男家大门口时,三声炮响或一挂鞭炮响声中,雅轿轿门面朝喜神所在方位落定,新郎走下轿来。此时花轿不可以落下,轿夫在原地踏步。新郎行到门前早有人将用红布包裹着的一把斧头、一千枚制钱搭在新郎背上踏进门里,这就叫做“资斧”进门。以此表示新郎已经成年,应当自我开拓新的生活途径,创家立业,发家致富。在踏进门槛前,事先安排好的人把两个烤得金黄的“莲子花儿’’并在共同,递到新郎嘴边,新郎至少得咬一口才可以进门,这叫“大妻恩爱,莲结并蒂”。新娘好像没有新郎那样幸运,不受一番折磨是不可以下轿的,  
烤拖拖也有叫“跨火盆”,新郎进院后.有男家二人接过花轿前杆,将轿杆插进门框里面,门框周围遮严,不留缝隙,以免被犯忌之人所窥。遮严后,解开轿帘,女傧相拿着糖和红枣塞进新娘门中,寓意夫妻生活甜蜜,早生子女,所以嘴里反复念叨:“吃个枣,一个小儿。”此时,顺轿的男家人将一盆燃烧的耕地犁上的旧拖拖,放在轿门前。烘烤新娘,俗称“烤拖拖”,也叫“烤性”,即熬磨新娘的性情,以免口后暴烈。另一男人,则将花轿顶上的筛子、箭、铜镜解下,放在房顶的阳坡上。至于烤到什么时候,要看吉时定在什么时间。古代所以称婚礼为昏礼,据姜海峰考证是把吉时安排在夜半时分,而现今荣成的吉时大都定在午时。一到午时,女傧相一左一右将新娘搀扶起来,跨过火盆,然后踏在轿前的红毡上。再将一根红线两端各拴一枚铜钱放在两只酒杯里,用食盒架的两瓶酒拔去葱,将酒斟进杯里,区别送给新郎和新娘。新郎和新娘各喝一口,再交给女傧相,女傧相将两杯剩酒兑在共同,又分成两杯,新郎和新娘冉各喝一口,谓之“喝同心酒”。红毡区别由两位喜童交替移动铺下,使新娘一直踏在红毡上。红毡四角各缀用红线束结的面蒸元宝两个、铜钱八枚,再用一条红彩绸由新郎、新娘各执一端,新郎在前旁行于毡外,新娘后行于红毡上。过门槛时,门槛上扣着一架马鞍,即所谓“即将来,鞍上去,将来家大业大”,直走到庭院正中。  
拜天地庭院正中早已摆好八仙桌作为香案,香案上摆好供品:两摞贴着红剪纸花的枣饽饽及烛台、香炉等,同时,摆放着香纸、酒杯等。新娘山两位女傧相搀扶,跟新郎行至香案前,面南,按男左女右站定。待吉时来到,新郎将“资斧”行李置于案上,然后焚香烧纸,烛火齐明。新郎上香三炷,酹酒三巡后,后退与新娘平行。新娘在女傧相搀扶下,与新郎共同向天地神位,行一拜三叩礼。起身后再—拜,礼成,感谢“天作之合”。随后有司仪参与,新郎新娘根据司仪司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大妻对拜,送入洞房。  
合卺俗称“吃入婚钟”。拜完天地以后,新娘仍由新郎用红绸牵着,踏着红毡,在两位女傧相搀扶下走向洞房。进入洞房后新娘要踏着横放一吊钱的马鞍子上炕,待新娘坐定,由新郎已婚的兄长,俗称大伯哥用秤杆儿将新娘盖头挑下,收好。所以用秤,盖因旧时秤十六个星为一斤,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星之数,渭之“吉星合到,大吉大利”。此时,新郎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新娘向着喜神或贵神的方位与新郎相向而坐。女傧相在新娘脸上象征性地搽点粉,谓之“添胭脂”。添完胭脂后开始吃合卺饭,也称“喝交杯酒”、“合婚酒”的。吃饭的筷子需要用新郎从女家带回的那两双。合卺饭,荣成民间有两种约定俗成,差不多都是:经营业主鱼一盘,谓之“相伴到老”;豆腐一盘,谓之富福有余;蜊子一盘,谓之早生贵子;陪菜一盘,黏糕一盘,谓之日子过得步步高;点心饽饽一盘,谓之子孙满堂;宽幅面汤两碗,谓之财宝川流不息,滚滚而来:吃完合卺饭后,新郎告退:吃合卺饭用的筷子,由女傧相交给新郎的兄长将新娘的盖头扔在正屋房顶上,筷子收好。待成婚第三大将盖头取下,和筷子卷在共同,以备将来盖新房时,挂在脊椽上为房神定位。  
坐帐俗称坐床。吃完合卺饭后,由女傧相服侍新娘更衣,将坐轿时穿的“表里红装”换下来,上鲜明的衣裙,并修面梳头,女傧相尽可能把炕铺软些,然后让新娘面向喜神或贵神坐定,这得视洞房而定。坐帐是新娘最难忍受的。吃罢早饭,直坐到夜半闹房结束,不吃不喝,不撤不拉,因此,在婚前的七天,女方就开始饿轿,对妇女身体的伤害是很严重的。闹房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节目。俗话说“进门三天无大小”,所以闹房变成了年轻人最爱好的节目。不过,荣成闹房比较文雅,也不称“闹”,而是叫“看媳妇”。过去,年轻人顶多说几句俏皮话,假如没人去看媳妇,解释这家的人缘不好,当公公婆婆的反到各家各户请人看媳妇。  
洞房里的灯要长明不熄。新郎新娘上床后,小叔小姑等在窗外听“悄悄话”。据说新婚第一夜,“娘说生女,爹说生儿,两人不说话,孩了是哑巴”。所以,新娘大都等新郎先说。新郎实在嘴紧,新娘能够捅一指头,再不然只好先说了,由于谁也不想生个哑巴。  
宴席结束后,送亲的宾客在迎亲的陪同下,来到男家堂屋向男家男女主人辞行,请多关照、指教新娘,说些客套话,并定下“归宁”’的日子,最终来到洞房再对新娘叮嘱几句:迎亲客伴送亲客走出村头,并将男家准备的礼物交给他们。送亲客牵马步行一段路后,再上马前行。  
婚后拜祖婚后第三天早晨,新娘结束坐帐,先给公婆及长辈叩头请安。请安后,婆婆交给她一把掏灰耙让其掏灰三次,每掏一次婆婆在旁边说赞语:“一掏金,二掏银,三掏骡马成群。”掏灰结束,梳洗一番,由女傧相伴同,一名少童在前手执红色毡垫,女傧扪端着木盘,上置酒具,到宗祠酹酒叩祭,谓之告庙拜祖,之后,再到族中长者家中叩拜。  
搬三日婚后第三天早饭,由男家原先约定的人家搬请,俗称“搬三日”或“吃三口”。新娘告庙祭祖回来后,稍事歇息,约的人家就来搬请。女傧相陪同新郎共同到约定人家赴宴。这是一种家宴.大都坐在炕上,除新郎外俱为女人,气氛非常宽松。当席过半酣时,女领客提示新郎新娘松松裤腰带。这时,新郎新娘放下酒杯、筷子,当真解松腰带。女傧相在旁赞道:“松松裤带,防荒又防债。”  
回门俗称站九,也称归宁。婚礼之日以后,男家要择日送新娘回门:俗话说:“待要走,逢六九:”所以通常选六或儿,新郎和新娘到女家回拜,行谢亲礼。清末民初新郎新娘坐軕子,随后有的坐籼子,有的骑牲门。骑牲口时新郎步行,新娘中途不得落脚,回门往返的时间,有的在当天,有的住一至二天,并且各有各的理儿,如“站七回八,两头一齐发”,这是在女家住一天;住两天,则“站—七回九,两头一齐有”。回门回来以后,要将从娘家带回的莲子花儿饼、包子、面耳朵、小饼等,分送邻舍亲友,谓之“分包袱”,俗称“分小饼”。受礼者不可以让包袱空着,要用钱、鸡蛋或小麦来压包袱。同时,新娘要向长辈赠送鞋帽、衣物,俗称“散针线”,让长辈品评自我巧拙,长辈要有回赠。此后,即按亲戚走动,婚礼方告结束。  
十一、荣成市丧葬习俗  
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终一件大事。人们总期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定,所以非常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尽力标榜自我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其实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丧  
过去,老人年满六十,能够以称为享寿。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由于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衣物只是备料,不用预先制作。棺木能够提前打就,架在空暇屋里,平常称做寿材。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达不到以上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而寿衣仅仅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暂时赶做,做时,不可以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缝线一端也不可以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人尚有棉帽和棉鞋。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丧  
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平常在自我家中亡故。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可能幸免在炕上咽气。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  
沐浴更衣当病人生命垂危之时,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临终前的沐浴吏衣,其实是为病人作最终一次整齐。死者为男人,平常由儿子女儿料理。沐浴更衣通常足给垂危之人洗脸、理发、洗手、洗脚、擦拭身体、修剪指甲、梳头等,然后给其穿上“送老的衣裳”。假如病人蓦地咽气,没来得及沐浴更衣就死在炕上,俗称“光着身子走了”,死者亲属会抱憾平生的。  
移床荣成习俗忌讳病人死在生前的炕上。所以,沐浴更衣后,将其移至正屋明间,或客屋、倒房暂时搭就的灵床上。搭灵床有规矩,不可以为所欲为。死者年龄大、子孙满堂,灵床可高些,用两条长凳平行罗列,架门板其上;年轻无子,灵床需要矮停,以土坯将门板垫起即可。灵床上铺送老褥子,摆送老枕头,然后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其他人两侧帮扶,将病人抬上灵床。头的位置,如按正房可头东脚西;按地脉走向,可头高脚低。移到灵床后,亲属日夜守候,时刻不得离开,使其度过弥留时刻,谓之“送终”,对病人则谓“挺丧”。病人临咽气时,守在身边的子女和亲属要含悲大声呼喊:“爹(妈)别走哇,别扔下我们不论!”直到咽气,谓之“叫魂”。  
