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境域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福州南翼,天文坐标为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之间。北与长乐区、闽侯县、永泰县接壤,西与莆田市毗连,东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南濒兴化湾与莆田市南日岛遥对。陆域面积151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911平方千米。
二、方言
福清既散布有福清话、闽南话、莆田话、闽县话和客话(本地人称之为鸟音),又有颇为典型的交融语——福清闽南话、福清莆田话和闽南莆田话。
三、南少林宗鹤拳
宗鹤拳发源于福建省福清市镜洋西边茶山自然村,作为中华武术南方一大流派的宗鹤拳,其来源可追溯到150多年前,始创祖师方徽石,字世培,福建、福清茶山人氏。世代书香,幼既敏而好学,力练鹤法,受教名师,对武艺更有所领悟精进,云游各地,寻师访友,探研各派拳艺,创建宗鹤拳,当今它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的特征是不可磨灭的,且有着普遍的大众根底,因而能滋生繁衍,常盛不衰。
四、福清爽厝车鼓舞
福清爽厝车鼓舞扮演是由镲、锣、大鼓等几种器乐组成的大合奏。镲是直径60厘米左右的大钹,锣则分为大锣和凸脐两种,鼓是直径约一米的牛皮大鼓。车鼓队通常由一面大鼓,数十对大钹,两面大锣和两面凸锣组成。整支乐队,活脱脱就是一幅古时将士出征图,扮演时车鼓队的把戏、队列不时变幻,,并且组成各种图案向观众展现,车鼓舞扮演不只丰厚乡村文化生活,也能够强身健体,因而参与者日众。
五、石竹山祈梦风俗
石竹山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著名的侨乡福清城西10公里处,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石竹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鸳鸯石等奇岩怪石;崖石上留有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摩崖题刻。特殊的人文天文环境,与中华外乡的传统宗教文化相交融,逐步构成了石竹山共同的祈梦风俗。
石竹山祈梦风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以九仙信仰为肉体纽带,以人生礼俗、岁时季节相随同,以民间心理医疗学问为内涵,普遍触及心理医学、养生学、建筑学、社会学等范畴,在传播过程中又融入了道教典礼文化,成为一种共同的心理引导和社会教化方式,并在此根底上构成了本人共同的礼俗,逐渐衍生出四季祭典,特别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典礼为代表。这一原生态的生命礼俗,遵照了节气变化的自然哲学,包含着古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注重和对生命的尊重,也成为今天石竹山祈梦风俗的重要内容之一。
石竹山以祈梦为中心的民间风俗普遍传播于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一带,影响力以至远及日本、东南亚以及欧、美等世界上有福建人聚居的各个角落,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文化纽带。而且,随着祈梦与解梦活动的频繁展开,各种反映人们生活和愿望的梦故事,以口头文学为媒介,广为传播,为石竹山添加了无限神秘的传奇颜色。
六、福清过节风俗
在福清传统时令节俗中,迎春、接春、迎年等生动表现了古越遗风的履痕;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以及婚丧寿庆传统习俗中的合婚、定聘、禳寿、正寿、开吊等和信仰民风中的关公诞、迎城隍、魁星诞、土地诞、鲁班诞等则明显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清民间对海上女神林默娘(即马祖,俗呼马祖)和对陆上女神陈靖姑(即临水太后陈夫人,俗呼临水奶)的崇拜和信仰,阐明道教对福清民俗影响之深,特别是数百年来在民间被尊为妇女、儿童维护神的临水奶,简直深化到民间的家家户广。信仰民风中的观音诞、地藏王诞、泗洲佛、浴佛节等等则充沛展现了佛教的浸透。佛、道两教在福清民俗中间付遭到信徒们的信奉,常常一案同供佛、道两神位。相对而言,伊斯兰教对福清的风俗影响较小。
近代以来,在福清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脱鞋人屋、灯展、花展等则生动地反映了福清人又擅长汲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福清习俗在构成过程中,既具有吸收融汇外来风俗的融通力,又具有地域割据碎状性的排他型。生活民俗中则呈现同乡不同俗,信仰民风中既有一炉香供道、佛两教的现象,又有"奉教"(指西方传来的天主教、基督教)是野教的排他型现状呈现。福清习俗包含着尊重传统又勇于开辟,留恋乡土又热衷于外出的奇特双向型,培育了众多英才,使闽海乡贤辈出,诸如近代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引进西方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中国翻译界奠基人林纾、中国近代史上在南洋开拓"新福清"的著名华裔首领黄乃裳等等。
福清习俗,充沛呈现着"东南山国"与"闽海雄风"的封锁和开放双向交织的人文形态。
春节拜年: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履端,是辞旧迎新之节,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早晨吃安定面(线面加2个蛋),意味一年安定。初一至初三,整肃衣冠向家中晚辈、亲友"拜年",讲吉利话。闹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逛灯市。福清地域初七以后,即盛行灯市,观灯和送灯。南后街特地出卖各种纸制花灯,街道两旁,屋槽之下,花灯高悬,美不胜收。
过拗九:正月二十九,是福清地域独有的节俗。煮糯米粥,配以红枣、红糖、荸荠、桂圆、花生等佐料,谓"拗九粥",举家当早餐;出嫁的女儿也要送拗九粥给父母,意为祝福安全渡过"九"这一关。清明扫墓清明节,祭祖扫墓,食品主要是菠菠棵、光饼筹。
