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昌乐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9-27 16:2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昌乐县地理位置概述  
昌乐县,隶属山东潍坊市,座落于山东半岛中部,东距海滨城市青岛150千米,北离渤海80千米。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是内陆通往胶东沿海地区的咽喉地带。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等贯通境内。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也是著名的蓝宝石之都。座落于北纬36°11′-36°46′、东经118°43′-119°10′,土地面积1101平方千米,总人口63.8万人(2018年)。政府驻地城关街道。  
二、昌乐县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底,昌乐县建成农家书屋370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70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文化活动方面,全面放映公益电影3782场次,送戏下乡412场次,文化活动780余场次。文艺培训方面,分春秋两季举行包括书法、古筝、烙画、广场舞在内的十余个门类公益性培训,惠及370个行政村8万余人次;文艺队伍建设方面,成立书法家协会、书画院等“十会两院”,发展会员1800余名;文艺人才培养方面,李庆峰被评为第四届齐鲁文化之星,张新杰被评为第四届“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人才奖”,张劲松被确定为潍坊市第二批签约制作家。文艺创作方面,话剧《孝子王裒》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廉政小品《九楼,到了》获山东省第五届小品新作大赛三等奖;纪实文学《琴弦上的歌》、短篇小说《穷途末路》获得第四届“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作品奖”;2018年,昌乐县成功创建为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三、昌乐县历史文化  
昌乐文化底蕴深厚,古为齐国首城,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等文化遗址200多处。  
昌乐人杰地灵,有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丹朱,中国古代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姜子牙,夷齐让国、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东汉杰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淳于髡,前秦丞相王猛,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孝子王裒,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等众多历史名人;有乐极生悲、物以类聚、一鸣惊人、杞人忧天、割席断交、闻雷泣墓等50多个著名成语、典故。昌乐还是著名作家浩然的第二故乡,他的代表作《艳阳天》的男主人公原型就是他在昌乐的房东。  
昌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300余条,涵盖10个门类60多个种类。经申报审批,我县有“梦金园金首饰制作技艺”“姜太公传说”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大葛狮子”等25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鄌郚笤帚制作技艺”等142个项目列入县级非遗名录。  
四、方山爷的传说  
昌乐城南20里有一座方山,山西坡的半山腰间有一座庙。庙内外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紫薇丛生,青藤绕槐。院内有一山泉,终年清澈,步云桥下,水流潺潺,此处景色宜人,堪称一邑之胜。大殿内雕梁画栋,正面有一尊身上穿着官服的金面神像,这就是当地群众称颂的“方山爷”。传说很早以前,昌乐城营建之初,有四座拱形城门。因西门外党年闹鬼,直闹得百姓日夜不得安定,几任县令又人妖不分,面姓无奈,只好将西门严严实实地堵了起来。明朝洪武年间,有一湖广武冈人氏,姓于名子仁字景安的,长得眉清目秀,仪表非凡,才华出众又刚直不阿。十载寒窗,随后进应变中了进士,放七品县令。在奉旨来昌乐赴任途中,路过一个山村,见天色已晚,就在村头一位老人家里过夜。两人一见如故,言谈投机。老人对于子仁说:“这些下官亦有耳闻,此去上任,故意力除恶鬼,为民造福,还请老人家多多指教……”。老人欣然,两人一直谈到二列才各自安歇。第二天早晨,老人拄着拐杖把子仁送到村头上说:“你此番上任,要多加小心,我这里有一拐杖,一可助你路上自卫,二可在紧要关头,助你一臂之力。”说罢将拐杖送与子仁。子仁连忙拜受登程。子仁上任不久,就在古历六月二十七日这天,携了拐杖,带了衙役绕城巡视,见南、东、北三座城门大开着,人来车往有买有卖。唯独西门砖砌严堵,街头巷尾冷冷清清。子仁便问其故,衙役们说:“老爷有所不知,因西门我常年闹鬼蹂躏百姓,前几任老爷有的被恶鬼缠身丧命,有的怕鬼弃官而走,百姓为了提防闹鬼,才将西门堵了起来。”子仁听罢直摇头:“我却不信。”衙役们说:“老爷如若不信,登城可见。”于是子仁登城向西眺望,果见白骨成堆,蒿草丛中荒冢一片,子仁自言自语地说:“世间从来邪不压正,走得正站得直,何惧恶鬼!”当即令手下拆砖开门。众人无可奈何,只好从命。门一打开,果然妖雾顿起,扶摇直上,霎时搅得满城天昏地暗,恶鬼们一个个张牙舞爪,气热汹汹地朝西门蜂拥而来。众衙役们一见毛骨悚然,抱头鼠窜,唯子仁不惧,执拐杖立于门前。恶鬼见县官头顶金光四射,又有无数神兵各执刀枪立于身后,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子仁高举拐杖大喝一声,真个声似雷鸣,随手将拐杖抡起,手中拐杖立刻变成了一支金光闪闪的鞭子。一鞭子下去,恶鬼死伤过半,余者见进城不得,又入土不及,就拉帮结伙地寻路南逃,一直逃到方山,赶到了洞口,恶鬼见不可以逃脱,就在洞内大喊大叫:“我等千年不出,看你怎奈我何?”子仁斩钉截铁地说:“尔等千年不也,我就万年不动,看尔等还能糟蹋百姓否!”马上搬了一块大石头盖住洞口执鞭端坐石上,为民除害的县令于子仁也坐化在石头上。真是:清廉养得正气在,官清黎民自得安。从此以后,昌乐城内才太平无事了。随后,百姓念其为民除害造福,聚资在于子仁的坐化处建了一座庙,塑了金身,把于子仁尊称“方山爷”。直到现在,每逢古历六月二十七日这天,方圆几十里的百姓还带头供品,络绎不绝地来到方山赶庙会,虔诚地祭奠这位民为除害的县太爷。  
注:于子仁,湖广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永乐六年(1408),任昌乐县知县。  
五、孝子王裒的传说  
王裒,魏末晋初北海营陵(今昌乐营丘人),一生以孝友,仁信立身,特别以孝道闻名于世。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明永不作晋臣。他妈妈生病去世,生前担心打雷,死后埋葬在山木里。每当遇到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妈妈坟前,跪拜安慰妈妈说:“裒儿在这里,妈妈不要担心。”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经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司马炎灭魏称晋后,大赦天下,-行赏,发觉王仪之死确属冤案,下诏给王仪“平反”,诏令王裒承袭父爵,王裒痛恨父亲死于非命,三征七聘都不去就职,立场永不仕于晋。西晋末年,叛贼作乱,王裒恋母坟垅不愿逃离,被乱贼杀害。  
