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宁县地理位置概述
武宁县,隶属
江西省
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中游,位于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东部与瑞昌市、德安县、永修县接壤,南部与靖安县交界,西与西南部紧连修水县,北部与湖北省阳新县、通山县为邻。县域面积3507平方千米,辖8个镇、11个乡、1个开发区、1个街道,共9个社区,183个行政村,3个直属场。截至2020年末,武宁县常住人口为32.21万人。武宁县在商代为艾侯领地,故有古艾之称,正式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武宁融库区、老区、山区、林区为一体,人文厚重,民风淳朴。历史上陶渊明、柳浑、苏轼、黄庭坚、周濂溪、盛文郁等名人雅士曾在这为官、游览、隐居。武宁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打鼓歌、采茶戏、戏社火等一批民间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武宁县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武宁县共有图书馆1个,藏书155327册。博物馆1个,规划馆1个,剧院1个,电影院2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46%。
三、武宁县历史文化
2011年武宁县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化普查工作,将打鼓歌、采茶戏、社戏火等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拍摄非遗题材电影《到山来》、《山鼓声声》;成功举行第三届江西艺术节、第六届江西音乐舞蹈艺术节、武宁县小戏小品大赛、全省农民剧团展演,武宁采茶戏会演邀请赛、“山水武宁”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活动。兴建万福广场、豫宁公园、朝阳湖公园等文化休闲工程。2011年武宁县先后荣获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殊荣,《梆儿声声》、《山乡鼓韵》等一些富有武宁地方特色的节目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次。
四、武宁布贴画
布贴画:是一种出自民间家庭的手工艺术,是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源于生活,就地取材, 采纳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等工艺,制造出画面起到浮雕感画作,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武宁县民间艺术家汤太莲是该县此项艺术创作的代表性人物,其制作的布贴画作品《水浒一百零八将》、《红楼十二金钗》曾被江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送往上海世博会进行展出。
五、武宁采茶戏(第二批省级)
武宁采茶戏为江西四大地方戏之一。为赣西北及鄂南一带群众喜闻乐见,久盛不衰的地方戏剧种。它从茶歌到板凳戏,再发展成为有表情动作的小旦、小丑的二小戏,并经民间艺人接连不断创新、移植,唱腔也由散曲、小调向板腔体过渡,慢慢构成了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武宁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有上河、下河两大流派,四大声腔,只用锣鼓伴奏。民间艺人因不受丝弦伴奏束缚,演唱时将民间小调揉合成耍花腔而衍变成“九板十八腔”。武宁采茶戏的表演手法很不通常;如,旦角举手不超眉,生不出单指、旦不出双指。非常是艺人独创的“三步头、九四头,倒脱靴、荷花出水、小推磨、大站门、小站门、一条龙”等各种表演形式。
武宁采茶戏,习称“武宁茶戏”,是赣北一个独具风格影响较大的地方戏剧种,为我省优秀地方剧种之一。按其艺人师承关系和兄弟剧种之间的渊源关系推算,约有200余年的历史,其孕育期可推算到明末清初。武宁采茶戏最早起源于“茶歌”即“采茶调”。早在唐宋年代,因为武宁县位于赣北幕阜山区,境内盛产茶叶,农民在垦荒种茶、锄茶,非常是清明时节摘茶时,都时兴“唱采茶”,即唱《十二月拣茶》、《倒采茶》、《姑嫂摘茶》等茶歌。明末清初,县境内设有茶庄、茶坊、茶行多处,这时的茶歌已构成一种小曲,有故事情节和叙事唱词,并开始有唱本传抄;在采茶和拣(制)茶男女中广为流传。当时,武宁盛行一种被称为“唱生”的民间艺人,就收集这些唱本,经练唱后到茶坊卖唱维生。这是一种没有表演的坐唱,群众称“板凳曲”,卖唱者由一到二,配上牙板,渔鼓,一人顶唱两人或几个角色,构成了茶戏的雏型。随后逐一发展为有表情动作的小旦、小丑的二小戏,尔后又有小生加入称“三脚班”。跟随时间的推移,经过民间艺人的接连不断创新和移植,茶戏扩大到六、七个人的半班阶段,再逐一向高级阶段发展。
(一)武宁采茶戏“板腔体”唱腔构成,大量汲取了当地哭丧、哭嫁和鄂东产生“喔嗬腔”,假如去掉锣鼓伴奏和“牙板”,它的旋律就和生活中的哭丧、哭嫁一样。一样,假如把一个妇女诉长诉短的哭调记下来编成有节奏的曲谱,配上“牙板”和锣鼓就成了今天武宁采茶戏的主腔(茶腔)。
(二)道教音乐也是构成武宁采茶戏声腔的踊跃原因。道教在民间流传源远。封建时代,乡村凡是死了人,不管贫富,都要为死者唱道,超度亡灵。所以道教音乐对民间艺人影响极大,艺人们把道教的某些锣鼓和唱腔融入到茶戏中,如武宁采茶戏《打底功夫》中唱腔就能够从道教《十方尊》的唱腔中找以原形,道教的“甘泉观”平腔锣鼓过门与现代茶戏中“茶腔”的锣鼓过门很相似。
(三)武宁采茶戏与湖北黄梅茶戏有紧密的关系。湖北黄梅地区由常常闹水灾,有大批的灾民流入武宁,两地的从艺人员相互交流汲取,使得武宁采茶戏又注入黄梅采茶戏的某些唱腔、剧目和表演方法。比如:武宁茶戏“北腔”与黄梅采茶戏的“七板”起句和结尾句非常相似。
