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东乡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31 20:36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东乡区地理位置概述  
东乡区,隶属江西抚州市,座落于江西省东部,位于赣东丘陵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被称为赣东门户。全区总面积1196平方千米,下辖14个乡镇(街道)、3个垦殖场(林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20年末,东乡区常住人口为38.38万人。东乡区为江右民系的重要聚居区和繁衍地,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县,2017年撤县设区,因辖区大部在临川之东,故取名东乡。东乡区距抚州临川区40千米、距南昌96千米,沪昆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高速公路、东昌高速公路、320国道、236国道穿境而过。东乡先后孕育出明代开科状元吴伯宗、晚明“四大才子”之首艾南英、清代西江派著名诗人吴嵩梁以及“舒体字”制造者、著名书法家舒同等名人。东乡是江西省灯彩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江西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  
二、东乡区文化事业  
2020年末,东乡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及传真电台1座,有线电视入户率61%;电视人口覆盖率97%。  
三、东乡区名字由来  
因辖区大部在临川之东,故取名东乡。  
四、东乡区文物古迹  
1、浯溪村古建筑群  
浯溪村古建筑群,坐落在黎圩镇浯溪村,距县城28.5千米。浯溪村坐东朝西,南北罗列,东西宽310米,南北全长450米,占地面积14公顷。明清古建筑群爱护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官吏府、儒林第、状元路、绣花楼、贞孝坊(清道光皇帝特下圣旨建造),商贾宅院、宗祠、牌楼、民居等59栋建筑组成,古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  
2、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坐落在黎圩镇上池源里村西北口,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970年重建,1985年又重新维修。宗祠为砖、木、石结构,长40.5米,宽18.7米,高8.3米。墙面高过屋脊,构成方块状,无窗户,大门的门框、门梁皆由精心雕刻的石柱、石板组成。正中大门石匾刻有王氏宗祠4个大字,大门左右两边嵌有两块区别刻有隶体“木本”、“水源”石匾,祠堂分前、中、后三厅,由两个大天井把堂与堂之间互相隔开,高大宽敞。祠内设王安石文物陈列馆。2000年七月,王氏宗祠被列入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3、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乡区是江西省灯彩之乡,东乡车马灯、东乡跳马灯、东乡蛇灯被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罗汉灯(第二批省级)  
罗汉灯是江西抚州市东乡县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灯彩活动,融傩舞、杂耍、武术于一体,配以打击乐伴奏,以力与美的叠加造型,表达繁衍生息、祈福辟邪的主题,起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表演难度很大,颇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罗汉灯源自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70年代以前在东乡县广为流传,90年代后,其余各乡镇表演团队相继自然解体,现仅在小璜镇孙家圳流传。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由罗汉头组织,孙家圳各家各户抽出30余名演员,吃过麻子、拜过金花小娘、银花小姐和祖庙后,在旧屋或空旷之地表演,有的时候在农闲时农民亦会组织操演。  
罗汉灯共有24人组成,当中大罗汉14人、小罗汉4人、罗汉头1人、领队1人、乐队4人。表演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为罗汉头舞蹈,由师傅表演罗汉在庙生子所有过程的傩舞,后半部为众罗汉和童子表演,通过武打和60各种高难度造型,表现人丁兴盛和众罗汉在民间做善事的情景。  
受市场经济冲击,外出务工潮的兴起,自觉学习罗汉灯者越来越少,艺人们渐呈老龄化,传承队伍已现青黄不接之态势,如不及时抢救,孙家圳罗汉灯亦将陷入自然解体的危机。  
六、东乡车马灯(第三批省级)  
东乡县五桥村车马灯是集舞蹈、小戏为一体的民间灯彩艺术,以三国关云长与张飞率兵深夜从曹军成功救出刘备两夫人凯旋回营路上,受到刘备与赵云亲自迎接时众官兵载歌载舞、喜庆逗乐的民间传故事为背景;融跑马、舞蹈、小戏等为一体,同时配合打击乐吹奏乐的表演形式,表达了聪慧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同心协力的团体精神。  
车马灯分工严格、合作柔和,对演员素质要求较高,无论是跑灯,还是唱“小戏”,在表演时吸纳了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以虚写实的艺术表演形式,极富于象征意义。该灯造型新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型中有型。配锣鼓点、节节风民间打击音乐为主旋律及吹奏乐,令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内容健康、风格独特,道具简洁、古朴。该灯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底在本村及外地演出,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欢迎。  
