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华安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3 10:3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华安县地理位置  
华安县,1928年置县,座落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素有“北溪明珠”之美誉。是福建省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是闽南地区最大的林业商品材生产基地,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华安县县辖6个镇、3个乡、1个省级开发区(华安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农业开发区(闽台农业开发区)、2个国有林场(金山国有林场、西陂国有林场),土地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华安县常住人口134276人。  
华安属于“原中央苏区县”,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特色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坪山柚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玉雕艺术之乡、中国绿色食品之乡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二、华安县历史文化  
2008年七月七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永定、南靖、华安)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华安大地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一部分,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当中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福建土楼中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也是最早成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的土楼。高山族拉手舞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溪窑遗址:高安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有明清名扬一时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东溪窑遗址,现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人文景观独特,有二宜楼、南阳楼、南山宫3处“国保”单位,仙字潭、东溪窑和齐云楼3处“省保”单位。当中,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九月份顺利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评估考察。  
由“国保”二宜楼、南阳楼和“县保”东阳楼组成,以“圆土楼之王”、“民居瑰宝”华安二宜楼为主体的大地土楼群均为蒋姓祖孙在“康乾盛世”所建的大型住宅,是古代中国夯土建筑一大奇迹。保留着三千年前商代夯土造屋的建筑技术,它们不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建筑模式”也是传统文化可见、可触、可感的呈现。闽南传统民居代表性建筑“五凤楼”表现出典型的乡土风格,为研究闽南悠久的乡土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例证。还有始建于南宋恭帝德佑乙亥年(1275),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南山宫。仙字潭摩崖石刻是福建省首批发布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三、高山族拉手舞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在大陆聚居人数最多的县份是福建省华安县,共有41户126人。高山族是个富于艺术天才的民族,其独特的舞蹈令人赞誉不已。早期的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后期的舞蹈多数以表现农耕兼渔猎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劳动舞,起到鲜亮的原始舞蹈的色彩。代表作主要有《拉手舞》、《竹杆舞》、《山地情歌》、《杵歌》、《陀螺舞》等。  
四、丧葬习俗  
在华安县乡村,谁家有人去世了,首先会在本村选一个理事总管,由总管来安排整个丧事的一切事宜。有些总管并不掌握丧事礼仪的一些细节,有的时候候就会请来年长者来经管礼仪。若村中没有人能熟练掌握这些礼仪,则请来专业司仪,司仪在操作前,会与总管、主家和当地人了解和商议后,决定整个议程。  
总体来说,当今的丧事节奏整体比以前更紧凑,也简化了许多,风俗也会受到附近村子的影响而接连不断变化。下面,对华安县各乡镇丧葬风俗经常见到的不同之处作以概括:  
移灵  
在下庙、毕家等地,下午两点丧葬活动开始时,要把逝者的遗体从客厅移到门口左侧(左为上)屋檐下,然后众孝子焚香祭奠。  
讣告  
简单说讣告就是告知全部人家里有人去世了,村里文人根据逝者生平,用逝者儿女的语气编写。在下庙,乐队跟着孝子去讣告编写者家门口恭尊敬敬地去领取,并敬送烟酒表达感谢。再把讣告贴在木板上,移到门口临路显眼处,请编写讣告的人宣读讣文,重孝面向讣文上香。  
转巷  
