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沙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沙溪河下游,介于北纬26°6′—26°40′,东经117°32′—118°6′之间,东邻尤溪县、南平市,南接大田县,西靠三明市、明溪县,北连顺昌县、将乐县,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
二、文化事业
国度一级图书馆:沙县图书馆。
截至2020年,沙县区共有艺术扮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物维护管理机构1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扮演团体演出42场,观众2.65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5场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
截至2020年,沙县区共有播送电台1座,播送人口掩盖率98%;卫星空中接纳设备1799座,比上年新增299座;电视人口掩盖率99.2%,比上年提升1.2%。城乡有线电视网入户数4.69万户。
三、沙县肩头棚
肩膀棚又称肩膀戏,在沙县盛行已有百余年,是从古代民间迎神赛会妆台阁的根底上开展而成的。最初是孩童在台阁上,扮演简单的故事、戏剧,由人们抬着,后逐步演化为今天的“肩膀戏”,改为肩托3-6岁小演员停止扮演;其音乐多吸收花鼓调、南词与民间小调,角色普通不多,大多演文戏和生活小戏,剧目较丰厚。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
《补缸》补缸师傅为一俊俏的大嫂补缸,心猿意马,有意将缸敲破。引发纠葛,补缸师傅信守诺言,照价赔偿,赢得大嫂欢心。
《花子过关》该剧取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讲述梁山好汉燕青、时迁、孙二娘和顾大嫂,乔装装扮,与守县令机智周旋,顺得闯关。
《小放牛》该戏以对唱方式,描绘牧童在放牛时,向心爱的姑娘表达倾慕时的情形。
四、沙县小吃制造工艺
沙县小吃制造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饮食民俗,又受古代福建原居民(古闽越族、畲族)的饮食风俗影响。以自然绿色植物性质料为主,辅以少量动物性原料,采取最原始、最古老的蒸、煮、炖等加工办法制造出具有营养均衡、风味共同、特美价廉、快捷便利等优点的群众化食品。沙县小吃已构成本人的运营特性,口味群众化、价钱平民化、运营便利化,顺应性强,深受广阔消费者的厚爱。
五、沙县定光佛信俗
从唐宋时期开端,定光佛信仰就在沙县民间盛行。据中央史志记载,定光佛为中央维护神,受百姓崇拜曾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据《临汀志》与《舆地纪胜》等记载,民间传说定光佛俗名郑自严,来自泉州同安县。郑自严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深受民众崇敬。
从唐宋开端,沙县淘金山、洞天岩一带的佛寺,均供奉定光佛,民间信仰盛行。据佛教经典载,定光佛又名锭光佛,梵名提洹羯佛。据传,锭光佛出生时,身边有许多灯,故名燃灯太子,成佛后称燃灯佛,即锭光佛,民间简写为定光佛。
按佛教传统,每年有三个留念定光佛(即燃灯佛)的日子:农历正月十二为定光佛的降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七为燃灯太子(定光佛)的出家日;农历八月二十二为燃灯太子(定光佛)的成道日。这三个日子在民间都视为定光佛的诞辰日,沙县民众和佛教僧众都会在这些日子举行法会。
民间传说定光佛的主要事迹有:祷雨救旱、征服野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防止战祸等。这些事迹正是客家先民们艰辛创业的真实写照。往常,定光佛信仰在沙县、闽西北及赣南、粤东,特别闽台客家聚居地域都有一定影响。
六、沙县有什么民风民俗
安定面是沙县民间传统风俗传播下来的特征食品,源自福州风俗,通常和“安定蛋”合煮,或加其他食品盖面,以示“安定”。沙县居民有一局部系从福州迁来,沙县民间习俗受福州影响极大。安定面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应酬食品。
每逢结婚嫁女、生辰做寿、接风洗尘、送行相亲、待客办事、压惊压祟等等,均要吃“安定面”,其中必有鸭蛋、面条,且常以鸭蛋越大越好,而且在酒席中作为头菜上席,每当上安定蛋时,必放鞭炮。
安定面是将熟面煮后捞出放在碗中,上面铺上两个煮熟剥皮的鸭蛋、荔枝肉,高级的还要加上一只或半爿鸡腿或半爿鸭腿,作为民间亲人或亲戚中有人华诞或寿辰时馈送,以表示恭喜的礼品。如今人们生死水平进步了,觉得一个鸭蛋太大了,开端以鸡蛋替代鸭蛋,酒家大多还以鹌鹑蛋替代,协音“平安”,以示“安定”的含义。
七、民俗风情
1.肩膀戏
沙县肩膀戏俗称肩头坪,为清朝宣统年间民间戏班“玉枕轩”领班连细狗所创造。肩膀戏扮演方式共同。扮演时,由3—6岁的小演员站在成人的肩膀上扮演剧中人的角色,担任唱腔、手部和头部动作,脸部表情也随剧情而变化,边唱边做煞是心爱;成人则依据剧情,担任台位变换和腰、腿部动作,或走或立或跪或转,上下两人配合默契,扮演细腻,形态逼真,享有“活木偶”之称。
