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东邻庐江,西连岳西、霍山,南界桐城、潜山,北毗金安、肥西。介于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之间,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
二、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舒城县有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馆)2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22千册。
三、历史文化
舒城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源地之一。古代有西汉羹吉候刘信、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近代有被周总理誉为共产党初期情报阵线“三杰”之一胡底、国度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时至今天,国际金融学界著名学者、教授滕茂桐,中科院院士刘有成、宋家树,工程院院士刘、著名作家艾暄等,已成为祖国建立事业的栋梁之才。
舒城是鄂豫皖反动依据地的组成局部,游击战争时期,是红二十八军、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的主要依据地之一。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进驻舒城县西南山区东港冲和西港冲。东、西港成了新四军第四支队指挥机关的驻扎地,是皖中、皖东抗日游击依据地指挥中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舒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
舒城先后开掘过牺鼎、铜壶、龙虎四环青铜鼓座、亚字形锦地钱纹镜、抄手端砚、错银造像镜等国度一级文物,馆藏宝贵文物现有三角雷纹铺首铜壶、神人车马画像铜镜、青白瓷柱子等,其中国度一级文物7件,二级34件、三级865件。舒城有花城遗址、汉代水利工程七门堰、新四军四支队原址韦家大屋、清代古建筑褚氏祠堂等省市级文物维护单位,现已发布的文物维护单位列为省级9处,市级1处,县级21处。2007年舒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注销不可挪动文物点200处。按类型分:古遗址74处,古墓葬66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处。按时期分:新石器时期12处,商周时期49处,汉代60处,宋代4处,明代6处,清代38处,中华民国10处,中华人民共和国21处。
四、竹编(舒席制造技艺)
舒席编织在舒城有着长久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舒城县柏林乡战国墓葬0土的青铜器底部即有竹编物的痕迹,同地西汉墓的开掘中也发现摆放陪葬品的边厢内底部有竹编物作垫,其纹理及工艺与后期的舒席根本相同。到了明代,舒席更是身价倍增。据史籍记载,明•天顺(公元1457-1464年),吏部尚书秦民悦(舒城人)为取宠皇帝,将编有龙纹舒席作为贡品带至京城,深得英宗皇帝赞同,御批为“顶山奇竹,龙舒贡席”。从此本县消费的竹席,即以“龙舒贡席”著称于世。舒席从选料、裁料到最后成席有12道工序,即:裁料、开竹、破条、切头、划条、起黄、匀撕、蒸煮、刮篾、编织、收边、检验。舒席制造的最关键局部就是编织。它不只请求经纬编排匀称、篾纹笔直划一,更主要的是工艺舒席请求每一位编织匠人皆懂画理:山水写意、人物写意,在篾色的搭配上需求精心构图、合理规划,席面的景物远近相宜,浓淡比照鲜明,空间层次明晰,将竹篾的特质发挥到极致。清末以来,县城较大的席庄、席店和商人、业主有陈义杰、鲁根业、方华堂、张虎臣、汪少楼、戴贵南、邓保章、宋振华、杨三源、汪剑秋、程德标、左永圣等;制席技术超群的工匠有杨守道、邵文俊、潘孝本等。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注重和鼎力支持下,完毕了舒席长期以来民间个体手工业者分散运营或代客加工的分散编织状态,舒席工艺有了进一步进步:由原来的人字纹、回纹等简单的几何图案,开展为漂亮的竹编画。1953年,舒席参与了莫斯科国际经济展览会获工艺美术奖金。1955年编制“战争鸽”和工农联盟”壁画席分别赠给国际展览会和全国工农代表大会。1956年编制“天安门双龙抱柱”和“克里姆林宫”壁画席分别赠给中央展览馆和苏联。1959年编制“富贵长寿”壁画席赠给人民大会堂。
五、舒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传播于舒城县南港、百神庙、干镇的泉水堰、河棚的泉石一带。特别是南港,简直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而且禁演梁祝戏,还呈现过摧毁戏台,驱逐演职人员事情。
舒城目前尚存多处《梁祝传说》的历史遗存:一、梁祝墓座落在南港镇向山村梁桥村民组,位于206国道1120-1121公碑之间,有小溪绕墓流淌。二、春秋山半腰上有春秋读书堂。三、两处祝家庄:一处在河棚镇泉石村,一处在干镇泉水堰。泉水堰祝家庄最神奇,门前有一口月牙塘,粼粼碧波中掩藏着两座古墓。村民们说:左首的是山伯墓,右首的是英台墓。