在赤水辛庄的沙弥等村有个风俗,下午三点左右,或者出殡当天早上,年长者肩上扛着一把铁锨,领着男孝子走遍本村的各个巷子。假如谁家有人出来,孝子给乡邻递烟鞠躬,意思是请大家来帮忙。据说,这个来历并不光彩。很早前,某家有人去世了,平日里这家人不给村里人随礼、帮忙,他家有事了,村里没人来帮忙,总管就领着孝子挨家挨户鞠躬磕头,请村里人来帮忙,随后就构成丧葬中的一个习俗保留了下来,演变成每家每户都这样了。  
贴对联  
这种风俗在华安县西北一带很经常见到,如侯坊街道、北沙村。起事后,孝子和帮忙的给逝者的几个儿子家贴对联。乐队尾随奏乐。  
接吃桌(接食笿)  
华安县大部分地方都有这个风俗,乐队、孝子和帮忙的去村口接顾客。这些顾客都是主家的至亲,女儿、侄女、外甥等。来客准备了水果、干果等,孝子给顾客鞠躬行礼,顾客给乐队备有小费。  
接照片(迎神俯)  
柳枝、毕家、下庙、莲花寺等地风俗。男孝子去本家族各户取已故长辈的遗像,保存遗像的人把照片抱在怀里,其他人鞠躬行礼。然后,把遗像带到过事这家。没有遗像的,点燃三炷香,别在门栓上。  
接灵(请灵、迎灵)  
华安县各地都有。男孝子提灯和纸笼(有的地方把烧纸放在箩里),去已故的列祖列宗坟地烧纸磕头。回来的每个十字路口都要烧纸,女孝子在村口等,男孝子到了村口后,男女共同往回走。接灵的次数各有不同,一次到十次都有。最经常见到的是三次,三辈人,逝者是同辈的可一次接,塬区超过十次不足为奇。毕家、柳枝、下庙的部分村子,接灵时,乐队不去。还有一小部分特殊的不接灵,李坡村的高家,王十字村的王家,都是曾经被点主的。相传明清时期,有皇上或者达官贵人恩赐了一个风俗:不接灵。这是家族的荣耀。  
路祭  
门口路上祭奠,毕家、柳枝、莲花寺的风俗。由司仪指挥,按远近顺序一一上香叩头,假如没有司仪,就是出租门面灵堂布置的人管控,或者村里的年长者。其余基本都是在客厅祭奠,多数地方献菜和全体孝子一一祭奠,二选一。一小部分地方两种都有。  
入殓  
瓜坡、杏林、侯坊、塬区等地入殓时,乐队要奏乐,通常是在接灵结束后进行,夏天使用冰棺,为了防腐。也有出殡当天早上入殓的。毕家、柳枝、下庙的一小部分村子、赤水辛庄部分村子入殓则不奏乐。  
献菜、献饭  
就是给逝者敬献饭菜。多数都是接灵后做这一项,下庙、毕家、莲花寺是接灵前,并且几分钟就完事了。献菜,一种是把女儿带来的水果干果放到供桌上,一种是让厨师做几个工艺菜,由孝子放在供桌上。金堆人献菜献饭很非常,把饭菜大馍放在木盘里,顶在头上,跟随乐队的音乐节奏扭动着,慢悠悠走到供桌前;赤水人献菜是按照远近关系依次跪在灵堂,一碗一碗传递;瓜坡人是孝子轮流端饭菜,从厨房端到灵堂,其他孝子紧跟在后;仅仅有杏林人是没规律。  
唱孝歌  
这个风俗差不多失传了,日前很难见到,仅仅有高塘的山区和柳枝的樱桃沟、瓜坡的马峪间或能看到。唱孝歌的都是年长者,通常是由三四个人手拿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献京镲、梆子、木鱼等,边敲边唱。唱词的内容,通常以表达逝者养育儿女的艰辛不易,为逝者歌功颂德为主。  
搭穴号  
搭穴号是塬区、赤水、等地的风俗。有的是晚上做,多数是出殡前做。在灵车前,长辈给全部孝子披白布。  
搭布、搭头搭布  
出殡时,各个孝子的邻居、亲友给其身上搭布。棺材下葬后,要解下身上的布料,假如不要这块布料了,搭布人就能够不表明什么,假如要带走布料,要给被搭布人手里塞钱,50到100不等。搭布就是促哄人,身上的布料越多,解释这个人为人处事不错。  
披红  
最近几年,披红很经常见到,多数都是出殡前,由主孝的舅舅或者至亲,或者村干部为最孝顺的儿女儿媳披红,以示褒奖和鼓舞。  
扫墓  
这个风俗华安县各地都有。毕家人叫扫堂子,塬区、渭南华安县交界处、赤水等地都是女孝子扫墓,在家里的都是由外往里扫,嫁出去的从里往外扫。渭华交界处扫墓,孝子要给乐队和打墓的人赏小费。莲花寺、毕家一小部分地方是起事当天下午扫墓,多数都是出殡前扫墓。  
扯纤  
出殡时,孝子们拉着个白布条,布条绑在棺材两边,叫这扯迁,助力和缅怀的意思。男女两队。以前多数地方都有,现在仅仅有下庙、柳枝毕家比较经常见到。  
扯纤  
抹材、复材棺材摆放在坟前时,孝子用烧纸(火纸)在棺材上来回擦一下,叫抹棺材;棺材安置到墓穴后,孝子下去再次抹材,这叫复材,现在基本都简化了,只抹一次。  
烧火、鸣炮  
出殡时,棺材经过邻居家门口,大家都要烧火,最初是烧麦草,现在麦草少了,就烧柴火或者纸杯子……辟邪的意思。丧事活动没有结束时,孝子不可以随便去邻居家或者其他人家里,万一谁去了,主家要买鞭炮,去那家鸣放。瓜坡人把这个演变成了每次每家过完丧事,都要给左邻右舍放鞭炮。  
出殡时,经过谁家,谁就烧火。  
未满12岁不可以参加葬礼现在已不多见。儿童太小,怕逝者逗惹儿童,就把儿童用铁链子拴在电线杆上,或者树干上。  
送灵  
把花圈和纸扎送到坟前焚烧。华安县大部分地方是给家里留一个花圈,给坟墓上插一个花圈,其余全烧。在高塘塬区则不烧花圈,花圈通常插在坟墓上,其它纸扎烧掉。  
敬酒  
柳枝、莲花寺、毕家部分地方有这个风俗。完事后开宴,重要孝子给全部顾客一一敬酒,乐队要吹奏。现在演变成了开宴席前,乐队演奏几首曲子就完事了。  
儿媳坟地抓土  
华安县大部分地方都有这个风俗,下葬后,逝者儿媳妇要抓土添坟。儿媳妇在坟的四周各抓上一把土撩在衣角里,给坟里扔点,自我留点,然后不准回头直接回家。把抓的土放在柜子下面,听说能够保家族兴盛。  
纸爪、引魂幡  
纸爪是主孝背的,在接灵、出殡时从始至终背着。引魂幡上面写着已故亲人的名字,接谁就背着谁的引魂幡,结构也不同。纸爪很简单,白纸剪成“爪”形,引魂幡复杂一点,顶部红纸包边,下面像飘带。  
孝棍、麻绳  
都会用到,柳木棍子上缠绕白纸,出殡时当拐杖拄着,全部孝子腰部系着麻绳。  
撒纸钱  
许多地方已经把这点丢失了,柳枝、毕家等地还保留着。撒的钱则不同,有的是白纸剪的马钱,有的是包装纸、火纸。  
起事日子  
塬区起事的日子是由阴阳先生选择决定的,不像塬下面,死后第三天起事,塬区随礼还保留着古老的方法:送粮食,小麦或者大米,有的地方很讲究孝帽,根据帽子就能认出谁是儿子、女婿、外甥。 
五、过年习俗  
1、坪水村火把节  
正月的坪水,热情似火,人海如潮,热情好客的畲族同胞与纷至沓来的游客齐聚高安镇坪水村,共庆畲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畲乡火把节。  
2、平东村“晋愍文化节”  
平东上山自然村逆水庙“晋愍文化节”猴年马戏有你好看!这里有坐刀轿、二人转、舞狮、魔术、杂技、歌舞更有来自台湾的殿英三太子…  
