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德城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2-10 20:3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德城区地理位置概述  
德城区,为山东德州市辖区,德城区位于北纬37°27′,东经116°18′56″,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的中心城区,北依京津,南靠济南,地处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节点,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截至2019年,德城区德城区辖2镇(黄河涯镇、二屯镇)、4个街道办事处(天衢、新华、新湖、广川),50个城市社区、53个乡村社区,48个城市社区、54个乡村社区,面积231平方公里。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城区常住人口695310人。  
二、德城区文化事业  
2013年末,德城区具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家,文化站6个,农家书屋98家;公共图书馆藏书5.6万卷(册);胜利举行各种文艺晚会130余场,演职人员1000余人,观众10余万人;到6个镇街、98个社区放映电影1500多场;“德城跑驴”、“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城高跷”已由省舞蹈家协会收录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对基层文艺喜好者停止了音乐、舞蹈、戏曲等技艺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次。
  
三、德州扒鸡制造技艺  
德州扒鸡制造技艺,山东省德州市传统制造技艺,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德州扒鸡制造技艺来源于明代,由烧鸡演化而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德州扒鸡的雏形产生,在一代代传人的努力下,德州扒鸡制造技艺日臻圆满。德州扒鸡制造技艺要经过宰杀、整形、上色、煮鸡等11道工序,配16种药材,经蜜汁浇灌、素油烹炸、精工扒制而成。  
德州扒鸡来源于明代,是由烧鸡演化而来的。相传早在元末明初的,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陆路古道兴隆,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呈现繁荣,码头、集市上也呈现了烧鸡。烧鸡的形态是侧卧,开端仅是贾姓人家制造,后来慢慢传播开来。  
据贾氏谱系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贾健才制造的有别于烧鸡外型和色泽的扒鸡脱颖而出:烧鸡整体侧卧改为正卧,两腿插入腹腔,两翅从脖颈插入口衔而出,端正而卧,犹如“鸭”浮水面,口衔羽翎。色泽、口味上也有了改良和进步,到达了骨、肉别离的水平,这就是德州扒鸡的雏形。而在这一年的元宵灯会上,德州老百姓第一次见到了德州扒鸡。  
据史料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第四次南巡,住在德州城吕家街,他的启蒙教师田雯家中。田雯献上德州扒鸡,皇帝龙颜大悦,御封“神州一奇”,钦定为贡品。50年后,乾隆下江南时吃到德州扒鸡,降旨把扒鸡制造艺人王喧召进皇宫御膳房,从此,德州扒鸡的名声遍及全国。  
1912年,在一代代传人的努力下,德州扒鸡的制造技艺日臻圆满。随着津浦铁路和石德铁路的先后通车,德州成为水陆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交往客商的增加使扒鸡销量大增,扒鸡制造店铺遍及城乡,成为支撑这一方经济的主要产业,销路也延伸到了大江南北。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市场上小作坊、小工厂众多,各式产品良莠不齐,使消费者对德州扒鸡产生了疑惑与误解。  
1996年,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崔贵海为挽回德州扒鸡名誉,于1998年在同行业中率先提出了施行扒鸡“精品工程”战略,除了对扒鸡口味严厉请求外,还特别请求每个产品必需坚持鸡体完好、外型美观。靠着一丝不荀的态度,德州扒鸡质量有了很大进步,应有的品牌佳誉度也慢慢回归。  
2014年11月11日,德州扒鸡制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233  
四、德城区  
五、德城区  
六、德城区  
七、德城区  
1、德州羊肠汤  
羊肠汤又名清血肠。老德州的人们,俗称它为羊肠子。羊汤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息。它的汤更是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幽香味。老德州的人们差不多都爱吃羊肠汤,以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病的作用。  
2、金丝贴  
又称皇冠贴画,系粘贴书画工艺品,采用共同的装裱工艺纯手工精制而成,融国画、美工、布贴、镶嵌、名绣、沥粉贴金等艺术精髓于一体,是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分离的产物。  
3、德州菊花  
德州菊花以盆栽为主,也叫春盆菊。抗性强,耐盐碱,耐干旱。德州的多头菊、独头菊,株矮叶肥,花大、色艳,种质优秀,独具作风。  
4、又一村“蒸包”  