端午划龙舟:五月初五,又称五日节。初一至初五主要活动是龙舟竞度;初五中午"过节"要喝雄黄酒,吃花生粽和荷叶包。
七夕话鹊桥:七月初七之夜是神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福清地域在这个节日普遍相互赠送蚕豆,以作结缘留念。
中秋赏月:八月十五,又称团聚节。家人聚会吃月饼、饮酒和赏满月。旧时笙歌达旦,谓之"待月华"。
重阳敬老:九月初九,谓之重阳节,是敬老日。旧时民众登高、放风筝,繁华十分。
冬至:又称冬节。全家欢聚一堂搓粞为丸,福清话叫"搓丸",是团聚的意义。过小年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灶"。家家户户清扫厨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
过年: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又叫元旦,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全家聚会一同,欢欢欣喜吃年夜饭,给小孩分压岁钱。过了"年",第二天即是春节。
七、瑟江板凳龙
欢舞长龙(“板凳龙”)来祈丰年是三山镇瑟江村闹元宵的风俗。
三山瑟江村舞“板凳龙”活动,是有历史传统的。翁氏家族是周朝周王的后代,是炎黄子孙的后嗣,是龙的传人。瑟江的“板凳龙”始创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村中老人回想,编修族谱后开端一条龙游行活动,至明嘉靖年间(1523)修建宗祠后分红三条龙游行活动,直至清道光年间(1820-1850)又增加一条龙,成为四个包干片各一条龙,“文革”期间中缀。上世纪80年代,村老人会成立后,又开端恢复组织舞“板凳龙”活动。“板凳龙”分“龙头”、“龙身”和“龙尾”三个局部组成。整条龙由一排排龙灯搭接而成。龙头用竹篾、棉纸、纱布、桐油制造而成。涂上红、蓝、绿颜色,还缀上龙须,装置灯泡。听说孕妇摸到龙须,即可怀上男孩和交上好运,因而吸收村民们摩拳擦掌。龙身由木板组成,长2米,宽约20厘米,每块木板的头尾用木棍衔接,各装上3只灯笼。龙尾,也缀有许多灯泡。
舞“板凳龙”活动,由农历正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夜晚,规则各包干片一夜一条龙活动,至正月十六日夜晚,各包干片“板凳龙”会合游行。游行时,由专人指挥,“板凳龙”停止“打龙围”与“穿龙柱”扮演。100多米长的长龙,从瑟江翁氏祠堂左边“入孝”门进入祠堂停止拜谒祖先,在数十根大柱子间穿行后,从右边的“出悌”门穿出,动作流利,方阵划一。随后,“板凳龙”到翁氏祠堂前面的场地“打龙围”。“打龙围”时燃放烟花爆竹,现场观众喝彩、呼吁,整个活动次序井然,繁而不乱。
瑟江人舞“板凳龙”活动,极大地丰厚了广阔村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添加了欢乐平和的新年氛围。村民们旨在经过这一传统民俗,既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又起到留念先祖和敦睦乡谊的作用。因而,舞“板凳龙”成为瑟江村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活动。
八、五兽技艺
“上元弄五兽”是新厝镇硋灶村的民俗文化活动。据考证,该村“上元弄五兽”风俗曾经传播了300多年。硋灶村坐落于草堂山脉,相传明末清初,草堂山生态环境良好,林深树密,常有野兽出没暴虐庄稼,闹得农民苦不堪言。于是,硋灶村的先民们想出了一个方法:用竹篾作骨架,再用不同颜色的色光纸和麻布,裱糊出几个动物界中最凶猛、体积比野兽更大的“怪兽”,用以恐吓野兽。此外,村民们还用铁皮卷成圆形火把,
并装上松木油,用于黑夜照明之需。到了晚上,当野兽下山来糟蹋庄稼时,村民们就点燃火把,敲锣打鼓,舞动5只宏大的“怪兽”,不但吓跑了野兽,还维护了庄稼和人畜平安。尔后,硋灶村村民们过上了五谷丰收的好日子。于是,村民们认定这是五兽的功劳,就年复一年地在庄稼收成时分一模一样地重复演绎,并且逐步衍生定型出大象、甪端、麒麟、弥狮、貔貅等五兽。“上元弄五兽风俗”至此就作为崇高的宗教文化不断
在硋灶村传播了下来,每年的正月初九、十二都要举行活动。
新厝镇硋灶村的“上元弄五兽风俗”民俗文化是福清民俗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已被列入福州市级非遗名录。
九、新厝镇九鲤舞
新厝镇硋灶村有九鲤龙灯舞的风俗。九鲤龙灯舞集体育、音乐、舞蹈、文娱为一体,博采了龙舞、鲤鱼舞、河豚舞而创
造出来的“三合一”龙鱼灯舞,具有历史传统性、民俗文化性、创意艺术性的特性,是一项富有浪漫颜色的扮演艺术,其神态
逼真,动作漂亮,繁华异常,出名遐迩。
九鲤龙灯舞在福清最为著名,它源远流长,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硋灶村的舞九鲤龙灯,村民们叫做“弄龙”。其由来有二:一是基于对龙文化的崇拜、信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意味。二是依据外乡“九窑双龙腾”传说而演化产生的。据传,古时分有人看中硋灶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9座硋窑。有一天,两条神龙来到硋灶,住进窑洞,硋灶的生意由此红火。一个路过的天文先生心生嫉妒,鼓动工人点火烧硋,两条神龙被熏伤,飞出窑洞,升天而去。从此,硋灶的生意一泻千里。村民们思念神龙时期的辉煌现象,为了追思它的威灵功德,编排了“九鲤龙灯舞”,相约每年元宵节期间都要在宫祠前举行祭奠活动。“九鲤龙灯舞”相沿成俗,传播至今,旨在期盼安全好运、年年有余。
硋灶村村民龙鱼灯的品种有:大龙、小龙(即鱼化龙,为龙头鱼身)、鳌鱼、合炉扇鱼、黑鲤、红鲤、花鱼、刺鱼、河豚鱼等9种,肚内留有小孔装置电灯,再以白色毛边纸糊好后画上各种花纹,下面装上一根T型木把,供作挥舞之用。龙珠灯、龙鱼灯制造完成后,还要请道士举行“点眼”典礼,是谓“画龙点睛”,确保龙神佑民。“九鲤龙灯舞”在宫祠前扮演终了后,还要走村串户停止“福厝”。是时,每家每户焚香点烛,礼奉红包,保佑一年到头生意红红火火,家家户户安全安康。
新厝镇的海族舞列入福州市级的非遗名录。
