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岛区地理位置概述
黄岛区,又称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
山东省
青岛市的市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黄岛区是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国际航运枢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当中北部六个街道与王台(含黄山经济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含积米崖港区)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均座落于黄岛区。黄岛区位于
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畔。座落于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南临黄海,北靠胶州市,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东北西南斜长79.25公里,东西宽62.36公里。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区内海岸线282公里,滩涂83平方公里,岛屿42处,沿岸分布自然港湾23处。
二、黄岛区民俗文化
排练折子戏,传承古老茂腔
排练折子戏,传承古老茂腔
黄岛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龙灯、舞狮、旱船、高跷、跑驴、腰鼓、秧歌、大头娃娃等历史悠久,流传至今。茂腔、柳腔、京剧仍盛行。唢呐、二胡、笛子、锣鼓、笙器乐演奏至今不衰。评书、鼓词、快板、民歌还时有演唱。
黄岛区境内的民间剪纸活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辛安镇为中心,遍及全区4个乡镇。黄岛剪纸是北方剪纸艺术的典型代表,起到豪放粗犷、简洁优美、构图匀称的特色。它用剪刀作为工具,阴、阳纹剪法俱用,阳纹线条工整细致,阴纹线条粗壮有力,大刀阔斧,结构简练。剪纸构图明朗轻快、生活气息浓郁,栩栩如生。黄岛民间剪纸多次参加
山东省和青岛市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中,也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三、黄岛区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
齐长城遗址。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防御邻国鲁国、楚国入侵而在其南境陆续修建的一条起到军事防御性质的城墙,大约修建于齐威王至齐宣王时期,即公元前376至公元前324年之间。它西起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东北五百米的“岭子头”,东至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下河村东北入海,全长600多公里。
宋金唐岛之战遗址。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朝国主完颜亮率60万海陆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南宋,海上一路由金朝工部尚书苏保衡为主帅,统领战舰600余艘,水兵7万多人,直捣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时任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的李宝,获知金兵舰队泊于唐岛湾一带,以火攻破敌。终使金军所有覆灭。宋金唐岛湾海战给金朝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古代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马濠运河遗址。又称马家濠运河遗址,坐落在黄岛区内,现已建为马濠运河公园。遗址处立一石碑,其上镌有“马家濠运河遗址”等字。马濠运河是古胶莱运河之南段。胶莱运河开凿于元代,明代再度疏通。南起胶州湾,北至莱州湾,流经今黄岛、胶州、高密、平度、昌邑、莱州等市县,全长200余公里。