《梁祝传说》的历史沿革:梁祝墓尖顶在农业学大寨期间被平为稻场,后改为菜地。春秋山学堂,西汉时是蜀郡太守、官办教育开创人文翁读书处,后来为梁祝读书处,北宋时为大画家李公麟读书处。泉水堰祝家庄月牙塘中的梁祝墓,村民们说是衣冠冢,修在门口是便于祭奠,修在水中是欲盖弥彰。主要价值与影响:1、祝英台女扮男装请求读书反映了她具有激烈的求知欲和追求男女对等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冲击;2、英台死嫁山伯,表现了英台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绝裂,对门阀观念的对抗;3、山伯与英台以各自的死,标明了他们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执着追求和对坚贞爱情的崇高礼赞。4、梁祝死后双双化蝶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办法为一代代的后人重复效仿和运用。
六、绿茶制造技艺(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茶产于舒城县境内山区,因形似兰花,独具兰花幽香而得名。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属皖西大别山茶区。境内青山环抱、林木葱翠,土质肥美、雨水充分,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漫射光较多、无污染,土壤中含有硒、锌等稀有元素,终年云雾旋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茶树良好的质量。茶叶采制时正值漫山兰花竟相吐蕊时节,茶叶吸附花香独具神韵。早在唐宋时期兰花茶既有盛名,并被列为贡品。“舒城小兰花茶”创制于清朝,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世界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讨选集》和《制茶学》中说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安定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于清朝创制。1958年9月1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品味舒城小兰花茶后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拓茶园”巨大号召;1995年8月20日,-总理视察了舒城县茶业消费,极大地推进了舒城茶叶开展。舒城小兰花茶是用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正常芽梢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烘青绿茶,其特征是:外形芽叶相连成朵,自然伸展,色泽翠绿显毫,冲泡后如兰花初放,枝枝立于杯中,带兰花香,汤色黄绿亮堂,滋味鲜醇爽口,叶底成朵,叶质厚实耐泡。舒城小兰花茶的采制工艺为:鲜叶采摘→摊凉拣剔→锅炒杀青→手工做型→炭火笼烘→分级包装。“舒城小兰花”原产地证明商标于2008年4月经国度工商总局正式核准运用,注册号6087782。“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规则:运用“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的产品的消费地域范围为舒城县境内,界于北纬31°27′-31°48′,东经116°49′-117°01′之间。舒城县曾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大别山区名优茶协作示范县,2009年被省政府列为茶叶复兴工程施行县。全县现有产空中积6.5万亩,年产“舒城小兰花”1700吨,产值1亿元。
七、小调胡琴书
舒城盲艺人陈玉清师从杨金华学会许多小调,又从四弦书艺人刘应才、李文全唱腔及舒城民歌中吸取营养,遂自辟蹊径用小会演唱故事。因演唱方式不断是一人自拉胡琴自演唱,故当地大众称之为“胡琴书”。为与四弦书相区别,故取名“小调胡琴书”。主要句式是五字句、七字句。曲式以对仗为主,次是分合和起承转合。调式以徵为主,次是羽、宫、角。体制以单牌为主,联牌为辅。唱腔富有舒城民间音乐特征。开展手法主要是:用同一音乐素材,采取改动旋律停止的方向,构成不同的曲牌,以同一个乐汇贯串全曲;散布区域:主要盛行于舒城县,其次为肥西县、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等地。代表曲目:《紫金钟》、《明朝红灯记》、《二十四劝》、《虞美人》、《二姑娘害相思》、《二姑娘卖饺子》、《苦菱花》、《叹五更》、《苦媳妇翻身》、《十月怀胎》、《金镯玉环记》。
八、舒城县节日民俗
1、春节
民间将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称为“年三十”或“元旦”。建国后法定农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民间称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至翌年正月初一、初二日为“三天年”。建国后,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日为法定假日。春节(过年)是民间一年内盛大的节日,本县有以下几种风俗。
