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黎川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30 14:1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黎川县地理位置概述  
黎川县,隶属于江西抚州市,座落于江西省东部,赣闽两省交界处,东南与福建省光泽、邵武、建宁、泰宁四县市毗邻,西北与本市南城、南丰、资溪三县接壤,是江西东大门、海西桥头堡,总面积172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黎川县辖7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日峰镇。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黎川县常住人口为205205人。春秋时期,黎川被称为“百越之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二十五日建县,县治设黎滩镇,故新城县别称黎川,属建昌军管辖。黎川宋元明清四代,考中举人497人、进士196人,孕育了抚州首位状元张渊微、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觐、清朝五部尚书陈孚恩等先贤名士。黎川是全国34个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在黎川湖坊成立,红七军团在黎川组建。入选中国(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圣地。黎川县森林覆盖率达68.9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效区。黎川有十里明清长街、洲湖船形古屋、福禄寿禧四大古寺等众多历史遗迹,是中国香榧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油画)。  
二、黎川县文化事业  
2018年,黎川县通有线电视的村108个,覆盖率100%。全县公共图书资料图书总藏量达101千册。影剧院6个,体育场馆4个。  
三、黎川县文物古迹  
黎川始建于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千年的历史给予了黎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灿烂的文化,有十里明清长街、洲湖船形古屋、福禄寿禧四大古寺等众多历史遗迹。  
黎川明清老街,座落于县城南部黎滩河畔,古城中心区域面积0.4平方公里,有人口约2.3万人。黎川古城是江西古老的城邑之一,现存的老街连绵毗邻600余家骑楼式店铺,有100余幢保存完好起到江南民居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当中还串联着新丰桥和横港桥。两座桥已被列为市级文物爱护建筑,起到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洲湖船形古屋,座落于黎川县城东北40多公里外的洲湖村,由于洲湖村交通闭塞、山高路陡,是距离黎川县城最偏远的一个村,直到2001年,“洲湖船屋”才被发觉。洲湖曾是天地会组织反清复明的秘密基地,座落于洲湖村口的黄东溪公祠就是他们曾经接头的据点。在祠堂的墙壁上,有着神秘的“卍”字符与壁画,隐含着“反清复明”的寓意。而船屋,指的是一处大型的船式建筑。这座建筑远看如船,有船头、前舱、后舱、甲板,甚至船篷之分。船头一致朝向东南,青山在侧,依水而建,并且船屋一律砖石为底,竹木编墙,青砖灰瓦,飞檐翘角。 