来源于1890年,在继承天津“狗不理”包子传统工艺的同时,逐步构成了外型好,有嚼劲,选料精,满口香的共同风味。如今的“又一村”包子用半发面,肉馅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种佐料精制而成。曾荣获1990年山东省饮食业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5月被授予“山东名小吃”称号。  
5、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是德州的著名特产,它以五香脱骨、肉嫩松软、幽香不腻等特性而出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称。  
6、德州西瓜  
德州西瓜素以个大、皮薄、质量优秀而出名全国,是德州久负盛名的特产之一。  
7、德州黑陶  
黑陶器是龙山文化最突出的代表作,距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德州黑陶来源于龙山文化,属无釉细素陶器,质地纯洁细腻,密度大,色泽谐和,轻扣发声,洪亮悦耳,阳光映照下黑中透蓝,如金属器。局部产品销往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度。  
八、德城区过年风俗  
德城区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国最浩大,最繁华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依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端.传统的庆贺活动则从元旦不断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听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奠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在夏商时期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端,也叫年,年的称号是从周朝开端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不断持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反动成功后,南京暂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则在民间运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领会议上,经过了运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德城区春节风俗有:放开门炮、拜年、聚财、占岁、送神、添财(添缸)、开市等。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德城区民间各家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得意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得意洋洋,新的一年开端了,男女老少都衣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年长者还要给儿童压岁钱。清晨天刚放亮,人们都早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装扮得整划一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率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有的大家聚在一同互相恭喜,称之为“团拜”。旧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晚辈叩岁;贺年是平辈互相道贺。德城区拜年的风俗,普通初一拜父母、宗族、邻里、单位指导、同事;初二拜姥姥家、舅家;初三拜岳父母、姐姐家;随后再拜其它亲戚朋友,德城区就有“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和“拜年拜到初七、八,也没豆腐也没渣”之说,拜年不超越正月十五。在拜邻里时,普通不携带礼品,但每家都喜欢别人到家中拜年,并以各种瓜果、点心、烟茶热情招待。拜邻里时在每家停留时间不长,谓之“拜跑年”。拜跑年有“宁漏一村,不漏一户”之说。去岳父母家拜年要携带烟酒、点心、水果之类的礼物。到亲戚家拜年,要按辈分,拜晚辈都行叩拜礼,同辈则抱拳作揖,互相道贺,道“您过年好”、“祝贺发财”之类的不祥话,同时也承受亲戚的晚辈拜年,主人要给小孩压岁钱。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运用各种贴互相投贺,由此开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建国后,国度规则春节为法定节日,各行各业放假3天,各机关、学校、厂矿多举行团拜、慰劳、联欢等庆贺活动,在乡村仍多因循旧俗,但已很少从事祭拜神灵等迷信活动。多数家庭中晚辈只向晚辈致以问候祝愿,不再行叩首旧礼。传统的春节礼俗已大大简化、淡化,多数家庭以看电视节目替代守岁,以走访致意表示拜年,时期颜色明显加强,但欢乐氛围有增无减。随着时期的开展,拜年的风俗亦不时添加新的内容和方式。如今人们除了因循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短信息拜年等。拜年:能促进长幼感情,消弭隔膜,和睦邻里,防止前嫌,旧隙宿怨尽弃,新年重归于好。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华诞,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倘若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渣滓,怕因而破财。今天许多中央还保管这一风俗,大年三十下午扫除洁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渣滓,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春节正月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假如当日晴朗,则所生之物繁育;当日阴,所生之物则灾。后代沿其习,以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明朗,无风无雪为吉。德城区人常说:“年三十晴天,人兴隆,初一高粱、初二黍,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七谷、八麦、九果、十菜”。  
