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利辛县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17 17:25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名字由来  
1965年5月1日,利辛县正式成立;因县城居于利辛集而得名。  
利辛集古为驿站。据乾隆十七年(1679年)《颖州府志》载,自颍州至蒙城,途中有插花铺、桃园铺(今谭铺)、利现铺、董家铺(今董集)、中疃铺、望疃铺。利现铺在清道光年间递铺裁撤时被取消,后来多有乡民移居,卖茶售饭,成为过路店。1951年土地变革时,已开展到十几户人家。阜(阳)蚌(埠)公路通车,设一招呼站,声名不时远播,逐步变成小集镇。“利现”二字,后谐音为“利辛”。利辛县城介于黄寨和小黄庄之间,旧时地势低洼,人称“黄湖”;县境内张村铺唐武德三年曾设置文州;古老的西淝河是利辛的母亲河。因而,利辛又别称“黄湖”、“文州”和“西淝河故道”。  
二、位置  
利辛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地域南部,东为蒙城,西邻太和,北靠涡阳,南接阜阳、颍上,东南与凤台县毗邻。介于东径115°54′—116°31′,北纬32°51′—33°27′之间,总面积1950平方千米。最北端在盛黄乡南刘庄,为北纬33°23′,最南端在展沟乡宋楼,为北纬32°51′,跨纬度31′,南、北之间相距57.4千米;最东端在芦沟乡李大圩,为东经116°27′,最西端在王店乡大蒋营,为东经115°50′,跨经度37′,东西相距68.5千米。全县总面积2005平方千米,疆界长250千米。距蒙城35千米、凤台76千米、颍上65千米、涡阳47千米、阜阳48千米,至省会合肥208千米。  
三、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利辛县有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6万余件、册,档案馆1个,馆藏图书材料3万卷册。县级播送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播送、电视人口掩盖率100%。  
四、历史文化  
利辛历史长久,文化源远流长,是春秋时期吴楚争雄要地。境内有伍奢冢、禅阳寺、阴阳城、纪家塔、节孝坊等古遗址。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故事喜闻乐见,柳下惠冰清玉洁的传说广为传播,王人农民诗画尽人皆知,胡集猴戏杂技走遍全国。清音戏、拉魂腔、淮北大鼓及展沟九曲黄河灯阵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扁担戏(利辛扁担戏)  
利辛扁担戏是一种小型的木偶戏,一根扁担能够挑起全部家当,包括乐器、影人、道具、小型舞台等,演出时,小型舞台也是依托一根扁担支撑,所以被称为扁担戏。  
扁担戏的小型舞台长约60公分,宽50公分,高40公分左右,这个方寸之间的舞台就是扁担戏艺人驰骋的艺术天地。舞台后插在一根扁担上,一块黑布内装各种木偶道具裹住舞台,扮演时艺人钻幕布里面,嗓子里嵌一颗铜质小哨子,用来扮演口技,哨子吐出即可用正常声音对话。艺人两手执木偶,即可扮演了。  
利辛扁担戏的盛行区域主要在利辛南部的胡集、大李集、新张集等乡镇,最昌盛时,利辛曾有几十副扁担戏挑子,曾经与当地的猴戏走出家门在全国各地城乡风行一时。后随着时期的开展,这种艺术方式慢慢被其他更现代的艺术取代,而在胡集镇和大李集镇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艺人还在扮演,但多以自娱自乐为主。  
扁担戏演出的方式较小,但内容丰厚,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技术性很强。扁担戏”题材较广,曲调多以戏曲、说唱艺术为主,唱腔、念白随着人物角色变化而变,扮演者要有多变声腔,谐和的动作等高超技艺。  
六、阚疃大块板鸡制造技艺  
阚疃大块板鸡的产地在利辛县东南部的阚疃镇,源起于清朝末年,至今约130年历史。起初,王氏五世祖以做卤鸡起家,后来探索着做出与众不同的卤鸡,生意日渐兴隆起来。到了王氏第三代传人的时分,把鸡分开卖,又称片鸡。-传人混号“大块”,因而这种卤鸡又称为大块板鸡,持续至今。  
阚疃大块板鸡色泽亮丽,香气扑鼻,鸡皮劲道洪亮,鸡肉肥而不腻,板而鲜嫩,主要采用本地土公鸡制造,采古泉水配中草药卤制,制造工具非常简单,仅仅是一把刀,一根硬木棒。先是用大口径地锅把鸡煮熟,熟后挂起来冷却,再放进冰柜冰镇,几个小时后拿出来就可用刀片了。这片鸡不只仅只用刀,还要用棒子敲,很见真功夫。片好了鸡后,要用料子浸泡,出卖时再用卤水配作料调制。王氏子孙守着祖宗传了一百多年的传统技艺,以质求存,不张不扬,不温不火的运营着,每天售一百只鸡为限。  
七、利辛面塑  
旧时民间为图喜庆,用面捏制一些人物、动物,点上颜色,后来逐步演化成面塑艺术,在各地散布非常普遍。杨氏面塑主要传播于利辛县西南部永兴、王人镇一带,至今已持续一百多年。第三代传人杨文挺过去吹着面捏制的唢呐,走街串巷兜售捏制的面人,产品较为单一。第五代杨攀峰经过努力,处理了面塑易发霉、开裂、不耐摔打的缺陷,在保存杨氏面塑传统技术的根底上,分离老北京面人的技艺特性,对杨氏面塑停止了改进,用面塑的手法展示雕塑艺术,把高雅雕塑艺术民俗化,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杨氏面塑捏制手法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面塑的主题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从高不嬴寸的古代淑女到身长六尺的财神爷,从十几公分人物塑像到高达两米的憨豆先生,杨氏面塑在变形夸大的手法中能精确捕捉到住人物的神色,不只能够捏出传统的一套人物,同时还能够看物摹型,捏制出和真人普通大小的面塑。  
八、赶黑驴  
赶黑驴是在利辛地域广为传播的一种传统舞蹈,其表现方式为舞者足踩高跷,身负一以竹木为骨架以黑布蒙皮的黑驴道具翩翩起舞,后跟两至三个后生手执皮鞭,挥的皮鞭价响,做赶驴状,其舞姿热情豪放、其动作剧烈夸大,扮演内容诙谐有趣,让观者开怀大笑。  
