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概述
霞浦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县,属福宁府,今隶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北岸,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位于沿海,呈半岛型区域,全县陆地面积17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05公里,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大小岛屿400多个。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港湾成了霞浦地理特色。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誉。
二、文化
县内文学艺术创作发展较早,散文、诗歌、书画,代有佳作,但文化设施比较落后。民国11年(1922年)后,陆续创办民间剧团、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霞光报》、《导报》、《民报》等,但规模很小,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书店、广播站、剧团、电影院、俱乐部、档案馆、报社先后建立,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文化大革命”中,传统文化多被当作“封、资、修”批评。通过“拨乱反正”,文化事业逐一恢复,1981年《霞浦报》创刊,为全省首家县级报刊。改革开放以后,电视、广播、新闻事业全面发展,构成国家、集体、个体多元化文化网络。1990年,全县有县、乡文化馆、站13所,电影院17所,电影队43个,县、乡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12所,卫星地面接收站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65%;中波广播、有线广播各1所,通有线广播行政村占74%;还有图书馆、新华书店、《霞浦报》、闽剧团、工人俱乐部、公园和县城与主要乡镇的录像厅、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业余剧团等,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012年全县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村通播率100%;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区别为99%和9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13万户,全年播出新闻3200条次。年内成功协办第四届海峡(霞浦)摄影展,吸引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摄影喜好者参展。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三、历史文化
霞浦三沙镇位于福建东北沿海明显部,三面环山,一面襟海,陆地面积63.6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0人。主要市民点沿海岸线分布,依次有一澳、二澳、三澳、四澳、五澳和东澳、西澳等,民房多数依山而建,是个风光旖旎的滨海小镇。
闽南人是这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大多数三沙人都是三四百年前从闽南迁移过来的,他们的先辈讨海来到三沙后,就像“海加定”(红树林)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的“祖”都是“闽南祖”。最早移居三沙的闽南人是漳浦渔民,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来到三沙。他们发觉三沙港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目鱼等近海经济鱼类,便常常驾船到此捕鱼、避风;他们看不到什么人烟,就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住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逐渐就习惯了,成了“常住人口”,后来就有闽南沿海各地的渔民陆续在三沙定居下来。
虽说三沙人说的是地道的闽南话,但在数百年的移民过程中,汇聚了惠安、晋江、安溪、漳浦、龙海等地的渔民,这些地方的闽南话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的腔调,各地闽南腔在三沙几经磨合,构成了自我的一种腔调。
