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长汀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5 14:5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地理位置  
长汀县座落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位于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长汀是闽赣边陲要地,这里千山竞秀,群峦迭嶂,为武夷山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  
二、文化和体育  
2018年末全县文化系统共有民间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系统各种艺术表演团体演出52场,观众9.36万人次。  
2018年末共有影院1个,银幕4块。广播电视发射台2座,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81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29%;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8.77%。  
三、历史文化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它七府构成了福建八闽。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相当多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汀州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修建的汀州古城墙,宋明时期大规模扩建至4119米,城墙像一串明亮的宝珠,从卧龙山顶分东西蜿蜒而下,合抱于汀江之滨,素有“观音挂珠”之称,把汀州城装缀得独具一格,格外漂亮,现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将古城门及其古城楼-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共同,全长1500米,近几年长汀已修复汀州古城墙2100米,使其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标志性建筑。还有风格独特的的汀州府城隍庙、汀州云骧阁、汀州南禅寺、汀州刘氏家庙、汀州李氏家庙等众多古迹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法医鼻祖宋代长汀知县宋慈,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宋代诗词大家陆游,明代《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篡纪晓岚和长汀籍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在长汀留下了足迹,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四、客家文化  
长汀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起到代表性的城市,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妈妈河。客家人以坚韧、开辟、革新的精神创建了汀州,带来汀州的繁荣和发展,以后又发展到广东梅州,并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汀州成为中国客家的大本营和客家的首府。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开辟革新的气息。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蜚声中外的客家文化:至今,长汀还保留了独具魅力的、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客家山歌、客家美食、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2008年一月长汀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客家乡亲返汀寻根谒祖,每年秋季举办世界客属公祭客家妈妈河大典。  
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经常见到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香港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明末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画坛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七月,客家人已达一亿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过生存与奋斗的足迹。  
汀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构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亮特色。  
五、红色文化  
长汀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长汀起到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长汀就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了老将军13名,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2年,第一个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军区等机构在长汀成立,长汀成为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全县有全国重点爱护的革命遗址7处,还有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与省级革命建筑物3处,县级文物爱护单位27处。  
六、民间文学  
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性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枪的故事》等。  
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起到鲜亮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谣。  
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起到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  
七、民间艺术  
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构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爱慕。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 采纳比兴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所有,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当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  
