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崇仁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30 14:2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崇仁县地理位置概述  
崇仁县,隶属江西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西南部,东北毗临川区,东、南邻宜黄县,西南接乐安县,西、北连丰城市,县境总面积1520平方千米,辖7镇、8乡及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68个行政村(社区)。截至2020年末,崇仁县常住人口为30.21万人。崇仁县为江右民系重要聚居县,素有“赣东望邑、抚郡望县”之称,历史上出了170多名进士,特别是理学文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县城距南昌135千米,距抚州40千米,县内主要通道抚八公路连接福银高速和赣粤高速。  
二、崇仁县风俗民情  
崇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太平环宇记》、《江西通志》等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和新山遗址、海螺山遗址、风岗嵊遗址3处周代遗址证实,截至2018年底,崇仁县文博所馆藏文物1380余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14件)。县域境内已发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等文保单位26处,当中:已发布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爱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爱护单位15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区别是相山浯漳村、许坊谙源村、白路华家村、河上塅家谢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一个(巴山镇中大、西路社区),萱华傩舞《跳八仙》、林头《相山板凳龙》、苔洲《扭扭龙》、尧岗《傩戏》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三月六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革命文物爱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崇仁县在当中。  
三、萱华古傩——跳八仙  
古傩,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傩,渊源于原始的巫舞,是古代驱疫逐鬼的一种仪礼舞蹈形式的演变。崇仁傩文化历史悠久,原沙堤乡萱华村一带的“跳八仙”,据解释代洪武之前便出现了。因附近的枧头庙内诸神显应益甚,倾动四方,才引发前河,里河村杨姓与邻村詹家、桥头村詹姓自古以来的迎神大赛。“跳八仙”便成了大赛的主要内容。  
据前河杨氏族谱记载和当地老人推荐,建自晋盛于唐的枧头庙,五代和北、南宋期间,因社会1无人治理,一度荡然无存;元初,杨氏先祖由左港金溪桥迁居前河,合族出资独姓重建,并塑民间传说中的战神七爷之像供在庙内。未几,由县城衙前詹家迁至前河南端偏东1公里处建基的詹姓,以及当时其他村庄诸姓,相继参与扩建枧头庙,并先后塑了他们崇拜的战神八爷等数百个神像供立当中。到了明代洪武末年,由于庙内诸神“显应益甚,倾动远方,故夫栋宇稍圮,争自修饰,迎赛大神”。前河杨姓以开庙老祖自居,警告“他保不得与焉”。经过多次协商,议定只许杨、詹两姓区别于每十载的第七、第八两年农历正月主持“迎赛大神”。“迎赛”仪式,杨姓的程序是:第一天早上起来,先打扫庙宇、燃烛焚香、鸣铳致  
敬、狂跳《八仙舞》,再请主神下位出殿坐立庙前,最终由两班人马,戴四天将和八仙的面具,轮流在庙门外早已搭好的“将台”上演武、跳傩;善男信女们则陆续前来求神还愿,观  
赏表演;四乡百姓有的赶来看热闹,有的到此设摊摆点叫卖烟、茶、香、烛等物;入夜,主  
办者事先派专人从南昌、上海等地请来大戏班,推出名角登台献艺,让香客和乡亲们大饱眼  
福,流连忘返。第二至第六日,白天,由“凡人”鸣锣开道,扮演四天将和八仙者挥拳起舞,  
列队游乡———谁家娶妻嫁女、生儿做寿,便邀请他们登堂入室“打把戏”,以求吉星高照、香火接连不断,福寿绵长;若遇遭灾、丧亲者相请,他们也欣然进院施展各自的绝招,大显驱凶神赶恶煞之威,所到村村户户,无不争相赠送红包致谢;晚上,仍请戏班演戏。第七天一早,青、壮农夫抬着七爷等神的塑像,在本里、本保、本都或邻都游览村舍和田野———起动时,百余人齐放神铳助威,数十人一同鸣锣开道,四天将和八仙各执兵器、法宝殿后护卫,庄重威严,浩浩荡荡。跟随凑趣者,常常结队成群,络绎不绝。午后归来,让诸神进庙  
归原位。入夜照常演戏。翌年詹家村的迎神大赛,做法与前河、里河大致相似。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他们仅仅有一个跳傩班子,不轮换出场;二是表示特意敬奉八爷,专门增祭祀活动,凑个“八”字,以示分别。当地曾有民谣歌其事云:河上(即今前河、里河村)詹家人,十年两届神,戴起木面壳,笑煞几多人。  
至于《八仙舞》究竟由什么时候何地传来,谱上未见记载,四个村的长者也未听过哪位先人传言。但“八仙”中没有汉钟离,而以刘海代之,这一奇特现象,却旁证了该舞最早源于唐朝。由于只是“到了唐代”,民间才“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倘若民间尚无刘海戏金蟾的传说,便让他手持金蟾入舞,那是不合常情的。  
《八仙舞》历来只在前河等三村两姓间世代秘传,通常是父传子,所扮角色,形象、动作不得随意变更。平常,面具、道具由各个角色的扮演者自我保管。每逢“迎赛大神”之年,都要提前一个多月重排,直到动作熟练,父辈点头,方能在“请神”之日“开傩”,严防变形走样,可谓慎之又慎。  
前述各端解释,即使不再溯源,从明洪武年间至今,《八仙舞》也有六百余载历史。《八仙舞》一直保持着古朴、原始风貌,其表演形式千年未变,没有后人加工、改编的痕迹,是一种原生态民间文化,与平常生活非常贴近,加之形象惹人捧腹,表演活泼幽默,因而每逢庙会搬演之日,都能倾动八方乡邻。清末民初声誉鹊起,常令县城、府治轰动。建国后,1959年,前、里河两村村民重排此舞赴县城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大1,沿途受到城乡观众热烈欢迎。此后,因为“左”的思想影响,1息影销声。1期间,面具、道具统统被焚,使之濒于危境。1983年县文化馆组织力量抢救,方始重展丰姿。1985年三月,省民间舞蹈录像队曾莅临县为之录像。由我县摄影作者李瞻、何晓明、段文华(笔名,詹明华)合拍的组照《仙趣》荣获全省傩文化摄影大奖赛一等奖,《福临婚床》、《游乡》、《我也做一回神仙》荣获二等奖,《惊天》荣获三等奖。当中《仙趣》、《开傩》、《福临婚床》、《神仙,你要原谅爱情》等6幅作品,入选《中国古傩》大型文化丛书。  
四、苔洲扭扭龙  
崇仁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盛行,仅灯彩就有几十种,如龙灯、荷灯、船灯、花灯、狮子灯、蚌壳灯、板凳灯、草龙灯、扭扭龙等。当中,扭扭龙比较奇特、少见。  