据考证,海族舞是依据闽台沿海民间传说编演的踩街游艺方式。逢年过节,村民们搞海族舞扮演。游村道、闹大埕、入渔户,可谓红红火火,目的是祈求渔民出海能安全,出海捕渔获歉收。海族舞扮演时,村民们依据鱼虾不同特征,扮演各式舞蹈动作。村民手举着用竹篾、白绸布或棉纸扎制的各种海族模型,随着两颗彩球模拟海族姿势手舞足蹈。海族模型外型奇特,颜色鲜艳。整个行进队伍扮演时还配合着锣鼓器乐,充溢着浓重的乡土气息。由于年代改换,社会变化,海族舞曾经几起几落。目前,各级政府注重非遗名录,海族舞又慢慢开端遭到注重,越来越多的老少青年重编“海族舞”,让这项传统艺术重放光荣。
十、“做社”分肉
“做社”,是新厝镇乡村传播普遍的一种杀猪供奉神明的民间风俗,自古至今,源远流长。
所谓“做社”,就是给各村庙里的菩萨上供,庆贺华诞,表示对神明的敬重。“做社”时间,则依据该庙里的每尊菩萨的华诞而定。假如庙里有7尊菩萨,他们的7个诞辰日都要分别举行“做社”活动。以新厝镇岭边村为例,由于庙里菩萨众多,村民们嫌一年中“做社”活动太频繁,就改为为庙里主坛菩萨“做社”。因循一段时间后,村民们又觉得“冷落”了其他菩萨,后来就改为每年的“头牙”(二月初二)和“尾牙”(十二月十六)两日为“做社”日,供奉庙里一切菩萨。是日,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摆放蔬果贡品上香的,烧水杀猪烹饪的,村民们忠诚地杂乱无章地工作着。全猪和斋果摆放划一后,就是供奉典礼。如此一来,全庙里的菩萨都得到村民们的供奉,是谓大快人心。典礼后,工作人员忙着将煮熟的全猪依照全村户数停止分割、均分。这一环节叫“福余”,菩萨受用后的供品分发给村民食用,寓意福荫全村男女老幼。此时,村庄里就沸腾了。村道上扶老携幼的村民们纷繁前往领取“福余”,为的是祈求安全。
十一、塘边村走街风俗之巡游
江阴镇塘边村至今传播“走街”风俗。“正月十九看走街”,是江阴镇村民们的一句口头语,也是江阴人最感兴味的民俗风情活动。
坐落在江阴镇的中东部的塘边村,是江阴镇的最大一个乡村,现有人口2700人,该村是个面山靠海,景色秀丽的村庄,村前有连绵不时的大山,村后有浩瀚湛蓝的大海。村子的中轴线有着一条全江阴镇有史以来独一的一条“小街”。从该村龙塘宫动身,这条长有几百米的小街从村头到村尾笔直地贯串全村,两边民居则鳞次栉比。因了“走街风俗”,塘边的这条特征小街几百年前来不断小有名气。“走街风俗”源远流长,据引见,“走街风俗”降生于元朝年间,迄今有数百年的历史。走街由本村二十四个青壮年后生组成,他们统一青衣黑裤,白底衬衫着装。活动开端时,赤脚抬着龙塘宫神明,在手执符斗、火把的村民们引领下,快步绕本村土地一周。期间,沿途要打下桃符“封境”,以保境内村民们一年四季安康、不祥。此风俗原以保家卫村保卫家园,震慑魑魅魍魉为主题,渐渐演绎开展成为全村参与的大范围民俗活动。活动的举行,既因循古老的民俗风情,又显现今日变革开放战争盛世大好时期的村民雄风,更是凝聚全体村民共建调和社会的美妙愿望。
塘边村“走街风俗”解放后还盛行至上世纪六十年代。1966年下半年,“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涉及塘边村。1967年开端肃清龙塘宫内菩萨、龙椅等祖传文物。一些村民眼见“废除”形势逼人,就悄然将可以维护的文物冒险搬回家中珍藏。龙塘宫庙宇,则逐步败落倾圮。1972年起,村民施恭恩、施恭茂、施恭新、施恭灯、郑世忠、郑世勇、施德坤等一批有识之士酝酿倡修龙塘宫,宫内金身重塑,恢复“走街风俗”。往常,为了“走街风俗”更具标准化,江阴镇塘边村龙塘宫管委会成员达成共识,为参与“走街风俗”的执事者配置了统一服装,对“走街风俗”始末典礼予以统一,并整理出《龙塘境请神簿》,内容有“焚香拜请”、“敬叩祈求”、“赏兵”、“走街焚香再拜”等程序,让后人有“簿”可依。
十二、新厝镇民俗乞柴
新厝镇闹元宵风俗中乞柴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乞柴是为了搜集柴火用于元宵夜堆砌篝火。燃放篝火意义有二:其一是驱邪,寓意新年全村村民六畜兴隆,老少安全;其二是祛湿,庙里的诸神菩萨及龙椅都是龙眼木、檀香木雕凿而成,庙里湿润,为了避免虫蛀,一年一度要停止乞柴为菩萨烘脚。乞柴风俗,分别在正月的三个日子里停止。正月初四,新厝镇村民们的伡鼓队就开端在乡村里舞开来,是谓乞柴!也是盛大拉开闹元宵活动的序幕。岭边村的村民们会在伡鼓队的引导下,抬着安善圣君菩萨到各家各户乞柴。所到之户都会在埕上熄灭“贡银”为菩萨烘脚。
正月初九,该村乞柴进入第二轮。当天上午,村里的伡鼓队打头,舞狮殿后,面具老大爷、阿婆、童男童女4个大头娃蜂拥着白马元帅菩萨到家家户户去乞柴。各农户接驾后,会给领队的送上20至300元不等的“红包”作为“挂老”,收到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村里元宵夜活动的开支。当天有到新婚户时,有的人家会让舞狮者上床翻腾,寓意财丁兴隆。正月十五,是闹元宵的正日,乞柴活动进入高潮。当天换上瑞沟尊王菩萨领队,伡鼓队、舞狮等一路人马汹涌澎湃在村里乞柴,各农户除了熄灭“贡银”为菩萨烘脚外,还要到庙里交柴,用于堆砌篝火之需。当天午后,村道上就会呈现老妪、儿童、村妇纷至沓来的身影,他们或拎或抱或扛,源源不时地将“贡银”和木柴交到庙前的篝火堆上。像江兜村、硋灶村等村庄为了美观和壮观,会派人统一置办合符规格的松木,然后划一划一地码出一个圆柱形的篝火堆。村民们乞柴交来的“贡银”和杂木,会被用来填充篝火堆以及起到助燃作用。
十三、江兜昭灵庙闹元宵砌就的篝火堆
闹元宵活动开端后,村民们燃起篝火,会将庙里的一切菩萨抬出来烘脚闹春,伡鼓队、腰鼓队、大头娃、舞狮扮演依次停止,闹元宵活动进入高潮迭起阶段。而围着篝火闹元宵,也将成为全村村民一年中最开心最繁华最美妙的难忘光阴。
十四、点烛庆添丁
江镜镇南宵村大厝底村民有在祖厅点烛庆添丁风俗,该风俗已传播200余年。据理解,南宵村大厝底薛氏族民于清乾隆年间迁移而来。200多年的繁衍生息,大厝底薛氏族民曾经从原先的几户住民,开展到如今的260多户1100多人之众。但是,独一不变的是“点烛”庆添丁风俗,200多年来相沿成习,从不连续。即使是文革期间的破四旧立新风年代,薛氏祖厅点烛风俗照旧灯火辉煌。
薛氏祖厅六扇三进二护廊,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20多张八仙桌成一字排开,桌上除了放置2支大蜡烛和若干“白花”(寓意生男孩子)、糕点外,各自安顿一架构造特殊的烛台。有趣的是,这烛台有3个“台阶”和4个“台阶”之分。3个“台阶”的每行能够插进12支蜡烛;4个“台阶”的每行能够插进9支蜡烛。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台阶”上所包容的蜡烛皆为36支。取36数字是吉利数,或许先祖晓得“天干地支”的缘故,一代代传承下来,就是规则为36支蜡烛的。到晚上6时整,一声令下,摆放烛台的家眷们纷繁点燃自家的红蜡烛,星星点点的烛光将薛氏祖厅映照的好像白昼;一时间,大厝底薛氏祖厅的大埕上烟花齐发,鞭炮声、锣鼓声齐鸣,乡村弥漫在浓郁的闹元宵节日氛围中。随后,在锣鼓声的陪伴下,喜家取回一对大红蜡烛,其他小蜡烛纷繁应邀送往新婚未育男丁的新媳妇家中,一路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整个乡村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
