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潍坊市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9-25 16:0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潍坊地理位置概述  
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别称鸢都,山东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座落于山东半岛西部,东与青岛、烟台连接,西邻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属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一起影响,大陆度在50%以上,是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构成几个台阶,自西向东有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北胶莱河5条主要河流,均流入渤海。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区、2个县、代管6个县级市,地跨东经118°10′~120°01′,北纬35°41′~37°26′,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千米,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千米。总面积16167.23平方千米,另设4个开发区。  
二、潍坊文化事业  
全市有8个镇(街道)、20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村。潍水文化生态爱护实验区更名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爱护区,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爱护区。新增56名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个乡镇入选第二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在潍坊商业学校、潍坊聋哑学校试点非遗职业化教育。更新图书70.7万册,分配给1843个农家书屋。  
2021年,创排大型舞台剧4部,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9244场、公益电影放映7.3万场。获评国家等级文化馆13个,当中一级馆12个。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2个。新评定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13个、村26个。  
三、高密剪纸  
高密历史悠久,人文渊源。境内已发觉的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高密在春秋时期曾称夷维,秦、汉时为高密,历朝因之至今。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公元前-公元前500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公元127-200年),清代名臣、书法大家刘墉(公元1719-1804),都是高密人。现在在峡山水库岸畔,尚有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郑公(玄)祠”。高密历史文化遗存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可是古籍上对民间艺术的记述甚少。如以扑灰年画、剪纸和泥塑来说,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1754)、光绪二十二年(1876)三种刻本《高密县志》上,均未提及。这反映了当时撰写县志的达官乡绅,文人墨客们对人民制造的民间艺术的藐视。民间艺术也仅仅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才得以弘扬。剪纸,也是高密的一种明显的民间艺术品。剪纸、剪纸,剪的是纸.  
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4年)就已有纸。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早就制造了剪纸艺术。1959年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出土了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的五幅团花图案剪纸,当中有《对马》和《对猴》各一幅,这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剪纸宝物。千百年来,剪纸艺术遍及了全国大地。  
高密剪纸起源什么时候,虽已不可考,可是它有它自我的美。高密的妇女们以淳朴的审美情趣,用一把剪刀自由驰骋,随意游戈,剪出了她们心里的花。在五谷庄稼、生肖胖娃、猪马牛羊、鸡犬鹅鸭、牡丹鸳鸯、白蛇西厢等等作品,寄予了作者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她们用阴剪和阳剪手法,巧用黑块和细线,善使锯齿纹和光滑面,有定规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狂而精致,简约而不单调,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剪纸出自农家,剪纸常伴农家,说要就有,说来就来。平日里,一有寿诞添丁,婚嫁喜庆,有了剪纸,喜气洋洋。  
一到逢年过节,更是农家剪纸巧手们大显身手的日子。那时节,农家的门楣上、窗户上、衣柜上、箱子上、炕(床)头上、顶棚上、碗橱上、礼食上、农具上到处都是剪纸,剪纸之花开遍了乡村家家户户,展示出一派农家无处不飞花的景象。  
四、潍坊烤烟  
潍坊烤烟色泽桔黄、油分足、气味香、燃烧性强,驰名国内外,种植面积保持在18万亩左右,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30多家卷烟厂使用,并远销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  
临朐种植烟草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合,其烟草素以色泽金黄、灰白火亮、油份足、味香醇等特点而享有盛誉。清朝末年,烟草收入即“岁进亦数十万”,仅次于蚕丝的收入。进入中华民国时期,卷烟业兴起,国内外对烟草的需求量日增,(烟草)“辄得高价,大利所在,人争趋之”,临朐烟草种植的面积、产量逐年增长。  
五、高密茂腔  
