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寿宁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5 16:4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寿宁县地理位置  
寿宁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位于福建省闽东大山深处,是个山区县,位于闽东山地北部,洞宫山脉南段,地理坐标为北纬27°11′—27°41′,东经119°14′—119°44′,东临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靠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庆元县,东南连福建省福安市,西傍政和县,西南邻周宁。寿宁县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  
二、文化事业  
2009年寿宁县完成梦龙文化公园一期工程;新建3家乡村文化站、21家农家书屋。  
2012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宣部组织的颁奖晚会上,由寿宁县委、县政府,福建电影制片厂,福建省艺术摄影学会,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以寿宁县廊桥文化和民俗景观为原型的电影《爱在廊桥》获电影类“五个一工程”奖。  
三、寿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我的聪慧才智制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当中的一种,现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  
寿宁木拱廊桥造桥工艺,源于中原虹桥技术。寿宁徐、郑氏造桥世家从清代始造木拱桥,其工艺改汴水虹桥的绑扎结构为榫铆结构,增加剪刀苗抗倾斜,并加盖桥屋,桥内设神龛、戏台、凳床、橙联、匾额、摊点等,可供人们进行祭祝、娱乐、贸易等活动,美观而有用。日前寿宁全境尚存木拱廊桥19座,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  
四、寿宁北路戏  
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构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当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  
北路戏的唱腔除极少数起到高腔曲牌体特征外,大多数均属板腔体,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顺畅,带有叙事性的表现特征。其道白、唱腔均使用一般话,这已成为北路戏的一个明显特色。在数百年的演出活动中,北路戏总结出一套深为广大观众所爱慕的表演形式,不论什么脚色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推动剧情进展,这种对形体动作的强化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与唱腔密切结合在共同,唱与做高度美满,构成相当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北路戏的代表性剧目主要有《探阴山》、《对珠环》、《纸马记》、《凤娇与李旦》等。  
作为福建有影响的珍稀剧种之一,北路戏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  
五、寿宁竖灯茶和佳期酒习俗  
竖灯茶原是犀溪村叶姓人家独有的风俗习惯,犀溪村凡是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在次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晚上都要摆糕点供全村人吃。大户人家大操大办,有的还在厝门前竖起大毛竹,高高挂起灯笼,指引村人前往。随后,在犀溪村居住的非叶姓人家也接受了这种风俗,村里谁假如没有摆竖灯茶,小儿童们就会成群结队在其家门口喧哗捣乱。那时,从正月初共同,我就掰着手指期盼元宵节快点来到,由于元宵节晚上小孩们不但能够吃到竖灯茶,并且能够观看舞龙舞狮,场面非常热闹。到了元宵节晚上,共同吃晚饭,妈妈给我围一红肚兜,我就迫不及待地与邻居小孩共同吃竖灯茶去了。有的时候去得太早,东家茶点筵席还未准备好,就热情邀请我们去喝糖茶,并发给每人一块炒米,两粒糖枣和两夹花生,我们接过这些茶点糖果,又马上赶往别家。在元宵节晚上,犀溪村的小孩到所有一家吃竖灯茶都会受到主人的欢迎。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晚上,我跑了二十多家,带回一肚兜二十多块炒米,高兴得一夜都睡不着觉。元宵节晚上九时过后,东家准备酒菜款待成年人,被款待着多是东家的亲朋好友。对来村里舞龙舞狮的人,东家也会热情款待吃茶点,并发放丰厚的红包。  
