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平县地理位置概述
武平县,福建省龙岩市下辖县,面积263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武平县常住人口为278238人。武平建县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是纯客家县,闽粤赣省际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内有三明永安至武平、漳州古雷港至武平两条出省高速和正在建设的龙岩至龙川高速铁路。
武平县是原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全县诞生了1位上将(刘亚楼)、4位少将。武平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武平县森林覆盖率79.7%,境内有梁野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梁野山国家森林步道、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榜样县,是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16—2020年持续五年荣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武平县蝉联第六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被中宣部列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二、文化事业
全县2018年末共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49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2个,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0.6万册。年末共有影院1个,电影放映1.5万场次。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5.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2万户,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2%。广播电台1座,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2%。
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0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2个,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2.8万册。年末共有影院3个,电影放映0.88万场次。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
三、历史文化
武平县是纯客家县,闽粤赣省际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著名的“百姓镇”,聚居了102个姓氏。岩前镇是海峡两岸客家人爱护神定光古佛的卓锡地。定光佛文化园区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四、武平客家人过年习俗
武平客家人主要从中原南迁与当地的土著市民融合而成。构成时期最早为五代十国(何姓),大部分为宋元明三朝,还有少数为清朝,按辈排,至今大体上是十几代至三十几代。现在,武平是纯客家县,约有四十万客家儿女。
武平客家人过年讲究的是热闹、盛大、团圆。通常冬至前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冬至前的准备主要是酿酒,选取上好糯米,经过蒸熟置缸中放入酒曲,待来娘后适宜时机在冬至日添水,冬至添水的米酒品质最佳。并且有以酿酒优劣预兆明年家运吉凶之说,“年头一伙鸡,年尾一缸酒”,指的是过年时入孵正月出生的小鸡,若顺利成长,则一年家庭平安顺利。冬季酿酒的好坏也预示每年的运气。还有就是准备“腊货”,主要有腊肉、腊鸭和腊鱼等,武西南如民主、东留等乡镇的市民习惯在下春(半年)饲养一群老鸭,在冬至前后杀好,遍涂盐巴,在冬日的暖阳和朔风中自然风干,留待正月款待亲朋。以前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都要举办祭灶仪式,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灶君取下烧掉,年三十凌晨把新灶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煎粄之类祭品,在灶前烧香送、迎灶神。不过,这个仪式到现在只存于一些偏远的客家村寨,大部分地方都消逝了。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目前后,要择吉日打扫卫生,浆洗衣裳、被褥、蚊帐、窗布等物,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腊月卄五日,开始“入年界”了,也就是正儿八经地“过年”了,一“入年界”,家庭邻里讲究祥和忍让,力诫吵架,更不可以无事生非。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着豆腐、蒸糖糕、炸“糖枣”、炒腊子。以及一年中经济往来的还账收账等,客家人讲诚信,欠账的要主动还清,对于别人欠账,一时收不回来的,不予强讨,年后再说。