(四)武宁采花戏还汲取了外来的高腔和一些大剧种的音乐唱腔。在茶戏《杨驼讨亲》,杨驼子唱的高腔,就是来源于“青阳腔”;茶戏中的摇板、倒板、三流板又是借鉴于修水宁河戏部分唱腔而构成。所以,武宁茶戏“上河派”除了演茶戏外也会唱宁河戏。
武宁采茶戏起源于“茶歌”构成“小二戏”,然后汲取了说唱音乐,民间自然音调(哭丧、哭嫁)以及道教音乐和借鉴邻县的一些唱腔和板式及表演手法初步构成了自我一整套“顶板”唱腔系统。经过持久的演出实践,接连不断提高和改进构成了今天的独具风格的武宁采茶戏。
2010年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六、武宁戏社火(第三批省级)
戏社火,本是古代逐疫的一种仪典。而武宁源于民间的“戏社火”又称“唱傩歌”。“摆戏社火”,据文献记载其始于清代道光1830年。
武宁民间的戏社火,初始是以姓氏,字庭供的菩萨为祭拜中心,跟随历史的演变后融入了英雄崇拜,祖先祭祀、忠孝节义,贞节烈妇等内容,每年的正月初在族长或主事的率领下,字庭成员头戴各自崇拜的傩面具、穿红着绿,依土铳队、开路大神、凉伞、旗帐、傩帝、地方神、高曲、秋千、高跷队顺序集结到不门楼镇廒下举办戏社火。
“戏社火”汇合了演、唱、舞、奏等多种民间艺术的表演。当中高曲即为抬阁形式,但分为铁曲、纸曲、杂曲三种,铁曲以童男童女打扮传奇故事,站立在铁架上;纸曲由篾扎纸糊多种戏曲演义故事;杂曲则以五谷丰登、六畜兴盛、国泰民安等内容。“戏社火至仍在武宁各地传承。
武宁戏社火源于原始巫舞。从上古图腾崇拜,到唐代以前的傩神方相氏,后发展到明清时江西出现的种种受祀奉的傩神,民间驱邪祈太平的傩信仰意识,已渐从虚幻的神化构思中,发展到更为详细的人物型。这种发展与变化,可解释武宁戏社火的神灵信仰并永固不变,随时代的发展,社会人物的变化,将戏社火作为人们精神上的寄予与安抚,祈祷太平安康的一种心理反映。
武宁戏社火在明代年间就有高阳氏三子,方相氏、西楚霸王项羽、金甲将军欧阳晃,明帝宣宗外,还有远古时期的蚩尤氏、东岳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等,而最具地方人物特色的是宋•政和五年,武宁县鲁溪的熊子达(兵部尚书)之贤妻王玉贞(诰封为抱宗元君圣母)舍命救夫之壮举,更是被后人视为忠烈之神。以上众多神灵都是民族的英雄,社会的功臣和憧憬缔造太平盛世,赖以除妖降魔的偶像。
1982年版《武宁县志》之“文化篇”记载了清代文人李维纲的《墉埠竹枝词》,当中有“连村正月早迎傩,装点青少年学舞戈,金鼓磔镶轮值后,元宵花灯逐门过”的描述。可见,武宁戏社火在明、清时期就很盛行。新中国成立前,武宁戏社火是以姓氏为基础,每二十年一届,活动通常在春插前的农历二月间举办。由石门镇的七弟十三姓主持(即:张熊刘赵胡罗邹姜朱敖徐肖丁)各姓神祖会倡资,统一策划,历时2-3天,巡回修武两县9乡13社,方圆数十公里。这种规模浩大,不惜巨兀耗资,集结人丁数万,以天地为舞的祀奉活动在武宁民间广为有之。另据武宁县同治九年(1870年)志载:“石门傩爷殿玉湖公裔临生张金善履中耆民张蔚初倡修之后,跟随张姓傩的兴起,傩神金甲将军则成为石门辖区七弟十三姓公奉之神。”石门的中村、敖下、九条,船滩的黄沙港,鲁溪的双溪均立有傩案。特别是石门敖下早在1870年就建有太阳殿。该村现仍有十多位戏社火艺人和原始锣、鼓及歌本、道具等历史见证。2004年,石门楼又将戏社火艺术通过挖掘、整理,组建戏社火艺术演出队。培养传承人20余名。近几年该团队组织参加全县大型民间艺术展演多次。所以,武宁戏社火艺术又获得新发展。
2008年六月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七、武宁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又名“锄山鼓”,“催工鼓”是流传于江西武宁县的一种以鼓伴奏的田山歌,广泛流传于武宁乡间。其名称始见于清代武宁文人盛乐的《山棚鼓子词•序言》,其兄盛谟《笔丛》亦对此有记:“农民插禾,联邻里为伍……每击鼓发歌,递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可听。”按盛氏兄弟所记,武宁打鼓歌盛于清乾隆年间。
武宁打鼓歌表演于挖地、锄茶及耘禾等集体劳动期间。表演时一人击鼓领唱,众人一边挥动锄头,一边搭号帮和,演唱的时间很长,从早上出工要到晚上收工才可以结束。领唱者又称鼓匠,或鼓师,数目不等。由一名鼓匠在前,面对众人击鼓开场,曰“打单鼓”,有两位鼓匠领头,则称“打担鼓”,若百锄并出,由三名或四名鼓匠击鼓领唱,谓之“打鼓歌”。
开场时,敲打一顿滚鼓,念上一段开场白,名曰“起号”,也叫“号头”。“起号”的歌词多是些赞叹之辞,念完起号,鼓匠便击鼓发歌。每演唱一鼓,约两小时左右,中间歇息一会,又发二鼓,一天大约要唱四至五条鼓。每鼓正歌由四番鼓组成,每番鼓中鼓点的打法,旋律的节拍、速度、唱词的内容都有变化,歌手们根据歌唱节奏以及表演特征,总结为12字诀:“起头番”、“落二番”、“紧三番”、“杀四番”。演唱四番鼓时,歌手通常会根据时间推移来适时改变唱词,见人唱人,见物喻物,即兴演唱,是打鼓歌的一个特点。劳动结束后,鼓匠还会朗诵一段表明感谢和祝福的“谢彩”。另外,鼓匠还是劳动队伍中的指挥者,发觉谁掉队落后,便击鼓催其赶上,故又称“催工鼓”。
武宁打鼓歌为曲牌体音乐,表演时以鼓伴歌、以鼓和歌,铿锵有力,声彻四野,再配以热情奔放的歌声,依字行腔,旋律起伏,显得音调高亢粗犷,又流畅优美,刚柔相济,起到诱人的艺术魅力。唱时用本地方言,分“假声唱”和“真声唱”两种。唱法上与其他山歌有别,起鼓开唱应从歌词第二句唱起,然后再回到第一句,号曰“歌头”。所唱歌曲有长歌和短歌之分。长歌也叫排子歌,快要断续的歌词组合成完整的故事,短歌也叫散歌,分“时政歌”、“情歌”、“风俗歌”等。歌词为齐言上下句结构,以七字五句为主,也有七字四句,甚至还有其他山歌少见的四句半、五句半结构,演唱时常夹带衬词,以整句衬词居多,并与方言巧妙结合。
打鼓歌题材和内容较为广泛,无论天文地理,还是历史传说,皆可剪裁入词。其曲目大致可分为情歌、讽喻歌和普及生产生活知识的劳动歌谣等。情歌在武宁打鼓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曲目有《梅花三百六》《姐恋哥来哥恋姐》《到山来》《招姑歌》《刘三姐私奔》《陆英姐》《卖花记》《双合莲》《双拖》《十里亭》《一只鞋面四只角》《劝情哥》等。它们以抒情见长,在句式上多用排比,以“四季”、“五更”等起兴。长歌《姐恋哥来哥恋姐》总共三十六段,分开来是一首首情歌,合起来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讽喻歌主要以说唱历史故事为主,多为长篇,借古讽今,针砭时政。曲目有《刺世歌》《三国》《西施》《唐传》《
