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周宁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6 14:4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周宁县地理位置概述  
周宁县(古属福宁府宁德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座落于福建省东北部,介于北纬26°53′-27°19′,东经119°06′-119°29′之间。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宁德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土地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位于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称。周宁县辖6镇3乡147个行政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狮城镇北门路32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周宁县的常住人口为149567人。周宁县境内主要溪流18条,最大的龙亭溪境内流长56公里。主要景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第四核心园区——鲤鱼溪·九龙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陈峭,以及滴水岩、芹山湖、官山、后垅大峡谷、蝙蝠洞、石门山、仙风山、灵峰寺、方广寺。302省道、宁武高速公路横贯县境,衢宁铁路过境周宁并在咸村镇设站点。  
二、文化  
2018年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影院2个,银幕6块。广播电视差转台1座,电视台(县级)1座。有线电视用户1.59万户,数字化率100%。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7.0%。  
三、方言俚语  
周宁话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北片,境内通行的是以县城狮城镇口音为代表的周宁话。周宁县建县前(1935年),曾设立过周墩特种区,故周宁话也叫“周墩话”。  
历史上,周宁因地方僻静,与省城福州相距较远,加上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交往不易,当地方言与福州话已有较大差异,而更接近于邻县的福安话。所以,周宁话与闽东北片土语一样,一方面比南片的福州话保留更多古代汉语特点,同时因为自我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一些特色。  
周宁县特殊的地理、历史状况在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反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境内各地口音多有差别。周宁县为鹫峰山脉主体部分,境内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千米山峰遍布全境,多数村落座落在崇山峻岭与盆谷之间,山川阻隔、交际艰难,便构成种种语言的殊调异腔,但各地大体上尚能通话,且多种土腔都以狮城音为代表,求大同而存小异。其次是县境四周有很多乡、村土语受到邻县方言的影响或渗透。比如县西北的泗桥乡与北面的纯池乡,历史上曾一度隶属政和县与寿宁县,这两个乡中均有部分村落说政和话;纯池乡的豪洋、莲地、纯池等自然村的土语,则带有浓重的寿宁腔;县境东南部的咸村乡、玛坑乡大部分村落区别受宁德霍童话与福安穆阳话的影响和渗透。另外,境内还有一些畲族居住点,这些畲族人内部使用接近客家话的畲话交际,与当地汉族人交往,则仍使用周宁话。  
四、周宁县风俗文化  
祭祖习俗:宫廷祭祖习俗流行于周宁县礼门乡仕本村一带。仕本村,距离周宁县城29公里,现有230多户,人口逾千,是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子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据传,该村肇基始祖系唐昭宗皇帝的后人。为了纪念先祖缔造之艰辛,不忘尊宗敬祖之意,千余年来,仕本村李氏族人恪守宗规,每逢农历寅、巳、申、亥之年仲冬举办大型贡祖祭祀活动,至今依旧保留着盛大的宫廷祭祖礼仪。族人谓之“三年一贡弘祖德,四境七迎谢宗恩”。  
“篝火议事”:该习俗起源于宋代。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在闽东周宁县大山里的山头、陈峭、溪山等村,村两委都会“雷打不动”地召集本村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到祠堂或议事众厅升起篝火进行议事。据推荐,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为抗击北方民族南侵,中原百姓自发构成“民主议事”习俗并在南迁中完整地保留下来。  