而众多的风俗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渔船的“敬重”了,由于那是渔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渔船年前回港后都要披红挂彩。除“令旗”外,渔船的每个重要部位都要装饰。船头贴“福”、船眼贴“龙目光彩”、主桅贴“送风得利”、船尾贴“海不扬波”、舵贴“万军主帅”等,水仙门(船舷两侧供货物进出的门)要插上系着红线的树枝驱邪。渔船有了现代装备,但源于木帆船的风俗还是继承下来了。
同闽南沿海的民众一样,三沙渔民最仰慕的“神”也是海上女神妈祖。林瑞枝说:“闽南话有句俗语叫‘走船跑马三分命’,从前的渔船小,抗风浪能力差,‘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但毕竟有局限性,他们把更大的期望寄予在妈祖的庇护。”据林瑞枝推荐,三沙民间除了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外,还相关帝庙、九使宫(供奉广利王)等。
元宵、清明、端午、冬至等重大民俗节日,三沙人的过法和闽南如出一辙。农历七月廿九,三沙人要过“普渡”,这也是典型的闽南风俗,整个霞浦县除了三沙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了。至于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过风炉、米筛,小孩满月要送红色“剃头蛋”等习俗,三沙一样是闽南的翻版。
四、杨家溪民俗文化
杨家溪沿岸居聚着相当多畲族村民,畲民的生活与风俗在这里尤为浓厚。座落于中游的观音亭寨,是霞浦、福鼎、福安及浙江省的平阳、泰顺、苍南等地畲族青年盘诗对歌的主要聚会地方。畲族每年有2个特意“对歌节”节目,区别在正月十五和封龙节(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每逢佳节,附近周围地区的畲族姑娘和小伙子,都要刻意装扮一番,穿上冷艳的畲民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或盘诗、或对歌,并以歌定情,选择各自的意中人。
而半岭观音亭寨是全省唯一的畲族现存古建筑。该亭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已600多年。大门横匾“观音亭”和对联,为已故霞籍书法家游寿所书,对联是“半岭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中央安放一个八角亭,亭内立一观音像,高1.2米。前竖一碑为“奉宪勒碑”,正文记述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境地异常,梵宇洁净。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及迦蓝、达摩祖师等。亭外东南依山绕亭垒砌一座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敌楼,东端沿通津石阶路中建一仿宋代悬臂式条石干砌圆形城门。门内高2米,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清时福宁府曾屡派士卒在此驻防。
五、霞浦县结婚习俗
霞浦畲族婚俗有其特质与丰富的内涵,仪式盛大而讲究,由议婚、订婚、做表姐、做亲家伯,成亲五大部分组成。婚俗最大的特点是“俗不离歌”,歌贯通于从恋爱到完婚的全过程,特别是婚礼上的“做暖房”,且歌且舞,最具民族风味;畲族婚礼上还有自古都有的“男拜女不拜”仪式,显示出畲族妇女的地位。
闽东畲族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宗族外婚制和民族内婚制。整个畲族婚俗保留着古老的“(婚)俗不离歌”的传统:以歌传情、以歌结交、以歌述怀、以歌欢娱一差不多以歌贯通从议婚到完婚的全过程。景宁畲族世代传承的婚俗起到民俗特色,较为多见的畲族婚俗,平常要经过相亲、定亲、送糯米、选亲家、选行郎、送彩礼、拦路、借镬、杀鸡、劝酒、对歌等阶段,在上轿、传代、嫁妆、踏路牛等程序上也独具匠心。婚礼中的男歌手,俗称赤郎,往往有传承谱系,以歌代言,以歌传知,以歌论事。畲族婚俗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起到极其强烈的民族特征和乡土气息。
畲族婚俗与汉族大致相同。在古代,畲族婚姻比较自由。邝露《赤雅》说:“十月祭多(一本作都)贝大王,男女联袂而舞,谓之詡瑶,相悦则男腾跃跳踊贞女而去”。同姓不同香炉的(即同姓不同宗的)能够结婚,但比少的见。通常不与汉族通婚。“其姓为盘、兰、雷、钟,自相婚姻,土人与邻者亦不与通婚”,“不冠不履,三姓自为婚”。原来婚姻是不计聘金的,女儿出嫁,陪嫁妆奁除通常礼物外,还有农具、斗笠、蓑衣等,这是畲族人民热爱劳动的最好解释。如永春、德化畲族“嫁女以刀斧赀(资)送”。建阳畲族结婚“聘礼悉二十四金,于归日不具嫁资,稍充裕者予以田器,另外无他物。先期二、三日,婿来迎,略如古亲迎礼。及期,婿前导,新妇裹红帕于首,衣蓝色衣,张雨伞,徒步随之,女父殿其后,若拥护然。至婿家,亲宾已先匿,庭无一人,新妇必先置之日:汝家绝人种耶,:众始出应之日,正赖妆来接人种耳”。
