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原区地理位置概述
青原区,隶属江西省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东经114°56′—115°30′,北纬26°38′—27°10′之间。版图呈长条形,附近周围与吉安市吉州区、吉水县、永丰县、兴国县、泰和县接壤,面积91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十一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青原区常住人口为24.07万人。青原区是在2000年九月吉安撤地设市时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县级行政区,由原县级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所属的10个乡镇场组成。截至2018年末,青原区辖2个城市街道、6个建制镇、1个畲族乡及1个垦殖场,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和吉泰走廊核心区;青原区境内地势大体由东南向赣江逐级降落,从东南边境依次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吉泰平原)。该区域属中亚热带,受寒暖气流的交替影响,构成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二、抬阁(渼陂彩擎)
渼陂彩擎活动是青原区的代表性民俗活动之一,历史悠久,活动仪程复杂,民俗内涵丰富。明清时期,渼陂彩擎活动便由渼陂梁氏人提倡兴起。早期的渼陂彩擎是一种结构简单,由一个高约3米的木架,绑坐在辇架上的小孩人数为3人,由4个壮汉扛抬并操纵辇的平衡与转向而巡游展示表演。后由梁氏族人进行改装,升高到4米,制作工艺也相应复杂,柱壁上刻写有“忠、孝”等字,高高的辇架上用靠垫类物体绑坐7或8个小孩,抬辇的多达十余人。辇架由专人操纵转向和平衡,在水平面的道具上按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伴有形式多样的表演,表演者打扮成《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戏曲中的人物,表演过程惟妙惟肖。
据悉,每年上元宵节(正月十五)、下元宵节(正月三十)、农历二月初一、八月十五,渼陂村都会举办彩擎民俗活动。
2021年五月二十四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文天祥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人,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名传后世。他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建立了蒙古汗国。从1235-1279年,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连续了40多年,南宋终被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制服战争相始终。在强敌入侵,国土沦落,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文天祥毁家纾难,组织义军,举兵抗敌,历尽艰辛,兵败被俘,囚三年而始终坚贞不屈,大方殉国。他的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
文天祥少年、青年时期,曾长期居住、生活在吉安县永和镇的文家庄,少年起先后在吉安县固江镇的侯城书院和吉安城的白鹭洲书院等求学,以后的抗元斗争及兵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都在吉安一带地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故事在吉安民间或口头、或文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起到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传承性。如《拜天马山》,说的是文天祥被贬回乡后,欲拜倒天马山来阻断泛滥成灾的富水河。为何他能拜倒天马山呢?因他是状元公,是文曲星下凡,地神要买他的账。拜了七七四十九天,眼看山要崩了,夫人却急忙来告诉他:元军又入侵了。他一回头起身,便前功尽弃,天马山没倒下去。此则故事带有传奇色彩,表现了文天祥关怀民间疾苦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怀。
