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阴县地理位置概述
平阴县,隶属于
山东省
济南市,别称“玫城”,座落于
山东省西部,距省会
济南市60千米,与肥城、东平、东阿、长清等县(市)区接壤。介于东经116°12′—116°27′,北纬36°1′—36°23′之间,总面积827平方千米。
因位于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故名平阴,此系以“平阴”命名之始。隋代大业二年(606年)设平阴县。泰山余脉纵贯县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黄河流经,南部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润泽,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中国阿胶之乡、和圣柳下惠故里。
二、平阴县文化事业
2021年,平阴县组织文化活动58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3554余场,服务观众18万人次,2021年,平阴县迎接招待游客100万人次。图书馆年迎接招待入馆居民达30万人次,年借阅量8.9万多册,年内办理借阅卡0.7万张,建有泉城书房1处,图书馆1处,分馆8处,服务点43处。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县电视台保留二套电视节目,每周播出231小时,无线广播平均每日播音时间24小时。
三、平阴县方言
平阴方言,属北方话,近似一般话,但有其地方特点。东阿镇、洪范池镇一带容易把声母为zh、ch、sh的字与声母为z、c、s的字混读。店子乡接近肥城话,栾湾乡、安城乡接近长清话。平阴镇、孔村镇、孝直镇、李沟乡、玫瑰镇、刁山坡镇基本一致。
四、加鼓通
宋柳沟是著名民间舞蹈“加鼓通”的发源地。
宋柳沟“加鼓通”是山东省著名民间舞蹈,起源于北宋末年,盛行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加鼓通”动作诙谐、节奏强烈,表演风趣火爆,道具独特,打击乐曲、舞蹈韵律中蕴含着荡人心魄的内在魅力。当地人不但爱看,并且爱跳。“加鼓通”的来源:一说北宋徽宗、钦宗被契丹人俘虏后,对其二人适用刑罚“走鏊子”,这么酷刑惊动上天,下起大雨将鏊子淋凉,徽、钦二帝免予受刑。后人们认为来回蹦跳走鏊子能感动上天,就在大旱时组织这种活动求雨。二说是明末清初,宋柳沟一带大旱数月,大地龟裂,禾苗枯死。一位县官为民“祈雨”。为表明心诚,他赤脚站在烧红的鏊子上祈拜,双脚疼痛难忍,左右摇晃,不住蹦跳,但神情自若,并接连不断和身边随从说笑逗趣。心诚则灵,感动了上天,接着彤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从此,每逢天旱,群众便聚集起来,摹仿着县官的姿态,三人一组在烫如火炭的大地上赤脚而跳,向老天求雨,久而久之,便构成了这种舞蹈形式。此后,每逢春节,也跳此舞,一是表明对县官的纪念,二是祈求风调雨顺。
旧时“加鼓通”舞蹈形式,最前端有两个人敲锣开道,后面依序是4人吹号,4人抬的“孙大圣”;中间是8台大轿抬着“皇上”,皇上手里拿着水瓶子祈雨,皇上之后是护从;最终是两个敲鼓的。跟随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经过传承艺人的加工整理,慢慢剔除了当中的迷信成分,发展为一种自娱自乐、表达欢快情绪的民间舞蹈了。
“加鼓通”以锣鼓“二十四番”为伴,表演三人为一组。演出阵容庞大,锦旗招展,肃穆庄严。仅乐队就达25人之多,当中大鼓1人,墩子鼓4人,大筛锣2人,大钹2人,大锣2人,大镲2人,小镲2人,手锣2人,尖子号4人,牛角号4人。演员若干组,在途中转换表演。初期演出,“县官”1人,头戴乌纱帽,穿红官衣十字披红,腰系玉带,下身上穿着杏黄色灯笼裤,脚穿薄底朝靴,右手拿折扇,左手执一把柳条。“腿子”2人,头戴柳条圈,身穿青色箭衣,腰扎英雄带,上身上穿着红坎肩,脚穿薄底快靴,手执两根篦。跟随历史的沿革,到清代,县官改为头戴七品顶戴花翎,穿白色箭衣红彩裤,腰系板带,外罩黄滚龙马褂。“腿子”手执两根竹篦。竹篦上系若干红缨和铜铃,跟随舞蹈节奏相击,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整个演出在行进中进行。动作轻快豪放,情绪热烈,风格特异,动人心魄。每逢过节,不管大人小孩,听到“加鼓通”的锣鼓声,便纷纷聚而起舞,越跳人越多,越跳越热烈,街道胡同人潮涌动。
1950年代以后,专业人员以“加鼓通”为素材进行创作。1965年,
济南市歌舞团创作了舞蹈《看庄稼》,参加了“上海之春”演出。此后又创作了舞蹈《巧姑娘》,在全国演出中获奖。1985年,吸取“加鼓通”动作词汇,创作了三人舞《摘玫瑰》,在全省会演中获奖,并由济南市青少年歌舞团携往英国演出。1991年以来,济南玛钢厂工人民间艺术表演队的“加鼓通”素材节目,先后参加了山东省暨济南市艺术节开幕式、中国济南世界旅游日开幕式、北京第六届龙潭湖庙会大赛等演出。并获全国优秀民间花会优胜奖,受到领导专家赞誉。每逢重大节日,宋柳沟“加鼓通”表演队都赴县城等地演出。
现在演出的“加鼓通”舞蹈,或9组27人或13组39人,更体现古代天旱祈雨,官民同苦共乐的庄严及欢快的原始艺术风采。全舞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表演天旱无雨,禾苗枯焦,官民盼雨的焦急心情,脚踩“加鼓步”求雨,展示官民同甘共苦。第二部分表演踩鏊子,动作夸张,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相当多高难动作,汲取了武术及戏剧元素,技巧复杂,韵律流畅。第三部分表演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官民在雨水中追逐嬉戏的欢快情绪。
五、加古通