2014年十一月,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申报的婚俗(瑶族婚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139)。
六、畲族小说歌
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小说歌滥觞于清代,最初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的人将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本民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后慢慢在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一些作品,如《高皇歌》、《历期歌》、《钟良弼》、《白蛇传》、《十贤歌》、《钟景祺》、《蓝佃玉》等,由是构成小说歌。小说歌作为长篇故事歌,是畲族民众制造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和文化载体。
以其内容来看,畲族小说歌大都取材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中流传的故事,而与畲族的平常杂歌有别。其基本诗学特点是:一、叙事性强,有故事情节;二、有严谨的结构章法,每篇由众多的单首组成,单首的结构为四行,每行七字,类似汉语的“七绝”;三、运用各种技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四、作者的署名被巧妙地隐藏在歌尾。
因为畲族小说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明快,音韵美满,不必典故,不事夸张和粉饰,融叙事、咏物、抒情为一体,朴实真切,因而得到畲族民众的广泛认同。它不但是畲族歌谣中的精髓,也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和闽东地区最有特色的艺术类别。小说歌在畲族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畲族文化发展中一个进步性的产物。
清末民初是小说歌的全盛阶段,歌手许多。现存手抄本和口头小说歌130本。健在的歌王传人钟昌尧既唱歌、传歌,也搜集民歌,日前他搜集到一百六十多段一百多万字的畲歌,已整理出了包括小说歌在内的五百多首。但钟昌尧现已73岁,需要有传承人来继续他的事业。日前小说歌的传承人正日益降低,而小说歌的创作则已基本停止,相关的抢救、爱护工作亟待展开。
七、畲族武术(盘柴槌)
盘柴槌又叫盘柴糙,汉语称为棍术,是畲族最为古老传统且最具特色的棍术武术。畲族武术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而盘柴槌则由畲族先人雷乌龙首创(人们尊称为“乌龙公”),后经各代武术宗师的传承、发扬,并与其它武术门派研习、交流,几经传承创新,构成这一充满畲族特色的传统武术。溪坪的盘柴槌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顺治年盘柴槌传人兰进生迁到溪坪,此后一直在溪坪村留传。这种武术在畲族溪坪村从来是传长(子)不传次(子),传男不传女,每一代人只传授一到两人,再由这个武术传人区别传授给众人。
盘柴槌原先广泛流传于各畲民聚居地,深受畲民爱慕。因棍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盘柴槌分为长棍和短棍。长棍又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共有十个招式。在清代以前,棍头一端加有铁制的棱尖,狩猎中三米之外就能刺到猎物,这种棍术平常用于应付野兽,随后畲族从四处狩猎变为定居农耕,长棍的棱尖逐渐被放弃,但罕见的长度仍保留着从狩猎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并且在长棍套路中仍然保留有应付猎物的冲刺动作。除了自然环境不佳,当年畲族人民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极为恶劣,他们经常遭受地方势力欺压,受到土匪侵扰,于是另一种棍术——短棍构成了。短棍又叫梅花棍、齐眉棍,长六尺,两人对打,也能够一人单打,招式多样,是畲族保家护身1欺压不可少的手段。盘柴槌棍术动作也十分复杂多样,有双头挺、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等,每个动作都有攻有拦、攻守结合,步伐稳健、有快、猛、活的特点。