病人断气后,使其仰卧,颏下塞以棉絮,并将用红纸包好的铜钱塞进死者嘴里,俗称“擎口”,以示含银而去,后人旺发。再将儿子或重孙的头发剪下,和在面里团成球,上插一棒,塞在死者手里,此谓“打狗饼”、“打狗棒”。据说人有三魂六魄,人死后六魄即散而三魂未散,一魂驻守尸身,二魂转世投胎,三魂西天朝佛。西天路途遥远,又多恶犬拦阻,需要用棒子驱逐,或用饼塞狗嘴。因饼子有头发,会塞住狗的嗓子,使它无法施威。灵床底下,要放一盏点亮的豆油灯,俗称“照尸灯”,防狗猫进入灵堂。一盆半生不熟的米饭,上撒掰碎的碎饽饽,俗称“倒头饭”,并用秤砣压住死者胸口,以免诈尸。  
告丧尸体临时安排停当后,首先要在大门上贴张白纸,通知村邻,家有丧事。然后制作丧幡,或称“招魂幡”,荣成俗称“挂挑信”。丧幡,过去用“毛太”纸,一裁两截,每截为一张,按死者的年龄,每岁一张,外加“天”一张,“地”一张,一并用半圆形纸凿凿为三节。第一、二节分两列,一列宽二寸许,一列宽寸,长等于纸宽,皆凿制钱印痕;第三节,成长方形,下方中间凿一方孔,用青麻搓成绳联结起来,用长竿挑起,按男左女右悬于门旁。其效果既用于招魂,亦用于告丧,以示周知。  
对道又称报丧。人死后,丧主需要马上差人会知亲友。报丧人多为子侄等晚辈,腋下夹着丧服去外村亲属报丧。如死者为女人,需要马上向其娘家报丧。见面后跪倒磕头,声言“某某于某时病亡”。娘家人得凶信后,马上赶去查看,看看是不是属于正常死亡,如允许入殓方能入殓,否则是不可以入殓的。过去,大户人家或书香门第多用讣文或讣告,平常人家则以口传。报丧人每到一家,需要吃点饭或点心,不得空口而归,否则对双方,特别对被通知人不利,日子会所以而败落。讣文的格式如下:  
显考某府君(女则写显妣某大君)享年某某岁,于本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女写内寝),泣于某月某日成服,即于是日治丧候唁,过时掩柩,忝在至戚,谨此讣  
闻  
款落到缌服以内:,  
灵奠  
从初丧事宜完毕到出殡为止,属于灵奠阶段,俗称停灵。大户人家于这一阶段开灵,停灵三日、五闩、七日甚至百日,平常百姓只停灵三日、这个阶段包括入殓、成服、破孝、吊唁、报庙、写主等部分。  
入殓死者遗体入棺称之为入殓。入殓的时间各地不一,荣成都在死后当天进行。灵堂即设于灵床处。入殓前,先在棺材底部撒层石灰或草木灰,铺一层谷秸,再铺上一层黄豆渣,忌用黑豆。这—切铺好后,将死者的遗体连褥子托起,放入棺内,并将被褥衣帽整理周全,周围塞以谷草,大户人家用灯草。塞实之后,将棺材盖虚掩,架在灵床处,撤下门板。灵柩前面悬挂幔帐,白布或白纸制作均可。帐前设香案、纸盆,祀奉死者灵牌(灵牌格式见后文)。死方如系少亡,又无子嗣,灵牌中间上端得注“亡男”、“亡女”、“亡媳”字样。灵牌供在香案正中,前设祭器如香炉、蜡台及祭馔等。供桌两旁分列手捧盆、巾、栉和酒、茶具等的纸扎童男童女。点燃的信香,横卧香炉之卜,等外甥吊唁时将其竖插于香炉之中,谓之“扶香”。如逢重丧口,需扎一小棺材置于死者棺下,以免灾祸。  
成服实际上就是俗话说的“戴孝”,即穿着孝衣。戴孝的类别与期限,以家族的亲属远近有所差异。中国古代的孝服分为五等,称为“五服”,至亲者所服称之为斩缞,是儿子、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为夫所服。所以称斩,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这种孝服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的,毛边,服三年。第二种是齐缞,次于斩缞,服期一年、五个月和三个月,即夫为妻、孙为祖服一年,重孙为曾祖服五月,玄孙为高祖服三月。大功又次之,期九个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为伯叔父等服之,又称为功服。小功,凡本宗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个月,鳃麻,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服期三个月,本宗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即使占礼规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内孝服均用白布制作。斩缞下边撕开,不剪、不缭、不缲,俗称毛边孝服,不钉纽扣,用毛带白布条系结,圆口无领。儿、儿媳、女儿、承重孙全着这种孝服,头上扎孝带,披发以青麻束之。儿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缝一圆筒状,高约一尺,上口均匀地折拢相当多小褶,缝死后再翻过来,下口向上绾边二寸,毛边,俗称抽顶孝帽。女用盖头布,即用长方形白布,从长边中对折,四角两组相对重合,折缝成轴,从对轴任意一端开始,沿长边缝一尺,即成尖顶盖头布,戴时尖角恰对“百合”。侄辈、孙辈、女婿、外甥等着孝服、束孝带,戴道冠式孝帽。不过,戴道冠式孝帽,根据亲疏关系,有光头戴与不光头戴之分。光头戴较近,孝帽直接戴到头上;不光头戴较疏,快要孝帽套在别的帽子上,再戴到头上;曾孙则戴两角孝帽,两角各缀一条红布条;玄孙所戴的两角孝帽不必白布,改用黄布缝制。男女着孝者均需用白布将鞋帮遮盖,俗称:“瞒鞋脸”。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瞒外,否则不得整瞒。瞒的长度随老人去世而增加。女性的鞋后跟嵌一块红布,然后瞒至红布处。其他戴孝者瞒鞋的长度随孝服的远近而递减。  
成服,得请礼宾司仪,孝子穿戴孝服孝帽,随礼客赞礼,行俯匐叩礼(俯,折腰跪;匐,以首及地),加梁冠(用纸糊带梁的帽子,梁上画白杠,孝子五道;侄、孙辈一道),束首(以青麻或稻草搓绳,绳卜拴罗底一块,长约四寸宽约寸许,遮盖眼睛,使其“目不斜视”,两边各缀棉球两个,以塞耳朵,使其“耳不旁听”),披麻衣(平常用长约三尺、宽约尺半的麻袋布将前半中间剪开,区别搭在左右前胸,后半披于后背,裹额(将扎头孝带由中间从前额围于脑后系结,剩余双股拖于背后),束腰(即用麻绳或草绳扎腰),执杖(俗称孝棒或哭丧棒,用高梁秸糊剪穗的白纸为之),撒履(将鞋后跟踏倒趿着),至此礼成。  
破孝是对主要参加丧礼的人,即五服以里的人,均需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当地俗称“撕孝帽子”。假如经济条件同意或大户人家,按全额分给,如服齐缞的,需要按齐缞用布分给全部服齐缞的人,但乡村平民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只给至亲如闺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给一顶“孝帽”,这就是“撕孝帽”的由来。其他服丧者全由自我操办筹借,好在齐缞以下均穿沿边衣着,借身白褂子即可,所以,乡村破孝比较简单。  
奔丧俗称“哭道”。凡死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孙女或者比较亲近的女晚辈得到凶信后,即来奔丧。奔丧接近村子时需且哭且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称哭道。也有说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在附近飘动,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所以,家中女眷平辈或晚辈听到哭声后,哭叫着急奔村外迎接。双方相逢时,相互单腿跪拜两次。然后,来者在前,迎者在后一同哭入灵堂。  
报庙人死之后,由长子或承重孙手捧香纸盘子,率领众子众孙一行到土地庙“报庙”。去时默不作声,同时—路举哀。其实,去时是同死者的灵魂共同去的;回时,土地爷将死者的灵魂给留下了,所以举哀。据说阎王爷管人生死,土地爷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见阎王前,先在土地庙羁押三天,报庙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庙里。所以,报庙之后,紧接着要给死者的鬼魂送汤水,以免鬼魂饿着。送汤水与报庙不同,报庙女眷不参加;送汤水男女眷属均需参加。首先要请一位同辈的长者为前导,一手提盛浆水的瓦罐,一手执木勺舀浆水沿途泼洒,飨野鬼游魂,全部眷属男前女后,一行跟随。行到半路,女眷停下,分跪于路旁哭祭,男眷随长者到土地庙前烧纸焚香,拜神致祭,谓之送汤水,也叫送纸,每日早中晚三次,持续三天。祭完后,男眷返回时,女眷站起与其同归。至家门,儿与儿媳按男左女右跪于门两侧,让其他孝眷进灵堂后,再起立进屋。“送纸”结束后,要烧倒头马或轿。过去,分三次进行,随后人们把报庙、送浆水、烧倒头马并在共同进行,即送完浆水接着就要烧倒头马。烧倒头马要头向城隍庙。过去,荣成属文登县地,城隍庙座落于西北方向。西北属乾、属阳,但因城隍所在,也只得向西北.烧前,要在地卜画‘圆圈,西北处断开留门。孝子哭喊:“爸爸呀,上马吧,一条西北是人道哇!”女人死者则坐轿.倒头马是用秫秆和纸扎的。  
此前,要写好路引和马引。路引揣在死者怀内,马引贴于马胸。路引格式为:  
灵宝大法司为发给路引事  
照得某省某县某都某里某村新亡人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寿终正寝,今为阴府,身秉白马一匹,上搭钱褡一个,内装金银钱物,路过关津隘,不得拦阻,如有违者,仰阴曹官按律治罪,重责不贷。实藏怀内。  
某年某月某日  
也有另一种写法:  
荣成县正堂某某(知县的姓)  
为发给路引事  
照得某省某县某都某里某村某某之父(或母),于某年某月某日寿终正寝(女用内寝,不是六十者寿终改疾丧),身骑白马一匹,财宝一楮,过关渡津,放行无阻。  
右谕周知,实揣怀内。  
灵宝大法司  
某年某月某日  
马引:  
灵宝大法司为发给马引事  
照得某省某县某都某里某村新亡人某某,今为阴府,身秉白马一匹,上有钱褡一个,内装金银财宝,马夫一名,不准远离,过关渡口,不得拦阻,如有违者,严惩不贷,  
特示勿违。实贴马胸。  
某年某月某日  
若死者为女人则坐轿,路引与男人大致相同,惟将“身秉白马一匹”改为“身乘彩轿一秉”,“马夫一名”改为“轿夫四名”,外加“厂环两名”。  
迎旌旌,亦称铭旌,用宽尺半至二尺,长丈许的红绸或红布做成。上书死者的官衔或功名、姓名字号、年龄等,皆竖行书写,先写死者所处的时代,其格式如下:  
皇清(或中华)邑生(或官衔)某公讳某,字某、号某、享寿某十有某,行几之铭旌。  