3、贡鸭山村民俗  
浓郁乡土气息的娘伞队、腰鼓队、锣鼓队、舞龙队等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与体验。另外,庙宇还免费为游客们提供了平安午餐。  
4、福田村迎灯民俗  
正月初五晚上,福田村举办传统的迎灯民俗活动,吸引了很多厦门、漳州、漳平、华安等地游客前来体验参与。  
5、和春村庙会民俗  
正月十四,在和春龙兴堂举办庙会民俗活动,这里的红粿是最具特色的,村民们把它垒得高高的,别有一番风味。  
6、草坂村草峯亭庙会  
文艺踩街队伍顺着城关游行,所到之处,鞭炮阵阵,耍杂技、腰鼓表演、扛大旗、大鼓凉伞、舞狮队、放响炮等节目依次上演。  
7、下坂村霞苑龙安岩庙会  
民俗表演时,身上穿着特色服装的演员,手拿各式道具,一个个脸上洋溢着节日喜庆的笑容。  
8、华丰村城隍尊王170年庆典  
白天有城隍庙出巡仪式,晚上还有精彩的闹元宵活动哦。  
9、罗溪村三公庙会  
正月初八,华安县华丰镇罗溪奇石村一年一度的庙会活动在村部的小操场上举办。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们很快就把小操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10、大燕村举灯牌  
大燕村元宵迎花灯也是别具特色,各家各户做花灯,提着花灯游村道,灯火通明。  
11、云山村赛大猪  
正月初九,给财神爷、左天君、右天君、黑虎大将庆生,鎏金大轿、礼炮车巡游村道。正月十六,进行猪王比拼,选拔出最重猪727斤,让人大开眼界。  
12、市后村祭祖  
正月十五,仙都市后村詹氏祭祖赛大猪。  
13、湖林乡  
湖林乡吉土村“三公尊王”请火活动、前坑村“妈祖”请火活动琳琅满目。  
14、高车乡  
高车乡前岭村也不甘落后举办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  
15、西坑村火把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华安县沙建镇西坑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民俗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盛昌盛。  
16、汰内凤翔庵民俗活动  
正月初六,汰内桃源凤翔庵为庆祝九龙二公三公生日举办了非常的民俗活动。  
17、官畲村请火节  
民俗活动热闹非凡、现场气氛高涨,畲族同胞们组成的请火队伍从山头祈请圣火后,组成长龙,在鼓乐伴随下,巡游全村,先后历经“踏社”、“踩火”、“抢火”、“坐刀轿”、“吃流水席”、“畲歌畲舞”等环节。  
18、华山村迎灯节  
农历正月十三晚上,华山村方氏村民不约而同地打着灯笼、火把,从村里祠堂出发,沿着山路,巡游到山上的花山书院。灯者,丁也。村民们用这种延续了400多年的古老方法庆祝添丁。  
六、华安县饮食习俗  
华安是中国坪山柚之乡、竹凉席之乡、华安玉之乡、清化肉桂之乡、绿色食品之乡、茶叶之乡。华安坪山柚是世界四大名柚之一,获得全国早熟柚类评比金奖;华安人依靠科技开发竹座垫、竹枕头、管状凉席等新产品,竹凉席是全国农业博览会的名牌产品,全县拥有竹凉席加工企业579家,年产竹凉席200多万床,产量居全国之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华安玉是中国十大奇石之一,被评为全国名特石材,列为候选"国石",已开发出雕刻工艺品、高级板材、高级家具、天然石玩和保健用品等五大系列200各种,华安观赏石是玩石界的新宠,玉石经济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新特色;华安是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先进县,苦菜、蕨菜、中国藤茶、优质大米、蜂蜜等12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华安乌龙茶获得全国第三届“中茶杯”评比一等奖。  
1、高安肉饼:高安肉饼是高安本地的特色美食, 采纳原始工艺制作而成,闻着香气扑鼻,外酥松脆香、里鲜嫩有味,很受当地人的爱好。  
2、马坑地瓜面:用传统方法把地瓜制成粉,加上人工揉面、木棍擀面、手工切面,所以方能传承老滋味,Q弹劲道。  
3、咸粿:是华安最具地域特色的粿品,沿用祖辈留下的传统工艺,水磨米浆,柴火蒸制,隔层加浆,粿浆均匀,层次分明,一炊粿要十个小时硬火蒸制,三到五个小时煨火收汁。咸粿软嫩,富有弹性,香味十足,老少皆宜。  
4、仙都猪蹄:仙都黑明猪蹄, 采纳祖传中药材秘制配方卤制,口味独具特色。趁热食用,口感软绵香滑,皮软嫩肉多汁;待放凉后再食用,则是另一种风味,口感Q弹脆爽、肥而不腻。  
5、五香卷:将半肥半瘦猪肉条、葱头碎、荸荠碎、虾皮等原料,调配五香粉、白糖、虾油适量,加上番薯粉和水搅拌均匀成浆糊状,再用豆腐皮包卷成长四寸、直径一寸左右的圆条状,放热油锅里炸熟。趁热食用,外酥内润,香味浓郁,鲜美可口。  
七、名人  
华安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文人,如宋代杨汝南、杨承祖等,明代陈天定、方进、赵德懋等,清代唐朝彝、郑亦邹、王履亨等。其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列举如下:杨汝南《夜宿龙头》;杨承祖《福寿林塘》;陈天定《<秋吟>一首》、《北溪记胜》;方进《花山石碑碑文》;唐朝彝《陈北溪故里诗》;郑亦邹《洪石秋子传》;王履亨《冬日舟行北溪晚眺》、《行不得哥哥》等。  
汤晓丹(1910年二月二十二日-2012年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福建省华安县,中国著名导演、编剧,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革命时期和建国之后都极具影响力的人。  
八、著名景点  
(一)福建土楼·华安景区  
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华安县的土楼现存才68幢,数量尽管不多,但是华安土楼以其鲜亮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华安仙都乡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环境最宜居  