茂腔这一地方剧种自产生、流传、发展至今,虽历经数百年,但名称确定的较晚。1954年,华东地区组织戏剧观摩演出时才由组委会正式命名为“茂腔”。此前,人们多称作“周姑子调”或“肘鼓子戏”、“冒腔”等。当时的“华东区戏剧观摩演出纪念会刊”提到:山东流行着一种敲着狗皮鼓替乡村中有灾难疾病的农民开锁还愿的迷信活动,唱腔称为周姑子调,随后在高密及附近周围地区演变为戏剧,因为该曲调的显然特点是尾音“打冒”,“冒”与“茂”音同,取“茂”是愿该戏发展茂密。所以将其名称定为“茂腔”。  
茂腔的雏形是早在明代就流传民间的“姑娘腔”。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钞本《钵中莲》提到“姑娘腔”。清康熙年间李声振所著《百戏竹枝词》述曰:“唱姑娘,齐剧也,亦名姑娘腔。”再随后的史料说明说:“姑娘腔”,人们也叫作女儿腔、巫娘腔。  
“姑娘腔”与“周姑子调”有着承袭关系。“周姑子调”在继承“姑娘腔”的基础上又变化发展了。清乾隆年间所刻《缀白裘》戏曲选本中有《思凡》(即《尼姑思凡》)一折,当时,用“姑娘腔”演唱《尼姑思凡》流行山东各地。“周姑子调”也应时而出。相传此时有一姓周的尼姑聪慧伶俐,能文善唱,她演唱的《尼姑思凡》独具魅力,动人心弦。她还常常利用改编并演唱民间小调鞭挞人间的不平,由此导致了老百姓的共鸣。经过人们流传、加工,辗转沿袭,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曲。这些流行曲便被人们冠名为“周姑子调”。  
肘鼓是一种纨扇(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形、柄缀铁环的狗皮鼓,又名端鼓。早时,“姑娘腔”即以肘鼓伴奏。“周姑子调”的初始阶段也以肘鼓伴奏。这种演唱形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艺人们敲着狗皮鼓为雇主请神驱邪,招魂敬鬼。所唱内容是以雇主家中供奉的“轴子”(家堂)为依据。蒲松龄《聊斋志异·跳神》中记载:“济俗,民间有病者,闺中以神卜。请老巫击铁环单面鼓,婆娑作态,名曰‘跳神’”。这种边敲击狗皮鼓,边唱“周姑子调”的表演方法,在汲取了花鼓秧歌的音乐及表演程式后,逐一构成了“肘鼓子戏”。“肘鼓子戏”在高密、胶州、诸城等地又被改称为“本肘鼓”。“本肘鼓”的主要特点是旋律简易,节奏平稳,上下句结尾处又以“噢嗬罕”三字耍腔,如同劳动号子那样粗犷有力,热情奔放。“本肘鼓”演唱时是干唱的,仅在间歇处奏乐渲染气氛,化装简单,通常搽些粉,抹点胭脂,系条毛巾便演唱,名曰“踩薄土”、“盘凳子”。  
“周姑子调”与“肘鼓子戏”都与“姑娘腔”有着密切相关的血缘关系。其实是一种演出形式,两个称谓,分别仅为“周姑子调”是指表演者所唱腔调,“肘鼓子戏”则指表演者敲打的狗皮鼓。  
经过长期演出和艺术交流,艺人们将“拉魂腔”、“梆子”、“京戏”的某些特点揉进了“本肘鼓”,使“本肘鼓”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进入“冒肘鼓”阶段。“冒肘鼓”的主要特点是旦角唱腔下句的尾音翻高八度,这种唱法是从“拉魂腔”那里汲取来的,人们称为“打冒”,“冒肘鼓”也由此得名。  
“周姑子调”与“肘鼓子戏”在高密深受老百姓爱慕。许多村庄世代都有戏班子。演唱“肘鼓子戏”成为当时群众的主要娱乐方法,每个村的戏班子一年都要演几回,并互相串演。“肘鼓子戏”又被人们称为“拴老婆橛子”,妇女们为了看“肘鼓子戏”,把“儿童拴在窗棂上,饼子糊在锅台上,腰带忘在圈墙上。”1954年高密茂腔剧团成立。剧团汇合了各私营剧团的拔尖人物,有非常好的演员基础。至今已排演古装戏、现代戏几百出,曾多次参加省、市戏剧会调演,次次获大奖。当中《根的呼唤》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并荣获1994年度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1990年三月应文化部邀请,高密茂腔剧团晋京演出现代戏《盼儿记》,获得0成功。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多家报刊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导致了轰动。“茂腔”这一稀有地方剧种,自此令人刮目相看,演出市场接连不断扩展繁荣。  
高密茂腔源远流长,其新奇的唱法,独特的民俗色彩,深深地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成为地方戏剧的一朵奇葩。其明显特点:一是因为方言有异,唱腔不同。高密人语音平和温软,同一句唱词,高密茂腔更显得婉转悠扬,声声入耳;二是创作移植剧目较多。高密茂腔剧团创作了《元宵谜》《盼儿记》《根的呼唤》等多出大戏,并移植了黄梅戏《女驸马》、京剧现代样板戏等,从而创新了相当多内容,并从其它剧种引进了一些适当茂腔的优点,兼容并蓄,从乐器演奏、舞台设计到表演都有很大改进与发展;三是高密茂腔剧团始终保持有较大的演职员阵营。自剧团成立以来,经历过艰苦曲折,萧条冷落,当然也有过兴旺繁荣,但全团在岗演职员一直保持五六十人左右。特点即优势,高密茂腔剧团凭着自我的优势,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打出了品牌,获得到声誉,常演不衰,平均每年演出数百场,并将26出茂腔戏制作成VCD光盘在全国发行,很受群众爱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仿古国画  
潍坊仿古国画产品1973年由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首创。1974年批量生产,成为70年代山东省特艺类较大商品之一。仿古国画分纸本、绢本、装裱3种,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为多。  
1974—1978年产品所有出口。1978年以后,转向绢面国画屏风生产,品种有四扇屏、六扇坐屏、台屏等。1982年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创鎏金填彩屏,并于198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七、李左车传说  
李左车传说指在安丘广为流传关于李左车的一系列传说故事。据《史记》记载,李左车生于战国末年,在赵国为广武君。赵王因不听李左车计而被韩信所灭,韩信灭赵后叹服其才可以,以师礼待之,李左车感知遇之恩,遂以身事汉,尾随韩信襄赞军事。韩信用其计,收燕平齐,在九里山设十面埋伏,逼项羽自刎乌江。  
李左车在汉王刘邦准备-封赏时,李左车却悄然隐退,不知所终。远离庙堂的李左车,悄然回到雹泉,遍访老人,寻根问祖,找到了自我的祖地。看到家乡风光,端的是钟灵毓秀,气象万千,顿生归鸟倦意。遂在祖宅旧址搭茅屋三间,篱笆作院,从此潜心山林,修心悟道,过起了悠然的田园生活。  
李左车死后第二年的五月十七午时,熙熙朗日的天空突然大变,黑云蔽日,狂风怒涌,天崩地裂般一声炸雷,震彻云霄。等到云散风消,人们惊讶的发觉,在李左车生前住的院子里,裂开一道宽逾六尺的石缝,有水自岩底汩汩涌出,不一刻即构成一弯清泉,平如镜面的水面上,一串串银白色的气泡争相簇拥,恍若珍珠,人们赫赫称奇,都说这是李左车显灵,死了也不忘泽被桑梓。  
