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思明区位于厦门市南部,境域介于北纬24°26′~24°28′,东经118°03′~118°13′之间,由厦门本岛南部和鼓浪屿全岛组成,北面与湖里区毗连,东、西、南面与小金门诸岛及漳州隔海相望,总面积84平方千米。
二、思明方言
思明方言是厦门话的代表,是闽南方言代表点之一。其构成和开展追溯到中原汉人三批大范围入闽。
思明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某些重要特征,保存古代汉语的许多重要特性。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系统,特别是其声母系统,没有参与隋唐以后北方语语音的演化。
三、民俗民风
思明区为厦、泉、漳与台湾、东南亚交往的交汇处,成了衔接闽南传统民俗与台湾民俗、东南亚闽南华裔民俗的中心,在长期的交流融会、兼容并蓄中构成共同的思明民俗。
思明民俗中,清明吃薄饼,上元乞寿龟,端午飞龙船,中秋搏会饼,很有特性。
四、疍民
疍民,散布于中国浙、闽、粤、琼等省沿海、沿江地带,终年飘荡江海,以舟为家,以渔为业,随处栖泊,逐潮往来。疍民最早是古百越族的后嗣,民间有山畲水疍之说。
厦门岛西南隅的厦门港是疍民集居地之一,明末清初疍民大批从九龙江流域来到这里捕鱼或造船为生。厦门疍民集结于今思明区厦港街道,与其他中央来厦的渔民一同,经过长期的磨合融合,发明了共同的习俗习气。厦门疍家出海捕鱼都穿上自制的“油衫裤”,用本性的龙头细布,按各人的身体量体裁剪,在特制的红柴汁中染浸,擦两遍桐油,涂上一遍面光油。疍家姑娘头饰,头上用红纱线盘成“烟筒箍”。创立了大钓艚渔船,成为闽南定型的捕鱼船。疍民尊崇中华白海豚为“妈祖鱼”和“镇港鱼”。
五、送王船
送王船是闽台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动,起于滨海渔村的“海醮”风俗。保存着比拟浓重的原生态方式。
闽南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是替代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维护神,而非“瘟神”。
送王船风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厦门送王船风俗以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海沧区钟山村和湖里区钟宅村三个中央的范围较大。2008年,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所送的是第149任王爷,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厦门送王船普通是三到四年举行一次,经过掷筊肯定在固定的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送王船典礼依序有王船的制造、出仓、祭奠、巡境、燃烧等。王船或用杉木制成,或用纸制。造船开端要举行场地干净和驱邪典礼,整个王船制造过程不允许妇女和闲杂人员靠近现场。王船出仓典礼在清晨子时开端,请来道士举行诵经法事,再把王船移到一块空地,然后树起桅杆微风帆。此时,摩肩接踵围观祭拜,鞭炮连天。第二天,信徒们带着祭品早早地前来参拜王爷和王船,然后由无数“阵头”开道,众人蜂拥王船巡境,沿途人家皆树灯竿,燃鞭炮祭拜。
王船最后停放在海边旷地,装上柴、米、油、盐以及各项生活用品。船的周围则堆满金帛纸钱。黄昏道士在船边举行法事,并引领村庄主事人祭拜王船,礼毕即在海边燃烧。也有的中央则是将王船推送入海,任其随潮而远去。
六、讲古
厦门方言讲古,清代中叶就有了。即为用闽南方言(厦门话)说的说书。讲古是平民百姓喜闻乐听的口传文学,它运用闽南话丰厚词汇,特有的韵律、谚语、俗话、掌故、歌谣等,谈古论今,生动有趣,让听众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闽南的历史学问、习俗习气和价值观,颇受百姓欢送。
七、中秋博饼
“中秋博饼”是闽南地域一项重要的民间风俗,民间传承约300年,尤以厦门为盛。每年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中秋博饼”活动。它经过掷6个骰子的方式,取得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6个等次,博得大小不等的月饼。是一项高雅的节庆文娱和带有竞技游戏颜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历来为公众所喜欢。
八、延平郡王信俗
郑胜利率军驱赶了荷兰殖民者,组织大批汉族军民开辟台湾,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由于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
延平郡王信俗可上溯至清朝光绪元年(1875),其间台湾地域官方树立延平郡王祠堂祀奉郑胜利;随后厦门也树立延平王祠堂。郑胜利在海峡两岸享有极高的声威,台湾有58座延平郡王祠。遐迩广布,代代相传。
郑胜利改中左所为“思明”州,在今思明区内,有郑胜利操练水师、誓师东征的水操台,有练兵的演武场、演武池,有屯兵的嘉兴寨,有安定岩郑胜利读书处,有先锋营、洪本部、国姓井、延平公园、延平郡王祠等遗址。特别是位于鸿山公园半山腰“嘉兴古寨”景点内的“荥阳通祠”(郑氏祠堂),是与台南“延平郡王祠”同时期设立的“郡王祠”原址。
每年到春秋二季,或逢郑胜利生辰、逝世留念日,或郑胜利树立思明州的时间,官方或民间都会有组织地祭奠郑胜利。同安、香港等地的郑氏宗亲都会来烧香祭拜。郑胜利信俗、祭典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联络海峡两岸民众的文化纽带。
九、歌舞艺术
1、宋江阵
宋江阵源于明代抗倭斗争中的军旅步战武术阵法和乡团锻炼,明末清初郑胜利的抗清斗争将此军事锻炼办法提高推行,逐步演化成一种民俗活动。
宋江阵的演武内容主要有:行阵、单练与对练、群体演练、收阵四局部。行阵,指群体演绎军旅武术步战阵法。单练与对练主要是扮演兵器和拳术套路。群体演练主要操演八卦阵(循环对练)。收阵以环螺阵收尾。演武时以行阵、八卦阵和收场的环螺阵最为剧烈。演练的兵器有双短斧、九尺棍、月牙铲、藤牌刀、钩镰棍、双铁鞭等。
2、蜈蚣阁
蜈蚣阁是传播于厦门的民间阵头扮演,属于艺阁的一种,又叫“装阁”、“龙阁”、“凤阁”。蜈蚣阁以多节阁棚连成,每节阁棚饰以祥禽瑞兽、奇树异草图形,上坐打扮戏曲人物之儿童。因装饰阁棚、妆扮人物,破费相当精神、财力,故叫“装阁”。每一阁棚由两个或四个以至八个成年男子扛抬,几十节阁棚相连,便宛如百足蜈蚣,故称“蜈蚣阁”。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游行,普遍传播于厦门、泉州、漳州及台湾、金门地域。
3、歌仔戏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根底,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构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是中国360多个戏曲剧种中独一本源闽南构成于台湾由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培育的中央戏曲,传及闽南地域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
歌仔戏初以乡间小戏为主,后吸收南管戏、北管戏、京剧、福州戏的营养,开展为成熟的舞台剧。剧本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经典剧本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乌白蛇》、《吕蒙正》等,多强调忠孝节义。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在,有一百多种传统的曲调,杂碎调和七字调为歌仔戏两个最主要的唱腔。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征。伴奏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月琴、笛子、鸭母哒、三弦、唢呐、单皮鼓、锣、铙钹等。[34]
4、高甲戏
高甲戏是闽南中央戏曲剧种之一,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等,盛行于闽南方言区、台湾及东南亚闽南华裔、华裔聚居地。
高甲戏来源于明末清初闽南民间阵头“宋江阵”。剧目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
5、答嘴鼓
答嘴鼓是闽南民间一种喜剧性的说唱艺术,近似中国北方的对口相声。它的重要特性是,擅长运用生动生动、诙谐幽默的闽南方言词语、俚俗语,充沛发挥闽南方言丰厚多彩的音韵构造所构成的富有变化的音律美和节拍美,严厉组织对白的韵语押韵,采用组织“包袱”的手法等艺术手腕,来表现生活,描写人物,从而获得较强的喜剧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6、闽南童谣
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创作的给儿童诵读、说唱的儿童歌谣。运用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丰厚多彩的闽南方言语音所构成的韵律美与节拍美,契合儿童生理、心理的特性和了解才能,深受儿童喜欢,普遍传播于闽南城乡。闽南童谣属于闽南民间的口传文学,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与变异性(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作增删补充等变化)的特性。
7、讲古
思明区的讲古被列入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厦门方言讲古是闽南方言的曲艺说书方式,是厦门百姓闲暇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娱活动。“讲古”,原指讲述古代的历史故事,实已扩展为讲述古今一切民间故事。传统讲古的扮演方式是艺人坐或站在讲古场里放着惊堂木的桌边,传统的“讲古”多以长篇历史故事为主,像《封神榜》、《三国演义》、《说唐演义》、《水浒传》以及《今古奇迹》、《警世通言》、《拍案惊奇》等,新编的故事如《郑胜利》以及《鲁迅在厦门》、《安业民》等。
十、厦门珠绣
厦门珠绣具有共同的装饰手法和艺术作风清末民初,厦门民间制鞋艺人从海外传入的绣花拖鞋中遭到启示,开端尝试在鞋面上用彩色玻璃珠子绣出各种花鸟图案,遭到顾客喜爱,厦门珠绣便开端盛行。
珠绣主要原资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文雅秀美。厦门珠绣以新颖别致、华丽堂皇、光芒耀眼见称。图案大多取材于传统民间不祥题材,如挥洒自如、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牡丹引凤、荷花鸳鸯、孔雀开屏等。
十一、宗教信仰
佛教于唐大中年间传入境内,道教于明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于明崇祯年间和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传入。清代中叶,伊斯兰教传入。
截至2007年,全区有宗教场所45处,其中佛教32处、基督教7处、天主教2处、伊斯兰教1处、道教3处;执业宗教人员共469人,民间信仰小宫庙100多处,散布于10个街道诸多社区。
十二、保生大帝信俗
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姓吴名夲,字华基,号云冲,宋安定兴国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于同安县的白礁村,明永乐十七年(1419)封为“保生大帝”,民间俗称“大道公”。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的保生大帝颂典,包括闽南、台湾、东南亚、广东等地1000多座分庙的进香队伍齐聚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信俗以劝善戒恶、扶危济弱、治病救人等道德观为宗旨。
十三、名人
郑经
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延平郡王,台湾的统治者,郑胜利长子。
陈楚楠
原名连才,祖籍福建厦门,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新加坡。2早期新加坡、马来亚橡胶种植业的名人。
陈黯
字希孺,号昌晦,又自号场老。被誉为福建八贤之一。
施琅
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晋江人。福建水师首任提督。
郑胜利
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人。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
陈化成
字业章,号莲峰,同安县人,鸦片战争迸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捍卫吴淞,与英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
林尔嘉
字菽庄,又字叔臧,创建和捐助的学校有厦门师范学堂、漳州师范学校、鼓浪屿华裔女校、厦门同文书院、福州泉山高等女子学校、厦门大同窗校、香港大学等。
释弘一
俗名李文涛,又名李成蹊,李息霜(艺名),字叔同。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
林语堂
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平和人,后寓居鼓浪屿,为论语派主要代表。
林巧稚
女,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鼓浪屿。是中国妇产科学的开辟者之一,曾担任组织北京地域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
卢嘉锡
又名瑞师,祖籍台湾省台南市,1915年生于厦门市。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许斐平
生于鼓浪屿。1983年,获鲁宾斯坦国际钢琴赛金牌奖。1989年,进入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演出。
十四、思明区春节风俗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一【廿九围炉贴春联】
二十九要祭祖,贴春联,围炉吃年夜饭、守岁。
春联以红纸书写,新丧之家用青联以示哀思。当晚先祭祖,后围炉吃年夜饭。俗话说,廿九暝,做狗也要吃一块肉。故鸡鸭鱼肉必不可少,最少也得有块肉。吃完了要留一晚米饭,以便第二天(正月初一)插“春花”、摆神案供“春饭”.闽南方言“春”与“剩”同音,寓意年年有余。接下来就是守岁,给小孩分红包。熬到十二点一过,迷信人家抢先敬天公。年轻人、小孩则喝彩新年到来,喜迎新的开端。
旧时闽南门上贴“福”字,极为考究正中,忌讳贴歪了,以为不吉。近年受北方影响,“福”字也跟着倒贴,一来“福”倒即“福”到;二来以为“福”脚朝上,“福气”不跑。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二【正月迎来送往忙】
思明区民谚云:“正月初一贺新正,会友省亲情;正月初二请女婿,初三犯忌无客来;初五过开,初六养肥”;说的就是思明区民间从初一到初六活动布置习气。
所谓的“省亲情”就是亲戚朋友间相互串门拜年。初二则是女婿上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做女儿的这一天都要拖儿带女、拉上丈夫回娘家给二老拜年、送礼,吃顿高快乐兴地团聚饭。至于谚语中初三的“忌讳”,有好几种说法:一阐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犯城(又有一说清军屠城),古同安城元旦前遭到倭寇攻打,英勇的同安军民奋起回击,但还是遭受悲天悯人的倭寇屠城洗劫,直到初二倭寇才退。正月初三这天全城百姓忙于拾掇尸骨、掩埋遇难亲人,故城中悲悲戚戚。以后每年的初三因多数人家忙于遇难亲人的忌日,因而初三上门对古同安(今思明区区域)的人来说自然不大吉利成了“忌讳”.另一说是:按思明区一带风俗,对死去尚未一周年的亲人在初三这一天要举行祭奠典礼。所以个别较迷信的老人不喜欢那天让亲戚朋友来拜年,怕有“祭奠”之嫌;以为初三来拜年是在“咒他死”,故有“犯忌无客来”之谚语。其实,近年来极少有人去理会这个“忌讳”.