六、寿宁订婚习俗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尽管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特意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需要操纵人数(凑成双数)、汽车(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全部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怎么样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何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但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快要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情愿添置得风风光光、体风光面,并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平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可以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怎么样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可以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儿童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导致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能够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许多财物,叫“陪嫁”。  
举办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乡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招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办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招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通常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终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区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嘱咐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当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乡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招待。媒人推荐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平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同意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反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终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赏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通常,女家皆设宴招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七、寿宁八仙饭习俗  
“八仙饭”民俗由来已久。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八仙下凡,丐帮聚会的日子。丐帮弟子们就把从许相当多多人家那里乞讨得来的饭菜用来孝敬自我的祖师爷——铁拐李仙师  
于是,寿宁县民间每年到了农历八月初一这天,人们就在野外亭边,桥头道旁或三岔路口,垒石三块,筑灶安锅,拾来柴火,把从相当多人家施舍得来的米菜之类食品放入锅中蒸煮,这样做成的饭食叫做“八仙饭”或“百家饭”,俗称“乞丐饭”。大家分着吃,能够站着吃;能够蹲着吃;也能够席地而坐吃,不必桌子,不需凳子,无酒无肉;随随便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恰似当今的郊外野炊。随后,此种做法就渐渐构成一种习俗。  
在民间,人们认为吃了这种“百家饭”会得到神灵的庇佑,会具有趋吉避凶,消灾免祸,祛除病痛,赶走晦气的效果。从此,老少康安,时来运转,做事顺意。  
八、寿宁脚肚糍年俗  