《加古通》亦称“打长板”,流传于济南市平阴县境内孝直镇宋柳沟村一带,距今已有400年历史。因为此舞是用打击乐为伴奏,鼓点打法是击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中道具夹板与锣鼓配合,而发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声响,由此而得名。《加古通》历史久远,对其来源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源于古时祈雨祭祀活动。此后,《加古通》慢慢发展成为了一种春节扮玩的民间艺术形式,跳起此舞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加古通》是山东省著名民间舞蹈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省市专家多次来宋柳沟村采风挖掘,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会演比赛中获奖。1965年,济南市歌舞团根据《加古通》的舞蹈语汇创作的三人舞《看庄稼》参加了“上海之春”华东六省一市文艺会演并获奖,华东各地争相学习演出,流行大江南北。此后他们又创作了舞蹈《巧姑娘》和《摘玫瑰》,在山东省文艺会演和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三人舞《摘玫瑰》由济南青少年歌舞团携往英国演出,深受观众爱慕。1990年,在济南市舞蹈家协会、市艺术馆、县文化馆专家的一起努力下,把《加古通》由3人表演改编成9组27人表演的大型广场民间舞蹈,由平阴玛钢厂职工表演,1991年五月,平阴玛钢厂《加古通》演出队参加了“第二届山东省暨济南市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年九月,又参加了“中国·济南91’世界旅游日”大型文艺演出。1992年春节,应邀参加“北京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得优胜奖。宋柳沟村表演的《加古通》,多次参加省居民间艺术比赛并获奖;1998年《加古通》作为山东重点民间舞蹈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2006年被济南市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六、民间文艺
斗王皮
清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孙光祀以济南养济院门旁掌鞋的王皮为模特,以民间乐曲为基础,创作出《斗王皮》,亦称《十八个大姐斗王皮》,是融歌舞为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起源于孔村镇郭柳沟村一带,已有380年的历史,在齐鲁民间艺苑中颇有影响。1991年二月,省民舞专家孙丽、段怡秀应邀来平阴挖掘整理《跑灯》,由平阴县商业局职工表演,演出队伍伞灯20人,花灯20人,民族吹打乐队18人,乐曲 采纳了王皮调中的著名曲牌“山坡羊”。表演欢快热烈,动作娇柔、洒脱,场面火爆,深受群众爱慕。在济南市第一届迎新春民间艺术表演比赛中获表演一等奖。
渔鼓
“简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驴背上”,几句民谣,形象地把“渔鼓”这种民间说唱的历史渊源、演奏乐器都推荐了出来。据说“渔鼓书”构成于唐朝,至今流传了1000多年。其伴奏乐器非常简单,一个渔鼓,一个简子。渔鼓的唱词讲究合仄押韵。20世纪80年代以前,渔鼓书在县境内广泛流传,多数艺人白天在集市上演出,晚上在村里演出。跟随电视的普及,渔鼓艺人渐少,仅有孔村镇郭柳沟村朱世年一人。朱世年拜师后艺名为柴元庆,跟山东省著名曲艺大师高元钧同属元字辈。他利用渔鼓演唱了《响马传》、《岳飞传》、《大八义》、《小八义》、《七侠五义》等多部传统著作。同时又推陈出新,编写和演唱了许多新段子,并多次在省、市演出活动中获奖。
扮玩节目
高跷、跑旱船、玩狮狍、耍龙灯、打花棍是平阴县民间传统扮玩节目。改革开放后,这些传统节目得到弘扬和发展。每逢元宵节期间,全县近百个村排练这类节目,除自娱自乐外,有的还到县城进行会演比赛。平阴镇南门村、土楼村节目水平较高,曾代表平阴县参加济南市的演出。
七、平阴县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忙年,磨面、做豆腐、蒸年糕、杀猪、杀鸡、宰羊,赶集买年货、衣着,腊月二十八九至三十,扫屋、贴对联,炸鱼、炸丸子、炸藕盒,包水饺。除夕夜天刚刚黑下来,家家开始在门前点火“照厅”,主人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干草(谷草)扎成堆,点燃后,有的拿一束火把照遍各个房间、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最终堆在大门口火堆上,干草倒向哪方,意为哪方来年吉祥、发财。吃年饭、守岁是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包水饺、吃水饺、请家堂、放鞭炮是除夕的主要内容,中央电视台举行春节联欢晚会以来,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主要活动。午夜时分,跟随电视台零时的报时钟声,开始煮饺子,鸣放鞭炮,煮好的饺子要先供奉祖先,然后全家才共同围桌而吃。此时炮竹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正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早晨一大早开始拜年,城里人拜年时熟人见面互相握手祝贺,说些“过年好”之类的吉祥话。在乡村要先拜自我家的长辈,然后拜本族的长辈,有些地方拜年时要向供奉的先辈们以及在世的长辈磕头。
春节第一天禁忌最多。出嫁的姑娘初一不可以回娘家,认为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初一不可以吃面条,据说吃了面条一年麻烦接连不断。不可以打碎东西、不可以动针线、不可以扫地,违禁都是“破财”。还忌空锅,锅里一定要放些饺子、馒头之类,假如空锅就意味着挨饿。
初二、初四,嫁出去的女儿纷纷携夫带子回娘家。人们把大年初二媳妇们带着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家人,叫“回门”。女儿回娘家,所带礼物都要双数,通常为活鸡活鱼,以象征“年年有鱼”、“大吉大利”。娘家人则要置办酒宴款待女婿。女婿是这天岳父母家的贵客,吃饭喝酒时,要坐上座,岳父母还要请亲朋好友来陪女婿。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饺子。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叫捏“破五”,以补“破五”之“破”。阖家饮酒吃团圆饭,畅谈年事,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儿童们则燃放烟花爆竹,象征着“崩”走穷气迎来福星。旧俗认为初五以前妇女不许动刀剪针线、不动生米生面生蔬菜,“破五”以前所吃的饭菜都是年前做好的,吃时加热即可。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主要活动是上灯、观灯,所以又称灯节。旧时老百姓习惯用面粉做成十二生肖灯,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寓意消病除灾、人丁兴盛。元宵节晚上,旧时农民人家用地瓜、萝卜、白菜疙瘩当灯座插上灯芯,挖空填进豆油,点着灯芯,放在门两旁、香台上、灶王前、石磨上、家禽栏圈、牛马羊棚、树上、厕所等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上改用蜡烛。新娶的媳妇则要回娘家过十五,传说是要过了三年才可以到婆家过十五,不然会死公公。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扮玩形式多种各样,加鼓通、狮子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盘鼓、赶毛驴、斗王皮等无奇不有。