盘柴槌在形式、套路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畲族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发展而积蓄和演变构成的。它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相关,也与畲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风土民俗结合共同。所以,盘柴槌起到鲜亮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表现出生产有用性、民族性、民俗性、健身娱乐性等特点。
八、霞浦软木画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民间雕刻工艺品。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副真,擅长再现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画中有诗,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当中借鉴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古朴典雅。内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有200多个规格、400多个花色品种。工精艺巧,形态逼真,并且起到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国内外一些人士把它与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同誉为福州工艺“三宝”。现福州软木画有五百各种花色品种,产品远销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有的产品陈列于首都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制作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产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树。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效果等优点,同时又起到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的特点。
九、霞浦县过年习俗
霞浦的畲乡,过年会争点第一炷香、争挑第一担水,以喻拔得头筹、万事领先吉利、平安顺遂。
吃素食
大年初一要吃素,这是霞浦相当多地方的传统。老一辈深信,年初一吃素,可带来整年的素净、无忧无虑。
年糕、白粿、菠菜、豆腐、长寿面,这些都是初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来年的生活、身体、事业等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菠菜,霞浦方言称为“红头菜”,在初一吃“红头菜”,寓意开门红,一年从头红到尾。豆腐,霞浦方言谐音“都有”,初一吃豆腐,年年都有,这是对日子富饶、丰足的期待。再喝一杯红糖水,吃一碗甜糍汤,期望新的一年好运连连、甜甜蜜蜜。
初一的食物需要在除夕夜洗净、备好,留在隔天(初一)食用,寓意有头有尾。这天的早餐,除了糖,不可以放其他的调料,吃的是食物本味,表达的是百姓心底纯真纯粹的心愿。
拜大年
过年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法。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早饭过后,小孩穿戴新衣,尾随大人相互串门拜年贺岁。
登高祈福
在霞浦,人们爱好在春节登高爬山。龙首山、塔岗山、南峰山,皆是城区登高的热门去处。山不在高,登上就好。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有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之意。在山腰或山顶俯瞰城区,景色尽收眼底,视线开阔,心情舒畅。再到山中庙宇,燃上一炷香、诚心敬拜,祈愿新的一年万事顺利、吉祥平安。
打糍粑
糍粑是畲族人民的特色美食。打糍粑是力气活,平常由身强力壮的汉子来完成。浸泡过的糯米蒸熟,放入石臼里,经过大力、多次捶打,糯米被捣烂,粘性物质被彻底激发,慢慢变得软糯可口。春节打糍粑,吃的是香甜,圈住的是团圆。
舞鱼灯
在霞浦牙城镇后山村,有春节舞鱼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平常每三年举行一次。鱼灯需要手工制作,有选篾、绑扎、裱糊、装饰等工序,大约需要耗费7天时间才可以完成。
鱼灯种类繁多,有元帅爷灯、龙珠、鳌鱼、鲫鱼、走马灯等,数量平常是18条。表演时,以龙珠为首,18位表演者举着鱼灯互相配合,或打圈或交织,或起伏或翻舞,摹仿鱼的游动、翻滚、进退等动作,惟妙惟肖,让人眼花缭乱,好不热闹。
