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
东营市辖区,座落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入海口北侧,境域属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辖2个街道、4个镇,
地理坐标为北纬37°45′~38°10′,东经118°10′~119°05′,东、北两应对渤海。西以潮河(下游为顺江沟)与沾化区为界,南与利津县接壤,东南与垦利区隔黄河相望。东西最宽70公里,南北最长43公里。总面积2267.44平方公里。
二、河口区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底,河口区共有民间艺术团体23个,社会业余文艺团体1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村公益电影放映队7支,数字影院2家。乡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全区177个行政村放映数字电影2136场。全区音乐腰鼓队代表
东营市参加全省中老年人健身创新项目展演,荣获第一名。歌曲《离别》、《怀念》、吕剧《爱我家园》等13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及各级表彰奖励。截至2017年底,河口区地方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为100%,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2万户,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不含油田),当中数字电视用户2.1万户。
三、河口区生活习俗
(一)衣食住行
1.服饰
清末、民国时期,城乡劳动人民服装,以自纺自织粗棉土布为主。多以锅烟、塘泥或蓝靛煮染成色缝制。式样以长衫、对襟短褂、折腰裤(无前后之分)为主。夏天粗布开胸背心,草鞋或布鞋。入冬长筒布袜、布鞋。鞋式有“一道脸”、“三块瓦”、“大圆口”等。戴毡帽头、瓜壳或“猛一挎”线帽。雨雪天多穿木屐或油鞋(布质外涂油料)。民国初年机织布做衣料已普遍。居民、店员多着长衫、短褂,绅商则长袍、马褂、礼帽、线袜,雪雨天着胶鞋。公务人员和学生着征服。妇女多穿大襟宽边布衫,袖宽8-12寸,裤腿“吊8寸”,系褶裙。服装制作多系手工。在发型上,进入民国后,男子多剃光头,知识青年中开始流行分发和平头。少儿剃搭毛。少女梳“刘海”拖单长辫,出嫁时挽发髻,戴卡子、耳针等装饰品。1919年“五四”运动后,妇女开始剪辫、放足,留齐耳短发。1931年,城市中青年妇女服装时兴长旗袍、短袖短衫、白袜、带绊圆口黑布鞋。中高跟皮鞋开始出现。抗日战争中,因避空袭,白色服装多改用有色布料,为便于奔跑,长衫在青少年中慢慢淘汰。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干部职工男着中山服,女着延安服,多为蓝黄两色。长衫、马褂、旗袍、长短裙被淘汰。解放跑鞋广销城乡。80年代初,市场开放,居民服装的款式色调发生巨大变化。五光十色的T恤衫、夹克、登山服、猎装、西装、喇叭裤、牛仔裤、连衣裙、长短裙、风衣、健美服己成为男女青年的流行时装。
2.饮食
本市市民世代重农力耕,生活俭朴。自老河口构成商业城镇后,居民生活条件较优越,城乡市民饮食上的差距慢慢拉开。新中国成立前家境贫困的农民,多以杂粮、瓜菜掺合作主食。红薯成为农民半年之粮。城市市民一日三餐,干稀粗细,因家境而异。建国后,城乡人民主食均以米面为主。解放前,农民终年缺菜少油,仅靠粗菜野菜佐食,除年节外,少有荤腥。解放后,农户分有自留地,可种植蔬菜调剂生活。平常款待来客,城镇市民较为讲究,农家比较简便,因条件所限,多为蛋汤、油馍。夏天,居民喜食“酸浆面”,酸辣可口,祛暑开胃。冬天,“羊肉糊薄”最爱欢迎,爽口松软,驱冷避寒。
3.居住