元宵节,城镇市民有吃元宵的习俗,但乡村里依旧以水饺为多。元宵节之夜,城乡市民一是到环秀公园观看在平阴四中举办的焰火晚会,二是到广场观看灯展。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有炒“蝎子爪”(料豆,即炒黄豆)的习俗。据说吃了“蝎子爪”能一年不被蝎子蜇、五毒攻。民间还实用草木灰在大门外曲曲弯弯撒进院内,叫“引龙回家”,以使百虫不敢动。有的则在自我院内用草木灰撒成囤形,撒上粮食,以图丰收。
清明节冬至后105天为寒食,春分后15天为清明。旧时,寒食断火,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清明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总称为“三冥节”。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二为一。通常叫清明,少数地方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清明节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煮鸡蛋,据说吃了鸡蛋眼“晴明”。实际上,清明节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大臣介子推的。他当时死在山中柳树洞里,为预防别人找到他,百姓在山中遍插杨柳以扰之。从此,这天人们在家门两旁都要插上柳条,以纪念介子推,沿习成俗至今。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这天,家家户户差不多都吃鸡蛋和粽子,各家大门口都插艾条,有的还加插桃枝,据说能够避邪。
夏至节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多在阳历六月二十二日前后。这天,阳光照晒的时间最长。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天很多地方要吃凉面条以纪之。煮熟的面条捞出后放入刚从井里取出的凉水里,过水再吃,以示吃食能够“着凉”了。
六月六农历六月六这天,要“洗洗澡,晒衣着;看谷秀,请姑姑”。据说,这天民要晒衣,文人晒书,一年内不霉不蛀。白天晒水,晚上洗澡洗脚可免生痱子。
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习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天,姑娘们聚到一块互相学习织、绣技巧。晚上,要包饺子,摆供祭天。有的要玩到深夜,还要到葡萄架下去听牛郎织女啦呱(说话)。听到说话的女子,据说就能成为纺织、刺绣的伶俐姑娘、巧媳妇。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中秋节这天,在外的子女都会尽可能回家与父母团聚,各家各户都要置办佳肴美酒,饮酒赏月。
重阳节《易经》一书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定为重阳节。节目前后,秋高气爽,风清月朗,可登高赋诗远眺,或赏菊饮酒。在平阴,重阳节则有打围(打猎)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晚间,则以猎物为肴,饮酒乐之。1988年开始,山东省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逢这天,相关单位都会组织老年人举行座谈会、外出游玩等活动。
十月一十月初一这天,晚辈普遍都上坟添土祭祖。上坟的规模可大可小,但都俗称“小上坟”。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腊八节这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腌腊八蒜,有的也包水饺。据说喝了腊八粥能增福。
辞灶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祭)灶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据说这天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可以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赶乱岁”。
八、平阴县生活习俗
1、饮食
饮食通常一日三餐,吃饭时间,城镇早餐在7点左右,午餐在12点左右,晚餐在18点左右;乡村早餐在八九点左右,午餐在十三四点左右,晚餐在20到21点左右。面粉、大米为多数家庭的主食,玉米、大豆、小米、地瓜等则成为人们调换口味的辅助食品。城镇市民购买熟食的更多。早餐品种有面条、油条、油饼、烧饼、豆腐脑、豆浆、馄饨、粥类、面包、羊杂汤等品种;午餐以馒头、烧饼、包子、馅饼、饺子、米饭为主,通常家庭备二至四个炒菜;晚餐多以馒头、面条为主,粥类或汤类为辅,通常还要有几个炒菜,也有很多户饮食近似午餐。主食品种虽变化不大,但花色较多,销售者遍布街头巷尾,各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方便了群众生活。蔬菜品种以芹菜、黄瓜、西红柿、菜花、韭菜、青椒、茄子、白菜、土豆、圆葱、冬瓜、菠菜、萝卜等为主。肉类品种以猪肉、鸡肉、牛肉、羊肉为主。鱼、肉、蛋、奶已成为城镇市民的生活必需品。乡村市民,中、晚餐也有菜上桌,部分较富裕的乡村市民生活水平已接近城镇市民。
2、服饰
