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胶州市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9-18 15:1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胶州市地理位置概述  
胶州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黄海之滨,东邻城阳区、即墨区,西靠高密市、诸城市,南接黄岛区,北连平度市,总面积1324平方千米。胶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东邻青岛市城阳区、即墨区,西靠高密市、诸城市,南接西海岸新区,北连平度市。介于北纬36°00′—36°30′,东经119°37′—120°12′之间,东西横距51千米,南北纵距54.3千米,总面积1324平方千米。边境长度343.4千米。截至2021年十月,胶州市辖8个街道、4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胶州因东南临胶州湾,以胶水而得名;拥有5000多年历史,唐朝于境内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港盛州兴,海运贸易连续繁荣,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二、胶州市文化事业  
2021年,胶州市2021年,胶州市举行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80场次,组织各文艺小分队、邻里艺术团、民间剧团进基层演出838场,放映公益电影9800余场次。向11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发了文化设施和器材。启动“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在2021年,胶州市建成10个试点社区,举行传承人驻点传习、胶州秧歌和三铺龙拳推广培训、社区非遗晚会、非遗市集等系列活动,举行第三届“文化馆非遗夏令营”,共计培训2万人次。加快华润城、融创青年湖文旅康养综合体、蓝城桃李春风田园综合体、世茂海丝国际城等百亿级文旅项目推进。签约应急治理体验中心、艾山情康养文化园、青啤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连续优化酒吧街产业集聚。已建设完成时尚三里河音乐商街和阜安里步行街、PS时尚风情街、鑫古城文化风情步行街、学府音乐酒吧街等5条街区。  
三、胶州市历史文化  
胶州拥有5000多年历史,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于一体的三里河文化遗址。曾是春秋莒国、介国封地,唐朝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港盛州兴,海运贸易连续繁荣,特设市舶司、胶西榷场,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金胶州”之美誉,滋养构成了胶州人民“包容友善、重商守信、弘文尚德”的人文传统。以“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就有100多位;胶州秧歌和胶州茂腔同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八角鼓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成为中国秧歌节永久举行地。  
四、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又称“地秧歌”、“耍秧歌”、“跷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流行于山东省胶州市东小屯村一带。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据清代宋观炜所作《秧歌词》的描述猜测,当时的胶州秧歌舞蹈动作、行当名称、服装道具等与现在基本相同。  
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表演程序有“开场白”、“跑场”、“小戏”三部分,跑场队形有“十字梅”、“四门斗”、“两扇门”、“正反挖心”、“大摆队”、“绳子头”等,还有《送闺女》、《三贤》、《小姑贤》、《双推磨》等小戏。胶州秧歌中,女人舞蹈动作抬重踩轻腰身飘,行走如同风摆柳,富有韧性和曲线美,“扭断腰”、“三道弯”为其代表动作;“棒槌”的动作轻脆洒脱;“鼓子”的动作有“丑鼓八态”,风韵奇特。其音乐由打击乐、唢呐牌子、民间小调三大部分组成。小戏秧歌原有72个剧目,现存135个。胶州全市现有秧歌队一百多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人员曾先后七次对胶州秧歌进行挖掘整理,现已将其编列为汉民族舞蹈的教材之一。1996年,小屯村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胶州秧歌萌生于乡土,活跃于民间,在发展中自行流变,是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宣泄、自娱自乐的广场民间艺术,展现了胶东乡村女人特有的健美体态和情性魅力,起到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五、胶州节令习俗  
年除日  
农历十二月最终一天为年除日,即除夕。是日,做供品、办酒菜、挂年画、贴春联,中午合家团聚吃隔年饭,下午到祖坟前烧纸磕头,告祭祖先回家过年。各家堂屋正北要挂财神像、挂祝子、列祖位、摆供品、香案。院内撒干草、马料。晚烧香,包过年饺子。三巡香后,接回灶神,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晚上,旧时守岁至新年开始。建国后,提倡移风易俗,部分封建迷信习俗渐减,但鞭炮、礼花的品种、花样和数量大增,欢乐喜庆气氛益浓。  