五、周宁县端午节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周宁县的村里小孩们一大早就起床像“赶市集”一样到当年有娶媳妇的家里抢着去“系节”——佩戴五色丝线,新进门的媳妇会为邻里亲友的儿童们的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佩戴五彩绳有辟邪和祈福纳吉的寓意。系完五彩丝线后,新进门的媳妇还会同时送给他们圆圆的大饼和红蛋等。  
在“系节”的过程中,儿童们经常会说:“谢谢婶婶、谢谢嫂子,或是谢谢表婶、表嫂”等之类的感谢语。新媳妇也会从儿童身旁的大人,记住眼前系节的儿童,是哪门亲戚、哪家邻居的儿童。所以,一根节线系上儿童们的手腕,就系上了亲情,结上了缘。送节一年,系节一年,彼此的亲情也越系越浓了。  
按照玛坑乡杉洋村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系上腕的节线,要系到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巧节后才可以解开,解开的系节线,也不可以随便乱扔,要裹上豆、麦、谷、黍等七种五谷杂粮,抛到屋顶,任鸟鹊叼啄。由于,这天夜间,牛郎织女相会,鸟鹊们要赶去搭鹊桥,需叼上这五谷杂粮包,一路上冲当干粮。所以,家乡老人们说,五月初五端午节,一根“系节”线,会连接到七月初七的乞巧节。  
点雄黄  
端午画雄黄,为卿祈安康。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天地阴阳之气相争、转化的关键时期,进入五月,天气温度升高,雨量增多,蛰伏了一冬的多种“毒虫”以及蚊虫开始活跃,在端午这天给儿童额头间点上雄黄,以驱避毒虫,祈愿儿童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将煮熟的鸡蛋、鸭蛋,涂上红色的颜料,放进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织成的蛋袋里,挂在小儿童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  
端午走桥  
在周宁,有一项重要的习俗——端午“走桥”。这种极富地域特色的习俗,现在并不多见了。端午“走桥”活动集民间服饰艺术、祈祷仪式为一体,场面壮观,承载了一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来自全县及附近周围地区的妇女们身上穿着传统服饰,自发组成许多队伍,她们带上粽子、水果、茶点、香烛等,到廊桥举办一年一度的“走桥”活动。最终带着桥上供品回家与家人分享,寓意子孙兴盛,福禄无边。  
六、周宁鲤鱼溪护鱼习俗  
浦源鲤鱼溪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南宋时,河南开封郑氏始祖因避战乱,举家迁至浦源。因要饮用溪水遂放养鲤鱼去污澄清。为感激鲤鱼功劳,借助神化故事,神化“鲤鱼”,同时开启了鱼葬礼俗的先河。历代村人均遵循古训,将鲤鱼当成村中一员关爱倍至,爱鱼护鱼蔚然成风,溪中鲤鱼在村民的自发爱护下,繁衍至今,堪称奇迹。  
七、周宁婚嫁礼仪习俗  
1、定亲  
此前或一见钟情或经推荐人,门当户对媒妁说合,男女双方均感中意。男家将女方生庚八字与男的生庚八字共同送给算命先生看双方八字会不会合,有没有冲克,若没有冲克,便可定亲。  
解放后,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只要双方允许,便可择日举行定亲礼仪。此前,女到男家看“东家”即是相亲,女方没故意见,才举行礼仪。  
定亲日,媒人与大细伯三人,挑两副盘担彩礼,给女方外公婆、舅父、娘姨、姑姑、伯叔父等长辈送猪脚(按肉价计送币)。盘担内:肉60斤、聘金、零花钱、衣仪价、化妆品、金玉饰仪等“订单”,多由女方提出,并用红纸开列。  
宴请酒席后,女家回单男方,两个大酒瓶,每瓶粽10粒,熟肉1斤,蛋8个。盘内“回单”:子孙钱,筷2桌,线面2斤,谷种,男方衣鞋仪价。旅游包类大袋(含义传宗接代),袋内七宝:红包、钢笔2支、甘草2条、冰糖、桂圆、桔饼、芝麻。燃放鞭炮送媒人、大细伯回去。  
2、送日  
男家择好结婚日期红帖,媒人和男家携带10斤重大块猪肉,桂圆2斤、冰糖2斤,红包等。女家接受结婚日期,向亲戚长辈送猪脚,日子肉仪。女方亲友备出门饭、心仪(猪心或鸡)、米糕、糖、花生、瓜只等茶点、点心蛋。男家向亲友发请柬、冰糖2斤,亲友给男家送喜蛋10个,点心蛋等。  
3、迎娶  
迎娶之日,提前一天,由媒人、大细伯率鼓吹班,花轿来女家接亲。大细伯盘担:100斤肉仪价、蛋、糯米、目鱼、猪肝肺仪价、桂圆、线面、娘奶布仪价,应给女方各项(金饰品、衣仪价)。女家办“出门酒”宴请亲友迎亲顾客。  
酒席后,择良时,新娘头戴凤冠,披云肩,穿红花裙、鞋、金项链、金手镯等浓装艳服。新娘上轿前,祭拜祖先,“分家祭”,后由母舅撑红伞、讲好话送上轿。女方哥嫂、弟妹、侄儿女及未婚女友十多人送新娘进男家,称“陪嫁舅”和“送路姨”。女家向在场欢送的人群送红包。女家回男家新郎装成套,上辈人陪嫁鞋。父母衣着。贺喜茶点糖、花生、米糕等。嫁妆、锡器、桌橙。  