1988年前人们多穿中山装,衣料多为化纤织品,颜色多为灰、蓝。1990年后,人们多着西服,服装面料有化纤、棉麻、纯毛、纯棉、丝绸等;内衣有晴纶、涤棉混纺、纯棉秋衣秋裤及绒衣等。1995年后,纯棉内衣及三重保暖内衣逐一替代晴纶内衣和绒衣成为主流,着羊绒内衣、束身内衣者越来越增多。2000年后,人们在注重服装多样化的同时,个性化、高档化更加明显。相当多中青年男子在春秋天节穿西服,系领带,老年人钟情于宽松适体的休闲装、运动装、中山装等。牛仔装、文化衫、T恤衫仍是少男少女的首选。女装虽亦以西服为主,但其样式、风格各异,追求个性风格的女子喜穿紧身衣裤、短裙、短上衣、短裤以及多种裙装、旗袍等。冬天穿棉衣棉裤者降低,穿羊毛(绒)衫、毛裤者增多,外套主要有棉大衣、呢子大衣、羽绒服、风衣、皮衣等。
3、发式与饰物
1988年以后,男子光头者渐少,平头、分头、背头增多。女人扎辫者降低,马尾辫、齐耳短发、烫发等都较流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女人青年长发披肩或留青年头(俗称懒汉头)者渐多。城镇女青年长发夹板、拉丝、离子烫流行,部分男女青年染发为黄、红两色。
女人流行戴项链、戒指、手链、耳环、手镯等,男子主要戴戒指,佩以领带、领结、胸章、领带夹等。饰物质地有:金、银、玉、水晶、白金、珍珠、塑料、金属、玻璃等。
4、居住
城镇多以楼房为主,并根据各自条件进行装修。跟随国家房改政策的接连不断深化,取消福利性分房,住房所有实行商品化,县城先后建起龙山小区、环秀小区、玫瑰苑小区等一批环境优美、功效齐全、治理规范的住宅小区,大都是单元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面积不等。市民居住发展趋向是住房面积逐一扩大,装修追求美观,农民新式住房居住讲究舒适方便。
乡村住房多以平房为主。1990年后,翻建新房接连不断,结构与布局亦发生了变化。房屋用水泥钢筋打地圈梁、前出厦、铝合金门窗及高级地板砖铺地者越来越增多。有的富裕户将平房翻建为楼房,仿城市楼房样式设计筹建,通常为二至三层,多建于村边或街面。
5、器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操作简单、功效齐全、质材优良、环保卫生的家具开始进入家庭。沙发(有真皮的、布艺的、高档木制的)、茶几、大衣橱、组合橱替代了原来的传统家具,低档的二三千元一套,中档的五六千元一套,高档的每套在一万元以上。不管县城市民还是乡村市民,普遍安装了闭路电视、咨询,用上了VCD、DVD家庭影院,部分家庭安装了电脑,接入了互联网。在制冷取暖方面,县城市民多使用空调、太阳能和集中供热,乡村使用电风扇、煤炭炉和土暖气。在燃具燃料方面,县城市民使用天然气灶,烧管道天然气或液化气,还有的使用电磁炉、电热锅、电烤箱等。为净化环境,绝大数家庭都使用了抽油烟机和排风扇。乡村使用蜂窝煤炉、空心炉,有条件的市民也使用电或液化气。在贮藏方面,部分市民使用电冰箱、电冰柜。条件较好的家庭使用了洗衣机、洗碗机、豆浆机、饮水机和消毒柜。
九、平阴县礼仪习俗
1、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谁家男女孩到了婚嫁年龄,自然就有媒人上门提亲。结亲的基本条件是门第相当,财产相若,品貌、年龄般配,正所谓“门当户对”。媒人来往于双方家长之间,商议缔结之事。双方都认为中意,便正式签订婚约,意为订婚。民间也称为换柬、换帖。当事人(媒人)直接出面,男方用红礼盒放上押帖物,项链、耳环、戒指和钱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男方通常交给女方压柬钱2000~6000不等,21世纪初通常是10001,称作“万里挑一”。双方互叫爸妈,女方则回过一些钱,意为给女婿叫爸妈的钱,然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过年过节像亲戚一样走动。
看日子,就是男方选定举办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允许。婚前选一吉日,向女方家送聘礼。送完聘礼后,女方便开始整理嫁妆,男方要收拾新房,准备迎娶,亲朋好友们也开始送喜礼,男方家也找亲友发送喜帖。喜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还礼。礼品的厚薄,通常与关系的亲疏相连。喜礼通常不送单数。接近婚期,女方家便要送嫁妆,娘家尽可能把嫁妆办得风光些。嫁妆是女家去送,通常派两个男子押车。也有送嫁妆与迎娶合在共同的,就是跟随新娘共同过门。浩浩荡荡的迎娶队伍,使婚礼显得十分壮观。
女方的嫁妆来到后,男方家便要加紧作迎接的准备。打扫庭院,张灯结彩,门前院内要贴大红喜字。新房内要粉刷一新,有的把喜庆气息的剪纸图案贴在窗户上、床围子上、门上。布置洞房的最终工作称为“铺房”。铺房主要是安床和铺床,通常都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由大伯哥铺床叠被。有的还在床的四角放上枣、栗子和花生,意为“早生贵子”。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一起来帮忙。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总理”,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通常由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娶亲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亲朋中要有两男两女第二天跟着新娘共同出门,意为“送客”的。男方家也要有两男两女,为“迎客”的。娶亲之日,过去新娘为了抢时间,抢在太阳出来之前,早上四五点钟过门。2000年以后城镇结婚典礼多选在上午十点十分,意为“十全十美”。“良辰吉日”一到,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新郎要带一只大公鸡,一块十斤左右的猪肉,交给女方的家长,意为离娘肉。新娘家也要准备一只母鸡,跟新娘共同过门。新郎进女家后,要先拜女方的长辈。稍事歇息,等候新娘梳妆。新娘在上车(轿)前要穿嫁衣。上车(轿)前,新娘要抓一把麸子,麸子里面有钱,意为过门后有福气、有钱花。还要揣一些小钱,是过桥、河、庙十字路口等扔出来敬神的“买路钱”。然后由新郎抱出闺房,送入车(轿)内,意思是不沾娘家的土。这时鸣放鞭炮,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奔向男方家。到了男家门外,鞭炮齐鸣,男方接客的出来迎接。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意为驱邪。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后,便开始举办结婚典礼。跟随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喊声,婚礼完毕。新娘被送入洞房后,亲戚朋友和街房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坐一坐新床,谓之以后不害腰疼。中午通常为“会亲家”,女家的来客是贵客,需要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通常洞房一个月不可以空房。婚后新人要“回门”,就是新郎、新娘在成亲后的第三天同去女家一次。女家由女眷亲族送归,男家也要女眷亲族具席会饮,带有“认亲”的性质,回门之后,双方即按正常亲戚走动。20世纪末以来,平阴县结婚程序有所简化,“会亲家”与“回门”通常在同一天进行。
