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为山东省省辖县级市、山东省财政直管县,由潍坊市代管,座落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介于东经118°44′至119°27′,北纬36°05′至36°38′之间,东距青岛110千米,西距济南200千米,北距潍坊25千米;国道206、省道下小路、央赣路等多条主要干线交汇于境内,潍日高速横贯市境南北。市境总面积1712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9个镇,870个行政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安丘市常住人口为840553人。
安丘市历史文化可溯至春秋莒国,莒之渠丘父封邑;汉高祖八年(前199年),以古渠丘地封将军张说为安丘侯;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以侯国名为县名正式置县。
二、安丘市古代姓氏
北海密县西南有安丘城,以邑为氏,汉时有此姓。
汉,安丘望之,长陵人,道家学者。
三、安丘市结婚习俗
安丘的婚嫁礼俗自周朝初期就已构成,且礼俗规范、程序繁多,传统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婚俗民风。
安丘婚礼程式繁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常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等六项礼仪程序,俗称“六礼”。新中国成立后,旧俗糟粕慢慢消亡,旅游结婚、节日婚礼等文明风尚慢慢构成,以吉祥、喜庆、盛大、热烈为主要特征的安丘婚礼一直在传承发扬。
安丘婚礼第一步就是“投启”,也叫“送柬”,是签订婚约的一种形式。这天由男方备好彩礼,如衣料、化妆品、首饰、鸡、鱼、肉、点心、饽饽等。女方回礼,通常是“棒棒”、鸡、鱼还有新婿的鞋、帽、腿带等。结婚迎娶的日期,多是根据女方出生的“
八字”查出来的,这就要到女方家去要她的生日时辰,并举办一种仪式,这就叫“要日子”。查出的日子要及时送出,通常写:结婚日期、铺床方向、上下轿方向、坐床方向、次日下床和三日开脸方向等六条。陪送嫁妆是乡村青年男女最讲究的,送嫁妆俗称“送缘房”,不管拾的挑的都用红绳捆着,并贴上红色封条,箱柜里放上钱币表明吉庆。送嫁妆最讲究缝制被褥,都找个三、六、九的好日子,请几个父母双全的人帮忙缝制。被褥的四角上缝上籽棉,并用红绳串上栗子、枣、花生果、铜钱,缝在被上,图早生子、早发财。
请客送礼是男女结婚时的重头戏。婚礼前亲戚、朋友或街坊邻居主动来相喜婚礼之前还要下帖邀请顾客,男方开始叫亲戚,姑、姨、姥姥、妗子等都叫,叫来的亲戚都带着喜钱,其余的亲戚朋友也来看喜,通常用大箢子,割上一刀肉,放上一捆粉条或斧菜,用红包袱蒙着,送往喜主家,这叫“送小饭”。通常是随到随宴请,本村的因当时无暇招
丰富多彩的安丘婚礼文化内涵丰富,蕴含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神话、人生礼俗等内容,带有鲜亮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安丘婚礼,从订婚到结婚,礼仪程序之繁琐,吉祥寓意之深刻,文化内涵之丰富,地方民俗特色之浓,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地区,起到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安丘市过年习俗
选择好日子出门。“待要走,三、六、九;待回家,二、五、八。”用大年五更的饺子水洒狗窝,这样庄稼就不招油(不生蜜虫子——蚜虫)。插水姑姑预测旱涝。正月十五的晚上,先由家庭主妇坐在屋门的门下槛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搓一根正缙子麻线、一根反缙子麻线,备用。将一个“个档儿”(一节秫秸)一分为二,在“个档儿”瓤里从大头开始,等距离地按当年月份摁上12或13颗豆粒子。再用那两根麻线缠起来。一根从大头缠起,一根从小头缠起,缠得不要太紧,放到水瓮里着。十六日一早,将其捞出来,看每个豆粒子的膨胀情况。第几个胀得大,几月的雨水多。反之,第几个膨胀得差,那个月的雨水就少。这自然不会准确。备吃。进入腊月,便每天推磨、碾碾,备下近两个月吃的。由于在正月里不动碾磨。备穿。过年穿得“新派新色”,穿着新衣,亲戚朋友面前也有光。家备用。年前,人们忙着制作和购置多种生活用具和过年用品。
五、安丘市丧葬习俗
一、治丧程序
旧时,因为人们的社会阶层有分别,家庭贫富不等,地区风情不同,在详细施行丧礼时,有繁简之分,时间、内容之别。通常包括倒头入殓、报丧、成服、看坟地开圹、指路送汤、写照碑、发盘缠、出殡等程序,以后跟随丧葬改革,又有相当多变化。
1、倒头入殓。民间旧俗极讲究寿终正寝,凡正常亡故的老人,不叫死了,而叫“老了”或“走了”。死者要在老宅子的正房里,或在大儿子家里(少亡的在偏房里)咽最终一口气,其子女要尽可能赶到跟前。咽气前,子女要给老人梳洗、穿寿衣(亦称送老衣裳),也有人过六十岁就早备好寿衣的,但多是在人亡故前夕暂时赶做的。衣料、样式和数量,安丘各地不尽相同,多以棉衣为主。男人通常穿青色或兰色长袍和浅口鞋、白袜;女人通常穿大襟红棉袄。鞋底贴一莲花,期望阴阳间相连(莲)。老人穿上寿衣在咽气,到阴间就仍然穿着。