扭扭龙是崇仁相山镇苔洲村所特有的一种民间灯彩,以舞动时龙体会抖动和扭动而得名。因由一人操作,故又名独龙。  
扭扭龙的历史仅仅有一百多年,据传大约是在清同治年间起源于进贤县李渡镇龙潭村,不久便销声匿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已由该镇迁居崇仁的老艺人盛天筹,在县文化馆干部的配合下,根据传说,挖掘和整理出这一鲜见的灯彩形式,使之重现人间。  
传说过去龙潭村的龙潭内潜居着一条水龙,村外一座叫焦炭石的古洞内则盘踞着一条火龙。一天,村南珠山上空有一颗巨大的彩珠从天而降,落入龙潭中。水火双龙为获此彩珠,在潭中激烈拼搏争斗,掀起狂涛,大水涌出潭口,淹没田地,冲毁村庄。村民们不甘忍受其苦,请来道士作法,祈求双龙离潭入海。无奈道士法术不高,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才求走了水龙,而火龙依旧在潭口吞吐彩珠,创造水患,祸患百姓。此时村民们想出办法,依照火龙的模样,用禾草扎了一条龙并插上香烛,派青壮年举着,在村里村外游走,而随后到河边,点火焚烧,请它借水道回归大海。说也奇怪,经此闹腾后,龙潭反而平静下来,不再危害百姓。从此后,每逢新春,人们就扎龙祭祀,祈求平安。随后村里一些稚童,感觉有趣,便砍竹破篾,扎起小龙,并在龙腹下绑上两根木棍,由一人双手举着,到邻村舞玩,讨取蜡烛炮仗。大人们受此启示,遂做了两条更小的龙仔,安在它的头尾之上,构成大龙背小龙之势,同时改两棍为一棍,绑在龙腹中段,供人操动,扭扭龙便由此诞生。  
起始,扭扭龙多是二龙一珠,三人配合,尾随大龙灯进行表演,元宵后亦同大龙共同在河边焚烧。随后,扭扭龙慢慢脱离大龙单独活动,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灯彩形式。  
扭扭龙制作精细,系在一根木棍上用竹篾扎成一大二小三条龙,互相间都用细绳连接,表演者手擎木棍上下舞动,使三条龙的龙体产生抖动扭动、活灵便现的效果。彩珠亦可用竹篾扎成球体,嵌在装有半圆铁匝的木柄上,使之舞动时能够上下转动。  
扭扭龙的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多则数龙数珠,少则一人一珠。苔洲村的演出是四龙二珠,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二珠引四龙次第登场,运用“圆场”、“矮子步”、“游龙”、“扭龙”、“转珠”、“跳步引龙”等多种步法和动作,使得珠翻龙跃,生机勃勃。  
扭扭龙的伴奏音乐,除开场时只用打击乐外,其余都配以吹奏乐,舞至情浓处,还加上喝彩、祝愿性的合唱。锣鼓点以[单台]为主,伴以[彩灯头]、[划龙船]、[慢长锤]。吹奏乐则用[卖棉纱]、[卖布]、[洞房]、[接妹]、[探妹]等民间曲牌,旋律通俗流畅,节奏明快跳跃,起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苔洲村表演的扭扭龙在1984年前后开展的民间舞蹈普查时被录像上送至省、地文化部门,导致相关专家的重视,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  
五、尧岗傩戏(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崇仁尧岗傩戏是流传于崇仁县相山镇尧岗村的民间舞蹈,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表演,为村民祈福消灾,从清末流传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民俗活动。尧岗傩戏有一套完整的仪式,正月初一上午,八位弟子到宗庙请神下座,由师傅念口诀请下六位大仙,洗尽六位大仙面具后方可着装表演。正月初一在本村挨家挨户表演一天,第二天至正月十四到附近周围村落表演,十五再在本村表演。十五晚举行请神归位仪式。  
尧岗傩戏一共有八位弟子完成,六人区别扮演社公(轩辕帝)、社婆、钟馗、判官、关公、小鬼,一位挑箱,一位接收村民供奉的财物。挨家挨户上门表演时,需鞭炮迎送,通常为村民祈福禳灾,如村民要求入厅堂表演,则上演“面里公”全套。“面里公”全套有三个故事,逮小鬼(又叫战钟馗),小鬼偷到钟馗的法器铁链,得逞后被社公作法收服;小鬼偷刀,关公喝醉了,社公为爱护关公,用扇子扇走小鬼,并施法护住关公,小鬼欲杀关公,偷其宝剑和刀,尽管得手却无法杀死关公;闹花灯(又叫噻判官),社公判官在观花灯路上边舞边唱,颇有情趣。  
六、崇仁相山板凳龙(第三批省级)  
崇仁相山板凳龙,又称“桥灯”,崇仁县相山镇林头村的一种传统舞蹈,据祖谱考证,清乾隆时期已盛行。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为打龙灯,灯会由族长主持,各房每年轮流主办。崇仁相山板凳龙与其它桥灯所不同,灯笼呈方形,取天圆地方之意。  
舞板凳龙是当地为庆祝元宵节的一项民俗活动,彰显团结与人丁兴盛。据村里八十多岁的老者江白河和方德顺讲述,他们很小的时候曾听他们的父辈讲过,清朝时村里就举办过隆重的板凳龙灯会,每家都要出灯,整整热闹三天,族谱称之为“兴灯、正灯和圆灯”。  
2000年,林头村修复了六座祠堂,激起了村里一些老者欲恢复祖先板凳龙灯会的想法。当时村里方春华家还保留着一盏古老的板凳龙灯,于是,经方亿高族长及本村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操办,请本村两位木匠参照老灯的式样做了3节灯。2001年再做了4节,随后又发展为13节,39节,到现在已有129节。每节约2米,加上龙头和龙尾,整条龙灯有300多米长。每年正月十四晚举办灯会时,备有锣鼓手、旗手,放鞭炮人等,舞龙者近一百七十人,场面十分壮观。  
2006年正月,林头村板凳龙先后到崇仁县城、抚州市区参加灯彩大联欢,板凳龙以其新美、宏大、雄壮的气势令居民叹为观止。  
七、怀仁堂的采茶戏  
崇仁文化艺术积淀十分深厚。崇仁人民雅爱文艺,古代的先民就爱好通过戏曲方法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据相关史料记载:崇仁采茶戏,系由本县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  
崇仁历来的新春灯节与秋冬迎神聚会之风甚盛。明末,本县的新春灯彩活动,常有彩茶灯演唱传相伴随。茶灯女手提花篮灯,唱《十二月花》或《十二月采茶》等小曲。出灯单位,每一团灯都有龙灯、狮子、花鼓灯,龙灯、狮子灯舞过后,接上就是花鼓灯的演唱节目。其演唱者,常为一旦一生,旦穿民女服装,生穿长衫,戴礼帽唱民间小调。民国初期,有航埠洋陂张家村张保仔,在其继父王撮子的影响下,以本县的茶灯戏(即以演唱民间小调为主的灯戏)为基础,逐一发展成“三角班”。  
“三角班”演唱的剧目,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初期的崇仁“三角班”角色平常是一旦一丑,再加上一个“坐堂”(锣鼓或二胡手)演唱单台戏和一些小戏。所谓单台戏,即由一人(常为旦角)登台演唱,音乐唱腔都一戏一曲。还有一种叫“板登戏”即坐唱艺人(常用二胡伴奏自拉自唱)常常活跃在乡村茶楼酒店、村户人家之中。他们主要演唱“三角班”剧目还兼带教戏,通过他们也促使了“三角班”的广泛流传。  