八、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自古至今盛产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亮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亮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村在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因为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当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个省和内蒙等地。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嗓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画店。清代乾嘉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旺,至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间,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年画人才辈出,杨家埠木版年画曾行销大半个中国。1949年后,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枯木逢春,重新焕发了生机。195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印制780万张。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特意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  
产地不同,风格迥异。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一发展提高,构成了自我古朴雅拙、简明明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效果。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明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相当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即将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增进效果。还有,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隔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潍县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创始于明代,繁荣于清代,以山东省原潍县和附近周围其它县三十几个村镇进行木版年画的生产,构成了“粗货”、“细货”和“黑货”年画三个派系(备注1)。原潍县县城是“潍县年画”集散地,故名“潍县年画”。  
潍县年画素以题材广泛、形式繁多、工艺技术完备、产量高、销量大著称于世,很早就被录于近代名人著述和典籍。  
九、洼子跑麒麟  
洼子跑麒麟是流传在临朐县一带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创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近二百年来,每逢过年过节,洼子跑麒麟必演,祖辈传承,已成为当地民间喜闻乐见的特色表演活动。  
“洼子麒麟”,是用竹木扎制而成,再用布、麻、绳缠糊成形,用彩色涂抹成“麒麟”貌相,由演员在麒麟体内驾驭,并摆动表演多种形态表演动作。老艺人们借助民间尊崇的吉祥神兽形象,制造设计出了一整套跑、跳、翻、蹿、滚、追、闹等复杂多变、技艺高超的舞蹈动作,将神兽麒麟形态表演得活灵便现,引人入胜。同时融入了高跷、旱船、秧歌、毛驴、大头娃、济公、哪吒等民间表演,配以彩灯、锣鼓、彩旗、鞭炮、铜铃、马童等相关人物及设备器材,营造宏大场面,烘托热烈氛围,构成了以“麒麟”为主题的各种民间艺术相融合的大型表演活动。  
十、孙膑崇拜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昌邑市东永安村都要举办“烧老牛”的祭祀活动。该村明朝万历年间始建孙膑庙,“烧老牛”就是纪念这位杰出的古代军事家。  
正月初六人们便开始用当地产的竹子、棉槐条、高梁秸等扎制老牛。到正月十二,老牛轮廓轧好后,妇女们便开始用黄色彩纸剪制牛毛,并用各色彩纸剪制成花、牛鞍、大刀铃铛等饰品,粘到老牛身上。老牛身高5米,身长10米,独角角长1.8米,威武壮观,神气十足。  
正月十四上午,人们纷纷上前触摸老牛,期望带来吉祥。龙灯、秧歌、高跷队在老牛身前表演。上午8时,在主祭的指挥下,二十多个男子将老牛抬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龙灯、高跷队在牛前带路,绕村一星期前往孙膑庙。  
老牛被抬到孙膑庙边的广场上,头冲南,尾朝北。接近午时,主祭带领信众们按程序祭拜,祈求孙膑保佑四方平安,祈求老牛将病、灾带走,最终一声“发”。人们上前点火,霎时火光冲天,巍然壮观。祭祀至此结束。  
十一、临朐桑皮纸制作技艺  
临朐纸坊的桑皮纸制作技艺世代相袭,至今已600余年。桑皮纸是中国造纸业中的独立品种,既有通常纸的功效,又有其他纸类所没有的特殊功效,在修复古籍、古字画等方面,它一直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譬如,用它混合猪血和石灰作食品包装,保鲜、保味,耐储藏;用于书画,因其表面纹理较通常宣纸粗糙,可造就古朴、苍劲、老辣的墨韵。  
桑皮纸以青石山区的鲁桑、湖桑32号的嫩皮为原料,经泡皮、化皮、蒸皮、盘皮等七十二道工序制成,其基本工序仅仅有10道:泡皮、蒸皮、盘皮、化瓤子、切瓤子、撞瓤子、打瓤子、捞纸、晒纸。桑皮纸有篓纸、八方、尺纸、加厚纸等品种。它呈天然的乳白色,手感绵软,纤维细长,耐损耐磨,吸水性能好,防虫蛀,易保存。过去桑皮纸广泛应用于糊门窗、糊灯笼、制酒海、食品药品包装及写字绘画等。  
十二、青州宣卷  
青州宣卷是起源于民间宗教信仰的某些仪规演唱佛教故事的说唱形式,慢慢演变为民间自娱自乐的说唱形式。青州宣卷在民间广为流传,每当庙会期间,辄数千人进行宣卷,其所用曲调皆为民间小曲。  
青州宣卷表演形式多样,有坐堂唱的,群唱的,山会中担花篮(实际上是担经)走唱的等等。宣卷前,宣卷人还需有一定的仪式:先洗手、拈香、面对供着或墙上挂着佛像磕头等,以示庄重。然后,主宣人能够手敲木鱼,或敲打磬,或击法鼓、敲法钟。还有多人附唱。也能够不必乐器直接说唱。主宣人需熟记宝卷内容,要有一定的口才,咬字精确是最起码的基本功。宝卷能够摊在桌上,也能够拿在手中,具有提醒效果。青州宣卷有的是只唱不说式,有的只说不唱,有通篇一个句式的,有的是字句变格汇用,样式自由繁多。  