“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合,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2、布局最独特  
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单元式土楼集中在漳州市所属的平和、诏安、云霄、漳浦、华安等县。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而华安大地村的“二宜楼”、“南阳楼”则以多开间作为单元。“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毫无疑问,它起到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合居住。  
3、防卫最精密  
“二宜楼”除了通常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至今所知,除“南阳楼”外,仅平和县霞寨的圆楼“联芳楼”和永定县古竹乡的方楼“五实楼”有类似的外围通廊。“隐通廊”不但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并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另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  
4、外墙最厚实  
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通常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5、设计最科学  
“二宜楼”不但整体布局独具特色,其设计之科学也是其他土楼中少见的。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并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  
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  
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这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地方。  
在四楼隐通廊的墙角上多处设置横木作为固定的爬梯,在瓦顶维修时,便于登攀。  
另外,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洞口打开时几个楼层之间构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施工使用的长木料能够通过洞口,轻而易举地送上四层和屋面。这些人性化细致而周到的设计,叫人叹为观止。  
6、壁画最丰富  
“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在中国民居中绝无仅有!不但面积大、数量多,并且品种丰富,共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其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土楼人的憧憬与追求。特别是在这么偏远的山区,竟然发觉绘有洋人、洋文、洋钟的装饰壁画。这显然的异域色彩叫人称奇,它成为福建民居海洋文化特色的有力见证。  
7、保存最完整  
在福建著名的土楼中,永定县的“振成楼”,其“八卦”式外环楼,有一卦曾经被烧毁。“承启楼”内环也严重损坏,近年才得以修复。南靖县的“顺裕楼”外环楼四层的隔间、腰檐尚未完成,内环也只建了一半。  
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  
8、国保最早列  
“二宜楼”1988年第一次在《建筑学报》第九期发表后,就导致学界的注意。它被“发觉”和推荐比起永定土楼晚了相当多,然而“二宜楼”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青睐,1992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  
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土楼,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是探究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最有价值的范例。  
(二)华安县九龙江水利风景区  
华安县九龙江水利风景区座落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境内,依托华安水电站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9.55平方公里。  
景区资源独特,既可观赏起到齐聚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珍稀竹种的竹类植物园,又可品味高山族同胞那古朴热情的民风,既可品鉴中国民间艺术之瑰宝——华安玉雕,又可体验大自然神斧巨作之玉雕走廊。景区以华安九龙江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水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精神生活水平为目标,结合福建土楼——华安土楼,展示华安丰富自然、文化景观,打造华安的旅游品牌,提高华安城市形象,带动华安的经济建设。  
(三)汰口古寨  