四、黎川县风俗民情  
黎川县风俗文化浓郁,文化形式多样,有双扶船、龙进农家、道情话文、龙舟竞渡、双狮戏球、踩高跷等特色。黎川还盛产陶瓷,茶树菇、原木香菇、草菇、客家擂茶等也是其特产。  
跳黄狮,是黎川乡村春节时的一种民间文化,和其他的舞狮、舞龙不同,其表演过程综合了傩舞、舞狮、武术和杂技等相当多动作,起到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魅力,曾经在该县龙安镇等乡镇广泛流传。  
赶庙会,乡村墟镇仍流行庙会,通常在农历7-八月间进行,并藉此进行物资交流和亲友聚会,有的还组织文艺演出。  
五、黎川舞白狮(第四批国家级)  
舞白狮是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一种民间灯彩,相传从元代流传至今,因下桥村座落在县城的西北方,故又称“西方白狮”。以前,黎川共流行白狮、黄狮、黑狮、红狮四种,以白狮为王。白狮制作精细,造型雄壮魁梧,动作舒展优美,刚柔相济,伴跟随多变的打击乐,上下翻舞,大有气吞山河之势。黎川有喜庆必放炮竹、舞白狮的习俗。据87岁老艺人讲述,舞白狮早在晚清时就已在黎川盛行,大年初一狮子拜屋有“旺屋”效果。舞白狮活动由掌龙珠人召集和主持,狮队通常由20人组成。雌雄成对出现。两狮在掌龙珠人的引导下,摆围观、并列、东上西落和前退后进四种队形。雌雄双狮追抢龙珠,并摹仿狮子的看、站、定、跑、跳、搔痒、抖毛等动作,惟妙惟肖。舞白狮从妙趣横生的玩狮开始,需雌雄白狮各一只,龙珠一个,随行打击乐队,基本动作有打脚球、双狮呈瑞等11种。音乐有吸引观众的“过段”、有舒缓的“流水”、有激越的“火爆头”。“火爆头”乐起后,司鼓者根据表演者的情绪,将节奏慢慢加快,推至热潮。最终,在戴傩舞面具人一番杀气四起的杀狮表演中结束。以前黎川舞狮常发生械斗,属武狮范畴,尊白狮为王后,武斗动作演化成舞蹈,成为尊贵、吉祥的象征。舞狮者头扎白毛巾,着中式对襟宽边黄褂,下着灯笼裤。铁丝扎制球状,外蒙红绸,中心装一横轴,下用马蹄形的木柄将球悬空支起,稍一抖动,球就不停地转动。狮头尾和球中心装上狮灯,舞动起来流光溢彩。  
六、黎川县结婚习俗  
黎川结婚头三日,新妇就得入厨作羹汤,分馈姻亲。  
满月,以磨米为团馈女家,谓之“满月丸”。  
是日归宁,曰“回门”岳家盛筵款婿,皆有恩赐。  
联姻两家要互相聚会认亲,谓“会新亲”。现在通常在婚后某吉日,男方宴请女方亲戚,并给前来的少男少女分赠礼物,曰“发夕”。新媳妇、新女婿要坐首席,众亲赠见面礼。宴后,派人要伴送新媳妇(或新女婿)回家。  
嫁娶当天中午,男女双方都要分设婚宴,不象现在大城市里双方亲戚在共同同宴。酒席有常规菜谱,均需八碗八碟或十碗八碟。八碗或十碗(均为热菜):海参、鱼瞟(近来多以油炸干猪皮代)、墨鱼、银鱼、三鲜(即香菇、肉丸、蒸蛋块)、肚肺(近来以红烧狮子头或鸳鸯蛋代)、猪脚、红烧肉、清炖鸡、红烧鱼等。八碟(为冷菜):香肠、盐蛋、小炒(扎酱)、骨子(炒猪排)、东坡肉(煮熟的肥肉裹面粉油炸)、猪下水、瓜子、花生。上菜有一定的顺序,最终两道菜一定是清炖鸡、红烧鱼有“鸡飞鱼走“之意。  
男婚又曰“完婚”,女嫁别号“于归”,亲友必贺。贺礼以血缘远近、关系亲疏而定厚薄。贺婚礼为“花烛之敬”,贺嫁礼为“花粉之敬”。来宾之尊,舅父为最长,故舅父贺礼必冠于众亲。倘惹恼舅父不到席或中途而退,其他人是不便入席的,场面必能冷落。  
黎川嫁娶习俗历来以娶为喜,以嫁为悲。男婚,不请不贺;嫁女不贺不请。  
七、黎川县饮食习俗  
擂茶  
这是一种古时盛大的待客佳品。茶叶、白米、干果、花草、中药等各色配料,在擂棍、擂钵繁复研磨、舂制后,再加水冲泡即可。  
这样一碗擂茶,咸香酥脆,温润柔和,假如再有些炒米之类的佐味小吃,那这一碗茶的悠闲算是发挥到了极致。  