2.大腔戏
大腔戏也称大门腔,因“大嗓子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戏”而得名,是客家南迁时带入的剧种,为福建省解放后发现的最古老的剧种,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大腔戏发源于江西,在沙县传播已有600多年历史。沙县富口镇盖竹村庆云庵至今仍有一座完好的古戏台,该戏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时停止过重修,现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尚有演出大腔戏。
3.跑天王
天王系华光天王。相传清咸丰年间,在沙县际核一带经常闹匪患,有一个被称为“红毛鬼”的土匪最为残暴,老百姓既深恶痛绝又非常惧怕,不得安宁。后来,有一位叫华光的人迁居际核,便组织村民设下潜伏,活捉了土匪头子“红毛鬼”,村里从此取得了安定。不幸的是华光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村民为了留念华光的显赫战功,树立庙宇祭奠华光,称其为“华光天王”,并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举行祭奠活动,将华光神像用轿子抬到庙外,跑步绕圈,四处游走,祈求一方安全幸福。
4.过火龙
过火龙是盛行于凤岗街道办际核村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晚上,烧炭火在地上铺成一条宽约1.5米长约10米的火路,扮演的人打赤脚从火路的这头跑向那头,以去掉一身霉气,换来来年福祉。同时,在左近将砖头放入火中烧得通红,用手掏出,表示“抱金砖”获富有的愿望。听说,扮演过火龙和抱金砖者,需斋戒并不近女色七天,否则,会烫伤手脚。
5.打狮王
沙县打狮王俗称打狮,系传播于南霞茶坪一带的民俗活动。在宋朝时,以农耕为主的山民经常遭到野兽攻击,农作物被野兽严重破坏,听说松柏岩山中有一只狮子对老百姓的消费、生活影响更大,致使全村不得安宁。后来村民组织起打狮队伍,用尽十八般武器才打死了“狮王”,并在山顶上建了庙宇,从洞天岩请来仙奶等神佛,村里才得以物阜年丰,人丁兴隆。“打狮王”就演化成一项习俗活动传播至今,茶坪村民每年都在正月庙会和马氏真仙华诞的农历六月五日,举行“打狮”活动。
6.挑花担
沙县在清中叶经济得到有效开展,百姓生活有了较好改善,各种各样的庆贺活动也格外繁华,特别是大户人家,在喜庆时不只要约请戏班子到家来演出,而且要用色纸扎成两层的花篮一担,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挑担上街游行。挑花担时,艺人只用肩膀,不用双手扶担,换肩自若,一步三摇,以示水准和招摇。有一些特别大户,还约请西皮台等弹唱班一同敲锣打鼓,更显其实力。
7.迎铁枝
迎铁枝是沙县人为祭奠三位太保侯王而举行的一项民俗活动,原传播于全县,现遗留在湖源、富口一带,以富口盖竹最为盛行。迎铁枝始于宋早期,由于民除害的三位民间人士遭到御封,当地老百姓出迎圣旨时抬着金童玉女而来源,后演绎成让童男童女穿上盛装,扮成三国或说唐人物,全村汹涌澎湃从村头到村尾,又从村尾到村头。传说太保的华诞是农历三月初三,所以“迎铁枝”都是在这一天举行。
8.迎春牛
沙县夏茂镇洪姓客家人每年立春都要举行“游春牛”活动。入沙始祖原藉江西的洪茂于南宋嘉太二年(1202年)任沙县尉。洪茂逝世后第三年,其子洪原携家眷从沙县城关迁至夏茂水南开基,后移居夏茂水北七姑台。于是洪姓人便把赣南“游春牛”这种客家游艺带进沙县夏茂,使这种传统游艺活动相传至今。牛是农民最好的帮手,游春牛是为了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
9.迎烛桥
迎烛桥俗称板凳龙,由元宵闹花灯衍变而来。因地处山村闹灯不便,故每户用纸糊成箱笼,固定在一条板凳上,中间点上蜡烛,然后家家联接,构成板凳龙。游完后,将板凳放在客厅的八仙桌上,直至蜡烛燃尽,刚才拾掇再待来年。迎烛桥在沙县传播有千年以上历史,其目标为祁愿国泰民安,家家幸福。如今的迎烛桥活动以富口盖竹、郭墩、山氽和大洛陈山、前村等地最为盛行。
10.舞大鱼
舞大鱼俗称舞鱼。传说在五百年以前由江西民间艺人来夏茂做工时所传教,至今在夏茂一带传播长盛不衰。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各村发起舞鱼队,举着用竹蔑扎绑骨架、用五光十色纸张裱糊的鱼灯,在锣鼓乐中走街窜户,滚动穿越,鱼光飞溅,表示祁福,意味年年有余。鱼灯有鲤鱼灯和鳌鱼灯两种,扮演把戏却有百种以上,皆模拟游鱼的动作。
八、沙县立春风俗
沙县的习气将立春这一天视为新一年的正式开端,沙县有“打春”的谚语:春打五五九尾,家家提猪腿;春打六九头,户户卖耕牛,形象地阐明了“立春”来得早或晚对收成好坏的关系。沙县还有“立春大如年”的说法,可见沙县虾对“立春”的注重水平。
插春叶吃春卷
沙县城乡接春方式都很盛大,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春叶、吃春卷。插春叶时要用红纸剪许多菱形的纸片,贴到每片春叶上,然后绑在长竹杆上,高高地插在门前屋后,插得越高,阐明越能交好运发大财。各家门前屋后、厅堂谷仓、猪栏鸡舍张贴“春到发财、五谷丰收、六畜兴隆”等不祥文字,并摆茶酒、果品,在立春时辰点香放炮,行“接春”典礼,祈求新年歉收、国泰民安。