在距离素有“千古之谜”、“江南一绝”的华安县沙建镇仙字潭约3公里处,也就是在九龙江北溪汰溪下游的小山头上,在参天大树之间座落着一座古兵寨建筑——汰口寨。它尽管历经六七百年以上的风吹雨打,但仍然保持原始的兵寨建筑风貌,丝毫现代建筑的痕迹,与山脚下近些年以来的现代化住宅构成鲜亮对照。这里不但自然风光优美,并且有着悠久的建寨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汰口寨。  
汰口寨古称“桃源口古寨”,又称“全保楼”。闲逛古寨,映入眼帘的相当多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将古老而神秘的古寨若隐若现地包围着,为这个小寨增添几分神秘色彩。此时此刻,你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诗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园的醉人佳境,由于它是见证了六七个世纪以来的历史风云。  
古寨的神奇魅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兵寨建筑风格,它位于一座龟形山上,三面环山,一应对溪,长约?84米,宽约46米,建筑面积约3800多平方米。山寨正门上方赫然写着“全保楼”,后门则无题字,侧门写着“百谷朝宗”四字。正门进去,便是鹅卵石铺就的通廊式庭院,俗称“天街”,两侧是各两排的房子,内侧是20间对称的平房,外侧是上下各22间的二层楼房,构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外围对称且两侧又各一排,上下各22间的二层楼房绕着古寨,整座楼内?“三条巷道四排房子”,被称之为“地巷”。  
这种建筑结构,为而后的仙都镇大地村二宜建造提供可参考“典范”,由于据说当时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建造二宜楼,曾经走访沙建镇岱山村齐云楼及汰口寨。因为整个建筑恰似一个大“印章”安放在一只巨型乌龟上,构成独特的“金龟背印”,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安康。这种兵寨建筑,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寨民能够互相走动,自如应战,在安全方面起了关键效果,可谓“一夫当寨,万夫莫开”。  
楼内的雕麒刻麟的古石窗、古石臼、冒烟的农家灶台,显得古老而沧桑。整座楼被周围茂盛林立的樟树、白荷、松树、榕树等好近千株参天古树包围着,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防风林。10多年来,这里引来上千只白鹭长期在此栖息安家落户,也使古寨历经岁月更迭仍屹立在风雨中,抵御了多年来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据当地庄瑞珍老人推荐,60年代曾遭遇一次8级台风,但古寨只是部分瓦砾被吹落,其他建筑完好无损。  
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吸引了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游客慕名而来游玩,也使得外地“庄氏”宗亲前来寻根谒祖。“均和祖於洪武三年有买得洞口桃源数百两是为创业之祖谨法。”“守圻别字得进迁於龙溪汰之口,即我开基祖也。”据汰口寨青阳庄氏公望二房四世均和系谱记载,古寨距今600多年历史,是南宋末期江苏淮阴总兵十三世祖庄公望的后代,庄公望归西后,部下一行九人沿九龙江北溪上溯至此,看中地理环境后,用银两购买了汰口寨的土地。  
现在,整座古寨共有216间房间,居住着约80来户、300多人,大部分是庄氏后裔。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买卖。尽管历经几十代人,但古寨风格依然。古寨的周围,后山上草木苍郁,虫鸣鸟叫,保存完好的建筑,优美的环境得益于祖先的重视及后人的爱护。两个雕麒刻麟的古石窗,曾有不法之人相中,偷运出寨,寨里人全村出动,四处搜索,最后将其追回。  
自古以来,古寨的人都非常重视人才。古寨里至今还保留着两根旗杆,汰口出祖惠州裔孙庄有恭,于清乾隆四年中状元(已未科),弟庄有信(七年)登进士,系汰口支派,此乃宗支之光荣也。古寨庄氏祖谱记载着这些内容。庄氏家族能够晓得历史、了解历史,得益于后人对祖谱的重视。  
“祖谱是对历史的记载,0和历史依据。”  
82岁的庄水淼老人激动地说。以前,祖谱藏于他的父亲手里,因为没文化,不晓得其效果,他的父亲随便放在破水缸上。有一定文化的儿子、深知当中的效果。庄水淼见到后,心痛不已,他马上把它妥善保存起来。0“破四旧,立四新”时期,他冒着被判刑的惊险,将其藏于嫂子家,才幸免遭遇不策。文革后,老庄一直把它好好保存下来。近几年,因为保存完好,泉州、厦门等地的庄氏后人也慕名前来对认亲、核对祖谱。  
古寨的先民还重视环境,立碑爱护树木。古寨里有一个“禁伐碑”,是乾隆肆拾年拾月由庄午、庄才、庄张、庄印等四兄弟一起设立,明确要求后人要爱护好树林,不准砍伐。后人也遵照先辈的愿望,使得这片树林免遭破坏。民间还流传假如树被坎光,儿童会“光头”,所以村里人更重视了。曾有外村人到此片树林来盗砍,村里人发觉后马上组织男女老少前往制止,结果吓跑了盗伐者,此后很少有人再敢打这片林子的主意了,也所以自然生长,树林连片,成为村民的“长生林”。  
(四)高山族风情园  
华安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有高山族、畲族等多个民族,是高山族同胞居住在祖国大陆最多、最集中的县份。高山族有自我的语言(没有文字)、风情习俗和生活习惯。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热情为客,充分显示本民族的才智、灵气及其生活哲学,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高山族同胞对舞蹈情有独钟,每逢祭祀或节日必举办舞会,并表演精彩、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趣味性和游客参与性强,起到较高的娱乐和欣赏价值。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拉近两岸亲情以及拓展我县特色旅游,县旅游局于1999年动工兴建华安民俗风情园,占地100亩,第一期工程已投资近一百万元兴建了高山族村寨。现寨内建有工作室、起居室、表演场、观赏台、了望塔等,配套兴建了餐厅、茶座、卡拉OK厅以及青少年游乐设施。今后,民俗风情园计划投资千万元,将它开拓成为一个起到浓郁地方特色、文化含量大,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景区。  
