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南平市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3 11:0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南平市地理位置  
南平市座落于福建省北部。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铅山、广丰等县(市)接壤,东南与福州市闽清县及宁德市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西最大间距约23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漳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63万平方千米,折3983万亩,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二、南平市文化  
2019年末,南平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地方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25万册。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37%;电视台10座,电视节目11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32%。
  
三、政和四平戏  
四平戏,自明末清初由江西传入政和。其唱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成,道白皆用介于一般话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土官话”,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外等12种。现存传统剧目和折子戏30多部。中国戏曲史专家原认为四平戏不复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却在政和县杨源乡大山深处发觉,戏剧史专家惊叹其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杨源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每到农历二月初九这天,村里总要在祭祖之后,上演三天的四平戏。这戏虽说在全国谈不上独一无二,但在其他地方确为罕见。  
四平戏是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嘉靖年间盛行于徽州(即当今的安徽歙县)一带。明末清初,四平戏随商人、官员等传入福建的政和、屏南以及福清、长乐、漳州、南靖等地。清中叶后,四平腔为徽调、婺剧等所汲取,成为常用腔调之一。而作为一个曾经独立的剧种,四平戏渐渐消逝了,戏曲史的专家们也都认为它不复存在了。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人们却意外在政和等地的大山深处,听到了四平戏的那高昂粗犷、诙谐风趣的唱腔,看到在山村的古老戏台上,年复一年地上演着代代相传的剧目,甚是惊喜,把它称之为“中国戏曲的活文物”。  
四平戏是怎么样传入政和的,老人也记不清祖上是怎么说的了。只晓得这里上演四平戏与他们的祖先张瑾相关,只晓得他们的师傅是一位早殁的12岁少年张香国。张瑾排行第八,村民们都尊称他为“张八公”。张八公曾是唐末年间朝廷的一位武将,在平定黄巢起义中战死,被赐封“英节侯”,葬于政和县的铁山乡。正月初九是随张八公一同战死的一位郭姓副将的生日,八月初六是张八公的生日。每到此的前一天,杨源的村民要派人先到铁山祭扫张八公,从坟上采来青枝,挂在英节庙内戏台的左柱上,再于次日举办盛大的祭祖巡游仪式,唱上三天的四平戏,以祭奠和缅怀祖先。也仅仅有在这时,才可以看到四平戏的真正演出。  
村上的人说,四平戏曲调活泼,早年村里差不多人人都会哼上几段,下田农作的村姑或是上山砍柴的小伙,都爱边劳作边唱,加上句末有帮腔的特点,常常出现一人高唱众人应和的情景,那欢乐而富有情趣的场面能够让人回味许久。现在时代变了,年轻人都时髦其他东西了,会唱的人少了,爱看的人也少了,演得自然就少。一位年已七旬的老者对我说起这事,感慨中透着几分无奈。因此我们担心四平戏会就此消逝,可村里的人都说不会。几位酷爱四平戏的老艺人认为,只要有些经费,重新买些戏服,四平戏就会演得更好,爱看的人就会更多,四平戏就会有人继承和光大。他们指望着相关部门赋予一些扶持,使这个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四、邵武傩舞  
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约构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已非常盛行。据和平镇前山坪村遗存的一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碑刻载,邵武傩舞始于宋代。邵武南区五个乡镇,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因地理、气候等因素,历史上鼠疫、天花、麻疹、疟疾等传染病交替发生、夺去无数人的宝贵生命,导致“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局面,迫使人们寄期望于超自然的神灵上。在这种背景下,中原文化作为驱疫逐鬼的跳傩活动传入邵武后,自然也就被汲取、发展并传承至今。历史上邵武府辖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四县与和平分县,所以邵武成为傩舞在福建省的主要分布区。  
邵武的傩舞,是以驱疫逐鬼、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以舞蹈动作走村串户,与古代“大傩”或“乡人傩”有显然的传承关系。但是,在名称上已都不称“跳傩”,而是以其形式不同各有不同的名称。五个乡镇都有“跳番僧”之称,除“跳番僧”外,大埠岗、和平还有称“跳八蛮”、“跳弥勒”,桂林乡则区别称为“大番僧”、“小番僧”。  
邵武遗存的傩文化有二大特点。首先,邵武保留的是原始的傩舞而不是发展衍变了的傩戏。中原的傩文化传播到闽越“蛮夷之地”的邵武山区,时至今日,中原地区傩文化已基本消亡,相当多地方傩舞也已发展衍变成为傩戏,而邵武不但保留和传承了中原傩文化,并且保留的是仅仅有舞蹈动作没有剧情和说唱的纯傩舞,能够说是名符实际上的傩文化活化石。另一重要特点则是遗存了一些关于傩舞的文字史料。中国南方的江西赣南、福建闽北以及贵州、云南等地都有一些傩文化遗存,但是却难以见到傩文化的史料记载。和平镇坎下村的中乾庙保存了一部《中乾庙众簿》,当地群众称之为“庙谱”。其实是一部庙志,当中就相关于傩祭的记载。坎下村的前山坪自然村更保存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一方全部是记载傩祭活动的石碑。  
五、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建窑古窑址座落于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遗址周围为丘陵地形。在福建省内的建瓯、武夷山、南平、宁德等二十多个县(市)发觉建窑系黑釉瓷窑。建窑烧制的建盏一度作为贡品,受到宫廷的青睐,还流传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  
建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之一,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旺于两宋,元代趋于衰落。建盏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也是宋代最上乘的斗茶茶具之一,影响一代茶风。  
建窑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黑瓷三大类。青瓷器形以碗、碟类居多,壶、罐等次之;另外,尚有薰炉、多角瓶等,烧造地点集中在庵尾山窑址。青白瓷器形有碗、碟、盘、炉、罐、壶、瓶、器盖等,烧造地点集中在营长乾窑址,时代约为宋末元初。黑瓷器形以碗为主,俗称“建盏”,为建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另外,兼有少量灯盏、钵、高足杯、罐、瓶等,烧造地点分布在建窑各处。建盏釉色品类丰富、绚丽多彩、变幻莫测,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曜变等;另外,尚有其他杂色(柿红、酱釉、铁锈斑等)。  
建窑自元代衰落以至停烧,此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尘封了六、七百年。1981年,建盏仿制攻关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将这一传统工艺重新恢复。同时,日本等国家的陶瓷工作者和相关的科学家也在进行相关试验,并已取得初步成功。  
六、浦城剪纸  
浦城民间剪纸,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代代传承,已成习俗,至今,全县19个乡(镇)、街道都有剪纸能手,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百余。每逢大年佳节、娶媳嫁女、生诞喜庆、乔迁新居、祠堂祭祀等都要置办酒宴,并请来“剪花婆”、“剪花嫂”剪就多种纸花,大者盈尺,小者方寸。用以布置新居、新房,装点各色菜肴、祭品等。另外,民间还用剪纸美化生活,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窗子上贴满各式窗花,一家一户就是一个小型的剪纸展览,一村一寨便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世界。  
浦城剪纸的特点,一是以字组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二是独幅纹样居多,这与剪纸多用于点缀和装饰喜庆之事的用品相关;三是谐音寓意。四是传统文化印迹显然,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花样占有一定数量;五是代代相传,花样以原生态流传居多。浦城民间剪纸历史悠久,西晋时剪纸技艺从中原传入,后经清代名臣、文学家梁章钜大力推广,在人们平常生活中运用广泛,渐成习俗。每逢大年佳节、娶媳嫁女、庆生贺寿、乔迁新居、祭祀庆典等都要置办酒宴,并在各色点心、菜肴、所送礼品及厅堂地方等,都用剪成的红色纸花赋予打扮和点缀,既烘托喜庆气氛,也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浦城民间剪纸 采纳墨蜡拓花样,纸捻固定等传统工艺制作,通过母传女、婆传媳等形式传承。  
2007年,“浦城民间剪纸”区别被列入南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浦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七、中幡(建瓯挑幡)  
