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龙文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2 15:30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龙文区地理环境  
龙文区位于漳州平原中部,是漳州市中心城区,东联台商投资区,西接芗城区,北邻长泰区,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岸。座落于北纬24°29′—24°42′,东经117°29′—117°43′。区境界质发育经历地槽、准台地及太平洋边缘活动带3个阶段,最终构成现代大陆轮廓。地貌发育在8000万年至200万年构成现今高低丘陵、九龙江河谷平原雏形。距今3.5万年发生多次海进海退,当中8000—2500年的海进,海水进抵漳州西洋坪以西地段;距今2500年,海水东退,陆地延伸,漳州平原成陆。隋唐时期,大体构成今区境界貌。区境主要自然灾害有洪、风、旱、地震等。  
二、文化  
1997年后,龙文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村村通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设立区文化馆,添置设备;4个镇文化站做到健全机构和人员,有活动地方、有经费。与此同时,各村从实际出发,新建、改建一批文化室、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在境内的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人民广场、漳州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漳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漳州市博物馆、芗剧(歌仔戏)艺术中心。这些设施的投入使用,有效地带动区域内文化事业的发展。期间,扶持发展一批优秀民间文化组织,实施“芳草计划”、“百花计划”,组织开展以人民广场为载体的广场文化和“文化下乡”活动,推进镇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老人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文化网络,郭坑镇成为福建省第三批文化信息网络基层工作站示范点;蓝田镇湘桥村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8年末,龙文区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  
三、黄素剪纸  
黄素剪纸:系漳州市剪纸艺人黄素制作的单色装饰剪纸作品,其风格为江南剪纸的纤细秀媚与北方剪纸的纯朴浑厚相结合。剪制过程始终由一手特制小剪剪成。  
四、龙文区结婚习俗  
1、求婚流程,求婚前首先要确认求婚日期,要找两人都有空的时刻,而且较好有备选日期,幸免突发事件影响求婚。定好日期后就需要确认地址以及购买所需物品,物品包括求婚戒指以及其他烘托气氛的东西。所有准备就绪后求婚那天就能够邀请伴侣去准备好的求婚地址,然后对他表达真情。  
2、订婚流程,订亲前通常是由男方来定婚宴地址,还需要准备订亲礼,然后两家人需要商量订亲相关事宜。订亲当天男方先要去祭先人,然后再去新娘家。男方需要在女方家喝甜茶并且新人双方要给老一辈敬茶,然后共同前往订亲仪式举办地址。订亲仪式开场前都会放炮庆祝,接着是由司仪掌管新人入场、互戴戒指、敬茶、致辞、开席环节,仪式结束后通常也会放炮示意礼成。  
3、结婚流程,接亲。成婚当天早晨新郎要先去女方家接新娘,到女方家后需求通过堵门、敬茶、拍全家福环节,然后将新娘背上婚车。迎亲。迎亲主要是指男方家人需求做的事,新娘及送亲人到了后男方家人应当出来迎候,并且吃点喜糖喜饼之类的东西。婚礼典礼。婚礼典礼主要分为开场、新人进场、发誓、交流戒指、敬茶、致辞、喝交杯酒、敬酒、离场环节。闹洞房。成婚当天晚上新人的朋友会来婚房玩闹一下,主要是让成婚的气氛更浓郁、更热烈。回门。回门是成婚较终一个流程,新年成婚后的第三天要带着新郎会娘家省亲,女方家也会准备回门宴款待来宾。  
4、注意事项,切勿空手,到女方家去提亲,必然要带一些小礼品。这不但是一种礼貌,更是对女方老一辈们的尊重,兴许他们嘴上会和你客气,实际上心里是非常高兴的。表示尊重,对女方家里提出来的种种要求,尽量都按照他们规定的来处理,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让局面气氛生硬可就不好了。注意服装仪容,提亲时服装的匹配必然要合理,仪容要整齐干净。脸上应当要满面春风,这样才能展现你的诚心和情绪。  
五、龙文区丧葬习俗  
铭旌,是代表死者的名义,分为高寿、低寿。女婿、孙婿和死者的名份。皇帝有九尺长,宦官八尺,宰相及以下七尺,庶民六尺。  
书写铭旌与区域划分相关:同安(晋江、南安、惠安、同安)以四字即兴、旺、衰、微。漳州(龙溪、长泰、漳浦、海澄)以五字即生、老、平、死、苦。  
头字显页字表明五十岁以上,头字故字表明不满五十岁,若上五代头字则是祖考或祖妣,考表明男,妣表明女  
铭旌由女婿或孙女婿出资,以报答丈人丈母的恩情,铭旌通常操纵在二十二字,男称公、府,女称门,如“显页考蔡府四代大父讠韋××享受(有)八十五岁芳苑之铭旌”。  
站桌头为款待亲家门方、外家。孝男、女婿属半子,拜时不得用毛毯,即落地拜,要拜二十四拜,丈人丈母死后的第二天,女婿要来掀头盖,表明看最终一面,还要大哭。还有死爸扛去埋,死母外家来,无外家来,不得下棺材之说。  
外家来到时,需要到路上去接,需要扌举椅供亻因坐,亲家门方属平起平坐,是因婚姻关系而拜,要设陪拜,以示还礼之意。  
大鼓吹要有显页字才可以用,有显页字才可以绞龙和关罩,并用八人扛。  
故字不可以用绞龙和关罩,只能四人抬来着走,三人打叮口当醒之声。  