接春是迎接春神句芒。相传句芒是辅佐伏羲的大臣,死后成为掌管春天的春神,又是能给人“锡寿”的生命之神。立春时辰一到,将预先备好的长竹竿,立于天井上,点香烛放鞭炮,行接春典礼,迎接春神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收、阖家安全、六畜兴隆。
除了接春,清代农民有到县衙门口“抢春牛”的风俗。知县命人事前在县衙前用泥巴塑造一头耕牛,称之为春牛。立春之日,知县带着县衙一帮官员到场祭拜天地,给泥塑春牛挂彩斟酒,以示犒劳。典礼完毕后,将泥塑春牛打碎,碎块任农夫争抢。农夫把抢到的春牛泥巴放到自家牛栏猪圈,以祈求六畜兴隆;把春牛泥块放到自家田里,以祝福五谷丰收。
立春之日,城乡各家各户都吃春宴。春宴以立春时间为准,在子、丑、寅、卯、辰时春宴设在早餐,巳、午时春宴设在午餐,未、申、西、戌、亥时春宴设在晚餐。家庭成员如有外出不在家的,桌席上也要为之摆上碗箸,以示阖家团聚之意。城区多吃春卷,焙春卷皮的店前排起长队,乡下也有吃春卷的,但更多是吃糍粑、米粿、粉干等。
春卷又叫春饼、薄饼,是古代立春之日传统食品,西晋周处《风士记》记载,“元旦造五辛盘”,就是在立春之日,将面粉制成薄饼摊在盘中,将大苏、小蒜、韭菜、芸臺、芫荽五种辛味的蔬菜置于薄饼上,拼合成“春盘”,又“五辛盘”。
唐代杜甫《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南宋缜密《武林旧事·立春》说:“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唐宋时期都有立春吃春卷的风俗。明代李时珍说:“以葱、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春卷。”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能够却春闹也。”吃春卷意在图新的一年里不祥如意,消患祛灾。沙县人立春吃春卷的风俗,可能是晋末之后北方移民入闽时带进来的。
游春牛
立春这一天,夏茂的洪姓人要举行游春牛活动。听说游春牛是由江西洪氏带进夏茂的,也不是每年都游,只要逢“双春”之年才游。游春牛除文娱之外,更含有劝农之意。详细做法是:用毛竹片制成春牛骨架,糊以棕黑色纸张,牛头系着红绸缎。
游春牛的队伍是这样的:首先是衣着古代戏打扮成的一家丁和一男用人粉墨退场。游行时在前头开道的是花灯鼓,鼓面画着歉收的谷穗。
灯鼓之后是三对四方形灯柱,有两对灯柱前面的对联分别写着:“春种一粒谷,秋收一担粮”,“愧彼惰农空食粟,怜其劳力勿加鞭”;后一副对联的大意是:当农民一要勤劳,懒散就会节衣缩食,二要耕牛为农人出力,要好好顾惜,不要随意对其挥鞭。灯柱左右分别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灯柱的后面跟着的是两个唢呐手,吹奏愉快的民间乐曲。男用人牵着耕牛以滑稽的形态和步伐跟在唢呐手之后。其后是男主人挑着犁、耙,男孩挑着一担牛草,女孩提着一只饭篮,主妇提着一壶开水:再后是三架大篾,头一架筬里面安坐着五谷真仙,第二架筬里面装着米、谷、瓜、青菜和水果,第三架筬里面放着白粿和三牲五福食品,随后是一位扮相滑稽的男用人牵着春牛出场,春牛由四位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抬着前行。
最后面是锣鼓乐队,游春牛队伍在大街、主巷游行,所到之处,都要放鞭炮迎吉纳福。
九、沙县结婚习俗六合担是什么
沙县城关人接亲与盘嫁妆:结婚前10天,男女双方各向亲友发出结婚请柬。结婚前一天,男家必送礼物至女家,名曰“行盘”,当地俗称“送六合盛”,“六合盛”以猪肉6斤、鱼6斤、粉干6斤、鸭蛋61个、蛏干2斤、目鱼2斤为主,另有全套猪肝心肺(方言喻义满盘欢欣)和雌雄鸡鹅各一对。另加盛价400-800元,象价(即猪仔价)100元左右。五匠(木匠做家具、竹匠做盛具、金匠打首饰、锡匠做锡器、裁缝做衣服等)花红200元,喜烛4对,福香4封,禄茗4封,宣书(又称司书、礼生)2封,启篚4封,旌厨2封,晋使2封,男家将以上礼物写上十全帖一并送往女家,女家放鞭炮迎接。女家至时也有请宣书,宣书将礼品清点后,将喜烛、福香、禄茗、宣书、启篚、旌厨(主厨)、晋使(端菜)等红包各收起一半,另一半回给男方,意为女家给喜烛、福香、禄茗运用,并给男方的宣书、启篚、旌厨、晋使等有关人员发红包。解放后,城区一带女家除收受男家行盘礼物外,当日嫁女宴客所用的全部荤素酒果和桌椅、餐具以及厨师、帮工皆由男家提供。男家亦有将女家宴客酒席所需破费结算为钱币一并付给女家,由女家自行筹办的。男家送行盘礼物的队伍回去时则把女家自清晨起摆放在客厅让宾客欣赏的嫁妆搬回男家。
沙县洋芳村结婚六合盛具备哪些
十、名人
张孙榕,男,1955年生,福建省沙县区人。1976年从军,曾荣获福建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财政系统劳模、全国劳动模范荣耀称号。
十一、沙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沙县扁肉
沙县扁肉是由馄饨演化而来的,是福建沙县传统的中央名点。它的肉馅不是切出来的,而是用木锤捶打成肉糜,有的中央也会用机器完成这个步骤。扁肉的皮很薄,用高汤煮熟后盛到碗里撒点葱花,吃起来又弹又香。
2、沙县烧麦
