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隶属
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
江西省北部、
九江市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北畔,赣皖鄂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29°30'-29°51'、东经116°8'-116°25'之间。湖口县面积669平方公里,东邻彭泽县,南接都昌县,西与濂溪区、柴桑区、庐山市隔鄱阳湖相望,北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襟长江为界。湖口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湖口县下辖6乡6镇2场,县政府驻地双钟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湖口县常住人口为227462人。
南朝·宋(420—479年),设湖口戍,仍隶属彭泽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析彭泽县之彭泽乡及五柳乡之半置湖口县,县治枭阳镇(今双钟镇西南),隶属奉化军。1983年八月,
九江地市合并为
九江市,湖口县隶属九江市。湖口县位于湖北、安徽、
江西三省交界,由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口而得名,是“
江西水上北大门”,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湖口县以名江、名湖、名山、名城为依托,确立了在鄱阳湖水上旅游的龙头和中心地位,构成了“二日游”格局。湖口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戏曲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全国教材景观示范基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各1处,国家级4A景区2处、3A景区1处。
二、文化事业
2018年,湖口县黄梅戏剧团2018年演出212场次,观众人数63千人次,文化馆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22次,举行展览21次,博物馆藏品数90件,全年参观人数165千人次,图书馆总藏量4万册,为读者举行活动5次。
2018年,湖口县举行群众体育活动34次,参加人数31千人次。湖口县有固定晨、晚练站点20个,平均每个站点每日相对稳定的活动人数69人。
三、历史文化
1、朱陈大战鄱阳湖
元朝末年,在都昌县左蠡与星子县城临界的鄱阳湖一带,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18年,双方投入兵力达80万人。这场水战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为随后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在中国南方群雄割据,各霸一方,为取得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战。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争夺中国南部的战略决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陈友谅从
九江率60万大军向朱元璋操纵的南昌发起围攻。朱元璋被迫率20万水军从南京千里回兵救援。八月底,双方在鄱阳湖上展开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陈军人多势众,战舰如云,其巨型战舰高数丈,分三层,速度快,外包铁皮,但机动性不强。朱军人少,战船也小,但小舰有机动灵便的优势,且朱军士气高昂。两军在渚溪左蠡相持其间,朱元璋接连不断诱降,陈两员大将投敌。陈友谅恼羞成怒,靠杀俘虏出气。朱元璋则为战俘治伤,并祭奠阵亡将士,以此收买人心。陈军士气更加低落,十月三日,陈军粮草殆尽,率军冒死突围,均被朱军击退。陈率部向湖口方向逃跑,朱军又用火舟火筏攻击,血战十余小时,陈友谅被箭射死。鄱阳湖之战奠定了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基础。
600多年过去了,鄱阳湖之战已成历史,但在那名叫扬澜的小土岗上,还有一座花岗石砌成的数米高的石台,传说那是朱元璋指挥大军围攻陈友谅的点将台。在离渚溪数十里的吴城(属永修县)镇外,也有一座临水古亭,传说是朱陈大战时,陈友谅妻子登临观战的“望夫亭”。实际上此亭本名望湖亭,始建于晋朝。朱陈大战后,民间艺人们转辗传说,将“望湖亭”说成了“望夫亭”。
2、太平军血战湘军
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农民运动,这就是中国南方农民为推翻大清王朝黑暗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这场著名的革命风暴,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席卷整个长江流域,使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太平军的西征中,也接受了血的洗礼,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江湖水战场。
太平军西征进入江西鄱阳湖地区,是从清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开始的。五月十九日,洪秀全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人西征。清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太平军承宣黄文金、胡鼎文以石钟山为城,兴土木,起硝馆、凿濠沟。十月,清军总兵赵如胜率战舰攻打石钟山和梅家洲,未能得手,退守吴城。
清咸丰五年(1855年)一月一日,在湖北田家镇被湘军击败的太平军冬官正丞相罗大纲率千余人,退守湖口梅家洲,黄文金据守湖口城。于石钟山石隙穿铁锁江,上下石钟山间的湖面设水排三座,战船数十艘,民船千余号。于西岸立木城二座,设炮眼三层,营外周围密布木桩竹签。掘濠数重,内安地雷,钉铁蒺藜于其上。两岸营墙,百炮轰击。一月十五日,湘军水师始攻湖口,百计攻冲,都不可以入排内,伤亡很大。一月二十三日,翼王石达开从安庆赴湖口坐阵指挥。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率军血战4小时,伤亡400余人。一月二十四日,湘军陆勇欲再攻,激战数小时。一月二十九日,湘军陆勇和水师同攻湖口。入夜,太平军集中优势兵力,用火猛攻外江水师八里江老营,烧毁湘军笨重大船40余艘。二月十一日,石达开亲赴