八仙》《岳家将》《薛家将》《杨家将》《刘家将》《吕蒙正恨冬》等。反映浓郁乡土气息和普及生产生活知识的,以散歌和短歌居多,曲目有《阳雀叫来尾巴撒》《打哑谜》《数螃蟹》《数麻雀》《阳雀叫来尾巴撒》《采茶》《哪有闲工吃姐茶》等。
打鼓歌道具仅仅有鼓匠身上一面小鼓、一个鼓键,小鼓比通常腰鼓大些,上下两面蒙着黄牛皮,用竹钉固定,鼓槌为楠竹削制并烤弯。鼓键与扬琴键相似,两头有竹节,中间略细小,有弹性。演奏时,鼓匠用彩带系住鼓筒的两个金属环,挎在右肩,左手持鼓槌,右手用鼓键敲打,反复敲击演奏。
武宁打鼓歌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流于武宁十四个乡镇。鼓匠艺人有四十余人,著名艺人有孟凡林和方由根等。
近些年以来,这一古老的民间歌谣慢慢被挖掘出来,并被《中国音乐大辞典》收为词条,部分歌曲被上海、武汉等地音乐学院选为教材,有6首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入《中国民歌集》。
八、武宁县婚丧喜庆
武宁县人结婚称“红喜事”,丧事称“白喜事”
男女双方“
八字”相合无相克,男方将议定聘礼择日送至女方,互换“
生庚八字”,称“行聘”、“纳聘”,一经行聘,终身已定,不可以改变。行聘后,由男方挑选迎娶日期,附礼送至女家,女家回帖应允。届期,新郎伴随花轿到女家迎亲,富裕之家请人出一上联贴于轿门,由女方对出下联。新娘上轿由其兄背上轿,不可以踩娘家土地,并由其兄弟伴送(俗称“大舅送嫁”)。上轿前娘家女客集于房中,与新娘一道边劝边哭,谓之“哭嫁”。新娘迎至,由两位原配儿女多、家境好、有“福气”的中年妇女两人为“牵娘”,送入新房歇息。吉时一到,举办“拜堂”,先跪拜天地祖先,继拜父妈妈戚长辈,受拜者赐与“红包”,夫妻交拜后酒筵正式开席。
三日回门,必备礼物。在娘家夫妻不可以同床,分开就寝。感情深者或乡村正值农忙季节,住宿一晚即归。
婴儿出生后,女婿拎公鸡至岳家报喜。三朝日,岳家将早已备好之婴儿衣着、小被褥、摇篮(俗称“摇窠”或“箩窠”)、米酒、红糖、鸡蛋等至婿家祝贺。周岁日,主家将在各户“讨”来大米(俗称“百家米”)磨粉做粑,蒸熟后遍赚亲友。
老人去世,本地称“某某过了身”或“某某老了”,忌讳说“死”。咽气时焚烧纸钱,称“落地钱”,并请俗家道士“开咽喉”。安葬称“送上山”,抬柩者称“八仙”。三日后至墓地称“复三坟”,又称“送三朝茶”。此后即每年元宵送灯,清明、冬至扫墓,中元烧“袱”(纸包钱纸,上写先人姓名),除夕供祭神牌。
生日祝寿,俗称“三十不晓,四十不知,五十杀只鸡、六十子孙操备。”意思是说三十、四十岁过生日,没有资格做寿,不张扬;五十岁时只是宰鸡炖食聊作纪念;六十岁“满甲子”,子孙自来操办寿诞事宜,祝贺健康长寿。
九、武宁锄山鼓
锄山鼓,又称“催工鼓”、“打鼓歌”。至今武宁县船滩、温汤、南岳、东林、里溪、扬州等乡甚为流行。它是民间独具地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集体劳动中以歌助兴,击鼓作气,寓娱乐于劳动的一种活动。
锄山鼓多出现于集体挖茶山、锄油茶林、开荒垦地等劳动场地。几十人一字排开,由一人击鼓领歌;众人一面挥锄劳动,一边搭号相和,节奏快慢有致,旋律粗犷,格调高昂。
锄山鼓点通常分为三番:初番弛而慢,二番渐转快,三番急而捷。跟随鼓点节拍的起落,歌调节奏的悠扬,但见很锄飞舞,阵阵“喔唿”之声铿锵作响。
十、武宁喝彩
讨口彩,是武宁民间的习俗。至于发祥年间却无从查考。在武宁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在很早以前,有个财主盖一座新宅,当房子上梁竣工时,主人除了请木匠师傅站在梁上向围观村民抛洒铜钱、花生、瓜子、小钉和其它食物外,为了讨个好吉兆、讨个好口彩,吩咐家人,用托盘托出十两银锭,向众人说道:“谁能说出最好的口彩,这十两银子就归他。”话毕,一些口齿伶俐之人纷纷道喜,诸如恭喜发财啦,大富大贵啦,皆不合主人之意。这时正在屋面钉屋角子的木匠小徒弟不小心将铁锤砸破了自我的手指,生气地把锤子一丢,骂道:“钉棺材钉”!主人听见,喜从心来,喊道:“说得好,说得好,这十两银子就赏给你了”。众人不解,棺材钉平常是忌讳语,为何竟然有赏呢?主人说明说:“取棺材钉之谐音,新居落成之后,即出官,又发财,又添丁(指人口),全齐了”。众人始料不及,口服心服。这也许就是武宁民间讨口彩之始,吉祥文化的雏型,喝彩之风由此演变而来。
喝彩,集吉祥语、祝福语、称赞语于一体,是武宁山乡民风民俗中最为自然、最为直接、最为必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就其种类而言,有十数种之多。多种节日,有形形色色的灯彩;盖新房,有奠基彩、上梁完工彩;择地造坟,有安葬彩。还有寿彩、开路彩、开山彩、开张彩、乔迁彩等等。千百年来,喝彩文化,约定俗成,独具匠心,绵延接连不断,沿袭到今。
彩语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因时间、地点、景物、人事的不同而灵便应用。通常无固定格式,所有彩词 采纳见人说、见事说,信手拈来,即兴创作,自拟腹稿,自成一体。句式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用词贴切,平仄押韵,朗朗上口。如上梁彩的彩语是:“伏羲,天开皇道,日臻时良,时良,时良,听我言张;生在何处,长在何方?生在青龙山上,长在八宝衙前;鲁班打马门前过,望山青龙,山上放霞光,贤东带我采栋梁,大斧头三十六把,小斧头对对成双,一斧砍下半边月,二斧砍下月半边;鲁班下马把尺量,五尺梁来六丈六,曲尺量来九丈长。头筒好做金銮殿,二筒好做万岁牌坊,三筒不长又不短,一字弯弯做栋梁。一路兵锄一路斧,一路长刨放霞光;长刨刨得金鸡叫,短刨刨得凤凰啼。小小墨斗五寸长,丝线盘在云盘上;一线弹来霞光起,二线弹来显金光,三线四线本不必,十字线中放霞光。酒祭东,儿孙满眼在朝中;酒祭南,代代儿孙做状元;酒祭西,八洞神仙来下棋;酒祭北,何敬德?敬德搬兵来救主;酒祭中间戊已土,代代儿孙做知府;酒祭龙头,代代诸候;酒祭龙尾,同发同起;拦腰一祭,荣华富贵。