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福山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10-02 09:5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福山区地理位置概述  
福山区是隶属山东烟台市的一个市辖区,座落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5′-121°22′,北纬37°14′-37°29′。北临黄海和烟台经济开发区,东、南、西与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栖霞市、蓬莱区接壤。总面积483平方千米。福山区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显然。福山区辖3个街道、5个镇,1个高新技术产业区、1个经济开发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福山区常住人口452553人。  
二、福山区文化事业  
2019年,福山区拥有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物爱护治理机构1个。全区有线电视用户53211户。当中,城区有线电视用户34852户,乡村有线电视用户18359户。  
三、福山区特色文化  
大樱桃之乡  
福山大樱桃栽培始于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130历史。福山大樱桃在北方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之美誉。  
福山大樱桃现有面积10万亩,占全国栽植面积的20%;产量2200万公斤,占全国的15%。  
主要品种有:红灯、先锋、雷尼、拉宾斯、美早、萨米脱、斯塔拉等。大棚樱桃最早于四月上旬上市,露地大樱桃于五月中旬上市,产品销往东南亚、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中城市。  
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福山区选送的大樱桃获得了3金4银1铜;1996年中国农业特产命名委员会授予福山区“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1997年和1999年福山大樱桃持续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2000年福山“福洋”大樱桃被国家绿色食品委员会确定为“绿色食品”,并颁发了绿色证书。  
福山大樱桃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声誉愈来愈高,市场十分广阔。  
鲁菜之乡  
福山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历史记载。福山菜与济南历下菜、济宁孔府菜成为鲁菜的“三大支柱”,早已被烹饪界所公认。2001年八月,中国烹饪协会派出专家组赴福山区进行了特意考察和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福山厨师遍及海内外,享誉烹饪界,福山菜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对中国鲁菜具有了支柱效果。经中国烹饪协会研究决定,批准冠名“山东烟台福山—鲁菜之乡”,福山区政府拥有冠名的使用权和治理权。  
书法之乡  
2009年十二月五日,烟台市福山区“中国书法之乡”命名授牌仪式暨庆祝活动在福山区政府礼堂盛大举办。  
福山书法艺术文化积淀厚重,源远流长,且人才荟萃,涌现出王重年、权希军、邹振亚、胡铁生、王廷风、邹德忠、史世奇等一大批书法家。福山区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书法文化事业接连不断发展,书法艺术水平日益提高。  
福山成为“中国书法之乡”,是烟台市第一家、且是烟台市唯一的一家,是该区继“鲁菜之乡”、“中国大樱桃之乡”之后的又一“国”字号文化名片。  
四、磁山民间故事传说  
磁山座落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面与蓬莱交界,南面与福山交界。这里一直流传着相当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磁山民间故事·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源于明万历年间的《福山县志》,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经过磁山附近周围老百姓一代代的口传心授,构成了其独有的特点,在以磁山为中心的烟台开发区、福山区、蓬莱市等地广泛流传。  
“磁山民间故事·传说”以磁山庙、仙姑湖、通海洞等实物为依托,以磁山茶、磁山通海洞、磁山仙姑、磁山半仙这四个传说故事为主体,承载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相传王母娘娘巡游时发觉磁山风景秀美,就将天庭玉茶树移栽在磁山,但磁山的百姓谁也没有发觉。随后一南方茶商发觉了此茶,如获至宝,他为了采茶在磁山庙借住了一年,临走时给庙里的和尚送了一盒茶以表心意,却被和尚认为小气而将茶随便放在了角落。几年后该茶商再次来到磁山,聊天之余发觉和尚并没有喝磁山茶,便当着和尚的面将一捏茶与一枚铜钱放入茶壶中加入热水,过了一会揭开壶盖,铜钱已经化得无影无踪,满屋布满着茶香。茶商笑道:“磁山茶本是仙品,只是你们不认识罢了。”这便是磁山茶的传说。日前在磁山仍有茶树,品质优异。  
磁山通海洞的传说来源于磁山上一个幽深曲折的山洞——通海洞,古时相传通海洞直通北海龙宫。在磁山上住着生活困苦、相依为命的一对老夫妻。老公公卧病在床,老婆婆由于家里无米生炊,便冒险从通海洞去龙宫捉鱼给老公公,结果被虾兵蟹将发觉,变成了石人。老公公站在山坡,苦苦等候老婆婆,日久天长,就变成了石老公。由此,就有了磁山通海洞的传说。  