芋糍  
这可是黎川不为外人得知的小吃之一。本就易烂的芋子,煮熟碾碎制成皮,冬笋、香菇、瘦肉做馅,放入骨汤一煮,捞出就能吃。  
褐色芋糍莹润饱满,骨汤鲜香,辣椒、葱花、姜丝,五颜六色,很是美观,热气腾腾的芋糍下肚,额头开始冒汗,绝对过瘾。  
水粉  
黎川早餐界,水粉是首推。大骨汤加上炝过的辣椒、八角、葱白,在放入一把大米做的粉条,煮上一会就行了。  
汤水清亮,热气和香味一同钻入鼻腔,还没开始吃,口水就止不住了,鲜美的汤、爽滑的粉,吃完了,胃舒服了,人也精神了。  
灌芯糖  
黎川经典滋味——灌芯糖。这道小吃,顾名思义,面粉、黄豆粉做成的糖衣,灌上麦芽糖,拉成粉笔一样,就好了。  
外形像是香烟,外壳脆韧,甜味不显,内馅清甜,逐渐咀嚼,甜味越来越重,吃完后,嘴巴都留有甜蜜的味道。  
黎川笋干  
武夷山脉江西境内,黎川笋干名声斐然。当地鲜笋经蒸煮、清洗、切片、晾干、包装等工序处理后,就成了黎川笋干。  
由于是笋干,所以吃法自然多变,蒸煮、炒制、炖汤都行,武夷山的鲜美,适中就在这小小的一片笋干中,清香、甜美,食后难忘。  
十月生米酒  
黎川纯手工米酒,来了一定要试试。糯米蒸熟加药酒发酵,之后过滤掉影响口感的杂质,方可饮用。  
这种酒,因每年农历十月酿造,所以得名“十月生”。口感绵柔,酒味清淡,甜味不重,适量饮用,开怀舒心,切勿贪杯。  
八、黎川县著名景点  
(一)东华山  
东华山景区座落于黎川县华山场洲湖村境内,距离县城约33km。东华山景是一个集“红、古、绿”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共有景点十多处,当中红色旅游景点有毛泽民、肖劲光故居、千年古道(红军驿道)、六板石桥、烈士纪念碑等;绿色旅游景点有天然的暖水温泉、神奇的“千年古杉”、交椅石探秘、脸盆石、石棺等;古色旅游景点有“船屋”古建筑群、双龙争鼎壁画、“万字符”石、“龙凤呈祥”图案等。景区内有原始次生阔叶林1.2万亩,茫茫-、苍翠欲滴,奇峰怪石,云遮雾绕,山上珍禽异兽众多,山泉凉爽甘甜,景色优美怡人。  
(二)黎川商会旧址  
黎川商会成立于民国二年(1913年)。  
明清以来,黎川属于闽赣边境重镇。东面和南面与福建光泽、邵武等五县与武夷山相连,西面和北面与南丰、南城、资溪三县相接,有“闽赣八县通衢”之称。源于武夷山脉的黎滩河,成为黎川交通的黄金水道。优越的地理环境,促使了黎川的商业繁盛。明清老街的南津码头,成为闽赣两省重要的货物转运站。这里的河埠,船帆星点,商旅如云,白日人头攒动,至晚笙歌达旦。清道光年间,南津码头五里长街,经商人士2500余人,大小商号750多铺,“恒春”“万泰和”“全昌”等百年老字号已逾百家。汉口、南昌、抚州等地物资沿长江,逆抚河再上溯到黎河于南津码头卸货,再由商贩的独轮车或担挑越过武夷山转到光泽、邵武、南平直至福州、泉州一带;而武夷山一带的香菇、木耳、笋干、竹荪等山珍及福州沿海的燕窝、海参、鱼翅、墨鱼等海味,则通过商旅越过武夷山来此上船转运到南昌、汉口等外埠。闽地沿海食盐通过南津码头输入赣鄱大地各市县。  
为了抢占商机,各地商人云集黎川,纷纷在南津街一带建会馆、会所等办事机构,同时出于自我生存竞争需要,也建立了一些同业公会等治理机构。跟随商业贸易的发展,这些机构渐显它的局限性。从商家到消费者,都期盼能有一个公正的机构来规范商务运作,黎川商会应运而生。  
商会初立,由众商家推选公信度高、口碑非常好的儒商任会长,先后有黄钧夫、王良佐、邓守贞、涂申之、刘泰铭等担任过会长。同时推选理事五至七名,实行五年一届轮选;聘任秘书长一人处理平常事务;商会下设烟丝、排栈、国药等二十八类同业公会,分管各行业事理;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为商会宗旨。并募资建会馆于商业中心南津街商会巷西侧。此建筑仿欧式风格,成黎川明清老街第一座欧式建筑。商会会馆的落成,使商会巷有南津五“最”古巷之称。“最长的深闺古巷,最大的商工基地,最多的古老厅堂,最早的茶楼戏院,最潮的欧式建筑”成为南津商业街最闪亮的标志。  