2、生育
传统观念认为,生儿育女是家庭中的一喜,所以称怀孕为“得喜”。孕妇又称作“双身人”。旧时认为,孕妇不可以参加婚礼。孕妇也不可以参加葬礼,特别不可以见到尸体。即使亲生父母去世,也不准接近。孕妇通常都在腰间扎一根红腰带,意为“避邪”。
接蓐产期,娘家妈带鸡蛋、红糖、小米、糕点等礼物来探望孕妇,谓之“催生”。
婴儿降生,俗称“添喜”。添喜后,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娘家通常都过来看,带上给外孙(女)的礼物,小衣着、小褥子、长命锁等。左邻右舍也拿着鸡蛋、红糖之类礼物来道喜。主家都回赠红鸡蛋,以示同喜。通常男孩到12天上,女孩到9天上,娘家准备礼物,召集亲戚去看闺女,婆家设酒宴盛情招待,这天称为“吃面”。
3、祝寿
平阴人一直有给老者——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祝寿”的习俗。
老人60岁即过“生日”祝寿,通常60岁寿辰较为盛大。贺者要送贺帐、金纸或红底的贺联、贺诗或其他贺礼,如酒、寿星图、寿桃等。老人到了66岁,认为是大寿,出嫁女都要带一块肉回娘家给老人贺寿。
十、平阴县饮食习俗
1、圣井牛肉
圣井牛肉是山东平阴特色传统名吃,源于清朝年间, 采纳特种料理口味独特,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馈赠佳品。原料 采纳安城当地养殖的传统鲁西黄牛,以熟肉加工为主,产品有红烧牛肉、酱牛肉。
2、东阿豆腐
东阿豆腐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其制作方法为用浪溪河水泡豆子,用卤水为凝固剂,故有厚、壮、实、白等特点。能够趁热加上辣椒酱、韭菜花等调料即吃,也可和其他蔬菜如白菜、菠菜、肉、蛋、海鲜等匹配,做成家常主菜食用。
3、玫瑰梨丸子
玫瑰梨丸子是山东济南平阴县的特色传统名吃之一,玫瑰梨丸子 采纳当地的大青梨为主要原料,以平阴特产的玫魂花制成的糖馅作辅料,加上青红丝、核桃仁、芝麻、白糖精制而成,滋味纯正,香甜可口,备受食者赞誉。
4、东阿酱菜
东阿镇生产的酱菜五香疙瘩、包瓜,有13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之一,曾远销江南苏州、杭州、常州、无锡等地。
5、玫瑰红苹果
平阴玫瑰红苹果发源于平阴县,因品质优、结果早、产量高、效益大,已被山西、陕西、江苏、河南、河北、辽宁、北京等八省一市引种栽培。
6、平阴豆腐皮
平阴豆腐皮有白色、酱色两种。其特点为咸淡适合、味美可口、壮而不散。东阿镇、洪范池镇的豆腐皮以酱色为主,孝直豆腐皮以丝为主,其工艺各有所长。
十一、平阴县著名景点
(一)圣母山风景区
圣母山景区门票约30元/人,每年三月底-四月开放。
圣母山风景区座落于县城西南5公里的胡庄村,它与上海佘山、吉林江南圣母堂并列为中国三大天主教圣地,每年仅五月份就有全国20多个省市100多个市县的近10万人前来朝圣。自1604年天主教传入平阴县胡庄村以来,到1966年共建成村内和山上大小教堂7处,现存圣母山露德教堂和圣母无染原罪天主大教堂两座。两座教堂风格迥异,气势恢宏,座落于山下村中的圣母无染原罪天主大教堂最早始建于1909年,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圆圆的穹顶,高大的双钟主塔楼,庄严神圣,是日前山东省最大的一处罗马式天主教堂。座落于圣母山主峰顶的露德圣母堂,是每年圣母山朝圣的核心,已400多年的历史,闻名海内外,整座建筑 采纳哥特式风格,塔尖高耸,壮丽宏伟。圣乐飘飘处处闻,来到圣母山,你不但会被这里美轮美奂的欧式建筑所吸引所赞美,浓郁的宗教色彩,不同的异域文化更将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
近些年以来,围绕圣母山建设了集农业展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占地2万亩,设有三区六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当中园区内的精品海棠园占地近1200亩,种植海棠20万株,拥有20个优秀海棠品种,50多个花色,是日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海棠园艺化栽培基地之一。每年四月,海棠花盛开,花期一个月左右。期间,游客可在园内认领海棠树,品尝葡萄酒,还能够挖野菜、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田园风情。
日前,在圣母山西麓又建成了“中国玫瑰文化园“,通过种植各色玫瑰,组成一幅巨大的玫瑰仙子图像,充分展现了玫瑰的独特魅力。
(二)平阴书院泉
书院泉又名东流泉,东流泉在洪范池镇天池山脚下的书院村,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故村名为书院。此处山环水抱,草木葱郁,清雅幽静,冬暖夏凉,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漂亮。
泉水从书院东天池山脚下的岩石缝隙中散溢流出,汇入边长约8米的石砌方池。池中水藻摇曳,鱼虾嬉戏,清澈见底。该泉常年涌流,水流极盛,是洪范池群泉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盛水期日涌水量可达8000多立方米。泉水从池南壁的石砌龙口中跌落至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水池,随之喷珠吐玉,沿小溪盘村绕户,穿林润木,汇入书院村西的汇泉湖中。泉水中附有丰富的硒、砷等20余种矿物质,水质优良。当地市民不凿井,不设水缸,泉水日夜奔流,饮之延年。“曲水流觞,以娱佳宾”,使书院村民引以为豪。