薛氏族人在祠堂的行第世序为:“有卿大夫懋德丰功尔日贻谋隆;亦叶希贤学圣从兹济美耀高曾。”开展到“日”字辈,已是第九代孙了。点烛典礼范围一年胜似一年,阐明国泰民安,薛氏族人兴隆兴旺。
十五、福清结婚风俗
旧时,男女婚姻都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乡村还普遍存在童养媳及早婚现象。
1951年,公布《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父母和别人不得干预包办。但是民间青年男、女婚事仍多由媒人先提亲。依据婚俗,媒人提亲三日内,两家安然无恙,算是凶兆。若是“合婚”,女家就向男方查家当,男方到女家相亲。双方同意后,男方要过“上半礼”(聘金的一半)给女家,算是定下婚事。乡村订婚,男女双方多由邻里(或亲戚)青年男女陪同,前往城镇拍订婚照片,并由男方买日用品给女方,作为订婚标志。
结婚前,男家要修理房屋,做家具。婚前一二天,男女两家换桃符,贴红联,男家布置一新。双方宾客盈门。女方的宾客多以衣物为礼(即添箱),男家的宾客皆以钱为礼。
50年代,福清婚嫁大都比拟简单,其中带迷信颜色的结婚典礼简直清除殆尽。曾呈现女方不要男方聘金,男方不要女方嫁妆的新风气。60年代后期,旧习渐起,不少人套俗行事。女方向男方要聘金,要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礼品,称“三转一响”。至80年代,请求更高,男方要给高聘金,城镇迎亲时雇小汽车。女方配以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双用收录机、大立柜、五斗橱、沙发等十几杠送往男家。
民间结婚,有以下几种共同风俗:
1、拦花轿
新郎到女方家去迎亲,福清叫做邀新人。回来的路上,人们能够用条椅等拦住去路,新郎、新娘不得生气。旧时新娘坐轿,有乐队伴奏,新郎要向拦轿的人分瓜子、糖果等。如今不坐轿了,乐队也改作录音机,拦路的人或请求新郎、新娘唱歌,或者要他们向拦路者分发香烟、糖果。无论过去还是如今都只要让拦路者称心,才让经过。一路上拦路的人越多,越阐明新娘的才貌出名远近,新郎也就越光荣。
2、避冲
新郎迎新娘到本人家门口,男家便放鞭炮迎新。此时由男方亲族中或邻居中福贵双全的年长妇女和喜娘扶新娘进门,男家的其他女眷暂时逃避,等新娘进了大厅后才干见面。这种风俗叫避冲。
3、关新人房
在新娘未到男家前,新郎家挑一个聪明机灵的男孩候在门口,待接亲的队伍一到,这男孩便上前将嫁妆中的新马桶接过来,这叫掼(提)马桶。这男孩还应先进新房,与预先在里头的男女孩子一同关紧房门要新郎付香烟、糖果,方肯开门。这时,新郎、新娘拜过祖先和父母、翁姑,举行过婚礼后由喜娘为前导引进新房,于是便要拍房门。旧时拍房门还要由喜娘唱《拍房门歌》,如今多由新郎与关房门的人讨价讨价。讨价讨价的时间越长,新郎、新娘越有耐性,则意味着今后夫妻恩恩爱爱的日子越长。最后新郎容许关房门的小孩请求,小孩才翻开房门,让他们进屋。新娘的新马桶里有不少礼品,这是给掼马桶男孩的酬劳。
4、闹房
是晚,两家都备丰富宴席款待宾客。宾客中,新郎的舅父最尊贵,款待须至敬尽礼,宴会中应坐首席。是夜,各地大都兴闹房。闹房多由诸亲朋好友参与。闹房内容是出一些让新郎、新娘难为情的标题,戏谑一对新人。
5、回门
旧时,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就派人请新婚夫妇回娘家。福清各地均有此风俗,旧称归宁,也叫请回门,俗称“请头行”。50年代后期,不是嫁后第三天请回门,而是第二天即请回娘家。这天由女方派家人请新郎、新娘回娘家。女方家中设宴招待女婿、女儿。席前先进蛋面,让女婿用汤匙切开煮熟的鸡蛋才可开宴。家宴多在下午或晚上停止,陪伴的多是女方亲眷,席间由家长向女婿逐一引见见面,并通知称谓。依照旧例,请回门后,新郎回家,新娘要留住娘家一个月。如今则多改成第二天或当日即回。
6、福清结婚风俗和礼金
各镇根本都在20万左右,市区及龙田江镜稍高,江阴镇的礼金数额远超均匀程度。依照当地人的说法,少有低于50万,88万绝不少见,以至更高。但不论怎样样,这里的数额都只是一个参考,真正权衡一场婚姻的,绝不是礼金,而是夫妻双方两个人。夫妻双方的幸福美满才是一场婚姻的基本,所以,我们在去他人婚礼的时分,要问的不是他人的礼金几,这不是一场婚礼的重要组成局部。
依据婚俗,媒人提亲三日内,两家安然无恙,算是凶兆。若是“合婚”,女家就向男方查家当,男方到女家相亲。双方同意后,男方要过“上半礼”(聘金的一半)给女家,算是定下婚事。乡村订婚,男女双方多由邻里(或亲威)青年男女陪同,前往城镇拍订婚照片,并由男方买日用品给女方,作为订婚标志。结婚前,男家要修理房屋,做家具。婚前一二天,男女两家换桃符,贴红联,男家布置一新,双方宾客盈门。女方的宾客多以衣物为礼(即添箱〕,男家的宾客皆以钱为礼。
7、福清结婚习俗程序
(1)新郎新娘拜堂后由喜娘引导,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一同进新房。这时新郎要拍房门,喜娘要唱《拍门歌》,以增加喜庆氛围。
(2)在新娘进门后男方选择的一个男孩从嫁妆中挑出新马桶,提到新房里,与预先在里头的女孩子一同关了房门。拍房门后,新郎要与关在新人房的男女孩子讨价讨价,讨价讨价时间越长,表现新郎新娘越有耐性,日后的幸福日子就越长。最后新郎容许了关门孩子的请求,小孩才翻开房门,让新郎新娘进了洞房。
(3)新娘出嫁的第三天,娘家就派小舅子到姐夫家请姐夫姐姐一同回娘家,这叫请三日。如今多改为第二日就请回。这天是请女婿的日子,女方家必需设宴招待女婿女儿。席前先上蛋酒,请求新女婿用汤匙切开煮熟的鸡蛋方可开宴。
(4)旧时请三日后,新郎回家,新娘留在娘家住一个月,旧称归宁。如今改成当日或隔日与新郎一同回来。
三、福清订婚男方要准备什么
(5)准备礼金
在福清,男女到了婚嫁年龄,普通都要经过媒人讲亲。媒人有时为了促成婚事,常常夸张双方的实践状况,假如男女双方都有诚意交往,则经过媒人或亲朋暗中查亲。假如有意合婚,女方会向男方开出礼单,请求一定时限内给女方过“上半礼”。“上半礼”普通为全部礼金的一半。“上半礼”一过,婚事根本肯定。
(6)准备红包和首饰
福清订婚的话,普通女方在订婚的时分会先下一半的礼金,然后还要分礼包给女方的亲戚,一家一份糖果和烟,然后男方还要给女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包红包。其次,男方还要准备订婚戒指,男方父母要买一副首饰给女方,然后在订婚当天的晚上要摆订婚酒,准公公婆婆给订婚的一对男女戴上订婚戒指,这样就算订婚完毕了。
