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德兴市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9-06 20:4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德兴地理位置概述  
德兴,江西省辖县级市,由上饶市代管,座落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总面积210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底,德兴市辖4个街道、6个镇、6个乡和大茅山省级经济开发区,1990年十二月撤县设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德兴常住人口为293596人。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在历史上,拥有进士417名,约占整个上饶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并涌现出湿法炼铜鼻祖张潜等一大批名人。德兴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三清山座落于市域东部,大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梧风洞就在境内。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  
二、德兴文化事业  
2016年,德兴市策划组织了两会专场文艺演出,辉煌十二五大型图片展览,四川仪陇烈士后代德兴海口寻亲,首届江西(德兴)声乐艺术节等活动,推进了“垃圾兑换银行”等特色活动。德兴市志愿者人数达1.6万余人,志愿服务近26万小时;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初步构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大楼实现全覆盖,101个村建立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总数达106家,总藏书量超过16万册。全年刊播(发)外宣稿件1354篇;电视覆盖人口达33.67万人,电视覆盖率为98.95%。德兴市拥有市级图书馆1座,图书藏书8.8万册。  
三、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  
江南的古村都是从一条河流开始,河流不但赋予了人们生存的条件,还赋予了人们生活的快乐,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就是当中之一。  
新营村座落于德兴市城区新营街道崖支山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洎水河环村而过,丰富的水资源为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  
龙舟赛会自新营唐朝建村开始,流传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公元875年(唐乾符二年),江西第一个武状元舒贺追剿黄巢部队至德兴大茅山,屯兵在“蒿埠”,“新营”由此而来。战后,舒贺率部分亲兵和家属留在新营垦荒开田。又将浙江老家划龙舟习俗带入,供将士平日练习娱乐,慢慢龙舟赛会发展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端午祈福和民众娱乐活动。  
新营村最初仅仅有舒、张两姓,后因外姓迁入分为一村、二村和三村,龙舟赛主要在三个村之间角逐,龙舟也按各村涂上了红蓝绿三种不同的颜色。  
龙舟头制作中  
每年端午节前的四月份开始赛会筹备,各村划手在船坊对龙舟进行检查、修缮,刷漆,各家宗祠还进行龙舟调的预练。  
端午的前一日,包棕子、抹锅灰、点雄黄、挂艾草、碰鸡蛋、多种习俗轮番上演,整个村子都洋溢在欢乐之中。  
比赛前祭祀  
端午那天,先由道士祭祀安放在祠堂内祖传龙头,划手依次敬香叩拜、而后道士杀鸡滴血龙舟,“上红”、“开光”,最终抬舟下水竞渡。龙舟下水,顿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一年劳碌尽在此刻宣泄。毎艘龙舟载人30,一人立于船头称"跳头",一人船尾操艄为"抓艄",鼓手一人居中,三人鼓励配合,和浆手策舟前行。  
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娱乐强于竞赛,胜负没有彩头,重在参与,颇具现代体育精神。船浆互碰即为挑战,两舟竞划开始。除了女性,会水的男丁轮番上阵,比的不是结果,更多是开心。  
当地谚语:女性盼过年,男性盼端午。由于春节那天女性不必干活,而端午那天男性能够向全村女性展示自我的力量。  
世代口口相传的新营“龙舟调”在洎水河飘动,粗旷古朴,独具风味,起到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洎水河上龙舟比赛  