日出东方乌云开,贤东造起八仙台,八仙台上大礼帽,亲戚朋友送礼来;不送猪来不送羊,爆竹连红搭栋梁;日出东方照西方,贤东造起老华堂,两边盘起莲花爽,又造中柱配龙梁;行条屋角龙相接,角子步步摆成双;屋上盖的琉璃瓦,四檐出水响叮当;屋内不必明灯照,太阳一出放霞光。自从今日做屋后,荣华富贵永天长。”喝葬坟分经彩,别有词调:“天地开张,日吉时良,仙人点穴,吉人安葬。……此地是我看,龙神听我断;此地是我观,龙神听我言;喝山山要丁财旺,喝水水要映肥田。……一要人财旺盛,二要甲第贤廉,三要出人受勇,四要富贵双全,五要五子登科,六要子女团圆,七要进官加爵,八要武将争先,九要子女贤德,十要福寿齐全。自从今日安葬后,荣华富贵发万丁。”最经常见到的是灯彩,如龙灯、船灯、蚌灯、狮子灯,逢灯必有喝彩,无彩不成灯。其压轴戏就在于高潮迭起之中或接近尾声之际,由一有学识的行家高声吟唱,跟随锣鼓的点击,抑扬顿挫,使人赏心悦目。“狮子戏得喜洋洋,今日玩乐在广场。春来桃花生贵子,夏来荷花伴池眠,秋来桂花香千里,冬来梅花斗雪生,自从今日戏灯后,荣华富贵万万年。”在新春之时玩灯,所到之处,必然大摆酒宴,盛情招待,舞狮人酒醉饭饱之后,出于礼貌,要舞狮致谢,名曰“谢茶”。谢茶彩喝得主人眉飞色舞:“狮子头上插金花,一谢美酒二谢茶,三谢茶盘多盅碗,四谢银壶吐金花。茶碗也有好香味,酒碗也有满中花。银碗香茶清绿叶,新壶注酒锦上花;东山木耳西山笋,南海燕窝北海虾。百般茶品多奇景,干鱼腊肉炖蹄花。自从今日谢茶后,满门一一提多谢”。喝彩结束,顿时鼓乐鞭炮齐呜,这时主人自有封赏,或送红包,或送香烟,以红包恩赐最为普遍。
十一、出天方
在山背(指武宁南皋山以北乡镇),至今保持着一种较为独特的春节习俗——“出天方”。
“出天方”是乡村群众祭拜天地,哀求五谷丰登、六畜兴盛的一种形式。每逢大年初一,全村男女老少穿新衣戴新帽,喝完早茶(平常早餐吃米饭,仅仅有正月初一才喝炒米茶,吃米糕、红薯片等,俗称喝早茶),由族姓长者号令,众人以敲锣打鼓为号,齐聚一处,持香三根,鞭炮蜡烛各一,赴祠堂或社坛。点香燃烛后,由长者致祭词,先拜东方,依次而揖,而后齐放鞭炮,烟雾四起,煞是壮观。完后各散,相互走动,逐户拜年。“出天方”这一古老的习俗对当地群众互通信息,真诚团结,一起致富,有着非常重要的效果。
十二、闲话地炉
以往,在武宁山村家家堂屋的角落里,都有一一小部分致的地炉。从“九月重阳,移火进房”至“吃过端午粽,棉衣高高送”这九个多月里,地炉里整天燃火。熊熊火舌舔得其上的小铁鼎罐(方言称“炉罐”)咕嘟咕嘟地响,揭开盖,一股甜香顿时漫满堂屋,诱得人馋涎欲滴。主人用杉木制成的小瓢,先在炉罐里轻轻搅动几下,然后舀上一碗,双手捧上,笑眯眯地说:“山里土货,不成敬意。”碗里是冒着热气的“游龙戏珠”(多好听的名字!那是一碗红薯丝煮玉米粒)或是菊花芝麻豆子茶,吃一口,香喷喷,品品味,甜丝丝。
砌地炉,通常是顺着墙角三角形的地势,用砖先砌出烟囟,傍墙而上,直穿楼面。烟囟旁边开小门,内可挂腊肉,利用地炉里的烟火熏,取其香味,又可以储藏不霉变。烟囟前挖圆形浅坑,周围砌以五寸高砖或石块,上吊一悬杆,挂着铁鼎罐。这悬杆很别致,制法巧妙,外地少见。
地炉里的燃料是从山上挖来的枯树蔸,取其干燥易燃而又耐久,有的时候一个树蔸能够烧上三五天不熄。劳动归来,一家围坐在地炉边,喝茶、吃饭、聊家常,欢声笑语,炉火哔剥,舒心畅气,非常是农历的三十晚上,地炉里的火通宵达旦,人们围炉守岁,闲话丰收,盘算来春打算,其乐融融。
十三、武宁春节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中国春节,通常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予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多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天起居、言语都要慎重,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最近两三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终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环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随后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随后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起到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效。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逐渐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期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来到之时,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能够制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度春节隆重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武宁春节的习俗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着,装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法很多种,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共同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因为登门拜年费时费力,随后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随后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际,平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