民国初,1934年由崇仁航埠张家村“三脚班”艺人张佑民带班从宜黄、临川来到崇仁,便成立一个职业“半班”名“佑民堂”,此后职业班社相继成立,半班便以崇仁为中心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此时一些唱傀儡戏的艺人也相邀演唱“半班”,并将傀儡戏的许多剧目移植为“半班戏”,一些伴奏曲牌和一些唱腔大大丰富了“半班”戏的音乐。后在抗战时分,又汲取了一些丰城、高安的丝弦班的部分剧目和“本调”、“小花调”等腔调,使“半班”得到更大的发展。1949年之前,因为国民政府对民间艺人进行捉拿关押,使“半班”班社解体,艺人流离失所,“半班”戏受到严重摧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二月建立了流动地方剧团,1952年又改为“崇仁县地方剧团”,1955年改为“地方国营崇仁县采茶剧团”,后来乡村业余剧团也纷纷相继建立。专业剧团在创作剧目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在1954年剧团带了《三伢仔锄棉花》、《闺女吵嫁》等剧目参加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并获得了演员表演奖,深受各地群众欢迎。  
1982年,我县戏剧家张齐根据“临川四梦”改编的七场大型采茶剧《牡丹亭》,在参加中央文化部、中国剧协、省文化厅等单位举行的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戏剧演时,荣获文化部、江西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  
八、崇仁跳八仙  
《跳八仙》俗称“打把戏”,是我县巴山镇前河、里河、詹家三村杨,詹两姓祖传的“跳傩”,属傩舞。其缘起,与座落于前河等三村附近的枧头庙有直接关系。据前河杨氏族谱记载和当地老人推荐,建自晋盛于唐的枧头庙,五代、南北宋间,因社会1无人治理,一度荡然无存;元初,杨氏先祖由左港金溪桥迁居前河,合族出资独姓重建,并塑民间传说中的战神七爷之像供在庙内。未几,由县城衙前詹家迁至前河南偏东1公里处建基詹家村的詹姓,以及当地其他村庄诸姓,相继参与扩建枧头庙,并先后塑了他们崇拜的战神八爷等数百个神像供立当中,到了明代洪武末年,由于庙内诸神“显应益甚,倾支远方,故兴栋宇稍圮,争自修饰,迎赛大神”。前河杨姓以开庙老祖自居,警告“他保不得与焉”。(以上引文均见《端溪(即今前河)杨氏九修族谱,序》)经过多次协商,议定只许杨、詹两姓区别于每十载的第七,第八两年农历正月主持“迎赛大神”。  
“迎赛”仪式,杨姓的程序是:第一天早上起来,先打扫庙宇、燃烛焚香、呜铳致敬、狂跳《跳八仙》,再请主神下位出殿坐立庙前,最终由两班人马,载四天将和八仙的面具,轮流在庙门外早已拾好的“将台”上演武、跳傩;善男信女们则陆续前来求神还愿,观赏表演;四乡百姓有的赶来看热闹,有的到此设摊摆点卖烟、茶、香、烛等物;入夜,至办者事先派专人从南昌、上海等地请来的大戏班子,推出名角登台献艺,让香容和乡亲们大饱眼福,留连忘返,第二至第六日,白天,由“凡人”鸣锣开道,四天将和八仙们挥拳起舞,列队游乡——谁家娶妻嫁女,生儿做寿,便邀他们登堂入室“打把戏”,以求吉星高照,香烟接连不断,福寿绵长;若遇遭灾,丧亲者相请,他们也欣然进院施展各自的绝招,大显驱凶神赶恶煞之威,所到村村户户,无不争相赠送红包致谢;晚上,仍请戏班演戏。第七天一早,青、壮农夫抬着七爷等神的塑像,在本里、本保、本都或邻都游览村舍和田野——起动时,百余人齐放神铳助威,数十人一同鸣锣开道,四天将众八仙各执兵器,法宝殿后护卫,庄重威严,浩浩荡荡。跟随凑趣者,常常结队成群,络绎不绝;午后归来,让诸神归位,入夜照常演戏。  
翌年詹家村的迎神大赛,做法与前河、里河大致相似,不同之处有二:一是他们仅仅有一个跳傩班子,无0换出动;二为表示特意敬奉八爷,专门增加一天祭祀活动,凑个“八”字,以示分别。当地曾有民谣歌其事云:端上(即今前河)詹家人,十年两届神,戴起木面壳,笑煞几多人。  
迎神大赛就是跳傩《跳八仙》,但崇仁的《跳八仙》中没有汉钟离,而以刘海代之这一奇特现象,可能旁证了该舞最早源于唐朝。由于只是“到了唐代”。民间才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引文均见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南京《周末》第三版沈中尧所撰《刘海与留孩》)倘若民间无刘海的传说,便让他手持金蟾入舞,那是不合常情的。  
《跳八仙》历来只在前河等三村两姓间世代秘传,通常是父传子,所扮角色形象、动作不得随意变更。平常面具、道具由各个角色的扮演者自我保管。每逢迎神大赛之年,都要提前一个多月重排,直至动作熟练,父辈点头,方能在“诸神”之日“开傩”,严防变形走样,可谓慎之又慎。前述各端解释:即使不再溯源,从明洪武年间至今,《跳八仙》也有六百余载历史。  
《跳八仙》所用的道具和面具,或选质地坚硬的樟木、杂木雕刻,或集各种竹子制作,工艺都比较复杂。象雕刻八位仙人的形象,以及他们所持的金蟾、拐棍等,通常木工就难胜任;再如笊篱、拂尘、笛子、道情筒、篾片条、芭蕉扇、小花篮等,平常篾匠也无胆量承揽,非请能工巧匠不可。所以,族人十分爱惜,规定使用者不得损坏,妥为保管。  
《跳八仙》尽管古仆庄重,却与是常生活贴近,加之形象惹人捧腹,表演活泼幽默,因而每逢庙会搬演之日,都能招来八方乡邻。清末民初声誉鹊起,常令县城、府治轰动。  
建国后,1959年前,里河两村村民重排此舞赴县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大1,沿途受到城乡观众热烈欢迎。此后,因为左的思想影响,1息影销声。1期间,面具、道具统统被焚,使之频于危境。1983年我县组织力量抢救,方始重展丰姿。  
九、崇仁扭扭龙(第四批省级)  
崇仁扭扭龙又名独龙,起源于清同治年,是崇仁相山镇苔洲村所特有的一种民间祭祀性灯彩,它是以一条大龙背负两条小龙的龙灯,舞动时龙体悬空颤抖和扭动而得名。  
起初是村民用禾草扎成一条龙并插上香烛,随后发展成三龙,小龙在大龙的头尾之上,一根木棍绑大龙腹中段,供人操动,扭扭龙便由此诞生。扭扭龙多是二龙一珠,三人配合,尾随长龙灯进行表演,随后,扭扭龙慢慢脱离长龙灯单独活动,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灯彩形式。  
因为历史因素,扭扭龙匿迹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县文化馆干部的配合下,由老艺人盛天筹,根据传说挖掘和整理,使之重见天日。  
相传发祥地的龙潭内潜居着一条水龙,村外焦炭石古洞内盘踞着一条火龙。一天,村南珠山上空一颗巨大的彩珠从天而降,落入龙潭中。水火双龙为争彩珠,在潭中激烈争斗,掀起狂涛,大水涌出潭口,淹没田地,冲毁村庄。村民们不甘忍受其苦,请来道士作法,祈求双龙离潭入海。怎奈道士法术不高,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才求走了水龙,而火龙依旧在潭口吞吐彩珠,创造水患,祸患百姓。于是,依照火龙的模样,用稻草扎制一条龙,插上香烛,派青壮年举着,在村里村外游走,随后到河边,点火焚烧,祭祀神龙,请它借水道回归大海。火龙为村民所感,不再兴风作浪,龙潭得以安定。  
此后,每逢新春人们就扎龙祭祀,祈求平安。随后村里稚童感觉有趣,便砍竹破篾,扎起小龙,并在龙腹下绑上两根木棍,由一人双手举着,到邻村舞玩,讨取蜡烛炮仗,边舞边燃放鞭炮。大人们受此启示,遂做两条更小的龙仔,安在它的头尾之上,构成大龙背小龙之势,同时改两棍为一棍,绑在龙腹中段,扭扭龙便由此诞生。  
起始,扭扭龙多是二龙一珠,三人配合,尾随大龙灯进行表演,元宵后亦同大龙共同在河边焚烧。随后,扭扭龙慢慢脱离大龙单独活动,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灯彩形式。  