拨龙须的条件比较高,要有孙、孙媳妇、曾孙媳妇玄孙都齐全,做祖以上的人。  
送上山头仅仅有孝男,人影不得留入葬穴,不可以说话,每个孝男掀三下土(即头、中、尾)落棺材(棺材上覆盖灵旌并雾酒),风水先生将死者的大儿子叫到葬穴,影不入内跪下,背手拿着死者神主,风水先生手拿毛笔指向太阳,然后蘸红珠酒点主念“点每天清,点地地灵,点耳耳聪,点目目明,点子孙兴盛”,扔毛笔后完毕。  
孝男每人都着二支孝汤上山头放在墓前,甲烘炉放在墓中央,换两块瓦片爽着已燃粗纸回家后放在各人床底下叫做看烟火兴盛。  
风水先生分给各人的麻、早谷、黄豆代表子孙接连不断,铁丁代表有男丁。  
送终  
“养老送终”自古以来都是晚辈对长辈义不容辞的责任。长辈临终,子孙眷属须日夜守护在病榻前。若子女在外地工作,须设法(如派人通知、写信、打电话、发电报等)把他们召回。  
子女闻讯后,需要尽快赶回侍候老人,即使远隔重洋在异国他乡,也要尽量地回家为老人送终,以尽为人子的孝心。若病危老人是女人(如妈妈、媳妇),还要及时通知娘家,不然会受埋怨甚至发生纠纷。  
搬铺  
又称徙铺、出厅、入厅堂。中国古俗很讲究寿终的地方,即所谓“死于适室”,“寿终正寝”。福建自古以来也十分讲究“寿终正寝”,病危时要把病人从偏房寝室及时地搬铺到正寝(正厅),志称“疾笃迁居正寝”。  
俗信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地方,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能够与祖宗、亲属团聚。若寿终于偏房侧室,死者魂魄会滞留在寝室床架上,不易超度转生。故在民间(非常是乡村),老人病危时,只要神智清醒,往往会自我要求到厅堂去。若寿终于偏房寝室,子孙也有照应不周之嫌,会招来非议。  
报丧  
报丧又称讣告、讣闻、报亡、报死等,闽南一带忌讳说“死”、“亡”字,又称“赶生”。报丧旨在告知亲友参加丧事,同时通告与死者有相冲克的人(如孕妇)不要近前。报丧之俗历代相沿,并构成一定规则,很受民间重视。  
小殓  
以衣衾裹尸谓之小殓。在尸骨未寒时,亲属要为死者浴尸。福建相当多地方自古以来就流行“乞水”习俗,“乞水”又名“请水”、“买水”,即向水神乞水浴尸。乞水时,孝男在前,一手持钵,钵内放一块白布条,另一手持幡,孝女后来,哀哭前往河边或井边乞水。  
乞水时须下跪,投入水中的铜币(今用硬币)通常是12枚,且用红丝线缠住。汲水时,口中念道:“水神水神(或土地公)向你买水。”请水到家时,其余孝眷伫立门前迎水入宅,将水倒入新瓷盆中,用白布沾水,父亡由儿子浴尸,母亡由女儿或媳妇为之梳洗,通常只是象征性地擦洗几下。  
志称:“拭尸体前三后四。”浴尸水不可以随便泼倒地上,俗信活人踩到浴尸水,脚会裂开。在莆仙一些地方,特意熬煮五味水(五种青草药熬成的汤水)为死者净身。俗信浴尸便于死者往西方乐土。  
守灵  
浴尸更衣后,设灵堂守灵,俗称守铺,由孝眷日夜守护在遗体旁,以表孝心。志称:“既殓,设灵位,请邑绅有品望者题旌,谓之书铭。灵旁燃灯一,光荧荧昼夜不息,曰幽冥灯。孝子日夜守灵次,三时上食。”  
哭丧  
亲人去世,孝眷悲痛,以哭声来表达哀悼之情,称为哭丧。哭丧平常是边哭边诉说死者生前的劳绩和对死者的眷念之情。有些地方哭丧时有一定的音调和内容,音律低沉,句末往往有拖腔拔调的韵律和装饰音,相当多妇女特别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乡村妇女能根据这种调式,随口填词编唱,或寄予哀思,或诉说身世,或发泄内愤。  
六、饮食习俗  
1、龙文盐鸡:龙文盐鸡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以营养丰富、肉质香嫩、功效独特、风味独到而扬名。  
2、三虾豆腐:三虾豆腐是由豆腐等为主要食物做成的一道菜品,属于浙菜系。三虾鲜味独特,豆腐洁白滑嫩,虾脑鲜红鲜香,虾仁柔滑鲜嫩。  
3、漳州鸭仔面:鸭仔面的汤底是先由鸭骨熬成后过滤的高汤,然后由鸭血和卤笋组成,鸭血的含汤,芦笋的甜脆,珠联璧合。加入些许油炸豆干,宛如池塘上面点缀的荷花,再放入碱面或者米粉,添入爱好的鸭部件即可。  
4、漳州卤面:漳州卤面久负盛名。 采纳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  
5、盐鸡:制法独特、味香浓郁、色泽金黄、皮脆肉嫩。以沙姜油盐佐食、风味极佳、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是宴会上常用的佳肴。  
七、著名景点  
(一)龙文云洞岩  
云洞岩在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多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当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  
明代嘉靖年间的蔡烈曾隐居此石室。蔡烈乃琼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继,龙溪人。《明史》说他“少而好学,老而不倦”,人品极高,归隐云洞后,在山中讲学。虽是一布衣,从学者甚多,称为“鹤峰先生”。四方学者,来访日增。云洞岩的声誉也日高,名贤题刻也日见增多,遂成为闽南一处著名的碑林。  
云洞岩最早的石刻,要数五代时怪道人许腊题的“许腊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据《名胜志》记载:“许腊自称高阳人,由荆襄抵江淮、武夷、霍童、无不遍历,到处皆于石岩人不可以及处,题曰:‘许腊自峨眉寻偃月子到此。”  
