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古田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5 16:4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古田县地理位置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东北方,东连宁德、罗源,西接延平、建瓯,南临闽清、闽侯,北枕屏南。东西宽82千米,南北长66千米。全县土地面积237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6°16′-26°53′,东经118°32′-119°24′。  
二、古田县文化  
自唐建县时,民间文化就开始兴起。五代至清末,文人著述颇丰,代有名家。宋林用中之理学,明张以宁之诗文,清曾光斗之书法,皆负盛名。民国时期,有诗社联吟活动,而且成立县民众教育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现代文艺创作崛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杜运燮曾饮誉中国诗坛。  
2019年,古田县有调频发射台1台,卫星地球站1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2套,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5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2套,平均每周播出168个小时,有线电视总户数3.9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0%。全年古田电视台共播出本县新闻1265条,播出《翠屏视点》专题栏目24期,广播电台播报本县新闻1233条。播放公益广告54000余条次,先后创新开展了2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晚会直播活动,共承接制作了精准扶贫、重点工程、海外乡音等系列专题片24多部。放映乡村数字电影3339场,辐射275村,惠及160160人。  
三、古田曲醋制作技艺  
古田曲醋为传统工艺,属四大名醋之一,有着750年历史。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古田民间即 采纳土法制红曲,并用红曲或混合曲作为糖化发酵酿酒酿醋,此后区内主要集镇均有制酒制醋民间作坊,民间多数自家都保留一两坛老醋;乾隆十四年,在古田旧城二保街就有私营酒、醋厂;民国时期,全区有酿酒酿醋店数百家。  
古田曲醋因原料配比和治理方法不同,可分为:红曲老醋(经糖化、酒化、醋化分次添加酒液发酵工艺,加入芝麻调香,经多年陈酿而成);红曲醋(一次性投料经糖化、酒化、醋化同时进行三个月即可压榨过滤,转入陈酿三个月即成品);香醋(一次性投料经糖化、酒化、醋化同时进行三个月即可压榨过滤,陈酿三个月加入米香液即为香醋);陈醋(一次性投料经糖化、酒化、醋化同时进行三个月即可压榨过滤,陈酿三个月加入2%食盐即成品)。古田曲醋制作选用优质糯米和红曲、芝麻为原料, 采纳分次添加,进行液体发酵,并经多年陈酿精制而成。其酿造过程主要可分为制生老酒、制醋母、制红曲醋三个步骤,是一种色泽棕黑、酸而不涩、香中有甜、风味独特的酸性调味品,有清除疲劳、平衡血液酸碱值、帮助消化、防止衰老、扩张血管、增强肾功效、增强肝脏功效、提高肠胃的杀菌力、美容护肤、防止肥胖十大功效。  
到日前为止,曲醋是古田县唯一保留的起到传统配方的工艺,其酿造器具多为明、清朝代流传下来的,制作技艺也是日前该区保留最完整最多的酿造器具。  
四、古田红曲制作技艺  
古田红曲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古田民间就已盛行红曲制作技艺。清乾隆版《古田县志》中记载:古田地瘠民贫,岁岁收米制曲,易银完粮原米有税。明万历年间《古田县志》中也有“田家多制曲,畲客少租山”的记载。古田红曲制作技艺先是流传于民间,由农家自制,随后逐一发展成小作坊生产的形式。1915年,古田商帮在福州建立“古田会馆”,组成“红曲帮”,将古田红曲销往四海八方和东南亚国家。1957年至1959年3年间,全国有20多个省、市派人来古田县红曲厂学习红曲制作技艺,从此全国红曲创造有了较大的规模。  
红曲产品分为三种:库曲、轻曲、色曲。制红曲通常要求大米是单季稻为好,蒸熟后有弹性且不粘,在制红曲过程中汲取水份较小,对操作和操纵品温方面都比较容易。曲种需要每年复壮、分离哺育,挑选强壮的菌种。陈醋酸度应达7至9度,酯、香等应达优质标准。配比为大米50公斤、混合菌浆1.5公斤、曲醋0.5公斤。制作红曲要经过大米洗浸、沥干、蒸饭、接种、入池保温、翻堆、第一水发酵、第二水发酵、第三水发酵、断水后期发酵这些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用具主要有:制作混合糟的瓮,制作老醋的瓮,木饭甑,竹制摊凉篓,生产红曲的土窑,及生产过程使用的曲耙,装曲篓、晒曲竹节席等。  
红曲制作专业性强,生产属于微生物发酵范畴,每个步骤每期的发酵对温度湿度反映敏感,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来操纵用水及相关环节,不可以出现误差。红曲制作劳动强度大,每个工人至少要治理4池红曲的发酵,每池容量1000斤大米,因而这项手工技艺的要求非常高。  
五、古田陈靖姑信俗  
福建省古田县临水宫主祀道教神女陈靖姑,朝拜陈靖姑、举办请香接火仪俗是日前福建省乃至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其影响甚至波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陈靖姑信俗肇始于宋而盛于明清,香火一直传承接连不断。据明万历《古田县志》载,陈靖姑生于唐代,传说她是福州仓山下渡人,24岁时脱胎祈雨,为解除旱情、解救百姓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身后被尊为青少年妇女爱护神,仓山下池许真君庙附近的一座旧木屋也被当地人视为陈靖姑祖屋加以供奉。  
陈靖姑信俗影响及于闽、台、港、澳、浙、赣、湘、粤、桂、鄂、皖等省(区)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信众达八千多万,出现四千余座临水宫分庙,构成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请香接火仪俗全年进行,而以农历正月陈靖姑诞辰月的仪俗活动最为盛大。届时各地信众组成“夫人社”到古田临水宫庆祝圣诞,并从祖宫请香接火回乡祈神醮仪,反映出大众中普遍存在的祈福求安愿望。在此过程中,各地不同流派的道教科仪、民间音乐、戏曲舞蹈、传统武术、民间曲艺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台湾有四百多座临水宫分庙,近二十多年来台湾到古田祖宫朝圣者已有四十多万人次。以请香接火仪俗为媒介,台湾同胞在人同祖、神同缘的俗信仪式中促进了与大陆同胞的情感交流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六、古田县特色文化  
1、朱子理学文化  