赶黑驴仅一人骑驴一人赶驴即可成戏,亦可多人骑驴,多人赶驴。两人扮演黑驴舞主要是在踢、跨、跃、翻、扭等动作上下功夫,骑驴者衣着高跷腿身负黑驴做翻腾动作,而赶驴者则要后仰倒下,衣着高跷腿起身,动作难度都很大。集体舞的黑驴舞则是考究各种队形,队形忽散忽合,时而一字长蛇,时而首尾相聚成为圆形,时而交叉迂回令人头昏眼花,主要有二马分鬃、满天下、波浪、单锁链、双锁链、剪子股等队形。  
赶黑驴是解放前乃至民国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再现,展现了旧时期妇女回娘家的习俗与礼仪,不只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也具有朴拙的民间舞蹈艺术的美。  
九、清音戏  
利辛县清音戏传播淮河、西淝河、涡河两岸,源自安徽琴书。民国年间,安徽琴书老艺人谷保宽在安徽琴书的腔韵的根底上,吸收花鼓戏、四句推子和“夜落金钱”、“安定年”等中央小调,首创出能够扮演小戏的几个调式,如大非板、小非板、慢板、快板、花腔、剁子等。其伴奏乐器主弦是板胡、二胡、三弦、坠胡等,扮演分生旦净末丑,从而创编了中央颜色浓重,小队伍在小场所能够扮演的小戏剧——清音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昌盛期,90年代由于后继无人逐步式微。清音戏主要是家族传承,已两代相传,开创人尚健在。现利辛县已整理出五集清音戏《五女拜寿》,并在刚刚成立的艺术说唱团停止技艺传承,以期清音戏能够重新活泼于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中。  
十、展沟“九曲黄河灯阵”  
九曲黄河灯阵,是利辛县展沟镇久负盛名的共同民间艺术奇葩,也是该地域传播了几百年而构成的文化遗产。  
九曲黄河灯阵源于《封神榜》赵公明困姜之牙所布的九曲黄河阵,是指九宫套八卦,灯阵指的是一年365天,用365盏不相同的灯布成的阵,称“九曲黄河灯阵”。阵配对联,上联“火树银花”,下联“九曲黄河”。赵公明守的是转盘灯阵,系八卦之首“坎卦”,其三个妹妹赵云霄、赵琼霄、赵碧霄等分守。真神掌领“离卦”,真魂掌领“震卦”,真魄掌领“兑卦”,真阳掌领“乾卦”,真阴掌领“坤卦”,真明掌领“艮卦”,真行掌领“巽卦”,统领七卦为真精掌领“坎卦”。其八卦依据《周易》中的八种根本图形,用“—”、“——”符号组成。“—”为阳,“——”为阴,称号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意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又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择守九阵,其中“乾”、“坤”两卦最为重要。赵云霄守的是“落魂阵”,赵琼霄守的是“地烈阵”,其九宫乃“头中九宫”,谓人之脑分九部,也就是人之九窍。《周易》,易有六十四卦,除乾、坤、坎、离四卦外,余有六十卦为火候,六十卦计三百六十爻,应一舟三百六十时之数。故布黄河九曲八卦阵用三百六十盏灯组合而成。其三百六十盏灯,不只无一相同,而且所制造的灯分上八仙、下八仙、百鸟、禽兽灯,加乾、坤、坎、离和一阵中轴转盘灯,合计是三百六十五盏灯,按一年365天,布八卦九宫迷魂阵,困姜子牙助商……展沟集“九曲黄河灯阵”,既是民风风俗,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的展示,如三百六十五盏不相同的花灯。同时,也反映了一地的繁荣经济开展,不只仅是物质交流,而且是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古庙会。今人不只要发掘抢救,而且应该尽力发掘它的原生态文化方式和维护传承人,培育继承人因循下去。  
十一、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  
安徽大鼓,即淮北大鼓,又称淮北战鼓,源于元末。传说一秀才固然考场得中,但官场糜烂,兵荒马乱年代的元朝已失半壁河山,于是此秀才弃官不做,步入江湖行艺。编写诗、词、赞、赋和历史书目,以淝河两岸、淮北地域的民间小调、戏曲演唱的曲调,构成唱腔:有“立嗓”、“卧嗓”两种唱法。随着社会开展,师教徒传,一代代承袭演技,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主要是一人一台戏,活动行走便当;其演唱方式为说、唱、学、逗、打,非常逼真,固然是口头文学,但均是“死口”传承(嘴对嘴一字一句传承,故称“死口”),而所演唱的诗、词、赞、赋、白口词和长篇大书的演唱情节,都不走样。淮北大鼓不断盛行于安徽江淮两岸和皖西北、皖东北地域,及山东、河南、江苏的相邻地域。其间涌现出不少曲艺明星。如南京市曲艺团的丁明海,淮南市曲艺团的黄-子、阜阳地域曲艺团的刘立成,蚌埠市的武守坤(已故)。淮北大鼓不只有职业大鼓艺人,而且民间非职业大鼓艺人更多,最受贫民百姓喜闻乐见,1951年被江湖誉称“淮河两岸一匹马”(学战马几种叫声长啸,因嗓子亮、高、形象,被艺人送绰号)的刘立成代表安徽省到北京参与曲艺大赛,一鸣惊人,淮北大鼓遂声名远播。  
十二、名人  
伍子胥:(?—前484年)  
名员,春秋楚国乾溪(今利辛县西北部,传说又叫“阴阳城”)人,吴国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带太子建之子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李黼  
字子威,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9年),祖籍利辛县天官李村。其父李守忠官工部尚书。泰定四年(1327年),30岁的李黼在大都(今北京),获廷试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后转江西行省朗中,入为国子监丞,迁宜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及升秘书太监,拜礼部侍郎。  
夏之臣  