过年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在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除夕夜子时起,新年伊始。旧时,在供桌上供素饺子,并由家长为首,儿孙相随开门接神,焚纸马、酹酒浆、叩首拜。全家人穿新衣、食素饺,俗称过大年五更。此时只许说吉利话,为幸免禁忌词语,多不许小儿说话。饭后,子孙辈于供桌前依次给长辈磕头拜年。父祖则分给“压岁钱”,盼儿童们长命百岁,福寿双全。黎明,邻里亲友互致庆贺,作揖口呼“恭喜”、“发财!”谓之拜年。建国后,此节依然,但祭神、祀祖等习俗已不盛行。机关、团体盛行团拜,慰问烈军属,送光荣灯、光荣牌成新风俗。  
正月十五  
即元宵节,主要活动为张彩灯、踩高跷、“打灯虎”、放鞭炮、虔“拴孩”、游寺庙、放焰火、吃“元宵”(汤圆)。乡村有做“神虫”、面油灯的习惯。晚上将面神虫放在粮囤,将面油灯放在祖坟、庙前,院内院外处处灯火。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续灯。此三日,白天高跷、旱船、秧歌等民间杂耍演于街市(乡村各村相互串演),热闹非常;夜里,街市、庙宇、店肆均张挂彩灯,灯上写有谜语为“灯虎”。人们看花灯、“打灯虎”、放鞭炮、点“焰火”,童稚各打彩灯到处照。各庙宇开山门迎香客,善男信女罗拜佛像前;寺内香烟缭绕,烛光闪耀,钟磐声声,纸灰纷飞,一派迷信气氛。胶城钱市街财神庙中,香烟尤盛,拜神者多为不育少妇,手捧红线,套于佛前泥娃颈上,叩首再三,以求生子,此为“拴孩”。各寺庙游人如堵,常有母子被冲散者,儿啼母喊,加上鞭炮交响,响彻云霄之声深夜不衰。1945年后,庙宇多废。建国后,“拴孩”等迷信活动已无人相信,但庆元宵活动依然,特别彩灯加以电器化,质更好,量更多。1983年元宵之庆,盛况空前,新花样彩灯数以千计,焰火以万数。胶州城区花灯齐放,游人比肩接踵,欢声笑语不绝。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谓龙开始治水,春雨将临。主要活动为“打囤子”,凌晨各家于院内、场中,用草灰圈画囤子形,囤边画梯子,“囤子”中心置五谷数十粒,以此预祝五谷丰登。并炒黄豆、炒“旗子”(鸡蛋、白糖和面粉做成的菱形小块)为节日食品,以祝人丁兴盛。  
清明  
胶州民间也称“寒食”。虽有禁火三天以寒食纪念介之推的故事流传,但禁火习俗已除。主要活动为扫墓和春游、放风筝、植树。节日大都食炒面和菠菜豆腐做的“青龙白虎汤”。建国后,大批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以缅怀忠烈和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五月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端阳节”、“五月节”,相传是为纪念诗人屈原。此日吃粽子,青少年的手腕、脚踝系五彩线,谓“端午线”,据说能防蛇蝎。耳鼻中涂雄黄,谓能避瘟疫保平安。日出前,青少年去野外以巾沾露水擦眼,谓能防眼病,称“拉雾露”。家家门窗悬艾,谓能驱恶魔。囊裹朱砂,谓能祛邪祟。食小蟹,饮雄黄酒,谓能防百病。  
过半年  
农历六月初一,谓过半年,通常只吃顿饺子。  
入伏  
入伏多农历六月,是日吃面条,谓吃入伏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因时逢雨季,胶州流传喜鹊搭桥,织女落泪等神话故事。此日,妇女做各式印花小面食,以线串连,称为“巧饽饽”。当晚,少女齐集一堂,做素饺子、瓜果在院里摆供,向织女祈祷,请求帮助提高缝纫刺绣技巧,因名乞巧节,现乡村仅存做小面花的习俗。  
八月十五  
即仲秋节。当晚,家家陈案皓月之下,供以月饼、西瓜、葡萄和苹果等,焚香祭月老。人们边吃月饼边赏月,合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旧时这天有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等活动。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农家节。此时农事结束,场屋门关闭,雇工回家另谋生路。建国后,农民多在这天改善生活,以庆丰收。  
过冬  
即冬至,农家要上坟、烧纸,摆供品,祭祖先。全家吃顿饺子。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此日,民间兴以8种粟米干果煮粥喝,谓“腊八粥”。旧时塾学开始放寒假,塾师解聘。家家扫尘,准备迎接新年。  
辞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又称小年,旧时以糖瓜(麦芽糖)水果供灶前,焚香烧纸马,谓送灶王爷上天。建国后此俗大减,有的仅晚饭吃水饺。  
六、胶州生活习俗  
服装  
解放前乡民服饰所费,占总收入的一、二成,衣料有土布(俗称小棉布)、“双龙”白布和蓝色的“阴丹士林”布。男上衣为对襟褂、对襟袄,布扣、两个口袋。裤子为直裆带腰宽腿单、棉裤。女上衣为右偏襟褂、袄,裤与男式相同。冬天男女均用扎腿带子扎裤脚。男帽为毡帽头、三大扇帽,男鞋有双脸布鞋、圆口鞋;女鞋多为绣花鞋。冬天,也兴蒲鞋、毛窝子鞋。夏季也兴草鞋,俗称三里(亨)儿。建国后,男装兴国防服、中山服、学生服,女装有列宁服和各式大翻领、小翻领上衣。80年代,人们衣着多姿多彩,讲究款式先进新颖慷慨、流行色。衣着质料趋向化纤布为主。  
饮食  
建国前,多数城乡市民终岁辛勤所得,十之七八用于食。冬天朝夕两餐,主食为甘薯杂以粟、豆、高粱、小麦。春夏秋三季每天三餐,食粟居多,杂以薯干、小麦。蔬菜普遍多食白菜、菠菜、韭菜、萝卜、茄子等。常年有自制的腌萝卜、腌辣菜和自制的豆酱。一般饭为饼子、粘粥和小豆腐。喜咸甜,厌酸辣。平民改善生活、过节、待客以面条、饺子为上。建国后,群众生活提高,通常食用玉米面饼子和窝窝头、白面馒头。1983年以后,小麦产量大增,人们以白面做主食。  