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集传统体育游艺、民俗、音乐、制作为一身,集中展示了中华体育竞技、饮食、祈福等各种文化,体现了吴越文化迁徙对赣文化的影响,其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和原生态特征,是中华龙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些年以来,德兴市文化职能部门和新营街道高度重视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的传承与爱护工作,将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列入了德兴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并制订了相关的爱护计划,现在历久弥新的德兴新营划龙船习俗踊跃和节庆旅游融合,今后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色彩和勃勃生机。  

四、德兴大茅山朝山进香习俗  
大茅山朝山进香活动又称“大茅山拜菩萨”,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至七月初三日,赣东北山区德兴、乐平、万年、鄱阳诸县民众自发结伴而行,经长途旅游,携带香烛供品前往大茅山依山而上朝拜神灵、焚香致敬、世俗崇奉的民俗活动。  
大茅山朝山进香有其明显特征:依靠民间“香会”组织自发自管,构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公序良俗;佛道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原始信仰与世俗期望融合衍生出讲求有用的民间信仰;保留了较多相关白云娘娘、王灵官等地域传说及大茅山古诗词、道歌、佛歌、佛号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茅山朝山进香忠实地反映了赣东北山区的民间信仰习俗,为研究中国民间文俗和民间信仰提供了一手史料。活动提倡互助友爱的公序良俗,对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法制和公序良俗的敬畏之心,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活动蕴含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对赣东北山区的民间组织能力哺育、县际民间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传播等均产生了较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部花桥镇境内,面积约13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392.9米,界于古徽、衢、饶、信四州之间,与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东西并峙,是闻名德兴的古六景之一。2014年,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活动起源于元末明初,附近周围县域流民因战乱避居大茅山,以王灵官为山门守护神。流民回归后,岁时朝山进香遂成定例,传承至今。活动期间,香客自发聚集于大茅山,举办朝拜仪式的地点主要有香息庵、脚庵庙、白云庵等寺观。  
大茅山朝山进香有三条古石蹬道。西北自茅桥村,中途经普济桥、脚庵庙、百步岭、千步岭、黑松林至白云庵。东北自榔口村,经香息庵、灵官印至白云庵。东南自黄歇田村经碧峰庵至白云庵。历史上,大茅山朝山进香大都依赖步行。一次朝山进香往返短则四五天,长则十余天。朝山进香期间,各寺观除各自举办斋醮法会外,为给远程香客提供帮助,诸寺观庙祝观主组成“香会”,共推一“会首”,负责组织协调香客后勤服务,称为“行好事”。他们于山下村落和山间寺观设立茶棚、伙房,专为香客提供饮食和歇息处。香客以家庭或村落为单位结伴成队,多则百人,少则一二十人,每队各推“掌队”一人。进香队伍到达大茅山脚下时,会重新整顿队伍,由掌队带领,默念佛号或道号,身背香袋上山,沿途朝拜神灵,神灵包括山石和供奉的仙佛偶像等,最吸引香客的是建在大茅山巅的白云庵,这里供奉着白云娘娘,被认为是大茅山的“正殿”。到达白云庵后,香客焚香祈福、敬献供品,集体诵经,随意布施,分赐红布条。诸事完毕后,掌队带领队伍返程。  
大茅山朝山进香勃兴于明,繁盛于清,地方志称其“愚夫妇之奔走又甚于生儒”“不得志之士与无告之民皆在焉”。民国时因战争破坏而衰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公开的朝山进香活动一度遭到禁绝。改革开放后,跟随宗教政策落实,活动重新兴起,参与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代表性传承人均年事已高,缺少年轻群体的代表性传承人。  