古建筑遗址。白云寺遗址:白云寺,今更名为菩提寺,座落于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一处汉传佛教禅宗道场,始建于明朝末年。白云寺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树种。四眼井:1898年德军进驻薛家岛,为解决驻军用水问题,于1904年在南营村北80米处打了一口水井,此井式样独特,独具匠心,为当地罕见。
古墓葬。阳武侯墓:又叫薛武侯墓,座落于黄岛区薛家岛镇薛家岛村东南0.5公里处,系明永乐阳武侯薛禄和其父薛遇林之墓。
四、黄岛区天一园砂画
天一园砂画诞生于漂亮的海滨城市中国青岛,为国内首创,属中国专利产品。砂画作品的制作原用料,取之于亚洲第一滩美誉的青岛开发区金沙滩的天然色砂。
砂画是天然色砂与绘画艺术结合开创的一种艺术新品,其格调优雅,色彩丰富,构图独特,手工精制,起到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再加上砂画作品体量轻,便于携带,是您馈赠亲朋好友的工艺佳品。
作品内容丰富,有以明显青岛文化为主要题材的风景画系列,有以民间典故为主题的古文化系列,有以传统民间工艺为基础的民族文化系列,还有青岛名胜古迹和岛城新貌主题系列。天一园砂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砂画第一品牌,得到美国国家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时报》总编黛比•玛格丽特的首肯。
天一园砂画创始人:周清,女,青岛人,1966年出生,1993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8年开始砂画的研究创作,2001年获得国家专利。砂画作品已被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众多行家收藏。已在加拿大注册世界砂画科技国际贸易公司,着力开辟海外市场。
地址:开发区长江中路361号天一园书画院
五、黄岛剪纸
黄岛剪纸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而辛安剪纸则更久负盛名,在清代曾被作为贡品送京,颇得皇室爱慕。1985年十一月,山陈家村民间剪纸巧手张淑珍,在随青岛市政府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时,其剪纸艺术表演深受墨西哥人民的爱慕,导致了国际友人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近些年以来,辛安剪纸艺术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原有基础上,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当中很多作品在省市美术展览和民间美术展览会上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奖,并得到相关专家的好评。2006年,黄岛剪纸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辛安剪纸作为“非遗”的一部分,在黄岛区剪纸文化产业中占领着重要地位,已构成区域文化的亮点。
地址:开发区黄河中路351号辛安街道办事处科技文化中心。
六、黄岛泊里民俗文化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儿女婚姻乃人伦大事,一直程序繁琐,仪式盛大。有人生两大喜的说法:“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见人们对婚嫁的重视程度,因而也就有了许多的一些习惯成俗的东西。
古代,男女婚嫁就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礼仪程序,也称六礼:纳彩(保媒),问名(换庚),纳吉,纳征(投契,也叫定亲,纳征、纳吉通常同步),请期(送日子),亲迎(迎娶)。跟随时代的进步,一些婚嫁习俗逐一简化,但在泊里一带,有些习俗还一直保留。
作媒
过去,泊里乡村每个村里差不多都有几个专业或非专业的媒婆媒公。所谓专业,就是常年以此为生,非专业通常都是偶然间将自我各方认识的亲戚朋友进行撮合,构成了婚姻。男女青年到了婚嫁年龄,父母会托人说媒,条件好的,也有媒婆媒公主动找上门来保媒。谈妥后双方允许,确定日期“相亲”。古代则不需要,全部是靠媒人作保,也叫保媒,也由双方父母指婚的。相亲通常是女青年同其父母到男方家,察看男方青年的长相,家庭情况,包括屋内摆设和卫生,当然双方也要打听对方的为人处世情况。双方相看好后,交换生日时辰,为的是男女双方相互确定一下命理和属相是否犯忌。属相相剋叫大煞,命理相剋叫小煞,素有“大煞不煞小煞煞”的禁忌。