字一无,明代直隶亳州张村铺(今利辛县张村镇)人,生卒年不详。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夏之臣在万历年间所作《评亳州牡丹》,文中提出“其品种异者,其种子之忽变者也”的种子突变说,较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斯的“突变”说早300年,是近代科学初创阶段生物进化思想的出色代表和现代突变学说的先驱。  
孙逸久(1906—1992年)  
名可轼,字逸久,别号“孤桐跛叟”,利辛县阚疃镇人,原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政协利辛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92年1月逝世,享年86岁。  
李奇茂  
西潘楼镇人,出生于1925年3月22日,现居台湾,历任国立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圣荷西大学教授、北加州大学教授。1987年美国旧金山市为惩处他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的奉献,特别宣布11月29日为“李奇茂日”。  
管应朋(1930—2004年)  
号“万人迷”,利辛县程集乡管楼村人,著名民间花鼓戏艺人,为安徽省花鼓戏“四大名旦”之一,曾在怀仁堂为中央指导人演出。  
侯广忠(1938—2004年)  
利辛县展沟镇展沟村人,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厂长。“侯氏计划”确保了千载难逢特大洪峰的泄洪胜利,被水电部授予二等功。1991年取得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取得湖北省有突出奉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教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历,199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十三、利辛结婚风俗  
民国年间,传承古代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实行封建包办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无权自主,奉行“二姓之好”、“同姓不婚”的古礼,同姓结婚,视为宗族奇耻大辱,姑表、姨表近亲结婚,视为名正言顺。男女定婚,有“小红媒”(娃娃亲)、“大红媒”(成年定亲),纳彩(送礼求婚)、纳征(送聘礼)不拘几,小红媒甚简,大红媒略丰。男家普通备钗环手饰、衣服几件,女家酬以头巾、文房四宝,互致勉励。亲家交往,淳风翕然。旧时,耻于婚姻论财,若女家苛求彩礼,则被社会辱骂。迎娶极为盛大,有迎亲、送亲、拜堂、合、庙见、回门等繁文缛节。1950年4月,开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弃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在、男女权益对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男女订婚,逐步废弃问名(论检生辰八字)、请期(选择吉日),由引见人穿针引线,双方见面相识,称作“相亲”,女方到男家相访,称作“相家”,若双方无意见,即为允婚。男家略备衣服、鞋、袜,由引见人送到女家,作为聘礼。结婚日子,双方择便商定,婚前到政府办理结婚注销,迎娶一切从简,废弃坐轿、骑马、拜天地等旧俗,结婚典礼设司仪,新人向毛主席像、向父母行鞠躬礼,夫妻亦互行鞠躬礼。境内向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礼俗,婚宴后无论晚辈、平辈、晚辈,都可向新娘逗乐取笑,主家以为愈闹愈发。旧时闹洞房有脱鞋、解衣、推拉挤抓等过火之举,实行新婚礼后,多以引见“恋爱经过”、咬糖、啃苹果、唱歌等方式过“闹房”关。撒床风俗相沿已久,撒床人必需是“全旺人”,即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在新人未就寝前,把红枣、染红的花生盛在笆斗里,撒床人忽然撒向新娘怀里,边撒边唱喜歌“一把花生一把枣,闺女小子满道跑;生小子,要好的;生闺女,要巧的……”经济条件好的主家,亦有撒栗子(立子)、桂圆(尊贵之意)、香烟(香火延绵)等物,以其谐音,祝吉祈福。结婚第二天早晨,新娘上灶,入厨擀面条,俗称“喜面”,下锅时放一挂鞭炮,左邻右舍听到炮声纷繁拿碗来盛喜面,以为小孩吃了能长寿富贵,老人吃了不牙痛。60-80年代初,结婚注销制度松弛,乡村青年结婚相沿旧习,以为举行过婚礼就是夫妻,未办理结婚注销的事实婚姻较为普遍。1981年施行新《婚姻法》以后,违法婚姻在减少。80年代以来,乡村财礼之风日炽,城镇铺张攀比亦日甚,辗转相从,已成陋习。财礼大致有4种:一是见面礼,初次见面要备办酒席,男家父母要给女方见面钱,少则百元,多则五六百元;二是四首礼,从订婚到完娶要有过花红(送礼订婚)、传书(议定婚期)、迎娶、年礼等,每次要备猪肉、鲤鱼、羊腿、酒或加果品、公鸡等;三是彩礼,要衣料、布料、毛线、鞋、袜、围巾等,由女方选购,男方付钱,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五六百元,有的附带缝纫机、自行车、录音机、手表、一套家具。更有甚者,女方为娘家要小板车、大黄牛、砖瓦、木料、养老钱。项目繁多,男家越是艰难,女家越是苛求;四是寻常礼,女方寻常到男家,男家有时给三五十元钱,有时给衣服、布料,有时给鞋袜毛线,总之不能空手而回。种种重礼,男家稍有疏虞不周,轻则推延婚嫁,重则悔婚毁约。民谣有“闺女多了盖高楼,儿子多了夜夜愁;花红彩礼千斤重,压得二老泪交流”。  
十四、利辛县春节风俗  
【小年传统】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端准备年货,准备干洁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候,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妙愿望。  
民间,小年的风俗有很多。若细细品味,都不无道理。  