近些年以来,当地政府会同地方民族宗教事务治理部门整理和提高了项目田野调查基础性资料,编制了大茅山朝山进香民俗活动治理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投入自有资金和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开展传承与传播活动,制订了传承人培养“五年行动计划”,踊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  
五、德兴过年习俗  
“初一朝”自明代便已流行  
农历正月初一,在德兴被称为“初一朝”。这天,人们首先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开门,需讲究按吉时开门;第二件事是燃烛,祭拜祖先;第三件事是互相拜年,说吉利话,讨个“好彩头”。这三件事做完后,便要举办“初一朝”群众游艺活动。  
据悉,“初一朝”游艺活动自明代开始便已流行,发源于德兴市李宅乡的千年古村宗儒村,是全村性的传统盛会。德兴市文化馆副馆长吴忠高告诉我们,宗儒村始建于唐代,因“宗文礼、振儒风”而得名。相传在明代,村中有两户邻居因耕地问题心生嫌隙,十余年都没有相互来往。为了缓和双方关系,有一年春节来临之时,村中长者提出在大年初一举办一场“牵钩”(拔河运动的前身)比赛,村中全部人都要参加,且相邻三户市民组成一组。  
没料到,经过一场需要考验团队协作精神的“牵钩”比赛,那两户人家最后尽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自此之后,农历正月初一的“牵钩”比赛得以延续,渐渐构成了“初一朝”,并广泛流传于德兴李宅乡、绕二镇、泗洲镇、黄柏乡等地。  
游艺活动丰富多彩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初一朝”群众游艺活动的形式接连不断丰富,在最初“牵钩”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夫妻抱窝”“打扁担”“唱年歌”“耍龙灯”等一系列趣味活动。这些游艺活动有的是一对一竞赛、有的是团队“作战”,无不以富有教育意义的形式具有淳风厚蕴的效果。  
当中,“夫妻抱窝”是需要夫妻双方配合完成的,两人面对面夹着一口锅(当地土话“锅”的发音同“窝”),从起点走到终点,全程不可以用手扶锅,其目的在于增进夫妻恩爱、美满。“我们这有句俗话,叫‘夫妻抱窝,米粮满箩’。”黄柏乡尚和村村民徐大伟说,发展到今天,游戏接连不断改良,所用的锅已改用气球代替。  
我们在采访中发觉,“初一朝”游艺活动不但形式有所改变,花样也在接连不断翻新。在上世纪80年代,每年的“初一朝”活动仅有“牵钩”和“夫妻抱窝”,由于比较单调,渐渐地没有什么人参加了。随后,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初一朝”不但融入了中老年人爱慕的广场舞,还增加了篮球、即兴表演等年轻人爱慕的元素。  
“打扁担”老少皆宜  
“初一朝”群众游艺活动延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我们了解的,为了每年举行这项活动,当地村落大多都成立了民俗体育协会。据宗儒村民俗体育协会工作人员王帆推荐,在全部传统的“初一朝”游艺活动中,最老少咸宜的一项当属“打扁担”。这是一项由德兴山区农民劳作演变而来的传统体育活动,因器具主要使用扁担而得名,在德兴乡间广受欢迎。  
王帆告诉我们,这项活动以二人为一组,人多则能够分为若干组,因而不受人数限制。比赛时,双方各手持扁担一根,双手握住扁担中段,对面而立,用扁担上节按照一定的节奏地互相敲打。速度由慢转快,若中途有一方打乱了节奏即告失败。  
这项活动道具简易、组织方便,表现手法朴实、贴近生活,竞技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展现了德兴山区农民丰收后的欢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据吴忠高推荐,“打扁担”原风行于德兴山区,在上世纪60年代时趋于衰弱。近些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打扁担”不但每年出现在“初一朝”游艺活动中,也时常亮相于其他节庆活动。  
“唱年歌”劝农兴学  
在“初一朝”游艺活动中,不但有竞技性的活动,也有颇具教育意义的民俗表演,“唱年歌”便是当中之一。所谓年歌,就是春节期间演唱的一种民歌。演唱时,人们往往一唱众和,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既是聆听者又是演唱者。  
我们了解到,年歌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平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也包括亲戚邻里间的相互祝福等。吴忠高告诉我们,年歌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劝农兴学”的效果,所以“唱年歌”传承的不但是民间传统音乐,更为重要的是民间优秀文化,这着重体现在唱词当中。  