新中国成立前,乡村建房多为单家独户。用茅草上顶,四壁为“干打垒”或土坯砌成。前后两坡,两侧为硬山,上开一小洞为窗,后墙无窗。数口之家,床灶相连,阴暗潮湿。王府洲市民住房多用巴茅上顶,四壁用巴茅涂泥围成,遇大风天经常禁火冷食。城镇居民住房多为砖木结构,通常低矮狭窄。富裕之家青砖上顶,多为“四合院”。商店多用铺板门便于营业。70年代,本市开始修建市民住宅楼。进入80年代,农民建房开始出现新式二层水泥楼房。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和城市平民室内家具极为简陋。神柜差不多每家必备,用于祭祀。通常有木桌、条凳、木箱、木板床等物件。农户人家多用睡柜,柜内装粮,上面作床。或砌土坑,上面睡人,下作鸡舍。富裕之家家具多用土漆描金,式样古朴笨重。80年代居民所用家具多为钢木制品,式样趋向轻便、美观慷慨。
4.行具
清末、民初,乡村妇女出门,多用牛车、毛驴代步。少数富裕之家备有骡车。城市富人多乘双人轿。1918年,黄包车开始出现,成为城区内主要代步工具。解放后,黄包车被取缔。60年代自行车慢慢增多,成为职工、学生上学上班和农民赶集的主要交通工具。
(二)岁时
春节俗称阴历年,为群众最盛大的节日。进入腊月后,各家即着手准备新衣和食品,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同时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设祭神供器。腊月二十三日晚“送灶神”,过小年。二十八日发面蒸馍,农家多蒸供享馍。二十九日张贴春联、年画。除夕日吃团年饭以示全家团聚。城区商民有守岁之风,抢“彩头”以兆来年财运亨通。午夜接“灶神”。初一日早餐食饺子。饭后亲友往来拜年祝贺。解放后,原有的迷信禁忌和祭祀活动己慢慢消逝,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节前搞卫生,除夕团年,春节拜年等习俗不变,并新增了“春节茶会”、“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等团拜活动。
上九节 农历正月初九为上九节。老河口玉皇阁(在南城门上)有庙会,多为妇女前往
进香朝拜祈求平安。30年代以后庙会消逝。
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或灯节。自十三日晚起,持续五夜,各家门口张灯挂彩。青少年提灯上街游玩,各色花灯争奇斗艳。晚上食汤元。祭祀时以土盅或用面捏成小盅,内盛香油、灯草点燃,遍置室内阴暗处以照邪祟,憧憬光明。十六日城区居民往老县城游玩,称为“游百病”。解放后,这一节日仍为群众所重视,吃元宵、玩花灯的习俗仍保留下来。
清明节 旧时清明节家家扫墓祭祖坟。各行帮有做“清明会”,以联络同行、同乡情谊。解放后“清明会”消逝,扫墓悼念之风仍相沿袭,并构成悼念革命烈士的新风。
端阳节 又称端午节。旧时,民家门口插艾枝、营蒲,室内张贴张天师像。早餐食粽子、鸡蛋、大蒜,饮雄黄酒。小孩佩戴香荷包,可避汗气。午后居民涌向河边看龙舟竟赛。现在节日中的迷信祭祀已破除,龙舟竞赛迄未恢复。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旧时各庙设坛做法事,名为“盂兰会”,以超度亡灵。晚上有放河灯的迷信活动。现在上坟习俗仍有,迷信活动已废止。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晚上祭月,以月饼、枣子、柿子、核桃、山植果、清茶供于月光下,祈求平安。解放后己无祭月活动,食月饼的习俗一如既往。
(三)礼仪
1.交往
封建时代崇尚旧礼法,敦序长幼之节,规定“明礼让以厚风俗”。随后迭经演变,或扬或弃,逐一构成本市礼仪之风。城乡大家小户重视家庭教育,教育子女和睦乡邻、尊老爱幼,养成勤劳朴实、彬彬有礼的美德。在对人称谓上,老者称大爷、老奶奶;年如父母者称大伯、叔叔、大妈;与己年近者称大哥、大嫂、大姐。顾客来起立迎接,说声“稀客”,然后让坐、递烟、泡茶。客走送出门外,说声“慢走”。请人帮忙后和借物归还时应说“难为”、“麻烦你”、“谢谢”。对人间事应冠以“请教”、“请问”。语言或行为有失礼之际应说“对不起”、“请原谅”、“多包涵”。与长辈和老人说话应称“您老”。客未食毕主人不可以先放杯箸。解放后,礼仪有扬有弃,待人接物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变更,但尊老好客,睦邻友谊之风仍表现在平常生活中。
2.婚嫁
旧时男婚女嫁听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通常在少年时期即订下亲事。亦有出生前双方父母即予订婚约者,称为“指腹婚”。“侄女随姑”、“姨娘开亲”的颇为风行。富家论婚讲究“门当户对”,互相攀缘。提亲先由男家托媒说合。女家允许后,用庚帖送去女儿生辰。男方接到生辰后即请算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无“冲克”即备彩礼到女家“放定”,即所谓“