朱子是朱熹的尊称。朱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福建尤溪,长期在闽北讲学,他的理学又称“闽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朱熹晚年因朝廷党争,受到奸党迫害,为避“伪学”之难,应古田门人的邀请,来到古田讲学,同时又培养了一大批当地门人,还在相当多地方留下诗文墨迹。随后时过境迁,党禁解除,他的理学被奉为金科玉律,他的文集《四书集注》及经学注释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依据和教科书。当年朱熹先后在古田十多个书院讲学,理学文化的中庸美满理念在古田深深扎根。同时,朱熹处处为人师表,以其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以及修身养性的大家风范,清廉俭朴的生活习惯,为古田士人学子乃至一般老百姓树立起完美无瑕的圣哲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传承者,对古田的教育具有非常好的主导效果。  
2、圆瑛文化  
圆瑛是古田平湖端上村人,19岁出家,担任过九届的中国佛教会领袖。他毕生弘法利生,布道施济,爱国爱教,备受佛教界的看重。圆瑛尽管是出家人,但他又是一个踊跃爱世的社会人。他的人生轨迹,与国家存亡、社会变革、民族兴衰、人民苦乐密切相连。他把宗教与政治、佛教与儒教相联系,进行接连不断的融汇和升华,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也就是圆瑛文化。圆瑛文化的实质是治心和济世。就是无家,无我。他主张入世救世,以大乘佛教义理的实践,匡正人心,踊跃生活。他认为,时局动荡,连年战争,乃是“我”字作怪,倘若人人能以“无我”之心,报国济世,则家家和睦,社会美满。圆瑛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他认为佛儒教理同归一辙,佛教与儒教在理论上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他把释迦牟尼佛学与中国的儒学相结合,并制造性地把它们融会贯穿,让佛儒美满相处,继承和发展了起到鲜亮中国特色的中国近现代佛学体系,使佛学理论更加通俗化、社会化,更容易被大众普遍接受,因而把近现代中国佛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境地。圆瑛有一首诗这样说:“入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横作感时诗。”他就是用佛教的理念,匡正人心,净化心灵,实现报国志向,这种精神对我们来说起到很大的现实意义。  
3、陈靖姑文化  
陈靖姑是福州下渡人,后嫁到古田,其间帮助当地人做了许多好事。她一生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是海内外一起仰慕的“妇女、青少年爱护神”,她“舍身祈雨,舍己为人”的精神对我们现在构建美满社会、维护社会安宁稳定还很有现实意义。陈靖姑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福建先民到台湾,渡海不易,求生维艰,故祈求他们随身带来的神明临水夫人的爱护及庇佑,得以渡过彷徨无依的时刻和精神恍惚的日子。因此,陈靖姑信仰接连不断繁衍,信徒接连不断增加,寺庙接连不断增建,遍及台湾各地。自两岸开放探亲之后,开启了宗教信仰——陈靖姑寺庙进香的大门。自一九八五年始就有相当多台湾香客到古田临水宫进香,捐建香客楼。现在古田整个临水宫建筑风格,木雕、对联、故事传说,《闽都别记》里重要故事情节,都是古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库区文化  
古田县是全国少有、福建仅有的移民县份,古田库区是古田最大的县情。古田人民为国家建设两次奉献美好家园,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壮举。体现了古田人民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一五”建设期间,国家建设两个大型水库,当中之一就是古田溪水库,1958年开始建水库时,全县人口16万,移民4万多,淹没了一个城关,两个乡镇。当时水库、水电站建设的设计方法和投资运作等均由中央决策,新中国领导人朱德、陈毅、谢觉哉等来游湖、视察时留下相当多壮丽的诗篇。1994年,温家宝视察古田,称赞古田人民有两种精神,一是奉献精神,二是苦干精神。跟随古田两次移民、两座水库的建成,我们现在拥有了漂亮的翠屏湖和金钟湖,翠屏湖边有极乐寺,是圆瑛文化的载体,翠屏湖边有溪山书画院,是朱子理学文化的载体,翠屏湖附近的临水宫是陈靖姑文化的载体;在翠屏湖畔,儒、道、释三教俱全,湖底、库边有相当多漂亮故事的传说,为翠屏湖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5、食用菌文化  
古田几十万人,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创新所构成的食用菌产业,是古田经济的一大特色,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古田人民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率先突破食用菌技术,试验成功瓶栽银耳,先后取得了银耳、香菇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荼树菇栽培四大技术突破。2007年,被中菌协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光荣称号。食用菌发展,改变了古田一代人的思维方法和经营理念,构成了“崇尚科学,接连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七、古田结婚习俗  
送龙凤帖  
男女适龄(通常是16岁至25岁)时,就相议婚嫁。民国以来叫“订婚”。由媒婆说亲,双方父母主婚,若允许定亲,双方家长就把子女出生的“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单互换进行合婚,如能相合没有相冲相克,就择吉日进行回大帖,也就是送龙凤帖。男方须做几百斤龙凤饼给女方分送亲友。  
哭拜长辈  
回大帖后经一定时日,就选吉日完婚,男方备花轿、请鼓吹队迎接新娘。女家送新娘上轿时,新娘有哭拜双亲、长辈亲友以及“摔米头”等礼节。哭拜和“摔米头”时,边哭边拜边唱着俗成的唱词,唱词内容大都是由吉利语编成的。  
背上花轿  
哭拜后,新娘头上罩着大红盖头巾,由兄弟辈直接背上花轿,轿门的封上竖写着××堂吉月日封,便由轿夫、鼓吹队一路吹吹打打,把花轿抬到男家,由夫妇健在福寿齐全的老妇人(俗称“好命人”亦即伴娘)牵接新娘下轿。  
进洞房  
新娘从花轿里牵接下来后,由伴娘牵引着踩火盆(俗叫“踏地厨鼎”),然后带进洞房。当新娘第一脚刚跨进洞房时,新郎左手拿着装有米头(米、麦、豆混合)的茶盆,右手抓起米头向新娘连摔三把,以示“下马威”,接着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床沿吃“床墘蛋”。  
拜堂  
“床墘蛋”吃后,由年高德劭的长者担任赞礼高喊:“鸣炮——奏乐——拜堂”于是新郎新娘双双步进厅堂,一拜天地、二拜堂上祖先,三拜父母,再请内外诸亲受参,这时长辈须送贽礼红包(有的时候受参移至第二日早晨),最终夫妻交拜。之后新郎抱着“灯斗米”走在前头,新娘后来,赞礼高喊:“拜堂礼毕入洞房,今夜合欢大吉昌,夫唱妇随鸾凤偶,熊罴叶梦早呈祥。”宣告婚礼结束。  
喝喜酒  
结婚筵宴开几桌至几十桌不等,宴菜有三仙、家燕、肉糕、切面、鳗鲞、蛏干、海参等十几道。大门口旁边设鼓吹乐队一桌,宾客来家必奏吹击乐以示欢迎。菜上席后,吃过三道菜,鼓吹乐队就开始清唱,平常以唱“京戏”(俗称“罗罗”)为主,有的时候也唱庶平调(俗称“平讲”戏),与此同时新郎由牵下轿的人陪同到洞房用量布的红尺把新娘的盖头巾掀开放置帐顶。  
闹房  