过去,东流泉北侧有“洪福寺”,相传为唐代洛阳白马寺的四位高僧(清真、悟明、惠僧、圆僧)创建。现仅存其遗址,及明朝万历年间《东流泉》诗碑两尊,诗碑坐北朝南,均为齐首方蚨,规格全部相同,高240厘米,宽80厘米,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右侧碑是明代朱维京写的五言诗,其诗文是:院旁三家市,屏开十里芩。
欣赏完石刻大佛,可沿山道南行,到仙人洞歇息。此洞是一座水帘洞,流水沿洞口上壁顺流而下,倒挂门前,人站洞边,凉风习习,涛声灌耳,如临仙境通常。
书院依山抱水,风景如画,冬暖夏凉,历来被文人名士视为留恋往返的好地方。
地址: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书院村
(三)平阴海棠园景区
海棠园座落于全国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中国胡庄圣母山下,生态环境非常好,田园风光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媚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景区占地20000亩,园区发展保持生态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把西方宗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文化相结合,是一处集科普教育、精品农业展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圣母山景区自2002年年底开始筹建,2004年正式构成规模性产业,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济南文艺家创作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示范区;2007年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济南十佳旅游景区”、2011年,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全省首批100家休闲农业园区、2012年三月列入济南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2014年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景观:圣山石海:曲水湾中的第一景“圣山石海”是一种典型的喀斯特意貌(岩溶地貌),是中国北方罕见的自然奇观。徘徊在“圣山石海”岸边,成千上万块巨石宛如细浪滚滚,涟满层层。近看如闻海鸥的鸣叫,如现海底的精灵;远观又似象群东迁或群羊下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使游客于自然清怡中顿觉妙处横生。素有“南国石林,北国石海”之美誉。
游览线路:1.圣母山海棠园东门入口开始浏览
东门-海棠文化墙—贴梗海棠区-西府海棠区-木瓜海棠区-凌云石-曲水湾(圣山石海)-奇石区-如意岛-垂丝海棠区-精品海棠区—摸鱼池-精品海棠区-垂丝海棠-东门。
2.圣母山海棠园北门入口开始浏览
北门-摸鱼池-精品海棠区-曲水湾(圣山石海)-奇石区-如意岛--垂丝海棠区-西府海棠区-木瓜海棠区-贴梗海棠区-东门景区(海棠文化墙)-垂丝海棠区-精品海棠区-北门。
地址: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办事处胡庄村
(四)平阴绿泽画院
平阴绿泽画院有限公司,座落于平阴县孔村镇原李沟中学。日前拥有画师180人,当中高级画师18人,中级画师46人,公司主要进行油画和水彩画的创作出口,产品所有销往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
公司是由青岛绿泽画院发起成立的,该院多次荣获省、市先进企业,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0年被四部委联合授予“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荣誉称号,是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中宣部、中组部、文化部领导先后到我公司视察指导,并一致赋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绿泽全体员工发扬“爱国、诚信、仁和、创新”的企业精神。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为更好服务社会,制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济南市、县两级残联的支持下,2013年初公司对残疾人从事油画临摹和石艺雕刻的可能性进行调研,并对济南本地的残疾人情况进行摸底,认为进行济南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就业基地的建设是利民共赢、切实可行的实事,既可为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这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重要意义。“济南市我的兄弟姐妹文化产业培训就业基地”正式揭牌,并吸纳65名残疾人。
在此基础上,企业接连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造力度,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完成所有无障碍设施改造,使本单位职工及参观游客全程无障碍,得到广泛好评。2014年度公司实现旅游带动收入300余万元,新增税收20万元,有效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
企业在快速壮大的过程中,踊跃拓展国际市场,注重企业品牌建设,注册了“绿泽”商标,在国际上打造中国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非常好形象。先后多次获得“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消费者中意单位”等荣誉称号。坚固奠定绿泽百年企业的根基。
地址:平阴县孔村镇李沟村
(五)平阴圣母山生态农业观光园
圣母山景区门票约30元/人,每年三月底-四月开放。