“初五过开,初六养肥”说的是在农业社会里,到初五“节”算过完,“过开”即女人们开端要翻开机械纺纱织布了。男人们也要积存肥料;以备春耕了。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三【上元佳节观花灯】
古思明区虽地处“天涯海角”,但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从明清时期起元宵节各社区就有丰厚多采的民俗活动。据《同安县志》记载,元宵节不论是城里乡下繁华特殊,民间艺人化装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神仙、妖怪组成汹涌澎湃的歌舞阵,或城里街上或乡村旷地或挨家挨户扮演节目,称为“闹元宵”.民歌《上元暝正月半》唱道:
“……迎暗灯,看鳌山,南曲自弹又自唱。弄龙套宋江,车鼓公对车鼓旦,歌仔阵,相衔接,蜈蚣座,接归拖,挨挨阵阵真美观……”
民歌中的“迎暗灯,套宋江,车鼓弄、蜈蚣阁”等文艺方式,除了“迎暗灯”已失传,其他项目在如今的文艺踩街队伍中还可见到。“套宋江”又名宋江阵,由习武之人扮演梁山好汉游街串社,走到哪扮演到哪,单打,双打,小组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
“车鼓弄”也称“车鼓舞”,相传出自同安新圩的一对卖豆腐的夫妇。这对夫妇磨豆腐常要到三更半夜,困倦时两人便相互唱民歌逗趣。有一天深夜,店前刚好借宿一个民间艺人,听到两人的逗唱很感兴味,便将歌谱记载下来,并整理成固定的扮演程式。由一男一女扮一丑一旦,称“车鼓公车鼓婆”.公婆抬一个意味石磨的挂彩竹筐,手持旱烟筒、蒲扇等道具对唱,歌词浅显诙谐。
“蜈蚣阁”(即“蜈蚣座”)则源于神话故事。传说某村盖王爷庙时惊扰了蜈蚣精,蜈蚣精息事宁人,搞得王爷庙盖不成。“王爷公”一怒之下收服蜈蚣,变成本人的部将,后来蜈蚣精修炼得道,成为“百足真人”.人们制造蜈蚣阁意在“驱除邪气”.阁以数节木架接成可转动的长阵,阵前后装饰成蜈蚣头尾,架上端坐扮成古代故事里有名的幼童,由壮汉抬着活动,又有锣鼓助阵,很是壮观。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四、尾牙
平常,闽台地域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奠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由于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这一天,许多商家会展开聚餐、联欢、奖励员工等活动。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五、元旦
春联以红纸书写,新丧之家用青联以示哀思。当晚先祭祖,后围炉吃年夜饭。俗话说,廿九暝,做狗也要吃一块肉。故鸡鸭鱼肉必不可少,最少也得有块肉。吃完了要留一晚米饭,以便第二天(正月初一)插“春花”、摆神案供“春饭”.闽南方言“春”与“剩”同音,寓意年年有余。接下来就是守岁,给小孩分红包。熬到十二点一过,迷信人家抢先敬天公。年轻人、小孩则喝彩新年到来,喜迎新的开端。
旧时闽南门上贴“福”字,极为考究正中,忌讳贴歪了,以为不吉。近年受北方影响,“福”字也跟着倒贴,一来“福”倒即“福”到;二来以为“福”脚朝上,“福气”不跑。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六、拜年
所谓的“省亲情”就是亲戚朋友间相互串门拜年。初二则是女婿上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做女儿的这一天都要拖儿带女、拉上丈夫回娘家给二老拜年、送礼,吃顿高快乐兴地团聚饭。至于谚语中初三的“忌讳”,有好几种说法:一阐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犯城(又有一说清军屠城),古同安城元旦前遭到倭寇攻打,英勇的同安军民奋起回击,但还是遭受悲天悯人的倭寇屠城洗劫,直到初二倭寇才退。正月初三这天全城百姓忙于拾掇尸骨、掩埋遇难亲人,故城中悲悲戚戚。以后每年的初三因多数人家忙于遇难亲人的忌日,因而初三上门对古同安(今思明区区域)的人来说自然不大吉利成了“忌讳”.另一说是:按思明区一带风俗,对死去尚未一周年的亲人在初三这一天要举行祭奠典礼。所以个别较迷信的老人不喜欢那天让亲戚朋友来拜年,怕有“祭奠”之嫌;以为初三来拜年是在“咒他死”,故有“犯忌无客来”之谚语。其实,近年来极少有人去理会这个“忌讳”.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七、【十六“尾牙”敬土地】
平常,闽台地域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奠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由于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这一天,许多商家会展开聚餐、联欢、奖励员工等活动。
土地公,又名土地、土地爷,尊称“福德正神”,是闽台地域庙最多、信仰最广、影响面最大的民俗神。
思明区过春节风俗八【廿四“送神”清房屋】
快过年了,也是思明区家家户户需求大扫除的时分,按思明区旧俗,只要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方敢百无忌讳放心搞卫生,构成“送神”与“除尘”风俗。
过去人们迷信,以为神无所不在,平常说不定附在什么物件上,贸然动之恐怕惹火了神灵,况且拿个驱除邪祟的扫帚在“神”的上下左右挥舞,那岂不是对神大大不敬?故只要等神们分开家里上天之时,才敢趁机肃清卫生死角。
十二月二十四所送之神主要是以“灶君”为首的家神,据新编《同安县志》记载,相传灶君乃玉皇的女婿,是灶神、门神、井神、厕神、中雷神家堂五祀之首,二十四这天会率家宅神上天汇报每家一年善恶,以定凡间奖惩。故二十三夜里十二点一过,家家户户即以三牲、汤圆、饴糖、米糕、甜(米果)祭灶,供品成心做得又甜又粘,以期糊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嘴甜心甜,确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全”.听说北方人更逗,痛快不客气的用糖糊住灶王爷之嘴,假设灶王爷真的有知,受此嘲弄不气死才怪!思明区人醇厚,可万万不敢如此对神灵无礼,还得大鱼大肉诚心祭奠,希冀家神们能替本人隐恶扬善,多多美言几句。
思明区春节民俗引见
正月初一,拂晓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奠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爽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义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风俗是怎样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思明区外岛浯屿。一年元旦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御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溃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思明区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一朝一夕,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思明区春节吃什么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快乐!又有敬祝晚辈延年高寿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思明区人把年糕叫做“米果”,种类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思明区的饮食品种繁多,不过倡议以海鲜为主,地点选择在海沧或者同安的海边大排档,物美价廉不说,绝对不会遇到“青岛大虾”相似的事情哦!