九江,派出近百艘小船,再次用火攻九江官牌夹敌军船队,夺得曾国藩的帅船,焚毁敌船多艘,气得曾国藩再次投江自杀。这两次大捷,是太平军半年以来,获得第一次大胜利。
九江,自清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太平军西征军进驻后,由殿右十二检点林启荣镇守九江。九江成为太平天国上游重镇,对太平军进出鄂、皖、赣,保障长江水道,起了重要效果。林启荣在九江缮城增壕,守备甚固,清军多次进攻,均未得逞。
清咸丰四年(1854年)十一月,曾国藩以湘军悍将塔齐布攻打九江,均被击退,至咸丰五年秋,塔齐布愤懑呕血而死。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二月,清军占据武昌后,曾国藩又令湘军进攻九江。
自清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六日开始,大战六昼夜,林启荣坚守苦战,击退清军。
正月,清军自官牌夹具有白水湖修筑长壕,长三十余里,至三月筑成宽三丈五尺,深二丈的长壕六道,对九江三面合围,导致九江城内无蔬菜供应,林启荣动员军民自种蔬菜,抗战到底。
清咸丰七年(1857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小池口被湘军攻陷,九月初九重阳节,湖口又失守,九江孤立。湘军水师巡守江岸,合围九江。清咸丰九年(1858年)五月十七日(四月七日),李续宾利用城东门外挖好的地道,埋以地雷炸药,将东城门炸塌百余丈。城破,林启荣率将士进行英勇巷战,一万七千余名太平军战士,所有英勇牺牲。
3、石钟山战争风云
石钟山坐镇鄱阳湖口,危崖高耸,形势险要。扼三江之门户,当吴越之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若许英雄豪杰在这里刀兵相见,浴血奋战,演出一幕幕波澜壮阔、惨烈异常的战争活剧。从大禹征三苗,到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这里历经大的战事50余起。战争给予石钟山“江湖锁钥”的称号。
四、青阳腔文化
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1522年~1566)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安徽省青阳县地区后,与当地流传的戏曲声腔、地方语音、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结合而成。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0)年间进入江西省湖口县地区,传入流泗镇庄前潘村,流传至今。
村庄青阳戏班除了历史上战乱、-,鲜有中断。上世纪50年代,村中青阳腔代表性传人潘康全(1925年—1970年),被选调至省赣剧团,成为著名演员,在国家文艺礼堂演出时,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接受奖赏,名噪一时。现在,因为老艺人相继谢世、青阳技艺鲜有传人,乡村年青人外出打工家中只剩老人小孩、无能力演出,日新月异的现代文化,生活,接连不断冲击和侵占了青阳腔的生存空间等诸多因素、使青阳腔出现了萎缩、滑坡趋势,严重威胁着它的生存与延伸、应对濒灭绝的边缘。
近些年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抢救爱护措施,使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花又重获了新生。2006年六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为第一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同时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现在,逢年过节,从村中古戏楼,飘扬的传统青阳腔,又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五、草龙文化
“一条黄龙下天庭,游来游去游人家”。“游龙”是流泗镇每年元宵的重头戏,湖口草龙用稻草编制而成,不露人工痕迹,呈现一派庄重威严,古朴典雅的神韵,2005年湖口草龙被文化部正式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泗镇喻芳泽老艺人也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传承人。
六、湖口草龙制作技艺
湖口草龙俗名谷龙,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是古时鄱阳湖地区农民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老少平安的一项传统节日活动。
湖口草龙以稻草为主要原料,辅之以竹木、铁丝做支架,以新鲜麦秆做点缀,用刀、钳、锯、铁锤、针、线等工具, 采纳编、插、织、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十各种复杂的工艺技巧。用稻草一根根编织出龙头、龙角、龙身、龙爪、龙尾。所编扎的龙头由龙头骨架、龙嘴、龙牙、龙眼、龙角、龙珠、龙须、龙腭、龙舌、龙耳、龙腮、龙额、龙王字、龙后风灯等部件组成。龙身节段为单数,多为九到十五节,也有长达二十一节约二十八米的,由筒状龙身、鳞片、脊筋、云花等环节组成。龙尾又名龙凤尾、鱼尾,呈三角放射型,龙尾的每个角尖上均缀有红草绒球,活动时绒球晃晃悠悠,非常可爱。再编扎龙珠一个,呈实心圆球状,体型硕大。
编制一条龙身直径为0.38米的草龙,须耗用约8万余根稻草,对龙头、龙须、节环、龙尾、龙鳞等都有严格的用草数量要求。龙头用草7600余根,龙身每节620根,1780个龙鳞,每个用草9根,最长用草2.8尺,最短为2.8寸。全龙编扎成功,约需300个工时。若是供青少年游舞的草龙,则体型相对较小,主要是龙头按比例缩小,龙身长也仅仅有7到9节。按这么手工技艺编扎成的草龙,织成后不露人工痕迹,外形古朴典雅,浑然天成,连草接头也看不到一个。
