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六安县毗邻,北和凤台、颍上县交界,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
二、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寿县具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馆藏图书51.5万册(含电子图书)。县级播送电台1座,乡镇文广站25个,播放稿件1166篇,播送综合人口掩盖率100%。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座,播发电视稿件4200篇,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掩盖率99%。
三、安丰塘的传说
安丰塘位于国度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县城南30公里,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安丰塘、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度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安丰塘古名芍陂,建于春秋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丞相)孙叔敖所建,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隋唐后,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至今。安丰塘周长24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塘中有岛,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塘北堤西端有汉代始建的孙公祠。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讨安丰塘水利史的宝贵材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廓,由于孽龙作祟,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将孽龙罚下凡间思过。城内的百姓,把孽龙肢解瓜分煮吃了。玉帝大怒,把安丰城变成了安丰塘。直到今天,老人们说,逢上雾气洋溢的天气,安丰塘水面上还会若隐若现出安丰城池呢——这便是歇后语“安丰塘起雾——现成(城)的”因由了。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展农业消费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蓄水量1亿立方。灌溉面积93万亩。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珍贵的经历。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严重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屡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停止维修,充沛发挥古塘效益,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消费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宏大效益评价极高。
四、淮词
正阳关镇位于安徽省寿县城西南30公里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素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称。自古以来,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繁荣之地。长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繁荣的商贸孕育出丰厚多彩的民间艺术,“淮词”就发源在这里。“淮词”深受寿县人民的喜欢,盛行本县城乡各地,特别是瓦埠湖以西沿淮地域最为盛行。清朝末年,这一演唱方式开展到鼎盛时期。在沿淮一带除有自愿组织的业余班子演唱外,男女老少人人会唱。也有艺人常到茶馆、酒楼、伎院演唱“淮词”,以此营生。有些伎院的伎女也常站在门口,口唱“淮词”,卖弄风姿,挑情招客。民国时期“淮词”的演唱班子已不复存在,大都是人们随意四、五人组合,演唱自乐。也有少数艺人沿门艺讨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词”也取得了重生。1955年,正阳文化馆在搜集整理民间音乐舞蹈时,对“淮词”停止了整理,并把这一民间曲种搬上了舞台。1955年,参与六安地域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发掘整理和扮演一等奖。1956年,参与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时,获发掘整理和扮演一等奖。
五、寿州大鼓
“皖西大鼓”发源于寿春,盛行于江淮之间颖上、凤台、霍邱、正阳关等地点。是一种一人演唱,说唱并重的演唱方式,扮演时扮演者自击鼓板。演唱时右手握鼓条击鼓,左手打牙板(云板),在念白时丢下鼓条和牙板,不时用惊堂木,以渲染氛围。艺人在扮演过程中手、眼、身、法、步并用,以刻化人物性格、特征,反映喜怒哀乐的心情和悲欢离合的生动局面,使人产生一种设身处地的觉得。“皖西大鼓”的伴奏乐器简单,只要一面鼓,系扁圆形。一副牙板,系三块紫檀木制成。一块惊堂木,系紫檀木制成。鼓条一根,系腊条形码木质,鼓条一端向上翘,以作击鼓,另一端系有彩穗。“皖西大鼓”深受中央民间艺术的薰陶,唱词、韵白和唱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词侉气浓厚,唱腔抑扬交织,运调缓和急相间。音乐上吸收了民间小调的主要成份,如:《十叹》、《八仙》、《玉美佳人》、《告阴状》等。另外北路庐剧的音乐对皖西大鼓的唱腔也有一定的影响。