结婚在古代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以前的人才会制定出很多结婚风俗来让新人恪守。那么如今结婚也是需求大家恪守结婚风俗的,这样也是为了讨一个吉利。毕竟大家都希望本人的婚姻和和顺顺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就是这些啦,希望对大家有协助。
十六、福清市丧葬风俗
福清民间把丧事称作白喜事(与婚事相对而言)。丧事从(立奇)喜寿到出殡、入葬、伏山,有许多共同的习俗,并因循至今。
(立奇)喜寿
福清乡间多为土葬,因而制棺木是一件大事。老人上了寿,就有资历预定棺木,称为(立奇)喜寿(有的寿板)。(立奇)寿时,已出嫁的女儿要买蛋、面恭喜。
出厅
上寿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要从卧室里移到祖厅上,俗称出厅。亲属要陪伴守护。在异乡的亲人,也尽可能赶回来与之见上最后一面,倾听遗言。若老人在外面逝世,来不及赶在死前移到祖厅,普通也不能出厅。未上寿者逝世,则无资历上祖厅,只能在屋外搭一简棚,置放遗体。
入殓
死者临终时,亲属要为之梳头、更衣、穿鞋、戴帽。死者穿的衣服叫寿衣,寿衣普通由已出嫁的女儿缝制。民间习俗穿单不穿双,忌穿毛类。旧时有脸蒙白纸,眼盖铜钱之俗,现已逐步废弃。入殓时,长子抱头,女、媳、孙等抱腰、膝、脚。入殓后,儿女子孙盘绕柩前哭泣,然后男先女后,各执蜡烛,向左绕棺三圈,再向右绕三圈,俗称环棺。最后亲属再睹死者一面,然后盖上棺材。环棺是一种向遗体辞别的方式,现仍因循。入殓后,要把死者生前睡过的草席和用过的东西放在路旁燃烧。
出殡
出殡在福清民间是件大事,多在中午举行。出殡典礼由较有名望的人掌管。出殡前,家人亲属先在灵堂前哭祭,子女儿孙按俗规披麻戴孝,依次在灵柩前跪拜,亲友行三鞠躬礼,然后起柩出门。
有些中央还由亲友中有名望的人致祭文。亲友等灵柩出门后在门前或路上致祭,叫路祭。出殡队伍普通是白色灵旗为前导,接着是亲友送的花圈、挽联,还有札魂轿(内置遗照);接着是乐队和亲友族人。子女扶棺跟着送葬队伍而行,灵柩后是死者其他亲属。
送葬亲友到大路口,承受了死者子女谢孝之礼后,便可散去。死者子女、亲属须送到坟山。路上过沟、圳、桥,死者子女都得哭唤一番,既表哀痛,又可提示抬棺者留意路障。
安葬
子女亲属将灵柩送到坟山,放入已挖好的墓穴。接着由长子引路,率其他子孙亲属绕墓穴向左转三圈,向右转三圈,边转边向灵柩上撒少许泥土。这种典礼也叫环棺,意在表示子女对死者的吊唁,然后才覆土掩埋。
回龙
安葬终了后,白灵旗换成红彩旗,孝服换穿吉服,掩埋死者工具都贴一块红纸,列队返还,俗称回龙。回到厅堂后再祭灵,由长者领全家向死者遗像跪拜或鞠躬。晚上设酒席宴谢参与吊唁和出殡的亲友,这餐酒席叫下山饭。
伏山
葬后第二天,丧家到坟地烧纸祭奠和培土,叫伏山。丧葬活动到此完毕。是年农历长进,丧家门上贴蓝纸,写守制两字,不参与庆祝活动。亲属都要戴孝。儿子及媳妇必需服孝三年。女儿周年脱孝,换穿吉服。妻为夫亦服孝三年,夫为妻一年就可脱孝。儿子待百日前方可剃发,俗称留百日。
福清还有拾骨之俗,即死人葬后若干年,因基建、水利等用地,或改组好风水的中央,遗族挖出祖宗骸骨,改葬另处。现倡导丧事从简和殡葬变革,一些迷信颜色的旧俗已渐废弃,逐渐改成以追悼会等方式来吊唁死者,火葬也开端取代土葬。
十七、福清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1、玉屏海蛎饼
海蛎饼,以新颖海蛎为主要原料,搭配上紫菜、包菜还有肉,然后裹上稠稠的米浆,入油锅炸透即可。口感酥脆可口,形似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馅鲜。
2、龙田番薯丸
番薯丸,又称地瓜丸,是福清龙田特产小吃。番薯丸的食用办法多样,能够用水煮,加上花蛤、米粉、青菜调味;也能够直接放蒸笼上蒸,或者用油炸,都别有一番风味。
3、芋馃
芋馃是福清的特征小吃,是坊间群众化小吃类糕点,选用芋头为主要原料,然后采用传统的制造办法制造而成,食用时切割成薄片呈三角形,放入热油锅猛火炸至馃皮黄酥。
4、鱼饼
手工精制而成的鱼饼呈不规则的圆球形,色泽微黄富有弹性,夹杂着马蹄共同的清爽口感,再配以胡萝卜丁以及葱花,外形鲜亮百吃不厌。
5、福清甜饺
用鸡蛋不加水和好的面,包上拌糖的芝麻、核桃、腰果、花生碎等资料做的的馅儿,入油锅炸成金黄即可。
6、福清芋丝
将芋头置擦板上擦出细丝,拌入面粉,香葱,虾油摊成片状,入油锅炸熟,香酥鲜嫩,非常可口。
7、光饼
光饼是福清传统风味小吃之一。主料和辅料是面粉、酵母、碱、食盐、芝麻。制造办法属于烘烤法。
福清光饼具有深沉的历史文化内涵。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率部来到福清追歼倭寇。为减少炊时,布置各营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圆饼,中间打一小孔,让兵士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便于行军时携带,作为暂时干粮,大大加强了队伍的机动性。尔后,为留念戚继光,福清百姓仿制这圆饼,称之为“光饼”。2008年,光饼制造技艺被列为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项目。
8、米馃
米馃以3:7或4:6的大米、糯米比例量,洗净、浸泡后,混磨成浆,以浆袋(白棉布制成)盛之,榨干水分,取出参加食糖(有时也参加一些番薯,使馃体更疏松可口)、酵母,经充沛发酵,衬之以“馃叶”,入笼蒸熟后,松软、香甜。
9、鼠曲馃
鼠曲馃以草本植物鼠曲草为主料,故名。野生于田野的鼠曲草,叶小有分叉,开黄色小花,于清明前采集。将该草洗净煮透捣为泥浆状,参加磨好的糯米米齐,制成馃皮,包进馃馅,搓捏成圆筒形长约5厘米。其馅多样,较为普遍的是以“番薯钱”馅为多,还有豇(豌)豆、糯米、豆沙馅等,入笼蒸熟即可食用。
十八、福清名人
(一)历史名人
林则徐(1785年—1850年),祖籍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出生于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过程中巨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劳是虎门销烟。
叶向高(1559年—1627年),福州府福清县人,出生于福清县化南里后叶村(现港头镇后叶村)。字进卿,号台山,暮年自号福庐山人。
敖陶孙(1154年—1227年),福清人,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南宋著名学者、诗人兼诗论家。