清初追随民族英雄郑成功征战的建瓯大州造船工匠,凯旋返乡后把带回的战旗高挂在竹杠上,以示纪念。经340多年演化,构成建瓯挑幡。建瓯挑幡,幡体长而重,挑法“雄”而“刚”,不同于北京、河北、河南等地的“中原幡”。其表演套路有十各种,危险奇特,男女老少齐上阵,表现了浓郁的风俗民情。  
八、丹桂茶制作技艺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属木樨科,是常绿乔木,浦城人也称桂花为木樨。  
浦城丹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已经有文字记载,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经系统调查后指出:浦城县现有桂花品种20个,当中有12个品种首次在浦城发觉,其还将浦城丹桂品种正式命名为“浦城丹桂”。自古以来,桂花就与浦城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共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浦城桂花构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亮的地方特色,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丹桂产业和丹桂文化。浦城人民不但喜桂爱桂、植桂赏桂,还制造有相当多与丹桂相关的芳香美食、生产技艺、传统习俗、园林艺术、文艺作品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当中最有特色的是木樨茶(丹桂蜜浸)。  
木樨茶创造手工技艺有拍打、捡花、烫花、漂洗、沥干、拌糖、装罐等工序。中秋时节,在红灼灼的丹桂树下,铺上谷席,用长竹竿在树枝叶腋间轻轻一扫,丹桂花便飘零在谷席上。花采回后,用鹅毛羽柄轻轻筛选丹桂,把花蒂枝屑、不明艳花朵剔除,然后将丹桂在冷水中洗净入锅。锅中水先烧煮近沸,丹桂在热水中稍烫片刻,这时间需把握精确,稍一不留神,就容易将丹桂烫过、烫老。捞起冷却后,再倒入冷水中静置数小时,最终用冷滚水漂洗一次,沥干,挤去水分,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糖,充分搅匀混合,便成蜜浸丹桂,最终装罐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备用。技艺高者做的木樨茶可保存数年不坏,冲泡后的丹桂又如朵朵鲜花一样,立体、清秀、饱满。  
浦城丹桂文化代代相传,根植于民间,丹桂茶手工技艺母传女,婆教媳,至今浦城城乡不论是女公务员、教师、医师,还是家庭妇女,大部分都掌握制作技艺。  
九、湛卢宝剑铸造技艺  
湛卢宝剑创始于春秋时代,被列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剑”。相传最早的湛卢宝剑由铸剑祖师欧冶子在福建松溪湛卢山冶炼而成,据《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铸剑,欧冶子奉命后,携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差不多寻遍天下名山和大川都没有找到理想适合的铸剑之地,一日无意经往湛卢山发觉这里具备提炼铸剑的多种稀有金属,加上山中的山土、气候、水质、灵气都达到上乘的要求,大喜道:“天助我也,神剑必在此铸成。”果然欧冶子在这里用了3年的时间铸成了一把锋芒盖世、举世无双的湛卢宝剑。湛卢宝剑铸成后,先后被越王、吴王、楚王、秦王等历代帝王拥有,被视为权威瑞兆的象征。  
近代以来,福建省松溪县湛卢宝剑厂以湛卢山的优越环境为依托,研发了湛卢宝剑的制作技艺,经过几代传承人的努力,将湛卢宝剑的铸造工艺进行改进和传承。现在的湛卢宝剑 采纳高级钢铁打磨光的办法由人工精心锻制而成,剑身银光锃亮,古朴典雅,刚柔相济,可一次砍穿21片古铜钱,还可弯至135度;剑面镌刻龙凤,剑鞘用花榈木、红木、黑檀、紫檀等名贵木材做成,外面用镶铜装饰;剑背挺直、折弯度大。  
湛卢宝剑铸造工艺独特,剑身冶炼金属配比要求极其苛刻。多层次反复热处理,温度掌握难度大。剑套上的装饰用手工镂空打纹,技术性强,剑面上手工反复打磨要求高,平常一个人要有三到五年工作时间才可以掌握好当中的一项,起到较高的工艺价值。另外,现在的湛卢宝剑还有软剑、硬剑、单剑、双剑、手杖剑等三十多个品种,有较高的有用与欣赏价值。  
十、浦城闽派古琴  
闽派古琴创始人为祝凤喈。祝凤喈,字桐君,约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闽北浦城城关人。写下了古琴理论不朽名著《与古斋琴谱》一书,咸丰五年(1855年)在浦城出版。  
闽派古琴第二代传承人为张鹤。于同治三年(1864年),经祝凤喈鉴定后,刊行《琴学入门》一书,系统传播祝凤喈的琴学理论和操琴风格。  
第三代叫陆琮,字少云,他是张鹤的弟子,其主要奉献就是帮助其师张鹤校刊《琴学入门》,为闽派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了相当多有益工作。  
跟随《与古斋琴谱》和《琴学入门》的传播,使闽派古琴走向大众,私淑弟子日众,民国期间,浦城的李迪瑚就是当中的一个代表人物。李迪瑚为闽派古琴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李迪瑚能诗善文,非常爱好古琴,在家里设置琴楼,而且对古琴研究颇有心得,其古琴专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  
浦城县图书馆收藏有大量古琴书籍,如清康熙徐青山的《大还阁琴谱》、清嘉庆吴虹的《自远堂琴谱》、清同治秦维瀚的《蕉庵琴谱》、清末杨宗稷《琴学丛书》以及《与古斋琴谱》、《琴学入门》、《酌海楼琴谱》等等。在浦城博物馆现存清代古琴两张,一张为无名琴,一张镌有“养心”二字。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识谱:祝凤喈首创在减字谤旁注“工尺”谱,这是以前诸谱所未有的。通过教人念工尺之法,是学琴者的捷径。琴曲有天然节奏,惟有心领神会,操之极熟,才可以轻重疾徐,自然合拍。但初学者,非有一定节奏按谱鼓曲,殊难成音。祝凤喈以工尺传其高下,板眼节其长短,学者先念工尺,次习手法,按谱而鼓,弹数次就能成谱。工尺法有利初学者快速入门,有功效双倍之效。  
指法:琴为弦乐,需要按弹,才可以成音。琴音上下相需,刚柔相济,寓轻重疾徐之节。祝凤喈深入研究各家指法,对不明的地方进行注释,提出自我的看法,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并给图标注指法字母,使学者不致混淆,初学者开卷即有一目了然之益。  
祝凤喈家传琴曲秘谱6首,均音色优美,雅静动听,没有靡靡俗韵。  
2005年,“浦城闽派古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一、齐天大圣信俗  
顺昌建县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历来民风淳朴,文风炽盛,民俗文化独特。闽人自古崇拜灵猴,在历史上,演化为“齐天大圣”崇拜,成为起到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俗,主要表现形式是“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的祭祀活动。  
齐天大圣信俗历史悠久,据明正德《顺昌邑志》记载,该习俗于元末明初盛传。齐天大圣生日祭典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七举办,以顺昌城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又以郑坊乡峰岭村的祭仪最具代表性。大型祭祀活动从凌晨开始连续到深夜,规模宏大,场面热闹,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程序,包括请神、游神、娱神、送神全过程。当中作为大圣替身者表演的“铜针穿腮”、“上刀山”、“过火山”、“打油锅”、“化替身”等环节生动精彩,扣人心弦。  
顺昌齐天大圣信俗是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促成的,体现了儒释道文化与民间信仰的兼容与融合,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至今所保留的实物遗存和民俗传承,是研究闽越先民图腾崇拜、《西游记》成书及孙悟空形象演变的重要实证和用料。祭祀信俗寄予群众祈求平安祥和的美好愿望,对劝民从善、匡扶正义、构建美满社会起到现实的社会意义。  
除闽北外,福建各地、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也广泛存在齐天大圣信俗(猴神信俗)。台湾的齐天大圣信俗与顺昌同根同源,闽台自古就有“海祭妈祖、山尊大圣”的习俗。近些年以来,两地一起举行了“海峡两岸(福建顺昌)齐天大圣文化旅游节”和“海峡两岸(台湾台中)齐天大圣信俗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顺昌齐天大圣信俗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十二、枫坡拔烛桥  
南平武夷山市兴田镇枫坡村流传着一项很独特的民俗活动——“拔烛桥”,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枫坡村拔烛桥属于龙舞的一种,但与传统舞龙、板凳龙、烛桥灯等相比,其所使用的道具、造型及表演方法等又是独一无二的。枫坡村烛桥由多个烛桥架通过木插销连接而成,大的可接八十个、小的也可接五十四个,长度约百米。每个架子上安有两个竹筒,内塞棉花,可灌柴油点燃,底座上装有把手可抓可舞。因接起来的架子拉直后很象乡间跨越溪涧的木桥,而架子上原来是插蜡烛照明的,故名曰“烛桥”。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必举办该项活动,当中要数正月十五晚最为壮观。拔烛桥由村中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以舞花灯开道,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扛着烛桥游街走巷,队伍浩浩荡荡,每经一户家门,主人便合家相迎,燃放鞭炮焰火。扛烛桥的小伙子在“呼”、“哈”的呐喊声中,把烛桥舞得像一条火龙,时而疾驰、时而盘旋、时而翻滚。此时,鞭炮齐鸣,烟花焰火齐放,鞭炮声、呐喊声、唢呐声、锣鼓声汇成一种力的交响,四野扩散,天地为之震撼,场面极为壮观。正月十六拔烛桥结束后,村民们将零散的花灯、败坏风气的赌具和村民认为不祥之物一同投入火中焚毁,以清除1瘴气。  
拔烛桥表演有翻龙鳞、绑墙角、蛟龙出海、力拔山河、双龙戏珠、蛟龙摆尾、盘龙献瑞、喜迎嘉宾等多个套路,经过艺术加工被搬上舞台并屡获大奖,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活动利用冬闲时节把村民吸引到故意义的活动中来,使其远离1迷信;以村规民约的方法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对构建美满社会有着踊跃的推动效果。  
十三、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原名:传子木偶戏)为浦城文人制造,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诞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演出节目自隋朝开始,一朝一朝按次序传演,直到明朝为止,内容为每朝历史故事,故称传子。  
