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东山县风水民俗

  • 风水民俗
  • 2022-08-12 11:1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东山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座落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西隔诏安县,东北与漳浦县为邻,总面积248.3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东山县共辖7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东山县常住人口为219511人。  
东山县历史底蕴深厚,是文学家黄道周的出生地,是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是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拥有“关帝文化”、“东山陆桥”、“南岛语族”等一批史前遗存和特色资源,有“中国优秀旅游县”之称。  
二、东山县名称由来  
东山,明初始称铜山。《诏安县志》载:“铜山所城,原为民间牧薮,土名‘东山”’。《铜山所志》载:“铜山者,明防倭之水寨也,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始称‘东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备海防倭,在东山筑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户所。因地连五都之铜钵,故易名铜山。于是,城、寨、所皆用“铜山”冠之。从此,“铜山”这一地名沿用五百多年。“铜山”建县时,因江苏省已有铜山县,故复用古名,称东山县。  
三、东山县结婚习俗  
1、媒说  
以前这个程序是需要的,不管你是青梅竹马还是两小无猜,也不管你是如胶似漆还是已经好到了肉里头.....这个程序是需要要的。倒不是父母有多大面子,也不是说要传承“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古训,其实是父母为你站的一班岗,有的父母自然会考虑所谓门当户对原因,也有的父母会对你选中的对象来个二次考察,把好进口关,还有的女方父母确实也有明媒正娶的思想,总之,父母自有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不过现在流行自由恋爱,媒人很用不到了,基本上都是感觉合适就带回家见爸妈!  
2、合八字  
媒人提亲获女家允许后,双方互换庚帖,根据双方出生年、月、日、时和属相推算,查其是不是相生相克,谓之合八字。  
3、彩礼与嫁妆  
以前最典型的就是“三大件”: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冰箱、电视机、洗衣机;90年代是空调、音响、录像机;21世纪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  
除此以外,女儿童的嫁妆还要准备新棉被,多种颜色的缎子被面以及其他织物。亲戚们赠送的礼物往往作为女方第二天出嫁的陪嫁,通常为布匹、箱柜、毛巾、水壶以及礼金等。  
男方的彩礼则要准备烟酒糖茶以及礼金(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而定)等。  
4、备婚  
男方开始装修装饰自我的房子,装饰室内,女方开始购置嫁装收拾家里等多种事务。  
5、送亲与迎亲  
(1)送亲  
出嫁的女子由两个好朋友陪同前往男方家中,这两个朋友称为“送亲客”,同时女子哥哥嫂嫂或兄弟姐妹也将一同前往男方家中参加婚礼(有些地方情况则不可以参加),但女子父母并不会参加婚礼。  
在婚礼完成后,“送亲客”和陪同的新娘哥哥嫂嫂或兄弟姐妹会得到一些衣着之类的礼物。  
(2)迎亲  
在新娘距离男方家中还有一段距离时,厨子会抓一只红公鸡现场放血并环绕新娘转一圈,同时也会在附近燃放爆竹来烘托喜庆的气氛。  
后来由主持人主持新人拜堂、入洞房,新娘将在嫂嫂或者“送亲客”的陪伴下,在新房待一段时间到给顾客敬酒的时候,而新郎将从新房出来陪顾客们聊天或者准备婚宴的相关事宜。  
6、成亲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对拜。(现在很少见了)拜毕,新郎揭去新娘褡头布。随之摆席,大宴宾客。席上,新郎、新娘要按亲近、辈份等一定次序,逐个向每位在座宾客双双敬酒。  
7、闹洞房  
闹洞房不仅喜家高兴,闹洞房的亲朋好友,也乐得借机喧腾一番,使出各种新招数,让新郎新娘“坐困愁城”哭笑不得。平常在婚礼的晚上进行,不过在许多地方,自我的长辈亲人是不可以参与闹洞房的。  
8、散客酒与回门酒  
婚期第二天,又叫散客酒,亲朋好友吃完早饭就各自回家,新郎、新娘就送些礼物给“红娘”,叫谢媒人。  
然后男方婆婆就翻新娘嫁妆箱柜的四个角,若女方妈妈将箱柜四个角放了钱,男方婆婆也要成倍再添上些钱,女方妈妈还要在箱柜的面上放些翻箱的礼钱。  
之后,新娘新郎就回娘家。这时,女方家又做回门酒,款待新朋好友共贺喜事,这就办完一件婚事。  
四、东山县丧葬习俗  
1、倒头纸  
在东山县,当家里老人过世,首先要将他移动到厅堂,而且将脚朝内,头朝外,在床头处放“老盆”烧纸!这就是处死后要烧的“倒头纸”!  