预先将旌陈于村外旌架上,设供桌,置香炉、蜡台和千枚制钱。迎旌前要请宾客,以备拜旌。迎旌时,进香燃烛,孝子行一拜叩礼,于前引导,安于旌棚,若无旌棚,可安放在明显部位或悬于堂棚正中。然后请宾客拜旌,行三拜九叩礼,孝子跪陪于旁。拜毕,孝子行俯匐大礼为宾客送行,谓之酬宾,通常行一拜二叩。而宾客在其二叩时辞谢,不受全礼,以示谦逊。宾客受礼时于左旁揖还。多数宾客约请拜旌时,可不应不酬,或只酬不迎。  
题主就是写神主碑。神主包括套、龛、碑三部分。套也称椟,罩在龛外,前面左右上方各刻一圆圈,左圈刻三(乾)代表男;右圈内刻三三(坤)代表女,称天地门。龛以细质木料制作,以能容下神主碑为度。龛内用木条隔成格儿,以亡者合葬人数而定,每格一碑。碑用栗子木制作,取其立子之意。高约七寸,厚不足一寸,分粉面、陷中、底座三部。粉面与陷中原为一整体,顶端呈半圆,在半圆向下寸许锯斜茬,然后竖着剖开,后扇与顶端相联,称为陷中,厚度约占三分之二。锯下的那扇顶部恰能镶陷中上部的斜槽,称之为粉面。底座高十许,宽二寸,长三寸,上部推成坡状,上凿深约二分恰与粉面、陷中之合的隼,将粉面、陷中插进。题主时,孝子将神主套、碑用木盘托着送到礼宾棚,行一拜四叩迎宾礼,将神主举过头顶,膝行至少三步,知客接过,递在礼宾案上。礼宾将陷中、粉面分开,先题粉面。此时,孝子退跪于阶下,谓之跪题。粉面正中写“显考府君某公讳某行某之神王”,女人则写“显妣太君讳某氏之神王”,左侧下端落奉祀人的名字。假如长子先去世,其他儿子不可以具名,要由承重孙奉祀,而写祖考(妣)。如孝子数人,只具长子名,名后可加等字,但承重孙名后不得加等字。陷中中央一行写死者姓名、年龄、行次等,并冠以时代,如“皇清”、“中华”等,右侧写死者生辰,左侧写死亡时间,左右两行均比中间低二至三字。字数要双不要单,要求同写灵牌一样。至于为何要写神王,是由于死者为大,通常没有功名的人不敢加上面一点。这“点”一点就贬王为主了,怕死者的鬼魂不饶,所以,只能写成神王。请礼宾先生是要具帖的,帖的称呼同婚帖相仿,惟内容和落款有差。如“孤子(丧父)泣叩或泣血叩”;母丧则写“哀子”,父母俱丧要写“孤哀子”了。如请题主的礼宾,其帖为:  
谨占某月某日,洁治豆觞,奉迓文旌  
籍重  
鸿题  
荣光宗佑,曷胜铭感。  
右启  
上  
大德望某某公某先生大人阁下  
孤哀子某某泣血稽颡  
豆是古代的高脚盘,觞是酒具,意思是准备好干净的酒菜,专等先生来到。写完后,孝子膝行捧主退归灵次,并一拜四叩酬宾,宾客通常只受半礼。凡请宾仪、点主、执事、僧道等均具帖,帖式与请宾题主之帖大同小异。  
吊祭亦称吊唁,俗称吊孝,是悼念死者的重要形式。荣成平常人家的丧期,从入殓到出殡,在家停棺的时间为三天。在这段时间里男不剃头,女不梳发,寝苫枕块,日夜守侍灵前,以尽孝道。一天三时,焚香烧纸,酹酒哭祭,即所谓“晨烧鸡鸣纸,晚焚夜辰香”。这三天,也就成为吊祭日,亲朋故旧,亲族邻里,携带香纸前来吊祭。荣成讲究死者为大,平辈吊祭也要磕头,大都一拜一叩,晚辈则一拜三叩。通常的吊祭者只送香纸,至亲或大户人家办丧,吊祭者不但备香纸,并且要送挽联、挽幛的。挽幛多用黑、白、蓝色布制作,宽等于幅宽,长七至八尺,上贴与底色相反的纸条,上写:  
某某翁某老先生大人千古。  
帖心可视男女、职业、威望等自由挑选。如“望重乡党”、“神归紫府”、“天阁修文”等。  
落款写某某敬挽。  
吊祭时,死者亲属要一旁陪叩。吊祭完毕,死者亲属趋前屈右膝跪拜亲友,谓之谢孝。至于大户人家无论发纸或吊祭,均由礼宾赞礼。其礼大体为:“孝子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跪”等反复,孝子根据赞礼者的指挥,或跪,或叩,或起。民初以前,起字用兴字代替,说兴就是起立。  
合棺亦称大殓。过去,考虑到病者可能假死复苏,入殓后均不合棺,将棺材天的隼和棺材帮的槽错开;虚掩着,棺材天与帮之间能有二寸的孔隙。第三天,死者复苏绝望,即行合棺。合棺前,移开棺盖,先由孝子焚香烧纸、酹酒叩拜之后,死者亲属依辈分、长幼为序,绕棺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假如不是本宗的年长者来瞻仰遗容,即使辈分很低,也要让在最前面,并由孝子搀扶瞻仰遗容,并揖送至门外。然后,将棺盖合隼,并用七根长钉(俗称子孙钉)将盖与帮铆紧。铆时,亲属高叫“某某,躲钉”,再将棺缝铆严,合棺礼毕。  
送盘川合棺以后,死者的鬼魂快要由土地庙起程,西行上路了。这时死者的亲属就得给死者送盘川,以供在路上花费。送盘川通常在第二天中午或傍晚进行由于要烧许多扎材,平常在旷地上或村头进行。过去送盘川,通常的人家至少也得给死者扎三间房和几个仆人、丫环。房屋门前金宝银锞、黄表纸钱,都需要用包袱包好,写好封批,以免其它鬼魂冒领。至于大户人家,送盘川的气势很大,楼台亭阁,无奇不有,即使房间也要扎三进、五进的。门前堆满金山银窖、聚宝盆、摇钱树,摆满牛猪、车轿、仆从、丫环,背后注有各自的名字。送盘先要祀庙,意思是给土地爷行贿,即在土地庙前给土地爷烧香上供,酹酒跪拜,祈求土地爷不要为难羁留鬼魂,好让他及早顺利地起程。做好土地爷的工作后,再烧盘川,祭送鬼魂起程西行。孝子及死者亲眷要三步一叩,向西送出二十几步后才可以返回,意思是把鬼魂送走了。  
出殡  
出殡是丧礼中最终也是最盛大的礼俗。正由于它是最终一道礼俗,人们不惜破费巨大的财富来出殡,甚至有因此而倾家荡产者。这种做法,固然是死者的哀荣,但更多的是生者的显耀。这种显耀,恰恰背离了“厚养薄葬”的原则,极不可取。与其死后厚葬,莫于生前厚养。荣成出殡包括圹祭、起灵、行灵、净寝、点主、掩柩、守归、安主、谢孝等部分。  
圹祭合棺、送盘川后当天下午就得到坟地祭圹。过去的坟地,都经过阴阳先生踏过,早挑选好,祖祖辈辈埋在一块坟地,所以,不用另请阴阳先生重新踏勘,只按预先按辈分留有的圹地开圹即可。但开圹前要先行圹祭。所谓圹祭,就是把写好的祭文,同祭奠的香纸共同焚化。圹祭的格式如下:  
谨以清酌珍馐之仪,哭奠于吾父(母)墓道之前,呜呼!云山漠漠,松柏苍苍,牛眠得地,马鬣呈样,神鬼呵护,鼯鼠遁藏,吾父(母)葬此,既吉且康。兹值安葬,敬陈酒浆,神其有知,来格来尝。哀哉尚飨。  
如逢寒冬,土地封冻,圹祭后要找人烧柴化冻,以免耽误卜葬吉日。其它季节,圹祭后即于早上起来差人开圹。开圹时,孝子亲临圹地,焚香烧纸,然后将一个鸡蛋在镢刃卜磕碎,先刨三镢,再由他人挖掘。打好圹后,不得离人,谓之“看圹”。早饭后,由死者亲属代孝子铺圹:在打好的圹底,等距放上制钱十枚,宽四边六。四角各放一包垫棺糕、一包引子麸,寓意子孙发达。圹旁留一洞,男圹在右,女扩在左;夫妻俱丧者,中间接墙内要置灯台、酒具、茶具等;如系新圹,得置压圹酒。  
起灵起灵是出殡最盛大的活动。起灵前要开灵,原先灵前设有香案和幔帐,开灵就是把这些东西都撤去,以便让抬棺人能够方便抬起灵柩。过去,有钱的大户人家都请“烦客”,即包办丧事的人操办,一切均由礼记先生司礼指挥,吹吹打打,煞是郑重。平常老百姓,大多只请点主,余者皆请村里懂礼俗的人担任。开灵时,孝子、女眷每人怀揣两个莲子花儿。孝子首先盥洗,上香,行一叩礼;再献酒,分初献、亚献和三献,行三叩礼。也有分三献,每献一次行一叩礼。同时,陈馔,读祭文,献酒后,全部孝眷皆跪于阶下,听礼宾读祭文。祭毕,献酒,将灵堂门关闭,谓之“合门”,再献、焚香、撤馔,同时撤去香案、幔帐,柩前只留香纸盆,再将灵堂门升启,孝子酹酒一樽,一拜四叫,端起香纸盆子。此时,有人将灵堂门左边。只盛水的碗一刀砍碎,谓之斩丧,即斩断死者与生者的尘缘。司礼人同时喊道:“今日良辰吉口,斩丧大吉。孝子举哀!”死者亲眷放声大哭,于是抬棺人拥人灵堂,以手抬棺。灵柩抬起后,每道门均需用拆开四角的席子,护住左右门框,谓之护门,以防死者抓住门框不肯离开家门,此时,孝长子将孝棍交他子,端孝盆为前导,当出街门时,用—筐豆腐或一盘发糕,从棺材顶上由外向里擦过递到家里,预示后人过得高,发得快。同时,将棺下的米饭、碎饽饽从棺上由里向外推过,置于街旁小桌上,待灵柩出门后,供孩童争食,俗谓过灵饭。灵柩出门后,即放在彩架上,再罩上罩衣。在荣成,这种罩衣非常讲究,红绸或红缎,金顶飞檐,镶金龙彩凤,祥云瑞草,四角各置金色龙头,含珠、红须,非常华丽。罩好棺后,杠夫就位,荣成俗称抬老杠。司仪高喊一声:“起!”孝子把香纸盆子摔碎,谓之摔老盆。据说香纸盆子是死者的锅,需要摔得粉碎,死者才可以带到阴间使用。所以,预先  
都把石头找好,做到一摔就碎。  
净寝俗称扫炕,灵柩出门以后,丧主预先请好的扫炕人,用—把新笤帚将死者生前睡过的炕,彻底清扫一遍。扫炕人多清贫穷寡孤老人担任。炕扫干净后,将扫起的尘土杂物及死者生前用过的枕头糠倒出,一并撮到簸箕里,送到村头连同笤帚共同烧掉,以示死者的病患已清除干净,故称“净寝”。  
行灵亦称迁柩。大户人家迁柩就道十分盛大,送葬的队伍有一定的顺序。走在最前边是开路神,俗称打路鬼。打路鬼手中执鞭,安装在一辆五轮转盘车上,一人拖拽,车轮转动,带动转盘向反时针旋转,钢鞭来回悠打。开路神之后,依次是方相、仪仗队(包括香幡、诵经僧道、铭旌、祭帐、挽联等)、乐队、祭馔亭、神主亭、乐队。接着是男孝眷,儿子皆拉丧棒走在男孝眷前面;再是灵舆;女孝眷走最终,出村即停。其他亲属除女婿、孙女婿、外甥需送至茔地外,其他参加葬礼的顾客,送至村外即可辞去。迁柩就道时,死者亲朋故旧可设路祭,可设茶奠,亦可设饭奠。除献茶献食外,还具香、烛、纸、箔四礼,设祭者行四叩礼,或三拜九叩礼。孝子均需陪祭还谢。逢沟过河,孝子得跪下呼叫,提醒死者注意过沟过坎,以免受阻。平常百姓则比较简单,一人擎幡引路,—人夹香纸盘子,一人提浆水罐子行在纸幡之后,不时向路旁撒纸钱,洒浆水,谓之路钱,预防野鬼游魂阻拦。孝子于拖孝棒带领送葬人伴灵柩送往茔地。  
点主灵柩抵达茔地圹前落停,撤去罩衣,准备下葬。此时,茔地专设棚帐,或简单地安放桌椅,点主官稳坐桌后。点主,需要请大宾来点。荣成点主的,多是前清的单人、贡生。过去,点主官要请两位,即文点武祭,武的也要求请有功名的人担任祭山。通常人家请不起,多由文点兼任。点主时,孝子行迎宾礼,托起摆好神主碑的木盘,膝行于棚外或桌前,将神主举过头顶,知事接过,在桌上摆好。点主官将粉面、陷中的“王”字上面,用朱笔点一红点,再在粉面与两侧接缝处圈好左右两耳。由于把人家给贬了,点主官下堂,朝神主一揖致歉。孝子跪向点主官献帛,答谢后手捧神主返归原位。点主官贬王为主,遂向神主行四叩礼辞灵,读罢祭文,乘轿而去。武祭所用之文为:  
祀土生某某,今为某某之父(母)归窀,虔告于本山府之神前,曰:  
窆前宅兆,奠厥基亘。  
神其保佑,俾无后艰。  
子孙永昌,亿斯万年。  