清顺治时,浦城绅士王明秀酷爱戏曲,常集友吹唱,后根据《水浒传》人物命匠人制作108个木偶,罩以戏曲服装,称108将,又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个木偶配一块提线板,板上拴11根提线,木偶操持灵便自如。有一木偶称郭公,浦城话称王乞止,类似戏班中的丑角。  
提线木偶戏节目繁多,按朝代分期,节目内容基本分三大类,一是上天类,神仙佛祖故事;二是宫廷类,帝王将相故事;三是民间类,渔樵耕读故事。唱腔为江西弋阳赣剧高腔,同时又唱歌谣,称歌谣腔。歌谣18首,男女声歌谣各9首,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演唱。唱词由创始人王明秀编写为四言八字唱词。其道白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惟郭公上场用浦城方言。  
提线木偶戏班艺人4-5人,当中主台1人兼报幕,上手1人操器乐,鼓师1人,提线1-2人,每人均要会唱。  
浦城提线木偶戏自王明秀开始,至今已传至第10代。第一代王明秀为师太祖,第一代至第六代由王氏一脉家族传承,第六代王元吉,第七代传外姓,为浦城莲塘松树夵项新炎。第八代姜安民,浦城永兴岭头人,现已100岁,尚健在。第九代叶营贵,浦城城关人,师传为班主。第十代叶杨忠,浦城人,1973年出生,初中文化,是现在提线木偶戏班最年青的传承人。  
浦城提线木偶戏起到受众广泛、艺术生动、传承历史等特征,爱护、抢救提线木偶戏,起到艺术价值和有用价值,对丰富和提高闽北地区乃至中国木偶剧史,构建美满社会等将产生踊跃效果。  
2008年,“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南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传子木偶”申报)。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四、建瓯唱曲子  
建瓯“唱曲子”是流行于建瓯方言区,用建瓯方言进行演唱的、唯一形态完备的曲艺品种,多用于佛诞庙会娱神及大户人家婚庆寿诞堂会宴请等,其从艺者皆为盲人,多为单人演唱,除演唱者手中执鼓外,不需其它乐器。  
建瓯“唱曲子”创立于何年代已不可考。但从语言形态与民间艺术构成的规律看,这一民间语言艺术的历史,应溯源或同步于建瓯方言的构成发展历史。建国初至“文革”前,建瓯“唱曲子”极为兴旺,特别1953年至1958年,县民政局设立“残疾人教育院”,当年从艺、授艺者不下七八十人。  
建瓯“唱曲子”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最为基本的、常常性的演唱的方法,即以单人(传统上都是盲人)执竹板小棒连说带唱的方法,演唱内容能够是小段、小本或大本,演唱的曲调比较自由;另一种演唱方法俗称《唱目莲》,即多位盲艺人举着“目莲牌”,一人领唱、三1腔,结群下乡演唱,演唱内容多为消灾祈福。建瓯“唱曲子” 采纳较为固定的地方民间曲调,其演唱器具较为简单,除了打击乐之外,不需要其它的乐器,但根据演唱形式的不同,打击乐器也有所不同。建瓯“唱曲子”最盛时期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艺者近百,而最负盛名的艺人为“德兴仔”。  
以建瓯方言演唱的传统语言艺术——建瓯“唱曲子”,其语言本身及语言中保留的巨量熟语、俗语、谚语等,起到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价值。在旧社会没有盲文的情况下,唱曲子作为盲人说唱,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对民间口头文学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其演唱内容中“劝善”最为多见,对社会文明与道德建设有踊跃的增进效果。  
2009年,“建瓯唱曲子”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五、建瓯弓鱼技艺  
建瓯弓鱼技艺,始创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发源地为建瓯城关钟楼村,即城东高门(城门)头上下马路、直街一带,至今已走过了近300年历史。  
建瓯传统的弓鱼技艺,要行两次弓绑。首先是边捕边绑,用专用鱼绳一端穿透鱼嘴打结,然后把鱼弓起,用鱼绳另一端绑在鱼1稍偏下的地方(水能泄出)。这叫“初绑”,目的是预防鱼缺氧而蹦跳损伤。而后将鱼成批沉入有流动活水的鱼渚或溪流中,让鱼吐污纳新约1小时。后来第二次弓绑。二次弓绑时嘴唇处绳结不动,只是重绑尾位,快要初绑时绑在鱼1稍偏下改为1稍偏上。二绑也叫“绑水”,目的是使鱼肚子里留有的水分不可以泄出,从而具有保鲜保活效果。二绑一定要保持初绑时的方向与弯度,否则会伤着活鱼。  
弓鱼能保活保鲜,一是由于保留了鱼腹内的水分,使鱼悬空而不缺氧;二是鱼被绑成弓形后不可以动弹,幸免蹦跳损伤致死或鱼胆破裂而味苦;三是弓鱼中通过吐污纳新这一程序,使鱼去除泥味,食用更为鲜美。除了保活保鲜外,弓鱼以绳为系,也大慷慨便了运输和顾客提带。  
弓鱼是当地淡水养鱼户需要掌握的技艺,弓鱼技艺的传承包括家族传承、邻里传承、朋友传承和同行传承各种。在这各种传承方法中,又相互兼有,一人可同时先后传授多人,传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进了千家万户。近些年以来,因为经济发展,建瓯鱼产量大增,弓鱼作为产品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同时弓鱼技艺也有逐一走出建瓯之势。  
十六、邵武河坊抢酒节  
邵武市洪墩镇河坊村传承的一种全国独有的奇俗。河坊,古亦称壕坊,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据当地《桃溪冯氏族谱》记载,隋代开皇年间,为了安抚南蛮之地,预防南蛮土著作乱,隋文帝杨坚派兵部尚书冯世基将军率10万兵马南下,镇抚蛮夷,开发荒夷之地。地方平靖之后,他将兵马屯驻在闽北重镇邵武。冯将军看中了邵武东区的桃溪冲击平原这块土地,认为很有开垦价值,于是派出子侄率领一万二千人马屯扎到这里,率领军民兴修水利,改造河道和沼泽地,开垦出几千亩良田。开皇十一年也就是公元591年九月初一,冯将军视察到了河坊,正值新开垦的稻田大丰收。屯驻河坊的军民们杀猪宰羊,以新酿制的红米酒和以稻米制作的糍果宴请冯将军,庆祝大丰收。当地农人家家户户也都新酿造了好多红酒与屯垦的将士共庆丰收,见到冯将军来到,纷纷抬了大桶的红酒前来表明感谢。当时他正在奉祀赵子龙的“将军庙”中,众将士向冯将军敬酒,他说:“我们在这里屯垦,任务就是安邦定国,应当居安思危,随时准备战斗。赵子龙是位神勇将军,他的忠勇是我们的楷模。我期望我们任何人都能象三国时的赵子龙赵大将军那样浑身是胆,英勇善战。所以这第一杯酒我们还是先敬赵子龙赵大将军吧!”军民人等听后都端起酒碗,不分谁家的酒桶,纷纷争抢着去舀酒,向赵子龙神像叩拜敬酒。从此以后,这一“抢酒”活动便沿袭下来构成习俗,当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一都要举办,成为全国独有的地方性节日—“抢酒节”,至今已沿袭了1415年了。  
十七、邵武长门  
长门(tang),是邵武南区的肖家坊镇、和平镇、大埠岗镇、桂林乡特有的一种吹打乐曲牌。其产生最迟不晚于明嘉靖,“长门”的“门”字是艺人们自创的一个地方方言字,至于为何称为“门”,据说是世代相传,老艺人们也难言其详。  
长门分“一门”、“二门”、“三门”。艺人们在演奏时用移指,借字等手法,将原始曲调作各种变化,然后又将变化了的曲调回到原调上来,并能够再次进行变化,这么接连不断反复,变化多端,故能够化出“一门”、“二门”、“三门”。每一门又有“小工调”、“五六工”、“六调”等变化,每种变化又有“正调”与“邪调”的分别,演奏时,由唢呐主奏,打击乐击节,用清锣在曲牌与曲牌之间连接。  
吹打乐“长门”是在长期的婚丧喜庆和其他礼俗活动中,而根据活动的不同内容,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演奏而构成的比较固定的成套乐曲,构成了参与多种礼俗活动的程序性特征,构成一种独特的演奏方法。  
2005年,“邵武长门”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八、南平市结婚习俗  
1、下定  
男家要做肉丸(取团聚之意),备六碗菜(取天地六顺之意),宴请媒人与亲友。将订婚金饰、男女双方庚贴天地书、六祥干果装在一个特制的红桶内,由媒人送去女家。女家也备六样宴请媒人以及亲友。男女两家受到庚帖以后,都会去找算命大师合八字,俗称八字合婚,合庚,合肖等等。如双方的算命大师都告知男女两方八字相合很好,夫妻缘分深,能白头偕老的,婚姻才会进入下一步程序。南平旧时许多家庭除了找算命大师合八字之外,还会把对方的庚帖压在自家神坛或者灶台上三日或者七日,假如在这期间家中不出摔破碗碟,凶祸,破财,死人之事,就表明家中灶神,家神默许了这桩婚事,婚姻才会顺利的进行下去。  
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定亲典礼有大定以及小定之分。大定则男女两家设早宴,女方备午宴,订婚男女青年进席后,男(女)家的晚辈要分袂给造访谋面礼,订婚礼品仍由媒人送到女家,但提红桶之俗已经废。小定双方都不请客,男女青年会见赠纪念品,商酌相关婚嫁事情。  
2、送贴  
又称下聘、送日子单,兴许称送银。男家备早餐请亲友,将写上成亲日期的红贴连同聘金礼品,交媒人送去女家。聘金越重,则示意男家面子。女家不收或者少收礼金,则认为是自降身价,往后到男家将不被瞅重。新时期后礼金废。20世纪60年代要彩礼之风又起,村落落步履六个六(礼金360元,衣着6套,红酒60斤,猪肉60斤,鱼360斤,蛋360个),彩礼的钱物要合六数,还要缝纫机、收灵机、手表等。80——90年代还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金金饰等。  
3、迎亲  
婚前三天,男家要给女家送披风、花髻等。婚前一天,男家要给女家送一坛离母酒,女儿生育时,娘家用此坛子装酒送女儿。过门日,男家雇花轿鼓乐、举大灯笼到女家迎亲,抬新娘嫁妆的人同业。正午女家设家母宴送新娘。午后新娘要理往汗毛,梳装服装,辫子要挽成发髻穿上新绣鞋,戴上霞帔,分手父母晚辈,然后由父兄抱上花轿。有的要哭嫁,以示此后是两家人;有的新娘上轿时要换下带土的鞋子,示意不带走娘家的风水。新娘的小弟坐小轿送亲鸣做舅仔。一路鼓乐吹吹打打,鞭炮时时。新时期后,坐花轿等旧俗已经废,新娘多由新郎招待新由女友数人陪同,个中一个撑伞步碾儿或者坐安插一番的新娘小轿车到男家。  
4、婚礼  
旧时,花轿到男家,新郎要站到楼台高处,以示男尊女卑,门前放鞭炮接新娘的同时,撒食盐于火盆中发出爆响声,取大发之兆。新娘下轿时,送接亲男童一串龙眼干,以示完满幸福、百子千孙。司仪引新人在鼓乐声中进厅拜堂。即一拜寰宇,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拜晚辈、内亲,每一个受拜的人要给礼钱。后来喜宴初阶,乐队弹唱侑酒,小舅坐厅堂首席,新郎要到席前端菜敬酒。新娘由家娘带着向亲戚敬酒(有的则宴后敬茶),以辈份为序,晚辈要送礼钱,俗称造访谋面礼。新娘的公婆要给小舅送红包。礼毕,送新娘进洞房,饮交杯酒,然后开筵席。有的每一上一道菜,新娘要换取一件衣着,向宾客致敬。新时期后,此俗多有放弃。  
5、闹房  
新人进洞房时,老少亲友都能够往闹新房,向新婚佳耦逗趣。要新郎新娘扮演节目。鄙谚说:三天新娘没大小,闹房闹喜越闹越喜,旨在增进富贵气氛,但也有的因戏谑粗野,闹上不欢而散。临睡前还要请晚辈念吉词,在床上撒掷钱钞、彩果,俗称掷床,以兆早生贵子。当晚洞房灯光不熄,若有人偷上新娘的绣鞋衣物,次日新郎要办酒赎取。新时期后,掷床与偷鞋之俗已经废。  