扭扭龙制作精细,系在一根木棍上用竹篾扎成一大二小三条龙,互相间都用细绳连接,构成“三位一体”结构,其造形独特。表演者手擎木棍上下舞动,使三条龙的龙体产生颤抖扭动,上下翻飞、形象逼真、富有生气。1984年崇仁扭扭龙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  
2013年,崇仁扭扭龙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方言  
崇仁话是赣语的一个分支,与临川、宜黄、乐安等地赣语极为接近,亦能够通话。崇仁境内方言大致可分为巴山和相山两个小片。  
十一、崇仁县结婚习俗  
1、送庚贴  
到了适婚年龄,男方或者他的家人发觉了有看上的女生,就会叫媒婆到女方家里提亲。假如女方家允许的话就能够送庚贴。所谓的送庚贴是指由男方写好自我的生辰八字姓名,同时写上一副对联的上联,然后用写有喜字的红纸包起来,送到女方家里。女方受到庚帖以后,要写上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姓名,还要对出下联,再把庚帖送到男方家里。以前写庚帖是非常讲究的,除了字迹工整之外还要对好下联,所以双方通常都会请饱读诗书的先生来写。  
在古时候,男女在订婚之前都要先推算一下八字合不合,这是以前订婚的重要环节。平常男方在收到女方的庚帖以后就会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发觉双方不会相克就能够,假如还能旺夫的话是最好不过了。  
3、看人家  
合过八字以后,男方就会邀请女方及其家人亲戚来家里考察,这就是俗称的看人家。女方本人也会到场跟家中的长辈共同看看男方的家庭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假如女方对于男方家庭不中意的话就会找借口离开。如果对男方中意的话就会两家共同吃个饭,顺便商议聘礼的事宜,同时男女双方还会交换定情信物,在男方向女方家下聘礼以后,婚事就算正式定下来了  
4、新娘开面  
开面就是指新娘用全新的精神面貌开始新的人生,开面平常是由新娘的大姨或者舅妈来帮忙,在出嫁的时候,他们帮新娘洗过脸和打粉以后,需要把脸上的汗毛夹干净,眉毛修成柳叶眉。开面完成以后要放鞭炮庆祝还要给帮忙开面的人酬谢红包。  
十二、崇仁县饮食习俗  
1、粉皮炒甲鱼:主料有香菇、绿豆面、粉皮等,形似甲鱼,卤汁稠浓,香肥鲜糯,鲜香味浓。  
2、藕粉:以藕粉为主料,枸杞、莲子、白砂糖为辅料,含各种养份于当中补传统藕粉之不足。速溶藕粉,即冲即食。  
3、砂钵牛脚:用料有牛脚、红椒、大蒜,咸鲜味浓、牛脚糯口。  
4、辣椒饼:制作原料有红辣椒、糯米粉、水、盐、味精、油等,口感香、辣、酥、脆。  
5、崇仁麻鸡:是中国地方鸡种中产蛋量最高的品种之一,以肉嫩味鲜、营养丰富而闻名遐尔。  
十三、崇仁县名人  
崇仁县历史上出了170多名进士,特别是理学文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吴澄,折衷朱陆(朱熹与陆九渊)独成一家,创立了“草庐学派”,在元代,为传承汉文化、爱护民族存续的根作出了巨大的奉献;明代理学大儒吴与弼创立了“崇仁学派”,被《明儒学案》列为第一学案,成为推动中国文化教育第二次下移的端绪,他提倡的“天人合一,万物同体;知行合一,仁信礼义”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深刻内涵,影响深远,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提出“教育不可以脱离生活”“劳动与读书相结合”的第一人。他们与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元末明初理学家、文学家虞集均被载入《中国思想家评传》。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学者黄云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崇仁籍能人志士,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各领域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  
十四、崇仁县著名景点  
(一)源野山庄景区  
源野山庄田园综合体项目,座落于抚州、崇仁、宜黄黄金交界处,位于崇仁县地界,是AAAA级景区;对外交通十分便捷,紧邻抚州市至崇仁县省道,距离抚州市、崇仁县车程仅十五分钟,距江西省会南昌市也仅仅有1小时,1.5小时交通圈可辐射附近周围省内外城市人群约5000万。本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0亩,按照AAAAA级标准重新设计,计划总投资37.8亿元人民币,前期投资己达到2.2亿,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  
源野山庄田园综合体由抚州知名房地产企业江西硕丰控股集团匠心打造,由旗下全资子公司“硕丰文旅”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将该项目打导致一个以才子文化为核心,集田园生活、研学教育、农业产业、电商物流、养生养老、文创科技、趣味萌宠、军事体验、婚庆服务、水乐狂欢、民宿度假、特色演艺、乡村美食为一体的全体验式的特色田园乡村产业集群项目,充分融入抚州市“一区一带六极”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该项目内设体验式文创大中型消费产品168个,全面融合“三生三产”起到极强的互动消费能力、产业扶贫能力、城市品牌提高能力。全面建成后最低可实现年营业额8个亿,每年可接纳游客200万人以上,每年最低收益分配率达45%。  
通过几年的努力,从无到有,使源野山庄初具规模,得到不同消费人群的青睐,同时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2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13年六月,又被评为江西省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江西省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知识教育基地。2015年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抚州市国防教育基地。2016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并于当年十二月成功入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体验式教育:  
抚州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已成为青少年体验式科普教育中心,基地一直环绕着“实践与科普教育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开发思想,以“青少年综合素质成长”为宗旨,借助大量的体验式科普教育经验,逐一构成了起到独特而极具竞争力的科普教育体系。  