送神:大年初二,天刚蒙蒙亮,州城的鞭炮声又响成一片,各家的送神典礼开端了。送神时,家堂供案上先供上几碗刚出锅的面条(德城区有:接神饺子、送神面之说),由族长或年长之人率子女跪拜家堂供案前,烧香燃纸、叩首,口中念叨:“爷爷奶奶回土山吧”,起身送行,有人拾起拦门棍,到屋门、院门都要烧上几张纸,以示门神让路,不断送到胡同口或马路边(乡村有的送到坟上),再烧纸、叩头、燃放鞭炮,表示把祖先送走。同时,家中妇女摘家堂、撤供、扫院内芝麻杆(扫财)。随后,全家人或派代表前去上坟,到坟地同样摆放供品、烧纸燃香、跪拜叩头、燃放鞭炮(这时坟地燃放鞭炮者甚多),送神典礼完毕。  
添财(添缸):大年初二下午,各家男丁都要把家中水缸添满水,即便水缸中有水也要添满,谓之“添财”。期盼一年中财源滚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德城区中秋节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此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堂,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视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聚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予本人对故土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聚节”。  
德城区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家家都烙糖火烧(用糖火烧模,印上各种图案)。在庭院内朝月亮的方向,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称:月亮奶奶),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几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同,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阖家边吃边赏月,意在全家团聚、庆贺歉收。  
中秋吃月饼传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指导汉族人民对抗元朝暴政,商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八月十五杀鞑子),以互赠月饼的方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送音讯。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  
中秋赏月,历朝历代都很注重。每逢这一天,城区的一切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卖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颖佳果,夜市之繁华,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本人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普通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布置家宴,团聚子女。明清以来,民间更注重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聚之义。  
今天,月下玩耍的风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节前携带月饼、扒鸡、美酒等走亲访友,设宴赏月,吃月饼等风俗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妙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安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德城区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分天上有十日同时呈现,晒得庄稼枯死,生灵涂炭。在有鬲氏国(德城区)和有穷氏国(平原)一带,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量,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而遭到百姓的尊崇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仁慈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整天和妻子在一同,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听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本人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胸鬼胎的蓬蒙伪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胁