6、归门  
第三天新婚佳耦乘轿归娘家拜见岳父母,称归门。归往时女在前,男在后。归来回头拜别时男在前,女在后。岳父家中餐请归门酒留宿,晚餐男方请归门酒。女方亲友要送给新郎造访谋面礼。三之后新媳妇始下厨房,拾掇家务。成亲满月,娘家送女红用具。当年元旦前,给岳父母送年货。次年正月,男方亲戚请新娘,女方亲戚请新郎,俗称请新亲。亲戚均不收新郎、新娘拜年糖果。  
7、进赘  
进赘又称招附马、招亲。男性嫁到女家,可能是女方家缺劳力,或者无男儿嗣续,招婿为儿,以承家计或者续接喷鼻火。进赘娶亲,男方在经济上不需什么开支,大都家具设置设置设备摆设展排以及酒宴由女方自办,男方只补贴女方一天命量的钱即可。进赘前,双方家长要订立进赘公约,各执一份为凭。以长子随母姓,倘只生一子则两姓兼承祧。假定续弦之类男上女家,武夷山一带称上门,南平松溪、政和、蒲城、建瓯一带称入赘。  
8、生育  
南平市传统生育民风。女儿嫁后怀孕称有喜,娘家要送猪肚、蛋给女儿吃。临产前送婴儿衣着鞋帽,俗称催生。分娩后,东床在三天内必需送蛋、酒到岳父母家报喜,酒壶嘴定圆塞,示意生男;花塞,示意生女。岳父母则带鸡、兔、蛋等营养食品来探看女儿、外孙。岳父母家将东床送来蛋酒分送亲友,亲友坐月第三天做三旦,也称三诞、三朝,为儿童第一个寿辰纪念。请晚辈取名字。  
9、做满月  
南平市传统做满月民风。婴儿满一星期月,即做满月,剃满月头,办满月筵宴请曾经送过礼物的亲友。席中,包中婴儿拜见众亲友,众亲友美言表彰,祝婴儿茁壮、聪慧。一餐散席。  
10、做周岁  
南平市传统周岁民风。婴儿诞生一星期岁之日,嫡亲送礼恭喜,俗称送周。正午,在筛中摆上文房四宝、算盘、刀剑等,抱婴儿坐于筛上,任其摸取筛上之物,俗称抓周,婴儿第一次摸取的物件,则预示其未来志向前程,如摸取书笔则预示好文,摸取算盘的预示好经商,以此撩拨婴儿,添加喜好,抓周后,进席宴饮,绝欢而散。  
十九、丧葬习俗  
1、至少要请两只以上的乐队。  
这种乐队B指那种唱歌的跳舞的乐队,而是指一种特意为葬礼而存在的乐队,大多数这类乐队是由上了年纪的妇女组成的,他们呢会敲锣打鼓穿上统一的衣着,也有一些会跳舞,大部分都是唱的时下流行的歌曲,跳的时下流行的舞,例如许多年前流行的nobody,也是乐队的歌曲之一。  
2、去世老人的直系亲属不可以上桌吃席。  
我们这边办葬礼是要办酒席的,会宴请许多亲朋好友以及村里的人来吃,但是假如是去世的老人的儿子儿媳妇这类直系的亲属,他是不可以够上桌吃席的,他要在地上吃席,当然同时也会在地上摆一下布,或者那种塑料袋子在上面放上吃的席,他们得在地上去吃席。  
3、全部的亲戚都要派代表去送老人。  
只要是跟去世的老人有亲戚关系的,那么你家里就需要派一个人去送他。平常都是早上的6点多跟随送葬的队伍共同出发,正常的情况下是在村子里绕着固定的路线走一圈就好了,但是这一圈大概也要走半个多小时以上。  
还有一些小的习俗,例如生肖冲的不可以去参加葬礼,怀孕的妇女不可以去参加葬礼,年纪太大的老人不可以去参加葬礼。葬礼的哀乐需要放一个礼拜,葬礼上不可以穿红色的衣着,还有举办葬礼的日子要去庙里算好。  
二十、南平市饮食习俗  
1、南平菊花鱼  
菊花鱼是南平的一道传统风味造型热菜,成菜宛若朵朵盛开的菊花,造型逼真,色泽明艳,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吃起来口感外酥里嫩,酸甜爽口。  
2、南平灌蛋  
南平灌蛋起源于南平市顺昌仁寿乡,每当农历大年三十,顺昌一带的农家都有制作“灌蛋”的习俗,同时也是款待贵客的必备菜肴之一,还被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3、南平跳跳鸡  
说到南平美食,不得不提一下跳跳鸡,尽管跳跳鸡流行时间并不长,也并不晓得由于什么因素流行起来,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美味以及人们对它的爱慕。跳跳鸡就是我们常常吃到的泡椒田鸡了,在南平有水煮和干锅两种做法,我更爱好干锅的做法,干锅的跳跳鸡滋味更香辣更入味。  
4、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是南平水吉镇传统的汉族小吃。扁肉是形状、制作过程与北方馄饨、闽南扁食相类似,但是口感、鲜味等大不相同的一种食物。水吉扁肉盛入碗里,皮子光滑、透亮,肉馅部分鼓涨、圆滚、微带肉红,尤如漂浮的水母,晶莹剔透,放入口中皮子自然溶化,肉馅咬吃有弹性、鲜嫩、滑溜、香甜。  
5、建瓯板鸭  
建瓯板鸭是建瓯传统特色产品,因为其形、色、香、味俱全,制工精细、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福建)建瓯板鸭与(江苏)南京板鸭、(四川)建昌板鸭、(江西)南安板鸭共同被称为"中国四大板鸭"。  
6、岚谷熏鹅  
岚谷熏鹅属于闽菜系,是武夷山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传统名肴,此菜产自福建武夷山地区。岚谷熏鹅菜肴讲究色、香、味,其营养价值要高于鸡、鸭、猪、牛等牲畜,且脂肪含量低。先将鹅肉煮熟,然后再涂抹上辣椒、白盐、味精、上等油,其次将涂抹好了的熏鹅架于底下放着糯米(桂叶、茶叶等)的锅中,用柴火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只岚谷熏鹅就出炉了。  
7、南平碱粿  
碱粿外皮呈黄绿色,内馅大多是糟菜,笋丝,豆干,五花肉,虾米之类,在福建闽北,碱粿这种小吃,并没有正规的门店贩售,大多是靠着小贩肩挑着装有碱粿的桶子,游走叫喊着贩卖,所以,你不一定能在想吃的时候就能买到呢,假如,你有机会到了闽北,在街上看到挑着桶子,口里喊着“jian粿”(实为碱粿)的小贩,一定要拦下来,买上几个吃吃,你一定会立马着迷于这些不起眼的小食。  
8、建瓯光饼  
建瓯光饼是建瓯市传统的汉族名点,相传原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部队的干粮,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因名光饼。经历500多年的演变,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姜葱饼、虾肉饼、起酥霉肉饼、老爹饼、经魁饼等近10种,现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有光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3种。  
二十一、名人  
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南平有四贤街,四贤广场、塑像纪念这四位大儒。  
宋慈,字惠父,建阳童游人,为宋代名医,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医学检验专著,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译本,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卒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归葬建阳崇滩昌茂村。现宋慈墓依旧爱护完好。  
朱熹,号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建阳考亭,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黄坑后塘村。朱熹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讲学著书,自成考亭学派,成为一代理学宗师。现朱熹墓、考亭书院等遗址已逐一修复。  
江淹: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三朝。  
柳永,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有婉约词祖之称,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鹤冲天》。  
郑成功,延平郡王,原名福松,更名森,字明俨,号大木,泉州南安人。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名字与延平密切相连。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延平区)人,北宋(1044—1130)南平的第一位状元。黄裳博学多才,精通礼经。元丰五年(1084),考中状元,为官多年,最高做到礼部尚书,政绩斐然。他喜读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著作颇丰,著有《演山集》60卷《南平县志》收有《水云村记》和《隐鳞阁》、《茶苑》、《藏春峡》、《客照岩》等诗文多篇。  
文天祥,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南宋忠臣,集“状元、宰相、诗人、英烈”,四项桂冠于一身,,正气长存,可与岳飞齐名,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南平开都督府聚兵起义抗元,得到南平人民的大力支持。茫荡山莲花峰上仍有文天祥遗迹“文山城墙”又名“鬼城墙”,见证文天祥和南平人民共同众志成城,保家卫国。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初任邵武知县,天启二年正月,进京朝觐,经御史举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邵武县志》记载:“袁崇焕知邵武县,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  
李纲,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于岳飞、韩世忠齐名。(1083-1140)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李纲曾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  
欧冶子:欧治子,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是中国古代铸剑的鼻祖。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南剑州顺昌谟武人。  
另外还有南平理学名家游酢,邵武南宋诗人严羽,《通鉴纪事本末》作者建安(今建瓯)袁枢,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  
二十二、著名景点  
南平市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另外,还拥有延平茫荡山、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光泽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旅游资源实体。  
武夷山、和平古镇、九峰山、溪源峡谷、石佛山、圣公殿、宝山寺、黄氏峭公祠·建窑遗址、天心永乐禅寺、武夷宫、朱熹纪念馆、游定夫祠、开平寺、明翠阁、茫荡山·、城村汉城遗址、闽越王城遗址、白云禅寺、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光孝寺、宝山清莲寺、余庆桥古迹、虎山庙大屠杀旧址、武夷山紫阳楼、武夷山古汉城遗址、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遗迹。  