武平客家人过年的阶段通常是从农历腊月卄五“入年界”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能够大致分为“三部曲”,第一部在年前,是准备过年物品,也就是“办年货”,而成年人的担子最重,此阶段可谓“忙碌而操劳”,一家老小过年的吃穿用度,经济往来账目要分相(清晰),家居环境的整理清洁,食物的准备和加工烹饪等都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难题等待他们去破解。而从大年三十至新年初一是过年的高潮阶段,“温故而知新”少年体验到的是“成长和欢乐”,中年人感受的是岁月不居和沉甸甸的责任,老年人在岁序更替家庭团圆的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更兼有一种人生的淡定。新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最为轻松和快乐的阶段,“欢怡和祝福”因此段的主题,人们抛弃烦恼,互相祝福,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祝福新年诸事顺利,祝福少年成长青年进步。享受美好的食物,享受温煦的人情,享受世间的美好,享受山河的壮美和大地的奉献。
大年三十是过年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天,礼拜社公、土地,在大门口贴上春联,居室、谷仓、禽畜栏、家具、床铺,甚至水缸都贴上红纸条,即所谓的山川万物同沾喜气。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新衣。除夕之夜,不论多远的亲人都要赶回来吃团圆饭。吃罢团圆饭,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都要灯火通明,叫“砸岁”,连猪舍牛栏也不例外。正月初一的早餐要“食斋”,也就是素食,食物是青菜豆腐,葱蒜和炸枣,老人会告诫后辈,多吃葱则头脑聪慧,学业精进。吃素还有新岁第一餐清洁肠胃和身心的寓意。该日还有“烧头香”的习俗,开门放了鞭炮后,向乡里长辈拜年,然后赶早到祠堂、寺庙“烧头香”,岩前是武南重镇,该地市民在年初一开门后,穿戴一新,人们虔诚地到狮岩定光古佛神座前焚香礼拜,路上遇熟人也不打招呼,唯恐说出不吉之言。该日不准杀生,早上要互相祝福,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都不准讲不吉利的话。初二是开始走亲戚拜年的时间,非常是新婚夫妇一定要去岳父母家拜年。正月有相当多娱乐节目,武平客家人最爱好的还是龙灯、船灯和打狮等。正月十五是过年仪式的最终一个高潮。“正月十五是元宵,冲天雀子半天高;金盏银盘銻銻转,花筒金菊夜来烧,道士请做三官会,上元天官赐福朝——清朝林宝树《元初一》”林宝树是清康熙朝时武平袁畲乡的举人,他生活的时代距今已快300年了,从他的文章中,可见那时的元宵也热闹非常,元宵节在武平有“闹花灯”的传统习俗,特别在武平城关和中山镇最为热闹,客家话“灯”与“丁”谐音,故元宵节又成了客家人庆祝“添丁进口”,期盼家族兴盛的欢乐时光。
五、武平民俗绝技
上刀山、过火海是武平县永平乡中湍村的民俗绝技。有150多年的历史,由村中蓝姓家族男人传承,不外传。逢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演出,逢寅、己、申、亥年非常盛大。绝技表演主要以上刀山、过火海、捞油锅、吊米斗为活动内容,还有掌心燃放鞭炮、炙香火、宝剑刀法、坐锥床等。表演器具制作有一整套的程序和禁忌。
六、武平县结婚习俗
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效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推荐婚事。通常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故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允许后,就要互告男女
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