十三、青州剪刀锻制技艺  
青州剪刀锻制技艺是青州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明嘉靖年间,青州就有了制作剪刀的手工作坊。在清末民国初期,青州“大三”剪刀(青州剪刀的前身)已是誉满大江南北。民间长期以来就有“齐家锥子任家刀,大三剪子不必挑”的民谣。  
青州剪刀纯属小手工业,纯手工制作。剪刀锻制整个生产工艺环节多,程序复杂,制成一把剪刀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七十二道工序,青州剪刀工艺的独特性详细体现在选料、成型、淬火、刃口磨细等四道工序中。青州剪刀选料考究,剪背同剪股是用软钢(即当今的低碳钢)锻成,而刀刃则是用硬钢(即当今的碳素钢),经红炉炎热的天气锻打结合而成。选料后,便开始制作剪坯,要先将形状各异的用料,锻打成宽度相近的条状扁片,把长短不齐的碎铁,热轧成一个棒状整体,然后再整成剪体雏形,再一工序是锻剪股,这需要将剪头以下的剪体部分拉长延伸,由方变圆。最终,在板凳上作冷加工,如抢剪子、锉剪子、磨剪子、压光、锉剪股等属外观美容一类的细密修整工艺,最终装配为成品。青州剪刀刃口锐利,剪绸不拉丝,剪布多层不咬口,不崩豁,深受群众欢迎。  
十四、乾隆杯酒传统酿造技艺  
乾隆杯酒传统酿造技艺,起源于元明,创号于乾隆盛世,历经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操作流程各环节至今保留完整,生产过程中以昌邑盛产的高梁、小麦、大米、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为主要原料。在原料粉碎时,呈“梅花瓣”状;配料过程中,“无团糟,无白眼”;人工装甑时,达到“轻、松、匀、薄、平”;加热蒸馏时,把握“缓汽蒸馏,大气追尾”的分寸;原料糊化时,需要保证“熟而不粘,内无生芯”。同时,从其包包制曲工艺环节中分离出的相当多优秀菌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教育教学等不同领域,从而备受科技界的重视。  
乾隆杯酒传统酿造技艺继承了老一辈酿酒师傅操作积蓄流传下来的“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贮必久、管必严”等许多三字经酿造口诀经验,在工艺上始终沿用传统的泥窖发酵、炎热的天气堆积、混蒸混烧、缓气蒸馏、量质摘酒、陶坛分级、恒温恒湿、避光窖藏等原生态技术要点。  
十五、安丘木杆秤制作技艺  
木杆秤制作技艺历史久远、工艺精湛,因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很受群众欢迎。  
木杆秤可分为钩秤和盘秤两种,民间普遍使用的是钩秤,钩秤由秤杆、秤钩、提纽、秤砣等组成。按秤量分为大秤、中秤、小秤三种。木杆秤的工艺复杂而精湛,大致可分为选材、刨光、校秤、上色等工序。选材多为质地坚硬、日晒不弯曲、水浸不霉烂、结实沉甸的优质硬木。挑选的木料,用大锯拉开,解成板子,削出秤杆的大致形状,然后刨光,以铜皮或铝皮镶包杆头、杆稍,木杆秤便出现其雏形。校秤是制作木杆秤的关键工序,根据杠杆原理找出平衡,确定准星,划定分量刻度,用砝码校验。最终上色或打蜡,以衬托出银白的星眼,堪秤优美的工艺品。  
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安丘、寿光都有传承,日前安丘盛氏木杆秤制作技艺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寿光河西村的木杆秤制作技艺是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十六、潍坊朝天锅制作技艺  
潍坊朝天锅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集市上卖熟肉的人把锅搬来边煮边卖,把煮肉的汤免费给赶集的人喝,解决赶集的人们吃冷饭的问题,这就是朝天锅的雏形,随后发展成了一边吃饼卷肉一边喝汤,卷肉的品种有:猪头肉、猪肠、猪肚等,因露天摆锅,锅顶无遮盖,人们就叫它“朝天锅”。锅内通常放有一整只鸡和猪下货——猪头肉、猪肠、猪肚等。吃时,顾客们围锅而坐,掌勺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末和葱末、胡椒粉等佐料。顾客能够免费喝汤吃自带的干粮,也可买饼卷肉。  
朝天锅的选料和做法十分讲究,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猪下货为主,有猪头肉、肝、肺、心、肚、肠,猪肠子不要断的,需要都要将肠子翻过来清洗,肠、口条、猪头肉先要用滚水煮一遍,再放到老汤锅里煮,火候要掌握到好处。煮熟后捞出切好备用;面饼擀好后放到矛囤子内备用;所配小料也很讲究,葱段需要切成长短一致的小段,咸菜疙瘩切好后自我再重新调汁腌制;再配以葱末、香菜末、醋、胡椒粉、大葱段、疙瘩咸菜条、辣椒面等和潍县小凉菜。  
十七、柳疃传统织绸工艺  
柳疃丝绸是指茧绸,即柞绸,又称山东绸或鲁绸。清朝嘉庆年间,山东昌邑柳疃一带的人开始到东山(山东栖霞桃村一带)贩柞绸、纩丝和织绸。柳疃从东山进柞茧后,逐一发明了柞茧的纩丝。柳疃人于道光年间发明木制脚踏纩车,柳疃丝绸正式问世,并在接连不断的传承中,柞蚕缫丝技艺接连不断改进,慢慢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泡丝、药丝、撴丝、撂籰子(倒丝)、牵机、刷机、撞轴、缯机、织机、漂炼、晾绸、平绸。柳疃丝绸织工细密,色泽光亮,手感舒适,经磨耐用、冬暖夏凉。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柳疃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柳疃丝绸以其手感密糯、飘逸高雅的独特风格,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开辟了南洋诸国丝绸市场,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乡和华侨之乡,在中国以及世界茧绸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十八、潍坊过年习俗  
新衣里塞红包  
过年穿新衣是潍坊城区的年俗传统之一。在春节里,不但要备年货、买新花,满足自我的口腹之欲外,还会追求新的服饰。正月初一走出家门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头。古时候,这种习俗也寄予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实际上,新春穿新衣在春节是有讲究的。很多潍坊人过年为了图个吉利,挑选的颜色大多为红色,由于红色辟邪吉祥。除此以外,还会在衣着、裤子或者帽子绣上吉利的图案,来增添新年的喜庆。  
今年64岁的王英家住奎文区苇湾小区。她小时候都是父母做衣着,鞋子和帽子则是从外面买。“那时候,新衣着都是用缝纫机做,咔嗒咔嗒地踩起来,十分好听。”王英回顾说,他们家里一共四个兄弟姐妹,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穿大红棉袄,缝上仙鹤和凤凰等吉祥的图案。“做的时候总会给我们做得大一号,就怕第二年没法穿了。”王英笑着向我们说。  