文天祥故事主要讲述了文天祥年少志高、发愤进取;热爱家乡、为国尽忠;破除迷信、惩恶扬善;艰难奋斗、坚贞不屈等内容,大多数以史实为基本内容加以传奇演绎,自南宋末年流传至今,起到鲜亮的民间文学特征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自20世纪80年代始,吉安市县宣传文化部门和民间文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文天祥故事,先后编印或出版了《文天祥传说故事集》《文天祥的故事》《吉安地区名人传说》《吉安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寄予着家乡人民对这位杰出先贤的仰慕与缅怀之情,成为励志教育和激发吉安人民爱国、爱乡的生动教材。
四、东固传统造像
这是江西吉安境内一项将木雕工艺与民间宗教造像、民间信仰仪式三者结合起来的一项综合性技艺。丹青先生首先需要掌握娴熟的木雕技艺,能绘制和雕刻佛教、道教及民间宗教中的多种神像。神像雕刻完成之后,丹青先生还得亲自主持一系列复杂的“开光仪式”,通过仪式给予那些“木头”神像“法力”,至此造像工作才宣告完成。
五、青原箍俚龙
箍俚龙是流传在青原区新圩镇栗溪村的民间灯彩,始于元代,至今600余年。因其灯体是由1000多只篾箍连缀而成的,故而得名。
箍俚龙为九节,无彩珠。其表演通常是“双龙并进”,即两条龙同时表演。各为九人,一人持龙头,一人持龙尾,其余持龙身。出龙时,前面有牌灯、花灯、鲤鱼灯等多种彩灯开路,伴有民间吹打乐。整个表演过程分巡场、咬尾、单穿花、双穿花、摆字、绕柱、盘王七个花节。表演行进、穿花、绕柱时形似巨蟒,威武雄壮。表演盘王花节时,龙头居中,龙身至龙尾盘结成一个大螺旋体,尤如蛇之休息,只见龙身抖动,而不见表演者,每每到此,观众拍手叫绝,气氛达到热潮。
箍俚龙曾更名为“东方巨龙”。是由于1958年首次对其挖掘整理复排时,在传统“天下太平”等摆字花节基础上,尝试摆出“东方巨龙”四字花节。因其符合箍俚龙身躯壮硕、气势非凡之特点,受到普遍认可,遂将其更名为“东方巨龙”。1984年,开展民舞普查、编撰《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时,吉安县文化馆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和该龙灯的结构特点,依旧 采纳其“箍俚龙”之原名。
六、青原渼陂陂彩
明清时期的渼陂文风鼎盛,经济繁荣,民俗活动也日益兴旺。彩擎活动便是在那时由家盈万金的渼陂梁氏人提倡兴起。是青原区的代表性民俗活动之一,历史悠久,传承不衰,其活动仪程复杂,民俗内涵丰富。
早期的渼陂彩擎是一种结构简单,高约3米的木架,绑坐在辇架上的小孩人数为3人,由4个壮汉扛抬并操纵辇的平衡与转向而巡游展示表演。后在梁氏族人梁道伸的建议下进行改装,升高到4米,制作工艺也相应复杂。整个辇架用上好的木材制作,柱壁上刻写有“忠、孝”等字,高高的辇架上用靠垫类物体绑坐7或8个小孩,抬辇的也多达十几人。辇架由专人操纵转向和平衡,在水平面的道具上按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伴有形式多样的表演。表演人数通常为14人,打扮成各种人物,有打扮《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戏曲人物,有打扮庐陵三状元:文天祥、吴伦、文武等历史人物,表演过程惟妙惟肖。
每年上元宵节(正月十五)、下元宵节(正月三十)、农历二月初一、八月十五,渼陂村都会举办彩擎民俗活动。活动由当任族长牵头,各堂分工负责。道具、服装、乐器等由各堂准备与保管。装彩擎前先从梁氏宗祠“永慕堂”里请出大神,由若干名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洗浴后盛装跪拜,然后才可以完成装辇的工作。出游时有彩旗、万民伞等开路,还配有民间吹打乐,长长的彩擎队伍穿街过巷,场面蔚为壮观。
七、青原喊船
喊船是流传在青原区富水河一带古老的民俗活动,由民间自发组织,目的是驱邪保平安。表演程式复杂,表演气势雄浑,民俗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
每年除夕上午请神,大年初一夜开始喊船。村中以房族为单位,介绍或指派喊船人员每晚轮流值班,并负责在吉先祠内装香点灯敬神等。喊船名为喊,实则唱,有号谱,有唱词,有锣、鼓、钹、镲、唢呐、二胡等乐器伴奏。由一人领唱,众人附和,男女老幼喊一阵,歇一阵,直至三更过后,夜宵完毕散场。每晚必喊,闹到正月三十下元宵。