拿八字”,完成订亲手续。子女成年后,男方托媒至女家请期,俗称“看日子”。嫁奁由女家陪送。男家婚前一日待客,夜里设“陪郎宴”,邀未婚少年陪新郎宴饮以守洞房。次晨备花轿由接亲娘代往迎亲,亦有新郎亲临接者。新娘上轿前“开脸”(用线将脸上汗毛捻去)、梳妆、拜别父母,搭红盖头由兄弟背人轿内。至男家“拜堂”后,入洞房坐床饮交杯盏。新人床上放斗一,内装粮食,上插木尺一,以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斗旁置秤,以示称心如意。床上遍撒白果、红枣、花生,象征白头到老,早生贵子。夜宴后亲友“闹洞房”取笑。次日家宴,新娘拜见诸亲。三日回门拜女方亲眷。
“五四”运动后,青年学生在民主思潮推动下,开始抵制包办婚姻,提倡自由结婚。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出现“文明结婚”、“集团结婚”,简化结婚仪式,废除繁褥礼节。订婚时,区别有订婚人、推荐人、证实人和双方家长在订婚书上签字。结婚时改行鞠躬礼,由家族中或地方有资望者证婚,然后设宴庆贺。有的订婚、结婚时在报上刊登启事,以告知亲友。
解放后,政府颁布了《婚姻法》,旧的婚嫁习俗慢慢革除。跟随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优生优育,晚婚慢慢成俗,近亲结婚者已不多见。男女双方建立爱情后,征得家长允许,到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婚姻即生效。结婚仪式简单,仅以一糖果款待来宾。进入80年代,婚嫁铺张之风、“婚嫁论财”的旧俗有所抬头。
3.丧葬
旧时丧葬礼仪之繁简,因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而异。父母死,子女有在外地者必回
家奔丧。人死后即移尸地上,尸体入棺谓之“大殓”,富家除装饰品外另放入随葬品。亡母,大殓时必请娘家人到场亲视入殓,以免挑剔,俗语“父死好葬,母死难葬”即是此意。子女披麻戴孝,举办“点主”、“家祭”。亲友往吊皆赠一条孝布系于腰间。婿家全猪全羊设祭,虽贫家亦备猪头、猪蹄、供享、火纸,俗称“烧头蹄纸”。三日后出殡,途中常有至亲好友设“路祭”。葬后三日,亲属到坟前培土“圆坟”,每隔七日为一期,到坟前烧纸,直到七期。葬地先请
风水先生看地、点穴,贫民多葬于“义地”内。各商帮会馆均置有“义地”为本帮人死后葬埋之处。建国后仍沿用土葬,废除了迷信仪式,提倡“深埋薄葬”,改孝服为佩黑纱,亲友往吊改献花圈。60年代开始推行火葬,现已普及。
4.寿诞
老人寿诞以六秩为荣庆。后凡10年为大寿辰。亲友祝贺,送寿面以示长寿。凡寿诞,前
一晚例食“长寿面”,饮“寿酒”,俗称“暖寿”,次日宴客。子女生日谦称“母难日”,有禁食一天者。解放后,寿仪从简,赠送“寿糕”表明敬贺。
(四)禁、忌
解放前,民间禁忌颇多,尤以年节喜庆时最为注意。故年节时恐青少年在言语、行为方面犯忌,于庭院中张贴“童言无忌”四字以表明不忌、不讳,不予计较。通常禁忌有:
年节喜庆不说不吉利语言。
除夕夜水缸必装满水,以示来年财旺(满)。忌半缸水。
除夕夜灶前多堆放木柴,以示来年财运亨通。忌无柴(财)。除夕夜火盆炭火要旺,以示来年兴盛。忌无火。
除夕夜撰面杖用毕后藏好,初一忌见。
团年酒宴上忌食全鱼,以示年年有鱼(余)。春节三天扫地由门口往内扫,以示进财。
垃圾不外倒,以示聚财。
父母死后一年内忌炸食品。
孝未满时,年节忌至亲友家拜年。
孝子进入朋友和邻居家时必先去掉孝巾,忌戴孝巾入室。借别人药罐用后忌马上还
须待对方用时自我来取。
产妇忌入外人家。
妇女忌坐、跨扁担。
妇女上船,忌从船头上,忌立于船头。邻人忌入产妇卧室。
喜庆宴席忌用豆腐汤。
食饭后,忌筷子架到碗上。早饭前忌说梦。
行船跑马不问路,忌问时间。
船民忌“沉”、“翻”、“干”等字音。“盛饭”改“添饭”。艺人忌“梦”字音,改梦字音为“混”字音。
坐席忌坐上下各一,左右各二。
解放后,跟随教育与科学的普及,以上禁忌凡属漏俗,特别有些藐视妇女的漏俗已所有废除。
四、东营霸王鞭
霸王鞭是一种舞蹈型的运动,是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又称打连厢、打花棍、浑身响、金钱鞭等。