沙县烧麦是福建省著名的小吃,古称"稍梅",因收口处褶皱蜂拥,形似梅花,故名。沙县烧卖馅料的主角是粉丝,再佐上肉丁、笋丁、胡萝卜丁之类的食材,皮十分薄,粘上豉油和辣酱一下子就有了灵魂。
3、沙县拌面
沙县拌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点,是沙县小吃的一道招牌,普通与沙县扁肉搭配成餐,具有香味浓,色泽鲜,原料简单,烹饪方式易控制的特性。
4、沙县芋饺
芋饺的做法很奇特,全是用手捏成,不选用芋头而用芋子,其质细腻、软糯,嫩滑,浓稠,有黏性。做成后,芋饺肉馅十分鲜美,芋饺面皮能够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绝煮芋饺的汤汁,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5、金包银
金包银名字听起来很富贵,其实就是老豆腐挖开,里面夹着肉。咬一口豆腐的汁就被挤出来了,混着里面夹着的食材,滋味浓郁,香极了。
6、沙县锅贴沙县锅贴是沙县最有名的小吃之一,用温水和面制成皮胚,选用上等五花肉参加葱姜制成馅料,包好的锅贴皮薄、馅足、底平,外形似月牙形,吃完口齿留香。
7、沙县鱼丸
沙县鱼丸,福建沙县小吃之一。沙县鱼丸在当地独具特征,独树一帜。鱼丸,又称"鱼圆"、"鱼腐"、"鱼脯",是用鱼肉斩茸,加蛋清、淀粉搅拌上劲,挤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有的还包上猪肉馅或虾肉馅,非常鲜美。
8、沙县板鸭
沙县板鸭源于中国最著名的板鸭之一建瓯板鸭,系沙县特地去建瓯学艺而得,却另有开展,目前,在辣味板鸭方面以至超越了建瓯板鸭。废品状若平板、色泽黄润、肉香味美,咸淡适中,幽香不腻,不须加任何佐料,隔沸水蒸非常钟即可食用。
9、烫嘴豆腐
烫嘴豆腐是沙县的著名小吃。烫嘴豆腐主要资料是新颖豆腐、干黄花菜、花蛤干,配料是共同的、秘而不宣的,各店家都有本人的保存调味品。但是烫嘴豆腐的制造过程却简单,只是把各种主配料一同投放在汤锅里,技艺要点就是小火慢炖出老汤,也只要这样,煮好的豆腐才干坚持口感有嚼劲的同时又不粗糙干涩。
十二、沙县著名景点
(一)水美古堡
沙县水美(水尾)古堡是沙县现存最大的土堡建筑群,位于沙县城西7.5公里处的水美村“岭美乾”盆地。
水美土堡共三座,即敬德堂、慎修堂和致美堂,其中范围最大的慎修堂,占地约6000平方米,清道光年间所建,同治元年(1862年)建成,费时13年。慎修堂平面规划前方后圆,外墙分上、下两层,以花岗岩石砌地基,厚约350厘米;上层为土墙,厚约80厘米。周围遍设枪眼,东南西北角均建有角楼。堡南设一大门,门上镶嵌一石匾,题刻“奠厥攸居”四字(语出《尚书?盘庚》,意为奠居正位),东西各设偏门,均有题刻石匾。堡内建有木构大厝三进,台地以花岗岩石为边为阶,内填三合土,柱础及大梁均精摹细琢,厅堂居室共99间。堡内有水井1口,储足粮食时可数月不出堡。值得一提的是,慎修堂为清代安溪县岭美张氏迁沙后嗣按福州官办设计局提供的图纸建造的。2005年被肯定为沙县第四批县级文物维护单位。
水美土堡四周青山环抱,洋面开阔。一进入村口,三座土堡了如指掌。
(二)罗岩山景色区
罗岩山,位于沙县南阳华村,距县城26公里。华峰险俏,山中古木参天,,林中,鸟语频频,可谓“鸟啼猿不见,花落树犹秀”。
罗岩古道是沙县通往尤溪的必经之路,山崖峻峭、怪石嶙峋、千余级石阶回旋而上,沿途松涛阵阵,古树参天,浓翠逼人,涧流回响,至山腰处有一凉亭,谓曰“落马亭”,昔日文官至此桥下轿,武官下马,为进山信士、香客歇脚乘凉的中央。
穿过凉亭百米,只见一座悬于悬崖峭壁之上,石墙呈倒刺鱼鳞状,饱经沧桑的庙宇,这便是道家修行之地——罗岩庙。罗岩庙,始建年代无史可稽,据现存庙内的一口古钟的铸文落款时间为宋嘉定六年,由此可见罗岩庙曾经有至少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主殿座南朝北,三开间,进深六米余,单檐歇山顶抬架式木构造,小巧小巧,其屋顶为斗拱木镂塔形花格,异常精致,出自清代工匠之手。跨过主殿前的古道,就是前殿。前殿昔为腾空架起的二层木建筑,单檐歇山顶,每层面积约8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早已褴褛不堪,今年撤除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从崖底直升古道路面,高约30多米。主殿的左侧是观音殿,约20平方米,悬山木构造。与观音殿相邻的是二层木楼房,上为客房,下为斋堂,可供30多人食宿。厨房内施工的土垒炉灶,听说该灶源于太保爷神火,因而再湿的柴块进了炉膛也能烧出熊熊大火,所以人们也不断舍不得拆去,沿用至今。
(三)大佑山生态旅游区
大佑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三明市区西北15公里处,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大佑山海拔1276.3米。
景区为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属陆相火山碎屑堆积——火山喷发结构,表现为孤峰入云、傲视群峰的地貌,雕塑出飞瀑流泉、幽峡峭壁、象形灵石的旅游形象。区内气候宜人,垂直分异明显,夏天酷暑、冬天严寒、春暖秋爽、四季成景。圣山福地历史长久,景色宜人,传说动人。
明《八闽通志》、清《沙县志》、民国《福建通志》都有相当篇幅描绘大佑胜景,宴坐峰、聚星石、忘忧石、降魔石、天威石、藏云坞、归云洞……均有记载。邑人不断将大佑山视为不祥圣地,山上建有普照寺,香火甚旺,自宋朝就有文人骚客来大佑山吟诗作赋,宋进士、兵部尚书罗畸曾赋诗赞之。