六、大救驾制造工艺
寿县历史长久,文化绚烂,民风憨厚,以楚文化和沿淮文化为特征的民间艺术沉淀尤为深沉。寿县名细糕点大救驾,已有千年历史。不只历史长久且还有一个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传说——“赵匡胤困南唐”。“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普遍传播于江淮地域,“大救驾”的传说又是其中的一局部。大救驾制造工序:配馅、和面、配剂、杆摊、包馅、按捺、油炸、冷却、包装。其特性是:色香味形俱佳。每只重约二两五钱,形扁圆轮缘微弧,色泽乳白。外皮道道,花酥层层叠起,宛如金丝盘绕;中心微凹,恰似急流旋涡。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亮晶点点。入口则酥淋淋、甜滋滋、香喷喷,重油而不腻。看上去心旷神怡、爱不释手,吃起来爽口沁脾、耐人寻味。大救驾有供品之荣,寿州人引为自豪,家家爱制造。外地人也慕名而来,必先尝之然后快。往常寿县厂家年产大救驾数十万只,不只跻身京、沪市场且曾作为省优名点远赴香港展销。
七、寿州锣鼓
寿县,曾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都会。楚文化沉淀深沉,作为楚文化的一支奇葩——寿州锣鼓,传播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融进了淮河地域传统的“十八番”、“凤凰0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精髓,经过改编开展而成。所用乐器,除通常的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之外,与众不同的是所用主锣称作“钢锣”,声音洪亮、洪亮,声播数里,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神韵,在沿淮地域无独有偶。寿州锣鼓的演奏是以主锣手领头指挥,辅以鼓手指挥,构成鼓锣交替领头,动静分离,配合默契的扮演场面。因此寿州锣鼓演奏效果既具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番锣鼓”舒缓、温和的特性,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域“威风锣鼓”高亢、激昂的特性,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的美称。
寿州锣鼓在沿淮流域打击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古老楚文化沉淀的产物,是楚音乐的遗存,开掘、抢救、维护寿州锣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寿州锣鼓应邀参与了历届安徽省花鼓灯会、安徽省建国45周年国庆晚会。上海国际旅游节和上海全国农展会,并参与了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皖慰劳演出活动,深受广阔大众喜欢。
八、肘阁抬阁(淮南市寿县)
肘阁、抬阁,是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方式。相传早于明代就有,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抬阁是由2—8人抬着一些固定在铁支架上,衣着戏服的小演员,依照规则的角色扮演一些动作。肘阁从抬阁演化而来。由扮演者和执撑者两局部组成。执撑者多为青壮年。身负一个制好的铁支架,在身上绑牢。身穿道袍遮掩,铁架从一袖筒中显露。依据节目内容,选择以鲜花、瓜果、禽鱼、器皿、兵器等装饰铁架,以假乱真,给人错觉。扮演者均选4至6岁少儿。固定在铁支架上、着戏剧服装。扮作戏剧、传说、故事人物。公母榫眼与执撑架相扣。此种艺术方式,上下配合、灵敏便当、边走边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因其新颖、奇巧与灵敏,深爱大众的喜欢。节目多取材于戏剧故事、传说,如《刘全进瓜》、《孙悟空盗桃》、《天女散花》等,演出时由民族器乐八音班伴奏(包括锣、钗、大鼓、小鼓、笛等),演奏民间小调、中央戏曲音乐、喜庆、欢乐、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士气息和中央特征。
九、豆腐传统制造技艺(六安市寿县)
寿县八公山乡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西汉时为淮南国都。山下泉水流光溢彩,清冽甜美。自古其地盛产大豆,山民就有用山中泉水磨豆、喝豆浆的习气。淮南王刘安入乡随俗,并在长期的修道炼丹中,创造了豆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谢绰拾遗》也记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陆游诗云:“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描绘了当时做豆腐的技艺流程。寿县八公山豆腐制造技艺,经汉淮南王刘安宫廷传播于民间后,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经技师们长期探索、提炼,技艺日臻完善,逐渐构成了项目的中心技艺主要包括:选料选取产自八公山乡蜘蛛湖寿西湖的黄大豆和玛瑙泉大泉泉水为原料。磨浆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八公山泉水,人工用石磨研磨成平均的浆汁。(现其它中央多用电磨,省去挤浆工艺,影响豆腐质量),做出的豆腐色泽美观,质地好,对大豆中水溶性蛋白质毁坏小。挤浆将磨好的浆汁放入“布口袋”中,用力挤压出生豆浆。这一工序挤出的生豆浆明显细于运用“晃单”漏出的生豆浆。