霸王鞭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在清代相当多著作中对它都有记述,如毛奇龄的《西河词话》中记载:"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名连厢词者,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词,……此人至今谓之连厢,亦曰打连厢。"康熙年间李振声的《百戏竹枝词》中记有:"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这种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
进行这一运动时,一手的手指上扣着绣有多种图案的方巾,另一支手执鞭的中端、鼓或竹片,也有双手各执一鞭的。舞起来时,以鞭击打或碰击臂、腿、肩、腰、背、脚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两人以上舞蹈时经常互相对敲,跟随跳动的步伐,这些器械发出整齐有节奏悦耳的响声。表演者人数不限,可一个人打,男女双打,也可集体分组对打。表演者者按一定套路有规律、有节奏地挥舞击打,构成一套跳跃、舞打的持续动作。步法有立、跪、蹲、坐、卧、行进、停留、跳跃等多种动作。击打分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等,使鞭两端交替接连不断地碰打自我身体各处,也可棍与棍、棍与地碰击。男女对打和集体对打,有"背合背"、"心合心"、"脚勾脚"、"凤穿花"、"五梅花"、"双采花"、"一条街"、"龙吐水等竞技动作和舞打队形。霸王鞭运动量大,有跳跃、下蹲、转体以及相当多舞蹈动作,舞蹈时用霸王鞭环绕身体的主要关节碰击发出的响声和由此引动上身的拧、摆和小腿的变化和双脚的跳动,构成各式各样的动作。
《霸王鞭》舞曲调多为民歌小调,节奏鲜亮,风格欢快、潇洒。内容大部分反映劳动和爱情。并穿插多样的舞步和队形。当表演进入0时,节奏加快,动作幅度增大,穿插自如,气氛活泼、情趣热烈,是一项手、脚、腰、身、头同时参与运动的传统的歌舞活动。《霸王鞭》舞本就乡村农民为纪念霸王而创编,民俗性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是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玩耍,烘托节日气氛;二是活动的开始仪式之中因其为节日和祭祀之用,以给予了一定的驱邪纳福的民俗色彩。
《霸王鞭》作为一项民间文艺活动,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活动本身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不管从服装道具、表演套路、音乐制作等,均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民间老艺人对霸王鞭这一民间传统舞蹈奉献颇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接连不断的进行改编,创作,再加工,使霸王鞭的形式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观赏性更强,深受百姓爱慕。
霸王鞭舞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开展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变迁性、依附性等特征展现了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特质。但是因为霸王鞭年代已久,在大型的节庆活动中已被现代形式的歌舞表演所取代,造成霸王鞭这一民间舞蹈慢慢衰落,几近应对濒危的状况,并且日前传承人甚少以及许多套路都已失传,要慢慢恢复和成立相对稳定的表演队伍很难。
通过普查了解到霸王鞭的濒危状况,日前地方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爱护措施,对该舞进行了一系列加工整理,从表演人员的服装、道具到舞蹈套路和音乐等都进行改编和提高,使该舞重新焕发艺术魅力!