二月初二送神日。上午9时齐聚胡氏总祠敦仁堂,列队、依序围着院中篝火转三圈。三声神铳响后,鞭爆齐鸣,掌香敬神的长者双手端着供盘,庄重而虔诚地向祠堂门前的菩萨献上供品,毕恭毕敬地揖拜三阵。敬奏0神明后,喊船队伍唱起喊船歌:“哎啊——禳灾祈福保平安…”大家唱一段,锣镲应一阵,三段三阵后,龙舟启动,一帮扛着木雕龙舟的船工,叫着号子“咳呵…咳呵…”,像划船般跨步前行。船头有神采奕奕的导航将军,船内装有木雕将神,有专管神船的儿郎神,有专管境土的米谷神,有雷公雷母的大神画等。18般武器的銮驾护卫,龙灯、仙姑女、渔翁、蚌壳精相随。一众人马,举着彩旗,敲锣打鼓,吹响喇叭,绕村周游。奏乐声、歌唱声、号子声、鞭爆声、神铳声,此起彼伏,交响成一曲新春佳节祈福保平安的大合唱。
喊船队伍绕村一星期后回到村后财神古庙前大广场,进行神将武功大表演。表演完毕,人们扛着纸折龙头、龙尾、纸船等,至村头江边,焚香燃炮,唱着喊船歌,将各路菩萨送入大江。整个喊船活动结束。
八、青原烟花傀儡
吉安青原烟花傀儡,古称药发傀儡,是一种集烟花、编扎、剪纸、雕刻、绘画、木偶、戏剧于一体的“瓦舍技艺”。起于隋唐元夕灯会,盛于两宋都市,传于明清节庆赛会活动。
宋《东京华录?元宵》记载:“正月十五元宵,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有击丸蹴踘,药发傀儡。”
南宋时,由首都临安(杭州)传入江西。宋人辛弃疾在江西铅山已见元宵烟花歌舞盛况。
青原烟火傀儡,随梁氏先祖来江西开基定居而进入庐陵渼陂。清道光《庐陵县志》记曰:“元宵城外张灯作乐。十六日后,赛神会宴,夜则有鳌灯,剪彩镵刻颇工致,灯火烛天,月尽乃止。”
邻县万安、遂川、吉水皆有传播。万安名花本,吉水叫架花,遂川称烟火礼花。每于正月元宵夜,架设花树一根,上悬高约两米花筒,筒内装有七层至十一层花盘,每盘置放各式各样戏曲人物与仙佛形象。燃放时,以“地老鼠”引火点燃花盘第一层,逐层依次张开,燃烧烛光,层层展现神话、戏文,一层一个故事,一层一个情景,每层相持一刻钟,全台表演历时一时至两小时。当中,花筒四周,彩焰齐发,此起彼落,天上地下,火珠闪烁,五彩缤纷。
青原烟火傀儡的燃放表演,常于龙灯、狮子、彩船、舁神、跳傩结伴、歌声阵阵、锣鼓喧天。观者若狂、万众同欢。青原烟花傀儡,延续千年。1986年青原烟花艺人梁兴祜制作了最终一台。1994年梁氏去世,青原烟花傀儡的制作从此停业,后继乏人,岌岌可危。
九、青原东固二月二庙会
东固畲族乡座落于吉安市东南面,距离城区76公里,位于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3’30”,北纬26°45’29”,平均海拔300米。东固山海拔851米,年平均天气温度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9~85%。
汉初平二年(191),置庐陵郡,东固隶属庐陵高昌县。土地革命时期,赣西南暂时苏区政府以东固革0据地为中心区域,是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被陈毅元帅称为“东井冈”。2001年,由东固镇改为东固畲族乡,辖19个村委会。
农历二月初二是东固传统庙会日,至今有230余年的历史了,其庙会起源于汉代。
每逢春节来临,东固西城钟、刘二姓家家都贴好彩绘龙舟画像,安好神位,每天虔诚迎神、禳神(供神),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谷、人丁兴盛。正月十六日为送神日,两姓人家敲锣打鼓,燃香插烛,荤素齐备,喜炮长鸣,把早已扎好的彩旗、彩船、凉伞和神像送到江边火化,将火化的灰烬,装进船里,推移至江面,让它顺流而下。这叫“送神回洛阳”,意为大神将瘟神恶鬼、灾难疾病等都押回洛阳去了。因为河岸窄,容不下相当多人,若哪一姓先送,另一姓便将灰烬倒入先去的船里,叫“搭船”,意即占廉价 ,压倒对方,祈福于已。因对方坚决不允许而酿成口角,甚至打架,影响了钟、刘两姓的和睦团结。
为了幸免闹事,刘姓决定错开正月十六日,这天不送神,改为禳神,将送神日改为二月初二。
活动内容有游神、送神、求雨和“忏皇”的九皇会。届时,道士祷告祝神、1台彩擎、神旗手开路、草龙、彩绘龙舟图、纸扎彩旗、2座牙轿抬家神菩萨、锣鼓乐队、六十岁以上的老者前辈,压阵是39面铜锣,送神途中高喊“龙者水、龙者船、龙者齐呼保平安”。送完神再看戏,欣赏民间纸扎技艺,引得观众如堵,客商云集。久而久之,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十几省的人都来看热闹兼做买卖。这样一来,二月二就成了东固的传统庙会。
东固小吃是庙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多种小吃琳琅满目,遍布街道的每个角落,飘香于街头巷尾乡闾间。最负盛名,且做法简单的小吃,如:油煎大薯包、毛栗、黄粘米果、白米米果、茄子煲、南瓜煲、芋下丝、搞浆米果、霉豆渣、箬叶米果、麻琪等。