每当农历十五日五更时,在山巅可观日月两轮东西相照这一“日月同辉”的奇特天象—三明之意味。
门票信息:60元
细致地址:三明市沙县富口镇大佑山森林公园
(四)南阳罗岩庙
在间隔沙县县城26公里的南阳华村罗岩山,山里有一座庙,庙称罗岩太保庙,此庙始建年代,据庙内现存一古钟的铸文落款为“宋嘉庆六年”,至迟可推断古庙建于公元1213年之前。但罗岩太保庙祈蛇的历史却可追溯至上古闽先住民原始的蛇神崇拜。
罗岩太保庙供奉的蛇神,又称“蛇岳太保”,俗称“罗岩太保”,传说玉皇大帝有感于太保爷生前为保乡邦,吞毒药,斗五鬼的忠烈肉体,赐封英烈太保侯王,据传受封赐地就在罗岩山,故又传罗岩庙为太保祖庙。所以,被人类学家称为“闽中原始多神崇拜的活化石”。
(五)沙县小吃文化城
小吃文化城占空中积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5万平方米。小吃文化城的建立采用中国古典徽派园林设计手法,以沙县传统的明清建筑作风为基调,以空心砖为特征的封火墙主体外型,以院落为中心的内部空间形态设计,构成中心广场,小吃美食、休闲文娱、旅游购物、星级宾馆等功用齐全,互相联络又相对独立、动静分离的景观系列。
沙县小吃文化城入驻小吃美食、特征酒楼、文娱会所、茶楼以及工艺品店、土特产品等36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家,成为福建省最大最集中的特征餐饮、旅游休闲中心。
地址:位于沙县城区,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六)沙阳乐园
沙阳乐园是集健身、文娱、休闲、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游乐园,位于沙县城南新区凤凰山东南角,205国道旁,距县城中心约1公里,占地1212亩。
乐园共划分为10多个功用区,沙阳乐园为欧式建筑作风,对称通透,宏阔典雅,融山、林、水、花、草以及雕塑、音乐、喷泉于一炉。
乐园广场是衔接整个公园景区的枢纽,从广场右侧(北)依次环绕的景点有文娱区、凤凰山森林公园、森林浴场、湖心岛、休闲山庄、垂钓烧烤区、青少年宫等诸景点。
(七)三明生态新城湿地公园
如意湖湿地公园,又称三明生态新城湿地公园,位于沙县新城,是三明市沙县新开拓的市民休闲文娱区域。分为生态净化区,生态保育区,生态科普区三个区域,具有生态观光、休闲文娱等多种功用。公园总面积为45.84公顷。其中生态净化区(A区)面积为15.65公顷;生态保育区(B区)面积为9.78公顷;生态科普区(C区)面积为20.41公顷。
湿地公园设计以“师法自然”为理念,整体设计基于场地现状鱼塘,农田,水系等自然条件,以自然的手法整合现有水系、植被等资源,构建山地式的竹林水乡。
公园设计依托生态新城基地现状的自然条件及新城建立的优势。以生态为根底,维护优先,修复先行,意在树立湿地与生态新城之间的绿色纽带,进步周边用地价值。湿地公园为生态新城招商引资提供一张绿色的名片,也为市民提供生态的接近自然
的湿地公园景观空间。
如意湖、湿地公园内的山林、水系、花卉景观等资源非常丰厚,亭台、水榭、拱桥、栈道参差有致,各色花卉、水车、湖体景致迭出,建成后将成为市民游客度假休闲、观光旅游、接近自然的好去处。
(八)马岩生态园
景区位置: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郊,距城区7公里。
景区引见:
沙县马岩生态园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叠泉流水,风光秀丽,天文位置优越。生态园规划总面积6450亩,综合应用面积800亩。目前已建成仙山湖、神木湖、九品莲花池等水域面积95亩,建立水上乐园一座、展开水上拓展锻炼、水上自行车、游船、赛艇、垂钓等活动项目;建成高尔夫球练习场、网球场、登山步道、高空拓展锻炼场、CS野战、商务宾馆二幢、欧式的木屋别墅(25幢)、农业植物观光园一座、绿色果蔬基地120亩、生态餐厅一幢、教育多功用厅一个;建立生态园通往城区的道路7公里、生态园区内道路5公里。生态园水产养殖可消费商品鱼10万斤,提供水禽、山地鸡等特种禽类2万羽。
住宿接待:建有高尔夫球练习场、网球场、高空拓展锻炼场、CS野战、商务宾馆二幢、欧式的木屋别墅(25幢)、生态餐厅一幢、教育多功用厅一个,用餐及休闲旅游方面日可接待游客500人次以上。
(九)大水湾陈氏大厝
年代:清
座落地点:沙县虬江街道茶丰峡村
简介:又称“孝子坊”大院,平面方型,坐南朝北,占空中积约8980平方米。主院由封火山墙围护的左、中、右三列院落组成,正堂明间为七架抬梁,次间为穿斗式;其他各堂明间设厅,次间置耳房,穿斗式构架,悬山顶。主院之内,木雕精巧;院墙外,各建两排护厝及外院墙,西南角山边建有碉楼,用于防御、眺望。
维护范围:建筑周围向外延伸30米。
2009年,大水湾陈氏大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水美土堡群
年代:清
座落地点: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
简介:由双吉、双兴、双元三座堡组成。双吉堡又称敬德堂,坐北朝南,占空中积1090平方米;双兴堡又称致美堂,坐南朝北,占空中积约3150平方米;双元堡又称慎修堂,坐西朝东,占空中积约6000平方米。三座土堡规划平衡严谨,梁窗雕琢精巧,保管完好。