关于磁山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比如,“磁山仙姑”是以八仙中的何仙姑为主角,讲述其为磁山百姓排忧解难,造福民众的故事;“磁山半仙”则讲述了一个一心想成仙的老和尚,在采到可成仙的并蒂茄子后却阴差阳错成为了半仙,他的徒弟小和尚竟然飞天成仙的故事。  
一则则传奇生动的磁山民间故事寄寓多重特征,成为烟台开发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从不同侧面记录了相当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生动展示了当地民间的风俗习惯,对于研究当地民俗起到重要的价值。  
五、南塗山六合棍  
中国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讲述了少林棍术的神勇无敌,而在烟台福山区的南塗山村,明崇祯年间诞生的南塗山六合棍法,也是威名远扬,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上马是枪,下马是棍,没有招架之防守1,讲究以攻为守,对方来袭,我亦同时出击,靠棍在出击中的旋转滚动化敌攻势,同时出棍击敌,有“天下第一棍”的美誉。  
南塗山北距福山城4公里。先有葛、宁、周三姓在此居住。明崇祯年间,于姓由河南省固始县迁此,因在土山南,故名南土山,后演变为南塗山。相传,福山南塗山六合棍于明末崇祯年间,由河北沧州人氏于秋传入。初始作为家学,仅限于南塗山村于氏家族。至清乾隆年间,该村传人于檍(于应龙)重修棍谱,打破门规,对外授徒,使其一度流传于福山、芝罘、海阳等附近周围县区,社会影响慢慢扩大。后流传于四海八方,并远及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当年,每逢太平顶山会,南塗山都要选派36名棍术高手维持秩序,足见其威勇八面,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俱佳。  
福山南塗山六合棍术初有棍谱,徒有名目,注释未详,传承0现颠倒错乱,擅自涂改的现象。至清道光年间,于应龙重整修订,作《序》与《论》,使之完整统一。《枪棍拳谱·六合棍谱》首句即云:“福山南塗山村于氏祖传棍法”。而《枪棍拳谱·六合棍谱》仅为福山南塗山《六合棍谱》中之一部分,其渊源关系不难分辨。  
南塗山六合棍因有“六合(六大套路)”而得名,其以齐眉棍为器械,用白蜡杆制成,粗有盈把,棍竖直与人眉高度齐。六合棍术总分六合,第一合13动,第二合20动,第三合22动,第四合15动,第五合21动,第六合35动,总计126个动作,均有明确的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六合棍操练起来,丝丝入扣,圆活完整,自成体系。它博采诸家枪法之长,挑、刺、劈、撩、扫,交替变化,使敌防不胜防。其分阴阳,合八卦,虚实分明,进退有法,快慢有理。棍内藏枪,机智灵便,变化无穷,配合身法、步法,勇猛刚健,体用兼备。  
南塗山六合棍术要求习练者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握法灵便,梢把兼用,上下相随,达到身械合一的境地。它自创始以来,历经社会动荡,传留至今,实属珍贵。现在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政策的激励下,当地相关部门正采取踊跃有效的措施,深入进行挖掘整理和爱护传承,取得了可喜成果。  
六、福山烧小鸡制作技艺  
福山烧小鸡又称福山烧鸡,过去齐鲁餐饮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西有德州扒鸡,东有福山烧鸡”,可见其名气不凡。福山烧小鸡是胶东风味鲁菜的重要菜品之一,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其主料选用本地当年生养的4-5个月的小公鸡,经精细初加工后,再炸、蒸而成。因其体较小,又为当年雏鸡,又名烧小鸡。  
相传,福山烧小鸡是明朝隆庆年间福山籍宫廷御厨研制,深得内宫皇室的青睐。清末一位福山御厨将烧鸡的工艺和配方传给了自我的亲戚福山史家庄人史泗滨,史泗滨在北京东华门外开办盒子铺“金华馆”,他烧制的福山烧小鸡以肉嫩骨酥、香味纯正、鲜美不腻而著称,誉满京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史泗滨从京返回故里,在福山城西门外开办“廉价 坊”,将北京“金华馆”制作烧鸡、烧肉的技艺带回了家乡,从此广泛传播开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福山厨师周元芳在青岛开办“顺和楼”,继承了传统烧小鸡的工艺与配方。福山烧小鸡因其滋味鲜美,色泽光润,并能长期保持优质本色,深得各界人士的欣赏,先后传入北京、天津、上海及大连等城市。  
福山烧小鸡的制作比较复杂,首先将完整的白条鸡用姜片、葱段、精盐、碎八角腌3小时后,搌干水分;再将鸡翅由鸡嘴内穿过伸出,并向后别住成型,两只鸡腿交叉塞入鸡腹内;然后在鸡身上均匀地抹一层饴糖,用八成热油炸至呈枣红色时捞出,放锅内加清水、调料包、精盐、酱油等,用旺火烧沸,撇净沸沫,再改用微火焖煮至鸡熟烂即可。  
现在福山的烧鸡店沿承老工艺,烧制的小鸡风味纯正,成为久盛不衰的传统名吃。每年福山烧小鸡都大批量制作,成为家家餐桌上的美食。  
七、福山雷鼓  
福山雷鼓流传于山东烟台福山区宋家疃一带,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以威武雄壮、热烈奔放的表演形式,展示出胶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  
福山区有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赶“太平顶山会”的民俗,求“圣母”爱护和赐福。“雷鼓”是为“圣母”保驾护威、击鼓开路的鼓。它气势非凡,以其独特的风格长久地流传着。据老艺人口述,清朝道光年间,农历四月十八赶山会之日,18路村民的“耍会”队伍聚集在“太平顶”(现南涂山村)山会进行表演。  