定亲
也叫投契。双方选好吉日,男方办好彩礼,主要是女方提出的必办物品,如衣着、嫁妆、礼金等。彩礼分为几“色”,一色共两份:通常有猪肉两刀(每刀5斤);鱼(鲤鱼或黄花鱼)两条;喜饽饽(贴喜字)20个;粉条两捆(各2斤);红糖(糖块)两份(每份2斤);大米或面粉两袋(每袋20斤);烟酒茶等各两份。还有女方要求的衣着或布料(分冬夏各两套)。礼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通常是99元,199元,299元,有九九长远之意。九十年代后通常是1万零1百或1千,意为万里挑一。2000年后是3万1千8,意为三家共同发,也有6万6,意为六六大顺等等。上世纪80年代,许多女方家庭在彩礼以外,还增加了一个结婚需要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三转一扭四固定”(自行车、缝纫机、挂钟、收音机、大衣橱)。
送日子
男女订婚后1~2年内,男方要准备送日子、娶媳妇。根据男女青年的生日时辰,找人按照天干地支(金、木、水、火、土)推算出结婚日期。由媒人先去女方告知,女方置酒备菜。到这天,男方家长要带上礼品到女方家,谓“送日子”。送日子后,女方家挑选双月双日,找自我信任的全命人(有儿有女)妇女,帮助缝衣着,做被子等,婚期接近再做茶果等最终的准备。女方找人做嫁衣、缝被子,最怕、最忌讳的是那些懂得使“言凉”的妇女在跟前,所以,也会找上特意的人紧盯着这样的人,以防他们从中“使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泊里一带还有一个风俗,女青年要出嫁,一个月之内不出门,要在家“捂白”,以求出嫁时容颜净美。
迎亲
也叫娶媳妇。上世纪的六十年代(1964年)“四清”前,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四抬(人)花轿,吹吹打打到女方家里迎媳妇。女方家则安排人员负责抬嫁妆。娶亲下午,根据路程远近确定起步早晚,新娘由自家兄弟背上花轿,泊里新媳妇过门都在傍晚。上午出嫁的女性,仅仅有二婚的女性才可。出嫁女在走出娘家门登上花轿时,女方父母要在出嫁女的背后泼一盆水,意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女子出嫁要由女方找男女各二人陪送,还有小客一员(12岁左右男童),叫门童。
起轿后,一路上,鼓乐在前,嫁妆紧跟花轿,陪客尾随其后。傍晚时分,到达男方家门口,司仪高喊“落轿”,鞭炮鼓乐齐鸣,红毡辅地,由男方两名壮实妇女为嫁客,架着新娘,在新郎的红彩带牵引下跨过门口马鞍,马鞍上披一红花被子,须大步迈跨,意指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男,再跨过一盛有木炭火的盆,含意是红红火火。新媳妇刚过大门,由本族长辈压喜砖,把一块用红纸包裹的土坯或砖,放在门楼上,用意辟邪。院子里供桌上摆放蜡烛、花瓶、喜饽饽,点燃三柱香,三打纸,等喜主跪地三叩首后,司仪主持拜天地仪式:“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入洞房前要挂门帘,挂门帘的人是女方家的哥或弟,挂时用低语念:“上八仙,下八仙,我给新人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挂门帘的人,男方喜主要送上红包。
男女入洞房后接着喝合婚酒、吃“上床面”。上床面是由外姓人家做的四碗手擀面条,每碗两个鸡蛋,用托盘从新人头上递过,意为“出人头地”。洞房内点燃两支红蜡烛要燃至第二天,叫“长命灯”,整个婚礼仪式礼成。接下来就是闹洞房,这是乡村传统婚礼中一个比必不可少的习俗,有人闹洞房解释这家人为人好,也图了个喜庆热闹。
婚后第二天,新媳妇由小姑子或其他同辈人引领,向公婆、爷奶、姥爷姥姥、舅、姑、姨等长辈依次“请安”(问好),并敬烟、敬茶。午饭后,按辈分远近分送茶果,茶果主要由小麦、糯米、黄米、面粉加鸡蛋、白糖等油炸而成的面食点心,有反合、狗腿、大、小棋子、扭花、蛋匹之类。长辈要给回礼钱,数量不等。
婚后第三天,喜主要到故去先人的坟上烧纸放鞭,并在坟头顶压一张带喜字的红纸,也叫压红,告知先人们:你的后代子孙,已经娶亲成家,祈求在天之灵多多保佑。这天,女方的姐妹兄嫂等,还要来探望出嫁了的新媳妇,也称看三。
婚后第四天,新婚男女要一起到女方家拜望长辈,也称为认亲。至此,整个婚嫁过程所有走完。
婚礼,是一对新人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无论是多么讲究、多么排场,都是一时的风光,恩恩爱爱过日子才是人们最好的祝福!