华安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人口聚居最多、最集中的县份。这里有一支由高山族青年自发组成的高山族风情歌舞表演队,其歌舞热情奔放,生活气息浓厚,服饰华丽精美,深为人们爱慕。歌舞的明显特点是以歌伴舞。当您来到华安,走进高山族民俗风情园,高山族青年为你表演的连臂踏歌、甩发舞、杵舞以及陀螺竹杆舞等歌舞,一定让你如痴如醉。  
高山族舞蹈的动作比较简单,节奏非常鲜亮,起到显然的原始舞蹈风格。早期的台湾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多舞蹈者携手围成圆圈,边舞边唱,显示族群团结的力量,展现人们快乐的心情,舞蹈动作平常都是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等。  
高山族人将内心的欢跃所有倾注在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构成一种抖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起到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  
连臂踏歌:象征团结的连臂踏歌舞(也称拉手舞)是台湾高山族最为流行的集体舞蹈形式。参加人数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至数百人,男女均可参加。拉手舞的腿部动作多,手的动作少。有上步、退步、抬腿以及不同节奏的踏脚动作。队形包括圆形向左、向右围绕,向圆心进退及螺旋形、龙摆尾等便于集体围绕的队形。拉手舞以一位能歌善舞者为首,为首者一边高歌领唱,一边示范舞姿;整个舞蹈形式活泼、气氛热烈。  
杵舞:又称杵歌、杵乐或杵音,是古代人们用杵臼舂米时留下的劳动娱乐形式,随后慢慢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伴随杵舞的是一种劳动歌曲,妇女舂米时,三四人一组,共持木杵,环臼而立,跟随舂米的节奏而低声唱和,委婉动听,很有特点。跳杵舞时,妇女们头戴鲜花,身穿冷艳的民族服饰,手持木杵,且歌且舞。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舞姿优美活泼,歌声、杵声铿锵悦耳,舞蹈步法也很富有变化,是台湾高山族中较有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形式。  
甩发舞:民俗上通常要求仅仅有未结婚的少女跳舞,男性则坐在周围观看,不得参加。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姑娘们散开自我漂亮的长发,跟随歌曲翩翩起舞。甩发舞开始时,妇女们手臂相挽,双手抚胸,脚步前后踏动,逐渐地摇动身躯和长发。跟随音乐旋律的加快,身体和头部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大,慢慢进入舞蹈的热潮。甩发舞以飘拂甩动的长长黑发为表演的中心,蕴涵着强烈的生命力。  
除此以外,还有盾牌舞、求婚舞、口弦舞等非常有民间特色的高山族舞蹈。  
台湾高山族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高山族同胞用舞蹈来赞叹劳动和生活,也用舞蹈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祝福。  
(五)官畲村  
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是建在半山腰上的畲寨,古朴的自然风光、多样的畲寨风情成就了官畲这个小村落。在这样的村庄里,于青山绿水间领会畲寨风情,俨然有种超脱世外之感。但是近日一系列的活动打破了这个深山小村庄的宁静,漂亮多情的畲寨火爆起来了。  
官畲村的由来  
官畲村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清顺治年间,一群畲族人从华安汰口逆江而上,到达新圩古渡散居,随后看中了半山腰上的这处螺旋地形,发觉已有一户汉族人家居住。而这户人家的主人刚科举中榜,将迁居漳州府郡为官,就把家园交给了畲族人。  
“前有汉人为官,后有畲民为居”,于是“官畲”之名就流传至今。  
独特文化红红火火“请火节”  
每年的农历大年十二,官畲村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请火节”。  
当天,由畲族同胞们组成的请火队伍从山头祈请圣火后,组成长龙,在鼓乐伴随下,巡游全村,先后历经“踏社”、“踩火”、“抢火”等环节。当中,在凤凰台前的“踩火”仪式把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畲家汉子肩抬神像,赤足飞踏在高及小腿的火红炭堆,引得炭火四溅,观众阵阵喝彩。  
最终,畲族同胞老老少少纷纷拿起早先备好的铁锹、铁铲等工具,抢着铲一锹炭火回家,放入灶膛好生炉火,寓意将期望、吉祥、兴盛之火种带回家,祈盼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云海茶园  
数年前,官畲畲族村还是华安最贫穷的少数民族村落。但靠着种茶,近些年以来,有400多住民的官畲畲族村也成为县里人均收入名列前茅的“富裕村”。  
“茶香农富畲寨美”。正当制茶时节,茶叶散发出的沁人馨香萦绕在整个畲寨中。国庆以来,直到寒露,天气转凉,官畲秋香更是香飘各地,每日,厦门、泉州、广东、湖北、北京等四海八方茶商纷纷进村抢购,每斤毛茶三五百元已是频繁呈现,遇上每斤800元、上1000元的好茶更是要“抢”、要“分”,有的提前下订金,有的早早在那里等,生怕自我看中的茶被买走。茶叶交易的火爆,价格的年年攀升,让畲寨的茶农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风情畲寨开基祖社祠堂  