七、东乡跳马灯(第四批省级)  
江西省东乡县浯溪村的跳马灯源于明朝时期,明代永乐年间蔚为壮观,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在历代人们的表演、传承中,该灯戏接连不断吸收劳动人们的智慧以及民间艺术的各种元素,使其艺术魅力经久不哀,审美价值接连不断提高,构成了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灯舞。  
跳马灯主题是指古代劳动人民在春节时为祈求新年的平安幸福,增添吉祥如意的气氛为目的,以跳马为主,说唱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时表现一般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体现了广大劳动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非常好的祝愿。  
跳马灯,融舞蹈、音乐、说唱等一体,是综合性较强的一个舞种,其间以演员跑马步表演为中心,以马僮翻、滚、牵马、驯马、护马等杂耍为辅助,整个表演配以打击乐和吹奏乐,做到舞步与音乐的美满配合。  
该灯通常农历正月十三发灯,俗称“头灯”,在正月十四、十五玩到热潮。该灯通常在岁末迎春时演出,正月外出演出,走村串户,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农闲之际,亦间或自练自演,以娱乐健身,平添生活情趣。  
该灯在历史上起到较高的知名度,尤期在近现代时期,常跨县越府,到各地演出,在当地产生广泛而踊跃的影响。  
2013年,东乡跳马灯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明末,赣东茶灯传入抚州地区的东乡、进贤两县,与花鼓、马灯融合,清代《东乡县志》记载:“元宵……好事者或伴龙灯马灯桥灯诸名目,杂以秧歌采茶,遍行进村,索茶果食,正月尽乃罢”。盛于新春佳节,清初,在抚州西部山区,组成了三角班。角色平常为一旦一丑,加上一个鼓手坐堂,演唱单台和小戏。同时,城乡各地又流行了一种“板凳戏”,弹拉坐唱,活跃于茶楼酒肆和村户人家之中,进而推动了三角班的广泛流传和艺术提高。  
清末,抚州三角班向半班发展,一些艺人去宜黄拜师,学习宜黄戏表演和袍带正戏,角色增加小生、花脸两行,唱腔加入了了二胡、三弦、笛子、唢呐伴奏。这种新型采茶半班,一时流遍抚河两岸。  
抚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三种:  
1.单台戏,约四十余个。所谓单台戏,即一个旦角(或小丑)登台演唱,前面唱“拜府”,中间演“打彩”,结束要“谢台”。如《数天下图》,演员手击筷子助节,演唱历史、名胜、物产等内容。  
2.小戏,约六十余出。内容偏重于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爱情,也有一些是民间传说的片段。  
3.整本戏。来自坊间刊印的戏文曲本,或移植外来剧种和暂时编撰新闻轶事的幕表故事。  
抚州采茶戏的唱词念白,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诙谐风趣。相当多表演来自生活,如摘茶采桑、撑船锄地、挑担推磨、赶牛呼鸡、缝补浆洗、绣花做鞋等等。  
唱腔分为正调、杂调和小调三类:  
正调,板腔体。有本调、抚调、单台调、川调四种。  
杂调,通常以戏名为曲名,如[三伢子放牛调][捡春菇调][卖樱桃调]等等。  
小调,即单台戏的小调,如[打哩莲花][十二月采茶][十杯酒]等。  
抚州采茶戏的间奏曲牌,大部分来自傀儡戏、宜黄戏和民间吹打,伴奏乐器有高胡、三弦、琵琶、唢呐、笛子等。  
九、东乡区结婚习俗  
1、相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俗称“看亻女仂”,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所以,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女方父母的喜好,准备一点礼物;女方要洒扫庭院,准备迎接招待顾客。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装扮得尽量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看过之后,如允许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允许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当然,现代社会相亲地方已不固定在女方家里,或是广场或是茶楼等等地点不一,形式也是很多种。  
2、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通常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可以“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俗称“哇媒”。建国后“说媒”曾改称为“做推荐”,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随后改称为“推荐人”。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能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说成一桩媒,媒人能够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通常由男方支付(假如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礼物共同送到媒人家。  