咽气前未来得及梳洗、穿寿衣的,咽气后由儿女或其他亲人,给死者剃头、洗脸、洗脚,在穿上送老衣裳。遗体都是头朝西脚朝东,仰卧在炕上,有的是先抬在当门地下干草上,同时在脸上蒙一张白纸,心口窝压上一块生铁(传说是压上铁不起尸)。有的地方,家人还烙上“打狗饼子”用线穿起来,放在死者的袖口里(男左女右)。迷信说法是,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经过恶狗山时,用饼子打发恶狗。根据老人儿子多少,把三尺长四指宽的白布下端剪上切口,做成门幡,插在大门口檐下。死者几房妻子去世,门口右边插几根门幡。有的地方,把白纸或烧纸左右各裂一下,上下相连,再加上金锞、银锞,用线串连起来,做成“长线”,挂在大门口屋檐下。如一人亡故,则男左女右,如两口都亡故,则左右都挂。同时门上贴白纸,表明糟了丧事。
为死者梳洗穿衣后,就把棺材抬来,放在堂屋正中,大头向西,小头向东,把死者遗体抬入棺内,这叫“入殓”(也叫“收殓”)。旧时,人们认为棺材是死者的房子,富裕人家多用上等木材,如柏木、松木、楸木,精心制作,厚五六寸,染黑色,涂数遍油漆,有的还绘有圆寿字、莲花等。还有六十多岁就备好棺材的,称为“寿器”。死前寿器存放在闲屋里,不可以轻易挪动。通常人家多用杨柳等杂木做棺材,厚三四寸。三寸一下称“薄材”,多为贫穷人家使用。棺材形状为前头大、后头小的长方体,分为“十头”、”十二头”、“十六头”,即用十块、十二块、十六块木板做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殡葬改革后,施行火化,将死者骨灰安放在骨灰盒内。尸体入殓时孝子们一边抬遗体,一边哭喊:“爹(娘)啊!不要担心!”头向大头,脚向小头,仰卧在里边,棺盖暂不盖严,留有缝隙。这时把棺材(现在是骨灰盒)前放上一张矮桌,上摆点心、香炉、酒杯等,点上一盏油灯(照尸灯),灯和香常点不熄。并把买来的灯、罐、五谷囤(下葬时放在坟内)也放在桌前,同时放一个新二盆(俗称“牢盆”,据说是死者的饭锅)。地上铺谷草或麦穰,孝子日夜守候,名为“守灵”,外甥、侄、孙等也要“陪灵”,一天三时烧纸,并陪来吊孝的人哭灵。出殡前棺材或骨灰盒前还供一福饽饽,也叫压坟饽饽(几个儿子几瓢白面,烙成圆形)。现在此俗还在流行。
2、报丧。人死之后丧家即出“丧榜”,在大门上贴一张白纸,名为封门,同时悬挂长钱,有的用白纸剪条,敷在一根木棍上,立于大门外。二日要向死者的亲友报丧,通常由死者近支或邻居负责,他们到亲友家中报告死亡时间、死因和发丧时间等。也有的用“丧帖”(亦叫“讣闻”、“讣告”)等书面形式。
“倒头”(也叫老了)之后,就要找“相丧”(“理柜”)的,即组成一个类似“治丧委员会”的组织,商议治丧等事宜。“相丧”由本族中的长者出面,邀请德高望重而又有治丧经验的老人参加。“相丧”的职责是:制订殡葬费的收入分配计划,聘用帮忙的,安排治丧工作,主持丧礼仪式,负责处理丧葬的一切事务。近几年相当多村、镇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负责安排,但不象“理柜”那样包办一切,而是一个指导性机构。
3、成服。自古以来,丧必有服。据《仪礼、丧服》规定,孝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五服”,通过不同的丧服,能够看出亲族关系的近远、亲疏。“五服”制在传承中虽有变异,但两千多年来,在民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定制。所以,老人故后,子女及近亲都要穿戴孝衣、孝帽,俗称“戴孝”、“穿白”,凡是男女孝子,都要从头白到脚下。“孝服”仅仅有在人死后才可以动手去做,并且全部的“孝服”要在“发盘缠”前穿到身上,因时间紧,自家的人来不及做,本族近支和亲戚中能动手的妇女便不请自到,都来帮忙。这种活不可以各人拿走一件,任意找地方去做,需要在丧主的家里,安个“做活摊”,大家共同来做,全做完后才可以撤摊。
穿孝服在民间也有较为严格的规矩,儿、女、媳妇给父母穿孝服叫“重孝”。俗话说:娘穿两年半,爷穿两年欠。孝服是儿子、女儿、儿媳头戴孝帽,身穿白大褂子、白裤子,儿子还要腰扎苘绳,身披孝詹(稀布坎肩),脚裱白鞋。父母都去世的鞋面全裱,父母还健在一个的鞋面裱半截,后头留一豁口,裤腿用白布带扎起。侄、侄女也有穿白布褂的,多用白布扎头,俗称“头伸子”,布幅略小,护白鞋不毛口,后面留出鞋后跟。孝服谁穿的归谁全部。五服内的其他孝子,只扎(拴)白布子、白线绳。孙子、孙女可不穿白,只扎白头布,俗话是“爷爷嬷嬷花花孝”。有的地方外甥头上扎的白布中间另缝一蓝布块,以与本族孝子分别。现在城镇市民多数不穿白,仅仅有儿子、女儿等亲属在短时间内臂戴黑纱上绣一“孝”字。
4、看坟地开圹。就是确定埋葬的地点垒坟墓。旧时,正常死亡的老人,有老林的葬入老林,没老林的葬在自我家地里,该葬在祖坟的什么位置,都有规定的穴位。通常是长子要守着父母的坟葬,叫守墓。有人为使后代将来能封官加爵,有出息,还请
风水先生,帮寻觅“
风水宝地”,甚至把穴位、向口都有规定出来。坟墓叫阴宅,旧时有的富贵人家,不惜费工花钱,人亡故前早筑寿坟有的亡故后开圹垒坟。开圹时,死者的儿子要亲自到坟地先刨上一镢,然后由垒坟的人开挖。垒坟通常用砖砌,有的用“三合土”打造,有卷棚坟、大发碹、小发碹、金顶子、大布头、小布头等各种形式。上等坟墓的四壁上,刻有花卉,墓穴口两边篆刻着联语。如男刻“青龙蟠吉地,白虎卧高岗”;女刻“花暖青牛卧,秋高白鹤眠。”横匾男写“洞天”,女写“福地”等。下葬前坟内放上五谷囤、小水瓮、长明灯、福饽饽等,据说是供墓主人用的。旧时盛行土葬,即使现在普及火葬后,通常仍将死者骨灰盒,在葬入公墓坟地,沿用“入土为安”之俗。
5、指路送汤。人死入殓以后,就举办“指路”仪式,竹竿上拴一面镜子(用镜子指明道路的意思),孝子(通常是长子)站在杌子上,将镜子一摔,高声喊:“爷(或娘)啊!你向西南(指四川省丰都有鬼城)!”接着从杌子上下来就哭,别人也跟着哭喊。
指了路以后,孝子门穿着孝服(不穿孝服的只扎白头绳)列队,亲着在前,疏者后来,到土地庙土地爷那里送汤(旧时每村子都有土地庙)。传说土地爷爷是阴曹地府的村长。远房男孝子平辈长者挑着木筲和条筐,筲内盛水,筐里装纸,头前引路,男孝子在前女孝子后来。有的镇村挑担者边走边撒纸片,这叫买路钱,来到土地庙前都跪下,挑担者点上香、纸,有的人家请来“道士”或“和尚”在庙侧念经超度,经文曰:“起来,起来,莫恋尘埃,早上西方,早升莲台,九头狮子出云霞,五色祥云接驾”。由于死者是阎王爷派小鬼抓的,得先到土地爷那里报到,然后送到阎罗殿,听从发落,祈祷超度,可望免于处罚。送汤是一日三次,去时不哭回时哭,回时到灵前在牢盆里烧一次纸,大哭一场。