十五、思明区结婚风俗
在古代,人们总把结婚当作人生之中最自得的一件大事。因而传播一句“人生之自得事莫过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又戏称结婚小登科。婚礼风俗从古传播至今,是礼仪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在弃烦从简考究效率的二十一世纪,重情重义的中国人仍持续着传统婚俗,年轻朋友们平常在他人的婚礼中总是轻歌笑语地和新人们一同渡过,但对婚礼风俗却不是很留意,当喜事来临本人身上时,却举手无措,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将对思明区的婚俗风俗做细致的引见,希望能对新人们有所协助。
提亲篇
我国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算成人,要举行加冠及加笄之礼,示其已及婚嫁之年。
男女婚嫁胜利与否,全靠如簧如舌的媒人,在男女婚嫁命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程序大如下:男方先托媒人上女方家提亲,思明区俗称:“提字仔”。女方父母尚无意嫁女,媒人只得悻悻离去,另找人家去运动巧舌。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媒人索要写有男姓名、出生年、月、日、时辰、职业等状况的红纸条------“字仔”媒人随即向男方引见女方的姓名、容颜及家境夸饰一番,意在阐明门当户对,男方写好“字仔”交媒人传。女方拿到“字仔”供在正厅祖先牌位前,焚香拜告,若三日内合家安全,无破碗碟,吵嘴、身体不适等不祥之兆,同时经过多种渠道对男方的家境,即“门户”,当事人自身操行的探听,门户相当,即告成事,则将女方的“字仔”和男方的“字仔”由媒人合送至男家,表示同意这桩婚事。之后,媒人便布置恰当的时间,地点彼此“过目”即相见一面。
旧时思明区儿女的终生大事,要依仗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先灵颌首,缺一不可。
提亲,只是婚姻的开端。
送定
旧时思明区送定是很考究的,马虎不得。
一、前期准备:
①讲聘金:送定是婚姻成否的关键,聘金即是一关。男方须同媒人同往女家,与其家人商谈聘金数量。通常取偶数。
②谈聘礼:品种,称号、数量、搭配比例,都是计较的内容,女家大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姿势,男家则需多方思索,由于这是个大担负。在这点上,意见难得分歧,颇费口舌,常常在此有伤和气。
③订日期:双方都得按男女双方的“八字”请人测算,择定无伤双方的良辰吉日,男方将聘金,聘礼热繁华闹地送至女方家。
二、落实聘礼
①礼饼:俗称“大饼酪花”。“大饼”即特制碗口大马蹄酥,两个一包,红纸包囊,动辄成百上千包。“酪花”即油炸的中空糯米条,外裹糖浆粘上“米香”(爆米花)。“四色饼”即各种包装成封小馅饼,按“大饼”数量,搭配上相应的“酪花”“四色饼”。
②礼糖:大糖----压制成中空状的糖块,小巧---实心的小块糖。“大糖小巧”均压出龙凤或喜字图案,或“百年好合”等不祥于,按比例搭配。
③全猪全羊或猪腿。女方收下猪羊肉,脚却需退还男家,俗话说:“肉给人吃,骨不给人啃,”否则,便是“目俗”,即对男家不敬。
④面线:寓短命之意,即对新人幸福短命的祝愿。
⑤冰糖:冬瓜糖,桔饼柿果(柿饼),生花(糖生花)蜜枣,即“吃甜甜生后生,”寄寓不祥,早得贵子之意。
⑥瓮酒、活鸡活鸭,寓寄安全持久,调和安分,女方留下酒、退回鸡鸭。
⑦龙凤大红烛、礼炮、礼香,龙凤烛供女子嫁前举行“上头”(冠礼)典礼用。
⑧首饰、手环、戒指、项链、金银钗等珠宝:女子嫁前佩戴,以祈富贵,生活富足,亦含驱邪之意。
⑨盘头衫仔:女子结婚时穿的新衣裳、绣花鞋、四季外装、普通四套、八套、或更多、多取偶数,红色为主。
⑩将南方婚书托付女方。
三、女家回礼:
①收大局部礼饼礼糖,退回小局部,俗称“压箱底:。
②收下猪羊肉、退回猪脚
③回赠女婿一套结婚礼服,衣服鞋袜,文房四宝及其他礼品,希望女婿通情达理,高人一等。
④填写女方婚书,托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结婚证书的作用。至此是缘定终身,婚事宣布胜利。
订婚篇
一、祭祖
男方在动身前往女方家之前,要先在家中停止祭祖典礼,并将纳聘所用之盒仔饼9西饼)、大饼、陈列于祖先神案前,行香祭告列祖列宗将前往某地女家下聘,请祖先保佑这段姻缘美满幸福。
下聘人数应成双,男方家之年长亲朋担任。
二、纳采:
男方纳聘车队到女方家门口,男方燃放鞭炮,女方亦应燃引连炮相迎,并由新娘兄弟一人替新郎开门,再端洗脸水,让新郎洗手、擦手,,新郎应回以红包答谢。然后将聘礼交给新娘父兄。
男方的纳采人群进入女家,此时媒人引见双方家人及亲友互相认识,并讲些不祥语,添加喜气,而双方亲友也可借此时机应酬问候。
三、受聘
由女方敦请一位福寿双全的晚辈,在列祖列宗神案行进行点烛、燃香、献饼及献礼典礼,默默预祝此女婚姻幸福。开端订婚典礼:
①奉甜茶: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奉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并由媒人---加以引见,男方亲戚可借此时机打量新娘。
②压茶瓯: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杯子,男方来客此时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③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铜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意味永结同心。通常在戴戒指时,均成心将中指一屈,以免日后被对方吃定,但互信互重是婚姻制胜之道。
④燃炮:订婚礼停止至此,女方应燃炮,男、女双方相互道贺结成儿女亲家,并将喜饼与亲友共享。
⑤订婚喜宴:订婚典礼完成后,女方家设宴招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酒宴完毕后,整个订婚典礼也到序幕。
⑥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女方则回赠男方几项礼品,如新郎衣料,皮鞋等十二件,同时亦让男方携回几盒喜饼及礼香、礼烛、礼炮一份。同时附有媒人礼,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互道再见,由于下聘之事岂能再来第二回。
⑦告祖礼:男方回家后,要行告祖礼,告知完成纳采之礼,并将女方回敬之喜饼分享亲友。
结婚篇
婚庆是人生的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为了家庭的安全、幸福、子孙的繁衍,香火的继承,思明区的结婚风俗是绝不会模糊的。
一、婚前准备
①择定佳期
②广告亲友:发请贴,告知婚期,宴请地、时间,并送发礼饼礼糖。还须斟琢关系亲蔬,感情厚薄,否则会引人异议。亲戚所贺之物,须得悬置中堂,以示注重。
③吉日裁衣:男女两家同时停止。执裁衣者必需试夫妻子女齐全的“好命人”,新娘必做衣件有红线或红绸缎边的白布“肚裙”,以备头胎婴儿出生后裁儿衣,绝不可缺。
④合帐:男家裁衣当日,须做衣顶床帐。
⑤安床:要请熟习个中忌纬的亲戚参议,择下良辰美景,思索新夫妇生辰八字,求安全不祥如意。床安好后,用酒肉、豆腐等事物祭床母,祈其安闲,多家庇佑。当晚,新郎要于衣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同睡新床,俗说:翻铺生干铺,即男孩睡在床上左右翻身,新娘未来会生男孩的佳兆。
⑥送嫁妆,迎娶前衣日或几日,女家将新妇随嫁物品先送往男家。普通试钱、衣服、布料、金器、礼饼、礼糖、冬瓜糖、桔饼、红枣、龙眼干肉、茶点、日用品等,还有一个子孙桶。子孙桶拿进新房时要念:“子孙桶(提)高高,生子生孙中状元。”
二婚礼当天
行上头礼,即行成年礼。“上头”男女穿上称为“上头衫仔裤”的白布衫,端坐正厅祖先神位前竹椅上。男子朝内坐,妇子朝外坐,意如男子成年掌家,女子成年外嫁。神位前放一大“加箩”――扁平竹制大晒盘,上铺红毯一条,毯上放一小竹椅,搁脚用。典礼前神位前先摆十二道菜,焚香、点烛、拜祖。然后由“好命人”从后面梳头,梳好后,男子用红丝线束发,戴上礼帽。妇子“上头”须先“开面”――用红线绞去脸上汗,梳好头后,用发簪插在发髻上。在梳头时,“好命人”要对男子念:“上头带冠已成人,出门坐大位,食人头杯酒,说人头句话。”意即指新人从尔后受人敬重,给女子念:“头发梳起,坐金交椅”意行将来过好日子的祝愿。
三、迎娶:
⑴祭祖――新郎出门迎新娘前,要先祭拜祖先。
⑵姐妹桌――新娘动身前,要与父母兄弟姐妹一同吃饭,表示分手,大家说些吉利话。
⑶迎亲――迎亲队伍以双数为佳,六或六的倍数。媒人、陪同人、叔爷(新郎弟辈)新郎、新娘花轿。沿途放鞭炮。
⑷叫门――女家在迎娶队伍到来之前大门紧闭,让新郎敲门。女家问“何事?”新郎答:“要娶新娘!”女家听后稍启门一缝,新郎递进红包一个,门即打开,如些再三,女家才开大门迎客。女方此举意在留住财气,亦考验新郎的诚意。新郎进门拜见丈人,丈母娘。
⑸吃鸡蛋茶――新郎要吃碗去壳整蛋糖水,茶内有龙眼干肉与红枣。新郎按例只喝甜汤,留下蛋。
⑹拜别――新郎与新娘拜过祖先,辞别父母,由父母或兄弟姐妹牵上轿。
⑺出门――新娘由一位陪同人撑伞护至上轿或上车,临上轿前,新娘要哭几声,俗称“哭好命”,其父母亲戚也应哭几声,以口示惜别与祝愿。新娘轿一出门,新娘立刻扔下一扇,俗称“放心扇”,意在通知父母放心,不用挂念。一切人不向女家说再见。新郎也不回头。
⑻入门:花轿抵达男家门口等出轿门吉时,轿前放瓦片一盆炭火,新郎立轿门前,小姑捧一盘桔子立轿门旁,轿后男家人举着米筛等候,待吉时一到,新郎猛踢轿门三下,轿门才开,小姑捧上柑盘让新娘触摸,新郎伸手执新娘手,新娘则起面复坐,如是再三才出轿门,后头速举米筛遮住新娘头,新娘出轿门,踏上瓦片,由新郎牵着跨过炭火,刚才入大门内。这踢轿门,意在镇新娘威风,摸柑桔意味夫妻生活圆满与不祥;遮米筛,踏瓦片,有避邪之效;过炭火,意味子孙兴隆。期间炮声不绝。
⑼拜天地――新娘入门后,与新郎在正厅拜天地后径入新房。
⑽入洞房――新娘进洞房,只可跨门槛而过,切忌踏门槛而入。一入洞房,第三天方可出房门,显其贵气。
⑾吃“合婚圆”。――新郎新娘自挟一粒汤圆吃,再各挟一粒互喂。意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亲相爱。尔后便吃“酒婚桌”,“好命人”掌桌,新郎新娘端坐圆桌两侧;此桌共上十二道菜,六荤六素,由“好命人”拿筷挟菜递至新娘新郎嘴边,作喂食状。每挟一菜,即随口念不祥祝语,顺口有韵,妙趣横生,诙谐诙谐,整个新房笑语迭出。
⑿出厅――婚后第三天,新娘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厅拜神、祭祖、见公婆和亲戚晚辈,俗称“出厅”。新娘将自家带来的龙眼干、红枣泡甜茶敬奉家人、晚辈,晚辈则将备好的红包放在茶盘上谢贺,称为“压茶盘”。
⒀新娘桌宴小舅――出厅当日下午,男家设“新娘桌”宴请小舅子全家女眷,由于当日女家派小舅子前来探望,带来香蕉、冬瓜糖等水果与食品,小舅子上堂拜见亲家并请安,亲家须给“糖仔钱”的红包,新娘居中坐,席间,小舅子面前放一只碗,须将席上鸡、鸭、鱼等头先挟置这碗内,让舅子回家时捎去,表示新娘有吃的,父母当头功。
⒁闹厅――第三天晚上,夫家宴请宾客。席后,客人在厅中,新娘泡甜茶,敬宾客,客接茶时要说不祥话,有恭喜的,有诙谐的,有戏谑逗新娘的。左一句,右一句,顺口有韵,雅俗共赏,氛围繁华。至此婚礼宣布一段落。
回娘家做客
婚后第四天,小舅子偕同父母来请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俗称“做客”。公婆要给舅子称“结衫子带”的红包。
新娘由新郎陪伴回家。夫家要备碰饼,四色饼,花,水果等及给女家父母、晚辈、晚辈红包若干,一并带去。女家父母按红包内钱额加倍回礼,并另赠亲家衣物对方晚辈红包原封不动退回,晚辈可照收。“做客”当日,女家合家欢宴至天亮。