新娘下轿进男家时,“领姑婆”牵新娘,陪嫁姨撑红伞上厅堂。有的“领姑婆”用旧铜锁向新娘嘴巴扣动,然后鸣炮结婚仪式开始,俗称拜堂。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后,送路姨护送新娘进洞房。新郎向父母、舅、姨、姑、兄、嫂等长辈拜礼收贺仪,晚宴上桌,席间,新娘新郎向宾客敬酒。宴好客散、送房,新郎新娘赐交杯酒圆房。次日早宴后送客。凡亲戚2斤肉仪价、毛巾一条,喜糖茶点若干。新娘向陪嫁舅、姨送红包,酬谢送亲者。  
4、回门  
婚后第三日,新郎新娘相伴,带着礼品回娘家做头遍客,俗称回门,岳父、岳母、哥嫂给新郎新娘大红包;新郎新娘给侄儿孙女送红包。邀请亲朋为女婿女儿喝回门酒宴。礼仪盛大,燃放鞭炮送女婿女儿回去。  
5、宴请姻家,宴请女婿  
择好日期宴请姻家岳父、伯叔。由男家族长辈亲戚朋友作陪。宴席礼仪热情盛大。后是岳家择日宴请女婿,女儿相伴共同回家,酒席丰盛,意热情浓。三年内,礼尚往来频繁,送节粽,送中秋,送年贺岁双方显得谦恭好客。各亲戚盼新娘有喜作丹,新郎生儿为父,向着孙辈延伸这千古不变的血缘关系。新旧亲戚接连不断更替,流传婚嫁礼仪习俗。  
八、寿庆习俗  
寿庆,俗称做寿。人生五十岁开始办寿庆,后来逢十都有祝寿、拜寿礼仪,故也称做寿为“做十”。以五十为初寿,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夫妻同寿称“双寿”。周宁有“做九”的习俗,即担心“十关”难过,先在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时先做“过九”预庆,至十再庆。  
寿庆大体可分为贺寿、拜寿与寿宴几个环节。贺寿,又叫“祝寿”、“过寿”、“送十”和“送年”。从腊月十五日至除夕前,知情亲友给寿者送“点心蛋”等礼品,视亲缘关系而定送礼轻重。亲戚来“送十”,一定要有猪蹄一个、寿联一幅、红烛一合,线面和蛋、糕果等。当中以女婿礼品为最,除送寿匾、寿联外,还得送给岳父(母)衣、裤、鞋、帽、袜等全套礼品;女婿送的匾、联要挂在中堂,其余亲朋的联分挂两旁壁上。寿者对亲戚送来的礼物,只收对联、红烛和面蛋,并要回礼红板糖(后改为白沙糖)、米糕、桔和红包(俗称“送年工”)以酬谢。左邻右舍等朋友来“送十”,是没有猪蹄、寿联、红烛,通常仅仅有一块大猪肉、面干若干和蛋几个。寿者只收面和蛋。  
拜寿与寿宴。正月初一,寿者厅堂挂寿星图、寿幛、寿联(按辈份从大到小悬挂),悬红灯或宫灯,摆茶点酒桌,接受子女和亲族晚辈拜寿。亲人拜寿时,晚辈给寿者叩头、鞠躬,寿者则区别发给红包,也称“拜寿包”。村内门头亲友通常聚集数人,提一果盆、一瓶红酒、一团鞭炮至大门前鸣炮拜寿,寿者以糖茶、糖果、桔、面蛋款待,给每人发红包。凡村中青少年来家门口喊“拜年”的都发一个“小红包”。咸村有风俗,正月初一一大早,就有左邻右舍甚至全村十六岁以下的小孩前往拜寿,俗称“跪寿”,寿者均要发红包。  
中午,寿者要办“寿宴”,宴请送寿礼者及亲朋好友。若只请自我家族内的亲人就不发请柬,若办丰盛盛大并请亲朋好友则在腊月就要发出请柬。寿宴时,长女婿坐大位,大盘寿面上桌时,女婿从容不迫站起端碗拿箸夹取寿面,并说祝寿话:“寿面长长浪滔滔,一浪更比一浪高,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而且不可把寿面剪断。席间发拜寿红包给各位在桌者。有钱者择正月吉日设寿宴请宾客时,在祠堂或住屋厅堂悬挂寿匾,署男孩或女婿拜立,并请唢呐班吹唱作热闹。  
因为做寿耗资较大,贫穷人家无力操办寿庆,往往隐瞒岁数过关,或直告亲友免送贺礼。改革开放后,乡村老人会提倡寿庆简办,春节组织70岁以上寿者互相祝福,很受欢迎,县、乡镇党政领导对百岁寿星进行慰问,树尊老爱幼新风。  
九、周宁丧葬习俗  
周宁习俗以死者能“寿终正寝(男)”、“寿终内寝(女)”为尚。故病人弥留之时,须安寝于楼下内室。若病人在楼上咽气,则要撬开楼板,用绳索将尸体吊下楼入殓,俗以为死人不可以过楼梯。若弥留之际病人在外地,都得抬回家,不得作古在外,否则被认为是做“门外鬼”,不吉利。万一死在外,就不得抬回家中,有的甚至不得进村。临终之际,亲人须如数侍立床前送终,探问遗言,在外子女也得风尘仆仆赶回“送归终”,以表明死者“好命”、“子弟尽孝”。5~'T)Z+i&o+h5^;H  
病人咽气后,举家号啕哀哭,家属在大门前鸣放单响炮一声,邻里或宗亲听到炮声都会聚拢来,帮助安排后事。子孙马上烧溪荽汤“石菖蒲”为亡者洗脸、揩身、梳头,然后换上寿衣(寿衣要单数5~13件不等。平民百姓多着清代服装,有职者身穿本职礼服。并在“寿衣”角用香火烧个小洞,称为“做记”)、寿鞋、寿帽,托抱到厅堂安放在坐椅上,亡者双脚踏在兰花草盆上(亡者年满50岁才可以坐在寿椅上,未满50岁者只能平卧在床架板上。有的地方一律平放在床板上)。马上安排人去择日子,日子单就贴在厅堂壁上,让众人晓得送葬时间等。咸村风俗入葬与做墓是分开,做墓也许是几十年之后的事;而狮城风俗入葬与做墓同时进行,所以择日子包括择定入殓、开山、安葬时日和坟墓坐向,并请堪舆先生寻觅墓地,亲友劳力上山帮助造坟。  
治丧时,家属披麻戴孝、拆红挂白。用白纸或绿纸写上“严制”(父亡)或“慈制”(母亡)贴在大门上,假如长子已死,由长孙主祭者,大门则写“承重”;家中柱子要贴上白联,并在厅堂设灵堂,安放灵牌,联题“灵前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供人吊唁,马上开始报丧。孝男跪拜接客守灵,后为坐着烧纸钱守灵。  