2、入殓  
在东山县,过去实现的土葬多用棺材,所以在入殓时,在我们东山县要让老人口中有饭,或者用一些古币或玉石放在口中。  
3、告庙  
村中老人过世后,忙客不必请,听到鞭炮响自然到,假如过世的是女方,要倒头时给“娘家至亲”报信,而孝子会去祖坟报信,也就是我们东山县所说的“告庙”或“引魂”!  
4、报丧  
假如女方去世,孝子会先向故人的“娘家”报信,而娘家人也会马上扎好“牌坊”来到吊唁!但是对于通常的亲戚,在第二天孝子会逐步报信,通常情况下,孝子报信不可以进门,并扣头报丧!  
5、破孝  
在东山县所谓的“破孝”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做“孝帽”和“孝服”,在我们东山县,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层!当中,男子多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方巾裹头!  
6、设灵棚  
为了方便宾客吊唁,常在厅堂门口设灵棚,众孝子分跪于两侧。灵棚正中设案桌,放祭祀用的贡品!  
7、请厨  
在东山县,老人过世,通常要三天的时间,在发丧的时候,亲戚前来,主家要管一顿饭,在我这俗称“豆腐汤”!跟随东山县移风易俗,当今的东山县,很少实用鼓乐手的了!但是,请厨却依旧存在。  
8、泼汤  
在发丧的前一晚上,长子拿着引魂幡,后面孝子会抬着半桶面汤,沿路泼洒!  
9、破土  
在东山县,在发丧的这一日早上起来,众孝子共同去选定的坟地,由长子起前三楸土,以后的由忙客代劳,挖坑打穴!  
10、起灵  
也就是丧葬仪式的开始,亲友送老人最终一程,通常亲近的要行“九头十八揖”,待全部亲朋仪式完成后,仪式正式开始,在我这说是“出丧”!  
11、摔老盆  
在丧葬仪式中,孝子拄哀杖,长子摔老盆。按照东山县习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并且越碎越好!  
12、路祭  
在丧葬行进过程中,因为过去路途远,而且多棺木,所以有至亲在半路会准备一些瓜果,尾随队伍一路送至坟地!  
13、安葬  
安葬完成后假如下雨是好的征兆,也就是所谓的“雨雪临坟出贵人”的含义。  
14、圆坟  
在丧礼完成后的第三天,孝子要去坟地圆坟,按照东山县老人的说法,坟堆越大越好,但是不可以占了别家的地方!  
15、居丧  
在东山县,丧礼完毕后,有守孝之说,也会按照做“五七”,“百日”以及“周年”!而且过年不必贴春联,等到三年期后,一切如常!  
五、春节习俗  
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后,穿上新衣,给家长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个红包。  
吃完早餐后(通常吃青菜粥,菠菜、豆腐,并且要吃得干干净净,以后出门才不会下雨~!!)。出门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  
假如有顾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顾客“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别忘了,初一这天是不扫地、不倒垃圾的。怕把财气扫没了。  
正月初二  
初二是“女婿日”,全部出嫁的女儿在初二需要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儿童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女婿上门给二老拜年,须送上鸡、猪脚、猪肚、糕粿等丰盛的年货,然后欢欢喜喜地在岳父岳母家吃一顿团圆饭。  
正月初三  
初三这天大家通常都睡得很晚。  
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一星期年的亲人是在初三这天举办祭奠仪式的,这天不爱好别人来拜年。兴许是从除夕到初二,一直是忙碌并高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现在习俗也没有这样硬性规定,随意就好),刚好能够好好地歇息一下,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正月初四  
这天是“迎神日”,亦称“接神日”。据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同时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  
正月初五初六  
大家过节后开始忙事了,商铺开张,农民下地,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五过开(过完节日,准备干活),初六养肥(积蓄肥料,以备春耕)”的说法。  
六、饮食习俗  
1、东山鱼丸:是福建东山县地方传统小吃,已有数百年历史,食物上乘、雪白晶亮、滋味鲜美。  
2、糯米大肠:用猪大肠装煮熟的糯米,填满后系上口子,油炸至表皮金黄起锅,蘸白糖、花生粉食用,口味独特。  
3、荷花包:外形酷似荷花而得名,制法简单,轻咬一口是软糯,狠咬一口是浓香,猪肉丁的鲜香、冬瓜糖的甜腻与芝麻的滋味融为一体的别致口感仅仅有细细嚼来才可体会。  
4、东山肖米:选用上等萝卜、白菜、猪肉、虾、比目鱼、葱等为原料。配以黄芥末、辣椒,滋味十分鲜美,油而不腻,甘甜可口,是东山县色、香、味皆佳的风味小吃。  
5、东山米圆:将米捣碎再小火熬煮成粥糊,是当地渔民每日在出海前必来一碗的早餐。也能够放一些面茶,撒盐巴、鸡精等调料,搅拌均匀后咸香入味。  
6、烧健灵:平常 采纳用鸡胗、鸭胗、鸭腱,也实用猪心、猪肝,串上铁丝加入料酒、盐巴、白糖、葱白,将其卷成圆条,串起来烧烤。外形像香肠,咬一口可是货真价实的烤肉。  