鱼灯队在村中祠堂前的广场表演后,还会在村中穿街走巷,鱼到福到。村民们会在家门前燃放烟花爆竹,迎接鱼灯队的来到。夜幕降临,点亮的鱼灯穿梭在小山村,灯光、烟火交相辉映,斑斓的色彩承载着村民的祈愿,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十、霞浦县丧葬习俗
举丧
老人寿终正寝,俗称“百年”或“归终”。乡人***惧无子送归终,故老人临终,子女亲属得守候身边送终。老人咽气后,取井水擦拭遗体,俗称“买水”洗身。然后梳头(理发)更衣,理发留后半部,寓意“留后发”;寿衣穿单数,五、七、九重不拘。遗体移至后厅“七星板”(俗称“七床”)上,俗称“殓后厅”。直系子孙举哀,披麻挂孝,昼夜守候尸旁,丧事托旁人主持。高龄老人去世,俗称“老喜丧”,停尸一段时日,全族停炊举哀。
讣告
老人逝世后,快速遣人将噩耗报知亲友。特别女人去世,应向女方娘家报丧,俗称“母死报后家”。报丧不分晴雨都带雨伞,把伞倒倚门外墙边,不行常礼,对方即知是亲属噩讯。城镇士绅之家多在收殓后,发《讣闻》、设灵堂,通告亲友开吊和出殡日期。七十~八十年代,城镇地区多由死者单位或子女在大街张贴《讣告》,将入殓、举办追悼和出殡的时间公告亲友。
收殓
死者入殓前,家人多要举办“超渡亡灵”活动,俗称“做殓暝”。入殓在黄昏涨潮时举办,亲属披麻挂白,向遗体行告别礼,子女绕棺跪行三匝,俗称“辞棺”,然后盖棺。
吊祭
民国时期,富家死者入殓后,设灵堂于正厅,供亲友吊唁,俗称“开吊”或“吊丧”。一般人家多只结合收殓、出葬进行“拜祭”,有收殓前“柴头祭”,出葬前“起马祭”,送葬途中“拦马祭”。新中国成立后,吊祭、拜祭俗在城关逐一消逝,乡村仍时有所见。公职人员逝世后,由所在单位举办追悼会,以示悼念。
安葬
安葬有墓葬、土葬、火葬三种形式。墓葬多为合葬或丛葬,先修筑坟墓、寿域,死后即葬,俗称“血葬”,停柩择吉安葬,俗称“喜葬”;土葬为民间薄棺速葬主要形式,多数地区凿穴为圹,一柩一穴,俗称“土圹”,三沙与南乡沿海地区多平地挖坑入葬,俗称“平埋”;火葬于僧尼,结木为架,焚尸留灰。出葬时抬灵柩者四人或八人、十六人,俗称“四人扛”、“八坐”、“十六车”。前头***为引,鸣锣开道,彩旗、颜亭、鼓乐队后来,孝男孝女披麻扶柩左右,亲戚朋友挂白送行。及至近郊,孝男跪叩“谢客”,送葬亲友、女眷止步。下葬毕,卸掉丧服,披红挂彩,奏乐回虞,当晚设“回虞酒”宴请宾客。若是中年悲丧,则不设宴,只用“平九碗”款待亲友。八十年代,城镇地区操办丧事,大操大办,颇有浪费之习。
戴孝
居丧戴孝按子、孙、曾孙、玄孙辈份、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服。子女服丧三年,披麻百日,男不理发,女不艳装,妻随子服。居丧婚嫁,已订婚男女应在百日内婚娶,逾限则须三年消孝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戴孝礼仪慢慢从简,通常是出葬当日披麻挂孝,葬礼结束后,子女仅戴“孝箍”,以示居丧。
做七
人死后,每七天设吊一次,在灵位前供饭菜、烧冥钱,以示追思,俗称“做七”,有“头七”、“二七”、“三七”、“七七”和“百日”、“头年”、“三年”等。
十一、霞浦县饮食习俗
1、霞浦沙江牡蛎:霞浦沙江牡蛎霞浦县沙江镇农业服务中心霞浦沙江乡一带产量较高。所制蛎干,颗粒饱满,呈金黄色,香醇甘美。
2、阿达元宵:阿达元宵以料精、味美、汤清、色白著称。元宵丸外壳用糯米加三成净冬米,馅用二刀后腿肉,配上等酱油、虾米、葱头油、白糖、味精等。现设在茶亭头的饮食店仍经营元宵丸。
3、野生贻贝:野生贻贝淡莱为蚌类,蚌肉俗称水菜,因曝千时不加食盐,故名淡菜。淡菜壳三角形,长2一3寸,足根有丝状茸毛附着于岩石。产于近海,肉红紫色,味美,为营养食品,亦作药用。
4、阿荼汤丸:阿荼汤丸以糯米为原料,加麻油白糖馅,以筛制方法把馅筛入丸心,味清甜可口。
5、霞浦海带: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座落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北岸,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东冲半岛之上。霞浦县素以滩涂养殖闻名,拥有中国最美的滩涂风光。“霞浦海带,是全国最好的海带,其口感之美,质量之优,举世无双,是集佳肴良药于一体的珍宝!”
6、霞浦榨菜:霞浦是全国三大榨菜基地之一,霞浦的气候、土壤都十分适当种植榨菜,出产的榨菜个大、肉质好,最大的可达3.5斤,相当多回来探亲的华侨都爱好吃本地榨菜。霞浦县把榨菜作为霞浦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全力争创“霞浦榨菜”国家地理标志爱护产品,构成自我的品牌。“霞浦的气候、土壤都十分适当种植榨菜,出产的榨菜个大、肉质好,最大的可达3.5斤,相当多回来探亲的华侨都爱好吃本地榨菜。
十二、霞浦名人
唐朝“闽中之全才”林嵩;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南宋参知政事王伯大;林则徐的老师游光绎;元代赠昭文馆大学士王都中;楹联鼻祖陈蓬;清正廉洁林遂;五福名医林祖成;教师的楷模师古;考古学家和书法家游寿;易学宗师黄寿祺;抗日木刻家林樾;油画家丘堤;旅美骄子李珍华;沩仰宗始祖灵佑;中国国务院原秘书长杜星恒;畲族歌王钟学吉以及国民党中央原候补监察委员刘成灿;中国大陆第一位留欧航空法学博士吴建瑞;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陈文华;中国首席服装设计师曾凤飞等。