庙会上有相当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爱慕的传统项目,例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我们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我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起到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构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跟随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慢慢成为规模隆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
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随后慢慢成为一种文娱活动。
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经常见到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全部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
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
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妙,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
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全部康复了。
为了酬谢医治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中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在中国,舞狮的形式很多种,大致能够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通常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
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
舞狮者穿多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
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何非常爱好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随后,有人建议用狮舞来恐吓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
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十四、名人
张望,号润塌,学名张望。武宁县澧溪镇罗坪村梅林人。著有润塌文集、淹戊盘七觚、嗅花诗抄,声韵母子图,井下制艺,古今医诗等著作。
卢俦,字世美,原范阳人,南唐李氏时正议大夫知制诰后部侍郎,封尚书。出为守边将,屯武宁南岸。南唐亡,遂家于武宁,今武宁卢氏悉俦后裔。
叶顾言,上南乡廉村人。天圣五年(1027年)与邑人肖本、余规同登王尧臣榜进士。累官朝奉大夫。
周天骥,应合子,举神童,授太和主簿,转徐州参军,吉饶梧三路总管加两浙都督,江西宣抚使,赠江西省右丞,追封豫章郡公。
张大鹏,升仁乡人。嘉庆壬戌(1802年)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大门上二等侍卫。历署湖北抚标中军,德安营参将,补湖南永州镇右营游击,驻札道州。累官湖南岳州城守营参将,源州协副将,广东潮州总兵。
杨赫坤(1887年—1954年),字苏更,罗溪人。历任北京水利主事、南京中央政府宪法草案委员会秘书、青岛市政府专员、陕西冯玉祥部主任秘书、李烈钧秘书。
盛逢尧(1897年—1951年),字克私,甫田人。1921年在云南昆明讲武堂第十五期毕业。任团长、旅长、师长,1948年起用为十六绥靖公署少将参谋,马上被任命为第十七纵队司令,6642部队军长。
熊肇勋(1900年—1926年),横路丰良人,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第三十六团团长。部队到达江西高安灰埠时,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开战,熊身先士卒,率领部门冲入敌阵,夺获土炮数门,不幸牺牲。
朱美厚(1905年—1927年),东坪粟子坪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武宁支部创始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任中央武宁支部第三书记。
李屏仁(1908年—1937年),武宁县杨州乡人,1929年入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后被编入国民党部队第二十六路军。参加红军后,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十五、武宁县著名景点
(一)西海湾景区
西海湾景区是武宁县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和投资的核心景区,总投资3亿元。景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当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
景区集山水景观、湖泊水上游览、湿地景观、水上娱乐于一体,水上观光游可沿途欣赏到河湖风光、城市风貌、桥梁文化、水上舞台传统文化表演等诸多景光。
景区还设有垂钓、龙舟竞渡,沙滩浴场、水上高尔夫、水上摩托艇冲浪、柳山观光探险、沙洲露营等众多互动项目,让您纵情领会休闲雅致和热情奔放的快感。