点膏在热豆浆中兑入严厉计量比的石膏(不是用“卤水”点豆腐,其它中央用“卤水”),并冲浆两次。“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即由此而来。制造中,从挤浆到点膏的计量配比,从对气候、气温的精确把握,都有非常的考究。这些技术都是以当地百姓的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八公山豆腐水晶晶、亮晃晃、颤巍巍,棱角清楚,不散不碎,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寿县八公山豆腐的制造技艺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时得到继承和完善。唐朝,豆腐之法随鉴真东渡传到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上世纪90年代开端,寿县与历史上同处一地的淮南市共同主办多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增强了与海内外友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十、肘阁抬阁(淮南市寿县)
肘阁、抬阁,是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方式。相传早于明代就有,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抬阁是由2—8人抬着一些固定在铁支架上,衣着戏服的小演员,依照规则的角色扮演一些动作。肘阁从抬阁演化而来。由扮演者和执撑者两局部组成。执撑者多为青壮年。身负一个制好的铁支架,在身上绑牢。身穿道袍遮掩,铁架从一袖筒中显露。依据节目内容,选择以鲜花、瓜果、禽鱼、器皿、兵器等装饰铁架,以假乱真,给人错觉。扮演者均选4至6岁少儿。固定在铁支架上、着戏剧服装。扮作戏剧、传说、故事人物。公母榫眼与执撑架相扣。此种艺术方式,上下配合、灵敏便当、边走边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因其新颖、奇巧与灵敏,深爱大众的喜欢。节目多取材于戏剧故事、传说,如《刘全进瓜》、《孙悟空盗桃》、《天女散花》等,演出时由民族器乐八音班伴奏(包括锣、钗、大鼓、小鼓、笛等),演奏民间小调、中央戏曲音乐、喜庆、欢乐、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士气息和中央特征。
十一、名人
方振武(1885-1941),字叔平,又名运策,安徽寿县瓦埠人。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民主反动,爱国的军事将领,“风头一时的抗日人物”。
曹渊(1902-1926),原名郡(新)宽,字溥泉,安徽寿县小甸人。曹渊在北伐中带领铁军(叶挺独立团)一营,武昌城下,为北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周恩来、聂荣臻、叶挺称誉他为“模范的反动军人”。
司徒越(1914-1990),本名孙方鲲、号剑鸣,安徽寿县城关人。司徒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声誉主席、安徽省中央志编撰委员会参谋。他幼读私塾,长学西画,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是德艺双馨、享有盛誉的狂草巨匠。
孙大光(1917-2005),初名世蔚,号四味,曾用名逊、叶兆南,安徽寿县堰口人。16岁参与反动,曾任国度交通部部长、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参谋委员会委员的无产阶级反动家。
金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金克木是小学生出身的大学者,是著名的北大“燕园四老”之一。他通晓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言语文字,学贯东西。
曹广化(1905-2004),又名曹苏民、曹伯英,别名赵屏东,安徽寿县小甸人。在共和国802名开国少将中,曹广化排名第九,少将中仅有11人出身黄埔,他是寿县既入黄埔军校,又参与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国将军。享年100岁,被誉为“百岁将军”。
张正德(1918-1993),安徽寿县城关人。张正德早年参与反动活动,建国后任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人大主任,成为寿县独一的一位省委书记、人大主任。
杨银声(1918-1993),安徽寿县三义人。杨银声是寿县独一一个既参与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又进过抗日军政大学的开国将军。
时绍五(1893-1960),名相曾,字绍五(又字韶武),寿县正阳关人。时绍五是正阳甲等商业学校(正阳中学前身)、安徽省公立职业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前身)、锦州工业专科学校(锦州工学院的前身)的兴办者,新中国辽宁省首任教育厅厅长。
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号世素,安徽省寿县正阳关人。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共“一大”前入党的早期党员,和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被誉为“黄埔四杰”,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重要组织者。
十二、寿县结婚风俗
我是安徽人,我和我女朋友结婚步骤是这样的,大神帮助看看,订婚3金大约2万多一点还有个11000的见面礼,结婚6万6彩礼外加酒席4万多两个结婚戒指,然后钱都被女方父母拿去了,结婚赔了一个沙发,还有个红箱子里面有1千2的压箱底,他们做的对吗?