五、眼皮提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眼皮提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广西东部一带的民间艺人为求生存而练就的民间特技,因为技术特异,传承者甚少。表演者用双眼将两桶各20公斤的水提起,可连续数分钟,其辅助工具仅仅有两个扣子夹在眼皮内,扣子和水桶之间有承载水重的链接线绳。
传承人简介:
宋涛,1976年出生,河口区新户乡杏行村人,从小酷爱表演艺术,从15岁开始便走上了随演出团四处奔波的演艺之路。“那时候就是随团奔走四海八方演出,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差不多都是在这种闯荡中度过的,那时候我在团里从唱歌到伴舞样样都行,但是每日重复着一样的表演自我也感觉有些乏味了。”而他的这种生活却由于一次偶然的演出而彻底改变了。宋涛在一次随团到广西演出时,被当地一位著名民间杂技艺人相中收为门徒,直到随后宋涛才获知,他的师父就是“眼皮挑水”杂技的创始人刘成。在这位严厉的老师传授下,宋涛开始一门心思投入到了练习中,经过三年的苦练,宋涛最后掌握了这门绝技并带回了家乡。“这个杂技也不是那么好学的,刚开始要将两粒扣子塞进眼中,晚上睡觉都不可以拿出来,你想一粒沙子进入眼中我们都不停流泪,何况是两粒大大的衣着扣子。”正是经过了这样的痛苦训练,宋涛才最后成功。开始频频在各个报纸、电视上露面,成为了“名人”。经过宋涛和河口区文化部门的一起努力,他的“眼皮挑水”最后申遗成功,成为了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扶持。
六、河口区饮食习俗
1、黄河口鲜鱼汤: 采纳黄河故道独有的野生鱼做主要食物,以独特的烹饪技术加工而成,滋味鲜美,汤汁浓郁,回味悠长。
2、河口凉皮:各具特色的凉皮应运而生,主要有花椒水和麻汁汤两种,有干拌、汤拌、包裹、热炒等吃法,不同摊点有不同风味,不同风味的摊点聚集着不同口味的人群。
3、仙赞鲜羊肉:取料新鲜,吃法自然,佐料开胃。口感鲜嫩无比,营养异常丰富,是四季滋补之良品,难怪连神仙也要称赞滋味鲜美。
4、蛋黄明虾:将面包放平,把虾、蛋黄放在上面,再放上虾胶、猪油,做好粘鸡蛋、生粉,炸制而成,即可以吃,外焦里嫩,有浓郁的蛋黄香味。
5、三纯冰鸭:是一道由鸭脖、鸭翅等食物制成的食品。
东营特色小吃。纯天然、纯营养、纯口感、通过对人体无菌无害熬制纯天然卤水老汤结合科学营养配制秘方做出一套三纯冰鸭拼盘、使鸭身上的鸭脖、鸭翅、鸭爪、鸭珍、鸭头更能明显其特点特色。
6、老五烧鸡肴兔:是在传统烧鸡肴兔制作的基础上,接连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精心研制而成的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所用原料是从野外捕获的野兔,制作烧鸡所用的活鸡所有为农户散养的土鸡,做工讲究、滋味纯正,素有“天下第一兔”的美誉。
七、河口区著名景点
(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座落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爱护区内,爱护区是1992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
黄河三角洲自然爱护区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组织要求注册的国际重要湿地系统,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这里沉积,年均造陆近2万亩。区内鸟类众多,共有鸟类296种,当中候鸟20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爱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等10种,国家二级爱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47种。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生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400种,当中野生植物116种。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在自然爱护区内广泛分布,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国家二级重点爱护植物野大豆集中分布面积达6.5万亩。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自然爱护区“新”“奇”“特”“旷”“野”的美学特征。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先后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爱护区网络”、湿地国际亚太组织“东亚———澳洲涉禽爱护区网络”,1994年被国家列为湿地、水域生态系统16处起到国际意义的重要爱护地点之一,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自然爱护区。