报丧就是通知亲戚。不管晴雨,前去报丧的人都要带一把雨伞,到达对方家要把伞横放于桌上不可以落地,用一小黄纸条写上亡者逝世日期,贴在饭桌脚下。亲戚一看便知,要请来者吃点心蛋,这个点心蛋要所有吃光。然后,告诉送葬的日子。  
凡有来吊唁者都要鸣鞭炮迎接,并奉上一杯红糖茶。“后头”(也有称“后家”,即娘家人舅舅等)来到时的迎接很盛大,要举办跪拜仪式。即在巷道村口摆上香案烛台,孝男媳妇披麻戴孝朝着娘家人来的方向跪拜放鞭炮迎接,娘家人到了把跪着的人一一扶起再到家。若平常儿媳待亡者不孝,则舅、姈故意不及时接礼,让其久跪,以示惩处。  
亲戚奔丧吊唁,要送挽联一幅、厚纸三刀、白烛一合、香、百子炮、盘仪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送花圈)。咸村风俗在出殡之后再挂挽联;狮城一带挂联守灵,女婿联挂在灵牌左右,意为守灵,其余亲戚按辈份从小到大罗列。  
治丧期间,咸村的风俗是孝男要戴稻杆帽、穿麻衫和草鞋,谓之披麻戴孝;孙辈男要戴麻角帽,穿麻衫;女人头戴麻花、身穿麻衫,鞋尖面上缝一块麻布;其余晚辈男亲友都要戴白帽、穿白衫,女亲友穿白衫。期间禁忌穿红色衣着。如遇未过门的媳妇或未婚女婿吊孝,要身先披红布,向遗属行活人礼,拜两拜后,再穿白衫向亡人拜三拜。媳妇则要穿红鞋,意为媳妇红鞋随火把照亮亡者,顺利走向极乐世界。狮城的风俗是孝男戴白帽,穿白长衫;女的披麻衫,发扎白布条;其他男女亲友都穿白衫。  
咸村一带,入殓前进行祭奠,俗称“吊礼”。先是请司仪赞礼,孝男着孝服匍匐苫上,候亲友吊唁。然后在司仪的指挥下,全部来吊唁的人行跪拜礼。通常是按血缘的亲疏顺序进行跪拜。因为吊唁者多,通常以五六人为一组行跪拜礼,都是三拜九叩。  
入殓时,孝子跪尸旁,口含一些酒,衔箸端对尸口滴下,旋折箸为二,一半纳入棺内,一半由子女收存。盖棺前,孝男要手持竹篾火把绕棺三七匝,行跪叩礼,谓之“巡棺”。盖棺之后,在棺首上放盏油灯,彻夜耀,意即长明灯,直至出殡为止。  
狮城一带在入殓后进行祭奠、送殡与安葬。周宁有句俗话:“冬好看落仓,命好看做丧”。这就是民间丧葬习俗中的场面体现,家境不一样,丧事也不一样,穷者从简,富者讲排场。这场面就是在祭奠与送殡时体现出来。先在村中较空阔的场地(该场地到墓地的路需要不走回头路)举办祭奠仪式,挂“奠”字黑布帷幕和怀念对联,摆设香案烛台,以亲戚盘担(有猪头、棕、粉扣、果糖、蛏干、红枣等六盘)为祭礼,奉献香、茶、花、酒、果、肉、菜、饭等供品。并请吹班弹奏,气氛肃穆庄严。主祭孝男要举办三献礼,再由礼生朗读祭文,致祭亡灵灵,谓之“上寿”。然后在礼生的指挥下,参加送葬的众人区别向死者灵柩(遗像)行三跪九叩礼,女儿或媳哭祭酒词。  
咸村风俗在入殓的翌日出殡。狮城在祭奠仪式结束后,马上撤去灵堂,出棺安葬。礼门一带,出殡时,棺木一抬起,家里灵桌就要掀掉,其桌四脚朝天,桌面朝地,挽联所有拿出去烧掉,家中不留所有“丧孝”痕迹。出殡时,先鸣炮起柩出殡,以金鼓锣开道,五色龙旗引路,幡幛、花圈、挽联,此时白旗在前红旗在后,中间八人抬棺,孝男需要持哭丧棒葡伏于棺木两侧扶棺慢步而行,乐队伴奏,家族亲友后来送葬。通常亲友和女眷送至半路,领一束红毛线和一条小毛巾、一小袋糖果(20世纪90年代改发代酒席红包)返回。当抬棺的停下来歇息时,孝男需要跪在地上,沿途孝男的汗水、泪水与鼻涕都不得用手去擦拭。灵柩所经的村落路口须贴“路贴”,过桥、过神庙要“参神”,焚化纸钱,沿途鸣炮,散发暝钱(“发路钱”,也称“买路钱”),浩浩荡荡把棺材送上山。  
葬是丧葬礼俗中最终环节。狮城风俗入葬与做墓同时进行。灵柩安葬前须将火砵放置墓圹内烘焙除湿,棺木进圹时,有相冲克者回避。咸村风俗入葬与做墓分开进行。原先是土葬,先做好墓,凿土为穴放入棺木,死后一举进墓穴,经若干年后剖棺拾骨,装入金瓮(陶瓮)迁入墓穴合葬。民间墓葬重堪舆,择地卜吉,寻觅风水,讲究龙脉、砂钳、水法、朝向等。  
葬毕,孝男给封圹师傅、堪舆先生披挂红布,行三跪拜礼,以表谢意。然后,孝子手提马灯,身披红布,肩挑火砵按长幼次序行走回家,其余亲友统发红毛线披挂跟随,俗称“回虞”。此时,红旗在前白旗拆卸。回到村口宗亲摆香案饯桌等迎接,孝子孝孙在香案前行礼,并象征性饮一下桔饼酒。抵家后,由司仪主持在大厅摆香案拜祖宗,同时拜风水先生与司仪。然后孝子将马灯放置灶台,将火钵的炭火部份进到灶堂,并用该火把锅烧红,倒入糯谷搅炒让爆裂的谷花四散,挑水进缸,取意大发,余火部分进入谷仓。全部送葬的人,都要回到丧家喝一杯红糖茶,祝愿众人生活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当午(或晚),孝子设酒宴答谢送葬的亲族朋友。顾客回去,凡娘舅亲属礼仪一律不收,并重礼回谢,其余亲戚回猪肉仪、红毛线、毛巾、春面等。之后,还要设灵位供奉七七四十九天,以示对亡者的感恩,将亲戚的挽联挂上,待农历七月十五才拿下焚烧。在人死后第七日直至四十九日,每隔七日,家人在死者灵位前摆供品致祭哀哭,俗称“过七”,以悼念死者。富裕人家还请僧尼念经或请巫师做法事为死者超度亡灵。死后百日及在一、二、三周年,亲属均设祭悼念,第三周年由女儿回家举行酒宴答谢家族亲友。  
以上丧葬礼俗通常就正常死亡而言。对男未婚女未嫁及未成年或无子弟者,殡葬均从速从简。2005年十二月,县火葬场建成后,推行遗体火化安葬。  
十、宴席习俗  