七、关帝文化  
东山关帝文化信仰始于唐总章三年(668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辟,为安抚和凝结军心,从祖籍中原河南引来了关公的香火,作为闽南海疆重镇的铜山,关公的形象便在军中倍受崇敬。这种风俗,被历代沿袭下来。按古例,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关帝上天,东山民众恭送关帝上天,至过年正月初四日,恭迎关帝回归。正月初五日子时,举办关帝安位典礼。礼毕由本县长官进第一炷香,抽第一签,叩问本县农、工、渔各业及百姓安泰、祈福消灾诸大事。本县长官祝毕,方由士民问卜。解放后,此例略改,由本地德高望重长者代表全县士民进第一炷香,第一签,为全县祈福消灾。  
八、东山歌册  
东山歌册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洪武年间,铜山(东山)建署卫所,屯扎千余兵,开放海商,南来北往的官兵、商人,给东山岛的物资与文化交流,带来空前的繁荣。同时,从潮汕地区把《潮州歌册》带入东山,因为歌册的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音律顺口,曲调简单,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在传唱过程中又融入了南音、秦腔等曲调,慢慢构成了起到东山方言特色的《东山歌册》,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  
九、名人  
马兆麟(1837—1918),字瑞,又字竹坪,号子般,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清末民初书画家。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铜山所深井村(今铜陵镇深井村)人,明末重臣,著名学者。  
十、著名景点  
(一)东山风动石景区  
座落在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的素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最引以为荣、视如珍宝的自然奇观,是旅游者最爱慕的美景之一。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人们常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东山,不到风动石,则更是一大憾事。的确这么。  
这风动巨石耸立在悬崖上,高4.37米,宽44.47米,长4.46米,重约200顿,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盘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人们站在风动石下面,有一种危险的感觉,叹为天下奇观,故名“风动石”,诗曰:“风吹一石万钧动”。  
风动石上有明永历戊子(1648年)秋巡抚路振飞题刻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陈士奇”。盘石右侧有明代霞山居士题写的“东壁星晖”四个大字,左边竖起石碑由明水师提督程朝京题诗。  
风动石还有一段漂亮的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岛,企图抢走这奇妙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拼命拉它,可是倭寇费尽了力气,只听到“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掉落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却依旧屹立在原地。  
关于风动石,历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诗曰:“是石是星丽太空,非风摇石石摇风。云根直缔槐杓上,月馆堪梯小八鸿”。  
地址:漳州市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  
类型:地质地貌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  
7:00-17:00  
门票:45元  
交通:  
漳州新城汽车站有许多班车能够到东山,半小时一班。到了东山岛,如是在西埔镇下车,能够再搭乘(西埔-铜陵)公交车去铜陵,或打的;假如直接在铜陵下车,能够直接步行或乘小面包去风动石景区。  
(二)漳州马銮湾  
漳州马銮湾座落于东山岛东南部,是东山开发最早的景区,马銮湾湾长2000多米,纵深150米,水深2-3米,湾内风浪小,海底平整,海面宽阔洁净,无污染无暗礁;沙滩宽约60米,沙质洁白,细软,干净如洗;背靠青翠茂盛的林带。阳光、沙滩、海水、绿色。马銮湾,理想的海湾浴场。  
地址:福建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西南  
类型:海滨/沙滩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但晚上海滨浴场无法游泳。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三)漳州东山岛  
东山岛座落于中国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去台湾高雄110海里,南下香港210海里,环岛有32个岛屿,总面积有19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重点旅游区。  