婚宴后,洞房紧闭,亲友要进洞房看新娘,定要唱“闹房诗”,闹房诗的内容以吉祥如意和祝愿的言语编成。唱罢闹房诗,方开新房,亲友一拥而入始行闹房。  
下厨  
新婚次日新娘下厨。从前也办酒席,称下厨酒。这天晚上要宴请姻舅(俗叫“亲家舅”)。宴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即以冰糖等为配料蒸得很烂的大猪腿端放桌上请姻舅,以示盛大。  
回门  
新婚次日,新娘的兄弟(姻舅)要到男家送红帖邀请归宁,俗称回门。第三天回门,由女方家长操办宴请新女婿,菜肴中也有一道特殊的菜,是用全鸡炖八珍药、桂丸等制成的,席间还有捉弄新女婿的小插曲,试探其能否对付自如以测其贤愚。在女方家住一夜,翌日新郎新娘返回男家。  
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男女青年到《婚姻法》规定的年龄,经双方允许,向政府登记,就能够结婚,简化繁文缛节。新娘不再坐花轿,以步行或以车代步到新郎家成亲,有的地方新娘在动身前有向男方索取轿价惯例,轿价多少视路途远近和男方财力而定。80年代初城关地区曾举办集体婚礼,既节约又盛大。80年代末礼金昂贵,嫁妆档次渐高,平常人家未敢苟同。  
旧时,婚姻中还有再醮、入赘、典妻、送月粮、童养媳等形式。解放后,典妻和送月粮等婚俗已杜绝。  
再醮年轻妇女丧偶再嫁,要在男方择定的那一吉日天亮前自我步行至离乡村一里许地方,由男家雇来的竹舆(俗叫“小轿”)抬至男家,仪式较简单,但在男家也要举办婚礼设婚宴等。  
入赘  
男孩长大后,无钱结婚,有的女方因短缺男劳力,便由人撮合,经双方家长和本人允许,男到女家成亲,婚后生的第一胎男孩,须姓女方的姓。  
送月粮  
女性婚后失偶,子女幼小,生活艰难,需人扶持,但改嫁又有不便处;有的单身汉上了年纪无钱娶亲,为了传宗接代,经人撮合与失偶的妇女结合,双方通过协议,每月男方应为女方送粮食,帮工几日,过后男方又回老家,其间生男育女归男方全部,亦姓男方的姓。  
童养媳  
贫苦人家生了男孩,怕儿子长大后无力为其娶亲,于是就抱养他人的幼女抚育,小少时哥呼妹唤,两小无猜。至结婚年龄,常因操办不起婚筵,就在农历除夕晚,简单地布置一下新房,购置一床新被铺,穿着新衣着,煮两碗粉干蛋叫男女双方吃后同房,就算结婚。  
八、民间崇拜  
(一)神明崇拜  
先民认为自然界现象的变化是多种神祗在主宰,故建坛庙楼阁,沿周礼一年四季举办祭祀仪式。  
社稷坛宋景德三年(1005年),在县治西郊建社坛、稷坛,祀土地五谷之神。定每年仲春、仲秋两月上戊日举祭。是日坛中立石为主,左右区别立社神稷神木牌。祭品用全牲,祭器用陶瓷,立黑帛,由县令主祭。  
风云、雷雨、山川坛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县治东南建坛。定每年仲春、仲秋上巳日举祭。后奉令与城隍合祭。祭日坛中设风云雷雨牌位,立四帛;山川居左,立二帛;城隍居右,立一帛。祭品用全牲,祭器用陶瓷,由县令主祭。  
邑厉坛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县治北门建坛,祀无祀鬼神。定每年清明,仲秋及十月初一日举祭。祭前三日,县令率下属请城隍牌位立坛中,下左右设无祀鬼神位,由县令主祭。  
乡厉坛明洪武二十四年令各都里达100户者立坛1所,全县共立45所。祭时,祭品、祭仪与祭邑厉坛相似,由各都里甲主祭。  
先农坛仲春月亥日,在县治南郊先农坛举办。由县令率领下属及老农代表与祭。  
魁星楼在县治南鲤鱼洲,祀魁斗帝君。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建,光绪年间(1875~1908年)毁于洪水。溪山、兰田两书院,亦有祀魁星神位。  
文昌阁又名奎光阁,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建于县北台山下,光绪年间重修,县治北门龙首山巅有明伦堂奎光阁,俗称八角楼。螺峰书院及杉洋乡亦区别建文昌阁。  
东岳庙城关及西乡溪头、寿林洋均建泰山庙,水口建泰山行宫。民国27年(1938年),城关庙拆建为中山纪念堂。  
三皇庙元延祐三年(1316年),建三皇庙,祀“天、地、人”三皇,由县令主祭。明洪武二十九年因不合制度而停止。  
迎神像城关各街坊,于正月中旬,区别迎城隍太保、总管、拓主、孥公等,唯迎城隍最盛大,信众抬城隍塑像,顶七爷、八爷、判官、保长等空身塑像,配之以多种仪仗、乐器巡境,沿街各商店放炮迎接,而上年营利最多者,更虔诚迎接,晚上各街各定时间,组织舞龙、舞狮、跑旱船、小丑戏蚌精等节目踩街,然后到各街宫庙表演取得礼包后离开。  
神会城乡信众自愿结合,假神庙,以神为命名立宴会,定会规。由与会者递年值首。此会城关各街最考究。太保宴最早举办,城隍宴最丰盛。正月十五日,在一保城隍庙,设案陈列福礼,中有多种造型拼盘。如苏州糕架成拱桥,面色垒成宝塔,米粿组成游龙,全鸡装成凤凰,目鱼海参并成蝴蝶,鱼翅排成蓑衣等,又以家藏古玩或应时珍品罗列,香烛林立,以表虔诚以资观赏。晚设宴,席间传杯行令,互相祝福,至更阑夜静,尽兴而散。  
(二)祖先崇拜  
祭墓父母坟墓建成后,择吉日开祭。而后定祀产,择祭日,立墓规,制墓簿,由各房子孙按序轮流司祭。祭前一日,司祭者登山扫墓。祭日,备香烛、金银纸钱、供品、祭文、铜锣等,率众赴祭。先拜祝土地,读祭文,再拜奠祖妣,读祭文,再由登墓子孙自动跪拜,焚化金银纸钱。延赞礼主持此仪式,待饮墓酒,分祭饼果品后回乡。祀产丰厚者,以全牲为祭品,雇唢呐班。雇肩舆让高龄族长、房长或有科名者乘坐。回乡后分祭肉,或设墓宴。因年代久远,子孙衰败,或迷信风水不好的坟墓,不予祭扫而荒凉,被人讥笑为“祖宗吃长草”。  
祭祠大乡望族均建姓氏宗祠,祀历代宗先。集祠产,立祠规,由各房子孙按序轮流司祭。祭日,均在仲秋七月,祭品定三牲或全牲。设赞祀,奏唢呐,引族长,房长及有科名者拜祝,读祭文,焚化金银纸钱方告礼毕。族内家家户户各备纸钱,入祠焚化。午设宴,会族人。大族富家另建义祠祀无后族人。族内子孙父母新亡丧葬完毕者,或得中科名者,学校毕业者,区别入祠行祭祀之礼。  
(三)历史人物崇拜  
祭孔子宋真宗年间(998~1022年),县治建文庙祀孔子。每年仲春、仲秋两月上丁日举祭。清朝设宫廷舞,称“八佾”,定八列,每列八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令选舞生大合乐与祭。县一级官员担任主献、分献,武官陪祭。与祭者,斋戒两日,先一日,宿庙堂,列祭品,司礼仪。是日四鼓着礼服,举燎、悬宫灯、鸣炮秦乐开祭。五鼓祭崇圣庙。民国时期,由县党、政、军一级官员任主献、分献。与祭者有老秀才、举人及各界代表。是日晨三时集中,四时开祭。享堂前祭台列祭桌、备祭文。设总赞1人,引赞8人,司乐3人,治理人员2人。是时,鸣炮奏乐,总赞宣布,由引赞引主献、分献各就位。再由引赞引主献循左廊至盥洗处作洗手状,登祭台上香进酒。如是3次行初献亚献终献之礼,后由总赞朗读祭文而礼毕。与祭者各分祭肉一份,古称“作胙”。崇圣庙,另由孔教会主持祭祀仪式。民国23年,国民政府定八月二十七日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次年定该日为教师节,又颁发《孔子纪念歌》歌词,系《礼记·礼运》,用现乐曲谱成。每年七月初七日,各学童家长,备香烛茶酒,干鲜果子及鱼、虾、蟹等造形面饼20余盘,于是日下午供奉孔子,俗称“办七夕茶”。民间还传言“字纸是孔子公的眼睛”,要敬惜,否则会被雷击。城乡中心地方普遍建造纸炉焚化字纸。家家户户各备纸篮拾字纸,送到炉中焚化。山村僻居之家,要在野外焚化,让纸灰随清风流水飞逝。城关孔教会及社会公益团体,雇人走街串巷,收集字纸,集中焚化。  
供奉朱子门下生尊之为“师表”,儒士誉之为“真儒芳躅”,民间称之为“贤人”。溪山、魁龙、蓝田等书院,均供奉朱熹塑像,城关、杉洋各建朱文公祠、行春秋二祭。韩侘胄先后派人来古田谋害朱熹。来人因感朱文公乃正直之人,不忍加害而殉身就义。杉洋、城关各建庙以祀,俗称太保殿。杉洋人说太保姓康,城关人说太保姓陈。  