“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顾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我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蓦地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蓦地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  
八、宗教文化  
长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而大多数客家人信仰佛教。  
佛教传入长汀有千余年历史。第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为长汀佛教鼎盛时期,北宋时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图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农历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盛大。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七月,全县有寺庙100多座。  
道教传入始于唐代,在唐宋两代颇为盛行,清初顿衰,到清末县内已无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七月,仅有少数民间道士活动。  
天主教两次传入长汀。首次为明末崇祯年间,活动10年后停顿。第二次于清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止2009年七月,存教堂1座。  
基督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历史。1941—1945年教会最盛。截止2009年七月,存教堂1座。  
另外,长汀还有相当多民间信仰,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汀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什么时候未详,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在海外颇有影响。  
九、民居建筑  
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以接待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十、长汀元宵节习俗  
长汀境内的元宵节习俗十分丰富,主要民俗事象有:  
1.童坊“闹春田”  
长汀县童坊镇举河村、举林村,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区别举办“闹春田”活动。是日一大早,村民家家户户杀鸡宰鸭,“三牲”斋果敬关圣帝君。上午10时许,关公金身从庙里请出,或请到祖祠接受祭拜,或沿着村落固定线路巡游,村民烧香点烛放鞭炮,祈愿心想事成。再由10多名精壮男子把关公金身固定在一架木质金銮,抬到整理好的水田里奔走、赛跑,但见他们左冲右突,前仰后合,绕圈打转,人仰马翻,以跑得时间长、速度快、耐力好为胜,场面危险刺激,引来众多人群围观,一起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既给春节期间的村民带来赏心悦目的娱乐享受,也吹响了春耕播种的集结号,成为感恩土地、祈愿安泰的心灵表达。据了解,此俗在当地传承了200多年。  
据传,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河、举林一带发生鼠疫,死亡众多,村民惊恐万状,但又无可奈何。此时恰逢一道人来到村中,见此情景后支招:在村口建一寺庙,供奉关圣帝君,便可解除灾厄,逢凶化吉。于是,村民筹资兴建回龙庵,供奉关圣帝君。一吉日丑时,村民将关公神像抬到深山老林“开光”,“开光”结束返村时路过一丘水田,只见原先清澈的水田现已浑浊不堪,水田上空一高大身影正在耍大刀,田里相当多人正在狂奔,但此景很快便消逝得无影无踪。村民们认为这是关公显灵降疫,果然,此后瘟疫清除,风调雨顺。从此,举河、兴林村的村民们每年都要祭祀关公,并将关公神像抬到水田里狂奔以驱邪魔,护佑村境平安。这一活动,村民们称为“打醮”,后人称为“闹春田”。  
2.彭坊刻纸龙灯  
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有“刻纸龙灯”庆元宵习俗。据传,清康熙年间彭氏第十五代祖先彭景周(约1685—1756年)将泉州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融合在当地龙灯上,并加以创新,构成龙图腾文化、刻(凿)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各种文化于一身的“刻纸龙灯,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刻纸龙灯展示了客家竹篾制作工艺和民间扎、凿、剪、贴、裱工艺的智慧,集文学、绘画、雕凿、刻剪于一身。龙灯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龙骨都用竹篾扎制,而龙身灯笼上的精美图案花样都 采纳刻、凿纸的制作工艺。龙身装裱用的纸需要是纯手工制作的有韧性的透光性强的连城产连史纸。”[2]制作工艺考究,整条龙活灵便现,惟妙惟俏。龙身上的装饰图案主要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古事传说等,经常见到的主题是“十二生肖”“狮王闹春”“五谷丰登”“三星高照”“春满人间”“国泰民安”“龙凤呈祥”“福禄寿喜”“金鸡报喜”“五福临门”等。一个个精美的椭圆或八角体的灯笼,固定在一块长约2米的桷子板上,一块块桷子板驳接起来,便构成一条五彩斑斓的刻纸龙灯。按传统规习,刻纸龙灯共有三条,即龙公(黄龙)、龙母(红龙)、龙仔(青龙),均有几十节龙身组合而成。  
正月十三始,彭坊村持续三个晚上均表演刻纸龙灯。当晚6点后,晚餐毕,各家各户都把准备好的刻纸龙灯汇合到村落内坪,固定在木板上的刻纸灯一节一节自由接合起来,渐渐地,三条刻纸龙灯接合完毕。夜幕降临,约7时,三声响铳后,三条刻纸龙灯闪转腾挪,左冲右突,穿行在村落各个巷道,行走路线,或呈8字形,或呈人字形,或呈丫字形。群众开门上灯,烧香纳吉,迎接刻纸龙灯来到。鞭炮齐鸣,炮声震天,欢声雷动。夜幕下,刻纸龙灯烛光焰焰,宛如一条游动在山村的飞龙,动人心魄,祈福纳吉。  
3.四都“打石公”  
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醮事活动。正月十四“打石公”。被打的“石公”是一块被当地村民供奉并用红布包裹的石头,并绑扎在竹轿上。所谓“打”,实为“抢”,双方争夺,不让别的村把这块石菩萨“抢”头,以利本村灌溉。  
据传,这一民俗始于明末清初。  
传说一,相传当地的菩萨,常变化成一块石头,隐藏自我的原形,以暗中察看人间善恶。不料这石头被一坏人偷去,用它把村中唯一的水源给堵住。可谁知第二天渠水照流。款人感觉奇怪,便半夜伏在一处偷窥,却见这石头化作了人形,离滚水渠,让水照流。从此坏人便弃恶从善,村民方知这石头乃是由菩萨所变,便有了争抢这块石头不让抬走的“打菩萨”习俗。  
传说二,明朝末年,渔溪大旱,田地龟裂,农人焦心。某日,有一老者以一石块堵田缺,意外发觉田中水渐满。一后生见之,窃石至自家田中。次日,后生家田水充足,而老者家田旱。老者寻之,争抢不休。旁人皆责问后生。后生遂言,曾梦见一白胡子神仙告知,此石用以堵缺则田有水,以棍击之则水益丰盈。村人称,既是神石,应归全村共有,故选址供奉。每年元宵节前夕,以打菩萨的形式迎神接福,世代承袭。  