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晓得本人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殆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翻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空中、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挂念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世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黄昏,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昼发作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欣喜若狂,仰视着夜空召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亮堂,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迫不得已,又怀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常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本人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音讯后,纷繁在月下摆设香案,向仁慈的嫦娥祈求不祥安全。从此,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在民间传开了。  
九、德城区丧葬风俗  
德城区解放前汉族丧葬实行的是土葬。由于遭到儒家传统观念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其典礼相当繁琐。因贫富不一,故其方式各不相同。现将旧社会汉族的丧葬习俗叙说如下,供历史研讨者之参考。   
一、倒头  
过去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在老人生前即把寿衣寿木等准备齐全。待老人病危时,给他穿上寿衣,抬在灵床上,停在正房中间。灵床上铺一绣莲花图案的黄色被子,身上盖一床绣有八仙图案的被单。条件差的贫穷人家也要铺一床黄色褥子,盖一床兰色被单。病人倒头(咽气)后,谓之“寿终”(男人死亡谓之“寿终正寝”)。   
假如儿孙们守在床前,就算得了儿孙们的“济”,否则就空养儿孙一场。儿孙们也以为没有尽到养老送终的义务。   
老人咽气后,要将一枚拴有红线的制钱(富有之家则用珍珠或金玉等物)放入死者口内,谓之“噙口钱”。再将一面镜子面朝里放在死者胸前。灵床前摆设供桌,上摆糕点、供果、长明灯、打狗饼子、打狗棒,小碗一个内放小米当香炉。然后,焚香烧纸,全家举哀恸哭。这时来帮助的亲友将准备好的冥马(俗称倒头马)拿到大门外焚化(如死者是女性则燃烧冥轿,又叫倒头轿)。然后由死者的儿孙们哭着到土地庙前烧纸“报庙”。这一典礼要从老人亡故到“送三”前共停止七次。   
经过上述烧倒头马、报庙等活动,左近的邻居亲友及本家闻知其家有人亡故(当地称“过去了”),即可登门吊祭,谓之“热吊”。此时吊祭只表示接近,不送祭礼。   
老人亡故后要“封门”。假如是祖父或父亲亡故者,要“封全门”——把门心、门框、门楣上的巾对联处全巾上白纸。如祖母或母亲死亡而祖父或父亲都健在,则门楣上不能贴白纸。这是依照封封建礼教的传说,男人为“天”,而门楣代表“天”,故男性晚辈健在者不能“封全门”。   
丧主办理丧事要约请有经历、懂礼仪的人来掌管丧事的各项事务,俗称“总管”或“总理”。总理要依照丧主的意见及其家庭状况来筹措丧事的范围大小。普通都要办好下列各项事务:   
(一)、报丧,写一报丧单,写明某街某处某某先生或太太于某年某月某日逝世,定于某月某日送三候吊等字样,后面写明被通知亲友的姓名、住址,派人逐家告知,也有的人家不写报丧单,只派人到亲友家口头告知。   
(二)布置人分管账屋(收祭礼、写谢帖)、支屋(担任一应物品的置办和发放)、监厨(担任膳房的一切事务)、男、女迎送(款待前来吊祭的亲友)等职务。   
(三)设膳房、备酒席,款待前来吊祭者。   
(四)预定送三及发引时所需之各种纸扎用品。   
(五)搭设灵棚、经棚、待客棚等席棚。   
(六)有条件的要约请和尚或道士前来诵经、送三、放焰口。   
老人亡故后,孝子、孝眷等都要穿孝服。孝服式样有严厉的区别。孝子穿白孝袍,全白鞋,头戴用长条白布折叠成的勒头布,如系父亡母在者,勒头布的后飘带则左短右长。父在母亡者则后飘带左长右短。如父母双亡,则两边一样长。儿媳、女儿则穿白布衣裤,头带勒头布。孙子及五服以内的子倒则交叉孝衣、戴双尖形孝帽,覆半白鞋,服支越远者则覆鞋面积越小。孙子及曾孙等在鞋的后跟处缝一红布或在孝帽上缀一小红珏以示区别。五服以外的本家则只戴孝帽、扎孝带。家境清贫者则到租赁铺租赁孝衣,对近亲本家只分发孝帽。   
二、入殓  
把死亡人的尸体装进棺木里谓之“入殓”。   
入殓时间不统一。棺木早已准备好的,普通在死亡的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入殓,如有亲人在外地,则要等他们赶回来看一看遗容再入殓。暂时准备棺木的也要“赶热活”,必需在送三以前入殓。   
入殓风俗:首先将由七家灶膛内掏来的草木灰铺在棺材里(以防尸体腐朽后污水渗漏出棺外),然后在灰上铺一层白纸,富有之家则铺上一块“七星板”,即在一块长条木板上按“北斗星”外形钻七个孔,在纸或板上放制钱七枚(头部一枚,双肩各一枚,腰部一枚,左右胯各一枚,双脚之间一枚),入殓时全家围在亡人四周作最后一次瞻仰遗容(此时中止哭泣),由孝子抱着死者的头,其它孝眷及亲友等手提尸体下面的褥子将死者抬起悄悄放入棺木之内,随行将打狗棒放入死者的左衣袖里,将打狗饼子放在右衣袖里,再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撕破后卷成卷,塞在尸体四周,避免抬棺时尸体晃动。贫穷人家衣服不多,而用纸包土坯替代。富有之家有的还要放些殉葬品,如珠宝玉器或死者生前喜欢之物等。然后停止“开光”,由孝子用析棉絮在碗内沾一点清水,顺着死者两眼由内向外轻擦一下,将棉絮塞入死者的两耳内。“开光”终了,把死者胸前放的镜子取出,并把噙口钱取出后扔到房顶上。最后盖上棺盖,钉上“银钉”(一种异形木钉)。钉银钉时孝子等要念诵爹(娘)“躲钉”。此时孝子等可举哀恸哭。钉完银钉后将棺木停放在正房中间,灵前设供桌一张,上摆供果点心、茶、酒等供品,此时点燃香、纸,孝子等在灵前叩拜后,再拜谢帮助的亲友,入殓典礼完毕。   