6、写照碑,发盘缠。发盘缠前还要请人写“照碑”,用一张白纸,右写死者生、亡年月日时,中写死者姓名岁数。父称先考,母称先妣,父曰府君,母曰太君。岁数是六十以上称享年,五十以下内称得年,年轻者称有年。左写孝子名字,父亲去世的写孤子,妈妈去世的写哀子,父母都去世的写孤哀子。假如死者的长子已去世,丧主则是长孙。有的还写上其他近服晚辈,但女性都不上“照碑”和讣告。“照碑”贴在木框上,竖与大门内影壁墙前,使外人一看便知某某去世及其岁数,某某成丧。因其形状似碑,内容也多相似,故名“照碑”。
发盘缠也叫送盘缠,就是给死者灵魂送路费。旧时民间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在升天、转世或入地狱的过程中,要花许多钱,烧纸箔就是给死者送钱花,所以在下葬前一天晚上,特意举办送钱仪式,就叫发“盘缠”。
举办仪式前,先将门上挂的长钱摘下,长子将其放在死者的炕上拖几转,这叫拖魂,一边念叨着:“别担心”。之后,长钱从窗孔接去,放在扎的车上。送盘缠队伍由孝子、孝眷及至亲组成,男在前女在后,走时带着个杌子,杌子上罗上草灰。有的还带上车马人等扎纸草,来不及扎的,就弄两困干草,暂时搭成马状。在焚烧前,先给白马和佣人开光(用剪刀剪几下),并给童男童女起上名字,供死者使唤。这时孝子们不时的嘱托:“也有银子也有钱,随便使用,男女差役随便使唤。”指点、吩咐童男、童女、车夫诸役人等,在路上要好好伺候,不然要挨打受罚。丧主要请人写、读“马票”(即通行证),“马票”上写写着死者姓名、籍贯、生死年月。有的还写上“花费多少银两,买到一匹白马、轿车一辆、扛二抬,夫役几名,名叫XX,一路闯关过口,强神恶鬼不许拦挡,如有拦挡,打死勿论……”读完“马票”,孝子们向西南方向跑几步齐声喊:“爷(或娘)啊,你上西南呀!”连喊几声,此刻早将马车等一齐点上火,直至焚烧干净,才算饯行完毕,然后大哭而回,从此也停止了送汤。
景芝镇发盘缠多去颇具规模的十帝阎王庙(亦称青坛庙)和更加尊贵的天齐庙(亦称黄坛庙),通常人家只上青坛庙,有的去两次,第一次叫送汤水,第二次去是拖长线。有钱富户和官宦人家,则大讲排场,去了青坛庙,再去黄坛庙,送盘缠的队伍带有多种车、马、轿、金山、银山、管家、使女等纸扎品,排出很长的一串,最终将纸扎品举火烧尽。
7、出殡。又称发丧。多数在死亡三天后举办。安丘古来有厚葬之俗,对出殡尤为讲究,这是对死者的最终一次盛大送别。出殡不但是死者的哀荣,更重要的是生者的显耀,所以旧时不管贫富,都竭力而为,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其规模依社会地位和贫富不同差别很大。葬礼仪式最讲排场的是出“方相殡”,俗称“活大人殡”,用竹扎纸糊、两米多高的“大人”壳,壳中有人扛着晃动,称“晃荡人”,俗语:“打路鬼,开路神,趟趟鬼子活动人”。出“晃荡人”殡为出大殡,一个白脸,一个黑脸,即传说中的姜太公封神的方相、方弼,服以盔甲,有的用两个,有的用四个。丧主家大门外还要扎上骑门棚、迎门祭(也叫花祭,祭品多是整猪、羊、鸡、鸭、鹅等,都是厨师整个制作,两侧有鲜花盆景)、过街坊,以上三样,都是横匾竖联,匾、联都是赞叹死者的言语,男的横匾多写“德高望重”,女的写“孟母懿范”等。这些要按送者与死者的关系不同而各异。如甥挽舅写“泪泣西洲”,婿挽岳父则写“泰山其颓”等语。
出殡这天,设赙仪棚子,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多来赙人情(拿烧纸、祭品或钱)。收礼的账桌(赙仪桌),特意记录前来送殡人员的姓名和所拿礼品、钱数等。女婿、外甥要到灵屋祭拜,喇叭匠也要伴随祭灵者吹奏,孝子们在一旁陪灵。女客多哭着进庄,叫“哭路”,一直哭到灵前。顾客来全祭完了,就要入席,家里安排不下的,就请邻居代客。在顾客吃喝过程中,有的地方的孝子还要到顾客桌前谢客,多行跪拜礼。
旧时,富裕人家在出殡这天,早早撑起大大小小的各式布棚,如赙仪棚、客棚、家祭棚、吹鼓手棚等,通常上午举办拜旌、点主、辞土等仪式,多请有名气的人担任。俗曰:文官点主,武官辞土。旌是特意制作的,用五尺长的绸料,贴以金字,内容与照碑类似,不过下面写某某之柩,孝子只写死者的儿孙,先放在灵前,供人叩拜、起灵时用旌楼抬着,下葬是放在棺上;“点主”,“主”就是死者的牌位,与照碑称谓相同,有内外两部分,下面都写某某之“主”,将“主”字上面的点先空着,点主的把空白的点点成红的,名曰“点主”,仪式是由呵礼生喊着,浴手、净面、出龛,先点外函,再点内函,入龛有喊“入芦”的;然后辞土(入葬前对土神的祈祷仪式)。以上三者,都是在喇叭,礼炮、笙管细乐吹奏之下进行,都有呵礼生赞礼,往返叩揖,来回赴趋。丧主的朋友们则车、马、轿、夫。来送祭筵,赙人情(即馈赠银、钱、纸、箔等)、送挽幛,到亡灵前叩拜,非常忙碌。
午时,各处吊客都来了,赙仪的人就封丧。查账、钱、物相符,即把钱放在盒子中,贴上封条,交给承丧孝子。孝子们向赙仪的跪叩,表明向馈赠者致谢。午饭后,接着点纸哭灵,“簪钉封丧”,用布绺编花把棺材全裹起来,开始起灵。此时,孝子跪送,出屋门时大头在前,放在架子上时,棺材小头在前,同时用大罩罩起。罩即长方形的大轿,装以绣着金龙或者凤凰的布围,如花轿相似,但多为素色。这时有一二十人抬着(最多到六十四人,叫六十四人架子)前往墓地。起架时,有一人挎着纸框,在最前面领路,边走边撒烧纸片,到了路口或过桥时还烧纸。送葬路上有一个喊架子的,指挥灵车前进,只送到坟上。孝子们穿着孝服,手持哀杖,也叫哭丧棒,都是一颗柳树上的枝子截称三四十厘米,外粘烧纸。按亲疏关系、长幼顺序‘哀杖粗细,每人手持一根,痛苦流涕。孝男们在罩前引灵徐徐前进,孝女们则坐车或步行跟在灵后哭送,成年的姑表兄弟架着大孝子,提着牢盆,架着二孝子,携着灰包(用照碑纸包裹封丧前几天内所烧的纸灰),走到第一个十字街口,将牢盆摔碎。在送葬队伍中两个“活大人”在灵柩前行走晃动,还有佣男女、铃铛鬼子、旗锣伞扇、金瓜钺斧等执事罗列,喇叭响,鞭炮鸣,道士一棚,和尚一帮,道袍袈裟,击鼓敲鱼,念经超度。亲朋们送的幛子,都用竹竿架着,两个人挑起,列队前进,多种仪仗,浩浩荡荡,构成一个很大的阵势。灵柩至半道,进入路祭棚下,由顾客叩拜一番,表明长亭饯行的意思,路祭完毕,继续前进。那些富贵之家,认为这样挥霍显示是对亡者的孝敬,无上荣耀,看热闹的观众也跟着交口赞美。