是日,人们把平常供奉在庙里的石菩萨,绑在一个简易木轿上,由四位身穿红衣的男子抬轿。还有还有一支由数十个精壮小伙组成的队伍,他们各举一根五、六米长的竹竿(留有竹枝),上面扎一层厚厚的红布专以“打石公”。上午9时许,抬者绕境入村,却被打者拦截于途。双方争吵、对峙,打者便一个劲地往“石头”身上猛打,你争我抢,分外热闹。据说,打的次数越多,拦得越久,来年越是风调雨顺,万事顺遂,五谷丰登。  
4.河田、三洲“游玻璃子灯”  
长汀河田镇、三洲镇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有“游玻璃子灯”闹元宵习俗。  
“游玻璃子灯”,也叫“抬花灯”。花灯式样独特,由灯身、灯座和灯挂组成,以竹篾片为骨架,成倒塔状。花灯外围第一层嵌着工艺极精的各色剪纸花边,第二层装饰错开的图案和古诗文,最里层还有纸作人物造形。灯座是一个灯笼,外面有丰富多彩的花鸟虫鱼、花草树木图案。灯挂为悬挂在花灯周围的一根根细铁丝,铁丝上套着玻璃杯,作装蜡点灯用。每当“迎灯”时,点燃蜡灯,每迎一天,都会逐一加上灯,意为添丁进口。点点灯火把整个花灯映得五光十色,极为绚丽,汇成了一条绚丽长龙游走在大街小巷。整条街道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十分热闹。  
鼓号队敲着鼓、吹着号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一声吆喝后,六七个壮汉同时抬起花灯,大步往前走去。每当花灯经过一户人家,村民便放起了鞭炮,并往花灯里添加准备好的燃油。添灯,意为添丁添吉祥,展现心心向上向善的追求,饱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涂坊”走古事闹花灯”  
涂坊走古事历史悠久,是为纪念当时涂坊的两个勇于扬善惩恶的涂、赖两位上祖。传说,元大德元年丁酉(1297年),涂大郎公到涂坊开基。当时,有邪魔依附社公,为害乡里。乡民每年被迫以童男童女敬献,以获平安,各姓三年一轮。涂大郎公36岁那年,轮到用涂、赖二公的儿女祭社公。涂、赖二公是姻亲,他们认为神明应是爱护百姓安居乐业,岂可享用童男童女?这么伤天害理者,必是妖孽无疑。二公遂决定去骊山学法,以治社公。行前,二公在“三佛祖师”神位前许愿,如学法顺利,除妖事成,涂坊便以“千年古事,万年花灯”敬奉“三佛祖师”。二师学法当来,确社树,翻庙坛,驱社公,止童祭,除妖成事,百姓平安。涂赖二公也被奉为护佑百姓的神明。  
“走古事”“闹花灯”均为祭祀“三佛祖师”暨涂、赖二公的余响。  
“走古事”,即化装游行。由当地宗族准备古事棚,选扮相俊美的童男打扮古代戏曲人物,立于古事棚中,由四人抬着古事棚在村中巡游。“闹花灯”,即抬着精美花灯巡游。花灯以竹篾为架,灯内放置灯火,分三层。第一层是八角形的灯帽,上面装裱绘画、书法等图案;第二层是还应形多面体,也贴着相当多有代表意义的图案;第三层是灯托。每盏花灯均几十斤重。队伍巡游,各家门户均烧香点烛,燃放鞭炮迎接,热闹非凡,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十一、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  
“长汀公嫲吹”据传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据可查的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流行于闽西长汀县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其用“公吹”和“嫲吹”的对奏为主奏,配以二胡、揶胡、三弦、扬琴等弦乐、弹拨乐器和大鼓、小鼓、大钹、小钹、云锣、大锣等打击乐器构成合奏。在传统演奏中,“公吹”、“嫲吹”之间的衔接有严格规定,公吹带头至一定的乐句,“嫲吹”接上。“公吹”的乐句称为问句,“嫲吹”的乐句称为答句。“长汀公嫲吹”也是汀州客家传统鼓乐大型曲牌之一,其结构构成与戏曲唱腔颇为相似,板式有散板,单板(慢板),双板(中板),快板,构成散—慢—中—快的多样板式。  
“公嫲吹”乐器的编配主要是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二者进行对奏、和吹。高音唢呐称“公吹”,其音短而细;低音唢呐称“嫲吹”,其音长而粗。“公吹”所奏旋律称为“雄句”,“嫲吹”所奏旋律称为“雌句”。演奏时,公嫲二吹之间构成对奏、支声关系。  
“长汀公嫲吹”的音乐风格起到质朴、恳切、优美抒情的特点,曲调一问一答、哀怨缠绵,如泣如诉,起到很强的欣赏性。长汀公嫲吹与客家民俗活动相伴而生,早已融入客家民俗并已成为客家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十二、彭坊刻纸龙灯  
彭坊刻纸龙灯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的彭坊村一带,其起源于公元1751年,由彭姓第十五世祖的彭景周将泉州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融合在当地龙灯上,并加以创新组合而构成。彭坊刻纸龙灯融合了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等各种文化于一身,传承至今已有13代,有多达两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彭坊刻纸龙灯的现代传承人陈世义已年近90,其将龙头、龙尾、龙身制作的技艺区别传授给张廷玉、彭慕周、彭慕喜、彭怀勤、彭慕星、彭玉生等,另有彭慕和等也从祖上继承了彭坊刻纸龙灯制作技艺。现今每年元宵节,各家各户仍自行制作龙灯,作品争奇斗艳,使龙身装饰的刻纸艺术接连不断发扬光大。  
彭坊刻纸龙灯分为“阳刻”、“阴刻”两种。图案的制作分为裁纸、绘画、刻制与粘贴四道工序。龙灯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用竹篾扎成,当中龙头、龙尾的表面多 采纳扎、剪、贴、裱的工艺制成,制作十分精致;龙身则还有多 采纳了“刻”的制作工艺: 采纳竹篾扎、白光纸贴、裱、色纸凿(图案)、裱、贴融为一体的工艺流程,用刻纸工艺在色纸上雕凿成多种图案,再装裱在椭圆形灯笼上,之后固定在屋桷子木板上,即构成龙身。各龙身与龙头、龙尾通过活动撑杆进行接驳,便构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刻纸龙灯。  
彭坊刻纸龙灯内容丰富,其图案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如《生肖报喜》《狮王闹春》《春满人间》《国泰民安》《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祈福类图案,寓意客家人祈求幸福、安定、祥和的心愿,也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彭坊刻纸龙灯的刻纸工艺复杂、风格独特、精巧细腻,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是集美术、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的民间综合刻纸工艺。另外,游龙灯活动有凝集人心、激发团结奋进精神的效果,其对研究客家文化的构成与发展起到参考价值,对丰富和提高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以及花灯文化都将产生一定的效果。  
十三、长汀民俗风情  
长汀民风淳朴。客家人勤劳善良,崇尚道德,讲究礼仪,非常尊师敬老,热情好客。不管城市或乡村,教师和老人都在人们心目中得到敬重;不管何方来客,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和长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及客家人追求知识、好善乐施、憧憬未来有直接的关系。  