3、过礼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东乡称“铺盘”。铺盘有“铺小盘”和“铺大盘”之分。“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不是相合。假如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通常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礼物,通常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区别协商好,不可以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现在,女方主要看男方在县城有无婚房,如有则礼物可少一些,如无则礼物要多一些。“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4、择吉  
俗称“选日子”。择吉通常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先生挑选办理,也能够自我看《通书》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能够自我推算。通常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择日完毕,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就应当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5、迎娶  
俗称“娶老婆”。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司机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请好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现在县城办迎娶通常安排在酒店,乡村还是按传统习惯,在自家摆酒宴。传统婚礼通常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假如是纳婿(招郎)则反之。  
6、拜堂  
俗称“拜大人”,现代婚礼拜堂者少之又少。  
7、喜宴  
俗称“喜酒”。喜宴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长幼对号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妈妈坐首位,由新郎的妈妈或舅母作陪。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明感谢的话祝酒,尔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现代喜宴富有之家会请婚庆公司主持操办,甚是热闹。  
8、闹洞房  
俗称“看新娘子”。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过去因为许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能够通过众人游戏让新人清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明祝福之意。现代闹洞房是花样百出,主要以娱乐喜庆为主。  
9、回门  
俗称“走娘家”。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共同回娘家,也称“回门”,女方家准备“回门酒”。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问候老人。此时新郎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母亲,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婚后周月,岳父母携带礼物前来婿家看望,俗称“满月”。至此传统婚礼习俗才算完成。  
十、东乡区名人  
东乡先后孕育出明代开科状元吴伯宗,晚明“四大才子”之首艾南英,清代西江派著名诗人吴嵩梁以及“舒体字”制造者、著名书法家舒同等名人,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曾在东乡工作和生活过。  
吴伯宗(1334年—1384年),名祐,以字行于世,明初金溪新田(今属东乡区红光垦殖场新田分场)人,天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艾南英(1583年—1646年),字千子,段溪艾家人,曾撰写《古今全史》千余卷,著《天佣子集》,均毁失,仅存《禹贡图注》。  
吴嵩梁(1766年—1834年),字子山,号兰雪。东乡新田人,清嘉庆、道光时期著名诗人和书画家。  
舒同(1905年—1998年),字文藻,又名宜禄。东乡人。著名书法家。历任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十一、东乡区著名景点  
(一)佛岭国际公园  
佛岭国际公园景区按国家4A景区标准打造,座落于东乡县城东南2公里处的一片郁郁葱葱山岭间,占地面积2万亩,规划面积1.18万亩,当中水域面积620亩。佛岭国际公园于2011年九月动工建设,拟在2015年年底开园。我们将依托山水自然元素,挖掘历史、名人、佛禅等文化元素,构造现代时尚元素,将公园打导致为集佛禅文化、书法文化、名人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及总部经济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综合体。公园总投资10亿元,当中政府投资4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景观建设;社会投资6亿元,主要用于经营性景观开发。  
