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永定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4 20:2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永定区地理位置概述  
永定区(古属汀州府永定县)市辖区,座落于福建省西南部,东连南靖县,东南与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与上杭县相连,东北与新罗区毗邻,总面积2223平方千米。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我们聚居、繁衍生息。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析上杭县,置永定县。2014年,撤销永定县,设立龙岩市永定区。  
永定是“南方矿区”、“烤烟之乡”,地热资源居龙岩市第一位。境内溪流分属汀江、九龙江、梅江三大水系,汀江、永定河、金丰溪、黄潭河、抚溪、岐岭溪等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棉花滩水电厂为福建省第二大水电厂。永定是“红色摇篮”,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爆发,在闽西首举义师响应。1926年夏,在湖雷建立福建省第一个中共乡村支部。1928年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初,举办“永定暴动”,建立福建最早的一支红军队伍。永定是“客家故里”、纯客家县,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是全国对台工作重点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八大侨乡之一。  
永定是“土楼之乡”,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和核心分布区。2008年七月,永定客家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十二月,永定县荣获“中国旅游百强县”称号。  
永定土特产主要有烤烟、永定菜干、红柿、万应茶和巴戟天等。特色风味小吃主要有麒麟投胎、孔明借箭、乱石雕花、八脆醉仙、菜干扣肉、牛肉丸、芋子包、八宝饭、四果汤、白斩鸡(鸭)、糍粑等。  
二、历史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期,永定已有越族先民生存、开辟。唐代客家先民入居永定以后,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中原文化增进了当时永定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成化十四年(1478)建县以后,“永定位于简僻,而文风朴茂,甲第巍科为数郡冠”(民国《永定县志》)。明清时期,永定有翰林13人,进士39人(当中武进士7人)、举人340人(当中武举人126人)。最为著名的有太平里青坑的廖家和金丰里泰溪的巫家。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青坑廖家自冀亨(字瀛海)传下至25世7代中,共考中6名进士(当中5名翰林)和7名举人,造就了“四代五翰林”的“翰林世家”,始有“独中青坑”的熟语流传。清乾隆年间,泰溪巫桂苑以教书为业,其四子中出了1名进士、其他皆为举人,其孙宜福、宜禊都是翰林,曾孙也是举人。三代人中,共考中3名进士(当中2名翰林)和4名举人,特别兄弟同官翰林院,士林一时传为佳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永定作为红旗不倒之乡,山山水水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了永定的大好山河。永定先后有7000多人参军参战,当中近5000人为革命英勇献身,涌现出张鼎丞等70多位国家和省(部、军)级领导人、14位开国少将。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定更涌现出许相当多多党政军商学等各界的雄才翘楚,他们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地方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奉献。  
永定知名人士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张鼎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阮山,中央警卫局原局长赖祖烈,国家建材工业部原部长赖际发,解放军侦技情报创始人之一戴镜元以及苏启胜、张元培、王平水、王全珍、卢仁灿、卢克、陈忠梅、张云龙、张宜步、赖光勋、阙中一、熊奎、范阳春、熊兆仁等14位开国少将和赖铭传、张晓剑、张桃祥、李天德等4位新时期少将,有中国土木工程学家郑华和卢衍豪、卢佩章、林尚安三院士,有画家胡一川、吴勋,有书法家陈荣琚、作家张胜友、音乐家江文也和郑小瑛。另外,还有爱国侨领、“万金油大王”胡文虎,“锡矿大王”胡子春及清朝乾隆进士王见川、开发台湾的先行者胡焯猷、“谜圣”张起南、现代十大少年英雄之一张锦辉、山歌大王李天生等。  