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共同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着、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终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终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儿童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儿童及其父妈妈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另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着,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新娘动身通常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通常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终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闹房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通常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共同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盛。
七、武平客家人丧葬习俗
从中原迁来的福建武平客家人,一向尊崇古风,婚丧喜庆的操办,都依古礼。“死生亦大矣”,丧俗又是红白喜事中最盛大的。桂坑村在武平县最西边,与赣南毗邻。“礼失,求诸野。”跟随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许多地区的丧俗都已经简化。而偏隅一方的桂坑村,却还遵循周礼,将古汉族的遗风完好地继承下来。
送终
病人在弥留之时,至亲、至友需要侍候于病榻前,为其送终。病人快要支撑不住时,亲友赶紧为他擦洗身子,穿好寿衣寿服。寿衣穿好后,不准脱下,也不得翻身,只能静候其断气。
病人临终,经常会有一番挣扎,即所谓的“两腿一伸”。驼背的人,死后背会挺直。假如病人死前大小便失禁,这是吉兆,称作祖辈留下遗产。
死者遗留的钱财,叫“子孙钱”,将会平分给子女。“子孙钱”不可以用掉,要永远贮存在箱底,它能保后人发财致富。
死者在入殓前,亲人是不可以哭泣的。传说这时灵魂刚离开身体,六亲不认,听到哭声会扑过来害人。
报丧
孝子(死者的儿子或孙子)在死者去世当天(半夜去世的则次日上午),由丧事的主持人(族亲中的长辈)引领,挨家挨户到其他族亲家报丧。孝子不可以进人家门,只是跪在家门口。主人赶紧出门,将孝子扶起。这时,孝子哭诉死者姓名、时辰。族亲知闻后,会前来吊唁,并帮忙处理丧事。
较远的亲友,由前来帮忙的族亲通知。以前交通不便,族亲逐户上门通知;现在,通常是电话通知。
下床(入殓)
病人弥留之际,亲人通常会将他移到厅堂,堂中设简易的床榻。死后择时将他装入棺木,或移交给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这就叫做入殓。入殓后,亲人就能够开始放声痛哭。
假如因故不可以将病人移出,病人在房间去世的,则要准备好一只骚鸡(客家话,小公鸡),称为“下床鸡”。丧事主持人在死者床前,将“下床鸡”割颈,绕床周洒血,一直洒到房门外。然后,才能够把尸体殓入棺材,或抬到殡仪馆的担架上。
假如不必“下床鸡”,则可将死者偷偷放入棺材,在不惊动灵魂的情况下,悄悄盖上棺盖。这叫作“偷捉棺”。
入殓前,死者假如是男人,所有子孙要看最终一眼;假如是女人,要让外家(娘家)的人看过尸体。
设灵堂
入殓或火化后,在厅堂设灵堂。灵堂正中是棺木(或骨灰盒)和灵牌、灵屋,亲人则侍候两侧,出殡前吃住都在此,不可以离开。
出殡前,灵堂需要二十四小时香烛接连不断。假如子孙不慎,香烛熄灭,就意味着“断香火”,这是大凶之兆。
拣日、卜地
病人去世的当天或次日,孝家(办丧事的人家)会请来
地理先生(
风水先生)。地理先生根据孝主(死者)的年龄、性别、生肖、去世时辰,和子女性数、年龄、生辰,推算成服、移柩的时辰,以及与孝主生肖相冲,不适合近前帮忙的人。
择好时辰,地理先生在族亲的陪同下,走山踏水,挑选适合做阴宅的
风水宝地。
烧香、吊唁
亲友得知讣闻后,会带上香烛纸钱前来吊唁。
亲友入门,子孙要跪迎,等待亲友扶起。亲友进入灵堂,子孙则跪伏两侧,放声痛哭。上香时,子孙中有一人(通常是妇女),会对着灵牌报上来人的姓名,报完后哭着唱挽歌。亲友上完香,将子孙逐个扶起,子孙才可停止哭泣。
吊唁的人走时,族亲会给他两颗红鸡蛋。他回到家门口,面朝天把鸡蛋吃掉,门口用鲁箕(铁芒箕)燃一小堆火,从上面跨过。用火除去秽气,才可以进入自我家门。
成服(顶白)
成服是入殓后很重要的一个仪式,指亲属穿上符合自我身份的服装(孝服)。源自《礼记.奔丧》:“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
在地理先生选好的时辰,亲属罗跪院中。丧事主持人高声唱礼:“成服!”鞭炮哀乐齐鸣,家属亲人同哭。族亲按亲属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给子他们披上不同的丧服。由于丧服是白色的,并且连着帽子戴在头上,所以又叫“顶白”。配偶、子女、儿媳、孙子、孙女、孙媳等生前与死者共同居住的人,穿全白丧服;女儿、女婿、外孙、兄妹等在外另有家室的人,丧服的袖子上缝一块红布,称为“上红”。全白为全孝,半白为半孝。穿孝服后,腰间用麻绳(或稻草绳)系住,这就是俗称的“披麻戴孝”。