关于年歌的唱词,当地人表明,大多歌词都是现编现唱的,仅仅有一部分是来自世代相传的歌本。当中,现编现唱并不代表能够随意演唱,其内容有着许多禁忌:不准唱情歌、不准侮辱人、要唱吉利的话。  
在世代相传的年歌歌本中,许多唱词的内容都吸收了《三字经》《论语》《二十四孝》等儒家经典文化。还有还有一些人生智慧箴言,旨在宣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人们孝顺父母、友爱乡邻,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板龙灯作为结尾  
“初一朝”活动从早举办到晚,最终以热闹的板龙灯作为结尾。据徐大伟推荐,每年春节前夕,各地村庄家家户户便开始忙活起来。人们会取一条约2米长、20厘米宽的厚实木板,把花灯安装在木板上,并在灯内备好蜡烛,制成花篮灯。等到“初一朝”傍晚,各家各户点亮花篮灯,前后相接,组成一条长长的板龙灯,开始走村串户。  
据了解,板龙灯的长度视村庄规模大小而定,少则数十板,多则数百板,每板均有一人抬着,随龙头戏珠(宝灯)走舞。在长达数里的板龙灯队伍中,还有一种称为“扮抬阁”的彩灯形式,平常由7~10岁男女青少年身上穿着特制的古装戏服,区别扮作“十八相送”“断桥相会”“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等剧中人物,固定于精制的高台上,由4人抬着穿插在灯彩之中,并配以音乐锣鼓助兴。  
板龙灯表演热闹非凡,所到之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都祈盼着象征吉祥幸福的龙灯能给自我和家人带来好运。在热热闹闹的板龙灯表演结束后,“初一朝”这场全村性的大型游艺活动也随之正式落下帷幕。  
六、德兴市丧葬习俗  
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举办相关仪式指路。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举办相应活动,让逝者认为这个地方是没有灰尘,是享福的。  
2、丧葬习俗流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七、德兴市饮食习俗  
1、德兴米粉蒸肉:德兴米粉蒸肉是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的特色美食。德兴米粉蒸肉吃了感觉瘦肉口感细腻,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色香味俱佳。德兴粉蒸肉是每一个餐馆都会做的一道土菜,但做的滋味确全然不同。  
2、肉烧饼:肉烧饼是上饶的特色小吃。形圆而薄,正面贴满芝麻仁,精肉置饼中,呈黄色。吃起来口香味美,越嚼越香,风味独特,刚出炉更佳。  
3、德兴乌佬果:德兴是乌佬果的故乡,现在乌佬果已成为德兴本地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乌佬果是一种用山蕨粉做皮,豆腐、冬笋、碎肉做陷,再熬制新鲜猪油和酱油做的底汤,出锅后撒上葱花和当地人家自制的一勺辣椒油,入口细腻滑爽,香辣可口。  
4、芦田灌心糖:芦田乡生产的灌心糖属传统名产,有皮簿馅多,松脆可口,味甜清香等特点,每逢节日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为款待顾客,馈送亲友的风行礼品,近些年以来开始投入市场。灌心糖以糯米、籼米、芝麻、白糖为原料精制而成。  
5、德兴发糕:将米磨成浆,由其发酵一夜,再旺火入锅,撒上炒好的豆腐豆芽笋干等佐料蒸熟,出锅前撒上韭菜末,出锅后涂一层为发糕特制的辣椒油,即烹即食。  
6、德兴夜果:夜果,是以糯米粉拌甘蔗糖,内包芝麻糖心,外裹箬竹叶蒸制而成的一种食品,这种食品仅在万村墩上村一带流传,色泽金黄,滋味松软香甜,并带有箬竹叶的淡淡清香。  
7、清明果:清明果是用清明期间的艾草打浆混合早米粉做皮,内包腌菜、腊肉、豆干、萝卜丝等食料,经蒸制而成,亦可油炸食用。  
八、德兴市著名景点  
(一)大茅山风景名胜区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座落于江西省上饶市所辖德兴市内,位于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围合的地理中心,于三清山东西并峙,是怀玉山又一高峰,古有“千峰倚空碧,万丈碍于云”之赞。风景区面积154.09平方公里。  
风景区风光秀媚,松竹茂盛,瀑布聚集,珍稀野生植物丰富。其胜景主要有神龟望月,一线天,僧尼峰、玉兔峰、天鹅湖、仙姑潭、八百米瀑布等。山中云海雾涛、蔚为壮观。其腹地的乌风洞景区气侯凉快,空气和水质极佳,是理想的避暑之地。风景区内还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和革命胜迹,其黄歇田地名,据说为战国时期楚国宰相世称春申君的避难地,唐末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在这里留下点将台、跑马坪等遗迹;明清两代的开发,大茅山一度成为附近周围佛教圣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粟裕等曽在这里进行艰难卓绝的斗争,三百多名北上抗日红军先遣队员殉难于乌风洞。  