截至2014年底,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增至16家,当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1家。  
(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享有“碧水丹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之美誉。奇峰、秀水、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让人流连忘返。景区全年皆景,四季不同,阴晴风雨,亦幻莫测。主要景区有云窝-天游景区、九曲溪竹筏漂流景区、一线天―虎啸岩景区、武夷宫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五大景区。  
武夷山风景区座落于武夷山脉的中部、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方圆60平方公里,盘曲山中的长约9公里的九曲溪和夹崖森列的36峰,构成一幅碧水舟山的天然美景。它是三教名山,也有“福建第一山”的美誉。  
景区分南北两个主入口。主要景点有天游峰、九曲溪、大红袍景区、水帘洞等,由于景区庞大,且景点分散,所以景点间通常搭乘观光车,爱好走路的旅客也能够挑选徒步。  
玉女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海拔是313.1米,座落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峰岩奇秀,俨然是武夷山水的象征。峰左岸的竹筏码头,为游览九曲的重要的起落点。  
玉女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海拔是313.1米,座落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峰岩奇秀,俨然是武夷山水的象征。峰左岸的竹筏码头,为游览九曲的重要的起落点。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沏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勒马岩”。上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以外都望见,是武夷山景区中最大的摩崖石刻。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沏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勒马岩”。上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以外都望见,是武夷山景区中最大的摩崖石刻。  
天游峰座落于六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相对高度215米。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山峰之一,以其秀美的景观闻名于世。每当春冬早上起来或雨后乍晴,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宛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若置身于九霄云外到天上一游,所以被称为天游峰。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登上此峰也曾感慨到:“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天游峰座落于六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相对高度215米。是武夷三十六峰中最有代表性的山峰之一,以其秀美的景观闻名于世。每当春冬早上起来或雨后乍晴,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宛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若置身于九霄云外到天上一游,所以被称为天游峰。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登上此峰也曾感慨到:“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天游峰景区是武夷山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结合最完美的景区,座落于整个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御茶园、天柱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览亭、天游观等。除了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外,它还是一道难得的文化景观,这里有茶园,有书院,还有摩崖石刻,体现着武夷山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天游峰景区是武夷山山与水、自然与文化结合最完美的景区,座落于整个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御茶园、天柱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览亭、天游观等。除了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外,它还是一道难得的文化景观,这里有茶园,有书院,还有摩崖石刻,体现着武夷山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响声岩属于天游峰景区,与云窝隔溪相对,又与东侧的梧岗东西相对,构成一个喇叭形的穹谷。穹谷所对的北岸,群峰环峙壁立,游人的欢笑声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间往返回荡,经久不息。响声岩之名也由此而来。  
响声岩属于天游峰景区,与云窝隔溪相对,又与东侧的梧岗东西相对,构成一个喇叭形的穹谷。穹谷所对的北岸,群峰环峙壁立,游人的欢笑声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间往返回荡,经久不息。响声岩之名也由此而来。  
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又称之为“空谷传声”。岩上题刻纵横,琳琅满目,仅朱熹题写的就有“逝者如斯”等三幅。  
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又称之为“空谷传声”。岩上题刻纵横,琳琅满目,仅朱熹题写的就有“逝者如斯”等三幅。  
仙掌峰,在六曲,巨石浑然一体,上有痕迹如掌印,因名。又似匹匹白练自峰顶垂下,故又名晒布岩。每当夕阳西斜,奇峰倒映水中,如万丈垂练随风飘洒,极富神韵,此峰有相当多景点,被辟为天游景区。传说:晒布岩半壁有几道深深的痕迹,如同红润的掌印,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  
仙掌峰,在六曲,巨石浑然一体,上有痕迹如掌印,因名。又似匹匹白练自峰顶垂下,故又名晒布岩。每当夕阳西斜,奇峰倒映水中,如万丈垂练随风飘洒,极富神韵,此峰有相当多景点,被辟为天游景区。传说:晒布岩半壁有几道深深的痕迹,如同红润的掌印,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  
云窝座落于接笋峰西壁岩下,周围围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天游峰、苍屏峰。这里巨石倚立,背岩临水,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云窝有大小洞穴十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经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飏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下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名云窝。  
云窝座落于接笋峰西壁岩下,周围围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天游峰、苍屏峰。这里巨石倚立,背岩临水,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云窝有大小洞穴十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经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飏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下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名云窝。  
九曲溪座落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山不高有高山之气势,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是九曲溪旅游线路最明显的特色。  
九曲溪座落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山不高有高山之气势,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是九曲溪旅游线路最明显的特色。  
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通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构成  
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通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岸列仙岫"的独特自然美景。九曲溪全长约9.5公里,水绕山行,山临水立,仰角适中,滩潭交织,身临其间,有如闲逛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  
乘上古朴的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游人可领会到筏在水中流,人在画中游的心境之和,漂流之趣。  
乘上古朴的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游人可领会到筏在水中流,人在画中游的心境之和,漂流之趣。  