以前,周宁的宴席分为两种,第一种叫“便饭”,是不收红包的,也不必发帖(请柬),只用口头吩咐。第二种叫“讨酒”,即正式的酒席是要发帖(请柬)。帖分为“全本”(大帖)和“便帖”(小帖)两种,全本帖送给亲戚,便帖发给族人和朋友。  
帖子都是手写,竖排右起,如张三的大儿子结婚,帖文可写为  
假如是全本帖,应在恕呼之后另写“附全”两字。红白喜事请帖的格式基本相同,但内中用词十分讲究,故以此就能推知主人的文化水平和修养造诣。如请柬邀请人具名,应要写上家中辈份最大的那个人,由于收帖人就是以此推知具名者为家中健在的辈份最大者,或者推测家中可能发生了某种变故;并且尊卑不可以用同拜,晚辈不必写姓。喜筵用“早晚”,“早”是炆肉餐,用一块四小两熟肉染红,谓之“红肉”,外加三碗菜(目鱼、笋干、魔芋),吃白米饭;“晚”才是正酒,第一碗菜为“海参”(古时的山珍海味分为三等,上珍是“猩唇”,为宫廷筵;中珍为“鲍鱼”,为官筵;下珍为“海参”,是民间喜筵)。喜宴的菜,全席以双数,即好事成双之意。丧饭的菜,全席以单数,肉为“白肉”,谓之“生毛肉”,桌上菜多不可叠放。"  
以前办酒席很繁琐,通常都要十来天。如新婚酒(男家)从“做糍”开始就要用简单饭款待顾客与帮忙者,然后做卫生、请题联先生写对联(题联先生送来的红包不可以收,这是周宁尊重文人的礼节)和布置洞房等。结婚酒宴分为“起轿饭”和“正酒”,“起轿饭”就是结婚吉目前一天早晨的饭,由媒人和大礼伯挑着迎亲礼品并率领吹唱班和花轿到女家接亲;在“正酒”之前的第一餐是“三碗菜”(即目鱼、魔芋、笋干)、饮两瓶酒、大块肉配饭,即帖中所称的“早”。“正酒”是第二餐,就是迎娶新娘当晚的酒宴,也就请帖中所称的“晚”,通常有二十几碗菜,山珍海味、荤素匹配,第一碗菜为海参,从傍晚一直喝到深夜十二点后。正酒都是男性上桌,女性绝对不可以上桌。仅仅有第三餐(即次日中午)“妇人宴”才特意款待妇女,其标准简单多了,好多农家菜都可上桌。当晚第四餐为“谢厨倌”(正酒桌上倒酒、和帮厨的人)。第五餐(第三日早)为“猪脚宴”,这餐饭的意思是用猪脚答谢亲戚,吃了这餐,顾客一定要回去了。盖房酒,也要这么多餐。  
于归酒(即女出嫁酒)的正酒分为两餐,即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和出嫁当天早上。晚餐的红包是女方父母收受,次日早餐的红包是给女儿收。一样要办“妇女宴”和“谢厨餐酒”、“猪脚早餐”。  
宴席时,赴宴人要送红包,数额、署名和祝福语就是沿着对角线从右到左竖写在包钱的方块红纸上,俗称写“包底”。比如结婚的包底是:  
,尽管包底的格式写法大同小异,但红白喜事不同的筵席,祝语用词全部不同,与请帖内容一样也可以看出当事人的文化涵养。祝贺结婚的可写“贺仪”、“微仪”、“菲仪”和“花烛之庆”、“新婚之庆”;贺出嫁写“粉仪”、“指仪”和“于归之庆”;祝寿庆写“光仪”,或按寿纪写上“花甲之敬”、“古稀之敬”等;贺生子三朝为“笔仪”和“汤饼之敬”,男满月为“弄璋之喜”,女满月为“弄瓦之喜”,周岁为“晬盘之敬”;贺建房写“上梁之敬”和“华堂之庆”、“华构之庆”,搬家写“乔迁之庆”等。  
做墓和悼亡的则不可以用红纸包,只能用白纸,相应俗称“白包”。悼人死亡写“奠仪”、“香仪”、“吊仪”;贺做墓写“挽仪”和“荣葬之庆”、“牛眠之庆”等等。  
具名通常是×××拜,假如是长辈对晚辈就不写拜,如母舅则写×××书贺。  
红包数额要用双数;白包只许单数,多加一元钱即可,忌成双。  
封包也有讲究。贺做墓的白包要用浆糊把“包”口封紧,外贴一小块红纸条,一小块绿纸条,右下角写送包人姓名,由于做墓酒席的“白包”是没有收的。婚寿诞类红包都是要照收的,故用红纸折起包好,不必糊封口;主人把“包底”收藏起来,或记入账簿中,日后交往时如数送礼。盖房子红包也是没有收的,一样要封紧。  
酒宴上,以前十分讲究礼俗。桌子全是方桌(俗称“八仙桌”),每桌坐12人,按中堂方向左边“中位”为最大,是首席。坐位时一定要“拘礼”好长时间(即推让首位)。结婚酒母舅坐首席;建房酒泥师傅坐首席;做墓风水先生坐首席;祝寿酒女婿坐首席,俗称坐大位。其余座位依辈份大小而坐。其他每桌的座次也要论资排辈。  
在宴席上,吃相要文雅,喝酒、挟菜都要听从“呼官”(音,即呼叫全桌人喝酒吃菜的斟酒人)指挥,不可以大口喝酒和大筷夹菜,吃喝均要礼让,青年人要让老年人先夹,晚辈要让长辈先夹,夹一下就要放下筷子,忌筷子一直拿在手上,并且筷子放在桌上要整齐,忌把筷子露出桌沿。席间不可以中途退席,否则视为失礼。  
结婚酒敬酒时,第一个要敬母舅,由房族中知书达礼者引新郎、新娘一起捧着精制圆木盘,盘上盛放着装红酒的锡酒瓶和十二个杯子,去敬酒。到敬酒桌旁由引者说些贺婚佳话后,将当场斟满酒的杯子递到顾客面前,顾客双手接过酒杯,但不可以把酒喝下,要伸手去拿酒瓶,把敬酒杯子的酒倒一些到自我原先用的杯子里,然后将剩余的酒倒入酒瓶中,边倒边说,如“金酒倒金瓶,天赐玉麒麟,来年生贵子,代代状元郎”之类的“佳话”。  
主人敬过酒后,才能够猜拳行酒令(俗称“猜枚”)以助兴,第一种酒令需要是“大发”。“上桌”和“下桌”(散席)都以放鞭炮为号。  
十一、周宁县饮食习俗  
1、乌蛋粿:由乌蛋加工后制成粿食,乌蛋,即土豆,将土豆煮熟后捣成泥,和地瓜粉共同,加水揉匀,摊成饼状即可。  
2、光饼:经炭火烤熟后,饼的表面似有一层薄壳,黄中带紫、饼皮香脆、饼囊松软、略带咸味、滋味香脆、十分可口。  
3、泥鳅面:用泥鳅和线面为主要食物煮出来的一道地方美食,是周宁的一道风味小吃,其色香俱佳,备受人们爱慕。  