“脚肚糍”,寿宁话意为“走时”,就是走运的意思。“脚肚糍”是以粳米为原料,用寿宁高山上特有的高碱野树烧成的碱灰,经过一天的浸泡,放入大木桶里蒸煮。蒸熟后,放入寿宁人特制的大石臼里,用木锤将其捣至糍粑状,乘着有温度韧性,搓成脚肚子状。“脚肚糍”制作过程,讲究的是配合,注重的是集体的力量。使锤的是男性,需要的是力气,在石臼里翻转米团的多数是女性们。翻转米团的活儿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技巧。在高举的木锤落下之前,要俯身将石臼里重达六七十斤的米团翻转过来,速度要快,力道要足。这一锤一转,配合默契,如行云流水,让围观者目不暇接。寿宁的房屋建筑风格,多数是五进式、三进式,住着近十户人家,每家每户轮流做“脚肚糍”。一家做“脚肚糍”,其他各户都会来帮衬,场面十分壮观。整个厅堂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小孩抓着热腾腾的糍团开心地吃着,嘻戏着。此景此境,让你淡忘了全部的烦忧,邻里间曾有的不愉快也瞬间云开雾散。“脚肚糍”原汁原味,纯手工制作,口感柔软,意蕴喜庆,深受大家爱好。  
九、寿宁县名人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三言”的编撰者,闽东史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县。  
陈洪轸(947—995),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镇茗溪村人,是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官至北宋朝礼部尚书。  
黄槐,又称黄山公,寿宁县清源乡韶托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他一生实践“民本”理念,为救民,他开仓放粮赈灾。弃官归隐故里,他又“悬壶济世”,为乡民施药治病,设馆授业,启蒙开智。  
范式人(1909—1986年),福建寿宁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30年参加革命活动,1932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起到地方特色的群众武装组织红带会,是创建寿宁县党组织、闽东工农红军、闽东苏维埃政权、闽东革命根据地的杰出领导者之一。  
何宜武(1912—2001),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人,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秘书长。  
何宜慈(1940—2003),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人,科学家,何宜武胞弟,斯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  
张高谦(1947—1961年),男,福建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人。1961年二月六日,为爱护集体羊群,与偷羊的坏分子搏斗而英勇牺牲。其后被团中央追认为“红色少年”,国家民政部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胡玉荣,2008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张金乾,“2015品牌中国绿色节能科技创新年度人物”。  
杨剑辉,寿宁当代名人,留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范铁民,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人,寿宁苏区首位领导者。  
徐开清,男,寿宁人。1998年为救落水学生,献出了年仅29岁的年轻生命。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区别追授徐开清“革命烈士”、“全国‘三育’先进个人”、“省五一劳动榜样”、“省师德标兵”等称号。  
十、寿宁著名景点  
(一)寿宁西浦景区  
西浦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下辖的一个村,座落于寿宁县东北部,位于闽浙交界,省道双湖二级公路途经本村,东靠渡家洋村,南接仙峰翁坑,西与大安镇泮洋村为邻,北与犀溪村接壤,距寿宁县24公里,离镇所在地0.5公里,是一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西埔村旧名下犀溪。全村土地面积12.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9亩。现有539户2161人,下辖彭太洋自然村,共16个村民小组。西浦村被评为“省级园林式村庄”和“省级文明村”称号。西浦村四周高山环抱,秀峰林立,海拔338米,本村粮食作物以水稻、蕃薯为主,经济作物茶叶、榛籽;水果类:板粟、杨梅、桃子、雪李、葡萄、柚。本村茶厂生产的无公害绿茶“宫山仙蕾”誉满省内外,畅销全国;本地盛产板粟粒大,易脆,味甜深受青眯。  
(二)寿宁南山风景区  
南山风景区座落于寿宁南阳,由金鸡山、南山顶、赤陵洋、紫云山、龟湖五个风景区组成,拥有明代古刹龙岩寺,明代文学家、寿宁知县冯梦龙塑像,寿宁革命圣地赤陵洋,闽东第一铁索桥----龟岭索桥.  
千年古刹----三峰寺座落在鳌阳镇西南部,四面峰岫起伏,它首枕后山,状如荷花倒悬,面对峰岳,势成三足鼎立,故得名。该寺系宋初钦命少宗伯陈洪轸捐产创建,经历代重修,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殿、念佛堂、山门亭、钟鼓楼等,整个建筑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现保存着千年历史的宋代大清石香炉、纯铜观音座像珍贵文物,香火旺盛,游人络绎不绝。座落于城冶县衙旧址的"冯梦龙宦寿旧址"碑、戴清亭,及冯梦龙在寿宁为官时修复的东门城墙、东坝、升平桥等是研究冯梦龙的重要古迹。现正在建设的三峰公园是县镇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本着"新、绿、雅、趣"的标准,融古今于一炉,集人文自然于一体,是一个可观赏、可游览、可访古、可瞻仰、可朝圣的综合旅游休憩之地。  