三、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精致,讲究因时而异、因势造型,有防卫御敌、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冬暖夏凉的特点; 采纳当地生土夯筑,墙基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以圆形为上乘。土楼遍布永定全境,汀江、永定河流域的土楼以方形为多,圆形土楼多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日前土楼尚存2万多座,是研究古建筑的活化石。  
四、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  
采善堂"万应茶饼"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永定著名老中医卢曾雄在漳州执医制药而成。"万应茶饼" 采纳独有的高山茶叶和三十各种名贵地道中药材,经独特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加工配制成,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是传统中药炮制和保持传统中药的典型代表。该药可治各种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疗效明显,行销甚广。  
五、永定客家土楼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福建土楼楹联则伴随土楼的建造而产生,是客家土楼文化的一部分。  
永定县座落于福建省西南部,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境内已有土楼两万多座,当中圆楼362座。永定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其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法、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为世人所瞩目。  
永定境内的每一座土楼不但有一个吉祥的楼名,并且都有一副或者几副甚至十几副含意隽永的楹联。这些楹联大多出自一些博学之士,他们与书法名家、雕刻高手联合,一起制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书、雕刻杰作。数以万计的对联被镌刻在土楼石门框或柱子上,或用漆直接书写于木门框上,集教化、观赏、审美于一体,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永定客家先贤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内容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心存忠孝,齐家报国;缅怀祖德,纪念先贤;勤耕苦读,克勤克俭;修身养性,行善积德;宣扬家训,规范言行;写景抒情,赞叹家园。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中的治家爱国、积德修身、勤耕苦读、勤俭兴家、尊师重教等内容,能够哺育子孙后代健康的品德,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后人热爱乡土的情感。不但是教育子孙后代的教科书,对研究客家文化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六、龙岩山歌  
龙岩,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逢年过节,城乡经常歌台高筑:“龙川河水波连波,龙岩山歌锣打锣。这山唱来那山应,一人唱歌万人和……”歌声此起彼伏,演唱形式有对唱、和唱、联唱、表演唱。曲调高亢悠扬,悦耳动听;行腔行云流水,时张时驰,顿挫有致,深受群众的爱慕。  
龙岩山歌戏以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为主,唱词、道白常借用山歌的比兴手法,音简意赅,通俗生动,押韵顺口,诙谐活泼。音乐曲调以闽西山歌、竹板歌和民间小调、民间器乐曲为主,经加工提炼,构成自我独特的风格,有的高亢嘹亮,热烈奔放;有的悠扬婉转,清新明快;有的轻松活泼,诙谐生动。整个戏曲,节奏自由、旋律简洁流畅、调性调式灵便。龙岩民间歌舞“采花灯”中的“蝶步”,即是龙岩山歌戏的主要舞蹈动作。在接连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龙岩山歌戏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始终保持自我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亮的地方色彩,因而倍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素有“闽西一朵冷艳的山茶花”的美誉。  
为了使龙岩山歌戏得到发扬光大,1954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成立龙岩山歌剧团。近半个世纪来,剧团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剧目,有的节目还晋京演出,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当中《茶花娶新娘》在福建省第九曲戏曲现代戏汇演中获多项奖励,后被拍成了电视剧;《山妹桥》荣获全国“天下第一团”汇演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  