4、扁肉: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即已出名,它以皮薄、色鲜、味香、富有韧性而深受远近消费者欢迎。  
5、魔芋糕:以魔芋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小吃,魔芋去皮,洗净,用水泡浸几个小时,刨成芋丝,蒸熟,加碱水舂捣,放沸水中煮数分钟,凝块后烹调食用。  
6、地瓜脑: 采纳上等纯正的地瓜粉与滚烫的滚水纯手工揉合而成,这道工序十分考究人的反应速度和“和面“的功夫,其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非常之丰富,喜欢吃美食的你一定不可以错过。  
十二、名人  
叶建春,男,汉族,1965年七月出生,福建周宁人,1985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八月参加工作。现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十三、周宁县著名景点  
(一)宝丰银矿遗址  
宝丰银场开采历史悠久,起到重要的文物爱护价值。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设场治理,至今已断断续续地开采了900多年。《三山志》《八闽通志》《宁德县志》《周墩区志》等方志及《林聪年谱》《福建史稿》等文献对宝丰银场均有记载。古矿业遗址涉及七步、李墩、浦源3个乡镇的7个村落,且种类齐全,相关探、采、选、冶、加工、运输、碑刻等的遗迹、遗址保存相对完整,这在全国也较为少见。  
宝丰银场遗址对研究古代矿业的勘探、开采技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变以及古村落的最初构成都起到重要价值。  
2019年,宝丰银矿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二)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  
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座落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年代为民国。  
简介:由时任纯池乡长参照当时最时尚的西洋建筑风格,于民国三十年(1941)创建而成,学校-夯筑土墙,占地面积1855平方米。建筑坐西向东,均砖砌卷拱门、百叶窗、四坡屋顶。由东向西依次为前操场、“凹”字形单层教室、礼堂、后操场。第一进教室面阔五间,明间为过道;第二进面阔七间,一层明间、次间为礼堂,梢间为教室,二层为教师办公室及师生宿舍等。  
2018年,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  
(三)禾溪三仙桥  
禾溪三仙桥座落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年代为明、民国。  
简介:原名澄明桥,因供祀“杨、柳、倪”三仙,故又名“三仙桥”。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民国六年(1917)重建廊屋,并加宽桥面,而拱架保持原样。桥身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4.27米,净跨18.25米。廊屋通道两侧设木条凳,中亭为重檐歇山顶,两端太子亭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廊屋共有各式藻井7个,藻井彩绘、壁画均绘制于民国九年。  
爱护范围:东、西两侧至山脚,南至下游340米处,北至上游350米处。  
2018年,禾溪三仙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四)浦源郑氏宗祠  
年代:清  
座落地点: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  
南宋嘉定二年(1208)始建,明洪武十八年(1387)重建,清道光十年(1830)、光绪二年(1876)重修。平面前窄后宽,呈船形,为三进式传统宗祠建筑,由门厅、戏台、次厅、主厅等组成,建筑面积1830.2平方米。大门外两侧有清咸丰九年(1859)设置的旗杆石4对,祠内有泥塑7尊、木雕神祖牌及名人匾额等。  
爱护范围:四周围墙基向外延伸20米。  
2009年,浦源郑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五)周宁般若寺  
般若寺位于纯池村尾院林桥旁,始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为纯池下坂许姓始祖所筹建。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扩建,清朝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1985年十二月天王殿拆除重建。上个世纪90年代末,芹山水库工程时迁址失败,后因水库蓄水,弥勒殿被水淹没而拆除,高水位时,大雄宝殿也被泡在水中,后经围堰,般若寺规模慢慢变小。  