长汀客家的民俗风情,不管衣食住行、婚丧喜庆都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兼容中原遗风和土著称习俗,而丰富多彩,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  
【岁时风俗】春节  
春节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长汀客家人认为,春节才算是真正的过年。百节年为首,对新的一年寄予着无限的期望。春节大约分3个阶段:从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年初一至年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为入年界。入年界后踊跃筹备年料,送年礼、大扫除、洗晒被褥衣物、理发沐浴、添置新衣等。  
蒸岁饭:除夕前一天蒸岁饭,岁饭要供数日,取“岁有余粮”之意。初三早晨重蒸食用。年初五才可以放生米下锅。过年:除夕(年三十晡)晚上合家团聚饮酒,称“食年酒”,即“过年”。除夕在门前、厅堂贴对联,家庭用具上贴红纸,叫做“封岁”、“上红”。  
守岁:吃完年夜饭,全屋到处灯火通明直至天亮,叫“点岁火”,家中亲人欢聚一堂,共叙天伦,通宵达旦,谓之“守岁”;长辈用红纸做红包给儿童,叫“压岁线”;将红包放在供桌上,称“压岁”。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以“通书”为准择吉时,打开大门,口颁“开门大吉,万事如意,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鞭炮,辞旧迎新。  
拜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打开大门,择吉利方向,以示“出天方”迎喜神。同时前往亲朋好友家互相拜年,互祝新年好。  
游乐:春节期间传统游乐活动颇为丰富。民间踩船灯、舞龙灯、舞狮灯、踩高跷、迎花灯、打花鼓、演戏、提傀儡等活动遍布城乡,热闹非凡。  
立春  
立春,长汀客家人“交春”。因它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颇为重视。届时,备香案、烧香照烛,放鞭炮,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元宵节  
长汀客家人的元宵节又叫“正月半”,这是一年中第一个节。元宵节吃“元宵”,“无宵”用糯米粉、红糖、花生米、芝麻等做成,意在祝福一家团圆和睦。民间举行多种灯会,玩灯、赏灯,好不热闹,俗称“闹元宵”。迎花灯以涂坊、南山、河田、三洲等乡(镇)尤为有名。  
惊蛰  
惊蛰这天,长汀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或在热水中煮连毛芋子;在橱脚、桌脚、柱脚、墙脚等处撒上生石灰。这两种做法叫做“炒虫炒豸”、“混虫混豸”。尺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之际,客家人主张早期灭虫。  
春社  
长汀客家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风俗。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客家人妆扮人物故事,锣鼓喧天,迎神游行,祈求丰收,但并不普遍。  
清明  
清明期间,长汀客家人扫墓,祭祀祖先,从春分开始到清明达到高潮。祭祀活动非常讲究。在这期间,外出的家人多赶回家祭祖。  
端午节  
端午节,长汀客家人又称五月节,是一年中“五、八、腊”三大节日之一。过节除沿袭中原习俗用竹叶包棕子,吃雄黄酒,赛龙舟,挂菖蒲等外,还在五月初五那天,男女老少都用“药把水”洗浴。“药把水”是用山上能入药的草木煎制而成。  
入伏  
长汀客家人在入伏这天家家熬“仙人冻”吃。习俗认为,吃了“仙人冻”好度酷热的三伏天。“仙人冻”以仙草为主,配以淀粉熬成。  
六月食新  
长汀客家人“食新”就是尝新米。日子通常选小暑过后,逢卯日“食新”。在乡间,割下稻谷碾成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而长汀客家人的中元节却是七月十四日。相传宋代末年,客家人正准备过节,元兵蓦地入侵,所以改为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以避兵扰。七月十四日祭祀祖先,七月十五日祭祀“野鬼”。  
中秋节  
客家人过中秋和中原习俗大致相同。但长汀客家还有守“月华”的习俗。据民间传说,守到“月华”天门大开,月亮大放奇妙光彩,月光菩萨降临,看见者求福得福,求财得财,所以有人在月光下守“月华”至深更半夜。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九九”重阳节,长汀客家人俗称“九月节”。家家户户做米冻,打糍粑,杀鸡鸭,买猪肉,宴请亲友。另外,还有登高、赏菊活动。九月十四  
农历九月十四,原为长汀城区庙会,古时迎神拜佛十分盛大,大街小巷小泄不通,家家户户宾客满坐,多种民间文艺演出通宵达旦,热闹三天。现在已成为闽粤赣三省十四县的物资交流会期。  
冬至  
冬至本是农事节气,但长汀客家人称为“冬年”。客家人历来有冬至进补的习俗。汀州(长汀)客家米酒一直在冬至日添水,由于冬至添水的酒色、香、味俱佳,并且久经不坏。  
【婚嫁风俗】  
汀州(长汀)客家婚嫁风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婚俗的遗风,即:“纳采”(提亲),“问名”(问生辰八字),“纳吉”(双方占卜合婚),“纳微”(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请期”(男方将选定的结婚日期通知女家),“迎亲”(迎娶新娘)等六礼。现在长汀客家婚嫁的六礼为:“提亲”,“问名”,“送定”,“报日子”,“送嫁妆”,“接亲”。  
【丧葬习俗】  
汀州(长汀)客家的丧葬习俗还保留着“五服制”遗风。从孝服上分为:“斩縗”(最重孝服),“齐縗”(次重孝服),“大功”(稍轻孝服),“小功”(次轻孝服),“缌麻”(最轻孝服)。从守孝上分为: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基本沿袭中原汉族丧服制。  
治丧过程:报丧、摆孝堂、守灵、吊孝、入殓、发靷、祭三朝、五七、完七、出服等。另外,长汀客家人还有“捡金”习俗,也称二次葬。  
【生育风俗】  
汀州(长汀)客家风俗大致有:催生、坐月子、报喜、出燕、满月酒、开荤、剃头、安名、百日、过际等。  
十四、长汀县饮食习俗  
1、豆腐:最原始的用料制作满汉全席  
来之前,就被许多人安利过这里的豆腐,说到豆腐,许多人会感觉很一般,能有多好吃?那么你们就大错特错的。  
这里的豆腐,差不多每顿都会有,差不多全部餐厅都能够点到,即使你在这里呆的时间足够长,也能够全部吃到豆腐做成的不同菜品。据说这里有豆腐宴,上百道菜都是豆腐做成的,由于数量足够多,所以都没有完整的豆腐宴被安排上。  
主要的豆腐菜品有:煎酿豆腐、糯米酿豆腐、酿盐卤豆腐、煎白豆腐、东坡豆腐、生氽满丸、豆腐煲、豆腐丸、豆腐饺、豆腐卷、炸豆腐皮,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在这里豆腐被制作的,仅仅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  
2、麒麟脱胎:一道让人能够挑战的美食  
又名“麒麟钻象肚”,麒麟指的是猪肚里的美食——狗肉;脱胎是指剪刀剪开猪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也是客家美食中非常经典的一道菜。  
故事由来:相传很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  
营养价值:王增能在《客家饮食文化》一书中认为,客家人吃狗肉首先是狗肉的美味可口,其次是在于狗肉的食疗和药用价值,民间有“小狗补肾,中狗补血,老狗去风湿”的说法;再则,客家人聚居闽粤赣山区,与外界接触悠闲,较多保留了吃狗肉的古中原习俗。  