举祭关羽、岳飞关岳庙祀关羽、岳飞。东西庑配享历代名将,如张飞、赵云、谢安、王睿、韩擒虎、郭子仪、韩世忠、戚继光等24人。民国时期沿旧制,定春秋两季戌日举祭。由县级官员职位最高者致祭,同级官员陪祭,次级官员2人任东西两庑分献。军官、警官各1人任叫仪。官绅、学校师生为礼仪执事。文职或武职官员一律与祭。  
纪念四忠臣在县治北门建四忠祠,俗称北坛庙。祀张巡、许元、南霁云、雷万春。纪念他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英勇事迹。  
建名宦祠在文庙戟门东庑建名宦祠,祀历代县令、县丞、县尉、县尹、主簿、教谕、训导、总督、巡检有遗爱者28人。单独建祠的,有唐刘疆,宋李堪,明王所、徐建、刘若金,清甘体垣、陈瑸,民国孔宪洛、梁仲昆等县令。魏棨身任参议,为主保杉洋,亦建祠纪念。杉洋建陈瑸、杨易祠。水口、谷口、黄田古驿建陈瑸、熊彦迪、金中承等祠,谷口盐运司林艾陵、金吾莦、屠汉波、陈建中等官职虽小,却同情民间疾苦有政绩,当地人民亦区别建祠。祠在城关者,由县官主祭,在乡驿者,由当地父老主祭。  
为乡贤建祠文庙戟门西庑建乡贤祠。祀历代有业绩闻于闾里者24人。单独建祠的有因出力奏请朝廷准予建城的明广东布政司左布政,因燕王发难而殉职的山东道盐察御史林剑英,义士林英及樵夫某君,孝子卢朝鼎等亦为之建祠。  
九、古田丧葬习俗  
巡棺  
当男或女寿终时,全家啼哭,当即请师傅造棺材,同时在大门口用一块门板张贴白纸讣告。棺材做好后停放在丧宅后厅,子孙掬井水为死者沐浴后穿好寿衣放进棺内,用干稻草或一小段小竹篾以死人的鼻子为标准比量左右相距,直至把死者调整至不偏不倚为止。接着所有直系亲属手执醮油点燃的红纸捻或点燃的香线,半躬身慢步从左边棺材尾至右边棺材尾围绕一圈,以示永别之意。  
报丧  
巡棺以后就盖天板布桐油灰,设置灵堂安放灵位。假如是老妇人寿终时,还要报讣其娘家亲戚(俗称“外头家”),“外头家”来吊丧时,作孝男的事先要准备香案,摆在大门外,身披麻衣,跪着迎接,“外头家”叫起来时,才可以站起来。  
开光  
报讣后就请僧尼、道士“开光”念经,有钱人要念七夜,通常人只念一夜,孝男要陪着跪地守灵。  
白祭  
“开光”毕举办灵前祭奠,燃点白烛,有钱人供奉全猪羊,通常人只供奉猪头、猪肝等牲醴,由孝男司祭,参加祭奠的全部亲友,均穿素服戴白帽。  
头七  
父母新亡,停柩堂屋,设灵堂,供灵桌。每天早上起来,儿媳必送热水、清茶、热饭、熟菜到灵桌,必恭必敬,如是达四十九日。而后备柴、米、菜、油、盐、酱、醋等,供亡灵自理。等到出葬后为止。  
出殡  
白祭后马上出殡,由一人手提“马灯”领先放“路钱”(冥财的一种)开导,孝男身披粗麻衣,手执孝男杖,紧随棺木之后,亲友一律穿素衣,送棺木上山。回来时脱去素装披红布带以示吉利,中午丧家办丧事酒宴,宴请亲友。而大东一带则在下午出殡。  
停柩  
从前有停柩陋习,即夫妻有一方先去世时,其棺木不是就抬去埋葬,而是停放在住家附近的粪寮内,等到另一方也去世时,才把两具棺木共同抬去埋葬,以示生同衾死同穴之意。  
戒律  
不管男女寿终,儿女要挂麻纱臂套,孙辈戴白纱布臂套,百日内不得理发。儿孙已订婚的,在百日内就要完婚,俗称乘凶结婚,否则要待三年服孝完满,才可结婚。  
解放后办丧事较简单,省略相当多繁文缛节和清规戒律。男女寿终后,只要贴讣告通知亲友,出殡日亲友莅临送葬,丧家广分白布或毛巾给亲友缠臂(死者是男人毛巾缠左臂,是女人则缠右臂)以示是送葬的参加者。但仍有办丧事酒宴,宴请亲友。有的人家办丧事之铺张浪费,比过去有过之而不及。  
十、古田县饮食习俗  
1、古田炒面:取机制粗条鲜面,先以沸水煮熟漂水晾干,然后倒入猛火烧烫的适量油鼎内,并拌以肉丝、香菇、大蒜和蛏酱等佐料,即时接连不断急炒,使之熟透绵软而不粘鼎壁,则成香喷可口的古田炒面。  
2、锅边糊:古田锅边糊风味独特,汤汁用胴骨、猪大肠、小肠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可加入猪大肠、小肠,佐以肉包、春卷、油饼等各种小吃,是早餐的极好挑选。  
3、古田盒面:面条加淀粉和佐料手工制作成的小吃,地道的古田盒面会让人回味无穷。  
4、古田芋蛋面:以蒸熟的本地小芋与番薯粉相混搅成团,用番薯切推切成圆条状,垂入滚烫的汤锅内,煮熟后拌以牡蛎、芹菜等佐料,即成色味独特的美食,望而生津,入口爽滑,沁人心脾。  
5、古田糟菜:是农家常年备用菜。取本地种的肥硕芥菜晒至半干,用红糟食盐腌制,封藏,数天后取食,则微辣清香。若经久取食,则鲜红欲滴,喷香四溢,咸酸适口,下粥佐饭,其味无穷。  
6、古田光饼:亦叫“征东饼”或“征辽饼”。相传抗倭名将戚继光创制,作为战士干粮。光饼以面粉为主料,略经发酵,加一些食盐,切块碾成圆形饼胚,粘贴于口小腹大的饼炉内壁,烘烤而成。  
十一、古田名人  
古田县人才辈出,代有名人。自宋至清,还有登进士榜者181人。民国二十七年春,古田县有红军、游击队员和爱国志士231人参加新四军,奔赴抗目前线,为抗日而阵亡将士计70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更有诸多英贤,如荣获奥运会射击比赛铜牌、银牌的运动健将黄世平,中国首批培养的十八位博士中最年轻的数学博士王建磐等。  
刘疆  
不详  
率众垦荒,创邑有功,被后人奉为“拓主”。  
陈靖姑  
不详  
带孕消灾而以身赴难,被世代尊为临水夫人。  
林用中  
不详  
从师朱熹,嗜学不倦,遂成理学大家,被朱熹视为畏友,有《东屏集》问世。  
张以宁  
1301-1370  
字志道,号翠屏山人,27岁中进士,曾任过元朝翰林侍讲学士、明朝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深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出使安南(今越南)归途中劳苦交加卒于途中,明太祖下旨赐葬古田县城  
李若初  
1893-1974  
名景沆,号凤林山人,古田杉洋人。先后执教于霞浦、福州等地中学及南平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精书画,工诗词,善篆刻,尤以书法著称,真草隶篆样样出色,乃现代书法名家,相当多佳作为世人珍藏;1960年文化部举行中国书法大展赛,其狂草中堂一幅,名列第六。  
余正健  
不详-1717  
官至顺天府尹,操守清廉,致力除奸减讼,被赐为“天下师表”。  
甘国宝  
1709-1776  
历任台湾总兵,镇守海疆,体恤兵民,台湾同胞为其建祠设祀。  
林朝聘  
1803—1841  
父林承昌,嘉庆十三年任台澎挂印总兵。朝聘青年时大方有才略,道光十五年(1835年)援例考选从九品,分发浙江衢州府司狱;林朝聘代理浙江余姚知县,当英军陷宁波犯余姚时,只身赴英营斥退敌舰,诚为“忠勇可嘉”。  
曾光斗  
不详  
主讲福州鳌峰书院十余年,工诗善书,名噪闽中。  
刘祥兴  
不详  
组织武装暴动,怒杀了洋教士,史称华山教案,又称古田教案。被载入中国近代史册。  
李黎洲  
1898-1977  
字伯羲,古田大桥人。闽东著名的进步文化人,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组织,拥护北伐,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大力传播宪政思想;1944-1946年,历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省教育厅厅长,1948年-1949年,踊跃参与“民联”活动,筹建福建“民革”;后为省政协撰写大量文史资料。  
圆瑛  
1878-1953  
中国近代佛教领袖,1929年与太虚一起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并持续数届当选主席,法师一生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增进和平作出了巨大奉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陈立痒  