王裒为母守孝的事迹随后广为流传,成为孝子的典范,被载于《二十四孝》等相当多史籍,以教后人。当地人感念其孝心,为其建筑墓院,树碑立传。王裒“闻雷泣墓”,“痛父废蓼莪”等一系列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六、阎氏铜器铸刻技艺  
铜器雕刻作品多见于铜印、铜墨盒、铜镇纸等。如铜印章起源于商末,兴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并且使用范围广、数量大,被历代统治者作为官印或私印。铜印的印面以方形为主,也可见到极少数的菱形和圆形铜印,印纽的形状变化较多,有瓦纽、兔纽、兽纽、柄纽、片纽等等。古代铜印从印文内容上又可分为官印、人名印、闲章、吉祥语、图案印、斋室印、收藏印等。  
昌乐阎氏铜器铸刻技艺为第三批昌乐县级非遗名录项目。昌乐阎氏铜器雕刻技艺是以铜器雕刻为主、铜器铸造为辅的一门手工技艺,作品主要有铜质印章及镇纸、墨盒、摆件等。昌乐阎氏铜器雕刻技法始于昌乐阎氏祖上阎世绳(康熙十五年进士、皇太子讲官)。阎世绳(1633-1706年)与王士祯等文化名流一起研究刻铜艺术。阎世绳精心刻制的铜制品倍受康熙皇帝珍爱。康熙皇帝曾多次将阎世绳刻制的铜制文玩作为奖品恩赐给大臣。相当多高官学者也以得到阎世绳刻制的文玩为荣。阎世绳之子阉愉(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同榜进士、工部主事)、之孙阎廷佶(雍正二年进士、广西宾州知州)、曾孙阎循琦(乾隆七年进士、太子太保、工部尚书)、玄孙阎学淳(乾隆四十九年进士、宁国府徐州府等六府知府),五代进士皆为篆刻名家(阎氏五代七进士),代代相传,构成了家族艺术风格和体系。之后近百年刻铜工艺曾一度失传。直至清末,阎志超整理阎氏遗著,重新发觉了阎氏刻铜艺术的文献资料,阎氏刻铜工艺方幸续传承。  
阎志超(1903-1941年)后改名阎少璞,昌乐县城西门里人,清末民初篆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到非常好的文化熏陶和创新思想启蒙,所创作的仿古铜工艺作品独树一帜。后不幸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有幸结识了北京前门外著名-老字号七县馆的老艺人,两人共研篆学,相见恨晚。阎少璞因祸得福,篆技大增,在狱中将毕生制印技术整理成书,秘传给长子阎光崇。阎光崇继承父业,70年如一日深入研究,改进了传统的砂模铸造工艺,将北京篆艺与古代阎氏铸刻铜艺的方法结合起来取得成功,并将其毕生技艺所有授之后人。  
日前,阎氏后人承祖艺之基,习名师精华,得国外专家指点而悟得黄铜落款绝技。落款之字,清楚明朗,简约淡雅,流畅自如且灵动奔越。铜印落款之技,古今未之有也,此为胜人处之一;新技法之于印底篆刻,使得字口深峻可及2毫米,字迹整齐规范,此胜人处之二;经其三十余年反复试验,将失蜡真空铸铜技术发挥至极,所铸刻多种金、银、铜印玺表面处理无坑无疵光滑细腻,此为胜人处之三;又其将铜印印纽多样化,有各种生灵、仙灵亦有抽象、象形等类,一改前人铜印清一色呆板无味的外态风格,并精雕细刻加以抛光,所成之印皆灵气萦绕栩栩如生。此四技一改旧法,铜印亦焕然一新,可誉铜印制作史之大手笔。刻篆字于印底,行落款于印侧,铸雕兽钮于印上,黄铜全身,金光闪耀,大气亦不失精美。  
铜器铸刻工艺流程包括铜器铸造和铜器雕刻两部分。  
一、铜器铸造  
铸造铜器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是泥范法,二是融模法。  
二、铜器雕刻  
在以上流程中所制得的铜器,如铜印、镇纸、墨盒等,将被用作雕刻艺术的载体。雕刻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篆刻、书法、绘画基础,也要具备持刀运刀的手上功力。  
铜器雕刻大致分为雕刻主体、清脏、落款、打磨抛光四部分。  
(一)雕刻主体  
铜器雕刻用刀的方法是根据字体的不同和铜本身材质硬度高、粘连性强的特点,经过多年数次改选刀具,得利器构成的独门刀法。大拇指跟食指捏住利器手柄中间两侧,中指垫在手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略弯之,只需三指用力。其刀法有四:单手拉刀、单手挑刀、转刀、直刀。  
单手拉刀:就是右手持刀柄、左手五个手指将被刻铜印件用力捏住,右手将刀头对准被刻铜印件面成45°角,用力向下压。同时要向着刻铜者自我身体方向拉去。在实际应用中,有用最多。如刻阳文时就是将刀尖对准印文笔画的外侧,用大力向下压,顺着笔画的方向引刀的两眼,双手要通力协作,一心三用。  
单手挑刀,也叫回刀法,回刀就是将右手手柄直立垂直于印面,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共同用力向前推刀,行至之前拉刀始刀出的过程。行程极短,大约两秒钟时间。回刀用于拉刀始发处目的是刻平拉刀从铜面下刀至所须深度导致坡度。  
转刀,阎氏刻铜转刀并非刀转,而是转动左手中被刻物件。运用最多。它随每一笔画的始终而随时转动。因铜材质坚硬,刻铜印每成一画必下数刀,非一刀了事。所以需要反复吃铜进刀。  
(二)清脏  
清脏是将笔画外侧至印框内侧、笔画之间多余挖深平之的过程,常 采纳多刃圆球刀即可。清脏时需要要开启引风设备,引风口放在距离左手最近的位置。由于刻铜时铜屑细尘随刀而起,易吸入肺中影响健康,而引风机的开启,将会有效幸免细尘的迸溅。  
(三)刻款  
“看款能知印”是清末篆刻家徐三庚的经验之谈。印旁刻款的水平彰显篆刻者技艺的成熟程度。中国古代真正的印旁提款始于明代的石质印章,此前在坚硬的铜印边旁直接题刻印款极为罕见。而阎氏刻铜题款经几代人的接连不断实践,屡次改进,终于收获了一种得心应手的利器,能够在坚硬的铜合金表面上直接刻制题款了。刻款是用双手持刀完成的,由于刻款需要力气比较大,所以要求刻款者之前需要练好持刀基本功,否则难以驾驭利器。  
(四)打磨抛光  
用粗细砂纸进行打磨、再用抛光布打上抛光蜡对其进行抛光处理。  
阎氏铜器铸刻技艺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是一种以铜为材质雕刻成的印章,是刀刻艺术与治铸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复杂的手工技艺,起到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跟随现代机械铸刻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铸刻铜印行业大不如前,现在从事这一手工技艺的人员已寥寥无几,应对失传的惊险,亟待加以爱护传承。  
七、朱汉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地毯是一种历史悠久、世界性的产品,最早以动物毛为原料编织而成,可铺地、御寒湿及坐卧之用。地毯的历史能够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中东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和亚述王国。在中国,早在18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就根据暖席(地毯)的不同工艺,将其明确分为“毯”和“毡”,对此古籍中也有论述,《说文》曰:“蹂毛成片故谓之毡”。《物原》曰:“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即毡是用羊、牛等毛经湿热、挤压成片状以铺用。毯是用毛、麻、丝、棉等原料,经纺纱、染色、编织而成的纺织物。  