风景区经上乐公路距德兴市区仅19公里,距南昌市262公里,距上饶市102公里,距三清山40公里,经省会南昌市262公里,到最近的香屯火车站(皖戇铁路)和香屯水运码头27公里.省道上乐(上饶至乐平)公路从风景区边缘穿行而过,另有九德(九都至德兴)公路和东河公路与附近周围县市联系,同时百公里范围内有浙赣铁路,皖赣铁路,梨温高速,景婺常等构成了便捷的陆路交通大环境。  
梧(乌)风洞旅游资源推荐  
梧(乌)风洞有小庐山之称。梧(乌)风洞所处的环境表现出自然生态的原始性,这里多有原始森林,原始次森林,林区的植被主体构成,基本没有受到我们活动的干扰,集水面积大,水质无所有污染,是德兴城区生活饮用水的源头,建节水的发源地。在建节水上有大小不等的6座梯级水电开发库区。这些水库与周围原生自然景观构成自然—人文生态结构,起到沿陆路、水的观赏价值,可建成展示中国小流域河流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示范之一。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据调查,主要植物种类100多科近千种,当中一级珍贵树种南方红豆杉、香果树最典型,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如花榈木、鹅掌秋分布很广,野生动物有豹、熊、麂、猴、穿山甲等,庐山的三宝:石耳、石鸡、娃娃鱼,这里都有。  
梧(乌)风洞景区海拔500米左右,属典型的深山“两坡夹一川”的微地特征,夏季气候比德兴市低5摄氏度左右,傍晚与夜里的天气温度低6-7摄氏度,空气质量好,气候凉快,是避暑的好地方。  
景区内有仙姑潭、点将台、天鹅湖、笔架山等景点。梧(乌)风洞不但自然景观好,人文景观也有许多可观之处。早在东汉末年,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在此练兵,开山种地,留下相当多遗迹和传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三百多名伤病员隐蔽在一天然石洞里疗伤。遭到-政府军队的围剿偷袭,三百多名伤病员所有殉难1987年,在此为这三百多名红军烈士建立了纪念碑。  
梧(乌)风洞现是大茅山垦殖场梧风洞分场的所在地,建有款待所3幢,1962年三月,-委员长视察大茅山垦殖场,曾在此下榻,对这里的兰花分外欣赏。  
地址:上饶市德兴市龙头山乡  
(二)德兴凤凰湖景区  
德兴市凤凰湖风景区与南门新区相邻,这里人工林覆盖面极广,有800余亩的湖面,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夏天的天气温度比市区略低,是居民垂钓、泛舟、游泳的好去外。德兴市政府在“十五”计划纲要中将凤凰湖列为“十五”初期集中开发的风景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日前基本构成集旅游、休闲、娱乐、避暑为一体,功效比较齐全的风景区。主要的景点有:  
聚远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德兴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它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由德兴人余仕隆集资兴建,座落在城北学官后的枕山之巅,当时德兴县令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才华横溢。余仕隆尊单锡才华,请为楼定名,单锡登楼远眺,全城尽收眼底,故取楼名为聚远楼。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时登上聚远楼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建炎年(1127)宋高宗高度欣赏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有了皇帝的御墨,一些名士:黄庭坚、马廷鸾、越孟頫等都来德兴登楼赋诗,由此,聚远楼举世闻名,被世人誉为江南名楼。2003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弘扬德兴历史文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重建了聚远楼。当今的聚远楼座落于凤凰湖西面海拔高160多米的古龙山顶,一条宽6米的水泥盘山公路直抵中心,它根据宋朝建筑风格设计,碧瓦丹柱,斗拱重檐,气势恢宏,高39米,外观三叠层,内设三层,总占地面积639.87平方米,四周悬挂着八块镀金匾额,门前朱红的柱子上挂着赵孟頫题的“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的楹联,最顶层是宋高宗题“聚远楼”三个苍劲镀金大字,聚远楼内装饰四幅大型德兴风情木雕。站在楼顶可览全城,是德兴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十大名人雕像群,座落于聚远楼南面200米处,是德兴自唐朝至近代历史上的众多名人中评选出来,有江西第一武进士舒贺、北宋湿法炼铜家著《浸铜要略》的张潜、三清山道教建筑创建者王祜、大革命时期协助方志敏组“弋阳青年社”创办《寸铁》旬刊的祝炎,他们或坐或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青铜铸成高2米,最重达400余斤,附近周围还建有景苏堂、聚远亭、敬一亭、长廊等相配套建筑,供游人参观瞻仰。  