1、托媒提亲:当男女双方到婚龄时,双方家长以为门户相当,男方可拜托媒人向女方提亲,也有女方向男家提亲的。
2、合八字:提亲后,将男女双方的华诞,年月日时等和生肖,由家长写在草纸上,由媒人转交对方。男女双方也可乘机偷觑一眼,不能直接晤谈。
3、相家:由媒人带女方自己到男家,和男方父母见面。
4、选择婚期:要请算命先生把新人夫妇和两家父母的生辰八字一同推算,谓之“周堂择日”。寿县各地所择日期,都是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日子,下半月一个日子,供女方母亲选择。选择吉日,虽然含不少迷信杂质,而都是反映大众心理,表现了对新婚夫妇同偕到老的良好祝福。
5、新娘进婆家门时,婆家的人会倒碗糖水给新娘喝,希望新娘以后嘴巴甜,一家人没有口舌之争。
6、红烛红灯笼,新娘进门时,有一男一女两个喜童捧着红烛灯笼,走在新娘的前后,蜡烛会放在新房的床头,意味着红烛成双对。
十三、寿县有哪些风俗,景点,特产
寿县人性格豪爽、热情好客,素日来人,坚留吃饭,打酒买菜,定喝个一醉方休。遇到婚嫁、生子、祝寿、建房、迁居等喜庆事,更是大张旗鼓,盛情宴客。
淮南地域的宴客风俗主要有:
1、席位
席位主要包括座位和桌位两个方面。本地过去设席多为方桌。可坐八人,所以通称“八仙桌”。方桌的通常摆法是桌缝与房门垂直。因房门多向南,桌缝普通都是东西向。座位的排法是,面朝门左手的是上座,右手的是二座;面朝西右手的是三座,左手的是五座;面朝东左手的为四座,右手的为六座;左手的为七座,背朝门右手的是未座,俗称“把(酒)壶的”、“泻酒的”。
上座通常由长者、主要客人坐。假如来客的是主人的平辈且年龄小或主人的晚辈,主人也应坐上座。末座,俗称“把壶的”,通常由第二主人或主人的晚辈来所坐,担任把壶斟酒、接菜递盘。
2、菜肴
过去酒席上的菜肴,凉菜用盘子盛,热菜用碗。不计盘子算碗。有八碗与十碗之分。
非正式的酒席上八碗。就席前桌上先上四到六盘凉菜。客人入座后上四道喝酒用的热菜。头道是整鸡,二道为整鱼,三道为面圆子(一碗24个),四碗是甜汤。故有“头碗鸡、二碗鱼、三碗是圆子”之说。酒喝得差不多时,再上四道吃饭菜。五、六两道为衬菜(可随时节、经济条件来定,可荤可素)。七道是八大块,八道为咸汤(如鸡蛋洋柿汤、青菜鸡蛋汤等)。
正式的酒席(如结婚)上十碗。考究的先上十盘果子,客人入席吃点撤去,再上十盘子凉菜,然后再上十碗热菜。热菜分前六道与后四道。
前六道为下酒菜。第一碗为定席名菜,多上蹄胞、海参等。上前者为蹄胞席;上后者为海参席。第二碗为整鸡、三碗为整鱼、四碗为圆子、五碗为衬菜、六碗为甜汤。
后四道为吃饭菜。七、八两碗为衬菜、九碗为八大块、十碗为咸汤。
3、饮酒
把壶斟酒,先从上座开端,依次而下。酒要斟满,酒满敬人。
主人端杯劝酒,客人方可端杯;主人执筷子让菜,客人方可动筷子。共饮三杯酒后,主人应该先从上座开端逐个敬酒,客人可自找对象互相敬酒。本地风俗敬酒时敬酒人与被敬人同饮。敬酒普通敬两个酒,为成双成对。敬酒不喝干为不敬。
吃饭时忌将筷子竖插在干饭碗里(是祭奠鬼神时用)。
主人不能在客人吃好前吃完,哪怕是碗底留一口,也应等在客人全部吃好饭后再吃掉。
客人吃好饭后可把筷子平放在碗口上,表示“我在等你们吃”,主人可把客人的筷子取下放在碗边,表示“不要客气”。
寿县景点
人文景观楚幽王墓、蔡昭侯墓、安丰塘、寿县孔庙、寿县清真寺、报恩寺、寿县古城墙、刘安墓、寿县博物馆、淮南王墓、寿州窑遗址、玄帝庙、孙叔敖留念馆
自然景观瓦蚌湖、大井水库、花果水库
寿县特产
手工品紫金砚寿县草席--
食品寿柴胡寿县草莓郝圩酥梨香草
银鱼淮王鱼
十四、寿县节日风俗文化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消费理论和社会生活中逐步构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它既是社会认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长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国度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民俗文化底蕴深沉,尤以节气民俗文化独具特征,异习殊俗,薪火相承,绵亘不息。