(三)下党村  
下党村是寿宁县2014年唯一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村落面朝下党修竹溪依山而建,村落呈梯形分布,房子层层叠叠,交织有序。青山巍峨绿水缠绵,山水之间,木拱廊桥横跨其间,构成了“廊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鸾峰桥是下党的名片,也是古时下党村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鸾峰桥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五年(1800)重建,是世界已知单拱跨度最大的贯木拱廊屋桥,“从形式到内涵,都极具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有用价值”。而下党溪如一串明媚的项链将鸾峰桥附近周围散落的散发着珍宝般气息的下党古村落及文昌阁、王氏宗祠、龙坑溪石拱桥、福山观音堂、马仙宫等历史文化建筑一一串联,置于幽深的沟壑、繁茂的山林、青翠的溪涧中,无限风光旖旎。  
文昌阁是下党村的文教建筑,旧时村里王氏子弟就在此苦守寒窗。阁高三层,坐南朝北,建于清道光年间,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穿斗式木梁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两度徒步到下党乡调研,先后就参观过这两处古建筑,还在鸾峰桥上现场办公、就餐和午休,亲自参与了建乡工作。  
在村的对岸,有一岩石贴山直立潭中,高20余米,白色的纹理均匀地上下蔻了三圈,岩体中空,形似饭甑,村民们都叫它饭甑岩。每当山洪暴发时,激流撞击岩石,水雾便从石腹中阵阵冒出,宛如蒸饭时散发出的缕缕蒸汽。传说这块石头有灵气,兆征人丁兴盛。历史上,下党曾经出现“百口同居”的人家。  
清道光初年,下党村王国桢是国学生,有兄弟6人,生有11子,至玄孙五,至玄孙五代人所有建在,共100口,福宁府知府郑家麟闻知此事,清道光6年(1826)亲自到下党村王宅视察。郑知府见五代同堂,百口同居属实,王夫人贤惠,遂“举报申详各宪大人,咨部汇题奉旌表,钦赐给匾建坊,名登省志,千载扬芳”。匾曰“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国学生王国桢偕十一子于道光丁亥年(1827)元月吉旦立”,现王家祠堂尚存“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功在家国”、“三槐堂”等四块牌匾。  
走进古村落,村内的古民居,乌瓦黄墙,鳞次栉比,布局错落有致,石径蜿蜒其间,附近周围有山水田园烘托着,使村庄显得古朴而厚重。“豪华落尽见真淳”,下党,是一个让人心底安静澄明的地方,穿行当中,宛如穿越历史时空,远离凡尘。  
近些年以来,下党声名鹊起,先后得到中央、省、市、县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2014年十一月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八月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2015年入选宁德市十佳旅游特色乡村、十佳旅游精品线路。日前,下党村正踊跃准备申报创建国家3A级景区,力争将其打导致为集红色文化、群众路线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  
(四)犀溪漂流  
犀溪文化生态旅游是以犀溪流域为纽带,以文化和生态为基础,以廊桥和古建筑为特色,北起犀溪乡外山村及牛当山,南至仙峰村,西至笔架山,东到长岗头山脊一线,并包括甲坑、石竹州一带,面积约17.8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包括西浦文化园林村、犀溪古建筑群、犀溪水域风光带、甲坑红色旅游地、笔架山山地风光带、石竹州峡谷等。犀溪漂流座落于犀溪溪头六公里处,是暑假旅游的好去处。漂流行程5公里,落差170米,漂流全程两个多小时,漂流道具为皮筏艇。漂流所经漂床经过专家精心设计,在漂流中的皮艇有的时候腾空有的时候潜水,时而又要经过上百米长的隧道,漂流线路被安排得精彩刺激。犀溪漂流的起、终点还连串起平坑户外拓展区、横石(龙井峡)景点、下坪景点、百丈漈景点、龙潭景点、月亮湾景点、犀溪古村景点和福寿廊桥等八个景点,让漂流之行和山水之游融为一体,构成一次玩乐和赏景兼备亲水体验行。  
犀溪漂流既有漂流的狂野飞驰,又有休闲自得的自然氧吧,当你在体验动感刺激的游玩项目之余,还可欣赏目不暇接的自然风光,享受天然氧吧的负离子新鲜空气,拥抱和亲吻大自然,纵情地放纵心情,享受自由和轻松,让人“尽抛尘世事,回返自然中”。犀溪乡位于福建省寿宁县东大门,是福建省重点老区乡,以溪下游石磜留有犀牛蹄涔得名。犀溪乡有一条古老的廊桥(转福寿桥)和历史悠久的石板桥。同时近些年以来犀溪乡新建旅游业,建立了漂流等娱乐项目。座落于犀溪乡犀溪村上游的生态文化漂流有“海西第一漂”之美称,游人们均评价其“危险刺激却有惊无险!”  