报德寺,座落于凤凰湖东面绿树成荫的山坳间,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外三个建筑群体,最宏伟的是大雄宝殿,该殿砖木结构,双重复檐,琉璃盖顶,大殿内正中龛上塑有贴金大佛,四周罗列十八罗汉,形态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农历初一、十五佛会,这里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颇盛。在青山翠竹掩映下,让人真切感受到古老悠远、神秘威严。  
(三)饶守坤文化公园  
饶守坤文化公园座落于德兴市西北的天门山区,该公园东通银山北路,南临洎水河,西连公园路,北接外环西路,园区最宽处约为917米,规划总面积约为39.3公顷。  
公园将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人本性原则与德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公园的环境充分结合,力图打造起到德兴市特色的纪念性主题公园。  
饶守坤公园规划为两条主游线,六个功效区块。  
两条主游线:  
1、红色之旅游线:起点从东面公园次入口上山,途经光荣亭、烈士纪念塔、六角纪念亭、四角亭、红色广场、石门记忆广场、远望台、星火燎原,一直到公园主入口,展现的是德兴从革命锄戈横暴-动到德兴解放十个阶段。  
2、文化休闲游线:经过各个区块的公园主路。  
六个功效区块——主入口区、红色记忆园、红色名人园、次入口区、红色文化园、红色展望园。  
1、主入口——烽火战歌  
(包括公园商业街区、入口广场、烽火大道、胜利广场、杜鹃园、军体冒险园),位置在公园的西面。  
2、红色记忆园——星火燎原  
这个园是利用现状的游览路线基础上,深化而成。本区块主要是体现德兴革命的历程,用园林的手法将其展现出来,按时间顺序,以记忆石将其串联。根据历史提炼出十个事件,九个点。(包括光荣亭、革命烈士纪念塔、红色门架、六角纪念亭、四角亭、红色广场、石门记忆广场、远望台、星火燎原)  
3、红色名人园  
(包括名人园、生态园、河边公园)  
名人园——里面以铜雕、浮雕墙和景石等形式表现,以个体事迹代表了革命时期的英雄形象。  
生态园——此处有秋意湖,沿湖区别布置了和平广场、“将军休战”、夕阳红舞池、鱼乐廊、木栈道等景点。  
河边公园——在公园东南角平整地段,现状为民居,以后拆迁后能够规划为河边公园。  
4、次入口  
次入口座落于公园的东面。设计对原有环境作出调整。门口朝向为正东,门口为一个方形的广场,门口进来就是环绕在鲜花之中的饶守坤将军的铜像,雕像后面是一个喷泉水池。铜像后面就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周围设计了十八个浮雕石块。  
5、红色文化园  
座落于公园东北角。从红色广场沿小路进来,经过烽火炮台、永宁塔、革命赛诗会、革命诗碑林、文化广场、生活语录。  
6、红色展望园  
座落于公园东北角开阔地带,包括红领巾世纪园、公园次入口。  
(四)铜矿工业景区  
座落在距市区20公里的泗洲镇镜内,是世界四大铜矿之一,亚洲第一大铜矿,景区内的南北山采矿场、大山选场, 采纳现代高科技,大规模的采、选手段让人耳目一新。尾砂坝、大型电动轮汽车、电铲、堆浸、泗洲精尾厂及矿办公生活区等都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历史上德兴就是中国的铜矿采冶基地,采选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历经宋、元、明等朝代,几经兴废,以宋朝最为兴旺,北宋湿炼铜家张潜所著《浸铜要略》就是在此总结而成。当今的德兴铜矿就是在古代的铜矿旧址上发展起来的。  
德兴铜矿文化生态之旅,是以参观现代化大型采矿工业为主体,以展现铜矿工业生态文化为主旨的观光活动,主要包括了三个旅游区:  
露天开采生产生态旅游区。由采矿场(以西源岭露天开采矿区为主)、选矿厂、尾矿大坝等三大矿业文化景区与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构成。这里能够看到重为158吨的大电动轮汽车、16.8立方米的电铲、45R牙轮钻机和直径为7.5×2.8米、5.5×8米的球磨机,壮观的采场工地、沸腾的选厂车间、群山环抱的尾矿大坝,让人感到工业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完美结合,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基地。  