不详  
试制成功中国首架双翼水上教练机的飞机设计师。  
王历耕  
?-1977  
中国著名的泌尿科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永久会员,国际(比利时)外科学会会员  
林宪杰  
不详  
率部参加淞沪抗日之战的爱国将领。  
雷贤钟  
1903-1984  
开辟中国橡胶事业的爱国华侨。  
陈心陶  
1904-1977  
多次受到毛泽东接见的寄生虫学教授。  
杜运燮  
1915-2002  
九叶派诗人。  
十二、古田县著名景点  
(一)翠屏湖  
古田翠屏湖座落于县城东郊,距城关3公里,属亚热带气候,湖中烟波浩淼,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蓄水量为6.41亿立方米,水质碧澄(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十六个大小岛屿,隔水相峙,沿湖有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的海内外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祖庙临水宫。湖畔有千年古刹、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法师-地极乐寺。湖中有群鹭翔栖被誉为"爱情之岛"的白鹭岛。还有湖心岛上欧美风格的别墅,是人们度假、疗养的好去处。仙爷庙、弥勒寺、天皇寺、极乐喷泉、深藏在山腹中迷宫般的地下发电厂等景点,风格各异,特色明显,每年引来众多的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顾客来此朝圣、旅游和观光。  
翠屏湖即古田人工湖,座落于古田城东郊,即建于1958年的古田溪水库,为全省最大貌一新的人工湖,因其在翠屏山下而得名,面积为37.1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6亿多立方米,湖内分布着24个自然岛,岛上种植四时佳果、花木扶疏,风景秀媚,有“胜似太湖”之美誉。  
翠屏湖于古田县境内。古田历史上是福州“十邑”之一,距福州仅一百公里出头,现归宁德地区管辖。古田县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但其当今的县城却仅仅有四十几年历史。原来,五十年代,出于战备的需要,中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古田建成了第一个地下水电站——古田溪水电厂,电厂大坝蓄水后,古田老城除城区山顶上英国传教士建的一座别墅外所有淹没于水下,构成一个人工湖,取名“翠屏湖”。古田新县城则是在老城附近另择址兴建的。  
出古田县城东行三公里,烟波浩渺的翠屏湖便出现在眼前。翠屏湖水域面积三十七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两倍半,船行湖面,湖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清澈可人。据导游推荐,翠屏湖位于人烟少的的山区,几无污染,加上湖区周围植被爱护非常好,没有水土流失发生,湖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当年英国传教士建别墅的山头现在成了翠屏湖的核心景点——湖心岛,从码头乘游船约二十分钟就可到达。岛上的欧式别墅建于一八九八年,灰砖青瓦,临水而立,建筑物保存完好,现被辟为“翠屏湖度假村”。湖心岛四周芳草凄凄,是垂钓、烧烤的好地方,岛上果树、竹木茂密,颇有田园风格的小木屋点缀其间,令人流连忘返。翠屏湖系山中之湖,从湖中望山,东南向的文笔峰,西北向的五华峰和东北向的羊角峰,构成三峰鼎立,为湖光山色之奇观。湖中岛屿隔水相峙,有的绿树成荫,花草扶疏;有的果园如林,茶山铺翠;泛舟其间,如入桃源胜境。是旅游、疗养、度假、避暑的理想之地。  
翠屏湖内共有大小岛屿三十六个,最有灵气的当属“白鹭岛”。“白鹭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树木格外茂盛,每年四至十月,都有数以千计的白鹭、灰鹭在岛上栖息、生殖,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翠屏湖不但自然景观秀美,更有众多宗教、人文景点散落湖滨,如弥勒寺、天王寺、仙爷楼、四忠祠、城隍庙、极乐寺等。翠屏湖畔,有座极乐寺,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寺内有大雄宝殿、法藏经阁、斋堂等古建筑,山门“极乐寺”三字是原国府主席林森所题,,“大雄宝殿”则为圆瑛法师弟子、大书法家赵朴初所题。两旁有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园瑛法师题联“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198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极乐寺”开放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上海佛教协会等国内外佛教各师长老僧先后莅临参观朝圣。  
湖东面的大桥中村内有座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的“临水宫”,为海内外各地顺懿(临水宫)祖庙。据《古田县志》载:“闽县下渡陈昌女陈靖姑,精通法道,护国佑民,除妖消灾,闽王感德,赐宫女为神婆”。后人立碑记,建庙宇,并编入《闽都别记》,后几经兴废,现已修葺一新,朝圣者络绎不绝。  
古田县交通便利,汽车、火车、闽江客轮均可直达古田。  
翠屏湖座落于福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古田县城东郊,距城区3公里,距福州2.5小时车程。1958年,国家在此兴建“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中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古田溪水电站,筑起长412米、高71米的大坝蓄水,淹没了逾千年历史的古田旧县城,构成了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蓄水量为6.41亿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因湖背靠翠屏山,遂名“翠屏湖”。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四季如春;湖面烟波浩淼,空气清新,水质碧澄,素有“福建太湖”、“福建千岛湖”之美誉。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城东湖溪东门路26号  
(二)齐云寺  
古田齐云寺被0宁德市委定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列入宁德市旅游局"闽东苏区山海红色旅游景点",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齐云寺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齐云寺已经成为集革命文化,自然景观,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闽东旅游好去处.  