浙江鄞县人丰熙,弘治已未进士及第第二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讲读学士。嘉靖初因议礼忤旨,谪戌镇海卫(即今龙海)。从此他足不履公门,日以讲学为事。嘉靖丁亥十月,慕蔡烈名来访云洞,留连半载忘返,留下很多墨迹。山中有两处巨型摩崖石刻,其一便是丰熙的《鹤峰云洞记》,详尽推荐了云洞胜迹。另一处是考功林达的《鹤峰云洞续记》。还有丰熙的题刻“霞窝”、“仙梁”、“得朋”“风动”等处,和朱熹的“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位大家的书法,已被乾隆皇帝的《三希堂法帖》选入多页。  
云洞岩寺院左近的“鹤室”,即是潜翁养鹤处,也是蔡烈隐居处,室内有篆字石碑:“蔡鹤峰先生神位”,壁上还刻有一段《易经》。离“鹤室”数十步,便是蔡烈的墓。安林崙有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一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极力称赞蔡烈的人品。  
据初步统计,云洞岩已发觉的石刻有200几处,当中有大字题刻,诗、文、联语。从五代到清道光年间,很多名人都在此留下了翰墨,有行书、楷书,又有草书,篆书,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相当多书法独具风骨,如夫子朱熹,学士丰熙、考功林达,方伯周瑛,尚书陆完,郡守张鹏,古文学家王慎中,会元陈常夏,状元马负书等,都起到一定代表性,所以云洞岩确实是一个可贵的碑林。  
至于云洞胜景,前后两《记》皆有详载,不用赘写,仅仅有“千人洞”值得一提,洞深莫测,口狭窄,匍伏始得入,是前避乱之所。胡梅诗云。“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处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代,洞门依然锁闲云。”丰熙诗云:“片石千人屋,天工太泄机,海风吹不破,应待野云归。”  
所以,云洞岩是一处旅游胜地。漳州民间有四季旅游谚语曰:“春游紫芝,夏游云洞,秋游白云,冬游石狮”。  
交通  
1、公共汽车:市区乘1路、23路、观光1线、观光2线公交车可到达云洞岩风景区  
2、长途汽车:漳州市客运中心、长途汽车站  
3、火车:漳州东站、漳州站  
门票  
免费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  
上午6:00---晚上18:30(夏令时:19:30)  
景点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G324)  
(二)漳州市博物馆  
漳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十月,国有事业单位,隶属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地级市综合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馆舍座落于漳州市迎宾230号,占地10亩,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与标本10976件,当中一级文物73件,二级167件,三级1195件;内设5个基本陈列展览陈列,展览 采纳声、光、电等各种现代科技并结合传统工艺技术,运用投影技术、声像设备、电脑触摸屏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并设置了多个观众互动场景,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历史沿革  
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发展文博事业,漳州市人民政府于1988年十月成立漳州市博物馆,原馆址座落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182号中山公园内仰文楼,为二层钢筋混凝聚构,建筑面积960㎡,内设二个展厅,一楼为暂时展厅,常年举行多种展览活动,二楼为漳州历史文化固定陈列。  
原馆展厅、库房面积小,文物保存环境和保管条件较差,不可以适应文博事业发展需要,在国家、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与本级政府的支持下,新馆于1998年九月动工、2001年四月竣工。馆址座落于漳州市龙文区迎宾路230号,建筑面积4600㎡,内设5个陈列展,2007年一月启用并对外开放,非常是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在社会大众中有着非常好影响,构成参观热潮,观众参观人数达100多万人次左右。工作绩效受到上级各部门的肯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授予的“2007-2010年度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十月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三星行业星级示范窗口”;中国漳州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漳州市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2012-2014年度市直机关文明单位”;2014年六月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民政厅授予的“福建省志愿服务记录单位”;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福建省第八届(2015-2017年度)文明行业创建竞赛活动示范点”。  