吃夏至面和盘伏。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抵达黄径90°(夏至点)开端。《白虎通·日月》中记载:“夏节(端午节)昼长,冬节(长至节)夜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崔灵恩在《汉学堂经解·三礼义宗》中云:“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之始至,三以明阳之北至。故谓之至。”夏至,是“阳极阴长当长阳”的时节,也是民间的重要节日之一,早在周代就曾经有相关的典礼。在这一天,寿县民间有着吃夏至面的传统风俗,多年来一有传播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蕃秀之际夏三月,养生在“夏长”。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寿县民间普遍有“夏至饮食面为首”的传统养身观念,觉得夏季多吃面对安康很有好处。尤以面条为最佳。中医以为,面条味甘、性温,可以补虚养气,长时间食用可使人肌肉坚固,养肠胃,加强气力,有助于五脏。夏季多吃面条,对人体是十分好的。每年夏至这一天,寿县民间家家都要吃上一顿面条,听说有“辟恶”之意。面条有肉丝面、青菜面、三鲜面、凉面、阳春面等,种类丰厚,各取所需。
夏至来,伏天到。三伏时节光照激烈,暑气极盛,“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是一年中的极热时节。在伏天里,寿县民间有盘伏的传统风俗。对农民来说,盘伏是伏天必做的大事,具有很强的典礼感。每年入伏天气晴好时,家家户户不谋而合地都要把屋子里的粮食、衣服等物品,能搬的尽量搬出来,通通放在太阳底下曝晒。这样,衣服才不会发作霉变生虫,粮食也保管的更持久。盘伏风俗不只在乡村普遍盛行,如今在县城、集镇普通家庭中,每年伏天都有盘伏的习气,渐成习俗,普及城乡。
玩火把和摸秋。秋分亦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抵达黄径180°(秋分点)开端。班倬仔在《怨歌行》中有“常恐秋节(中秋节)至,凉风夺酷热”的描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期间适逢中秋佳节,寿县民间不断盛行着玩火把和摸秋的传统风俗。
容平之际秋三月,养生在“秋收”。中秋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到唐代,中秋节成了固定的节日,持续至今。“八月中秋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聚之义”。在中秋节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分,寿县民间众多家庭在露天的中央设案,将月饼、石榴、大枣等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
除了赏月吃月饼外,寿县民间特别在乡村,还有中秋节晚上玩火把和摸秋的风俗。每当中秋佳节降临之际,乡村一些年轻人和小孩子们都在摩拳擦掌,赶制火把,提早做好准备。火把原料因地制宜,普通用秫秸杆或麻秸杆包揽着碎草、稻壳、麦穰等填料,外面再用稻草绳、山芋藤茎等捆扎起来,一个三四米长的火把就制造完成了。到了中秋夜晚,与家人吃过“团聚饭”之后,便齐聚到空阔地带和稻场上,一齐点燃火把,呼吁着奔向村外。一时间,田埂上星光点点,火龙逶迤,村里庄外,喊声震天,甚是壮观。玩火把的风俗,源于我们祖先对火的崇拜,他们以宗教的方式完故意理上的追求。持续至近现代,曾经成为人们驱邪避灾、庆贺歉收的风俗。
到了中秋深夜子时之后,火把曾经熄灭得差不多了,人们才开端陆续返回。这个时分,还有一件事情要做,每个人都要随意从任何人家的地里摘取一些庄稼的果实回家,寿县民间叫做“摸秋”。这种行为不会被主人责怪,由于“摸秋不算偷”,有些人家还对这种行为表示欢送。听说,摸秋的人可保来年不患眼疾。
“坤维以文瑞,民俗本柔淑。”寿县是一个历史长久的节气民俗文化大县,节气民俗文化不只是历史的持续,而且还将会继续持续下去。正是这种节气民俗文化,在它构成和开展的过程中,培养了寿县节气民俗文化的肉体传统和人文性格。因而,发扬寿县节气民俗文化传统,对加强寿县乃至淮南人民的凝聚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五、寿县过年风俗
在寿县,大年三十一天全家谁也不准吃早饭和午饭,只准吃一顿年夜饭。
吃年夜饭,必需要有一盘鲜鱼,但这盘鲜鱼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只要过完大年初三才干动筷吃这盘鱼,人人都要吃上一口。吃年夜饭时不准说话(意味着埋头大发财),吃年夜饭一定要留点饭在碗中。