“耍会”是赶山会期间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祈求“圣母”消病除灾,保佑平安和子孙兴盛。相传,有一年宋家疃村的“耍会”队伍抬着“圣母架”(就是圣母的塑像),前往太平顶赶山会,恰逢天降“甘露”,便停下来避雨。雨停后,“耍会”队伍准备继续赶路,却无论怎么样也抬不走“圣母架”,老人们说:“这是圣母看好了此地的风水,要在这里安家。”于是,宋家疃的村民就在“圣母”避雨处修建了一座庙宇。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附近18个村的“耍会”队伍,都要先到此庙祭拜“圣母”求保平安,然后再去赶山会。于是在宋家疃产生了为“圣母”开路的“雷鼓”,即太平顶山会的开路鼓,同时此鼓也就流传到了18个村。  
山会的“耍会”队伍聚集在共同,浩浩荡荡,雷鼓在前面开路,其后是笙、笛、管、弦、大杆等鸣乐齐奏,引导着“圣母架”走在中间,后来便是高跷、地蹦、八大景、旱船、秧歌等组成的队伍。节目丰富多彩,有“骑驴上寿”、“姜太公钓鱼”、“扑蝴蝶”、“十二属相”,还有“锯大缸”等相当多秧歌剧。在山会上表演结束后,各村的“耍会”队伍再走村串乡,沿途进行表演,相互拜访,交流技艺。节目风趣幽默,热闹非凡。  
雷鼓的道起到鼓、槌、穗,每样道具都有一个含义、一种象征。鼓的直径为1.2米,鼓面画有八卦图,图的四周是由云朵组成的花边。鼓槌是一根长约45厘米的木制槌,上面雕刻着精巧的“二龙戏珠”图。红色丝线织成的鼓穗,长约1米。手握龙槌,挥舞红色鼓穗,只见,甩时一道道闪电,舞起来一团团云朵。击落在八卦鼓面上,发出震撼心魄的鼓声,恰似天边传来的沉重的滚雷声,雷鼓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它的另一层含意是天地合一。  
雷鼓没有乐队伴奏,只是接连不断地变换着击打鼓面和鼓边。全队的动作起止、节奏、顺序,由鼓头统一指挥,击鼓的节奏与动作可无限反复。雷鼓表演人数不限,通常在8至12人以上。表演者排成两路纵队,大鼓斜挎在腹部,右手执鼓槌,左手扶鼓边,边行进边舞鼓。鼓槌挥舞,时而打鼓面,时而击鼓边。鼓声沉脆相间,对照强烈,节奏和缓。雷鼓的动作粗犷威武,神、气并举。在“耍会”队伍中,雷鼓气势宏大,鼓声似雷,闻者皆有肃穆之感。雷鼓的动作有它自我的特点,两纵队并列前进,无其他队形变化和穿插;表演时只能行进,不可以后退;动作简练,步伐稳健,身体挺拔;弓步、马步、丁字步是其基本步法;立如塔松,弓如卧虎,稳如泰山,气势宏大。雷鼓动作的最大特点是在鼓穗的运用上,1米长穗上甩立圆,下旋平圆,宛如剑穗的舞法,长穗上舞下旋,威武潇洒,粗犷豪放。  
雷鼓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接连不断地创新,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形式,构成了起到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是生活现实与合理想象相结合的产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胶东人豪放的性格和向上的精神。雷鼓艺人擅长捕捉最起到朴实气息的方法,加以变化和夸张,从机械地击鼓,发展成击鼓与舞蹈动作的优美结合,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气势磅礴的感觉和美的享受,用夸张的方法明显动作,以达到技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雷鼓的又一独特之处。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雷鼓一直流传至今,也曾一度辉煌过,1959年参加了烟台地区国庆10周年的庆祝活动,技艺上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动作上增加了“亮相”,使动作有了动静结合之美。也曾一度沉寂过,因为10年浩劫和其他种种因素,雷鼓曾销声匿迹。而今,雷鼓震天的响声又伴跟随改革开放的浪潮回到了胶东大地,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为不使雷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失传,政府和文化部门赋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宋家疃一带的鼓手已发展到40多人,每逢年节或重大庆典活动,都有雷鼓参加表演。雷鼓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正在焕发着艺术青春。跟随技艺的接连不断创新和提高,必将会发扬光大,为中国的民间舞蹈艺术之林再添一棵不败的长青树。  
八、渔灯节  
渔灯节,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渔民自我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主要流传于坐落在45公里海岸线上的山后初家、芦洋、八角等十几个渔村。作为一种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十四,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渔民都要拜祭龙王、海神娘娘、祭船和送渔灯,祈求海上的神灵保佑新的一年人船平安,出海渔船满仓,日进斗金……。  
灯,有三层意思。一是取鱼虾丰登之意;二是照亮引路佑护人船平安归来之意;三是使神灵认人识船,保佑人船平安。  
“渔灯节”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蓬莱史志《登州府志》(卷二)记载,建村较早的芦洋村(原名芦洋寨)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距今611年。据山后顾家村81岁的顾广信讲,山后顾家村建村已有551年的历史,听他爷爷讲,有村就有渔灯节,渔灯节是从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由此推算“渔灯节”应起源于明朝,距今已500多年历史。为什么开发区现在有的村是正月十三,而有的村是正月十四过“渔灯节”呢?据芦洋村69岁的老渔民丁义江老人讲:山后初家村村东海湾,是天然渔港,附近周围渔村的渔船多在此停泊避风,为了祈求人船平安,鱼虾满舱,由附近周围渔民一起募集资金修建了这一带最早的龙王庙,跟随海洋捕捞业和海上航运业的发展,从事海上渔业捕捞和海上航运的人更多,渔灯节期间,为解决船主间争抢拜祭先后的纠纷,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1938年前后,山后顾家村、山后初家等村的渔灯节时间改为正月十三,其他村渔灯节时间继续延袭旧时正月十四。开发区沿海渔民祭拜的海神对象是“海龙王”和“天后”。  