泊里民俗之丧葬习俗
旧社会,相当多穷苦人家,失去亲人办丧事,举全家之力或向亲邻借贷买个棺材入殓完事,取借无门的,只好用芦席裹尸掩埋。跟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丧葬习俗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泊里乡村,有些丧葬习俗还是有所保留,非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已经废除了的东西,又有所恢复。
初丧
人之将死,家人要请村里特意主事的司事客(负责出殡事务的人)帮忙安排,由子女给快要去世的人洗手净脸、理好头发,穿好寿衣。通常男穿长衫、女穿长裙,从头到脚里外换新,三至七层(套)。病人“倒头”时要头朝东,脚朝西,头下垫枕头,身盖轻被,口中噙玉鱼或硬币,手握面饼和7个小茧。
病人咽下最终一口气后,其亲人看最终一眼,草纸蒙脸,子女哭送,然后燃放倒头鞭,并为去世亲人第一次指路。通常由长子手持木棒,在桌上连捣三下,每捣一下,要高喊一声:爷(娘),向西南!之所以要将故去的人往西南指路,据说,这是由于泊里一带的乡民,大多是从云南,贵州,或者江苏一带迁民而来,人去世了,灵魂也要再回到故土。等这套程序走完后尸体入殓,过去要停尸三日,为的是让亲朋和乡邻前来吊唁瞻仰,现在改为火化,人们能够对着逝者的骨灰和照片进行吊唁。
报丧
逝者尸体入殓后,司事客要根据丧主提供的近亲名单,安排专人分头前往报丧,告知丧主的亲朋:死者详细死亡时间,出殡日期等。过去,报丧人都要手持贴有烧纸的柳树棍,作为“报丧棒”,路上行人和汽车都会避让,让其先行。报丧人去各地报丧的同时,司事客还要安排人搭建好灵堂,大门口要根据死者年龄虚上一岁,用相同数量的布条或纸条做上幡帐,按男左女右矗立门旁,门上贴门幡纸,以告知外来人这家正在办理丧事。这个期间,司事客要特意安排人,根据孝子多少去林中找杨柳大树砍制哀杖,只能是用一根树枝,家有几十名孝子孝孙的,需要砍下一块很大的树枝才够用。
灵堂内,灵前要摆放供桌,放上死者灵位、油灯、香炉、五谷囤子。油灯是将食用油盛在碗内,用棉花芯点着,不出殡不可以灭。供桌前放一泥盆(老盆),盛烧纸灰。安排妥当后,根据丧主的经济状况、子女多少、逝者年龄等确定出殡的规模。经济条件好、子女多、去世的人又是高寿,当属“喜丧”,必会给安排出大殡,谓曰:“箫旌”。通常确定吹鼓手最少两棚(六人为一棚),纸草若干,男扎纸马、女扎纸牛、其他如纸楼、纸轿、纸柜、纸人等等。灵堂设立后,全部子孙要轮番在此守灵,直至出殡。
灵位和孝衣
制作灵位的字数要求男单、女双,男为先考,女为先妣,男写XX公,女写XX太君,据亡者年龄确定用字,60岁以上写寿享XX岁,70岁以上写寿耄XX岁,80岁以上写寿耋XX岁,60岁以下写享年,再下写年,灵位分制两个,红、白两色各一,红色灵位放置灵堂之中,同葬入坟,白色灵位送盘缠时与纸草同烧。
做孝衣也有所区别,孝衣分五级,也称“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是按照与死者血缘亲疏关系确定的,也是遵礼成服。孝子用一块不经裁剪的白布做长袍;孝媳、孝女白褂、白裤;孝子孝女裹头布上都要系三四根麻线,均黄纸或白布裱鞋,也有在举办仪式时赤脚的,意为赤脚配头、披麻戴孝。其他分辈份和亲近,只需头上戴裹头布,各有档次。女婿及孙女婿等只系白腰布。在泊里一带,村内的乡邻都有向丧主赠烧纸的习惯,其他亲戚则需要根据亲疏关系付“人情”,也叫份子钱。
送汤、送盘缠和路祭
先人过世后,各方面安排就绪,孝子们要做送汤仪式。前边由帮忙人手端托盘,有烧纸、香、酒壶,二人抬桶,桶内盛有米汤,孝子们男前女后,按辈分年龄排序,到土地庙处烧纸香、撒米水,一种说法是为了逝者到阴间有饭吃,另一种说法是提前打发一下阴间的饿死鬼们,免得他们跟刚去黄泉的人抢饭吃。孝男孝女来回一路上嚎啕大哭。
二日傍晚前,吹鼓手到达。全部亲戚族人到齐,举办吊丧仪式。孝子孝孙跪列两边。女婿、妻侄、外甥等依次吊唁,行作揖跪叩礼四次,讲究神三鬼四,跪到在两旁孝子孝孙也要随之叩头,以示还礼。仪式完毕后,亡者五服之内的全部后辈按序排成行,头戴孝缠,嚎哭着到土地庙子左右各转三圈,跪地叩拜后返回。
二日晚饭后,还要举办路祭仪式。早有帮忙人在村中心街处设立供桌,摆有猪头、鸡、鱼、素菜、点心若干种,灵位(红色)在供品后。假如“萧旌”要设旌楼,旌用红绸布做成,写有亡者姓名生日时辰(殡葬时铺展于棺材上面),是时,长子手捧亡者灵位,孝人们一起口念着“小心”等话语将亡灵位捧出,沉稳地走出屋内,闲逛到供桌后围,举办路祭。