到了墓地,将灵柩抬入灵棚,男孝子两边跪列,送葬客再到灵前,举哀揖拜。这时大儿媳妇捎带簸箕、笤帚进行扫坟(叫扫福),然后将福饽饽带回家送给族人吃,据说谁吃谁有福。然后下葬埋土,孝子们有的将所持柳木哀杖插在新坟当中,望其发芽生长,以兆后辈兴盛,有的往背后一扔了事。最终,众孝子(女)们脱下孝服,不走来的路,绕道回家。到家后先到准备好的一盆清水中洗眼、摸钱,俗称“摸福”,寓意捞得多的以后有福发财。至此,丧仪即告终止。
如上所述,是上等人家的丧葬排场,而次一等富户,发丧时出“旌幛殡”或“旌祭殡”,喇叭、锣鼓、和尚、道士,鞭炮齐鸣,也要排场一阵。再次一等人家,则使用五撑棚或三撑棚,雇上棚子喇叭,找上一个炮手,吹吹打打,张罗一番。有些贫寒之家,连最次的棺材也买不起,只能用薄幛子(用高粱秸编的篱笆)、炕席卷裹尸体一埋了事。
一小部分户因亲人赶不回家,临时出不起殡等种种因素,人死后不下葬,先“丘”起来,即在村头或自家场园内,用砖在地面上把棺材砌起来,等待适宜时机再出殡。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此俗大减。实行火葬后,有的在殡仪馆举办向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将骨灰盒子放入灵堂,或仍旧埋入地下。近些年来,大操大办丧礼之风又有所抬头,有的把骨灰盒子放入棺材或上面加罩,动用大架子抬着出殡,哀乐代替了喇叭匠,仍很气派。
二、丧后俗礼
1、圆坟。丧后的第三天一早(或第二天)太阳出来之前,死者亲属到墓地举办的祭奠仪式,叫“圆坟”。这天,孝子们带着祭品,在坟上先摆上供品,烧纸焚香,叩头祭奠,大哭一场,在围着坟转几圈,以表怀念之情。安丘多数地方,圆坟的孝子提着水桶,内有滚水和煮熟的水饺(死者几岁盛几个水饺)。祭祀后,孝子在坟前吃完饺子,然后脱去孝服,共同回家。
2、烧七。旧时,从死者亡故之日起,每七天要到坟上举办一次焚香、烧纸祭祀仪式,叫“烧七”。通常从“一七”烧到“五七”,在这五个“七”中,以“三七”、“五七”最重,平常并不一定每个“七”都烧,但是“五七”是一定要烧的
,俗话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上“五七”坟大多在三十三天上,不在三十五天上,到时死者的孝子要带着金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纸扎品和供品、香纸等上坟祭祀。
3、百日。旧时有“百日”守灵尽孝的习俗,人遭父母之丧,百日杜门谢客,甚至也不洗澡、不理发;“百日”之后方才出门。但是贫寒人家,受生活所迫,便不拘“百日”的规矩,通常在圆坟或“五七”之后,既出门从事正常的交往活动。“百日”这天,死者的孝子也要上坟祭祀,叫“上百日坟”。
4、祭日。每年死者去世的那天便是祭日,也叫“周年”,一、三、九周年祭忌活动非常盛大,死者的儿女、外甥及近亲,都要在这天中午带着供品、香箔、纸錁等去墓地焚香、烧纸祭祀。之后,多在每年春节前、清明、新麦子下来(农历六月初六之前)、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祭祀。
5、“犯七”。死者死在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日,这叫“犯七”,民间认为是不吉利的,需要“破七”,“破七”的方法是:孝子在服丧期间遇到长辈要磕头,还有到天齐庙烧香、烧纸的。
三、特殊丧俗
1、童丧。婴儿出生后死去叫“瞎了”,按照“少亡不可以入老林”的风俗,平常不埋葬由其叔父或大爷用谷秸草或苫子裹起来,于夜里抛到荒郊野外,或“舍林”里了事,也实用石块或土块压起来的。同时将小孩穿过的衣物扔掉。其小孩的妈妈有丈夫送到娘家躲避,过七天由娘家兄弟送回来。青少年夭折或者没有结婚的青少年亡故叫早逝,也叫童丧,通常用苇席或秫秸箔裹尸,葬于“林地”一角,堆一个小坟头。童丧不举办所有仪式,丧后也不特意祭祀。
2、客死。指外出做事或经商,因故死亡者为客死。当亲属得到客死的消息后,马上赶往死者住宿处办理丧事。同时孝子在家供奉死者的牌位,穿戴孝服,痛哭祭祀,讣告亲友前往吊唁,仪式同在家正常亡故差不多。富裕人家设法把亡者的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也有的先埋入当地,数年后再运回遗骨安葬的。那些即无力运回灵柩,也不可以移回遗骨的人家,只好把客死者的牌位埋葬,做个假坟。
3、移葬。也叫起坟。通常是夫或妻一人死得早,或死于外地等因素,另一方死后,夫妻没有合葬的,趁“热葬”或清明前的“一百五”之机,把先死的一方的遗骨起出来,合葬在共同;还有嫌“风水”不好或建设规划等因素而移葬。
六、安丘饮食习俗
1、景芝小炒肉:安丘传统小吃,肉丝鲜嫩,香菜清脆,香气扑鼻。
2、三页饼:安丘传统名吃,每页薄如纸、软如稠,焦柔相济,清香可口。
3、金丝面:安丘传统名吃,色黄丝细,宛如金丝,软硬适度,清香可口。
4、芝泮烧肉:安丘传统名吃,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爱慕。
5、石埠子樱桃:果实饱满、色泽明艳、果肉肥厚、质细多汁、甜度高。
6、红冠蜜桃:产于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果大色红,香甜可口。
七、安丘市名人
吴金鼎