维护范围:建筑周围外墙向外延伸30米。
2009年,水美土堡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水美土堡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名单。
(十一)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原址夏茂文昌宫
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原址夏茂文昌宫位于沙县夏茂镇东街村,年代为1928年。
简介: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碧霄殿、天章阁组成。1928年夏,闽西北第一个属于中共福建暂时省委的中央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就在夏茂文昌宫成立,是沙县人民反动的重要里程碑。土地反动时期,由于夏茂地处战略要冲,红三军团及东方军均以此为前站,进击各地。
2018年,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原址夏茂文昌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东、西墙体各向外延伸20米,南至河道边沿,北至省道边沿。
(十二)荷山中央红军东方军原址群
荷山中央红军东方军原址群位于沙县富口镇荷山村,年代为1933-1934年。
简介:荷山村是反动老区基点村,有“中央红军村”之称。1933至1934年,彭德怀、杨尚昆等带领中央红军东方军驻扎荷山村,人数最多之时曾经到达1万多人。原址群由东方军司令部、通讯站、红军医院、造币所、红军亭、红军井、红军墓等组成,是沙县乃至三明地域土地反动战争时期的一处重要的反动遗址。司令部原址原为新庵庙,是一处供奉马氏仙娘的神庙。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坪、前堂、天井及其两侧厢房、正堂组成。天井两侧的厢房曾经是彭德怀等东方军红三军团主要指导人的寓居之处。通讯站A站位于荷山村大厝坪,原为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后期,建筑坐东北朝西南。通讯站B站位于荷山村大厝坪,通讯站A站的右侧,原为陈氏民居,始建于清后期,建筑坐东北朝西南。红军医院位于荷山村下土库,1934年彭德怀率东方军红三军团进驻荷山村时,受伤将士在这里施行救治。在治疗过程中,有三名红军不幸病故,分别掩埋在荷山村狗叫梨及红树岬二处(即后登山红军墓和枫树岬红军墓)。荷山红军亭位于当地人称白马墩的圆形小山包上,是红军站岗的主哨所。造币所,位于荷山村下尾厝,当年红军在此印制红军币,用于商品交流。红军井1号位于荷山村村尾靠近村庄侧,原为村民自挖自用水井,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进驻荷山村时曾运用。红军井2号位于荷山村尾,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东方红军进驻荷山村时,因人多水源缺乏,红军掘井取水而成。
2018年,荷山中央红军东方军原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东方军司令部:周围院墙各向外延伸15米。通讯站(含红军井1号):东至通讯A站花台外沿,南至通讯A站墙基,西至红军1号井外沿,北至通讯B站墙基。红军医院:医院遗址周围墙基边境各向外延伸10米。造币所(含红军井2号):周围墙基各向外延伸10米。红军亭:建筑周围滴水各向外延伸15米。后登山红军墓:墓体周围向各向外延伸15米。枫树岬红军墓:周围院墙根底各向外延伸15米。
(十三)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原址群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原址群位于沙县湖源乡圳头村、城前村,年代为1933-1934年。
简介:由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组成。1933年8月,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带领中央红军东方军进击沙县,成立了13个区、乡苏维埃政权。1934年1月,东方军再次进击沙县,并于1月25日攻克沙县,成立沙县苏维埃政府,沙县成为中央苏区县。2月25日,红军撤离沙县后,东方军红七军团19师在闽西北地域迂回游击。5月29日,驻扎在湖源乡的红七军团19师与国民党军80师239旅在湖源乡南洋岐高地发作遭遇战,并获得了成功。红军活动范围普及湖源乡,先后有红七军团19师、红军九军团、红军三军团、五区中队等多支部队在湖源乡驻扎。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等古厝的竹筋泥墙上至今保管着48幅红军宣传标语,宣传反动谬误,号召工农大众参与反动,落款“红军三军团”等,其中“打倒封建主义剥削制度”“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欢送解放军队消灭土匪”等红军标语充沛反映了各个时期红军的工作重心及活动内容,是红军在湖源战役的有力见证。