古时,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那时,祭灶日的位置仅次于中秋节,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聚,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安全。  
【小年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整天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惭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晓得后,以为张生能固执己见,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由于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安全和财运。  
【小年风俗】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贺活动的开端和伏笔,是浩大春节的序幕开端。  
在小年,人们开端准备年货,干洁净净过个好年。  
▌大扫除  
每逢春节降临,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洁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意图是把一切“穷运”“倒霉”通通扫出门,寄予了人们陈旧立新的美妙愿望。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而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本人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不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清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考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注重,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厚,妙语联珠。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成效。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顶风面”。  
在很多地域,一到腊月就开端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沐浴理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把上一年的尘埃倒霉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目标。  
所以,除了家里要面目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倒霉,开启新年不祥顺利的好兆头。  
▌婚嫁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民间以为诸神上了天,百无忌讳。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致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品种型,前者严肃,后者花梢。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助”。蒸花馍,常常是民间女性一展乖巧手艺的大好时机,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中央忌讳】  
小年的忌讳,不同地域各有不同。  
湖北局部地域,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中央忌讳捣蒜,以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称此日为“送神日”,忌讳舂米,听说能把风神捣下来,会给来年带来风灾。  
小年后的几天,乡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别人,由于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十五、利辛县丧葬风俗  
第一:在乡村,老人家离世的说法,老人离世在古代叫“殁了”在现代叫“逝世”而很多乡村叫“老了”  
第二:老人逝世之后,整个的丧葬典礼是十分庞大的,所以需求很多亲朋邻居的帮助,所以,家里有老人逝世时,老人的长子就要带着“孝巾”去邻居家“磕头”,以寻求邻居的协助!  
第三:老人在咽下最后一口吻之前,必需要把寿衣穿上,否则老人断气后就只能衣着断气前的衣服分开……  
第四:老人逝世后,咽气的最后一刻必需要看时间,由于老人的最后一魂会在三天后的这个时间分开家里,这个事情叫“掐鬤”([ráng],(头发)散乱)  
第五:老人逝世后,第一件事除了去买寿材,就是要去扎纸人,金童玉女、庭院楼阁、马车家具都要有,往常扎纸人的技术,可能都快消逝了……  
第六:老人逝世以后,埋在哪里是要请风水先生“点穴”的,方位分豪不可差!  
第七:办理丧事的时分,假如需求向他人家借东西,比方铁锹、簸箕、桌椅等用具,无论像谁家借的,都要给钱,哪怕只给一毛钱,也必需给,否则没人借给你,由于不收钱,就会倒运!  
第八:逝世人的家里必需要搭建一个灵堂,寿材要在灵堂放三天才能够出殡!而直系的亲人需求“跪棚”任何来吊唁的人都要行“行礼”跪棚的人需求磕头行礼!  
第九:依据亲属身份不同,所需求行的“礼”也不同,直系亲属需求行“二十四拜”大礼!其他亲属依据亲疏远近所行的礼各不同!  
第十条:老人出殡后长子需求在灵棺前扛着一根柳树棍子,上面挂上一根麻绳和白布,这根棍子叫:杨白幡子柳树属阴,有招魂的作用,能够让魂魄跟着柳树到坟地!然后还要准备一个瓷盆在出殡的路上摔碎掉!这个盆子叫“老盆”!  