仅以清酌,珍馐,香楮之信,祗存于神尚飨。  
掩柩俗谓下葬。文点武祭之后,在圹墙正中偏上留的灯窝处,点上常明灯。圹底中段两端各筑一土坎,中间安放一只面鸡,当武祭跪读祭山之文后,孝子行四叩礼,到老坟前祭祖,通知祖先又有儿孙进山,将灵柩移人墓穴,撒下五谷一撮。然后将旌铭、幡置于棺上,冉用席子将棺顶遮严。这时孝子围圹一星期,边哭边用手抓泥撒向棺顶,然后众人用锨土筑坟。孝子不抓土,别人不得动土,动土埋人有罪。孝棒插于坟头。坟堆盖实后,在孝眷的哭祭声中,将扎材一火焚烧。死者如系女人,扎材中不可与缺的是“老黄牛”。据说妇女生产,血冲日月星三光有罪,罚下阴间喝污水赎罪,所以,以黄牛代之。黄牛大都为女儿出钱扎制。孝子率众孝眷酹酒一樽,一拜四叩,此谓坟奠。  
守归送葬的孝眷从茔地礼成归来,孝长子手捧神主,至门时,不可以空口进家,需要在门外吃一个饺子或一块豆腐,寓意后人丰衣足食,此谓吃回灵饭。孝长子进门时,将预先准备好的钱褡子,内放斧子一把搭在他肩上,然后进门,以示已在墓前守孝三载。进门后,将神主请于堂上,行三拜几叩礼,谓之“安主”。安主后,孝子更衣,去梁冠、麻衣,绾鬑(即  
将扎头布同头发一并绾于头上)、纳履(提上鞋)。更衣后,孝子。人庐守主至圆坟。  
防归下葬的当天晚上,为防死者阴魂门来,丧主抓两把小米放在锅盖上。若阴魂归来,按律需将小米逐粒数遍方能得进。因小米粒多,数而费时,不等数完鸡叫啼明,阴魂不敢停,只得弃之逃离。  
圆坟葬后的第三天到墓前致祭。早先为男先女后,即男人孝眷在早晨到坟前致祭培土,女孝眷在早饭后到坟前哭祭,随后改为同一时间,即早晨,男女孝眷共同到坟前致祭,为新坟加固培土,并将梁冠、麻衣等丧服搭在圹上。中部城西一带,则由子女、儿媳一起搓制的草绠搭在新坟上,谓之给死的新屋苫草。同时,孝眷们提着盛有黏糕的升,升口蒙红布,待祭奠结束,由孝子捧着升,站在墓地高处,从升里拿了黏糕咬上几口,以示日后日子过得高,然后,分送给临奠者及村邻,祝全部人日子过得都好。同时,将出殡摔碎的老盆拣几块碎片埋在墓前,此谓圆坟。圆坟后.将神主合窍,置于龛内,套上外套,移于佛阁上,至此,葬礼方告结束。  
谢孝  
凡参加丧礼的人,孝子都要向其致谢,俗称谢孝。读书人家及大户人家用谢帖,大宾礼宾及助丧人员有谢礼,较亲近者登门叩谢。北部还有一种风俗,于圆坟当天夜间二更左右,由一人率孝子沿街吆喝谢孝。此叫如遇外人,不论是谁,不论辈分高低,孝子均需跪下向其磕头。  
孝忌  
死者出殡以后,眷属尚在丧服期内,需要遵守的一些禁忌,俗称“孝忌”。如死者不满七,即没过完七七(四十九大),孝眷不得理发修面,不得搽胭脂抹粉;不满三周年,孝子孝眷均应穿着素色衣着,不得穿红挂绿。过年过节,门联窗花不得用红,应用绿、灰、黑等色代替。  
奠七  
又称“烧七”。从死者亡故之闩算起,每隔七天,都要到坟前举办一次焚香烧纸的祭奠活动,谓之奠七.连奠七次。在这七个七中以五七为大奠。三七为次奠,其它七为小奠。小莫只在坟前焚香烧纸哭祭一番即可;次奠除焚香烧纸外须设酒陈馔。在全部的七中,以五七最重要称之为大奠。大奠不但给死者,据说还兼请阎君,因而礼仪尤为盛大。死者的亲眷到这天,都要携带聚宝盆、金银山等扎材以及纸钱包袱等到死者坟头,设馔祭祀。同时,需要提前预定已婚之女“送水还饭”。由于五七死者应喝异姓之水,所以便由已婚女儿负责。但送水者供品祭馔尤需丰盛,家境富裕之已婚女是首选的条件。坟前祭奠礼毕,丧主与送水者交换一碗饭、菜,叫“换饭”,并酌给使费。在全部奠七中,假如哪个七和阴历的七即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那就叫做“犯七”,将预示着给死者鬼魂招致灾难,要予以破解。荣成的破解方法是孝子要按所犯之七数做些纸旗和一顶纸伞,于奠七的头天傍晚把纸旗散插在坟顶上,纸伞插在中央,届时死者可顺旗躲避灾难,并得到伞的庇护。至于纸旗的数目按七的数目而定,如头七做七支,三七做二十一支,余者类推。  
包袱、褡子的封批书写格式都是竖写,自右向左,中书四行。第一行写祭奠日之名称,祭奠物品和数量等;第二行写“上奉”或“奉与”,同辈以下者可写“赋予”,但两字偏上端;第三行写受祭人之名讳、排行、物品灼化地点和护物指令;第四行写祭奠日期,如给父亲过“五七”:  
今逢五七之辰,男某某谨具楮财壹裕  
上奉  
显考某公讳某某行某之墓前灼化,冥府收用,不许强神恶鬼争夺。  
某年某月某日  
包袱或褡子背面写“川流不息”或“万宝朝宗”等吉利字样,背面四角以“封”字盖住。  
如系侍童、侍女或牛、轿、摇钱树等纸禁品,可写:  
今逢五七之辰,女某某谨  
具井口—处,楮财一包,黄牛一头,侍童(名春喜)、侍女(名冬梅)各一名  
上奉  
显妣某(夫姓)母(自姓)太君行某之墓前灼化验领,冥府收用,不许强神恶鬼争夺,如有违者,当告有司惩罚。  
某年某月某日  
不过,女人五十岁以卜者方可称为太君;不满五十者只能称为某氏;未婚女人,可直呼其名。  
过百日  
古代礼仪有人遭父母之丧,百日内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的礼俗。荣成百姓虽不可以仿照古礼,但设家祭百日。百日之后,家祭届满,孝子孝眷等到坟前祭祀,并将灵牌焚化,此后祭礼以神主为主,孝服的要求电不甚严格厂。  
过生日  
按死者生前诞辰,坟前致祭,连过三次。  
过周年  
人死满—周年,谓之忌日,到了忌日这天,孝眷到坟前祭礼,俗称“过周年”。周年要连过三年,每个周年,死者亲属都要备香纸供品到坟前祭礼,当中以三周年最为重视,俗称“满周年”,祭祀规格如同五七。古礼把过头周年称之行小祥礼;二周年称之为行大祥礼;三周年则称为覃祭,行释服礼。墓祭结束后,子女不再守孝,可脱去孝服,恢复正常生活,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和其他祖先一样,享受常规祭礼。  
十二、荣成市巫术信仰习俗  
巫术是一种原始信仰活动,在科学还不可以说明一些自然现象时,人们往往依赖巫术。所以,古代官方就特意设置巫祝这一职官执掌这类活动。中国史书《五行志》中记载了许相当多多巫祝事象。跟随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严格意义上的巫术慢慢消退,而代人消灾除难,以赚钱为目的的巫婆神汉取而代之。他们作法不外乎诅咒、占验、禁忌等民俗事象。  
念咒  
咒语起源于原始人,他们相信自我的语言有一种神秘力量,施行后可发生多种各样奇妙的效力,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古代这种由专人掌握的咒语慢慢流人民间,而今人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下来。它的表达方法也变得随便自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什么忌讳。如小孩肚子痛,荣成民间习惯的做法是一手摸儿童的肚子,一边念叨:“肚子痛,找老宋;老宋不在家,找张九,张九拿把刀,刳开肚子拿出个大屎包,好啦!”有的时候,儿童病了,大人误以为何打灾,先浇嗒浇嗒,说些好话,假如浇嗒以后没好,妈妈们便怒颜厉色,大声诅咒道:“别给脸不要脸,快滚吧!晚走一步,小孩他爸回来可没我这么好说话!”这些都是咒语。有些咒语像歌谣,押韵,词句常常变化,如七月七请巧姐时,一些青年姑娘焚香后对巧姐唱道:“我请巧姐吃桃子,巧姐教我做袍子。”“我请巧姐吃甜瓜,巧姐教我学绣花。”人们习惯了这种咒语,使用得相当广泛,甚至儿童们之间也相互使用。如儿童们在拉钩时经常念叨:“拉拉钩儿,说了算,一百年不许变。”当然,这些咒语是民间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与那些特意念咒的特定人员所掌握的相差甚远。过去巫祝等特定人员掌握的咒语,并不轻易示人,如给人看疮疖肿痛的人,他们将病人带到村外,面朝初升的太阳,令病人合目站定,他呢,合目念咒——只见他嘴动弹,却不知他念说什么。念罢咒,猛地朝病人肿痛处吹口气儿,说声“好啦”便大功告成。至于咒语说些什么,仅仅有他自我晓得。  
符录  
俗称画符,假如说咒语是通过语言表达主观意志,那么,符录则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神秘力量的一种手段。画符大多用朱砂画在黄表纸上,文字比较特殊,有的甚至连笔如图画。符录的口气多借神的口气施行。大概符录起源于道教吧,最经常见到的冒用太上老君的名讳,如“太上老君如律令”。民间画符的用处有两种,一是治病,二是驱妖。治病用的符录大都火化,将灰和水服用;驱妖则是阳宅不靖或怀疑家人被妖怪作祟,这种符录多贴在墙上或卧室。符录中比较特殊的是“扶乩”。所谓“扶乩”,就是下面放只沙盘,用罗圈绑条横杆,左右之人用手指轻轻抬起,罗圈边绑支筷子。扶乩时将筷子触及沙面,并在沙面上移动。旁边有人宣读沙盘上写下的字,另有一人执笔记录。一个字一个字连成一串,就是—道符录。20世纪40年代荣成境内的道院均用“扶乩”请神符。这种画符的做法也流传到民间,不过,民间大都用来治病或破解某种事象。如小孩得风疹和疗麻疹,过去多请先生用香墨在儿童身上写:“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写时要憋一口气,中途不可以喘气,否则就不灵验。小孩夜哭,人们常将写着“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纸条贴在墙上,这些都是符录在民间的表现。  
降神  