昌乐县红河镇朱汉村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孕育了深厚的文化。朱汉手工地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以动物毛为原料编织而成,跟随社会生产的发展,慢慢 采纳进口新西兰羊毛或国产西宁大白毛纺纱作为主要生产原料,结合织锦、刺绣艺术的特点,制造出了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一直流传至现代,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风格,在世界手工地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991年获法国第62届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金奖。2013年,朱汉手工地毯被列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朱汉传统手工地毯制作工艺独特,起到吸音、隔热、吸潮、净化空气等优点。制作方法分两种手工工艺,一种是手工打结,一种是手工胶粘,前者是用刀具、扒具将羊毛色线挂于底子上的经纬线之间。后者是用扎针将色毛纱扎别在底子布上,生产的过程统称为裁绒或叫簇绒,簇绒密度越大越显高档,使用的纱支越高,图案的密度越高,色彩越丰富。通常档次需20道、90道、100道、120道、160道、180道、200道,最高可用12支纱织作240道,每上升一个道数,其价值也上升一个档次,这是半成品的生产,也是决定该产品质量的基础工序,进入后道还有刷胶、平活、水洗、雕刻、清沟以及修面等工序,每延伸一道工序产品就提高一个档次。  
编织一块手工地毯就像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将蛋白纤维或植物纤维进行深度艺术加工的复杂工艺过程,并将其进行轻浮雕加工。其工艺流程如下:  
1、纺纱:将洗净的羊毛纺织或用手捻成各支数的单纱,其流程包括剪毛、分拣、洗净、脱水、烘干、合毛、梳理、槽筒、细纱(纺纱)、摇纱、打捆。  
2、染色:包括化验定样、洗纱、染色、脱水、烘干、打捆、缠线、合胶。  
3、图案设计:包括纹样策划、构图、绘图、定稿、增减纹样、凿版、刷布。  
4、织作:包括上机或挂布、写色、确定抽头,最终按指定的色线进行织作,这时产品进入最关键的生产环节。由于在一块地摊上需织作几十个或上百个颜色构成图案纹样,以求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所以这个过程也叫裁绒或簇绒过程。  
5、刷胶:用天然乳胶按比例配制成品胶、定活、上第一遍胶、烘干、上第二遍胶(复衬定型)、烘干。  
6、平活即整平:用研磨设备平活、刮活、下活、打边。  
7、雕刻过程:核对逆顺方向、开沟、左剪口、右剪口、挑刺。  
8、水洗过程:上机、配料、洗涤、上杠烘干、出活、刮活整理。  
9、清沟过程:是雕刻的深化过程。其要诀是:上剪地下剪花,剪花不伤地,剪地不伤花,至此一幅完美的地毯工艺品已完成90%以上。  
10、朱汉手工地毯工艺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博各民族文化之所长,发扬传统,接连不断创新,构成了独特的地毯文化,其主要的设计思路结构严整而富有韵律,活泼多变而富有生活情趣,图案以京式纹样为主,即地毯上织作的纹样以中国历史的文物图腾为主要图案,例如琴、棋、书、画、轮、罗、伞、盖以及象征富贵的牡丹花;象征福寿的蝙蝠等,每一个纹样都象征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色彩而言,多半是同类色或对照色并置罗列,原来 采纳植物和矿物制成的天然染料染色,现在改用化学活性染料,色彩更为明艳,着色坚固。  
朱汉地毯用羊毛纤维精心编结在棉纶和基布作依托的经纬板上,加以后道工序的深加工处理,以及 采纳平毯、雕刻、清沟、修整、漂洗、镌修等精湛工艺梳理,使软浮雕的纤维艺术精美绝伦,外观古色古香,远望花团锦簇,雍容华贵,近观高雅典丽,五彩缤纷,起到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有用价值,堪称绝技。  
八、营丘太公香制作技艺  
昌乐太公香起源姜太公封于齐的都城营丘,因以为名。太公香的制作原料为木料锯粉末、榆树皮粉、香料等。太公香制作流程有以下几步,首先将所选木料、榆树皮做切制、粉碎处理,即 采纳拣、摘、揉、刮、筛、凉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除去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分及其它成分,并使其大小规格满足要求,细度通常在100目左右;再将兑好的料加100摄氏度滚水拌均,使其充分混合;将和好的香泥放到专用的桩里,再用杠、楔子等专用设备,一次一次用力往下压,跟随压力的增大将香泥压制成条状。在下面出口处,用蒲囤子接下来即可;最终,将压制好的香,放于长短不同的器具中分割晾干,即可。  
太公神香,高度通常在80厘米至120厘米,美观慷慨,香味纯正,不易断、易燃烧,起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鲜亮的地方特色。  
九、名人  
古代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王镇恶(373-418),东晋名将。北海剧(今昌乐西)人。  
王昕,生年不详,字元景,北海剧人,卒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  
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今昌乐)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赵池(生卒年不详),明后期官员。1568年(隆庆二年)举进士,为行人,继为御史。后出为汝南知府,以病乞休。  
阎循琦(1711-1776),字景韩,号玮庭,清乾隆时期大臣,河头乡黎家村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随父宦居各地,读书能见其大,为文亮拔至深。  
阎循观(1724-1771),字怀庭。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乾隆七年(1742),阎循观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举人,后讲学于麓台书院。  
当代  
李鸿忠,男,汉族,昌乐人,1956年八月生于辽宁沈阳。1976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八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天津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  
王国华,早先在内地从事教育、出版工作,1992年任香港《大公报》社长。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庆祝香港回归筹备委员会委员。为十一届中国政协委员。  
十、昌乐县丧葬习俗  
1.送终。  
老人在病危和弥留之时,子女守护在身旁直至老人咽气,谓之“送终”。“孝”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养老”和“送终”是孝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当老人病危和弥留之时,守护在身边的人要快速通知老人在外地的子女和其他至亲族人,来到病人床前守护。“生离”和“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老人病危和弥留之时,大都会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儿女日夜守护床前以尽孝心,也是对老人心理的安慰。身在外地的子女接到老人病危讯息后,会在第一时间匆匆赶回家中,与老人生见最终一面,万一见不上,老人会死不瞑目,也会被外人说老人“不担”此儿女,子女会被人指责为“不孝”,留下心中永远的遗憾。  