舞龙通常是在春节、元宵节及庙会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举办。草龙在湖口被认为是群龙之首,是真龙、老龙,故而如庙会游舞时,通常走在纸龙、布龙、板凳龙等的前面,有的时候还要配以“五谷灯”和花、草、蝴蝶、鱼、蛙等动植物灯彩同时表演,起着烘托草龙的效果
草龙表演者不拘年龄,既可是成年男子,也可是青少年。成年男子持龙表演较为经常见到。游龙人统一身穿黄色衣着,头扎白巾,走“之”字型步。表演时,大多由一副戏剧锣鼓和一副热闹锣鼓伴奏。舞者上下左右摇摆龙头,做咬尾、穿窜、盘旋、跳跃、戏耍、逗乐、滚龙、绞柱等动作。同时,五谷灯在龙身边穿花、扭步、变换队列、逗龙、搔痒、逐龙等,以衬托草龙表演。青少年舞龙表演方法大体与成人相同,但也有自我的特色。通常男童持龙,女童持灯,另配一持龙珠的引龙童,共十男十女,人称“金童玉女”,多为十岁左右的青少年。男孩穿红衣兜肚、短裤,足蹬草鞋;女孩着红衣绿裤、花围裙,脚穿绣花布鞋,头上发饰各异。游龙时,持龙的男童走娃娃步,持灯的女童以走十字步为主。
舞草龙时,掌游龙头的人还会唱念一种张彩词,与其他舞龙者一唱一和。内容通常为推荐龙的出身,宣告龙的降临,然后就是大段祝福语和歌颂语。旧时张彩词如:“一条黄龙下天庭(众合:好哇!),游来游去游家人(众合:好哇!)。我今本是黄龙后(众合:好哇!),荣华富贵万年春(众合:好哇!)……”改革开放后,张彩词增添了一些反映时代变化和乡村新面貌的新内容。
湖口草龙主要分布在县内流泗镇、张青乡、大垅乡等地。据流泗镇已故老艺人周云开上世纪80年代初回顾,周雍发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在本村一次庙会活动时编扎了一条草龙,后授徒其侄周云开。周云开曾于1920年至1945年间多次扎过草龙,是方圆几十里的扎龙名师,也是湖口编扎草龙的第二代传人。第三代传人为喻芳泽,师从周云开,1986年编扎的草龙编排成《草龙舞》,入选《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1997年编扎的草龙参加了九江市旅游艺术节。第四代传承人为喻远莉,为喻芳泽之女。
作为一种兼具手工编扎与民俗舞蹈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技艺,湖口草龙既起到较高的工艺观赏价值,又起到独特的表演价值和文化价值。
七、湖口青阳腔
湖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5项,当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市级1项。
2006年,“湖口青阳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湖口草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湖口豆豉”、“湖口糟鱼”同时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县政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中心,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建成。
湖口青阳腔(俗称高腔戏)从明、清至民国时期,一直风行在湖口、都昌、鄱阳地域,遍及乡村。旧时,湖口高腔戏的演唱形式多样,或高台演出,或围鼓坐唱,演员一唱众和,曲调高亢而悠扬,锣鼓助节,不入管弦。高腔戏艺通常是以师带徒、口口传授。清朝后期,慢慢构成高腔戏班社。较有影响的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的“秀兰班”,同治三年(1864年)的“老秀兰班”,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中秀兰班”、“福秀兰班”,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的“新秀兰班”。20世纪50年代,跟随吴厚德等多位老艺人相继调省古典戏曲实验剧团(江西省赣剧团),湖口高腔戏班渐散,但民间业余演唱稀疏可闻。“0”期间,传统的高腔戏销声匿迹。
1983年三月和九月,湖口县两次召开青阳腔老艺人座谈会,探讨青阳腔的源流、沿革、班社、剧目和音乐,并进行录音。1984年四月,县文教局组织举行“首届湖口青阳腔传统折子戏展览演出”活动,演出《打猎回书》、《磨房会》、《付荣逼债》、《三战吕布》、《贵妃醉酒》、《秋江别》等10多个剧目。是年九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湖口县戏剧创作研究室”,刘春江主持对湖口青阳腔艺术的专题研究工作。
2004年十二月,县文广局与九江电视台、江西七O一电视台联合摄制湖口青阳腔专题片《鄱阳湖绝响》,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电视戏曲“兰花奖”三等奖,九江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专题广播稿《鄱阳湖畔青阳腔》,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向全球推荐青阳腔。2005年九月,湖口创作的青阳腔现代剧目《一篮寿桃》在九江金秋艺术节小戏小品大赛上,获创作、导演、表演、组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6项一等奖,后在参加全省戏剧选拔赛中获第一名。
经过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共搜集到青阳腔手抄剧目96个(整本戏36个,折子小戏60个),曲牌448首,唱腔曲谱40本,唱腔曲牌录音110小时(盒),脸谱40幅,拍摄照片1000余帧,同时还记录整理青阳腔的渊源、沿革、古谱符号、表演艺术、宗教仪式、班社剧团、戏台楹联、艺人题壁、古戏台等相关资料。老艺人潘康泉、曹梅卿、曹耀春、吴江龙、吴厚德、黄玉盛、吴敦友、崔龙发、黎炳振、屈振书、沈文典、崔锦太、殷武焕、邹喜寿等无私奉献,增进了湖口青阳腔的发掘、爱护和传承。2006年六月,湖口青阳腔正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六月,九江学院挑选湖口付垅乡为协作点,一起建成爱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阳腔教学实践基地”。
2008年二月,湖口青阳腔老艺人殷武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2009年六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青阳腔传习所在付垅乡揭牌。