房屋  
清末民初,乡民住房喜南向,3间一套居多,堂屋(正面)居中,东西两间寝室;也有的一套5间,寝室还有里间。寝室设土火炕,堂屋设锅灶二套,烟道通过寝室火炕。每间屋面积通常不超过10平方米。建国后,住房逐一改善。有用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1983年以后,草房已绝迹,建房多讲究宽大、璀璨、卫生。  
用器  
清末民初以来,胶州市民平常家具以木器为多。富户,间有红木名贵家具。70年代开始,兴写字台、大衣橱、木制椅子。80年代兴沙发、茶几、高低柜、书橱、综合橱、电视橱和各式软硬铁制折叠椅子。  
取暖用具建国前乡村主要靠火炕或火盆,有少数人家生煤炉子,俗称憋里气炉子。80年代,有人开始自装家用暖气。  
炊事用具  
有锅灶、风箱。锅盖为高粱挺秆做的盖垫。竹筷子、黑瓷碗、白瓷碗、陶盆、水瓢、水罐。建国后,家家有暖水瓶和茶、酒具。黑瓷碗慢慢淘汰。80年代使用液化气炉灶者快速增多。  
照明灯具  
清末民初为豆油灯,60年代以前民间多用煤油灯,70年代,乡村逐一普及电灯。  
七、胶州礼仪习俗  
嫁娶喜庆  
说媒  
民国以前,胶州男女婚姻皆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十五六岁,其母便央媒人找门当户对的女家求亲。如女方向男方求亲,称倒提媒。经媒人说合后,双方便开始暗地打听情况,无非是相貌、性格、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称捎亲。有的还要合八字,看双方八字是不是有冲克。如各方面均中意,即可决定婚姻。  
定亲男女议定吉日,男方备好首饰、衣物及猪肉、鲜鱼、点心等礼品,由男方家长或代理人同媒人共同送至女方。女方设酒宴招待来客,还要以鞋、帽和绣花腰带或文房四宝等物回礼。男方的彩礼和女方的回礼根据经济状况,多少不定。  
下媒柬  
男方在印好的媒柬上写“抑候金诺”或“抑希金诺”,并由家长和女婿具名。然后附以丰厚礼品送至女家;女家收礼,在回柬上写“敬答玉音”,并由家长具名,另备鞋帽等礼品,与男方互换媒柬以示情意相合,故又称“投契”。也有作为书面依据,以防反悔的效果。  
送日子  
男方将结婚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叫“送日子”,喜期的择定,受封建迷信约束。择定结婚日期后,还要附迎婚帖,上书新婚冠笄,坐帐、开面、梳妆及上下轿的面向与送迎女客所忌的属相等。到女方“送日子”时,女方所要彩礼需要付齐。  
迎亲  
迎亲前几日,男女双方的亲友邻居多馈赠礼品或现金,以示祝贺。给男方送礼为“看喜”,给女方送礼为“添箱”。男方自结婚前2~3天开始请送礼者喝喜酒。迎亲日,男女双方大门贴喜联,男方多用“关睢兆瑞,麟趾呈祥”;女方多用“礼隆往送,诗咏于归”。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前后,富家迎亲都乘花轿,新郎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帽插宫花,身披红彩绸,一身状元装扮,名曰“小登科”,坐在前轿。后轿通常乘一男童押轿。新郎轿至岳母门前,女方陪客迎到大门,彼此行礼,进厅入席,饮茶进膳。新娘要上戴凤冠,穿莽袍,披云肩霞帔,无论冬夏内衬棉袄棉裤,取“厚道”吉祥之意,还要系玉带,蒙上罩头红。下穿八摺绣花罗裙。迎娶至男家,夫妇先拜天地,新娘被架进新房,按预定的方向盘腿端坐炕上,谓坐庐帐。须不言、不笑、不动,任凭晚辈男女嬉闹,谓之“闹喜房”。婚后第二日,女家迎新娘回家,称叫二日;翌日返夫家叫回三;第四天夫妇一同到女家,叫望四日。结婚时期的应用物品尚红忌白、尚双忌单,被褥衣物的缀物多用花生,象征长生不老和花花着生儿育女,再用红线串系红枣、栗子、清钱,多处放置,以兆早生贵子。民国年间,胶城及附近村庄有自由恋爱成婚者,也始有文明结婚仪式,结婚行鞠躬礼。席间,证婚人、主婚人、推荐人要在结婚证书上盖印,征婚人和来宾代表要致祝酒词。有的用军乐,有的摄影留念。不过,文明结婚人数过少,极难推行。建国后,男女双方都注重事先经过了解熟悉,双方允许后,并符合婚姻法,便到政府登记结婚。婚娶礼俗大减,彩轿、吹鼓手、仪仗队废除。乡村尚有拜天地、坐庐帐等旧习。城镇和部分村庄的大多数青年多崇尚新事新办。迎娶多用马车或自行车,婚期多择定元旦、“五•一”或国庆节等节假日。亲友邻居送贺礼,男方设酒宴热闹一番。70年代末期开始,婚事日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颇盛。也有男女双方置办新家具,单位组织举行集体婚礼,有的则实行旅游结婚。  
生儿童  
婴儿出生第三天,设宴请客叫过三日,婴儿的外祖父家要在第8天或第9天(男8女9)送面卷子、鸡蛋、红糖、油条、猪蹄、小米等物,谓送汤米。亲友邻居也适量送汤米,回赠的礼物中定有染红的熟鸡蛋。婴儿生后百日,亲友再次赠送银手镯、脖锁、小儿衣物等,谓送百岁。有俗语:“姑家的裤,姨家的袄,妗子的鞋穿到老”。  
过生日  
胶州通常人家,无论长幼,每逢过生日都要吃面条以示庆贺,称吃“长寿面”。又忌喝粘粥,有俗语:“喝了粘粥,一年糊涂”。富裕家庭,凡年过6旬的生日叫寿辰,要大庆。亲友赠送寿幛、寿联、寿匾、寿画,通常写“福如北海,寿比南山”等祝词,画是寿星图、松柏图、仙鹤、寿桃图等,也有送糕点、猪肉和钱币的。主家要设宴招待宾客,吃长寿面,喝长寿酒。80年代,人们对过生日、祝寿越加重视,亲友和儿女赠送寿辰蛋糕、高级点心、糖果等。有的子孙辈过生日也是大操大办,请亲朋喝酒。  
搬家亦称乔迁,迁入新居要贴对联,通常写“移来新舍寓,还是旧邻居”。并向邻居馈赠面条等食品,称认邻舍,表明睦邻。亲友们要馈以馒头、猪肉、糕点等表明祝贺,称为烧炕。主人宴请宾客为谢。  
八、胶州丧葬祭祖习俗  
报丧  
丧主请人将死者逝世及安葬的日期通告亲友。  
入殓  