1、生命教育:建设地震消防教育馆、禁毒科普教育馆,提高青少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爱护自己的意识。  
2、心理行为训练:利用源野山庄丘陵地貌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断桥、雷区取水、无敌风火轮、有轨电车、时速极限、毕业墙、钻电网、盲盲人海等活动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3、国防教育体验:利用CS野战、军训草坪等场地,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  
4、生态环境爱护教育:通过建设动物园、恐龙馆等动物展示、表演等设施,达到提高青少年人与自然美满相处的意识,促进动、植物科普知识。  
5、生活、劳动体验区:通过水中抓鱼、烧烤、野炊、农业劳动等活动,达到安全及野外生存技能教育及培训青少年动手能力的目的。  
6、励志教育体验:展示历代名人成长历程及其丰功伟绩,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鞭策、励志教育的效果,让青少年在这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中健康成长。  
休闲农业  
集农业观光、农耕文化、崇仁麻鸡文化产业为一体,农业观光园是集台湾水果、生态蔬菜、中药材栽培、花卉植物迷宫、樱花观赏、农业科普教育、鸟巢温室、生态餐厅、QQ农场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观光园,是教育拓展的延伸功效。  
1、现代农业:现代智能化温室系统将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原因综合,再加上智能化加热系统、温度下降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微灌系统和中心操纵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求,直接协调到最佳状态,达到节水、节肥的效果。向人们提供健康、营养、无公害、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及冷艳花卉。  
2、生态餐厅: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草、药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竹木亭阁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用餐环境。  
3、花卉欣赏、百果园、传统农业:利用景观资源和传统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园区,游客既可观光、采摘,又可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  
4、农耕文化:将展示、传统酿酒、榨油、纺纱、织布、印染、传统农具展示等。  
生态度假区  
将展示民俗文化、婚庆文化、生态养生、绿色居宿、等内容。  
(二)崇仁神龙湖旅游景区  
碧水青山——神龙湖(神龙湖和虎毛山为同一景点两个名称)  
景点推介词:神龙湖度景区风光绮丽,四季如春。景点集奇山、秀水、怪石、悬棺、古墓于一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还有相当多耐人寻味的漂亮传奇和传说,群山连绵数十里,盘绕拥抱着美似“小三峡”的著名虎毛山水库,是人们游山玩水、体味山水文化的好去处。  
概况:虎毛山距县城七公里,座落于郭圩乡郭坊圳村。这里风光绮丽,景点集秀水、怪石、悬棺于一体,今已建成美似“小三峡”的虎毛山水库。虎毛山水库,1955年十月兴工,翌年十月建成,共费资29万,当时是抚州首建的小型示范水库。主坝高17米,库容量为1100万立米,蓄水深10米。另建副坝2条,坐落山背村和虎毛山。总干渠1条,分左、右两上支干渠,左支干渠长14.5公里,右支干渠长12公里。由西向东流经郭圩乡程家、下屋、贯桥、甘家、郭圩、东边和六家桥乡儒坊、梅坊、艾坊等村,灌溉面积14500亩。2010年又投资近3000万对主、副坝加固,修建了气势恢弘的节水灌溉系统,业已建成的虎毛山度假村位于此。  
漂亮传说:传说几百年前,一个僧人因宋朝灭亡,烧毁了座落于当时县城巴陵门外的西林寺,逃亡到虎毛山。他到山里发觉了一个大石洞,里面冬暖夏凉,夏日不需搧扇,冬季不必盖被,便在这里长期隐居下来,直到圆寂后,后人命名这个石洞为“大石楼”。此后,大石楼内一直有僧人隐居,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清代最终一个僧人也在这里圆寂。  
景点布局:  
[龙虎山]——山呈青褐色,蜿蜓盘旋,仿若一条巨龙要腾空而去。传说此山是青龙和白虎拼杀不分胜负幻化而成。  
[大石楼]——过了“小三峡”登岸,爬过一段翠竹遍野、秀色可餐的山坡,不远处就是“大石楼”。山岩从中间断裂,悬空向内伸延,恰如一座楼台,面积达100平方米。“楼”口岩上刻有“大石楼”三字,每字二米见方,字体刚劲,用笔如神。“楼”内,至今仍有僧人睡过的石床,和用于维持生命的石灶,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崖洞,仅靠一个小孔和外界连通。曾有探险者从孔里钻进去,竟意外发觉了一具小鹿的化石,充满了真实的神秘。“楼”外,长年有泉水滴滴下落,似断线珍珠,但楼下却四季干燥,可谓风水宝地。  
[回音石]——“楼”前有一块响石,用腿踏敲,石块会发出一种咚咚的响声,像一曲渺茫的音乐,此石叫“回音石”。  
[雷劈石]——沿山道再往前行,可见一块似被雷劈开的巨石,名叫“雷劈石”,是天雷扶正击邪的见证。传说几百年前,明朝一个读书人与他的堂弟一同进京赶考,归来时突遇大雨,两人便来到这山崖下躲避。蓦地一声惊雷,将山崖劈成两半,他的堂弟因不孝敬父母当即被劈死在山崖下。而这个从小失去父母、受其堂弟欺辱的读书人,却安稳无恙,随后金榜题名,成为清正良臣。他就是明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道南。  
[长寿泉]——转出山谷,脚下的路好似蓦地断裂,山崖塌陷出一条石缝,从石缝中流淌出一股清泉。据说这股清泉千年不干。相传有一年,这一带流行瘟疫,山民死亡无数。从这里经过的观世音,大发慈善,从净瓶中洒出几滴神水,顿时化作一股清泉。山民饮了这股清泉后,疾病全无,个个长寿百岁。人们便把这股泉叫“长寿泉”。  
[岩棺]——过了“长寿”泉,便可欣赏到悬棺,也叫岩棺。2005年十二月,相关单位考察人员在虎毛山海拔600米处的怪石岩半山腰,再次发觉90多口悬棺。经专家初步推断,该批悬棺多为明朝棺墓。这些岩棺,给了这里一个遥远而切近的地名叫岩棺洞。那些已经散落的岩棺,就存放在去天近,离地远,既无猿路也无鸟道的崖壁上。令人遐想联翩。当然还有神工造化的“一线天”、孤独的“磨盘山”、神秘的“石菩萨洞”。令人目不暇接。在神秘如幻的山水面前,游人无不心旷神怡,倍感大自然的美好。  
(三)相山  
相山是崇仁县境内南部的一座大山,古称巴山。座落于今相山镇西10公里处,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高达1219.2米,为县内第一高峰,素有赣东名山之称,相传东汉年间,豫章太守栾巴在任时,除暴扬善,品德高尚,人民安居乐业,他曾巡游至此,因迷恋此山风光,于是隐居在此一直到老,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山叫巴山,把所在行政区域称作巴山郡(后改崇仁县),把县治所在地命名为巴山镇。  