官畲村还保留一个开基祖社祠堂,原来的民居是以祖屋为中心,左右边建房屋,祖屋门口一个水池,这个水池中就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水池的左上角有一块石椅,假如把它整理一下,是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地方,同时还保留着民谣民歌和祖先图。解放前整个村庄仅仅有50多间房屋,当中有20几间是盖茅草的,为了预防盗匪的抢劫,把整个村都用篱笆围起来,最多是双重地围起来,连出入的门也做成自动关起来,要进出这个门需要小心,一不小心后脚跟会被卡住。祖屋的两边各有一间二层至三层高楼,土匪来时,市民们都各家的门锁住,然后都逃进高楼,便于防御和抗争,高楼的四方向都留有枪眼,可用火药枪向土匪打去。竹篱笆是官畲村防御土匪抢劫的一个特色。  
(六)南阳楼  
南阳楼座落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狮形山下,走近南阳楼,“福建省土楼博物馆”几个大字跃入眼帘。南阳楼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时在嘉庆丁丑年端月(1817年农历正月)比二宜楼迟建47年。因为有二宜楼作为蓝本参照,因而二宜楼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点特点为其所汲取,可称是二宜楼的缩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较之二宜楼更胜一筹。南阳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现楼内陈列了土楼主人当年的家具、文具、文玩等物品、劳动工具等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当年土楼主人的生活原貌。”  
庄子曰:“南方有鸟…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澧泉不饮”,南阳楼的楼门,便是这“凤栖之木”所制,可见其用料之精良。门楼为细磨的花岗岩砌筑,高5.99米,阔4米,门放1.7米,三门顶皆置水箱,外敌火攻时灌水可成水幕加以防御。  
南阳楼石匾额为行书勒刻,左巷门石匾额勒“山高”右边“水长”,笔力苍健。左边勒寸楷“嘉庆丁丑”,右刻“端月立”,本建筑其石刻雕工精巧,其最精巧应数祖堂前的抱鼓石,四面共雕刻数十种吉兽神禽,名果瑞草,如凤凰、麒麟、狮、鹿、兔、鹤、马、猴子、报喜鸟,还有红桃、荔枝、石榴、佛手、松、竹、梅、玉兰、抱鼓石的精雕细刻,反映了创建者对美好前景的向往,盼子孙之兴盛发达,抱鼓石基石正面雕有圆形“寿”字,下边是一种叫作“吞”的怪兽,据说此怪专吃生灵,怪兽已被观世音收服,现用来避邪扶正之用。祖堂梁架斗拱,精雕细琢,奇花吉兽,精采夺目,堂前一对倒吊莲花,瓣薄如纸,莲子可见,令人称赞的是这倒吊莲花周长达一百一十四公分。南阳楼用材考究,木料粗大,就连大门前屋顶二支椽梁也要两端加工缩小成梭状,才可以升架铺平,足见其匠心。  
南阳楼从一楼到三楼,木棂、梯边木作都十分精巧,保存极好。南阳楼天井园心外伸二米范围内有显然的回音共鸣效果。分贝加大,耳膜便有显然压感。与天坛回音壁相似。  
南阳楼周围生态环境极佳,山青水秀,南阳楼背靠狮子山,据说当年于楼后建造花园,往昔的花畦现开拓为茶园,尚留百年老樟树一棵,椤木一棵,古松四棵挺立楼后以为屏障;楼前有一宽广荷花塘,另有一番景象。楼右小溪从安溪县西坑村的深山流水,水量充沛,水质清澈,两岸尽植绿竹,楼右残存方形楼基,老者说:这是当年的学堂,真是一楼一书斋,可见仙都镇蒋氏家族一向重视文化学习,南阳楼现保留有一块文魁匾,铭文光绪某年蒋××中式副举人。  
(七)竹种园  
竹子,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它与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一样有“君子”之称。竹种更是多姿多样,风情万种,除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外,还有特殊的旅游观赏和审美价值。华安的竹类植物园就是这样一个包容万千的旅游胜地。竹类植物园创建于1992年十一月,址在城关九龙平湖北侧的龟仔垅山。园内又分为五区一园:即竹种分类区、观赏竹种区、生产区、珍稀竹种引种区、纪念竹林区和民俗风情园。竹子从用途和经济效益讲,可称上"一竹多用济民生":竹材可供造纸、生产人造板、日用品、竹工艺品;竹笋是上乘佳肴;竹头能够雕刻;竹枝能够加工竹扫帚;竹叶能够用于生产饮料或作出口包装用品;从竹材中提取的鲜竹沥、竹璜等可作中药;竹屑是哺育菌中皇后竹荪的优质原。从观赏和审美角度看:竹子四季常青,潇洒多姿,姿态优美,独具风韵。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象征着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行。而一片片一丛丛郁郁葱葱的竹林,使人们自然想到它们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宁折不曲的品质。  
走入竹林,到处茫茫竹海,清荫通幽,惹人情思无限情怀悠远,无意中静静地陶冶了人的情操,净化了人的心灵,升华了人的品行。当你仔细端详每一棵竹子、每一丛竹林,你兴许还会想象到那就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青春少女,是那样的清纯、清秀、傲立。因为华安的地理条件特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竹子在此都能得到培养成长,使得该竹种园成为日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属性最全、种园功效最齐的竹子基地,也是竹类科研教学、竹子生产推广、旅游观光休闲、学术交流示范的综合性基地。今年,在竹种园内又建立了高山族和畲族民俗风情园,作为竹种园内的旅游配套服务项目。那建筑风格独特、歌舞表演动人的民俗风情,为竹类植物园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奇葩。  