佛岭国际公园规划为一园五区,在公园内建设佛教景观区、书法文化区、休闲娱乐区、总部经济区和生态观光区。佛教景观区,规划面积400亩,总投资1亿元,重建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隐寺,新建山门广场,装饰被誉为“立体县志”吉和塔。在西隐寺拟新建山门殿、天王殿、藏经阁等主殿及钟楼、鼓楼、香积厨、客堂会议等配殿,改造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一流的寺庙。书法文化区,规划面积400亩,总投资1亿元,建设书法文化中心、书法文化广场、书法碑林、艺术家工作室和舒同墓。在书法文化中心建设大型书法展览厅、书法培训中心、报告厅、迎接招待室等。书法碑林包括水上碑林、草地碑林、沙地碑林、田园碑林、山坡碑林等各种风格的碑林。该区将以博采众长号称“七分半”的舒同书法为桥梁和纽带,搭建弘扬书法艺术的平台,致力打造“北有临沂、南有东乡”的书法文化格局,擦亮东乡这块全国书法之乡的金字招牌。休闲娱乐区,规划面积500亩,总投资3亿元,拟新建四星级度假酒店、赣东风情街、民俗展览馆及游乐园。当中赣东风情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民俗展览馆3000平方米, 采纳江南民居风格,主要展现赣东乃至江南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及当地饮食特产等;游乐园占地200亩,当中水面面积120亩,陆地80亩,引资1.5-2亿元,新建24个游乐项目。总部经济区,规划面积200亩,总投资5000万元,拟新建企业会所,企业家别墅、高尔夫练习场。当中企业会所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企业家联排别墅60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奖励对东乡经济发展作出特殊奉献的企业家。生态观光区,沿着佛岭大道和渠北路两旁,规划面积1000亩,拟新建蔬果区、花卉区和林果区。 采纳农家乐的方法供游客、居民观赏、采摘。  
1、入口广场及门楼  
入口广场及门楼为公园的主入口,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寓意东乡人口46万,地面用花岗岩铺贴。门楼属仿古牌坊,宽44.6米,高21.6米,横梁是完整的花岗岩,主梁跨度14米,重41吨,其跨度和分量在全国罕见。横梁上雕刻双龙戏珠图案,两侧次梁上雕刻双凤来仪图案,寓意龙凤呈祥;八根立柱顶端 采纳祥云和莲花图案,外形似毛笔,寓意妙笔生花;门楼上方佛岭国际公园牌匾是用整块高档汉白玉雕刻而成;四根立柱正反两面篆刻了四副楹联,区别是国内知名书法大师的墨宝。广场两侧的文化墙长25米,高4.2米,雕有书苑墨香、民俗古风、桃岭看花、西隐问道等佛岭漂亮的风景。  
2、入园广场  
入园广场占地面积108亩,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了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小广场等。交通岛中间建了大型的石雕水景喷泉。水景喷泉的前面是6根雄壮的龙柱。龙柱高9.9米,直径1.9米,重30吨,是完整的花岗岩石材。每根柱子雕刻了九龙图案,寓意太平盛世、群贤共济、0-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右侧官塘水库坝上组字绿化“佛岭国际公园”6个大字苍翠有力,增添了公园的风韵。再下面有一尊仙女送福雕塑,它高5.18米,重10吨,寓意漂亮少女一直宾送福。  
3、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是集游客集散、游客电瓶车中转、游客导游、停车及汽车治理、安保等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  
4、游乐园  
游乐园规划200亩,当中陆地80亩,水面120亩,投资2亿元,拟建摩天轮、水底世界、豪华转马、海盗船、古堡惊魂、5D电影、嘉年华、飓风飞椅、自旋滑车、果虫滑车、大摆锤、狂呼、太空闲逛、滑翔飞机、小火车、碰碰车、调皮堡、自控飞机、溜冰场、立体跑车等24个游乐项目。该项目由福建客商投资,已开工建设。  
5、赣东风情街  
赣东风情街是佛岭国际公园内集历史、人文、民俗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情街,外观呈赣东独特的建筑风格,规划建设旅游产品,民俗用品、赣东美食、民间演艺以及民俗博物馆等。项目规划面积50亩,将在今年启动建设。  
6、书法文化中心  
书法文化中心为二层建筑,高12.5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建设大型书法展览厅、书法培训中心、报告厅、迎接招待室等,2014年九月份开工,主体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装修。建成后,该书法文化中心可举行各种大型书法文化活动,大大提高东乡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真正打造被誉为“北有临沂,南有东乡”的全国书法之乡。  
7、书法文化广场  
书法文化广场是书法文化中心到官塘水库交通岛的中轴线,占地10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书法文化长廊、绿化景观、亮化。闲逛当中,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该项目现已完成招标快要开工建设。  
8、西隐寺及山门广场  
西隐寺,又名佛岭寺,坐落在佛岭山麓。佛岭山群峰排列,酷似18罗汉,又像佛手,故取名佛岭。西隐寺始建于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后汉时香火鼎盛。其时,全寺有8楼、16阁、48殿,有僧房600余间,僧众1900余人,曹洞宗二世本寂禅师曾到此讲经说法。至宋代,该寺与杭州灵隐寺齐名,被誉为“圣灵两隐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3年),西隐寺毁于兵火。2013年九月份筹民间资金动工重建西隐寺,建设新山门殿、天王殿、藏经楼、香积厨,客堂会议、钟楼、鼓楼、东西配殿等建筑,改造大雄宝殿。项目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现已基本竣工,近日可向游客开放。  