东山岛是福建对外和对台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划的二十一世纪港口旅游城市,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重点投资口岸。东山岛,冬暖夏凉,终年无霜,年平均天气温度20.8摄氏度,东山风光极具南国海滨特色。主岛七个月牙形的海湾首尾相连。绵延30多公里,是天然海滨浴场。风景名胜铜山古城,明朝大将戚继光,郑成功屯兵遗址,大学士黄道周故居深井村;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铜山风动石,石僧拜塔等自然景观更是妙趣天成,龙、虎、狮、象四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流连忘返。  
东山海域是闽南渔场中心,海产丰富,特别以龙虾,石斑鱼闻名遐尔。  
地址: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  
类型:水上运动岛屿/半岛  
游玩时间:建议1-3天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四)东山关帝庙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东山关帝庙,是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1996年十二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东山关帝庙的建筑结构相当精致。它的庙门为牌楼式,称“太子亭”,由六根圆石柱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织、承力均匀的斗拱,捧着一座宫殿式楼亭,亭上有多种独具闽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彩瓷剪贴雕,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流光溢彩。  
关帝庙内回廊厢房、丹墀龙陛,华表僧舍,建筑工艺精湛。庙内存有多方石碑刻、柱础、铜钟、香炉等珍贵文物,当中的金木雕、石雕更是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乃珍中之珍,起到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东山关帝庙还是台湾及东南亚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每年均有众多的关帝信徒到东山关帝庙追源谒祖、朝圣观光。东山关帝庙成了两岸民间交流的一道桥梁。  
门票信息:包含在风动石景区的45元门票内  
具体地址:漳州市东山县  
(五)东山县博物馆  
东山县博物馆座落于东山县风动石景区内,创建于1988年七月,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下辖黄道周纪念馆,占地面积2453平方米,建筑面积4349平方米,与县文物爱护治理所合署办公,人员编制6名(含东山县文物治理所2名编制),实际在编人员5名,固定暂时工(博物馆服务部合同工)5名,属于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长期以来,东山县博物馆充分发挥阵地效果,接连不断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展览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先后举行五十多个陈列展览,对东山文化建设、普及科学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踊跃的效果。东山县博物馆(含黄道周纪念馆)现共有三个展厅,当中博物馆新址拥有一楼与二楼两个展厅,一楼展厅常设“史前闽台文化关系陈列”,二楼机动展厅,现设“海峡两岸同根文化展”。黄道周纪念馆拥有一个展厅,分左右侧使用,左侧常设“黄道周史迹展”,右侧作为各种陈列展览的机动展厅,现陈列黄道周纪念书画。  
东山县博物馆因处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山风动石景区内,每年观众数达85万人次,各地中小学生、驻岛部队指战员、每年应征入伍的新兵等,常常组织到馆参观、学习。非常是台湾同胞前来参观、访问的更是络绎不绝。  
东山县博物馆在充分利用博物馆阵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效的同时,还长期从事我县的文物考古和文物爱护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从文物爱护方面来说,东山县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全县共有文物爱护单位81处,当中: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爱护单位76处。每年都要对这些文物爱护单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文物的安全。从考古方面来说,接连不断有重要的考古发觉,如发觉“东山陆桥”的存在,以经多年考古发觉于东山海域的哺乳动物化石为实物见证,通过两岸考古专家的考古研究,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因为地壳上升,全世界性天气温度变冷,海面大幅度下降,在台湾海峡有一条浅滩,从东山岛向东偏南延伸,经台湾海峡至澎湖列岛,最终连接到台南。