胡庄教堂门票:10元/人。
免票解释:老年人持老年证免费。
景区推荐
平阴圣母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因座落于举世闻名的全国三大天主教胜地之一的胡庄圣母堂而得名,是集生态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国家AA级景区。
园区划分为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宗教文化游览区、伊甸园休闲度假区三区域;六园:千亩酿酒葡萄示范园、精品海棠园、玫瑰种植园、红柿子庄园、花卉苗木园、果品自采园。
圣母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座落于平阴县城南1.5公里,景区内有闻名全国的天主教文化区,全省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海棠园区,玫瑰文化观赏区等景观,2006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济南十佳旅游景区,山东省(平阴)台湾农业园,济南文艺家创作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示范区。圣母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总面积20000亩,位于济南、泰安、聊城三个大中城市半小时经济圈,是集精品农业展示、生态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因座落于举世闻名的全国三大天主教胜地之一的胡庄圣母堂而得名。被授予已构成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宗教文化游览区、伊甸园休闲度假区)、六园(精品海棠园、玫瑰庄园、酿酒葡萄园、花木园、大棚瓜菜园、杏园),春季繁花似锦;夏天绿叶葱葱、秋天果实累累、冬季别具景致。海棠园日前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种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种植园。
(六)花养花玫瑰特色小镇
“花养花”玫瑰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座落于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主要挖掘拥有1300多年的平阴玫瑰历史文化,与浪漫、爱情相关的现代玫瑰文化体验相结合,兼具风景观光、休闲娱乐、婚纱摄影、婚礼庆典、医养健康、现代工厂、旅游购物等各种功效,打造国内高标准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旅游服务景区。项目总占地4500余亩,总投资7亿元,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国家级研发中心综合楼、GMP标准生产加工车间、研发综合楼、观光园、温室博览园、种质资源圃、玫瑰花海和婚纱摄影基地等旅游景观。日前生产厂区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具备游客迎接招待条件,开始开展工业旅游工作。以上项目,公司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所有建设完毕,届时,将实现种植体验、生产加工及旅游观光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符合新六产发展方向。
地址: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
(七)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
玫瑰湖湿地公园座落于平阴县城的西北部,西北紧邻黄河,东西两侧为山体,东南紧邻平阴城区。其规划面积26.5平方公里,当中核心区面积6.7平方公里。
该地块地势低洼平整,历史上,一直作为黄河滞洪区和城区泄洪区使用,原生态湿地特征显然,动植物多样;80年代以后,由于过度的开发,使得该区域湿地面积逐年缩小。遇到汛期水量大时,周围鱼塘经常被淹。2005年,按照省市主要领导的指示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平阴县委、县政府确定实施湿地综合爱护工程。该区东西两侧是形态优美,连绵的山体,区内大约有近万亩的速生杨树林。区内现有的河流、水渠、鱼塘、涝洼地等近10000亩水面,有重要的有重要的田山电灌工程沉沙池和护城大堤,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就处在这里;南水北调济平干渠从该项目中穿过。在与沉沙池交汇处有泄水闸一处,南水北调工程全面竣工以后,长江水与黄河水将会在此交汇。还有在东西两侧的山体附近周围分布着17个村庄。
据记载,黄河岸边这个小村庄是梁山好汉阮小二曾经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历史上,该水系与东平湖相通,当年阮小二就是在此处顺水上梁山的。村子也因阮小二而得名,命名为“阮二村”。
按照充分利用和爱护现状资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原则,项目区规划构成“一心两带三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一心”为“湖区湿地核心生态旅游区”;“两带”为“供水水源功效带”和“主题公园旅游带”;“三区”为“开发建设区”、生态农业区”和“山林绿化区”。在“一心两带三区”的总体框架之下,又包括水上旅游休闲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现代农业体验区、休闲度假区、森林公园、、玫城主题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区、村民安置区,这个位置是规划中的500亩的湿地生物净化区,污水处理长处理后的中水经过该区的进一步净化后为玫瑰湖湿地提供可靠的来水保证,湿地生物净化区附近周围规划开发的是主题公园旅游带。该区域将黄河文化、玫瑰文化以及生态景观融合一体,是以主题公园为特色的复合型风景游览区。这个位置是规划中的黄河主题公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黄河流域中唯一的一处直角景观,站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滚滚黄河水奔腾而来的壮丽景象。