七、永定区端午节习俗  
在永定,端午节是客家人一年一度的“粽子节”、“五月节”,是客家人一年中的“五、八、腊”三大节日之一。在当地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以外,还有着当地特色的民俗。  
永定区有着悠久的客家文化,客家人通常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端午当天日出之前,客家人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洒扫庭除,以葛藤、菖蒲、艾叶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避邪避祸。  
“我们客家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就是要挂艾叶、葛藤,主要是祈求一切平安、顺利,艾叶葛藤有驱毒避邪的效果,更重要的有祛毒避瘟的效果,对我们当今的传统医学有医药价值,科学价值。”湖坑镇洪坑村村民林日耕说。  
客家人端午时节还有佩戴香包的习俗,非常是小孩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包内有朱砂、艾草等,外包红布,清香四溢,用五彩绳变成绳索,做成多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洪坑村的林家阿婆每年都保持给孙子、小外孙做香包,让他们在端午节当天佩戴。林阿婆说,尽管现在市场上也有许多卖香包的,但她感觉还是自我亲手制作的更有心意,她将祝福一针一线地缝到香包里,期望能给儿童们带来平安和幸福。  
“端午节给小儿童戴香包,里面有艾草,现在天气酷热,蚊子多,万一被蚊子咬了,那里面的艾草,拿来擦一擦,就好了。我们还期望小儿童健康成长、快快乐乐!”林日耕说。  
跟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人已经把许多美好的习俗忘掉了,特别在年轻一代人的眼里,端午节兴许只剩下了吃粽子了。殊不知,吃粽子只是庆祝端午节的内容之一,但是在老一辈人的家中和乡村地区,依然保存着传统的古老习俗。  
八、永定区结婚习俗  
在永定区不管男女青年双方认识不认识,都得通过媒人说合。  
先由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假如女方父母认为合适,便把女儿童的生辰日子用红纸抄上,让媒人带回给男方父母。男方即将请算命先生去相命,假如男女双方的生辰日子没有相克,便由媒人带男方父母或新女婿去女方家相亲,进行明查暗访或看新娘;也有女方到男方家游家风,了解男方底细的。双方父母看满意了,即送聘金、彩礼,洽谈订婚事宜。聘金是一笔可观的数额和几百个大饼,在龙岩西北一带还要以九为佳,九即久之意,表明爱请永久。所以聘金都要八百九,三千九,有的要六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九。当男方送聘金八百九,三千九,有的要六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九。  
当男方送聘金到女方家,女家要开大门,放鞭炮迎接,收下彩礼后,岳母要煮粉肉蛋请女婿吃,表明欢迎,还回以花生。男方回去分发给乡邻四舍,宣告订亲成功。女方把订婚饼分给亲戚朋友,亲友都要送一块布料添妆,把亲娘的嫁妆添得丰富多彩。接着由男方家请人择吉日良辰为婚期,并由媒人把时辰日子送到女方家。女方妈妈会带女儿会同女婿入城去备办嫁妆,把女孩出嫁的衣着用品、新家庭的摆设用具都购买齐全,结婚前三五天由男方送到女方家。这些嫁妆通常都要以让女方中意为准则。还征求女方意见,需要多少肉、粉、面以便婚后办回婚筵席用;了解娘家有多少人来参加婚礼,以便晓得要设多少桌婚宴迎接招待娘家亲戚。结婚是根据男方择好的吉期,新娘要准备出门。  
新娘要提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方家布置新房,要请老妪用红绿线绞去脸上的汗MAO,剪齐头发,修整眉MAO,这叫开面,装扮得漂美丽亮准备做新娘。有的地方,新娘还要空肚子,哭嫁,以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新娘出门过去是坐轿,现在多数用新娘伴五六人,簇拥出门,或乘车或步行。龙岩万安山区,都要在天没亮时请亲朋把新娘背到夫家。结婚这天,男女双方家早已打扫干净,大门前都悬挂红彩,以示办喜事。男方的大厅布置得堂皇富丽,新娘房装扮得宜人舒适。在新娘房内点起长明灯,并由一个有经验的老妇人守新房。大厅上把亲朋送的布料联轴按照次序挂在厅堂上,中堂首位是挂男方母舅的联轴。上午,要举办婚礼,新娘花轿到了夫家,男方要放鞭炮欢迎。新娘进门时,由一位老妈子带新娘撑伞迎进新娘房,家里兄弟、姑嫂,都得临时回避,不要和新娘在厅堂走廊上打照面,以示吉利。然后,由新郎新娘双双出大厅举办拜堂。一拜天地,二拜亲家,三拜高堂,夫妻交拜后双双进洞房。接着新娘在一位夫家老妈子指引下,手捧甜茶,出房去见识双方的亲戚,如见公婆、见亲友,都要请吃茶点,被新娘请吃茶点的亲人,都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以示见面礼,这些钱是新娘的私脚,别人不准动用。见亲友后,开始陪同亲友、来宾入席,婚筵即开始。龙岩的婚宴都办得很丰盛,通常都有38巡菜。婚筵的座位也有规定,大厅的正位是男方母舅坐,新郎陪同,叫厅头桌。厅头桌没有动筷子,其他桌都不敢开动。婚宴开始时,要放鞭炮。龙岩的婚宴必出名菜烊鱼与什锦,待到出姜机时,新郎在父辈的陪同下,要到各桌去敬酒,婚宴的最终一道是干饭和大烤肉,表明要吃饱。散席要放炮,不放炮不要散席。通常请况一餐婚宴要吃两三个钟头。  