全家团聚民间常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父子见面,夫妻团聚”。假如家里有人在外因事不能回家过年,全家吃年饭时则要空出一个特定的位子,摆上碗、筷、盅,表示团聚。建国后,机关单位举行联欢、聚餐,“文化大反动”时中止。
停产休息建国前,春节期间,农民不下田消费,手工业者停产,商人停业。建国后,公民法定休假3天,工厂企业对坚持停业、消费的职工,给予双倍加班工资。
准备过节食品本县丘岗圩畈地域,包括千人桥、桃溪、干汊河、张母桥、南港区和龙河区局部乡村,在腊月中旬,绝大局部人家做“年粑粑”(以糯米为主的年糕),又称“元宝粑粑”,用米少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晓天、河棚等山区,多数人家不做“年粑粑”,普通用籼米、六谷(玉米)面做包心粑粑,做挂面,用籼米面做粉折子,还有糁子、元宵。城镇居民兼而有之。建国前,富有人家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前杀“年猪”,贫困百姓常无年饭米,特别是地主逼租、债主讨帐、政府要税费,逼得劳动人民走投无路,只好采取“二十七(日)不要急,二十八(日)把嘴嗒,二十九(日)有有有,(年)三十(日)不见面(躲)”的方法挨过难关。民间传播说:“穷人哪是过节,是过疖疤头子”。建国后,各阶级广阔人民大众有吃有喝,普天同庆,欢度佳节。个别艰难户,人民政府在节日前,给予一定救济和展开民间互借、互助,保证家家有年饭米。
掸尘过春节前,家家户户普通在农历腊月下旬清扫卫生,屋前宅后肃清渣滓,洗衣服、刷家具,干洁净净迎接新春佳节。此举,民间俗称“掸尘”,机关单位称“卫生大扫除”。
贴门对门对,是本县民间方言,即是春联,红纸写黑字,不写字的称“满堂红”。建国前,多写“安定真富贵,春色大文章”之类。建国后,多写“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之类。“文化大反动”时期,将门对子列为政治宣传品,由宣传部门编词,印刷废品出卖。80年代,则从便当用户着想,印刷出卖废品门对。丧人之家,当年不贴门对子,第二年贴蓝色门对子,俗称“素对子”,多写“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之类,以示缅怀亡人。除贴门对子,有的人家在门头横楣贴“五福”,又称“门格子”,为5张1套。过去,由“福禄寿财禧”组成,当今由“社会主义好”组成。窗门、柜门、柱子、中堂、香火堂、门豁子都贴对子或方块红纸“福”字。有的墙上还贴“童言无忌”、“抬头见喜”、“祝贺发财”、“万事如意”等红纸条幅。贴门对子普通都在年三十中午以前终了。
祭奠建国前,有的人家元旦早晨或下午,用公鸡、鲤(鲢)鱼、猪头(号称三牲),焚香燃烛请菩萨。早晨或晚上,摆设较丰富的酒菜祭祖、接祖,烧串钱、冥票。元旦深夜接灶神“下凡”过年。建国后,封建迷信风俗根本消逝,烧纸钱陋俗民间仍存。
吃年饭民间过年这天,家家都要依据实践状况,办一桌丰富称心的“酒席”,祖宗属北方的居民在早晨吃,土生土长和祖宗属南方的居民在晚上吃。吃饭时,全家人同桌共餐,举杯畅饮,并焚香燃烛,鸣爆放枪;近20年来,还要接寓居较近的未婚儿媳吃年饭,多数分居父子也同桌吃年饭。吃过年饭,有的用柴、树根,有的用木炭、煤炭烧火,全家人围在一同烘火、聊天,俗称“烧发”,寓意一烧就发财。
挂门灯三天年、正月初七和十五日晚上,家家门前挂门灯。普通人家挂一个,普通灯笼是篾编纸糊椭圆形,上贴红纸剪的“福”字,内点腊烛;有钱人家(包括商店)挂一对,铁丝编纸糊长四方形,一个剪贴红字郡名,一个剪贴红字店号或堂名,以示姓氏、商号。如今,大众多用电灯替代蜡烛,郡名、堂名已无再现。机关单位扎彩门、插彩旗、装彩灯,以示盛大和与民同乐。
候岁过年(三十)晚上,人们多不睡觉,俗称“候岁”。过去,人们多围在一同烤火、漫谈、文娱、放烟火;如今,人们多看电视、看录像。晚辈给家长或长者“候岁添寿”,长者向他们发“压岁钱”,数量不等,以示亲切关心。
封存过去,人们吃过年饭,马上扫地、挑水,将升、斗装上米,插上秤,用“吉喜条”将三者连封一同,放在正屋书案东头,到正月十六日启封;磨子、碓窝、碓椎、各类农具、匠人工具,均贴上方块红纸,以示封存;最后,打开大门,用红纸条两道在门的反面贴封成“×”形,俗称“财门紧闭”。如今,“封秤斗”风俗已无。
开门迎喜旧时农历正月初一日清晨开端,家家户户竞相开门,越早越吉利。开门时,放爆鸣枪,贴“迎喜条”。现多为零时开门,放爆竹,以示欢乐。
拜年正月初一早晨,邻庄隔壁,人们相互拜年,俗称“拜门年”。过去,人们见面,双手抱拳,相互道贺,皆言“祝贺发财”、“恭贺新禧”和“过了新年财气好”。晚辈对长者则言“拜年”、“身体结(健)康”。本县岗畈圩区和城关镇,初一即开端拜年。民间,头年假如人家死了成年(或老年)人,第二年正月初一、初二日两天,亲友要向死者拜年,俗称“拜新年”、“拜新位”。正月初一,族人要拜谱年。过去,民间要向土地菩萨、城隍菩萨拜年。建国后,拜年风俗仍存,所不同的是拱手改为握手,贺词普通互道“你好”、“身体安康”、“学习进步”、“节日高兴”。乡、村、居民组和单位干部有组织有方案地向军烈属、离退休干部职工、“五保户”老人拜年。80年代,县委、县人民政府正月初一上午举行“团拜”,县委书记、县长约请单位担任人、老红军、离退休老干部、科技人员、各界人士代表等,欢聚一堂,相互问好,同庆佳节。旧社会,有钱有势人家“往年酒”盛行,多出于政治捧场的需求。建国后,人民政府不时劝诫各级干部,特别是党政指导干部,不得图排场、讲阔气,更不准用公款请吃“往年酒”。本世纪80年代,由于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城乡居民“往年酒”之俗又兴,多数为尽友谊。