礼客是路祭仪式中礼拜的代表人,头戴礼帽,身穿长褂,端坐于路祭处50米,孝子们要前去跪拜两次,才可以请出礼客,为亡者礼拜。礼客以三步一揖,跪叩三首,叫“三揖九扣”,向亡者行最高礼仪。然后脱去礼服,以一般身份为亡者行礼叩拜,随之亲朋、街邻一一叩拜,可一人、两人或三人一组下跪叩拜。
路祭仪式结束后,由乡邻帮忙抬着纸草,孝子们后来到土地庙子处举办第二次“指路”仪式,与第一次指路所不同的是,此次指路的言词内容有所增加,由司事客指挥,其长子手拿一木棍,在木桌上每捣一下高喊一声:“爷(娘)!西南明光大路,甜处安身,苦处使钱,有人拦档,马票为证”!持续三遍。将提前写好的路单、马票,放在轿子里和纸扎人手里,共同点燃纸草焚烧,孝人们哭泣着返回家中。
回家后分割“团圆饼”,有些村是出殡后分割。切割时,按孝子数量切割,有顺序,有规则,最终中心有八角、六角、五角不等。在切割时,根据亡者岁数,确定烧纸的数量,每一岁烧纸一张。
出殡
出殡是整个丧葬礼俗中最为盛大的仪式。亡者第三天,也就是三日午饭后开始出殡。本族五服以内以及全部来参加葬礼的亲朋,除女婿和孙女婿外,都要手持哀杖参加。起灵后,死者棺椁安放于槎架上(现在是灵车),上盖棺罩,由前八人、后八人共十六人轮抬,按照吹鼓手、孝子孙们、灵柩、孝女们的顺序排成长队,特意有人鸣锣开道,浩浩荡荡,走走停停。每当灵柩停下来,全部孝男孝女们都要面向灵柩跪下哀哭。女婿孙女婿们站在送葬队伍外面,有任务的要抱纸扎制品,如童男童女,没任务的只能站在路旁,称“站路旁”。行至村十字路口处,由指定继承人(无子的由过继子)将放在灵前盛纸灰的泥盆摔碎,称“摔老盆”。之后,孝女在此处跪地哭泣后向左返回,孝男们哭泣着将灵柩送往坟茔,下葬后向右非原路回家。
上坟
三日坟:(现在因子女多在城市工作,改作当日坟)上坟时间为下午,男打纸,女做菜,鲫鱼、鸡蛋、肉、菠菜等四个小菜,除了留下周年和十周年上坟用的一刀纸外,亲朋赠送的烧纸,要所有烧掉。五七坟:上坟时间为上午,亡者35天的前一天,也有第三十五天的,女儿们要扎纸草(金山、银山、聚宝盆、库楼等)。据说,这天死者亡灵走在阴间的路上,会登上望乡桥,回看自我在阳间的房舍和亲人最终一眼,所以这一带的人们对五七坟非常重视,子女们也哭的分外凄惨。此后,亡者百日、周年、两周年、三周年、十周年的忌日各上坟一次,有的村子根据死者忌日提前一天上坟。
人死如灯灭,生老病死本是自然法则,人死后,举办个丧葬仪式,让死者有个归宿,是活着人的一种感情寄予,是联系和强化亲情血缘关系的纽带,也能够算作一种文化。但假如搞得复杂纷繁,甚至铺张浪费就大可不用了,故去先人的灵魂也会不安,静美最好。
泊里民俗之庆生习俗
生育习俗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泊里一带乡村,妇女怀孕生产期间及产后一定时间内,也有一系列风俗和习惯,包括禁忌、礼仪、起名字,以及庆祝儿童满月、生日等,所以在这里就叫做庆生习俗。
儿童出生
在泊里当地,妇女怀孕说“有喜”,妇女生下儿童叫“添喜”,给亲朋好友报信说“报喜”,亲朋好友来庆贺说“看喜”。反正生子是人间大喜事。过去,泊里人也把生男孩说为“添丁”或说生了个“大小子”;把生女孩说为“添千金”。婆家人去产妇娘家报喜,人们不需要问生的是男是女,只需要看报喜人送来的熟鸡蛋就行:熟鸡蛋顶部点红,就是男儿童,侧部点红,毫无疑问,那就是女儿童了。
小儿童出生三天叫“三日”,三日内,是不同意生人进入产妇房间的,怕给产妇和新生儿带进产后风,当然更不同意对着产妇的门口煽风。三日这天,要请本族长辈来家喝喜酒,庆贺“人丁兴盛”。还要向亲邻们分送手擀的又宽又薄的“喜面条”,谁家被分到喜面条,回时都不可以空碗,多数是放上鸡蛋五六个,以预祝儿童将来能“五子登科”和“六六大顺”,有些家里没有鸡蛋的也会放上一点钱。
儿童出生六、九日亲朋好友要来看喜祝贺,泊里也叫送“汤米”。通常是男孩二尺布,叫囤子,女孩三尺布,叫褂子,其他礼品有鸡蛋、红糖等补品。有些特殊亲戚是要另带特殊礼品的,当地流传的俗语说:“姑的裤,姨的袄,妗子的帽子戴到老。”
起名字
过去,儿童出生以后,有条件的家庭邀请本族最有权威的长辈,也能够请村里最有学问的老者来,为儿童起一个好名字。讲究的家庭通常要同时给儿童娶三个名字:乳名,大名,字。乳名要叫得顺耳;大名要按照本家族列排的辈和世来决定,不可随意更改,以免以后乱了辈份;字就更加讲究了,通常都是让儿童长大上学或做学问用,一定要起的高雅大气才算数。如轩、斋、堂之类。