傍晚,在新房里或在大厅,举办闹新房,欢迎全乡各户人等到家里来看新娘。这天晚上,新郎的朋友会出来主持仪式,请一个说话滑稽的后生当司仪(主席),共同娱乐、欢乐。新婚夫妇必向乡亲互相推荐新娘新郎的姓名,有的叫新娘公开恋爱史,有的叫新娘唱山歌,也有的要新娘新郎当场做两人合作的游戏,一直欢乐到深夜。当闹新房的人散去时,新郎家还要拿出几箩筐好的花生,在门口发给前来闹新房的人们,意在早生贵子,以求吉利。入夜新郎新娘洞房花烛,夫妻吃交杯酒、吃甜糕、柑桔,表明恩爱。新郎新娘要关门同床前要向父母请安,关门要放炮。翌日,起床要向父母敬茶请早安,以示一家和睦平安。  
九、永定饮食习俗  
1、永定全牛宴:全牛宴是从牛头部的舌头开始,到内脏的百叶、牛肝、牛心、牛肚以及牛筋、牛鞭、牛尾、牛血,最终还有一道牛杂汤。全牛宴的每一道菜都会选用牛身上的不同部位。  
2、客家锤圆:捶圆,又名波圆、肉圆,福建小吃,属闽菜系,主要品类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牛肉圆以永定最为出名,永定下洋的牛筋圆以滋味鲜美受到人们的赞誉。  
3、永定笋粄:笋粄(下洋人的叫法),高陂、坎市人喊捏甲(就客家话)、酿粄、包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滚水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头或番薯,制成薄圆粄块,肉馅则以半肥猪肉及竹笋(毛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区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滚水锅蒸煮或者油锅煎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4、菜干扣肉:菜干扣肉是永定名菜,是用三层肉或少量瘦肉与永定菜干烹制而成,气味浓香,肉酥菜嫩,鲜香醇厚。  
5、牛肉兜汤:兜汤,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兜汤名字来由,有两种:做兜汤的时候,全部食物都是放在一个漏罩里兜着,烫熟后再放入碗里,所以有兜着做的意思,所以叫兜汤。客家语中,端(本意是端在手上)发成兜,端着吃的汤。为何端着吃,由于这类汤的最早是穿大街走小巷的商贩制作的(在古代全部商贩都是挑着担满街走),后因为美味可口,所以客家人习惯性把这类做法的汤取名叫兜汤。  
十、永定区著名景点  
(一)西陂天后宫  
在永定高陂乡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落成。砖木结构,坐南朝北,占地6435平方米。由大门、戏台、大宝殿和登云馆组成。主体建筑为天后宫塔,高达40余米,7层,塔基用天然石块干砌,基面土墙厚1.1米,底层为主殿,高6.5米,长14.4米,宽12米,中间有四根大圆木柱,支撑着塔重心。主殿供奉天后(妈祖)。二、三层周围有走廊,四、五层用砖木结构,由四方体转为八方体,六、七层中间用大圆木柱构建,板木为墙,最上层是葫芦顶,用名瓷圆缸垒成。塔身高耸入云,顶层飞檐配有铜铃数十个,风吹铃响,铿锵悦耳。塔下有护塔房36间,塔前为大厅堂,塔后是登云馆大厅、天井,大门入口处有永久性戏台一座,呈半圆立体窟窿形,结构奇巧,每年圣母生日在此祈祷演戏,热闹非凡。  
(二)龙岩中川古村落  
推荐在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于1946年冬耗资34万港元兴修的,占地2730平方米。这是胡文虎先生生前建造的三一小部分墅之一(其余二个在新加坡和香港),虎豹别墅系砖木和混凝土结构,方形,前两层、后三层,气势宏伟。周围山岭枫树成林,春日漫山青翠,入秋层林红遍,美不胜收。胡文虎(1882?D?D1954),著名华侨实业家、声名显赫的“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1991年三月十一日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  
(三)光裕楼  
光裕楼坐落在洪坑村北部,福裕楼南侧,东临洪川溪。长方形土楼,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坐西朝东,占地约2500平方米。高4层,面阔41.8米,进深33.6米,共3进,以天井相隔,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每层35间,设4道楼梯,1个大“〕,后厅为祖堂。  
(四)李登辉祖籍地  
永定县湖坑乡楼下村是台湾-先生的祖籍地。楼下村位于奥杳高山盆地,海拔600余米,四面环山,山青水秀,田畴交织。该村现有李氏后裔120余户,700余人。村后的李氏宗祠敦伦堂是其上祖万九郎公由湖坑迁往楼下村的一世祖祠。祠堂后山苍松擎天,翠竹繁茂,左侧有一清泉,甘洌清甜,清朝凿刻的巨大花岗石水槽,终年盛满流淌不涸的清泉,祠堂前面有五口池塘,养育着这“蟹形”的风水。  
-的来台祖是第十四代的崇文、嵩文两兄弟,在清朝康熙年间从楼下村移徒台湾,在淡水上岸入三芝乡陈厝坑的内穴垦荒。现三芝乡埔坪村的李家祖居“源兴居”是来台第三代购置的,现在李氏在台子孙已及第九代。  
(五)文溪廊桥  
文溪廊桥坐落在永定县培丰镇文溪村口,在培丰镇与坎市镇的交界溪口处。  
文溪廊桥为单孔垒石结构,中间高,两端低,上面加盖屋宇,南北跨过文溪河。  