山门广场占地58亩,投资约200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石雕文化佛墙、三面观音、六角亭、铺贴、绿化亮化等内容。它前面建有放生池,后面连着西隐寺,地面 采纳花岗岩铺贴,当中雕刻了4块116平方米(8.4*13.8)地经。广场上建有三面观音、佛墙和六角亭。三面观音高耸壮观,高20.14米(不包底座),重1300吨, 采纳花岗岩雕刻,是山门广场标志性建筑。20.14米的高度,以纪念2014年建成西隐寺和山门广场。文化墙南北各一块,每块长38.66米,高4.68米,正面雕刻了释迦牟尼成道记、西方极乐世界三圣记图案,反面雕刻了西隐寺重建记及--。  
9、老年养生会所  
养生会所凸显养生文化,全力传播特色养生理念,集养生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传播为一体,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健康养生会所。该项目占地100亩,投资5000万元,兴建高档宿舍楼馆、自助食堂、套室药浴馆、足底-馆、SPA馆、药膳房、体育健身房、健康讲座室、汗蒸房等。会所将以理疗、食疗、药疗为核心,构成一个综合的旅游、休闲、保健养生中心。  
10、山庄宾馆  
宾馆占地50亩,投资2亿元,兴建一栋六层主楼和两栋三层别墅。宾馆内设有住宿部、中西餐厅、咖啡吧、购物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艺术交流演艺中心、康乐SPA中心、游泳池等高级度假休闲设施。该宾馆地理位置极佳,站在所有一个房间,都能把公园内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建成后将成为游客的世外桃源,高尚人士的度假天堂。  
(二)东乡王氏宗祠  
东乡王氏宗祠座落于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原虎形山乡)上池村,系王安石弟王安上后裔所建,始建于北宋末期,因兵灾战乱之故,几建几毁,明朝后期第四次重建。江西省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东乡王氏宗祠为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在上池村西北口。门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宗祠左原为花园,内有水井,名曰“荆公井”,曾栽有王安石称赞的金沙花,现改为路。  
东乡王氏宗祠后是后龙山,兔峰和东岭为背景。宗祠面宽18.7米,进深40.5米,高8.3米。四周墙为“斗砖”砌成。墙高过脊梁,构成方块状,无窗户。大门的门框,门梁皆由经过精心雕刻的石术、石板组成,极为美观。前面三个大门,正中门梁上方的石板阴刻四个大字“王氏宗祠”,笔力遒劲。大门左右两边区别阴刻隶体“木本”、“水源”。“木本”、“水源”是从王安石对上池风光的赞语提炼而出。当年王安石返故里,曾陪同金溪好友周彦弼浏览上池。王欣赞上池风光“有山焉,遂屋以安居;有坪焉,遂田以粮食;有陂焉,遂堤为旱潦备与”。  
在兴建王氏宗祠时,其后裔学子乃从荆公对上池风光的赞语中提炼出“木本”、“水源”,区别刻于祠堂正门两边门上方。“木本”、“水源”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从王安石曾祖父王克明徙居上池村后,到王安石这辈已繁衍三世(祖父、叔父、兄弟),其后裔布满上池周围王姓村庄,宛如一棵千年大树,从根部萌发出千枝万杈,又宛如一条从远古流来的河,步其河可溯其源。大门上画有门神图案。  
东乡王氏宗祠建筑面积757平方米。分上、中、下三进。中间上、下两天井,各级地面高出0.6米,寓意“步步登高”,子孙一代比一代强。下进天井左右设有吊楼、厢房、走廊,吊楼有楼板,为观灯用;厢房、走廊由石板砌成。甚是大气美观。中进两侧设有耳门,东西相通。上进西侧有耳门进入厨房,在瓦楞木料上,普遍钉有一层木板,上面盖瓦,木料均油漆。柱子下端均为黑色油漆,屋内均为朱红色,整个建筑所用木料都较为粗大,尤以中堂术子、桁、梁木为甚,其直径达0.65米。柱下石磉二层,上层为雕有花纹的圆鼓形,下为正方形,每个高0.9米,雕有莲花瓣形花纹。下设正方形石座,石座高10厘米,八面均雕莲花瓣纹图案,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制造力。  
近几年,省、市、县对王氏宗祠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修葺一新的东乡王氏宗祠现亦为“王安石故里陈列室”。上进正中神龛为始迁上池一世祖安石的曾祖父王明,左为安石祖父王用之,右为安石父亲王益,他们均为谱中的影印画像和生平简介。中进正是王安石画像(复制件),两旁是安石原谱及其生平“新法”内容,正中梁上挂舒同题“荆国世家”横匾等。下进是安石在各个时期返回故里时,留下的诗作和地方文选的重要记载。  
(三)邓家乡花果山生态园  
邓家乡花果山生态园。这里花团锦簇,生机盎然;这里田野碧绿,空气清新;这就是东乡县日前唯一的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花果山生态园。邓家乡花果山生态园离县城4公里,规划面积5000亩,已开发利用面积2000亩。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旅游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详细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邓家乡瞄准“全县率先,全市领先,全省争先”的战略定位,按照“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常年有绿”的发展理念,明显“一园四区”的功效布局,政府投入资金400万元对区内的水、电、讯路等配置设施进行高起点的规化,高标准的建设,同时撬动社会资金近千万元,提高了迎接招待、购物、停车、休闲等基本功效,具备年迎接招待游客15.8万人次的能力!  