湖口青阳腔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匀陈列、收藏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
八、湖口豆豉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湖口豆豉是以优质纯黑豆为原料, 采纳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味美香幽、香而不腻,肉松皮酥,入口即化,久煮不烂,久储不霉”之独特风味称具于市,屡获市、省、国家级多项殊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级)新闻煤体接连不断宣传报导,八六年六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发表了《湖口豆豉——中华一绝》的专题赞誉文章等影响力,而驰名中外。
“中华一绝——湖口豆豉”制作,保持着古老传统食品风格、乡土气息;体现民族饮食文化内涵;展示了九江地方饮食文化的特色;保留着历史传承的手工技艺。它所蕴涵的传统科学技术的中华特色食俗文化,是手工制作技艺的结晶,是现代化生产工具无法代替的文化遗产。
湖口豆豉选料考究,需要是湖口当地或附近周围沿滨湖一带无污染源区域种植的直径为6~8mm的中颗粒、豆粒均匀饱满、圆润光滑、黝黑发亮的黑豆;工艺严细,一定要经认真筛选、去杂、清洗、蒸豆、发酵等十几道工序并用秘方调料发酵制作而成。故其始终保持其特色品味,产销久盛不衰且与年俱增。
湖口豆豉于2008年六月,九江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爱护名录;2009年六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爱护名录;2010年六月,第五代传承人周江林被命名为省级传承人,2010年十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其注册商标《石钟山》牌为“中华老字号”。
2011年十二月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糊口耙俗(第二批省级)
湖口粑俗,是江西北部,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起到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在持久的历史中,粑的习俗已渗透到湖口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凡是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乡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我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湖口的粑,品种有二十多个,当中的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炒米粑、印粑和豆粑为湖口的六大粑。粑的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鼓有扁,粑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紫、黑和白,粑上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有花有动物,还有多种吉祥的字语等。
湖口县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出口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9°25′,东径116°13′。湖口盛产多种农作物,为制作多种粑奠基了很好的原料。
粑俗在湖口乡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乡村饮食文化中占有重大的席位。是乡村多种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尊品,又是农民改变单一的饮食习惯的佳肴。粑的多种造型、丰富的色彩、精致的手工技艺、参与到民间的多种文化习俗当中,起到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十、粑俗文化
流泗镇庄前潘村始祖选址,选的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壮的“瓜盘地”,盛产多种农作物,为制作多种粑奠定了很好的原料基础。
勤劳智慧的流泗人巧妙地把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构成了起到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千百年来,粑俗文化已渗透到村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当中。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村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我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流泗的粑,品种有二十多个,当中以蒸米粑、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炒米粑、印粑和豆粑为主。粑的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鼓有扁,粑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紫、黑和白,粑上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有花有动物,还有多种吉祥的字语等。
粑俗成为庄流泗镇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尊品,又是村民改变单一的饮食习惯的佳肴。粑的多种造型、丰富的色彩、精致的手工技艺、参与到多种文化习俗当中,起到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
十一、饮食习俗文化
湖口民俗文化与赣北附近周围县市既有相同相通之处,又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独有特点。