到宋朝,县令孙懋为了避“巴”字讳,因栾巴政绩明显,官拜汉沛臣相,乃改名为相山。  
说起相山的来历,还有一个漂亮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因为山区气候燥热潮湿,相当多人得了水肿病,浑身不可以动弹,拖上几年后只好死去,人们指望能有个好医生来解除他们的病痛。随后豫章城有一位姓相的年轻医生来到了这里。他爬山涉水采集草药,看病不计诊费,穷苦人家干脆分文不取,没多长时间就治好了相当多人。人们称颂他医术精湛懿德高扬。  
山里有个马老爷,为人凶猛、毒辣,他有个女儿也得了水肿病。马老爷的女儿名叫芙蓉,十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但病恹恹有气无力。在马老爷的一再挽留下,相先生在他家住了一个来月,接连不断变换药剂,直到芙蓉脸上容光焕发,全部康复。马老爷为独占相先生,把他当作摇钱树,笑眯眯摆下一桌酒席,捧出一大包银子,用欣赏的口气说:相先生真不愧是扁鹊重生,华陀再世,如何?就留在我家吧!我愿小女芙蓉嫁给你,一半家产归你……即使相先生在治病交往期间已深深地爱上善良、温柔、漂亮的芙蓉小姐,小姐也爱好上英俊、勤勉、能干的相先生,但相先生犹豫再三,还是下决心断然拒绝道:做医生的应看百家病,  
医百家人,你让我走吧!小姐……她会理解我的。  
相先生晓得马老爷不会放过自我,走前找到芙蓉,递给她一包黑色的种子,依依惜别道:这是治水肿病的一味良药,山上很难采到,假如我有不测,请把它撒在我坟上,让老百姓留着治病  
第二天,相先生在回城的路上被马老爷派凶手暗杀。老百姓含泪在路边安葬了相先生,筑起了一座圆顶坟墓。芙蓉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来到坟前,把那包种子全撒在坟土上,凄惨地叫了三声:相先生……就气绝身亡。  
蛇蝎心肠的马老爷只好自认倒霉,把芙蓉的尸体运回家,筑了座尖尖的土坟。说也奇怪,从此之后,两座坟竟一天高似一天,越变越大,越长越高,成了两座山,直到他们互相望得见为止。随后,老百姓为了纪念相先生和芙蓉,就把那圆顶的称作“相山”,把那尖顶的称作“芙蓉山”。那种子发芽,长成一棵棵金针菜、金针菜的根叶可利尿消肿。正由于相山是艺高德馨年轻的相医生变成的,所以相山风景秀媚,药材甚多。相山脚下有这样一首歌谣:相山十八排/排排有宝采/一处没有宝/不是黄连便是甘草。  
相山的确如传说中的那样,风景秀媚,山势雄壮。《县志》中描绘它,近看“有崖、右岩、有湖、有瀑布、有桥”,“多怪石异草”;远望“双峰耸峙,直逼霄汉”。  
相山山脉峰峦层叠,各逞秀姿,如香炉峰、梅仙峰、查峰、妙峰、着棋峰、龙石峰等,都怪石嶙峋,灌木丛生,花草繁茂。登峰俯视,群山尽入眼前,东北向远眺,则田园如画,溪河似带,令人心旷神怡,如人桃源仙境,山腰有一“仰天湖”,方圆有十余亩,因其平坦如镜,湖面仰天,故名。“湖”中央有一洞,口大如锅,内长水草,深不可测,人在“湖”面跳跃,周围花草随步起伏,叹为奇观。  
古时山中胜迹许多,寺院林立,有新殿、老殿、梦山观、隐真观;主地祠、灵宝殿、广教殿、集仙观、鹤室、祖仙坛、鹤仙观、显应殿、四仙祠、保安观等。当中最为出名的是建在最高峰云崖之巅的四仙祠。该祠为一座道观,祠殿内祀祭的是梅福、栾巴、邓紫陶和叶法善四位真人的金身。世人缘何尊他们为“仙”并建祠祭祀?元代学者吴澄在《相山四仙祠记》中写道:“其自所谓仙,非必御风乘云飞行太空之中,或其功行法术有可济人利物……则祠矣!”这就是说,人们祭祀的不是神话中虚无缥缈的仙家,而是现实中能为百姓做好事的凡人。梅、栾为官关怀百姓疾苦,邓叶通晓阴阳地理,率领百姓修渠筑堰,所以死后博得了百姓的怀念。四仙祠始建于南宋,是著名诗人张孝祥为临川郡守时,奉钦命而立的。  
相山风光,可从元代历史学家危素的一首咏诗中窥见一斑。诗云:“谏疏当时奏汉宫,至今名迹遍诸峰。经台半掩三花树,丹臼横遮五粒松。近水衣裳清湿雾,立岩艺术白云封。因君更忆非非子,仗屐登临得屡从。”  
昔日的相山,是道教圣地。祠观遍布,炉火鼎盛,香烟袅袅,伴随著不绝于耳的木鱼声和善男信女的祈祷,给整个相山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今日的相山,旧貌变新颜。倘若你油然兴起,带着历史和神话到相山一游,沿途听松鸣瀑响,看花绽草舞,登高看杲杲日出,欣赏新时代山民用勤劳双手开拓的层层梯田、片片油茶林,准叫你乐而忘返。  
(四)虎毛山水库  
虎毛山水库距崇仁县城12华里,集雨面积18平方公里,坝基19米,有效库容874万立方米,水面1200亩,属中型水库。库区水域最深处有14米,水源充足,水质清彻,无所有污染,一年四季可蓄水行船、垂钓,冬日时有野鸭子、白鹭、天鹅择此栖冬,夏日可游戏水,开拓天然浴场。库区岛屿众多,山高林茂,附近周围景色十分迷人,主要景点有大石楼、磨盘山、一线天(狮子岭)、仙人泉、大小三峡、天桥、观音印等。  
悬棺葬  
当地人相传水库里有99个山头,当中有一山头因其山形酷似钟楼而称之为“大石楼”。大石楼顶上有一庙称“南京庙”,庙下面是一条长130米,宽8米,高30米的棺材崖。青藤绿叶覆盖着99副悬棺,惋惜因为人为的破坏,保存较完好的仅仅有三四副。一些保存完好的头骨骷髅被抛在杂草里,可见散落在地的历历可数的骨骸。因为棺木干燥,在陡崖上历经数百年风雨而末腐朽。棺木都不大,都有点像船的样子。当地有民谣:“石楼东下走廊长,日晒风吹没雨霜。千古移灵今尚在,百名尸骨化寒光,狮岩湖畔树林立,云际相山马昂首。昔代垦荒先辈力。”当地人死后,为何要建这样奇特的“空中墓地”?在那刀耕火种的年代,这些棺木是怎样被放置到陡崖峭壁上的呢?这些至今都是难解之谜。  
主要景点:  
[龙虎山]——山呈青褐色,蜿蜓盘旋,仿若一条巨龙要腾空而去。传说此山是青龙和白虎拼杀不分胜负幻化而成。龙虎山南崖壁上有红书的“龙虎”字,已有几百年历史,虎龙山从东面看似一只卧狮,故又称之狮子岭,枯水季节狮子岭与大石楼可相连相通。  
[一线天]“一线天”是狮子岭山中一天然隧道,长60余米,高2米,宽不足1米。关于狮子岭的来历,村民说这是一对狮子情侣,他们昼开夜合,因去宜黄的路上践踏了庄稼,结果被雷击为两半。明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道南曾在此躲雨,遇惊雷而安稳无恙,其堂弟因不孝敬父母而遭雷霹身亡。传说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死后棺木经过这个隧道时,隧道会自动缩小,棺木不可以通过。而学识渊博,知书达理,对父母孝敬者,不论棺木多大都要能轻松自如地通过。  
[大石楼]——过了“小三峡”登岸,爬过一段翠竹遍野、秀色可餐的山坡,不远处就是“大石楼”。山岩从中间断裂,悬空向内伸延,恰如一座楼台,面积达100平方米。“楼”口岩上刻有“大石楼”三字,每字二米见方,字体刚劲,用笔如神。“楼”内,至今仍有僧人睡过的石床,和用于维持生命的石灶,还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崖洞,仅靠一个小孔和外界连通。曾有探险者从孔里钻进去,竟意外发觉了一具小鹿的化石,充满了真实的神秘。“楼”外,长年有泉水滴滴下落,似断线珍珠,但楼下却四季干燥,可谓风水宝地。  
传说几百年前,一个僧人因宋朝灭亡,烧毁了座落于当时县城巴陵门外的西林寺,逃亡到虎毛山。他到山里发觉了一个大石洞,里面冬暖夏凉,夏日不需搧扇,冬季不必盖被,便在这里长期隐居下来,直到圆寂后,后人命名这个石洞为“大石楼”。此后,大石楼内一直有僧人隐居,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清代最终一个僧人也在这里圆寂,  