提高我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2014年十二月,新博物馆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6700㎡,将于2018年交付使用。拟设有“龙江长歌——漳州历史文化陈列”、“海天云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漳台一家”、“宇内风华——漳州窑陶瓷艺术陈列”、“匠心独运——漳州雕刻艺术陈列”、“翰墨飘香——馆藏书画精品陈列”等6个专题展厅和2个暂时展厅。  
馆藏文物(来源、特点、级别等)  
馆的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漳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一共有5115件/套,实际数量10976件。主要来自本馆旧藏,考古发掘、公安、工商缉私移交,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物局拨交,社会捐赠,社会征集等。这些藏品的特点是反映了漳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文化风貌以及地域特色。如青铜时代虎林山遗址出土文物317件,明清时期漳州窑外销瓷器905件与贸易货币“番银”225件,以及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吴作人、李可染等书画名家作品1019件。馆藏品按鉴定级别分,有珍贵文物1435件/套、通常文物3113件/套、未定级文物567件/套。  
(三)江东桥  
江东桥,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古称虎渡桥,又名通济桥,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桥,座落于福建漳州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处,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这里位于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两岸峻山夹峙,江宽流急,地势险要,古称“三省通衢”。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建不稳,偶有猛虎负子过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垒墩,桥墩遂固,故名虎渡桥。而《漳州府志》卷六则说此处“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  
宋绍熙元年(1190年),这里曾架过浮桥,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庄夏始建石墩木桥,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毁于火,于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议下,建成梁式石桥。《龙溪县志》记此石桥“广二十尺,长二千尺”,桥孔“十有五道”。1970年于古桥上加高架设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今在靠西岸公路桥下,尚存古桥的五座完整桥墩、两跨桥面及残墩基9座和东西金刚墙,残长100.35米。桥墩以0.35×0.4×5.2米的条石交织叠砌,呈舰首形,通长11.4米,宽5.3米。墩间每跨以3-5条石梁铺成桥面。  
江东桥的石梁每条长22至23米、宽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达近200吨。这是桥梁建筑中的伟大创举,中外建桥史上的奇迹。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62年四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中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许多制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故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全部晓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也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国家文物局编辑的文物教材之一、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桥重达二百吨的石梁,工匠们怎么样把它们架上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为之惊叹。”  
2001年0六月二十五日,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名单。  
(四)虎林山遗址  
虎林山遗址座落于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樟山村,年代为青铜时代。  
简介:分布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距今约3000—3200年。2001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14平方米,清理出相当于中原商代时期文化层、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铜器、玉器、礼器、石璋等。该遗址入选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发觉。  