第十一条:遗体入殓之后,需求在寿棺前点一盏长明灯,出殡之前,此灯日夜不可熄灭!还需求放个盆子不断烧纸……  
十六、利辛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展沟烧饼  
展沟烧饼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展沟镇的特征小吃。展沟烧饼外酥里嫩、香酥可口、滋味鲜美、别有风味,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  
2、孙集米酵子  
制造米酵子,先将糯米(或粳米)放入水中浸泡,再用锅蒸熟,之后盛入盆中冷凉,拌入酵母菌(俗称“小药子”),盖紧密封,低温时节还要加盖棉絮保温。普通过一天两夜既成,盆中出来的微黄液体,叫米酒。在制造过程中千万不要沾油花,否则米会出绿、黑霉,做不胜利。  
米酵子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糖、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3、利辛烧巴子  
利辛烧巴子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特征小吃,其中江集烧巴子比拟有名。利辛县位于淮河以北,当地属于面食为主区域。烧巴子是当地一种面做的饼类小吃,与外间烧饼类似但又有不同。烧巴子制造时以水和面无需参加油脂,湿法成形后洒受骗地产的白芝麻贴在炉膛内壁,普通运用炭炉,后期有运用煤炉替代者但略失风味。制造者也有在废品外表撒以葱花或者刷上麦芽糖液,各具不同风味。  
4、阚疃板鸡  
阚疃王氏板鸡始创于清朝时期,因循至今已具数百年的历史,世代享有盛誉。汇百家制鸡之优,特选鲁、豫、皖中原土养雄鸡为原料,用祖传秘方加二十余味名贵中草药分配,以优质古泉水浸泡、洗濯、多道工艺精密加工、卤制出的板鸡肉质鲜嫩、香味醇厚、洪亮爽口、回味唇齿留香长久,可谓江淮一绝。  
5、江集羊肉汤  
江集羊肉汤早已名声在外,在这里只需是羊身上的你都能够吃到,此汤鲜、浓,余香不绝,而且吃后嘴里没有羊肉的腥膻味,同样的吃羊在这里你能够摆满一桌也吃不到重样的。  
6、利辛贡馍  
用上好的麦面粉,采用民间发酵工艺,配以辅料和面,将发酵后的面团重复揉搓,直至面团呈油亮色,然后制成外形各异的面馍,贴在铁锅壁上,内放少许水(水不浸馍),用文火烧,至馍熟且发出幽香时出锅。馍正面油亮,反面金黄,既香且甜,脆软可口,此馍因明清时期屡次进贡而得名。  
7、利辛撒汤  
撒汤是以牛羊肉、鸡肉为原料,配以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其制造办法是:将牛羊肉、鸡肉洗净,放入砂锅内,注入清水,放入各种佐料,大火煮至水开,将淀粉搅拌平均,做成芡汁,一同兑入汤锅中,小火再将鸡汤炖开,将鸡蛋打散、倒入汤里拌成蛋花,至鸡蛋熟,盛出即可。喝汤之前,能够依据个人爱好放入香菜碎,醋,荆芥,麻油及黑胡椒粉。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扬,并欣然命笔提写“撒汤”二字。皇帝金口玉言,从此撒汤便成为风行大江南北的一道名吃。  
十七、利辛县著名景点  
(一)伍奢冢遗址  
新石器时期至汉代,位于利辛县西北20公里,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0猪港南岸。遗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遣仍土城墙,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空中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址等。六十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附、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空中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审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该处具有重要的维护价值和学术研讨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0发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伍奢冢遗址所占面积,西自南北沟向东350米,北自老母猪港护堤(包括护堤)向南300米。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周围50米。  
(二)纪家塔  
位于利辛县西北19.5公里,孙集镇孙园村东南700米,纪-西100米。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房原有一寺庙,已毁。此塔系仿木构造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他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加。二、三层外檐口及六角转变处,均砌一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东南距地表64厘米处嵌青石碑一块,碑高42厘米,宽82厘米,碑文字迹不清,只落款处有“嘉庆五年”、“蒙城举人李××撰”尚可识。第二层一方向正中嵌青石匾额一块,镌刻隶书“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层至第七层东南方向,每层正中均砌有拱形佛龛。塔身无窗,塔内中空,无塔心柱,每层只要“十”字形横木穿插支撑。塔顶为绿红彩柚葫芦形按尖,中心以铁钎贯串稳固。全塔小巧剔透,保管根本完好。是全省现存最小的古塔。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三)节孝坊  
位于利辛县西北18公里,孙集镇0西800米,孙集至叶马刘公路北侧。是清代光绪皇帝为惩处孙兰芳之母陈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整体构造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局部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占空中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为透雕“二龙戏珠”雕工精深,两边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否具有中携刻楷书“圣旨”二字,字体严肃边刻有“二龙戏珠”与顶部相照应。中段中间为“节孝坊”石碑,石碑周围均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石碑两边竖有对联,对联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图案,碑文略。下段为“节孝坊”底座。现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四)胡桥古桥  
位于利辛县东25公里,望疃镇芦沟集东北600米,胡桥庄西南100米。该桥横跨工、芡河之上,全长14米,桥梁为5孔,桥面宽4米,砖石构造。桥面用长方条石铺成,桥礅呈梭状形,底部用圆柱状基石铺垫,上部用青灰砖砌成。整个建筑古朴严肃。自明嘉靖时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间屡有修缮,现有清道光贰拾壹年五月《重修胡家桥碑记》供考。现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五)刘廷墓  
位于县城西18公里,张村镇白庙村,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廷,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随父出征,作战英勇,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攻阵亡。刘廷死,举朝大悚。其所用镔铁刀重60多公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六)旧城  
位于利辛县城东北18公里,芡河东岸。城址东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当,绳纹简瓦,几何形空心砖侧表摸印菱形,方援纹砖等汉代遗物。城址外曾发现范围较大的汉砖石墓。墓葬石门,雕琢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街环。在当地,民间广为传播着:越王坐旧城,七十二眼井。落星桥,御花园,报恩寺,四门出棺越王死。东部大蒋湾,南有云蒙山,西靠运粮河,北边老龙滩。  
(七)刘家集烈士陵园  
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刘家集大街西侧60米处。陵园占空中积3600平方米。碑祭后边南北五排,每排东西5座,共计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十一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剖析敌情后,依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大军行将开端的豫东战役。途中暂住刘家集镇刘染、戴庄、张庄、徐庄一带。-新编七十四师驻望疃董集踞点1200余人,向我驻地搜索侵犯。苏区十一团团-察看敌情后,立刻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白昼的激战,终以获得成功。为留念在战役中牺牲的反动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0于刘家集南头建一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占空中积较小,已不顺应形势开展需求,1999年利辛县0决议将陵园迁移新址。该烈士陵园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广阔干群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凭吊祭扫,缅怀先烈。  
(八)利辛县烈士陵园  
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留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掩埋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舍身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珍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0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0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留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严肃,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芳香。既有陵园之凝重庄严,又有园林之秀丽清爽,集瞻仰、旅游两种功用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留念碑题词:反动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白鹭洲国度级水利景色区  
白鹭洲国度级水利景色区位于利辛县阚疃镇境内,距县城20公里,总占空中积1800亩,其中水面600余亩,是一个依托茨淮新河水利工程新建的,集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水利文化展现和康体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自2006年开端建立,目前曾经具备对外开放才能。  
景色区由茨淮新河、利阚新河、白洋沟、月牙河和利阚新河公路桥、永幸河公路桥等水利工程设备和由几条水系围合而成的三个岛屿共同组成。2009年被评为国度3A级水利景色区。  
(十)邵庙  
邵庙首先是一座庙,然后才是一个集市。集市坐落在利辛县西部边缘,现属王人镇管辖,距县城40公里,集西、南两面与颍泉区毗陵,京九铁路从集西一穿而过。邵庙就坐落在集的北面。邵庙集集市不大,却由于有了庙而远近出名。  
邵庙系邵氏家庙,过去人们称之为邵八庙。建国初期,这里曾经建过乡,名曰“邵八”。这是怎样回事呢?  