湖口人平常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面粉、红薯、荞麦等。肉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及鱼、鸡、鸭等。蔬菜种类繁多,有白菜、萝卜、豆腐、瓜果、豆角、辣椒、茄子、大蒜、洋葱、韭菜、西红柿等。食油有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猪油等。湖口人绝大多数为汉族,食用肉类以猪肉为主。烹饪方法通常有:炖汤(有的时候加墨鱼或海带、豆条、萝卜等)、红烧(有的时候加薯粉丸子或青大蒜、干菜、海带等)、小炒、烧烤、蒸、煮、炸,加入姜、椒、蒜、葱作佐料。非常是薯粉丸子烧肉、豆豉爆肉、薯粉卷子等是湖口经常见到的“家乡菜”。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鸡鸭鱼肉蛋和香菇木耳墨鱼等是必备主菜。条件好点的还要外加甲鱼、螃蟹以及牛肉干、羊肉片和一些野兔、野鸡等野味菜。
在湖口,喝茶亦为百姓居家常事,客来泡茶的习俗由来已久,过年、过节、耕种、寿庆、乔迁、婚丧、开会、商谈等等,一切事情都离不开喝茶。当中最具特色的是饮春茶,即立春时各家各户备春茶、春酒、春点接春,嗣后饮春茶。俗谓喝了接春茶不会打瞌睡。到了现代,一些茶歌、茶舞、茶戏以及茶楼、茶厅、茶座应运而生,著名的采茶戏即由茶歌茶舞演变而来。茶文化在湖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十二、湖口特产
湖口豆豉
“豆豉”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它不但是很好的菜肴佐料,并且还有相当多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治血,炒熟则又可以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
“湖口豆豉”分甜豆豉、汁豆豉、五香豆豉三种,当中五香豆豉最为人们爱慕。它以上等黑豆为原料,并用清澈见底的鄱阳湖水洗去黑豆霉衣,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其色、香、味俱佳。它是餐厅、家庭必备的调味品之一。
湖口酒糟鱼
湖口酒糟鱼已经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江西大家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愚哥牌酒糟鱼是以鄱阳湖所产的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鲜活淡水鱼为原料,剖开洗净剁块,凉至半湿干,浸入糯米酒糟中,再配以小磨麻油等其他辅料,密封贮存15天左右即成。生鱼块全部由酒糟沤熟,鱼肉饱汲糟汁储其内,糟酒过滤鱼鲜溶当中,鲜醇并具,软结适度,香绵可口,回味无穷。湖口民谣有“不尝酒糟鱼,不知鱼中鲜”之说。产品 采纳现代化的真空复合袋包装,并炎热的天气杀菌。是居家迎宾、馈赠亲朋之佳品。
湖口藜蒿
水乡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这里的月份指的是农历,说的是藜蒿要看时节,这个时节是宝贝的菜蔬,过了时节就只能是当柴烧的杆子了。在江西有句话人们耳闻目睹———“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根草说的就是黎蒿。南昌人爱黎蒿的味美,黎蒿在其心中重量很重。
鄱阳湖盛产藜蒿。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以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效。
藜蒿的嫩茎、芦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质茎均可以吃。藜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像豆芽菜粗细,可摘成一段段,有一种特殊浓烈的异香,比芹菜的滋味好。藜蒿本是野生,技术发达,能够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十三、湖口打新房、撒帐的习俗
据《汉代婚丧礼俗考》记载:“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有之。”可见,闹新房早在汉代就有。新房为什么要“打闹”呢?相传古时的某一天,天上的紫微星来到了人间。在路上看到一个披麻麻戴孝的女子,隐身尾随在迎亲的队伍后面。紫微星发觉这是一女魔在作祟,只见女魔一进新郎家便藏进了洞房。当新郎新娘拜过堂进入洞房时,紫微星现身挡着门不让女魔进,说洞房有邪,又跟新郎说邪魔怕的是人多热闹。新郎听罢,请众多亲朋好友都到洞房中来嬉戏说笑,大闹狂欢。见此情景,女魔果真悄声遁去。
女魔当然只是传说而已,但人生的洞房花烛夜毕竟是重大喜事,谁人不图个热闹、吉祥?千百年来,闹新房尽管经过无数次的演变,然而它却一直在传承,非常是精彩的“打新房”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湖口的打新房通常在酉时开始举办。酉连日月,象征天长地久。主持人领着着帮吹鼓手,鼓乐声中,手持红烛,口唱喜彩,挤入洞房。主持人每唱一句彩词(后附部分彩词),在场的人都要齐声喊“好”。本村的青年男女、亲朋好友也同时涌进洞房凑热同。
唱彩结束,开始“撒帐”。撒帐是打新房的高潮,精彩并且讲究。先是要准备一个“五谷盘”,里面装些茶叶五谷米(豆、麦、栗、谷、米、高梁)由东家主人交于主持人。主持人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一要口齿清晰,二要要嗓音高亢,还要能唱出湖口高腔(青阳腔)的的律。撒账时,先用锣鼓压住嬉闹之声。歇锣后,主持人站立床前,口里唱着洒帐词,同时将盘中谷米洒向新娘和那些长得美丽的姑娘头上、脸上,以示吉祥。撒帐词每段四句,第一句是上调(符号),第二句为下调(符号),第三句常用二高腔唱出,第四句是花调(符号),一到花调时,唢呐全程伴奏,在场的众人齐声帮腔腔,场面十分热闹,将热闹推向高潮。常用锣鼓点有“长锤”、“丝组”走锤”等,以此轮换。西帐结尾时要讲四句吉祥语。喜酒过后,还延续着“闹新房”氛围。民间艺人将两张八仙桌拼拢,围而坐之。待新郎新娘敬烟献茶后,击鼓操琴,开板唱戏,有的时候是通宵达旦,直至天亮。
附:打新房彩词
手执明烛进洞房,洞房之中喜洋洋。
两边摆的箱和柜,中间间摆的象牙床。
象牙床上铺锦被,锦被底下睡鸳鸯。
鸳鸯鸳鸯,好事成双。
好男生五个,好女生一双。
大孩儿朝中宰相,二孩儿兵部侍郎。
孩儿云南布政,四孩吏部天官。
五孩儿年纪虽小,带管一十三省钱粮。