花果山生态园以“千亩种植园”为特色景观,主打“有机农业休闲”牌。该景区依托国道320线和高铁邓家路段,发展通道经济,重点建设国道北侧和高铁两侧的旅游景观带,沿线设置系列体现邓家乡各种农业景观、乡村景观、果园景观,做到一程一景,打造集干线通道、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等功效于一体的有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基地。该景区南起国道320线,涵盖嵇坊村周家小组、新建小组和邓家村西陈小组一带,分为苗木哺育区、展示购物区、采摘体验区和休闲垂钓区四个部分,构成“一园四区”的观赏特色。  
1、苗木哺育区  
苗木哺育区贯通整个示范基地,南起国道320线,包括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和百姓家业两个部分,占地面积约1000亩。村干部苗木哺育示范基地是由乡政府划出20亩村干部与群众的“连心田”,在全程技术帮扶下,20亩苗圃估计年均高产红叶石楠、金圣女贞等大小灌木140余万株;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100亩,现已发展附近周围20多户群众投入苗圃产业,村民人均增加收入超过3000元。整个苗木哺育区,宛如锦绣云图,令人赏心悦目。20各种花卉苗木生机盎然、五彩斑斓;条条鹅卵石小道纵横交织、曲径通幽,林中池塘水平如镜、云影徘徊。耕作劳苦的农民可在此小憩,城里人休闲观光也是不错的挑选。  
2、展示购物区  
展示购物区由造型植物和花卉超市组成,占地面积约100亩。造型植物园充分展示了川淼树艺园的“另一种”园林艺术,其微缩中国古代城池,以门楼、桥、塔多种造型艺术为主体,花墙镶入“漂亮中国”的发展理念,以垂直绿化的形式展现园林植物美,同时巧妙地结合民间艺术和当代生活,既有中国民间传说的人物造型,又配以哈达美女迎宾,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物--形象,塑有“假山”、建有“凉亭”、配有“环保垃圾桶”。整个园区完美地体现了“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乡干部花卉超市占地面积2000㎡,主要销售佛手、君子兰、吊兰等近100个绿植品种,乡干部在当中区别扮演导购员、信息员和技术员等角色,立足打导致我县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服务最佳的花卉苗木超市。  
3、采摘体验区  
该区座落于花卉示范基地中部、高铁以北,游客可通过现场采摘特色水果,体验到乡村旅游的乐趣,生态休闲,愉悦身心。其特色:一是规模大,总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400亩,当中搭建水果大棚6000平方米, 采纳先进治理技术,保持一年三季有果可供游客采摘。二是品种全,基地内种植无花果、白枇杷、樱桃、甜玉米、桑果、草莓、葡萄、火龙果、蟠桃和柠檬等10各种高档水果品种,在种植水果的同时套种佛手、红豆杉等观赏性植物2万余株,并对所产水果进行深加工,如无花果蜜饯、无花果果酒、佛手酒等等。三是效益好,基地内水果均 采纳有机肥培植,绿色环保;大棚用料选用PEP利得膜,对水果具有保温、病虫害操纵效果,提高产量具有了踊跃的效果。年产水果可达18.3万斤,亩产收益3.4万元。  
4、休闲垂钓区  
闲垂钓区座落于基地最北部,占地面积约200亩,以生态型的建设理念,将景点与自然融为一体:碧水荡漾的池塘、错落有秩的竹山凉亭,以及情趣昂然的自制好玩的娱乐设备等,是绝佳的换肺健身之处。鱼塘岸边是凉亭和遮阳伞组成的垂钓位,整个鱼塘被四周的树和藤蔓篱笆包围着,垂钓环境非常安静,是一处极佳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胜地。2015年邓家乡党委政府着力依托自我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踊跃规划旅游业的发展,修建假山、小花园等配套设施,计划建成远近闻名的农民别墅新村。  
(四)红军楼旧址  
座落于瑶圩乡万石塘村。万石塘是乡里起到悠久历史的大村,村内遍布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红军楼”原名“冠美祠”,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石结构。1932年七月下旬,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赣东北省军委书记邵式平先后三次到万石塘视察。1933年,红十军千余人南下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在该村驻扎5天,其间镇压了大恶霸、湾头土膏和伪自卫队长。指挥部设楼内,至今墙壁上还遗留有标语。红军撤离后,仍称此指挥部为“红军楼”。  