旧时胶州用棺椁,兴土葬。死者咽气,全家恸哭,谓“报庙”。翌日晚,丧家到土地庙焚纸、香和纸扎的轿、马,谓送盘缠,亡人的长子手执长棒,站在方凳上高呼指路。死者脸遮黄表纸,口含铜线,手握小面饼(富家有的握金银),穿戴成套寿衣冠,被褥具全,由儿女亲属将尸体抬入棺内。棺内放香、纸灰等杂物,盖棺封口,外敷黑油漆,置于当门屋正北,外加遮灵帐,灵前没饭桌、瓦盆、灯罐和五谷囤,儿女守灵,亲友吊唁。1968年以来实行火葬,把遗体送往火化场,火化后将骨灰盒放在当门正北,设供吊唁,或寄存火化场骨灰厅。  
戴孝  
父母亡故,儿子穿白孝衫、鞋上表白布,戴孝帽并扎白布条,腰束苘绳,手执柳木哀杖,女眷头顶白布褡头,侄孙按辈份穿孝服。建国后,慢慢改为臂佩黑纱。若死者男人,其儿女左臂佩黑纱;若死者女人,黑纱则佩在右臂。  
出殡  
旧时出殡,富贫相差悬殊。富家出殡设棺罩、灵床、主楼、旌幡,还有仪仗队和鼓乐队,并有纸扎的童男女,有的还设打路鬼、开路神,大摆路祭。死者的长子和其他子孙或亲友都要按照辈分和身份,区别穿白衣、披麻戴孝,耳旁挂棉球,手持哀杖,哭送灵柩至墓地。埋葬前,在坟地焚烧纸扎的童男女,并在圹内随葬陶器和铜、铁、锡、漆制器皿。棺材下葬后,仪仗返回,称回灵。回灵后,丧主向亲友邻居分遗饭(用面蒸的大饼切成小块和小馒头状食品)。出殡当日晚,丧主要宴请全部帮忙人员,谓酬劳。  
上坟  
葬后三日,丧家赴墓地祭扫,称为三日坟。第3五日,再赴墓地上五七坟,此后要上百日坟,周年坟。一年内,丧家人口皆不得穿红着绿,过年只能贴蓝纸对联,以表对死者的哀悼。其后除在清明节、冬至、春节期间祭扫墓地以外,3周年和9周年时的上坟非常盛大。通常要烧纸钱、摆供品,并把纸扎的箱、柜、摇钱树聚宝盆等在坟前焚烧。实行火化之后,多数乡村仍把骨灰盒土葬、筑坟,有的还立碑为记,祭扫方法仍沿袭旧习。  
家祭  
对故去的先人要过周年、3周年、9周年。10年后为忌辰。每年的春节、清明、冬至节,都要在家摆供设祭。  
祠祭望族大户都设祠堂,有公田,专供祭祖。春节时,祠堂内摆放列祖列宗的牌位,有的挂祝子摆供品,烧纸、香。正月初一晨,有威望之长辈带领本族男性,赴祠堂行祭礼。族规森严,妇女不准入祠堂,同族人认为不肖者均不得入祠堂。  
九、胶州市饮食习俗  
1、胶州大锅饼  
胶州大锅饼是山东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烙烤大锅饼用料讲究、工艺细致。熟品重约2.5公斤,味香甜、有口劲、软硬相宜,入腹后耐力强。  
2、猪血灌肠  
选用新鲜猪血和猪肠, 采纳民间传统制作工艺,口味独特。其特点:肠烂血嫩、香而不腻,滋味鲜美,起到独特的风味特点,是餐桌上乘美味。  
3、胶州锅贴  
胶州锅贴是胶州的特色品牌小吃,以精肉、时节蔬菜为原料精制而成,外焦里嫩、鲜香可口。  
4、胶州大包  
提起胶州的小吃,不可以不提的肯定就是胶州大包。包子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在青岛,胶州大包是出了名的,以其个头大、馅料足,色香味浓而著称。胶州大包外形并不精美,但是包子馅口味独特,选料讲究,蒸好的包子一出锅就能引来一群喜欢吃的食客,这种传统美味由于居民的爱慕得以延续至今。  
5、里岔驴肉  
相当多人晓得胶州里岔镇产的“里岔黑”猪,因其肉质细腻、口味独特而久负盛名,实际上这里的驴肉也非常有名。很早就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里岔镇驴肉营养丰富、细嫩味美,可谓驴肉中的上品,吸引了远近食客。史料记载,里岔驴肉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  
十、胶州名人  
庸谭,西汉时庸村人。以讲授《齐论》、《尚书》而名闻齐鲁,为世人称作“胶东大儒”。四方慕名前来求学者甚众。死后,后人为他修建了“庸生祠”。  
匡翼之,字朝敬、云溪,明胶州人,成化十六年(1480年)进士。任贵州巡按时,闻千户王寿依仗宦官刘谨之势横行不法,认真查实,终按明朝法律将王寿绳之以法。在任四川按察使司副使时,亲自与少数民族和谈,稳定了西南边陲。  
王和,字德春,号石溪,明胶州城人。弘治八年(1495年)任陕西山阳县主簿。弘治十二年(1499年)迁北直隶肥乡县知县,翌年辞官回乡。著有《石溪诗草》。后人整理《王和遗诗》一卷。  
纪腾蛟,明胶州城南人,崇侦时进士,任兵部武选司主事,迁户部河南员外郎。南明弘光时,两浙漕务横行不法,他严法管理。后升浙江宁绍兵备道,浙江按察使司佥事。明亡后,隐扬州平山堂为僧。著有《州志辨》。  
宋可发,字艾石,清胶州人,永历三年(1649年)进士,任福建将乐县知县。永历六年(1652年),升为河南彰德府知府,继升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兼管海巡道、湖广布政使司参政兼管驿传盐法道。  
冷枚,字吉臣,号金门画史,清胶州人,康熙时宫廷画家。曾拜焦秉贞学西画,善绘人物。其主要作品有《桐叶封帝图》、《南巡图》、《万寿盛典图》、《避暑山庄图》,还与焦秉贞合作《耕织图》46幅。  
王懿,字文子,清胶州人,康熙时进土,历任给事中、顺天知府、大理寺卿、工部右侍郎等职。  
王隽,字轶千,清胶州人,乾隆时进土,任庶吉士,后任四川大足县知县。后升任锦州直隶州知州,继任顺庆知府。  
法坤厚,字南野、黄裳,号白石山人,清胶州人。少年通晓五经大义,善诗工画,人送雅号“小黄山”,著有《荫松堂诗集》16卷、《白石居文集》等。  
十一、胶州著名景点  
(一)少海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代文明、科技与古板桥镇、三里河文化有机结合,独具特点。  
据记载:2500年前,胶州人在此已有航海活动,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设板桥镇。塔埠头码头(胶州码头)是全国著名的贸易港口之一,唐朝使者由此前往朝鲜、日本等地,日本的商人、僧人也经此到中国。1088年于板桥镇设市舶司,塔埠头码头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胶州八景之一“少海连樯”所以得名。  
南湖广场  