入殓以后,灵前香火不能中缀,一日三餐要按时供奉饭食,并焚化纸钱哭祭。   
三、送三  
人死后前三天要举行送三典礼(送三也叫接三,伴宿、伴座、送盘缠)。富有之家在这一天主要停止开吊、诵经、送三等项典礼,贫穷之家只举行送三典礼。   
丧家要在停放棺木的屋门前搭一灵棚,挂一帐幔或竹帘,将灵前供案移至灵棚内,供案上摆荤素菜类五碗,馒头两盘,供果五碟;茶、酒各三杯;香炉一个,白烛、蜡台各一对。供案前设拜垫,孝子等跪伏在供案前两侧的芦苇席上候吊。富有之家还要搭设客棚,设酒宴招待吊祭者。有的还要搭设经棚供和尚或道士诵经。   
前来吊祭的亲友都要送祭礼。至亲好友的祭礼普通是祭饯一桌(12碟为一桌,包括糕点及干鲜果品)、香烛四事(白烛一对、高香一封、“大金、银元宝”一对、烧纸一刀),冥马一匹或冥轿一顶、古箔一块。普通亲友则只送其中一种或几种均可。也有的送钱,谓之折仪。有的送祭礼者为了显现本人的身份,而派专人代送,这时丧家要视其状况,开给来人赏钱。   
(一)、开吊。即亲友等向死者吊祭的一种议事。开吊时孝子及死者之侄、孙等跪伏在灵棚的两侧,故称候吊。吊祭者至灵前哭号哀悼时,如系死者晚辈,则哭号后一揖而退,如系死者平辈或晚辈这则要行叩拜大理。孝子等候吊者以叩拜礼回谢。如系女眷,则直接到室内灵旁哭祭,孝眷等则在室内陪祭并叩拜致谢。   
丧家对来吊祭的近亲要分送孝衣一身,孝帽一顶、孝带一条。如系远亲则只送给孝帽一顶,孝带一条。“老”姑爷或“少”姑爷前来吊祭时,先到灵堂哭祭叩拜后,由职事人陪伴送入客厅,不管年龄大小,都要让至上座,派专人作陪。随即由传会人(一种专为婚、丧事效劳的职业人员)一手托着孝衣、孝帽,一手扶持孝子至客厅前,传会人高呼:“孝子恳姑老爷(少姑爷)孝!”孝子行叩拜礼,并跪侯传会人给姑爷(少姑爷)穿好孝服,传会人再高呼:“孝子谢姑老爷(少姑爷)孝!”孝子再叩头后起立由传会人扶持返回灵棚。姑爷身穿孝服,由职事人陪同再次来到灵前正式行拜祭礼,先上三柱香,后行四拜礼。姑爷的孝服要穿到送三以后才干脱掉。   
(二)、诵经。富有之家在送三时要约请和尚或道士诵念经文,以“超度亡灵早升天界”。有关宗教佛事活动,《德城区文史》第六辑已有详述,本文不予赘述。   
(三)、送三。送三这一天,要把“吊钱纸”按男左女右之别挂在大门口。晚饭后,把“吊钱纸”取下来放在棺木上,把冥轿放在灵棚内,在大门外设供案一张,上摆供品、香烛等物,案前放冥马(牛)等纸扎品。用点燃的香在冥马(牛)、轿夫的眼睛中间烧一小孔,意为它们都睁开了眼睛。   
待一切准备工作终了后,送三典礼开端。孝子、孝眷及亲友等齐集灵堂,首先由孝子从棺木上下区下吊钱纸放入冥轿内,口念:“请爹(娘)上轿啦”!这时传会人扶持孝子恳请亲友行送三礼,众亲友等依次到冥轿前行跪拜礼,然后由和尚(道士)到冥轿前诵经,诵经毕,吹奏乐器走向门外,孝子、孝眷等抬着冥轿随行,出门后将冥轿放在供案后面,然后跪在供案前面,候僧(道)诵经终了后,将冥轿及各种纸扎品全部焚化,孝子等恸哭一场,然后叩谢亲友,送三典礼完毕。   
(四)、放焰口。送三终了后,至戌、亥时辰开端放焰口。有的户为了充沛准备或许推延几天。在灵棚内供鬼王像,院内放置金轿、银轿、杠箱、楼子等纸扎品。典礼开端,由孝子手捧亡人灵位,在僧人引导下走至院内,让灵位在金轿,银轿上方经过,然后将灵位放与鬼王像前,众僧人开端诵焰口经,诵经毕,掌管僧将事前准备好的水、米、岁数馒头(与死者年龄相等数量的小馒头)“以及制钱等撒于院内,口念:“无主孤魂野鬼前来领取钱粮!”等语。然后将灵位放入纸楼子内,连同其它纸扎品一齐移至大门外焚化。僧人再次将剩余的水、米、馒头、制钱等撒与门外,并口念:“晚来的孤魂野鬼前来领取钱粮!”典礼完毕。   
这一典礼是赈济孤魂野鬼,替死者祈福的意义。有含有为死者亡灵早升天界的意义,故孝子、孝眷等不能哭泣。   
四、烧“七”  
送三以后,普通人家就布置出殡了。出殡日期普通在老人死后的第五天或第七天,而富有人家还要请堪舆大宾(俗称风水先生)选好“风水地”才干出殡。在此期间还要停止烧七典礼。   
据迷信传说,“阴曹地府”设有十殿阎君,是特地审理死者灵魂的神,行善者升“天堂”,作恶者入“天堂”。每殿阎君审理亡魂需时七天,十殿阎君审理终了共需七十天。因而儿孙们在老人亡故后,每七天要烧纸哭祭一番,谓之“烧七”。烧完“十七”为“尽七”。但普通人家只烧“五七”或“七七”。   
富有人家在烧七时还要请和尚或道士诵经一天,至时约请亲友参与,并设酒宴招待。也有的亲友花钱请僧(道)为亡人诵经,谓之“送经一坛”。   
烧七典礼要在晚饭后停止。灵前供桌上摆腊台一对,白烛通明,供奉荤素菜肴五碗,茶、酒各三盅。香烟旋绕,孝子、孝眷等跪伏在灵柩四周,焚化烧纸,恸哭一场。   
贫穷人家虽已将亡人掩埋了,也要每七天到坟前烧纸哭祭一番,直到烧完“五七”。   
五、点穴  
旧社会有一种迷信说法,以为后世儿孙们的富贵兴衰与祖茔的风水好坏有关。因而在老人亡故后,也要请风水先生择一风水宝地将已故老人安葬,这一过程谓之点穴。   
旧社会普通人家都有本人的祖茔,俗称坟地。风水先生只需在祖茔内依照昭穆排列方式,或携子抱孙,或雁翅形排列,点定穴位,指定亡人头枕何方,脚踏何方就能够了。但是假如风水先生以为祖茔不好,就得另选新坟茔地了。   
点穴以后,风水先生即可依照亡人的生辰八字和历书的条文规则,选择好出殡的日期,俗称丧葬择日,丧主即可向亲友分发讣告,通知发引日期。   
六、发引  
发引是丧葬风俗中最繁琐的典礼。有的停止三天,即:成主、家祭一天,开灵候吊一天,发引安葬一天。有的分两天停止,即:成主、家祭一天;候吊、发引一天。普通人家只用一天,即候吊、发引。富有人家多在候吊这一天约请和尚或道士念诵经文。   
灵柩发引前,孝子等要跪伏灵柩两侧候吊,静候亲友等对死者行最后一次拜祭礼。   
亲友来吊祭时要送祭礼,谓之奠仪或奠敬。祭礼多数送钱,至亲好友则送挽联或挽幛。挽幛上普通书写“驾返瑶池”、“西方接引”、“驾鹤仙游”、“一代英杰”、“一代女英”等词句。挽联则书写对死者品德情操的赞颂之词。   
发引前丧主要设宴招待吊祭者。   