2018年,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原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周围各向外延伸20米。
(十四)罗坑苏维埃政府原址
罗坑苏维埃政府原址位于沙县夏茂镇罗坑村,年代为1934年。
简介:原为桃源洞,又名桃源洞别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由大雄宝殿、魁星楼、古戏台、文昌帝殿、五谷神君殿等组成。1934年1月,东方军解放了沙县城关和广阔乡村,先后树立了罗坑、北区(今富口),松林、儒元、琅口、曹元、高桥、荷山等17个基层苏维埃政府。到1934年2月底,沙县苏维埃政府辖3个区、27个乡(村)苏维埃政府,其中桃源洞为罗坑苏维埃政府原址。
2018年,罗坑苏维埃政府原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建筑周围各向外延伸20米。
(十五)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原址兴国寺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原址兴国寺位于沙县凤岗街道办事处东山村西部兴国寺内内。
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带领下,历时半个月之久,攻克了沙县县城。1月25日,红军东方军司令部设在沙县兴国寺,大殿为作战指挥厅,彭德怀、杨尚昆等住在左右厢房。
抗日战争迸发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福建省立医学院等6所学校及其他单位内迁沙县,其中福建省立福州中学于1938年2月迁址至兴国寺,1939年8月分设省立初级、高级中学。省立高级中学的中-员积极展开活动,1940年11月,上级党组织将福建省立医学院和福建省立高级中学的党员组合成立中共沙县工作委员会。1941年党组织派中-员陈振先进入省立高级中学就读,组织展开--,出版《文艺专刊》等进步刊物,发起-,组织100名学生参与艺术剧团第二大队,深化乡镇宣传演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春,沙县师范学校移至兴国寺。1947年3月,徐仁忠在沙县师范学校开展林伦榕等人入党,成立中共沙县师范学校小组。1947年6月,城工部党员何有礼与同与兴国寺办学的沙县师范学校隶属小学树立了党支部。
兴国寺始建于唐中和三年(882年),原名中兴寺。宋安定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赵匡义赐“兴国”之额,遂改称兴国寺。景泰三年(1452年)重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建为虬溪试院。兴国寺现存大殿及殿前两侧厢房为清代所建,为稀有的单檐悬山式九开间木构建筑。大殿面阔九间,大殿中部立封锁式隔断,分前后室,前室进深4间,后室进深3间。大殿总面积588平方米。当年彭德怀拴战马的寺东面的橄榄树,如今长得粗壮繁茂,年年一无所获。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原址兴国寺于1984年8月被沙县人民政府发布为沙县文物维护单位,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福建省文物维护单位,2005年6月被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六)红军东方军司令部遗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遗址西郊横庵位于沙县凤岗街道西郊村,距村部东面约500米。
1934年1月10日,彭德怀在富口荷山司令部下达进攻沙县城的命令。11日,红4师由夏茂动身,取道水头、罗溪、焦坑岭,进入县城东北之下杰、桦溪地域待命;红5师由富口动身,经鸡马寨,进入县城北之畔溪左近择地集结,并准备攻城器材,待命攻击;红6师主力集结于富口待命,并以通往沙县道路沿途的鸡马寨、十五里亭、上半溪等地分驻一连,以维持与沙县间联络;军团司令部随红5师行进。为了便于指挥,军团司令部于11日移至间隔沙县县城约2公里的西郊横庵,做好攻取沙县城的准备工作。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遗址西郊横庵始建于清代,由前空坪、主殿、两侧护厝等建筑组成,1958年被撤除。现存建筑于1982年由大众集资在原地重建,1986年扩建,建筑坐西朝东,占空中积约300平方米,主殿面阔3间,两侧建厢房,穿斗式木构梁架、悬山顶。现为西郊村老人活动中心。
(十七)红军攻城遗址
红军攻城遗址位于沙县风岗街道滨河路城区。
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电示红3军团于3日开端向福建西部的沙县地域进发,并于10日协同红7军团遂行进攻闽敌卢兴邦部及占领沙县任务。8日下午,彭德怀发布《三军团向沙县行进的命令》,以第5师、军团直属队、第6师为右纵队,取道龙湖、夏阳,于10日到达富口宿营;第4师为左纵队,取道龙湖、铜岭、白莲、瓦溪,于10日抵达夏茂宿营。
