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字由来
梅列区,唐末宋初方言称“尾历”。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筑城堡,称“历安堡”。清代商人疑“尾历”有“末日”之嫌,不利经商,故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
二、位置
梅列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西北部。东北与沙县交界,西北与明溪县毗连,南连三元区,介于东经117°28′—117°48′,北纬26°12′—26°25′之间,东西长约31.7千米,区域面积353.8平方千米。
三、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梅列区有国度一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1个;镇(街道)文化站5个;文物维护单位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个,县市级8个,红色遗址1处;各类艺术扮演团体4个。
四、梅列碧溪板凳龙
前面一排灯笼引路,随后是长龙似的烛桥,从村头动身,汹涌澎湃沿着全村一路游动翻腾绕一圈,家家户户的老人早已设好案桌、摆好供品、备好香烛等候在家门前,烛桥一到,立到点起香烛,放鞭炮迎接。
五、梅列区春节风俗
梅列区春节风俗有:打黄粿、蒸年糕、做煎丸、炆长寿菜、包烧卖、裹包子、煮松丸等等。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入年界后,就开端制造好过年的黄粿、糖糕、煎丸等节日美食。
制造黄粿,先要准备好“米柴灰”。把那“乌珠子”“黄枝子”等杂柴砍下几大捆,烧成灰,冷却化为灰烬后装起待用。其次,“淋灰浸米”,用沸水冲大禾米变成金黄色。
然后晾干,让灰水渐渐渗入。再次,“蒸米捶粿”。要紧的是把浸过黄灰水的大禾米用饭甑蒸熟蒸透,手工重复捶捣打烂。
之后把捶好的黄粿从石缸里扯到簸箕里,揉搓成圆形,面上再抹上一层茶油放在瓷缸内待客用。
捶打黄粿,蘸糖现吃。更多的是另一种吃法,即把现成的大块黄粿切成小条块,放入沸水翻腾的锅里煮上几分钟后,捞起放在盘子内,再用猪肝或猪肉等腊味油(也可放熟茶油)拌上,加上些许葱、蒜等调味佐料,就是一盘色香味齐全的黄粿条。
做煎丸,选取自种的优质“担竿糯”米和粳米。将舂好的糯米与粳米混合,放入水桶中浸泡一夜后,磨成米浆。用包袱装好米浆,加石块挤压水分红米团。
然后,将米团掰成小块米粉,接着把红糖(或白糖)撒入米粉,搅拌平均后,则用手重复搓揉成团。之后,揉捏米团生长圆形的丸子。紧接着,把揉捏好的丸子放入滚烫的茶油中炸。
当煎丸呈金黄色浮出油面时,便可捞出起锅,沥干余油。趁热食用那又香又甜又软的煎丸,让人感遭到生活的甜美幸福。
六、梅列区结婚风俗
梅列区的婚嫁风俗姑嫁叫“做新妇”,其风俗开端男女双方家经过媒人相互草帖,两家同意后,先由女方的“生庚”开送男方,停止“乾坤两造配合”,然后停止定礼。女方定礼
金,男方定迎取。普通是女方十七、十九、二十一岁……,不逢双岁出嫁。迎亲时,男方下财礼,女方送嫁妆。古时迎亲,相当繁华。女方亲友家家户户要办“出门酒”宴请出嫁。要出嫁
的姑娘最难的是学“啼娘奶”(即哭嫁),哭嫁分“迎亲人”、“斥礼”、“骂媒人”、“谢恩”、“分家计”、“送姐妹”等项啼哭调子有高有低,有悲哀伤心的,也有温和甜美的。旧社会的姑娘
,为了“做新妇”的时分,大显神通常在少年时,在山上采茶拔猪草或在家绣花纳鞋底时,三五成群的,背着大人学“啼娘奶”。出嫁前一天女方家里先是客人到来,新娘分别对母舅等不同的客人,