假如死者为女人,在弥留之时还要快速通知娘家人来见最终一面,娘家人+见面后一定在死者咽气前离开,由于当地有娘家人不看着闺女咽气的风俗。  
老人弥留之时另一重要工作,是为老人整容,理发、刮胡、温水洗脸、擦拭身体,穿好寿衣,让老人干净风光地去见先祖,以表达儿女的孝心。寿衣有棉衣和单衣,鞋、袜、帽等一应俱全,有的女人老人已经提前预备好了寿衣,只管拿出来穿就行了,没有提前预备的,要快速到商店购买。穿寿衣讲究“几根领”,有三根领,五根领,七根领之分,但需要单数,期望死单不死双,不要由于一人死亡殃及其他人。寿衣式样就用现时的通常衣着就行了,不过也有一小部分老人仍用前清式样的衣着。男用黑、蓝色,女用紫色,用绸不必缎(讳“断子”),用平纹不必斜(讳“邪”)纹,不扎腰带,不系纽扣,男穿白内衣,女穿红内衣,据说死者到了阴间会被小鬼脱去衣着,当小鬼看到白红内衣时以为脱完了,就不再继续脱了,幸免扒成光腚。穿衣时要轻轻搬动老人,以免加快速度其死亡。  
老人离世前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精神旺盛时期,表现出对人世的留恋和对亲人的不舍,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俗称“回光返照”,子女亲人会利用这一机会对老人做最终安慰,让老人能平静的咽下最终一口气。  
在确定老人已经离世后,子女及亲属开始放声痛哭,一是悲伤情绪的宣泄,二是向乡邻传递死讯。  
人死后用被子把脸盖上,或用一张黄表纸盖脸,俗叫“苫脸”,一则让死者安息,二则人死后脸色难看,怕亲人担心,三则意恐假死,若假死,鼻孔气流冲动黄纸,还可抢救复生。  
2.指路。  
死者离世后,子女做的第一件事是为逝者指路。首先制作一卦长钱(用一打烧纸撕成互相连接的长纸条夹在高粱秸上,高粱秸长一米左右,上边缠绕纸条),长钱代表死者灵魂,由长子手拿长钱从死者身上一直拖到天井,挂在一根长竹竿上,再在竹竿上挂一盏灯笼或保险灯(里面点上灯火,或用打开的手电筒),一面箩面用的箩(箩上系红布条),一面镜子,一根白布条(头绳子),由长子站在院子高处,老宅子通常是石磨或鸡窝上,现在新式宅舍就只能站在台阶上或凳子上,挑着竹竿,指向西南方向,其余众人叫着死者的称谓,一齐呼喊:“XX,你上西南啊,明光大道!”连喊三遍,谓之“指路”,表示人有三魂九魄,第一道魂魄已经离身,赴西南方向去了。  
为何要“上西南”呢?据说天地有四道,西南为神道;东北为鬼道;东南为禽道;西北为兽道,西南方是佛祖居住的地方,是“天堂”,谁不情愿自我的亲人死后为神,奔向“极乐世界”呢!因此,人们在亲人离世后第一时间虔诚地呼唤着亲人的名字,为其指引奔向圣地之路。  
3.组成丧葬理事会。  
现时各村基本都有丧葬理事会,届时由逝者儿子、儿媳第一时间亲自登门邀集理事会成员商量殡葬事宜。理事会通常由总管、礼柜、司礼、女帮忙等人组成,现在大多在酒店款待宾客,故省去了厨长一职。  
理事会集合以后全面接管殡葬期间一切事务,孝子开始专心守灵,以尽孝道。  
4.报丧。  
出殡时间通常为“排三”,过于匆忙下葬,会遭人指责,父母劳苦一辈子,连个风光的葬礼都没有,此为儿女不孝。如父母在堂,亡者已成年,亦可“排二”,亦可上午。现时已很少有“排五”和“排七”的了。  
假如死者为女人,应在咽气后第一时间由孝子穿戴孝服亲自去姥姥家报丧,报丧人不得亲自开车或骑车,幸免因心情过分悲哀而发买卖外,乘车时到姥姥家村头要下车,步行到姥姥家门口,以示对姥姥家人的尊重。  
其他亲戚可派专人开车“送信”,姑、姨、以及仍在走动的老亲和新结识的儿女亲家都要送,告知死者去世时间和出殡时间,亲戚接到死讯后负责通知本家兄弟和家族中其他需要“做公事”的人员,届时一同前往,一则显示本家人丁兴盛家族团结,二则显示场面宏大葬礼盛大,对双方都有好处。  
远亲和朋友通常电话通知即可。  
死者及已分居的儿子家的大门上贴“门封”,即用32K的白纸两张分贴于两扇大门上,让本村人及过路行人知晓本户有“丧事”。门封的贴法有讲究,母死父在贴成“八”字形;父死母在贴成倒“八”字形;父母俱丧,两白纸平行。让外人一看就晓得,这人家是什样的丧事。  
通知灵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各村都已实行火葬,最近几年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殡葬服务也实行了“一条龙”,通知灵车时,把死者性别、火化时间、出殡时间和需用的殡葬用品(包括灵棚、白大领、白单裤、纸草等)一并告知对方,灵车需在火化前及时赶到,并带来一应所需物品。  
5.戴孝。  
制作孝服。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身穿白大领,白单裤,脚穿白袜白鞋,头扎白布条——“头绳子”,殡后改为黑纱;孙辈、外孙辈及期服侄辈穿白褂、白单裤,扎头绳子,四服、五服及其余送殡人员扎白头绳。送殡期间为表明与死者关系紧密和严肃庄重,全部孝子孝孙皆穿由灵车提供的白大领和白单裤。每人手拿哀杖一条(柳棍上缠绕黄色烧纸条),哀杖为防身之用,据说能够预防鬼魂及其他邪魔鬼祟的冲撞。  
理事会工作人员每人白布条一根缠在左胳膊上,以示与孝子和其他帮忙人员分别。  
6.入殓。  
现时老人多数自我独居一室,很少再有老人跟儿女住在共同的,命终时就死在自我床上,通常直接在床前入殓即可,没必要再在堂屋搭门板停尸。所用棺材是由殡葬服务机构统一提供的商品棺材,外表华丽,材质轻薄,男用蓝黑色,女用红黄色。入殓前由长媳为死者净面,即用碗盛清水,用棉絮蘸水模拟洗脸动作,一边洗一边口中念叨:“洗洗脸,净净面,见了老爷老妈也好看!”净面的目的是让死者干净风光地到另一个世界去见先祖,以表达儿女的孝敬之心,同时叮嘱老人不要再回家来骚扰生者。遗体手里攥着,怀里揣着“打狗饼子”(一种面制小圆饼,里面放着头发和枣树刺),以备西天路上遭到恶狗偷袭时,喂狗之用。  
遗体放入棺材后,底铺绸褥,上盖绸被,头枕山型枕头,意为“铺金盖银,头枕金山”。遗体放好后,揭开盖在脸上的被子,众子女及至亲族人再一次瞻仰死者遗容,然后盖上棺盖,两端用布带扎紧,孝子退出房间。  
7.火化。  
把棺材抬上灵车,假如棺材需要经过内房门口,须由司礼拿锯比划几下,同时口中念叨:“一锯两开,亡人过来!”象征性地锯断两边门框,好让亡者灵魂随同遗体一块抬出。灵柩上车后,司礼在车后地面烧纸一打,此谓“买路钱”,以图火化路上一路顺通。死者长子携带死者身份证、户口簿、村委出具的死亡证实信(假如死在医院,此信由医院出具),与其他陪同人员一同去火化场,众孝子及其他亲属在灵车后高声痛哭,一直随护灵车走上大路,灵车走远,孝子止哭转回。  
火化完成,灵车回来时,男女孝子列队到村头迎接,灵车一到,行磕头礼,然后跟在灵车后边,一路哭着回家,直到骨灰盒安放停当,在众人劝说下才止住哭声。  
8.守灵。  
正房明间放一张矮桌,桌上放置死者牌位(倒扣放置),香炉一个,豆油灯一盏,点心三碗,桌前放瓦盆一个,桌后放木椅一把,骨灰盒就端放在椅子上,椅子旁倚放长钱一串。平常独处偏房的老人,死后骨灰盒也要放进正房。骨灰盒放好后,牌位立起来,上写:先考(妣)X讳XX府(太)君之位。燃香点灯,同时瓦盆内烧纸一打。骨灰盒上插纸花一束,通常为六花一骨朵,红花黄心绿叶,在悲伤潇煞的氛围中,十分醒目。  
孝子女们所有守护在灵柩跟前,无大事寸步不离,夜里由男孝子轮流守护,此谓“守灵”。守灵期间须接连不断续香,间接一段时间烧一次纸,时刻留意剔除灯花,不可以香尽灯灭,万一失误,会使亡灵在赴阴曹地府途中遭受挫折,也会使守灵人受到守灵不尽责,“不孝顺”的责骂。  
儿女们平常分居各家,忙于工作和家务,难得一聚,此时坐在共同,免不了谈论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一起缅怀老人的养育之恩,都是怀着深深的敬意,一脸的虔诚和严肃。  
遇到有人前来吊唁,孝子在灵前瓦盆中烧纸,大家陪着共同痛哭。  
早起和晚睡前,一日三餐前都要哭灵,非常是当女儿的,一天到晚,不时地哭一阵子,悲伤气氛感染得别人也跟着哭泣,女儿被誉为是父母灵前的一支“喇叭”,含赞誉褒扬之意。  
吃饭时由长子端一碗豆腐,拿几个馒头,陪亡灵共同就餐,此时的儿女心情万分悲痛,吃素菜喝清水,大有食不甘味之意。  
9.发盘缠。  
亡灵赴西天路途遥远,步行为艰,捎带行李众多,雇佣脚力,使唤仆人等都需要金钱开支,临走时,生者为其发放的一定路费谓之“盘缠”,“发盘缠”的时间通常在出殡的前一天傍晚,假如是当天出殡,则在当日午后进行。地点根据村庄所处地理位置,发盘缠通常在村庄西南角进行。假如在其他地方进行,亡灵赴西途中会经过村庄,或许因眷顾家乡,牵挂亲人,而回家看看,给生者带来厄运。  