3、芋子饺:一定要吃的小吃  
芋子饺是客家地区的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省长汀,连城较为经常见到。  
通常饺子大都用面粉做皮包馅而成的,而“芋子饺”却是芋子煮熟后剥去毛皮,碾成芋泥加适量地瓜粉做饺子皮,馅通常多为肉馅,芋子饺的皮相比面粉皮而言,起到软、香、韧等特性,滋味非常非常美味。芋子和地瓜那是当地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在客家地区芋子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所以,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至秋天,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红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  
聪慧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接连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顾客,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美食——芋子饺。  
芋子饺因做法较耗时间且不易保存(因冷冻后饺子皮变硬从而影响口感,通常少的 采纳冷冻),很难象速冻水饺一样成为快速食品大量推广。在厦门、福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少数石城人开的饭店有出售。  
4、灯盏糕  
汀州灯盏糕是一种食品,又被称为“魔术糕”主要食物是大米,调料有细盐、味精、葱花等,制作方法是将大米、黄豆浸泡,然后磨成米浆,调入调料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米浆在沸油中快速发酵成圆球形,渐离圆勺浮出油面,熟透即可。  
长汀客家乡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平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  
现现在,有增加更多的内容。在炸灯盏糕的时候,中间会夹杂一些肉、蔬菜等,出锅后,滋味更香美!  
5、河田鸡  
长汀河田鸡是福建省长汀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世界五大名鸡”、“名贵珍禽”之美誉,由此可见,它是真的很有名。长汀河田鸡含蛋白质多、脂肪适合、肉质细嫩、皮薄柔脆、肉汤清甜;嘴、脚、皮呈黄色,颈、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呈黑色,其它地方的羽毛金黄发亮;起到较高的营养价值,附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十一种氨基酸。介绍菜品:百斩河田鸡、酒醉河田鸡等。  
十五、长汀名人  
长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代名宦陈剑,鲁国侯邹应龙,宋代罗彧、罗烈、宋慈,元代罗良,明代马驯、郝凤升,清代黎士弘、刘国轩、上官周、黄仪臣、杨澜、刘家驹、康咏等,都是汀人熟知的历史名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了--李云龙、张赤男、罗化成、陈丕显、杨成武、傅连暲、童小鹏等相当多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英勇牺牲在长汀。  
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谢颖颖,财经频道当家花旦之一,1978年五月二十二日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  
十六、长汀著名景点  
(一)长汀红色旧址群  
长汀红色旧址群座落于长汀县城。长汀于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置汀州,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当中古韵悠长的明清古街店头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明街”。长汀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集散地,被称为“世界客家首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长汀是海外闻名的客家首府,客家风情万种,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长汀的客家美食中外闻名,是“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省美食名城”,素有“食在长汀”的美誉。  
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朱德总司令评价长汀时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一大”代表何叔衡在长汀英勇就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赐予了长汀相当多彪炳史册的第一笔,拥有“省苏”旧址、“省委”旧址、辛耕别墅、福音医院、瞿秋白纪念园、红军长征第一村等数十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  
(二)汀江源龙门风景区  
汀江源·龙门风景区位于长汀县庵杰乡涵前村,距县城东30公里,与宁化县治平乡和本县馆前镇、铁长乡、大同镇、新桥镇相邻。这里是客家妈妈河—汀江的发源地,为长汀十二胜景之一,它以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客家文化,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汀江源·龙门风景区有一座神奇的岩石冲天而立,如巨龙腾飞,似石门高耸,清澈的汀江水从石门中穿流而出,奔涌向南600里,直下韩江,汇入南海。从此构成了“独我汀江跨龙门”的奇特景观。景区中的“一线天”、“擎天柱”、“龙爪”、“龙心”、“龙肺”等景致,如天工造化,令人叫绝。游览龙门山水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景区内有神农古庙、龙门寺、妈祖庙和客家妈妈园、土地神坛等遗迹,反映出客家乡村多彩的宗教文化。非常是神农古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供奉着华夏始祖炎帝的神像,被民间尊为农业和医药之神,长汀客家先民多为中原迁徒而来,自然把始祖炎帝当尊神来拜,体现了客家人“问祖追宗,情系华夏”的优良传统,也是福建乃至东南亚华人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为龙门庙会,人们纷纷前来祈福求财,保佑平安。  
在龙门山岗有安平寨、虎穴洞两处太平军战斗遗址。1987年,文物工作者在此发觉了太平军战壕、炮台和战刀等武器。另外,龙门山还有革命烈士墓等遗址,这些都记载着客家人爱国爱乡、奋斗奉献的豪迈与荣光。  
离龙门风景区数公里处,还有著名的闽西佛教胜地“八宝峰风景区”和遍布红豆杉群的“大悲山生态旅游区”,三大风景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汀江源生态旅游胜地。日前,乡村公路都已开通,可构成汀江源龙门——大悲山——八宝峰二日游的精品线路。  
汀江源•龙门——一个独具“汀江源绿色生态”和“客家乡村风情”特色的风景区,将以更加迷人多姿的风采迎接八方游客的来到!  