桥身所有为长石条砌成,鹅卵石铺设构成巨大的单拱石桥,就像一道漂亮的彩虹驻足在峡口。桥宽约5米,从桥的北端入口处到南端出口处,长约60米。以淡红琉璃瓦镶嵌而成的砖混水泥廊屋,三层屋檐叠嶂,中间0最高,两边各以一层低分,桥头南北两旁楼亭最低,呈对称式。东面轩窗,西面密墙。桥外置屋檐构成雨披。四周屋檐与峰峦相应,飞檐翘角。  
屋宇里有两个神龛并列排开,当中供奉两神位:左为赵公明元帅,是民间财神;右为玄天大帝,是读书人求取功名常拜的神位。两旁有一副对联:“通天下财源,供万民福泽”,从中能够看出当地人对发富发贵的强烈愿望。0内两侧设阶梯,让人们步行;中间设斜坡,便于骑摩托车通过。  
廊桥入口处上面书写:培丰文溪廊桥。两旁有一对联:“洪源泉水注文溪长流永定,赤岭东山通坎市大路太平。”东山、泉水属文溪村,洪源、文溪、长流属培丰镇,大路属坎市镇,赤岭属孔夫村,而文溪、洪源、长流、大路、坎市在明清时期隶属太平里,太平里又属永定县。这副对联把培丰及附近周围所在地名巧妙镶嵌当中,非常贴切地解释了桥的特点。  
据民间传说,文溪廊桥在永定设县以前就有,后破败。明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设县,由举人丘岩主持,召集募捐,把桥改建为石拱桥,由石头累叠成半圆单孔拱状。据道光版《永定县志》记载:“举人丘岩,字公望,正统六年以《易经》中式十二名,官归善县训导。”此桥原名为隐堤桥,上面无屋宇。古老的廊桥与晨曦、松风、晚霞、水月相互掩映,美满相处,虽历经500多年风雨侵袭和洪水冲刷,文溪石拱桥依旧屹立。2003年,由文溪名人丘家森主持,募捐重修。  
地址:永定县培丰镇文溪村口  
(六)振成楼  
振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巧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 采纳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地,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楼内按中国传统《易经》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穿。每层2个厅、44个房间,共有208个房间。底层每单元各自与内环天井围合成一个院落。  
每个单元的青砖隔墙均有拱门,使各层的内通廊畅通无阻。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底层的内通廊以三合土铺面,二层以上每层楼以较薄的青砖铺地板,有隔音、防火功效。三、四层内通廊的屋檐下设精美的园林风格的木质靠背栏杆。外环共有4道楼梯,东、西两侧区别开一双扇边门出入,两门对称,可直通楼外东、西两边的耳房。  
边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楼大门、门厅座落于中轴线上,楼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门楣镌刻楼名,两边镌刻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外环后向为阔口厅,较宽敞,与内环后墙、两侧的青砖隔墙围合成一个院落。厅前为天井,厅口两侧区别设拱门,与外环的内通廊贯穿。厅内供奉观音神阁。厅后壁两边悬挂木刻楹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怀。”  
内环高2层,砖木结构,每层2厅8间,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与全楼的主厅—祖堂围合,中间为花岗石板铺面的天井。底层不开窗,除了后向(北面)的祖堂和东、西、南面的厅堂及梯间以外,其余房间面积较大,用作客厅、宴会厅;间面为活页式木质门扇,上半部为木条,供通风采光,门扇所有打开后可使之变封闭式为敞开式。  
内环南面的厅堂约占2个房间位置,又称中堂或中厅,座落于中轴线上。其后向与内环的通廊之间,以8块镂雕木质活页门扇相隔,既是中门,又是壁照。旧时中门通常关闭,仅仅有在重大节日或迎接贵宾时才打开。它还是外环进入内环的直接通道。  
其南面设正对楼大门的内环正门,石质门框,门楣镌刻当年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题写的匾额,两边镌刻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门槛前设石质台阶,前向天井两侧为通往外环的回廊。内环东西两侧对称的厅堂俗称庐厅,也兼作连接内外环东、西走向的主要廊道,其东侧为超庐厅,右侧为醒庐厅,区别与侧门相对,石刻柱联区别是:“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醒世金绳觉,庐山面目真。”前者为民国初期(20世纪初)中国五大书法家之一李派代表人物、大书法家李瑞清的笔迹。  
内环的正门与两侧回廊、楼门厅围合前面的天井,自成院落。内外环以天井相隔,组成多个院落;后向东西两边各有一口水井,俗称阴阳井。天井中的花圃与内院融为一体,体现了园林风格布局。  
内环二层的内通廊,装饰图案精美的西式铸铁栏杆。二层的房间旧时用于迎接招待顾客。前向南面为阔口厅,面积与其楼下的中厅相等,但前向一段内通廊的地板比同一层楼通廊两边段高0.2米,作为楼内演戏时楼主长辈席和贵宾席。  
祖堂非常引起注意,它座落于内环后侧(北面)。当中心大厅有2层楼高,屋面则高于内环屋面;前向立有4根西方风格、高至中心大厅屋檐的圆形花岗石柱;大厅前面两边为花岗石栏杆,中间开口与石台阶楼中心以三合土铺面的天井相通,也起到古希腊的建筑特色;前向敞开式,后向两边各设一个砖砌拱门与外环廊道连接;后向和左右两面墙上有多幅名人题词、书法。  