榜样的生活生态社区。主要包括铜矿公园,以铜矿俱乐部为中心构成铜矿职工休闲游憩文化空间以及居住区等三大部分,明显了人与自然环境美满完美的生态化与自然化特征,传递着德兴铜矿独有的大型工业企业的生活文化信息与市民安逸舒适的生活。  
中国铜矿业文化展示区。由铜矿矿业标志物、矿物展区和铜矿博物馆等组合成一个中心,此展区主要以让游客感觉到中国铜都德兴铜矿的古铜采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现代铜矿先进的工业技术。  
铜矿工业文化生态旅游城是一座现代技术的工业城市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工业旅游城。它告诉人们“铜是这样炼出的”。  
(五)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座落于中国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是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于199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  
旧址为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1990年发布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2000年四月发布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工作、生活过。该旧址为德兴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日晒雨淋,年久失修,这幢深宅大院损毁较重。  
德兴市博物馆本着对文物、对历史负责的工作原则,踊跃向上争取项目维修资金30万元,马上实施维修,工程经过招投标,安徽省黄山大明古建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  
据该市博物馆副馆长吴雨林推荐,从完工现场维修情况来看,它遵守了“江西省文保中心维修方法”,忠实按维修方法来做这个维修工程。看得到,它的窗花,新建的跟原来的窗花是相同的,并且材质也是一样的,符合文物“修旧如旧”的前提,是一个样板工程。绕二镇重溪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闵金良表明,这处旧址是当年方志敏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下一步他们村将配合市博物馆做好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的爱护工作。  
(六)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德兴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于德兴市龙头山乡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人民纪念当年在此为了建立人民政权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所建,当时方志敏就在座落于纪念馆不远的龙头山境内高竹山被捕,最终在南昌英勇就义。龙头山乡暖水溪旁,距市区44公里,景点面积3010平方米,暖水村,是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化婺德中心县委所在地。敌人五次围剿,1935年方志敏同志在龙头山不幸被俘。1954年,为纪念方志敏烈士及其他在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先烈,修建此馆。馆房面积260平方米,结构造型是古典式的大屋顶建筑,馆外有2700多平方的花园,栽有翠柏与花卉,绿树成荫。馆内为一厅四室。序厅中央立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正堂中间设有“德兴市县土地革命示意图”;左边陈列全县革命烈士花名册三卷;右边陈列我市大革命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形势图。第一室:工农武装割据、第二室:建立革命政权、第三室:打土豪分田地、第四室:保持斗争。陈列室内,展示了革命烈士方志敏、周建屏、黄道等同志的遗像和简历;赤卫军、游击队使用过的各式武器;苏区出版、发行的报纸和纸币、公债券、土地证,入社证、会员证等革命文物,这里环境幽美、庄严肃穆、既是游览观光的胜地,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某地。  
(七)银山银矿遗址  
时代:唐宋  