长子(若无子则长孙)手上还要持一根孝杖,杖头缠麻绳(或稻草绳)。假如死者为女人,孝杖为梧桐木;假如死者是男人,孝杖就是竹子。《礼记.丧服小记》有云:“苴杖,竹也;削杖,桐也。”父丧持竹,谓其节虽经四时而不变;母丧则持苦苓、刺菖、梧桐,谓十月怀胎、母恩深重。在出殡时,孝杖与灵牌、灵屋共同烧化于灵柩前。
成服通常在出殡前一两天。孝服穿上后,就不可以除下,吃住都要穿在身上。
超度
移柩前一日晚上,要请法师为死者做法事,超度亡灵。法师能够是和尚,也能够是道士。
法师作法超度,程度繁杂,此处不详表。但大致可分为安灵、请神、送神三步。安灵即通过为亡灵诵经的方法,抚慰亡灵。请神,是请天上诸神下界,超度亡灵上天。送神,是在亡灵上天后,将请来的诸神送回天上。
移柩
移柩是指把灵柩移到户外,等待出殡。
移柩的时辰,地理先生已经择好。移柩前一天,孝家要跪拜“八仙”。“八仙”又称“八大王”,是指扛棺材的八个人。自从开始火葬后,仅仅有骨灰盒,不再用棺材,抬灵柩只需二人,但仍称作“八仙”。“八仙”有许多忌讳,例如扛棺材时,叫别人在前面扛,不可以说:“你先走。”或者:“你走前面。”这样说的意思,就是比死者还先走,是不吉利的。他们通常说:“你打前差。”
接近移柩时辰,“八仙”会把棺盖钉上,或者把骨灰盒放入箩筐。时辰一到,“八仙”就把灵柩抬到户外空旷的地方。此前,灵柩都在室内。移柩之后,才真正见天日。灵牌、灵屋仍留在灵堂,等出殡的时候带出。
还山(出殡)
移柩之后,孝家还要在灵堂举办盛大的跪别仪式。
在丧事主持人的唱礼下,亲友按亲疏关系次第上香跪拜。最先跪拜的是配偶、子女、孙子孙女,接着是女婿、孙婿、儿媳、孙媳,然后是兄弟姐妹。这些都是至亲,行三跪九拜礼后,退到两旁跪下。至亲跪拜后完毕,就是族亲跪拜,族亲不用分次序。最终出场的是“八仙”。“八仙”一进灵堂,就是出殡的前兆,亲人会马上放声痛哭。“八仙”和死者的长辈、平辈都只需上香作揖,不用跪拜。
“八仙”上香完毕,孝子手捧灵牌,腰插孝杖,带头前行。旁边一人撑着黑色雨伞护送,让灵牌不会直接暴露在天日下。其余的亲友则哭喊着跟在孝子身后,号子手奏乐跟行,法师持灵屋在后。这些人就组成了送葬队。
到了停放灵柩的地方,八仙扛起灵柩,送葬队送行一段路程。到了离坟地较近的空旷处,送葬队止步,亲人跪伏灵柩前。法师开始作法,亲人依其命令而行。孝子在法师的指引下,绕灵柩数周。假如灵柩是棺材,会用长条凳垫起,孝子还要在棺材下钻过。作法完毕,“八仙”抬起灵柩上山,子女哭喊着追上前,不忍其离开。其余亲友则用力将子女拉住,嘱其节哀勿追。
灵柩送上山后,送葬队回家。此时,法师、哀乐队的使命便完成了,他们会即将收拾东西离开。当他们走出门时,亲人手持扫帚,尾随其后,快速往地上扫几下,然后把扫帚扔到他们的身后。这是要把他们扫地出门,永远不期望他们再来。
脱孝
旧时父母丧,子女要为其守孝七七四十九日,甚至数年才能够除孝服。但当今的子孙有许多都在外地工作,不可能再像古人一样守孝。所以,当今的除孝服通常都是在出殡当天。
送葬归来,亲人回到家,院子里摆上几条长板凳。配偶、子女、儿媳、孙子、孙女、孙媳等生前与死者共同居住的人,面朝里坐;女儿、女婿、外孙、兄妹等在外另有家室的人,面朝外坐。在丧事主持人的唱礼下,每人拿两颗红鸡蛋,沾上酒,朝天吃完。然后,才可把孝服除下。脱孝后,在外另有家室的亲人撑着一把伞,各自回家。
谢“八仙”
出殡当晚,孝家准备宴席,酬谢前来帮忙的族亲、“八仙”,以及赋予关怀的亲友。这时,死者已经入土为安,也算是完成解脱。所以,这晚的宴席是当作喜事操办。
三朝
“三朝”是指出殡后的第三天。本意是族亲来探望沉醉在悲哀中的家属,关怀他们的身体是不是安好。
当天上午,族亲会备好礼物(通常是鸡蛋和红包)慰问家属。家属则带上香烛纸钱,到坟前祭拜。祭拜完毕,每人砍一根杉树枝,拖着回家。“杉”在客家话里,与“绽”同音,是生长的意思,有预示子孙繁衍不息、生气勃勃之意。
祭拜归来,孝家在中午准备宴席,酬谢族亲。
尾七
死者去世之日起,每过七天为一个七。区别为一七(头七)、二七……七七(断七、尾七)。客家人与广府人不同,没有头七,仅仅有尾七。假如七个七中,有一个逢上农历带七的日子时,则是凶日,要举行仪式除凶。
七七四十九天的仪式能够提前举行,但要以儿子的人数定。死者有一个儿子,能够提前一天,两个则能够提前两天,依这种推。
四十九天时,至亲到坟前再次祭拜。传说这天一过,死者的灵魂就彻底离开生前居所,永不回头。
周年
死者去世一星期年(农历第二年当天),至亲再次到坟前祭拜。此次祭拜后,丧俗基本结束。有些孝顺的人家,三周年还会祭拜。但这样做的人已经不多了。
武平县桂坑村的丧俗程序繁杂、操办严格,与周礼大致相同。《论语.学而》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桂坑村的丧俗尽管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这种“事死者,如事生”的人文思想,充分体现客家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尊重、对亲人的至爱。
八、武平县饮食习俗
1、武平盘菜:学名芜菁,又名蔓菁,块茎类植物,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盘菜根如圆萝卜,盐腌晒干作咸菜名梳菜。
2、武平猪胆干:色泽紫褐,香而微甜,且能生津健胃,深受海外侨胞爱慕。
3、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非常好经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当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滋味鲜美受到赞誉。