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少海连樯雕塑、游客服务中心、中央草坪、跌水、廊架、龙腾柱、少海之花雕塑、大型音乐喷泉等景观。整个广场以中央草坪为轴线,两面对称。现代设计风格,穿插古典元素。  
慈云寺  
慈云寺座落于少海长堤南岛,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采纳合院式布局,设有山门、主殿、配殿、客堂及法物流通处等建筑功效空间。  
板桥镇  
板桥镇座落于少海南湖西侧,北临香港路,东靠正阳路,西到新建设的洞庭湖路。占地面积279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板桥镇的建设利用胶州市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仿古建筑和仿古场景复原的形式集中展现古代胶州的辉煌历史,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集文化观光、民俗博览、娱乐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游览展示区。板桥镇分三期建设。首先启动的是中国秧歌广场、民俗文化馆、市舶司、板桥商业榷场;二期建设项目包括高丽亭馆、历史名人馆、海洋文明展示区等仿古建筑。  
中国秧歌城  
包括中国秧歌广场、民俗文化馆两部分。秧歌广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能容纳观众10000人,中间是下沉式广场,附近周围通过灯光、绿化、各式浮雕将广场簇拥成为多功效性质的城市客厅,弘扬秧歌文化、活跃群众生活,2010年五月二十一日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在此举行。民俗文化馆建筑总面积为4500平方米,由博览区、剧场区及商业区三大功效区组成。博览区以展示胶州民俗民风为主,可集中陈列展示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民间艺术及历史沿革,宣传和弘扬胶州秧歌和胶州茂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剧场划分规模不等的房间,可提供教学、演出、排练等功效。  
游艇俱乐部  
座落于巢湖路入口广场东南侧,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两层,功效定位包括娱乐功效、水上运动及培训功效、会所功效、休闲度假功效等。  
旅游度假村  
规划用地面积206亩,设有雕塑、景观广场、观湖会所、游艇码头、观景亭等景观,集高档休闲、体育旅游、文化娱乐、生态湿地等各种功效于一体,是少海空间功效与景观规划中的重要节点。白鹭洲充分发挥少海南湖的生态景观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化、园林化的生态岛屿别墅,将自然健康、天地人美满统一的理念融入当中,着力提高环境品质。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青岛胶州市香港路与正阳路交界处少海新城  
(二)胶州九兴艺术馆  
胶州市九兴艺术馆座落于山东省经济发达的青岛市-胶州,位于漂亮的胶州湾畔,她拥有四千年历史古文化,造就了著名三里河古文化,并孕育了法若真,冷牧,高凤翰和匡源等多位书画艺术大师。  
九兴艺术馆是一处集游览、参观、餐饮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整体外型建筑 采纳古朴的红瓦灰墙,结合现代的手法给予景区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2010年又被国家评为“AA级国家旅游景点”。  
九兴艺术馆为胶州市文联主管下单位,于2010年五月十九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共设明清家具、奇石、玉器、陶瓷、字画、民俗等十一个展厅,由胶州市国家级各大书法家挥墨所题。现存明清家具,仿古红木家具,名家字画多件,以及大量青铜器、陶瓷器、玉器、奇石、竹、木、牙雕和文房用品。  
地址:胶州湾工业园二区株州路  
(三)麻湾渔乐园  
麻湾渔乐园投资1.2亿元,水风光积10万平方米,广场面积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4万平方米,绿化率32.7%,建设了亲水平台、曲水流觞园、雕塑广场、青少年戏水区等五大板块,展示出“一湖、三水、五轴、七区、十三景”,汇合了秧歌文化和众多历史古景,再现了古胶州八景之一的麻湾渔乐,改造前,防洪能力不足三年一遇,改造后,提高至20年一遇的泄洪安全标准。  
地址:青岛胶州市胶东办事处办公大楼东南(204国道南侧)  
(四)玉皇庙古村落景区  
玉皇庙村因村东玉皇大帝庙而得名,该村呈现古胶州建筑风格,构成古朴典雅、生态优美、风格独特的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貌。  
玉皇大帝庙座落于村东部,因殿内供奉玉皇大帝而得名。该庙始建于唐朝初年,并于2009年四月重建。庙之正面建有山门,山门内之主殿依次为玉皇殿、三教堂和法堂,东厢依次为财神殿、念佛堂和药师殿,西厢依次为送子殿、观音殿、娘娘殿、胡仙殿和居士房。每年正月十六、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逢庙会。该寺双檐单层,高17米,主要供奉太白金星、北斗七星、托塔天王、玄武大帝,四周还有一万尊小佛。  
红色教育基地,所用房屋是玉皇庙村已故老革命、老党员、老县长、老支书乔继周的旧居,乔继周于1947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胶县副县长,1966年十月离休后居住在玉皇庙村,1997年一月逝世。该基地记载了胶州地区从1899年德国入侵到革命胜利的历史以及当前玉皇庙村群众幸福的生活。  