新娘“做客”,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得摸黑入新房,全家不能有任何亮光,哪怕灶火也不允许。风俗:“暗冥摸,生干埔”。新婚满月后,新娘方可在娘家过夜。
娘家须给女儿带回礼物:
①阿妈烧――壹只涂满糖的光鸡,给女婿的奶奶暖身;若无奶奶则免。
②干家烧――壹只涂满糖的猪腿,给婆婆暖身。
③领路鸡――壹对“鸡佻仔”(仔鸡),带回新房,放入床下,卜生男女;公鸡先跑出来则生男、母鸡先出则生女;
④带尾蔗――选取上好甘蔗连带叶拿回家,竖置新房门后,寓夫妇生活“自始自终”幸福甘美。
⑤米糕――甜的糯米饭,有红有白,意味难舍难分,不分彼此。
⑥各款食物用水果:包子、麻花、四色饼、面桃等食物;香蕉、柑桔、龙眼等水果。预祝尔后生活甘美。
⑦房内吃――各种酸、甜食品,供两人享用或待客用。
⑧鞋甘仔――即装有针、线、剪刀等的小竹筐,寓寄将针线手艺传至男家。
十六、思明区丧葬风俗
(1)丧服
五服是封建宗法制度最主要局部之一,家礼对服丧人应如何穿戴有极详细的规则。但漳州民间出殡时并不严厉恪守????功缌的服法,例如死者的曾孙身上要“戴红”,死者的玄孙辈要身着红衣以显现死者子孙兴隆。同时,死者的遗像上不搭白纱而搭红绸,俗称为“好命丧”。反之,假如孝男仅仅是小儿则称“苦丧”,丧服、丧礼从简,出殡时匆匆而过,不敢张扬。
出殡时,孝男手持孝杖上路。旧时丧礼苛繁,孝男身心不支故需倚杖以扶持身体;孝杖丧父时用竹,丧母时用桐或荆条。如今孝杖仅用作孝男的标识,因此以短而细的小棒替代,棒上裹以麻布或贴上白纸穗。
(2)丧灯
出殡队伍以一对丧灯开路。丧灯以白纸扎成,圆柱形,高约1米,半面写着丧家的姓氏,半面写着“×代大父(或大母)”。写法均虚增两代,如死者已有孙辈,祖孙三代,就写“五代”;如死者已有玄孙,则写“七代”。
葬后这对白纸大灯将挂在丧家的厅堂外,直到周年后才撤下焚毁。
(3)出殡队列
出殡时死者的大女婿肩挑大丧灯走在最前头,二女婿紧随其后一路抛撒纸钱向路神买路;若死者无女婿则请别人替代。其次是两人敲小鼓和大钹,俗称“出丧鼓”。接着是灵幡、彩旗、八音乐队、挽联、送葬的亲友以及做佛事的和尚。随后是铭旌,书写铭旌的有身份的绅士则骑马走在铭旌之前,他将掌管“点主”典礼;有时还有另一个绅士坐轿走在铭旌之前,他将掌管“授土”典礼。铭旌之后是纸轿、遗像、魂轿(内供魂帛)、灵柩,孝男率丧属跟在最后。
灵柩上的棺罩前部有一纸扎的龙头,从龙头拉出两条白布条,俗称“龙须”。死者的朋友、门生拉着白布条前行,俗称“挽(扯)龙须”,此当是古代“执绋”的遗俗。
出殡队伍的排列次序各地略有不同。豪富之家常雇数个乐队分插在队列中以壮气势,子孙不够多就花钱雇人充任孝男孝女。富家的棺柩抬者多达18名。贫家的棺柩只由两人抬。
个别中央出殡时灵柩经过村庄或土地庙要放鞭炮,同时要放下1对香烛和若干“寿金”。
(4)辞客礼
送葬的亲友普通只送到城郊或村口就折回。队列缓步行进时,孝男、孝妇、孝女要跑到前面的路口,跪在路旁叩谢送葬者,请其止步,俗称“辞客”。辞客礼应行3次,送葬的亲友按关系的亲疏依次离去。
出殡时若遇下雨,送葬者可打雨伞或戴斗笠,但丧属只能任雨淋,俗称“沃(淋)孝男”。雨天道路泥泞积水,孝男也必需跪在泥水中辞客。
60年代以后,多数中央实行火葬,出殡的方式大为改动,仪礼也相应大为简化。
3.下葬
辞过3次客,大局部丧属也与吊客同时返回,只要孝男和主要亲属护送灵柩抵达墓地,举行下葬典礼。
(1)设祭
灵柩抵达墓穴前,要奉魂帛就灵座,摆设牲醴、点香烛、焚纸钱祭奠死者。
(2)授土
在墓坟的左边立1个“土地公”的神位,由有身份的人祭拜土地公,请土地公拨出1块地供死者安息,俗称“授土”。
(3)落葬
吉时一到,“土工”口诵吉语,将灵柩放入穴中。孝长子止哭临视,勘验周至,务使棺位平直端正,向圹中放入墓志铭,并将铭旌铺在棺上,最后亲手撒下3把土,表示土工开端窆埋。
土工向圹中撒入五谷和铁钉并唱吉语,然后将未撒完的五谷和铁钉分发给孝男,孝男用麻衫的衣襟兜住意味添丁进财的铁钉和五谷,并要带回家中。接着,土工挥舞锄铲,将棺材封盖严实,在上面堆起土堆,俗称“墓龟”。
若死者是死于水中或是自外地运棺回来,在落葬之前丧属要请道士诵经,手持灵幡呼叫“××归来吧!”将亡魂引回后才干下葬。
(4)谢土
棺材落葬后,丧属随即点香烛、焚纸钱,以牲醴祭奠土地公,此为古时的“告窆”礼,俗称“谢土”。祭后将魂帛埋于圹旁。
(5)点主
祀过土地公,众孝男列跪墓前,孝长子背向墓跪,双手捧死者的神主,主礼者手持朱笔向太阳一指,口中唱道:“指日高升”。接着,用朱笔在神主牌上端左右两边各添一小点,口中唱道:“两耳聪明”。最后唱:“子孙繁茂,科甲连登”;并以朱笔在神主牌上的“王”字上添上一点。
(五)葬后
旧时,从葬后到三年服除,期限既长,礼仪亦繁复,孝男孝妇要恪守服丧的诸多忌讳,以至到村里的公井去汲水也属犯忌。
1.设灵
“点主”之后,孝男奉死者的神主入灵轿下山回家,称“返主”。孝妇要列队至左近路口跪迎神主。回到家门口时孝男孝妇均要哭号,称“望门哭”。进入厅堂时要将神主供在当中。
假如墓主人系死于外地,下葬后还要引魂返家。孝男手持灵幡招呼死者:“父(母)亲,回家吧。”俗话说“死人直”,意为死人的灵魂不懂得转变,所以孝男引魂归家时凡遇拐弯或过桥过沟时均须照顾亡灵,大声说:“转弯啊,对遮行(往这儿走)”或“过桥啊”、“过坎仔啊”。将亡魂引至家后,通知亡灵:“到了”。引魂就座并将灵幡和寿金、银纸一同烧掉。
殡葬后撤除灵棚,厅堂墙上挂死者遗像,灵座上供死者的神主,两旁摆放纸扎的奴婢,俗称“桌头□(音干)”。富家桌头婢如真人大小,站立在供桌两旁,1个端茶、1个执水烟袋;有的还做成可活动的,人一踩到桌前的踏板,桌头婢即俯身向前,放开踏板桌头婢又恢复仰身状。贫家桌头婢高仅1尺左右,摆在供桌上。供桌上供香烛和丧事专用的“七碗”,另外还摆1盏昼夜长明的油灯。厅堂两侧墙上挂女儿、儿媳、侄女筹办的纸扎“金银山”,俗称“灶仔山”、“新妇山”、“查某孙仔山”。
漳州城区有的灵位设置得宛如死者端坐在厅中:供桌后摆1只扶手椅,椅上倒放1个米斗,斗上安放死者的神主,另用死者生前穿用的衣服盖在米斗上,两袖顺扶手垂下,两只裤管在椅子前沿垂下,椅子前摆放1双死者穿过的鞋。
设灵毕即举行葬后的第一次祭仪,旧称“虞祭”,俗称“安灵置孝”。知书之家的孝男要哭读固定格式的虞祭文。
供上神主之后,孝男孝妇每日晨昏仍要着孝服在灵前烧香“拜饭拜茶”,而且必需哭出声,四邻若听不到朝夕哭奠声会被讥为不孝。孝妇哭奠用本地通行的哭丧调子向死者诉说哀苦和怀念之情。随着时日的推移,哭奠常流于方式,常常只闻哭声,不见眼泪。
2.应酬
自人死到下葬,丧家要惊扰和烦忧不少人。葬后丧家必需以一定的礼节对这些人表示祝愿和感激。
(1)洗净
出殡后,丧家要请道士或别的专业人员举行洗净典礼。道士边摇铃边用石榴枝沾水在丧家的周围拂洒,并高声向四邻唱道:“清气相(洁净)啊!”祝四邻清净安全。
60年代至70年代,多数中央废止了洗净的风俗,丧家在往自家大门上贴白纸的同时,将红纸剪成小方块贴在四邻的户外墙上以祝四邻安全。
(2)宴客
殡葬归来,丧家要设宴答谢吊客和帮助丧事的亲友。丧宴的酒菜与平常无异,只是席受骗有1碗“红糟肉”,寓意见红化吉,祝吊客和帮助的亲友回家安全不祥;宴席不上甜点,以豆干炒韭菜作为最后一道菜。
席间觥筹交织,全无哀戚情思,常为有识之士所诟病。但此举自古已然,禁而不止。近年随着经济的开展繁荣,有钱有势的人家办丧事或大摆宴席、或大收赙仪,使工薪阶级常有“人情债难还”之慨。
3.收灰
下葬后7天,孝男孝妇备牲醴到新坟哭奠并修补坟墓,告慰亡灵,俗称“收灰”。是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回来参与收灰典礼。
抵达墓地后先摆上供品,漳州城区多供丧事的“七碗”和猪头、发?@、鸡、面等凑成11碗。孝男孝妇哭奠过后,在给死者烧寿金、银纸之前,要先烧1份寿金给土地公“做工钱”,请其为死者领路并布置死者在阴间生活。
接着,孝男孝妇要拾掇并燃烧坟前遗留的丧具。如发现坟墓有破损或松软,要立刻修补夯实,并取一小撮坟前的泥土放入香炉中带回置于灵位前,表示坟墓已完成,告慰亡人可安息于九泉。
收灰后,已出嫁的孝女要带豆子、甘蔗和小红灯笼回去,俗称“??(提)豆仔”。其中甘蔗常用芒(用以制造扫帚的芦荻类植物)秆或整根芦竹替代。丧家将米豆蒸熟后拌上红糖,然后分装在特制的巴掌大的小竹篮中。篮子的外沿要贴上红纸,糖豆上放1只未煮的糯米圆子、两个饭团、两块豆腐和1小块用韭菜裹起来的肉,韭菜肉是要送给女婿吃的。每个女儿带1只篮子和1根芒秆(或芦竹)回夫家祭拜保安全。每个女儿分得1盏外写“五谷丰收”、“添丁进财”等不祥语的小红灯笼,并在回婆家的路上将小红灯笼挂在路边的树上或篱笆上。
4.做七
自死者逝世之日算起,每届七日丧家须在灵堂备牲醴、香烛哭祭,俗称“做七”。漳州城区做七时以丧事的“七碗”再加些酒肉饭菜作为供品。俗谓初次做七(称“头七”)时死者用手抓米糕吃后土地公会带他(她)到冥河里去洗手,死者双手的指甲会立刻零落,此刻死者才会认识到本人曾经死亡。
做七须做七次,有的中央将某些次做七分别规则由女儿、孙女、侄女筹办,称“灶仔旬”、“查某孙旬”、“查某孙仔旬”。做七期间,丧属不得上别人家串门。做过第七次七日(称“满七”或“尽七”)后,改为朔望(初一、十五)哭灵。
5.做百日
丧后百日内,逢年过节丧家不办荤腥,由亲友馈送糕点。丧后百日要举行祭奠,从此终结哭奠的典礼,古称“卒哭”,俗称“插花”或“做百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带白龟?@回娘家做百日。
卒哭的祭品除丧事的“七碗”之外,还有由猪头、发?@、鸡、鱼等凑成“三牲”或“五牲”,官宦之家以至用上少牢(全猪全羊)。丧家要特制红龟?@,与孝女带来的白龟?@一同上供。祭法与虞祭相同,辞神时孝男也须读固定格式的卒哭祝文。普通大众仅仅烧香烛、跪拜叩首、酹酒、烧寿金和银纸,与普通的敬神无异。
普通的丧家,只需经济条件答应,做百日时都要延请和尚超度亡灵,俗称“做功德”,范围可大可小。贫家做不起功德能够推延到以后补做。
做百日超度时势先扎1匹纸马,俗称“锡马”,马上坐1个真人大小的纸和尚,俗称“臭耳(聋)和尚”。主事的和尚站在椅子上,手持写有死者户籍、姓名的纸条,高声诵读给纸扎的聋和尚听,读毕将纸条交给纸和尚,此俗称为“读锡马”。嗣后,和尚开端诵经,并以钟鼓木鱼乃至大型的佛家音乐伴奏。诵经的品种、次数与范围完整依据丧家支付的费用规范而定,时间长达3天至5天。有钱有势的死者也占有抵达极乐世界的优先权,大悖于佛家所鼓吹的众生对等的教义。诵经之后,主事的和尚要“摔孤”。做法与七月普度的放焰口一样,将食物布施给野鬼孤魂,四周的贫民或儿童也照例来“抢孤”,俗谓吃了“抢孤”的食物能保安全。
摔孤之后做功德的现场聚起了人群,和尚开端扮演节目,最经常的是“弄铙”和“答嘴鼓”。弄铙相似杂技,由练武功的和尚转动大小铙钹,并将其一个个叠起来。答嘴鼓相似相声,由两个和尚就市井平民所喜闻乐见的话题停止问辩论难,内容滑稽,引人发笑;但由于扮演的和尚程度整齐,也有流于粗俗无聊,故方言中用“答嘴鼓”来形容耍贫嘴或聊废话。除了和尚的节目外,有的富家还请戏班演目连戏。
做完功德要燃烧锡马和马上的聋和尚,意欲使纸和尚带着主事和尚托付的纸条到阴间去找死者的亡魂。丧家事前用纸扎成房屋楼台、车马奴婢以及其他种种物品。燃烧锡马时把这些东西连同“金银山”也一同烧掉,叫聋和尚一并带给死者,俗称“烧大厝”。此俗60年代至70年代已废止,80年代又有所恢复。有的丧家还扎制汽车、摩托车、洋楼、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电话等烧给死者;其中房产还附有“三宝佛作证”的房契,让死者在阴间也能享用现代化的生活。
旧时,百日卒哭后孝男才能够理发、洗刷孝裤、吃蔬菜、睡席子、枕枕头;有的中央孝妇、孝女在卒哭后要“挽面”。随着时期的进步,这些礼制逐步松弛,做百日时较疏的丧属(女婿、外孙、曾孙)一概除服,胸前或伎俩上挂上红丝线,女性发给红色纸花让其插在头上,男性发给红包让其理发,俗称“转红”。转红之后的丧属不用恪守服丧的种种忌讳,但孝男、孝妇、孝女、孝孙(内孙)仍在服中。做完百日,孝女回夫家时应将带来的白龟?@留下,而将娘家做的红龟?@带回夫家,表示化吉、保安全。
6.做对年
旧俗,丧后周年做小祥祭,仪同卒哭;丧后两周年做大祥祭并撤灵座,折孝杖。民国以来,唯有很守旧的家庭才严厉按古礼行事,民间多将大小祥祭并而为一,在丧后周年时“做对年”,撤除灵堂。