[回音石]——“楼”前有一块响石,用腿踏敲,石块会发出一种咚咚的响声,像一曲渺茫的音乐,此石叫“回音石”,  
[雷劈石]——沿山道再往前行,可见一块似被雷劈开的巨石,名叫“雷劈石”,是天雷扶正击邪的见证。传说几百年前,明朝一个读书人与他的堂弟一同进京赶考,归来时突遇大雨,两人便来到这山崖下躲避。蓦地一声惊雷,将山崖劈成两半,他的堂弟因不孝敬父母当即被劈死在山崖下。而这个从小失去父母、受其堂弟欺辱的读书人,却安稳无恙,随后金榜题名,成为清正良臣。他就是明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道南。  
[长寿泉]——转出山谷,脚下的路好似蓦地断裂,山崖塌陷出一条石缝,从石缝中流淌出一股清泉。据说这股清泉千年不干。相传有一年,这一带流行瘟疫,山民死亡无数。从这里经过的观世音,大发慈善,从净瓶中洒出几滴神水,顿时化作一股清泉。山民饮了这股清泉后,疾病全无,个个长寿百岁。人们便把这股泉叫“长寿泉”。  
[岩棺]——过了“长寿”泉,便可欣赏到悬棺,也叫岩棺。2005年十二月,相关单位考察人员在虎毛山海拔600米处的怪石岩半山腰,再次发觉90多口悬棺。经专家初步推断,该批悬棺多为明朝棺墓。这些岩棺,给了这里一个遥远而切近的地名叫岩棺洞。那些已经散落的岩棺,就存放在去天近,离地远,既无猿路也无鸟道的崖壁上。  
令人遐想联翩。当然还有神工孤独的“磨盘山”、神秘的“石菩萨洞”。令人目不暇接。在神秘如幻的山水面前,游人无不心旷神怡,倍感大自然的美好。  
(五)浯漳古村  
漳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相山镇相山山麓,是一个千年古村,浯漳以祠堂林立享誉乡里,而古祠堂中又以中西合璧文化举世闻名。浯漳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久远,可谓是“千年古村”。位于相山峰南麓,北临相山,南临大华山,两座名山南北对峙;西临芙蓉山,东临小华山,两山东西对峙。周围一座座青山相连,群山环抱,构成天然屏障,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带就是浯漳古村。  
(六)龙济寺  
龙济寺座落于江西省崇仁县礼陂镇学士山之岭,是崇仁县开放寺庙之一,四周群山环抱,林茂谷深,风景秀美。日前龙济寺已列入崇仁县开放旅游景点。  
《崇仁县志》载:龙济寺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距今有1097年历史。原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明崇祯五年(1632),崇仁吴相国敬请观心和尚主持龙济寺,其间香火鼎盛。清康熙癸亥(1683)年鼎建龙济中兴祖塔,立颖湛、海聪大师墓碑,香火再度鼎盛。在古代,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元代地理学家吴澄、明代宰相吴道南都曾到此游览。民国时期,历遭兵火,殿宇倾圯,僧众星散,只保留中兴祖塔和清代修建的观音堂。0期间,观音堂被作为崇仁县共大学生上山劳动的暂时落脚之处,故得以保存至今。  
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1985年崇仁县人民政府批准龙济寺为开放寺庙,并筹款修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住持纯乾禅师广募接缘,按原规模重建,使之焕然一新。现寺前有一大场院,院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两侧建有僧尼宿舍共1200余平方米,寺辖山林130亩,水田6亩,离寺不远处有一池塘,既体现前朱雀(池塘)后玄武(山陵)“相地术”之意,又可作为“放生池”充满慈善为怀的宗教精神,一到寺前便可见康熙辛已年(1701)郭春敬书的“龙济古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进入山门便是天王殿,正面是弥勒佛,东座天灵宫,西座马元帅,作为“风调雨顺”的象征,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殿内金碧辉煌,正面是三尊大佛,背面是“海岛”,塑大小菩萨100余尊,两边塑罗汉像18尊,过大雄宝殿,便到观音堂,内塑千手观音一尊,佛像心态逼真,充溢着“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之情。  
“佛以绝俗为幽,寺得山水而媚”。龙济寺集“殿、阁、亭、塔”为一体。以“幽、雅、古、绝”为特色“山、水、林、岩”相得益彰,宗教建筑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为了方便人们上山观赏和朝拜,2000年冬该寺庙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修建了一条从山下到寺庙长2千余米的石板路,现在人们能够一边轻轻松松上山,一边浏览两边的风景,纵情享受大自然的壮美。  
(七)相山老虎港风景  
相山是崇仁县境内南部的一座大山,古称巴山。座落于今相山镇西10公里处,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高达1219.2米,为县内第一高峰,素有赣东名山之称,相传东汉年间,豫章太守栾巴在任时,除暴扬善,品德高尚,人民安居乐业,他曾巡游至此,因迷恋此山风光,于是隐居在此一直到老,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山叫巴山,把所在行政区域称作巴山郡(后改崇仁县),把县治所在地命名为巴山镇。  
到宋朝,县令孙懋为了避“巴”字讳,因栾巴政绩明显,官拜汉沛臣相,乃改名为相山。  
老虎港,位于距县城三十余公里的相山镇,总长大约有6公里。老虎港是这万山重壑中的“第一景”,其间有瀑布三处:第一处瀑布距山麓大约1,5公里,清澈的溪水从五、六米高的石面上跌宕而下,飞溅起无数细小的水雾。坐在瀑布上头的石块上,身上的汗瞬间便被吸干了,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依旧感觉丝丝凉意。平常人们爬至这里,便累得不想往上爬了,但实际上好的风景往往藏在深山处!从第一道瀑布越往上走,山势越陡,岩石越大,风景也越奇。最险为三叠泉,溪水从十多米高的断岩上飞流直下,注入潭中,水花飞溅,如雷轰鸣,让人想起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名。老虎港的水用“清沏”两个字来形容,总感觉还不够,它仿佛是一块放大镜,把河底的一尘一物,纤毫毕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许多时候,清沏的溪水从巨大的岩石上漫过,让人不由得怀念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来。  