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四天不许重新开锅做饭,这也是寿县当地一特征的年俗。所以,大年三十晚间的每家年夜饭做得很多,有的家庭锅能做几饭就做几饭。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做得也很有特征。一切人吃罢年夜饭后,年龄最长者将剩下的饭盛出,然后在灶上渐渐烹制锅巴,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一个整体锅状的锅巴就新颖出炉了。这时,老人忠诚地用双手将它放在稻屯上(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来年大歉收。
十六、寿县端午风俗
寿县是文化部发布的全国35个端午风俗集中散布区之一。寿县端午风俗除了包粽子、吃咸蛋、挂艾草、赛龙舟等江淮地域常见端午风俗之外,还有着“芍陂龙,八公诗,寿州香草天下知”等独具特征的寿县端午风俗。
寿州香草
寿州香草只要在寿县城内报恩寺东边的一片地上生长,才有芬芳的香味,假如易地种植,枝茎会由空心变实心,且香味全无。寿州香草香味共同,每年四月收割后制成干品,是端午节香荷包的重要装填资料和香味主要来源。佩戴寿州香草制造的香包,一有避邪含义,二可用于驱逐蚊虫。
端午节吃粽子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古寿春就有端午吃粽子的风俗了。做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寿县)人民思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溺水死亡,因循遗风,每逢五月端午用芦叶包裹糯米,煮熟投入水中,让鱼鳖吃了,以保屈原的遗体,剩下的局部由人们本人吃了以作留念。不断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日,寿县人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种类更为繁多,馅料的选择,有包小枣的、包豆沙的、鲜肉的,等等,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虎头鞋
寿县民间常以虎来作为孩子的伴生物,端午节穿上虎头鞋,除具驱邪镇定的作用外,还有祝愿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之意。这种鞋透气、吸汗、环保、不臭脚,更合适儿童的脚部发育,避免扁平足,促进儿童的安康生长。
十七、寿县文物局抢救开掘一座西汉双室合葬墓
1月19日,寿县安丰镇青峰村鲍家老楼上代郢村民组开挖抗旱水塘时,发现一座砖墓室。县文物局接到安丰镇派出所报告后,立刻派人赶到现场加以维护。次日,对该墓葬停止了抢救性清算开掘。
该墓葬为长方形双穴砖室墓,采用素面青砖劵砌。墓向坐东朝西,分劵门、前室、后室,整个墓葬顶呈半拱形,劵门长0.3米、宽0.7厘米,前室长3.2米、宽0.7厘米、高1.5米,后室长2.5米、宽1米、高1.2米。由于该墓葬位于老塘底,地层温度较大,墓内淤泥深达1米,人体肢骨已腐朽无存。工作人员在淤泥里清算出铜镜1件、陶罐1件(口残)、陶钵1件、陶器底座1件(口残)、铜钱20余枚和少量陶器残片。
从墓底砖隆起现象剖析,该墓曾经受过5级以上地震。从出土的大泉五十铜钱考证,应为西汉晚期王莽新政时期墓葬,铜镜为四乳神兽镜,做工精巧,神兽形象栩栩如生,历经二千多年亦能亮堂照人。该墓葬的开掘为讨论寿县地域汉代的社会历史和丧葬风俗提供了极尴尬得的实物材料。
十八、寿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大救驾
是安徽省寿县的特征名点,曾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造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
2、八公山豆腐
寿县八公山豆腐是安徽省寿县八公山一带的特产。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
3、瓦埠湖银鱼
是安徽省寿县瓦埠湖的特产。瓦埠湖银鱼在湖中呈雪白色,近乎透明、细长状,富含钙、铁、锌等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用来可做炒菜、烩菜、汤菜等十几种佳肴。
4、寿州粉皮
是安徽省寿县的特产。寿州粉皮薄如蝉翼,平均光亮,轻似纸张,却有适度的筋力。食用前用冷水软化就可热炒、配菜、配火锅、烧汤等。
5、廷龙瓜子
是安徽省寿县的特产,寿县廷龙瓜子选料精密,个匀肉厚,配方共同,无任何色素添加剂,风味共同,咸淡适中,南北适合,是捐赠亲朋之理想佳品。
6、牛肉汤、羊肉汤