大红袍景区因出产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红袍茶而得名,景区的景点之一就是大红袍茶树,大红袍还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大红袍景区因出产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红袍茶而得名,景区的景点之一就是大红袍茶树,大红袍还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武夷山“大红袍”被列为武夷岩茶之首。大红袍母树,就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岩峭壁上,这里日光短,多光反射,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据说:“冲泡后汤色橙黄璀璨,叶底红绿相间,香气馥郁,香高持久,味道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武夷山“大红袍”被列为武夷岩茶之首。大红袍母树,就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岩峭壁上,这里日光短,多光反射,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据说:“冲泡后汤色橙黄璀璨,叶底红绿相间,香气馥郁,香高持久,味道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大红袍景区的名字源于景区内的大红袍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它生长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龙窠中,日前的大红袍母树仅剩几株,极为名贵。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有:牛栏坑、永乐禅寺、大红袍、三花峰、磊石岩、马头岩、悟源洞、杜辖岩。主要是看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及被传为神茶的大红袍。  
大红袍景区的名字源于景区内的大红袍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它生长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龙窠中,日前的大红袍母树仅剩几株,极为名贵。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有:牛栏坑、永乐禅寺、大红袍、三花峰、磊石岩、马头岩、悟源洞、杜辖岩。主要是看武夷山最大的寺庙天心永乐禅寺及被传为神茶的大红袍。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座落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快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如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座落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快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如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  
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岩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两字最为著名。洞口外磴道的右侧,是碧绿沉翠的浴龙池。  
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岩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两字最为著名。洞口外磴道的右侧,是碧绿沉翠的浴龙池。  
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活源提取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  
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活源提取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  
武夷宫景区是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又称“武夷宫”,景区座落于九曲溪筏游的终点晴川。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在福建省崇安县南约十五公里处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万年宫现在是朱熹纪念馆,宫内有两株千年桂树,相传是南唐保大二年(944年)李良佐建观时所栽。以后枯死一株,到了宋代,朱熹补种了一株。两株桂树龙盘蛇曲,被称为“桂花王”。  
武夷宫景区是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又称“武夷宫”,景区座落于九曲溪筏游的终点晴川。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在福建省崇安县南约十五公里处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万年宫现在是朱熹纪念馆,宫内有两株千年桂树,相传是南唐保大二年(944年)李良佐建观时所栽。以后枯死一株,到了宋代,朱熹补种了一株。两株桂树龙盘蛇曲,被称为“桂花王”。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至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至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  
武夷山一线天座落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的最奇的岩洞,素有“鬼斧神工之奇”的称号。一线天,存在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武夷山一线天座落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的最奇的岩洞,素有“鬼斧神工之奇”的称号。一线天,存在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构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弱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慢慢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慢慢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就出现了。  
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构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弱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慢慢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慢慢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就出现了。  
在伏羲洞中观赏一线天,沿石罅右行约数十步,就能够折入风洞。游人须手脚并用,侧身而过,洞内常可见到稀有的哺乳动物白蝙蝠,为游人平添一份奇趣。中间的风洞也通一线天,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使是盛暑时节到此,稍坐片刻,也会感到肌骨透凉,宛若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十分醒目,为宋徐自强所书。出了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了。相传先前有个姓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了。洞内有一口古井,叫圣水井。  
在伏羲洞中观赏一线天,沿石罅右行约数十步,就能够折入风洞。游人须手脚并用,侧身而过,洞内常可见到稀有的哺乳动物白蝙蝠,为游人平添一份奇趣。中间的风洞也通一线天,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使是盛暑时节到此,稍坐片刻,也会感到肌骨透凉,宛若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十分醒目,为宋徐自强所书。出了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了。相传先前有个姓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了。洞内有一口古井,叫圣水井。  
四曲处的大藏峰,秀拔奇伟半壁斜入水中,遮天蔽日。上有金鸡洞,从七曲飞来的金鸡就住在洞中。峰下是卧龙潭,碧水无旋,深不见底。西为仙钓台,恰似一艘万吨巨轮正要起航。还有平林渡、御茶园、小九曲、试剑石、题诗岩等景点;  
四曲处的大藏峰,秀拔奇伟半壁斜入水中,遮天蔽日。上有金鸡洞,从七曲飞来的金鸡就住在洞中。峰下是卧龙潭,碧水无旋,深不见底。西为仙钓台,恰似一艘万吨巨轮正要起航。还有平林渡、御茶园、小九曲、试剑石、题诗岩等景点;  
平林渡是西时去天游峰的渡口,石壁上刻有“庞公吃茶处”、“应接不暇”。庞公为明代福建建州太守,他微服到此,见有僧人以好茶待客,便坐下想喝口好茶。因为人多太忙,让他等了很久。庞公品茶后,写下了“庞公吃茶处”五个字放在茶桌上走了。僧人一看是太守公,感到怠慢了他,便将此字刻在岩壁上,同时再刻上“应接不暇”四字,以表歉意。  
平林渡是西时去天游峰的渡口,石壁上刻有“庞公吃茶处”、“应接不暇”。庞公为明代福建建州太守,他微服到此,见有僧人以好茶待客,便坐下想喝口好茶。因为人多太忙,让他等了很久。庞公品茶后,写下了“庞公吃茶处”五个字放在茶桌上走了。僧人一看是太守公,感到怠慢了他,便将此字刻在岩壁上,同时再刻上“应接不暇”四字,以表歉意。  
鹰嘴岩座落于福建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便可看见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鹰嘴岩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明显,尖曲如喙,宛若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特别是钩形的“鹰嘴”上生长着一株古老的刺柏,给鹰嘴岩增添了神韵和飘逸,令人惊叹称绝。所以,她又被称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  