齐云寺建于北宁三年(1066年),座落于凤埔与平湖交界,离古田新城20公里,地理条件优越.东靠古田翠屏湖,毗连宁德三都澳;北接屏南白水洋,延伸周宁鲤鱼溪,是通过古田火车站对接黄山、武夷山国家红色旅游线路必经之路。这座千年古刹,寺宇巍峨壮观,殿亭布局合理。建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伏殿,观音堂、积善堂、客堂,还有莲池宝塔,放生池。去年又增设了红色革命据点纪念堂。寺内塑相当多金光闪闪的佛像。寺前竖有清乾隆三十八年福州府古田县正堂的“仁谳”石碑;寺门两柱刻制“齐皆积享先三宝,云可霖福四方”的对联;两条浮雕彩龙,巧夺天工。寺外还建有土地殿、迎客亭、半山休息亭、水尾亭;去年又在寺前竖立一尊高大的石雕送子观音。  
住持敏喜法师福安人,十三岁出家为僧,当年叶飞等在福安市兰田村周围开展游击活动他为游击队联络与通风报信,被称为“红小和尚”,一九五七年正月十三日接任齐云寺;现年八十八高寿。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九日由三十岁秀庄法师接任住持,县党史办、旅游局、各寺院法师及信士到场,举办盛大交接诵经会。  
齐云英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登记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地方。每年佛旦,古田、建鸥、屏南、南平、宁德等地香客数百人聚会诵经。老一辈革命家重回旧地,温顾当年战斗情景。该寺周围景物爱护非常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青少年吸取革命历史知识,振奋时代精神和观赏自然生态的一个社会主义精神;也是振兴老区经济的一个新举措,起到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所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被纳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红色旅游网络规划之中。  
齐云寺自然景观秀媚,气势宏伟,峻山高耸,峰峦逶迤,起伏连绵,状若游览归来的巨龙。山上青松翠竹,浓阴如盖,随风摇曳,宛若翠浪翻空;树荫深处,不时传来鸟语阵阵,别有情趣。登上高峰,触目所见,丛林葱郁,薄雾缥缈,一派幽雅独特的景色。山下是一片片果林,暮春桃花似霞、李花如雪,夏来挂果满枝,香气袭人。农家庭院菇房长满一朵朵形似牡丹、色白如雪、晶莹剔透的银耳,为景区增添三分秀色,构成了别有洞天的生态旅游景观。夕阳西照,层林尽染,晚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月夜寺院灯光闪烁,好似人间仙境,让人眷恋,难怪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诗人和香客前来观光,留下相当多美好诗篇。  
这座千年古刹寺宇巍峨壮观,殿亭布局合理。建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积善堂等。去年又增设了红色革命据点纪念堂。住持敏喜法师为福安人。当年叶飞等在福安兰田周围开展游击活动,他为游击队联络与通风报信,被称为“红小和尚”。  
◆重温历史  
齐云寺因雄踞高山,屹立云间而得名。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翠,山道错综莫测,古瓯、古屏公路绕山而过,为兵家必争之地。1931年至1934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同志,受上级党委派遣到福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建立地下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闽东北游击纵队曾在齐云寺一带频繁活动。1947年五月,古田人民游击队周道纯执行闽东北地委的指示,带领十多名游击队员进驻齐云寺,开展秘密活动,向周围乡村农民灌输革命道理,发展游击队伍,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齐云寺院海波、海平等法师,为游击队安排吃宿,提供手电筒等日用品;帮助打听消息,看风放哨。驻寺一个月,游击队在古瓯公路温洋山中埋伏,截获了-测量车一辆及物资,胜利回寺。之后又在铁场地段与-军队进行激烈枪战。齐云寺成为闽、浙、赣游击队的重要联络点。1986年四月二日,古田县老区办公室授予齐云寺抗战时期“红色革命联络点”荣誉匾。  
现今的齐云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登记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地方。每年佛旦,古田、建鸥、屏南、南平、宁德等地香客数百人聚会诵经。老一辈革命家重回旧地,温顾当年战斗情景。该寺周围景物爱护非常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青少年吸取革命历史知识,振奋时代精神和观赏自然生态的一个好去处;也是振兴老区经济的一个新举措,起到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所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被纳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红色旅游网络规划之中。  
(三)古田溪山书画院  
五十年前,古田旧县城东北郊外两溪交汇处的沙坂高位于有座建于宋淳化二年(991)的溪山书院,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匾曰“溪山第一”,曾圮于水,明清两代曾重建、重修,清代每年盛夏这里是诗人雅士吟哦之所,1952年为大水冲毁,1958年建古田溪水库,溪山书院旧址亦随之沉入湖底,人们常常念念不忘。五十年后的今天在原溪山书院不远处的翠屏湖后垅后岛建起溪山书画院,真是令人欢欣鼓励。  
从湖滨码头乘溪山号轮船航程20分钟,就可望见后垅后岛上一座巍峨耸立的主楼和卫星拱卫式的别墅群点缀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  
下船后,从南朝北沿石级而上,直奔古香古色的书画院主楼,进入正门,青石门边镶嵌着朱熹手迹的对联是:碧海开龙庄,青云起雁堂。横批是溪山书画院院长-堂书写的“溪山书画院”五个大字,门内天井是鹅卵石铺成的。靠上厅旁的天井中有巨石,石上又现朱熹笔迹“引月”两字,上有仿朱熹笔迹“溪山第一”四个大字。  
由左右两走廊可通向边厅和正厅。登数级上正厅,这是一个面积二、三百平方米的大会场,两列咖啡色桌椅有序,前面有一对高2.4米的大青花瓷花瓶,瓶上绘制着名画“清明上河图”,画面栩栩如生。大厅两旁有8间小房间,或作办公室、寝室、或作卫生间,大厅上面直通屋顶,楼上两边回廊通往8个小房间,还有曲径小梯通往三楼玲珑小房间。登楼凭栏遥望湖景,令人心旷神怡。  
主楼东面是单独成座的单层“凝翠轩”,轩里有一中等会场,毗邻有厨房和玲珑的数间膳厅。  
书画院不负盛名,日前当中已搜集到很多名家书画作品。在主楼大厅里有一张高1米宽5.8米的巨幅翠屏湖风景照,令人陶醉。省美协副主席、武夷画院院长张自生一张浓墨风景画和省书画院院长曾贤谋等名家联合绘制的风景图都独具匠心。省文联主席许怀中题词:“溪山尽画图”;省委-部副部长陈济谋题词:“艺海游龙”都引起注意。我县书画家在当中也大显身手,全国优秀中学美术教师朱大鹏绘的高80公分、宽1.2米“旧县城全景图”,再现被淹的旧城景观,令人目不忍离。古田一中教师刘-绘画“单荷图”很引人欣赏,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年书法家杨安细在凝翠轩门前题联:“临风对月常得乐,把盏吟诗尽抒怀”。独具匠心。  
走下主楼,浏览了拱卫在下方的六座别墅群,每座临湖,规格统一,占地近100平方米,含地下室各共四层,从二层至四层各有一间会客厅,共有8个房间,各座别墅除了有居住功效外,还各有不同分工,如2号房为“美容足浴室”、3号房为“休闲酒吧”、5号房为“水上运动服务室”、6号房为“茶吧棋牌室”,它们各司其职,各有相应设施,如5号房因为开展水上运动需要,备有脚踏船、橡皮船、平板船、浮排、还有100多号存衣柜,足可供游客纵情水上娱乐。  