擂茶是东固畲乡的最具特色的茶文化,解放前,擂茶是畲族人和客家人待客的必备茶,其制作工艺独特,秘不外传,实际上简单易行。擂茶的吃法多样,有青年男女确定恋爱关系吃的“新人擂茶”,结婚吃的“结婚擂茶”,新婚第三天则要吃“三朝擂茶”,建房要吃“上梁擂茶”,做寿要吃“长寿擂茶”。外地客商以能吃到东固擂茶为傲,这解释东固人已把自我当作最尊贵的顾客,这为东固庙会注入了一种神秘的元素,使庙会的名气大增。
东固二月二庙会历史悠久,集中体现了民间多种宗教活动、民间技艺、民俗民风,构成了山区隆重的集市贸易物质交流日,工艺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每年赶集人数达三、四万人之众,成交额50万元之多,影响深远而广大。
十、青原区饮食习俗
1、清汤泡糕:以鲜嫩精肉作馅,包以韧滑的面皮,煮为清汤;另以糯米粉、白糖、麻仁、桂花制成糕,入清汤泡成。咸、甜、香三味兼具,清香可口,糯软不腻。
2、吉安薄酥饼:吉安薄酥饼是吉安市的传统名特产,薄酥饼始于元代末年。薄酥饼 采纳筋面粉、食油、白糖、白芝麻、花椒、五香粉、香葱、细盐作原料,经过32道工序精制而成。香甜薄脆,甜而不腻,酥而不散。
3、艾米果:艾米果由艾草叶和米粉按比例擀和成均匀的粉团,放入蒸笼用猛火蒸,蒸到米果油光发亮,摸不粘手即熟透了,这时的艾米果看上去绿绿的,油油的,亮亮的,闻起来香气沁脾,令人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油而不腻,粘而不湖,脆而不松,口感甚佳,色香味形俱全。
4、黄粘米果:黄粘米果是一种又糯、又韧、又香的应时食品,能够蒸、煮、煎、烤,味可甜、可咸。春节期间以此作为拜年礼物之一,深受人们爱慕。
5、石鸡两吃:是江西吉安的一道特色美食。色泽白中泛黄,滋味咸鲜、酥香,质感滑嫩、酥脆。
十一、名人
胡铨,南宋吉州芗城(今青原区值夏镇人)。字邦衡,号澹庵,谥号“忠简”。官至枢密院落编修。他是南宋一位保持抗金嫉奸如仇的伟大爱国者,他的事迹和精神遗产当与岳飞、文天祥一样。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出生于吉州庐陵淳化乡(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梁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梁必业,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十二、青原区著名景点
(一)古楠村
古楠村座落于靖安县高湖镇,距县城20公里,因村后保存着大片的珍贵楠木林而得名,是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是靖安唯一上过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的乡村旅游点,先后荣获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新乡村建设先进村、江西省级生态村、江西省文明村镇。古楠村依山傍水,气候凉快,环境优美,村舍房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来到古楠村,从村口进入景观大道,可观两旁村舍,品知府井甘泉,赏古楠木林,或到水库垂钓,或到椪柑园、杨梅园、皇菊园、时节蔬果园采摘,还可进珍稀苗木园、野鸡饲养园观赏,品原生态农家风味菜肴。
(二)青原山
青原山座落于吉安市河东乡南境,距市区仅10公里,离火车站较近,下车便可直去浏览。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峦连绵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峡共30余处,喷雪,虎跑、珍珠、水三叠等飞瀑流泉,并泻于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华盖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绘。。这里古木参天,景色秀媚,环境幽静,气候宜人,被誉为“山川江西第一景”。
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胜地。全国重点爱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座落山中。该寺占地约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整座寺院巍峨宏伟,金碧辉煌,布局合理,小巧精巧,是独具江南建筑特色的古寺.