听说在古代,邵庙左近有一个村子叫邵大营,村里有一户人家,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在当地名噪一时。当时,邵庙这个中央,由于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常常发水,庄稼收成不好。于是,寓居在这里的邵氏宗亲,就聚在一同商榷对策,大家决议在当地修建一座八蜡(炸)庙,以祭奠八蜡,从而祈求神灵保佑本地风调雨顺。所谓八蜡,一是“先啬(se)”,神农一类的神;二是“司啬”即后稷(ji),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三是“农”,关于种田有功于农的官;四是“邮表啜”,古时劝农官“田畯(jun,古代管农事的官)”用的小亭子;五是“猫虎”,能吃田鼠、野兽,维护农田;六是“坊”,即堤防;七是“水庸”,即沟洫;八是“昆虫”,螟螽(zhong)之类,祝其不害田苗。为了修建庙宇,邵氏兄弟不但四处奔波,还积极捐献财物,以至将本人家祖传的一块好地也捐了出来修庙。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这八个兄弟的义举,也为他们本人留小了名声,后来在他们死后,葬在了集南的邵寨,那里在“文革”前还有八座高大的坟冢,后来被毁坏。人们为了留念他们,将庙称为“八子庙”,“邵八庙”。看来,这个名字有了双层含义。渐渐地这里慢慢兴起了庙会。每逢庙会,设坛祭奠农神,祷告风调雨顺,农业歉收。远近农民纷繁赴会赶祭。就连百里外亳州的人都赶着马车来赶会,大车都能排出集好几里路远。民国年间,由于兵荒马乱,社会动乱,祭农俗慢慢衰竭,庙会亦时断时续。上个世纪80年代,复兴为物质交流大会。后来有一段时间,邵庙被村小学占用,但庙会照旧。1998年修建京九铁路时,原本要经过邵庙,后来,由于集上的人反对将庙搬迁,铁路最终西移500米。  
最初的邵庙详细是何年所建如今早已无从考证了,原来的庙不时破坏又不时重修,现存的庙也是经过从如今庙里寄存的几块碑记可知,邵庙在光绪17年,光绪22年,民国5年及公元1994年都经过了重建。如今的邵庙是在邵庙小学搬迁后,在2002年翻盖的,当时邵庙集上的百姓及社会各界人士出资出力,将原来仅存的两间小庙扒掉,在旧址重新盖了一座有房屋十四余间的新庙,新庙气势庞大壮观,正中有五间大殿,两边是6间偏殿,并重新塑了“三霄”和“十殿殿阎君”塑像。从此每逢庙会,方圆百里的香客游人,商贾摊贩,车马载道,纷繁沓来,摊棚林立,商业茂盛。成为远近出名的烧香会和物质交流大会,邵庙左近的人往常也都富甲一方。  
(十一)王人老街  
皖北名镇王人集,位于利辛县西部。唐朝时开端筑城驻军,称为西城;明朝时称五樟县;清朝时因出了一位百岁的王姓老人而改称王老人集;解放后就慢慢简称为王人集了。古城不断保管到解放初,后来被毁坏,现仍留下一条名噪一时的古街道。这条街道曾经是由北方通往古颍州的官道,素有“三里长街”之称,如今恐怕得有六华里了。但人们仍习气称其为老街。由于世事故迁,岁月流逝,老街现已失去昔日的繁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冒着点点细雨,我来到了这里,想看看能否寻觅到一些古人的踪迹。  
信步走上老街,似乎从繁华的都市跌进了一个清幽沉寂的孤岛。但见窄窄的街道弯弯曲曲的,象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横卧在那里。街道两边是新旧不一、高矮不同的房子,有钱的人家早已翻盖了几层高的楼房,有的痛快搬走了;只要那些穷一点的人家依然据守着那早已残破以至有些倾斜的房屋,据守着古老西城的风姿。徜徉其间,不时能够发现一些从前的壁画,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王人“农民诗画”的见证。这些画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王人历史上的辉煌。在王人至今还传播着乾隆皇帝到此微服私访的故事。大凡帝王到过的中央,常常会有一股灵气。曾经,王人农民诗画在鼎盛时期名扬全国,饮誉海外,取得过-总理签发的政务院奖状,引来国内和国际上的友人参观学习,王人产生了一大批绘画高手,象储纯一,作品曾被制成铁画在法国巴黎展出,1994年被《安徽百科全书》收录进“安徽现代人物名录”;储可亭,其作品曾被安徽美术出版社制成年画发行到全国等等。我在一块石碑前站住,这是  