它曾是连接两岸的“桥梁”,被我们学家称为“东山陆桥”。它作为大陆联系台湾的纽带和古我们动物东迁台湾的主要通道,在史前闽台文化交往的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效果,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事实。“东山陆桥”被评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觉”之一。还有南岛语族的考古发觉,据考古论证,福建东南沿海一带的史前先民,从福建沿海顺着季风到达台湾、菲律宾,经由台湾扩散至太平洋各岛屿定居。从东山县太阳纹岩画遗迹和大帽山贝丘遗址等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上,都有着与“南岛语族”市民相类似的文化和生活印迹。经中美两国考古学者多年来的联合考察和研究证明,东山县是史前南岛语族文明发源地之一。“南岛语族”地理范畴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屿,包括1000至1200各种语言,其分布地区东至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跨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北到台湾岛,南到新西兰,主要居住地区包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利尼西亚等地。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除此以外,还有郑成功古战船遗址、白塘澳贝丘遗址等考古挖掘工作,为东山县的文物文化事业做出明显的奉献。  
便民措施:  
1、开放型办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2、免费文物咨询服务。  
3、免费文物鉴定服务。  
4、免费提供文物保养、修复技木及保管服务。  
5、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开展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6、热情迎接招待观众,竭力帮助观众解决突遇性艰难。  
7、虚心吸纳群众意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  
联系方法: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风动石景区内  
交通路线:直接坐县内公交车到铜陵镇风动石景区即可。  
开放时间:每日8:30-17:00  
歇息时间(闭馆日):无  
免费开放  
(六)澳角村  
澳角村,是一个东山岛东南部三面环海的小渔村。村庄前后,有两个半月形的海滩,沙滩温软平静,适当游人夏天前往海滨戏水,踏浪。另外,登上澳角村内的大肉山,还可极目远眺:浩瀚大海上所展示出:岛屿星罗棋布,海天一色的胜景,是一处难得的摄影天堂。  
澳角村,三应对海,南北两个月牙形海湾,呈“X”形漂亮景象,龙、虎、狮、象四个岛屿点缀其间,有“海上动物园”之美誉,是一个以渔业生产发达、自然风光优美而闻名的渔村。2005年、2009年、2011年持续被授予三届“全国文明村”,几年来先后获得福建省“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示范村”、“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爱民固边榜样村”、“漳州十大最美乡村”。  
1、历史十分悠久。建村始于明朝中后期,至今已有500余年。辖区大帽山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贝丘遗址,见证我们先祖在东山生产生活状况及闽台间史前文化交流。据诏安县志记载:“大帽山在五都之南,泊浦村山最耸处。宋朝丞相陆秀夫曾扶帝泊船于此”,记录的是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携幼帝逃难到此的历史事件。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在闽南一带沿海操练水师,曾在此驻扎着一营水兵,并在澳角后海湾滩地挖一口井,史称“国姓井”。清朝年间,澳角沃曾是施琅将军分队战船练兵、停泊、补给的重要基地;  
2、景致天然独特。澳角村依山傍海,风光秀媚,金色的沙滩绵延几十里。南北各有一月牙形海湾(澳角湾和乌礁湾),呈“x”型漂亮景象,龙、虎、狮、象四个岛屿点缀其间,被誉为“海上动物园”。影视界独具慧眼,把这里当作天然影棚,先后有《盘石湾》、《亲缘》、《寡妇村》、《十三井地区》、《秋瑾》等一大批影视剧在此拍摄外景,香港亚洲电视台也曾到澳角拍摄过《哇,澳角……》风光片,著名作家王蒙、诗人蔡其矫、舒婷等人多次到澳角采风、写生,体验生活;  
3、渔业非常发达。以海洋捕捞、海珍品养殖、水产品加工为一体,现有拖网渔船220艘,鲍鱼养殖场38家,水产品加工企业25家,造船厂、机修厂、渔网具厂、供油站等企业14家,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1175亿元,人均纯收入26040元;  
当中,渔人码头遐迩闻名。每当渔船靠岸的时候,渔人码头就增添了一些喧闹。一艘艘满载着新鲜海货的船,停泊在码头旁,渔民们将捕获的鱼、虾、螃蟹等,堆放在渔船上,任君选择。相当多游客特意到这儿来买海鲜,在这里吃海鲜鲍鱼再好不过。  