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三角洲自然爱护区大汶流治理站
(二)孤岛槐树林温泉
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座落于
东营市河口区东部,规划面积5万亩,跨越孤岛、仙河两个
山东省旅游强镇。项目区内拥有万亩槐林、神仙沟、孤岛水库、农田果园、草场湿地和亚洲最大的仙河澳亚现代牧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山东省首批原生态旅游区。
地址:河口区孤岛镇北
(三)黄河王酒文化博览园
河口区黄河王酒文化博览园占地70余亩,充分展示浓厚的白酒文化与军垦文化。体验式酿酒车间让游客能够在亲手参与酿酒的过程中感知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军马场历史实物展则是给久居现代城市文明的现代人弥补了农垦时代的空白,非常是为广大青少年接触“三农”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军事教育基地与拓展训练区为景区增添军营文化的光彩,使旅游更加充实。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滨海路37号
(四)鸣翠湖湿地风景区
鸣翠湖湿地风景区座落于河口区中心城区,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居民广场、音乐喷泉等沿湖景观建成开放,鸣翠湖核心景观初步构成,基础设施的提高带动了附近周围商业地产的开发,西湖印象、盛世豪庭、鸣翠园等商业楼盘相继开发,中海、富海等商务办公楼正在规划设计,河口一中新校落户新区,湖滨新区成为全区投资兴业乐土。接下来,湖滨新区将以加快地块开发建设和争创国家4A级湿地风景区为重点,提高湖区基础配套,创新市政管护养护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造绿、水、城交相辉映,声、光、色协调雅致的湿地生态新区和城市中央公园,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提高河口城市品味和形象。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西湖路西
(五)河口军马场农博园
河口区军马场农博园有刺槐林1500亩,果园总面积500余亩,有桃、梨、杏、葡萄等优质水果品种30多个,可供游客采摘的月份长达8个月,是油城市民和外来游客体验纯生态、享受大自然的“世外田园”。农博园景区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以花枝艳、赏花期长、果品多、采摘期长而闻名,桃、杏、梨、葡萄等水果大棚13栋。一年中可供游客采摘的月份长达8个月,是体验纯生态、享受大自然的“世外田园”。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北部
(六)河口蓬莱公园
河口蓬莱公园里有各种假山、碧水、绿草以及现代化的游乐设施,既为仙河人制造了一个舒适、典雅的工作生活环境,又将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美满地融为一体,使仙河镇成为一座花园式的海滨城镇。登上蓬莱公园可俯瞰仙河镇的全镇风貌。蓬莱公园非常漂亮:春季,树木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了小溪淙淙地流着。一场春雨过后公园里的东西焕然一新。夏季,树木长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叶子把山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里升起来,整个公园侵在乳白色的浓雾中。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耀在坦克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多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真像个漂亮的大花坛。秋季,树木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飞舞。这时候,公园向人们献出了一张漂亮的山水画和酸甜的石榴。冬季,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落了一层雪,又松又软。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河面上结了一层薄冰,鱼儿在河底的岩石上游,有的时候还会到河的上面散散步。看看春季是否快要来临了。蓬莱公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坛。
(七)锦绣庄园