牛肉汤、羊肉汤是老寿州人早点摊上必不可少的饮食,便当快捷,营养美味。在现代依然是群众的最爱。牛肉汤,是把上好的牛肉煮成烂熟,待其凉后,切成小薄片。将红辣椒末、香葱末、姜末、胡椒粉,咸盐,一同放入大锅烧开,制成汤料。食用时,把牛肉和粉丝一同放在滚开的汤料里涮一下,取出放入碗中,浇上汤料,撒上香菜末即成。这种汤,将牛肉的香味与鲜、辣融为一体,是人们百吃不厌的传统快餐。用同样的办法,将牛肉换成羊肉,也就成了另一种美味快餐——羊肉汤。
7、羊头肉
寿州羊头肉选料精密、滋味醇厚。制造羊头肉的原料,必需是新宰的鲜羊头,经过去毛、清洗、煮、闷、去骨、压扁、冷却等等工序,才干成为一个个扁圆形的废品。此地的羊头肉不同于北方的白水羊头肉,是一种凉拌食品。食用之前,用快刀将扁圆形固体的肉饼切成薄片,置于盘中,另将香油、酱油,葱花、胡椒、辣椒末制成调料,食用时,将羊肉薄片蘸着调料即可。佐餐、佐酒最佳。
8、八公山紫金砚
八公山盛产紫金石。据传女娲补天所炼的五色石,就留在了八公山上,因石体多呈紫色,故称作紫金石,八公山也因而被称作紫金山。
八公山紫金砚乃历史名砚。北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记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余家旧有风字样砚,特轻薄,皆远古物也”。专家揣测,八公山产紫金砚,始于汉,盛于唐。由于八公山位居寿州,八公山紫金砚又被称作寿州紫金砚。
9、郝圩酥梨
八公山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城北。山下具有耕地1.2万亩,其中林果9000余亩,是安徽有名的“万亩果园”,主要果树种类为“八公山”酥梨、“安农”水蜜桃。八公山酥梨又名“郝圩”酥梨,原系淮北砀山种类,栽植已有200多年历史。八公山酥梨呈圆形,皮黄,有蜡质光泽,果肉白色,食之无渣,酥脆爽口,味甜多汁。八公山酥梨含可溶性固形物12%-15%。1989年,八公山酥梨在全省水果评选会上被评为“安徽省优质水果”;1991年,在全省同类水果评选中荣获第一名;1997年,再次被全省水果评选会评为“安徽省优质水果”。
10、寿县板桥草席
席草即江淮地域常见的灯芯草,是编织睡席的主要原料。板桥草席的开展始自上世纪60年代初,席草种植乡镇由板桥镇开展到以其为中心的7个乡镇,席草种植面积到达6万亩,周边一切乡镇席草全部集中到板桥镇停止加工并贸易。板桥草席内贸量位居中国首位,占市场份额的60%左右,年消费各类草席2000万条,外贸出口草席6万条,席草种植、加工两项合计年创产值7.35亿元。
11、寿州香草
在寿县报恩寺东边的一块土地上生长着一种能分发芬芳芳香的植物,就是寿州香草。寿州香草是两年生草本植物。茎圆、中空,高一米左右,叶对生,花柄长,形似芝麻节,每年九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割,满城飘香。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用干香草剪碎缝制外型各异的香荷包,以怯臭、驱虫、避汗气。
寿州香草,寿县老百姓又称它为“离香草”。说它分开家乡这块产地越远香味就越浓,由于它是在楚国将士牺牲的中央长出的,是他们的忠魂变的,楚人虽背井离乡,但永远不会遗忘英烈在天之灵,“离香(乡)草”由此得名。
12、寿柴胡
八公山所产柴胡历史长久,享有盛名。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编撰的《寿州志·食货志·物产·药类》录其特性:“茎叶肥大而嫩,繁衍繁茂。”这与八公山的天文环境是分不开的,八公山土壤由石灰岩等组成,山坡、山脚系山黄土和山红土,加之属于亚热带半潮湿气候,光、热、水等资源比拟富余,非常适合柴胡生长。外省外地柴胡的花期,普通在农历6-8月,而八公山柴胡的花期要比外地提早一个月左右。从药效上看,在每年清明节稍后,采摘的茎叶最佳,开花时所采之“花胡”次之。八公山柴胡因药效高、质地好,很受药家喜爱,被专称为“寿柴胡”。
13、正阳关“三味”
正阳关位于淮河中游的淠河交汇处,港汊纵横,水道迂回,潮湿的环境,孕育了大面积的湿地、芦苇丛和众多动植物,其中,蚬子、鳭子、蒿子被称做“正阳‘三味’”。
蚬子,俗称“鲜子”,产于正阳关左近的淮河河道中,不同于沿海或国外的那种,其外形如蚌,壳狭长,肉多而嫩。无论红烧、清炖,均是鲜香美味。
鳭子是一种水陆两栖的留鸟,卤鳭子滋味香鲜,外皮软嫩,骨骼脆酥,历来非常受人欢送。随着鸟类维护认识逐步被人们承受,这种“美味”不再上市。
正阳关蒿子幽香味重,蒿蓼味轻,具有一种共同的药香气,一年四季都可食。春季吃蒿芽、蒿头,夏季吃蒿苔,秋、冬吃蒿根。
14、“天顺”酱小菜