观气候测年景人们皆称正月初一同东风是好年景,民间常说“急候东风一阵”。人们传说正月上旬十天,是人、畜、禽和主要农作物的“值星日”,并以晴、阴、雨、雪来断定宜与不宜,依次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还以此十天的晴阴气候预测年景,如十天皆晴,即称“十个太阳下山”,这年是十成年景,宜人宜物,余下类推。
送年农历正月初三早晨,家家放爆竹。过去,在门外烧一、三股香将年送走,以示3天年过毕。
2、上七日
农历正月初七日,民间传说是人类“值星日”,又说是人的华诞。过去每逢这一天,家家焚香点烛,不准“下生”,亦不外出拜年,要吃一餐较好酒饭以示庆祝。建国后,此俗已废,但变为请客的好日子。
3、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过小年”。过去,这天摆家宴“送祖”、接亲友吃饭,俗称“过节”。晚上城乡玩花灯。过了这天,各行各业都开端消费。俗话说“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农民正式兴锄午季作物和备耕。建国后,这天约请亲友吃饭,城乡举行灯会。
4、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日子”。过去,这天乡村做“土地会”,在会农户聚餐两顿;商店开业,私塾开学,帮工人上工;举行庙会,抬菩萨“钉桩”,预测这年水位上下;晚上挂门灯,玩龙灯。建国后,此俗已废,但玩龙灯仍存。农民开端做田埂、做秧田、修理农具,春耕开端。
5、清明节
清明前后三天,人们上坟添土、烧纸钱、插“坟标”。建国后,国度机关、人民大众停止扫墓活动,吊唁烈士,缅怀祖先。有送花圈,有烧纸钱,有插坟标,但无迷信祭奠。
6、太阳华诞
农历三月十九日,昔时人们在外焚香,有的农民将稻箩从屋脊甩过,如箩口朝上,即寓好年成,否则年成不好。另一说法,这天是明代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之日,人们为了吊唁他,怕清廷问罪,故说为“太阳华诞”。建国后,此俗已废。
7、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本县又称端阳。人们请亲友吃饭、喝雄黄酒。晓天、河棚山区爱吃粽子;圩畈、岗区爱吃元宵和小麦面炸货。家家门头上插一对“蒲剑”、“艾人”,小孩围着绣有“五毒”的布(绸)兜子,所谓“五毒”,即蛇、蝎、蜈蚣、虎、蟾,藉以驱瘟除邪。劳动人民半天不消费。建国后,人民公社给社员放假一天。80年代始,人们办的酒菜比前更丰富。农民准备收割早稻和做好晚稻育秧准备。
8、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日,民间常说“六月六、晒得鸡蛋熟”,意谓盛夏开端。这天,人们晒衣服、晒家谱,又名“晒霉”,还寓意晒掉“霉气”。
9、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七月半”、“鬼节”。晚上,家家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以示追念。
10、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家家户户备酒备菜,早晨吃元宵或挂面,中午办酒席,晚上全家人月下围坐,吃月饼、板栗、花生、菱角、瓜子、苹果等,称为“赏月”。建国后,人民公社给社员放假一天。县政协、统战、外事部门在此节日,约请当地各界人士代表和侨属、归侨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域居民在本地的亲属代表,举行“中秋茶话会”,藉以激起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建立祖国的感情。
11、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乡村居民早餐吃糍粑,以示歉收。有的学校、团体和个人停止“登高”活动。
12、冬至
公历元旦前10天,冬至即一年之中的隆冬开端,本县称为“进九”。早晨,人们吃麻油炸干子、芋头片、鸡蛋、南瓜粑粑、欢团、点心,有条件的家庭晚上还请人喝酒过节。
13、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民间传统的“黄道吉日”,俗称“老日子”。婚姻嫁娶,多择这一天。过去,乡村居民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14、送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去,乡村居民晚上户主在锅台上焚香、点烛、烧“灶疏”,送灶神上天“报答”民事,并祈祷“灶神老爷上西天,好话多言”;灶神庙(锅台照壁上)两旁贴有对联,写着“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安全”。在送灶日之前,由当地寺庙和尚向各户散一张黄表纸木模印的“灶疏”,实是借机“化缘”钱物。建国后,此俗消逝。
九、舒城县结婚风俗
“道好”,扼要地说,“道”是说,用言语表示情物;“好”是美,善的意义。此外,借“道”与“到"字的谐音,再将“道好”二字颠倒来读,就变成“好到(了)”的吉言妙语。