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著名考古学家,景芝镇万戈庄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攻读考古学。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
刘大同
刘大同(1865-1952),原名刘建封,又名刘石荪,民初改名刘大同,字桐阶,号芝叟、风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钓叟等,民主革命先驱,清末秀才,临浯镇芝畔村人。年轻时就思想进步,追求真理,痛恶专制的封建制度。
刘耀椿
刘耀椿(1784-1858),字庄年,抗英将领,贾戈街道刘家王封村人。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中进士。曾任安徽颍上、阜阳知县,六安、泗州知州,庐州、安庆、颍州知府和金厦兵备道等职。
王筠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
陈规
陈规(1072-1141),字元则,宋抗金将领,著名军事家,籍安丘。曾任安陆县令、顺昌知府、枢密直学士等官职,史书载其“好赈施,有政声”,首用火枪,善守城,在军事工程方面颇有才可以。
八、安丘著名景点
(一)齐鲁酒地
齐鲁酒地座落于山东省潍坊市青龙山区域,占地约8000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昔日青龙山,采石矿坑遍布,满目苍狼。为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梦,齐鲁酒地以变废为宝、还绿于山、造福于民为规划理念,以文化体验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为载体,以健康养生为宗旨,建成起到民族特色的酒文化基地、风景独特的影视拍摄基地、汽车运动文化主题的体验地,养生度假的目的地,成为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标杆和特色文化旅游的典范。
齐鲁酒地按照“一核、两带、八区”进行空间规划:
“一核”是文化体验旅游核;
“两带”是青龙河景观带、青龙山-凤鸣山景观带;
“八区”区别为青龙小镇文化区、酒文化博览区、婚庆服务区、影视拍摄区、青少年素质拓展区、汽车运动文化区、花海游憩区、养生度假区。
地址:安丘市景芝镇景酒大道010号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配套服务设施:
服务配套区(逍遥游)设置购物中心、幼儿教育机构、康体保健医院、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打造功效齐全、服务一流、幽雅温馨的生活配套空间,在这里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物有所购,人生的意境在此体验、升华,理想之梦在此放飞。流水潺潺,笑声连连,闲逛河堤畔,乐得“逍遥游”。
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位于齐鲁酒地东大门入口处北侧,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造型、色彩、外观独具特色,规模适中,是集迎接招待、住宿、餐饮、导购等多功效服务为一体的地方,内部设备完善,功效一流。游客中心配有旅游线路指南、景点简介、人工咨询、计算机触摸屏等各种设施,内设游客歇息室、放映厅、餐饮区、客房。提供多种方便游客的服务,全方位向游客推荐齐鲁酒地,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能充分了解酒地概貌,享受宾至如归的服务。
自己开车指南:
青银高速公路-潍坊东出口-进入G309-健康东街向西-进入潍安路南行-进入齐鲁酒地大道向西行驶318米,到达目的地。
(二)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座落于国际风筝都--潍坊市南30公里,是国家首批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明显民俗文化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游乐园依托青云山自然地貌,建有山水园林、民族风情、野生动物、休闲娱乐、齐鲁民俗和桃花源六大功效区。一期工程以建成四个区:“山水园林区”,虽不在江南,却是山水围绕,碧波荡漾,桥亭廊榭,茂林修竹,曲径小溪,如置身江南水乡。“民族风情区”,集西南傣、佤、怒、摩梭、哈尼五个少数民族村寨风情于一体,各寨依山傍水,竹树成荫,尽显西南边陲漂亮风光和神秘色彩。该区的“草原度假村”却又把人带到碧野辽阔的“天山”牧场,展现给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野生动物区”,以独具匠心的园林造型,在变化万千的沟壑中圈养10各种稀有动物,体现了野生动物和自然的完美结合。“齐鲁民俗村”建有县衙署、官宦住宅、富有人家和代表齐鲁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一般民居、钟楼、戏台、生产工具陈列室等,以一个清朝村落的形式展现了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
二期工程建成的桃花源区,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脚本,以古代田园文化为内涵,建有武陵祠、秦人旧舍、桃源宾舍和山货铺子、酒作坊、铁木铺、油坊、碾室、茗茶轩、桃花坞、桃源渡等。营造一处新的“世外桃源”。
游乐园起到浓郁民俗特色的演艺活动好戏连台、异彩纷呈。
地址:潍坊安丘市区青云山路东首