(五)小托水库水利风景区  
小托水库,又名韶托水库。座落于福建省寿宁县清源乡小托村,始建于1958年。总库容量42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77万立方米。  
小托水库为寿宁县游泳协会健身基地  
小托水库中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国一级爱护动物——“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属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记录11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阶段组成。栖于淡水,故又名淡水水母。直径约2厘米,钟形身体的边缘有数百根短触手。螅形体高约2公釐,无触手,借出芽方法产生水母体。为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爱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桃花水母是一种原始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是名副实际上的“活化石”,起到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生物进化过程构成的一个物种,其地位丝毫不逊于大熊猫。桃花水母特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的研究起到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和了解物种的遗传、进化提供了条件。桃花水母以自我独特的生命构成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  
小托水库能见到桃花水母,解释水质很好。当条件适当时,休眠的桃花水母就会苏醒,并且生殖很快,通常春秋天出现在温暖的水域中,冬天就会消逝。但只要保持非常好水质条件,以后每年都可能再看到桃花水母的身影。  
(六)寿宁县生态茶园  
寿宁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农业县,茶产业是传统主导产业,现有茶园11.8万亩,福云6号品种就达到10.5万亩。因为福云6号品种在耕作过程中已失去“早发早采早上市”的优势,无法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生产效益低下。2007年冬,寿宁县提出打造“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的思路,致力茶业品种改良和生态茶园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  
寿宁县制订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发展生态茶业,走生态茶叶发展道路。整合多种支农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对连片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以上的基地,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1000元;一个村种植总面积达到50亩且茶农一户连片1亩以上,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500元;对专业户或联合体购置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的,按购机款的20%赋予补助;改植高优品种绿茶、白茶的,参照以上每亩赋予补助100元。同时,加强各乡村茶农茶叶技术培训,至今已办了15期培训班,培训1500人次。另外,还大力哺育扶持茶业龙头企业,与企业签订爱护价收购茶青协议,保障茶农收益。  
(七)犀溪  
犀溪,因在其西浦村的河滩上发觉有印有犀牛脚印的溪石而得名,一个有着江浙风情的闽东小镇。犀溪座落于福建宁德市寿宁县的犀溪乡,和浙江的泰顺相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风淳朴,风景怡人。作为集浙南乡村灵秀于一身的犀溪,绝对能让远行的你得到所要寻觅的美好和宁静。犀溪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是由于在其西浦村的河滩上发觉有印有犀牛脚印的溪石,现在传说中的犀牛脚印早已无处寻找,而让远方来客陶醉的景色,就在西浦村上流的河滩处。犀溪文化生态旅游是以犀溪流域为纽带,以文化和生态为基础,以廊桥和古建筑为特色,北起犀溪乡外山村及牛当山,南至仙峰村,西至笔架山,东到长岗头山脊一线,并包括甲坑、石竹州一带,面积约17.8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包括西浦文化园林村、犀溪古建筑群、犀溪水域风光带、甲坑红色旅游地、笔架山山地风光带、石竹州峡谷等。内容来自环视旅游网。犀溪漂流,顺流而下,热情四溢,在5.3公里的河道上漂流总落差达到了180米,时而激流,时面缓潭,可谓有惊无险,乐趣天成。  
(八)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  
年代:1935年  
座落地点: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  
简介:包括含溪闽东特委旧址、瓦窑坪红军标语、瓦窑坪红军洞等。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苏区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局势十分严峻。1935年五月,中共闽东暂时特委委员叶飞在含溪召开紧急会议,重新建立中共闽东特委,下辖霞鼎等4个中心县委和14个县委,领导闽东地区保持了三年游击斗争。  
含溪闽东特委旧址:以纪念碑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50米。  
爱护范围:红军标语:瓦窑坪村2号、3号厝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红军洞:四周向外延伸20米。  
2009年,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九)车岭古道  
车岭古道座落于寿宁县斜滩镇斜滩村、清源乡阳尾村,年代为明至清。  
简介:明中叶构成,由明迄清历代维修,是寿宁通往福宁府的重要古官道。古道自斜滩蜿蜒而上,相对高差658米,全长约10公里。山路用石块随地形铺就,宽1到2米,沿途分布多处路亭、摩崖石刻、关隘,主要有车岭关、一亭、“岭峻云深”石刻、二亭、三亭、四亭遗址、五亭遗址、“去思碑”石刻、平氛关、龙凤亭等。  
爱护范围: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2018年,车岭古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十)犀溪叶氏宗祠  
犀溪叶氏宗祠座落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  
简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戏台、先慎堂(中军府)、亨堂、报本堂等组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牌楼式门楼,面阔三间,悬山顶;戏台设八角藻井,歇山顶;先慎堂进深五柱,享堂进深六柱,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  
2013年,犀溪叶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10米。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