鹰嘴岩座落于福建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便可看见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鹰嘴岩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明显,尖曲如喙,宛若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特别是钩形的“鹰嘴”上生长着一株古老的刺柏,给鹰嘴岩增添了神韵和飘逸,令人惊叹称绝。所以,她又被称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  
武夷山崖墓群座落于福建省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两岸山峰和山北景区内。现存的地点近20处,棺木数量约20具。武夷山崖墓是形似江南乌蓬船的木棺,也称架壑船、仙橹、仙舟、敞艇、仙人屋、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闽族先民的一种葬具。船棺的形状与独木舟相似,分底、盖两部分,全长3—5米,整木刳成,上下套合,前高而宽,后低而窄,两头起翘如船形。  
武夷山崖墓群座落于福建省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两岸山峰和山北景区内。现存的地点近20处,棺木数量约20具。武夷山崖墓是形似江南乌蓬船的木棺,也称架壑船、仙橹、仙舟、敞艇、仙人屋、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闽族先民的一种葬具。船棺的形状与独木舟相似,分底、盖两部分,全长3—5米,整木刳成,上下套合,前高而宽,后低而窄,两头起翘如船形。  
大王峰又称纱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位万年宫西侧,雄跨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若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  
大王峰又称纱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位万年宫西侧,雄跨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若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  
相传战国时,魏王子骞在峰南建魏王城,并在峰顶炼丹,此峰便叫魏王峰。该峰伟岸孤峭,形似天柱直耸云空,故亦称天柱峰。雄峰威镇东南,群峰仿佛向它供拜,又被称为“仙壑王”。宋时,大王和玉女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此峰便成了大王的象征,由此而改名大王峰。  
相传战国时,魏王子骞在峰南建魏王城,并在峰顶炼丹,此峰便叫魏王峰。该峰伟岸孤峭,形似天柱直耸云空,故亦称天柱峰。雄峰威镇东南,群峰仿佛向它供拜,又被称为“仙壑王”。宋时,大王和玉女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此峰便成了大王的象征,由此而改名大王峰。  
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有天鉴池,池水极清沏,虽旱不竭。池上流泉名“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升一梯,有升真观故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明代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  
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有天鉴池,池水极清沏,虽旱不竭。池上流泉名“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升一梯,有升真观故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明代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  
从九曲溪二曲溪南的“境台”旁,过石桥,穿田垅,翻小岭,就可抵达虎啸岩下;岩壁镌有“虎溪灵洞”四个大字,这里附近有著名的“虎啸八景”,区别为白莲渡、集云关、坡仙带、普门兜、法雨悬河、语儿泉、不浪舟、宾曦洞,当中语儿泉有如小儿牙牙学语,泉水甘冽,驰名远近;座落于二曲溪的南面,海拔510米,该岩四壁耸峙,形似伏虎,中有巨洞,山风穿过会发出呼啸之声,故而得名。虎啸岩陡峭凌空,又泉石兼具,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佳境之一。  
从九曲溪二曲溪南的“境台”旁,过石桥,穿田垅,翻小岭,就可抵达虎啸岩下;岩壁镌有“虎溪灵洞”四个大字,这里附近有著名的“虎啸八景”,区别为白莲渡、集云关、坡仙带、普门兜、法雨悬河、语儿泉、不浪舟、宾曦洞,当中语儿泉有如小儿牙牙学语,泉水甘冽,驰名远近;座落于二曲溪的南面,海拔510米,该岩四壁耸峙,形似伏虎,中有巨洞,山风穿过会发出呼啸之声,故而得名。虎啸岩陡峭凌空,又泉石兼具,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佳境之一。  
好汉坡因毛泽东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得名。进入虎啸岩景区向前走即遇到一个双岔口,直走是一条种植武夷岩茶的坡地,按照箭头指示向另一条路走去,往上看,是一巨大直耸云宵的山峰,自下而上呈“之”字型的台阶,倾斜度在六七十度之间,阶梯狭窄,迂回曲折,有的时候需要手脚并用爬过此坡,拾级而上,宛如在爬一座天梯。此天梯即为好汉坡。  
好汉坡因毛泽东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得名。进入虎啸岩景区向前走即遇到一个双岔口,直走是一条种植武夷岩茶的坡地,按照箭头指示向另一条路走去,往上看,是一巨大直耸云宵的山峰,自下而上呈“之”字型的台阶,倾斜度在六七十度之间,阶梯狭窄,迂回曲折,有的时候需要手脚并用爬过此坡,拾级而上,宛如在爬一座天梯。此天梯即为好汉坡。  
武夷山介绍线路:  
D1、上午:天游峰、茶洞、云窝、隐屏峰、仙掌峰、洞源洞;下午:九曲溪漂流、武夷宫、宋街、万春园。  
D2、上午:一线天、风洞、神仙楼阁、虎啸八景。下午:大红袍、鹰嘴岩、天车架、水帘洞;  
开放时间:8:00-18:00  
地理位置:景区南北入口距度假区10分钟车程  
交通方法:从武夷山市到武夷山景区有15公里,沿途都有招手即停的旅游专线车,也可挑选的士。市区内有湖桃、西门、南门三个汽车站,景区内的车站设在三姑、武夷宫和星村。在武夷宫、玉女峰、九曲宾馆、水帘洞、一线天、星村码头、永乐禅寺和莲花峰等处均设有停车场。  
开放时间  
夏天6:30-18:00,冬天6:30-17:30  
景点位置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二)天成奇峡景区  
天成奇峡景区方圆1200公顷,座落于邵武市西南肖家坊镇,是福建省国家自然爱护区之一。景区属东南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区内生态环境爱护非常好,景观独特,浑然天成,原始森林、奇山景观、古庄古庙、蜿蜒溪流,展示出朴拙的自然风貌和原始生态的神秘气息,是一个集植物种类、动物资源、昆虫世界的天然宝库,又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景区内风光秀媚、景色迷人。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丹霞地貌,拥有数以千计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鸡冠山宏伟挺拔、田螺峰独然挺立、天马峰腾云驾雾、狮子峰张嘴长啸、巨龟岩怡然自得、姐妹峰婷婷相偎,还有双狮恋、猴王峰、天榜、马鞍峰、巨舟峰、鸳鸯一线天、老鹰崖、古塔峰、寿星岩、天笋峰、双马峰、五钟山、五虎朝狮、圣人唇、海龟石、小天下第一关、仙人浴池等等,不胜枚举。在当中赏其峰涌瀑,观丹崖茂林,听松涛鸟语,游曲溪逐浪,攀登临绝顶,览千峰拥翠,秀媚的丹山碧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锦溪是横穿景区腹地的一条动态带状水景,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流入金湖,构成九曲十八弯,集“雄、奇、险、秀、幽”之大成。溪流全长8公里,水面宽1.5-10米,深浅不一,浅则十几公分,最深处达6米,两岸山崖植物繁茂,郁郁葱葱。整条溪水辗转于岩体裂隙巷谷之间,河谷郁闭纵深,两岩多绝壁对峙,奇峰相间,峰回溪转,河谷呈“u”型,急流浅滩与平静深潭交替相间,泛竹筏漂流,或穿梭谷底,或激流浅滩,时而游弋地缝,时而飘忽林间,鸟唱虫鸣,花草芳馨,空气清新、沁人肺腑,即可以让人体味“小家碧玉”的温婉,又可以让人感触惊涛裂岸的荡气回肠。仙人台为九龙溪漂流的最佳景点之一,是临溪一座崖顶呈半弧状外倾约110°的巨大山体中部的天然崖穴,可容千余人。台面巨石数十块,似巨镜、元宝、桃、李等,根部的古墓起到重要的科考价值.整个山体为暗褐色,崖壁上数百计壁穴,气势雄伟,极为壮观。  
景区境内植被茂盛复杂,林相保持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昆虫种类繁多。当中长叶榧、江南油杉、沉水樟、红豆树、香果树等8种为国家重点爱护的珍稀树种,起到欣赏和开发价值的观赏植物275种。区内还有数十种哺乳动物、百余种鸟类,728种昆虫,宛若一个天然的动物乐园。  
(三)龙归源  
龙归源景区是武夷山大安源风景区的一部分,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故有“天然大氧吧”之称。沿着一条小径,在林中盘旋而下,不久便到了龙归源的谷底。两条30多米高的瀑布飞泻而下,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左边的瀑布像一条腾空而飞的白龙,右边的瀑布像一只凤,故称“龙凤瀑”。据了解这瀑布的水源,是从有着“华东屋脊”之称的海拔2158米的黄冈山上而来,非常原生态。  
在峡谷中顺着亲水栈道游玩,好似闲逛在挂满中国山水画廊中,沿途不但可欣赏白花继木林、野生兰花等奇花异草等;至于深潭浅滩,如静心池、母子潭、红军潭等更是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自天飞泻而下的龙凤瀑、飞龙瀑更是奏出了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生命绝响。  
(四)大安源生态旅游区  
武夷山大安源旅游景区主景区包括(黄岗山大峡谷景区、龙归源景区、水上广场),大安源森林生态旅游区座落于武夷山市北部洋庄乡大安村,位于全世界人与生物圈爱护网成员的武夷山自然爱护区西部。其景区面积逾28平方公里,由黄岗山大峡谷、茶马古道、龙归源、泰平洋、龙井、峡谷漂流等6大景观构成。域内自然生态原始绮丽,是一处前锋披翠、万水盈碧四季常青的世外桃源,享有“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天然氧吧”、“亲水乐园”等美誉。  