唐代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派弟子行思从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到这里开拓佛堂,广收僧徒,宣扬南宗的“顿法”。一时间,这里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佛教圣地。青原山又是一座驰名四海的文化名山。与净居寺并立的青原会馆,是吉州郡最早的书院之一,一度是全国著名的理学讲坛。唐宋以来,相当多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或游山玩水,或探奇防古,或讲学授徒,或读书励志。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宋代诗人黄庭坚、杨万里,宰相李纲,学士胡铨、丞相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大学士解缙、杨士奇、理学家王阳明、邹元标、地理学家罗洪先、徐霞客,以及学者方以智、施闰章等,都在青原山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和脸炙人口的诗文,仅《青原山志》中就收集了500多篇诗文,至今仍熠熠生辉。
青原山自古寺庙众多,尢以净居寺最负盛名吉安最早的书院青原书院(后改名阳明书院),也设在这里。历代文人学士多慕名而来,游山礼佛,讲学授徒,吟诗作赋,留下相当多珍贵墨迹,仅《青原志》就漫集诗文500多篇。颜真卿、黄庭坚、杨纲、王守仁和文天祥等人的手迹石刻更为山中之墨宝,现在山中有净居寺,七祖塔、飞来塔、祖关、待月桥、迎风桥、龙潭、虎跑泉,试剑石等名胜古迹供人游览。
净居寺建于唐神龙元年(七零五年),原名为“安隐寺”,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现名。禅宗七祖行思,庐陵人,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受六祖慧能真传,于唐神龙元年到青原山创建寺院,广聚信徒,传布佛法,发展成禅宗南宗的青原法系,乃南宋两0系之一,后又发展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净居寺历代屡经兴废,近年得以复修,现有一组富有江南庭院色彩的明代建筑群,宏伟壮丽。寺门横额“青原山”三字
为文天祥手书,正气凛然,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和毗卢阁,大雄宝殿四面为池,以拱桥相联;两边厢房为念佛堂、药树堂和僧房;还有地藏殿、藏经楼等。寺前山口处有一座额首为颜真卿手书“祖关”二字的石雕牌坊,后面山上有纪念行禅师的七祖塔,均为浏览之地。
景点位置
中国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742县道
(三)东固景区
东固革命根据地以东固畲族民族乡为中心,包括富田镇、文陂乡,曾是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制造了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史上的多个先例:第一张纸币、第一个赤色邮局、第一个无线电培训班、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第一个综合兵工厂,以及孕育了21位青原籍共和国开国将军。
东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东固平民银行、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会师旧址、东固毛泽东旧居、军民誓师大会会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公略亭、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塔、东固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二.七”会议旧址、红四军总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中共赣西南“一大”旧址等。
(四)吉安螺滩水利风景区
螺滩水库水利风景区,座落于青原区富滩镇境内,依托螺滩水库而成,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螺滩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市水利局直管,吉安市螺滩水利风景区依托螺滩水库而成,景区面积8.6平方公里,当中水域面积5500亩,2013年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景区环境优美,碧波万顷,风光旖旎,绚丽多彩,景区内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美誉的吉水水南镇,文化底蕴深厚,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与丰富的历史文化传说融为一体.
(五)青原革命纪念地系列景点
“二•七”会议旧址座落于文陂乡陂头美陂村,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1930年二月六日至九日毛泽东主持的红四军前委,意向西、赣南特委,五、六军军委,在此举办联席会议。旧址经维修原貌未变,已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东固平民银行旧址座落于东固畲族乡街道中心南侧,座东南朝西北,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189.51平方米。1928年十月—十二月,东固平民银行和东固消费合作社在此相继建立。1987年定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红四军总部旧址座落于文陂乡美陂村永慕堂。座北向南,是一栋三堂二堑吞口式砖木结构的古式祠堂。占地面积1204平方米。祠堂大门上端雕梁画栋,翘角重檐,高10.2米,门口两侧存有石狮一对。永慕堂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55年)。,1930年二月中旬红四军总部住于此。1983年重修。1985年已定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座落于文陂乡陂头万寿宫。1930年三月二十二日召开的0赣西南特委第一次-会上,决定成立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又从吉安迁驻此地。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土地干部训练班旧址座落于文陂头圩万寿宫。1930年二月中旬,赣西南特委为了贯彻“二•七”会议精神,在此举行了土地分配干部训练班。1985年列为县级爱护单位。