地址:九江市武宁县朝阳湖东路11号
(二)长水景区
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景区位居九岭山脉中段,整个景区群山环抱,峰峦秀耸,古木参天,处处展现了勃勃生机。长水景区开发有千年红豆杉、阅溪谷、悦山居三个核心景点,打造了令牌峡、泉水婆婆、汉韵吴风、水上乐园、红豆杉乐园、七里溪森林康养度假区等景观节点,是集观光、运动、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景区。现在的长水景区功效提高、环境优美,吸引了更多的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游客们移步皆景,不但能够赏神奇山水、吸负氧离子,更能享受慢节奏的康养人生。
罗坪镇长水村座落在九岭山脉中段武陵岩向北延伸到一支分脉,处于武陵岩景区和庐山西海景区两大景区的结合部,与邻县的靖安三爪仑、永修云居山等景区相距不远。区内乡村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7%,生态环境极佳。
2007年四月二十日,国务院总理-亲临长水村,视察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为武宁亲笔题词——“山水武宁”。-高度肯定了长水村的林权改革成果,盛赞“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林改经验。日前基本构成了“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树绿水清、特色鲜亮”的村庄格局,同时引导农民参与创办农家特色餐饮店,垂钓场,明显“吃农家饭、游农家园、赏神奇山水、领会民俗风味”的农家乐旅游特色,以此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致富。现在长水农家乐功效设备完善,集登山、赏景、垂钓、捕鱼、餐饮为一体。
(三)武陵岩桃源水利风景区
武陵岩桃源水利风景区座落于江西省武宁县杨洲乡境内,与靖安县和永修县毗邻,北依庐山西海,南靠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面积46平方公里。景区以水质清澈的瓜源河为纽带,将沿河的神雾山、桃源谷、弥陀寺、武陵岩漂流、吴王峰、武陵奇峡等景点串成了一条“动态景观画廊”。景区内峡谷纵横,山峰突兀,奇、秀、险等独特风光,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去观光游玩。
该今年七月份,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组对武宁县武陵岩桃源水利风景区进行考核验收。武宁县武陵岩桃源水利风景区迷人的秀媚风光、配套齐全的功效设施及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高度重视,均得到考核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与欣赏,并一致审议通过武宁县武陵岩桃源水利风景区荣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武宁县武陵岩桃源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山水武宁”打造休闲养生城市的名片再添新彩。
(四)武陵岩森林公园
武陵岩森林公园座落于柘林湖边缘,毗邻永武公路杨洲桥1公里,距武陵岩漂流景区3公里,距柘林湖风景区南线码头9公里。这里有原始生态的森林,溪涧曲折、水潭斑澜、瀑布跌宕、隐于青山泉流之中,被誉为都市游人的世外桃源,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登高、冬季赏雪,是四季观景、探险的绝佳挑选。景区有最好的森林植被(国家亚热带原始次森林爱护区)、最美的自然风光(原始森林、瀑布群、彩岩、湖光山色)、最佳的生态环境(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5万个)和江南最危险刺激的冲浪漂流,景区附近周围群山叠翠,湖湾优美,生态环境一流,这里可溯溪探险、观多叠瀑布、吸氧洗肺、野浴垂钓、热情浮艇、滑索攀岩、露营烧烤、登峰观湖、高山冲浪,极速漂流,走原始森林,听溪谷松涛鸟鸣泉音,感受一份山野的灵气。
(五)武宁弥陀寺
武宁杨洲凤凰山弥陀寺,据考开山于汉朝末年,有异人观此山郁葱之佳气,结茅隐居,以待机缘之合(《西瓜寺长明灯会碑记》载),察该地酷似双凤朝阳,便冠名“凤凰山”。三国前期,孙权祖父——孙钟,种西瓜于凤凰山瓜畲口,所以冠名为“西瓜古寺”。李唐之后,有尊者在此潜修,取名为“毗卢冈”,后改名为“凤鸣禅林”。明万历癸丑四十一年,释弘耐禅师,为复古意,又将此寺改名为“西瓜寺”,沿至1985年,经该寺住持释传开大师(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法曾孙——洞云宗五十一世传人,1961年由庐山东林寺迁锡于此)与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商磋,敬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德题辞,遂更名为“弥陀寺”。
凤凰山弥陀寺,前有奇观吴王峰(相传三国吴王孙权的曾祖母葬此山顶)为屏,后有异境武宁岩作靠,左倚西源,右偎东源,更有武宁湖相陪衬,真可谓世外桃源,人间仙景。
座落在杨洲凤凰山上的弥陀寺,之所以已成为我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这与其独特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一是区位优越。座落于杨洲景区内,与武陵崖峡谷飘流、武陵崖山庄、神雾山庄、武宁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交通十分便利,与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禅宗祖庭云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相聚各方,在旅游时空和经济上极为恰到好处。