4、红菌豆腐渣:它是用豆浆滤出的通常人仅作为喂猪饮料的渣滓,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起到鲜亮个性的菜肴。它的历史有多久,无从考证,仅知在味精问世之前,它是常常当作味精来使用的,像甘草和诸药一样,它能和诸菜。无论煮肉、煮豆腐及蔬菜,放一点红菌豆腐渣,即鲜美异常,且价格又极低廉,所以备受人们的爱慕。
5、李咸饼: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扁圆形,带核,不碎。外表有皱纹,半湿润,吸糖透心、组织饱满、质湿润、略柔软,咸、酸、甜适口。
九、武平县名人
刘隆(1377-1449)双坑湖(今湘店乡湘湖村)人。明朝大理寺卿,总督边储。
王琼(生卒年不详)城西(今平川镇西厢村)人。被提高为兵部员外郎,供职多年。
丘隆(生卒年不详)箬菜(今中赤乡育平村)人。明中叶著名农民起义首领。
林宝树(1673-1734)白泥田村(今武东乡袁畲村)人。用客家语写成通俗启蒙读物《一年使用杂字》。
李梦苡(生卒年不详)城西花园村(今平川镇西厢村)人。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著名诗人。没有子嗣。
李灿(1723-?)城北寨背窝里(今平川镇红东村)人,乾隆年间著名画家。作品大都散失无存。
王启图(1814-1884)平川镇西厢村人。善文工诗。著有《励心堂诗文集》、《励心堂诗选》传世。
萧其章(1885-1915)十方镇黎畲村人。中华革命党人。民国烈士。
钟文(1888-1918)象洞乡沾阳村人。民国烈士。
蓝玉田(?-1930)中堡乡章丰村。晚清秀才。民国17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49师师部高参。
王绍菖(1870-)城西享堂上人。祖父王启图是清代进士、吏部主事,曾任诏安书院及汀州龙山书院主讲。
朱发古(1899-1930)武东乡张畲村上屋人。1930年朱发古带领赤卫队转战武西南。
李长明(1903-1931)桃溪乡亭头村人。1931年一月任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第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刘克模(1894-1931)湘店乡湘洋村。刘亚楼、罗斌、梁思久、梁光天等是他的学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涤心(1909-1931)湘店乡七里村(今桃澜区小澜村)人。原姓刘。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丹林(1908-1932)象洞乡联坊村人。1930年调任红12军101团政治委员,转战赣南、闽西等地。
刘亚楼(1910-1965)桃澜区大洋泉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空军司令员,被誉为“共和国空军之父”。
罗斌(1914-1967)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林伟(1914-1979)陈坑区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第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廖步云(1914-2008)原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委员。
林默涵(1913-2008),武东乡川坊村人。文艺理论家。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
王锦春,万安乡小密村人,福建省“优秀班主任”,“首届中国银行闽西奖教金”获得者,省级“骨干教师”。
王松兴,笔名王超,南风,东留乡大阳村人,《中国文化报》我们,《名人名家》杂志执行副总编辑。
方三文,曾任《南方周末》我们、《南方都市报》编委、网易副总编,雪球财经网创办人。
钟兆云,笔名赵云,青年作家,福州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十、武平县著名景点
(一)武平狮岩
狮岩,是武平县一处的石灰岩溶洞地貌景区,古时叫做南安岩,因山头的峰石形状像极了狮子,而改名为狮岩。
登上狮岩,进入岩洞中,可见洞内供奉着三尊定先古佛,岩壁上还有多处历代文人留下的墨宝遗迹。到达狮岩的顶峰,还可俯瞰泉水湖景观。
据《福建通志》记载:“仙姑世居武平南岩”,生于后晋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据《何氏族谱》记载,仙姑生时性质异凡,幼性清净,不饮酒,不食荤牲,长年隐居狮岩之中,一生矢不适人.她在南岩修真养性,传说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当时的善男信女不知其名,通称之为"仙姑"。
(二)梁野山风景区