游书画院眼福不浅,听院长推荐艰难创业建院的过程更动人心弦。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宣传部、文化局等单位,旨在接连不断加强全县文化建设氛围,敢于白手起家筹建溪山书画院。县政府拨给一块18亩山地,书画院蓝图设计出来了,短缺建设资金,他们到处奔走,向省、市相关部门求援,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争取到资金130多万元,终于建成1200平方米的主楼。在建设过程中,精打细算,把整体装修工程,切块预算,单项包干,到源头采购用料,如市面售价每块7元的瓦片却从生产厂家以4.2元采购来。  
建了主楼,再建配套的别墅房经费更难筹措了,只好发动社会能人筹资建造,采取谁投资、谁受益、谁全部。统一规划,建成托付书画院治理,收益分成,建每座别墅投资30多万元。终于建成六座别墅群,构成了美景如画的溪山书画院整体。  
(四)长洋徐氏古民居群  
吉巷乡长洋村有一群古民居,博得专家的高度欣赏,专家坦言:长洋古民居群古朴壮观,独具风姿,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状态非常好,是福建大地上传统古建筑的一朵奇葩。一位著名画家专程来这里写生,看到这古朴瑰丽的景观,大为惊奇,执意要多留几天多画几幅,才意犹未尽的离开,画家感慨万千地欣赏: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该古民居始建于晚清年间,传说是一位徐姓钱庄财主,在外做买卖积蓄了大量财富,为光宗耀祖,世代显赫,便耗巨资,大兴土木,盖了这片豪宅。  
古民居分前后两排连在共同,坐西朝东,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人建宅选址讲究避风朝阳,依山旁水。这里四周是绵绵青山,一条清泉自北而南从村前流过,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观。  
古民居整体建筑吸取了徽派建筑的方正和蔼派的特点,又广纳南方庭院建筑的灵秀与绮丽,外观及风火墙有徽派建筑的豪迈气势,三层式风火墙层层迭起,微微翘曲,轻盈舒展,像一只只山鹰,随时会展翅飞走似的,构成长洋的第一道亮丽风景线。踏进长洋,令人顿生宛若“徽州”的美感。  
炮楼是长洋徐氏古民居群的又一道独特景观,这是徐氏家族为防止战乱和外来劫匪的防御性建筑。炮楼高15米,长7.6米,宽5.4米。共三层,基座较宽,渐渐向上收缩,炮楼四周布满枪眼,各层木梯直通堡顶云台。整座炮楼既独立,又与各座民居相通,还有一条地道直通河边的隐蔽处。走进幽深的炮楼,就如同走进了悠远的岁月,走进了一段幽深的历史。  
徐氏古民居群的另一特点是,天井硕大宽敞。设天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理念,一重天井一重天,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在屋内,仍可临窗观一方青天,仰面看到青天悠悠,阳光朗朗,人就会感觉与日月同在,与天地相融。天井边摆设了长条石花架,供主人养花赏花,折射出房主人的深厚文化涵养。  
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青苔早已爬上了房顶屋角,木板早也陈旧褪色,但是,衰败B古厝的唯一,徐氏古民居还处处渗透着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梁上柱间楹联的治家古训,厅堂两壁的登榜捷报,无不透出浓浓的书香气息。  
徐氏古民居的又一亮点是镶嵌在门上梁间的三雕艺术。木雕典雅华美,泥塑精湛绝伦,石雕古朴端庄。那奇特的构思,流光溢彩的魅力,带着一种深沉的震撼力,让人仰望、注视、惊叹!据说,该古民居的三雕花费了工匠们整整三年时间,真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古人留下的这份丰厚的遗产和珍贵的文物,不但起到考古价值,更具一种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走进长洋,走进徐氏古民居,伫立在厅堂里、天井边抬头凝望,你会被这里的三雕艺术所吸引,细细品味这些艺术珍品,你才会真正领略,什么叫时光流逝,什么叫古朴依旧。  
长洋村座落于古田县的北部边境,属吉巷乡所辖。长洋村历史悠久,自清代以来文风蔚然,名人官宦辈出。解放前这里出过县令、钱庄财主,解放以后又走出四位厅级领导,两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的高级专家和数十名处、局级国家干部。历代文化精英给这座小小村落编织了一个漂亮的面纱。  
由于地理位置僻静,远离尘嚣,村里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还处处可见,厅堂的木板墙壁上,还能够找到历史的痕迹,徐氏祖孙的当年人榜捷报还依稀可辨。柱上梁间的匾额、扑竹联,都是明清时期文人的格言手迹,附有很深的书香门第文化底蕴。  
现在,像这样还成片保留由原来旧貌、充满乡土气息的民居、村落已经不多了,甚至很难寻找了。  
(五)金钟湖山庄  
山之灵气,水之秀气,举目望去,一片苍翠。郁郁葱葱的山林环抱农舍四周,远远可见袅袅炊烟升起,影影绰绰的房子置身其间,从农舍走出来便是霍童溪,碧绿的溪水一派平静,水中倒影清楚可见。这是笔者十一月二十五日走进福口的“森林人家”所见到的景象。据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推荐,“森林人家”是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一起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现在我市共有14个森林人家,自五月十九日开业以来共迎接招待了游客3万人次,收入300万元。  
宁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人家”正是以这非常好的森林环境为背景,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为旅游者提供健康休闲的乡村旅游民居。在森林人家你不但能够品尝到当地特色的风味小吃,还能够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据悉,现全市共有14个森林人家,投资规模3000万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床位600张、2800个餐位,年迎接招待能力32万人。当中福口森林人家是省级  
“森林人家”示范单位,于今年五月十九日开始揭牌营业,另有蕉城上金贝、古田金钟湖山庄、屏南县闽锋山庄、周宁县官山、寿宁县韶托、角林、福安市荡歧山庄、桃源山庄、霞浦杨家溪饭溪驿、柘荣药博园、福鼎市海景花园、三门逍遥林、桂花山庄这13家农庄,均于八月十日前授牌经营。森林人家虽为乡村旅游点,但各地依靠实际,以不同特色吸引游客。山区县(市)区以菇、笋、蔬菜等天然绿色食品和药膳食品为主,沿海县(市)区以海鲜为特色;有立足畲乡文化,开展畲族风情游的;有借助山海秀媚风光,发展特色饮食;更有以森林为依托,发展综合性旅游项目等。森林人家的经营形式多样化,有以林农家庭为单位经营;有村集体与林农联合经营;有独资或合资开发经营;有村集体与林农联合经营。“森林人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林业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的情况,为林业经营者制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社会制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下一步,森林人家将以闽东北亲水游为主体,发展东部滨海蓝色带和西部绿色山水带,让生态旅游新兴产业成为我市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凤林祠  