“红军楼”属两进式,上进两边房间上设有楼。面宽14米,进深19.7米,墙高7.6米,占地面积275.8平方米。墙的下部石板两层砌成。门前上方石板雕刻有精美图案,文革期间部分破损。门两边石板上阴刻楷书门联一副完好。祠内穿方雕有精细花纹,历历入目。天井南、北两边墙壁上均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10条标语,白底黑字,毛笔书写。因为年久,一部分墨迹无法辨认,比较清楚的有:“铲共团是豪绅地主国民党镇压工农革命的组织”、“工农起来消灭铲共团!”、“工农不加入豪绅地主国民党的铲共团!”、“工人有罢工自由!”、“工农起来消灭剷共团,活捉剷共团长!”,落款是“红军联乙③宣”。  
同时,还有十多条红军标语书写在一民居的房屋院内大门两边,内容区别是:“红军是工农自我的军队!”“反对白军拉夫!”“欢迎靖卫团丁回家耕田!”“红军不拿工人农人一点东西!”“欢迎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分给穷人吃!”“打倒帝国主义!欢迎白军士兵和下级官长过来当红军!”“欢迎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落款同为“红军联乙③宣”。  
另外,院内大门前的照壁上还有一副墨画的国民党军官像,清楚可辨。  
(五)万石塘红十军指挥部旧址  
座落于瑶圩乡万石塘村。万石塘是乡里起到悠久历史的大村,村内遍布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红军楼”原名“冠美祠”,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石结构。1932年七月下旬,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赣东北省军委书记邵式平先后三次到万石塘视察。1933年,红十军千余人南下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在该村驻扎5天,其间镇压了大恶霸、湾头土膏和伪自卫队长。指挥部设楼内,至今墙壁上还遗留有标语。红军撤离后,仍称此指挥部为“红军楼”。  
“红军楼”属两进式,上进两边房间上设有楼。面宽14米,进深19.7米,墙高7.6米,占地面积275.8平方米。墙的下部石板两层砌成。门前上方石板雕刻有精美图案,文革期间部分破损。门两边石板上阴刻楷书门联一副完好。祠内穿方雕有精细花纹,历历入目。天井南、北两边墙壁上均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10条标语,白底黑字,毛笔书写。因为年久,一部分墨迹无法辨认,比较清楚的有:“铲共团是豪绅地主国民党镇压工农革命的组织”、“工农起来消灭铲共团!”、“工农不加入豪绅地主国民党的铲共团!”、“工人有-自由!”、“工农起来消灭剷共团,活捉剷共团长!”,落款是“红军联乙宣”。  
同时,还有十多条红军标语书写在一民居的房屋院内大门两边,内容区别是:“红军是工农自我的军队!”“反对-拉夫!”“欢迎靖卫团丁回家耕田!”“红军不拿工人农人一点东西!”“欢迎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分给穷人吃!”“打倒帝国主义!欢迎-士兵和下级官长过来当红军!”“欢迎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落款同为“红军联乙宣”。  
另外,院内大门前的照壁上还有一副墨画的国民党军官像,清楚可辨。  
(六)双龙出水古建筑群民宅  
“双龙出水”古建筑群民宅,坐落在上池自然村南,砖、木、石结构,由清乾隆年间金溪浒湾书铺街印刷出版业“二仪堂”创始人王接云所始建。  
王接云,名国康,讳文康,号南浦,清太学生诰赠奉直大夫,  
王接云是个真正的儒商,在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开创了全国闻名的印刷出版行“二仪堂”,并在吉安、樟树、南昌等地开设有大书店。他在从事经商,教育事业的同时,更注重教育子孙从文习武,在上池老宅后构建“二龙出水”双宅,并同时在“二龙出水”宅后构建了一幢书院,以供子孙读书习武之所。双龙出水”建筑群以“双龙出水”密切相连、结构相同的双宅为主体建筑。  
“双龙出水”坐北朝南,进深16米,宽22米,两大门前封有4米高的照墙,每幢均设上、下二厅一天井,两屋中间设券门相通,连同前庭院,西庭院和东走廊,共占地约600平方米。  
老住宅前照墙左边设总大门,门上额匾阳刻“衍庆”二楷书,坐南朝北,与东边书院并排而建,进深18米,宽25米,每幢均设二厅二天井,连同前庭院,  
西庭院,东走廊,共占地约600平方米。  
以上“双龙出水”建筑群占地面积共约3000平方米,另有花园、水井、池塘、厕所等约占地面1000平方米。  
王接云一家四世同堂,子孙文武双全并善经营,经济雄厚,故“双龙出水”建筑群占地庞大,结构恢宏。  