(三)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座落于福建省长汀县三洲镇,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3个乡镇12个行政村,规划总面积590.9公顷,共设置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治理服务区等4个功效区,致力在爱护湿地资源、景观资源基础上,将公园打导致集“客家妈妈河——汀江生态修复典范”、“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地区湿地生态建设新的形式”、汀江特有鱼种爱护恢复地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区。  
该公园核心区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洲镇境内,山上万亩杨梅园,山下是湿地公园,昔日水土流失重灾区,现已建设成风光秀媚、流水潺潺、林果连片、鸟语花香的生态旅游胜地,也是打造龙岩市十大旅游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长汀古镇(汀州古城)  
长汀古城,和凤凰共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山城。假如你爱好丽江古城古色古香的小街,那你应当会爱好长汀。长汀更没有那么商业化,你还能够看到原始的木雕亭子,多种传统工匠。  
长汀古城墙走向造型奇特,民间称之为“蓝衣挂珠”,意思是说它像美丽的佛珠披挂在长汀城,使之构成一漂亮的风景线。  
古城墙曾有四大城门,朝天门是汀州府四大城门之一,俗称东门,原名兴贤门,明洪武四年进行修葺,以砖石砌之,上有门楼,门固楼高,形势宏伟,便改名朝天门。清代汀州知府鄢翼明又重修,城楼主体建筑于城门高台之上,层层飞檐,凌空高翥,列为汀城胜迹“东翘舒啸”。  
今三元阁门楼是最古老的城门,原名鄞江门,后改为广储门,是唐朝大历年间汀州刺史陈剑迁徙州治建筑土城时的城门,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为三层城楼,阁基是原古城门,用方块石条堆砌,上边用城墙砖砌成,翘角飞檐,甚为壮观。在历代王朝中,古城墙经过接连不断修葺扩建,也增设相当多城门,如古郡南门、五通门、水吉门、西门等,有些随后在道路扩建中被拆除,有些尚保存,成为古迹,被列为县级文物爱护。  
到长汀也能够大饱口福,品尝丰富的客家小吃。  
地址:龙岩市长汀县其他兆征路80号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等级:AAAA  
(五)圭龙山自然爱护区  
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是2001年六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2001]文140号文件批准依法设立,2004年经长汀县编委批准后成立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处,2005年二月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野生动植物爱护科普教育基地名单。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是在原长汀县中磺黑椎林自然爱护区的基础上,增加圭龙山南方红豆杉、大悲山福建柏和南方红豆杉群落组成。  
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区内设中磺治理所、圭龙山治理所、大悲山治理所,总面积为5768.0km2(8.6万亩)。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处主要负责圭龙山、中磺、大悲山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水源涵养林的爱护工作。  
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爱护区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风景秀媚,是长汀县内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林内珍稀特有树种多,非常是全国唯一最大面积的国家二级爱护植物伞花木群落(此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高浦新博士调查确认),福建省唯一最大面积的天然黑锥林群落,集中成片面积达983亩;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区内还有成片的福建柏群落、南方红豆杉群落、浙江楠、沉水樟等国家一、二级爱护植物,以及特有树种,闽西青冈、悦色含笑,还有丰富多彩的菌类植物,爱护区内尚存有少量的娃娃鱼、还发觉有华南虎的踪迹。区内共有野生动物资源达490各种,当中国家重点爱护野生植物13种,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物73种,当中水鹿为全省之最,爱护区水鹿驯养生殖项目已列入省项目库。  
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是长汀县爱护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现已初步建成以爱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的爱护体系;以基础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培训为主的宣教科研监测体系和以生态旅游和种植为主的经营体系。同时,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区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非常是四都圭龙山寺以其特有的灵气每年吸引闽、赣两省香客达十多万人次。  
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涉及辖区范围分布在四都、庵杰、铁长3个乡镇7个行政村,2个采育场,当中国有林地面积28257亩,占总面积的32.7%(有林地面积27303);集体林地58263亩,占总面积的67.3%(有林地面积53867亩),纳入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78764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7%,当中纳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39681亩,纳入省级生态公益林39083亩。  