“渔灯节”的祭祀顺序和基本内容。首先,是船主先将自制的渔灯和船模,送到海神娘娘庙供奉,祈求海神娘娘用渔灯指引渔船平安归来,祈求海神娘娘认船识人佑护人船平安;给龙王敬献供品,祈求鱼虾满舱,平安发财。其次,船主在船头上摆放供品,在桅杆上悬挂鞭炮,在船头、船舱、船尾摆放渔灯并点燃,准备就绪后,由船长点香烧纸,率领众人叩拜共同祭船。然后,由船主口念着吉语,向海里洒酒,投放水饺、供菜开始祭船,祈求“赶渔郎”(又名海夜叉、海夜神)为自我多赶渔,使网满包,渔满舱。最终,到海边放渔灯。遇风不顺时,将渔灯置于海边避风处;遇风顺时,将渔灯放置于用高粱秸(富足人家用木质)自制尺余长的船模上,顺风飘入海中。通过放灯的方法,将渔灯和船送给海神娘娘,祈求海神娘娘用灯指引渔船平安返航,用船搭救遭遇海难之人。  
在“渔灯节”期间,渔民的文娱活动主要分两种形式。一是庙前搭台唱戏,多以京剧空城计等老曲目为主。二是港口码头多以锣鼓、秧歌、舞龙等自娱活动为主。  
渔灯节的创始人们将渔灯节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变成渔民自我专属的节日,能够说渔灯节改变了渔家文化对农耕文化的依附地位。他是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但是渔民的一种祭祀祈福活动形式,并且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亮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不可以涵盖的。改革开放以来,渔民们大力弘扬渔家文化,渔灯节接连不断繁荣发展,已成为渔民宣传推介渔家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并接连不断给予新的内涵,丰富活动形式。爱护渔灯节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还能加强文化交流,更能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增加当地市民的经济收入。  
九、鲁菜烹饪技艺  
中国烹饪,因为原用料生产、烹调方法、风味特点的差别,历史上构成“四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和淮扬菜(苏菜)。黄河流域产生了北方的代表菜“鲁菜”;长江流域产生了长江上游的“川菜”和下游的“淮扬菜”;珠江流域产生了南方的代表菜“粤菜”。四大菜系中,构成最早和影响最大的当属“鲁菜”。鲁菜是山东菜的简称,是胶东福山菜与济南历下菜、曲阜孔府菜的合璧,其重要支柱是以烹饪海鲜为代表的福山风味菜肴。  
在今邱家庄遗址所遗留下来的锅灶及食用陶器证实,远古“福山人”已经进入烹饪构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兴渔盐,有了盐,以鲜咸适口的福山帮鲁菜基本口味也初步构成。民众将捕捞的海鲜、饲养的禽畜,猎取的禽兽,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在加工烹制过程中用盐调味,使烹调的食物发生质的变化。元朝福山烹饪进入宫廷,成为御膳支柱。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烟台开埠前后鲁菜空前发展,福山烹饪成为鲁菜的杰出代表和重要支柱。福山烹饪技术进步,技法全面,精于熘、爆、炸、扒、蒸、烧、炒、煸等,极讲刀工、火候,以清淡、味香和鲜著称。境内烹饪业繁荣,民众多于烹调,以菜肴、小吃、点心组成的美食精粹全面。  
据史料载,明朝福山已有100各种烹饪技法,大多被民众使用,“食不厌精”普及。制做小吃讲究特色,主食追求味好适口。境内烹饪业开始萌芽,县城和八角湾港口等地,出现了加工出售熟食店铺,专卖烧肉、包子、火烧等,逐一又出现了烹调菜肴和经营主食炒菜、面系等菜馆。  
迁徙、做官、经商等产生的人口流动,使福山饮食的基本口味和烹调技法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特别黄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北三省。元朝末年,胶东屡经战乱,人口锐减,明初至清代中期,多次从山西、云南、四川、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移民福山。期间,因为灾荒,原住民和移民又闯关东和逃难于内地。金、元、明、清四代,福山县有203任县官,均为外省、外地人士,福山人在外地为八品以上1约千人。这些1的家眷、随从亦为数很多,饭菜做法口味随之广泛传播。  
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学用汉食,时任福山县县尹的哈阿马得知这一消息后,在福山精选了6个厨子送到燕京,做了“葱烧海参”、“芙蓉鸡片”和“油爆肚仁”等菜肴让忽必烈品尝,忽必烈对福山厨子做得菜肴口味非常中意,当即下圣旨“朕膳非福山厨子不必矣!”就这样福山厨师执掌了御厨。  
1852年(清咸丰二年)福山县城的吉升馆开业,时为境内最大的饭馆。主要经营菜肴、面食、包办酒食,以烹调海鲜和“福山大面”而举世闻名。一些独特的菜馆也应运而生。到20世纪30年代,境内烹饪业店铺达几十家。  
福山风味的鲁菜,在北京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清朝末年,北京著名的八大楼饭店中的“东兴楼”、“致美楼”、“泰丰楼”、“永丰楼”、“萃华楼”、“宴福楼”及“同和居”等皆为福山人开办,福山厨师掌灶。福山人经营的“福寿堂”、“会贤堂”饭庄都供奉过御膳,“金华馆”定期向朝廷进献烧鸡、烤鸭等福山风味美食。1930年,“丰泽园饭店”开业。福山厨师在其他大中城市经营的福山风味名店有上海的“丰泽楼”,天津的“登瀛楼”,大连青岛的“群英楼”、“顺兴楼”,台湾的“鹿鸣堂”等。  