2013年,虎林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以各方位GPS位置连线为界,东北角北纬24°32′11″,东经117°43′23″;东南角北纬24°32′4″,东经117°43′20″;西北角北纬24°32′14″,东经117°43′12″;西南角:①北纬24°32′10.00″,东经117°43′14.00″;②北纬24°32′11.00″,东经117°43′11.00″。  
(五)霞贯石楼群  
霞贯石楼群座落于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霞贯村,年代为清。  
简介:由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组成。曜星楼,清乾隆丙辰年(1736)建,由红砖埕地、山门、围墙、天院、曜星楼及左侧、后侧护厝组成;曜星楼为方形二层楼,石构门框,门楣嵌石匾一方,楷书阳刻“曜星楼”,落款“乾隆丙辰春仲阳宣”。阅汪楼,清康熙庚辰年(1700)建,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方形二层楼,一层前厅设木梯通往二层。石构门框,门楣上嵌“阅汪楼”,落款“告康熙庚辰年”。承泽楼,清乾隆八年(1743)建。主体建筑为两层楼,中为天井,四面厢房,计24间房。  
2013年,霞贯石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四周各外延20米。  
(六)扶摇关帝庙  
年代:明~清  
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  
简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始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光绪十年(1884)两次重修。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两进,面阔五间;主殿前檐石柱,是清光绪十年扶摇村的台湾杨氏乡亲从台湾捐资定制的。附属文物主要有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  
爱护范围:扶摇关帝庙: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镇安寨:寨墙外侧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2009年,扶摇关帝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七)漳州陈元光墓  
推荐漳州陈元光墓座落于市郊浦南镇石鼓山,距市区15公里。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陈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巨,号龙湖,光州(今河南省潢川)人,为唐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博通经史韬略,自著兵书,父亡后,他接替父职,受命任鹰扬将军。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获准在泉、潮之间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刺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奉献。公元落711年,陈元光死于征战之后,被尊奉为“开漳圣王”,初葬于漳浦,后移葬今址。  
(八)永兴堂石造像  
年代:明  
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  
简介:明天启五年(1625)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弥勒佛像、伽蓝菩萨像和韦驮菩萨像五尊,底座镌刻纪年、捐造者、供养人等,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永兴堂,保存清代法式,清光绪十一年、十二年重修碑记,有着较珍贵的史料参考价值。  
爱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  
2009年,永兴堂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九)龙文特大榕树根群  
龙文特大榕树根群座落于朝阳镇桥头村。桥头村的古城墙建于明代,是当地民众为抗击倭寇而建。城墙座落于九龙江北溪边,土壤湿润,气候温暖。数百年来,榕树籽随风飘进城墙的缝隙内,在墙缝中顽固生长,慢慢长成绿荫遮地的参天古榕。数百棵古榕的根系附着古墙上,精细不一,刚柔相挤,错落有致,如虬龙,似盘凤,曲曲折折,构成了一道壮观的“根墙”,一眼望去,无边无际。闽台两岸流传着一句谚语:“空筐担赴桥头圩”说的便是此桥头村。  
(十)澹泊宁静坊  
澹泊宁静坊座落于蓝田西坑村东北约300米乡路旁。明崇祯九年(1636年)为纪念林钎而建。林钎(1568—1636年),漳州龙溪人,万历丙辰(1616年)科殿试第一甲第三名,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坊石仿木结构,三间五楼十二柱。正楼四坡顶,翼檐角皆有自然潇洒的起翘。坊上雕刻装饰精细考究。正匾两面分镌“澹泊宁静,、“中正和平"。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