4、文化气息浓厚。涌现出渔民诗人许海钦、渔民画家陈结定、渔民雕刻家沈细坤等身名远扬的渔村“文化人”。建有海峡艺术馆和渔家诗歌摄影展厅。  
景点位置  
漳州市东山县澳角村  
(七)谷文昌纪念馆  
解放前的东山岛,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荒山秃岭和尚头,林草奇缺水如油。风沙无情田屋休,三餐难度人外流”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随军南下解放东山的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制订出筑堤堵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法,找到适合东山种植的树种木麻黄,并在全县掀起植树造林热潮,至1964年共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  
1987年,东山人民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东山各界捐资120万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园,内有谷文昌塑像与谷文昌陵墓;谷文昌纪念馆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立,2004年二月,建成开馆。  
2012年对馆区进行拓展规划建设,构成谷文昌纪念园。纪念园由现有的谷文昌纪念馆、陵园、塑像、治理楼以及正在筹建中的纪念广场、东山成就展示馆、停车场和馆区绿化等系列配套工程组成,占地面积约170亩。同时,从山只村通往纪念馆的道路按生态旅游海岛路一并规划建设,绿化亮化美化,构成景观大道,并把附近周围的防护林、黑珍珠观光园、沙生植物园串联起来,构成一个以谷文昌纪念园为核心的生态景区,建成一个集思想教育培训、红色经典旅游、生态观光等为一体的个性化、多功效教育基地。当中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爱护范围面积8000平方米,内有展览图片、实物、历史遗物等共800件。为进一步提高谷文昌纪念馆的档次和效应,根据中央办公厅“把纪念馆建成全国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要求,东山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把谷文昌纪念馆建成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园林绿化美化示范基地”的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对原谷文昌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馆内重新布展,配套现代多媒体声光电,安装自动讲解系统,展馆整体布局由“昔日东山、执政为民、艰难奋斗、求真务实、致力发展、今日东山、永久怀念”七个部门内容构成。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谷文昌精神题词。  
现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福建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和“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等。  
东山县陈城镇赤山林场  
交通:沿西陈大道、距离县城6公里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8:30--中午12:00  
下午14:30--17:00全年无休  
(八)铜山古城  
在东山岛东北部,有一片宽阔的海域,是东山港的出口,进出东山的渔船、商船、货船、游轮都要从这片海域经过。所以,该海域也成为东山的咽喉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该海域与东山主岛相连接处,是一片巨大的海滨礁石群,怪石嶙峋,各具情态,海浪拍打礁石,激起千层雪浪花,引人入胜,是天然的海蚀地貌奇观。礁石群上,防风抗沙耐碱的木麻黄、相思树等树木,葱茏滴翠,郁郁蓊蓊。在绿树丛中,一条蜿蜒巨龙,起伏出没,连绵不绝,雄距在东海之滨,保卫着东山安定,这就是闽海五大水寨之一的铜山古城。  
铜山古城建于明朝。据《铜山志》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骚扰,派江夏侯周德兴到铜山,挑选险要之地,征调云霄、诏安、漳浦等地民工,临海砌石,环山筑城。铜山古城建筑完工后,在此建置铜山水寨,设福船、哨船、冬船、快船等多种船只共46艘,派141名官兵驻守。当时的铜山水寨与福宁的烽火、福州的小埕、兴化的南日、泉州的浯屿,合称“闽海五大水寨”,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  
铜山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宏伟,巍峨壮观。原城的周长571丈,高2.1丈,墙厚1丈,女嫱864堞,窝铺16个,城基用条石干砌叠垒而成,城墙用粘土夹以碎石夯筑。古城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曰“晨曦”,西门曰“思美”,南门曰“答阳”,北门曰“拱极”。今保存完好的是东城的一段,长400多米。  