发引俗称“出殡”。出殡前普通都要准备下列物品:1。引魂幡,发引前放在棺材上,发引时由孝子扛着,如系父亡用左肩扛,母则反之。2。丧杖,俗称“哭丧棒”,发引时由孝子用手拉着。3。仙水缸(罐),内放麦麯一块、杂粮及小米干饭,上口盖一大糕(此糕形似枣糕,但不用枣,而用面粉做成枣状)。用缸者在出殡时由两个人抬着送到坟地,用罐者由死者儿媳在出殡时兜着带到坟地。4。旧式小瓦两块,一块瓦的阳面上写一“盆”字,盆字外面用墨画一圆圈,在黑圈四周再用银朱画一红圈。此瓦在发引时由孝子摔碎(乡村习俗摔瓦盆)。在另一片瓦的阳面上先用墨笔画一符咒,五个红点点入五个黑圈内。此瓦的阴面写明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此瓦在掩埋时放在棺材盖上。5。死者入殓时开光用的碗,连同菜刀一把放在屋门口左侧备用。6。备好抬灵柩用的卧轿。卧轿由底杠和上罩组成。抬卧轿的人数视丧局的大小和棺木的轻重而定。7。雇好吹鼓手。8。有条件的要请僧、道、尼姑等吹奏送葬。9。预购各种纸扎用品。   
发引时间城乡各异,乡村在下午两点左右停止,城里多在上午十一点左右停止。有神主亭的大户在起灵前还要举行安主典礼。其程序如下:   
传会人先扶孝子至礼傧处叩请,礼傧由陪宾陪同,在鼓乐队导引下进入灵棚,开端颂赞礼。   
赞:“执事人引孝子出庐!”传会人将孝子引至灵棚。   
赞:“供案前就位!”孝子至供案前站立。   
赞:“释杖!”孝子把哭丧棒放在地上。   
赞:“行请主礼!跪!四爬行!”孝子跪下四叩首。   
赞:“撒吉红!”传会人把红毡搭在孝子双臂上。   
赞:“请主于孝子!”传会人把神主盒放在孝子的双臂上。   
赞:“兴!引主入亭!”孝子站起,由传会人扶至神主亭前站立。   
赞:“跪!以下皆跪!”孝子等在主亭前跪下。   
赞:“执事者请主入亭!”传会人将神主盒连同红毡放入主亭内。   
赞:“行安主礼,四爬行!”孝子等四叩首。   
赞:“兴,回府请柩!”孝子等起立返回灵棚。   
赞:“执事人领孝子行起柩礼,跪!四爬行!执魂幡!执丧杖!”孝子等跪在灵前四叩首。传会人把引魄幡及丧杖交与孝子。   
赞:“三元职事请柩出堂,合家举哀!”此时传会人高呼:“谢礼宾老爷!”礼傧由陪宾陪同返回客厅。   
在行请柩礼时,杠夫们即围在棺木旁,做好抬棺的准备,当礼傧高呼请柩出堂时,在杠夫头的指挥下将棺木用手搭起,这时由专人用菜刀把放在门边的碗砸碎,孝子、孝眷等举哀恸哭。在吹鼓手的引导下,缓步将棺木搭至大门外,安放在棺架上,孝子等跪伏棺前,待盖好棺罩,女眷们都坐在灵后的送灵车上,其间派人将死者生前的枕头拆开,按男左女右入在大门边用火点燃。这时执事人高呼:“起灵!”孝子拿起写有“盆”字的瓦用摔碎,起身回头引导杠夫们抬起卧轿随行。   
送葬队伍的次第,排在最前面的是各种纸扎品,其间交叉着吹鼓手、僧、道、尼等乐队,后面是关殡的亲友,主亭、影亭,灵柩前面是死者的子侄,服支远的在前,儿孙在后,孝子后面是灵柩,最后是女孝眷及送殡女眷坐汽车跟随。   
发引时还要派一个人身背“巴斗”,内装纸钱,沿途扔撒,谓:“买路钱”。   
在送殡队伍先进中,有的至亲好友在途中设供案拜祭,谓之“路祭”。遇有路祭者,送殡队伍中止行进,棺木不能落地,孝子跪伏一旁,候拜祭终了,孝子行叩谢礼后再继续行进。   
当送殡队伍将要走出大街时,送葬的亲友即站在路旁不再前行,这时执事人高呼:“孝子谢送殡的老爷们!”孝子即向送灵的亲友们叩头致谢后,送殡的亲友同僧、道、尼等各自返回,唯吹鼓手送葬到坟地(因下葬时还要奏乐),但出街后中止吹奏。   
灵柩抬至坟地后,放在事前挖好的坟坑旁,遵照堪舆大宾的指挥,将棺木放入坟坑内,调好方向,将仙水缸或仙水罐放在棺木前面,把画有符咒的瓦放在棺木上面,孝子等围坟坑一周,各抓一把土撒在棺木上,然后跪伏一旁举哀恸哭。杠夫们挥锹填土将死者棺木掩埋,并堆成坟堆。掩埋的同时将纸扎品全部焚化,把引魂幡插在坟堆上(坟堆不准用锹拍平)。至此孝子等终止哭泣,待叩谢亲友及职事人后,脱掉孝服,丧葬典礼完毕。   
孝子孝眷等回家时,有人在门口给他们每人一小块馒头,让他们吃下后才干进门。   
出殡后第三天是圆坟的日子,孝子等要到坟上烧纸哭祭,然后给新坟添土。圆坟以后,孝子要到送礼吊祭的亲友家中叩谢,谓之“谢孝”。   
十、德城区名人  
后羿  
夏朝东夷族领袖,有穷氏部落长。神话传说尧时十日并出,后羿射去九日,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赵振利(1943-11一)  
高级研讨员、中国民间工艺巨匠,具有多项创造。  
十一、德城区著名景点  
(一)非洲之星钻石文化体验馆  
非洲之星钻石文化馆是一家集钻石文化推行、钻石加工体验、废品展览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也是国度2A级旅游景区。具有自主珠宝品牌“非洲之星”,具有国际GIA权威认证,香港设计团队倾情打造,同时支持私人定制.  
(二)锦绣川  
锦绣川景色区位于城区与河东新城分离处,全长10公里,水面宽200米,一期工程于2003年完成。主要有木栈桥、卵石滩、博弈平台、观光走廊等景点,白昼五桥飞架东西,气势恢弘;夜晚,万盏灯火竞相辉映,桥梁、绿树、灯光、碧水天衣无缝,是赏夜景的理想去处。  
(三)德州希森欢乐岛游乐园  
德州希森欢乐岛游乐园,建于2002年7月,地处景色秀丽的德州新湖景色区西侧,与德州新湖景色区、德州中心广场交相辉映,溶为一体,是鲁北地域最大的旅游景区。德州游乐园占地70余亩,三面环湖,园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湖面波光遴遴,景色如画。游乐园建有十二项大型现代化文娱设备,有鲁北“迪斯尼乐园”之称。  
德州游乐园2004年引进了鲁北地域第一套大型滑行类游艺设备,号称“刺激游戏之王”的“过山车”。此次引进的过山车轨道全长490米,时速可达75公里,落差达23米。“心脏停跳,天旋地转,骨骼喀嚓喀嚓地扭动,更高,更快,更像失控!”,“抓紧,否则就没命了!”这就是过山车带给你的体验。过山车倍受欢送,  
自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游人排队乘坐这种令人情不自禁发出尖叫的机器,等候体验那灵魂出壳的惊悸感。乘坐过山车的觉得就像普通人终于驾驶了喷气式战役机。当过山车在轨道上到达每小时75公里的速度时,人们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战役机驾驶员的觉得。“坐过过山车,你才算没白活”。让我们做好准备进入过山车发明的“猖獗世界”吧!  