全面振兴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约50年,非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山烹饪实现了全面振兴。1948年,福山第二次解放后,在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1炮火摧残,经济衰败,社会事业落后,民生凋零的条件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民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0”1,福山经济遭到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烹饪业也受到挫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烹饪业发展很快。  
十、福山大面制作技艺  
福山大面是烟台三大风味面吃了一,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  
福山大面历史久远,但到底源于什么时候尚待进一步考证。据说福山大面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来盛的。明代程敏政在《面食行》诗中写道:“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福山县志》记载,位于福山城东门里的“吉升馆”,就是因经营福山大面而出的名。福山大面因其独到特色先后传入北京、天津、上海及大连等城市。  
福山大面是大众化的经济小吃,多种酒宴都以“福山大面”为主食,象征着长长远远,白头到老,吉祥平安。传统的福山大面所用原料系本地“大弓弦麦”,用石磨磨成面粉。大面的制作包括和面、溜条、出条、下锅、开卤等流程,当中溜条包括“丢荡”和“摔打”两种制法。“丢荡”法是将和好的面团运用两臂和腕力,使面团抻长后,再扭、叠、抻,然后出条;“摔打”法是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反复地摔打,再叠、抻,然后出条。面条成型后可分为带子条、灯草皮、柳叶条、扁条、韭菜扁、绿豆条、匀条、细匀条、一锅丝、大条、空心条、三角条等二十各种条形。按卤汁可分为温卤面、打卤面、鱼卤面、肉沫炸酱面、土豆面、三鲜、麻汁、清汤、炝汤、半汤、烩勺、炒面等二十多个种类。面品柔滑劲道、鲜香爽口,种类繁多、经济实惠。  
福山大面厨师们在烹调过程中,还历来重视主料、配料、调料的合理使用,既保证了面品的丰盛,又具有平衡膳食、调适胃口的效果,显示出福山大面制作、烹饪的科学性。福山大面作为鲁菜面食中的支柱,对鲁菜的发展起着重要效果。  
十一、福山区寒衣节习俗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在古代,秋季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各种形式。  
吕伟达说,十月初一,也是冬季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严寒。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所以,祭祀时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民间有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而在福山,过去寒衣节也是一个严肃而盛大的日子,多种民间习俗有许多。  
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供祖宗,所以这一规定家家户户包水饺,办酒席表明不忘祖先,敬畏祖先,弘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旧时这天,人们就高举城隍神像在仪仗队的引导下,绕城一星期,名曰城隍出巡,以保人们平安度过寒冬。  
十二、福山区饮食习俗  
1、福山拉面:福山拉面又称福山大面,山东地区传统面食,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四大面之一。福山拉面分实心面、空心面、龙须面三种。福山拉面因为工艺性强、口感好、品种多,不但在国内负有盛名,在海外也享有盛誉。  
2、福山烧鸡:山东烟台福山县传统菜,其主料选用地产当年雏鸡,经初加工后,再炸、蒸而成,因其体型较小,又名烧小鸡,相传在明代福山民间已广为流传。福山烧鸡肉嫩、味鲜,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  
3、烟台焖子:烟台传统名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上等地瓜粉团制成焖子,凉透后切成小方丁,下锅两面煎至发黄,铲入盘内,浇上麻酱、蒜泥等佐料,热脆、香辣,风味独特。  
4、青龙山羊肉汤:青龙山羊肉汤是福山区的地方美食,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辣椒油、花椒面、盐、等,汤汁发白,肥而不腻,无膻味,深受当地人民的爱好。  
5、韭黄炒海肠子:海肠是一种生于浅海附有丰富蛋白质的软体动物,形似肠,为福山沿海所独有,经名厨精心创制,成为闻名的佐酒佳肴,备受各地食客欣赏。  
十三、福山区著名景点  
(一)烟台金沙滩海滨公园  
烟台金沙滩海滨公园烟台金沙滩海滨公园为国家AAAA级景区,其万米金沙滩沙砾幼细,色泽金黄,坡度平缓,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海滩”。  
金沙滩海滨公园座落于开发区北部海滨,沿海滨拓展。这里大海碧波万顷,沙滩金黄细柔,林带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洁净,山、水、林、滩相映成趣,是集游泳、赏景、娱乐、休憩、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金沙滩海滨公园的万米黄金沙滩,素有“中国北方第一海滩”的美誉。海滩滩平岸阔、浪柔沙细、轻波吻岸、风光秀媚;日前有天街广场、音乐广场、休闲广场、浪漫广场、嬉水乐园、科普广场等景点,海滨路南一带槐林映衬着座座欧式建筑,既有自然气息,又富欧陆风情,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地址:烟台开发区海滨路40号  