纸草,前些年都是暂时手工扎制,近几年改为商品购买,节约了很多人工。包括有二人轿一乘(男轿主调蓝黑色,女轿主调黄红色);宝杠(箱柜)两抬;仆人七名,计有轿夫两人;杠夫四人;男管家或女丫鬟一人,每个仆人胸前挂两个用细线穿起的打狗饼子,宝杠内由出阁的女儿填满烧纸,谓之“填杠”,仆人须经“开光”方有灵性,即一人手拿缝衣针在仆人眼、耳、口、鼻、心、手、脚等处比划几下,同时口中念叨:“开开光,开开光,开开眼光看四方;开开光,开开光,开开嘴光吃四方;.........”,开光后打发仆人用饭,一人手端面条,模拟喂饭动作,嘱其“吃饱喝足”,面汤奠地。  
近几年纸草种类有较大变化,二人轿改为汽车,宝杠改为行李箱,仆人改为司机、服务员等等,总之与时俱进,变化也是正常的。  
村头大路边放矮桌一张,摆放供品(点心三盘,馒头一个)、香炉、茶壶、茶碗、酒壶、酒盅、筷子一双,矮桌后放木椅一把,矮桌前二、三十米处放置所有纸草。  
长子身背长钱,在长孙搀扶下,小心翼翼,就像背着自我年迈的父母一样,缓步来到桌旁,把长钱倚放在椅子上,然后在桌前站定,其余孝子分成男女两行,站在长子身后。在司礼指挥下,长子跪地,焚纸烧香,一叩首,奠酒,用膳,用茶。同跪,三叩首。拜祭完毕,一人宣读地府文书,孝子跪听。文书中记载了发盘缠者的籍贯,以及为亡者携带的财物,雇佣的仆人等,同时叮嘱仆人一路上听从吩咐,认真服侍,告诫沿途凶煞勿抢夺财物,请求西行路上各关口一律放行,求得亡灵一路平安,体现了孝子们为父母远行的缜密安排,殷殷父(母)子情,拳拳孝子心,其用心良苦也!宣读完毕,文书投入花轿,连同长钱及其他纸草一同烧掉。众孝子起身一同往西南方向为亡灵送行,一边走一边轻声呼喊:“XX你上西南啊!”。一人提水桶,内盛清水,放一些米粒,曰“迷魂汤”,在孝子前边走边用勺子舀水泼在路上,表明亡灵赴西路上喝了迷魂汤,就不记得回家的路了,幸免再回家骚扰生者。至此亡者的第二道灵魂已经赴西南方向去了。  
文书开头有“南赡部洲”一词,这是一佛教用语,古人心目中没有“国”的概念,认为大地是平面的,广袤无垠,根据四个方位,把大地划分成四大部分,即东圣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中国属南赡部洲范畴。  
孝子送亡灵前行二、三十步方转身回家,回家路上男女孝子一路嚎哭,回家后继续守灵。  
10.修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各村都建立了公共墓地,全村过世老人不分姓氏,不分家族,统统埋进公墓,省去了风水师点穴的麻烦。公墓建在村外,墓穴方向一致,头部向着高处,脚部向着凹处,取“头枕山,脚踩水”之意,而且墓穴方向不可以冲着自我的村庄,幸免生者被鬼魂冲撞。出殡当天一大早,长子抱一只纯黑公鸡在总管陪同下,到公墓按照村里统一规划,挑选一处合适的地方即可。同时也象征性地点一下穴,即在选好的地方烧一张纸,撒一把粮食在地上,放上公鸡,假如公鸡不飞走,即是“此地大吉”。然后由长子拿锨或镢“破土”,意即一切吉凶祸福皆由本人承担,与他人无关。  
本地兴夫妻合葬墓,墓穴为两宫,用砖砌成,中间接开,一分为二,有“神道”相通,男死用左侧墓室,女死用右侧墓室,墓穴头部留龛,放置“长明灯”,脚部留龛,放“五谷囤”和“水缸”,底部不铺砖,让死者骨肉(虽是骨灰)尽快融入大地,早接地气,后辈人早得力。  
修墓中途不可以离开人,如需离开,要把一件死者衣物放入穴中,预防孤魂野鬼趁机抢占墓穴,或被恶人扔进动物尸体招来厄运。墓穴修好后,用新笤帚清扫一遍,就像一座干干净净的新房,等待主人前来居住。  
夫妻仍健在的一方的墓穴俗称“寿坟”,临时不必,可先堵死“神道”,放一件本人衣物或一瓶酒,不可以空着,筑起的坟堆是平顶,不留尖顶。  
11.参灵。  
出殡当天早上,影壁墙贴“照碑”,照碑上写明逝者姓名、称谓、生卒时间,寿庚、发丧时间等,落款开具直系儿孙名字(至五服内),如长子过世,由长孙承丧,过去无儿户须过继儿子承丧,现今无儿户增多,由近服侄承丧或由女儿承丧亦属正常。  
天井搭灵棚,灵棚内放一方桌,桌上摆放供品(通常为鸡、肉、鱼、豆腐等六色肴馔和馒头、点心)、筷子、香炉、酒具、茶具、烛台(插蜡烛、松柏,喻万年青)等,桌前放火盆一个,桌后放椅子一把,倚放长钱(这是死者的第三道魂魄)。女孝子室内坐地守灵,长子跪伏棚后,次子跪伏棚前一角,其余众位男孝子分跪棚前两边,遇有雨天个人不得擅自使用雨具,除非总管统一号令采取防雨措施。男女孝子手中均握哀杖一条。  
大门口外设礼柜,由专人负责登记接纳吊唁人送来的现金和冥币,此谓“上人情”。  
接到通知的亲戚,来到后先上人情,然后在司礼的带领下入内拜祭。司礼先在门外高呼:“举哀——!”众男女孝子共同哀嚎,拜祭者为多人时须按班辈推选一人为首,拜祭人入内后,站于灵桌前,为首者先于灵前烧纸,然后桌前站定,在司礼指挥下作揖,下跪,叩首,三奠酒,三用膳,三用茶,起身。同跪,四叩首,礼毕。公职人员鞠躬即可。来客拜祭完毕,次子叩头一个,以示回礼。拜祭结束,外甥加入两边守灵行列,以尽孝心,其余人退出,客房用茶。  
女儿进村即哭,一路嚎哭至灵前守灵。  
女婿、侄女婿、孙辈女婿是需要拜祭的,通常朋友、乡里上完人情即可离去。  
亡者为女人,娘家人来“做公事”也是要拜祭的。娘家人通常来的最晚,直到近午才姗姗而来。  
娘家人的汽车来到村头停下,众孝子排成一行,男前女后出村迎接,在车前跪地磕头一个,然后由长孝子、长子媳上前向姥姥家人问好,并搀扶其下车,客前主后,一同哭着进村。娘家女客直接进室内守灵,男客在门前站定,总管重新布置供桌,丧主所做供品后撤,空出供桌前半部分,摆放娘家供品,供品通常为鸡、鱼、肉、豆腐四色,娘家所带供品为表郑重通常用食盒盛放,下车后由村人帮助抬回。司礼喊:“举哀——!”众齐哭,娘家人灵前拜祭,拜毕客房用茶。  
全部做公事的亲戚每户回馈饼干两条。  
娘家供品于撤棚前一并留下,只把碗盘放回食盒内,用“谢帖”压食盒。谢帖写法,32K白纸一张,母亡父在堂,写“领谢”;父先亡母又亡,写“踵谢”。落款具直系孝子名。  
娘家人所乘汽车,抬食盒人员如系雇佣,须由丧主打发工钱。  
12.出殡。  
谢庄,早饭前,由司礼率领所有男孝子,着孝服,沿村内主要街道走一趟,往回走的路上在十字路口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磕一个头,谓谢庄,意在招呼村人前来帮忙。午后出殡前,男孝子着孝服在村头朝公墓方向磕一个头,谓谢坟,回来后在灵车前磕一个头,谓谢架子(旧时出殡用架子抬棺材,现今改为灵车,此俗仍沿用至今),然后由长子撕掉影壁墙上的照碑连同供桌上的牌位一同交司礼烧掉。第三次谢庄在出殡后从公墓回村的时候,在村内十字路口朝四个方向磕头,意在向出殡帮忙的村人致谢。  
制作“锅饼”。用面粉烙制一个直径约30CM的厚饼,表面用茶碗扣上七个圆圈,连同圆形锅饼,象征“七星攒月”,插一双筷子,出殡前预先放置墓穴内。  
拜祭。起灵前外戚灵前拜祭,方法与参灵同。  
起灵前,已分居的直系孝子家的水缸灌满水,使用自来水者象征性的盛水一桶即可。  
填柱窝。前些年搭灵棚都是在天井刨四个圆坑,埋四根柱子,顶部用帆布遮盖,起灵前撤掉供桌,拆除灵棚,长钱放于烧纸箢子内,四个柱窝中区别放入两颗枣子,两颗栗子,两颗花生,一勺清水,象征“早立子”,“早发芽”。现时地面硬化,使用商品灵棚,已无柱窝可填,但这一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把以上物品放于墙边而已。  
发丧。起灵时间通常为午后未时.司礼站屋门前,一手拿亡者生前用过的饭碗一个,一手拿菜刀,高声呼喊:“天门开,地门开,门神户爷闪两边!起灵了——!”马上手起刀落,将瓷碗打碎,扔于阶前。打碗的同时有人在骨灰盒和天井里抛撒棉籽和五谷,一边撒一边说些吉祥话:“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儿女一大群!”“三撒金,四撒银,金银财宝进家门!”男女孝子齐声痛哭,男孝子手柱“哀杖”在灵前躬身却步引路,女孝子尾随灵柩之后,手拿哀杖,缓步前行。灵柩放入灵车,司礼于灵车前烧纸一打,意在“买”下此道路,让灵车通过。男孝子于灵车前边哭边却步慢行,灵车缓缓开动,女孝子乘一敞篷汽车尾随灵车之后,整个送葬队伍行进缓慢,谁也舍不得亲生娘爷就此离去,成为永别。这是生者与死者诀别的最终时刻,也是孝子们悲愤情感的大爆发,哭声如雷,天地为之动容!  