现在,王英和兄弟姐妹每年给九旬的老妈妈买新衣着时,一样会以红色为主。在王英看来,小的时候,父母给儿童做衣着,是对儿童的关怀;长大后,儿童给长辈买衣着,则是孝敬。  
正月里走在街头,拜年大军差不多都穿着新衣着,与其他县市区不同,奎文区和潍城区新年穿新衣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会在春节的前一天给儿童的新衣口袋里放上“压岁钱”,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床边。等到大年初一儿童穿上新衣着时,会发觉口袋里有一个红包,寓意着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在潍城区太平街附近居住的陈阳今年32岁,上高中之前每年都会收到一个红包,红包里有压岁钱。这个红包B父母当面给他的,而是除夕夜父母悄悄地将其放在自我衣着的口袋里。除夕之夜,一家人守岁并通宵不眠,妈妈趁着他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放爆竹的时候,将买好的新衣着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床上,并在衣着口袋里放上红包。陈阳总感觉时间过得好慢,期望能尽快到零时。小学的时候,陈阳看着表只要过了零时,便会迫不及待地将新衣着穿上,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再将手伸进口袋,掏出大大的红包,高兴地合不拢嘴。  
现在,城区过年穿新衣的习俗没有改变,只是自我做衣着的已经很少了。不过,红包放进口袋的习俗仍有很多人在保持,许多爷爷奶奶会以这样的方法给孙子或孙女发红包。  
跟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衣着随买随穿,可新年穿新衣的习俗不会改变,由于这不但包含着家人对自我的爱,还包含着人们迎春纳吉的美好心愿。  
和头茬面,全家蒸饽饽  
昌邑人的年味是伴着饽饽香飘出来的。日子过得再好,带的礼品再丰厚,大饽饽始终是昌邑人过年走亲戚时必不可少的一份心意。  
饽饽在许多地方是馒头的别称,但在昌邑,馒头和饽饽不是一回事儿。昌邑人说的馒头又叫干粮,是最家常的主食,制作相对简单,仅仅有快过年的时候才会蒸饽饽。饽饽从外观上看,是馒头的升级版、加大版——比家常馒头大2倍—4倍,圆顶平底,周身光滑。  
从前,吃的面都是推着小推车驮着小麦去磨坊磨出来的,头茬面雪白细腻筋道,仅仅有包饺子和过年蒸饽饽时才拿出来用;二茬面就略粗一些,平常干粮就用它来做。  
接近春节,家家户户拿出准备好的头茬面,开始蒸饽饽。要想饽饽蒸得好,必得面发得好。昌邑饽饽用的是“老面引子”发酵,还有独特的炕头揉面方法。女性们早上起来起床和面,三盆五盆放在暖炕头,盖上塑料布或白包袱。面发好后,面板直接上炕,揉面的人或站在炕前,或跪在炕上,下大力气揉面。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面剂子一遍一遍轮着番地揉,直到每块剂子都软乎乎热乎乎,这就算揉好了。仅仅有反复揉捏,蒸出来的饽饽才会一层一层的,用手一撕,像雪白的花瓣儿,丝丝麦香,片片筋道。  
男性力气大,先从第一遍的硬剂子开始揉。儿童等大人揉得差不多了,拿在手里揉捏保持个温乎就行,然后递到女性手里,进行最后揉整成型。面团在巧手间飞快旋转、落定,一个“蒙古包”就呈现在眼前了。  
蒸饽饽也是考验人的一道工序,时间、火候,都需要拿捏精准,否则就会内里夹生,或是外皮软塌,这样的饽饽过年款待顾客、走亲戚都是拿不出手的。  
大锅、木柴,旺旺地烧起来。揭开锅的那一刻,若“蒙古包”都完美熨帖地膨胀起来,女性会招呼全家来围观胜利果实。最开心的莫过于儿童,捧着烫手的大圆饽饽,不必菜不必肉,空口就能啃一个!浓浓的麦香,升腾的热气,炉火映红的笑脸,分外有“团团圆圆”“蒸蒸日上”的意味。  
饽饽凉透,入瓮放在不生火的厢房,挑出大而圆的走亲戚,小的就是正月里的主食。  
十九、潍坊结婚习俗  
潍坊婚嫁习俗分为六个阶段:定亲前,结婚前,结婚当日,二日,三日,婚后。  
定亲:媒人说媒,男女双方“合八字”,男方“请庚贴”,女方“回庚帖”,而后男方挑选黄道吉日定亲。  
结婚前:男女双方互送红纸柬,男方选好结婚日子给女方“送日子”。后经“下催妆,定差,下奁(lian/yan)房,下头面、下娶妆,送上轿扁食,设帐,押床,贴喜联、喜字”八道程序为结婚当日做准备。  
结婚当日:程序最为繁琐。从新郎起轿迎亲到新郎新娘喝合婚酒共计二十三道程序。这么繁多的程序,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对“结婚”这件人生大事的重视。  
二日:结婚第二天,新郎为新娘“开脸”,然后与新娘共同回娘家,谓之“回门”。  
三日:三日入厨。结婚第三天,新娘从娘家回婆家,上午新郎新娘谢天地、分长幼、男回门、撤帐后,新娘中午“入厨”。  
婚后:四日上喜坟。新郎新娘到祖先墓上坟。而后新娘在婆家与娘家轮番小住,谓之“住七还八”,“住单九双九”,”住对月”,“过百日”。  
二十、潍坊丧葬习俗  
潍坊老人的葬礼,参与者众、礼节繁杂,详细流程如下:  
在确定老者“命不久矣”之前,儿孙要守护床前,为其洗脚、修剪指甲。家人会准备好丧服,以备突发情况,需要要让老者“寿终正寝”。所谓“寿终正寝”,假如死者是男人,则为其剃头、修饰胡须;若是女人,则为其梳好头发、擦好脸;咽气前都要穿好寿衣。  
死者死前的大约一分钟内身体会抽搐、颤抖,这时候家人会按住死者的身体并捋顺,以确保死者“走的好”;还会请殡仪馆的人来给死者整容、定相,确保死者投胎后“长相好”。家族比较大的死者或是家里比较有钱的死者,会用水晶棺盛放尸体,而家族比较小的死者则会用木棺。两者最大的分别是,大家族的老年去世会启用“丧乐队”。从逝者去世的那天直至殡葬,儿女早晚焚香,昼夜燃灯,接连不断烧纸钱。  
死者殁的当日,即请阴阳先生给“看”茔地,开始修墓穴(有土穴和砖穴之分),并根据死者生辰八字和寿终时辰,确定落葬时辰。挖墓穴的同时,安排人向亲戚报丧,并派族人请“大客”(男舅家、女娘家)前来吊丧。  
通常死后第二天为吊丧,在灵堂里摆放撰书挽联,门外悬挂纸幡,将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落葬时辰及五服以内的兄弟、子、侄、孙、曾孙等按服规开列详明,张挂门前,以告亲朋。而吊者多为己亲、近邻,他们会站在棺材旁对死者进行沉哀告别,瞻仰遗容。吊丧时只用汤饭款待,点纸后即辞去。  
不但死者要更换服装,凡死者的亲生子女及孙、曾孙等都需变服,且披麻戴孝,“头上长孝遮面容,身穿縗服不饰身”,男人需手持丧杖,丧杖则为“父竹母桐”,即取竹或桐枝二尺许,外用白纸和纸钱包住后再用麻线绑住。服孝者须“坐席守灵,寝苫枕块,通宵达旦,不离丧茨”,表现在潍坊风俗中是跪坐在天井中设的灵堂两侧,且低头看地,有人来吊唁则要磕头回礼。五服以内其他服规者均须头戴孝帽,鞋鞔素布,鞔鞋深浅,按服规之轻重而定。而孝帽也有分别,B全部的孝帽都是统一的。  
每一场葬礼都会有一个总管,且有外柜,方言说“帮忙的”。他们专管丧事过程的礼仪和灵前来客、祭奠事宜。五服之内选取德高望重的人,治理操办内务、修造墓穴、陈设丧棚、布置灵堂,搭盖宾棚,并拟定执事榜,明确分工,以应待客之事。还要请奏丧乐的喇叭手,每隔两个小时跟着逝者子孙“哭村”,即绕着村庄哭丧。  