德州游乐园还建有模拟美国  
“阿波罗”号太空飞船在太空作三维平面飞行制造而成的“阿波罗飞船”。它外型新颖、气势磅礴、惊险刺激,两个回转臂好比是展开的太阳能极板,塔架好比是阿波罗飞船的船体,游客在运动中体验到相对程度旋转、相对垂直旋转、上下方向的升降,在温馨中体验刺激,得到开心的享用。  
(四)苏禄国东王墓  
苏禄国东王墓御园,坐落在德城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7月,苏禄国(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东王巴都葛叭刺、西王巴都葛叭苏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属及侍从340人来华访问。9月辞归,途中东王患病,13日在德州逝世。永乐帝闻讣遣官致祭,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10月3日以王礼厚葬于此。  
后东王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王回国承袭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等10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间,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东王八代孙温崇凯、安汝奇申请参加中国国籍获准,遂以温、安二姓定居德州。  
东王墓御园庄严壮观,四周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华表、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排列在墓道两旁。永乐帝御碑亭在墓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1977年山东省政府将苏禄国东王墓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苏禄国东王墓是国内独一安葬外国元首的陵墓,已成为中菲友谊的历史见证和交流的纽带,每年有菲律宾人前来凭吊,定居德州的东王后人也曾赴菲寻根问祖。苏禄国东王墓御园正在重新规划建立中。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青年路356号(北陵路北首)  
(五)奥德曼葡萄酒庄生态园  
奥德曼葡萄酒庄成立于2001年。现为山东省省级葡萄酒名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山东省葡萄酒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酒庄技术力气雄厚,庄主徐义先生为资深的酿酒专家,取得“山东省首席酿酒技师”荣誉,并享用国度专家补贴。企业已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平安体系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等一系列规范认证;酒庄自营葡萄园500余亩,被认定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德州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目前,奥德曼的产品曾经远销全国各个城市;并树立了国内健全的销售网络,年销量逐年以50%的速度增长。作为新时期中型企业的开展模范,其运营理念,销售方式,品牌文化也成为了当今葡萄酒市场的印证。2010年,奥德曼的红酒成为了世界旅游小姐指定用酒、山东财经风云人物指定用酒;并先后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荣获《克隆宾杯》银奖,广州第四届名酒节荣获“最具性价比”奖,这许许多多的殊荣,关于企业在市场的舞台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六)九达天衢坊  
九达天衢坊坐落在辖区西部,旧州城聚秀门(俗称大西门)外古驿道上(今米市街),系明代建筑。九达天衢坊4柱3孔,南北向,为木石构造。牌坊上方为木石拱,挑檐,黄琉璃瓦盖顶。下部为南北向4条青石根底,4根木质圆柱插入基石,两侧各有两根斜柱支撑。基石上雕有石-8只,均为伏卧状。中跨横眉上有“九达天衢”四字,相传为明嘉靖年间太子太师严嵩所书。明朝定都北京后,德州成为九省(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通往北京的漕运通道,故德州素有“九达天衢”之称。清末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时曾加以重修,“九达天衢”四字为朱启钤(著名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北洋政府时期曾任代理国务总理)所书。牌坊外型美观,雕工精密,彩绘华丽,显现了明代建筑特性。此坊毁于德州解放前。  
(七)董子读书台  
董子读书台坐落在辖区西部,原旧州城小西门(即广川门)外回龙坝左近(今德州迎宾路小学左近),是西汉江都易王相董仲舒读书的中央,所以又称董子台。后因董子著《春秋繁露》,世人也称繁露台。  
董子读书台历史长久,但始建于何年不详,史志均无明白记载。早在元朝时就曾有人吟诗赞颂此台。如:“泊舟人自语,听雨夜偏长。过客愁闻盗,荒村久缺粮。何人肯忧国,得似董贤良”的《咏陵州》(元时,德州称陵州)诗句,便可阐明董子台在元朝前就早已有之。  