锦绣庄园座落于义和镇清河村,由东营市锦绣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集采摘、娱乐、休闲、亲子活动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公司保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方法调结构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统一治理的模式发展,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实行了“五统一”治理模式,即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和统一引进新品种。庄园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思路,2013年开发建设了以优质石榴园、优质梨采摘园和大田苹果采摘为主题,种植石榴300亩、苹果400亩、优质梨100亩、大田西瓜200亩。锦绣庄园:座落于义和镇艾河村,由东营市锦绣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集采摘、娱乐、休闲、亲子活动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庄园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思路,开发建设了优质石榴园、优质梨采摘园和大田苹果采摘园。
景区类型:农家乐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清河村
(八)河口新户百枣园
新户百枣园总面积约100亩,总投资300万元。先后从河北沧州、山西太原及省内泰安、滨州等地引种名优稀特枣树品种达到389个,采取高接换头、嫁接哺育等措施,建起集科研、观赏于一体枣树资源库。主要分观赏、鲜食、干果三大类,有苹果枣、梨枣、圆铃大枣、木瓜枣、磨盘枣、柿子枣、九月青、辣椒枣、马牙枣、茶壶枣、秤砣枣等,有圆形的、尖形的、长形的、葫芦形的,还有胎里红、三变色等。金秋时节,百枣园硕果满枝,形态各异,连同附近周围数万亩冬枣构成独具特色的绿色枣业生态旅游区。该园既是观赏园、试验园,又是枣树基因库,对枣类科学研究和附近周围数万亩冬枣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技术支撑。新户百枣园引种名优稀特枣树品种389个,采取高接换头、嫁接哺育等方法,建起集科研、观赏于一体的枣树资源库。金秋时节,百枣园硕果满枝,形态各异,成为功效提高的枣类科普园地,连同附近周围数万亩冬枣构成独具特色的枣业生态旅游区。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政府东南
(九)怡丰庄园
怡丰庄园座落于义和镇南部,南至宝二产业路,北至薄家界,西至申丰产业路,东至荣乌高速连接线,总占地面积1000亩,是一处集景观苗圃、珍果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主要建设情况: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开挖50亩水面的景观湖面,当中可用于休闲垂钓的水面20余亩,建设莲花岛一座,动用土方5万方,硬化园区路2公里,架设高低压电路2公里,建设农家乐小院、四合院筑面积1000平方米;二是珍果采摘园建设,在景观湖西侧建设樱桃、桃、梨等珍果采摘园6个,总面积200亩;三是景观苗圃建设,新建优质苗圃800亩,逐一将该农场打导致鲁北地区最大的优质苗木哺育(交易)基地。2018年怡丰庄园创建为AA级旅游景区。
景区类型:农家乐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宝二村东北处
(十)河口孤岛植物园
河口区孤岛植物园建于1997年五月,种植有法桐、杨、柳、槐、玉兰、松、竹、梅、樱花、牡丹、芍药等各种乔木、灌木、花卉百余个品种。园内植物规划布局合理,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幽静雅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植物公园,既是丰富的植物科普园地,也是休闲观光的非常好地方。
植物园占地390余亩,拥有100多个品种10万余株苗木,是油田最具规模的苗木哺育与生态休闲园区。为了打造一个生态、经济、休闲的植物园区,社区绿化环卫大队优化花木结构,栽植了榆叶梅、紫叶海棠等观赏性花木1.6万多株,建成了黄河入海口地区最大的法桐苗木哺育基地,已育有法桐3万余株。为方便市民休闲和花木养护,在园区内规划建设了千米煤渣道路,使园内道路四通八达。为了让儿童们了解孤岛地走进孤岛植物园,感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让人流连忘返。植物园治理队 采纳科学环保的防治办法,保障了植物园优良的生态环境,引来了长耳鸮等国家级爱护鸟类在这里栖息,展示出了树上鸟语花香、地上市民休闲观赏的美满景象。
地址: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