五位公子都表尽,再表二位小姑娘。
大姑娘千金小姐,二姑娘皇后娘娘。
我今祝赞后,荣华富贵与天长。
伏启:花烛辉煌,迎接新人入洞房。
揭开红罗帐,挂在金钩上。
十四、过年习俗
湖口有一些独特的过年习俗。有的地方,除夕夜乡村邻里互不串门,家家户户红烛高照,堂中燃起一盆炭火,烧上几枝松柏,香溢满屋。这盆炭火通宵达旦不可以熄,俗有“三十夜间的火,十五夜间的灯”之说,以示来年红红火火。入夜,男丁老幼定时集中于祖堂、端“神福”、烧香纸、放爆竹、击鼓敲罄、磕头打拜、念“辞年歌”称之为“完年”,家家烧岁火,灯火通明,纵情欢乐。午夜后喝岁酒,鞭炮齐鸣气氛热烈。酒菜上桌先敬祖先,为祖宗敬“三牲”(全鸡、全猪头、全鱼),向祖先叩头、放鞭炮、敬香,然后,一家大小上桌吃团圆酒。吃完团圆酒,全家人围坐火炉边,说着话,嗑着瓜子儿,吃糖果,守岁到深夜或彻夜不眠。大家换上新衣新鞋帽,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到戌时或亥时初(即深夜24时之前),家里的男主人在门外放鞭炮,然后“关财门”,以防跑了财气。
十五、名人
历史人物
湖口的土地培育了无数才子能人。北宋建隆三年,马适状元及第,为江西早期科举魁首之一。明嘉庆间,御史张科巡视两浙,立下抗倭汗马功劳。清咸丰进士高心夔,是肃顺赏识的汉族三才子之一。清末余庆鳌曾任汉阳兵工厂总办,是中国第一代兵器专家。民国期间,有被称为“湖口三老”的襄助李烈钧起义讨袁的杨赓笙(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之父),响应武昌起义有功而举为江西司法局长的高巨瑗,历任江西省立第三师范、第一师范及第三中学校长的教育家蔡漱芳等湖口名人。
湖口女才子辈出,民国前有诗集刊行的女诗人有张取、许权、杨舫、沈同珠等。当中许权(宜瑛)还为袁枚《随园诗话》所推荐,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也录有其诗。
现代人物
革命战争,在湖口工作与战斗过的革命家有方志敏、周建屏、邵式平、蔡申熙、冯任等。湖口本地较著名的革命烈士有周赓年(协助周建屏组建红军并任红军游击大队长)、邹觉民、余庆祥(县苏维埃主席)、王文凤等,在外牺牲的烈士有“红岩英烈”余祖胜(生前为重庆21兵工厂即今长安汽车公司工人)等。
湖口籍政军界人物有陈钧(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解放后曾任江西省监委书记)、崔景谟(1949年参加新疆起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2兵团供给部部长);科教文艺界人物有著名建筑工程专家杨作材(主持设计建造延安中央大礼堂,建国后曾任国家建委、计委副主任)、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电影剧作家王一民等。
湖口农民中也有杰出人物,如曾被评为江西省和华东局农业劳动榜样的廖能吉,由植棉能手而聘为江西省农科院特约研究员;在家乡农闲演出地方戏而成为专业演员的青阳腔表演艺术家吴厚德,其剧照被选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十六、湖口县著名景点
(一)湖口石钟山景区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应对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全山分上下两部分,面南临湖的是上石钟山,靠北濒江的是下石钟山。两山总面积有十万平方米,海拔67.7米。山虽不高,但陡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激战,如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曾在此重创曾国藩水师,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百万雄师渡大江在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古往今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
石钟山开发历史较早。考古调查资料表示,早在商周时期,鄱阳湖滨的先民们就在这里从事渔猎活动,并建木骨泥结构的民居。石钟山之名始见于汉代桑钦的《水经》记载:“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
山,何以钟名,历来持见不一:或以有“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郦道远《水经注》);或以石钟山之石可“扣而聆之”(李渤《辨石钟山记》);或以“中空如钟,其形奇”(胡传钊《石钟山志序》)。宋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父子月夜乘小舟访探石钟山,则认为山石“空中而多窍,与
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并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
游下石钟山可沿茂林垂荫,修竹掩映的石级小道,迂回曲折,穿亭过榭,登上山顶。沿途有苏轼夜泊处、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矶头、钟石,以及清咸丰皇帝批喻兴建的昭忠词,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彭玉麟起居歇息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纪念陶渊明的归去亭,以及园林建筑石笋、且闲亭、桃花洞、观鱼池、廊外廊、楼外楼、石钟洞等名胜。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幽深雅致。
在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石钟山是古代从长江进出南昌必经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骚人墨客题咏甚多。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0,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公共交通:
1、九江长途汽车站有到湖口县的车,10元/人,下车后坐路边的公车就能够到石钟山
2、游客也可从九江市乘船至湖口县双钟镇,20元/人,然后登临石钟山(没有直达的公车,建议自驾)
门票