做对年所用的供品还是丧事的“七碗”外加“三牲”或“五牲”,祭法也和做百日一样。祭后除孝男孝妇之外一概转红,灵堂也于是日撤除。
撤灵堂之前孝男孝妇离家逃避,由本家的晚辈或请外人手拿1把刀和1碗水走进灵堂,用刀在供桌上拍1下,将水泼到供桌上,厉声说:“快逃!大水淹来了!”然后将死者的神主从灵座上移进供奉祖先的神龛。这种作法在废禁神主以后改为将死者的遗像自供桌上挂到墙上与其他先辈的遗像并排。
死者的神主或遗像被撤离供桌之后,孝男孝妇回来撤除灵座,将桌头婢搬到庭院中,摘下大门口或厅堂檐下那对大白纸丧灯,连同桌头婢一同烧掉。
7.终丧祭
旧俗,丧后27个月就称三年期满,能够除服完毕丧制。届时设祭,称“?V祭”或“终丧祭”。
举行?V祭,要事前发贴约请亲友参与,供品不再用“七碗”而改用吉祭的牲醴。祭毕卸除丧服,换上吉服。在聚族而居的中央还要举行典礼,将死者的神主迁入祖庙,按昭穆次序供在神座上,称“?y庙”。至此丧事完整完毕。
8.做忌
自丧后的第二年起,每逢死者逝世的周年,遗属都要为死者“做忌”。旧俗,忌祭前一天要斋戒,不饮酒食肉、不听乐,变服整天,夕寝于外。
民国以来,旧俗渐废。逢晚辈忌辰,子孙毕聚,备死者生前喜食的蔬果酒馔,凑成6碗、12碗或24碗作为供品;从神龛里奉死者的神主就位,然后祭拜,拜毕则燃烧寿金银纸。
如今做忌愈加简化:做一些好菜饭摆在死者遗像前,焚香揖拜;接着烧寿金银纸,最后子孙聚餐。
9.立墓碑
营造坟墓可在墓主人生前或死后,但必需选择吉日。立墓碑也必需择日,而且要祭奠土地公。
墓碑俗称“墓牌”。碑上字为“显考(或显妣)某府君某某(或某府某孺人)之墓”;左下角题“孝男某某,孝女某某,孝孙某某同等立石”。碑上总字数可用加减虚词的方式加以调整;碑文按“生老病死考”循序读下来,务使末字落在“生老”两字为吉。
相传宋末帝?m经过漳州时为酬谢本地妇女的拥护,特赠漳州的妇女以“孺人”的品第。此说虽非史实,但漳州已嫁妇女死后墓碑上确均称“孺人”。
二、特殊葬俗
除停棺不葬之外,漳州以前还有几种特殊的葬俗,如今多已废止。
(一)寄埋
旧时,一些中央妻子死在丈夫之先,应先行寄埋别处,等丈夫死后再移棺合葬。
(二)二次葬
漳州民间有迁墓重葬之俗。迁墓前备特制的陶罐,择定吉日祭墓开棺,将死者的骨骸自脚拾起,依次摆入罐中,头骨放在最上面,然后盖上陶盖并以桐油灰密封。此陶罐称为“金斗”,先藏于家中或存放在寺庙里。嗣后选定吉日,就原地或另择地将金斗埋入,打灰堆,立墓碑。葬完后举行祭奠,亲友要送“金银山”,供祭奠时焚化。
客家人在迁葬后的祭奠时要放鞭炮,已出嫁的女儿和孙女要穿红裙。
(三)殇葬
漳俗,婴幼儿死亡后用草席卷裹,放在畚箕中,由其父带到野外掩埋。葬处不堆土,也不树标志。
周岁以上16岁以下的殇者,用木板钉简易的棺材装尸,脚下的那片棺板不钉,死者双手用红丝线捆扎,衣服上的口袋剪一个洞,俗谓可使早夭者在阴间免受劳役之苦,早日投胎转世。
三、畲族丧葬风俗
畲族的死者都采用棺木土葬,孝男孝女不披麻带孝,只穿素服。入殓时先将遗体洗洁净,然后穿上本民族的服装,穿几层寿衣没有特别的规则,依据家庭状况量入为出。入殓后随即出葬,没有停柩的风俗。亲友要在灵前礼拜,并唱《哀悼歌》。
一)送终
旧时,富有人家父母年老要预先找墓地,造好坟茔以为日后的葬地,称为“寿域”;还要预先制好棺材,贴上红纸备用,称为“寿板”。
(二)发丧
发丧是办丧事的开端。因死者的身分不同,发丧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辈分高的人要办得盛大,辈分低的人丧礼从简。
1.搬铺
依古礼,老人病危时应将铺位搬到厅堂中,以便到时得以寿终正寝。但漳州民间大多是等老人断气之后才行搬铺。
死者断气后,子女(媳)要为其擦洗遗体,趁尸体尚未生硬换上死者结婚时穿过的白色内衣裤。然后将尸体移置厅堂中三块木板拼成的铺上,男尸偏左,女尸偏右,头向内足向外。也有将死者横放在厅堂中以防止“担楹”。
搬铺时厅堂的神明和祖先牌位均以布遮盖。死者仰卧在厅堂里,身上掩盖布衾——白布制成,镶红边,长应蔽足,俗称“天地被”。死者头上掩盖白布,头下枕以砖块垫纸帛。
铺前张挂白幔,幔前摆供桌,桌上供死者的灵牌。60年代以后,供桌上多不设灵牌而以死者的遗像替代。依古礼,供桌上的供品应为死者生前所吃的剩余食物再添些新食物及一杯酒。
十七、思明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四里沙茶面
近二十年的烹制,构成本人的风味,色艳、香浓、热辣、汤稠,又有合适南北食客胃口的配料。
2、花生汤
以花生、鸡蛋、白糖等为原料煮制而成,花生酥烂、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甜美爽口。
3、煲仔五味薄饼
以胡萝卜、高丽菜、鲜虾仁、肉丝、海蛎等十数种原料制成馅,将皮抹上甜辣椒酱,撒上海苔、贡糖、肉松、芫荽等配料,再夹上馅包成卷状,酸、甜、辣、咸、鲜兼备。
4、阿卿春卷
是厦门人在大节日经常做的小食,全家人围在一同包春卷、吃春卷,饼皮柔韧、配菜幽香、馅料丰厚,口感轻轻偏甜,是厦门人小时分的滋味。
5、虾肉面
虾洗净去掉虾头、虾壳,捣碎后重复洗出虾汁,再滤渣入炸葱头油的锅里滚沸成虾汤,再和以猪骨汤,色泽赤红、滋味鲜美,配面条同食,美味至极。
十八、思明区著名景点
(一)厦门博物馆
在厦门市区内任何一个居高的中央,都可见到鼓浪屿两个突出的标志:耸立鹭江第一峰的日光岩和雄视厦鼓海峡的八卦楼。八卦楼的原主人林鹤寿,是菽庄花园原主人林尔嘉的堂兄弟,该楼始建于1907年,现已作为厦门博物馆。因该楼圆圆的红顶楼盖独具特征,有八卦外形,被人们称为“八卦楼”。厦门博物馆分五个陈列室,即“厦门历史”、“友好往来”、“馆藏瓷玉”、“体育明星”和“专题陈列”,展品一千多件;
“厦门历史”:从盛唐时期到鸦片战争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局部,简介厦门历史变化及严重事情。“友好往来”:主要展出六个友好城市,即英国的加的夫、日本的佐世保、美国巴尔的摩、菲律宾宿务、新西兰惠灵顿、马来西亚槟岛以及39个国度和地域赠送的各种礼品。厦门同世界100多个国度和地域交往中承受的工艺留念品,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富有异国情调和友好氛围。“馆藏瓷玉”:陈列我国二千多年间的各个朝代的陶瓷艺术品。“体育明星”:展出厦门40多年来体育健儿在国内、世界各种竞赛中所取得的冠军奖章、奖杯、金牌,以及世界冠军运用的球拍、钉鞋和局部服装。室外有“古石雕大观”,展出宋代以来的石雕品近400件;
景点位置
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95号文化艺术中心的东北部
(二)陈嘉庚兴办的校园建筑
陈嘉庚兴办的校园建筑群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先后从事米业、黄梨及橡胶业运营,因其勤奋刻苦、运营有方,经过20多年苦心运营,便开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第一次回故土,即出资2000元创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1911年辛亥反动胜利后,陈嘉庚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爱国信心,于1912年回到家乡开端其兴学报国困难进程。1913年,陈嘉庚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起第一批校舍,兴办了集美小学。从1916年至1927年十余年间,陈嘉庚的实业得到宏大开展,也为学校建立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其间,陈嘉庚在集美和厦门岛又相继兴办了集美女子小学、集美师范、集美中学、集美幼稚园、集美水产科、集美商科、厦门大学、集美女子师范、集美农林部、集美国学特地部、集美幼稚师范、集美乡村师范等校,至1933年陈嘉庚兴学20周年时,共完成各类校舍建筑及其它配套设备近60座。其完善的学科设置,优秀的教学条件,以及名师的云集掌教,使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成为享誉中国南部乃至东南亚各国著名学府。
抗战期间,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被迫内迁,集美校舍数次遭日机轰炸,而厦门大学则成为日寇军营,校舍亦遭到极大毁坏。抗打败利后,各校修复了局部校舍。解放战争时期,集美校舍再次遭受炮火的毁坏。1949年底,陈嘉庚回到厦门,在视察完集美和厦大后,决议重建集美学村并扩建厦门大学。1950年初,陈嘉庚回新加坡将其在海外的企业全部变卖成现金带回国内,全部投入学校建立中。至1960年底,除全面修复被战争损坏的校舍外,还兴建了大量新校舍,至此,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建筑范围最后完成。
陈嘉庚兴办的校园建筑群从建筑开展和建筑方式的演化,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13—1916年早期阶段。这一时间,校舍的建筑图纸完整重新加坡带回,建筑方式根本承袭了南洋殖民地及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方式。二是1916年至1927年的扩展开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建立资金雄厚,加之早期校舍建筑经历的积聚,给陈嘉庚在建筑选址及建筑规划等方面均带来了更大自在发挥的余地。在校园规划上,陈嘉庚擅长应用环境突出建筑的气势,注重组团规划。在建筑方式上,呈现了中式屋顶与西式屋身相分离的中西合璧式。三是1950年至1960年的嘉庚作风建筑最后定型阶段。这一时期,校舍规划及规划愈加注重量体裁衣,构成建筑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在建筑方式上,中式的大屋顶与西洋式屋身组合的建筑方式成为嘉庚建筑的根本特征。
陈嘉庚兴办的校园建筑包含着激烈的爱国思想和浓郁的乡土情结,在几十年校园的建筑活动中,一直坚持将西方适用的建筑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方式和营造技法有机地糅合在一同,在单体建筑上构成了西式屋身和中式屋顶相分离的建筑方式,人称“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在组群规划中,必以中式大屋顶建筑为中心建筑,西式屋顶为辅助建筑,中心建筑较辅助建筑体量高大、气势雄伟。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评价说“具有厦门中央性的陈嘉庚作风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位置”,“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地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陈嘉庚兴办的校园建筑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模范和奇葩。
2005年由福建省政府发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2006年由国务院发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1)尚忠楼群:东面以盛光路为界,接着正楼维护范围,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西、北外延15米,相邻建筑归入维护范围;
(2)允恭楼群:东面15外延米,至岺西路,南、北面10外延米,相邻建筑归入维护范围;