“三日”是最盛大的日子,这天也是死者活化并下葬的日子,称为出殡。亲朋献祭的礼品,牌、幛、匾等虽有,但是不普遍的,大多以“纸活”为主祭献品,即筒纸、灵亭、美男美女、仙鹤、车马俑等火葬品。凡属大型祭品均设仪式,鼓乐相迎,孝子跪拜,以示死者寿终德存。出殡之前逝者子孙要挨个去看逝者最终一眼,并从棺材上抓一小把粮食,粮食有玉米小麦高粱等各种组成,看完最终一眼就开始往屋外走,门槛处有一个管事的会给任何人手里塞一点馒头,这个馒头角仅仅有出了大门口才能够松手,不然不吉利。等全部人都瞻完,抬棺者会扣紧棺盖,这时候开始哭殡。需要强调的是棺材底下用大的土块(老屋垒房用的那种),在抬棺之后要立起来,表明逝者启程离家。送殡到离家1000米以外才能够停下,据说讲究“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送完殡都要回主丧家,进屋门之前,会看见一个面盆,里面盛着水,盆地有一些硬币,任何人抓一个才可以回屋。进屋之后地面上有一张席,上面放着大块的豆腐和大盆的面条,任何人都至少吃一口豆腐、吃一点面条,去那张席上坐一会儿(至于有什么说法,老人也说不清晰,只说是祖祖辈辈那么传下来的)。  
二十一、潍坊饮食习俗  
1、潍坊肉火烧  
榜首毫无争议,应当给潍坊的肉火烧,当地人爱好称为“潍县肉火烧”也有直接叫“火烧“的。我记得当时在东风东街有一家特意做火烧的,基本上每日早上早餐就来2个,再来一杯豆浆,特舒坦。  
火烧吃在嘴里,皮酥娇嫩、香而不腻,里面的肉非常的鲜美,吃的话要吃那种刚刚出炉的,尽管有点烫嘴,但是吃起来会非常的过瘾。  
2、朝天锅  
在外行人看来,朝天锅不就是饼卷肉吗?但是当你真正去吃的时候,你会发觉很有讲究,首先这个饼,它是那种薄薄的,然后配上煮熟后的猪头肉猪肠等,把它切好放进去,然后还有一碗汤。  
当然吃朝天锅最灵魂的还要配上大葱,喝着鲜汤,吃着卷肉再来一口大葱,肉肥而不腻,汤清淡而不浑浊,加以薄饼卷食,想想就流口水。  
3、昌乐马宋饼  
能吃上这个全部是由于我的一个朋友,他们老家是昌乐的,问有什么特产,就给我带了这个马宋饼。你可别小看这个饼,它是中华名小吃,也是山东名小吃,名声早已在外。  
这个饼方便携带,并且存放的时间能够很久,而且也比较的耐消化。它油丰柔软食不腻。微咸当中透香气。熟而不糊色泽艳,垂手一抖即三片,就是这寻觅的烟火气,也最抚凡人心。  
4、潍坊和乐  
潍坊和乐一样也是潍坊的传统名吃。去潍坊的话,想吃和乐B难事,但是要找到好吃的也要费一番功夫。和乐算是一种面条,它这制作好以后,汤底非常的重要。  
和乐吃在嘴里,乐条柔韧有劲,肉香、汤醇,别有风味。作为一种很古老的小吃,它的配料和汤底最为关键,一些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和乐,更加的令人回味。  
5、潍县辣皮  
在鲁菜餐厅中,辣皮的上桌率是非常高的,像在潍坊当地,不论是宴请朋友,还是逢年过节或者是婚宴,这都是必备菜,它的颜色非常的好看,五彩缤纷的让人相当有食欲。  
可能你还不晓得,潍县辣皮可是上过国宴的菜,吃在嘴里酸辣可口,相当的开胃,尽管只是一道凉菜,但也足够让人垂涎。  
6、潍县萝卜  
在潍坊有句口头禅:“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潍县的萝卜是那种“青萝卜”,这个萝卜能够直接生吃,也能够做成菜。我种菜的朋友讲,一颗正宗的潍县萝卜籽,都要5~10块钱,就能够凸显它的珍贵了。  
潍县的萝卜,肉质淡绿色,质地较松脆,微甜,辣味小,它能排名第六实际上也实至名归。  
二十二、潍坊名人  
莫言  
郭兰村  
陈少敏  
郭味蕖  
王大化  
陈介祺  
韩梦周  
窦光鼐  
黄元御  
马文炜  
邢玠  
刘应节  
马愉  
唐赛儿  
于钦  
赵明诚  
燕肃  
李成  
王猛  
徐干  
公孙弘  
冯惟敏  
张择端  
王统照  
王寿彭  
王尽美  
刘统勋  
韩熙载  
管宁  
曹鸿勋  
赵秉忠  
公冶长  
郑板桥  
范仲淹  
王之翰  
贾思勰  
李清照  
诸葛丰  
唐瑾  
郑玄  
王曾  
苏轼  
刘墉  
孔融  
虞舜  
晏婴  
臧克家  
陈飞  
许其亮  
李鸿忠  
张术平  
张江汀  
王琳  
李炳军  
闫剑波  
二十三、潍坊著名景点  
(一)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旅游区座落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青州市境内,总揽青州古城、云门山、博物馆三大板块,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城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区。  
青州古城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大量衙署建筑遗存、遍布古街的牌坊、120多条明清古街巷及众多传统民居,蔚为大观。隆盛糕点、金城药铺等老字号和特色店铺400多家,青州府传统名吃100各种,延续着海岱都会的繁华。世界上最早的拉弦乐器——青州挫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回族花毽以及满族八角鼓等7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说着青州古城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青州古城历史脉络清楚,城建格局完整,至今完整地保留原貌。汉、回、满等多个民族、2万多原住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起到800年历史的昭德古街,200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真教寺为全国仅存的三大元代真教寺之一,始建于宋代的万年桥,历经千年,保存完好。三贤祠、归来堂等记录着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李清照等众多历史名人与青州古城的不解之缘。这里,先后走出了800名进士,12名状元,国内罕见;北魏贾思勰在此著成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多处涉及青州古城;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奎星楼、三官庙等上百处古建筑凸显了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共融共生的青州古城文化。  
云驼风景区:名胜区、国家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有云门山、驼山、龙潭湖、甲子文化园、范公亭、偶园等六大景区,包括云门祈寿、驼山拜佛、凤凰问道、龙潭观瀑、东夷朝宗、明城怀古、云塔禅月、柏林野趣、偶园寻幽、三贤清风等众多景观,着力打造“人文之旅、生态之旅、休闲之旅”。  