毛泽东旧居座落于文陂乡美陂村。1930年二月举办的“二七”会议期间,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军民庆祝胜利大会旧址座落于值夏镇磨关砻。1930年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及赣西地方武装,在吉水水南,吉安值夏一带不务歼灭-军唐云山旅。二十七日,在此举办庆祝大会。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座落于东固畲族乡敖上村,1931年四月二十二日,红一方面军战斗指挥所设此,研究部署第二次反“围剿”。1985已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旧址座落于东固畲族乡敖上村。1931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驻于此。在这里造就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批无线电通讯兵。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毛泽东、-旧居座落于东固畲族乡敖上村。1931年四月二十二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东固敖上,居住此地,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军民誓师大会会场旧址座落于东固畲族乡敖上村。1931年五月中旬,红军在敖上樟树下坪上召开了“军民歼敌誓师大会”。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九斗丘旧址座落于东固畲族乡敖上村。1931年五月十四日,毛泽东在紧张的战备工作中,率领红军在此帮助群众插秧。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赣西南“一大”旧址座落于富田乡陂下胡家。1930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在这里召开了0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公略亭座落于东固畲族乡六渡村南侧,距东固畲族乡4.5公里,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4平方米。1931年九月十五日,红三军军长黄公率领红军部队挥师瑞金、广昌等地时,路经东固六渡坳遭敌机扫射,壮烈牺牲。为纪念黄公略同志,1978年在黄公略遇难的地方敬建了公略亭。1982年重修,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东固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座落于东固畲族乡冻坑村。1931年四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集结于东固、龙冈一带,在这里指挥了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五月十六日,红军-军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1个旅离开驻地富田向东固前进之机,发动猛烈攻击,将其大部歼灭,取得-首战的胜利。接送向东扩张战果,15天横扫七百里,彻底打破了-军的第二次反“围剿”。为了纪念此次斗争,吉安县人民政府于1977年决定将原东固林业站办公楼改建为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
(六)“二七”陂头会议旧址
二七会议会址,座落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内,是一栋前后两进的梁家宗祠,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已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二七会议,也称二七陂头会议,是指1930年二月七日至九日,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六军军委召开的联席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讨论了相关政治、土地、红军、党的组织、苏维埃等重要问题,确定党的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会议纠正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的右倾悲观思想和迟迟不分配土地或按劳力分配土地的错误作法,加强了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会议将红四军前委改为总前委,作为四、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区等红色区域的领导机关,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会后,根据此次会议的决定,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并建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现二七会议旧址的厅堂为二七会议会场,两边房间现为二七会议展厅。展示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赣水那边红一角;第二部分,唤起工农千百万;第三部分,十万工农下吉安。二七会议旧址已经成文吉安市红色教育的重要示范基地。
2013年五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发布“二七”陂头会议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七)吉安阳明书院
阳明书院座落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区内,其前身为九邑会馆、青原会馆,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奠定了江右王学的发展基础,并使庐陵成为“理学之邦”,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为纪念王阳明,庐陵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青原山建阳明书院,后几度兴废。2012年,吉安市按庐陵古建特色在原址上原貌复建阳明书院,书院中轴线由门厅、传心堂和五贤祠三部分构成,古色古香,美轮美奂。
明正德五年(1510),时任庐陵知县的王守仁偕同邹守益(安福人,明代科举探花)在青原山讲“良知之学”,其后会讲者众,并置学田。王阳明去世后,每年春秋两季,青原山都要举行大型王学讲会。讲会时,大江南北王门弟子不远千里而来。青原山也就成为王学研讨中心,庐陵誉为“理学之邦”。
明万历四十年(1612),吉安名士邹元标(1551-1624、吉水人,历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职)、郭子章(1542-1618、泰和人,官至兵部尚书)接纳寺僧本寂的建议,筹资将会馆从净居寺内迁至寺外山前。于待月桥旁,翠屏山之南,重建“传心堂”,“五贤祠”(五贤指王守仁、邹守益、聂豹、欧阳德、罗洪先)。祠旁建“九邑会馆”,吉安府属九县各建一馆,各馆置有公田,接迎本县学士文友。历五十年风雨,会馆破损,清康熙五年(1666),湖西道守施闰章倡议修葺,士绅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捐资献物。
青原会馆又经百年沧桑,失修倾塌。为重振阳明之学,清道光十九年(1839),吉安知府鹿春如首倡建阳明书院。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建书院于净居寺北侧,与净居寺隔溪相望,历三年建成。前后三进,占地12亩,规模宏大;第二进为“传心堂”,设“志道”、“据经”、“依仁”、“游艺”四处学舍;第三进为“五贤祠”,祠上方建“魁星阁”。书院建成后,又“劝捐储费,建库储书”,选拔吉安九县优秀生员就读,扬儒学精神,继庐陵文脉。并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聘刘绎(字瞻岩,永丰县人,曾任提督山东学政)为阳明书院首任山长,主讲书院达30年之久。光绪末年因废书院而停办。1939年至1948年,国立十三中学迁青原山,并以净居寺部分房舍和书院为校舍。