尼山书院,是青岛地区的第一家看重孔子的儒家文化的书院。书院内有孔老夫子像一尊,内设学堂,旨在传播国学,教授学生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每逢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儿童们就来到书院,诵读《弟子规》等国学典籍、练习书法,让儿童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国学经典。  
七仙女剪纸艺社,里面除剪纸还有电烙版画和桃核雕刻,剪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电烙版画和桃核雕刻的原用料都是提取于当地。  
传统民俗博物馆,模拟展示了龙山文化、三里河文化出土的场景,这边再现了制作黑陶的场景。以及当年胶州的老城门石,是现在仅存的一块。还有乡村以前的生产、生活工具。  
传统手工艺展馆,主要有宣纸制作馆、光德黑陶工艺馆、年画工艺馆、传统食品工艺展馆等。  
王母井,在玉皇庙村村西,有一口井,叫“王母井”,这个井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唐朝年间,王母娘娘带七仙女前往东海巡游,路经此地,看到许多人在玉皇庙求雨,于是,王母娘娘化作凡人,来到玉皇庙,看到人民生活疾苦,便将拔下玉簪投入地面,构成了一口井,后人称之为“王母井”,又将玉簪一划,划出了一条河,后人称之为“碧沟河”,从此以后胶北水源丰富。  
景区地址  
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玉皇庙村  
(五)高凤翰纪念馆  
座落于胶州市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委西。1993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95年起持续被授予青岛市和胶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为了进一步提高馆内的设施,1998年以来胶州市政府继续投资对纪念馆进行了全面提高。纪念馆现占地17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隶属胶州市博物馆。2001年九月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点。  
高凤翰纪念馆是一处主要以收藏高凤翰的艺术作品、研究高凤翰的生平及艺术成就并向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为目的的文化教育机构。高凤翰(1683年-1749年),字仲威,亦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清乾隆二年(丁巳)病废右臂,所以又号“丁巳残人”。高凤翰一生才华横溢,笔耕不辍,以其超然的左笔书画、篆刻、治砚及韵律十足的诗文蜚声艺坛,并以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获得到世人的钦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高凤翰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纪念馆包括故居、展室、陵园及附设几大部分。故居包括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南斋池。室内陈列内容充实,以供参观者了解高凤翰的家世、行实等情况。展室共有五处:第一展室是高凤翰生平简介;第二、三展室是高凤翰的艺术成就展;第四、五展室是暂时陈列展览室。  
陵园陈列着郑板桥为高凤翰题写的墓碑,以及以高凤翰书法作品刻制的碑廊,且有松柏围绕,庄肃典雅。附设包括“泉亭(胶州出土之宋代铁钱,重约16吨,为研究宋代的钱币铸造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雕像”、“高会园(饭店)”和“高凤翰学会”。同时建有人工湖,长廊、方亭、假山等,院内奇花异卉,茂木修筠,曲径通幽,荫翳掩映,珊然可爱。  
中国清代著名左笔书画家高凤翰,是“扬州八怪”中杰出人物之一,其书画以清雅乖拙蜚声宇内,更以其左手奇才彪炳艺林。高凤翰纪念馆位于其故里胶州南三里河村北,占地约16亩,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包括故居与附设两大部分,故居部分有石鳌馆、春草堂、北堂、竹西亭、南斋、南斋池等,高氏之家世行实等情况。附设部分有展厅六处,泉亭一座和高凤翰陵园。第一展厅有高氏生平简介画传,第二、三展厅推荐高氏艺术成就及其诗书画印砚作品,第四、五、六展厅轮换展出国内外名人、学者为该馆题写之书画作品。泉亭中展出有胶州出土之宋代铁钱16吨。陵园部分座落于纪念馆北侧,高凤翰墓即迁于此,碑文由郑板桥为之题写,松柏围绕,庄肃典雅。高凤翰雕像矗立于院中之轴心部位,深思高举,洁白清忠。又建有长廊、东榭、方亭、假山等,奇花异卉、茂木修筠,荫翳掩映,珊珊可爱。足供参观者以游乐与休憩。丘壑独存,世济之美。  
(六)胶州艾山风景区  
艾山风景区座落于青岛市胶州西南20公里处,由艾山、东石、西石三个景点组成,是一处历史古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富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距今已有一亿两千多万年的历史,四千年的我们文明史,一千五百年的文字记载史。现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地质遗迹自然爱护区。  
艾山风景区坐落在胶州市洋河镇、张应镇交汇处,距市中心20公里,由艾山、东石、西石三个景区组成。艾山风景区作为道教的传教地,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艾山庙宇神像众多,香火鼎盛,此景区的东、西石被誉为明清"胶州八景"之一,为世人所看重。  