(二)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之窗  
景区称号:工农渔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  
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之窗座落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烟台至蓬莱的黄金旅游线上。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之窗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成为烟台市又一旅游景点;同时它又是张裕高档葡萄酒的酿造基地;并且还是引进、选育国内外优良葡萄新品种,进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的的重要地方。  
酒庄建筑为欧式园林风格。葡萄园种植的葡萄都是世界知名品种,主要有蛇龙珠、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贵人香等优良无毒葡萄新品种。烟台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之窗地下大酒窖总面积2700平方米,深4.5米。是日前中国最现代化的酒窖。酒窖总体分为三个区域:瓶式发酵老起泡酒贮藏和葡萄酒(酒庄干红、干白)、特种酒(特级甜葡萄酒、高级水酒)贮区。酒窖中现有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口的橡木桶1400余个,有从意大利进口的添酒机、洗桶机,其设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酒窖常年温度12-16摄氏度,湿度75-85%,保证了所贮藏的多种酒充分酝酿和缓慢成熟。酒窖的治理所有 采纳法国酒庄的治理模式,从葡萄的选择、调配,到木桶的清洗、消毒,再到葡萄酒入桶、添酒,均按照法国的传统工艺精心、细致地进行,保证邮寄贮酒质量真正达到庄园级葡萄酒的标准。  
特色景观:欧式酒窖、千亩葡萄园  
具体地址:烟台开发区古现办事处(北京北路56号)  
(三)烟台农博园  
中国烟台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简称“中国烟台农博园”)是山东烟台农科院兴办的一处以“农业科技旅游”为主线的国家AAA级农业观光旅游景区,2002年五月一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农博园集农业科技推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于一体,寓科于游,寓教于游,寓乐于游。  
整个园区内容可概括为珍奇果蔬、花卉世界、农科大观、生态旅游。农博园是“全国乡村科普示范基地”、“烟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烟台市旅游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烟台农博园占地面积120公顷。整个园区规划和建设的景点有:珍奇瓜果园、沙漠绿洲园、立体无土栽培蔬菜园、高档花卉园、世界国花园、热带水果园、北方水果园、药用食用植物园、观光果园、青少年娱乐园、科普知识教育馆、生物组培展示中心等,同时还建有一次可以接待400人用餐的餐饮中心、烧烤园、急救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住宿迎接招待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景区之间,以幽径、花廊、绿篱生态趣景相连接,构成了以农业科技、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是“全国乡村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烟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四)福山国露(峆山卢)寺  
国露(峆山卢)寺座落于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的合卢山麓,其自然风光“峆山卢烟云”被誉为“烟台八景之一”。史载此山“望之如见君子,草木畅茂,巅有灵泉,常有云冠其巅”;宝刹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颇具规模,是胶东史载法脉延承最久的古刹。寺内碑文记载:“法堂之内装塑慈氏菩萨,一堂光鲜艳赫,胜妙殊祥,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相继有数十位祖师大德在此驻锡修行,-利生,“香火归敬,不绝终夕”;近代年久失修,唯殿墙残存;寺外耸立的千年银杏一株,至今枝繁叶茂,默默见证了胶东第一古刹的沧桑历史。  
地址:福山区张格庄镇烟凤线通慧路1号(门楼水库东南岸1公里)  
(五)峆盧寺  
国露(峆卢)寺座落于烟台市福山区南部漂亮的合卢山脚下,北临烟台市的主要水源地门楼水库,依山傍水,正所谓“九峰拥翠慧海圣境开莲花,三界同归福山圣地生菩提”。史料记载,它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国露(峆山卢)寺曾是胶东地区香火延续和法脉传承最久的古寺,被称为“胶东第一古刹”。重建后的国露(峆山卢)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堂宏伟壮观,有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四大菩萨殿等建筑,计百余间。景区秉承丛林寺院的古朴与严谨,兼容现代人文和理念,通过宣扬正信的佛教,运用佛陀的慈善与智慧,净化心灵,关爱生命,为忙碌奔波的现代人提供一个精神安养、心灵回归的文化旅游心灵环保中心。景区现有圆仁和尚求法桥、东方佛国圣莲广场、万福墙、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四大菩萨殿、千年银杏古树等景点,每年吸引着数十万计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特色景观:(一)塔顶。寺庙背靠的峆山卢山主峰海拔630.4米,山势挺拔宏伟,岗峦多姿,林木葱郁,是福山第一高山,远看主峰高耸,其形似宝塔,故名曰塔顶。此景观在晴朗天气下一年四季均可观赏到。(二)峆山卢烟云。峆山卢塔顶巍峨峻拔,气势宏伟,冈峦多姿,林木葱郁,因处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所致,五冬六夏,四季雾漫,风吹不散,淡如轻烟缕缕,袅袅浮动,山在虚无缥缈中;浓如波涛翻卷,山在茫茫雾海中,宛若偏舟,漂浮海上,时隐时显。五步以外,一派模糊,人在当中顿生腾云驾雾、横空出世之感,山下观之则觉飘飘渺渺,空灵幽远,不由令人浮想联翩,有身置仙境之感,构成有名的“合卢烟云”,被誉为老福山(即今之烟台)八景之一。此景观平常在夏天阴沉沉的天气可观赏到。  