黎川商会的建立,对增进黎川经济,繁荣黎川市场发挥了应有的踊跃效果,特别是抗日时期,沦落区大批难民涌入黎川,导致物价飞涨。黎川商会为平抑物价,打击奸商,稳定民心,发挥了重大效果。1953年,中华工商联合会成立,黎川商会开启了新的征程。  
(三)新丰桥  
新丰桥座落于黎川县城老街南津街段与县城南郊篁竹村北口之间。原为木构便桥,明代弘治中期(1497年前后)改建为砌石五墩六孔,排木架梁,条石铺面,上覆瓦顶棚屋之长廊桥。全长90余米,宽约5米,两端设桥头堡。桥中段一侧曾置小室作河神坛,坛堂门两旁悬有对联,文曰:“远近青山无墨画,潺湲流水有声诗”。因该桥为黎川县城通往南部、西南诸乡(镇)并可由此转达福建数县之咽喉要道,历来过往频繁,文蕴深厚。北宋名儒李觏曾多年居住和设教坛于桥南端不远的赤岸,差不多每日必经该桥入街市;南宋著名理学、教育家朱熹及其弟子黄干、蔡沈、黄钟等曾先后在福山(黎川社苹乡境内)双林寺设“武夷堂”讲学。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亲临黎川会仙峰等多处游历考察,这座桥是必经之道。现代小说大师张恨水童年时代就寓居在紧靠桥北端的一幢小楼里,少不了时时登桥嬉耍。1931年春季,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受彭德怀军团长的派遣,化装成卖字画的先生,秘密进入黎川进行革命活动。他白天就在新丰桥上摆摊设点卖字画,晚上挨门串户探访贫苦工农群众和开明人士,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打听当地政治、经济和军事部署情况,并绘制成地图,为工农红军首次攻占黎川作准备。1932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驻扎在新丰桥南端的篁竹村期间,总部下辖的一、三、五军团和闽赣领导机关也分设在河两岸各处,总部及各军团、闽赣省的领导同志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滕代远、粟裕、罗瑞卿、黄克诚、谭政、董振堂、赵博生、顾作霖、邵式平、萧劲光等,都曾频繁过往于此桥。  
新丰桥曾经历多次毁塌和再建重修。最近重新修成的新丰桥,仿清乾隆年间重修时式样。桥额仍用1986年重修竣工时,请苏区时期担任过中共黎川县委书记、建国后担任过江西省长的方志纯所题写的笔迹。现该桥与南端成角峙立的横港石拱桥及两桥连带的市井广场、滨河公园组合成“双桥风景区”,并陈列有相当多相关诗、书、画作品。  
(四)黎川玉湖景区  
黎川玉湖景区座落于黎川县日峰镇,玉湖水域面积6000亩,隶属黎川县日峰镇(县城所在镇),据县城17公里,全程路面硬化,乘车半小时即可到达,玉湖在地质上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湖边遍布铁红色的险峰峭壁,危岩怪石,又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壁上构成了相当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人物、鸟兽、花卉。这些精湛诡谲的杰作,让人浮想联翩、震惊不已。神秘诱人的金龟石,曲径通幽的一线天,历经沧桑的蘑菇岩,流芳千古的玉女峰;这些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传说故事,一页页历史的门,每一声轻扣都能在时空的隧道响起悠长的回声......  