降神也叫下神,是巫术的一种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它不对求助者施行法术,只是突然间请得神来附体,于是便下神作法。荣成下神的多为巫婆,神汉少的。巫婆家中均没有神龛,供奉着她所依附的神灵。这些神灵既不是佛道之神,又不是民间崇拜的神祗,而是一些小动物或者是某些过世的名人。如黄鼠狼、狐狸、刺猬等。求助于巫婆的人多是为了治病,或者解决什么疑难。求助的方法,能够到巫婆家,也能够把巫婆请到自我家里。无论在哪儿,首先要焚香叩头,请她下神。巫婆下神时,哈欠连天,口吐白沫,蓦地问浑身乱抖,或手舞足蹈,说话和声音都异于常人,与下神前判若两人,表明神灵已经附体。此时,主家急忙叩头,请问病情和医治方法,或者陈述疑难,问及破解的方法。巫婆呢,以神的名义先要一些供品。说来也怪,这神灵所要的供品,往往都是凡人生活的必需品,如布匹、猪肉、糕点之类的东西,并且这神灵的察看力很强,能根据主家的经济条件索要供品,贫家小户,几尺红布,几十个鸡蛋即可;对真正有财有势的,它也怵硬,不敢多要。就是对那种小土财主,往往是狮子大张口,不见血不松口。如巫婆卜神后,主家问需要什么供品,巫婆慢声慢气地唱道:“红洋的细布二十尺……”主家忙回:“这能办到。”巫婆接唱:“一升面的饽饽要十个!”一升面二十七斤啊!这大的饽饽怎能蒸熟啊?主家面有难色,问道:“锅蒸不下呀,大仙!”巫婆一想也对,恐是自我说溜了嘴,连忙唱道:“光给麦子也可以行。”主家问:“还要什么?”巫婆唱道:“二百斤的猪头要一双!”“大仙,没有那么大的猪头哇!”“一头猪割去尾巴就成。”当然,巫婆都是些非常灵巧的人,能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对一些凶险的疾病,她也不敢插手,要么要供品时要得很重,使主家望而生畏;要么推说请不出来神而谢绝。供品基本得到满足后,则唱道这病得罪了哪方神灵,或什么鬼魂作祟兴灾,怎么去祭奠,或者阴阳宅有什么不利,犯什么形煞,怎样破解。然后,通常都捏撮香灰用红纸包好,叮嘱给病人喝了。最终,巫婆装作身体十分疲惫,对刚才下神一无所知的样子,恢复来到时的样子。主家便给她一定答谢,她呢连同供品共同席卷而去。巫婆装神弄鬼,对社会的危害极大。  
作法  
与下神不同,作法虽也属于巫术,但它不但自我请神附体,并且直接对求助者施行法术。在荣成,作法者大多为神汉,有的则是神汉与巫婆相勾结。荣成的巫术作法大都是驱鬼和招魂两类,俗称“跳大神”。主家直接请神汉跳大神的不多,大都是先请巫婆下神,得到巫婆的启发,如某某附身作祟,需要请人驱鬼时,才请神汉来家驱鬼。驱鬼时,神汉同巫婆下神一样,先请神灵附体,然后头缠彩布,敲锣乱吼乱跳,舞蹈动作非常夸张。闹腾一阵之后,或持桃木剑,或持桃枝,往病人身上乱抽,谓之打鬼,抽得病人满炕乱滚,病添三分。这种事,荣成并不多见。荣成乡村最经常见到的作法形式之一,是所谓的“圆光”。荣成的圆光,大多是失盗之家请职业巫师来家作法,指出盗窃之人并追出盗窃的物资。圆光的人与巫婆、神汉不同,他不下神,也不请神,多穿长袍,一副文文静静的装扮。请圆光先生来家后,先要陈述失盗时间、物资,圆光先生定出圆光的方位与时间。到了预定时间,用铜盆盛半盆清水放在太阳底下,圆光先生转动盆边,仔细察看水纹,嘴里接连不断念叨:“嗯,看到了,看到了。别看你换了衣着,换了衣着换不了你人儿!”当转到一定程度便停下来,找一个小孩俯在盆子上,问他看见了没有。假如小孩说看见了,他就对围观的人厉声说道:“看看,连小孩都认出你来,你还躲什么!我给你留面子,不说你名字,你好在人前做人!至于偷的东西,限你今天夜间送到xx地方,也能够送到我家,由我交给失主。要是过了今夜,我可是翻脸无情,你老婆儿童别怨我心狠手毒,断了你的生路!”经过这场既神秘又吓唬的圆光,有的时候也可以起点震慑效果,失盗的东西又归回失主。  
禳灾  
对自然界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是某种神灵主使或某些妖邪作祟,从而出现了某些祈禳活动。前面所述的下神和作法都属于禳灾活动。但是,过去以农业为主,最怕的是旱灾,所以,民间禳灾活动最多的是环绕祈雨进行的禳灾。  
打旱魃  
过去,如逢久旱不雨,蓦地发觉谁家的新坟坟头有湿润泥土,就说这坟出了旱魃。据说旱魃能喝尽天下的水,并且生吃活鸡。所以,出旱魃的新坟不但坟头湿润,并且坟里藏有许多鸡毛。这也是检验旱魃的标志。假如这两个条件成立,就需要把旱魃打死。打时,先掘开坟墓的封土,露出棺材后马上用一张大鱼网扣住,以免旱魃逃跑。蒙好网,用钻子将棺材打一圆孔,把装好药和沙子的土枪伸进眼里,“轰”的一枪,将棺材轰碎,此时参加打旱魃的人冲上前去,用活钩、锨、镢等铁器将尸体拖出刨碎,然后拖着就跑。据说把旱魃的碎块拖到哪儿哪儿就会下雨。在过去严禁掘人坟墓的时代,打旱魃往往成为某些人报私仇、泄私愤的借口。  
晒天  
在祈雨禳灾的活动中,龙须岛镇东八村则举办晒天活动。由于成山头有座日主祠,是汉武帝祀日主所筑,祠内祭祀的是日主神。假如久旱不雨,东八村的民众便到日主祠焚香祷告,然后用圈椅抬着神像出巡,谓之“晒天”。意思是,天哪能经得起口主神的暴晒,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那汗变成甘霖,自然就下雨了。  
淘井  
荣成民间过去祈雨的最普遍的方法是淘井。久旱不雨时,村村不约而同地淘井,据说淘净旧水,才可以换得新水来。  
其他如薰虫、挂艾、剪娘娘、搿五索等均属禳灾活动。  
十三、荣成市名人  
蒲增繁  
蒲增繁,男,汉族,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学历,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  
王言昌  
王言昌,1941年生于荣成。系中华文化增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剪纸学会会长、威海市艺术馆研究馆员,自幼习画,锲而不舍,自学成才,剪纸、美术作品及文艺理论文章常常参展、发表和获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家”称号。  
马未都  
马未都,1955年出生,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草根”出生的著名收藏家,以收藏古典家具著称。  
邢广义  
邢广义,1958年出生,荣成市东山街道万马邢家村人,韩国国籍,韩国群山华侨协会会长。  
邢岷山  
邢岷山,1965年出生,山东荣成人。内地知名男演员。曾入浙江省昆剧团学习昆剧表演,工文武老生,毕业后任该团演员。又考入北京电影院学院,获表演系文学(电影表演)学士学位。主演多部话剧、电影及电视剧。代表作品有《白眉大侠》、《游龙惊风》《倚天屠龙记》等。  
姜育恒  
姜育恒,1958年出生,荣成市寻山街道夼子河村人,韩国国籍,现工作于台湾,歌唱家。  
迟少青  
迟少青,1927年十月出生,山东荣成上庄镇铺里村人。1942年参加工作,1944年十月入党。历任莱东县秘书、文化协会副主任、支前大队政委、指挥部宣传干事,胶东军区宣传部政教干事,山东军区宣传部文教干事,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助理员,济南军区政治部政管理论训练班教员,济南军区毛著进修班教研室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军医学校政委,南京政治学院训练部部长、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  
梁晓声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荣成,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青少年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袁业立  
袁业立,1938年三月生于荣成成山镇成山一村,中共党员、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863”计划高科技计划海洋监测专家组组长,中韩海洋科学一起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是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国最早一批海洋科学博士导师。  
谷牧  
谷牧,本名刘家语,男,汉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邢礼文  
邢礼文,男,汉族,1921年二月出生于荣成市崖头镇新庄村。曾任空二军参谋长。  
邢智勇  
邢智勇,男,汉族,1928年七月出生于荣成东山镇邢家村,少将军衔,曾任总参军务部部长。  
宋健  
宋健,1931年十二月生,山东荣成人,1947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五月参加工作,前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耀文  
李耀文,上将,原名张锡绅,1918年生,山东荣成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茂润  
王茂润,男,汉族,1936年五月六日出生于荣成市镆铘岛镇大庄村,上将军衔,曾任国防大学政委。  
姜福堂  
姜福堂,上将,山东荣成滕家镇鲍村人。1959年一月入伍,1960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上将军衔,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郭永怀  
郭永怀,1940年清华大学研究所肄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68年十二月五日,郭永怀因空难逝世,死前与警卫员共同用身体爱护了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刘粤军  
刘粤军,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市桥头镇马井泊村人,1954年九月生于广东省。1970年一月参加工作,1972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经济治理专业函授毕业,中央党校大学本科学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深圳基地第一任主任、驻澳门部队司令员、陆军第42集团军军长、原兰州军区参谋长、原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2015年七月三十一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2016年二月一日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员(首任司令员,2019年十二月卸任),2019年国庆阅兵中任战旗方队领队。  