九寨沟之水,黄果树之瀑,白水洋之趣,峨眉山之猴,井冈山之红,用来形容大安源是再合适不过了,武夷山的风景似小家碧玉般的秀气,而养在深闺的大安源宛如邻家女孩,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武夷山大安源景区是东南的九寨沟,闽北的白水洋,这里的水,洋溢着霭霭亲情,天人合一,其乐也融融。景区内的石蛋群地貌属全国罕见。龙归源景区是武夷山大安源风景区的一部分,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内,一走进景区内,顿时感觉空气仿佛猛的清新起来,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故有“天然大氧吧”之称。  
黄岗山大峡谷,堪称华东第一大瀑布。闲逛在山水画廊中,游人融入其间,抬头可赏青山,伸手可碰草木,盈耳鸟语溪声,探身即触清流。纯自然的生态环境,让游客身心舒畅,流连忘返。  
水上广场是夏日的天堂,它构成于一亿四千万年前,是一片巨大的花岗岩体,铺展水底且与附近周围山体相连。朋友们到此能够游泳亲水,也能够租借橡皮艇划桨戏水。  
去泰平洋上看猴子也是一个不错的挑选,当然你要自备零食,不然猴子可能不会搭理你。大安源景区以浓墨丰满见长,所见山体均覆盖着浓密的原始森林,大山成屏,隔去尘嚣的森林,把这里过滤成一处“世外桃源”,村民们生活简单纯朴,真诚、热情地对待每一个来这里的人。  
(五)自遊小镇汽车主题乐园景区  
景区以打造定制化综合型的旅游新业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建设3D汽车影院、汽车运动训练广场、房车帐篷露营地、汽车文化长廊、变形金刚景观、汽车度假酒店、温泉度假村、火车主题餐饮、武夷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亲子游学教育基地、户外拓展基地、娱乐餐饮商业配套设施以及以汽车为主题的游乐项目等,是一处以汽车文化为主题,以“一站迎接招待、全程服务”为宗旨,融汽车文化、休闲娱乐、旅游集散、温泉养生与运动健身等功效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地址:武夷山市度假区仙凡界路61号  
(六)华阳山  
华阳山风景区座落于世界“双遗”武夷山脉的顺昌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8公里,以天门峰、华阳峰、三宝峰为核心构成的风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  
景区内森林茂盛、峰峻岭险、流泉飞瀑、珍禽奇兽、怪石嶙峋、洞穴万状,自古以来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华阳山风景区景色奇妙、交通方便,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瀑布  
风景区的景点以瀑布、奇石、洞穴为特点。景区内分为中路、左路、右路三条旅游路线。从右路出发沿山涧拾级而上是十几级大小不等的瀑布,最引人入胜的有三级瀑布。第一级瀑布为玉龙潭瀑布,泉流在巨石夹缝中冲泻而下如玉龙入潭。此级瀑布秀美如玉桂琼花,潭水漫流温文尔雅,潭周竹树荫浓,藤挂蔓拂。第二级瀑布为鸳鸯瀑布,全程50多米长、10多米宽,斜度为45度,潭水从瀑顶岩面均匀漫下,如一幅白色的飘绸铺泻而下,高速而下的水流碰撞在凹凸不平的崖面上如碎玉摧冰、散霁飞雪,气势磅礴,瀑落入潭,潭方近200平方米,是一座天然的游泳池。第三级瀑布是老虎跳瀑布,座落于天门峰和老虎岩峰的山肩处,瀑布的上半部由两条山溪汇集,瀑布高26米,宽6米,以一落千丈之势奔腾而下,咆哮之声大如夏雷,数公里以外可闻其声,遇阳光照耀,瀑布构成的雾气中会出现彩虹,漂亮异常,瀑布下有一块巨石,酷似一个狮子头,以前这里是老虎常常出没的地方,所以而得“老虎跳瀑布”之名。  
天门峰  
游完瀑布可上右路至天门峰,挑选中路或左路下,这里有天门石、玉玺石、三神石、马鞍石、麒麟石、-石、仙掌岩、水仙岩等。景点有神猴望月、天龟探湖、金雀蹲窝、嫦娥歌舞台、金鹿驮桃等。主要洞穴有观音洞、螺风洞、神猴洞、八仙洞、水帘洞、蝙蝠洞等。  
自然村  
俗称“燕子坪”的畲族自然村———黄坑的一座座木屋瓦房就错落在景区门口的山坡上,整个村庄绿野平畴、编竹为篱、瓜棚豆架,保持着畲族古朴原始的面貌。村口有一座石拱小桥,桥旁是参天古树,绿荫遮阳,桥下是两米多高10米多宽的瀑布银珠飞溅,阵阵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为进入景区的第一道风景线。  
(七)溪源峡谷  
溪源峡谷座落于南平市城西五里处,总长十里,面积约一千五百亩,风光漪丽,景色秀美。两岸石壁对立,怪石嶙峋;峰回路转,山曲水迂;千屏万嶂,绵延起伏;树木森郁,古藤缠绕。十里溪山,有七十二亩、十窟、三十六景,布列在逸龙桥、卧龙桥、步云桥三个景区里。主要有狮子岩、逸龙桥、百竹园、蝙蝠洞、滴水岩、银河瀑、步云桥、溪源庵、萧公洞、凤冠岩等自然景观。溪源峡谷之水,变化多端。有猛浪若奔的激濑,也有汨汨流的细流;有腾空飞写的瀑布,也有随风飘洒的水帘;有沿崖淌落的岩溜,有也潜入于岩的冷泉。山光水色,上下交映,宛如一幅天然水墨长卷。溪源峡谷生物资源丰富。山间可见奇花,罕见的竹木,稀有的动物,名贵的药材。当中有稀有的银杏、长序榆等。珍禽异兽,如娃娃鱼、红泥鳅、蛤蚧、白山鼠、猕猴和多种蛇、蝶、鸟类等。  
(八)邵武瀑布林生态旅游景区  
  邵武瀑布林生态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座落于邵武市晒口街道新丰村316国道旁。温泉区依山势而建,完整地保留了古树植被,充分体现大自然的原始古朴。温泉水源采自地下1500米深处,水量大、水质优良,是温泉休闲养生的中国第一森林温泉。  
瀑布林温泉度假村位于武夷山“双世遗”与泰宁世界自然遗产的怀抱之中,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含量高出城市数百倍,是名副实际上的“天然氧吧”。占地面积2000亩,温泉区依山势而建,完整地保留了古树植被,充分体现大自然的原始古朴。  
“花溪漂流”路线从漂流上码头途经六曲花溪、宋代古桥,穿过316国道底下,一直到达邵武富屯溪河畔。两岸盛开的红、粉玫瑰花海相伴,绿林成荫点缀,古桥清风,鸟鸣花香,让游客在体验瀑布林漂流项目时不但能感受一路亲水凉爽的危险刺激,还能感受置身“花海”美景、度假裸心的自由畅快。  
(九)中华武夷山茶博园  
武夷山市为铭记先民们的丰功伟绩、加深游客对武夷茶的了解,特在这度假区南端的九曲溪畔兴建了一座融于山水之中的茶文化大观园---中华武夷山茶博园,力求奉献给游客们一部立体的画卷、形象的史诗!  
茶博园总体分为景观园区、地下广场、山水实景演出观赏区、茶博馆和游人服务中心等五个部分。在这面积约7.8万平方米的园区里,集中展示了武夷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精深的工艺;以“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为设计主题,通过历代名人的记叙、历史画面的再现、茶艺的互动表演,让大家领会到武夷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诱人的岩骨花香!  
茶魂广场平面呈叶片形,边缘用暗红色花岗岩镶嵌,寓意大红袍的“三红七绿”。广场前端茶树状屏风-有著名辞赋家雪川所作的“大红袍赋”,屹立于后部的是“武夷三圣”--神农、彭祖、武夷君。两侧环立的是历代与武夷茶有着不解之缘的十四位名人:唐代的陆羽、孙樵、徐夤;宋代的范仲淹、苏轼、朱熹、白玉蟾;元代的高兴、杜本;明代的陈铎、释超全;清代的董天工;近现代的连横.吴觉农等。广场中部,蜿蜒如龙的“九曲溪”在静静地流淌;溪边星罗棋布地罗列着着象征武夷山三十六峰的景石;两侧地面刻着“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联句和朱熹的九曲棹歌。这一切所要体现的是“武夷山水一壶茶”的深远意境。  
岩茶史话园区分为“远古的记忆”、“汉晋遗存”、“盛唐佳话”、“两宋风采”、“元代御茶园”、“明代散茶”、“清代乌龙茶”、“民国茶业科研基地”、“当代武夷茶的新崛起”等9个片区。选取与武夷茶文化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和诗词歌赋,以浓缩、特写、实景陈列的手法,集中展示武夷茶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精深的工艺。  
从远古的记忆到“汉晋遗存”,蕴含着茶乡古老的历史;“晚甘侯”、“蜡面茶”传颂着盛唐佳话;斗茶、分茶显示了两宋风采;“御茶园”、喊山台记录着元明时期的亮点;乌龙茶在清代崛起,大红袍在现代闪光。一部岩茶的史话,凝结着武夷茶文化的精髓,激荡着岩韵的风姿。  
大红袍广场是一个面积约5000平米、可以接待3000人的-广场,主席台可容180人就座。广场中部长约45米的流水地刻上,刻有“茶史大事记”,从这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广场地面用红色花岗岩镶嵌的“大红袍”三字从飞机上都能清晰地看到。“岩骨花香”四字,明显了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茶的主要特点。  
武夷茶在汉、唐的悄然入宫加之宋时作为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贡,使之名声日显,元代统治者便将其正式纳为贡茶。监制贡茶的官吏在九曲溪四曲南畔兴建了皇家御茶园,特意制作贡茶。还配置了“通仙井”、“喊山台”,为茶文化的延伸做出了奉献。  
地址:武夷山三姑度假区南端的九曲溪畔  
类型:博物馆表演  
开放时间:  
1、茶博园广场:上午7:30-11:30,下午14:30-17:00。2、5D茶体验馆:(下为影院开放时间,茶艺秀顺延30分钟)。上午:9:00、9:30、10:00、10:30、11:00。下午:14:30、15:00、15:30、16:00、16:30、17:00。  
门票信息:  
茶博园广场表演:30元,5D茶体验馆:60元  
交通  
景区内观光车:  
在武夷山风景区内,有四路旅游车可穿越景区内的部分景点,当中1路和2路为环保型观光车,区别从赤石主入口和上埔次入口往返于星村次入口之间,而3路和4路支线则是中巴单线车,从赤石主入口往返于星村次入口和新建停车场之间。  
自驾:  
在景区内沿线路自驾前往。  
步行:  
在景区内步行前往也可,在大主峰路附近。  
(十)南平茫荡山  
茫荡山俗称懵懂洋,座落于南平市西北部,离市区约15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平均海828米,最高峰海拔1363米。山上千峰竞秀、万岩争奇,有仙人叠石、哈蟆石、百丈飞瀑、天湖、瑞龙桥、晴雨树等胜景几十处。  
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年均天气温度19.3度,人称“福建的庐山”。这里山幽林深,清泉潺缓,云雾缭绕,森林茂盛,即便盛夏到此,也会感到凉意袭人。茫荡山奇树异花甚多,当中尤以生长在宝珠村“晴雨树”最为奇特,它是一株古老的红豆杉,树高17米。每逢夏秋天节,烈日当空,树下必有丝丝细雨飘零,并且日照越强,雨点越密,游人无不惊叹这一世界奇观。  
茫荡山千峰竞秀,万岩争厅,东部有一条用石块铺砌的闽赣古道,俗称“三千八百坎”。古道全长约5公里,沿途奇石峥嵘,花木繁盛,风卷松涛,触目皆景,是开展森林浴旅游的好去处。著名的溪源“十里游廊”横亘在茫荡山脉的西部。游廊西侧石岩千姿百态,泉瀑奔涌飞溅。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城西北10多公里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