(六)烟台西夫拉姆酒堡  
西夫拉姆酒堡是法国西夫拉姆集团下属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地址在烟台北京中路160号,在烟台到蓬莱的黄金旅游带上,酒堡从设计到施工完成用时4年,耗资1.5亿元人民币,是由法国建筑设计师参考法国西夫拉姆集团多个酒堡设计而成。古希腊神话人物雕塑、喷泉、众多的藏酒厅、品酒室都被西夫拉姆酒堡尽收囊中。在此,人们能够欣赏到纯正的法兰西葡萄酒文化,能品尝到真正的橡木桶窖藏的葡萄酒,这也正是西夫拉姆酒堡在烟台的众多酒堡、酒庄中的最独特、最纯正、最吸引人之处。  
特色景观:品橡木桶窖藏流年美酒  
自驾游:沈海高速公路——向正西方向出发,靠左从龙口/蓬莱出口离开靠右进入G206——靠左直行进入北京南路——朝蓬莱/中粮君顶酒店/中粮君顶高尔夫方向——直行进入北京中路——调头到达西夫拉姆酒堡。荣乌高速入口向正南方向出发——朝烟台/威海/G18方向,靠左——从开发区/S302出口离开靠右进入古现立交——靠右行驶200米——直行进入上海大街——左转进入天津南路——右转进入贵阳大街——左转进入无锡路——右转进入合肥大街——右转进入北京中路——到达西夫拉姆酒堡。停车场:门口20个停车位,院内30个停车位,路边20个停车位,公共交通:无  
具体地址:烟台市开发区北京中路160号  
(七)王懿荣纪念馆  
王懿荣纪念馆座落于福山区城里街中心古建筑群里,共有三进院落,55间房屋,占地799平方米。其前身为福山著名画家李程九的画室“听松斋”,是清末文人墨客-的地方。1927年,李程九将其捐给世界红十字会作为福山分会会址。1984年,被烟台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89年十月中国发觉甲骨文90周年之时,为纪念第一个发觉甲骨文的爱国学者王懿荣的功绩,山东省文物局、福山区人民政府利用该建筑群在家乡为王懿荣先生建立了“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字正孺,又字廉生,官至国子监祭酒,清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觉者和爱国志士,曾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纪念馆分7个展室,展示了王懿荣的遗物,包括手札、书信、著作、书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生动翔实。馆内还收藏了国家领导人、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学者、书画家的佳作珍品200余幅。该馆现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西弗拉姆酒堡  
西夫拉姆酒堡座落于烟台开发区,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年生产白兰地和葡萄酒3万吨。酒堡出产的葡萄酒所有从法国原汁进口。原汁均来自法国法定产区朗格多克(Languedoc)地区,由法国西夫拉姆酒业集团供应及提供品质保证。  
地址:烟台市开发区北京中路160号  
(九)丁家夼乡村旅游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丁家夼市民区座落于东厅街道驻地西北一公里处,此地南邻烟台市最大的淡水供应地——门楼水库,地下水资源丰富,向北8公里可直视渤海湾,可谓“有山有水,风景秀媚”,其山峦旅游开发更可与门楼水库双龙潭爱护性开发有机结合,求其“品山、望海、观龙潭”的漂亮仙境。  
结合丁家夼市民区实际,丁家夼旅游特色村定位为“乡村观光旅游+地质文化体验+农家乐休闲娱乐”。以农家乐为依托,以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产品为基础,以地质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特色,以体验农家特色菜为抓手,深入挖掘大米顶及其山系的历史、人文、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真实的生态旅游体验空间。  
市民区境内大米顶山,有大小峰二十余座,翠峰连绵、郁郁葱葱,主峰海拔235米,高而不陡,适当旅游开发。景区现有18公里环山路,把十几座山练成一片,驱车盘旋而上,可眼看绿树花海,耳听鸟叫虫鸣,站在山巅向北远眺,能够看到渤海的波涛,芝罘区、开发区、福山城区尽收眼底;西望,栖霞的艾山主峰清楚可见;向南俯瞰门楼水库,波光粼粼;环顾四周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能够卸下工作的疲乏,放松自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日前,环山路路面基本硬化,道路两旁种植紫花槐,山体除大樱桃以外遍山种植桃树、杏树、连翘、黑松、紫叶李、黄栌等植物,一到春季,漫山遍野红花绿叶,生机盎然,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你会为黄花岭那漫山遍野的黄花而惊叹,你能够登上小天山到当年王老道成仙飞升的地方沾一沾仙气,累了你能够在西炕山那绝无仅有的山顶广场停车小憩,假如幸运的话,你还会看到那迷人的绕山段云,宛如身临仙境。  