(八)青原山净居寺
青原山座落于老县城(今吉安市)东南9公里,赣江之东。属嵩华山脉,海拔116米。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封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青原山为当中之一。佛教自古便人“天上云居”之说。诗人杨万里赞它是:“山川江西第景”。山上的潭泉溪峡共35处。有游喷雪、虎咆、珍珠、百茅溪、小三叠、飞龙潭等泉,攀天岳、芙蓉、翠屏、鹧鸪、西华、华盖等奇峰,还有试剑、石漱、青峡、坠字石、剑台、滴水崖、飞云石等名胜,处处留下古人兴吟咏的手笔诗章。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篆书“祖关”二字,刻石碑嵌在进净居寺山门之首。山门镶有文天祥手书“青原山”三字。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亲笔长诗《游青原次韵周元翁》,后人把它分刻在八通石碑上,分嵌大雄宝殿二侧。宋朝抗金名相李纲的《游青原山记》也分刻在四十二通石碑上,嵌于净居寺的老斋堂壁间。以上名人墨迹,被历代誉为“青原墨迹四宝”。还有,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手书的“曹溪宗派”石碑,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手书的“天在山中”,都是古迹墨宝。据“青原山志略”载:历代游青原者,讨好唐代名相姜公辅,重臣段成式,南宋名相周必大,名臣胡铨、向敏中,名词人刘辰翁;明代名臣李东阳、湛若水;清代名家施闰章、翁方纲、蒋之奇等,咏青原山的诗篇近500首。
唐朝神龙年间,佛教传入青原山,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建寺。初名“安隐寺”(因傍安隐山而得名)。宋徽宗赐名“安隐寺”,沿用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宋代民族恐龙、诗人文天祥有诗:“活大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唐代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路过吉州时,参禅青原山。净居寺僧徒曾达千人,成为江西一大名寺,中国南方的主要佛场之一。
净居寺迭经历代修葺,寺内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药树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禅房,占地约1万平方米。大三结合宝殿四面环水三桥拱立,富有河南庭院色彩。解放后划归吉安市管辖。
净居寺(含圣域牌坊、门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庐阁、七祖塔、李纲诗碑廊亭)
景点位置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河东乡
(九)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座落于青原区东固畬族乡中心,1977年建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前后两栋,院内翠柏蓊郁,花卉茂密。该馆集中反映了东固革0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
“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这句曾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的乡村俚语,形象地描述了革命摇篮井冈山和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东固山的联系,揭示了东固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效果。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0在江西境内创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座落于吉安,吉水、泰和、永丰、兴国五县交界地区。它从1927年九月到1929年十一月间,历经创建、巩固、发展阶段,从1930年开始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并成为中央苏区的版图。其革命斗争历史一直延续到主力红军长征,时间长达七年之久,成为土地革命时期江西人民斗争的旗帜。东固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共同,构筑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基石。
东固红色割据区域的武装斗争以其广泛发动群众,秘密建立党的组织和革命政权,实行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接连不断打击土豪劣绅和反动武装,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发展根据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等独特的斗争形式,独立制造了以秘密割据为特点的”李文林式“根据地。东固革命斗争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武装割据思想,是东固0人对中国革命一个制造性奉献。特别是1929年二月,在红四军游击赣南屡战失利的艰难时刻赋予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成为红四军的重要策应地,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奉献。从此,东固革0据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成为毛泽东同志探寻走乡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舞台,在这里上演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等一幕幕英勇壮烈的活剧,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井冈山道路的延伸,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东固被陈毅誉为”东井冈“
全馆分四个陈列部分,即“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构成”、“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融入”、“彪炳千秋”。馆内陈列着多种重要的革命文件和遗物共计200余件。
(十)渼陂毛泽东旧居
渼陂毛泽东旧居座落于文陂镇渼陂村。1930年二月举办的“二七”会议期间,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交通路线:渼陂座落于吉安东南22公里处,属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从吉安青原汽车站乘专线车前往约20分钟车程。吉安市分为青原区和吉州区。两区被赣江相隔,2号和10号公共汽车在两区之间行走。青原区:吉安火车站,青原汽车站。吉州区:城南汽车站,城北汽车站,长途汽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