与洪门水库相接,4万余亩的水面清如碧玉,烟波浩淼;湖上5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风光优美;岛内还栖息着上万只野鸭、鸬鹚、白鹭等水鸟。驾舟畅游,成千上万只水鸟在湖光山色间嬉戏、觅食,鸟鸣声不绝于耳。特别令人称奇的是玉湖岸边的红砂岩,在风雨的长期剥蚀下,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构成独特的丹霞地貌:有的像可爱的蘑菇,有的像威武的狮子,有的像凶残的鳄鱼,有的像憨厚的猩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令人流连忘返。玉湖在地质上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湖边遍布铁红色的险峰峭壁,危岩怪石,又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壁上构成了相当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人物、鸟兽、花卉。这些精湛诡谲的杰作,让人浮想联翩、震惊不已。  
神秘诱人的金龟石,曲径通幽  
的一线天,历经沧桑的蘑菇岩,流芳千古的玉女峰……这些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传说故事,如同一页页历史的门,每一声轻扣都能在时空的隧道响起悠长的回声。玉湖的水文化,浓缩了黎川县一千七百年浩瀚的文明史,它曾是黎川先民最早的栖居地,更是黎川人虔诚的文化摇篮。宋代朱熹、李觏等都曾在这里讲学,曾有过“苏沅两宰相,一门四尚书”的盛况。正由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玉湖才有别于一般湖泊,展示出内涵之美、高雅之美。  
(五)黎川孔庙  
黎川孔庙(亦称文庙),座落于抚州市黎川县老城区中心、黎川二小旁,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是黎川标志性的古建之一。  
黎川孔庙由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佾台、大成殿构成,整个建筑群采取平行轴线方法布局,在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利用东西庑和名宦祠、乡贤祠,黎川孔庙大成殿东侧黎川孔庙大成门黎川孔庙将屋面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座花园式院落。  
黎川孔庙前首为红色围墙,墙内大成门有数十级石阶,石阶中间有大型整石雕凿的盘龙云海图案。  
大成门与名宦祠、乡贤祠合为一体,混合式构架,悬山顶,两面坡,面阔38.83米,进深12.56米。  
东西庑,穿斗式构架,硬山顶,两面坡,面阔14.7米,进深5.2米。  
大成殿是整座孔庙建筑群的精华,建造于高1.5米的佾台之上,占地面积为503.64平方米,面阔七问,进深六间,正前方佾台面积为136.4平方米。大成殿为抬梁式构架,重檐歇山顶屋面,54根梁柱所有使用青石建造,当中26根廊柱为方形,28根内柱为圆形,直径在41—45厘米之间。  
大成殿左侧庭院内,古井及井旁竖立的仿王安石行书手迹镌刻的“聪慧泉”石碑依原处设置(原碑为王安石亲题楷体字,“文革”中被毁),井旁不远处,还竖有一块明万历十年(1582年)立庙产碑和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文庙碑记。  
大成殿后西侧的一堵旧砖墙,为保存下来的原孔庙试院门墙,已阻塞的石门上方,还留存有“黎川试院”大型石质横额。  
黎川孔庙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儒家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8年三月七日,黎川孔庙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并发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  
(六)寿昌寺  
寿昌寺座落于阳曲县东黄水镇大汉村西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  
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宽25米,南北长44.89米,占地面积约1122平方米。中轴线有献殿基址、正殿,两侧为一进院东西配殿。  
献殿:原为面阔三间建筑,现仅存台明基址及部分土坯墙体。  
正殿:砖砌台基,高0.9米。通面阔14.6米,通进深9.2米,建筑面积约134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柱头斗栱为单栱交麻叶,补间各一攒。明间装修已改制,两次间置直棂窗。两山墙为五花山墙,收分显然。  
一进院东西配殿:建于高约1米石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装修已改制。西配殿前檐屋面坍塌约10平方米。  
(七)黎川试院  
黎川试院位于黎川日峰镇东方红大道东端南侧原孔庙学宫之右傍(今黎川第二小学校园西南角)与原训导署(今“帝王财富广场”内之“家家乐超市”附近)毗连,创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当时县籍太学生吴英倡首独自捐出白银二千二百余两,又全县各界募捐白银二千八百余两凑集,挑选于学宫右侧空地上兴建。试院入门东区为大厅堂,厅堂后面建有供监试人员休息办公之房室三间,又置厨房二间,另有余房一间;宽大的试场正厅,共设座号(有板壁隔开的单座小房室)七百多间。整座试院外有围墙围绕,总面积约达3000平方米。据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到新城县(即今黎川县)任知县的吴士奇记述:该试院创建之前,县内生员考试,只能在县署大厅(即旧时县衙门办案的公堂)暂时聚集在共同杂乱设座,桌椅位置非固定,搬动安置耗时费力,且考试相互影响,不可以保证考场规则的实施,更影响考生的情绪。  
试院建成的第二年(1800年)春天恰逢县里科考,应试生员正好赶上在新落成的试院进行。他们入场井然有序,按事先编排的座号严肃定位,从容落笔,收效甚佳。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号案门壁被损坏,院后砖墙倾塌,经县人捐资修复。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试院始建时倡首捐银的吴英之长子吴道明等再次捐助田亩,收成作经费,在试院门外添设两座大篷,以作出入院门者暂歇。清咸丰六年(1856年),试院房舍遭兵祸焚毁。同治六年(1868年)经报请上级,筹款修复。民国期间,刚筹建的“黎川县立初级中学”设在孔庙。此时“黎川试院”仅保留下门墙、大门及上端门额,厅堂及房室全被烧毁崩塌,房舍废墟被夷为平地,被学校整修为操场、球场。  