玫瑰湖湿地规划的重要旅游点包括:黄河落日、生态农庄、玫瑰花滩、湿地景观、沉沙落雁、子牙垂钓、主题公园、湖心岛、湖光山舍、滨水连廊等等。相信建成以后会让来这里的游客流连忘返。玫瑰湖湿地以生态为基础,以水为主题,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认知为内涵,展现“碧山黄河玉湖,玫瑰丛林湿地,自然田野人家”的意象,是打造山水园林城、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项目。该湿地生态园与鹊山龙湖南北呼应,一起成为“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两颗明亮的明珠。
-,又叫玫瑰花研究所实验园。座落于平阴县城西南11公里的陶庄村南,占地4.67公顷。原-始建于1959年,玫瑰花研究所成立后,即在西唐村附近征用西唐、北石硖、西胡庄、夏沟村的土地2.42公顷,建起-,对玫瑰花进行品种、株行距对照察看实验。1960年开始在-引种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苏联香水1号、2号、3号、4号玫瑰品种,进行实验性栽植。1967年-迁至夏沟村东,罗寨水库南,面积2.08公顷,规划有标本圃、实验圃、芳香植物种植圃等。在标本圃内区别植有从保加利亚和苏联引进的6个玫瑰品种,国内各地的17个玫瑰品种,本县的3个玫瑰品种,在实验圃里进行了玫瑰花的各种科学实验,总结出了平阴玫瑰的育苗,栽培等一整套的植保技术,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
1987年玫瑰花研究所又在陶庄村南征地4.67公顷,建起了新的-。新建的-扩大了种植规模,把国内外近30个玫瑰品种植入一园,构成了一个玫瑰花的王国,既便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又便于游人观赏。每年的五月中旬花开时节,红玫瑰、白玫瑰、紫玫瑰、黄玫瑰竟相开放,争奇斗妍,单瓣的、复瓣的、芳香醉人,吸引着一群群游人驻足观赏。
(八)福牌阿胶文化旅游风景区
福牌阿胶文化旅游景区,座落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是由山东福胶集团倾力打造的集旅游观光、生产体验、休闲养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2009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主要由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系列产品生产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制作技艺展览、东阿古城、洪范池、狼溪河等一起组成。
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2018年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景区。
地址:平阴县城工业园
(九)东阿古城
东阿镇位于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处,是济南的西南大门,新老两条220国道贯通全境,济菏高速毗邻而过,交通便利。该镇是“中国阿胶之乡”,与茅台镇、景德镇同为受国家原产地爱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之一。
阿胶东阿镇是著名的“阿胶之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阿胶因产于东阿而得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曾来东阿考察,赋予阿胶极高的评价:“狮耳山前,狼溪河畔,千载珍品,扬名中外。全部大党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一九八八年给平阴东阿阿胶厂题词“祖国医药魂宝”。2003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山东福胶集团生产的“福”牌、“东阿镇”牌阿胶双获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受原产地域爱护,享有独家专用权。与此同时东阿镇继被国家唯一命名为中国阿胶之乡后,与茅台镇、景德镇一道成为受国家原产地爱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现在生产阿胶不但继承和发明了传统工艺,并且采取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因而,质量数量都大大提高,并开发出了新的系列产品,使之造福于我们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果。
东阿镇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为齐国谷邑,秦代称谷城,汉置谷城县。南北朝时期,刘宋大明元年(457年),东阿并入谷城;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明洪武八年(1375年),东阿县城迁至今东阿镇。1947年初,东阿县政府移驻铜城。东阿县第一区(今东阿镇、洪范池镇一带)划归平阴县。东阿镇古迹颇多,原古东阿八景为:洪范浮金、扈泉涌碧、??山出云、鱼山闻梵、狼溪春水、虎窟秋风、归台遗井、黄石仙踪,当中的虎窟山、三归台遗址、黄石山和浪溪河(原名狼溪河)下游均在现东阿镇境内。
悠久的历史,优良的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流经全境九泉汇成的狼溪河,迷人的“古东阿八景”,见证历史的孟庄汉墓,造型奇特的明代永济桥,令人遐想的黄石公祠、苍桑古老的东城门……,遍布全境,美不胜收。春秋时期的管仲、晏婴、秦朝的黄石公、三国的曹植、晋朝的慧静和尚、宋朝的水利学家应言法师、明朝“文为一时之冠”的文学家于慎行,或分封于此,或做官于此,或隐居于此,或生长于此,他们都名噪一时,留下了很多佳作佳话,现存的诗词歌赋、策论碑文、兵书教义,以及民间传说,构成了东阿镇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