(3)南侨楼群: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南侨十六东面外延15米,相邻建筑归入维护范围,南面外延15米为界,西至龙船路,北面以学校围墙为界;
(4)南薰楼群:东、西、北面各外延40米,相邻建筑归入维护范围,南面以龙船路为界;
(5)科学馆:东、西、南、北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归入维护范围;
(6)养正楼:东、北面外延15米,南面以围墙为界,西接尚忠楼群维护范围,以盛光路为界;
(7)群贤楼群:以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外延12米,往东、西、南面外延15米。
(8)芙蓉楼群:芙蓉三外墙往东、西、南、北周围外延15米,芙蓉二、芙蓉四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周围外延15米范围,芙蓉一、人类学博物馆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东、西、南、北周围外延15米;
(9)建南楼群:各楼外墙平面角点连线往北面东、西、南、北周围外延15米。
(三)日光岩寺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胜利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风光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日光岩旅游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局部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高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顶峰。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腾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
鹭江龙窟,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与“九夏生寒”题刻毗连,系1920年前后-张大河行书直题“鹭江龙窟”四个大字。字幅高3.2米,宽1.6米。厦门古称鹭江,鹭门或鹭岛,鹭屿。
厦门岛的虎头山与鼓浪屿的龙头山隔江对峙,自古民间就有龙虎-守厦门的美谈。清代《厦门志》记载日光岩-俗称龙头山,民间相传此山岩是蛟龙栖息的中央。这幅题刻,寓有赞誉厦门龙蟠虎踞气候之意。
九夏生寒,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系黄仲训行书直题“九夏生寒”四个大字。字幅高3.2米,宽0.65米。古人称夏季九十天为九夏。此地岩高树古,海风阵阵,盛夏至此,顿觉凉快。铁彝是黄仲训的名号,他于1918年在日光岩建成-瞰青别墅,题刻当是同年所书。
古避暑洞位于日光岩半山腰,有几块巨石叠成的一个自然石洞,洞上有施士洁隶书直题-古避暑洞四个大字。每个字高约0.6米,宽0.9米。左侧楷书署款:施士洁题。这里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中央。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施士洁愤而举家内渡,先后寄居泉州、厦门等地。
克复台位于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汉民的隶书横题“克复台”三个字。字幅高0.6米,宽2米。左侧行楷小字直题“民国二十年六月”,右侧署款“胡展堂”。
古避暑洞位于日光岩半山腰,有几块巨石叠成的一个自然石洞,洞日之上有施士洁隶书直题古避暑洞四个大宇。每个字高约0.60米,宽0.90米。左侧楷书署款:施士洁题。这里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中央。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施士洁愤而举家内渡,先后寄居于泉州、厦门等地。
克复台位于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汉民的隶书横题“克复台”三个字。字幅高0.60米,宽2.00米。左侧行楷小字直题“民国二十年六月”,右侧署款“胡展堂”。
特别提示
日光岩顶的观景台较小,白昼人比拟多。假如时间允许,可选择黄昏时分再去,此时游人较少,别有一番景色。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四)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22家成员之一,为独立的国际化非盈利性公益机构。博物馆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击结合会主席、世界著名建筑专家吴经国先生多年谋划、设计、创立并亲任馆长。馆内珍藏了丰厚的奥运会相关文物,旨在薪传奥林匹克文化、发扬奥林匹克肉体,让更多的人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的历史与辉煌。
博物馆呈开放构造,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设计上传承了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的理念。馆内一层大厅为公共区域,配有多媒体报告厅、VIP会议室、咖啡休闲厅及可运营国际奥林匹克和历届奥运题材的特征留念品商店;大厅中央有一重80吨的长江碧玉原石;二层由一个序厅和四个展厅组成,大局部展品为吴经国先生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20年来个人珍藏的奥林匹克相关文物及留念品,包括奥运火炬、奖牌、邮票、徽章、留念币、不祥物等共计4000余件。
博物馆主要功用是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并向公众展现奥林匹克历史及珍品文物,让公众理解到更多奥林匹克信息和学问,更近间隔地接触奥林匹克。领会“更快、更高、更强”使人超越自我、发奋向上的安康人生哲学及重在参与、公正、战争的奥林匹克肉体理念。
(五)万国建筑博览
鼓浪屿岛上荟萃了上千座作风各异、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筑。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作风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楼,有小巧小巧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纪欧陆作风的原西方国度的领事馆,还有可谓江南古典园林精品的菽庄花园。
不同时期作风各异的建筑会聚于此,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建筑百科全书。这些建筑阅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沧桑,或巍然于小路止境,或掩映与繁花绿树之间,培养了鼓浪屿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散步岛上旅游的一大亮点。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高25.7米。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五湖四海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自创巴勒斯担、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作风,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共同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沛展现中西分离的古典美。八卦楼建筑艺术精巧,成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厦门博物馆。
黄家花园中楼1921年建成黄家花园南北楼后,黄奕住决计造一幢超越鼓浪屿一切别墅的高级别墅。他撤除“中德记”旧红砖楼,延请中外工程师精心设计,由上海裕泰营造公司承建了被称为“中楼”的这幢别墅,现编晃岩路25号。中楼注重欧陆作风,用料考究,室内楼梯、栏杆,一楼及前后大走廊和户外台阶均意图大利刨光白玉大理石建造,门窗、家具、楼楹、护墙、吊顶、地板均用进口楠木制造。中楼内精雕的博古架、青铜镂花壁炉、名匠细琢的廊柱,处处显现中西分离的古典美,既具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风采,又有18世纪德国贵族家庭的华美装饰,并兼有许多中国传统装饰技艺,是一座中西分离的以欧式作风为主的别墅。
海天堂构中楼晋江旅菲华裔黄秀火良,于20世纪20年代与同乡黄念忆在福建路盖起一组5幢欧式别墅。楼群正门门楼-“海天堂构”四字(现编福建路42号)。这5幢别墅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对称格局,以中楼为主,向两侧展开,中心建一广场,构成一组范围庞大的建筑群。中楼是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高高翘起,门、窗、廊、厅的楣上均挂水泥透雕挂落飞罩,檐角均饰缠枝花卉或吸水蛟龙挑梁雀替均塑龙凤饰件。特别是屋顶下装饰二个藻井,井壁上绘中国花鸟画,外形又颇像亭子,十分突出。走廊外沿装饰斗拱挂落,花篮垂柱,把中楼装点得非常民族化。远远望去,这幢建筑颇有气势,又稳健脱俗。
黄荣远堂别墅建于1920年,是以欧陆作风为主的大别墅,现编福建路32号。设计师发挥西欧建筑的艺术作风,并融入中国传统观念,使别墅外型非常美观。整幢别墅通体有许多大小廊柱,用整条花岗岩琢成,一派古罗马风姿,壮观秀美。大圆柱正面衬托,小圆柱周边支撑,参差调和的立面变异,半月、弯弧、平直的窗棂设计,加以平台钩栏、钢花纹饰、水泥透雕、十字栏板、镂空女墙、宽阔的庭院、水池假山,配以楼前的亭榭曲径、云墙堆塑,上下参差有致。庭院里修竹茂林,幽雅喧嚣。这幢别墅是西洋的、中国的、古典的、现代的作风调和分离,是鼓浪屿别墅中的精品。
汇丰公馆1876年,汇丰银行选址在笔架山的断崖顶上,盖起占地400平方米的英式别墅。基桩打入岩石,异常结实。公馆构造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远山海景,入夜“员当渔火”尽收眼底。散步回廊,厦鼓风光拥入怀抱。站在崖顶栏杆边,放眼四望,天风海涛,苍鹰鸥鹭一齐奔来,有傲视海天的气概!
八角楼八角楼在林氏府内,建于1915年,属法式建筑,有南欧作风,兼有巴络克神韵,现编鹿礁路15号。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时任台湾垦抚大臣的林维源,携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他先买下一幢英国人的别墅,称“大楼”,然后再建一座“小楼”(后因失火小楼被烧毁)。1915年,林菽庄在大小楼之间建一别墅,称“八角楼”,并增设连廊将三幢楼宇连在一同,通称“林氏府”或“府内”。八角楼共5层,为塔式建筑,立面呈多个八边形,故名。正门方柱拱券,双旋台阶,门楣、窗楣均塑缠枝蔷薇、翱翔白鸽,颇具巴络克风姿。
殷宅建于1925年,由主人的大儿子殷祖泽设计,系西欧法国神韵。它的特性是因地制宜,基地上开采出来的花岗岩条石砌墙,粗暴豪迈,既有闽南石乡的个性,又具文艺复兴反朴归真的觉得。内厅有五个拱券,三厅相连,四个卧室。全楼有四套卫生设备,显现设计者的文化认识。院内的黑松,与别墅同龄,仍苍劲挺拔。