抗战时期,丁家夼曾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县、区武工队曾在此驻扎,领导抗日斗争。现在,村南的“围子山”上,还留有日寇的炮楼遗址、战备洞以及1953年按照苏联图纸修建的全钢筋混凝土防空洞。而相关那个年代的抗日故事更是源远流长、家喻户晓。  
这里地下铜矿资源丰富,明朝初年,洪武年间就曾被朝廷发掘开采,据说,冶炼出来的铜被风一吹就发光,而且越吹越亮,所以叫“风磨铜”,和黄金一样贵重,北京故宫金銮殿的旗杆顶子就是用它铸造的。  
每年六月左右,游客可到丁家夼樱桃园进行采摘,走进乡间地头、大山深处去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风光,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大樱桃采摘只是丁家夼“农家乐旅游”的第一步,后续还将完成“百果园”、“百瓜园”及其他配套设施,并开展吃农家饭,品尝无公害蔬果的“农家小饭桌”活动。让您在游览之余还可品尝到“鲁菜之乡”的地道农家菜。  
地址: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办事处丁家夼居委会  
(十)福山区回里镇善疃村  
1、交通便捷,区位得利  
善疃村,隶属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烟青一级路、胶济铁路、烟青威荣城际快线经过村南,二O四国道经过村东,背靠延绵不绝的峆山卢山山脉与佛教圣地峆山卢寺相连,东距烟台市区30公里,距离烟台国际机场3公里,构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主要特征的城镇板块。善疃村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当中果园面积1500亩,林地面积800亩,有800户人家,人口约为1912人。  
2、统筹发展,跨越赶超  
古村善疃幸蒙天赐,拥有秀山美水的好风光,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保留了老胶东乡村淳朴的民风村貌。在尊重与爱护老百姓的老胶东生活民俗的基础上用心发展善文化,成立乐善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和新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秉承“跨越式赶超发展”的经营宗旨,是特意从事生态旅游、农产品种植、采摘体验,淡水鱼养殖垂钓为一体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构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非常好局面,将善疃打导致一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度假村。  
3、采摘善果,欢乐无限  
乐善樱桃园面积300亩,品种多样,红灯、大紫、美早、意大利早红、拉宾斯、斯特勒、黑珍珠等品种,科学的种植治理, 采纳高标准严要求把关。生长在山丘地带,此地貌是大樱桃的最佳生长地貌,定期特意派人进行垒土, 采纳物理杀虫,无污染山泉水浇灌,使之果质水分充盈,红兼晶亮,口味纯正,为樱桃之上品。获得”烟台市名牌果品”荣誉,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乐善苹果基地面积1500多亩,位于山区,空气清新,土质肥壮,水源充足,灌排设备完善,基地所在区域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半湿润性气候,是发展苹果、生产优质苹果的理想之地。更具特色的是采摘期延长至小雪季节,薄雪笼罩的苹果,口感更加甜而香,为苹果的代表品系,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4、感受生态,释放身心  
森林茂盛,绿树成荫。植树护林、赏花踏青,感受花儿的芬芳,用辛勤的双手为活增添一点绿。清澈的水荡涤红尘的污垢。闲暇之余,背靠青山,面对碧水,在波光粼粼间挥杆垂钓,于鱼跃飞腾时享受那份怡然自得。  
远离城市的污染,体验木屋的生态,返朴归真,益寿延年,跟随早上起来日出醒来,自然的生活空间让人身心舒畅,感到宁静和安逸。  
为摄影喜好者提供绝佳的拍摄点,并被烟台居民俗摄影协会甄选为摄影创作基地。也可在此拍摄甜蜜婚纱照、浪漫情侣照、温馨全家福。  
回归自然,通过以“生态、健康”为主题的户外极限探险游。激发人们参与运动,强身健体的热情。夜晚在山间搭建帐篷,共同探究大自然的神秘 。  
得天独厚的景观,独具匠心的建筑,结合了异域文化,让您恍若走进童话故事通常,让新人的爱情即刻变成永恒,亲朋好友在鸟语花香的风光中畅饮。  
5、物丰山秀,润泽水美  
俗称福山屋脊高耸入云的塔顶,名曰塔顶山。拥有“福山区第一高山”的美誉;奇石累累,宏伟壮观的狮子山;山棘丛生而不长倒钩的海棘子岭;耸入云端的棒槌石和神似形象的灵芝石、鳄鱼石、龟石等奇石异景。葱郁茂盛的林木资源。树种主要有赤松、桃树、板栗、樱桃、苹果、石榴及照松、马尾松、板栗林等大面积的经济林;用之不竭的中药材。诸如灵芝、何首、参类、金银花、枸杞、黄芩等中药材;野兔四周穿梭,野鸡(鸭)栖息山岗,狼虎鹰、獾等不但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极高;蓄水200万方的天然水库。除自然生鱼种外,放养2万尾优质鱼苗。  
6、乐善品牌,乐善文化  
乐善采摘园不但起到独特的自然风貌,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善”文化,公司以“人人乐善,乐善好施”为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推出“乐善”品牌,而善疃的“善”文化给予了这一品牌以灵魂和无限活力。“乐善”品牌以“优质果品回馈社会”为宗旨,我们不但致力于让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镌刻上“乐善”的烙印,更努力的将“乐善”这一企业文化推广至更广阔的领域。种善因,得福果,期望在全部人一起努力下,为民造福,福佑一方。善文化代表着一种祝福,愿全部人幸福安康。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