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邓向阳  
邓向阳,男,汉族,1961年六月生,山东荣成人。曾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治理学院)院长。现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林红玉  
林红玉,男,汉族,1970年六月生,山东荣成人。现任山东省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市委党校校长、济宁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李长萍  
李长萍,女,汉族,1975年四月生,山东荣成人。现任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  
十四、荣成市著名景点  
(一)威海赤山风景区  
赤山风景名胜区座落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石岛地区,山因石赤而得名。山海相连,以“英雄”“禅道”“海韵”“圣境”而著称。世界最大的铜铸神像,中国第一海神像――赤山明神便位于此。  
赤山,早在春秋时期就以雄峙黄海之滨,踞守石岛要港,沟通韩日南亚商贾云集汇聚而成为中国北方名山。隋唐建有天门院、竹林寺、红尼庵等寺院。唐穆宗四年(公元八二四年),韩民族英雄、海上贸易家张保皋在此建“赤山法华院”,后日本高僧圆仁法师曾三赴赤山,客居此院两年九个月,著写的被誉为东方三大旅游记之一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遂使此地成为佛教胜地和中韩日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地。  
景区现有威海唯一的佛教寺院——赤山法华院;亚洲最大规模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世界最大的锻铜神像——赤山明神(大明圣境);反映胶东历史变迁事象的民俗博物馆——荣成民俗馆;记述韩国民族英雄、海上贸易家张保皋生平壮举的张保皋传记馆;展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经历的赤山禅院;法华塔、民间艺术馆、天门潭公园10大景观区,并与北方建立最早的妈祖庙——天后宫、罕见的自然奇观——仰天大佛、森林公园、海上乐园、海滨浴场、凤凰湖、花村、画村、渔村等连点成线,是宗教信仰朝圣、游览山海景观、体验海岛民俗、享受生态休闲的世外桃源。  
座落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获首届国家魅力城市的荣成市境内,方圆12.8平方公里,东面隔黄海与韩国遥遥相望,被誉为是“佛教圣地”、“森林公园”、“大明圣境”、“海岛民俗”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人。  
2002年,山东斥山水产集团接管经营景区以来,踊跃实施大投入、大开发战略,先后投资3.2亿元,本照以赤山法华院为主线,以海文化为依托,贯通崇自然,浸文化的特色主题,把赤山景区打导致为空间序列清楚,功效完备,起到浓郁地域特色的国际一流景区和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平台。日前,景区有法华院、赤山明神、张保皋传记馆、赤山禅院、民俗馆、极乐菩萨广场、法华塔、天门潭、天后宫、仙居山庄等十大景观区,共计三十六处景点。  
法华院:  
胶东半岛最大最早的佛院之一,也是日前威海市唯一的一座佛教寺院,公元824年由新罗人张保皋所建。因建院时请来诵经的首批僧人属天台宗派,诵法华经,故此院命名为法华院。古刹掩映在碧树秀林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常年云笼霞罩,庙宇香火旺盛。  
张保皋纪念塔:  
位于莲花顶上,是由韩世界民族联合会捐资建立的。1994年七月二十四日举办落成仪式。塔座长19米,宽16米,高1.8米;塔身高15米,所有用石岛红剁斧石砌成。中间用天然石岛红磨光板用料,镶嵌着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题写的张保皋纪念塔六个铜质大字。  
张保皋传记馆  
总投资2100万元,占地1.3万平方米。共设五个展厅,一个影视厅。主要展示张保皋入唐背景,参加武宁军作战,建立赤山法华院,设立清海镇,扫平海盗,禁止奴婢买卖,开展海上贸易活动等内容。展馆建筑仿唐风格,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院内矗立着8米高的张保皋铜像。四周长廊围绕水榭迂回,翠竹繁花掩映当中。  
荣成民俗馆  
座落于法华院南,总投资600万,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米,共设3大展厅6个展区。荣成的民俗及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剪纸线条流畅、质朴清新;雕塑粗犷豪放,栩栩如生;从荣成方言中能够感受到荣成人的豪爽热情;从民间工艺品中能够看到荣成人的心灵手巧。多种展品主要通过实物、图片、雕塑模拟等手段,反映荣成近代起到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传承变化,展示荣成的风土人情和荣成人民的勤劳智慧。  
赤山禅院  
共分圆仁入唐展馆、赤山阁两大部分,总投资2800万元,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当中圆仁入唐展馆共设5个展厅,主要展示隋唐佛教发展史,圆仁法师入唐求法以及回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  
圆仁  
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高僧。他在中国求法巡礼,历时九年七个月左右,当中三赴赤山浦,客居赤山法华院、寺庄两年九个月。圆仁入唐求法,对日本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著述颇多,当中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称为东方三大旅游记之一。  
法华塔  
座落于赤山禅院后的赤山西侧,总投资390万,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高48米,共7层,该塔耸立于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气势恢弘,登塔远眺碧海蓝天,翠峦奇谷,鸟韵交啼,百卉弥香。赤山明神铜像  
座落于张保皋南面的赤山明神铜像,高33.8米,总投资4500万元,占地十二万平方米。由大明圣境、仙人棋盘、东峰观景台、明神铜像及其它附属建筑组成。大明圣境牌坊题名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牌坊南墙的青铜浮雕“众仙朝神”众仙列班朝拜,听候赤山明神号令的情景。“仙人棋盘”由“神闲气定”、“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观战之悦”、“驾凤临仙”、“悔恨难解”六个人物小品组成。主要内容是各路神仙会聚赤山对弈的场景。人间的棋局,反而让天上的神仙不由自主,于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性情体态栩栩如生。“赤山明神”铜像高58.8米,面朝浩瀚的黄海,雄壮威武。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赤山明神威镇四海,法力无边,守护乡土,福佑大千,功德无量,乃华夏北方庇佑之神。始皇并六国,于赢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成山,以求长生不老之药。途大病,李斯遽祈明神,旋无恙。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政府帮助新罗人(今韩国)打败高丽和百济,统一朝鲜半岛,自此唐和新罗非常友好,关系紧密。许多新罗人来到唐朝学习,做官,做买卖,出苦力,当兵,做船工,当奴婢,有的长期居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大运河沿岸地区,非常是和新罗仅一海相隔,相距不足200海里海上交通枢纽赤山浦(今石岛湾),居住的新罗人就更多了。法华院宣讲《法华经》时,“四方众信及有缘施主都会听,道俗老少尊卑都是新罗人。”(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为了对新罗人进行治理,特设了“勾当新罗所”。新罗人除去赤山法华院参拜佛祖,祈求保佑外,也去红门参拜赤山神。特别在赤山法华院建立之前和拆毁之后,主要参拜的是赤山神,赤山神也就不分国界施恩于新罗,所以新罗人就把他当作自我的神。称之为“新罗神”大韩民国文化部、海运航海厅、全罗南道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编著的《张保皋》一书中说:“相关日本九州博多太守府的史书记载,圆仁弟子按照宗师遗嘱建立的比睿山赤山禅院里绘制的‘新罗神’接近寺刹(例:围城寺和三井寺)里供奉的新罗国的‘大明神’等相关记载,都明确无误地解释了张保皋人把日本比睿山赤山禅院里供奉的‘赤山神’当作自我的神——‘新罗神’了。该书还说:“在博多太守府内,常驻有相当多从事贸易的新罗人,而在此之前,就定居在九州一带的新罗人,也多从事贸易业。”张保皋对日本的影响,在其后日益显然,如前所述的赤山禅院比睿山周围的寺刹里,供奉的象征着爱护财富,带来运气,爱护航海安全的“新罗神”(赤山神),解释新罗人以及张保皋所组织国防贸易船队,是把“赤山神”当作自我神了。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东瀛天台宗三世座主圆仁(慈觉大师)随遣唐使赴唐求法数载,曾三赴赤山拜谒。归途中,于沧海屡遭劫难,幸明神显灵,方化险为夷,且保全经典数百卷。圆仁归国,遂以赤山明神为天台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后弟子秉承其旨意,于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赤山禅院”。而后,赤山明神渐为东瀛等国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区域。至今,日本、韩国等寺院仍多供奉赤山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苍生。据《后汉书》载,赤山明神是中国古代原北方系鲜卑族之爱护神。他不但是中国民间的爱护神,也是日本、韩国,甚至波斯、大食(阿拉伯)等诸多国家民间的爱护神。特别是韩国、日本的相当多禅院里现在仍供奉着赤山明神。  