李清泉别墅李清泉,晋江籍旅菲华裔。1926年他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层别墅,正面有罗马式大圆柱,庄严稳健。别墅庭院以多色花岗岩卵石铺成小径,构成彩色图案,使别墅显得愈加秀美。庭院里种植名贵南洋杉和花木,中心为欧式喷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别墅多了几分大自然的温馨。李清泉父子是运营木材发家的,所以别墅采用名贵木材停止装饰,门窗、楼梯等均运用高级赤楠。他在漳州路还有两幢别墅,里面的楠木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鉴人。
金瓜楼现编泉州路99号,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金瓜楼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华裔黄赐敏买下作为住宅。该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别墅洋楼,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神韵。窗是欧式的,均装百叶。内部的厅堂规划又是中西分离的,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这种用中国传统工艺装饰洋楼的手法,反映了广阔华桥的乡土情结,这也是金瓜楼的共同作风。
观彩楼笔架山顶,有一幢作风共同的欧式别墅,因形如花轿,故人称“新娘轿子”,又因在楼上可欣赏到美丽的落日彩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观彩楼”,现编笔山路6号。观彩楼建于1931年,由荷兰工程师设计,许春草营造公司承建。此楼的形体和装饰,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颇为美观古朴,又分离许多现代化建筑手法,新颖流利。它的屋顶非常别致,为背弧形,由棱线分割,既是外墙又是女儿墙,凸拱窗镶嵌其间,平面感特强,装饰效果特好,颇有西欧作风。观彩楼的门柱为绞绳状,新颖别致,有西班牙风姿。窗楣系整块石材雕成,借用中国乡村民居的的铺首方式,雕琢成欧洲剑客(火-)的脸庞,手法简约,颇有艺术灵气,也添加了别墅的华贵气度。
杨家园杨家园共有4幢欧式别墅,大约建于1913年前后,现编鼓新路27-29号,安海路4-8号。以鼓新路的“忠权楼”最有气度,以安海路的别墅最为漂亮。忠权楼为英式别墅,凹槽廊柱挺拔秀美,拱窗有半圆的、尖拱的,窗柱的雕塑装饰、花瓶设计,一窗一式,各不相同,颇有艺术神韵。杨家园有一套当年可称得上先进的供水系统。各楼的顶层和底层均设有水池以蓄积雨水,院内发掘水井,配手压式抽水机。这个供水系统的不同水源分别用来洗衣、浇花、消防、冲厕,公开水用以饮用。
林屋1927年建成,由房主的儿子林全诚设计,现编泉州路82号。林屋的特征在立面和屋顶上。屋顶运用北欧作风的坡折屋面,突出美观;立面不一刀切,突出收进调和自若,与屋面配合谐和,构成鲜明的个性。林屋鹤立群楼中,显得稳健纤丽。
船屋般屋的宅基地呈长三角形,别墅建在其上,如海轮甲板上的船舱,登三楼俯视,宛如一艘正待远航的海轮,现编鼓新路48号。船屋建于1920年,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他应用地块外形把别墅设计成待航的轮船,可谓匠心独具。他运用传统建筑手法,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展开,严谨对称。别墅质朴无华,简约明快,采光充足,通透性好。地板采用宽条楠木,家具多为酸枝、红木,至今坚持完好。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同安籍越南华裔许汉所建,现编笔山路9号。这是一幢个性突出、艺术性强的欧式建筑,它有鼓浪屿最大最美的门楼和石阶,外观宏伟挺拔。双拱窗套,流利秀美,颇为漂亮。它还有一个欧式花园,高处有八角亭,曲径相通,是主人休闲观景的中央。原美国领事馆建于1930年,为二层罗马式红砖楼房,设有公开室和楼顶夹层,形体秀美,现编三明路26号。领事馆以红白两色为基调,山墙用5个大三角装点,精练明快,还特设一个观景天台。天台下就是夹层,十分适用。领事馆的罗马式大圆柱柱头运用科林斯柱式装饰,塑以夸大的百合花叶片。叶片纤长划一,托起整座建筑,显得特别美观。
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凤的家,也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为二层别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层,现编漳州路44号。林语堂结婚的厅堂、新房仍在。
天主堂建于1917年,为哥特式建筑,其特性是眼光所及均为尖形,拱、门、窗、塔以及女儿墙的镂空装饰均呈尖形。室内天花为彩蓝色珠网构造,繁褥华美,这是厦门仅有的一座哥特式教堂。现编鹿礁路34号;
(六)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中央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献作公园。菽庄花园应用自然地形巧妙规划,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局部,各景参差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俗气,又有海鸥翱翔的雄壮壮观,动静比照,相得益彰。园内还有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等景点。
林尔嘉对花园精心设计,力图再现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采,应用不大的一湾坡地,发明出无限的空间,“每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一色,杳乎无极”,把周围能看到的景物全部归入花园怀抱。他在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10景,并把台北板桥别墅里的小板桥也搬了来,小巧别致,独具一格。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但最有特征的是:藏海:一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以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一堵高墙挡住了视野,偶回首,园门内侧楣上高悬“藏海”匾额赫然入目,顿时领悟藏海的意蕴,转出月洞门,忽然“海阔天空”,大海奔腾而至,这种先藏后露的手法,收到了惊奇的效果。巧借: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潮水,全部应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本来非常狭小的海湾,借周围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视野宽大,颇具层次的海滨花园。特别是走在四十四桥上,面地广大的海空,谁也不感到其小,却感到花园之大。远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屿仔尾,罗列的担屿、青屿、浯屿,眼前的日光岩、英雄山,前方的海沧嵩屿角以及翻飞的海鸥,都成了花园的外景。四十四桥上的渡月亭,是菽庄观海赏景的最佳点,每逢中秋,夜深人静,海浪轻摇,观赏那海色月色,真乃人生乐事!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港仔后路7号
(七)厦门园林植物园(万石植物园)
看点:厦门园林植物园内山峦起伏,奇岩趣石遍及,摩崖石刻众多。聚集了自然奇迹、人文胜景、植物造景三大特征,是闽南地域久负盛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厦门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俗称万石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度级重点景色名胜区的中心局部,首批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现已引种、搜集6300多种热带、亚热带欣赏植物,建成棕榈岛、仙人掌世界、百花厅、松杉园、南洋杉草坪、蔷薇园等十多个各具特征的植物专类园。
万石湖:原为万石岩水库,建于1952年,当年为战备水库。园中两大水系水磨坑溪和樵溪汇流于湖。往常已成为植物园景观的中心,北侧松杉园、竹径,南侧为南洋杉草坪,东侧为棕榈岛、百花厅,西侧大坝上成排种植着原产美洲极具南国风姿的华盛顿棕,湖光倒影,别有一番景致。
棕榈岛:突入万石湖的半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倒影融为一体。有数百种棕榈科植树物遍及于水隈、坡上,上下整齐,枝叶各异,一片南国小岛风光。棕林深处有仿傣楼方式而筑的茶室,游人到此憩足品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看雀鸟闲庭信步。湖西侧坝上植有高大硕壮,一线排开的大丝葵、华盛顿棕,湖光倒影成双,别具一番风采。
南洋杉草坪:位于万石湖南侧,占地12万平方米,是园内具有明显特征的景区之一,种植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恰如其分天时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是游人休憩、嬉戏的场所。南洋杉是世界五大著名欣赏树种之一,植物园现引种有2属7种,为全国之最。
蔷薇园:位于棕榈岛与万石莲寺之间,依地而修,始建于1995年,是一处以种植蔷薇科植物为主的专类园区,区内有“象鼻峰”和“万笏朝天”等景点。园内有大片草坪,节假日游人如织。园内除了栽种蔷薇、月季外,还种植有梅花、桃花、火棘、绣线菊和木瓜等蔷薇科植物。万笏朝天是厦门旧二十四景中小八景之一。过去万石山上未成片植树,远远望去,怪石层叠。成排的岩石一个朝向,似群臣拿着“奏板”在朝拜天子,故得名“万笏朝天”。“象鼻峰”由两石并成,石间隙极小,酷似象鼻,石上镌刻“象鼻峰”三字,是清朝雍正年间厦门海防同知李璋所提。
雨林世界:以有宽大的板状根,具滴水叶尖,茎上开花,绞杀现象,附生等特性的雨林植物为主。入口区原为部队营房,是当年炮轰金门的“八·二三”炮战后勤作战指挥部,现留下数座条石搭建的石头别墅,是市区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花岗岩石建筑群。
沙生植物区(仙人掌世界):厦门园林植物园仙人掌世界占空中积4万平方米,栽培各类沙生植物32科1200余种。现为中国最大的仙人掌园,分室外展区和展览温室两大局部。室外展区有形如巨瓶的瓶干树、高大宏伟的武伦柱,还有三角大戟、露兜树等,室外大范围种植、展现仙人掌植物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展览温室里各种仙人掌植物争奇斗艳:这里有国内自行栽培的最大金琥王,有稀有的金刺般若、霸王树、龟纹木棉,还有南非引种的生石花、棒叶花等小巧小巧、亲亲可人的多肉植物。
厦门园林植物园除有植物造景外,还聚集了不少自然奇迹和人文胜景,主要有“安定石笑”、“天界晓钟”、“中岩玉笏”等;
特别提示