通常家庭或者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没有这些讲究的,生下个儿童能够养得活才是最主要的,许多家庭持续生下几个儿童都会夭折,这主要因素是旧社会卫生医疗条件落后导致的。许多人就会给儿童起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字,如狗剩、狗拉、石头,狗蛋等。据老人们说,起这样名字的家主,都是穷人家,名字起得丑怪,阴曹地府阎王爷派来绑票的小鬼都不希奇带,或者是阎王爷的卯薄上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名字,还有就是这样的名字好想好记。
还有些家庭给儿童起名字就相对简单了,如生下第一个男孩或女孩,就从大字开始依次往下续排,男孩如大柱、二柱、三柱,女孩如大丫、二丫、三丫,生十个八个也有得名字起。还有些家庭为儿童起名,多是根据节气或者一定事件来取名,但很有纪念意义:我家曾祖父给他的三个孙子,也就是我的三个大爷起的名字就很故意思。曾祖父有十几个孙子,在他七十岁的时候,我的一个大爷出生,他就给起了一个“七十”的名字;以纪念他七十岁喜添贵孙;在他八十岁的时候又添上一个孙子,他又给起了一个“八十”的名字,所以我这个叫“八十”的大爷,从一出生也就有了还有一个外号:“小老人”。一出生就是八十,能不老吗?这期间我还有一个二大爷,由于出生在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发年糕、蒸馒头的日子,他给起了一个“发面”名字,也很有纪念意义。
满月、百岁
儿童出生满月,不管男孩女孩,儿童的父母长辈要给儿童剃头,也叫“去胎毛”,多是剃儿童头上附近周围的毛发,但会留下脑后脖梗上和脑门上一小撮,叫“留老毛”,有让儿童快快长大、一直到老的寓意,也有儿童发育慢,头心骨未长全,具有爱护脑心的效果。过了满月,娘家儿童的舅舅要来把娘两个搬回娘家去住一段时间,叫“搬满月”。
等到儿童一百天,还要过百日,要摆宴庆祝,泊里一带也叫过“百岁”。这天,亲朋好友要赠送手镯、长命锁、衣着等。大概是期望儿童能健康活到百岁的意思。
庆生
婴儿满周岁时要过第一个生日,要邀请亲朋好友一同来见证儿童成长和未来。这一习俗古代就有,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一岁定八十,这个仪式,在泊里一带叫“抓阄”。儿童生日宴开始前,在桌子上摆上书、笔、算盘、秤、馒头、土坷垃等物,供小孩自我抓,以抓到的第一件为准,以此验看小儿将来能有何出息,这也叫“试儿”,是人生中第一次考试。
桌上的物品以土坷垃最不起眼,也最不受大人儿童欢迎,儿童也必然不会去挑选,所以儿童大多会挑选较大的物品来抓,如书本,秤、算盘、馒头等,一旦儿童抓到这几样东西中的所有一样,大人们都会开心高兴。抓到秤,就会说这儿童将来能出息个做买卖的;抓到书本,就会说,这儿童是个读书的料;抓到算盘会说,这儿童大了会当个算帐先生;抓到个馒头,大人们也会说,这儿童这辈子不缺吃的了,反正都是吉祥话。这种风俗一直到今天,泊里民间还一直保留传承。
新生儿童,假如属相、命理与父母相剋,还要张罗给儿童找过继爹娘、干爹娘等习俗。但不管哪一种,生儿育女,是一个家庭的大喜事,也是长辈们的期望和期盼。生一个健康聪慧的宝宝固然重要,对儿童后期的学习教育更为重要。
七、黄岛区饮食习俗
烤小鸡:颜色金黄,肉嫩淡香,用生菜佐食风味更佳,是山东青岛的传统菜三烤之一。
青岛油爆海螺:是非常起到青岛特色的美味,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鲁菜大奖赛优秀菜和青岛十大代表菜之一。青岛锅贴:以青岛近海所产海鲜为主要原料,起到外焦里嫩、鲜香可口、价格适中的特点。
灵山岛凉粉:以海菜为原料,经过反复暴晒而后加水熬制成的凉粉,能够降血压、降血糖,是一种健康小食品。
三鲜锅贴:是青岛的一道特色美食,皮子结得好的,吃到嘴里又香又不油腻才是三鲜锅贴中的上品。
肉沫海参:肉沫海参是青岛的一个名菜,,用肉末与之匹配更增添了海参的鲜美。肉沫海参泽红亮,滋味鲜辣,细嫩适口。
西施舌:肉质细腻,滋味鲜美,与海参、鲍鱼齐名,被称为海中上八珍之首。玉筋鱼,俗称“面条鱼”,其形体小、肉质细腻、口感佳,富含各种营养元素。