逐个啼“迎客调”,啼到那个人,他就得准备“红包”,此后男方请来“哨呐班”,携带礼物吹吹打打,到女方迎亲。新娘见到礼薄不称心时就啼起“斥礼”调,指斥迎亲象“乞丐班”,之话,这时
押礼先生就得另作加礼准备,否则会有一连串的费事事。是夜女方排酒席宴请亲友,媒人是坐明厅厝左边的大位上,出嫁新娘邀来伴睡女友登上楼用竹竿钩出一个粽子,粽子上捶两支红蜡烛(作犬头
)啼“骂媒”调,“媒人!会做媒人哪吃猪头咧媒人噢!不会做媒,吃犬头咧媒人噢!……,边啼边往媒人身上滴蜡油,使媒人几番退席,不得安宁。可见,这是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风俗的一种控诉
。次日早上,新娘啼到自家亲人,眼看就要出嫁,不知有几话要说,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啼以往的辛酸事和日后盼望之类的东西,这时新娘不断留意父
母及别人的意向,一见到就迎去跪,边啼“谢恩”调,诉哺育之恩。这时,你就得给脚膝头包“粉仪”。中午吃过“起轿宴”后,由一个德高福大的“伴娘妈”,把新娘的头发梳起来装扮好,穿上冠
帔,头戴珠冠,然后在厅堂桌上排放烛台、米饭、公鸡、红蛋、线面、宝圆、年糕、猪肉、鲤鱼、蛏干、红糖等等,请来兄弟,新娘边夹边哭:一双牙箸挟宝圆噢!兄弟读书中状元啊!……,啼哭到
十二双牙箸挟通卓噢!兄弟讨酒百八桌啊!样样东西用牙箸挟到兄弟嘴边,见什么哭什么,自在发挥,非常动听,催人泪下。啼的绘声绘色的,人们就夸她是“才女”。毕后,当母舅的就抱着新娘
到村外上轿,上轿时,先敞开轿顶,新娘站在座位上,半身显露,脸朝后面,眼望乡亲,高声啼“送姐妹”调,召唤一群兄弟姐妹尾随村外,盖轿顶后,由嫁女方发给每人一个“送路钱”。到
了男家,先迎嫁妆,再接新娘,新娘下轿就撤“红蛋”,说是求吉利安定。此后,由伴娘妈扶着新娘入门,“拜堂”,先拜天地,后拜祖先,夫妻相拜。新娘进入新房,这时小伙子为了换取糖糕果品
,抢夺新郎的礼帽,并有打新郎头的风俗。婚家欣喜,贺者繁华。亲友献上礼物,入席饮喜酒,席后闹房至半夜兴尽而散,而行洞房。姑娘做新妇,还有一个雅号,就是叫“做大人”,
新娘三日后就得下厨接替婆婆(妈妈)或大母(嫂嫂)煮饭,担负起家务事。因而,未婚前,当母亲的得教女儿学会煮饭抄菜,孝敬公婆、妯娌和睦以及怎样为人等,称为“家教”。这是祖先的传统美德。
七、梅列区丧葬风俗
1、临终民间旧俗考究“寿终正(内)寝”(男为正,女为内)。病危之际,儿媳等亲属要轮番侍候,到场送终。若临终时值“落枕空”,儿孙不得哭丧,待到吉时才可啼哭(意为防止灾难)。子媳趁死者骨肉未寒给穿上寿衣,将遗体移至正厅后堂。头边置1盏“头边火”和1碗“头边饭”(饭上放1个白熟蛋、插1双筷子),旁边放1口铁锅,亲人不时在锅里烧纸钱,谓之送“盘缠”。孝子(媳)等跪在地上啼哭,以示孝道。
2、报丧治丧由本族的尊者掌管,发出“讣闻”、“讣告”或派人去报讯。娘家到来,丧家须在大门口办娘家桌迎接。母舅须行先探生、后探死之礼。
3、入殓普通要择日入殓。儿女、儿媳妇按长幼次第排列成行,为死者举行沐浴典礼。长子到小河边点香烧纸钱,丢下1个铜钱乞回1碗水,碗内放1块白布拧干,从死者头部到脚比划三下,边念:“头把洗身洗清清,二把洗身见观音,三把洗身益子孙。”然后顺抬入棺,平放在白布席上,脚底紧靠尾板(谓之“着地”),上盖红色的“锦被”。死母入殓,要得到母舅的首肯。接着礼生掌管祭奠典礼,谓之“脚尾祭”,奠酒,读祭文,孝子四跪四拜,陪灵的人陪同痛哭。姻亲还得奠祭。祭毕,盖棺,钉棺盖。钉钉子时,孝子、儿媳妇按长幼排列,跟着钉棺盖者转,谓之“转棺”。钉棺的四根钉子,俗称“子孙钉”。尔后,每天3次烧纸钱哭祭,谓之“捻香”。