舒城县乡村,有人在“明媒正娶”的洞房花烛之夜,有“闹新房"的习俗习气。“道好”是“闹新”的一种方式,俗称“文场”。当然,有的人盖新房上梁和祝寿的吉日,也作兴‘道好”。本文漫话“道好”,专题讲一点新婚吉期的“道好”状况,依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悟,“道好”的特征大致上有:
1、逻辑性强。“道好”,普通是从前到后,由表及里、先上后下,言物寓情,层层深化,时空统筹,按事物次第渐进,随道理层次开展,如“道好”走的道路,普通习俗是先从前厅“道”起,次经天井院厨房,再进堂屋,后到新房收场。当然,这种次第道路,还要依据新郎家庭房屋几和规划而定,见机行事,灵敏运用。在新房“道好”,次第是门对子、天棚、地坪、墙壁、窗子、嫁妆、新娘新郎等表面现象,再到思想感受深处。
2、重点突出。“道好”的重点主要是:论人物,是新郎新娘;论时间,是洞房花烛之夜;论地点,是新房;论内容,是一个“好”字;论目的,是闹出一个“乐”字;论方式,是一个“道”字,就是“君子动口不入手”,“道好”,是由道好者手提燃着红烛,走在人群之前“道”一句众宾“和好”一声,一“道”一“和",节拍清楚。新郎新娘还要手捧茶盘随后为“道好”者,做好“效劳工作”。“道”的越生动,新郎新娘越乐意多“赠”喜烟喜糖,众宾“战争”分配,人人有份,大快人心。特别是在新房里“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喜烟、喜糖就更多;越抓住重点“道”,人们越不腻烦。
3、言语美意境美。“道好”句式,普通以七言为主,也有九言杂之。字数相当,顺口工整;音韵谐和,平仄相间,阴阳顿挫,有板有眼;押流水韵;为防“黄腔”、“脱板”,随时掉韵。“道好”是走到那里讲到那里,望物生意,言情分歧,做到缘事而生枝,缘情而抒怀,情形融合,悦耳动听。词语内容安康、质朴、吉利;言语表达诙谐、诙谐、生动、雅俗共赏,盘绕一个“好”字,形象地委婉地好象“演”出一幕幕既朴素又浓郁民间生活气息的“活报剧”。
4、新陈代谢。“道好”这种风俗在民间渊远流长,言语上难免要遭到时期的影响。俗话说:“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时期讲什么话”。但是,“道好”者留意抓住时期的脉搏,新陈代谢,“道”出新人、新事、新思想,使听众有时期美的觉得。例如称誉新娘,旧时曾“道”,“看看新娘头,乌云盖顶虎瓜飘……,一双脚象红大椒……”。在针对广阔妇女翻身解放的特性,则改“道”,“一头烫发波浪式……,上海手表长三针……,脚穿皮鞋照见人……当家作主半边天,不爱绣花爱种田……”。凡此等等,恕不赘述。
本县民间常用的“道好”词,整理如下:
手提红烛照眼明,诸朋六眷来“闹新”。
哈人“道好”大家“和”,敬请各位帮帮音。
“道”来喜烟和喜果,一五一十大家分。
新郎倒杯“青枝绿”(茶),给我润嗓定定心。
大家停步看前厅,砖墙瓦顶加地坪;
黑漆大门铁“玉带”,纱帽门枕两边分;
门对交通阳关道,户前杨柳塘水清。
大门对子八个字,笔飞墨舞多苍劲;
看左边“朱陈结好”,看右边“秦晋联姻”。
金漆方桌银包拐,广藤椅子摆四方。
小小书案七尺长,一头阴来一头阳;
一头摆着“富贵碗”,一头茶叶大瓶装;
中间又点龙风烛,金炉又烧卫生香。
抬头观看中堂画,张公九代同一堂;
八团对子红彤彤,一副一副挂两旁;
左写“天高鸳鸯齐比翼”,右写“人世龙凤好呈祥”。
一步来到天井院,天井仿佛大花园。
月季红梅一顺摆,龙爪菊花傲霜开;
牡丹芍药秋海棠,金银葡萄夜来香。
压井上面安龙头,满笼鹅鸭嘎喉喉(鸡)。
过了天井到厨房,热火朝天扑鼻香。
粗茶淡饭样样有,厨师手艺多停当。
头碗鸡来二碗羊,又有烧鱼圆子莲子汤....。
不是哈人嘴吧馋。想吃一块好捧场。
看了好菜又看酒。瓶装壶装大桶装。
辣酒甜酒和啤酒,“古井玉液”和“高梁”;
“明光特曲”"杜康酒”。“周瑜陈酿”“十里香”。
不是哈人“酒瘾”大,借酒助兴不慌张。
厨房酒菜“道”不尽,再走三步到后堂。
高堂披红又挂彩,万年红烛万年香。
堂屋门对写得好。十个大字新风气。
左写“花烛三冬服”,右写“芳名四化香”。
缩腰方桌香椿腿,大理石面镶中央。
沙发椅子靠墙放,香火柜子摆上方。
中间高挂电风扇,上沿又设“香火堂”。
左写“福同天地广”,右写“寿与日月长”。
堂屋摆设“道”不尽,家一同进新房。
新房门对红又红,十个大字心意浓。
左写“鱼水千年合”,右写“芝兰百世荣”。
天棚平似玻璃板,地坪又铺花瓷砖。
四面墙上壁灯安,各种装饰多齐全;
东边墙上山水画,远山近水绕云烟;
南边墙上挂铁画,松竹梅花齐争妍;
西边墙上挂字画,四幅吊屏边连边;
一幅“红豆生南国……”,二幅“大道如青天……”;
三幅“但见新人笑……”,四幅“千里共婵娟”。
北面墙上人物画,《红楼梦》外加“八仙”。
基建窗子安两副,印花松鹤长窗帘。
看看新娘好嫁妆,正正齐齐摆一房;
左边又摆黑漆柜,右边又摆黑漆箱。
黑漆箱里装财宝,黑漆柜里装衣裳。
上下橱连五斗柜,宝塔拐橱带皮箱。
还有“三转”加“一响”,外有电视电冰箱。
三人沙发茶几摆,香烟果盒放在上。
随手拿来糕两片,一边“道好”一边尝。
看看新娘架子床,上雕游龙带飞凰。
前面又摆漆踏板,绣花“走水”挂在上。
一头放着床头柜,没有马桶尴尬新娘。
尼龙蚊帐透亮堂,一对金钩悬两旁。
二龙戏珠绸被面,印花毯子现凤凰。
绣花枕头平平摆,鸳鸯成对又成双。
哈人现来看新娘,德才兼备没得讲。
一头烫发波浪式,贼眉鼠眼圆脸庞;
宝石戒指右手带,上海手表左胳膀。
衣服毕挺好合身,脚上皮鞋照见人。
哈人再来看新郎,一表人才好漂亮。
虎臂熊腰豹子头,五大三粗象金刚;
能文能武多面手,亦工亦农又经商。
生财有道万元户,关怀亲邻爱帮助。
新人优点“道”不尽,他(她)们是我等好典范。
看了新人把话讲,一要烟来二要糖;
新娘再把火柴擦,给我点火吸烟开开腔;
新郎快把喜糖拿,让我们口袋尽量装。
喜糖喜烟不拿上,我们要不断闹到大天亮。
新郎新娘想一想,那是什么滋味什么样?