寿州东大街百年老字号“天顺酱园”,几十种酱小菜中,天顺酱油、天顺香醋很是有名,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当数它的“辣椒丝”和“八宝菜”。
天顺酱园辣椒丝,色泽鲜红、细如发丝、辣中透甜,之所以具有如此质量,除了加工制造技术特殊以外,还由于原料辣椒具有皮薄、肉厚的特性,被干制后还可以坚持原有肉质。八宝菜由八种不同的原料配制而成,咸、甜、脆、香,集多味于一体,改动了北方小菜咸味浓厚的弊端,吸收南方小菜味甜的优点,兼容并蓄,咸淡适中,略有甜味,用干荷叶散装出卖,干荷叶特殊的幽香,随同着小菜原有香味,是其别具一格的特性。
十九、寿县著名景点
正阳关老街
正阳关位于寿县城西南约三十千米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素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称。正阳关,古名颍口、羊市、羊石、来远镇,古隶凤阳府,今属寿县。正阳镇文物古迹众多,清同治时所建东西南北四座城楼,除西门全部撤除外,东、南、北三座城门尚存,镶嵌在城门拱顶处的内外石刻,更是古镇的见证。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小巧别致的“绣楼”,幽默各异的57条街巷。
淮南王墓
在寿县城北两千米处八公山南麓,静静地长眠着一位古人,他便是汉淮南王刘安,汉淮南王墓是一座封土高大,呈覆斗外形的古墓,周长120米,墓空中积2366平方米,墓周围筑有高1米青石护土墙,墓前立有清代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写的“汉淮南王墓”碑刻一方。刘安墓面临淝水,背依青山。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八公山侧凤凰山下。是明代嘉靖《寿州志》上载有的“寿阳八景”中第一胜景。珍珠泉不管春夏秋冬、天旱雨霖,泉水涌流终年不时。在泉水涌出时,泉池中便会不时上浮一串串气泡,形似珍珠。因此人们把这眼古泉名为“珍珠泉”。
隐贤老街
隐贤古街,青石板上凹陷的脚印印证着历史的长久,古街的南端有赵策烈士墓,让隐贤人民坚持着缅怀先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秀传统。西河沙滩约7.5千米,历有“西沙公园”的美称,有丰厚的黄沙和铁砂资源,防护林绵亘河畔,是人们夏季乘凉休闲的好去处。
隐贤泰山古庵
千年古庙泰山古庵坐落于古镇西南,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因年湮代远,迭罹兵燹,原庵的范围,僧尼的更替已无从考证。殿宇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1991年水毁后,庵院住持圣德巨匠与徒果成多方捐献,在各级政府和各界朋友的赞助下修复古庙。占地36亩,是隐贤古镇36座古庙中独一幸存的一座,也是寿县独一尚有佛像和丘尼的寺院,寺内供有各种大小佛像30尊。
孔庙
寿州孔庙位于寿春镇西大街中部,始建于唐代,移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面积5739.05平方米,是安徽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其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经过维修,保管根本完好,包括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大成殿、敷教坊、明伦堂、寿州碑廊等,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安丰塘
安丰塘,古称芍陂,距寿县城30千米,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之一。两千多年来,安丰塘屡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后,安丰塘经屡次整修续建,成为淠史杭灌区一座反调理水库。安丰塘周长24.6千米,面积为34平方千米,蓄水量最高达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63万亩。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发布安丰塘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