(三)景芝酒之城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齐鲁酒都”景芝镇,是1948年集72家酿酒作坊于一体成立的最早的国营白酒企业之一。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以纯粮固态酿造为主,横跨热电、纸箱、蛋白饲料、污水处理、旅游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占地面积80余万平方米,年产商品白酒能力6万吨,拥有中国芝麻香型白酒代表一品景芝,中国驰名商标景阳春、中华老字号景芝白乾和阳春滋补酒四大系列产品。荣获中国芝麻香型白酒领军企业、中国白酒生产企业50强、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第一镇、国家AAAA级景区。“酒之城”是由中国书法大家欧阳中石题名,仿照汉式建筑建造的以展示酒文化为内容的特色建筑,由景芝酒文化展览中心、包装物流中心和酒之城广场等组成,总投资近3亿元。景芝酒文化展览中心分为序厅、历史酒源、酿制酒艺、人物酒杰、文化酒韵、誉酒名扬及品酒区七部分。在此景区,观者不但能浏览到华夏乃至世界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领会景芝的古镇景貌、酿造技艺、人文景观、科研成果、光辉历程、业绩殊荣、精品物产以及未来发展前途。
地址: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景酒大道010号
(四)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潍河支流――汶河中下游,座落于安丘市凌河镇境内,总面积3218.2公顷,当中湿地面积2731.6公顷,包括人工库塘湿地、河流湿地和滩涂湿地三种类型,是山东省重要的湿地区域。公园依托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非常好的拥翠山、汶河湿地和汶河林场等而建,2011年十二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
拥翠湖湿地公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类型繁多,面积辽阔,是珍稀物种生存、候鸟繁育、鸟类生存的天然地方。公园内山水相依,钟灵毓秀,人文和自然景观众多,拥有安丘古城遗址、董家庄汉画像石墓、牟山雁、仙人洞和黑松林等等,古《安丘八景》中,“汶水澄清”和“牟山拥翠”两景均出自该地。公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支持、法律护航”的方法开发建设,做到“爱护优先、科学恢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以湿地爱护与恢复、科研监测、科普教育、合理利用、社区共管等内容为主,全力打造生态保育与恢复、合理利用、科普宣教、治理服务等功效区。构成湿地公园“河”、“湖”、“山”、“塘”、“滩”的基本景观格局和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发展成为安丘城郊湿地休闲中心、山东省内农林渔游循环产业链样板工程、全国人工库塘类型湿地合理利用典范。
(五)安丘辉渠百泉旅游区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辉渠百泉旅游区座落于安丘市西南部25公里,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7大社区40个村,1.9万户,6.7万口人,耕地面积8.8万亩,境内有闻名全省的珍珠泉、绪泉、温泉、海眼等山泉100多处,享有“百泉之乡”的美誉。2010年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和潍坊市十佳产业发展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辉渠百泉旅游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秀美。2010年荣获国家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成功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此处的大汶口文化源远流长,孔子高徒有子曾在这里讲经授学并将儒家文化发扬光大,开创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先河。雹泉、绪泉、温泉,百泉辉映;留山、城顶山、大安山,群山竞秀。每年四月举行的雹泉桃花节与有子“和”文化节深受游客好评。
这里交通便利,省道律南路辉渠段全线贯穿。王辉路、雹柘路、律南路、辉城路4条县乡路完成了升级改造,全镇实现了村村通。
近些年以来,以“打造绿色辉渠,建设林果专业镇”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水晶梨在全国林产品交易会上获金奖;“红冠”牌蜜桃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基地被授予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吴家沟”安丘蜜桃为每年国庆观礼台特供水果;百泉春谷合作社出产的“望海山”牌春谷,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有机食品;辉渠大葱因白长、甜辣适中、刀切崩花而久名远扬。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城区西南部25公里