二是影响深远。该寺据传开山于汉末,始建寺于明代,历代高僧辈出。非常是近代著名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法玄孙释传开法师中兴弥陀寺后,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现在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妙安法师荣膺方丈后,在国内外各大寺院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是殿堂恢宏。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方丈楼、客堂、斋堂、禅堂、念佛堂、韦驮殿、祖师殿、伽蓝殿、功德堂、西归堂、观音殿、地藏殿、钟楼、鼓楼、唯因和尚纪念堂、惟因和尚舍利塔、放生池以及各项设施完备,整个建筑布局合理,超越历史所有年代。非常是大雄宝殿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引起注意。
四是圣像庄严。大殿内高7.8米三尊大佛,樟木雕塑、纯金贴身,全国少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唐代观音铜像,明代释迦木雕像、现代玉雕地藏菩萨像和惟因和尚汉白玉像(高1.3米,约2吨,世界仅三尊)等。吸引了国内外很多人士前来瞻仰。
五是藏书丰富。藏经楼有《乾隆大藏经》两部、《大正新修大藏经》、《频伽大藏经》各一部,还有稀世珍品《贝叶经》,其他经书和佛学书籍一任俱全。
六是文物称奇。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刊刻的《西瓜寺长明灯会碑记》石碑,规格之大、保存较好为全县之冠;1748年(乾隆十三年)隆旺映辉墓塔,造型精致,居全县第一;明代四脚香炉、大铜磬等法物,规格之大,因此仅有。另外,还有新添置的重1.3吨的大铜钟、直径1.7米的大鼓、高1.2米大香炉、高3米的带蓬香炉等法器,冠乎古今;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的墨宝,使弥陀寺构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是名人效应。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释一诚、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释传印和原广州空军将军孙庆礼、刘华等先后游览了此山。
(六)新光生态农庄
新光生态农庄,座落于县城湖滨北岸,始创于1997年七月,由成立于1999年十月的江西新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创办。该公司已投资3000余万元,在武宁湖畔五个乡镇取得水面1133公顷、山地53.3公顷的50年山水租用权,建成了集水产、果木药材种植、住宿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企业,并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和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
新光农庄,现已建成开放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三百园”、仙人石、钓鱼台、宾馆舞厅、快艇环湖一日游等。三百园即百花园、百果园、百树园,占地40公顷。百花园按园艺设计要求规划建设,种植各种风景行道树4000余棵,鲜花和观赏植物300余种;百果园栽种20余个类别、50个品种的果木15000株,当中美国布郎李、大五星枇杷、车魁大果杨梅为引进的高档水果优良品种;百树园种植各种树木3000余株,不但是用于树木标本采集和研究,又是生态旅游重要景观。农庄宾馆可迎接招待床位80张。
新光农庄座落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距南昌130公里,距九江134公里,距武汉市200公里。是一处综合性的农业旅游示范园。新光农庄是江西省新光集团于1997年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该农庄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农庄总体规划2.5万亩,当中土地面积8000亩,水面面积17000亩。建成了集水产、果木药材种植、住宿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企业,并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和全国“光彩事件”重点项目。新光农庄现已建成开放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三百园”、仙人石、钓鱼台、荷花池等。三百园即百花园、百果园、百树园,占地600亩。百花园按园艺设计要求规划建设,种植各种风景行道树4000余棵,鲜花和观赏植物300余种;百果园栽种20多个类别、60多个品种的果木15000株,当中美国布朗李、大五星枇杷、东魁大果杨梅等均为高档优良品种水果;百树园种植种类树木3000多棵,既可用于树木标本采集和研究,又可做为生态旅游重要景观。农庄还兴建了宾馆楼、会议室、歌舞厅等群体建筑,购置了快艇、游船、竹排等水上游乐设施。新光生态农庄掩映在湖光山色、碧水蓝天之中,是武宁湖畔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
(七)神雾山庄
神雾山庄,座落于杨洲乡神雾山风景区内,由成立于2002年八月的武宁武陵崖神雾山风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兴建的集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新型旅游项目,占地2余公顷。主营——神雾山景区览胜。跟随武宁大桥的建成和南线公路竣工,该景区已成为武汉、南昌、九江、长沙的休闲游乐的后花园。年平均温度为16℃—17℃,长年雾气飘渺,神秘绝伦,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近些年以来众多游客络绎不绝。