云门山明代摩崖石刻“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寿”字,被誉为“天下第一高寿”。景区内有中国东部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佛教石窟造像群,雕刻于南北朝时期,共计900余尊。“青州山体巨佛”叠连九座山头,仅脸部就长达2600米,为世界最大的山体造像。  
博物馆: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142件。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数量多达400余尊,被列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觉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觉之一,其特色鲜亮的“青州风格”改写了东方艺术史。博物馆馆藏东汉“宜子孙”玉璧,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出廓玉璧;赵秉忠状元卷是唯一存世的明代及明代以前殿试状元卷,填补了中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  
地址:潍坊市青州古城旅游区  
(二)潍坊麓台文化博物馆  
潍坊麓台文化博物馆座落于潍城区望留街道行政街99号,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设南北两个展馆区,当中南馆区设浮烟山麓台历代名人馆、石雕陈列馆乡村记忆陈列馆三个主题展厅。  
南展馆区三个主题展厅收藏与潍坊麓台文化相关名人、乡村记忆、石雕、老家具、老物件等资料、藏品600余件。  
截至日前,南展馆区三个主题展厅收藏与潍坊麓台文化相关名人、乡村记忆、石雕、老家具、老物件等资料、藏品600余件。  
展品以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法布展, 采纳图标、照片、拓片、雕塑、文字解释等,并结合各种陈列形式,辅助展品展示。  
北馆区设文创空间、文化交流体验馆漂亮乡村文化站三个馆厅。  
当中文化交流体验馆面积500余平方米,常年开展文化研究、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作品已征集200余幅,囊括了浮烟山地区一些名人先贤堪称国宝级的书画作品,融汇了一批当代书画精英的倾心佳作。  
文创空间吸引了20余名省市文化领域的知名作家、学者、专家、艺术家入住。  
(三)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  
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成立于2014年四月,座落于潍坊市坊子区北海路南首,是山东省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备案成立的潍坊市首家非国有博物馆。2015年五月被列入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博物馆,2016年五月,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爱护示范基地,馆内藏品包含清末民初、民国及近现代的嵌银漆器作品2000余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展陈平台,成为集藏品展示、技艺传承的主打阵地,在爱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了踊跃效果。  
该馆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运营3年多来,参观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年来,中小学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参观学习文化遗产的热情接连不断高涨,参观人群中家长和学生最多。为更好的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教育、展示、传承功效,拓展参观人群,今年六月十日,在全国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来临之时,该馆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大师工作室挂牌仪式,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技艺大师或传承人为该院校的11700余名师生传授嵌银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在做好常年固定展览的同时,近些年以来,还踊跃主动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组织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不但这么,该馆多次派传承人到台湾、北京、深圳、武汉、济南、洛阳、枣庄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或技艺展示活动,以期提高自我技艺,让传统文化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同时还走出国门到欧美等国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交流,均获表彰或好评。  
(四)北辰绿洲湿地公园  
北辰绿洲湿地公园座落于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北辰绿洲湿地公园属于白浪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潍坊市城建重点项目,南起青银高速、北至北外环以北前岭桥,全长8公里,总规划操纵面积为20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成为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宣传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地址:潍坊市潍城区民主街附近  
(五)浞河景区  
座落于山东省潍坊境内的一条河流,称为浞河。浞河古称寒水,因流经古寒国(今寒亭,相传夏代寒浞称王之治所),故称浞河。随后,人们为了纪念寒国国王寒浞,将寒水改名为浞河。  
据《潍县志稿.疆域志》载“寒浞河俗称浞河,即古寒水”。浞河又称“寒浞河”,它与历史上的寒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寒国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夏朝,在大禹治水、定天下为九州称“潍淄其道”之后,潍水以西建立了即斟鄩、斟灌、寒、三寿等四个小国。其统治中心在潍坊市寒亭镇。寒国是伯明氏所建的古老部落,寒浞不为国君所用,便投靠了后羿。后羿不修民事,寒浞将其推翻,夺取了王位,建立了寒国。为稳定统治局面,他把儿子浇封在过(今掖县境),把另一个儿子殪封在戈(今河南境内)。少康中兴,逐一消灭了寒浞的势力。现在,潍坊市仍然有寒亭、浞河等古地名,有寒鼎、寒浞家等文物古迹。  