十三、霞浦县著名景点
(一)赤岸村
座落于霞浦县城东北5公里处,在古代曾为重要的海港,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红色而得名。
唐贞元二十年,日本高僧空海乘船来中国求法,途遇台风,于是在赤岸登陆。空海等人在当地拜高僧惠果为师,学真言宗,并习中国书法、诗文、绘画、雕刻等传统艺术。今天,真言宗在日本拥有1200多名信徒,寺庙达4000多处,是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当年空海和尚登陆的赤岸已经成为日本真言宗佛教徒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很多日本信徒前来朝拜。赤岸建有祭海亭、望海亭、空海登陆纪念碑、赤岸文物室等供游人观赏瞻仰。日本佛教会会长阿部野龙正曾经在一次朝拜活动中深情地说:“1000多年前,空海大师从这里登陆,受到赤岸村民的热情迎接招待。1000多年后,我们寻找大师的生平足迹来到此地,也受到赤岸人民的热情迎接招待。赤岸是一块圣地。我相信,在此次访问之后,将有更多的真言宗信徒前来赤岸!”除了前文提到过的景点,赤岸村还有城堡遗址、王右军遗址、桂枝亭、留耕堂等古迹能够游览。
(二)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宫
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历史上别称「历史上别称「妈祖行宫」、「靖海宫」、「阿婆宫」,是继湄洲妈祖祖庙之后的第一个天后圣母行宫,是八闽创建较早,声名较着的祷祀“海峡和平女神”宫庙。素有「行宫之尊」的美誉。
松山天后圣母行宫位于福宁湾西南部,坐落在松山村澳尾港的洄澜岸口、阿婆岗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海而建。在《县志》、《州志》、《府志》、《福建通志》乃至全国性的《中国图书集成》中都有“建自宋朝·在洄澜岸口”或”当巨澜之要冲,面向七星:座朝五虎”的明确记载。记述其神业治理范围,南至浮鹰岛,北至四码列岛,东至嵛山岛,西至本村,可见当年神产之大香火之旺盛。明清多属官方倡建,整个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是悬山顶穿门式木结构,原建筑内分大厅、中殿、神龛,大厅前有戏台,两旁有环楼,台上藻井为五层门拱,四周凋刻人物花卉,宫大门镶嵌四层门拱,飞檐翘角,错彩镂金。厅毁于文革,现存宫面板五进深三开间,藻井绘妈祖图,梁下尚留明知州胡尔造、清总兵吴万福、郡守甄时济重修的题名及清乾隆五十八年“靖海宫祀界”碑刻,正殿悬樑至今尚留存着明万历年间的「福宁知州胡尔造」,及清康熙年间的「总镇福宁左都督吴万福前重建」、郡守甄时济重修的题名等多处题额,还有宋代莲花石础,宋代妈祖护将金、柳将军凋像,清乾隆五十八年的「靖海宫祀记」古碑,清代妈祖木凋像等珍贵文物。
据统计,近些年以来松山天后圣母行宫竭祖进香的信众超过30万人次,单海外及台港澳的信众就超过10万多人次。每逢农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从四面八方赶来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的妈祖信众络绎不绝。
非常是每年端午时节,松山天后圣母行宫所在地福建霞浦县松山村,就会上演别具风情的「妈祖走水」和「四海龙王朝圣母」民俗活动。
2004年十一月一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湄洲祖庙成立,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当选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松山天后圣母行宫也被列入「福建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也是福建省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宫」文化底蕴深厚,一直吸引大量的闽、浙、台沿海渔民和相当多信众前往朝拜,是福建民俗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方,对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往来,起到非常好增进效果。
(三)杨家溪景区
•拥有纬度最北的古榕树群和江南最大的纯枫叶林,景色宜人。
景点推荐