喜糖喜烟要到手,我们识相离新房。
“道好”如今就收场,好让新郎新娘同上床!
十、舒城县丧葬风俗
死亡是一个人生命完毕,成败得失盖棺定论。对正常亡故者举行丧葬礼仪,民间称“白喜事”。从临终到“入土为安”,要经过许多典礼,这就构成一系列丧俗。丧葬全过程洋溢着浓重的宿命气氛,反映人们对生命消长的怅惘和无知。建国后,大众遭到了无神论思想宣传与教育,丧俗开端变化。20世纪60年代,丧葬典礼日趋简化,迷信成份逐渐消减。70年代末,政府推行火化,乡村葬俗发作革新。除遥远山区仍存在棺葬外,龙河口库区以下岗畈圩区实行火葬,骨灰入公墓安顿。为亡者举行典礼,也多为寄予亲属哀思。90年代后,由于宣传教育的缺位,乡村部分地域旧的丧葬礼俗再现,迷信活动回潮;城镇也呈现丧事大操大办,借以显赫身世的不正之风。
十一、生辰与庆寿
建国后,大众对生辰与庆寿不太考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和少生优育的倡导,对儿童过华诞、老人庆寿之风逐步盛行。婴儿出生后,要做“九朝”,吃喜(红)蛋;到1周岁,要举行“抓周”,喝“抓周酒”,包“百岁钱”,过去多为男孩举行,如今男孩、女孩一样办。孩子从抓周起,每年要过华诞,请亲友上门喝华诞喜酒,吃华诞蛋糕,唱“祝你华诞快乐”歌曲。老人普通50岁或60岁起举行庆寿。60岁称花甲、70岁为古稀,80岁以上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之年。老人庆寿,晚辈要赠送寿面、寿糕、寿酒或其它保健品,但忌送钟(谐音为终)。近年来,政府部门也要给属地高龄老人祝寿,给予物质照顾和肉体鼓舞,以倡导全社会敬老之风。过去有“男子做九不做十,女子做足不做零”(如男性69岁做70大寿,女性须足岁做寿)的风俗,至今仍被多数人沿用。
十二、穿着
旧社会,贫富之间的穿着在质地与款式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富人考究华丽与气度;平民以遮体御寒为目的。建国后,人们的衣着有了较大改动。男性普通不穿长袍长褂,女性穿大襟褂也相对减少,穿着以朴素耐用为规范。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反动期间,公开批判所谓“奇装异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人们穿着款式和色彩趋向单一,以蓝黑制服和白灰衬衫居多。青年男女还以穿黄军装为“反动”标志。60年代后期化纤布面世,“确实良”衬衫、“涤卡”制服颇为时兴。80年代变革开放,取销“布票”制度。男女服装从质地到款式呈现了多样化,男装有西装、夹克、拉链衫、筒裤、猎装、牛仔服、运动服、休闲装等;女装有筒裙、超短裙、连衣裙、圆领衫、毛衣等。羽绒服、皮夹克、风衣等也很盛行。绵布、化纤、毛料、丝绸和皮革应有尽有。人们对穿着请求,不只是适用美观,而且考究丰厚多彩。90年代以后,随着城乡生死水平进步,穿衣考究品牌,追求潇洒气度已成为一种时髦。
十三、饮食
舒城是水稻和杂粮产区,主食大米兼食一些杂粮是人们的饮食习气。大众日常生活以素食为主,荤腥间或有之。城市喜油腻,乡村偏咸浓。20世纪80年代后,大众生死水平逐渐进步。过年过节或筹办宴席,不光是大鱼大肉,而且开端注重质量,讲色、香、味、形。90年代中期,随着旅游业的开展,城镇星级旅馆增加,推进了饮食文化的开展,餐馆订做“年夜饭”和节假日会餐,也成为城镇居民的时髦。与此同时,中央特征菜肴也得到了恢复和开展。如,公鸡烧板栗、万佛湖鱼头、杭埠酥鹅、山区香椿头炒鸡蛋、张母桥挂面、山七干子、晓天干野菜、洪庙的安菜和城关镇黄心乌等都深受大众欢送。
舒城人向有饮白酒习气。建国初,饮当地产的“大麦烧子”、粮食酒。1958年后,多饮老白干。20世纪80年代后,啤酒和外地名酒进入县内市场,作兴饮瓶装白酒或啤酒。90年代后,低度酒、果汁酒、保健酒遭到欢送。猜拳行令、劝酒赌酒风俗已逐渐消解。
饮茶风俗在舒城传承已久。过去多饮用自产自销的“黄大茶”、“小兰花”。1952年后,普通改饮外销转内销的“舒绿”。80年代后,仍以饮传统产品“小兰花”为主,其中以平田白桑园、城冲磨子园的小兰花茶为上品。
十四、寓居
舒城所处区位,培养了住房既有北方简炼结实的特性,又有南方精致瑰伟风貌。乡村大众多聚族而居,构成大小不同的自然村庄。山区多称“庄子”或“大屋”,如张家庄子,韦家大屋等;圩畈区称“圩子”或“郢子”,如李家圩子、王家郢子等。民居多为座北朝南,故有“有钱好买门朝南,冬暖夏凉不用烦”之说。大众视建房为大事,非常谨慎。普通要请人看风水、择日子。从肯定宅基地到破土、上梁、屋下水、安大门到上庄,都有相应的典礼,而且各处“规矩”也不尽相同。乡村建房还有各种“忌讳”,例如房基右边不能高过左边,谓之“不怕青龙高万丈,就怕白虎回头望”;动土要避开“太岁”方位,即“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屋梁不用栗树或桑树,名曰“头不顶栗(力)”,桑与“丧”谐音,不吉利;门框、门栓不用松树,松为涣散不慎重;对开大门,单扇不用两块板,因两扇相加为“四路无门”;门坎不用梓木,叫“脚不踩梓(子)”;窗棂用单不用双,双为“分金数”,不主发。另外,门前不植桑(谐音丧),屋后不插柳(谐音流),院内不栽梨(谐音离),墙外不种葡萄(讳腾蛇入户)等等。这些风俗虽含有非科学成份,但仍存在于局部大众之中。