据《德县志》载:1441年(明正统六年),德州知州韦景元修学宫(即孔庙,在北门里),掘地得石一方,上刻“董子读书台”5字,询其故址复建。明孝宗时,为留念董仲舒,在文庙东侧又兴修董子祠。每年都要象“祭孔”一样,按时祭奠董子。到民神宗万历年间,董子祠因年久失修,已陈旧不堪。于是,德州知州马明瑞,在董子台左近又重修董子祠,同时,还在柳湖旁兴建了一座“醇儒书院”(又名柳湖书院)。院中除收藏了诸子百家的经书之外,还重点保管了董子的《春秋繁露》及其他一些著作。明世宗嘉靖年间,宰相严篙出京沿运河南下,途经德州时,曾在董子读书台留下了:“董生读书处,寂寂临高-有贤良策,人称王佑才”的诗句。延至清代,德州诗人田香城(田雯之弟)又在柳湖岸边兴建了“数帆亭”。明清时期,董子台左近既有祠堂,又有书院,这里是一片楼台殿阁,华丽堂皇。读书台的全部建置,宛如大明湖里的北极庙,雕梁画栋,外型十分古朴美观。台的不远处有运河环绕,婉蜒流过。柳湖岸上,更有奇树异草装点其间,这里是个自然景色区,也是个攻读经书的好中央。历代的钦官巡按,文人墨客,或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他们由德州经过,无不到此一游。1960年,团中央书记-邦来德州视察时,还关切地讯问董子读书台的状况。  
董子读书台,正门为1间,南向,全院占空中积约0.2公顷。院南半部有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植古柏、古槐;北半部为台基,高3米许,正方形,有台阶12级,台四周砌青砖半截花墙。台上正殿3间,面阔1一2米,进深6米,砖木构造,灰瓦盖顶;前抱厦系圆棚式,檐柱4根,前后统一安顿棂门;门窗均为木质花棂,图案雕工精密,古朴典雅。殿内正面有木质神龛,龛内供木牌位“董子读书台”5字。正殿两侧各有小楼1座,系当年钟、鼓2楼。  
这座全国出名的古迹,自民国以后,由于连年战乱,年久失修,遗址成了一片废墟。建国后,因市政府建立而将土台撤除。  
(八)德州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辖区南部,旧州城南部偏西,与旧州署隔道平列(现三八西路与解放北大道交接处西北角,国贸大厦建立处),占空中积1公颂,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1935年《德县志》载:“城煌庙在喧哗角西,明永乐九年知州何源建。”  
城隍庙内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3间,上悬黑底金字“城隍庙”匾额l块。门内左右各有两尊高2米许、戴毡帽,穿号衣、持黑红棍、貌似皂吏的泥塑彩绘站像。山门对面是1座砖砌影壁。进山门有坐南面北砖木构造两层戏楼1座,东西宽10米,南北7米。上层台柱上镶透雕檐板,底层中间有通道,通道两侧有泥塑彩绘马童与高头骆马。穿过戏楼通道有八角碑亭1座。碑亭两侧各有5间通间厢房,内有似三班六役塑像。厢房两侧是东西廊房,内供幽冥界十殿阎君像,4壁是阴司受刑和轮回超渡彩绘。再北是正殿,建在高1米砖石砌筑的凸形基座上,分前廊、殿堂两部。前廊面阔3间12米,进深2间9米,正中悬挂一“不由人算”匾额。匾下镶一木制大算盘,右楹柱上写有“你真算计特殊,进一位,退一位,讵料满盘都是错”,左楹柱上写“我却迷信不得,有几件,记几件,未来借账总无差”对联。殿堂为单檐5脊顶,灰筒瓦掩盖,面阔5间18米,进深3间10米,高9米多;前檐辟门4米,后辟门1.6米;以梁、柱、檀、椽、斗、拱、昂、仿构成框架,由8根金柱,22根辅柱承托;外檐斗拱均出2挑;墙为青砖白灰砌筑;红门红柱,雕梁画栋。殿正中置神龛,挂黄綾幢帐。龛内端坐泥塑贴金城隍像,高2米多;龛外右有持生死簿判官,左有拿锁链索命鬼;正殿两翼各有耳庙1座,左供土地、右供财神。山门两侧有东西跨院各一,西跨院有坐北面南大殿三间,为三皇殿,供伏羲、神农、黄帝。东跨院为四合院,为守庙道士寝舍。正殿后左右各有配殿三间,正面是后阁,面阔五间15米,宽高各7米,前廊后厦,中间供泥塑贴金城隍像。东套间有木雕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坐像,中间置机关,一踏即可立起,可谓一绝。  
1928年德县县政府拆掉神像,将城煌庙辟为中山市场、招商设肆东廊房、西跨院三皇殿改为说书场,大殿东建起容800座位的国民大戏院,变成了州城的商业、文娱场所。1946年德州解放后,市政府曾将教育馆、青年俱乐部、德州市文教局先后设于此地。往常此处仍然是德城的商业中心。  
(九)德州奇石文化博物馆  
德州奇石文化博物馆座落于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创业路22号华元公司院内。该馆始建于2013年11月,是由德州市文广新局批文,德州市民政局注销注册的非企业文化单位。也是黄河以北范围最大的以展现各类奇特灵璧石为主的大型奇石文化博物馆。  
该馆由企业家、我国著名奇石珍藏家扈建国先生兴办。他酷爱大自然,酷爱奇石文化,特别对灵璧石情有独钟,十多年来,他以本人的企业华元集团为经济依托,为了珍藏到有共同艺术外型的奇石,脚印踏遍大半个中国,截止2014年底,共搜索到以灵璧石体材为主的大中小奇石千余块,其中80吨位左右的大型奇石十余块,另外还有一批奇特外型和艺术感染力的各类砚石、欣赏石百余块,美不胜收,蔚为壮观。  
地址:德州市创业路22号  
(十)万亩桃园景色区  
黄河涯镇万亩桃园景区目前已构成春季赏花、四季采摘的旅游新格局,吸收了各县市区的游客前来玩耍,赏花、鲜果、美食成为主打项目,桃花、郁金香赏花节更成为州城旅游的新名片,而连续举行的南部生态区赏花节、采摘节使旅游内容愈加丰厚。  
依据统计,万亩桃园全年接待游客已超越百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万亩桃园景区获批国度AA景区,将推进德州旅游经济的开展,提升城市吸收力和佳誉度。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