杨家溪座落于霞浦县牙城镇境内。拥有纬度最北的古榕树群和江南最大的纯枫叶林。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株“榕树王”,它的树龄已有800多年,树干周长12.6米,冠幅直径51米,高30米,树干中空,有7个洞口,洞内可容数人。每当早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树林,斑驳的树影在光影的晃动下展示着它的魔法,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龙亭瀑布由文、武两瀑构成,文瀑一级直下落差136米,武瀑分两级而下,落差135米。瀑布周围还有将军印、文笔架、岩峰和金狮把口、玉兔飞跃、将军拜印、仙翁坐山、玉象峰、猴子洞、龙洞等10余个景点。
沿溪下行约1公里,从南兜乘竹筏顺流而下,经“十曲十二滩”,大约经过2个小时到渡头村,一路青山碧水,沿溪可浏览唐僧西拜、达摩面壁、金龟戏鳖、文广断船、将军帽、三叠石等36个石景,维妙维肖。在下游渡头村有两片相距不远,总面积250亩的枫香林,大约有1100多棵枫树。秋末冬初,枫叶黄里秀红,宛如绯云停驻,每当春暖花开时,景色更佳。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
类型:地质地貌瀑布河流乡村
(四)空海大师纪念堂
“空海大师纪念堂”是由中日双方出资于1994年五月二十一日建成的。它与1984年在西安青龙寺遗址兴建的“惠果、空海大师纪念堂”遥相辉映。绿草如茵宽广平整的空埕右侧竖着的两块石碑,刻着建盖该堂经过和相关单位及个人芳名的碑文;左侧也对称地竖着两块石碑,一个是新居祐政先生的《赤岸镇赞歌》七言排律一首,另一个是高野山大学教授静慈圆写的“重访赤岸”七言绝诗四首:“高野残香冻未消,闽江桃杏正娇娇,兹行不为寻芳去,开祖苦心共此朝;求法不辞千里遥,漂流赤岸骨心销。
多亏禹域贤义士,东土得传真密苗;别后经年又及春,轻飞梁燕拂清尘。长溪千古今犹昔,百代遗芳说苦辛;依依杨柳偎东风,赤岸桃花艳里红。遗迹依回千载亿,芳丛处处泪盈衷。”沿着笔直的朝拜道我们就来到了“空海大师纪念堂”的正殿。殿堂上横挂着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书写的“空海大师纪念堂”匾额。纪念堂正殿分为前厅和后厅,一进前厅您看到立柱上有两副对联:“往古今来斯道宣息,善邻结义相贵通聘”和“永结和平硕果青龙化雨润扶桑,长开友好鲜花空海登赤岸”。
这两副对联的意思是:因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空海登陆而开始的中日民间友好往来,将永远延续下去;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将因霞浦赤岸、西安青龙寺、与日本高野山金刚峰寺作为中日友好的纽带而永远凝聚在共同。殿正中端立着由日本国运来的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高1.5米空海大师雕像,空海大师身穿袈裟,面目安详,口中好像还念念有词。雕像的前方摆设着供奉礼品和长明灯、花瓶、香炉、烛台等一整套法器,每一次日本信徒来到这里都要用这套法器做法事,表达他们的虔诚信仰。
(五)霞蒲滩涂
滩涂,是陆地和大海之间的纽带。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说明的: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构成的浅海滩。仅福建省就有近300万亩的滩涂,在持久的岁月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的潮起潮落,滩涂构成了自我特有的景观,特别是这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近海滩涂养殖,那些渔排木屋,那些小舟鱼网,那些浮标竹竿,跟随潮水的涨退,变幻着无穷的组合,吸引来无数摄影人的目光。
滩涂是海的一个部分,涨潮时它和大海浑然一体,有着水天一色的辽阔,有着惊涛拍岸的壮美。退潮时,它裸露出经年的风霜,那弯弯曲曲的港汊,星星点点的渔舟,绵延无际的挂蛎,在风中飘摇的紫菜,在碧波上荡漾的渔排,还有金黄海滩上晾晒着碧绿的渔网……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入诗入画的。
霞浦县是福建省海岸线最长的县市,也是滩涂风光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假如沿同三高速公路从浙江汾水关进入,仅仅有四十分钟的车程。在这里一、二月份拾蛏苗,三、四月份插挂蛎,五、六月份晾海带、捞鱼苗,九、十月份挂紫菜,还有经年不息的渔排养殖和讨小海,应当说,只要气候许可,你随时来,大海是不会让你失望和空手而归的。
(六)北岐滩涂
霞浦县松港街道北岐村海边风光如画,影友如织。霞浦滩涂风光旖旎,2012年被《数码摄影》杂志列为“中国最值得拍摄的80个绝美之地”之一,并成为22大摄影胜地之一被重点介绍,每年前来拍摄滩涂风光的国内外影友多达20多万人次。
滩涂种植贝类、紫菜,渔民挖蛏拾贝、养护采收紫菜、缯网等作业,使风光融进人文与地域元素,移步换景,拍摄内容相当丰富。海潮初涨,忙碌的船只穿梭在竿影之间,与波光鳞鳞的大海、岛屿远山浑然一体,美不言喻。北岐是内海的湿地,虎皮斑纹样的滩涂只要有一点光就会灿烂起来,霞落金滩,美妙不言而喻……北岐四季可拍,仰俯随性,风光纪实任取。