(六)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
安丘市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项目,于2001年十月开工建设,2003年九月二十八日开园。它依托汶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按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注重“生态爱护”的原则,是安丘市“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之一,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当中水面600公顷),是一个无污染,可调控的活水湖。2006年景区通过AAA级优秀旅游景区验收,同年又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青云湖景区北距国际风筝都潍坊24公里,东距青岛120公里,206国道和多条省道从中穿越,交通极为便利。规划建有植物园、金沙滩区、宝岛风情区、生态湿地区、垂钓区、水上乐园区、水上运动区、度假休闲区8大功效区。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性高档次生态旅游水景区。
青云湖现已建成植物园、金沙滩、宝岛风情区和生态湿地区四个主要功效区。
植物园——是一个以科普为中心,结合游览、娱乐、休闲、生产等功效而建成的环境优美、内容科学、种类丰富的综合性园区。全园规划设计了18个专类园、盆景园、经济植物园、竹园、岩石植物园、宿根花卉园等,汇合了华北大多数乡土树种和部分稀有树种,共有700余种树木和40种花草近万株植物,主要体现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水系结合溪流、池潭、瀑布、喷泉等贯通整个植物园。园内移栽古树名木,奇花异草,植物配置乔灌结合、针阔并用、花草相间、草坪如茵、错落有致,达到了园林艺术的最佳观赏效果。
园区内有象征和平的广场鸽,老少皆宜的丛林狩猎,绚丽多彩的孔雀以及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秋千吊床为您提供了一个幽静清新的世外桃园,让您纵情领会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到回归自然的美好感觉。相信您一定会爱上这个“天然氧吧!”。
为方便游客的餐饮和住宿。植物园内还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设置了云湖假日酒店和以乡土特色菜为主的老乡村饭庄。
金沙滩区——依托原有地形地貌,利用优质汶河细沙打造出一片“碧水蓝天,金色沙滩”的夏日休闲区,奉献给游客一个旖旎的南国风光。这里不但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更是养生保健的佳境,让你摆脱工作的压力与疲劳,纵情地沐浴在阳光、碧水和沙滩中。
宝岛风情区——主要展现台湾民风民情,该区由主岛和副岛两部分组成,主岛外形仿台湾岛而建,主岛有日月潭、妈祖庙、渔姑塑像、“成功”号古战舰等。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建的“成功”号古战舰,让您感受到当年我们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缠绵的相思树相依相偎,向您诉说着那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渔姑的雕像高大粗犷而不失细腻,活生生地再现了鱼家儿女的快乐生活;日月潭如一双明眸,透着灵气;妈祖庙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供奉着台湾民间人士捐赠的妈祖神像;“观日亭”是岛上的最高点,登亭四望,满湖景色尽收眼底,令您体会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宝岛起到丰富的植被,配以台湾风情的歌舞表演以及民俗活动,形象地再现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副岛亦称情人岛,建有14处俄罗斯式小木屋,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宽敞典雅的游船将带您领会宝岛迷人风光,同时欣赏以高山族特色为主的歌舞表演、大型鸟艺表演、泰国红艺人风情表演和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的川剧变脸表演。狂歌劲舞,笙箫合奏,会让您大饱眼福,感觉不虚此行;品茶休闲,祭拜妈祖让您身心放松,体验优雅意境。
生态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该区座落于大闸下游,占地4000亩,全长3800米,是在保留原有植物、地貌的基础上,配置水杉、柳树、荷花、菖蒲、芦苇等植物,构成大面积非常好湿地,成为天鹅、灰鹤、白鹭、翠鸟、野鸭等鸟禽、虫鱼的乐园。湿地内绿水围绕、碧波荡漾,沙鸥翔集、舟筏穿行,构成了青云湖独有的如诗如画优美风景。
景区地址:安丘市新安南路168号
(七)安丘五龙山旅游风景区
五龙山旅游风景区座落于安丘市吾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海拔396米,面积25平方公里,五龙山由北向南依次由麒麟峰、鹰嘴峰、兵营峰、南天门、唐王峰组成,恰似五条昂首腾空的蛟龙翻云覆雨,故称五龙山。