出村后哭声停止,男孝子改为面朝前行走,挎纸箢子的人坐在灵车上,一路抛撒烧纸——冥币,打发沿途野鬼凶煞勿抢夺财物,冲撞送葬队伍。娘家人和其他外戚在起灵后至村头慢慢离去,径直回家,外甥一直尾随到公墓。  
兜锅饼。进入墓地,男女孝子分跪于墓前墓后,伏地哀嚎。司礼把预先放入墓穴的锅饼拿出,一折两,长媳用上衣前襟兜住带回家,筷子折断扔地,此谓“兜锅饼”。长媳在为公婆养老送终过程中率先垂范,尽职尽责,吃苦受累最大,为随后的妯娌做出模范,能为亡故的公婆“兜锅饼”也是应得的褒扬和赞誉。  
下葬。点燃“长明灯”,骨灰盒放入墓穴,司礼命长子跪于墓前,问:“你看看正当不正当?”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命人盖上盖板,培土筑坟,长钱插在坟堆上,表明第三道魂魄已经西去,男女孝子开始把头绳子盘在脑袋上。待筑坟结束,集体向坟堆叩头四个,女孝子放声痛哭一场,此谓“哭坟”。外甥从墓地径直离别,其他人散去,出殡结束。  
13.圆坟。前些年都是在殡后当日傍晚圆坟,近几年提前到殡后接着进行,孝子不回家,仍穿戴孝服,由别人将所用物品送到墓地,用品有铁锨、铁耙、铁镢、绳子、谷秸,担杖一头挑水桶,内盛水饺和饺子汤,另一头挑箢子,内盛碗筷和烧纸。  
由于新坟堆修筑得比较荒促,圆坟时由孝子用铁锨培土,用铁耙整平,如有寿坟,应把坟堆一边修成尖顶,一边平顶,直至把坟堆修整的美观规整,把遍地扔掉的哀杖捡拾起来,插进坟堆土中,待雨季时自会生根发芽,预示着家族后代人丁兴盛发达。整好坟堆后捞四碗水饺摆在供台上,燃纸烧香,长子手拿一把谷秸,一头点燃,绕着坟堆向左向右各转三圈,其间手里须接连不断续燃谷秸,直至转完为止。在点燃谷秸的同时,一人手提水桶,把水饺汤一勺一勺地泼向坟堆,男女孝子两手拿住井绳,绕坟堆围成一圈,与长子一同向左向右各转三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呼喊:“XX,快起来救火啊!”“山前山后失了火,XX,快起来救火啊!”转完,女孝子大哭一场,所带水饺大家分食干净,这就叫“前人的福分,人人均沾”。  
圆坟结束,众孝子离开墓地时不得回头看,幸免鬼魂随活人回家。男孝子回村后在十字路口朝向四方各磕一个头,表明对村人帮忙的感谢,女孝子回到家,在铺在地上的席子上坐一坐“沾福”。然后“分富贵”,每户两个馒头,两条咸鱼,两块豆腐。女儿回婆家“谢婆婆”,不在娘家过夜。  
14.承劳。  
出殡傍晚,丧主设酒席一桌宴请全体理事会人员,谓之承劳。席间丧主亲自倒茶端杯,斟酒把盏,对理事们节俭办丧事,公平公正,丧事圆满极尽欣赏,对理事们几天来所受劳苦表明感谢,理事们对丧主孝敬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的事迹多有赞颂,丧事能顺利完成是孝子也是全体帮忙人员的福分,与丧主的踊跃配合是分不开的。宴会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  
15.谢孝。  
死者是女人,第二天死者儿子到姥姥家祖坟烧纸祭祖,称作“谢孝”,姥姥家人看到外甥连日劳苦悲哀,已是身心疲乏,通常不忍心让外甥亲自去墓地祭拜,只把烧纸留下,由舅舅或表兄弟抽时间代压坟头纸而已。谢孝中午饭菜均由丧主带齐,款待者只需提供锅灶,动动烟火即可。  
16.五七坟。先人殡葬后第一次上坟叫“五七”坟,时间通常定在先人逝世后的第三十多天,不用正好三十五天,这叫“长百日短五七”。上坟时逝者子女及其他近服亲属、亲戚全数出动,这是在多种祭祖活动中人员最齐全的一次,全员穿戴孝服,压新坟的第一次坟头纸。已出阁的女儿、孙女、侄女等要扎制撼钱树;儿子和媳妇要用花纸扎制金山、银山、钱柜,电视机、电冰箱等冥器,凡阳间所用之家具,阴间所有都有,一同带到坟前火化,这是给逝者送别的最终一程,表明整个殡葬仪式到此结束。  
坟前祭拜结束后,直系儿女仍穿孝服,其余孙辈以下及亲戚朋友全部为逝者戴孝者,皆于坟前“脱服”,换上平常穿的衣着,表明服孝结束,以后可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十一、昌乐县饮食习俗  
1、马宋饼:昌乐名吃,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特点是烙花细碎,熟而不糊,色泽冷艳,柔软芳香,油丰而不腻,微咸而透清香,开人胃口,百食不厌。  
2、蒸鸡白菜:昌乐南部民间流行的一道菜肴,始于清朝中期。1997年十二月,被潍坊市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潍坊市第三产业规划治理办公室认定为“潍坊名吃”。  
3、高崖炸鸡:把宰杀洗净的嫩公鸡,剁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加葱丝、姜丝、食盐等调味品略腌,把鸡蛋用筷子打散,每块生鸡块都均匀的沾上面粉,然后到蛋液里面滚一下,收晾起来,用于春节期间待客。  
4、高崖炸鸡: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入口细嫩,回味无穷,是宴请宾朋、家庭聚会的美味佳肴,汤肉全食。  
5、鸡鸭和乐:这道菜的主要主食是鸡和鸭,再加上面条和自我爱好吃的菜即可。  
十二、昌乐县著名景点  
(一)中国宝石城  
昌乐蓝宝石有矿面积达450多平方公里,是日前为止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区之一,素有“蓝宝石之乡”的美誉。并且昌乐蓝宝石以其颗粒大、晶体完好、颜色纯正、二色性明显、特异宝石多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珠宝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昌乐蓝宝石主要产于昌乐县境北部的五图、乔官、南郝、北岩等几处乡镇,它的构成源于1800万年以前的火山爆发。在地球深部炎热的天气、高压条件下构成的熔融岩浆迸发到地球表面,在一定条件下构成了蓝宝石结晶体。蓝宝石与金刚石、红宝石、祖母绿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贵宝石。1984年,昌乐人民发觉了蓝宝石,1986年,在山东省地质部门的勘探引导下,昌乐人民认识到了蓝宝石的价值并开始大量开采,为保证资源开发的直到1991年,县里才加强了对蓝宝石资源的开采治理,1996年,县里特意成立了蓝宝石开采治理办公室,依法对全县蓝宝石矿区的开采进行治理。现在人们开采蓝宝石,主要以联合体或村办个体的组织形式,进行露天半机械化开采。  
依靠得天独厚的蓝宝石资源、当地优惠的产业政策、非常好的投资环境和日益提高的配套服务,昌乐珠宝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逐一构成了从宝石开采、加工、科研到首饰制作、销售、批发的一整套产业体系。非常是近些年以来,珠宝产业已成为昌乐新兴产业的亮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日前,全县珠宝业在职人士已达4万余人,从事珠宝饰品加工、销售的企业有300多家,当中饰品镶嵌企业100多家,珠宝首饰批发、销售贸易型企业200多家。年宝石加工能力600万克拉、饰品1000万枚、贵金属3000万克以上,实现利税4000万元。昌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集散地之一,构成了国内最大的珠宝首饰专业批发市场——中国宝石城。  
中国宝石城市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筹建于1993年,是国家工商局批准的国内规模最大、功效最完备的宝石饰品、贵金属饰品、工艺礼品、旅游商品的专业批发市场,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省重点旅游购物点。日前,市场内已有珠宝饰品加工、经营企业196家,当中国内较有影响的品牌企业有来自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云南等地的20余家30多个品牌。年交易额达40亿元人民币。跟随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宝石城珠宝产品质量档次接连不断提高,去年,山东蓝天、山东梦金园2个首饰品牌区别被评为“全国珠宝首饰行业驰名品牌”,香港嘉福、香港世纪缘2个品牌被评为“山东省珠宝玉石业著名品牌”。今年六月份,中国宝石城被评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座落于宝石城内的中华宝玉石博物馆,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于2002年十月份对外开放,是国内展示中国宝玉石文化及世界宝玉石发展史的重要窗口。  