老虎港特产丰富。石鸡、毛栗、野黄花菜、胖山厥、青竹笋、山木耳,还有无数珍稀的花木、中药材和野生动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老虎港的山不高,在于峻;水不深,在于秀;林不密,在于幽;谷不险,在于怪。她与风光秀美、梦通常神奇的相山遥相呼应,已成为人们节假日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八)崇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座落于县城南500米处南阜山。这里青松蓊郁,绿柏摇翠,宏伟庄严的崇仁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此。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航埠古塘村建立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崇仁南部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人民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军事“围剿”。特别是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崇仁独立团和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登仙桥战役”的重大胜利,受到中央红军和工农红军江西省军区的表彰。红军北上抗日后,崇仁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仍然英勇不屈,进行艰难卓绝的斗争,直至1949年五月十日全县解放。  
据资料推荐,崇仁县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有77名,解放战争时期烈士2名,抗美援朝烈士5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烈士11人。为纪念革命英烈,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1949年,崇仁县县委、县政府在此建立革命烈士公墓,1964年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1990年重建。  
新建的烈士纪念碑占地2亩,碑高14.75米,大理石结构。碑塔正面题词“崇仁县烈士纪念碑”,背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两侧区别题写毛泽东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塔座正面碑文记载了从1927年--1949年崇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难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塔座背面碑文记录了95名烈士的英名。纪念碑右侧建有该县首任县委书记刘建章烈士公墓,墓碑上由时任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题词:“为人民而死,死有余荣”。  
(九)东山红一方面军指挥部遗址  
陈坊东山村红一方面军作战指挥部旧址,1933年"黄陂.登仙桥大捷"后,三月初朱德总司令带领部队从乐安来到东山,并设立作战指挥部。同年六月,中共崇仁县委由谷岗迁入东山,并在东山建立了崇仁县苏维埃政府。  
东山村红军作战指挥部——东山村“山水清晖”民居,座落于相山镇陈坊村委会东山村小组右侧一座山旁边,背靠青山,穿斗式砖木结构,屋后山中有两处作战掩体。该建筑是1933年“东山岭战役”的重要物证和历史遗存,起到重要的文物价值。据相关资料记载,1933年春,为了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朱德等红军将领率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在东山这幢“山水清晖”的民居内设立了指挥所,指挥了著名的“登仙桥”和“黄陂”战役。1933年六月在东山村成立“崇仁县苏维埃政府”。从此,东山成了崇仁革命的摇篮和领导全县革命斗争的中心。1933年七月,国民党以第二十七、三十一、四十四等3个师的兵力陆续向凤岗也就是当今的相山进犯,并在逃亡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乡长、保长、流氓地痞纠集起来的-地方武装“难民团”的带领下,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从三路围剿向东山进攻。而当时主力红军已转入中央根据地,东山仅仅有县独立营、游击队等200余人抗击敌人,虽击败了敌人数次进攻,后终因叛徒引路,敌人袭击,攻占了东山。为了保存实力,苏区干部和群众在独立营和警卫连的掩护下,冲出了重围,退出了东山。在突围的激烈战斗中,县独立营政委蔡仲贤身负重伤,营长胡家涛英勇牺牲。这就是著名的崇仁“东山岭战役”。  
(十)古塘村党支部旧址  
崇仁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古塘支部旧址座落于崇仁县东南部,距县城约21公里。1927年十月,在临川县委的帮助下,崇仁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古塘支部正式成立。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加大对革命旧址的爱护力度,2017年三月,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古塘支部旧址修缮工程。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约1100万,着力打造5处展示点:筑梦广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支部旧址、黄凤池故居和初心园。筑梦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伫立的“崇仁之光”党旗雕塑,总长10米,高2.7米,暗含古塘支部成立时间—1927年十月;当中主雕长7米,基座高1米,纪念“七一”建党日;基座由56块红石垫起,寓意中国共产党执政是56个民族人民的一起心愿,是顺应民意,是民心所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面积130平方米,展示了党的历史等相关内容。古塘支部旧址面积130平方米,展示了崇仁在土地革命中建立革命政权、历史沿革等内容。黄凤池故居面积170平方米,是一栋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楼,内有简陋的办公用具和生活用品,再现了革命先烈艰难奋斗、自力更生的历史场景。初心园面积580平方米,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展示部分,展示了黄凤池同志工作时的情景等内容。以此为载体帮助崇仁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崇仁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感悟苏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念之魂。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