五龙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怪石、奇松、幽洞、醴泉堪称五龙山“四绝”。数万年风雨沧桑造就了600多处怪石奇观。“神龟望月”处,一只巨大的石龟昂首挺胸大有随风而动之意;鹰嘴峰,恰似一巨大的鹰嘴,石高数十丈,上部往外探出而下深陷,石边是百丈陡崖,不时有几只山鹰从石缝中飞出;还有一分为二的试刀石,飘零巅峰风吹即动的风动石,另有点将台、罗汉石、南海一柱等。山内重峦叠嶂、树木葱郁、山泉充盈,齐花异石处处可见。景点有:鹰嘴石、老子洞、鹁鸽囤、燕子石、香笼、南天门、辕门、齐长城遗址等20多处,还有擂鼓教子、孟姜女哭长城等相当多漂亮的传说。
(八)安丘城顶山
城顶山,座落于潍坊安丘辉渠、雹泉、庵上三乡镇交界处,因山顶上有齐长城而得名。山的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山顶平整。长城自西北方的峰山经过望军顶来此,在城顶山转弯向南而去。
自古以来,此山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山上既有冷兵器时代用浑圆的大块玄武岩砌筑的城墙,也有现代战争使用过的石筑单人掩体,更有罕见的把古城墙中间扒空做大型防御工事。这里城墙纵横,军事设施遍地,简直成了军事设施博物馆。
据说,当初齐宣王在这里修建长城时, 采纳孙膑战法,将长城筑成“迷魂阵”,内藏玄机,敌人一旦闯入就会迷失方向,难逃灭顶之灾。至唐朝时,安绿山造反曾在此安营扎寨,被征剿大元帅郭子仪追急,仓皇逃窜误入迷魂阵而丧生。
1943年,爱国将领于学忠率原国民党五十一军激战七昼夜,突破敌军重围,血染城顶山,歼灭日寇千余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在人民中间广为传颂。
相传孔子的学生公冶长曾在城顶山设立书院治学授徒。传说公冶长懂鸟语,能和鸟类交流。相传公冶长来到城顶山以后,在一个红霞满天的早晨,一群花喜鹊落在它院前的樱桃树前,叽叽喳喳地叫着“公冶长,公冶长,品优学博好儿郎,淑女逑你陪佳偶,国家选你作栋梁”,公冶长顿时满脸绯红,连呼“去、去、去”,但没过几天喜讯变成了现实,孔子让自我养在深闺的女儿与公冶长结成了百年之好,并受高密侯一职,但随后公冶长因“悲世路之险”,产生幽栖之意,归隐此处潜心治学。
书院遗址有两棵银杏树,相传是2000多年前公冶长栽种的。两棵雌雄银杏树间接五米,树枝交叉,高大挺拔的树干、丰润硕大的树冠、四人合围的直径,茂盛轻盈的枝叶,不觉让人慨叹,此处不愧治学圣地。
(九)五龙湖景区
五龙湖景区座落于郚山镇区中部,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周围周围被大山怀抱其中,上游无污染源,湖水碧波荡漾,清沏见底,宛若一颗巨大的蓝钻镶嵌在镇区,成为镇区的一道靓丽风景。近几年来,郚山镇党委政府对五龙湖的爱护和建设开发力度接连不断加大。自2006年春季开始,对五龙湖周围的五座荒山进行绿化、美化,栽植黑松、紫叶李、银杏、观赏性槐树等近20万株,逐一实现了集观赏性、休闲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2007年,在湖周围修建了凉亭、吊桥等景点20多处,硬化了4公里的环湖路。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五龙湖景区,吸引了白鹭、野鸭等各种鸟类在此繁衍栖息;湖中有鲤鱼、鲢鱼、红鲫鱼、浮哨等各种鱼类,每年都有很多淄博、潍坊等地的垂钓喜好者前来垂钓,前来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为增加景区的可观景点,2008年在湖西侧建设了总面积60余亩的锦绣园,园内芳草萋萋,四季常青,如一幅巨大的画卷铺展在五龙湖景区的西入口处;2009年在景区东侧建成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揽月广场,广场内有休闲娱乐区、健身区、人工湖、文化壁、登山长廊,人工湖内安装有音乐喷泉,文化壁概述了郚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沿登山长廊向上,直登揽月亭,在揽月亭,可俯瞰五龙湖全景和郚山镇区全貌。日前,五龙湖景区已顺利通过了国家AA级景区认证。
(十)安丘老子文化园
老子文化园座落于安丘西南柘山镇区,总面积27亩,当中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日前,主体工程已建成,包括老子文化广场、老子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花生博物馆以及寿圣园三部分。老子文化广场又分运动健身区、山体公园、露天影剧院、农家书屋,主体工程已于2009年建成;2010年,建成老子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花生博物馆;2011年五月份,开工建设了寿圣园。老子文化园由镇区荒凉的山岭,依地势而建,通过自我规划设计,建成了集休闲、娱乐、影视、文艺汇演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各部分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衔接,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已成为感悟老子文化,享受绿色天然的必到之地。
老子文化园建成后,先后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文化厅联合授予山东省十佳乡村文化广场,被潍坊市纪委授予廉政文化建设精品工程,2011年七月被评为国家AA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