艾山是整个风景区的重点,由南北两峰组成,南峰为主峰,海拔229.2米,北峰海拔224米,景点有圣母庙。东石海拔137米,山岩峻峭,蚀穴遍布,景色奇特,突兀高耸宛如石狮雄居,汉代经学家郑康成曾隐居于此,东石脚下的玉皇庙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西石海拔140米左右,登上西石,群山臣服,能使人体会到“山到绝顶我为峰”的感觉,景点有百子殿等,为艾山景色最佳处。山洲水库座落于西石景区西侧,系由洋河上游拦坝蓄水而成。  
艾山风景区自古以来庙宇、神像众多,香火兴旺,遍山绿荫如盖,景色秀媚,是道家钟情的传教地。山中建有多处道观,然因年久失修,大多塌圮,仅留古碑。后新建圣母庙、玉皇庙、阴阳界等,当中圣母庙供奉碧屑、琼霄、云霄三君,构成“风雨三霄”胜景。  
(七)三里河公园  
三里河公园,座落于山东省胶州市新城区,三里河文化遗址东南,东起温州路,西至福州路,南临青岛路,北接上海路,用地呈不规则长方形,总占地面积31.8公顷,当中主体水面面积为10公顷。三里河公园得名于闻名遐迩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三里河文化”,公园依托三里河,挖掘和汲取了胶州4500年历史文化精髓,结合现代建园手法,制造出了高水准的开放式公园。三里河公园以“一心二桥三园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格局,为全市人民和青岛地区提供了非常好的旅游、休闲人文环境。开园以来,通过接连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公园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使三里河公园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服务功效显然提高。日前,三里河公园荣获“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亚洲最佳园林景观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省水利风景区”等荣誉。  
三里河公园规划构思为:  
(1)秉承城市曲线,承前启后,与城市结构相呼应,成为连接新城区行政办公区和居住文化区的景观纽带。  
(2)以水为核心,通过自然起伏地貌、生态植物群落来制造城市绿肺。  
(3)融合胶州历史人文风俗,加深公园底蕴。  
依据总体规划设计,确立了“一心两翼”的结构布局,合理组织地形、水体、道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展示出“一心二桥三园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格局。  
“一心”——中心水区。水面面积约4.76万平方米,直面市级机关办公大楼设有百米高喷、跑泉等。  
“二桥”——围绕中心景观区的弧形桥。东侧为斜拱空间变化斜吊杆曲线桥,全桥 采纳钢结构;西侧为钢木结构的平桥。  
“三园”——西区的湿地觅趣园(碧-滩景区),东区的石文化园、水涧精品(山溪石磬、苇花秋水景区)。  
“多丘”——改造原有平面空间,堆造连绵山区,充分展示植物景观,构成四季鲜亮的立体园林空间。  
“十八景”——根据场地的空间特征、植物的观赏特性及生态类型,将公园分为18个主题景观区,区别是:绿荫畅想、凌波望月、碧-滩、银湖连樯、春华秋实、星海栈桥、灵岛浮翠、春拂瑶台、水瀑嘉荫、艺苑花语、玉松傲霜、山溪石磬、苇花秋水、秧歌欢舞、幽篁清听、介亭春树、波缘怡境、柳影花堤等。  
(八)胶州城隍庙  
胶州城隍庙座落于山东胶州市。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胶州城隍庙有两座,一座座落于城隍庙街中部,座北向南,另一座在城隍庙后街中部,大门向北。两座庙前后相接,前殿的城隍爷为金属铸造,后殿城隍爷为木质,两个殿的面积合起来规模宏大,仅次于文庙(孔子庙),为胶城第二大古刹。  
(九)胶州市李哥庄镇  
李哥庄镇座落于胶州市东部,东接棘洪滩办事处,南通河套办事处,西接胶州少海新城,北通即墨兰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10.6万人,是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齐鲁生态名镇、青岛市卫星镇。2009年李哥庄镇荣获中国制帽之乡、2010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强镇等荣誉称号、2011年《沽河金岸(李哥庄)旅游开发规划》通过专家论证、2012年沽河金岸风景区荣获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济青铁路、济青高速公路、204国道、正阳路、兰河路贯通全镇,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显然,镇内水系众多,有大沽河、桃源河、小辛河三条河流,有棘洪滩水库及其他众多湾塘湖泊,有桃源河湿地等众多原始生态景观,是青岛市近郊游、周末一日游、生态游、乡村游的理想目的地。  
1、大沽河沿岸沙厚、水好、灌溉发达,孕育了很多有大沽河特色的农产品,如沽河大米、胶州大白菜、沽河郎梨、灵芝,以及鲻鱼、沽河毛蟹、沽河虾、沽河田螺、嘎牙鱼、娃娃鱼等种特色珍贵水产品。  
2、区域内建有青岛市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胶州大白菜、大葱、姜和多种绿色蔬菜,是青岛居民平常蔬菜食用的重要产地。2012年,福佳润蔬菜合作社试种沽河大米成功,镇政府计划推广水稻种植,面积增至1000亩。  