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自建立以来,区内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各村均实现道路水泥化,硬化程度达90%以上,区内整体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多种动物资源种群数量大幅度上升,非常是我县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爱护工程以来,保持“强化资源爱护、踊跃繁育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地爱护为基础,以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为重点,大力爱护解救濒危物种,爱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长足发展。  
因为长汀圭龙山省级自然爱护区内森林资源丰富,长汀县委、县府对爱护区建设高度重视,近日准备着手进行项目科考和总体规划,打造出“归龙山”生态品牌的功效效应,提高“长汀模式”知名度,配合红色旅游开发出长汀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把长汀建成“山青水秀”的生态型山区县,使长汀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重镇,从而有力增进长汀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长汀革命旧址座落于福建省西部长汀县,开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冈山转战到赣南、闽西,三月份,第四军发动的长岭寨战役告捷,红军攻占了长汀城并成立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长汀县暂时革命委员会。到五月时,红军操纵的区域达到五个县,方圆数百里。又经过接连不断的发展,闽西、赣南革0据地慢慢连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构成了中央革0据地。长汀革0据地是闽西革0据地的一部分,随后也成为中央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云骧阁、章耕别墅、中华基督教堂等处革命旧址。  
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座落于长汀县城兆征路,旧址原是历代汀州府的府试院,1857年改建。旧址的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内有朱子祠、龙山书院等建筑,民国时改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校。1932年三月十八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此后,苏维埃政府就在此办公。  
福音医院在长汀县城北山的山脚下,原来是一所教会医院,是一处转木结构的平房建筑,分前后两院。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的部分伤员就是在此医治的。1929年,毛泽东同志也在福音医院疗养过。1931年到1933年,傅连暲在医院开设了中央红色护士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并为红军采办药品、医疗器械等。1933年福音医院更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并迁往江西瑞金。  
云骧阁座落于长汀县城乌石山,原名为“清阴阁”、“集景阁”,1838年改建为中式楼阁建筑,倚临汀江。1929年三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首次进入福建,建立的闽西革0据地的第一个政府机关长汀革命委员会就设在这里。  
章耕别墅座落于长汀县城东汀江畔。1929年红四军进驻长汀,司令部和政治部设于此处,现在还保留有毛泽东、-、陈毅等人的办公室和旧居。  
中华基督教堂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0福建省委的驻地,-同志到长汀进行革命活动时,就住在这里。  
(七)涵前村  
长汀县庵杰乡涵前村位于长汀东北部,座落在客家妈妈河──汀江的源头,国家级生态村,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庵杰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全村有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20户,2208人。  
全村耕地面积720亩,林地面积1.3万亩,当中竹林面积1750亩,龙门红茶面积850亩,建选--35生态贡莲135亩。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省级新型乡村住宅示范小区、省乡村垃圾管理示范村、市新乡村建设示范村、市党建综合示范点。2013年三月份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漂亮乡村”示范点,2013年四月十一日通过了国家级生态村验收,2013年十一月龙门农家乐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涵前村有被世界客属普遍认同的汀江源头标志性神奇景观──龙门,以“独我龙门跨汀江”著称,是“客家之源、生态之村、旅游胜地”。  
龙门由龙门峡洞、溶洞、石林三个部分构成。人至涵前山陬,迎面一座山,巍峨陡立,由云端贯累而下,其势颇为雄壮。百丈崖壁下面,拱起一个巨洞,形似半月门,洞之壁石,裂痕累累,色彩斑斓,龙头、龙角、龙眼、龙爪无不神似,龙身依山蜿蜒伸展,汀江即从洞中奔流而来。龙门洞背面崖壁上方勒有“龙门”两个篆体大字,长年累月的风雨剥蚀,已若隐若现。龙门连着一个湛蓝的龙门潭,潭边有石阶通山顶,中途有个“虎舌”大溶洞,山顶是建于宋代的“神农庙”,坡上一片石林,甚为奇观。  
清内阁中书康咏赋诗云:“洞自何年辟,江犹镇日鸣。双岩扃日月,孤屿界阴晴。潭底蛟龙蛰,山头雷雨惊。异时冷汗漫,空作塞东行。”“汇众山之水于一溪”,流至涵前,穿龙门峡而下长汀城。涵前村除龙门景区以外,虎穴洞景区,圳下、三塘背客家古村落景区,庵坝哩太极岛景区。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迷人。此处能够揽汀江源神奇自然美景,尝风味独特的客家美食,品醇正的龙门红茶,参与当地古老的民俗农事活动,采购绿色生态的农家特产,体验恬静的田园生活。  
(八)汀州天后宫  