林汝翥(?—1647年),福清灵得里(今上迳镇)人。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领乡荐授沛县知县,后曾以抵御徐鸿儒的战功,升四川道监察御史。
黄祖舜(?—1165年),出生于福清市东瀚镇大壤村,先后任同知枢密院事(中央最高军事机关副长官),参知政事(副宰相)。
杨振(1758年—1851年),福清市东瀚镇南浔村人。原名承忠,字柳宵,汉族,56时,官至太傅(正一品,与宰相等量齐观),73岁,被封为爵(位置在一品之上,当时整个朝廷共3人):义天公。
翁承赞(859年—932年),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人,字文尧(一作文饶),暮年号狎鸥翁,又号螺江钓翁。闽王王审知拜承赞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后又晋爵晋国公,并将他的出生地乡名改为“文秀”,里名改为“光贤”,以示荣宠。他在闽为相期间,襄助王审知整饬吏治,开展经济,他倡议在福州设立供庶人入学的“四门学”,在各府县广设庠序,做到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海隅闭塞之民智为之一开。承赞工诗,与同时的黄滔、徐寅齐名。现传世的仅有《昼锦堂诗集》计48首,收入《全唐诗》的有37首。
郑侠(1041年—1119年),福清市海口镇覆釜山下(今牛宅村)人,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郑侠出身清贫,苦读成名。他生性耿介、为官清正、忧国忧民、不为利禄所诱,不为私情所动,更因创作《流民图》冒死进谏免除新法,被载入史册,成为福清人民意中的一座丰碑。郑侠被撤职回乡时,装中惟有一拂。邑人在其还乡时行将县城主要街道改名“一拂街”以示留念,街名沿用至今。现有一拂先生坐像置于市政府门外街心公园内,供后人留念。
隐元(1592年—1673年),福清市上迳镇东林村人,又名隆琦,俗姓林,讳曾昺,号子房。隐元家境清贫,28岁到渔溪黄檗山万福寺出家,跟随鉴源禅师修行。43岁,隐元成为佛教临济宗的正式传法者,45岁,继承临济宗法座,成为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经他苦心运营,万福寺成为东南沿海的名刹和福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6月20日,63岁高龄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遭到日本信众、官员和皇室的推崇,临济禅宗的名声在日本大振。顺治十六年(1659年)隐元在日本皇室赐地创立新寺。新寺建筑、雕塑等一概仿照福清的万福寺,仍取名为“黄檗山万福寺”,隐元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鼻祖。隐元在日本先后受过五位天皇赐给(追赠)的“大光普照国师”、“佛慈广鉴国师”、“径山首出国师”、“觉性丹明国师”、“真空巨匠”等尊号。隐元逝世后,日本黄檗宗继续开展。至今日本信奉“黄檗宗”的僧俗多达数百万人,建有黄檗分寺500余座。变革开放后,日本佛教界先后派了多批黄檗宗友好访华团,前来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拜塔谒祖。
(二)当代名人
林绍良(1916年—2012年),出生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印尼林氏集团董事长。1938年南渡印尼从商。先后取得丁香大王、面粉大王、水泥大王、地产大王、金融大王等多个称号。1983年,被列为世界第六巨富。
林文镜(1929年—),福建融侨集团的缔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团”两大股东之一。集团具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
蔡云辉(1923年—1985年),印尼谏义里埠世界丁香烟王国的缔造者。
蔡道行(1945年—2008年),资本大鳄蔡道行,盐仓集团董事总经理。
曹德旺(1946年—),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行政总裁、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韩国龙(1955年—),福清市三山镇人。冠城集团总裁,北京房地产界中的福建“四大家族”之一。手握两大上市公司:中国海淀、冠城大通。2012年登上“全球时髦界25华人”榜。
林文光(1951年—),祖籍福清,出生于印尼泗水,系“东南亚铝业大王”林学善之哲嗣。任印尼金锋集团董事总经理、加拿大驻印尼泗水声誉领事、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声誉会长、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常务副主席等职。
敖定椿(1931年—),教授,男,1931年5月出生,福清人、中共党员。
林同济(1906年—1980年),祖籍福清市东瀚镇北窗,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西南联大和复旦大学任教。
魏宗铎(1918年—2005年),福清市东瀚镇佳塘村人,金融家。
林同春(1925年—2009年),福清市东瀚镇东瀚村人,著名旅日侨领,曾任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副主席。
任恢忠(1941年—2003年),福清市东瀚镇北坪村人,哲学界学者。
侯建国(195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理化科学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构造剖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林同炎(1911年—2003年),祖籍福清市东瀚镇东瀚村,美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建筑构造及桥梁建筑巨匠。
林同骥(1918年—1993年),祖籍福清市东瀚镇东瀚村,世界空气动力学及液膂力学巨匠。
陈章良(1961年—),福清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十大出色青年,被美国《时期》周刊选为全球100位青年人才。