20世纪70年代前,民居多为土坯墙或板打土墙,八股房架,稻草披水或拍草顶,虽简单但适用。其中特困户也有住“合山棚”、“半披水”,粗陋得只能遮风挡雨。比拟富有的家庭,住宅是土墙小瓦顶或砖墙小瓦顶,五柱穿坊屋架,普通为两进两包厢,四水归明堂。还有原地主庄园或大族祠堂,砖木构造,硬山或歇山顶,排山排柱,斗拱挑梁卷檐,雕梁画栋,马头墙,瑞兽脊吻,从三进四包厢到五进八包厢不等,多重天井院,被称之为“大屋”、“大院”和“祠堂”,至今尚存的如城冲乡张家大屋、晓天镇江家大屋,洪庙乡唐家大院、查湾乡褚氏祠、汤池镇江氏祠等。这些建筑都具有明显的徽派建筑作风。20世纪70年代末,乡村住宅开端改造,到8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新建住宅热潮,以钢混构造替代土木构造,2层以上楼房替代了平房。经济稍殷人家,1楼为水泥地平,2楼以上铺地板砖。山区大众还喜欢用龙形脊吻装饰美化。加之家用电器普遍运用,乡村居民寓居条件大为改观。城镇随着老城区拆迁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新住宅小区不时涌现,城区居民和工薪阶级住房条件不时改善,特别是房改后,住房分配制度取消,住宅小区自购房户增加。私房装修渐趋适用化和高档化,组合家俱、铝合金或钢塑窗、防盗门已是常见,木地板逐步盛行。但由于城镇房价高居不下,且在不时上扬,经济收入中下之家欲购一房甚为不易,城镇普通居民和普通工薪阶级人居面积低于乡村。
十五、行止
20世纪30年代,县内有1条贯串南北官道亦称马路。由县城东向达三河,东南向达河棚、庐镇,西向达中梅河、晓天,西北向达张母桥,称为“小大路”。乡村之间均为小路,山区称羊肠道,圩畈区称便道,仅能步行。交通闭塞,行走不便,人们多家居,少远游,故有“终身不出门是个大福人”的俗语。必需外出时,达官富人可骑马坐桥,普通大众靠步行。出远门,要选“黄道吉日”,途中还有各种忌讳。平民百姓为官府运送物资叫“出夫”,全靠肩挑步行;为商家运送货物,用肩挑的称为“脚夫”,“挑8根系”,用手推车的称“车夫”、“车侉子”。车过街道或桥梁时,要循老车道走,因而,一些老街道铺地石条上至今仍留有车辙。
民国21年(1932年)安合(安庆—合肥)公路建成通车,途经舒城37.5千米,舒城境内始见机动车辆。建国后,途经舒城车次增加,行人出远门可乘机动车。乡村交通工具品种也逐步增加,先后呈现了黄包车、胶轮车、自行车等。到20世纪70年代,乡级公路普遍建成,除少数山区乡镇外,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行人普通以车辆代步,货运不再靠肩挑手提。80年代“要想富先修路”的意念不得人心。先后经过舒城的206、105国道,合九铁路,合界高速公路,317、318、319省道和县通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县交通网络根本构成。水泥路面、沥青路面逐渐替代了砂石路。县城主要街道分车道、人行道和盲道,十字路口设过街斑马线。出租车大量增加,私人买车开端呈现。自行车、轻骑、摩托车、电动车已成为多数家庭代步工具。恪守交通规则已渐为人们承受。一些行止风俗也就随之淘汰。
十六、舒城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舒城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土质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分,合适消费茶叶,早在明清年间,舒城小兰花就成为宫廷贡茶,每年兰花飘香的时节,当地茶叶也吸附兰花幽香,独具神韵。
舒城县茶叶产业成为优势产业之一,舒城小兰花品牌价值也逐年攀升,由2010年2.2亿元钱上升到2013年4.36亿元。
2008年,舒城小兰花获天文标志证明商标,开端依法标准运用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完成了从无质到有质的转变,获许运用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的茶叶,不只进步了售价,还完成了防伪查询,确保了茶叶的质量。
1、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境内传播的一种特征食品,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食之口感香脆,味鲜色美。
2、粽子
以咸肉粽为主,原料是糯米、猪肉丁或咸鸭丁、熟素油、绿豆、辣椒粉、味精、酒、盐、生抽等。先将原料重复平均搅拌,再将采摘的粽叶浸泡正反两面洗刷洁净后用开水浇烫,再包上馅料,文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吃时翻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