1985年利辛县人民政府设立的“阜北县原址”留念碑,通知人们王人曾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解放战争时这里曾树立了敌后红色政权。碑后曾有一栋古色古香的高大的建筑物,可惜如今已被撤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正在施工的楼房,让我心中遗憾不已。对面有一家商场和酒店不合时宜地据守者本人的顽固。再往前走,扑入视线的是一些荒无人住的破败的院落,紧锁的木门掩不住满园的荒草凄凄,间或一只受惊的野猫从眼前一闪而过,躲进那幽静苍凉的院中,反倒把行人吓了一跳。惊叹之余口中不由冒出一句苏辙的“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街道旁边,间或堆积着成片成片的废砖烂瓦,古色古香的让人目不忍睹。或许欧阳修在任颍州太守时曾来过这里吧!不经意间,身边走过一个买粉子馍的,这是用红芋粉掺上一些杂面,然后在平锅上微煎到八成熟后起锅,再卷些蒜糜、辣椒酱等做成的一种食物。据我所理解,这种面食只要王人集所独有,且只要杨姓一家人运营,现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即便其他中央有,其滋味恐怕也一定地道。乡村的孩子最爱吃了,有的随大人走了十几里路来赶集,常常就是为了吃几张粉子馍。在街边的一口古井边,一位老者通知我,这口井就是王人古西城“四门四井”之一的南井,位置在当时古城的南门外,因出城后向南走的路有点弯,故人们称其为“鹅项泉”。你别小瞧了这个小弯和这口井,听说就是由于它们,才从旁边的小村里,走出了《毛泽东选集》中曾提及到的大军阀邓如琢,走出了曾任中华民国安徽省民政厅长邓赞卿(本地人称他邓老赞),走出了前四川军区司令员刘成山,走出了奥运冠军邓琳琳等等。阡陌大街、古街幽井,一时间在我的眼前呈现了形单影只的百姓担着木桶水罐来打水的情形,他们把深深的井水打浑了、打空了,气得没有打到水的守军赶紧提早打开城门。叫骂声、呼喊声、打水声似乎还环绕在耳边,令人产生时空的错乱。在南井的旁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是古城的南护城河,现横跨其上有一座小桥,掩映在一片荒草树丛中,显得有几分苍凉、寂寞。折回头西望,一片大大的水滩静静的躺在那儿,几只小鸭子正忙着吃河面的浮萍。这就是西城河。这条河曾经与另外三条河(又叫鸳鸯沟)相连,河水流入集东的伍名沟(因是从伍子胥家旁流过来的,故名),然后不断流入0猪港,经过西淝河流入淮河。邻居说,二三十年前,这条河的水还能活动,河水明澈,人们常常在河边垂钓,可惜的是如今河水腥臭难闻,河道也患了“肠阻塞”,人们纷繁填河建房,造地种菜,把古城的一条自然屏障合成的四分五裂,真实令人唏嘘不已。西城河的对岸,有一大片开阔的高地,假使用铁锹挖一下,常能刨出一块一块的陶土,人们传说那里是当年李自成的义军所运用的操练场。《利辛县志》记载,明崇祯八年,李自成义军进军凤阳,途中攻克颍州、亳州、蒙城。在王老人集肃清叛将袁时中及其所部。由此看来这个传说是事实。站在老街望过去,看到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绿树下掩映着几个高大的坟冢,脑海中不由又冒出“铁甲三千动地来,马蹄杂沓入轰雷”的诗句。由于有这个遗址存在,证明李闯王曾到过此地,这不断是王人集大众引为骄傲的。不过世道无常,年日本鬼子火烧王人集,也是从这个操练场踏过,然后打进王人集的。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在老街旁,我还看了几个孩子正悠闲地荡着秋千;看见从一间小屋里冒出了几缕袅袅炊烟,几个年轻人正为一张打错的麻将争持着;我还看见了在一颗大树下,有一位老先生戴着眼镜看着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似乎并没有听到人们的吵闹声。这不由令我想起齐白石巨匠故居的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我一下子又有了时空错乱的觉得,难道他就是的传说中的那位“王老人”吗?  
在回家的路上,我路过北城街,这里又是另外一种现象:只见几条宽阔的水泥路曾经修好,路边几排排新建的楼房也行将竣工,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仰视天空,细雨早已中止,乌云也曾经散去,晚霞映满了天。我脑海中不由冒出一个念头:假如能把王人老街恢复起来,把老街的古风古韵与现代新城的文化调和地分离在一同,或许会成为皖北旅游的一个景点呢!这不,广告词我都想好了,“新皖北,新旅游,王人老街走一走”,“观天上祥云,游地上王人”。当然了,这只是我的想象而已。不过不论怎样,当工作有压力或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分,想一想那位“王老人”的悠然恬淡、波涛不惊和沉着若定,那不正是我所孜孜以求的梦嘛!  