德兴银山银矿遗址座落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是日前中国发觉的面积最大、矿井数量最多、矿井形式最为复杂的一处大型银矿矿冶遗址,对研究中国银矿的开采与冶炼技术发展史起到重要的历史研究与考古价值。从遗址现场采集的唐代文物标本来看,银山银矿遗址是日前中国发觉最早的银矿矿冶遗址之一,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延续开采时代最长的银矿银址,是面积最大、矿井数量最多、矿井形式最为复杂的一处大型银矿矿冶遗址,点多面广,矿井形式丰富,有横井、竖井、斜井、盲井等,采矿区与冶炼区齐全,矿渣堆积丰富,并且保存的矿冶遗迹雄伟壮观,地形地貌原始古朴,对研究中国银矿的开采与冶炼技术发展史起到重要的历史研究与考古价值。2013年五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八)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  
德兴梧风洞死难烈士纪念碑座落于风景秀媚的梧风洞跑马坪。1934年红十军团在军政委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参谋长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挺进皖南,北上抗日。当时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纠集重兵尽力围截红军北上。1935年一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被迫回师赣东北苏区休整,又在怀玉山遭遇重围;300名突围出来的在梧风洞疗伤的伤病员在清明节遭遇国民党四十三师疯狂“围剿”,所有惨遭杀害。为了纪念死难的烈士,1987年,在跑马坪山上一山清水秀之地,建起一座“桐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背面镌刻方志纯为纪念红军指战员在梧风洞殉难50周年题写的“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  
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含纪念亭、纪念碑、邵伯平烈士墓、跑马坪)座落于德兴市花桥镇梧风洞林场,建于1986年八月,纪念亭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亭高7.5米。纪念亭呈八边形,造型庄重古朴,亭内正中耸立一大理石碑。石碑正面雕刻:“乌风洞红军死难地纪念碑”。石碑背面有原江西省省长方志纯1986年八月题词“纪念红军指战员在乌风洞殉难五十周年,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1960年,德兴县人民委员会在梧风洞修建邵伯平烈士墓,碑文由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题写。  
(九)广财山红军挺进师出征誓师大会旧址群  
广财山红军挺进师出征誓师大会旧址群座落于德兴市绕二镇花林村广财山自然村。1934年十一月底,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机关迁入广财山。1935年一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皖南返回赣东北苏区,途径怀玉山陷敌重围。一月十六日,粟裕、刘英奉命率先头部队突围进入德兴梧风洞一带安置了伤病员。粟裕带先遣队突围部队来到广财山找到闽浙赣省委。二月,先遣队突围部队与闽浙赣省军区独立团一个连组成挺进师,共538人,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黄富武任政治部主任。二月二十七日,挺进师指战员在广财山村戏台广场召开出征誓师大会,第三次从广财山出发进入闽北挺进浙西南,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广财山红军挺进师出征誓师大会旧址、闽浙赣省军区机关旧址(粟裕办公旧址)、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闽浙赣省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医院中草药收购站、闽浙赣省委广财山游击会议旧址、红军医院中草药房、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农民夜校、广财山皮革厂、红色俱乐部、列宁小学、劳动感化院、红军被褥厂、消费合作社、拥苏反帝大同盟、互济会、村口识字站和识字岗、誓师大会官兵集结点、红色电台)  
(十)会源桥  
会源桥座落于德兴市龙头山乡桂湖村,为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邑人王姓出资建造。横跨陈源河,全长30m,宽9.4m,高14.2m,是德兴单孔桥中跨度最大(单孔跨度为22m),桥体最高,历史最长的单孔石桥,整个桥体和桥面,均用青石干砌而成,桥面两边,亦用青石板作护栏,桥拱弧度,精巧而优美的弧线,体现了当时造桥工匠工艺精湛和技艺高超,起到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研究价值。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