与其他土楼的祖堂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突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迎接招待宾客亲友、设宴请客的公共地方,还是演戏的舞台。祖堂前4根石柱,中间两边镌刻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两字得来。”两侧镌刻柱联:“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该楼起到明显的防火功效。以砖墙隔成的8个单元,假如某一单元发生火灾,火势被砖砌防火墙所隔,不会殃及邻近的单元;外环的二、三、四层和内环的二层包括通廊在内所有楼板都铺设青砖,一旦发生火灾,楼板被烧毁后青砖会自然往下压,起着灭火效果。  
楼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高2层的耳房,半月形,砖木结构,每幢6开间,一幢为学堂,另一幢为条丝烟刀加工作坊,均以砖砌围墙围合天井自成院落,各开一拱门,与楼外环的边门相通。  
该楼开创了将西方建筑文化融入客家圆楼建筑的先河,此后在永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5年,该楼模型作为中国建筑模型之一,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展出。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内  
(七)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  
客家古镇总投资32亿元,总占地约600亩,当中古镇核心区占地400亩、配套住宅区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57万平方米,计划四年分两期建成。  
客家古镇座落于永定北环路,北部新城核心位置。距湖城高速永定北出口仅800米。  
客家古镇处在永定区全力打造的,集温泉、演艺、影视、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形态的南部“生态新城养生福地”旅游黄金走廊的核心区域。我们客家古镇是黄金走廊里日前规模最大、业态最齐全的唯一综合型旅游地产项目、龙头项目,可满足附近周围项目的客群各种需求。  
客家古镇的设计理念是以客家特色文化为背景、土楼建筑文化为平台,展示客家地区千百年来的人文文化与建筑文化。打造以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并吸纳部分中国东、西、南、北地区精巧的古建筑元素的古建筑群落。  
项目商业核心760米中轴,由人文景观大道“客家大道”东西贯穿,沿客家大道设置特色商业街,两边沿河设置水岸休闲商业带。大道上还有序分布各大景观节点,兼具商业气息和人文气息。客家古镇的建筑设计涵盖居住、商业、行政和祭祀四大功效形态。从使用功效上则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当中:  
“吃”——有沿北环路及24米入城大道的大中型餐饮美食街,包括整个永定、龙岩附近周围的连城上杭等、乃至闽粤赣地区的客家美食均汇聚于此。同时还有邀请国内外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入驻。还有古镇内部沿河而设独具风情的茶室小吃街,游客在游览古镇美景时,可在边逛边吃,悠然享用各种特色小吃。  
“住”——项目内有特色五星级客家大酒店、蕴含客家民居文化的合院客栈,高性价比的公寓酒店(那边还有圆形土楼风格的公寓式酒店),还有还有各种合院式的民居旅馆,满足多种档次的旅游居住环境需求。  
“行”——项目外围:北环路、24米入城大道实现项目与永定老城区、高速出口的快速通达;  
项目内部:则由客家大道与胜运~金丰、太平~丰田一横两纵三条主干道组成骨干交通网,实现在古镇内外区域之间、各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停车方面:古镇核心区共设置1000余个停车位,全部能够满足旅游、商业所需。  
“游”——有风景人文游:独家 采纳活水循环系统,24小时对古镇内的水质循环过滤;水流先在高处的龙湖净化后,顺地势沿“西溪河”两个河道,联通六个湖景公园,构成一河两道六湖立体水系。加上水岸边极具文化气息的建筑景观、造型各异的桥梁和人文景观组团,一起构成了古镇特色的风景人文游览线路;  
有民俗体验游:以卧龙广场的古戏台为核心,长期上演各式汉剧、客家山歌、木偶戏、传统曲艺和民间绝艺、小型民俗表演等活动。  
在一些客家重要的民间节庆时刻,则安排擂大鼓、闹花灯、走古事等大型民俗活动,活动以客家大道的三个节点广场为核心,穿插于古镇要商业街和其他主要景观中,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  
“购”——古镇沿主干道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旅游购物街:从入口牌坊至客家广场是客家特产购物街,各色客家工艺品、特产、服饰一应俱全;从客家广场起至卧龙广场是古玩字画街,主营多种精美古玩、民间字画。从卧龙广场至凤山广场的缅甸玉石珠宝街,美玉、奇石、珍奇首饰无奇不有。  
三个主题旅游购物街与古镇的文化旅游气氛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同时,古镇内还设有一个15000平米的大型超市商业,可同时满足游客和附近周围城区市民的各种购物需求。  