4、吊唁入殓之后,搭灵棚,布置灵堂,灵前桌上摆供品、香炉、烛台和长明灯等。亲戚邻里前来吊唁,平辈鞠躬,晚辈跪拜,痛哭致哀,亲属在旁陪哭。孝子要屈右膝跪拜亲友,谓之“谢孝”。姻亲吊孝典礼颇为盛大,须携带菜肴、糕点、果品和挽联、哀帐等祭品,有的则出钱由丧家代办,有三牲祭、五牲祭,吊孝典礼由礼生掌管。5、出殡出殡要择日子,由礼生或僧道掌管。启灵典礼盛大,灵柩放在彩架上,上加白的柩罩。抬棺者普通是8人,司仪高喊“起驾”,抬起灵柩,踢倒板凳。送葬队在哭声和哀乐声中缓缓行进,孝子头戴孝帽,外加草箍,耳垂棉纩,身穿孝服,披粗麻(穿孝衣戴孝帽谓之“成服”,丧服有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五服”),脚穿白鞋套草鞋,一手拄着哭丧杖(丧男用竹,殁女用桐),弯腰随行。途中,还要举行路祭——在灵柩前摆1桌供品,亲友们逐个拜祭。祭后,妇女及亲友返回,其别人随同灵柩直达墓地。送葬队伍中途遇县太爷,可免逃避。后路一带,短命者(下有四代、五代子孙,媳妇齐全者)亡故出殡,还有和尚或道士“骑棺”之俗。旧志记载,境内庶民有火葬之举,但被视为“恶习”。土葬持续至今。
每一宗族都有做墓地的“公山”。普通人都是死后暂时选地造墓。除未成年夭折的用挖“朝天窟”外,都是依山凿孔造墓。灵柩抵达墓地,即撤去柩罩,由“八仙头”(亦称“土工头”)在墓孔里头靠壁点1对烛,后将棺推进去,用土坯或石头封孔。葬毕,把哭丧杖插在墓头上,孝子脱下孝服,点上灯笼回家放在各自的卧房,松明把的余火倒入灶尾,意为“子孙丁财两旺”。人殁后要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依家庭经济条件,有的做一昼夜、三昼夜,有的做小、大冥阳或小、大周天,富家做七昼夜。僧道念经超度亡灵时,须糊制冥屋。冥屋有一厅一库、半城全城之分。还有金银山、聚宝盆、钱柜、童男童女,最后付之以炬。屏山的美阳村郭姓一个房族,祖辈因做“功德”烧毁了十八厅大厝,赌咒今后子孙不行此俗,只要焚香烧纸还库。自50年代始,多数乡村均摒弃了做“功德”之俗。道场完毕后,将香火送入祠堂配享千秋。辞灵后,丧家要请亲友吃丧事饭,以表谢孝。丧母,丧事毕,母舅离去时,孝子需跪在门口埕,以示谢孝,并送给连着猪尾的猪腿。母舅收后,应将猪尾取下送回厅头,意为给外甥们好头好尾六、烧七、烧周年从逝世之日起,每七天焚香烧纸钱祭奠一次,从一七烧到七七。有的中央,有几个儿子,就免烧几七。但头七和尾七一定要烧。尾七要将粗麻箍、手尾带同纸钱一齐烧掉,改带细白布的袖箍。百日守孝,子孙杜门谢客,不问世事,以至不洗澡,不理发。百日那天要举行“烧百日”祭奠,从此,儿女的孝服有白的标志即可。逝世1年整,此日称“忌日”或“忌辰”,需“烧周年”。周年行小祥礼,两周年行大祥礼,第三年□祭,行释服礼。尔后,子女不再守孝,逢年过节祭拜即可。七、夭亡、客死婴儿一出世就夭亡者,尸体装进土箕,拿到乱坟岗上埋掉。15岁以内的小孩夭折,10个指头要用红纸条圈住、衣襟尾剪破,意为可逃脱捡石、筑“天溪”之苦工。其尸体要放进米筛一会儿,意为让他早日出世。后用木板钉匣盛殓,挖坑掩埋,不做坟墓。16至20岁的人死亡,即便是未婚,也要用棺木盛殓,做坟墓,香火送入祖祠,只是一切从简。未婚之女死亡、老虎咬死(需锅盖锅葬)、雷电触死、麻疯病死、水淹死者等,其香火送进无嗣坛,族谱不得记载。客死异地,若运回家乡安葬,灵柩不得进村入厝。民间丧事有不少忌讳,亲人亡故,忌说“死”,而应说“走了”、“百年”、“过身”;忌说“棺材”,而应说“老寿”、“寿器”;魂杆忌砍多根,只能砍1根;送丧礼忌用红纸包帖,只能用黄纸;参与吊唁的亲戚忌串门;孝男忌在大厅同亲友一同就餐,忌坐桌吃饭;忌重丧日(春为甲、乙、戊,夏为丙、丁、己,秋为庚、辛、戊,冬为壬、癸、己)、三丧日(春辰、夏未、秋戌、冬丑)及己亥日安葬;亲友来吊丧,要回归时,孝家忌说“再来”;忌与和尚、道士告辞,忌说“再来”;丧家忌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丧葬仪礼趋向简化。干部、职工逝世,机关单位采用送花圈、开追悼会。80年代后,**倡导火葬,有的干部、职工逝世后,遗体送到梅列区火葬场火化。