八、黄岛区名人
薛禄,原名薛明禄,青岛封建历史上授勋封候最高:阳武侯。据黄岛区档案局所藏《胶西薛氏房谱》载:“始祖讳遇林(禄父),明洪武三年(1370年)自陕西韩城县迁胶州沾化乡辛林社林家疃棘林,其地环以山海,后因薛氏族居斯,遂号为薛家岛。”
杨懋春(1903--1988),字勉斋,华裔美籍学者。1903年生于胶县台头村(今属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1988年在台湾省台北市台湾大学逝世。身为著名的我们学家、社会学家,杨懋春著有多部中、英文著作,主要有《一个中国村庄》《中国乡村》等。
九、黄岛区著名景点
(一)墨禅庵景区
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墨禅庵旅游度假区,座落于青岛黄岛区铁山办事处墨城安村。漫山植被使空气分外清新,涓涓细流从山涧缓缓流下,净化了游客们的心灵。走进这里感受到的是亲切、淳朴、好似小时候曾经的玩耍地,长大后魂牵梦绕无数次的人间仙境。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村”。
景区地址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墨城安村
(二)九九山观光园
九九山观光园距离黄岛城区中心十公里,南有省道泰薛公路,东为沈海高速。观光园可供游人体验种植绿茶、绿茶采摘,采摘和品尝大枣、枇杷等项目,是居民和游客体验山野度假、休闲娱乐的不错挑选。景区生态林果休闲园区,每到深秋,居民和游客在此采摘、品尝大枣、枇杷、梨、桃、杏、李子、葡萄、板栗、柿子、地瓜、玉米、萝卜、花生等农作物,感受农业丰收的乐趣。
景区地址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刘家大村山前
(三)青岛科技生态园
青岛科技生态园是黄岛区北部园区首个A级旅游景区,也是青岛市首家以高新科技体验为特色的开放式科技生态景区。
来到青岛科技生态园,游客能够挑选徒步或乘坐电瓶车游览获得联合国人居署亚洲都市景观奖的祥茂河水系以及环绕智力岛打造的葫芦巷水系景观。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绿色围绕。园区内木栈道下的水系缓缓流淌,海鸟飞翔,人与自然美满共生。
景区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青岛科技生态园
(四)青岛香博园
青岛香博园座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景区三面环山,一应对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景区是以世界经典香草为主题,世界名品玫瑰、薰衣草为主要特色,集旅游观光、养生休闲、科研种植、产品研发、香草美食为一体的3A级旅游景区。
世界香草文化科普、天然芳香产品研发体验、香草养生美食品尝……让游客身临芳香世界、置身科普知识海洋,体验真正天然芳香养生理念。香的世界、花的海洋。青岛香博园是生态休闲、亲子科普、浪漫婚庆的美地佳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悬崖子村南
(五)黄岛区博物馆
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座落于山东省,据2020年九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1753件/套、珍贵文物75件/套,举行展览2个,开展教育活动12次,参观人数7.66万人次。
所获荣誉