铜山古城既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一座威武不屈的英雄之城,六百多年来,历尽沧桑,古城上的每一石、每一方都记录了东山人民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刻写了古城经历的无数次的战争浩劫:明嘉靖43年(1564年)和明永历10年(158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两度率浙江义乌兵,在东山岛设立“浙兵营”,据古城击溃倭寇的侵扰。  
明崇祯6年(1633年),巡抚路振飞、大帅徐一鸣,据城持续两次大败荷兰侵略者。  
清道光21年(1841年),英帝国主义者从虎门败退时,猛攻铜山城,铜山军民奋起-,打得英舰狼狈逃窜。  
抗日战争期间,东山军民又多次在此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犯。铜山古城的英雄史,诉不尽,讲不完。  
站在铜山古城的城楼上远眺,城外海域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渔帆片片,巨轮南来北往;城内绿树荫荫,曲径通幽,众多景点景观散落分布,红墙绿瓦的寺观庙宇点缀当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闲逛其间,悠然怡然——往日的战争喧嚣已一去无踪,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派和平安定的繁荣景象。  
景点位置  
漳州市东山县风动石景区内  
(九)钓鳌台  
在东山风动石景区,万绿丛中座落着一座巨大的石台——“钓鳌台”。它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纷登临远眺抒怀。清末民国初东山著名书画家马兆麟所作《东山十八景》为“钓鳌石”歌吟:“仙脚独步腾云汉……”  
沿着旋转式阶梯登上“钓鳌台”,“钓鳌台”石面略向西南倾斜,给人以欲滑欲坠的感觉,似航船侧身临海荡波状。石上正面,有一个“仙脚印”,形似人的脚印,长约0.30米,前宽约0.15米,后跟宽0.08米左右。奇异的是,游人无论男女老少试足都适合。脚印外圈呈圆状,直径为0.90米,深不足0.30米,这就是“仙脚桶”。传说,南宋末年,沉东京浮南澳时,有一位姓孙的真人见地裂山崩,在仙桶里沐浴斋戒后,携男童登石升天,留下这只“仙脚印”。在钓鳌石上可眼极四面八方,东望烟波浩渺,南观苏峰拱秀,北眺梁岳拥翠,西看古城新姿。钓鳌石巨岩左侧壁上,有前人孙尧天摩崖石刻“钓鳌台”三个行书的字迹。“钓鳌”体现了旧时文人的远大抱负和读书成名的期盼。明代,钓鳌台附近周围竟先后有“崇文”“南溟”“东璧”三书院鼎立。文人士子登临其上,举杯邀月,拍石而歌,期望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于是荒蛮海岛渔家子弟,竟“一石三忠臣”、“七里三军门”,出了好几位朝廷要员。东面石壁在苍翠的松柏掩映下,镌刻“海晏河清”四个正楷大字,每字约2米,为湖南汉寿县朱熙所题,既形象地描写出登台所望,一览无垠,波平如镜的美景,也表达了国家安宁,天下太平的美好祈愿。大字下有一个浅口岩井,上刻“龙泉”两字,原为一眼泉水,现已干涸。周围有两处太阳古岩画,形似太阳,象征着古先民对光明的渴望和祈求生命繁衍的愿望。  
千万年来,钓鳌石默默静卧。有趣的是,1992年五月十九日,丽日当空,在没有所有外力效果状态,蓦地一声沉闷巨响,地动山摇,恍若劈山救母,石猴出世,钓鳌台巨石自行崩裂,一分为二,构成“一线天”奇观。钓鳌台巨石为什么自行开裂,至今是个谜,引来了海内外众多专家、游客、文人墨客,光临胜景探索、观览与猎奇。  
(十)东山天后宫  
天后宫坐落在东山岛最南端的渔村---宫前村。从县城西埔驱车沿西陈公路15公里即到。  
天后宫坐东朝西,背靠青山,应对宫前湾,是明崇祯年间从湄洲妈祖庙分灵而建的妈祖宫。宫为单进,左旁有配殿护临,为明代建筑风格。宫内供奉妈祖神像,悬挂一块绿底金字御牌匾,《康熙敕封横榜文》,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立。宫内楹上还有三幅对联:“圣德如天万里风波宁海国,母仪称后千秋俎豆奠湄洲”;“系出湄洲吸月吞江靖海宇,祠镇陵岛慈云法雨泽群黎”;“赫赫杨休倪天之妹,穰穰降福在水之湄”,颂扬妈祖“护国庇民”的功德。  
庙有灵则名,天后宫这座古老的小寺庙,这所以名闻遐迩,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因素在有传说中妈祖的“灵圣”。据载:清帝康熙二十一年(1687年),为征剿收复统一台湾,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率领水师四万之众,到东山岛平海湾(宫前湾)做征前操练,指挥就设在妈祖宫旁。当时宫前村仅仅有妈祖宫左前方一口水井,水量仅能供村里百口渔民饮用,水师用水十分艰难,于是施琅就向妈祖祝祷许愿求助,命士兵掏井挖掘加深,果然泉眼大开,清泉汩汩涌出,足够供水师官兵饮用,一时军心民心大振,保证了征前训练顺利进行。待水师出征后,这口井又恢复了原来仅供百口之用的出水量,人们感念它,称此井为“万军井”流传至今。又传说施琅率师收复澎湖,大败敌军时,妈祖宫的妈祖神像衣袍都湿了,是妈祖亲自赴海助战。台湾收复后,施琅将军即修一奏本,把妈祖显灵相助的事一一禀告皇上,并请求敕封妈祖。康熙看了奏本十分感动,于二十三年(1684年)委派礼部郎奉御前往妈祖宫致祭,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照顾仁慈天后”,因为皇恩崇加,妈祖由“天妃”升为“天后”,宫前的妈祖宫命名为“天后宫”,其奏本、祭文都全镌刻在宫内的御赐牌匾上。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