(七)浯溪村古建筑群  
浯溪村古建筑群(含王廷垣官厅、奕世甲科门楼、贞孝牌坊),座落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黎圩镇浯溪村,距东乡城区28.5千米。  
浯溪村古建筑群为赣派建筑风格,由明清时期官吏府、儒林第、状元路、绣花楼、贞孝坊、商贾宅院、宗祠、牌楼、民居等59栋建筑组成,古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  
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第四世孙王子春自黎圩镇上池村搬迁至此建村,至今已有809年,繁衍了44代子孙。浯溪村文化底蕴深厚,书香绵延,自明至清,有1人中状元、13人登科及第、21人中举,当中明成祖永乐年间王汝为一家四代有7人荣登甲科(“奕世甲科”牌楼就是东乡知县为纪念王汝为一家而建),王延垣于明熹宗天启年间考中状元,后担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编修。  
浯溪村古建筑群规模恢宏,布局精致,古朴典雅,起到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展示着昔日的繁荣和辉煌,为中华民族古代民居建筑的瑰宝。  
2018年三月,浯溪村古建筑群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  
(八)荆公别墅  
荆公别墅又名“十家书院”。据上池村族谱记载?宋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在上池村后辟有一地,  
建了一栋常肇居别墅,后人称其为王安石别墅。此别墅为两层三进、三厅,有房20多间,后改为“十家书院”?由十家房治理修缮。上池、源里两村均有子弟入学读书,历代以来,书院培养了相当多优秀人才。别墅占地400多平方米,外围墙右开有大门,-“别墅”二字,中间是口池塘,池塘正中的围墙-“浴云池”三字,左有竹林,有大樟树三株,梅花树一株。之后是内围墙,左、右开大门,分上、中、下三进;中厅对称开了两个四方天井,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上厅左楼开着园窗,对映百叶陂,晴天夜晚可看到月亮。窗上方有木质匾一块,书“听月楼”三字。恬静优美的环境是上池学子居住和读书的好地方。王安石多次曾想长于此地沐浴云池,静听月亮中的神仙故事。后有位私塾先生曾撰对联一副:“听月楼台伴我图书千古秀;浴云池上宜人花鸟四时春”。荆公别墅在土改时分给多户村民使用,因未修缮,日前,只留得断垣残壁。  
(九)唐汪遗址  
唐汪遗址座落于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唐家村以西200米处的山顶上,为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遗址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约30米,面积1200平方米。1956年五月,调查征集19件完整的彩陶罐,器形为双大耳长颈低腹罐、直口圜底罐,施红陶衣,-,纹饰有云纹、折线纹等。1956年,安志敏将其命名为“唐汪式”陶器。遗址水平台根部暴露有灰土层,厚约1.5米,水平台上散落有许多陶器残片,质地为夹砂粗陶,施红陶衣,-,纹饰有旋纹、平行线纹等,还有还发觉泥质橙红素陶片和粗绳纹素陶片,为辛店文化遗物。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在遗址顶部地坎上暴露有灰层1处,厚度约20厘米-30厘米,长约35厘米;灰坑1处,当中夹杂有红烧土和炭屑。在遗址表面采集有数块陶器残片,施有红色陶衣,饰-,纹饰为涡纹。根据历次调查记录和这次调查结果分析,该遗址属辛店文化的聚落遗址。  
(十)世宦祠  
在上池村中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宗祠,砖、木、石结构,用料精良,宗祠内保存有相当多精美的砖雕、木雕  
、石雕。宗祠坐北朝南,三厅三开间,面宽12.2米,进深30.4米,高6米,  
占地面积366平方米,正大门石匾阴刻“世宦祠”三楷书,两侧大门上匾阴刻“登科”和“及第”字样,笔锋舒展,笔力遒劲,三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石墩(欲称三门六墩)。前厅进深7.65米,中厅进深12.3米,后厅进深6.9米,呈后高前低势,中设两天井,封火山墙,为典型的明代建筑,上池村旧时一直成立有文会(即科甲举子,秀才等组织的文人协会),每年正月初三日,学子们都雅集在世宦祠内,向伯祖考王安石的遗像瞻仰朝拜,以示后辈崇文尊祖之意,俗称“尊学校”。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