(八)洵口张氏家庙及照壁  
张氏家庙占地面积为364平方米,纵深26米,横宽14米,是一栋三进式古院落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宽敞古朴,格调雅致。  
据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庙是当地张家的宗祠,由张氏九世祖张槚所建,里面供奉着张家祖先的牌位。  
张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当时的南京工部尚书张槚自捐俸禄筹建,后几经修缮。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经家族商议后续建,于三年后动工,至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完工,而后在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粤寇。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张氏十九世祖金诰公乡试回村,即邀瑞麟诸公率族众出资出力重建,辛勤三载,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竣工。  
在张氏家庙整座建筑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非大门照壁莫属,它也是整座宗祠的经典所在。  
在当地村民张华的指引下,我们在祠堂大门正前方找到了这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照壁。  
这块照壁与整座祠堂隔有7.7米宽的通道,是祠堂的组成部分。整块照壁高4米、宽14米,由4根直立的石柱和数根石横梁构成。在照壁的石横梁上,区别雕刻有花、鸟、鱼、虫等各种吉祥浮雕。照壁正中的上方还内嵌了一块石匾,上书-“建言召用”四个一尺见方的楷体字,昭示着祖先曾建言朝廷被采纳而得此嘉奖。  
照壁右上角注明了其建造的时间以及落款,区别是“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为赐进士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起从湖广道监察御史升任应天府尹大理寺正卿工部右侍郎进赠本部尚书特赐祭奠臣张槚立”。  
(九)黎川革命烈士公园  
黎川县是著名革命老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00多名,为了褒扬和缅怀先烈,并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5年始建、1956年建成烈士公园,内设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和纪念亭等建筑物。  
烈士公园大门两侧镌刻着仿毛泽东同志手书“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进门一条宽阔通道,夹道两旁冬青翠柏,四季常青,正中矗立纪念塔。纪念碑上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黎川的革命活动事迹。  
烈士纪念塔分底座和塔身两部分,底座为正八方形,有10级台阶可登,塔身为四面矩形,塔身为混凝土制成,高十三米,朝南的正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东面为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题词:“学习革命先烈的艰难斗争精神,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背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彻底实现革命的最后目的——共产主义而奋斗!”巍峨壮观,庄严肃穆,每逢清明节,全县人民纷纷前往敬献花圈,举办多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现已列为全县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基地。占地19000平方米,长年对外免费开放,年人流量20万人余次。  
(十)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座落于湖坊乡“龚家大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使闽赣苏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同时打通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五月十日,按照周恩来的提议,经党中央批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苏区北部防线的战略要地黎川湖坊成立,正式建立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东北防线区域,下辖闽赣边区黎川、建宁、泰宁等二十一个苏区县,中央指派顾作霖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肖劲光被任命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顾作霖、邵式平等在此办公居住。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一些重大战斗发生于这个地区。旧址系旧式砖木结构单厅重房式屋宇,有大小房室20余间。正厅一厅四房,两侧各有厢房,后有庭院围墙,建国后经当地政府多次修缮,保存完好。1985年,由江西文化厅拨款修葺一新,各房室陈设基本恢复当年原貌,并设有革命文物和图片陈列,可供参观。1982年六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江西省省长,苏区时期曾任闽赣省委委员兼中共黎川县委书记的方志纯视察黎川时,曾专程到湖坊赣省旧址参观。1987年十二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