林定强(1966年10月—),祖籍福建福清,香港居民,金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委员会常委、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等职。
林学善(1922年—2004年),印尼金锋集团的开创人,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副主席,印尼东爪哇福清同乡会永世声誉主席。
陈隆基(1956年—),大学专科学历,曾任福建省福清中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现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国际商会副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12胡润百富榜》58亿元位列榜单261位。
俞培俤(1960年—),名城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东福实业开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名城地产(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华人华裔(亚洲)青年总商会会长、福州市侨联副主席、福州市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副会长、福州市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福州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等职。
黄玉森(1943年—),福清市高山镇人。福建天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粮食协会副会长、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州市科技协会副会长、福清市工商联副会长。
施文义(1968年—),福清市龙田镇人,现任香港创辉投资集团、福建中联集团董事长。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市政协常务委员、福建省玉融经济开展促进会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福清市慈悲总会荣誉会长。
魏传瑞(1959年—),福清市三山镇人,华辰地产董事长。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永世声誉会长,中国国际商会福建分会副会长,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结合会副会长,福州市政协十一届“优秀委员”。
薛经官(1962年—),福清市龙田镇积库村人,山西孝义晋邦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
王钦敏(1948年—),福清市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31]
翁独健(1906年—1986年),福清市三山镇坑边村人,原名翁贤华。他是出色的民族史研讨人员和组织者,是中国民族史研讨的开辟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兼市教育局局长、国度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学院研讨部、历史系主任、内蒙东北调查组组长、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
程序(1919年5月12日—1998年9月3日),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人,原名陈振芳。程序终身反动,1931年“9.18”事故时,程序即投身抗日事业,承受中共福清中央组织指导人交给的任务。1945年参与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并先后两次被授予人民功臣勋章。沈阳解放后,历任中共沈阳市农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科委副主任等职务。“文化大反动”期间,下放劳动。1976年后,先后担任本溪市、抚顺市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省委工贸指导小组组长,第六、七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位。
林向阳,男,1964年10月生,福建福清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司令员、上将军衔。
(三)融籍院士表
曾融生
1980年中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高由禧
1980年中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同骅
1990年中选美疆土木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度工程院院士。
张钹
1994年中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中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可镁
1997年中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钦敏
1999年1月中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林国强
2001年中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建国
2003年中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昌垂
2003年中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俞昌旋