6、“娱”——在古镇内,游客可亲身参与各种民俗演出,和活动进行互动,生动而有趣的客家民风一定能让游客乐在当中。古镇内外还分布了KTV、会所、酒吧、水疗SPA和星级影院(星级影院设在大型商业中心),可满足游客和永定市民的丰富娱乐需求。  
(八)永定南华山旅游风景区  
南华山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方的古竹乡境内,与南靖、平和接壤,是一座风景秀媚的历史名山,也是一座驰名八闽大地的佛教胜地。  
南华山座落于闽西永定区东南方的古竹境内,与南靖、平和接壤,是一座风景秀媚的历史名山,也是一座驰名八闽大地的佛教胜地。  
南华山景色怡人,山峦叠秀,从山脚过小溪沿一卵石板幽径蜿蜒而上,两边树阴蔽日,芷兰丛生,小径有二、三里,一千余阶。几个谷回路转,便入山腰,南华山寺映入眼前,寺庙巍峨险峻,浮云缠绕,色彩冷艳,雍容华贵,循寺庙而上,山景更似仙境,其景最著名有九处:“蝙蝠挂壁”、“峭壁古诗”、“宝殿雄姿”、“仙塔远眺”、“清泉溢香”、“池塘鱼跃”、“竹影婆娑”、“林海听涛”、“笔峰挺秀”。  
南华山景醉人,佛缘悠长。据传唐宋年间,有一僧人行脚至此,见此景观优美,气势非凡,宝气氤氲,山林深幽并有灵光闪烁,便凿孔架梁,依山而建大雄宝殿、弥勒佛宝殿、明星塔、九仙塔;另凿古井一处,取名“长生井”,井旁栽有相当多仙桃,树下是众仙-之所。至明清时期,南华山寺香火甚旺,盛名远扬,八方信徒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曾有一时期成为永定乃至闽西南的佛教重要联络中心,被誉为“东南第一寺”。时寺庙规模宏大,又精雕细凿,令人叹为观止。只惋惜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时遭受厄运,寺中的相当多石雕、木刻不是毁于一时,就是流落民间。至今只遗有一木刻,上刻有“是佛功臣”四字,是时任永定知事苏大人赠予大和尚机南禅师的。另还存有五座舍利塔。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结束后,苏明英和黄生招两位法师不忍南华山寺就此湮灭,着手重建.后再经过苏宁住持的艰辛操持,在八方信客、海外侨胞的热心支持下,南华山寺已修葺一新。在原址上现建大雄宝殿一座,两边各有进香房,有九仙塔和明星塔,有一座僧房和土地公公庙,重建了壁下鱼池和放生池,重现塔后的石壁题词。现又修了几条石砌的林荫小道,直通山顶的“挺秀峰”。那是南华山的最高峰,建有观光木台。山为绝顶我为秀峰,无限风光尽在眼中。登上木台,东可看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王“承启楼”的系列土楼群;西与东华山遥遥相望;南面和北面又区别与东福山、响石洞厮守相看。  
近年又从山寺修了一水泥路直通山脚,与土楼连成一体。看永定土楼,游南华山寺。  
南华山寺  
永定县志《祠祀卷十四》载:“南华山在苦竹瑶下,奇峰,怪岩,山顶有斗室僧人供香火于此。”  
南华山座落于永定东南,地势奇特,巍峨险峻,而“笔峰挺秀”、“宝殿雄姿”、“仙塔梦灵”、“峭壁古诗”、“清泉溢香”、“池塘鱼跃”、“林海听涛”、“竹影婆娑”、“蝙蝠挂壁”、“舍利祥光”等景至,与由南而北达到的十三条龙脉岸山前途,互相飞影,构成一副冷艳多姿、华贵雍容的完美画卷,有“东南第一寺”之美称。  
南华山寺创建年-究:①宗教信仰与客家姓氏的移徙有特殊关系。据《闽西客家志》说“福建先民与闽西客家”条载:“唐未迁到福建各地的当中有“苏”氏,真正迁入永定“苏氏”定元末明初;又据永定县苏九三郎公系《大宗族谱》载:苏氏第117世(永定一世)苏毅,号九三郎,生于元朝1300年前后,于元皇庆二年癸丑(1313年)前后,随因蔡氏住于福建省汀洲府上杭县金丰里苦竹乡(即今永定县古竹乡),遂于苦竹定居。故在元朝初年(1313年癸丑年)客家苏氏已定居苦竹,据说在此之前还有18个姓氏定居苦竹,这可断定作为客家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宗教信仰南华山寺,创立于元朝初年。②南华山寺现存的墓碑中,“济正宗六世师应觉寿域”康熙丁酉年季夏法孙仁郎葵“这也解释南华山寺的历史不底于清初。  
南华山寺里有二百多年前留下的木碑扁“是佛功”,是永定县知事苏送给“大和尚机南”的。按“永定县知事苏”判断,仅仅有宋朝的官制才有县长称为“知事”,而永定县是明1478年建县的,有此不相符,不论怎样,皆可解释当时“大和尚机南”祖师,对苦竹乃至永定人民作了很大善事做了很大功德,为佛争了很大的光彩,苏知县才会以扁阁相赠,加以表彰。  
南华山寺里,还有现存的机南大和尚手抄《建醮度亡》经书,在书里存有许多不同的印章,记录了他们秘传承此经书的每个不同时期的和尚和常住,虽不知其次序,但清楚可见他们的名字:用成和尚、用瑞和尚、常清和尚、守记和尚、龙泉常住、道守常住、用奎和尚,以及现代释全洲法师,而今秘传于现任常住苏宁。  
大清光绪丙戍十二年,涌泉寺板存封山《禅门日诵诸经》、《大丰山》相宝卷,光绪廿拾捌年癸卯岁天遵正仲宝号符缚。  
木刻模板印经板,300余年的佛教对联锦集,以及800余年小玉佛(2006年六月十九日被盗)只乘底座等经典佛教遗物绵一脉相传的南华山寺,不是滥得虚名而已。  
南华山寺第二次修建(或重修),表现在现存三块石碑上,此三块石碑皆由“祖衍”和尚募捐的功德碑文,是“光绪戊戌年”里面皆有“李粼瑞”出资芳名,“光绪十七年……”而“李”是南华山山脚下村的施主,在瑶下“李”姓族谱可查此人,而其后裔,现在皆如祖先一样富贵,也十分肯施舍。三块石碑不同的年代,解释南华山也经多年的修建而达旺盛的。  