门票72元(青少年1.2米(不含)以下免票;70周岁(含)以上老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现役军人,军残证,残疾证凭相关证件免门票;青少年1.2(含)-1.5米(含)购买优惠票,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可购买优惠票)
开放时间
08:0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城西南36公里的乌龙山麓
(二)鄱阳湖口
湖口控扼赣北,为江南重要门户之一,是古代战争重地及往来经商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和近现代的各个战争时期,鄱阳湖口一带因有过多次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陆战和水战而备受关注。
对鄱阳湖口一带的战事,我能够略举数例:东汉建安年间,东吴大将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挥师西上破操于赤壁;东晋时候,桓元篡立,大将刘裕、何无忌等起兵讨伐,追赶桓元到江州(九江),大破其部将何澹之于桑落洲(今湖口八里江一带水面)。后卢循起兵反叛,大将刘裕军过湖口,破栅而进,杀溺卢循军队万余人;隋朝统一江南,与南军大战彭蠡;北宋初年,宋太祖命大将曹彬等率军征伐江南,南唐后主命令洪州节度使以上江兵救金陵,大军十五万屯湖口徘徊未进,贻误战机,宋军大胜。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李成叛据江淮,攻陷江州(九江),三月后,南宋军队大破李成于湖口。公元1275年(宋德佑元年),元将伯颜率军至湖口,祷大孤山神,风息桥成,大军皆渡,江南遂成元域。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湖口水面大败陈友谅,1363年,射杀陈友谅于湖口水面。明武德年间,宁王造反兵出鄱阳湖。清顺治、康熙年间,左良玉、金声桓、耿精忠等先后据守湖口以抗清军……
近代以来,在鄱阳湖口一带的战事则更加激烈和频繁。咸丰年间(十九世纪中叶),石达开等主持西征战局,在江西湖口一带与湘军激战,勇挫湘军,扭转西征战局。后湘军李续宾部突攻湖口,遂占县城,湘军即占江湖要津两岸,使九江太平军失去重要屏障。两军于此反复争夺达数年之久。咸丰八年,彭玉麟水师设湖口卡,驻守石钟山。1913年(民国二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二次革命”,马上与袁世凯亲信李纯所部展开激战,此即历史上有名的“湖口誓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赣东北游击大队在都、湖、彭一带保持武装斗争。抗战时期,我-民在江湖水泽携手抗击倭寇,演出一幕幕壮烈的保家卫国历史剧。解放战争期间,湖口更是大军南渡的西端,长江鄱湖之上,一时风高浪急,船桅如林。
历史上发生在鄱阳湖口一带的战事,有大的军政集团统一全国的统一战争、诸侯-中央政权的战争、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农民起义战争,革命战争和民族抗战等类型。
战争毁灭文化,战争也造就文化。鄱阳湖口一带的战争历史文化之悠久,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壮观,足以载入史册。因为战争,书院、寺庙和民居等被毁无数,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至今,鄱阳湖口一带仍然保存下来很多历代的各种兵营、要塞、堡垒。这些当年战争的遗迹,历史的印记,足供后人考察和凭吊。
近代以来,誓师讨袁、首举义旗,国共合作、北伐革命,八年抗战、共击倭寇的战争,为了国家民族的前景命运即使走死江湖、悬首辕门而不顾,体现出宁折不屈、英勇无畏、追求真理的高尚民族气节。
进行战争文化的研究,对世界和平有着有力的推动效果,这恐怕就是战争文化研究最重要意义之所在。战争毕竟是对和平的挑战,战端一旦开启,生灵涂炭,文明遭到破坏乃至毁灭,损失是无法估计的。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祈望和平降临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
(三)九江鞋山
大孤山一头高一头低,远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故又称“鞋山”。它高出湖面约70米,周长百余米,一峰耸峙,峻峭秀媚,古时有“蓬莱仙岛”之称。山上劲松挺拔,绿树葱郁,林中点缀着一座漂亮的古代建筑——天花宫,殿宇宏伟,塑像辉煌,平日晨钟幕鼓,梵乐声声,令人飘飘欲仙。登山四顾,茫茫鄱湖云水和西面庐山秀色,悉在眼下。明代-德有诗赞道:“谁削青芙蓉,独插彭湖里。平分五老云,远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烟霞互流徒。大力障狂澜,与天相终始。”
关于湖岛鞋山,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渔时,与天界瑶池玉女大姑相遇,随后相爱成亲。此事被渔霸盛泰得知,即要抢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将把大姑带走,盛泰乘机抓去胡青。大姑从天上丢下一只绣花鞋把盛泰一伙压住,这只绣花鞋便变做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来大概也出于此。
在鞋山的西南,有一伸入湖中的山嘴,嘴的前端有一块上大下小的孤立石墩,高约16米,墩粗11--12米,似乎一只嘴向鄱阳、背依庐山、鼓噪蹲立于湖滩上的大青蛙。它与鞋山一样,都是湖浪“吞食”未完的“湖硅”。其向湖一面受波浪拍击,下部渐渐向内凹退,上部显得明显悬空在湖面上。远远望去,活像一只顶波送浪、跃跃欲试的青蛙,迎扑着湖中遥遥相对的鞋山,真乃栩栩如生。
景点位置
石钟山南侧九公里的鄱阳湖中
(四)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
时代:唐至民国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石钟山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西周时期有人在此捕鱼狩猎。汉代有砖瓦建筑。历代主要建筑有:宝钟寺、地藏殿、观音堂、天花宫、四王庙、金台庵、九王庙、江声阁、栖宾亭、白云亭、晴照亭、观澜轩、聆音台、读书台、山响楼、石佛楼、山巅古塔等。这些建筑几经沧桑,毁于频繁的战争中。