世界最大的锻铜神像——赤山明神(大明圣境)。占地十二万平方米。由大明圣境、仙人棋盘、东峰观景台、明神铜像及其它附属建筑组成。大明圣境牌坊题名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牌坊南墙的青铜浮雕“众仙朝神”众仙列班朝拜,听候赤山明神号令的情景。“仙人棋盘”由“神闲气定”、“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观战之悦”、“驾凤临仙”、“悔恨难解”六个人物小品组成。主要内容是各路神仙会聚赤山对弈的场景。人间的棋局,反而让天上的神仙不由自主,于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性情体态栩栩如生。“赤山明神”铜像高58.8米,面朝浩瀚的黄海,雄壮威武。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  
地址:威海荣成市石岛治理区法华路  
(二)成山头风景区  
成山头,又名“天尽头”,座落于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镇,因位于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成山头风景区最高点海拔200米,东西宽0.75公里,南北长1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这里群峰苍翠连绵,大海浩瀚碧蓝,峭壁巍然,巨浪飞雪,气势恢宏,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胜区”。主要有海驴岛、始皇庙、秦代立石、拜日台、秦桥遗迹、望海亭、观涛阁、镇龙石和野生动物园著名景点。  
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两次驾临此地,修长桥、寻长生不老药,留下了“秦岭遗迹”,“射蛟台”及全国唯一的“始皇庙”,李斯手书了“天尽头秦东门”;公元前94年,汉武帝东巡海上,拜成山“日主祠”,观日出,建“成山观”,且作赤雁歌;建国后,国家领导人及大批国内外文人墨客到此观光,-邦同志挥笔题写下了“天尽头”,“心潮澎湃”七个字。  
海驴岛座落于成山头的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距离为4海里。因为风景优美,远离陆地,所以吸引着无数的海鸟来此栖息、产卵、繁衍。每逢春天,成千上万的海鸥来此栖息产卵,岩缝中鸟巢鳞次栉比,数不胜数,所以又被称为海鸥王国。  
始皇庙坐落在成山峰下阳坡上,原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东巡成山头时修建的行宫。随后当地市民为了纪念始皇曾亲临此地,改建为始皇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秦始皇的庙宇。庙内有前殿日主祠、正殿始皇殿、东殿东后宫、邓公祠、钟楼及戏台。大殿青砖红柱,飞檐凌空,殿内塑像金面王冠,神态威严。邓公祠内有光绪皇帝诏彰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御碑及第一代修庙人、第一位老道长徐复昌羽化的坐棺。(清代出土文物)  
秦汉文史馆在成山头风景区内。馆内以与成山头风景区相关的秦汉文史资料、文物为主要陈列内容,以文字、绘画、照片、沙盘及光电显示等形式为陈列手段,使各展厅既独立成块又起到持续性。既是有成山特色又起到深远的历史性,既有民族色彩又起到现代风格,以达到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篇章,对广大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目的。本馆馆名由国家级有明显奉献专家、中国著名古代文史教授、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名誉院长于植元先生题写。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官武将东巡至成山头,认为到达天的尽头,便令丞相李斯撰写"天尽头秦东门",并立碑于成山头顶峰。因年代久远,石碑断成两截,上半截有字部分落入大海,现存山顶的底座高120厘米,宽145厘米,厚75厘米,据专家考证“此碑石质为木成岩,与成山石质不同,确是秦代立石”。  
西霞口野生动物爱护区座落于风光旖旎、景色秀人、漂亮富饶的龙眼湾畔、成山脚下,是一家放养式野生动物园。该园从四海八方动物园引进各种国家级1、2类及省级重点爱护动物,有东北虎、豹、黑熊、非洲狮、蓝孔雀、糜鹿、袋鼠、梅花鹿等,将带领您领会自然风光,回归“原始森林”。  
(三)那香海景区  
那香海旅游度假景区座落于山东威海好运角旅游度假区,项目依托稀缺的滨海旅游度假资源而建,全面打造“全地理、全家庭、全功效、全时段、全世界化度假”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为主,集避暑、养老、商务、投资、文创和居住于一体的大型旅居目的地。  
那香海旅游度假景区,总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位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门户之地,西接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南靠千年渔村港西镇,北拥16公里天然海滩,私享专属那香海海滨浴场,坐拥2000亩天然氧吧黑松林、300亩内海香海湾、100亩港湾情人港,集合了大海、沙滩、温泉、森林、河流、湖泊等全地理型生态景观,是绝佳的旅游度假天堂。  
项目以优越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丰富多彩的度假空间与配套,充分满足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商务、居住、文创等多种需求。规划有那香海国际海滨浴场、香海森林公园、情人港码头、内海香海湾、温泉健康中心、水上乐园、香海商业街区、五星级海景度假酒店、美食广场、香海假日酒店等,精品化全面打造“吃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要素,让任何人都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在这里都能体验更多不一样的度假乐趣。  
(四)西霞口  
西霞口是中国著名的小康村,成立于1987年,以美满理念为指导,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全面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美满,营造出社会主义小康村美满、富足、安定、快乐的新局面。西霞口村为国家4A级风景区,西霞口以美满理念为指导,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全面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美满,营造出社会主义小康村美满、富足、安定、快乐的新局面。  
西霞口村是一个村企合一、实行企业化治理的村庄,全村500户,1300人,下辖企业28家,职工5300人,总资产超过40亿元。2005年,实现总收入20亿元,纯收入2.2亿元,人均创纯收入17万元。改革开放以来,西霞口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保持壮大村级经济与提高村民-同步推进,改善村容村貌与培养文明新风两手齐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乡村。2005年四月九日、2005年七月六日,-总书记和-委员长先随后到西霞口村视察,对西霞口的发展思路、所取得的成绩赋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2006年二月十八日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佳小康村。2006年五月八日,原国家主席、总书记-同志亲临西霞口,在村民家与村民亲切交谈,看到了全体村民都能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他老人家兴致勃勃地乘车走出西霞口。2006年六月西霞口集团党委被0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西霞口四季如春,六大景区风光如画。这里有全国第一家村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全国第一家村办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这里有全国第一条村办国际客货班轮航线;这里有全国第一家村办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这里是全国第一家实施村民-福利所有免费、走一起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五)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  