凤林祠,也叫李氏宗祠,位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南3公里处。唐天祐二年(905)创建善院,置前后洋田赡之,立祖祠。后唐天成四年(929)改建善院,曰凤林。由入闽四世祖李灞创建。至今已1100多年。凤林祠规模宏大,是蓝田八景之一,举目远山则层峦叠翠,近观水景则清秀徊旋。祠东有石柱高耸,乃唐时旧物,诉说当时的辉煌。祠门两侧立32副旗杆碣,均为历代科名登第者所立,至今保存完好,蔚为壮观。  
步入祖厅始祖座、厅壁上有宋代理学家朱熹墨迹“忠孝廉节”四字,均为1.2米见方,还有朱熹四句条副墨迹“春报南桥川叠翠,香飞翰苑野图新;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我神。”并有著名书画家李若处的国画两幅。  
“俎豆千秋垂庙貌,簪缨万世仰宗风。”这副由原-省长兼督军李厚基撰写的凤林祠对联,记述着凤林祠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沉淀。  
凤林祠位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南3公里的凤林山下,是李氏奉祀入闽始祖李诲的祠堂。祠堂三进进深,占地2500平方米,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距今刚好1100周年,几经修葺,巍峨宏伟,是古田县首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福州十邑名祠之一。  
凤林祠内文物内蕴丰富,保存着宋、元古碑,是研究历史沿革和宗祠文化的宝贵资料。大理学家朱熹的手迹为祠堂增色很多。祠前原有直径0.6米高4至7米的巨型石柱13根,现存9根。还有高0.8米,宽1.2米,长7米巨型石槽两条,都是北宋崇宁间(约1105年)的古凤林寺遗物,这么庞然大物对于研究古人在艺术与建筑史上成就有很高的价值。  
凤林祠也记录了李氏自唐末入闽后1200多年来的兴盛与辉煌:入闽始祖李诲乃唐开成二年状元。从宋代至清代,凤林祠李氏后裔中涌现过丞相、尚书、郎中、驸马、提刑官等清官廉吏60多名。古田县开科进士就是杉洋的李蕤。  
(七)蝉林祠  
蝉林祠座落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该祠坐北向南,木构建筑,占地1321.8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华表门亭、下游廊、前天井、中在厅、后天井、祖祠厅。  
祠前为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坪,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  
祠门两旁对联为:“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  
大门内有华表门亭,门上有如意斗拱,层层出挑以承托屋檐,中间挂一竖匾“状元及第”,坊亭匾额为“蝉林祠文物馆”,文物馆共有馆藏文物300多件。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内有楷书:“檀樾主尚书堂”六字大匾牌。横梁上悬挂有状元及第、文魁、武魁、进士等古牌匾20多块。厅内柱上区别保留有古代楹联趣对24副,整体建筑保存完好。  
唐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余氏始迁祖余焕于自福建建阳南迁古田杉洋。  
宋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余焕第五代孙余褐创建余氏宗祠。  
宋宣和年间,余褐第六代孙余深上奏宋徽宗,宋徽宗御笔亲书赐“檀越主尚书堂”华带匾悬挂禅林祠正厅,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西元1190年)三月,杉洋余氏十三世孙余复中“龙飞”榜状元。  
宋景炎三年(西元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遭兵燹,毁其部分。后由余氏各省共二十多个市县的后裔集资重修。明正统二年(西元1437年)再次重修。  
清嘉庆十八年(西元1813年)改名蝉林祠,取蝉林科甲之意。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又由杉洋余氏后裔发起重修,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竣工。  
1982年以来虽经多次修缮,但因财力不足,祠内仍显残破。  
1986年,蝉林祠发布为古田县首批文物爱护单位。  
(八)圆瑛故居  
圆瑛故居座落于平湖镇端上村,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端上开祖文昌公,开村第一屋至今400多年,属明代样式二层木结构。主楼长10.5米,宽5.5米,计面积115.5平方米;其侧房为4X4米二层楼,计面积32平方米;总计面积147.5平方米。圆瑛居住此屋系圆公祖上遗产。只知圆公爷、父辈三代住进此屋。圆公是开村第十一代后裔,圆公生母阙氏。圆公生于1878年5月十二日,居住时间:出生至14岁在此屋居住。15-17岁到古田求学中秀才,18岁游涌泉寺并出家,19岁在家养病,20岁重新出家即1897年。从此离开此屋不复返,距今112年。此屋此后交由堂侄吴贞玉看管、居住。贞玉于上世纪70年代搬出,此屋至今休闲已有30余载。  
2008年纪念圆瑛诞辰130周年,对故居进行修缮,整理,整理出4类遗物:  
一是元铨公政绩德行勋匾,圆公恩人吴元铨无私接纳圆公进入私办仟教斋,此匾原悬挂于仟教斋。  
二是圆母留下部份遗物:结婚彩灯、拜佛香炉、拜佛香桌、拜佛用鼓、竹篮、菜篮、织布具、卷瓶片、木钱柜、鐤、量米斗、火铲、饭碗、油湓、麦杆篓、抽酒篓、米湓。  
三是圆公遗物:过冬棉袄、生活用茶筒、打谷具(马仔)、读书照明灯、拖柴钉牛、照明竹纸灯、菜籽筒、号角、自学课桌、穿孔奇石、砍柴刀、笔塔、竹篓、石球、石凳、石枕。  
四是圆公叔谋生用具:大古秤、小古秤、打铁炉箱、饭菜乘具、长途挑夫扁担5条。  
五是圆公父辈兄弟农耕部分用具:棕裙、竹帽、盛鱼框、盛脂框、竹篓、木锤、谷印、打虱耙、虱罐、犁盘、顶棍、碓橑、粪锤、竹锤、饭盒。  
(九)古田临水宫  
时代:明至清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中村,距县城39公里。  
临水宫是一座风格别致的仿唐代宫殿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分布国内外各地临水宫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临水宫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  
临水宫依山建筑,红墙绿瓦,参差错落,气势恢宏;与周围层峦叠嶂遥相映照,更加宏伟壮观。全宫占地20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正门嵌有“敕赐临水宫”匾额,山墙上有双龙戏珠,虎子尝泉等浮雕。宫内分前后左右四分殿:前殿南墙设两重仪门,越数级台阶达大院,院内存有古戏台、钟鼓楼、拜亭和正厅,以精雕细刻的廊柱、雕梁、画栋、斗拱扶摇而上,构成大小藻井。正厅中间供奉着相传以陈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后殿由陈母葛夫人殿、梳妆楼、三清宫组成。临水宫周围还散存着与陈靖姑身世相关的百花桥、梳妆桥、顺天府宫、夫人潭等10多处遗迹,是人们探幽访古,游览观光的胜地。近些年以来,相当多美、英、法、荷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港、澳、台等相当多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学者、专家、游客纷纷到临水宫考察旅游。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