为进一步挖掘珠宝业的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蓝宝石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自1996年以来,昌乐县已成功举行了十届全国珠宝展销订货会和四届中国(昌乐)国际宝石节。通过举行宝石节会,不但向世人展现了昌乐蓝宝石的独特魅力和珠宝产业的强大优势,同时,也进一步宣传了昌乐,提高了昌乐知名度,为昌乐经济的发展具有了踊跃地推动效果。  
(二)昌乐清水河公园  
清水河公园座落于昌乐县红河镇区北部,全长约4700米,沿河两岸100米左右。总投资5000万元,2014年十二月被评为国家AAA旅游景区。公园分两期建设。一期对清水河东段1700米河道进行改造,建设了张拉膜广场、回音广场、休闲走廊、音乐喷泉等20多个景观节点;二期对清水河西段3000多米河道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薰衣草主题产业园,产业园分为风景区、体验区、餐饮休闲区三个功效区。所有完成后,清水河公园将成为一处服务潍坊、面向山东半岛地区的大型婚纱摄影基地。  
自己开车指南:济青高速--202省道--乔官南丁字路口---向东至贾陶路口右转---朱红路---红河镇政府驻地---清水河公园。  
景区游览线路:滨水广场-曲桥流连-曲水组庭-回音广场-景观假山-景观连廊-幸福广场-双层古亭-休闲广场-薰衣裳草风情园-婚纱摄影基地。  
特色景观:建有薰衣草主题产业园,分为摄影区、制作区、休闲区、餐饮区四个功效区,将倾力打导致一个集婚纱摄影、餐饮娱乐、手工艺品加工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三)昌乐西湖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西湖公园座落于昌乐县城西部,是在原昌乐公园的基础上,按照潍坊人民公园的建设理念,杭州西湖的文化特色,济南大明湖的标准改建而成。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杨柳丝条、仙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地址:昌乐县城宝昌路222号  
(四)庵上湖景区  
庵上湖景区座落于五图街道东南部,是以庵上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注重农业科技、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相结合,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功效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上湖村旅游示范点可连续发展态势非常好,按照“安全、优质、高效、品牌”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搞好四大建设,把庵上湖建成融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农业生产基地。  
建设现实版“开心农场”。利用新入股的土地,规划建设认种有机蔬菜园,吸引潍坊市区、昌乐城区等城里人来认种有机瓜菜,每年交纳一定的租金就能够成为“农场主”,体验亲手栽种和采摘多种有机瓜菜和水果的乐趣,平常可由科技园的技术人员进行果蔬治理。建设观光农业旅游带。通过招商引资,在村南700米自然沟崖及河床上部覆盖“塑料大棚”,在河床内种植农作物和观赏性植物,包括热带花卉、苗木等,打造四季如春、常年有花、清水长流的江南胜景,建设河谷观光生态农业旅游带。  
(五)仙月湖风景区  
仙月湖风景区是以高崖水库为依托,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会议度假等功效于一体的生态型水利风景区,总库容1.45亿立方米,常有水面9.9平方公里,因有嫦娥仙湖奔月和姜太公仙湖赏月的漂亮传说而得名,湖内鱼类资源丰富,大坝周围绿林成荫,水质无污染,以地方特色“全鱼宴”为代表的旅游餐饮业远近闻名。  
仙月湖风景区是以潍坊市高崖水库为依托,注重山、水、树等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相结合,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康体多功效为一体的生态型水利旅游风景区,因有嫦娥仙湖奔月的漂亮传说而得名。2003年九月该景区被授予省级水利风景区,2005年八月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  
仙月湖风景区座落于山东省昌乐县域西南部,区域内的高崖水库于1959年兴建,1960年拦洪蓄水,总库容1.45亿立米,兴利库容0.5788亿立米。是县域内最大的水库,水域面积大,库内鱼类丰富,大坝周围绿树成荫。水库上游及四周基本无污染,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平常已有相当多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垂钓就餐,在附近周围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营丘白浪沙滩湿地公园  
白浪沙滩湿地公园,座落于昌乐县营丘镇政府驻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先后建设了钓鱼台、观景阁、齐长城等文化景点和阳光沙滩、麒麟广场、盛柿林、芦苇荡、亲子游乐场、孝子竹林等特色生态旅游景点,并配备了6部高档旅游观光车,设立了游客迎接招待中心以及游客超市等配套设施,已逐一将其打导致了一个集吃、住、游、娱乐于一体的原生态湿地公园。  
(七)桂河湿地公园  
桂河湿地公园座落于昌乐县城东南部,公园总面积1515亩,配套服务提高,起到专用游客迎接招待中心,设有医务室、警务室、停车场,提供导游员、旅游商品、邮政等服务,景区内分布有足够数量的厕所,以满足游客需要。  
桂河湿地公园为敞开式免票景区,整个湿地公园由连池湿地、山涧连湖、叠瀑孤岛、海景喷泉、群岛河汊、河港湾流、旱溪石滩、市委党校中心等景区组成,为游客提供了非常好的养生、旅游环境。  
(八)营丘镇古城村  
昌乐县营丘镇是齐文化发源地、姜太公始封地,文化底蕴丰厚,辖区内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白浪沙滩湿地公园、崇山石祖林、孝子王裒墓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当中,座落于营丘镇的古城村是全镇近些年以来重点打造的乡村文化旅游景区。该景区北靠潍坊市区,东临白浪河,坊昌路横贯村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然,起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条件。  
古城特色村内有姜太公祠、太公文化广场以及太公后花园等一批起到浓郁古齐文化色彩的旅游景点,并有修缮完整的原古城墙遗址,全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渐趋提高,文化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齐国古文化旅游区。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日前,该村西部建有20亩黄金梨园,同时 采纳“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创办了紫芽果蔬合作社及古营瓜菜合作社,建成了1000亩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和1000亩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瓜菜成熟季节吸引众多游客来此开展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  