3、千张干子
将黄豆浸泡12小时左右,淘净、磨碎、过滤、加热、待豆浆达100度时,起浆、参加适量石膏水或卤水点浆,当变成豆腐脑后,即可开端翻浆,再一点点放入特制工具内,层层压制榨出水分,出品时分看起来有千百张叠加在一同,故被称为千张。
4、汤果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有吃汤果的风俗。其主要原料是糯米、黑芝麻、白糖。将糯米浸泡三至五天后淘净,磨成米浆,滤水,做成粑粑状,包上白糖和黑芝麻做的馅即可。
5、腌腊猪肉
冬腊月,农户宰杀年猪。待猪肉冷却后,将食盐平均地抹在鲜肉上,进缸腌制一个星期后起卤,然后把每一刀腌肉系上绊子,放在屋檐通风处挂好,边风边熏,或挂在太阳下晒。腌制好的腊肉,表里分歧,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滋味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
6、灌香肠
五花肉切碎,搅成肉泥,拌上酒、五香、食盐等作料,灌入刮净的猪小肠皮里面,放在屋檐下晒或风干,或蒸或卤,灌好的香肠色泽红艳,间有白色夹花,滋味咸口带甜,细品时芳香浓郁,幽香爽口。
7、豆酱
把豌豆、黄豆、蚕豆煮熟,摊冷,拌上恰当的面粉,再平均撒在簸箕里,掩盖上霸王草或黄立梦草发酵,待生出黄色菌丝再揭开晒干,磨碎,加上冷开水,加盐浸泡酱料,然后爆晒酱泥,加上姜蒜即可。
十七、名人
周瑜(175年—210年),东汉末年名将。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舒城)人,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结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从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孙立人,抗日名将。
十八、舒城县著名景点
万佛湖景区
万佛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距省会合肥80千米,是中国首批、安徽省首家的“国度AAAAA级旅游区”,中国首批“国度水利景色区”,曾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的荣耀称号和安徽省“九五”旅游接待奉献奖。万佛湖是国度AAAAA级旅游区、国度级水利景色区、国度地质公园、省级景色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安徽旅游十大度假基地之一。
万佛山景区
万佛山位于舒城西南,距合肥140千米,距舒城万佛湖景区60千米,总面积50平方千米。森林掩盖率95%,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国度级旅游区、国度森林公园、国度地质公园及国度级自然维护区。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为舒(城)、桐(城)、潜(山)众山之祖,南与天柱山(1485米)遥相对峙。
龙头塔
位于县城内东隅高阜上的龙头塔,外砌青青砖,内填泥土,高20.7米。塔身为六面七层,塔刹为生铁铸成,呈葫芦状。从第二层起,每面均有假拱券门。第四层嵌有石刻“龙头”二字,最上一层悬有六只铁铃。据石刻记载,此塔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二十九年秋重修。此塔属文峰塔,建筑结实,气势宏伟,是舒城县城标志性建筑。
鹿起山
位于南港镇鹿起村,鹿起山在舒城县城南15公里,今南港和舒茶接壤处,鹿起山山下茶棵青青,山上松杉苍翠。山上苍松翠柏,生气勃勃。登山孔道分别自东、西坡蜿蜒而上,直至峰顶。原有南岳行祠,巍峨壮观,内有“走马转心楼”,朱栏玉砌,建筑别致,为佛教圣地,毁于解放前夕。祠前有试心台、洗剑池诸名胜。据《舆地纪胜》中的“岳山图跋”记载:闻古有一名僧来此,见梅花鹿从山中穿行,遂命名为鹿起山。因山中林木茂盛,每逢天朗气清之时,水汽蒸腾上升,山岚之气氤氲旋绕,似轻烟覆盖山峰,南岳行祠若隐若现,被称为“鹿起晴岚”。
梅仙岛
梅仙岛位于万佛湖北岸,背靠大梅山,原称小梅山。梅山得名源于梅福隐居之故。据《汉书·列传》记载: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因不满王莽篡权乱政,愤然弃官,隐居梅山。小梅山旧有梅仙亭,是后人缅怀和崇敬梅福勇于愤世嫉俗的肉体而建。龙河口水库建成后,小梅山成为显露水面岛屿,被称为梅仙岛。岛上现有梅福塑像,并建有风火台、狩猎,园和猴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