西霞口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座落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村东北处,临海兀立,山势陡峭。相传,秦始皇东巡成山曾在此弯弓射过大雕,故名神雕山。总投资已超过1亿元,全区占地3800亩,辟有猛兽区、草食动物区、海洋动物区、非洲动物区、熊乐园、百鸟园、猛禽园、猩猩园、豹狼山、猴子山、金丝猴馆、熊猫馆等动物栖息地。是全国最大的、风格最独特的海岸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拥有国家一、二类爱护动物150各种,1500多头(只)。  
2005年十月,山东省发布了“黄金周分类排行十佳旅游区”排行榜,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跻身“城市公园、游乐园类排行榜”前十名;这里非常好的自然环境,适合的气候条件适当多类动物在此栖息,爱护区内的动物大多都能在区内繁殖繁衍;区内还有玉观音、关帝庙、秦始皇射雕遗迹及汉武帝赐建的霞主祠等旅游景点。在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游人们能够与猕猴相戏;能够跟海豹握手;能够求海狮温和一吻;能够和憨熊并肩合影;还能够驾骏马驭风而行!到此一游,听虎啸狮吼、闻猴啼鸟鸣、看熊搏豹猎、观群猴嬉戏、瞧海狮海豹赛泳、赏精灵海豚表演,感天地造化之神秀、抚茫茫沧海之无垠,给人以“体验野性、回归自然”的感受。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辟有猛兽区、草食动物区、珍稀动物区、海洋动物区、非洲动物区、熊乐园、百鸟园、猛禽园、猩猩园、豹狼山、猴子山、金丝猴馆、熊猫馆等动物栖息地。区内各种动物约300各种,当中国家一、二类爱护动物120各种,1200多头只。  
(六)东楮岛风景区  
东楮岛风景区座落于威海荣成市石岛治理区最东端,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的东楮岛村,东楮岛村建于明万历年间,拥有相当多古老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以及极具海文化特色的渔家民俗。全村现存海草房650间,是胶东地区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庄之一,被誉为生态民居的活标本。风景区海岸线长10公里,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相连。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春季温暖,秋天凉快,是最适当我们居住、休闲度假的地方。风景区主要以滨海休闲类、民族风情类、历史文化类为主,景区分为海草房观赏园、乡村记忆馆、赶海钓鱼体验区、浪漫沙滩休闲区、海钓采摘体验区、海洋牧场体验馆、渔家乐特色餐饮区、海草房住宿体验等几大特色体验项目和人文历史资源。  
(七)荣成成山森林公园  
荣成成山森林公园有限公司座落于漂亮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成山镇,三面环海四季分明,景区依托荣成市国有成山林场而建,并且五七干校的旧址与沈秀芹纪念馆,被评为中国学生研学基地和红色爱国教育基地。森林覆盖率达85%,海岸线20余华里。成山森林公园包含住宿、吃饭、林间骑行、野外CS、高空拓展、射箭、赶海、垂钓等娱乐服务设施。  
地址:威海荣成市成山镇成山林场  
(八)樱花湖体育公园  
樱花湖体育公园是以樱花为主题的体育公园,公园傍水而建,北依市区,南接大海,东连体育中心,西邻桑沟湾湿地生态公园,冬天,成群大天鹅“进城”,“凌波仙子”映着城区的高楼大厦,无拘无束地游弋、觅食、飞翔,为荣成这座滨海城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公园占地3500亩,环湖修建了6公里长的标准自行车赛道,建有地下停车场。以“望湖·痴海·看花开”为设计理念,植物种植以樱花为主,间以大树、花灌木等绿植。公园分人文运动区、生态体验区、体育中心区三大区域,是以“湖”为主题的涵盖环湖自行车、步行健身、垂钓、水上运动、青少年娱乐等功效于一体的城市休闲健身地方。公园建设中还将更好地把智能自行车租赁设备、多媒体导视系统、新能源明系统、电子科普设备、高速wifi等新科技产品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  
地址:威海市荣成市悦湖路83号附近  
(九)荣成圣水观为  
圣水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座落于荣成市崖西镇,因观内有圣泉而得名。七真之一王玉阳于公元1164年在此定观建庙传教,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公元1901年因战乱被毁。1993年以吴道国同志为首的朱埠企业联合总公司的决策者们开发重修,1994年五月二十八日开光,再现圣水观辉煌。  
威海圣水观圣水观是中国北方著名道教全真派发祥地之一。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曾在这里演习道法,为圣水观开山师祖。它座落于荣城最长的山脉伟德山脉的西部阳面。创办于1992年秋季,投资1000多万元,经过几年来的艰难努力,这里树茂林丰,鸟语花香,冬无寒冷,夏无酷暑,因观内有圣水而得名。这里有令人称奇的千年银杏树、连心树,宏伟壮观的庙宇、亭阁,有甘甜祛病的圣水,还有刺天欲倾的飞仙石、高高的万寿塔,流传着八仙护圣泉、龟驮天书等相当多漂亮的神话与传说。  
这里风光秀媚,天然景观30余处。果分阴阳的千年银杏树,祛病健身的圣水,殿、台、阁、坛,巍峨壮观。陡崖峭壁有多幅先人文迹。石雕精琢260米长的伟德碑廊,有国家领导人,名流书法家的墨宝丰碑近140幅。洞天福地、峰岚叠翠,松竹塔亭,奇石古洞。起浮的千米索道,可穿越松槐林海,和已建成50万立方米的白龙湖,直达七真坛,4000余亩的森林自然爱护区尽收眼底。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也是圣水观的主题,通过元朝王道显对该山的撰写和明朝万历年间闫士选撰写的王玉阳传,非常是92年重修时由庙宇旧址下挖掘出的一块刻有“重修玉清宫记”的碑记,是大明嘉靖年间树立的,你会对圣水观深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公元1157年,东牟王处一,字玉阳,云游此圣水观处,只见山外天寒地冻,而此处却溪水潺潺,草青树茂,遂建观于此,现仍存有玉阳大师自凿的打坐石屋和充满真气的玉清宫,1167年间,仙人王重阳东来传教,创立全真派,玉阳离观于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道成后,于泰和年间回观,并广收门徒,弘扬全真教,直到1217年仙逝,享年75岁。此后门徒孙道古等铭记恩师教诲,悉心修道,传经送宝,从那时起,这里便成为古圣先贤隐居和道士-的洞天福地。  
拜过老子和碧霞元君,攀上那三十三级似冲云霄的青石台阶,来到各路仙聚会的“灵霄宝殿”前,放眼四处,圣水观全景尽收眼底,这里四面环山,实乃风水宝地,难怪玉阳真人会选此做为-真功之所,并植下这株枝繁叶茂,且颇具灵性的盛产阴阳果的银杏古树,多少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顾客,只为求一瓶圣水,采一片银杏树叶,以求它的灵性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沿着吕洞宾留下的足迹,“双手攀日上九重”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长二百六十八米,宽八米的雕梁画栋仿古长廊。廊门古石坊上刻“荣城伟德将军碑廊”。开门碑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上将手书“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八个大字,其后庄重地矗立着荣成藉一百三十位将军或担任过副军级以上职务者的手迹传碑。廊以山势而曲折,而升高,青石着阶,黑瓦掩顶,两排红柱牵长廊,与青山碧空相映成辉。每年春夏之季,红杜鹃开满山坡的时候,这里便成为各院师生利用旅游进行革命教育的理想地方。圣水观风景区已被山东省委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公元1164年,东牟王处一,字玉阳,云游此处,只见山外天寒地冻,而此处却溪水潺潺,草青树茂,遂建观于此,现仍存有玉阳大师自凿的打坐石屋和充满真气的玉清宫,1167年间,仙人王重阳东来传教,创立全真派,玉阳离观于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道成后,于泰和年间回观,并广收门徒,弘扬全真教,直到1217年仙逝,享年75岁。此后门徒孙道古等铭记恩师教诲,悉心修道,传经送宝,从那时起,这里便成为古圣先贤隐居和道士的洞天福地。  
(十)石岛朝阳山  
荣成石岛朝阳山旅游区是以高尔夫为题,融合会所、酒店、温泉、别墅等多项休闲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度假村。  
地址:荣成市石岛治理区西南海村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