汀州天后宫座落于长汀县城东大街,朝天门外。由山门、朗门、戏台、钟鼓楼、水0、前殿、正殿、后殿及圣母间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四面环水,是汀州八邑敬奉妈祖的地方和旅游观光胜地。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原名“三圣纪宫”,宋《临汀志》载:“三圣纪宫在长汀县南富文坊,及潮州祖庙(天纪庙)。……今州县吏运盐纲必祝祷焉。”据考,宋理宗绍定年间,汀州知州李华及著名法医鼻祖、长汀县令宋慈,开拓了汀江航运,使汀州与潮州、汕头的交往日臻繁荣。因汀江多有急流险摊,为航运安全,故在汀江河畔修建妈祖庙,祈愿护海女神妈祖庇佑全部船只安全。  
50年代,汀州天后宫划归县电厂治理使用。改革开放后,为爱护文物旧址,恢复文物景点原貌,县政府作出决定,搬迁电力公司,成立维修协会,有组织有计划地修复天后宫。修复工程从1994年开始,现已修复完成前、中、后三座大殿及宫门、戏台、钟楼、鼓楼、两廊水树等,天后宫以原有巍峨壮观的新姿展现于世人面前。天后宫正面是高大恢宏的石牌楼,中门两边区别镶嵌着“龙凤呈样”等四块大型壁雕。门联为“天纪神力海不扬波稳渡慈航登彼岸,圣母恩德民皆乐生遍传显绩降人尸”,门楣“后德配天”上方石斗拱托起的盾额刻着“天后宫”三个金色大字。左右边门额楣区别镜刻“河清”、“海宴”。进门后两边门中间是戏台;左、右两边区别是钟楼和鼓楼。两廊中间的空坪布局别致,前段石板墁地一尘不染。后段红花绿树交相辉映,双龟驮碎静卧左右。沿廊拾级而上的是前殿,殿前二边望柱凭栏,两厢供奉财神老爷,花公花母塑像。前殿靠天井处置放巨形供桌。据说在前殿的供桌上可上供荤菜(正殿则不可以)。由于妈祖是海上女神,分别于佛,有的时候可供荤菜。供桌后面是天井,天井两廊玻璃框内有风、雨、雷、电等十二神将塑像,他们各执兵器威风凛凛。十二神像廊再上几级台阶便是正殿,为抬梁式建筑,跨度较大,与前殿相似,二根石柱上的缠龙初栩栩如生,双层如意斗拱承托的五凤楼与前殿五凤楼构成递进层次。妈祖塑像安放正殿中央,容颜慈爱,金线锦绣龙袍、银质镂刻凤冠霞帕,正是“戴玄冠兮出琳房,玉鸾佩兮云锦裳”,十分华贵端庄。这尊神像已有近400年历史。3600盏旋转式长年光明灯,使大殿璀璨庄严。后殿叫“积庆殿”,供奉着妈祖父亲林愿、妈妈王氏塑像。积庆殿右边是圣母间。锦被绣枕、龙床梳妆台、红木桌椅、油漆木地板,布置得古朴典雅,充满闺阁氛围。整座汀州天后宫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台湾台中龙天宫曾于1997年来到长汀,恭迎汀州妈祖分灵渡台供奉,并尊汀州天后宫为祖庙。汀州妈祖架起了海峡两岸友好桥梁。1990年被发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爱护单位。  
(九)涂坊围屋  
在长汀县涂坊镇,还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围屋呈椭圆形,用封火墙砌成,除一扇大门和一边门外,全封闭,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围屋主体前是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空坪,坪前是一个300多平方米半圆形池塘。客家人在千百年的创业过程中制造了这种家族团聚美满的大围屋,可住几十户人家。下图中是围屋的主人涂竹琛,85岁了。老人说,他家几代人都住在这围屋里,围屋有300多年历史了。  
长汀涂坊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0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中央苏维埃政府授予“第二榜样区”的光荣称号。汀连县苏维埃政府曾设在涂坊的赖坊村,中华村的黄家营、庵背头、曹田三个自然村为革命基点村。坐落在红坊村的“围屋群”与永定土楼类似,近些年以来很多国际友人来到涂坊考察,已导致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涂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涂通今少将、原武汉军区第二政委张日清少将、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涂则生少将的家乡。  
长汀涂坊围屋现存最为完整的是涂氏风如围屋。整座围屋以正栋前厅为中心呈中轴线对称布局,为客家传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大厅前面是一块鹅卵石铺就的露天地坪,此乃宗族内举办抬菩萨、唱大戏、舞龙灯、踩船灯、抬花灯等大型活动的重要地方。坪前一口阔大的半月形荷池。沲边砌一道架花护栏,据老人说,当年池中金鲤翻浪,水中莲叶亭亭,叶上荷花灿烂,是围屋中人怡情养性,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除供观赏以外,池水还可作防火之用。  
涂坊现在尚存十几座围屋,当中鬼子坪那座由上代号称“百万公”的涂氏富户兴建的围屋规模更加宏大,共有六排横屋,中后皆成圆拱,只是前半部分不及围起,总体上未成坏状。据老人推荐,共和国少将涂通今即出此屋。  
2009年发布为福建省文物爱护单位。  
(十)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并成为挚友,1918年四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一起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七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1928年六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九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被编在非常班学习,1930年七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1931年十一月,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领导工作;1934年十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保持游击战争。  
1935年二月二十四日凌晨,何叔衡、瞿秋白等一行从江西来到长汀水口,准备前往香港转赴上海就医,不料被国民党“清剿”部队发觉。突围中,何叔衡为了不拖累大家而纵身滚下山崖,壮烈牺牲。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为六角亭建筑,占地面积112平方米。亭内置纪念碑,纪念碑于1964年一月建成,1992年二月移入,碑高2.5米,座高0.6米,正面刻着董必武题字“何叔衡烈士死难处”。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于1990年一月被长汀县人民政府发布为长汀县文物爱护单位,1990年一月被福建省民政厅发布为福建省烈士纪念建筑物爱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