现存建筑都是清咸丰八年(1858)后重修和新建的。解放后又多次维修,并新添了一些景点。较大的修建一是清代的曾国藩、彭玉麟奏请咸丰皇帝,旨谕拨建重修;二是当代即1949年至今,进行四次修复。经过修复后的石钟山,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祠、厅、院、轩等30各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扣有声,观之出奇,相当多石块起到天然构成的绉、透、瘦、漏、丑等特点,石刻诗联,琳琅满目。正由于有着这么奇峭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历代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探奇览胜,撰文赋诗。丽道元、陶渊明、谢灵运、狄仁杰、李白、白居易、孟浩然、苏轼、苏辙、黄庭坚、王安石、文天祥、袁枚、郭沫若等都在此留下了优美动人的诗篇和翰墨。当中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更是流传千古、名扬天下。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
(五)石钟公园
石钟公园位于台山核心景区,是一个庄重大气、整体美满、独具特色、有较高品位的生态公园。公园由上海园林设计院设计,总占地面积150亩。该公园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公园门牌石来自太行山,重达180吨;二是用纯铜铸就《石钟山记》画卷,长56米,宽3.5米,耗铜15吨,字体是乾隆皇帝老师翁方纲的手书;三是公园栽种了1000余棵大树,当中有一棵千年古樟。同时,公园以生态园林的造园手法,合理设置道路系统、景观亭、景观廊架以及健身器材,供城市市民休闲、娱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态绿地的功效。该公园于2009年四月份动工,2012年初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景点位置
九江市湖口县
(六)湖口县台山公园
湖口县新城区台山公园于五月一日正式向居民开放。公园由北京大学土人景观与建设规划设计院设计,总占地面积约360亩,绿化覆盖率87%,公园总要明显八大景观,即:霜草寒林、临亭怀苏、徒阶忆古、台山耸翠、芦塘落雁、响石析泉、台田花海、棹樯荡舟。公园入口紧邻台山大道,附近设置停车场。公园的建成,又为湖口广大居民提供了一座登山健身、休闲娱乐、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七)杨赓笙故居
杨赓笙故居,始建于1933年(中华民国22年),座落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西南角,距离湖口县老县委党校不远,相传叫“面城居”。“面城居”做为历史遗迹已修葺一新,因为以前没有对外开放,只能透过院墙,隐约看见它大致的模样。
2018年江西省发布的第六批江西省文物爱护单位,湖口县有4处文物爱护单位榜上有名,杨赓笙故居就是当中之一。
湖口县为大力弘扬杨赓笙先生、杨叔子院士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奉献精神,2018年起正式启动了对杨赓笙故居的爱护修缮工作,历时一年多,2019年四月二十九日,杨赓笙故居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正式建成开放。
杨赓笙故居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建成开放,将成为湖口县当地党员干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党性锤炼的重要地方,人民群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填补了以杨赓笙为代表的湖口籍历史文化名人一直以来“有史无馆”的历史空白,也为湖口县石钟山争创国家5A级景区积淀更为厚重的文化底蕴。
(八)怀苏亭
为纪念苏轼而建,原址在临湖塔东南十二米处,早毁。1959年重建,移至山南绀园前,1972年重修,亭中立石碑,正面镌苏文忠公像及苏轼三来湖口解释,背面拓镌清书法家翁方纲手书苏轼《石钟山记》。
(九)梅花厅
建于石钟山最高处,也称“六十本梅花寄舫”、“卧雪吟香之馆”。俯瞰梅花厅,形状像一朵绽开的梅花。周围遍栽梅树,腊雪飘飘之际,白雪红梅,映衬高楼,景色十分壮观。彭玉麟联云:“长啸一声秋月白,寄怀千古远峰青。”并作《六十本梅花寄舫》七律一首。诗中有云:“流水小桥溶夜月,浮栏曲榭绕梅花。”彭玉麟还在这里卧吟梅花七绝一百首。
(十)洋港公园
洋港新区座落于石钟山东麓,长江南岸,鄱湖之滨,洋港自然风光独特,区位条件优越,起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拟将洋港新区融入石钟山旅游圈,作为石钟山大文化旅游的延伸,在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中注重旅游六要素的合理布局,将城市打导致一个旅游综合体。在洋港新区规划建设饮食一条街、特产购物一条街,在中心位置建设商业广场,在沿湖区域建设高档小区、会所、酒店、宾馆,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洋港休闲度假。大手笔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在长江沿岸建设旅游码头,将象山建成一个新的景点,利用洋港湖开发湖口印象等水上游乐项目。在开发建设中珍视人文历史景观,彰显文化底蕴,提高城市品位。洋港区的建成,将使湖口实现园区、城区、景区三区互动,协调发展。
(十一)湖口博物馆
博物馆座落于台山新区行政中心大楼西侧,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博物馆以“浪涌石钟,江湖锁钥”为主题,内容包括历史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民俗篇,名人名作篇,整个博物馆共三层,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湖口博物馆是反映湖口历史的重要窗口,湖口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湖口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湖口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