法师闭关地方(明朝石刻),九仙塔“山人看书处”、“舍利塔”等古迹,给南华山寺留下奠好的东西。  
南华山寺第三次重修是1978年,是现代释全明(苏明英)、释全洲(黄生洲)两位法师,维持重修的。俗家奥杳人黄生洲,在10岁时,入奥杳金莲山庵,释用奎和尚为师,据说,1978年重建南华山寺时,他曾在梦灵塔内梦“新华山”存盈联“南山参佛果,华月印禅心”,此联现塑于南华山寺门上。  
释全洲法师74岁圆寂,由弟子释彰宁.彰聪主持南华山寺,至今十余载,在他的精心,真心的揣摩下,现在的寺院不同往日,焕然一新,欣欣向荣,事业蒸蒸日上,可算是第三次南华山的兴旺时期。  
(九)永定燕子岩旅游风景区  
福建的燕子岩座落于永定县培丰镇孔夫村西山侧,亦为永定、新罗之界山,以“洞中多石燕”而得名。它以造化之奇巧,山形之妙设,岩石之磊落,洞穴之深邃,寺庙之精美而著名。  
从孔夫村向燕子岩遥望,只见壁立的岩石、层叠的山峦、苍翠的树木。身入山中,却疑入蓬莱,美不胜收。山形似狮的“狮宝岩”首先跃入眼帘;步至老洋坳,只见一座山峰有如狮象相戏,名曰“象子峰”。  
“狮宝岩”与“象子峰”对峙间有座狮宝岩庵。在庵内以杖击地,蓬蓬作响。庵后危崖壁立,可见三洞并列,各具特形。左为“仙人洞”,右为“天灯洞”,中为“龙宫洞”。“仙人洞”,相传因仙人寓居而得名,洞大且宽,洞顶平,洞中有三个锥形壁:中称“雨伞”,左为“漏盐”,右唤“出米”。传说是仙人撑着伞,用杵捣盐舂米,作为炊爨之用。  
灵岩洞庵,依山势砌石墙,叠成平台而建成。站在庵前,但见千峰万峦扑面而来。因云雾变幻莫测,飘绕山间,碑载“常有紫气出现”,迷迷蒙蒙,缥缥缈缈,似“李太白天姥之游,梦想非真境也”,故曰“灵岩洞庵”。庵之左有“仙人吊龟”,右有“象牙岭”。在“仙人吊龟”右侧庵背山上,从一片月形壁岩中伸出一怪石,泉水滴滴,有如“巨龙”拉长颈脖,口垂“龙涎”,珍珠般滴落在玉盘上,故有“龙涎玉盘”之称。若盛夏酷暑,掬“龙涎”入口,顷感沁人心脾,顿释暑渴之苦。  
“燕子深宫”为燕子岩最大最深的岩洞。岩顶苍松挺立,翠竹丛生,洞旁老松虬蟠,青藤攀缠;从洞口向山顶仰望,层层峭壁错立而起。洞中有道,道中有洞;洞中有洞,明洞暗洞,互为相连。洞顶形状不一,如啮,如虫蝎盘旋洞内,不知上下高低,全忘来去之路。自古以来,寻踪问迹者络绎不绝,无不为景好洞奇而赞美不已。  
(十)永定牛牯扑红色旅游景区  
牛牯扑,村庄名,座落于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西北,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粟裕、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素有“闽西小井冈山”之称。  
929年八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偕夫人贺子珍,在红四军粟裕支队的护卫下秘密来到牛牯扑村,一边养病,一边访贫问苦,指导永定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  
因为蒋介石发动“三省会剿”,国民党“清剿”部队配合金丰民团分数次“围剿”牛牯扑。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中共永定县委决定将毛泽东从牛牯扑的“华兴楼”转移到青山下竹寮。由于牛牯扑所在的山地曾经又叫“饶丰山”,毛泽东风趣地称竹寮为“饶丰书房”,并在书房内继续指导闽西、永定的土地革命斗争。  
1929年九月十七日,当地反动民团蓦地向牛牯扑扑来。山峭路陡,疟疾缠身的毛泽东无法行走,担架也派不上用场,牛牯扑村民陈添裕背起魁梧的毛泽东,倒穿草鞋,一步一移地往数里远的雨顶坪转移。结果,敌人沿着鞋印一路追下去,越走越远,毛泽东终于摆脱了惊险。随后,敌人恼羞成怒一把火将牛牯扑的“华兴楼”烧毁。  
1955年,由政府拨款,当地群众在当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的牛牯扑华兴楼遗址兴建“毛主席纪念亭”。该亭土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二层抬梁式构架,楼上四面有回廊,正面上书“毛主席纪念亭”字样。  
1981年三月十二日,毛主席纪念亭被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纪念亭内陈列了相关图片等文物,对游人开放。同时,在牛牯扑东侧1.5公里的青山下,按“饶丰书房”原样搭建了一座竹寮,供人们瞻仰。  
改革开放后,牛牯扑的市民陆续搬迁到山外岐岭乡的下山、桥子头等地。  
(十一)永定县龙湖水利风景区  
永定县龙湖水利风景区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境内,依托棉花滩水电站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  
龙湖湖面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湖中68个岛屿星罗棋布,大岛如山,小岛如船,聚散有致,如芙蓉出水,千姿百态,湖边半岛纵横,水环山,山抱水,相映成趣,构成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风光。龙湖湖湾曲折,宽则十几公里,平整开阔;窄处仅仅有一线通道,曲径通幽,宛如迷宫。龙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四周山峦叠嶂,丘陵起伏,群山争雄,婀娜多姿,奇花异木,绿浪簇涌,物种多样,美不胜收。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