八、梅列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芋饺
外形跟饺子一样,但是面皮是用芋头粉和番薯粉制造而成的,香味比饺子愈加浓郁,口感松软,滋味多样,滋味悠长。
2、米冻皮
相似于广东肠粉,是用籼米制造而成的。拌上豆豉油、蒜末、芝麻油、盐、味精等一同食用,软滑爽口,非常开胃。
3、豆腐丸
用水豆腐参加鸡蛋、姜汁、葱花、木薯粉、调味品等一同捣碎,然后包入肉馅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状,放到热水中煮熟,煮熟后捞出参加调料再放到锅中慢火煮入味即可,豆腐丸清甜可口,营养丰厚。
4、米包子
将大米磨成米浆,然后在锅中制造成米皮,包上瘦肉、韭菜、笋、菜心、萝卜等馅料,蒸熟即可,外皮洁白柔软,里面的馅料丰厚,口感绝佳,滋味鲜美。
5、黄粿
是传统小吃,色泽淡黄晶莹,幽香味扑鼻。黄粿的烹饪方式多样,每一种都独具风味,滋味悠长。
6、仙草糕
是一种凉粉,用自然植物提取而成。口感软滑爽口。
7、碧玉卷
外皮是用韭菜和大米制造而成,呈现碧绿色,非常诱人,馅料非常丰厚,有猪肉、香菇、笋丝、酸菜、豇豆、香菇、豆腐干、腌菜等。
8、暖菇包
是用鼠曲草和米浆制造成糍粑,然后加上香菇、木耳、熏肉、笋丝、豆腐干等食材包在一同制造而成。
9、地瓜包
外形相似于烧麦,但是表皮是用红薯粉制造而成的,香味浓郁,软糯绵密,馅料滋味鲜美,咸香且开胃。
九、梅列区著名景点
梅列区旅游资源丰厚,有瑞云洞景色区、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正顺庙
位于沙溪河畔,列东大桥北侧,庙址占空中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现有4063平方米。据出土的明代碑刻及民国十年版《正顺庙志》记载,正顺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系祀奉北宋中央名人谢佑而建。谢佑是三明上白人,曾在建州遇异人传授金符玉册,修习道义。后因护国卫民有功而被乡里百姓尊为神灵。乡人请李纲上奏朝廷,册封“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后来文天祥又奏请加封为“日月盈光大帝”。
瑞云山
在三明市区西北十二千米的狮头山麓。为火成岩地貌奇迹。瑞云洞进深30米、宽61米、高4米。洞内有一座五开间始建于宋代的木构造庙宇,供奉诸佛。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数处。洞口还保管着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监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讲学时的石刻“有容”二字,及“人在石中藏璞玉,客来洞口融珠帘”等对联。洞口四周,洞庙东北,有避邪洞、小一线天、观鱼池、马背山等景点。
虎头山
“虎”字原是斧头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翘起的利斧而得名。又由于斧头山山脉连绵不绝,宛如斑斓大虎,故又被人们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传播。高峰海拔1102米,为市区最顶峰,“虎峰牧云”是市区八景之一。虎头山植被丰厚,松杉成林,还有刺柏、乌桕、木荷、花榈木、观光木、三叶赤楠等两百余种树木。山高林密,鸟兽自然也多,这里还曾一度发现过华南虎的踪迹。