古民居建筑、宗教遗址等文化遗迹丰富。古城村据传为齐国始封之都营丘城故址,该城原有外城和内城,内城呈方形,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600米,残存城墙高0.5至6米,墙基宽20米左右,墙体用穿棍夹板法夯筑而成,夯层清楚。现北城墙和西城墙的中间,有道路与外部通连,为当时的城门遗迹。古城村占领了城北部偏东一隅,其他皆为粮田,现故城内尚存太公祠、逄萌墓道碑、窦公渠碑以及古冢等众多文物古迹,起到优良的游览和开发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深厚。营丘镇深厚的文化历史给后代留下了许相当多多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手工技艺。该村的太公神香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技艺起源于西周时期,是姜太公封于齐建都营丘时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加工技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太公神香的产生与传统的宗教崇拜和民间的民俗礼仪相关,太公神香因产生于齐国奠基者姜太公的封地,所以,史称太公神香。  
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逢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太公诞辰日,该村会定期举办姜太公庙会、桃花会等活动,以此纪念先贤,激励后人,成为该村乃至附近周围地区起到重要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拜庙。今年三月,首届姜太公文化节暨第22届白浪河桃花年会、首届潍坊市酒文化书画摄影大奖赛在古城村成功举办,为古城村提高知名度、打开旅游市场具有了踊跃的效果。  
地址: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古城村  
(九)寿阳山省级森林公园  
公园主体部分以孤山、方山两大山系25个山头组成。方山系主峰方山,海拔318米,东北南三面区别围绕有独鲁山、马山、钓鱼台、东山、仙烟山等,山脉为东南西北走向,岩石组成系第三系玄武岩;孤山系主峰孤山,海拔266.6米,有牛山、谢家山、花山、草山合为一脉,东西走向,沿城东胶济铁路蜿蜒东伸,主要为石灰岩,地质年代系寒武纪上统。  
森林公园规划区内林木资源丰富。现有有林地总面积22000亩,宜林地面积23000亩,当中国有有林地面积12000亩,详细情况为:侧柏林分6000亩,刺槐林分5000亩,经济林面积1000亩;集体全部有林地面积10000亩,当中用材林4000亩,经济林000亩。公园规划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为48.9%。公园内树木种类丰富,主要树种有侧柏、桧柏、雪松、黄栌、五角枫、苦楝、臭椿、刺槐、杨树、泡桐、麻栎、国槐、银杏、楸树、车梁木、苹果、桃、杏、李子、柿子、樱桃等50余种。  
公园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方山山体高大,山上怪石嶙峋,树木葱郁,山西坡有始建于元朝年代的方山庙一处,院内有碑林一处,殿宇两座,神像9尊,庙下坡有“寿”柏古树群一处,庙四周有4000余株树龄在100年以上的侧柏古树,当中有距今700多年的元柏,也有距今600多年的明柏,树高林深,蔚为壮观。孤山古称首阳山,山体险峻,“横看成岭,侧观成峰,山势突兀,险峻陡峭”,山顶有庙一座,相传为伯夷、叔齐避难之处。昌乐古八大景观中的“龙洞云开、马山雪霁、孤峰夕照、方水朝烟”等四大景观所有分布于公园规划区内,另“剧城春晴、营丘夜雨、白石飞花、黄村秫熟”等四大景观与公园相邻。近几年新发觉的罗圈山溶洞群座落于公园李家山林区,洞内空间广阔,可以接待千余人,洞中乳石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经省地矿厅、省旅游局勘察证明,该溶洞群极具开发价值。还有方山西南10公里为著名的昌乐古火山群,现已申报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同时,公园内蓝宝石资源丰富,方山为昌乐蓝宝石主产区。  
公园内古文化遗址较多。孤山附近现已发觉古文化遗址55处,有太玄吕望初封之都,尧帝之子朱车后墓地;有“伯夷避乱居此北海之滨”的避乱采微处;有姜太公传说中的钓鱼台、马蹄泉、仙人坑;有韩信卸甲乘凉的卸甲山,练兵演武的插旗台和汉代王侯古墓等等。方山西南有鲁智深旧居桃花山等。  
公园四周水资源丰富,丹河、白浪河、于河、桂河四大水系区别流经公园四周。方山是于河、桂河的发源地,于河沿方山以东流经5.5公里长度汇入潍城区域内的白浪河;桂河沿孤山以东向北流经17公里长度汇入寿光市域内白浪河。小丹河沿公园以西横跨方山、孤山两大山系。公园内有中小型水塘多处。  
公园位于昌乐县城郊,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显然,胶济铁路、注青高速公路、309国道、高等级大沂路、潍临路、胶王路分布在公园四周,林区内道路可通汽车。  
(十)远古火山口群  
岩远古火山口群,座落于乔官镇郝家沟西北山坡。该火山口群为山东省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颈地质遗迹,是山东省唯一规模最大的远古火山口群,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2002年十二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地质公园。  
据专家测定,该火山口群为1800万年前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构成的一处自然景观。因为郯庐断裂活动深达上地幔,使其周围压力突然减少,促使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玄武岩浆携带未熔融的深源部分,顺断裂上升,喷发溢出,构成整齐规则的五棱或六棱型黑色石柱,当中存有大量的尖晶石原生矿(即蓝宝石原生矿),起到极高的旅游观光收藏价值。据统计,乔官镇境内类似的古火山还有40余座。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保持爱护开发并举的原则,邀请国内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对古火山群的开发作了具体的规划,并逐一进行了开发。下一步,在接连不断提高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招商并争取省地震治理部门的支持,依托远古火山口群建设地震救援培训基地和动感地震模拟4D影院,将远古火山口群旅游区打导致以游客休闲体验、学生地质科普教育、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为主要功效的山东省火山地震地质科普教育体验中心。  
黄山综合旅游区,座落于昌乐县城南20公里的乔官镇,规划占地2000多亩。区内山势起伏有致,植被茂密,有多处山泉及两座小型水库,附近周围有大小火山口近20处。规划利用附近周围丰富的植被条件、景观资源及火山地质环境,以生态农业开发为主线,以营造绿色环境为先导,逐一建设集农业科普、地质科研及观光、种植养殖、农科文化展示、田园特色饮食、温泉洗浴健身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团山子火山口,座落于昌乐城南22公里的乔官镇龙泉院村团山子,海拔191米,相对高差30米,面积0.3平方公里。火山口呈圆锥形,深20多米,直径60米,火山岩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1982年,人们在开采石头时用钢锹利镐揭开了它令人惊叹的颜面,使“千古一页”得以重见天日。这一发觉,马上导致了国内外地质、文化、旅游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专家鉴定,此火山喷发时间距今约1800万年,是昌乐-临朐火山盆地中保存最完好的,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它从侧面展现出火山口的剖面,火山岩呈柱状节理发育,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这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屈指可数的自然景观。党和国家领导人-、钱伟长、-、宋健、杨成武等都曾慕名前来观光,并留下墨宝。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