3、轻工业创造十分发达,区域内制帽厂和发制品厂上千家,被授予“中国制帽之乡”称号,李哥庄镇制帽业发展历史悠久。经过近三十年的政策扶持和自主创新,构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销模式,构成了辅料、刺绣、印花、包装、缝纫设备销售的配套产业链条。制帽企业226家,规模以上制帽企业达到38家,制帽产业集群已经构成,区域特色经济显然。生产多种运动帽、休闲帽、太阳帽等二十几个系列、620多个花色品种的帽子,年产量近1亿打,年产值36.8亿元,据初步统计,全镇布帽的年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80%以上的产品出口销往欧美、拉美和亚非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农业观光:联谊生态园座落于大沽河东岸、李哥庄镇驻地,是一处集水产养殖、生态观光旅游、餐饮、垂钓、采摘、烧烤、水上游艇娱乐项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生态基地,是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占地面积700余亩,当中陆地面积近200亩,天然湖泊水域面积500余亩。野鸭湖景点座落于大沽河东岸、李哥庄镇驻地北侧,占地面积600余亩,当中水面300亩,陆地面积300余亩。日前,已经开发了蔬菜瓜果采摘、农家乐餐饮、垂钓、黑陶制作、捕稻香蟹等旅游项目。野鸭湖北侧是占地5000多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种植大白菜、胡萝卜、芋头等各种蔬菜供游客采摘和销售。游客们还能够在此认领土地,种植爱好的农作物,到秋季能够前来掰玉米、挖地瓜、刨花生,体验农家收获的乐趣。  
5、休闲垂钓:湖面面积上万亩,为方便喜好垂钓的游客钓鱼,沿湖泊附近周围设有垂钓台和游船,游客可在岸边垂钓,也可到船上垂钓,这里清幽偏僻,环境优雅,您在这里能够纵情享受垂钓给您带来的欢乐。  
6、果蔬采摘:陶家庄景点苹果、梨、板栗、蔬菜任你选择采摘,院内有农家乐餐饮。金湍湾景点内果林主要以苹果树、梨树、枣树等果树为主,游客可在春天赏花,秋天摘果,当中梨是特优品种——沽河郎梨,是李哥庄镇特色农产品。  
地址:胶州市李哥庄镇驻地  
(十)三里河遗址  
三里河遗址座落于山东省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神仙沟西。  
遗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60年代初,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从一件题有高风翰诗序,画有插莲花三足陶器的绘画条幅中发觉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这处古遗址。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遗址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的地层堆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属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经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  
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蛋壳黑陶,经修复完整的有25件,当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分量仅仅有39克,口沿部分厚度仅有0.3毫米,在制陶史上,堪称绝代佳作。另有3件兽形陶,一为猪形,一为狗形,另一件形状奇特,莫可名状。同时,还发觉两件锥形器,经鉴定,含铜80%,含铅、锌20%,证实龙山文化时期确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大汶口文化层还发觉房址4座,当中完整的1座,面积近8平方米。土墙以浅槽为基, 采纳多层结构的柱洞,房内挖有1.4米深的大窖穴,内贮粟1立方米余。发觉20多个贮藏物品的窖穴,多为平底,呈圆形或椭圆形。在龙山文化层中只发觉有零星柱洞与贮藏物品的窖穴30多个,也是平底、圆形或椭圆形。氏族墓地发觉两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60余座,墓穴罗列比较整齐,长宽各约2米,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少数为仰身屈肢葬。头向多西偏北,均头部变形,有拔除侧门齿习俗。尸体有的口含玉,有的骨架附近放置海螺和蛤蜊壳,也有的手握獐牙或长条形的蚌器。随葬器物主要置于脚下,而在手臂旁放置黑陶高柄杯、石钺、蚌匙等物。随葬陶器有规鬲、鼎、钵、罐、豆、尊、杯等。男人多随葬少量生产工具,为石斧、锛、铲、钺等;妇女多随葬骨针、锥、石纺轮或陶纺轮等,显示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上的分工。有的墓葬中,随葬器物多达数十件,殉葬猪下颌骨达37块,解释墓主可能是氏族社会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属于龙山文化的墓葬约有百座,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一小部分为屈肢葬或俯身葬,亦头西脚东。随葬器物与大汶口类型墓葬相似,随葬蛋壳陶的墓主可能是酋长或富有者,一小部分随葬器物上发觉涂有朱红,可能起到某种宗教意义。  
2006年三里河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名单。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