梁野山风景区为"武平八大景"之首,被誉为"梁野仙山",现为福建省AAAA级风景区。座落于武夷山脉最南端被评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福建省水利风景区”。集齐峡谷、险峰、绝壁、深潭、怪石、密林等各种景观,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天然绿色基因库”、“野生动物避难所”等美誉。
游步栈道全程6公里,分上瀑布群、下瀑布群两个主要景点,有“神牛瀑”、“草鞋陂”、“通天瀑”、“飞鱼瀑”、“披云瀑”、“佛光瀑”、“金龟瀑”等二十余条姿态各异的瀑布,穷尽人间飞瀑之美,是告别世俗喧嚣,回归绿-的绝佳去处。景区设了观景台和台阶、拦杆,可在此驻足戏水、凭栏远眺、静听水声。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座落于武平县境内,山系为武夷山脉最南端,南岭山脉东头,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过渡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7'~116°19',北纬25°04'~25°20',总面积14365公顷,是集物种与生态爱护、水源涵养、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等多功效于一体的“野生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爱护区于1991年被武平县人民政府划为禁伐区,1999年二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爱护区,2003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爱护区内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类型丰富,植物群落有6个植被群、24群系、53个群丛。维管束植物种类有199科789属1742种,占福建省维管束植物的46.8%;陆生脊椎动物有30目85科370种,占福建省陆生脊椎动物的48.8%;昆虫有28目193科938种,大型真菌31科63属122种。区内国家爱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当中列为国家一、二级爱护的野生植物有14种,野生动物有46种,列入国际自然资源爱护联盟名单的濒危种和易危种有10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2的有43种。
爱护区有中国保存完好的特色资源和森林群落。一是南方红豆杉林。天然分布有近1万亩,从幼苗到胸径1.73m的南方红豆杉大树均生长非常好,林内更新非常好,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为国内外罕见。二是原生性钩栲林。钩栲为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少的成为建群种。在爱护区孔厦村马头山有66公顷保存非常完好的原生性钩栲林,林内钩栲大树平均胸径达95厘米,为全国罕见。三是稀有的观光木林。观光木作为中国特有分布的木兰科植物,通常仅见零星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极少构成群落。在爱护区内,首次发觉了原生性观光木群落,面积达10公顷,局部大树多达11株,最大胸径115cm,平均胸径71cm,亦为全国罕见。四是过渡地带特征显然的动植物区系组成。泛北极植物区系的南方红豆杉、亮叶桦、水青冈,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白背瓜馥木、黄桐、鼎湖血桐、绢毛杜英、华南省藤,主要分布于南岭山地的罗浮栲、硬壳桂、乳源木莲、乐东拟单性木兰等都在爱护区内生长非常好。一些种类越过这一区域不可见或少见。
同时,爱护区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和武平县的重要水源地,是梅江、汀江的重要汇水区,为我县11个乡镇70%的人口和福建汀江、广东梅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生态保障,起到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00年一月,经武平县人民政府(武政〔2000〕文1号)批准,成立了梁野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处,行政级别为副科级,下设4个科室、3个治理所,人员编制15人,由武平县林业局负责治理。2004年一月,经福建省委编办(闽委编办〔2004〕6号)批准,成立了“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局”,机构级别为相当副处级。其后,龙岩市编委、武平县编委区别以岩编办〔2004〕3号、岩编办〔2004〕47号、武编〔2005〕02号、武编办〔2005〕21号、武编办〔2007〕4号、武编办〔2008〕24号文,确定了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机构性质,内设7个科室站,下辖4个治理所,6个检查哨卡、1个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人员编制45人,机构为参公治理事业单位。