2020年十二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六)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是一所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品为一体的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也是日前全国150多所高等院校中唯一一所以砚文化为主题,集展陈、宣传、研究、交流等各种功效于一体的主题博物馆,它的诞生被认为填补了青岛乃至山东地区古砚收藏和研究领域的又一项空白。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自2007年开始筹建,从2012年六月起正式面向学院师生和社会公众全天开放。我馆现有藏品8000多件,文物藏品3000余件,包含文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十几个门类。现开拓了中华古砚馆、汉画像砖展馆、仰韶文化展馆、宫廷文化展馆、雷锋纪念馆、航空展馆等主题展馆。我馆尤以文房砚台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中华古砚馆为日前国内博物馆中为数不多的几家以砚文化为主题的场馆,古砚陈列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多种形制和石质的1000余方古代砚台。年代上起西汉,下迄民国,乃至文革,多为传世文物。这些收藏能够全方位展现中国砚文化的发展概貌,构成了一部形象的中国古砚发展史,也是中国砚台文化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
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是一个保持“公益性、专业化、高品位”定位、承担文化育人功效、面向老师、学生及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传播空间和艺术展览场馆。我馆保持公益开放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新浪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纷纷对我馆保持全天开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认为我馆“不做花瓶做课堂,突破校内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走近学生,融入社会,真正发挥了他的价值!
我馆确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通到博物馆的建设与治理中,保持将文化的传承、爱护、提高作为发展主战略之一。真正的面向师生和社会大众充分发挥文化平台的效果,真正地做好社会文化服务工作,时刻注重增强自我的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努力提高功效,怀着巨大的责任感把博物馆着力打导致人本化新型博物馆而努力!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灵海路3111号(近309省道乘坐4路202路203路5路即可到达)
(七)挪庄遗址
挪庄遗址座落于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15年六月二十三日,挪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八)黄岛海防遗址
黄岛海防遗址座落于青岛市黄岛区滨海街道、灵山卫街道、琅琊镇、宝山镇、王台镇、理务关镇,年代为明、清。
2015年六月二十三日,黄岛海防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九)大珠山遗址
大珠山遗址座落于青岛市黄岛区滨海街道,年代为旧石器时代。
2015年六月二十三日,大珠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十)泊里菜园遗址
菜园遗址座落于黄岛区泊里镇菜园村,为新时器时代遗址。
2018年二月十二日,入选青岛市第十批市级文物爱护单位。
(十一)祝家庄遗址
祝家庄遗址座落于珠山街道祝家庄村,为新时器时代遗址。
(十二)甲旺墩遗址
甲旺墩遗址,座落于海青镇甲旺墩村。1984年被发布为黄岛区级文物爱护单位。2018年二月十二日,入选青岛市第十批市级文物爱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