(八)贡鸭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贡鸭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座落于福建省南部的华安县境内,距华安县城28公里,由贡神峰和麒麟峰组成,面积626.7公顷。区内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以林茂、山雄、石怪、树奇、水秀、壑幽、洞异而闻名。这里气候宜人,春季山花烂漫,白雾围绕,夏天百木垂荫,清爽宜人,晚秋树果累累,四处飘香,冬天寒意袭人,一派北国景象。区内万石灵秀,素有“山奇石更奇,石动物风光冠八闽”之美誉,非常是  
“天狗梦月”、“群龟越山赛”  
、“老鹰捉小鸡”、  
“翠鸟戏沙鲨”等天然动物石奇观,形象逼真,维妙维肖。中国著名考古专家盖山林,来到贡鸭山考察时,特意作诗一首“轻云淡淡雾绵绵,-苍茫罩山颜。尽说漳南风光好,贡鸭山景甲众山”。中国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夫妇题词“八闽奇观华安贡鸭山”。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世界杰出艺术家吕厚民题词“贡鸭山旅游胜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张宇多次来贡鸭山创作并题词“神山奇景”。区内保存有5000多亩的南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是福建省除武夷山和梅花山两个国家自然爱护区外,植物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已发觉树种维管束植物120科273属428种,昆虫15目97科717种,有国家级重点爱护植物穗花杉、福建柏、红锥、红豆树等,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物蟒蛇、穿山甲、鸳鸯等;蝶类资源丰富,有中国特有的宽尾凤蝶、豹眼蝶,世界著名蝶种枯叶蝶。林内还生长着丰富的高等担子菌,主要有枝伞珊菌、杯伞属、灵芝、竹荪、红菇等。  
贡鸭山森林生态旅游区是华安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摄影家创作基地,是休闲度假、避暑疗养、艺术摄影、登山健身、石洞探秘、水上娱乐、垂钓养性、森林沐浴、科学研究的的好去处。  
(九)南山宫  
南山宫座落于福建省华安县良村乡的南山腰,距县城13公里。  
南山宫坐西向东,面对笔架山,海拔300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明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明太仆陈天定曾流寓此宫二年,亲题匾额“德茂天初”。南山宫祀圣祖大仙(仙妈)和都统舍人神像,有签诗36首,据传为陈天定所作。  
南山宫为道观,建筑仿皇宫太和殿式,砖木结构。道宫基盘近正方形,四周均有走廊。宫内呈正方形,有彩绘天花板,正中是一圆锥形旋式藻井,藻井的斗拱计99个,上置八卦太极图,蕴含天圆地方之意。殿堂四根红漆棱形木柱,有云龙和八仙彩绘,宫内外木壁墙上均有彩绘,图画清楚可见。宫中木作构件,挑梁椽榫较为古朴凝重,装饰构件相当简约明快,屋脊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物故事、重檐迭脊、翼角飞举。南山宫现存建筑风貌,基本上属明清风格,唯四支红柱及柱础工艺异于椽梁,经鉴定为宋代遗物。  
南山宫今仍存有长方形蜈蚣旗13面。蜈蚣旗俗称大旗,因其形状酷似蜈蚣而得名。另有辇轿两辆,据传,每辆轿子要用48两黄金研末粉饰。蜈蚣旗及辇轿均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富丽堂皇,金碧耀眼,是华安的珍贵文物。  
宫内雕刻、彩绘、壁画题材丰富,爱护完整,整体建筑构造艺术精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起到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当中,宫存的辇轿与蜈蚣旗,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2006年南山宫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名单。  
(十)齐云楼  
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O),距今已有600多年,是日前已知始建年代最早的圆形土楼,堪称“楼母”,证实华安是闽南圆土楼发祥地。  
齐云楼郭氏家庭,是一大旺族。据齐云楼珍藏的两本《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开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弟号叔,以太原为最古郡望,又望出华阴、冯翊。至唐代郭子仪中兴唐室,封“汾阳王”,其后以“汾阳”为堂号,奉郭子仪为郭氏一世祖。郭子仪有八个儿子,长子郭曜生子岩、嵩。唐代王审知人闽之时,郭嵩随军入闽,居于漳州芝山东麓郭坑,是为郭氏入漳始祖。其后经过三十几代子孙非常复杂的播迁,传到郭子仪以下第三十世孙郭叔资,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42年)开基华安沙建岱山村。  
郭氏家族在岱山传衍了七、八代,到明万历年间已是巨族。齐云楼兴建之后,直到清末,郭氏家庭向外迁移的非常多,当中最集中最多的是迁往台湾。清末编修的郭氏岱山大宗谱,记载到岱山第十八世。谱载,从十世至十八世,九代人中,岱山郭氏共有三百多个男丁迁台开基。每代迁台人数均不下四十人,声势浩大。有清一代,在台岱山郭氏子孙常常回齐云楼谒祖认亲。  
岱山郭氏子孙分布在台湾各地。郭氏家族的昭穆是:“文景维仲叔,元世安汝期。士志振光宗,云龙际雨时。承先启来裔,绍德永为基。天赐我彻作,千秋庆有余”。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