每当北岐紫菜生产的繁忙季节,滩涂上万根竹竿插成一块块方形的网框,由远及近,绵延数十里,蔚为大观。早上起来六点左右,一轮火球从海面上喷薄而出,瞬间,大海像镀上了一层金色霞衣,上百米的山道上,摄影师们屏住了呼吸,“咔嚓、咔嚓”声响成一片,紫菜在丝网上挂着一条条色带,红的,黑的,紫的,宛若一幅没有经过修饰的水墨画,被收入一个个镜头,被曝光在一张张彩色胶片上。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
(七)霞浦县城
霞浦全县14个乡镇有10个靠海,海洋优势尤为明显,境内海岸线长404公里,占全省八分之一,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196个,港口138个。霞浦的三沙港距台湾的基隆港126港里,渔船朝发夕至,并且三沙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
霞浦境内游览胜地众多。县城南的葛洪山、宋朱熹讲学地“秀泉”、唐贞观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陆点──赤岸、“华峰古刹”的建善寺、“海涯屏藩”大京古城堡、“闽东小普陀”三沙留云洞、“闽东北戴河”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风影秀媚的“海国桃园杨家溪”和“荫峰阁”、虎镇塔等。
屹立于龙首山顶的虎镇塔,系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福宁州总兵黄大来所建。乾隆年间重修为七层石塔,气势宏伟。
地址:宁德市东部霞浦县府前路1号
(八)罗汉溪
罗汉溪位于松港街道境内,为霞浦县第二大河流,距县城仅7公里,主干流长38公里,源于柏洋乡洋田土勃头村,呈西北――东南流向,经横江、溪南、洋沙溪,于松港街道下村吴坑岩处汇合桐油溪支流,出水磨坑、大桥头入后港海,因其流经罗汉山而得名。
以罗汉溪下游两岸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上至:①下村吴坑岩至龙潭寺上游1.5公里,②吴坑岩与桐油溪交汇处至杨沙溪上游全长3.5公里。下至桥头村,河道长12.8公里,溪流两岸的第一重山为范围,风景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
风景区有奇峰、怪石、峡谷、冰臼、飞瀑、清溪、碧潭、竹林、古树、白鹭等丰富而优美的自然景观及道观、寺庙、古桥等众多人文景观及民间传说。
当中以河滩峡谷的神奇险峻与清溪竹林的清秀悠然,构成奇、险、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及冰臼群最具特色以及冰臼群地理研究价值,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
(九)小皓海滩
小皓的海滩是摄影者来到霞浦一定要前往的一站,潮水的涨落、季节的变换、月落日升,小皓也在每日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出她的五彩斑斓。一样的潮水,不一样的光影,一样的劳作,不一样的心情,摄影者总能创作出无尽的精美作品。小皓主要以沙质滩涂为主,当在顺光位置拍摄时能看到山下那一块块巨大的金黄滩涂随波而变,在逆光位置观赏这片滩涂时,镜头中那一条条从沙滩上流淌过的溪水,化作蜿蜒曲折的滩涂动脉,闪烁着迷人的银色光芒,令人兴奋不已。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在霞浦旧车站(北门宾馆附近,也叫北门车站)乘坐去往三沙镇的车,车次许多,大概15分钟一班,途经小皓,票价8元,25分钟即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东部(距三沙镇镇区约12公里)
(十)七都溪
景区座落于福州、温州两大经济发达地区中点。七都溪也是雁荡山与武夷山两大名胜风景区的中点站。紧邻在建的国道104沿海汽车专线,距三沙港40公里。当中“杨家溪风景区”座落于牙城镇西北部,是国家级风景太姥山“山、海、川”三大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溪水流程20多公里,清澈见底,其间潭、濑、滩交替分布。山绿水碧,稀有树木花早异彩纷呈,樟树、枫树、榕树、花竹、万竹、金竹、杜鹃、黄杨、芦苇成片分布。“文广断船”、“金龟戏曾鳖”、“观音坐莲”等30多处人文景观,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溪中盛产香鱼、龙鳗、毛蟹、甲鱼、鲤鱼等淡水珍品,还有鸳鸯、绶带、水獭等珍稀动物。
景区有畲族村民居住。中游观音亭寨是霞浦、福安、福鼎等三县市畲民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对歌”的唯一聚会地方.
景点位置
福建省宁德市宁德七都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