沙县城东南两个方向有沙溪和东溪作为自然屏障,县城设有东南西北9个城门,周围筑有近4700米又高又厚的城墙,非常巩固。当时,城内守敌是国民党军卢兴邦部新编第52师第10团全部、第11团之1营、炮兵营之一部,共约两个团的兵力。他们为了增强防御,将城外30米内的建筑物全部撤除,构成开阔地,又环城挖了一条1米多深、2米多宽的护城壕。此外,他们还在城墙周围布置5道电灯,沿城每隔几十公尺再加一盏汽灯,把整个城廓照得好像白昼。妄图凭仗沙溪自然屏障、巩固的堡垒和紧密的设防以抗衡。
12日,红3军团开端进攻沙县城,红5师担任主攻,红6师担任助攻,红4师置于沙县东北部的青州,阻击延平来援之敌。是日晚,部队开端在东西北门3处挖坑道,准备爆破城墙。14日,红3军团司令部得悉延平敌约1个师有增援沙县企图,以一部兵力围囤县城之敌,继续坑道作业,红4师、红6师一部于15日抵达青州、芹山一线,有效地将援敌阻止在青州左近,有利于围歼沙县之敌。16日,军团长彭德怀和政治委员杨尚昆于管前司令部发布《红三军团关于先期攻取沙县准备侧击援敌的命令》,22日4时,担任主攻任务的红5师和红6师主力进入动身阵地;5时20分,引爆沙县城坑道内0-,由于炸点偏离原定目的,攻城受挫。彭德怀、杨尚昆决议继续停止坑道作业,准备再攻。25日晨,红3军团遵照彭德怀、杨尚昆命令,对沙县守敌发起总攻,5时25分,应用坑道作业爆破胜利,西门城墙被炸开一道20多米宽的缺口,红军攻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全歼国民党军第52师2个团及师直属队,共毙伤敌军700多人,俘敌1300多人,缴获炮8门、--支2000多支、-10.8万发、炮弹2万多发、无线电台1部,兵工厂1座,以及大量的食盐、粮食、布匹等物资。
红军攻城遗址古城墙原为沙县城区古城墙的东门、西门、南门。古城墙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全长约7000米。城墙高近7米、宽约4米,花岗岩石墙基,砖砌墙体。设4个大门:东为迎恩门,南为延福门,西为永安门,北为昌乐门,有门楼。南面城墙临溪,从西到东依次辟有小水门、师古门、庙门、文昌门等4个小南门。现城墙仅余南面沿河局部,残长1000多米。城门仅存小水门、庙门两处。局部城墙被埋于现文庙路、滨河路下,沿河尚能看到局部墙体及垛口。
红军攻城遗址古城墙于1984年8月被沙县人民政府发布为沙县文物维护单位。
(十八)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
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乐氏祖厝位于沙县青州镇管前村,距村部约200米。
1934年1月,中革军委命令:“三军团于11日袭取沙县,同时断其退路而歼灭之。”12日,红3军团开端进攻沙县县城,红5师担任主攻,红6师担任助攻,红4师置于沙县东北部的青州,阻击延平来援之敌。14日,得悉延平敌约一个师增援沙县,红3军团于半溪横庵司令部发出命令,决议围城打援,以一部兵力围困县城之敌,继续坑道作业,主力于15日置于青州、芹山地域。敌援军第4师已先期占领青州有利地形,红4师迂回敌侧背施行攻击,经剧烈战役,击溃敌200多人。16日,为了临近战场指挥侧击援助沙县之敌,红3军团司令部移至青州管前乐氏祖厝。彭德怀、杨尚昆于管前司令部签发了《三军团关于先期攻取沙县同时准备侧击援敌的命令》,将红4、红5、红6师的主要兵力集结到青州、管前一线。
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乐氏祖厝建于民国,面阔3间,穿斗式木构梁架、悬山顶。1986年沙溪口电站建立,遗址位于吞没区,被撤除。
(十九)游击队交通站遗址
游击队交通站遗址位于沙县青州镇涌溪村马铺自然村。
1944年5月,中共南沙尤工委成立后,鼎力开展荫蔽依据地的反动活动,重点向沙县各地深化。为了向交通要道停顿,时任中共南沙尤工委副书记林志群深化到沙县乡村选择延(平)永(安)公路沙县地段的马铺村作为交通站。马铺地处沙溪沿岸,水路可通船,陆路可通车,交通便当,是设立交通站的好中央。经过理解接触,林志群联络培育了当地农民乐家沐为交通站担任人。尔后,经过乐家,四方的情报得到疾速传送;过往的交通员能安稳的在乐家食宿;游击队短缺物资也可从此购置并转送上山。
游击队交通站遗址原为交通站担任人乐家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1986年沙溪口电站建立,遗址位于吞没区,被撤除。
(二十)中共沙县下南区委遗址
中共沙县下南区委遗址位于沙县青州镇涌溪村。
1947年冬,中共闽浙赣区委员会城工部延古欧中心县委书记杨良言,因逃避国民党追捕而转到涌溪小学暂住,翌年1月始返南平。临走前,杨良言交代公开党员张子谦在组织开展到一定范围,便可树立区委或县委。1948年初,中共管前支部已有党员20多名。为顺应斗争需求,1948年2月25日,在中共管前支部的根底上树立中共沙县下南区委。张子谦任书记,陆昌隆、肖--、乐家辑、胡兆铨、胡盛鸿、谢元善任委员。区委成立后,展开机密活动,开展党组织。先后在青溪乡(今青州镇)开展14人入党,筹划竞选乡长胜利和举行青溪起义。在县城到沙县师范学校展开--,获得阶段性斗争的成功,并开展党员4名。
中共沙县下南区委遗址位于青州镇涌溪村的中部,因沙溪口水电站建立而吞没,全村于1986年整体搬迁至北面约300米处的现址。原村庄遗址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