1.售票处旁边有效劳中心能够拿免费的地图。2.蔷薇园和百花厅,冬天不要去了,没有花。3.园区内有观光车,行车道路:南洋杉草坪停车场(始发站)-天界寺-雨林世界-沙生植物区-仙人掌世界、滕本植物区-安定岩寺路口-科普基地、花卉园路口-国防园(终点站)。通票:10元/人,当日有效,可屡次乘车,出园作废。单次票:5元/人,限一次乘车运用,下车作废。营运时间:始发8:00,17:00(冬季末班车),17:20(夏季末班车),每隔20分钟发一趟车。4.园林植物园地处厦门市中心,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厦门大学,紧邻中山路商圈,距中山路约1公里,所以能够连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一同玩耍,用餐能够在中山路或者厦大左近,廉价选择又多,逛园区就带点水和干粮即可。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25号
(八)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市东南面的海岬突出部,毗连福建厦门大学,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完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工期两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构造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作风。
胡里山炮台-天文位置重要,东面间隔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援助-白石头炮台,提早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穿插可-、阻击-厦门航道的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辅佐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援助陆军阵营等。
胡里山炮台-还装备了当时最优的配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能力宏大,成为战略性炮台,主炮台、指挥台。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
为了生动再现胡里山炮台作为要塞炮台、指挥总台的辉煌历史,突显官厅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的-位置,在演武厅一楼经过中心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应用高仿真机器人,真实再现1896年清朝胡里山炮台-官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
正厅以沙盘方式展现厦门八大炮台,特别是胡里山炮台的重要战略性天文位置,沙盘由清代厦门全图、厦门地形图、厦门左近地形图及海图等相关历史材料拼接,缩放比例为1比2000000,采取技术手腕为光电技术。
1888年9月,光绪帝旨允-厦门要塞-建造新式炮台,并饬令-闽浙总督卞宝第与洋商订购二十八生-后膛炮两尊。先后调查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拟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最后决议购置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消费的火炮。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路2号
(九)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也是闽南佛学院所在地,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南普陀寺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时至今日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特别佛教节日和观音诞辰,风雨不透,香积如山,以致于寺中不得不规则人手限点一支香。
寺庙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为闽南作风的弧状飞檐翘角,上有众多剪磁工艺的藻饰,绚丽多彩。寺内中轴线上主体建筑除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格外,还有一座供观音的大悲殿。大悲殿巧构如亭,顶部斗拱交叠成藻井,四面开门的,内奉一尊工艺精绝的木雕千手观音,共有四面,分别朝向四门。中轴主殿两侧钟鼓楼、庑廊回护,构成一个整体,沿山势递次向上,彩檐和背后的翠峰巨石构成交相辉映的景致。而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丽,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藏经阁收藏了众多佛教文物,有《明大藏经》、《砂藏经》,高僧弘一的手稿《佛说阿弥陀经》,明末由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书妙法莲花真经》,唐代的铜宝像,宋开宝六年铜钟.宋七宝铜塔、缅甸白玉卧佛.坐佛等。其中明白瓷观音,听说是著名艺术家何朝宗的作品。
寺宇四周保存了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八御碑》。寺后崖壁有一大“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导游多让游人猜此字如何四笔写成。
寺为唐代移居该岛的陈氏族人创立,当时也是应用山洞修成的“一片瓦”式建筑。后来逐步开展,五代时,称泗洲院,宋初叫无尽岩,后改名普照寺、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毁,明洪武时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由统一台湾的施琅将军重建。大悲殿原为砖木构造,1928年因香火过盛被烧毁,1930年由住持太虚法师重建。1962年停止大翻建,主体改为钢筋水泥,坚持斗拱堆叠的藻井装饰。南普陀寺原为“临济宗”一派世袭掌管,1924年起,该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拨贤者为方丈,南普陀遂繁盛不衰。
寺前有放生池和荷花池,并新修了七座汉白玉如来佛塔和二座11层高的万寿塔,寺的一侧是闽南佛学院,出山门后的另一边,就是厦门大学的校门了。
闽南佛学院兴办于1925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中国佛教首领太虚巨匠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变革中国僧侣教育的实验园地,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学院停办。12年内毕业200多人,现尚健在的当年学僧,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巨匠,如知名的经论巨匠台湾的印顺,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摩法师,皆出自佛院门下。1985年,闽南佛学院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在妙湛院长的掌管下,得到了较大进步和开展,已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现设有男女两个院部,男院部在南普陀,女院部在金榜公园内的宝山岩,现有男女学僧250多名。
南普陀寺另有素菜出名遐尔,其素菜不只严守素料制造的工艺,还清除素菜仿荤菜而制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神韵高雅,诗情画意。
(十)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出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由于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左近有民族英雄郑胜利当年锻炼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色沙滩,为自然海滨浴场。岛上无车辆,清雅脱俗。尤为游人所赞扬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质十分的高,钢琴具有量为全国第一。月下风中,琴声悠扬,散步其间,神韵无量,给人以极端漂亮的艺术享用。
日光岩俗称“晃者”,位于岛的中央,是鼓浪屿的最顶峰(海拔92.7米)。从山脚沿石梯登临而上,沿途有日光岩寺、莲花庵。古避暑洞。郑胜利水操台遗址以及历代名人的多处题刻。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其间,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裕庄花园坐落于鼓浪屿的南端,分“补山”园和“藏海”园两局部,以园饰海,以海拓园,整座花园设计精巧,园内主要建筑“四十四桥”就建在海上,桥上有观钓台。渡月亭和“海阔天空”。“枕流”等事台叠石。
浩月园位于鼓浪屿的东南隅,全园占空中积约为2万平方米,为留念民族英雄郑胜利收复台湾而建。园内景点包括郑胜利青铜群雕。郑胜利巨型石雕像。郑胜利微雕展览馆。郑胜利碑廊。皇帝殿。激光舞台。孔雀园。皓月休闲度假俱乐部等。其中郑胜利青铜群雕是以青铜铸成的半圆半浮大型群雕,为目前国内历史人物青铜群雕中稀有的一组;郑胜利巨型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吨,用625块花岗岩组成,整座雕像拔地腾空,气宇轩昂,己成为厦门的重要标志和意味物。
鼓浪屿上有三个沙滩:1.大德记海水浴场,在皓月园左近,景色不错,;2.港仔后浴场,有平安员,游人很多,靠近菽庄花园;3.美华沙滩,鼓浪屿西面,比拟安静,内厝澳码头上岛,步行15分钟左右可抵达。靠近贝壳梦境世界,岛上独一一个洞穴式的一个游乐场。
Tips:
鼓浪屿有大量的无证导游,收费廉价(10-50元/次),但他们不会解说什么学问,反而会带游客去各种购物店、海鲜店等场所。
在鼓浪屿上面尽量不要吃海鲜,可能会被宰,方式可能是以两代斤收费,或者用不常见的海鲜高价宰客。
特别提示
1.鼓浪屿道路纵横交织,容易迷路,假如你买了鼓浪屿套票,套票上有简单的地图,假如是理性游走则无妨丢弃地图。2.节假日去鼓浪屿的船票比拟慌张,倡议提早在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厦门轮渡有限公司”预订。
鼓浪屿
2.在离码头100米左右的游客中心大厅特设行李存放处,为游客提供物品存放效劳,假如带着行李过来一日游,能够寄放。
3.鼓浪屿是一个没有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小岛,岛上独一的交通工具是景区电动车,从轮渡码头动身,环岛一周,只在几个重要景点停一下,50元/人。(不引荐,倡议还是换双软底鞋子慢走吧,鼓浪屿是个合适快步的岛。)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
类型:岛屿/半岛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