文献记载  
据《寿宁待志》记载,该寺饷银七钱九分二厘,比起县境(指寿宁县,当时纯池属于寿宁县管辖)内的其它寺的饷银数都要高出几钱。  
据《般若庵鹫峰堂记》有如下描述:吾乡庵堂两座之,创立其来久已,堂居村北庵镇村南,一为佛天之道场,一为淳江(今纯池)之风水。苍梧翠竹环其所,琪草瑶花竞其秀,丹崖翠壁呈其奇,别有天地气象,寺前又有清流急湍,浮岚暖翠,千态万状,实为淳江之胜概也。  
(六)林工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座落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村尾。相传,林公原名林亘,生于宋宁宗庆元3年(1198年),其威猛善战,悬瓶济世,除兽安民,还会斩妖除魔。在闽东民间,林公是百姓心中的爱护神,与妈祖、陈靖姑同为民间三大信仰。宋度宗咸淳5年(1270年)林公逝世,当地百姓盖白马塔纪念他。明成化7年(1466年),宋宪宗帝敕封林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候王”。明正德8年(1514年)始建林公宫,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且保存完好。  
(七)周宁蝙蝠洞  
周宁蝙蝠洞座落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西南方,是近几年发觉的纯天然无污染风景点,因洞内盘踞不计其数的蝙蝠而得名。此地山中有水,水上有石,石中有窟,窟中又见水,洞壁住蝙蝠,水底游细鱼。窟内怪石嶙峋,窟外奇枝纷呈。而此地之绝妙,却在于这不是一次一般的山水之旅....从县城驱车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蝙蝠洞景区的入山路口。我们沿着溪岸的羊肠小径闲逛,两岸翠绿欲滴的山峦时起彼伏。山水中奇景迭出,或形态各异的巨石,突兀而起。  
交通  
周宁蝙蝠洞位于周宁县城的西南方的礼门乡辖内,距县城约35公里,从周宁往李墩方向走.  
景点位置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城的西南方的礼门乡辖内  
(八)周宁滴水岩  
滴水岩风景区座落于福建省周宁县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宫山麓,与古朴典雅的鲤鱼溪、气势磅礴的九龙祭瀑布群齐名,名载《辞海》。古人题匾曰“八闽首景”,它邻近国家级自然爱护区鸳鸯溪的核心地带,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处与政和、屏南、宁德三地毗连,山峦起伏,溪涧密布,风景秀媚,成为闽东霍童溪流域旅游风光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滴水岩大旅游区包括滴水岩、九龙石窟、盘龙溪、陈峭鸳鸯溪、后垄溪及李墩石门山、岳王宫等,游览面积数十平方公里,是集岩、洞、谷、涧、湖、溪、瀑、潭于一体,山环水抱,石奇洞幽,既有茂林修篁、田园农舍,又有古建筑文物、神话传说的生态旅游胜地。  
石门山座落于滴水岩东面,位于李墩镇楼坪村后,是周宁县十大风景区之一。周围山峦起伏,嵯峨挺拔,东西走向绵延3公里,中段岩嶂开裂成为两座大石山,相对而峙,宏伟壮观,二石高出地面80余米,相隔100余米,石壁如削,远看极似石门,故称石门山。该景区峰奇洞幽,以石景为主,有老君岩、纱帽岩、锣岩、旗山、田螺洞等。相传石门昼开夜合,颇为神异。邻近的底岩,芹村三叠瀑布、九棵松等处也有迷人的佳景。  
石门山至滴水岩的中间点李墩是李姓族人聚居的集镇,其“李”字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有紧密的关系。唐末天裕五年(公元909年),岳王李景(唐高祖李渊的十四世孙)察出快要发生大-,避祸入闽,经长途跋涉定居李墩龙潭头。今尚存皇帝圣旨文物及“王宿地”等遗迹。1997年底,李氏子孙还广泛发动,捐资兴建了规模宏大、壮丽巍峨的岳王宫(祠),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由李墩到滴水岩,途-化古村贡川,村中的陈氏源出自河南颖川,宗谱可上溯至4000多年前的舜帝,宗祠匾额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于100岁时题写,村旁的振文桥原建于清代,式样古朴,宛若彩虹横跨公路之上,祠、桥都值得一看。  
(九)陈峭古村  
陈峭村,是大自然的厚赠,有瑰丽的日出、云海、星空,有磅礴的峭石、岩洞、峡谷,还有千年遗存的街巷、廊桥、民俗。然而,这里由于位于僻静,交通不便,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些年以来,跟随投资力度的加大,开山辟道、修葺民居,建游客集散中心、滨水栈道……接连不断提高景区的旅游规划建设,吸引更多远方游客前来游玩。这颗沧海遗珠,正慢慢走进世人的视野,重新绽放光辉。  
来过陈峭的游客都对其不吝赞誉之词,陈峭山峦叠嶂,怪石嶙峋,险峻陡峭,被游客誉为“天下第一峭峰”。陈峭自然生态保存完好,风景绝美,被驴友称为福建的西双版纳!  