地址:龙岩市武平县城厢镇梁野山景区
类型:自然爱护区森林瀑布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三)千鹭湖景区
千鹭湖,千鹭千湖。千鹭指这白鹭种类多,数量也多;千湖,指因这是典型的山塘、沼泽湿地,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在这山谷密林而得名。
千鹭湖一带有大量的池塘、湖泊、沼泽、农田及森林,是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湿地,这里大小水塘湖泊星罗棋布,水草茂盛,鱼类繁多,非常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水禽水鸟在这里栖息,当中以鹭科白鹭属水鸟为多,主要有白鹭、苍鹭、池鹭、夜鹭和多种苇鳽类,构成了千鹭云集、众鸟翩飞的漂亮画卷。
(四)武平定光佛祖庙
定光佛祖庙座落于武平县岩前镇集镇。景区以定光佛像寺庙为核心,由狮岩、出米石等景点构成。定光佛祖庙是定光佛肉身(姓郑,名自严,今厦门同安区人)-转世成佛之地,圆寂前因爱护客家人幸福安康而收到客家人仰慕,被奉为客家人的“守护神”,是定光佛信仰的发源地。
(五)武平文博园
文博园是正在规划建设的闽粤赣边客家文化生态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闽粤赣边客家文化生态城建设项目的前期完工工程。
武平县文博园总投资3000万元,是闽粤赣边的文化宝库、武平对外以及闽粤赣边文博交流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也是武平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文博园园区总面积104亩,建筑占地1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600万元气势雄伟,防唐代建筑,观赏性较高,值得去看看,内有武平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将军纪念馆、中央苏区(武平)纪念馆、海峡两岸客家艺术馆和情缘馆(知青馆)等5个馆。内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模拟场景,影像, 采纳各种展示方法,运用科技的手段将场景再现。
文博园纪念馆在施工工艺、建筑用材、布展理念等方面注重适度超前, 采纳了声、光、电等现代元素,内设5个展馆,每个展馆既独立成篇,又有机统一,集历史性、鉴赏性和时代性于一身。
(六)武平县博物馆
武平县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现居于县级文保单位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旧址——梁山书院内,占地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面积485平方米。馆内现有文物1232件,当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747件、通常文物243件、标本资料及未鉴定文物208件。馆内保存有1937年著名考古学家林惠祥教授在武平首次发觉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小径背及历年来文物普查发觉的174处古文化遗址文物标本资料。
馆藏文物中有在本县境内出土的,保存较完好的春秋战国青铜剑及各朝代多种铜器、铁器;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的石器、陶器;传世文物中有制作精美的玉佩、玉板指、玉饰件等;有雕工细腻,故事人物栩栩如生的漆金木刻、木雕;有元、明、清多种款式的瓷器;有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多种古钱币;有日本、安南(越南)钱币。革命文物中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在武平散发的《中国0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有红四军政治部印发的《苏维埃组织法》;有苏维埃政府印章、红布旗、红袖章等;有武平藉辛亥革命烈士肖其章石墓志铭。
馆内设有武平革命史陈列室、文物库房、办公室、值班室。陈列室保持每日开放,热情迎接招待观众参观。观众有来自外县、外省市至海外侨胞、外国学者。年平均参观人数在1.8万人次以上。本馆自1991年以来每年都组织革命文物小分队,制作文物图片下乡、下厂矿、学校巡回展出。展出的图片有《八个红小鬼》、《武平藉老红军、老干部录》、《迎香港回归》、《迎澳门回归》、《武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展》等。多年来,与17所中小学校签订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合同书,帮助学校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室。1997年被县委、县府列入我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1年被0龙岩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湘店刘家祠