为了充分利用其自然优势,采取措施净化、丰富浞河的湿地环境,并挖掘传统民俗资源,结合本土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以哺育生态,优化环境,爱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美满相处的目标,当地政府自2010年起投资6、5亿元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区域气候,彰显了人水美满,使改造管理后的浞河成了潍坊东城又一靓丽的风景线。  
(六)潍河水上乐园  
潍河水上乐园座落于潍峡路与潍胶路交叉路口以南大约2200米处,是以潍河为依托,集旅游、餐饮、住宿、休闲、会议、度假等功效为一体的水生态旅游开发风景区。建造理念以健康生态、休闲娱乐为宗旨,以东方沐浴文化为主题,以丰富精粹的休闲养生、康体产品为主导,在优美的园林环境中,为游客带来运动休闲、娱乐健身、保健养生、美食放松等多样化的游乐体验。  
整个乐园由中央水域及附近周围环湖绿地、景观组成,密布绿树,宁静自然,逐一打造以远近闻名的地方特色“全鱼宴”为代表的旅游餐饮业。公司现有大小游船32艘,当中,30座豪华大船1艘,16座空调船1艘,20座舒适游船5艘,4人座家庭自驾游小船24艘,冲锋舟及橡皮艇各一艘。最后建成的水上乐园,将展示出游船帆帆点点,鱼跃水底,鸥鹭翔飞,别有一番风韵的景观游览胜地。跟随景区景观设施的日益提高,必将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型水利旅游特色景区。  
(七)潍坊五井风景石市场  
五井风景石市场座落于五(井)冶(源)公路两侧,长3.5公里,宽1公里。五井风景石主要分布在嵩山北麓,以五井为轴心的约40平方公里的青石山区。起到太湖石漏、透、瘦、皱的秀媚,又独具高大、伟岸、挺拔、宏伟的英姿。十分适当现代化大城市、大广场的摆设和点缀。五井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瞄准风景石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抓机遇、果断提出“以市场带产业,以产业兴市场”的开发战略。组建五井镇风景石协会,设立风景石市场治理办公室,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的风景石市场。投资100多万元修建连接风景石市场的柏油路,整治市场内大小道路,竖起巨幅广告牌。建立“临朐风景石”网站,配备会赏石,懂营销的市场治理人员,使风景石市场规模接连不断扩大,种类接连不断增多。2008年经营业户达650多家,平常摆放风景石3万多块。经营种类由原来单一的怪石,发展到草坪石、假山石、泰山石、溪岸石等几十个品种。经营业务也由单一的挖石、卖石发展到营造古建、园林、凉亭、水榭、假山、瀑布等几十个门类。销售范围遍及四海八方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构成“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大经营格局。年销售景石1500余块,收入8000多万元。大市场带动大产业,在职人士已发展到2000余人,拉动附近周围地区餐饮、服务等各种行业,构成一道即是销售市场又是旅游景点,既是商品、又是景观的特色风景线。  
(八)昌邑乾隆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昌邑乾隆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渤海之滨,潍水河畔。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浓香型粮食酒的民营企业,创立于2001年七月,由始创于1958年的原昌邑酿酒厂改制产生。公司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00余人,当中专业技术人员260余人。,经过多年发展,已构成以现有生产基础为依托,以昌邑酒文化生态博览园为前沿,以四川龙吟高档调味粮食酒基地为保障的“一体两翼”的系统模式,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同行业第十六位。  
(九)安丘城顶山  
城顶山,座落于潍坊安丘辉渠、雹泉、庵上三乡镇交界处,因山顶上有齐长城而得名。山的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山顶平整。长城自西北方的峰山经过望军顶来此,在城顶山转弯向南而去。  
自古以来,此山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山上既有冷兵器时代用浑圆的大块玄武岩砌筑的城墙,也有现代战争使用过的石筑单人掩体,更有罕见的把古城墙中间扒空做大型防御工事。这里城墙纵横,军事设施遍地,简直成了军事设施博物馆。  
据说,当初齐宣王在这里修建长城时, 采纳孙膑战法,将长城筑成“迷魂阵”,内藏玄机,敌人一旦闯入就会迷失方向,难逃灭顶之灾。至唐朝时,安绿山造反曾在此安营扎寨,被征剿大元帅郭子仪追急,仓皇逃窜误入迷魂阵而丧生。  
1943年,爱国将领于学忠率原国民党五十一军激战七昼夜,突破敌军重围,血染城顶山,歼灭日寇千余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在人民中间广为传颂。  
相传孔子的学生公冶长曾在城顶山设立书院治学授徒。传说公冶长懂鸟语,能和鸟类交流。相传公冶长来到城顶山以后,在一个红霞满天的早晨,一群花喜鹊落在它院前的樱桃树前,叽叽喳喳地叫着“公冶长,公冶长,品优学博好儿郎,淑女逑你陪佳偶,国家选你作栋梁”,公冶长顿时满脸绯红,连呼“去、去、去”,但没过几天喜讯变成了现实,孔子让自我养在深闺的女儿与公冶长结成了百年之好,并受高密侯一职,但随后公冶长因“悲世路之险”,产生幽栖之意,归隐此处潜心治学。  
书院遗址有两棵银杏树,相传是2000多年前公冶长栽种的。两棵雌雄银杏树间接五米,树枝交叉,高大挺拔的树干、丰润硕大的树冠、四人合围的直径,茂盛轻盈的枝叶,不觉让人慨叹,此处不愧治学圣地。  
(十)圣水峪森林公园  
圣水峪森林公园------潍坊市级森林公园。座落于青州古城南10公里处的弥河镇上院村,是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因宋朝开国黄帝赵匡胤在此养过病,而赐名养老园,后称养老院。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丰厚,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相得益彰,多种景点多达30多处。自然景观主要有:紫阳洞、玄武洞、三叠泉、金女湖、阎王鼻子、龟背石等;人文景观主要有:修真宫、千年古槐、衡高唐王墓、凉爽老母庙、白衣观音庵、天主教堂、翰林院等。风光秀媚,天然雕饰。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