峭峰四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因为从两条峡谷里拔地而起,站在高处望群峰连绵无尽。晨曦里,片片云雾从山间升起,进而联于构成一条条云带,绕着山腰,冲着山弯,争先恐后朝前涌去。云带连成云河,云河汇入云海,茫茫无际。群峰淹没在云海里,极力仲出尖尖的脑袋。晨曦里,峰峦的墨绿与云海的亮白构成显然的反差,宛如一幅巨大的板画。  
陈峭村山高路远,村周陡崖峭壁,老百姓戏称箩筐滚下山坡,捡一个比做一个还难;村里水源奇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很少外人来。改革开放后,村里人陆续外出创业和迁往乡镇定居,致使近千人的村落只剩下30多名妇孺老幼留守,村落日趋衰败,房屋破损,村道荒废,眼看就要成为名副实际上的空壳村,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为了不让曾经魂萦梦牵的古村落消失,乡贤发动全村众筹、村民则投工投劳,在陡崖峭壁上修了近万米的水泥栈道,3座观景水库,16座亭台楼阁,古民居修复,种植了红豆杉、红枫、樱花、桂花等名贵树木2万多株。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村  
(十)林公忠平王祖殿  
时代:明至清  
地址: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  
该殿创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年(1809年)增建太子亭.该宫坐南朝北,面宽17.27米,深24.38米,总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金柱抬粱式),土木结构.殿前太子亭为三檐歇山顶,顶上有“赐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和建造宫碑,皆为明代遗存。左右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双檐歇山顶,瓦栋上有泥雕,保存完好。  
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赐封林公忠平候王”牌匾,宝殿中间,有林公和诸神的塑像,神态各异,可见当时塑像工艺之精美。殿中石柱径达30多公分、长丈余,殿沿青石板每条都达丈余,表面光滑,可见当年建造此宫殿时所费财力之巨大。大殿朝前的,是一溜浮雕,上面刻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这些浮雕表面光滑,刻工细致,刀法精湛,显示了当时雕刻者高超的手艺。宫中的文物除了石雕外,还有相当多壁画、木雕柱头,特别是这些木雕柱头,在宫中通廊两侧齐腰高的柱顶端镂空雕刻,每个柱头二十公分见方,所刻神话人物、花卉等图案精美绝伦,疏密有致,细处如丝相连,中呈空旷状,实属木雕中之精品。  
该殿为一个省级文物爱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爱护单位,发布时间为2005年五月十一日。  
(十一)高山明珠  
周宁境内峰峦翠,玉带缠绵,钟云毓秀,如诗胜画,是一块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境内风光秀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九龙际瀑布群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荣膺省级首批十大名胜风景区之盛誉;鲤鱼溪神鳞戏水,人鱼同乐,令游人流连忘返;滴水岩泻珠溅玉,水滴石穿,史称“八闽首景”;快要建成的库容3.2亿立方米的高山人工湖令人神往;千年古刹灵峰寺、方广寺山深庙古,举世闻名......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8米,冠全省之首,冬无寒冷,夏无酷署,盛夏日均天气温度仅24摄氏度,享有“天然空调城”的美誉,是旅游、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十二)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闽周宁浦源鲤鱼溪下游,郑代宗词左侧处,内塑文昌帝君,北斗魁星,是特意照护天下人民的文化事业的一种星宿。日夜香火千秋,能激励学子奋发向上,功名成就的一种文化事业的精神。文昌帝君是天上文曲星,词海有详解,是主宰文化功名禄位的星星,此星属紫徽恒。  
(十三)九龙石窟  
九龙石窟(又名蝙蝠洞)游览区,是一处长约3公里的溪谷,流水淙淙,瀑布成群,花奇果异,茂林修篁,谷深洞幽,风景绝佳;非常是其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更为游客所称颂。  
源自山岩的溪水清澈洁净,甘甜醇美,多有游客倾去瓶中的矿泉水,改盛溪中的岩泉畅饮。溪岸边长满了茂盛的小竹丛,苍翠欲滴。放眼四周,但见近处景物风情万种,极目天际,远山含黛,令人心旷神怡,暗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不过这么。四周群山上奇岩异石星罗棋布,如“出水珊瑚”、“猿猴望月”、“孔雀开屏”,非常是雄壮挺拔的“生命之根”,与溪下游的“生命之门”遥相辉映,浑如天作之合。沿着小溪前行,两边石壁枉然矗立,高达百丈,中间宽不过十多米,人行当中,只见峭壁危崖间枯藤晃荡,潺潺流水边茂林修篁,真是“造化钟神秀”。  
(十四)周宁县塔公园  
县塔座落于周宁县城东面石笋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万元,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园距县城1.5公里,规划面积330亩(22万平方米),是县城东大门主要景观之一。2005年塔山公园项目列入60周年县庆项目范畴,投入100万元,建成台阶(280级)、山门广场等。根据规划,塔山公园景点游路3000米,贯通8个主要人文景点,据测算,塔山公园项目需投入1000万元,当中征地款600万元,建设资金400万元。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