刘光第(1859─1898),四川省富顺县(今属自贡市)赵化镇人,祖籍来自福建武平,五世祖刘用琳于清初由武平迁四川富顺县,号裴村。家贫,少年丧父。聪敏好学,19岁应童子试,获全县第一名,21岁中秀才,23岁四川乡试中举,24岁(1883年)登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
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即使自我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国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兴新学、行新政不可。
甲午年,冒革职查办风险,-请太后勿干政,皇上下诏罪己。1898年,康有为开保国会,光第“翩然来为会员”。与同乡京官倡设蜀学会,讲求时务之学,并一再邀集四川京官及公车座谈,大旨以时艰至此,应急谋富强,而富强首在讲学云云。
1898年六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上谕,维新变法,并命湖南巡抚陈宝箴介绍人才。陈与光第虽未谋面,闻光第声名,乃荐及光第。九月四日,光绪召见,刘光第力陈时势艰危与中外积弊。次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在军机上与谭嗣同共值一班,“大相契”,与谭共署名以百口保康有为。在披阅奏章签署意见时,公允持平。
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九月二十八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临刑,光第崛强不跪,责问为何未加审讯,即处极刑。神色淡定,视死如归。
刘光第文章、诗歌、书法俱佳。尝言:“诗文必无一赝语,斯不愧佳作。”他虽寡交游,其志多见之于诗文。后人集《衷圣斋文集》二卷、《诗集》二卷。中华书局于1986年出版有其诗文选集《刘光第集》一册。
(八)大阳桥
武平县东留乡大阳村有一座大阳桥,架造于大阳、泥洋、南坊等几个行政村的通衢处。桥建于什么时候,今已无可查考,但大阳桥名与大阳村名合二为一(大阳村,附近群众都称为大阳桥),可见桥史悠久。大阳桥系风雨桥,客家话叫荫桥,桥长39米,宽4米,高6米,木石结构。
大阳桥中央悬有一木板,-《重造大阳桥记》,文中说:“斯桥也能够蔽风雨,能够代舟楫”,真是方便行人。当今的大阳桥是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建的,至今有150年历史了。
大阳桥两头都悬挂着一样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大块文章浮水面;下联为:阳春烟景锁桥头。这是取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句子而来,这里的大块即大自然也。
(九)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梁山书院
年代:1930年
座落地点:武平县平川镇政协巷
简介: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由知县唐志燮在原“漳南道公馆”废址上募建而成。民国初年,县议会设于此。1930年六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入武平驻此,指导武平县委、县苏维埃开展工作,主持召开地方干部、工人、妇女等座谈会,公布《告武平劳累群众书》、《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红军第四军各级政治工作纲领》等重要文件。
爱护范围:建筑围墙向外延伸10米。
2009年,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梁山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十)碧水公园
碧水公园座落于武平县城南端,规划总用地面积1100亩,第一期规划用地420亩。整个公园规划根据地形地貌,划分为6个绿化景区和7个园林建筑群。碧水公园建设计划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主要完成东北和西北入口建筑群,锦洋古刹、桂花园、竹林怀春等建筑;第二期完成其他景区建筑群。
公园自1995年六月二十日动工建设以来,已开通公园道路1900米,建成歇息亭5座,石拱桥1座,东北入口大门及完成大雄宝殿基础工程和人工湖建设,使武平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摘掉武平无公园县的落后帽子,改善城区人们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