2007年12月27日中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十九、福清市著名景点
天宝陂
天宝陂位于龙江街道观音埔村,是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的水利工程,故而得名。引水坝系河卵石砌筑,主坝长219米,高3.5米,坝体为台阶式构造,系壳灰黄土浆砌条石滚水坝。它是留存至今的福建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蓄水、引水和灌溉的功用。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龙江桥
龙江桥位于海口镇,是福建省内目前保管最为完好的宋代石梁桥,与漳州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一同被称为“福建省古代四大桥梁”,更与赵州桥、安平桥等一同名列“中国十大古桥”。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造,宋宣和六年(1124年)完工。该桥为座梁式构造的石桥,原有42孔,现存40孔,全长476米,宽4.2米—5.2米,桥墩高6米,成舟型,两分水尖长10米,6条石梁并排铺设在墩顶帽石上,每条石梁重达15吨,桥南有两座实心石塔。2013年,龙江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弥勒石佛
弥勒石佛位于海口镇瑞岩山麓,元至正年间(1341年)建造,明洪武年间(1369年)完工,高6.4米,宽8.9米,厚约8米。石佛盘腿坐地,袒胸露脐,腿、腰上还雕有三尊小罗汉;石佛由整块岩石就地凿成,石质、范围和雕工艺术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是全国最大的平面石弥勒佛坐像,关于研讨元代雕琢艺术有很高的价值。1996年,弥勒石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瑞云塔
瑞云塔位于龙江北岸龙山街道,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完工,号称“南天玉柱”。由叶向高之子叶成学与知县凌汉翀捐献筹资,名匠李邦达担任设计施工,目的是“补龙江地势之旷”,“装点融城景色之缺乏”。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成后名为瑞云塔。瑞云塔用花岗岩砌筑,仿木构楼阁式,七层八角,高34.6米。塔身内外均有浮雕,有比丘、佛像等佛教题材以及动植物图案,共400多幅,大者高1.5米,小者仅20厘米。1965年,瑞云塔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东关寨
东关寨位于一都镇东山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何氏家族为防御盗匪而结合筹资兴建的,是福清市历史上保管下来的、独一的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筑物,与闽西的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处。东关寨为土木构造,墙体下半局部为花岗岩垒砌,上半部为土筑,厚约两米,分上下两层,共99间,总长76米,宽55米,呈中轴线对称规划,3座并排,中厅面阔5间,进深1间,内有跑马道(又称环寨唢廊)。全寨规划合理,构造紧凑,对研讨清代建筑艺术作风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文物价值。从乾隆元年至今二百多年间,何氏子孙在这里繁衍至第13代,人口最多时达300多人,目前尚居十几人。2001年,东关寨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南少林寺
据史料记载南少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福清南少林遗址座落于福清市东张镇泗州村戴云山脉下,面积约13平方千米。从寺址地形上看,寺院建筑为依山起势的阶梯式,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寺内有完好的排水系统和特制的瓦筒供水设备,其周围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隶属建筑物,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1993年,福清市文史工作者经过多方查证,确认南少林寺的遗址。同年6月,国度、省、福州市考古专家在东张镇少林村找到了南少林寺院址,并出土了大量宝贵文物。1994年,福清市在原少林寺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2005年,南少林寺遗址列入福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石竹山
石竹山位于福清城区西郊,是福建省首批“十大旅游景区”,因“石奇、竹秀”而得名,是国度4A级旅游区。全山面积13.31平方千米,海拔534米,山上有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景点。石竹山的宗教文化起于汉唐的道文化,至宋代再融入禅文化,到明清时期,又融入了儒家文化,构成了共同的“以道为主,兼容释、儒”的文化景观。石竹山的道教文化有许多奇绝之处,主要有“一梦(祈梦)、一签(抽签)、一春(接春)、一愿(许愿)、终身辰(元辰维护神)”。
石竹山是“梦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享有“中华梦乡·石竹仙山”的佳誉。叶向高、陈宝琛、萨镇冰、马铎、李光地等历史名人都在石竹山祈过梦,并留下动人传说。2008年至2014年,先后举行了四届范围庞大的“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2012年,石竹山与台湾阿里山结成姐妹山。
灵石山国度森林公园
灵石山国度森林公园位于东张镇三星村境内,公园总面积2275公顷,森林掩盖率达93.4%,1992年被国度林业部授予“国度森林公园”,2001年更名为福建省灵石山国度森林公园。公园内有自然原始次生林近万亩,草本植物1000余种,常见的陆栖脊椎动物71种,有灵石寺、驸马墓与三塔墓等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