神雾山景区,山体高峻、奇雄秀媚、林木繁茂、泉瀑纵横,自然景色多姿,历史文化遗产深厚,集雄、伟、峻、秀、奇、异、险于一山,加上动人的传说,跟随山路曲曲入胜,移步换景,身处幽雅。爬上神雾山顶,顿有“任我纵横千里目,看他吴楚万重山。半山上下分晴雨,一岭东西判楚吴”之感。
景区内生长着大片的瓜源红心杉、红豆杉、银杏、松树、株树、粟树、杨梅树、弥猴桃树等树种,生长着杜仲、竹节、人参、黄连等十几种名贵药材,栖身上穿着红毛狗、狐狸、大棋盘蛇、崖鹰、大灵猫、穿山甲、山鼠等珍稀动物。
景区内新建的吴王寨、施瓜草庐、吴王殿等建筑均保持传统风格、山野气度。
大自然造就了神雾山美妙绝伦的景观,有饱经苍桑的申字岩(即宝塔石)、惟妙惟肖的筷子树、忠贞不二的“守护神”、威严宏伟的将军石、神奇莫测的溅水洞、生动形象的螺王石和一线天、棺材石、乌龟石、夫妻岩等景观。无不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加上与吴王孙权的历史渊源和神奇传说,更为大雾山增添神秘色彩,吸引着八方来宾。
(八)鲁溪洞
鲁溪洞风景区坐落武宁县鲁溪镇,海拔230米。该洞为典型的发育中溶洞,洞口高2米,洞内宽度10—20米,深不见底。洞内高度变化大,高处达20米左右,低处须俯首行走。地下暗河贯行全洞,与陆地交织分布,洞中常年平均天气温度18℃左右,被誉为“江南地下水晶宫”、“亚洲水路之著的天然溶洞”。2003年十月经中英美等国洞穴专家考察认证确定,鲁溪洞约有2.5亿年的演变史。
经过中国著名的溶洞灯光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与灯光布局,洞内的多种钟乳石变成了龙潭映月、天河瀑布、神龟饮玉液、寿星洗头、雄狮滚球、仙人梯田等100余处景观,连绵十余里。各处景观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身临其境,给人一种神奇莫测、如临仙境之感。同时洞外有“莲花潭瀑布”、“神鳖上水”、“情侣石”、“高山草甸”等景观。
鲁溪洞原名是叫“鲁栖洞”(即鲁国公栖身之洞)。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吞灭六国,鲁国公带着三百臣民避难,在此洞住过三年。至今,洞内石壁还依稀可辩甲骨文通常的石刻。但因为日久天长,洞内又终年有泉水长流接连不断,所以,人们便相传为“鲁溪洞”。随后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探胜鲁溪洞。元、明、清朝很多文人墨客慕名游览过鲁溪洞,留下一首首赞叹诗章。辛亥革命元勋李烈钧将军也曾三探鲁溪洞。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鲁溪洞景区现已成为一处集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和现代高科技为体现手法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是一个让您体验洞穴世界的博大精深,聆听自然--大地妈妈的心跳,了解地球妈妈内心世界和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摄影创作、垂钓娱乐、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九)九岭山森林公园
九岭山森林公园座落于江西省武宁县境内,东与本县杨洲乡相接,南与本省靖安县接壤,西、北与本县罗坪镇相邻,规划总面积1266.16公顷。
九岭山森林公园座落于武宁县城东南郊九岭山脉武陵岩,是武宁县重点林区之一,被原国家林业部列为天然母树林基地之一,享誉全国的珍贵树种“爪源杉”即产于此地,猕猴、穿山甲等珍稀爱护动物在此广为分布。
这里高冠近山,尖峰参差,武陵岩顶峰为群峰之首,驾驭众山之间,加之群云烘托,群峰叠衬,更显得横空出世。森林公园集自然美景之大成于一体,以奇丽多姿的峰、岩、溪、谷、瀑和古朴自然的原始森林著称。九岭山森林公园山峦青翠,连绵的天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把公园打扮得娇翠欲滴,绚丽多姿。这里还因竹海林涛如翠浪叠涌被称为“百里芙蓉帐”。山花烂漫时,蜂飞蝶舞、鸟歌虫鸣;伴跟随清泉的欢唱笑语,一幅大自然的优美画卷,把游客带入一个神奇的绿色世界。数百种的森林植物把起伏多姿的山岳披上了秀媚的绿装,并造就了一个人们憧憬的富有变幻的空间环境。这里是三国时期孙权的故里,为森林公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传说。
尽显“幽、秀、美”的绿树、翠竹、怪石、云海、高山矮林,茂密的森林植被,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优越环境质量的组合,构成了九岭山森林公园优越的森林风景资源。
(十)观音岛
观音岛即凤翅岛,占地31公顷,座落于武宁大桥东侧。因岛形似凤展翅状,而有凤翅之名。由成立于2001年十一月的江西万岛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
观音岛西侧,原老县城东三里狮子崖旧时建有观音阁,后于抗日时毁于战火。现狮子崖前一片汪洋,原址只留下一个小丘。
北京韬略集团董事长瑞昌籍蔡茂友先生应邀来武宁开发旅游。他获悉,原老县城东门外的修江北岸有一“观音阁”,曾香火甚旺,颇有名气,后毁于战火。现国泰民安,旅游业前途辉煌,立意重修观音阁。但因石山面积太小,故相中凤翅岛,现已建造高32米、重达700余吨的福建产白色花岗石雕观音像,称亚洲第一尊露天塑像,岛上各处另安放有32尊3米高的观音化身像,供游客、香客赡仰。石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珍先生率百人历时两年创制。重修的观音阁座落于大观音石像北侧,占地1.3公顷,殿深五重。还配套兴建天王殿、观音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