(十二)利辛西淝河国度湿地公园  
1、根本状况  
利辛西淝河国度湿地公园东起吕台大桥,西至蝴蝶泉,南达西淝河与茨淮新河交汇处,北到S305线马店大桥。天文坐标为东经116°08′01″—116°13′48″,北纬33°02′34″—33°06′14″。湿地公园范围包括西淝河中游马店大桥至淝河口段,以及西淝河两侧蝴蝶泉、双沟、黑杨沟等库塘湿地,南北长6.71公里,东西宽9.09公里,面积791.65公顷。  
利辛西淝河国度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厚。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和永世性河流、永世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稻田5个湿地型。  
西淝河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445.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31%。其中,永世性河流湿空中积为262.07公顷,占湿空中积的58.79%,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3.10%;永世性淡水湖湿空中积为57.42公顷,占湿空中积的12.88%,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25%;草本沼泽湿空中积为25.85公顷,占湿空中积的6.10%,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27%;库塘湿空中积为96.20公顷,占湿空中积的21.58%,占湿地公园面积的12.15%;稻田湿空中积为4.21公顷,占湿空中积的0.95%,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54%。  
2、动植物资源  
西淝河湿地多样的湿地类型和良好的生境情况,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丰厚的生物多样性。  
(1)植物资源  
经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审定,湿地公园内高等植物共有蕨类植物5科6种,裸子植物4科7种,单子叶植物15科57种,双子叶植物67科212种。其中有睡莲、野大豆等国度Ⅱ级维护野生植物2种。  
(2)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内有哺乳动物5目5科8种,鸟类15目33科132种,匍匐动物3目5科11种,两栖动物1目2科4种,鱼类5目7科16种。其中,国度Ⅱ级维护动物14种:刺猬、白额雁、白尾鹞、鹊鹞、雀鹰、普通鵟、黑鸢、红隼、燕隼、阿穆尔隼、鹰鸮、长耳鸮、短耳鸮,安徽省Ⅱ级维护动物33种,即黄鼬、狗獾、花背蟾蜍、中华大蟾蜍、黑斑蛙、鸿雁、豆雁、灰雁、罗纹鸭、赤膀鸭、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白眉鸭、红头潜鸭、青头潜鸭、白眼潜鸭、普通秋沙鸭、鹌鹑、环颈雉、四声杜鹃、大杜鹃、普通夜鹰、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家燕、金腰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灰喜鹊、暗绿绣眼鸟。  
3、水文气候  
湿地公园位于暖温带半潮湿季习尚候区,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清楚,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依据近五年气候材料,年均温度15.1℃,极端最高温度37.8℃,极端最低温度-9.5℃;均匀降雨量784.4毫米,年降雨日数均匀为97.5天,终年雨季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年均匀日照1797.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9.9%;全年均匀相对湿度71%,无霜期226天。  
(十三)阴阳城遗址  
阴阳城遗址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年代为东周—汉。  
遗址上曾发现古井、鹿角、钱纹灰砖等,文物专家认定该遗址为东周至汉代遗址。阴阳城遗址跨安徽境内淝河南北两岸,因古时称河南岸为阴,河北岸为阳,故称其阴阳城。  
2012年,阴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500米,南、北各1000米。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100米。  
(十四)阚疃天主教堂  
阚疃天主教堂始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顶部起脊,高约12米,砖木构造,占空中积470平方米。教堂座西面东,正面一进三开。整体建筑为中西式建筑作风。由大厅、讲台、后小楼三局部组成。大厅为独有的抬梁式+斜拉式中式建筑作风,讲台和后小楼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作风。教堂南侧现存砖木构造的两层神甫楼,占空中积180平方米。  
同类建筑如此范围的在皖北地域比拟少见。它既保存了意大利西式建筑作风,又有中式建筑特性,是中西文化的有机分离体。从教堂内部构造看,既有中国古代抬梁式建筑作风,又有近现代斜拉式建筑作风。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和文物维护价值。  
维护范围:教堂、南小楼周围5米范围内。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周围10米。  
地址:安徽利辛县阚疃镇中学院内  
(十五)红门寺遗址  
红门寺遗址略呈长方形,中间高,周围低,最高处高于地平面约2米,面积154600平方米。因遗址上原有一寺院而得名,相传原寺院有南北大殿,房屋百余间,和尚数百人,破坏年代不详。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堆积保管完好。空中采集文物标本有:红陶鸭嘴形鼎足、红陶篮纹附加堆纹罐片、红陶鬲足、灰陶豆柄、绳纹陶片、篮纹陶片、素面陶片等。根据采集标本认定为新石器至汉代遗址。该遗址面积大、时期早,保管完好,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学术研讨价值。  
维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30米,南、北各200米。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周围30米。  
地址:利辛县张村镇西3公里,利太公路北侧500米,后杨行政村后杨庄北侧50米处  
(十六)禅阳寺遗址  
禅阳寺遗址为一处中间高,周围低缓的坡地,散布面积100200平方米,现为农田,其文化堆积层为2.4米,保管完好。遗址上曾发现大量红烧土、石斧、石刀、铜箭簇、骨针、蚁鼻钱、陶网坠等遗物。采集标本有灰色陶鬲足、陶豆柄、豆盘口沿、盆口沿、缸口沿、(鸭嘴形、扁凿形、圆锥形)鼎足、镂空陶片等。依据出土文物标本剖析,可肯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及东周时期的遗物。禅阳寺遗址保管较完好、是典型的早期古遗址,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和学术研讨价值。  
维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00米,南、北各125米。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南至阜蚌公路,北至黑土沟,东至六里庄,西50米。  
地址:安徽利辛县马店孜镇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