萝卜岩楠木自然维护区
位于沙县和明溪接壤处。两坡夹一沟,佑溪从中潺潺流过,构成萝卜岩、马头山、红血坑、紫竹洲四个局部。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为主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高等植物55个科、101个属、194种,特别是区内有327公顷的楠木原生林,其面积之大,密度之大,维护之完好,被前去调查的专家誉为“福建的西双版纳”。
龙泉山景区
位于梅列区的西北面,距列西村五里路的马鞍寨中。相传建于宋朝,是一个历史长久的著名寺院。它因梵堂东侧的一股清泉流入一条铁管大龙之中,犹如传说中的龙口吐水,所以叫做龙泉寺。龙源名殿由祖殿和梵堂两局部组成。祖殿是龙泉寺的主体建筑,梵堂中上为观音殿,中间为大雄宝殿,下为天王殿。龙源祖殿主要奉祀观音,还有马、杜、纪姑嫂感情真诚,共同对抗不幸婚姻的故事。并把她们供奉于龙源祖殿,称为大罗真仙,称该庙为“五仙姑庙”。
大佑山景色区
地处梅列区陈大镇长溪村,距市中心约18千米,景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276.3米。大佑山历史长久,人文历史景观众多,宋进士罗畸曾留诗云:“殿角搀余一握天,我来神骨自飘然。影移隐隐烟云里,身在亭亭日月边。脚底拥青寒树杪,面前凝翠乱峰巅。几疑银汉余波溢,浪滚黄金砌畔泉”。每当晴朗月圆,五更天明,在大佑山之巅可欣赏到一个神奇的景观,日月两轮东西相映,构成一个日月同辉的奇特天象。
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
位于三明市北郊,距市中心12千米,面积1151.7公顷,由瑞云漂流区、休闲度假区、观光果园区、竹类欣赏区、珍禽养殖区五大景区组成。金丝湾动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品种达3000多种。瑞云漂流称作“瑞云神漂”,游程达5.5千米,1999年被省旅游局肯定为福建省三家定点漂流单位之一。
麒麟山
位于三明市区东部,始建于1980年10月。原名牛垄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坟开掘出孔子戏麒麟碑刻,故改现名。公园占地40公顷,有麒麟阁、电缆索道、游龙戏水、园中园、仿苏州亭院、麒麟书院和曲径通幽等旅游景点和设备。依山还建有浩然亭、聚云亭、三元亭、莲花亭、飞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上下参差。麒麟阁建在山的最高处,高24.5米,宽12米,登阁可将远近风光尽收眼底。
仙人谷国度森林公园
距三明市政府所在地1千米。公园依据地质地貌及景观特征划分为情人谷景区、萍溪飞瀑景区、观光果园区、民俗休闲区,总面积1488公顷。飞龙瀑、金蟾瀑、虎门崖、仙坛石是园中四大知名景点。仙人谷森林公园2003年12月提升为国度森林公园。仙人谷国度森林公园森林掩盖率达95%以上,为市区周山独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一年四季苍翠葱笼。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0科、52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